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5 20:09:01
序論:在您撰寫設施農業用地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提高認識,推動設施農業的科學有序發展
設施農業是綜合應用工程裝備技術、生物技術和環境技術,按照動植物生長發育所要求的最佳環境,進行動植物生產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包括設施養殖業和設施種植業。設施農業建設是提升農業生產力、發展現代農業的客觀需要,是農村牧區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一種必然選擇,更是實現農牧民持續穩定增收的最現實、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因此,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在新形勢下發展設施農業的重大意義,積極鼓勵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組織、企業或個人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因地制宜發展設施農業,要在資金、技術、用地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二、加強管理,嚴格執行設施農業用地審核審批制度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于促進規?;笄蒺B殖有關用地政策的通知》(國土資號)和《國土資源部關于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土資發號)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切實加強設施農業用地管理。
(一)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各鎮要立足本地區農牧業發展實際,科學合理地確定本地區的設施農業發展目標,因地制宜制定區域設施農業發展規劃;旗國土資源局、農牧業局等有關部門要緊密結合我旗農牧業和農村牧區經濟發展長遠的需要,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抓緊制定全旗設施農業用地管理辦法和設施農業發展規劃,規范設施農業用地行為,指導設施農業發展。不斷完善農村道路、農田水利用地和畜牧水產、溫室大棚等設施農業用地的管理機制,支持改善生產條件的農牧業設施建設,鼓勵設施農業和規?;N植業、養殖業的發展。
(二)嚴格審核審批程序。設施農業用地分農業生產用地和附屬設施用地。設施農業項目建設要符合行業建設的標準和要求,用地要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城鎮規劃控制區內的要符合城鎮建設總體規劃。設施農業附屬的管理和生活用房等永久性建筑物的用地,必須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按照建設用地管理,未使用建筑材料硬化地面,或雖使用建筑材料但未破壞土地并易于復墾的畜禽舍、溫室大棚和附屬綠化隔離等用地,以及農村道路、農田水利用地,均作為設施農業用地辦理用地手續。凡申請興辦設施農業建設項目的單位或個人,要提交項目地址和面積、四至范圍圖、土地權屬、項目類型、生產品種、附屬設施用地布局等材料,經鎮人民政府同意后,向旗農牧業主管部門提出設施農業項目建設申請,進行核準。農牧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后報旗國土資源部門備案核準或逐級報批農用地轉用手續。在城鎮規劃控制區內進行的設施農業建設項目,還須經建設部門和城管部門審批。對按照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管理的設施農業附屬設施用地,按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定組織農用地轉用和供地報批,依法取得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旗國土資源部門在設施農業項目附屬設施用地有關手續完備后,及時做好土地變更調查和登記工作。農業生產用地和附屬設施農用地確定后,不得擅自改變用途,用于非農業建設。對于擅自改變用途進行非農業建設的,視為違法用地,嚴格依法處理。
(三)做好宣傳與服務工作。各鎮要充分發揮司法所的司法宣傳和村級普法宣傳欄的作用,有針對性地進行依法用地的法律法規宣傳;鎮國土所要經常走進嘎查村、農牧戶,深入田間地頭,對于符合政策規定的設施農業建設項目,要盡快協助項目業主完善用地手續;對不符合政策的要明確告知,及時警示和制止。要努力做到政策宣傳到位、跟蹤服務到位、管理審批到位,促進設施農業用地的規范化、科學化。
三、完善機制,加大設施農業用地的綜合監管力度
國土資源部門要會同發改、監察、農牧業、建設、城管等部門和設施農業項目區所在鎮,采取部門聯動、各司其職、相互協調的辦法,對農業設施建設用地項目實行全程跟蹤管理,嚴格執法監管,規范設施農業用地行為。各有關部門要依據本部門職責,切實加強監管,形成執法合力。對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續的設施農業建設項目,所在鎮人民政府不得批準項目申請,涉及立項審批的,發改部門不得辦理項目審批、核準手續,建設部門不得發放建設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電力和市政公用企業不得通電、通水、通氣,國土資源部門不得受理土地登記申請,房產部門不得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手續,金融機構不得發放貸款。未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占用農用地設立企業的,工商部門不得登記。各部門執法監察人員要按照執法責任制,強化動態巡查,及時掌握管轄區各種建設動工苗頭,要在第一時間及時發現,及時處置違法用地。
關鍵詞:都市型;設施農業用地;土地管理;管控;天津
1.引言
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出現一種現代農業形態——都市型農業,早期始于城郊農業,依托上海、北京、深圳等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而建立。
都市型農業是一種與城市經濟、文化、生態緊密相連,集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工程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于一體的高度集約化、可持續發展的農業形態,不但有助于提升城鄉產業結構,保障農民增產增收,而且為周邊城市居民提供體驗農業文化、休閑娛樂的場所,同時凈化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營造出清新宜人的生態空間。隨著城市一體化建設的逐步推進、工業化的高度發展,遍布于中心城區周邊、新城內部的農田,憑借其優越的地理區位,深受城市輻射,與城市共享發達的交通、信息、市場和技術等多方位資源,逐步演變成滿足居民體驗農業文化、休閑度假、觀光娛樂的農業園。都市型農業其中一種類型設施農業在天津市中心城區周邊、新城內分布較廣,主要以景觀農業、產品農業類型呈現,也包括高科技示范園、旅游休閑觀光園區、精品農業園區、特色唯一性農產品培育園等,如天津市西青區蝴蝶蘭栽培基地、西青區果園采摘園、寶坻區蔬菜大棚基地。
2.天津市設施農業用地近況
近年來,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設施農業建設,將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并列為全市發展現代農業的戰略決策。2008年全市種植業設施已建成面積有10.05萬畝;2009年全市落實用地面積有15.21萬畝;2011年底,新建了40萬畝高標準種植業設施生產基地,建設12個高標準設施農業示范區,建設100個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使全市設施農業面積達到100萬畝的總體要求。
2.1設施農業用地定義
天津市近年發展起來的設施農業,主要是指通過種植業設施建設,改變自然環境,為植物生產提供相對可控制的最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水、氣等環境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對自然環境的依賴進行有效生產的農業,包括溫室、塑料大棚、中、小棚、連棟大棚和依托蔬菜大棚種植發展起來的農業高科技示范園、農業旅游休閑觀光、精品農業以及基于現代設施的畜禽養殖、花卉、秧苗培育等農業。
2007年8月10日實施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07),設施農用地(地類代碼122)是二級地類,是指直接用于經營性養殖的畜禽舍、工廠化作物栽培或水產養殖的生產設施用地及其相應附屬設施用地,農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曬場等農業設施用地。
2.2天津市設施農業用地分類
2.2.1根據用途分類
按照設施農業用地主要用途分為農業生產用地和附屬設施用地。農業生產用地是指直接用于種植、養殖,提供初級農產品的土地。附屬設施用地是指為了保證設施農業項目正常運轉和健康發展,為農業生產用地服務配備的一定比例的附屬設施配套用地,其分為附屬設施農用地和附屬設施建設用地。
2.2.2根據用地規模分類
按照設施農業用地規模分為五類,即用地規模小于100畝、用地規模大于100畝(包含)且小于500畝、用地規模大于500畝(包含)且小于1000畝、用地規模大于1000畝(包含)且小于2000畝、用地規模大于2000畝(包含)。
2.2.3根據建設級別分類
根據天津市設施農業用地建設級別可以分為四類,即高標準設施農業示范區、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高標準種植業設施生產基地和一般設施農業用地。
2.2.4根據投資利用主體分類
天津市設施農業土地利用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主要分為農戶個體、村集體、企業和聯合投資型。土地利用投資主體不同,設施農業用地的情況差別較大。一般來講,農戶個體設施農業用地規模較小,附屬設施很少;集體和公司設施農業用地規模較大,附屬設施類型多、面積大。
2.3天津市設施農業用地面臨問題
天津市設施農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雖然現狀用地規模不算大,但是用地規模增加速度之快,加之設施農業用地管理制度出現空缺,致使在實際利用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從實地調查情況來看,天津市設施農業用地利用和管理面臨問題如下。
2.3.1附屬設施用地標準缺乏
2007年以來,隨著天津市加快設施農業發展政策的出臺,大量設施農業園區不斷涌現,設施農業用地面積不斷增加,但眾多設施農業園區附屬設施用地比較混亂,從附屬設施類型到附屬設施的規格、規模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和依據,用地管理時難以掌握。
有的投資商從收益最大化出發,在沒有建設用地指標的情況下,希望在園區耕地上大量建設農產品加工、儲藏設施,有的甚至希望多建一些休閑娛樂和餐飲服務設施,借設施農業名義違法占地用地案件頻頻發生,農民土地權益時常受到損害,違背了都市型設施農業的發展初衷。
2.3.2附屬設施用地比例過高
必要的附屬設施是促進設施農業項目良好運轉和發展的必備條件,比如園區內合理的道路布局、小型停車場、適用的農業物資、設備儲放間和操作間。從多區調研發現,項目存在附屬設施用地比例較高的問題。經調研,有些園區不包括道路交通等用地,僅建筑形態的設施用地比例就超過項目總用地的5%,個別項目達到10%。
2.3.3附屬設施建筑形態與耕地保護的要求不符
目前天津市多數設施農業園區項目是利用耕地和基本農田發展起來的,但一些附屬設施包括道路、辦公用地、停車場等的建設都采取了水泥硬化的做法,嚴重破壞了耕地的生產能力,不符合耕地保護的要求。
實際調查發現,多數設施農業園區道路較寬,主路大都在5-6m左右,支路在4m左右,主路普遍采取了水泥硬化的做法。相當一部分綜合性設施農業園區都規劃了較大規模的聯體加工儲藏車間、辦公用房以及超大停車場和交易場地,有的已建成了較大的永久性建筑,造成耕地浪費和破壞。
3.天津市都市型設施農業用地管控
都市型設施農業是新型農業,依然是農業范疇,其發展仍是以耕地資源生物養育功能的發揮為基礎,以體現第一產業為主,同時都市型農業又融入了城市產業的性質,不同于傳統的耕地利用方式,需相應配套的停車場、辦公用房、休息廳等附屬設施用地,這類用地需要很好地管理和控制,否則有逐步轉變成建設用地的危險。設施農業用地中的附屬設施用地類型是多樣化的,不同的設施農業建設規?;虻燃墝τ诟綄僭O施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根據不同的設施農業規模和等級對其附屬設施用地進行控制。
3.1設施農業用地標準控制
3.1.1設施農業用地主體功能控制
判定附屬設施用地是屬于建設用地還是設施農用地的標準應該以主體功能進行控制。具體來說,種植用地面積控制在80%以上,園區以一產為主,主體功能用地為一產用地,不破壞耕作層,附屬設施服務于一產,不具備獨立經營的條件,這樣的附屬設施可以歸結為農用地。
3.1.2附屬設施為農用地的規模控制
天津市設施農業用地中附屬設施用地為農用地的包括直接服務于種植業的操作間、倉儲、廁所、接待等建筑用地,不考慮田坎、溝渠和田間道路。經多地調研,根據設施農業用地規模,確定出附屬設施中設施農用地比例。
表3 設施農業用地中農用地比例
設施農業
用地規模(畝) (0,100) [100,500) [500,1000) [1000,2000) ≥ 2000
附屬設施的設施農用地比例 9%
(不鼓勵) 8% 6% 4% 2%
備注:1.設施農業園區總附屬設施用地規模上限為80畝(含道路),上限指標只能應用于1000畝以上的設 施農業園;2.本表中涉及的設施農業面積為規劃規模,其中的子項目區不再單獨考核附屬設施農用地比例。
3.1.3附屬設施為建設用地的規模控制
作為都市型農業的一種主要形態,設施農業必然存在多種形式,建設標準也不近相同,附屬設施的建設內容也會存在差異。經實地調研,附屬設施建設用地可以分為以下情況。
一是高標準設施農業示范區附屬設施指溝渠、操作間、廁所、接待、初級加工與包裝間、餐飲、小型停車場、倉儲、銷售場所、娛樂休閑。二是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附屬設施指溝渠、操作間、廁所、生態設施用地、小型展示教育用地、接待、小型停車場。三是高標準種植業設施生產基地附屬設施指溝渠、操作間、倉儲、初級加工與包裝間、銷售場所。四是一般設施農業用地附屬設施指溝渠、操作間,大于1000畝的,考慮配備小型停車場和包裝、銷售場所。
經多地調研分析,根據設施農業用地規模,確定出附屬設施中建設用地比例。
表4 設施農業中建設用地比例
設施農業用地規模(畝) (0,100) [100,500) [500,1000) [1000,2000) ≥ 2000
附屬設施的建設用地比例 0
(不鼓勵) 0.5% 0.75% 0.85% 0.9%
備注:1.設施農業園區建設用地規模上限為20畝;2. 本表中涉及的設施農業面積為規劃規模,其中的子項目區不再單獨考慮附屬設施農用地比例;3.本表中的建設用地不含園區道路用地。
3.2設施農業用地管控對策及建議
3.2.1設施農業用地投資利用主體的管理對策
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興辦設施農業所需用地,建議按農用地進行管理;其他企業和個人興辦或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聯合興辦設施農業所需用地,建議實行分類管理。其中的種植用地按照農用地進行管理,附屬設施用地中永久性建(構)筑物,按照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行管理。
3.2.2設施農業主體功能用地管理對策
針對設施農業用地主要用途為第一產業用地,納入設施農業用地規模和附屬設施用地管理;主要用途為第二或第三產業用地,納入建設用地管理。
3.2.3設施農業附屬設施用地管理對策
對于線狀附屬設施用地,依據2007年實施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準,如溝、渠、路、田坎等寬度小于2米計入耕地,不計入附屬設施用地比例;寬度大于2米屬于農村道路、溝渠、田坎,計入附屬設施用地比例。
對于面狀附屬設施用地,耕作層未受到破壞且設施高度小于3米的,屬于設施農業用地,計入附屬設施用地比例。
3.2.4設施農業用地管制規則
設施農業用地需按照規劃大綱控制要求,附屬設施用地中的建設用地和設施農用地要進行自身平衡,建設用地要走內涵挖潛的道路,設施農用地占用耕地的實施占補平衡,做到耕地質量不降低、數量不減少。
從多個角度設立鼓勵政策,制定設施農業用地管制規則。從節約集約利用角度出發,緊密結合新農村建設,鼓勵在遷村并點、宅基地復墾土地進行設施農業建設;鼓勵對非農地和沙坑、土坑、磚瓦廠等廢棄地整理利用,用于設施農業發展,對于廢棄地利用的設施農業附屬設施用地比例可給予政策支持;鼓勵利用現有建設用地或耕地中的水、路、林、渠等作為設施農業的附屬設施用地;鼓勵多個園區合用附屬設施,做到附屬設施共享,集約用地,節約資源。從環境保護角度出發,鼓勵利用新型環保材料和臨建材料,進行附屬設施建設。從建設措施角度出發,鼓勵停車場、廣場、路進行方孔磚鋪等非硬化措施,房屋采取臨建措施,盡量不破壞耕作層。
3.2.5土地規劃管理方面的建議
在土地規劃管理中,做到設施農業項目建設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緊密銜接,應用高新空間信息技術手段對設施農業用地及時進行監測;在出臺設施農業用地規模及附屬設施控制標準的基礎上,加強土地監督檢查,對在設施農業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土地違法現象加大處罰力度。
參考文獻:
[1]李翠珍,孔祥斌.都市型現代農業用地利用與管理的探討——以北京市為例.2007年中國土地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7:109-114.
[2]葉軍.都市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南開學報[J],2002,(6):39-46.
[3]http:///doc/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521.
[4]仇繼東.天津設施農業發展設想與對策建議.天津農業科學[J],2010,16(1):5-9.
近年來,隨著新型經營主體的出現和規?;Z食生產的發展,在農村土地管理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糧食規?;a所必需的糧食晾曬場、存儲場、烘干塔、農機農資倉庫等配套設施未納入“設施農用地”范圍,成為目前管理中的“空白點”;部分地區,特別是平原地區基本農田保護率高,從事規?;Z食生產的配套設施很難避開基本農田。那么應該怎樣界定設施農業用地?設施農業用地的標準是什么?對此,記者采訪了國土資源部耕地保護司副司長劉明松。
生產設施、附屬設施、配套設施屬于設施農用地范圍
各類莊園、酒莊、農家樂用地不屬于設施農用地
劉明松說,根據現代農業生產特點,從有利于支持設施農業和規?;Z食生產發展、規范用地管理出發,將設施農用地具體劃分為生產設施用地、附屬設施用地以及配套設施用地。
生產設施用地是指在設施農業項目區域內,直接用于農產品生產的設施用地。包括:工廠化作物栽培中有鋼架結構的玻璃或PC板連棟溫室用地等;規?;B殖中畜禽舍(含場區內通道)、畜禽有機物處置等生產設施及綠化隔離帶用地;水產養殖池塘、工廠化養殖池和進排水渠道等水產養殖的生產設施用地;育種育苗場所、簡易的生產看護房(單層,小于15平方米)用地等。
附屬設施用地是指直接用于設施農業項目的輔助生產的設施用地。包括:設施農業生產中必需配套的檢驗檢疫監測、動植物疫病蟲害防控等技術設施以及必要管理用房用地;設施農業生產中必需配套的畜禽養殖糞便、污水等廢棄物收集、存儲、處理等環保設施用地,生物質(有機)肥料生產設施用地;設施農業生產中所必需的設備、原料、農產品臨時存儲、分揀包裝場所用地,符合“農村道路”規定的場內道路等用地。
配套設施用地是指由農業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從事規?;Z食生產所必需的配套設施用地。包括:晾曬場、糧食烘干設施、糧食和農資臨時存放場所、大型農機具臨時存放場所等用地。
“而經營性糧食存儲、加工和農機農資存放、維修場所;以農業為依托的休閑觀光度假場所、各類莊園、酒莊、農家樂;以及各類農業園區中涉及建設永久性餐飲、住宿、會議、大型停車場、工廠化農產品加工、展銷等用地仍然必須依法依規按建設用地進行管理。”劉明松強調。
規?;Z食生產配套設施可占用基本農田
南方從事規模化糧食生產種植面積500畝、北方1000畝以內的,配套設施用地控制在3畝以內
“《通知》根據現代農業生產特點,首次將規?;Z食生產所需配套設施的用地,納入設施農用地范圍,按農用地管理,不需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劉明松表示。
“一些地方以發展設施農業、建設‘必要的管理和生活用房’為名,違法違規占地,甚至有的地方出現‘大棚房’的現象,那么這種現象如何杜絕呢?”
劉明松說:“為了防止各地以生活用房等名義擅自或變相將設施農用地非農化,《通知》把生活用房的用地,從附屬設施用地范圍中剔除,并對附屬設施和配套設施用地規模提出了具體要求。特別是根據規模化糧食生產需要合理確定配套設施用地規模。南方從事規?;Z食生產種植面積500畝、北方1000畝以內的,配套設施用地控制在3畝以內;超過上述種植面積規模的,配套設施用地可適當擴大,但最多不得超過10畝?!?/p>
《通知》規定,對于平原地區從事規?;Z食生產涉及的配套設施建設,選址確實難以安排在其他地類上、無法避開基本農田的,經縣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農業部門組織論證確需占用地,可占用基本農田。占用基本農田的,必須按數量相等、質量相當的原則和有關要求予以補劃。劉明松解釋:“這項政策旨在支持規?;Z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因此《通知》規定,其他生產設施和附屬設施建設仍然不得占用基本農田。”
取消設施農用地審核,改為備案制度
建設方案和土地使用條件通過鄉鎮、村組政務公開等形式向社會予以公告,公告時間不少于10天
“為規范用地,《通知》規定對用地協議進行備案。用地協議簽訂后,鄉鎮政府應按要求及時將用地協議與設施建設方案報縣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農業部門備案,不符合設施農用地有關規定的不得動工建設?!眲⒚魉烧f。
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總的趨勢之一就是各種高新技術迅速應用于農業生產,于是設施農業得到迅速發展。在自然條件下,環境和物質能量的供應往往總是與生物體需要有較大的差距,從而造成減產。而長期過大的差距則形成災害。避免災害,提高水土資源的利用效率和轉化效率,抗逆增產,就需要對環境和物質能量的供應及其運移、轉換過程加以調控。具體講,設施農業就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設施、并能在局部范圍內改善或創造環境氣象因素,為種植業、養殖業及其產品的貯藏保鮮等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以期將農業生物的遺傳潛力變為現實的巨大生產力,獲得速生、高產、優質、高效的農畜產品的農業[1]。設施農業是依靠科技進步而形成的高新技術產業,是農業實現大規模商品化、現代化的集中體現,也是農業高產、優質、高效的有效措施,是世界各國提供多樣化新鮮農產品的重要手段,屬于高投入高產出,資金、技術、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
現代化設施可調節光、熱、水、氣、礦質營養等生物生長5大要素,能把外界環境的不良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同時還可以對內部環境加以補充,如加溫、增加CO2濃度等,一反常規的生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傳統農業難以解決的限制因素,使得資源要素配置合理,加強了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從而大幅度提高了農業系統的生產力,形成高效益生產,使單位面積的生產力成倍乃至數10倍的增長。目前比較流行和成規模的設施農業類型主要有以下4種模式:(1)簡易覆蓋型,以地膜覆蓋為典型代表,適合于寒冷、干旱的北方大田生產;(2)簡易設施型,主要是中小拱棚,以塑料薄膜低空(低于2m)覆蓋為主,多用于城郊的蔬菜保護地栽培;(3)一般設施型,主要是塑料大棚、日光溫室、加溫溫室、微滴灌系統,以及近海網箱養魚等;(4)復雜設施型,主要指工廠化育種育苗、工廠化生產及無土栽培等,即借助于大型現代化溫室的工廠化農業,一般包括加熱系統、降溫系統、通風系統、遮陽系統、滴灌系統和中心控制系統等[2]。高科技和現代化生產要素投入為其顯著特征,高效益的專業化、商品化生產為其主要目的。目前設施栽培的作物主要為蔬菜、花卉及瓜果類。
2設施農業生產力
設施農業打破了傳統農業的時季、地域之“自然限制”,創造了速生、優質、高產、均衡、高效的現代化農業,因而世界各國在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荷蘭、以色列等國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本國農業的主要特色。荷蘭溫室面積占全國耕地面積的1.26%,占世界玻璃溫室面積的1/4,切花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71%,年營業額達160億荷蘭盾(相當78億美元,平均年產值78萬美元/hm2),約占全國農業總產值的20%,年出口額達39億美元,占全國出口額的50%。以色列的設施園藝水平也堪稱世界一流,這樣就大幅度地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水平[3]。80年代以來,我國設施農業迅猛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我國是世界上設施栽培面積最大的國家,至1997年,設施栽培面積達到120萬hm2,有塑料中、小拱棚56萬hm2,各類溫室35萬hm2。大中城市基本實現了蔬菜的全年供應,蔬菜的人均占有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4]。特別是北緯40°以上的高寒地區利用具有中國特色的日光溫室技術,依靠簡易的設施,在冬春季節里不加溫也能生產出黃瓜、番茄等喜溫果菜。
我國沿海發達地區和內地的一些農業科研單位,近年來也開始發展設施農業。山東省設施農業近10年得到了迅速發展,逐步形成了以拱形大棚和日光溫室為主要栽培方式的冬春保護地蔬菜種植,成為山東蔬菜業的重點和特色。據不完全統計,1997年山東全省設施栽培的蔬菜面積達到40.0多萬hm2,蔬菜產量2900多萬t,產值291.7億元,占全省蔬菜總產值的58%,山東設施栽培蔬菜的面積約占全國設施栽培蔬菜總面積的40%。自1992年陜西延安開始建設高效日光溫室蔬菜大棚以來,設施農業面積不斷擴大。到1993年累計建大棚1446座,總產鮮菜614.55萬kg,總產值達1352萬元。1994~1995年,溫室大棚迅速擴大到13個縣區43個重點鄉鎮,新建大棚3508座,累計達4954座,總產鮮菜2234.25hm2萬kg,總產值達4468.5萬元。至1999年底,大棚蔬菜發展到11450座,蔬菜總面積發展到7000hm2,蔬菜總產量達23.6萬t,總產值2.3億元。2000年,大棚發展到15950座。安塞沿河灣鎮楊家溝村有農戶78戶,標準棚178座,人均純收入1840元/a,其中大棚收入占90%以上。
3設施農業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向中西部的轉移和西部大開發的啟動,對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植被恢復重建與土地合理利用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中,強化生態建設,創建一個和諧的“山川秀美”的生態環境與經濟發達的西部地區,對實施西部大開發,尤其是大西北的開發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未來15年,西部地區將經歷歷史上從來未有過的變革,將進行大規模的生態環境建設,如何按照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為西部大開發創建更為和諧的生態環境和經濟發達的社會環境已經成為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隨著我國西部生態環境建設的進行和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設施農業生產得到了迅速發展,栽培面積不斷擴大。有關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的設施蔬菜栽培面積每年以50%左右的速度增加,已經成為世界設施栽培面積最大的國家。設施蔬菜已成為我國農業中最有活力的新興產業之一,尤其是在我國實施的西部大開發及生態環境建設中,大面積的坡耕地被種植為林地和草地,而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集中到面積十分有限的川平地和低部位的梯田上。如何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民增收,是確保一個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成果的重要問題。
據統計,在以植被建設為中心的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地區——黃土高原地區的延安,從1999年開始大規模實施退耕還林種草生態環境建設工程以來,山坡地林草面積不斷擴大,坡耕地種植面積不斷減小。設施農業成為該區農業發展一個新的支柱產業。僅以一個鄉鎮為例,在2000年全鎮耕地面積中,糧食作物占農耕地面積的94.15%,而總產值僅占到71.51%;經濟作物面積占0.46%,產值占0.85%;蔬菜面積占2.54%,而總產值占到11.98%。蔬菜單位面積產值是經濟作物的2.56倍,是糧食作物的6.2倍。在10個川道村中,糧食作物面積占農耕地面積的90.25%,而總產值僅占到54.08%;經濟作物面積占1.06%,產值占1.71%;蔬菜面積占4.24%,而總產值占到20.77%。
蔬菜單位面積產值是經濟作物的3.03倍,是糧食作物的8.2倍。在2001年全鎮耕地面積中,糧食作物面積占農耕地面積的92.39%,而總產值僅占到68.00%;經濟作物面積占0.42%,產值占0.82%;蔬菜面積占4.36%,而總產值占到16.20%。蔬菜單位面積產值是經濟作物的2.75倍,是糧食作物的6.61倍。在10個川道村中,糧食作物面積占農耕地面積的92.21%,而總產值僅占到54.08%;經濟作物面積占1.08%,產值占1.71%;蔬菜面積占4.55%,而總產值占到20.77%。蔬菜單位面積產值是經濟作物的2.45倍,是糧食作物的6.35倍。目前,以溫室塑料大棚生產為主體的設施農業以其風險投資小,土地生產率高,經濟效益大,回報率好,且生產的產品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有長遠而廣闊的市場潛力優勢,因而種植面積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正在成為該區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是農村和農業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點。農業的持續發展具體體現在農產品數量持續提高,農業資源的持續利用,生態環境的持續良性循環,農業經濟持續增長。這說明設施農業在黃土高原地區農業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設施農業的發展也將推動該區農業持續發展。設施蔬菜因其經濟效益相對較高,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我國西部地區正在成為發展農村經濟、調整產業結構的新的增長點。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必須堅持走節約資源、集約化經營、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現代集約持續農業的道路,這是由中國國情所決定的。
4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4.1盲目重復引進和建造現代化溫室
1979~1987年間,一些省、區、市從荷蘭、日本、美國、意大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引進了20多處現代化溫室,面積21.2hm2。進入90年代后,特別是1995年以來,現代化溫室的引進急劇升溫。從收集到的154處176.53hm2引進現代化溫室的情況看,1979~1994年間引進的僅為29.23hm2,占16.6%;而1995~1998年間引進的就達147.30hm2,占83.4%,耗資巨大。從已經引進的現代化溫室的使用效果看,“大”、“高”、“差”的問題普遍存在。首先是投資大,是國產塑料溫室的30~50倍;其次是運營費用高,通常每年為50~60萬元/hm2;第三是效益差,由于運營費用高,而我國的社會消費總體水平低,即使不計算折舊成本,也大多處于虧損運營的艱難境地。我們應本著符合國情、省情、區情和民情的原則,向既先進又實用的方向發展,走符合自身經濟條件的現代化之路。以改造、提高大棚及溫室設施,改革栽培技術,提高產量、質量、效益為發展方向。設施農業是在傳統農業生產中產生,又在傳統經驗和現代技術的結合中發展起來的,所以,應從實際出發,本著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小型分散到大型規模化逐步發展的原則,對有經濟實力的地區可在原有設施的基礎上發展檔次較高的設施模式,甚至可以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但不能貪大求洋,脫離實際;對經濟實力不足或較為落后的地區,應在總結經驗基礎上穩步發展,對現有設施條件進行更新改造,提高設施生產效益。對新發展設施農業生產和較貧困的地區應因地制宜,把提高效益放在首位,使設施農業生產進入一個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階段。
4.2盲目擴大規模,效益有待提高
設施農業是運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打破傳統的種植模式,從依附自然到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現代農業,是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技術革命。設施農業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一個突破口,這一新興產業通過采用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和現代化的生產手段,改善生產環境,提高復種指數,延長生產時間,提高土地利用率等優勢,獲得巨大的超額利潤,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隨著設施蔬菜生產面積的發展,超時令蔬菜季節差價必然進一步縮小,單靠異常的季節差價維持低產量高效益已經沒有生命力。必須由季節差價效益型向高產優質效益型發展,才能使這一產業健康、持續、高效發展。從全國范圍來看,盡管有些種類蔬菜較短缺,但是蔬菜總量的自給率為101.2%,供大于求,蔬菜的價格進一步下跌亦是必然的。今后設施蔬菜的發展應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科技,采用新技術提高設施蔬菜生產的科技含量,提高生產力水平,提高單產。樹立質量意識,發展綠色食品蔬菜,在蔬菜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若按傳統思路發展設施蔬菜,僅依靠擴大其種植規模,非但給農民帶不來經濟實惠,反而造成經濟損失。今后設施蔬菜的發展中在注意擴大規模的同時,更應重視效益的提高。引導設施農業向深層次發展,通過農工商、科工貿一體化的途徑,使設施農業向專業化、集約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4.3連作障礙
關鍵詞:城市綠地;灌溉體系;建設;建議
中圖分類號:S73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967(2015)04-0080-03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城鎮化建設快速推進,我市綠化建設規模逐年增大,2010年以來,已投資15.4億元實施了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使西寧的園林綠化實現了飛躍式的發展,城市園林綠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城鎮生態環境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確保綠化建設成果,綠地管護工作是關鍵,而澆水是管護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由于西寧市城市綠地水利設施建設不足,綠地澆水困難的問題一直影響著園林事業的發展,建設的綠地面積越大,分布越廣,澆水的困難越多。建設城市綠地灌溉管網,解決水源、改變澆水方式,精細化養護綠地是當務之急。引用農業灌溉設施,完善城市綠地灌溉系統就是通過有效地利用西寧市周邊原有農業灌溉系統的水源,建設城市綠地灌溉管網,并將其與城市節點、街頭綠地、公園景觀完美融合,形成較為完善的城市綠地節水管理體系,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提供充足的水資源。
1基本情況
1.1自然概況
1.1.1地理位置西寧市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隅,位于青海東部,黃河支流湟水上游,四面環山,三川匯聚,扼青藏高原東方之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有“西海鎖鑰”之稱,是青海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交通和商貿中心,也是青藏高原第一大城市,西寧市轄區總面積7649km2,其中市區面積380km2,建成區面積75km2。1.1.2地形、地貌西寧市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帶,海拔2100—4890m,相對高差達2790m,境內山川相間、溝壑縱橫、地形破碎、以山地為主體,山區和丘陵地占總面積的90%以上。1.1.3氣候西寧市處于溫帶草原向溫帶荒漠的過渡地帶,受地形影響,氣溫垂直變化明顯,屬典型的大陸高原半干旱氣候,具有海拔高、氣壓低、日差大、年差小,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高寒、干旱的特點。年降雨量330—450mm,年內分布極不均勻,80%以上的降水集中于6-9月。全年氣候溫涼,春季多風,夏季涼爽,秋季多雨,冬季干旱。1.1.4水文西寧市處于黃河流域一級支流湟水河中游,境內主要大小河流108條,主要河流湟水河干流自西向東貫穿市區,在西寧市境內的流程為95.9km,多年平均徑流量12.5×108m3。市區范圍內的湟水河及北川河、西納川河、南川河和沙塘川河等4條湟水河支流構成西寧市主要水資源。1.1.5綠地狀況截止2012年全市建成區園林綠地面積達到2820hm2,綠化覆蓋率37.6%;人均公共綠地10.5m2。現有公園綠地1180.2hm2,其中綜合性公園11個,面積323.98hm2;社區公園9個,面積52.23hm2;專類公園12個,面積530.77hm2;帶狀公園16個,面積118.7hm2;街頭綠地202塊,面積154.52hm2;庭院綠化面積902hm2。
2城市綠地灌溉方式和需水量
目前靠近河道的幾個公園如西寧市人民公園、文化公園、南山公園、湟水公園、河湟公園、植物園、海棠公園等少數公園具備提灌澆水的條件。西寧市所有的行道樹、街頭綠地基本上全部靠水車拉運自來水澆水。全市現有的庭院綠地全部依靠自來水灌溉綠地。西寧市因降雨少,蒸發量大,經測算如保證苗木生長良好,每年每平方米綠地需水量4t,以此計算,一年中全市綠地需自來水5.608×107t,約為全市自來水供水量的三分之一多。
3存在問題
3.1水資源浪費嚴重
街道行道樹、街頭綠地、庭院綠地每年需水量巨大,不但運行費用高,而且由于是大水漫灌,造成大量的水資源浪費,澆水效率不高。
3.2與民爭水現象嚴重
雖然西寧市境內有108條河,但西寧市的自來水主要來自6處水源地,除了第七水源地為地表水外,其余全部是地下水,供水管線近900km。由于水資源有限,西寧市設計總供水能力430kt/d,實際供水能力345kt/d[1]。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人口越來越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全市常住人口為220×104人[2],居民生活用水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隨著綠化面積越來越大,綠地用的自來水越來越多,用水矛盾將會更加嚴重。
3.3用水成本高
目前,西寧市園林綠化部門共有34輛水車,每輛水車購置平均費用28萬元,共計支出購置費用952萬元,每輛水車每年燃料、保險、修車、保養、司機及澆水人員的費用8萬元,共需支出運行費用272萬元,每年自來水供水公司收取水費90萬元,按照水車使用年限只有15年計算運行費用和水費共需5430萬元。15年中用自來水澆水費用共計6382萬元。
3.4澆水不足,植物生長不良
由于用自來水澆水成本高、水車澆水不便等原因,無論是庭院綠化單位,還是園林綠化部門在澆水時,在澆水次數、澆水時間、澆水質量上都不能滿足精細化管理的要求,造成植物因澆水不及時、澆水量不足、水未澆透,導致植物生長不良,甚至死亡,成活率和保存率下降。
4引用農業灌溉系統水源灌溉城市綠地的可行性
4.1農業灌渠的基本情況
4.1.1渠道的位置及灌區面積西寧市周邊有北川渠、中莊渠、解放渠,禮讓渠,其中北川渠位于湟水一級支流北川河右岸,沿大通縣娘娘山東麓南行到西寧市小橋村土巷道退入湟水河干流,渠道途經西寧市的生物園區、城北區部分城區,干渠總長34km,干渠設計流量5.0m3/s,灌區總面積5068hm2;中莊渠位于湟水一級支流北川河左岸,自西寧市城北區雙蘇堡到城東區韻家口,干渠總長22km,在花園臺以上流量4.50m3/s,,花園臺以下1.2m3/s,,渠道途經西寧市城北區、城東區,灌區總面積2000hm2;解放渠起源于西寧市陰山堂到平安縣小峽口為止,干渠總長38.18km,干渠設計流量2.4m3/s,,灌區總面積5000hm2;渠道途經西寧市城西區、城中區、城東區;禮讓渠源于西寧市湟中縣多巴鎮,灌區總面積1132.2hm2,途經西寧市城北區大堡子、西杏園、馬坊等地18個行政村。4.1.2農業用水量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青海省提出了要把西寧建設成為青藏高原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的奮斗目標,制定了“擴市提位”的發展戰略。為此,西寧市進一步整合城鄉、土地以及交通規劃,促進城市街區整體改善,塑造城市特色。城中村消失,村民成為市民,城區耕地面積大幅減少,目前僅有260hm2農田用灌渠的水,農業生產用水需求大幅下降,造成渠道使用價值不高。
4.2引用農業灌溉水源的優點
4.2.1西寧市城區位于湟水谷地之中,地形為西高東低,南高北低[1],周邊農業灌渠地勢都高于城區,利用高差可進行自流灌溉城區綠地,能節省大量資金。4.2.2農業灌渠水量充足,如合理布置管網,能提高綠地澆水的時效和澆水質量,確保植物生長良好。4.2.3農業灌渠水質能滿足生態環境用水要求,如大部分綠地使用灌渠的水不與民爭水,將節約珍貴的自來水,確保城區居民正常生活和生產用水。4.2.4利用農業灌渠澆水投資是一次性的,其使用年限最短50年,遠遠高于水車的使用年限,而且其運行、維修成本與水車比較很低。4.2.5充足的水資源能改善綠地生態環境,形成獨特的小氣候。
4.3引用農業灌溉水源澆灌綠地的成功范例
2011年開始興建的朝陽綠島及配套設施,已于2012年建成,其灌溉用水采用朝陽中莊渠水,雖然因資金缺乏,投資少,建成的管道管徑小,管網覆蓋面積不大,但它解決了朝陽綠島公園、祁連路部分綠地近25hm2綠地中1.5萬株喬灌木和22萬墩地被和6.8×104m2花草長期的灌溉用水,滿足了植物生長對水的需求量,而且大大降低了用水成本。它的建成節約了大量資金,其發揮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無法估算。2013年在昆侖西路綠地改造中,西寧市林業局投資60萬元,建成100m3蓄水池1座,輸水管道1764m。檢查井22個,設計使用年限50年。現已通過初驗,因管網充分利用了解放渠與城區街道的高差,可自流灌溉,而且其供水量較大,如將管網延長至城西區主要綠地景點等,其灌溉覆蓋面積將會大量增加,用水成本和管護費用會大大降低。
5建議
5.1在城區綠地中引用農業灌溉水源的設想
5.1.1規劃及實施的原則(1)因地制宜,分片實施根據各區重點綠地的分布情況和渠道的位置走向、地勢高差等,按照“先易后難,先近后遠、注重實效,經濟合理”的原則,因地制宜地進行規劃分步實施。(2)新建重點綠化工程應優先考慮修建引水管網2010年以來,我市投資15.4億多元實施了城市園林綠化工程,開工建設了海棠公園等十大主題公園;完成了柴達木路、祁連路鐵路沿線、建國路等61處共39hm2臨時綠地建設;更新改造了宏覺寺街、石坡街等35條街道的行道樹;對海湖路、同仁路、祁連路等11處街頭綠地景觀提升改造。然而因各種原因這些綠地中大部分還是采用自來水澆灌,只有個別綠地是園林局籌措一些有限的資金進行了引用農業灌溉設施及水源的建設。因此,在今后我市新建的重點綠化工程中應優先考慮利用周邊農業灌溉設施,修建引水管網。(3)管網建設應采用新技術、新材料和節水設施2012年把解放渠的水引入昆侖西路的綠地的工程中,采用頂管技術挖管溝,效果很好,而且施工進度較快。因此,在城區道路、管線錯綜復雜的地區采用新技術、新材料和節水設施,將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成效。5.1.2管網布局按照以上原則,引用農業灌溉設施及水源,完善城市綠地灌溉系統,管網建設應分為10個灌溉片區,即小橋片區、朝陽片區、生物園片區、海湖新區片區、城西區虎臺片區、城中區南川河流域片區、城東區建國路片區、火車站片區、韻家口片區、東川經濟開發片區。綜上所述,引用農業灌溉設施及水源,完善城市綠地灌溉系統的巨大優勢是毋庸置疑的,為了確保我市城鎮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提高園林綠化景觀效果,今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將其列為綠化建設的重點項目,各區按照“因地制宜,分片實施,先易后難,先近后遠、注重實效,經濟合理”的原則,修建引水管網,管網建設應采用新技術、新材料和節水設施,,并將其與城市節點、街頭綠地、公園景觀完美融合,形成較為完善的城市綠地節水管理體系,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提供充足的水資源。
參考文獻:
〔1〕周敏.西寧給水管網測壓點優化布置及狀態估計〔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4.
土地的市場化程度決定著農村整體市場化程度,也決定著農村非農化的水平。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日益明顯的凸現出來,農村土地有形市場的建設將成為中國農村市場化進程中的日益重要的關鍵因素。
一、西港模式
2006年,西崗鎮在全國率先設立土地流轉交易市場,俗稱土地有形市場。西崗鎮的土地流轉,實行掛牌交易,由政府投資建立土地交易大廳,健全交易體系,通過農村信息員采集農民流轉信息,匯總到交易系統,統一,統一交易,統一簽訂合同,使農村土地流轉進入有序、公開、快捷軌道。農民自愿來交易,不收任何費用。配合交易中心還建了一個網站,外地用地戶可通過網站查詢信息,然后來中心拍地。2006-2008兩年來,通過市場西崗鎮已流轉土地1.3萬畝,占到全鎮土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涉及到4000戶農戶。西崗鎮土地有形市場建設,在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前提下,找到了一條發展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建設現代農業的新路子。一是創新了農村土地使用制度,促進了農村家庭承包基本經營制度的穩定和完善。西崗鎮土地流轉有形市場建設順應了這種時代要求。通過市場的有效配置作用,使農村土地進入市場,依法、自愿、有償、規范流轉,既實現了土地的市場價值和保障功能。二是實現了農村土地的規模化和集約化,促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通過土地流轉有形市場的運作,受讓土地的企業或種植大戶,為了獲取租地成本外的更大收益,不再從事傳統的糧食種植,而是通過技術、資金投入,集約發展高效益的現代農業,以實現其經營目的。三是實現了農業增長方式和組織形式的轉變,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組織化程度的提高。土地的規?;鬓D為農業龍頭企業提供了標準化的生產基地,龍頭企業與基地經營業主簽訂合同,基地業主按合同約定進行標準化生產,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化利益聯接體。四是拉動了農村勞動力的有效轉移,促進了城鄉協調發展。通過農村土地流轉有形市場的市場運作,不愿經營土地的農戶可以及時轉出土地,避免了農村勞動力在城鄉之間來回流動,促進了城市化、工業化和二三產業的發展。
二、農村土地市場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幾年的發展,西崗鎮農村土地有形市場在日益顯現其配置土地資源的巨大作用的同時,也暴露出政策法規的嚴重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是集體土地所有權制度的缺陷。所有權主體不清,不僅“農民集體”所指含混,而且這個“集體”無邊界;所有權客體不清,特別是與國有荒地、林地的邊界不清,集體和集體社區之間邊界也常常發生糾紛;鄉(鎮)、村、小組三級主體的利益分享沒有明確界定;集體土地所有權最大的主體村民小組沒有法人資格和地位,也不具備履行所有者責權利的實力;所有者的責、權、利不對等,權利的分享大于它所承擔的責任和所提供的服務,這種缺陷對西崗鎮農村土地市場的發展有很大的阻礙。2.是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范圍過窄。法律上對使用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有特別的限制,鄉(鎮)辦企業應當使用屬本鄉(鎮)集體所有的土地,村辦企業應當使用屬本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村民小組和村民聯戶辦企業使用屬本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土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的主體受到嚴格的限制,只按出資主體的隸屬關系來確定能否符合集體建設用地,而且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也僅限于“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情形”。3.是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主體不很明確。目前,關于誰可以,誰不可以成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受讓一方的法律規定幾乎沒有。對誰可以代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去轉讓土地,也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集體非農建設用地形成了一個“黑市”,沖擊了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市場。4.是現有法律體系沒有把集體建設用地視為需要用法來規范的市場。因為法律是禁止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轉讓、出租和在無地上建設物時抵押的。因此,這些情況大量出現后,就出現了一個“法律缺位”的現象,如果嚴格執法,勢必使執法部門疲于奔命,事實上也很難管住、管好。從這個意義上說,現有法律的規定已有相當多的滯后細節,不適應土地市場管理的需要了。
關鍵詞:設施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地位與作用
中圖分類號:X171.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210
目前,在農業生產中常會因為自然環境和其他因素而導致農業糧食減產。因此,為了避免自然災害與其他因素而影響生產,需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促進水土資源轉化和利用率的提高,從而實現我國生態環境的良好建設,也是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1 設施農業的概述
設施農業是指通過現代科學技術的利用,促進農業生產現代化及科學化,充分發揮氣候和土壤的潛在能力,為農業生產提供合適的生產環境及生產條件,從而實現農業的高效發展,是一種新型的農業發展。設施農業從廣義上分析,主要包括設施的栽培與養殖;從狹義方面,包括溫室、塑料大棚、植物工廠等技術層面。[1]設施農業可分為幾個類型:以地膜覆蓋為代表的簡單覆蓋型;以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為代表的一般設施型;以中小型拱棚為代表的簡易設施型;以現代化大型溫室為代表的復雜設施型。
2 設施農業在生態環境中的地位與作用
設施農業在我國西北部地區得到大力的發展,栽培農業面積也在不斷的擴展,據一些相關的材料分析,我國蔬菜的栽培面積每年以60%的速度發展。設施蔬菜的發展也為西北地區帶去更多的收入,以成為一項新型的農業發展。現目前來說,調整農業的產業結構,不僅能改變傳統的種植業結構,還能有效的控制環境污染,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當然,隨著時間的遷移,人們越來越重視綠色農業,發展設施農業,生產綠色無污染的糧食,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
目前,以溫室大棚為典型的設施農業工具,資金投入小、技術要求低、而且生產效率高,因此越來越受到眾多農民的青睞。因而溫室大棚為主體的設施農業發展面積也在不斷的擴展,成為西北部地區的主要農業生產項目,很大程度上增加的農業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促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表示了設施農業推動了農業的健康發展是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的。
3 促進設施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3.1 加強有關部門的主導作用
在開展設施工業發展的過程中,有關的政府部門是起著主導地位的。因此,應加強有關的政府部門對設施農業的關注及領導。政府部門可以通過以點帶面,以面帶全的方法,在農村宣傳并鼓勵開展設施農業的發展。政府部門的足夠重視,才能引起農村各群體的重視,農民才能相信設施農業是可以收獲更多的,同時還能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政府部門要隨時解決農民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還可以制定相關的規定,促進農村設施農業的發展。
3.2 具體開展設施農業
設施農業的發展是一個以當地的環境為主,因此在發展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當地的氣候及土壤。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分析當地的氣候、土壤,并做出科學有效設施農業發展類型,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問題出現。同時,在發展設施農業過程中,切忌盲目的種植農作物,要根據當地自然氣候而選擇適合的農作物。在農村,可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發展,這可以有效地促進當地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還可以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改善生活環境。
3.3 增加設施農業的發展資源
任何一項產業的發展都是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應用的,在設施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應該投資更多的資金幫助農民發展設施農業,有足夠的資金后,可以依據地形、氣候、土壤等自然因素,修建科學的、有效的設施農業發展類型。在實際的科研工作中,農民還可以學習有關的設施農業的相關理論知識,在發展出現問題時可以及時的解決。當然,政府可以派遣專業的人才對設施農業進行指導,還可以對農民工作者進行培訓,讓他們了解到更多的技術與知識。這對于設施農業在我國能長遠發展下去,是非常有意義的。
4 結語
新型的科學技術可以促進農業科技部門和設施農業各方面的發展,因此,國家及有關的部門應大力投資資金及人才資源。設施農業的發展,經濟效益較高,是我國西北部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之一。要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需要堅持集約化經營管理,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在增強設施農業建設發展的前提下,促進我國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設施農業的發展,從近的方面說,可以給農民帶來更多的收入;從遠的方面說,可以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美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