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9 19:15:20
序論:在您撰寫農業工作思路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主要指標: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
一、穩定糧食生產。認真貫徹執行各項惠農政策,加強監管,切實維護農民利益,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制止出現新的拋荒和撂荒。從提高單產入手,擴大糧食良種覆蓋率,推廣超級稻。
二、深化農業結構調整。穩定煙葉面積3.8萬畝,產量11.5萬擔;繼續抓好優質梨果業和干坑紅茶產業;進一步擴大瓜-稻、稻-豆、玉米-稻等糧經輪作面積;繼續做好對接服務圣農工作,加快圣農產業發展,擴大種、肉雞生產、加工產業集群;引導我縣生豬產業向規范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加快草食動物養殖發展步伐,積極發展肉兔、肉羊產業;推進漁業生態健康養殖,繼續做好標準化池塘改造項目工作;開展再生稻直播栽培、超級稻對比等試驗示范,引進種、養新品種,為今后我縣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依據。
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是繼續實施20xx年度農業綜合開發李坊上觀片0.4萬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崇仁共青片0.13萬畝土地整理高標準農田項目。二是做好20xx年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上報工作,改造中低產田0.46萬畝。
四、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繼續抓好強化免疫工作,堅持免疫日制度,力爭免疫密度保持100%。繼續加強疫病監測,強化快速反應機制建設,進一步提高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應急反應能力。強化檢疫監督規范化管理,提高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執法水平。規范免疫操作,健全和完善免疫檔案和免疫標識制度,穩定村級動物防疫隊伍,加強培訓,提高素質。
五、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繼續加強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力爭新增2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加強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管理。繼續加強果蔬農殘抽樣檢測。進一步加強農產品生產企業投入的監管,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整頓和規范農資、獸(漁)藥市場秩序,堅決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積極開展打擊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行動,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六、大力發展循環農業。抓好農村戶用沼氣項目建設,20xx年計劃新建沼氣池200口,規范鄉村服務網點,嚴把沼氣使用安全關,加強安全管理。積極開展溪河人工承包放流增殖試點工作,選擇3-5個基礎條件好的點進行,轉變漁業增長方式,保護我縣漁業種群資源,促進農民增收。
一、農牧業現代化發展方面
(一)工作思路
按照地委提出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精品版”的要求,以“精種、精管、精加工、精營銷”為抓手,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狠抓設施農業提質增效,突出特色產業發展優勢,創建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合法有序流轉,加快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建立和完善市場營銷體系,推動農業生產規?;?、標準化、集約化、精品化、品牌化,穩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
(二)工作目標
1.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4.21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1392元,增收1483元,同比增長14.97%;
2.設施農業(具備種植條件的溫室)種植率達到100%;
3.建設葡萄標準化生產示范園10000畝、精品園200畝;
4.全年種植哈密瓜8萬畝(其中精品哈密瓜2萬畝);
5.完成2萬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完成全縣66個行政村集體“三資”清產核資工作;
6.引進1-2家葡萄、哈密瓜精深加工企業;培育地區級精品農民專業合作社4家;
7.建設葡萄酒莊6-10家;種植釀酒葡萄5000畝;
8.完成牛羊育肥100萬頭(只),牲畜年末存欄達到35萬頭(只);牛羊自繁自育30萬頭(只);引進多胎肉羊1.5萬只,新增出欄肉羊7.5萬只;發展斗雞(土雞)養殖40萬羽,黑羊1.2萬只;飼草種植4萬畝。
9.全年農作物病蟲害成災率控制在3‰以下,動物疫病免疫密度達到100%,確保全年不發生重大動(植)物疫情。
(三)工作措施
1.加強服務管理,繼續抓好設施農業提質增效。今年,設施農業春提早、秋延晚兩季種植率均達到了98%以上。20xx年,將繼續抓好設施農業種植管理及示范引導工作,確保具備種植條件的溫室種植率達到100%。一是抓好技術培訓和服務。利用目前的“法治之冬”“文化之冬”“科技之冬”和農閑時節,做好技術員及農民的設施農業科技培訓工作,并結合設施農業生產的各環節,采取面對面、手把手、召開現場會等方式,對農民進行技術指導與跟蹤服務,培養一批懂科技、善管理的新型農民,不斷提高農民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計劃完成設施農業培訓2.8萬人次。二是抓好新技術、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工作。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引進推廣適合鄯善縣的高產優質的新品種、新技術,推廣辣椒套種豆角、西瓜等復合套種模式,提高溫室種植效益,實現設施農業效益化,計劃引進設施農業蔬菜新品種5個。三是加快示范體系的建設。計劃建立400個設施農業示范棚,覆蓋到每個設施農業片區,實行技術人員包棚掛牌管理,全面做好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通過示范管理,調動廣大農民的種植積極性。
2.突出產業優勢,加快特色農業發展。葡萄、哈密瓜是鄯善縣農業的主導產業,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20xx年,繼續堅持走葡萄優質化、哈密瓜精品化發展的路子。一是繼續實施葡萄優質化戰略。加強對葡萄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全年計劃建設葡萄標準化生產示范園10000畝、精品園200畝,實現每個行政村都有一個葡萄精品園的目標,同時,突出抓好地縣領導領辦示范園(指揮田)工作,不斷提高我縣林果業種植管理水平;大力推廣葡萄地周圍溝、渠及路邊栽植杏樹的造林模式,主要在自然災害頻發區域,以及不具備營造防護林的大田葡萄四周栽植杏樹,降低災害損失,提高經濟效益。二是深入推進哈密瓜品牌戰略。積極引進培育和推廣種植哈密瓜新品種,重點抓好春提早、冬生產設施栽培,四季生產哈密瓜,搶占冬春季高端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種植單作瓜,繼續推進大田哈密瓜一年兩熟技術,進一步壓縮瓜套棉的種植面積。嚴格落實標準化生產,引導哈密瓜種植向優質化、精品化轉變,進一步提升哈密瓜的品質。加大哈密瓜質量監管、品牌保護和營銷推介,推動哈密瓜產業健康發展,確保廣大瓜農的根本利益,實現哈密瓜增產增效。全年計劃種植哈密瓜8萬畝(其中精品哈密瓜2萬畝)。
3.加大政策扶持,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鄯善縣的農業產業化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從農戶到消費者之間流通環節多,農戶收益比較低。20xx年,我們要以葡萄、哈密瓜和設施農業三大支柱產業為重點,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建設,培育和發展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著力促進特色優勢產業“精加工、精營銷”,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和農民組織化程度。一是加大農產品加工企業引進和扶持力度。重點扶持樓蘭酒業、雪潔等“農字號”龍頭企業發展,引進一批規模較大、產品附加值較高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推動優勢特色產業轉型升級,20xx年,計劃引進和扶持1-2家葡萄、哈密瓜精深加工項目。二是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大力扶持和培育精品示范合作社,強化合作社規范經營管理,引導合作社與涉農企業加強合作與交流,在品牌包裝、技術交流、市場拓展等方面抱團發展,共同抵御市場風險,帶動農民增加收入,20xx年計劃培育地區級精品合作社4家。三是加快營銷體系建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合作社、巨彩果蔬公司現有的銷售網絡作用,利用第三代移動互聯網電商發展時機,加快構建新型商務平臺,暢通葡萄、哈密瓜、設施蔬菜等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積極與疆內外市場和客商對接,爭取在內地建立一批由本地龍頭企業、合作社實際掌控的批發市場檔口、專營店和直銷店,提高市場話語權,促進農業產業效益化。
4.立足區域特色,加快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發展。依托鄯善縣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勢葡萄資源,重點突出酒文化、地方文化、葡萄文化與產業的融合,穩妥引進一批集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休閑旅游和葡萄文化推廣于一體的精品小酒莊(堡)項目,走“小酒莊,集群化的大產業”道路,按照《吐魯番地區20xx-20xx年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發展規劃》,20xx年,計劃建設葡萄酒莊6-10家,種植釀酒葡萄5000畝。同時,落實好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發展優惠政策,組織相關部門靠前指導,積極做好服務工作,抓好20xx年已開工建設的酒莊續建工作,確保20xx年全部建成投產。
5.發展規模養殖,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步伐。一是抓好牛羊育肥,加快良繁體系建設。積極爭取和落實自治區肉牛肉羊生產補貼資金、畜牧業貼息貸款、良種繁育等扶持政策,重點扶持規模養殖戶,把養殖大戶做大做強,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20xx年,計劃完成牛羊育肥100萬頭(只),牲畜年末存欄達到35萬頭(只);牛羊自繁自育30萬頭(只);引進多胎肉羊1.5萬只,新增出欄肉羊7.5萬只;發展斗雞(土雞)養殖40萬羽,黑羊1.2萬只。二是著力推進規?;B殖,推廣標準化養殖技術。繼續完善養殖小區配套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加強對畜禽標準化養殖場監督管理,實施標準化養殖、專業化飼養、規范化管理,引導畜禽養殖合作社、養殖大戶進入養殖小區從事畜禽生產,計劃引進一家從事畜禽生產、加工和包裝的龍頭企業,帶動養殖小區、合作社和養殖戶增收致富。20xx年,重點完成魯克沁鎮色爾克甫養殖小區項目建設。三是進一步提高飼草料供給能力。加大優質飼草的種植力度,鼓勵農戶在30年承包土地和合法開荒地集中連片種植飼草,計劃種植飼草4萬畝。四是積極推進奶牛養殖。以城郊鄉鎮和魯克沁鎮為試點,扶持和幫助養殖大戶發展奶牛,計劃養殖奶牛600頭。五是深入推進扶貧養殖。20xx年,繼續在5個貧困村實施“每戶百羽雞”扶貧養殖工程,打造貧困村特色畜禽產業,增強貧困農戶“造血”功能,實現脫貧致富。六是深入推進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進一步鞏固封山禁牧和草場生態保護成果。
6.加強安全監管,確保農業生產健康發展。一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要深入開展“三品一標”(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識)認證與管理,加大農資市場整治,加強農產品檢驗檢測,檢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確保20xx年追溯體系投入使用。二是做好農林牧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面對病蟲害發生日趨嚴重的形勢,做好哈密瓜、葡萄、溫室作物和棉花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及統防統治工作,積極應用綜合防控手段,加強農作物統防統治,把蟲情、病情和疫情控制在規定范圍內,把農作物病蟲害成災率控制在3‰以下,確保不發生成災。認真貫徹落實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各項措施,抓好畜禽傳染病的防治,做好規范化、信息化管理,確保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密度達到100%,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80%以上,嚴防重大疫情發生。三是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在總結近年來設施農業保險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參與設施農業、大田葡萄、棉花、牛羊養殖等政策性農業保險,20xx年,確保具備種植條件的溫室投保率達到100%,政策性保險有新突破。
7.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一是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辦法,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20xx年,在做好政策宣傳動員的基礎上,正式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通過確權登記頒證,進一步為推進土地有序流轉、糾紛調處、征地補償和抵押擔保提供重要依據。全年計劃完成2萬畝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任務。二是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按照“建立歸屬清晰、權能完善、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要求,以清產核資、建章立制、經營高效、強化監督為重點,構建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新機制,實現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和收益不斷增長,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和農民有效增收。20xx年,重點完成全縣67個行政村集體“三資”清產核資工作。
8.拓展服務領域,不斷提高農機化水平。一是落實好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完善補貼監督管理機制,將補貼資金用于發展設施農業、葡萄生產、秋翻冬灌、畜牧養殖、農產品加工、冷藏等促民增收的關鍵領域。20xx年,計劃申請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200萬元。二是抓好農機化示范點建設。結合縣域優勢和特色,在已建立的四個農業機械化應用示范點(設施農業機械化示范點、葡萄埋藤機械化示范點、畜牧養殖機械化示范點、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化示范點)基礎上,大力開展農機化示范推廣和技術培訓,展示各領域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應用,切實發揮農業機械化示范作用。三是認真抓好秋翻冬灌工作。加強宣傳引導,培養農民科學種植、精耕細作的意識,早謀劃、早動手,確保100%完成秋翻冬灌工作任務。
二、生態文明建設方面
(一)工作思路
牢固樹立“環保優先、生態立縣”的理念,緊緊圍繞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和生態林業建設步伐,切實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和生態環境保護能力,不斷提高全民生態文明意識,在全社會迅速形成“節水、惜水、植綠、護綠”的生態文明新風尚,努力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
(二)工作目標
1.完成高效農業節水面積3萬畝;
2.完成4000戶120xx人農村安全飲水入戶管網升級改造工程;
3.完成20xx0畝農業水權改革試點工作;
4.完成防護林工程造林8000畝;培育常規造林、經濟林、綠化林苗木400畝。
(三)工作措施
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興工強農”的戰略部署,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主題,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主攻,著力培育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的新型經營主體,認真做好“科技興農、產業富農、項目強農、服務惠農、依法護農”文章,打造農業升級版,爭當發展排頭兵,在推進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中作出新的貢獻。
(二)工作目標
確保糧食總產穩定在330萬噸以上,蔬菜總產穩定在300萬噸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增長21%以上,農民人均收入增長10%以上,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和區域性重大病蟲害疫情,
(三)工作措施
1、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結合農業部門職能切實抓好“一流轉五服務”工作。大力推廣“安邦模式”“泉湖、東冠模式”等模式,致力做好土地流轉工作;進一步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農產品檢驗檢測等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實施“十百千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即用三到五年培育10個領軍龍頭企業、100個示范性家庭農場、1000戶種糧大戶,力爭五年內土地流轉面積占耕地面積的50%以上,全市加入新型經濟組織的農戶比重提高到50%以上。
2、毫不放松地抓好糧食生產。堅定不移地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放在“三農”工作的首位,繼續實行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進一步動員各級干部進村入戶將生產計劃、關鍵技術、幫扶措施落實到位,確保遏制耕地拋荒和“壓單擴雙”取得明顯成效;加快土地流轉,大力度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全面開展“萬千百”糧食高產創建攻關行動,以智能溫室育秧為突破口,實現育秧方式的大變革,同時加大合理密植,安全齊穗,水肥藕合,“機藝”融合,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關鍵增產技術的普及力度;進一步完善“誰種糧誰受益”惠農補助機制;建立健全財政投入、績效考核、責任追究的糧食生產發展新機制。
3、全力抓好“菜籃子”提質工程建設。進一步落實按轄區內城鎮人口人平3.3厘最低保有量建高標準專業蔬菜基地、蔬菜產業發展資金按轄區內城鎮人口人平不少于7元的標準列入財政預算、蔬菜基地按3000元/畝的標準將部門資金整合到位等蔬菜產業扶持政策。積極引導全市蔬菜生產由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在中心城區建設國家級、省級三萬畝蔬菜標準園,其它縣市區著力建設8大特色蔬菜基地,包括衡山1萬畝的早白薯,衡東2萬畝的黃貢椒,縣3萬畝香蓮,祁東16.5萬畝的黃花菜、5萬畝香芋,常寧3萬畝無渣生姜,耒陽2萬畝的白菜,衡南2萬畝的香西瓜等。
4、扎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市本級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要按照每年不低于20%的增速逐年加大投入,各縣市區也要建立相應的專項資金并逐年增加投入,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省、市出臺的關于農產品加工企業用水、用電、用地、辦證、稅收等優惠政策措施。深入實施市農產品加工業振興規劃,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55”工程,即各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及農業局局長,5名責任人每人要抓一個主導產業、一個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一個新增投資500萬元以上的農業產業化企業、一個投資千萬元以上的原料供應基地、一個帶動能力強的新型經濟組織。全力打造糧食、畜禽、油茶、林木、果蔬五大百億支柱產業,茶葉、烤煙、中藥材三大特色產業,支持縣城所在地設立農產品加工園區,培育一批產業關聯度大、技術裝備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力爭五年內,全市培育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龍頭企業5家,過億元的50家,農產品加工總產值突破550億元,年均增長20%。
5、努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健全市、縣、鄉并延伸到村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力爭全市農業標準化核心示范面積突破200萬畝,實現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標準化生產全覆蓋;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違禁使用高毒劇毒農藥和濫用添加劑行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新提高。
6、進一步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把農業科技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農業科技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整合農村遠程教育及涉農部門的信息服務資源,搭建農村綜合信息平臺,建立可供網上查詢的全市主栽品種的生產規程、病蟲害防治、水肥施用等的數據庫時建立縣有農技員,市有專家平臺的全天候的遠程科技服務系統,準確及時地為農民提供各類科技信息服務;加大先進適用的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力度,實現主推品種優良化,主推技術規范化,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生產服務社會化,產業經營集約化;以陽光工程為抓手,以種養大戶、合作組織帶頭人為重點,加快農業科技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育。
(一).指導思想與工作思路
2006年是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關鍵之年。我們農業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針,以省、市、縣農業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以提高農民、轉移農民、富裕農民為目的,以環境建設為抓手,以鞏固和擴大先進性教育成果為載體,強服務、壯產業、優結構、鑄品牌、增投入、夯基礎,不斷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努力促進農民增收。
(二).工作目標
2006年我們的工作目標是:
—農業總產值達19.7億元,增長8%;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660元,增長9%;
—全縣糧食播種面積達39萬畝,糧食總產達10萬噸以上;
—全縣茶葉總產量達到3400噸以上,總產值達到3.3億元,其中名茶產量達到2800噸,產值3.2億元;
—實現全年水果產量7.5萬噸,產值1.4億元; —全年社會性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3.0萬畝,產量20萬噸,產值2.5億元;其中高山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次,產量2.13萬噸,產值3600萬元;
—全年水產品總量達到1萬噸,產值達到1.5億元;
—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7萬畝,產值達到7700萬元。
(一).指導思想與工作思路
2006年是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關鍵之年。我們農業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針,以省、市、縣農業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以提高農民、轉移農民、富裕農民為目的,以環境建設為抓手,以鞏固和擴大先進性教育成果為載體,強服務、壯產業、優結構、鑄品牌、增投入、夯基礎,不斷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努力促進農民增收。
(二).工作目標
2006年我們的工作目標是:
—農業總產值達19.7億元,增長8%;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660元,增長9%;
—全縣糧食播種面積達39萬畝,糧食總產達10萬噸以上;
—全縣茶葉總產量達到3400噸以上,總產值達到3.3億元,其中名茶產量達到2800噸,產值3.2億元;
—實現全年水果產量7.5萬噸,產值1.4億元;
—全縣生豬出欄25萬頭,禽出欄120萬羽,全年畜禽產值達2.9億元;
—全年社會性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3.0萬畝,產量20萬噸,產值2.5億元;其中高山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次,產量2.13萬噸,產值3600萬元;
—全年水產品總量達到1萬噸,產值達到1.5億元;
—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7萬畝,產值達到7700萬元。
(三).工作重點
為實現上述目標,2006年,我們將著重抓好六方面工作,概括的說就是“增強六種能力”。
要用一流的基礎設施和裝備來武裝農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要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在穩定糧食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優勢特色產業;要科學規劃產業布局,按照資源稟賦和規?;?、設施化、產業化的要求,加快形成優勢特色產業集聚;要按照建設生態文明和節能減排的要求,創新農作制度,積極發展節約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使杭州農業產業體系體現先進性、高效性、集約性和可持續性。
(二)創新“兩區”建設
要用工業化的理念、融合化的思路、集成化的措施,來推進“兩區”建設,提升“兩區”水平。園區建設上,要突出基礎設施和條件裝備,推進土地流轉和新型主體培育,實現一二三產多功能融合,提升園區的效能和內涵。在糧食功能區建設上,要加強政策引導,加大功能區的建設與保護,在區域內實施高產創建和推進社會化服務。
(三)創新“菜籃子”工程
要鞏固提升現有“菜籃子”工程建設成果,針對“菜籃子”產品季節性、結構性、區域性短缺問題,在加強基地保供能力上下功夫、在完善調控機制上下功夫、在流通體系和價格體系建設上下功夫,努力實現“穩價保供”的目標。同時,要努力提升“菜籃子”產品的品質,重點是抓好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建設。進一步加強農產品檢測和農業投入品監管,開展留地蔬菜質量檢測、瘦肉精檢測和“三品”標識專項治理,強化預警管理、標準生產和質量安全追溯,形成農產品質量安全長效管理機制。
(四)創新農業科技
要按照轉型升級的要求,大力推進科技興農,提高科技的到位率和貢獻率;要發揮在杭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服務農業的作用,組織科技攻關;要深化完善“三位一體”的新型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市級示范鄉鎮;要著力研究推廣一批重大農業技術推廣專項,提高農業豐收計劃項目的實施水平和效果;要重視農民素質培訓,提高他們應用和推廣先進科技的能力,使農業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
(五)創新農業主體
一是創新農業生產主體。落實扶持農業龍頭企業政策,引導龍頭企業向農產品優勢產區集聚,形成區域經濟發展新優勢。加強對成長型農業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農業中小企業快速成長。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鼓勵工商企業、農村經紀人、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等從事農業開發。二是創新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積極興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強化對專業合作組織的服務,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要重視農村經濟人隊伍建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網絡交易等新型業態。三是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構建以龍頭企業為骨干、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公共服務機構為依托、社會力量為補充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對農業生產及經營形成全方位的服務。
(一).指導思想與工作思路
2006年是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關鍵之年。我們農業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針,以省、市、縣農業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以提高農民、轉移農民、富裕農民為目的,以環境建設為抓手,以鞏固和擴大先進性教育成果為載體,強服務、壯產業、優結構、鑄品牌、增投入、夯基礎,不斷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努力促進農民增收。
(二).工作目標
2006年我們的工作目標是:
—農業總產值達19.7億元,增長8%;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660元,增長9%;
—全縣糧食播種面積達39萬畝,糧食總產達10萬噸以上;
—全縣茶葉總產量達到3400噸以上,總產值達到3.3億元,其中名茶產量達到2800噸,產值3.2億元;
—實現全年水果產量7.5萬噸,產值1.4億元;
—全縣生豬出欄25萬頭,禽出欄120萬羽,全年畜禽產值達2.9億元;
—全年社會性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3.0萬畝,產量20萬噸,產值2.5億元;其中高山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次,產量2.13萬噸,產值3600萬元;
—全年水產品總量達到1萬噸,產值達到1.5億元;
—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7萬畝,產值達到7700萬元。
(三).工作重點
為實現上述目標,2006年,我們將著重抓好六方面工作,概括的說就是“增強六種能力”。
1.增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保障能力。主要是完善現代農業基礎設施、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等。一是繼續抓好中低產田和茶廠優化改造。2006年建立中低產田改造示范方2個,改造茶廠110個,新增茶葉加工專用變壓器50臺,進一步加快茶廠改造步伐,改善茶葉加工環境條件,為推行茶葉的QS認證打下基礎;同時還要進一步精心包裝項目,積極爭取省、市有關部門支持,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夯實農業基礎,確保農業基礎安全。二是實施“沃土工程。重視產地環境整治,積極實施“沃土工程”,推廣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和化肥,嚴禁高毒、高殘農藥和禁用飼料添加劑的使用,加強土肥新技術、新產品的試驗和示范;因地制宜推廣多種秸稈還田實用技術,示范、推廣果肥結合和糧肥結合等生態種植模式,增加耕地有機肥投入,實現有限土壤資源的永續利用。三是推廣專用肥。加強土壤肥力監測與分析,重點開發、應用適宜我縣使用的糧、油、果、茶、桑、蔬菜等配方肥、專用肥、摻混肥等新肥料,研究、開發緩釋肥、微生物肥等新產品,示范、推廣平衡施肥等科學施肥技術。四是推進以沼氣為主的農村能源建設。圍繞“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建設,實施生態家園富民計劃、清潔能源生態工程,把農業生產、農村建設與養豬業有機結合,實施以沼氣為紐帶的“三改一建”和“豬-沼-作物”能源生態模式,為農村提供優質燃氣。五是實施水域養殖證制度,保護漁業資源。積極做好“養、管、捕”三篇文章,探討一套完整的監督管理制度,切實加強漁業資源保護,保護千島湖水域生態平衡;進一步規范千島湖垂釣捕撈和娛樂游釣行為,規范水產養殖用藥行為,促進了我縣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完善漁業執法行風監督體系,實行有獎舉報制度,探索專管與群管相結合的工作機制,提高群眾的參與面,強化群眾監督,防止受利益驅使無端增加捕撈強度,切實以合力促進漁業資源和千島湖水資源的保護。
2.增強科技支撐能力??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生產力發展的支撐力量。科技支撐能力包括科技研發、科技的推廣應用、應用主體吸納科技的能力等內容。一是加強培訓,提高農民素質。繼續通過“綠色證書”、農函大、農廣校等多種途徑,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深入開展“百千萬”農民素質培訓工程,深化農技人員聯基地聯大戶活動,加強農技110咨詢服務,開展面對面的科技幫扶活動,全年完成100戶種養大戶的綜合技能培訓,1600人以上的綠色證書培訓, 20000人次以上的農民單項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農業勞動者的素質。二是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力度。2006年,我局將重點推廣無性系良種茶栽培技術、機制名茶生產技術、無公害名茶采制組合生產技術、無公害水果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經濟林生態飼養土雞技術、無公害生態三元豬飼養技術、無公害網箱養魚生產技術、設施栽培技術和無害化病蟲防治技術等十大實用技術,建好10個以上的科技示范基地,帶動100個科技戶率先應用技術并直接受益致富。三是加快種子種苗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強同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聯合與協作,大力引進推廣符合綠色農產品生產要求,高產、優質、高效的農業新品種,要進一步加大局屬六大良種繁育中心建設,根據市場要求,努力擴大繁育規模。茶葉良種繁育中心要確保2006年出圃茶苗1200萬株;水果良種繁育中心要進一步抓好優勢水果樹種的嫁接繁育工作,力爭嫁接苗木20萬株;繼續辦好千島湖本雞種雞場和孵化場,全年供應千島湖本雞苗20萬羽,保證全縣養雞戶的苗雞需求;積極參與水產引繁試養場良種引繁試養工作,加快翹嘴紅?、匙吻鱘等優新品種養殖推廣力度,力爭種苗放養300萬尾以上;盡快籌建農作物良種繁育中心,引進新品種20個以上,繼續做好高山蔬菜良種繁育工作,力爭繁育高產一號、黑珍珠四季豆等高山蔬菜良種5000公斤。四是創建農業示范園區。依托生態優勢,發揮區位優勢,精心包裝項目,積極開展市級都市農業示范園區、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市級都市農業專業示范村的創建工作。五是進一步加大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肥藥、新機具的推廣應用與示范,全年新推廣以新型龍井茶機為主的農業機械600臺以上,振頻式殺蟲燈應用300只以上,水果套袋300萬只以上。六是完善農技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縣級農技推廣中心、鄉鎮農技服務機構和村級農科站“三級農科網”。鼓勵科技人員以成果、專利、技術等入股形式,參與農業綜合開發,經營和分配,依法保護知識產權,培育完善技術市場。要重視抓好農業信息網絡建設,讓農業信息網延伸到所有涉及農部門、鄉鎮、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市場、中介組織及種養大戶。建立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農業信息采集、分析、隊伍,為農民提供系統、準確、快捷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進出口貿易信息,并逐步與國際國內接軌。共4頁,當前第1頁1
3.增強產業提升能力。一是大力發展特色種養基地。堅持農業結構調整不動搖,積極推動土地流轉和規模開發,重抓特色基地建設,促進農業區域結構、產業結構、品種結構的不斷優化,達到產業基地區域化、規?;H晷掳l展無性系早生良種茶6000畝;新發展以枇杷、蜜梨、楊梅、柑桔等為主的優質水果基地8000畝;高山蔬菜總面積達到1.2萬畝次;加強畜禽養殖大戶的培育,建設綠色、生態畜禽產品基地,把優勢產業做大做強。二是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進一步加快農業系列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步伐,力爭建成千島玉葉茶、千農園水果、千蔬牌高山蔬菜、落鳳島本雞、千島青溪綠色水產品、千島佳禾迷你蕃薯,以及三元豬、飲用貢菊、中藥材等12個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在綜合示范的基礎上,實行生產過程記錄制度、市場準入制度和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實現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全程質量監控,以點帶面,促進標準化生產的推廣和普及,努力做到按標生產、按標流通。三是進一步加強農業投入品管理。進一步健全農業投入品市場準入和質量安全監測制度,對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從注重農業生產環節的管理轉變為準入、經營、使用的全程監管,強化準入管理。開展經常性的檢查整頓,堵塞淘汰、禁用和假冒偽劣農資的進口關和入地關,嚴厲查處違反規定的單位和個人。四是加大留地農產品檢測力度。要添置儀器設備,完善檢測手段,提高檢測水平,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法,對生產基地實行質量安全檢查,實行產地標志卡制度,嚴禁不符合標準要求的農產品上市。五是推進農業功能開發。順應農業向經濟型、生活型、生態型 、觀光型和文化型等方向發展的趨勢,進一步挖掘生態功能,大力發展觀光型農業、旅游型農業,弘揚新安茶文化、果文化,提升農業品位。
4.增強生產經營主體能力。生產經營主體是農業生產力的主導力量,決定著農業發展模式和水平。主體能力主要包括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廣大農民群眾等生產經營主體,按照組織化、規?;彤a業化的要求,創新生產經營體制,增進發展生產的動力和能力。一是扶持壯大農業龍頭。在堅持做大、做強、做壯的原則下,重點扶持一批帶動農戶能力強、科技開發能力強、加工增值能力強、市場開拓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在項目建設、科技服務、政策服務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二是打造品牌搶市場。積極組織縣內農業企業、產業協會、種養大戶選送產品參加國家、省市各級所舉辦的各類優質農產品展銷、展示活動,注重品牌的打造和保護,強化品牌整合,同時積極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及產品申報活動,合力打響千島湖生態品牌,以品牌吸引消費,以名牌搶占市場。三是花大力氣建設加工基地。通過各種產業協會,進一步加強縣內外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聯系與合作,為加工企業提供優質的農產品,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狠抓農業招商,努力引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來我縣落戶,推行“龍頭+農戶”生產模式,建立農產品加工原料基地。
5.增強動植物疫病控制能力。一是開展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預警體系建設,在**鄉君石村建好集“五室一圃”為一體的600平方米標準化實驗辦公場所,配備相對完善的現代化的病蟲監測工具、實驗儀器等,力爭在系統測報上達到自動化、可視化、網絡化和規范化;把病蟲害觀測對象由糧、油轉向糧、果、油、茶、桑、蔬菜等多種農作物,使觀測對象多元化,涵蓋全縣主要作物;拓寬《病蟲情報》途徑,加大發送量,使病蟲情況及時被農民知曉,減少因信息不靈造成的農業損失。二是加強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依法開展動植物檢疫、防疫工作,力爭全縣禽流感、口蹄疫的免疫密度達到100%,豬瘟的免疫密度達到90%,其中規模養殖場戶禽流感、口蹄疫、豬瘟的免疫密度均達到100%,并做好新城疫、羊痘、細小病毒、鏈球菌等疫病的預防工作;加強動植物流通監管,逐步完善農村集貿市場生豬屠宰檢疫,實行偶蹄動物入境報驗制度;及時處置動植物重大疫情,確保農業產業發展安全。共4頁,當前第2頁2
6.增強農業法制保障能力。第一,充分利用媒體、農技110、農業信息網絡等各種有效載體,開展法制教育活動,營造農業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圍;定期組織開展全縣性農業法律服務下鄉活動,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第二,強化行政執法,大力推進農業綜合執法體系規范化建設和開展農資信用體系建設,規范市場主體的生產生產營行為,依法保護農民利益;切實改善管理手段,進一步提高農業局執法地位和執法形象。第三,加強執法素質培訓,完善并嚴格執行執法人員上崗培訓和考試、考核制度;加強對農業法制工作人員和執法人員的法律和業務知識更新,提高農業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執法能力。第四,強化農機(漁船)安全管理。繼續開展農機安全村創建活動,加大水上、道路安全檢查,牢固樹立“安全責任重于泰山”意識,重點查處“三無”、“三證不全”、違章載客漁船、拖拉機等,消除事故隱患,確保水上、道路安全。
(四).主要措施
1.加強理論武裝,保持先進性。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劇。處在轉型時期的農業和農村經濟,面臨著眾多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客觀上要求廣大農業工作者清醒認識形勢,正確把握規律。理論的提高是能力增強的前提,學習是提高水平的基本手段。在健全完善黨員學習積分卡、干部學習日、黨員理論考試等學習制度的基礎上,深入開展創建學習型機關織和學習型干部活動,認真學習貫徹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在全局進一步掀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深入開展“推進強農富民工程、優化服務爭當先鋒”、“推進環境建設、爭當三個示范”大討論,強化理論武裝,著力改造主觀世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政績觀和科學的發展觀,激發機關工作的熱情和干勁。強化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向書本學習、向他人學習、向實踐學習,豐富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善于運用理論解釋客觀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堅持用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認識、分析“三農”問題,提高出思路、出點子、出政策的本領,提高指導和服務“三農”的能力。
2.切實轉變職能,提高針對性。繼續深化審批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提高辦事透明度和行政效能。加強宏觀規劃,增強工作的計劃性和前瞻性,重點抓好“十一五”農業發展規劃的制訂,進一步明確方向。認真抓好項目建設和管理,積極開展績效評價,科學設計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對近幾年項目的績效評價考核,努力提高項目建設效果。積極下鄉入戶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注重眼睛向下看,腳步向下走,深入調查研究,了解真實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反饋農情民意,為領導決策當好參謀。同時,認真分析本部門、本行業的關鍵點與薄弱點,找準突破口和切入點,設計好載體,力求取得新突破,不斷開拓農業農村工作的新境地。
3.加快方法創新,增強有效性。一抓重點。緊緊圍繞中心工作,抓住關系全局的問題,抓住各級領導關心、社會各界關注、農民群眾關切的大事、要事、難事,區別輕重緩急,找準帶動各項工作的抓手,選準幾件事,一抓到底,抓出特色,抓出成效。二抓預案。制訂動植物疫情、重大安全事故、群體性事件等應急預案,建立健全組織指揮體系,適時組織演練,確保有效應對。三抓政策。認真學習農業農村政策,吃透精神,原原本本地落實到基層、落實到農戶,使農民從政策中得到實惠。從本縣和農業產業出發,因地制宜制訂政策,給農民和農業發展更多的支持。利用一切機會,加強上下、左右的溝通與聯系,努力爭取上級領導重視,贏得部門支持,調動各方積極性共同做好“三農”工作,形成支持農業、關愛農民、服務農村的強大合力。四抓宣傳。善于發現典型,樹立先進,支持農民首創,總結工作亮點,擴大社會影響,以點帶面,層層推進。主動利用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新聞主陣地,加強農業宣傳,千方百計拓寬農民群眾獲取政策、市場、技術信息的渠道。共4頁,當前第3頁3
4.改進工作作風,體現務實性。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從思想上加深對農民的認識,從感情上密切與農民的聯系,真正做到親民愛民、利民富民,做到有所呼就要有所應,有所需就要有所為。牢固樹立“姓農、知農、愛農、為農、富農、護農”的思想,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作風,深入實踐,深入基層,密切聯系農民群眾,增進與農民群眾的感情,踏踏實實為農業發展做實事、為農民群眾做好事。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把全局干部職工的思想認識統一到爭當生態建設、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黨的先進性建設這“三個示范”要求上來,以實際行動踐行“三個示范”要求,確保干在實處,力求走在前列。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反腐倡廉工作,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抓緊構建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注重教育崇廉、制度保廉、監督促廉。切實加強行風建設,嚴肅紀律,樹立全新的農業局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