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3 00:14:02
序論:在您撰寫國有企業風險控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風險理論及其發展
風險理論是指在不確定性的條件下對一個位置視角或者事物的預估過程,國有企業的風險控制是一個基于未來的過程,在對經濟活動中存在的風險性問題研究中,奈特表示,經濟學當中所有不確定性的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經濟發展過程自身的一種前瞻性,它使得生產者在生產經營的一開始就必須要定下目標,另一方面,社會商業管理活動的過程中會涉及到經濟活動與實際情況的偏差,這種偏差對利潤的結果就是不確定性和風險存在的表現。
1.2國有企業風險控制問題研究意義
本文以我國的國有企業發現現狀為切入點,對其內在的風險控制問題做出相應的研究,其中主要是對國有企業風險控制的特殊性問題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研究,此外,在對國有企業的風險控制機制的一般框架所帶來的保障國有資產經營安全性的制約性問題進行研究,進而從風險控制的角度來研究這一問題。它為當下國有企業自身在治理結構上存在的缺陷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糾正,同時也為考察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理論指導,并且從國有企業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層面探究出相關的理論點,為我國企業的更好更快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理論指導。
2.國有企業風險識別
2.1一般企業風險識別過程
風險控制是一項具有整體性的制度安排,其管理模式是動態的,最終目的在于企業組織的收益性。在企業管理中,最根本的目的是收獲經濟效益,在此前提之下,必要的經濟估算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經過程,而在經濟估算當中,由于預想與實際情況的偏差所導致的問題以及人與交易的控制點的差異性對經濟估算結果帶來的影響成為相關研究者和企業管理者所關心的問題。風險識別就是對這種風險進行判斷、界定和管理的主體,它包括各個具體的職能部門以及企業管理層兩個層次,在一般情況下,風險識別是對風險管理中的風險認知水平進行有效識別。
2.2國有企業風險識別特點
不同企業類型在風險識別管理機制上的內容與方式不盡相同,因此,在國有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一般意義上的風險識別并不完全適用于國有企業的管理,比如一般企業的風險識別主要集中于管理層面,而國有企業的風險識別主要集中于治理層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國有企業的風險識別問題上應該有所區分。國有企業的風險識別特點在外在決定性上的體現較為明顯,一方面在于其完善的制度管理體系,另一方面在于其決策層的足夠保證,這就使得國有企業在風險識別主體的選擇機制上存在特殊性。
2.3國有企業風險識別具體內容
從一般企業的風險識別與國有企業的風險識別的對比之下可以預見到國有企業在企業群體中的差異性,這一差異性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單個國有企業風險識別具體內容的界定,另外還包括國有資產監督機構風險識別具體內容的界定。通過對雙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衡量,來獲取風控重點內容。
3.國有企業風險控制
3.1國有企業風險治理概述
在國有企業的經濟體制改革中,風險控制是一項嚴肅的課題,它關系到企業的探索過程,風險治理涉及到諸多理論知識,包括政治經濟學、法律以及經營管理,風險控制是一項系統的課程,它在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中發揮著潛在的影響作用,對于國有企業的風險治理,各大相關領域暫時達成了一致的共識,認為在企業治理中應該有風險控制的意識,另外,我國目前的國有企業在風險控制的創新方面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欠缺,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為國有企業的風險控制提供新的視角與思路,并從更加廣泛的角度和更高層面為國有企業的風險控制理論提供案例以及參考。由于國有企業在企業內部風險交易和風險傳導機制上存在一些特異點,因此,國有企業的風險控制問題應該被單獨列到一個版塊進行相關的理論闡述和實踐探究。商場化改革為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同時在企業的風險治理方面,必須遵循標準化的價值原則,以我國國有企業治理問題的研究為導向,對市場環境下企業治理的模式進行考量,以此來豐富國有企業風險控制理論的研究狀況。
3.2國有企業風險案例研究及案例分析
我國企業集團的形成過程比較短,在相關的體制建設和制度研究方面尚且存在缺陷,現實西方經濟體系中活躍的大型企業集團均擁有穩定的企業制度和成熟的運作機制。本文就西方大型企業運行機制與我國國有企業發展現狀為前提性背景,對國有企業的風險治理實踐情況做相應的實踐探究。首先是對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法律風險進行調查,分析其內部原因與外部原因,對企業治理存在的缺陷進行探討,根據國資委對14家央企的抽樣調查中可以發現,在2010年上半年累計發生的法律糾紛案件有288件,在2010年下半年則增加到了544件,增幅高達143%,其中金融、投資、知識產權和并購等方面的法律風險尤其突出。說明這一問題的嚴重性,本文采用改制后國有企業引入民營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的案例,從反面證明了當前國有企業改制中存在的法律風險問題。國有企業風險控制是一個綜合化過程,內部控制與外部控制應該同時實施。內部從制度、資源配置優化等方面展開,做好風控評估工作,并制定出預防性方案,使得風險事件發生概率得以降低。外部控制則需要結合市場動態進行,以市場為導向,遵從市場機制,防范市場風險,從而讓企業能夠立足于市場。
4.結語
關鍵詞:國有企業;資金管理;風險控制
一、引言
我國的經濟發展面臨著新的形勢,去年國家宏觀調控緊縮以及積極的財政政策依然導致了經濟增速的下滑,國有企業的發展同樣面臨著嚴峻的市場挑戰。資金作為企業經營管理和運行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它的管理工作也尤為重要,資金管理是財務管理的核心,企業做好資金的調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風險是指由于企業內外環境的不確定性、生產經營活動的復雜性和企業能力的有限性而導致企業的實際收益達不到預期收益,甚至導致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失敗的可能性。企業的風險控制是對企業內可能產生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衡量、分析、評價,并適時采取及時有效的方法進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經濟合理的方法來綜合處理風險,以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所以國有企業必須重視企業的風險控制,并將資金管理與風險控制緊密地結合起來,保障企業自身的良好運轉,才能在全球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更有競爭力。
二、國有企業的資金管理和風險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1.對資金管理和風險控制的觀念陳舊
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中,由于在市場競爭中本來就有優勢,企業內部對很多管理上的意識和觀念都較為陳舊,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對資金管理及風險控制的重視不足。由于很多國有企業領導對企業的內部風險控制不夠重視,就容易使得相關的控制制度無法得到貫徹執行,這樣就使得很多資金管理和風險控制制度的設計只是流于形式,對工作的開展和實施沒有起到約束的作用,這樣就會導致企業的風險控制嚴重。這些問題體現在國有企業領導層對風險控制和資金管理沒有給出應有的政策以及措施的支持,沒能夠為相應的管理奠定堅實的外部環境,給控制管理的實施帶來很多的困難。
(2)國有企業中財務人員的對風險控制的不重視。由于高層管理者的不重視,就直接導致了企業的財務人員多數對于風險控制缺乏一定的重要性認識,也導致風險控制的理念沒有能夠在公司的各項工作中得到廣泛的傳播,而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種意識上的缺陷必然會導致行為上的疏漏,也使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的效果大大減弱。
2.審計監督體系不健全
大多數的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與財務部門聯系緊密,這就使得內部審計在形式上就缺乏其相對獨立性;另一方面,在其職能上,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一般只是簡單的審核會計賬目,但是在評價企業資金管理或風險控制的制度是否完善以及企業內部的各組織機構執行指定職能的效率等許多方面上,并沒有能充分的發揮應有的作用。
在崗位的設置上也存在很大的問題,企業為節約人力成本實行一人兼多崗或者一崗并多職,沒有很好地形成內部牽制;在貨幣資金管理方面,沒有制定完善的風險控制的內部控制制度。尤其是在審計內容上,審計更多地是檢查有無資金方面的違規行為,對本單位領導、內部各機構和部門的工作效率評價不夠詳細,也沒有參與到職員的績效評價之中,無法起到監督公司內部資金財務運作與其他業務行為的目的。
3.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帶來資金風險
我國國有企業由于體系較為龐雜,就造成了內部資金嚴重分散的問題,由資金管理分散導致的一系列問題就阻礙企業的總體發展。資金使用效率的底下,歸結原因主要是:第一,一些國有企業的母公司、子公司設立眾多賬戶,資金在管理時就會有很多的困難。第二,很多國有企業認為企業資金沒有問題,將信用政策放得過于寬松,會積壓很多的壞賬收不回來,使得資金鏈條極易斷裂;又或是負債過多,資金沉淀嚴重,存貨占用比例較高,流動資金周轉率較低等這些因素,都是國有企業資金管理存在問題,導致資金使用效率的低下。第三,某些國有企業忽略了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目標,將銀行短期借款用于盲目的投資,而投資的失敗,很可能造成現金短缺的風險;國有企業的領導層決策的隨意性大,管理者經常采取激進的籌資策略,也就是為滿足長期性流動資產的需要過多地采用短期或者是臨時性負債方式,這樣的籌資策略也會造成資金短缺的風險。
三、加強資金管理風險控制的措施
1.加強企業風險管理意識,形成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
(1)風險管理意識的加強。對于國有企業的領導者,必須使他們了解到風險管理對于企業的重要性,只有企業高層管理者樹立起正確的風險管理理念,才能在系統的管理工作中積極面對各種風險,使企業得以穩步的發展。管理者對風險管理的重視會影響到企業的各個工作人員,加強員工對企業風險的認識,是企業在進行風險管理時得到各部門積極配合的基礎。
(2)形成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風險管理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將風險融合到企業文化和價值觀中去,風險應被視為企業戰略中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風險管理被看作是日常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才會形成強有力的風險文化,這種情況下企業才能進行真正有效的風險管理。
2.強化資金計劃約束 ,防止資金風險的發生
(1)必須根據國有企業自身發展的實際狀況確定企業最高能承受的資產負債率,來制定合理的資金籌資策略。現在企業在銀行融資主要有兩種方式:銀行承兌匯票融資與流動資金貸款融資。將銀行承兌匯票和流動資金貸款兩種方式相比,銀行承兌匯票融資是銀行對外信用擔保的一種形式,它的融資成本較低?,F在多數企業貨款通過回籠銀行承兌匯票的所占比例較大,而且有逐步上升的趨勢,也是這個原因國有企業可以選擇服務質量好且資金實力雄厚的銀行,與之形成戰略伙伴的關系,并爭取更為優惠的政策,這樣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低財務費用。
(2)在企業資產負債恰當的范圍內,建立一個資金的動態調控體系,隨時了解資金的準確需要量是做好資金管理工作的基礎。通過建立資金的動態調控體系,編制資金預算,是解決資金管理問題的有效方法。隨時分析資金動態加強資金的預算管理,并根據預算和具體的需要進行調整,可以使資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對資產負債率的管理,強化國有企業的資金預算約束,防止由于籌措過多的資金引發投資過度,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3)建立資金集成管理模式,通過資金集成管理,實現企業內全部資金的整合與調控,充分盤活資金存量,實現沉淀資金的集中使用,減少不必要的對外融資,有序調度,消除存貸雙高現象,降低融資成本和資金風險,實現企業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3.通過加強企業的全面風險管理,有效控制企業風險
(1)對風險進行全面識別。管理層應盡力識別所有可能對企業取得成功嘗試影響的風險,以及與每個項目或較小的業務單位關聯的不太主要的風險,確認可能對運營產生影響的風險。
(2)風險的評估。企業在識別各個層級有影響的重大風險后,是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重大程度進行評估。從風險的不確定性對業務目標的影響角度實現對整體層面風險與流程層面風險的整合評估。同時,分析風險的具體成因和影響方式,并確定需要重點管理的風險。
(3)確定企業的風險評級和應對計劃。管理層針對已評估的關鍵性風險做出回應??梢酝ㄟ^風險降低、風險規避、風險轉移和風險保留的策略進行應對,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一個或多個策略的結合使用。
四、結語
在當前發展的形勢下,我國國有企業的資金管理和風險控制制度也在不斷的產生新的變化,這就要求企業面對市場環境和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不斷提出完善資金管理的新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完善的資金管理與風險控制可以使企業成功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有助于管理層在作出決策時,評估所需的各種信息,識別主要風險,并提高企業管理資金風險的能力。良好的風險管理可以營造開放樂觀、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提高職工風險防范的積極性,強化公司各級部門在管理風險活動中的問責體制,并幫助公司及時地識別風險特征的變化等。總而言之,國有企業完善資金管理,健全風險控制體系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有利保障,需得到國有企業經營中的重視。
參考文獻:
[1]李伯樂:加強當前國有企業資金管理探析.中國農業會計,2010(01).
關鍵詞: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內部控制
企業的發展中面臨很多機遇的同時也面臨很多的風險,因此企業必須要做好風險的把控,并將風險降到最低,所以如果企業風險危害超過企業的風險抵御能力將會導致企業面臨破產。在這種市場規律的影響下,企業必須要做好內控工作,明確企業的財務風險問題,保證國家財產安全。為了有效提升國有企業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必須要做好國有企業的財務風險控制工作,通過對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問題的分析,采取合理的內控制度。
一、國有企業內控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國有企業在內控制度的建設中仍存在較多問題,風險意識不強,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沖擊,內部信息不暢通等,導致企業面臨的風險更大,使企業容易陷入危機。接下來將對國有企業內控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中缺乏風險意識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我國市場經濟體系不斷完善和壯大,并逐漸趨于成熟。面對復雜的內外市場競爭形勢以及難以預測的經營風險,國有企業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針對當前情況來看,國有企業經營活動面臨的風險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國有企業不僅要注重對財務風險的防范,同時也需要提防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的風險[1]。國有企業還需要根據自身的發展,在經營活動中提升自身的風險識別和預防能力。但是我國大部分投資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不強,管理層將企業的風險預防作為財務部門的工作之一,導致缺乏對金融投資風險的重視,進而無法及時識別和控制風險。此外,部分國有企業對風險控制的意識不足,在企業內部沒有形成良好的風險控制和管理文化,企業管理者仍然將經濟效益作為重點內容,忽視風險控制作用。
(二)經濟全球化發展造成的風險問題
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開展中,需要制定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中包括風險管理制度的優化,風險評估體系的完善以及控制制度的健全等,此外,還包括利用科學的創新技術加強風險管理。從企業近幾年的發展情況來看,大部分的國有企業都建設了完善的內控制度體系,提升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的管理水平和風險防御能力。但是隨著經濟的國際化發展,國有企業相對來說在風險防范方面處于弱勢,導致國有企業的發展目標難以實現。
(三)企業內部信息不暢通造成的風險
國有企業的經營活動范圍比較大,內部組織結構復雜,因此國有企業在內部控制中存在的風險因素也比較多,企業必須要加強對風險管理工作穩定性以及渠道的通暢性管理,這也是風險管理工作實施的重要前提。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涉及到所有的部門和員工,同時在風險控制中必須要做好各環節信息的收集以及合理的分享、交流[2]。從目前國有企業風險控制情況來看,大部分部門都認為企業風險控制是財務部門或風險控制部門等單一部門的責任,因此沒有提起應有的重視。各個部門間存在溝通不暢的情況,沒有針對風險控制問題及時的溝通,由于企業各部門間的經營活動是互相關聯的,在各個環節上需要環環相扣,如果內部信息的溝通不暢通,必然會導致企業的風險加劇。
二、國有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的對策
國有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使得企業的生存受到威脅,發展受到限制,如果不能及時針對這些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對策,容易導致企業陷入到危機中。因此需要提升國有企業的內部風險管理意識,完善風險識別能力,建立完善的信息溝通平臺,提升企業的內部控制風險管理能力。
(一)提升國有企業內部風險管理的意識
國有企業對財務管理以及內部控制問題缺乏重視,沒有形成良好的風險管理意識,使得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無法在具體的工作環節上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此外,國有企業提升風險意識也是企業內部控制的基礎,要想有效提升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需要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宣傳,在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強化內控和風險管理思想意識,這樣不僅有利于企業經營模式的轉型,同時也能夠促進企業文化的建設,對企業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作用[3]。當前階段中,企業內部風險管理意識的形成需要加強企業的風險辨別、評估、判定以及處置等多種能力的結合。因此必須要提升企業的風險管理理念,并引導所有的員工都積極的參與其中。特別是對于投資行業的國有企業來說,更應該加強對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視,在企業中營造良好的風險防范意識。為了在企業中形成良好的內控意識和環境,可以采取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方式,如在內部網絡設置公司內控學習園地,設置內部控制以及風險預防的學習版塊,其中包含風險防范知識,列舉大量的正反面案例,通過這種直觀的方式加深員工對風險意識以及內部控制的認識,同時可設置考核板塊,所有的員工都需要定期完成關于內控以及風險預防的考評,由人力資源部門進行檢查、核對,并將考核的結果與員工的薪資掛鉤,通過這種方式使得企業中所有的員工都能夠針對內部控制和風險防控等內容熟練的掌握和應用,提升企業的風險防控能力。
(二)及時識別風險,做好預防工作
從我國當前的發展形勢來看,由于經濟的全球化發展以及網絡電子商務的出現等因素使得國內外的企業經營中都出現了很多新的風險,這些風險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而且是企業從來沒有經歷過的,面對這些風險導致企業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更大,因此國有企業在面對這些風險時需要更加謹慎,關注國內外的經濟發展情況,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及時發現國有企業內部和外部的新風險,加強對風險預防工作的控制和完善,提升新型的風險管理和控制能力。比如從事投資金融行業的國有企業,其面臨的經營風險比較大,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商務逐漸成為投資行業業務往來的主要渠道。而互聯網的開放性使得企業的風險進一步加劇,這要求企業必須要結合時代的發展特點,加強對網絡的維護,定期對網絡病毒進行查殺,及時更新病毒查殺軟件和防火墻,并對財務信息進行加密處理。針對不同的財務信息,根據其機密的等級性,劃分不同的權限,使不同層次的人員接觸的信息也不同,保證信息的安全性,有效預防風險。
(三)建立完善的信息流通、溝通平臺
國有企業的內控管理中,要求企業中所有部門和人員都要積極的參與其中,因此建立各部門間的信息數據流通體系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在企業內部建立科學、全面的控制制度和風險管理體系信息數據流通平臺,實現各部門間的及時溝通,幫助各部門間有效的識別風險,提升內部控制和風險預防的效率。比如,投資性國有企業可在企業內部建立財務信息分享平臺,根據財務信息內容的相關性與重要性設置相應權限,公司各部門各崗位人員根據相應管理權限接收相關信息,這些數據信息為部門工作以及內控制度的執行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也提高了部門間的溝通效率。投融資部門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獲取,有利于投融資計劃的制定,防止資金短缺或冗余情況的出現從而影響企業的運轉,導致企業出現經營與財務風險等。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部分國有企業在內部控制方面存在較大欠缺,需要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提升財務風險防范能力,做好財務風險管理,進而更好的應對企業的風險因素,加強對國有企業的發展和建設。通過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有利于提升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效率和能力,為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和管理提供便利條件,促進國有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宗海旭.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在財務風險管理上的應用[J].中國集體經濟,2018(26):131-132.
[2]李雄文.基于國有企業強化財務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研究[J].中國商論,2015(30):8-10.
關鍵詞:國有企業;財務風險;控制
一、企業財務風險影響因素
(一)資產負債率居高,債務風險較大融資活動能夠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資金,從而保障企業投資活動、經營活動有序開展。根據融資優序理論觀點,當企業內部資金難以滿足生產經營發展需求,企業需要通過外源融資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融資優序理論指出,企業選擇外源融資渠道,通常會首選債務融資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債務融資相較于股權融資來說融資成本更低,不會稀釋股權。但過渡債務融資會造成企業債務比重逐步擴大,加重企業的債務負擔與還本付息壓力。而且,企業融資獲得資金未得到有效利用轉化為預期收益,就會使企業陷入還債的死循環,一旦缺乏穩定的現金流來償還債務,導致企業面臨較大的財務風險。例如,三鹿集團由于財務危機在2009年宣布破產。
(二)資金鏈斷裂風險資金鏈穩定是企業維持正常經營的關鍵基礎,當企業盈利能力下降,難以通過獲利方式償債企業債務本息。可以通過將企業內部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存貨等進行變現,從而獲得短期現金流,企業償還債務本息。許多國有企業資產設備具有專用性,短期內難以變現,直接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并且對于流動性較弱的資產,短期內快速變現通常需要折價處理,直接造成企業資產價值損失。而且,市場競爭環境下,許多企業采用賒銷模式提升企業銷售競爭力,但與此同時也會給企業帶來壞賬風險,加劇了企業資金斷裂風險。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風險意識淡薄企業財務管理活動涵蓋了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從采購到生產到銷售與財務管理工作緊密聯系在一起。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導致在不同環節出現問題,從而引發財務風險。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會影響企業的投資、融資等活動。例如,投資活動沒有進行科學論證,從而進行盲目投資誘發財務風險。并且許多企業的風險管理采用被動式管理模式,通常在風險發生后采取相應的措施,將企業的風險管理作為成本中心,缺乏主動風險防范意識。
二、財務風險控制的重要意義
財務風險是企業經營發展面臨的重要影響因素,財務風險較大的企業通常面臨較大的債務危機、資金壓力,從而誘發企業經營危機,可能引致企業破產重組。從財務風險特征能夠看出,財務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全面性、客觀性以及共存性。企業需要在財務風險誘發前制定應對措施,提高企業風險防范能力,保障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企業經營發展需要持續不斷的現金投入作為支撐,通過控制財務風險,有效保障資金安全,提高資金配置效率。許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忽視了對財務風險控制,盲目籌資,導致企業債務結構不合理,給企業帶來財務危機,存在較大的破產風險。因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企業需要加強對財務風險管控,創建安全的經營發展環境,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A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
A企業成立于2004年,有地方政府出資成立,截止到2018年底,A企業實現營收173.15億元,企業總資產規模達到7421億元,負債規模達到5748億元,企業資產規模達到77.46%。A企業下屬單位共有11家,主要負責區域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開發與運營管理。企業核心業務包括五個板塊:道路交通、橋梁隧道、城市綜合開發、環境水務、商業經營。A企業資產主要來自于政府投資,作為國有獨資集團,A企業承擔該區域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建設水平。由于體制因素影響,A企業內管管理效率較低,企業資金配置、投資以及融資效率偏低,而且內部監管缺位,缺乏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導致A企業潛在財務風險巨大。
(一)風險管理制度不完善從A企業組織結構能夠看出,總經理辦公室下設財務部、審計部、技術部、工程部、資金運營部等部門。A企業并未設置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負責企業風險管理工作。事實上,A企業風險管理工作主要由財務部門與內部審計部門共同負責。由于財務部門與審計部門自身有其本職工作,難以集中精力勝任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工作,在實際風險管理工作中財務部門與內部審計部門傾向于事后管理,針對已發生風險制定應對措施。再者,A企業風險管理制度執行存在松弛現象,雖然企業對各項管理活動、經濟活動制定了較為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但實際執行過程中制度流于形式并未有效落實到實處。而且,由于監管缺位,導致管理制度更加難以有效落實。另外,A企業缺乏完善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實際考核過程不能對員工進行客觀、公正評價,容易挫傷員工工作積極性。
(二)資本結構控制不合理資本結構主要反映企業資產與負債的比重,從而能夠反映出企業潛在的財務風險大小。從A企業近三年資本結構變化來看,2016年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8.63%,2017年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2.85%,2018年企業資產負債率為77.46%。不難看出,A企業近三年資產負債率不斷上升,其中2018年資產負債率較上年同比上升14.59%。對于非金融類企業來說,資產負債率一般維持在45%-65%比較合適。以65%為經驗參閱值進行分析能夠看出,A企業2016年、2017年資本結構處于合理區間,2018年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經驗參閱值,企業債務比重較高,面臨較大的債務風險。從A企業籌資活動現金流量表能夠看出企業主要通過銀行借款進行融資,籌集資金應用于償還短期債務,企業以債償債增加了企業資金負擔,加劇了企業財務風險。
(三)預算執行與成本管理不到位A企業管理層為加強對企業各項活動統籌規劃,通過全面預算管理對企業各項經濟活動與管理活動進行規劃,合理預測各項活動所需要的資源投入,從而提高內部資源配置效率。但A企業預算執行存在松弛,預算執行并未嚴格按照預算編制計劃進行執行,導致預算缺乏剛性,預算管理形式化難以有效發揮出預算管理作用。而且,在預算執行過程中,A企業對預算執行的考核與分析不及時,外部環境變化,企業不能及時調整預算計劃,導致企業難以有效分析財務風險情況,從而進行風險預警。另外,A企業成本費用管理不到位導致企業經營管理過程存在較多資源浪費,增加企業財務負擔,從而間接加劇了企業財務風險。
四、加強A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對策
(一)健全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制度首先,A企業需要設置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負責風險管理工作,安排專業人員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監管,識別潛在風險點,設置風險預警紅線,從而防范風險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而且,企業風險管理部門應對利用信息化系統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項目投資、融資風險等進行全面分析,對風險進行實時監控,并制定應對措施,從而有效提升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能力。其次,A企業需要加大風險管理制度執行的監管力度,以監管促進管理制度有效落實,重點盯緊企業風險易發點,加大監管力度,及時發現管理制度執行過程存在的問題,為財務風險管理制度有效落實提供堅實保障。然后,A企業需要重視對內部員工的考核與激勵,充分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培養員工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從而提升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
關鍵詞:國有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控制;防范
國有貿易型企業的財務風險界定,同一般的企業類似。目前在國有貿易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遇到過很多方面的財務風險。按財務活動的主要環節,可以分為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等;按可控程度分類,可分為可控風險和不可控風險。如何防范和控制這些風險,是當前企業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一、國有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的具體分析
除了上述提到的一些企業財務風險,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還會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在資金籌集、資金運用、資金積累、分配等財務活動中均會產生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期內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一般情況下,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風險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一)從資產的負債狀況里分析存在的財務風險
從資產負債方面分析,目前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類是從企業的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來看,企業的固定資產由自由的資金與長期的負債構成,流動資產則用來籌集流動的資產。這種資本類型是比較正常的結構,屬于風險比較小的一種;第二類是負債表中出現紅字,這表明有一部分資本已經被虧損,因此,表明已經出現了一定的財政上的危機,應當被注意;第三類是資本已經被全部虧損,而且已經出現了資不抵債的情形,此時是最危險的狀況,應當采取相應的強制性措施。
(二)從企業的收益狀況來分析企業的財務風險
從企業的收益方面來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分析,可以分為下面三個層次:一是企業的經營性收入扣除相關的經營性成本后獲得的收益。二是在經營性收益的基礎上扣除相關的財務性費用后的收益,這類收益稱為經常性收益。三是期間收益。對這三個層次的收益進行認真分析,就可以發現其中隱藏的財務風險。第一類風險是,如果經營收益為盈利,而經常收益為虧損,說明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舉債規模大,利息負擔重,存在一定風險;二是如果經營收益、經常收益均為盈利,而期間收益為虧損,可能出現了災害及出售資產損失等,若嚴重可能引發財務危機,必須十分警惕;三是如果從經營收益開始就已經虧損,說明企業財務危機已顯現。反之,如果三個層次收益均為盈利,則是正常經營狀況。
二、企業在財務風險防范中出現的問題
經過分析,可以得知企業在日常的經營發展過程中會出現許多種類的風險。為了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企業也已經采取了不少的措施來加以防范,但是,到目前為止,企業在財務風險的防范中還是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企業的風險控制意識比較淡薄
我國的國內貿易型公司,不管是領導還是職工,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防范的認識都不多。不管是企業的管理人員還是工作人員,都缺乏財務的風險防范意識,這就十分容易導致潛在的風險被觸發,從而給公司帶來極大的損失。
(二)企業的財務風險控制機制比較缺乏
企業的財務風險雖然各種各樣,但是,在財務風險發生之前,一般都會有一定的先兆,因此,企業的財務風險應當是可以預測的。但是,由于在我國的大多數企業風險預測機制比較匱乏,因此,在很多時候,企業很難預測到相應的財務風險。從而導致企業不能及時地根據財務風險做相應的調整和補救措施,因此,當風險真的到來時,會使得企業猝不及防,從而導致十分嚴重的損失。
(三)盲目對外投資導致企業損失大量投資機會與資金
由于企業內部缺乏比較科學合理的研究系統與分析決策系統,因此,導致企業對外投資處于劣勢地位。再加上企業一般急于求成,想要以最小的投資獲取最大收益,因此,就很容易掉入投資的陷阱中去,導致企業在對外的投資中十分盲目,沒有針對性與目標性,也缺乏清晰的規劃性。因此,就很容易造成投資的損失。
(四)財務管理部門的監督與服務職能弱化
財務部門是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職能部門,在企業的戰略規劃、資源配置以及業務發展等方面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財務部門中有一項重要的職能就是財務監督的職能,對國有企業控制財務風險的工作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國有企業財務部門大多數只是對企業資產進行監管,對業務的監管卻不完善。財務的監督與服務沒有達到統一,嚴重影響了財務監督的效果,起不到控制財務風險的作用。
(五)內部控制與財務管理脫節
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需要國有企業對企業的財務活動中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與分析,然后針對分析的結果,采用及時有效的方法對風險進行控制。但是有的企業在進行財務風險內部控制時,缺乏對財務風險管理的知識、理論與方法,沒有加強對內部控制的技術工具進行有效的了解,這就導致了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沒能與企業層面、業務層面的內部控制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使得國有企業無法使用內部控制的方法對企業內部各部門的責任進行有效的分配,這極大的降低了國有企業應對財務風險的控制力。
三、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
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風險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企業在控制財務風險的時候,應當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與目標,而不能把杜絕一切風險、控制與解決一切風險作為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的目標,應當允許在一定的范圍內允許相關風險的存在。但是,這不意味著可以放任企業財務方面的風險,在控制和防范企業的財務風險上,還是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與工作。
(一)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處理機制
企業想要防范和控制企業財務方面的風險,首先應當樹立相應的風險意識。在企業制定和實施某一方案或計劃時,在考慮到利益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其中存在的風險。要充分意識到風險越大收益也就越大,同樣的,收益比較大的,也可能意味著風險比較大。為了保障企業的財務安全,在制定和實施相關規劃時,應當堅持謹慎的原則充分考慮得失利弊,分析收益與風險。只有這樣,才能在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上邁出重要的第一步。國有企業管理層要有較強的風險意識,加強風險管理文化的推行,探索出符合本企業發展的風險管理機制。還要確保財務人員具有風險意識,建立一套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從而規范企業的財務活動,將內部控制當作日常的企業管理。國有企業還要進行多元化的經營,不斷提高企業的營運能力,從根本上防范企業的財務風險。
(二)企業應當發展相應的企業風險預警文化,完善財務風險的防范機制
風險管理也需要風險預警文化作為軟支撐。豐富和發展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文化可以對在企業的風險防范與控制方面起到良好的補充與輔助作用。企業應當努力發展全面的財務風險預警文化,要努力普及財務風險的相關知識。一是企業應當大力培育良好和全面的財務風險預警文化,提高企業全體員工的風險意識。二是企業還應當通過各種形式宣傳和傳播企業的風險預警文化,使得風險預警文化深入人心,逐步落實到行動中來。
(三)企業應當加強資金的管理
在防范企業的財務風險中,保障企業資金的安全是一個關鍵的環節。因此加強企業對資金的管理就顯得十分必要。企業應當建立完善的資金管理制度,在企業使用資金方面建立嚴格的審核與批示制度,在資金的使用方面進行嚴格的把關。控制資金的使用規模與使用渠道,對資金的使用進行合理而有效的調度。要建立一套完備的企業會計制度,對于每筆資金的進出,企業都應當進行嚴格的記錄,同時還要建立一種相互監督與制衡的機制,保障資金使用數據的真實性。只有對資金進行嚴格的管理與使用,才能保障資金的安全性,從而在保障公司財務的安全上邁出重要一步。
(四)企業應當完善科學合理的決策機制
企業的決策機構對整個企業的經營管理與發展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主導作用。企業的決策機構應當做到從根源上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防范與控制。這就要求企業的決策機構要具有良好的企業財務風險的預測能力與防范能力。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企業應當從多方面完善企業的決策機制。一是企業應當建立比較完善的決策機構。要完善企業的股東會與董事會的人員結構與組成,為了能夠使得決策機構具有良好的財務風險預測能力與防范能力,就必須要求股東會與董事會的成員具有更高的專業素養,在處理企業財務風險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二是要建立一套公開透明、民主的決策方式,在企業通過一套方案時,應當不僅僅征求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要求與意見,也應當適當地征求企業普通員工的意見,這樣做有利于企業從多方面和多角度對財務風險進行控制與防范。三是要重視企業監事機構的作用。監事會與監事人員在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監事機構可以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多方面的監測,有利于規范企業的經營管理,從而大大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
(五)科學設置內部控制的關鍵點
一是國有企業要加強對企業資金的管理,實現企業資金的量入為出,嚴格控制資金的使用,保證資金的安全,促進資金的有效流動。二是企業還要實施全面的預算管理。對企業的現金流量控制、目標成本管理等關鍵環節進行有效的內部控制,及時發現企業發展中與預算目標不相符的地方,并及時修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全面預算管理起到應有的作用。同時,國有企業要加強對企業子公司的有效控制,規范子公司的行為,從而促進國有企業的全面發展。
(六)加強財務部門的監督和服務職能
國有企業的財務部門要加強對財務人員的綜合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與道德品行,為財務部門進行更好的監督與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國有企業要建立財務與業務統一發展的內控機制,將財務部門監督與服務的中心前移。國有企業要根據企業自身經營發展的變化,充分的考慮財務風險監控面臨的問題,建立完善的考核監督制度,保證財務風險管理落到實處。為了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企業在經營管理中,企業首先要樹立較強的風險意識,應當認識到收益與風險是并存的,同時,還應當建立科學合理的風險預防與監督機制,對企業的財務風險及時進行匯報,以使得企業可以做相應的準備與調整,從而大大降低企業的風險??傊?,應當綜合各種手段,降低企業風險,努力將企業風險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圍內,從而不斷促進企業的發展與壯大。
作者:彭秀峰 單位:新疆神火煤電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高三鳳.國有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研究[J].會計之友,2012(23):70-72.
[2]遲麗華,于雪.新《企業財務通則》下的企業財務風險控制[J].生產力研究,2011(9):198-200.
[3]龍佺.淺議企業財務風險控制[J].中國商貿,2014(36):201-203.
摘 要 本文從國務院各部委頒布的內部控制規范和風險管理有關法規政策出發,通過對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聯系和區別進行比較,針對目前國有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現狀,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運用風險管理方法構建風險導向型內部控制體系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國有企業 控制 規范 風險 機制
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引起我國各行各業對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和評價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為有效控制企業風險,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政策,2006年6月為促進中央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和全面風險管理工作國資委出臺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財政部會同審計署等五部委2008年6月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2010年4月再次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共同構建了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對企業防范風險、控制舞弊、促進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文通過剖析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聯系和區別,針對目前國有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現狀,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運用風險管理方法構建風險導向型內部控制體系,形成“自我免疫機制”的對策與建議。
一、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聯系和區別
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是一對既相互聯系又存在區別的概念。內部控制是指為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由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設計與實施的政策和程序,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風險管理是由企業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的,應用于企業戰略和內部各個層次和部門的,用于識別可能對企業造成潛在影響的事項并在風險偏好范圍內管理風險的,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
兩者相同點:(1)目標一致性,均為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經營合法合規、財務報告可靠、資產安全、實現發展戰略等5個目標,首要目標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終極目標是實現發展戰略;(2)都強調是全員參與的管理,是由企業董事會、管理層以及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指出各方在內部控制或風險管理中都有相應的角色與職責;(3)也都是企業全方位的管理,明確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其本身并不是一個目標,而是實現目標的一種工具和手段,都是滲透于企業日常管理過程中的一系列行動,需作為一種常規運行的機制來建設;(4)都是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而不能提供百分之百絕對保證。
兩者的差別主要體現在:(1)在報告目標的范圍上風險管理有所擴展,將“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發展為“報告的可靠性”,報告范圍由“財務報告”擴展到“內部的和外部的”“財務的和非財務的”報告,涵蓋了企業的所有報告;(2)在內容上風險管理更豐富,引入了風險管理文化、風險偏好、風險承受度以及風險應對策略等新概念;(3)兩者側重點不一樣,風險管理更偏向過程的前端,更偏向于對影響目標實現因素的識別、分析、評估與應對,是一個更為獨立的過程,而內部控制更加重視實施,嵌入到企業各業流程的具體業務活動中,融合在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之中。
可見,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既相輔相成、又各有側重的現代管理元素,不存在包涵或被包涵關系,也無法完全替代,兩者都是公司治理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現狀
從目前總體情況來看,我國國有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建設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已的內部控制體系,也有一些風險管理策略,但其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水平和效果尚不容樂觀,實際執行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如下:
1.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F階段我國絕大多數國有企業雖然進行了公司制改造,但其法人治理結構普遍存在問題,設計不科學,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等核心機構形同虛設,審計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董事、獨立董事和監事會只是形式上掛個名,沒有實際行使監督治理職責,導致董事不“懂事”、獨董不“獨立”、監事不“干事”。企業管理者集控制權、執行權和監督權于一身,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自覺不自覺地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
2.內部控制制度缺乏系統性,制度執行流于形式。絕大多數國有企業都建立了比較多的內部控制制度,其內容應有盡有,但制度間缺乏有效銜接,甚至存在“互相打架”現象。一些新開展業務領域,其風險容易發生的關鍵環節沒有有效控制措施。制度執行流于形式,主要有3種情形:一是執行不到位,出現制度與實際執行“兩層皮”現象,紙上寫的、墻上掛的是一套,執行的是另一套;二是不愿意執行,因人員數量不足、水平不夠、能力有限,以忙于具體工作業務為由沒時間去執行;三是故意不執行,為謀求個人利益,先把水攪混,好從中摸魚。
3.內部審計機構不健全,內外部監督未形成有效合力。有的沒有設立內部審計部門,有的內部審計部門與財務或紀檢合署辦公,有的雖然單獨設立了內部審計部門卻形同虛設,不具備真正意義上審計的獨立性,從而缺乏客觀性,發現不了問題,或者發現了問題也不讓追查,內部審計沒有發揮其應有監督作用。企業、注冊會計師和有關監督部門在在內部控制監督評價工作中,監督標準不一,各種監督職能交叉,各監督主體缺乏橫向溝通,未能形成有效合力。
4.風險管理薄弱,缺乏有效風險管理體系。企業缺乏有效對已經面臨的和即將面臨的風險作出系統分析、整體評價和管理風險的機制,沒有制訂具體的風險控制點,也沒有將風險控制點分解和責任控制到崗、到人;一旦盲目擴張出現了問題,采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滅火式”風險管理模式,抗風險能力較差。更沒有將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有機結合起來,建立風險導向型內部控制體系。
三、原因分析
導致上述問題的產生,既有大環境下法規政策和理論研究方面存在缺陷的深層次原因,也有企業本身對內部控和風險管理制重視不夠、設計制度不足、執行和監督評價不到位等方面的個性原因:
1.我國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仍處在摸索階段,其理論研究基本上借鑒美國COSO《內部控制-整合框架》、《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相關理論,與實際國情、行業特點結合不夠。在《配套指引》出臺之前,相關法規政策條例傾向于定性描述,缺乏具體標準,沒有實務操作指引,為企業內部控制的實際執行和客觀評價工作帶來一定難度。企業董事長、總經理、監事由上級任命,且董事會成員和管理層成員高度重疊,企業內部人集控制權、執行權和監督權于一身,經營權得不到有效的監控,容易產生、等現象,進而影響內部控制的實施和健全。治理結構不完善是阻礙國有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的根本性問題。
2.沒有風險文化,缺乏風險意識。沒有風險文化,企業的風險管理機制就失去了靈魂,缺乏風險意識,是企業最大的風險源。風險管理意識不足,一方面風險意識淡薄,投機心理、僥幸心理比較重,另一方面求穩心態較重,經營偏保守,注重規避風險,而不是管理風險,不能有效控制風險并利用其發展機會。
3.企業沒有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測試評價,并根據測試評價結果及時修訂。內部控制評價是推動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建立健全的重要手段,內部控制制度在實行之前,一定要對其完整性、有效性、符合性進行評價,及時發現問題并進一步完善。然而,許多企業在內部控制制度制訂過程中,并沒有對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進行測試,對內部控制制度符合性進行評價,更沒有隨著國家政策調整、經營業務拓展,對內部控制制度及時修訂。這是導致企業內部控制缺陷產生的根源。
4.激勵機制、約束機制缺位。長期以來,對企業員工和領導干部的考核,以目標利潤、經營規模完成情況為主要依據,缺乏對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等相關指標的綜合考察,激勵約束機制缺位,直接造成企業制度沒有執行力。
5.企業普遍缺乏專業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人才。內部控制制度制訂合不合理、能否有效執行、監督評價能否公正客觀,都取決于人的素質水平。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管理工作,對人員素質要求較高,特別是知識新、閱歷廣、綜合型,而企業普遍缺乏這樣的人才。
四、對策與建議
1.認真學習好、貫徹好內部控制規范。國有企業要認真學習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其配套指引,根據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相關法規政策條例,并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制訂適合、適度、適用于本企業的《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手冊》。這對于指導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促進各項經營管理活動進一步規范、有序運行,增強風險防范能力等,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完善法人法理結構,解決內部人控制問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優化內部控制環境。法人治理結構由企業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和全體員工組成,是內部控制環境的核心。規范各責任主體的職責權限,保證決策權、經營權和監督權制衡。董事會負責內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實施,經理層負責組織領導企業內部控制的日常運行,監事會負責對董事會建立與實施的內部控制進行監督。同時,企業應培育良好的企業精神、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文化,加強團隊協作意識,為內部控制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3.構建企業、注冊會計師和有關監管部門三位一體的內外部監督評價體系。國有企業應該建立由董事會領導下的審計委員會統一管理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賦予審計委員會監督內部控制執行情況和自我評價情況、協調內部控制審計等方面的職能,授權內部審計機構監督評價職能,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注冊會計師要嚴格按照內部控制規范的要求,將內部控制審計范圍覆蓋企業內部控制整體,而不僅僅局限于財務報告內部控制,也可以將內部控制與財務報表進行整合審計,提高審計效率;財政部等有關監管部門要加強對企業和注冊會計師執行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監督檢查,同時協調監管政策,規范監管口徑,形成有效監管合力。
4.建立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長效機制。國有企業要建立對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執行情況與管理層和全體員工的績效考核掛鉤制度,作為績效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通過利益約束驅使企業全體干部員工高度重視內部控制建設和風險管理。另外,要建立重大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對造成風險損失的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提高制度的威懾力和執行力。
5.運用風險管理方法構建風險導向型內部控制體系,形成“自我免疫機制”。國有企業應致力于建立風險導向型的內部控制體系,即圍繞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不確定因素,進行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并針對各個風險點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點,區分關鍵控制點和非關鍵控制點,再根據企業的組織架構、職責分工,將風險控制點層層分解到崗、到人,從而構建出貫穿于整個企業業務流程的內部控制體系。并結合企業的風險偏好,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從而指導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梢杂行Х乐瑰e誤和舞弊,提高效率,確保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內部控制制度是風險評估和分析的產物,是企業進行有效內部控制的基礎和依據,是風險管理的支點;風險管理是建立在內部控制基礎上,而內部控制的實施經常運用風險管理的的方法。建立風險導向型內部控制體系,對現代企業來說,風險管理的有效性離不開權責利相制衡的體制保障。只有保證內部控制監管的獨立性,明確高管層的責任,實現管理層與內審機構的相互監督,才能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執行,實現對風險的有效控制,形成“自我免疫機制”。
6.注重內部培養和外聘選拔,提高人員專業勝任能力。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管理工作,對人員素質要求較高,首先要熟悉國家和行業法規政策、企業業務流程和內部控制制度,其次要講政治、懂技術(計算機運用技術和審計技術)、善溝通、會理財,具備較強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風險的能力。企業要注重內部培養和外聘選拔相結合,提高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人員專業勝任能力。
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是現代企業管理永恒的主題。國有企業只有不斷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持續優化風險導向型內部控制體系,通過制度規避風險、機制控制風險,責任降低風險,才能為風險管理奠定扎實基礎,才能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和效果,才能在當今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經濟競爭中持續健康發展,從而實現發展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國有貿易型企業; 財務風險; 控制
一、國有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界定
同一般企業類似,國有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是指在企業經濟運行的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企業內外部經營環境變化和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事先控制的因素影響,造成一段時期內企業的實際財務收益與預期財務收益出現偏差,而遭受到損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存貨風險
1.存貨預算風險
存貨預算風險是指按照實際預算而進行的儲備存貨大于市場需求,或超出企業銷貿能力之外導致的預算 超出。
2.存貨安全風險
許多企業各地分公司的存貨倉庫采取異地第三方租賃形式,倉庫出租方負有監管責任,按照合約規定貨物提貨出庫必須有規范、完備憑證,但可能存在管理疏漏,導致“無憑證(指令單、出庫單等)”出庫,導致存貨安全風險。
3.存貨跌價風險
存貨跌價風險是指因存貨積壓和市場變化,致使存貨將來的可變現凈值低于預期值,甚至有可能低于存貨賬面價值。
4.客戶庫存補差風險
貨物供應給渠道客戶之后,銷售方就同一規格商品的銷售價格或銷售政策發生改變,導致價格改變時點客戶尚未出售給用戶的該產品庫存所給予價格調整的差價補貼。
(二)應收賬款風險
1.客戶信用風險
客戶信用風險主要針對客戶資信與背景調查,若信息不完整或失真,客戶不履行合同約定的相關條款,產生的糾紛所帶來支付貨款的風險。
2.資金回籠風險
國有貿易型企業供應商和客戶地域分布廣、背景復雜,現金、支票、銀行匯票等結算量大,為業務的開展導致大量資金回籠風險。
3.擔保與抵押提貨風險
某些客戶因臨時資金緊張而采取擔保、抵押的方式賒銷提貨,貿易型企業面臨著擔保與抵押到期、客戶或擔保人履行擔保與抵押執行難、不履行擔保與抵押責任等風險。
4.票據兌現風險
物貿系統客戶回款中有巨額的銀行承兌匯票和少量商業承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大量是背書支付,容易出現背書不規范、商業承兌匯票填寫要素不全、匯票提示付款期限到期但未到銀行兌現托收回款等票據兌現風險。
5.應收賬款管理風險
對于應收賬款管理,易出現客戶應收賬款信息反饋不及時、客戶對賬及客戶確認不及時完整、客戶賬款逾期及跟蹤反饋不及時、賬款催收措施及方法不到位等問題。
二、國有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誘因分析
我國企業在管理實踐中,管理當局往往十分注重戰略、人力資源、品牌、經營等傳統方面的管理,而風險意識相對比較薄弱,尤其疏于對風險進行控制,具體表現如下:
(一)企業風險控制意識淡薄
我國許多國有貿易企業從成立到發展,在管理上各種政策、制度、管理方法等均習慣依賴于上級企業集團。上級企業集團政策的強制性以及子公司自身管理的被動性和依賴性,造成子公司經營管理層和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認識不足,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容易忽視企業潛在風險會帶來的經營損失和財務波動損失。
(二)財務風險控制機制缺乏
財務風險的發生具有一定的先兆,因此它具有可預測性。我國企業已經具備建立財務風險控制機制的條件,有些企業雖然建立了控制機制,卻沒有起到有效的預防控制作用,在財務風險的萌芽階段沒有及時改善企業生產經營,也沒有及時處理現有投資以避免更大的損失,沒有利用預警信號做出信用決策并對應收賬款進行有效的管理,也不能在財務風險發生時及時找出導致財務狀況惡化的根源,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控制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
(三)盲目對外投資導致大量投資損失
不少企業利用市場契機,實施并購或拓展外部市場,對外進行大量的投資,這是許多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戰略舉措。但是,由于走向市場經濟的經驗不足,對項目投資的可行性沒有進行系統的調研和周密分析,決策缺乏科學合理性,導致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無法達到預期,財務風險日益凸顯,造成投資損失。
(四)擔保引發財務風險
國有企業具有產權鏈長和組織結構復雜的特點,其可用的借款和擔保主體過多,使得企業可控的金融資源倍增,其擴張對資金的需求日益膨脹,導致企業內部銀行信貸規模無限擴張,擔保關系復雜度加深,可能會產生許多惡性循環擔保。當多個債務風險累積到一定程度,資金鏈條發生斷裂,很可能導致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甚至財務破產。
(五)融資行為引發財務風險
資產負債,在盈利狀況下可以擴大盈利規模,在虧損狀況下則會加速企業的虧損甚至破產。較高的資產負債率,不僅使得利息成為企業的沉重包袱,更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致使企業融資風險進一步加大,有可能造成大量的不良債務和公司資產損失。
三、國有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研究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國家整體經濟實力
企業是現代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細胞,國際經濟的發展及競爭實質是各國企業經濟之間的競爭。隨著中國經濟市場化、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大型企業集團在我國社會經濟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已逐步成為國民經濟的骨干力量和國際競爭的主力軍。大型國企的存在和發展對于擴大我國企業整體規模,規避行業風險,增強經濟整體實力,提升我國經濟的總體競爭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