時間:2022-10-26 16:05:47
序論:在您撰寫美術論文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美時代調和引導審美標準
在變化更為深刻的新世紀,人們的思想、行為方式、價值觀念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藝術,作為一個體現人類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之具體變化的風雨表,更是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開放狀態。面對這種開放和包容,尋美的藝術家相反迷失了方向:似乎越是追尋美的腳步,美卻離他們越來越遠,對他們而言,美成了水中撈月的代名詞。于是更多的藝術家開始惶惑不安,開始懷疑傳統的一系列美的法則,甚至質疑:當代還存在美嗎?提美這個詞還合時宜嗎?面對這個問題,我只想說:任何時代都存在美也需要美,當今也不例外,而且美仍然會打上時代的烙印,只是我們還應看到美還會引領時代的發展。下面我就這點談談自己的想法:
第一,美體現時代的精神。
柏拉圖講:“美是難的?!边@即是說,美是什么的問題是難以理解和回答的。wwW.133229.COm萊布尼茲說:美是一種“我說不出來的什么”。歌德認為,美是一種“不可言說的東西”,“美是費解的,它是一種猶豫的、游離的、閃耀的影子”。托爾斯泰講,什么是美的問題“是不能加以科學說明的”。由于解決和回答美的本質問題讓這些智者犯難,使人們大傷腦筋,感到高深莫測,神秘費解,所以對美的詮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黑格爾、丹納就深信美與時代是密不可分的。黑格爾曾根據時代精神(即體現在歷史中的絕對精神)把藝術史理解為象征、古典、浪漫三個階段的發展過程。可以說黑格爾美學和藝術理論的最大貢獻,不在于其具體結論,而在于他把藝術的風格和歷史與時代精神緊密地聯系起來。丹納也曾把古希臘、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對美的不同見解歸之于那個時代的特點。所以說美是主客觀的統一體,它不可避免地帶上社會生活與時代的烙印。
確實在人類社會,時代不同,美亦有所不同。原始社會,存在圖騰崇拜。這是因為,圖騰象征氏族與血統的特性,吻合了氏族部眾懷念先民尊崇本部氏族的意念指向,形成了美。奴隸社會,出現人面獅身的雕塑,出現飾有虎頭紋饕餮紋的青銅器,是因為當時居統治地位的奴隸主,崇尚獸性的野蠻和兇猛。這類形象,其特性契合了統治階層需憑借獸性的兇猛和神異的恐怖性力量進行殘暴統治的意念指向,成了當時美的形象。中國封建社會,龍鳳視為祥瑞,為人心所傾慕,故龍鳳圖案成了美的圖案。至于上個世紀畢加索的怪異繪畫,荒誕派的戲劇,西方人視為美的杰作,都與這些作品的特性吻合了西方一個時期內人們變態荒誕的心理傾向有關,都能從戰爭的恐怖癥后遺癥中找到原因。凡此種種,都說明美與審美標準是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而且美本身也參與創造時代精神。
第二,美引領時代的發展。
不可否認,美與時代就像孿生同胞,如影隨形,但是當今一個“怎么都可以”的世界,一個全面解構的社會,。那么,反映時代精神的就一定是美的嗎?
大家知道,我們處在一個高消費的時期。物質財富以驚人的速度和規模被創造了出來,信息產業更是以無孔不入的方式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左右著人們的思考與選擇,并進一步刺激人們日益膨脹的消費欲望,從而使我們喪失了一種簡樸精神生活狀態,促成了因當代物質過剩所造成的精神貧乏狀態。另一方面,任何商品化消費(包括文化藝術),都成為消費者社會心理實現和標示其社會地位、文化品味、區別生活水準高下的文化符號。所以藝術的生產化,精神的表面化,庸俗化是不可避免的。藝術品生產者們極力追求表面形式的悅目,以看似有意義的社會學及哲學性的詞句來包裝這些實際上內容淺薄的視覺產品。這樣,到處充斥著低劣,糟糕的作品和晦澀難懂而不知所云的批評文章。一如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偽劣的產品。這些偽藝術以及投機者們在前衛藝術的標簽下的一切行為都顯得理直氣壯,他們將淺薄無知,精神的貧乏藏在這樣那樣的主義和各種口號式的振振有詞下面。其實這些人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他們只是用“文化”,“精神”,“主義”之類的詞語裝點門面罷了。昨天還在大喊追求精神的終極意義,今天就轉而要消解精神的終極意義,并宣稱只有眼下的東西是有意義的;昨天還煞有介事的進行藝術哲學的形而上的探討,對生存的意義作嚴峻的思考,今天就極力鼓吹藝術數字化的積極時代意義。他們的變化鮮明而迅速,如古諺云:識時務者為俊杰。孰不知他們只是攀著時代潮流里的浮木,他們以為形式的刺激加上一個時髦的點子就可以做出好的作品,跟上時代就可以展示美、追尋美,其實技術的精致(現在很多人連這一點都達不到),形式的刺激是可以制造出來的,但是精神的震撼卻是不能制造的,那是藝術家用心力,智慧,修養,技藝和虔誠乃至痛苦(偽劣的無效)鑄就的,而非機巧所至,更非簡單跟隨潮流就可以體現美的。相反,越是追求表面形式的刺激,越顯示其精神內核的空洞.我相信,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衡量藝術的標準只有:好的與不好的。而沒有過時或時髦的。好的作品永遠會綻放智慧和感人的光芒,而低劣的作品無論在聚光燈下顯得多么漂亮精巧,多么時髦,卻不能改變它低劣的本質。而美,它永遠不與低劣、空洞為伍。
一位哲人的一段話很適合用來形容現在的藝術界:“時代使人對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瑣屑興趣予以太大的重視,現實上很高的利益和為了這些利益而做的斗爭,曾經大大的占據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們沒有自由的心情去理會那較高的內心生活和較純潔的精神活動,以至許多較優秀的人才都為這種環境所束縛,并且部分地被犧牲里面。因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現實,所以它不能轉向內心,回復到自身。”所以如果有人簡單而膚淺的說在當代具有時代精神的作品就是藝術,就是美,那未免太褻瀆了藝術,褻瀆了美這個字眼。那么是不是美與時代的關系在這里也已全面瓦解了呢?顯然不是,美與時代的關系面對當今的特殊只是扮演了一個特殊的角色,即我們不難發現那些真正美的、有生命力的藝術并不就是時代的代言人,它更是時代的領軍人。正如康定斯基所說:“藝術家是預言家,他們開辟道路,指引方向,走在時代的最前頭,拖拉著一車車彷徨迷惑、牢騷滿腹的普通民眾-----今天還是僅適用于內在和諧的法則,明天就會被用來支配外部世界的和諧-----藝術家是構造一種文化的強有力的國王?!?/p>
記得俄國批評家巴赫金當年在對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小說“復調性”的認識時指出,“在陀思妥也夫斯基長篇小說中,一切莫不都歸結于對話,歸結于對話式的對立,這是一切的中心。一切都是手段,對話才是目的。單一的聲音,什么也結束不了,什么也解決不了。兩個聲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條件,生存的最低條件”。巴赫金在當時就盛贊陀氏小說開啟了一個無限性的空間,因而陀氏小說比托爾斯泰的作品更為偉大,這在20世紀20年代時還顯得觀點突兀、激進,但在時隔70多年之后再來看,托爾斯泰代表了他所處的時代,陀氏則代表了他所處的以及直到今天的時代,可以說陀氏小說是更有生命力的。所以一部文學作品,并不是一個自身獨立、向每一時代的每一讀者均提供同樣的觀點的客體。它不是一尊紀念碑,形而上學地展示其超時代的本質。它更多地象一部管弦樂譜,在其演奏中不斷獲得讀者新的反響,使本文從詞的物質形態中解放出來,成為一種當代的存在。
總之,不管時代怎么變,生產條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怎樣變,我們對美的追求仍會一如既往,尤其在物質日益豐富精神日漸貧乏的當代,美是我們心中的一方凈土,一劑精神的良藥,它將繼續引導人們如何“詩意地棲居”。
參考文獻
1、《藝術概論》王宏健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藝術哲學》丹納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3、《美術概論》王宏健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版
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是高師美術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當前高師美術專業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質量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凸顯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缺乏適合以高師美術專業為特點的畢業創作、畢業論文質量管理體系
1.管理機制不健全,缺乏明確的責任意識。高師美術專業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寫作教學管理實施過程中,各院校教學管理部門雖然針對學生畢業創作、畢業論文寫作制定了管理條例,且總體目標明確、管理嚴格。但在具體環節實施執行過程中,院系、教研室、教師、學生缺乏明確的責任意識,管理機制不健全,出現了指導不力、管理不嚴的現象,缺乏嚴格的管理體系。在常規教學管理方面,雖然各院校教務部門也針對學生的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寫作做了整體要求,如畢業創作、畢業論文的學術規范,以及指導教師職責,成績評定等制定了質量管理要求,但未能根據高師美術專業的特點進行管理。如在畢業創作中,指導教師的選定,構思構圖,藝術形式,制作技法指導方面,在畢業論文方面的選題、開題,論文的撰寫,論文答辯和成績評價等方面,從局部到整體都表現出了這一缺陷。
2.缺乏嚴格有力的質量監控程序和管理過程。由于在畢業創作、畢業論文指導過程中,質量監控程序不明確,職責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原因,教學效果和質量要求沒有考核標準是普遍的現象。雖然在教務部門關于畢業創作、畢業論文質量管理要求條例中目標是明確的,但在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在制定畢業創作、畢業論文質量監控和管理目標、要求、指導教師的職責,以及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都缺乏嚴格有力的質量監控程序和管理要求。
3.缺乏客觀的、規范的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質量評價標準。由于畢業創作、畢業論文的質量監控體系不健全,致使在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質量評價中有失客觀、規范、公證現象。各指導教師評分標準不統存在著打分不夠嚴格,得過且過,出現了評定成績與實際水平不符,論文答辯走過場,指導教師護短等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畢業創作、畢業論文的質量。
二、對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寫作的意義認識不足
1.教師方面:由于畢業創作、畢業論文考核標準彈性較大,缺乏嚴格有效的質量監控程序,導致個別責任心不強的教師在指導過程中不能對學生嚴格要求,未能充分發揮指導教師的作用,指導、監督不到位,從而存在著粗制濫造現象,嚴重影響了院校教務部門關于畢業創作、畢業論文質量管理要求,這也是畢業創作、畢業論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消極因素及質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學生方面:學生在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寫作實踐環節中,思想不夠重視,有應付了事的現象,即認為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的質量好壞與就業不能直接掛鉤。因此,在創作與寫作中過于依賴攝影照片和網絡,態度不夠端正,不能盡心盡力地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完成畢業創作、畢業論文,有不負責任的消極態度,所以出現了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質量泡沫現象。由于學生的畢業創作、畢業論文缺少基本的學術準備,帶有很大的隨意性,使題材、選題缺乏應有的學術價值和創新意識。這種現象影響了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和理論研究水平的提高。
3.社會方面:近年來,由于用人單位在招聘中只側重考察學生的工作能力,很少考察學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是在中小學美術教師職業招聘考試中也是以筆試為主,而不對學生所學專業技能和學術水平進行考察。因此,導致學生對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寫作不夠重視,其創作、寫作態度不嚴謹,得過且過,東拼西湊失范現象嚴重,造成畢業創作、畢業論文缺少必要的問題意識,創新意識,學術質量低下。
三、文化修養和專業能力薄弱
教育學認為,學生素質的高低是能否順利進行教學的重要因素,而藝術類學生文化課錄取分數線與文理科分數線相差甚遠。在對專業的選擇上,由于學生是理科不好學文科,文科不好學藝術,對美術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愛,而是通過考前模式化,概念化的強化訓練。入學后學生在專業課的學習上不但文化課素質差而且專業學習也難以進步,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和不容忽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美術高考的文化分數線,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在專業課程學習中,隨課程進度讓學生撰寫論文,并在專業課實踐過程中進行創作構圖實踐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作能力,彰顯畢業創作、畢業論文的真實價值。
高師美術專業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質量管理具有課程管理與實踐性教學環節的特點。因此,加強各管理層的基本職能,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充分發揮指導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激勵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畢業創作、畢業論文質量的提高,以考察學生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掌握的程度以及科研能力為目的,建立健全高師美術畢業創作與論文寫作多元的質量管理體系,是亟待重視的問題。
四、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相結合質量管理程序的理論基礎
近年來,高師美術專業本科學生的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粗制濫造、整體質量下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其中畢業創作有的利用現有的攝影照片或從美術作品中東拼西湊“臨摹復制”現象嚴重。在畢業論文寫作上有的則是多篇文章的“復制粘貼”甚至抄襲、拼湊也不是個別現象。面對學生畢業創作、畢業論文教學中的消極因素和質量下降問題,指導教師都很無奈,學校教學管理部門也找不到很好的應對措施。在研究高師美術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指導的問題上,不少學校教務管理人員和指導教師也在努力探索如何解決質量管理這一問題的新思路。由于高師美術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撰寫具有自身專業的獨特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倡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質量管理為目標,進一步提高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質量問題已不可避免地擺在我們面前。因此,創新高師美術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寫作相結合的實踐教學管理模式,無疑是一個解決高師美術專業本科畢業創作、畢業論文質量下滑的辦法,它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理論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積極意義。在教學中,應從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寫作實踐環節中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應該體現高師美術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寫作意義的真實價值。我在《高師美術畢業創作與論文寫作相結合的理論和實驗》的研究中提出“關于國外對本科大學生美術畢業創作教學的研究,所能涉獵的文獻資料以及對美國的大學生畢業創作教學的考察來看,美國的大學生不寫畢業論文,但是把美術專業的大學生畢業創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有四個多月的時間基本上都是指導學生畢業創作的教學過程,而且這種指導在表述的內容上同我們的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畢業創作是畢業論文撰寫的前提,畢業論文的撰寫是畢業創作的繼續和深化,是相輔相成的兩個重要實踐環節。高師美術“畢業創作主要是一種形象思維,而論文寫作屬于抽象思維。畢業創作與論文寫作相結合,是學生把自己創作的具象思維過程和成果進行理論概括。這種理論概括是學生對自己的畢業創作進行分析和抽象概括”。它包括對創作素材的搜集與整理,構思創意與構圖表現,技法語言與材料運用分析,藝術個性、美學思想與文化精神的傳達等等,通過論文撰寫闡釋其審美主張與創作藝術見解在本研究領域的價值和意義。是學生通過畢業創作實踐環節對四年所學專業知識和理論研究成果的全面總結,是集中體現其綜合創作能力、科研水平和審美思想的創作文論,也是呈現畢業創作過程的重要環節和基本訓練之一。通過本專業領域特定問題研究呈現學生的專業綜合運用能力和創作能力的一種證明。因此,這樣也對學生畢業論文抄襲的現象起一定的制約作用。
五、制定質量監控體系和管理措施、強化過程管理
高校擴招、畢業生就業方式根本轉變,就業壓力大是高師美術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質量下滑的原因的一個方面。但是一個更為重要的方面是學生文化修養薄弱、學風浮躁,創新高師美術畢業創作與畢業文論寫作的教學管理模式,構建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相結合的教學過程質量監控體系和管理措施、強化過程管理,提高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質量,扭轉高師美術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質量下滑的趨勢,是我們研究的主要問題。
1.建立健全畢業創作、畢業論文質量監控體系,加強教學實踐中各環節的過程管理。對高師美術專業學生的畢業創作與論文寫作教學進行質量管理,充分考慮美術專業畢業創作與論文寫作的專業特點,在加強畢業創作和畢業論文質量管理體系中,促進學生在構思、構圖,形式法則,技法語言進行探索;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指導教師通過指導選題、擬定寫作提綱、論文撰寫一系列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明確主導作用,確立指導教師和學生雙向選擇機制。教師和學生是教學中的基本主體,根據指導教師和學生自身的專業特點,確定畢業創作和畢業論文寫作的研究方向。在指導過程的不同階段,要求指導老師建立管理機制和評價體系,有效指導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通過畢業創作、畢業論文寫作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的一個教學指導過程和教學管理環節,以及專業教師檢測環節。充分調動各個環節的層次關系的積極作用,確立指導教師職責和質量管理目標,切實提高指導教師履行質量管理工作職能和監督作用,加強質量管理,可以較好地避免學生在畢業創作與論文寫作中“臨摹或復制”的情況出現。
3.加強質量管理,嚴格評價標準。在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寫作過程的各個環節,建立健全質量管理監控機制,加強指導教師的職責和學生畢業創作、畢業論文寫作的主題作用。具體而言,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是指導學生在研讀相關文獻資料與搜集創作素材的基礎上,切實有效指導學生解決畢業創作創意構思、構圖形式以及畢業論文的選題、開題。進一步確定創作構圖小稿和論文寫作提綱等方面的指導工作,為提高學生畢業創作、畢業論文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二是在確定畢業創作定稿和畢業論文撰寫提綱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畢業創作大稿的繪制過程的嚴格指導。諸如形式美感,造型語言,創新意識,審美特征等。以及對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的指導過程中,要以質量管理為準則,把指導工作抓細抓實。第三是對學生畢業創作正稿的藝術效果以及畢業論文定稿的質量管理,建立嚴格、科學、規范的評價標準。因此,在畢業創作、畢業論文實踐教學管理過程中不斷完善質量監控機制和教學管理體系,確保畢業創作、畢業論文質量,彰顯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的真實價值。
4.借鑒西方發達國家本科美術畢業創作教學經驗與理論成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痹谖鞣桨l達國家中大學美術教育起步比較早,發展較快,而且畢業創作實踐教學比較切合實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特別是國外許多大學對本科學生沒有論文寫作的要求,但卻把畢業創作和創作文論的教學實踐放在了重要位置。在安排教學時間、教學實踐環節、指導過程與方法、評價機制與管理模式等教學環節,特別是畢業創作與文論寫作相結合的教學過程是值得我們借鑒的。由此可見,完善高師美術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指導教學質量管理機制,構建高師美術畢業創作與論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過程和管理模式,可以實現實踐與理論的有機結合,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具有積極的意義。
5.合理安排藝術實踐、畢業創作和論文寫作時間并有明確的目標。(1)以提高高師美術專業本科生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整體水平為目的,從質量監控的視角透視教學環節和質量管理環節,對美術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知識結構,學習態度等進行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質量管理措施,構建高師美術專業為特點的畢業創作(設計)與畢業論文相結合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管理體系。(2)在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寫作的時間上提前一學期進行安排,周期延長。畢業創作、畢業論文時間提前進行,從原來的第八學期提前到第七學期進行畢業創作和論文寫作。(3)在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寫作實踐環節中,要求學生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寫作相結合,畢業創作是論文寫作的前提和基礎,論文寫作是畢業創作的繼續和深化。要求學生根據畢業創作的進度明確畢業論文撰寫目標,如畢業創作創意構思、收集素材、構圖形式與材料技法分析,繪畫思想與藝術精神的表達等。在創作實踐過程中,論文撰寫做到有感而發、有悟而寫,避免了選題的盲目性,創作實踐能力與理論研究能力不斷提高。
[關鍵詞]書法藝術 書法欣賞 書法作品
書法的欣賞與實踐是相互聯系的,“眼高手低”的書法家從沒有過。歷代的書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鑒賞能力的書法評論家。他們都十分重視“讀帖”。所謂“讀帖”,就是通過觀摩書跡和碑刻去領悟書法家所采用或創造的藝術風格和藝術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對于一個有志于學習書法的人來說,同樣需要重視讀帖,逐步學會分析和欣賞書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長,拼其所短,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分析和欣賞書法作品,如果毫無區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則往往進步不快,甚至會走彎路。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歷來的說法各不相同,至今還沒有一個共同的欣賞標準。
康有為在《廣藝雙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條評論標準,即所謂“十美”:“一曰魄力雄強,二曰氣象輝穆,三曰筆法跳越,四曰點畫峻厚,五曰意態奇逸,六曰精神飛動,七曰興趣酣足,八曰骨發洞達,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郭紹虞在《怎樣欣賞書法》中提出了六條標準:“一、形體,看結構天成,橫直相安;二、魄力,從筆力用墨看;三、意態,要飛動;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標準看帖;五、才學,書法以外關系;六、氣象,揮樸安詳。wWW.133229.cOM”
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分析、欣賞書法作品時的參考。如果進一步加以歸納,則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謂“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筆畫線條所構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筆畫、字的結構、一幅字的布局;所謂“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內在的精神,包括筆力、氣勢神態、情感等各個方面。因此,欣賞書法作品,不僅要看一點一畫、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筆力、氣勢、神態。如果外形美觀多姿,內在奕奕有神,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形神兼備”的好作品。分析、欣賞書法作品,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字的筆畫長短、粗細、濃淡是否多變而適宜
漢字是由若干個線條式的筆畫有機的組合而成的,這若各個筆畫,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筆畫,在字中不能長短、粗細、濃淡一模一樣,應該而且必須有所變化。如“多”字的四個“撇”畫,唐太宗認為,應該分別寫作,一縮,二少縮,三亦縮,四須出鋒。這里所說的“縮”,就是筆勢收縮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鋒”就是筆勢伸展而不收縮,含有“長”的意思。“多”字的“撇”畫是這樣,其它的筆畫也是這樣,否則,字形就顯得死板,單調,也就無藝術可言。
二、字的“重心”能否給人以穩健的感覺
字姿可以而且應該多種多樣、千姿百態,但不可忽略必須把字的重心“穩住”。歐陽詢的字,初看起來,有搖搖欲墜之感,但仔細一看,它猶似千年古塔,雖欲傾卻“重心”不離地,依然穩健如新。有些書法欠佳的字,平躺在紙上似乎四平八穩,不偏不倚,但如果一豎起來,則往往東倒西歪,中心不穩。因此,要判別字的重心如何,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是,把紙豎起來,看看它有沒有“倒塌”。
三、字勢是否自然
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論書名言:“不必勉強方通神?!彼^“不必勉強”,就是歷來的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們都一致強調的要“自然得體”。王羲之在給他的兒子王獻之傳授書法經驗時說:字要“自然寬狹得所”,“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蓖豸酥臅ㄖ浴蔼毶靡患抑馈?,關鍵在于“天質自然”。
四、看整篇書法作品的章法、筆勢是否一氣呵成、融會貫通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猶如一幅好的山水畫,它必然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氣勢連貫,筆雖短而意卻連。汁白以當黑,疏密得當,給人以無窮的遐想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書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體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得恰倒好處,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畫蛇添足,也會有損于整幅作品的藝術性。
五、看書法作品中的筆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
書法藝術具有極強的繼承性,書寫者必須遵守一定的法度。但是,僅有繼承,甚至與古人寫的一模一樣,還稱不上真正書法藝術,充其量只能是他人的“奴書”,還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因此,在評論和欣賞書法作品時,要看作品中能否正確的處理好繼承與創新之間的關系。
六、在欣賞書法作品時,要適當地了解其創作的時代背景
書法作品和文學作品一樣,與作者書寫時的心情有著密切的聯系,它的藝術風格常隨作者的年齡和心情的變化而變化。同一個書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心情而寫出不盡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來,如顏真卿中期寫的《多寶塔碑》,是在和平環境的得意之中寫就的,字勢端重渾厚,清晰悅目,成為楷書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寫的《祭侄文稿》則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兒不幸身亡之中寫就的,悲憤之情奪腔而出,于是,出現了筆畫濃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獷、瀟灑的風格,成為行書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去評論和欣賞,才有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七、欣賞書法要有一定的藝術想象力,要防止以實論實
至于戲劇演出,由于戲劇是綜合藝術,由非常復雜多樣的各門藝術所組成,因此演出形式更是千變萬化。縱觀幾千年的演藝史,就是各種演出形式的不斷更迭變換的歷史。而現代演出的形式趨向于多樣化,不僅歷史上所使用過的各種形式都在使用,而且層出不窮地追求新的演出形式,標新立異,出奇制勝。對于形式的研究在世界各國已成為了一種時髦。舞臺已不再滿足于現實生活的復制,而要求更多的藝術加工和處理,使每一個戲都有它特有的表現形式,對觀眾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舞臺布景有著它獨特的藝術語言,不再完全依賴于繪畫手段。各種新思想、新技術,被運用到舞臺上來。新的物質材料取代了木框蒙布的傳統布景方法。塑料、有機玻璃、玻璃鋼、鉛皮、銅片、金屬結構等,以它們特有的質感,直接與觀眾見面。而各種投映景的運用又使戲劇演出的形式活躍和富于變化。觀眾正是通過各種布景所給予的視覺信息,激發想象,加深感受?,F代的舞臺美術應更多地運用形式感,在觀眾中引起一定的情緒反應,使戲劇演出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
在藝術創作中,一定的內容決定一定的形式。WWW.133229.coM形式受內容制約,內容又必須通過形式來表達。而在一定條件下,形式也可以反過來作用于內容,甚至在創作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形式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
為什么一個劇本可以有許多種不同的布景設計,而在戲劇舞臺上,同一形式又可以適應于許多個不同戲劇的演出呢?前者是一個內容可以用多種形式來表達,后者則是許多個內容可以用一種形式來表達。
中國戲曲舞臺演出是程式化的。一桌二椅,城片火旗,約定俗成,可以適用于許多不同劇目的演出。這些砌末道具本身也具有了一定的審美價值,有它相對的獨立性。同一組城片,可以演《空城計》,也可以演《古城會》。戲劇的內容不同,所使用的布景形式卻是相同的。猶如寶石,既可雕琢成人物,也可雕琢成花鳥果品,外形不同,而寶玉本身的晶瑩的美質是相同的。
舞臺美術家的任務是要創造戲劇演出的外部形式,它不是圖解,而是以劇本創造為基礎的一種再創造。他要在與導演和演員的合作中力圖體現劇作的思想,創造與之相適應的富有表現力的形式。這個工作常常要求藝術家付出艱巨的勞動,以旺盛的精力和堅毅的意志來努力完成。
在過去的美術藝術設計中,出于功能性以及商業性的考量,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往往會比較注重作品的外在美,而忽視了對作品內涵的建設,這就使得作品雖然具有光彩奪目的外在設計,卻缺乏對人們內心的沖擊,單純的外在很難長時間吸引人的目光。如今,在新的文化審美情趣作用下,人們越發的重視美術藝術設計的內在美與外在美的兼具性,在欣賞美的同時還能感受到美。這就需要相關的美術藝術創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投入更多心血,將創作面盡量的延伸,運用更多具有隱喻色彩以及審美情調的設計手法,將作品設計觸及到人的內心深處,以便更好的從多個角度詮釋作品設計內涵。
二、現代社會中美術藝術設計更趨于簡約性且更具沖擊力
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氛圍下,人們越來越追求精神上的放松和享受。在繁重的精神壓力和生活壓力作用下,人們對藝術作品的審美需求越發的簡潔化,因為簡潔明快的美術藝術設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們緊繃的神經,因此簡約化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對美術藝術設計的又一要求。要做到簡約化,就要求美術藝術設計者在進行藝術設計時盡量的將設計理念以最簡潔明了的方式表達出來,與此同時還要不失美感。藝術要想持續的流傳下去,脫離不了一定的商業性。作為美術藝術設計本身,要想具有一定的商業性就要具有吸引消費者的實力,而視覺沖擊力恰恰是一件作品吸引人的直觀感受。適當的視覺沖擊,可以舒緩和釋放內心的壓力和疲倦,有助于作品的商業化。
三、現代社會中美術藝術設計更趨于民族化和全球化的統一
所謂美術藝術設計的民族化,是指本民族的審美與藝術風格經過長期的發展和積淀形成的自身藝術特點。在如今,民族化與全球化已經成為影響人們文化審美情趣的重要原因。兩者在本質上并不矛盾,對于美術藝術設計的長遠發展而言,兩者應該得到有效的結合,博采眾長,對民族文化有足夠的自信心,然后走向全球化。
四、結語
但凡對尼采超人哲學有些了解的人,一定對這個名字不陌生——查拉圖斯特 拉,這個被德國人稱作“zarathustra”的人,其實就是古波斯圣者瑣羅亞斯德.
瑣羅亞斯德約于公元600——前520年創立了以天神為信仰的“瑣羅亞斯德教”.
[1] 瑣羅亞斯德教以代表光明和正義的阿胡拉·馬茲達為偶像,奉行經典《阿維斯 陀》.
從創教之初到信者甚眾,再到從創教百年后曾遭受沉重打擊,到重登“寶座” 并向歐亞大陸迅速傳播,瑣羅亞斯德教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傳教過程:早在波斯阿 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前330年)被奉為國教;到亞歷山大征服波斯的希臘化 時期(前330-前144年),該教勢力削弱;在帕提亞王朝(前141-224年)得以 恢復;至薩珊王朝(224-651年,相當于中國的三國至唐代),它重新被奉為國 教,進入強盛時期.
[2] 大約就是在這個時期,瑣羅亞斯德教傳至古代中國.
因其崇拜火與光明,人稱“拜火教”;因其是經過改良的崇拜胡天神的波斯 馬茲達教(對胡天的崇拜也就是對日月星辰的崇拜),“祆,從天”,故在古代中 國也稱之為火祆教或者祆教。wWW.lw881.com陳垣先生在《火祆教入中國考》中認為,祆教傳入 中國當是在南朝梁和北魏時期,但限于當時的條件,這種說法并不足采信。后王 素先生在《魏晉南朝火祆教鉤沉》中認為:其實,早在公元226年薩珊王朝建立 之前,火祆教就已經在中亞一帶盛行起來了;且伴隨著陸路絲綢之路的開通,佛 教僧侶和商人們的往來,很可能成為祆教得以傳播的重要途徑和傳播主體,也即 此,中國大陸才對祆教有所知悉.
“祆”字出現在漢代之后,其在《說文解字》中并未被收錄,而直至隋末唐 初才出現。宋·徐鉉《說文新附》中,對“祆”做如下解釋:“祆,胡神也。從 示,天聲?!保欢煦C的弟弟徐鍇在其《說文系傳》中,又對其做如下補充:“祆, 胡神也。從示從天?!保欢宕耐跤駱湓谄渌墩f文拈字》中講到:“祆本番 俗所事天神,后人因其涉神加示耳?!敝链耍覀儾趴梢悦鞔_的相信,祆字是與 天神確切相關的.
祆教尊崇善惡二元論,即善神與惡神兩個體系,對世界的認識也是建立在“善惡二元”這樣的基礎之上的。該教認為火是善神的兒子,象征著神的絕對和至善.
因此,禮拜圣火是教徒的首要義務。祆神,很多當代學者認為是瑣羅亞斯德教的 最高善神阿胡拉·馬茲達。但是,在古代中國人的心目中,祆神似乎是一個擁有 更多變相的神明,而未必僅限于這位最高的善神。在古老的瑣羅亞斯德教神系中, 就有眾多的善神,且有時每個善神又有眾多的變相;并且在經由中亞的傳播過程 當中,人們還將當地的諸多傳統的地方神祇加入進來,從而呈獻給古代中國的瑣 羅亞斯德教祆神,必是一個龐大的善神體系。而古代中國人不可能把這些神們, 分個清清楚楚,很可能是把該教所崇拜的神都視為祆神。這在敦煌文書中有云“火 祆廟中有素書,形像無數?!彼裕覀兣c其把阿胡拉·馬茲達一個人視為祆神, 不如把祆神看做是古代中國人對瑣羅亞斯德教眾善神的泛指.
古代中國的祆教傳播,主要經絲綢之路進行傳播,因此也必定經過敦煌、河 西走廊直至漢中地帶。另外,我們知道,宗教的傳播作為一種精神層面的上層建 筑,往往是借助美術或者建筑作為手段和載體的,祆教也不例外。所以,今天我 們發現的地上地下的祆教美術遺存也多在這些地帶發現.
關鍵詞:水彩畫;特色;造型;形象;風格;色彩
水彩畫是西方繪畫品種的重要一種,傳入我國以后,已成為我國畫壇中的一朵奇葩。分析、研究、把握水彩畫的藝術特色,無論是對于水彩畫的創作與學習,也無論是在理論啟示上還是在藝術實踐上,不僅大有裨益,而且十分必要。為此本文試就水彩畫的藝術特色這一重要藝術命題發表幾點膚淺之見,以與同行共同討論、共同切磋、共同提高。
具體而言,水彩畫的藝術特色可分為以下四大層面予以解讀—
a.造型的集中性
水彩畫同中外所有的繪畫藝術一樣,都是造型藝術,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水彩畫更加強調造型的集中性,這種集中性,又具體通過以下幾大手法來體現:
其一是以平面顯立體。水彩畫同所有的繪畫一樣,都是平面(二維空間)造型藝術,但它并不是孤立呆板、單調僵化的平面藝術,而是以平面顯立體的藝術,即以二維空間表現三維空間的藝術。繪畫作品只有長與寬,而沒有高,只能從正面通過視角進行觀賞。這的確是繪畫藝術之短,但作為水彩畫,卻可以揚長避短,甚至以短見長,即通過觀賞者的第一視覺印象的聯想與想像,獲得最大的藝術信息量,創造出一個更為廣闊的立體空間,獲得審美的極致。
其二是以瞬間顯永恒。水彩畫選取的是瞬間的物象,但卻以這瞬間的物象顯示了人物或事物的永恒。wwW.133229.cOm狄德羅說:“畫家的筆只有一個頃刻:他不能同時畫兩個頃刻,也不能同時畫兩個動作?!雹偃R辛也說:“繪畫要選擇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頃刻,使得前后都可以從一頃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②因此,水彩畫選擇的瞬間形象,應當是事物發展與人的感覺的頂點,因為頂點就意味著止境。萊辛認為:在一種激情的整個過程里,最不能顯出這種好處的莫過于它的頂點,到了頂點就到了止境,眼睛就不能再朝遠處去看,想像也就會停止了。水彩畫畫出這人世間的瞬間物象,它又被圈定下來,顯示出人世間事物的永恒。
其三是以靜止顯動態。水彩畫是靜止的藝術,但它卻通過靜止的畫面表現動態性特征。例如大海的波濤在畫面上是靜止的,但它卻顯示出動態的洶涌之姿;藍天上的白云也是靜止的,它也顯示出不斷飄動的意象。
由此可見,水彩畫正是通過以平面顯立體、以瞬間顯永恒、以靜止顯動態的辨證統一的藝術手法,來實現它的集中性的。
b.形象的多樣性
水彩畫的繪畫形象,也是多種多樣的。它既有人物形象,又有動物形象,還有景物形象、器物(靜物)形象,具體可分為肖像畫、風景畫、風俗畫、靜物畫、動物畫、宗教畫、歷史畫、壁畫、年畫、兒童畫等各種形式。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些形象之中,還飽含著畫家深刻的思想與深厚的情感。也就是說,水彩畫的形象,是主觀與客觀的有機統一,也是形與意的有機統一。例如一幅藍天大海的風景水彩畫,其形象是碧海、藍天、白云、海鷗、帆船等等,而在這些形象的背后,又透出畫家對自然景色的喜愛之情與渴望飛向更廣闊的天地的向往之心和理想之趣。
由此可見,水彩畫的形象,是多樣的,這種多樣性,既表現在物象本身的多樣性,又表現在物象之外的多樣性,即所謂“象外之象”、“畫外之畫”。用我國傳統的繪畫理論而言,就是“詩中有畫,畫外有詩”。
因此,水彩畫的學習與創作,都要仔細品味、認真揣摩、全面把握由形象性所形成的這種“味外之旨”、“弦外之音”、“畫外之蘊”。
c.風格的寫實性
水彩畫作為西方繪畫的品種,屬于寫實主義范疇。從美學原則與藝術精神的視角考量,它是受西方傳統美學原則與傳統藝術精神所制約的。正如當代著名美學家彭吉象先生所概括的那樣:“中國傳統美學強調美與善的統一,注重藝術的倫理價值;西方傳統美學則強調美與真的統一,更加重視藝術的認識價值。中國傳統美學強調藝術的表現、抒情、言志;西方傳統美學是強調藝術的再現、模仿、寫實。我們從中西美學史上可以發現,‘模仿說’是古希臘美學的普遍原則,亞里士多德以模仿的基礎建立起的《詩學》體系,在歐洲雄霸了兩千年。而‘表現說’則成為中國先秦美學的核心,‘言志’、‘緣情’是我國詩論重視表現的最早見解,在情與理的統一中,將‘天人合一’的審美境界作為最高境界?!雹?/p>
作為寫實主義風格的水彩畫,主要通過明暗處理與焦點透視來得以具體體現。通過光影與明暗的不同,通過近大遠小成比例的焦點透視法,來加強其真實感。
d.色彩的獨特性
水彩畫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它色彩的獨特性上。正如馬克思所說:“色彩的感覺是一般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雹芩室坏撵`魂是水彩,它是用膠水和顏料等調制而成的,作畫時用水溶解于紙上,利用畫板的白地與水分互相滲透等條件,表現出透明感,具有輕快、濕潤等特殊效果。既不同于油畫的油質色彩,也不同于水粉畫的用水調合的方法。一言以蔽之,水彩畫色彩的獨特性,就在于它具有“水彩味”。
注釋:
①②轉引陳兆金主編:《藝術鑒賞學導論》第321頁,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