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4 08:41:52
序論:在您撰寫口譯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孫先生是北京一家外貿公司的業務經理。去年夏天,該公司與德國BASF公司有一筆生意,恰好該公司兩位英語翻譯都不在(一個休產假,一個出國),所以臨時讓我去幫忙,擔任談判的翻譯,我就是那時跟孫先生認識的。孫先生一直在看《閑聊英語》,昨天他給我發郵件,想讓我介紹一下怎樣口譯。下面我就簡單談談這個話題。
我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在口譯之前,一定要跟外方人員交代幾句話,大意是:我本人不是專業的口譯人員,我是臨時請過來幫忙的,因此我懇請您在說話時,句子不要說的太長,謝謝您。根據我的經驗,這幾句話,非常有效,這是因為外國朋友(特別是西方朋友)都有尊重人的傳統,既然我說了我有困難,他們通常都會照顧我一下。當然,有些時候,外方人員說著說著,把我給忘了,此時,我會在聽到某些特定的單詞或詞組時(請看下面),輕輕咳嗽一聲,他馬上就會意識到,自己說的太多了,sorry一下,停下來等我翻譯。
①By the way(順便說一下......)
②Secondly(其次......)
③Subsequently(隨后......)
其次,在口譯開始之后,我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速記,但并不是那種真正的速記,而是將一句話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幾個單詞寫在紙上。比如下面這句話,中文意思是“我方將依據檢驗證書向你方提出索賠,由此引起的全部費用將由你方負擔”,我通常會記下claim(索賠)和expense(費用)這兩個單詞。這樣做的好處是:即使這句話我沒有聽清楚,那么根據我的法律常識和外貿常識,我也可以推斷出這句話的大意是:甲方違約,乙方索賠,甲方負擔費用。
Our side shall make a claim against your side by the inspection certificate and all the expenses incurred therefrom shall be borne by your side.
另外,在口譯過程中,我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直譯,也就是按照英語的語序,不加修辭與修飾,將英語直接翻譯成漢語。比如下面這句話,通順的中文是“貨物應當具有防潮、防腐并適于遠洋運輸的包裝”,而我卻是按照英語的語序,直接翻成“貨物的包裝/應當防止/潮濕和腐蝕/并且應當適合/海洋運輸”。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將一個句子的意思,馬上說出來,大大縮短了口譯時間。各位可能從電視上看到過,在一些中外記者招待會上,口譯人員有點結結巴巴,其實這并不是他(或她)的英語不好,而是他(或她)正在思索如何措辭,以便說出一個通順的中文譯文。由于英語的語序與漢語的語序基本上相同,因此我的直譯,中方人員是可以理解的,沒有什么問題。
從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業界一致認為口譯能力/技能不能等同于雙語能力/雙語轉換能力,學者們已經認識到職業素養是口譯從業人員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但從職業教育角度,應該如何審視職業崗位能力呢?職業能力的內涵是職業教育研究的最基本的問題之一。CBE職教課程論的核心思想是把職業崗位的工作任務表作為課程的首要資源,強調學生“會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來陳述課程目標,并應用“標準參照測驗”測量任務完成情況。職業教育課程觀是按照圍繞工作過程組織知識的過程觀來構建課程,而不是按照為實踐先儲備知識的準備觀來構建課程。職業教育的新課程模式也被冠以項目課程或者任務引領型課程。這種課程要求按照工作任務的相關性進行課程設置,并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從而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整合。由此可見,筆者認為,如果按照口譯工作流程(以交傳為例)來分析口譯崗位(以國家二級交傳口譯員為例),其職業/崗位能力或者更確切說是“崗位勝任力”如表1所示。值得一提的是,文軍的研究認為翻譯能力中包含理論研究能力,實際上理論研究能力并非翻譯崗位所必須的能力,但在口筆譯實際工作過程當中,理論對翻譯確實能夠起到指導作用,因而筆者認為口譯崗位需要口譯員具備“在相關翻譯理論指導下進行聽譯或視譯”的能力。而在為期一年的澳大利亞高級口筆譯文憑課程(以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為例)中,翻譯理論課僅為一門80學時的《翻譯理論基礎》,而它主要考查學生是否能在相關翻譯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翻譯實踐,而無需學生進行翻譯理論研究。
二、CBE職教課程論指導下的口譯實踐教學
職業能力準確地說應是“任務勝任力”,因而職業教育課程論認為,既然這里包含了“任務”和“勝任力”兩層意思,那么脫離具體任務的職業能力是不存在的。學者也認為課程應讓學生能在與各種相當復雜的職業情境交往中,特別是從自己的行為在各種復雜關系中產生的影響中取得經驗。職業能力的本質可表述為知識與工作任務之間的聯系。能進行這些復雜聯系的人,才可稱為能勝任工作任務的人,也才可能稱為具有職業能力的人。由此可見,進行情景式的口譯教學設計對口譯教學有多重要。如劉育紅認為,情景建構可以幫助課堂教學與口譯活動形成一定的鏡像關系,在譯員的心理素質、認知能力以及職業化發展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因而,教師只有在具體的高度仿真甚而真實的工作情景、工作任務中,引導學生構建知識與工作任務的聯系,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然而,絕大多數地區和學校無法提供足夠多的完全真實的口譯工作情景和工作任務,因而本文探討如何在口譯教學環節中模擬仿真的口譯工作情景。CBE職教課程論對口譯教學的指導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課堂設計力求高仿真度
例如:教師提前兩天告知學生他們即將為CNN某記者就西非人口販賣問題訪談節目進行現場口譯。表2是基于能力標準進行的教學設計。通過課堂實踐,師生均感到基于口譯工作任務的情景式教學模式授課效果良好。一些同學在日志中寫到“觀看口譯錄像后,發現許多方面需改進,如缺乏同聽眾的眼神交流等”;“經歷此次口譯任務,學會了如何進行譯前準備”。事實的確如此,在第一堂課時,學生普遍口譯準備耗時在半小時到1小時左右,搜集資料數量有限、形式單一,雜亂無章。學生普遍認為此次英漢口譯任務無需查閱中文資料,絕大多數同學對該話題的熱點詞匯如“蛇頭”和“人販子”等概念模糊,對于非洲的“娃娃兵”“隸”等社會問題以及相關國際組織知之甚少。對于主題知識和背景情況的缺乏了解給學生口譯任務的完成造成了障礙。通過首次體驗式“口譯準備”,同學們意識到自己在口譯準備過程中的問題。到第二堂課時,同學們口譯準備的時間普遍達到3小時左右,找到的主題知識材料包括音頻、視頻、中文材料和英文材料,話題相關知識范圍也擴大不少。事實證明,如上述基于口譯工作任務的情景式教學效果突出,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口譯課堂的積極性。
(二)教學材料選擇需緊緊圍繞口譯工作實際
前面探討了口譯課堂聽譯部分的教學,這里筆者想以視譯為例。我國口譯界更多地把視譯當作同傳的分支———帶稿同傳。實際上,視譯對于聯絡陪同、商務洽談、旅游走訪等場合的交傳譯員來說是經常碰到的,比如旅游景點文字介紹的口譯、法庭上出示的文字證物的口譯等。澳大利亞翻譯資格考試認證局(NAATI)翻譯資格考試3級口譯將視譯列為其三大題型之一。根據職業教育課程論的觀點,只要是崗位需要的職業能力就必須納入教學范疇。由于視譯的特殊性,輸入語是書面語,而輸出語則是口頭語。教師對于視譯材料的選擇需慎重。視譯的材料應該是口譯職場可能碰到的書面材料,如書信、報告、公司簡介等,而遇到演講稿的情況是比較少見的。同樣,口譯員在工作中,需要視譯長篇文學作品的情況更為少見。這樣的材料是不適合用來做視譯教學的。對視譯訓練材料的有效選擇直接反映了教學模式是否是能力本位的職業教育課程模式。
(三)能力鑒定需體現職業教育要求
1.1學校對口腔醫學生醫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1.1.1課程設置欠合理,專業課程過多,人文教育課程較少??谇会t學本科生一般為五年學制,需完成醫學基礎醫學課程、臨床醫學課程、口腔醫學課程、醫院見習與畢業臨床實習。學業繁重,課程安排緊湊,學校在課程設置中,往往將絕大部分學時學分留給專業課程,將人文教育課程設為學分較少的選修課,并且課程缺乏系統性,往往只開設1~2門課程。人文學科普遍成為了醫學專業課程的“陪襯”。不僅如此,與綜合性大學相比,大部分醫學院校開展的關于人文教育的講座和宣講都比較少,可想而知其中關于醫德醫風教育的學時數更是少之又少的。
1.1.2口腔醫學生醫德教育課程內容理論性較強,實際指導意義不足。醫學院校開設的醫德教育課選用教材往往內容枯燥陳舊,較為抽象,脫離實際醫療狀況,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況且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培養起來的中國學生習慣于灌輸式的思維定勢,此種教學方式往往是應付考試,無法真正起到教育的目的。醫德教育課程大部分由并無臨床醫療經驗的校內專職教師任課,因遠離臨床一線,往往理論有余而實踐不足,對現實醫學問題的詮釋只能是紙上談兵。同時理論知識的灌輸未充分重視與醫學生醫德修養的有機結合,缺乏必要的針對性和約束性,使醫德教育難以深入,造成學生對良好醫德的理解不到位。而相對于國內口腔醫學生醫德教育課程的不足,在國外醫學院校設置的課程中,人們逐漸認識到行為醫學在口腔醫學教育中的重要性,包括如何有效表達,加強醫患溝通與互動,《衛生政策學》與齒科診所經營學的介紹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
1.2教學醫院對醫學生醫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1.2.1教學醫院的醫德教育主要針對于醫務人員,而醫學生有其特殊性。作為教學醫院,更重要的是完成醫療任務。即使是醫德醫風工作常抓不懈的教學醫院,進行的醫德教育也主要是針對本院醫務人員,而醫學生與醫務人員相比,有其明顯的特殊性,同樣的教育內容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1.2.2教學醫院的口腔專業帶教教師均為臨床醫生,有較強的局限性。帶教教師作為口腔臨床醫生,與學校的專職教師不同,大多未接受過系統、專業的理論教育,教學方法單一,思想教育工作不夠專業,不講究方式方法,往往事倍功半。而且在選拔臨床帶教教師時,往往更注重專業臨床技術是否過硬,對醫德水平的要求不高,造成個別帶教教師本身醫德水平不高,做不到為人師表,甚至將負面的觀念傳遞給學生,影響到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準則、價值取向,使其逐漸背棄醫德良知,對學生良好醫德的培養勢必將造成不良影響。
1.3口腔專業的特殊性因素造成口腔醫學生本身對醫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1.3.1口腔專業具有大門診、小病房的特點。除了口腔頜面外科病房,大部分口腔科醫生都工作在門診一線上。而口腔科門診,無論是哪個二級學科科室,每位醫生都守著一張口腔綜合治療臺,單打獨斗,要求團體協作共同完成的工作量較少。因此,醫護、醫技之間的合作往往被忽視。而現代醫學,特別是臨床診治工作是多學科融合與應用的整體,醫務人員同心協力、團結協作、取長補短、相互配合才能實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1.3.2工作內容更著重于臨床操作。與其他臨床醫學學科的工作內容不同,口腔科臨床工作多為動手操作,而不是檢查化驗與開處方等,而且醫生臨床操作過程中患者往往是張口狀態,無法溝通,也就使個別口腔科醫生眼中看到的只是“牙”,而不是“人”,忽略了醫患溝通的重要性,把自己當成了“牙匠”,而不是“牙醫”。
1.3.3各分支學科間工作內容差別較大??谇豢漆t生各分支學科間工作強度與經濟收入差別較大,如不進行正確引導,很容易影響到口腔醫學生的價值取向。由于學生對實用主義片面地理解、認識與當今社會市場化的沖擊,導致大部分醫學生更傾向于與臨床工作密切相關的專業課程與技能學習從而影響學生接受醫德教育的積極性。同時填報研究生志愿時不考慮個人興趣、素質等各方面條件,只專注于收入最高的二級學科,造成各學科間發展不均衡與優秀人才的浪費。
1.3.4社會文化背景因素、人文教育的缺失??谇会t學院校大部分為獨立的口腔醫學院或醫學專業院校下屬的口腔醫學系,與綜合性大學相比,開展的關于人文教育的講座和宣講都比較少,醫學生接受人文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的機會較少。
1.4口腔醫學本科生醫德醫風水平考核難以量化與醫務人員不同,即便是在畢業實習階段,口腔本科醫學生也是在帶教教師的直接指導下進行診療活動。通過對患者回訪反饋的情況往往不夠客觀清晰,而每位帶教教師對實習生醫德醫風要求的標準往往不統一,因此專門針對醫學生的醫德醫風水平的考核難以量化,給學生的醫德教育帶來了困難。
2開展口腔醫學本科生醫德醫風教育的緊迫性與必要性
2.1口腔醫學生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與其他職業不同,醫生所面對的服務對象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無論有意或無意,失誤的代價都是慘痛的。尤其作為口腔科醫生,由于口腔科操作大部分為不可逆性損傷性操作,比起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對于一個醫生更為重要。作為醫學院校,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為校訓,對于口腔醫學院校來說,這里的“性命”指的更多是不可再生的牙齒的性命,關系到患者今后的生命質量與生活質量,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職業道德教育對于口腔專業醫學生今后的發展是極為有益的。
2.2醫患關系日趨正?;l展的要求隨著醫患沖突的日益加劇與多元化,如何在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做到保護好醫生自己,逐漸改善醫患關系,使其趨于正?;?,成為醫療衛生行業一個新的課題。在我們為醫患沖突中遇難的同行們痛惜,譴責個別患者的過激行為,呼吁全社會對醫務人員理解信任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從醫學生抓起,提高其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教會他們能夠良好有效地與患者進行溝通,以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2.3保障口腔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的必要條件醫療質量與安全不僅取決于醫務人員的專業技能與水平,而且也取決于醫療服務水平,兩者缺一不可。尤其是口腔醫療存在其特殊性,患者是否積極配合直接決定醫療質量與安全。因此只有兩手一起抓,均衡發展,才能為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提供有力地保障。
3提升口腔醫學本科生醫德教育水平的方法
3.1通過對外交流,邀請經驗豐富的美方教師增設醫德教育等行為醫學課程國內大多口腔醫學院校對于醫德教育,乃至行為科學教育缺乏系統性認識,未形成完善的教育體系與教師團隊,而且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以上問題。因此,我們與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拉斯維加斯牙科學院建立了姊妹學校關系,邀請經驗豐富的美方教師來校講學。以美方的實際教學案例為基礎,為教師們介紹行為科學在該??谇会t學教育中的重要性、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并利用夏季學期的兩周時間為口腔系本科生進行集中授課,內容包括牙醫與患者的角色和行為特征、醫患溝通與互動、口腔保健中的社會和文化問題等內容。通過授課,我們教師明確了醫德教育在口腔醫學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通過現場聽課觀摩學習了行為醫學課程內容的安排、授課方法與教學模式,為今后建立、培養自己的行為醫學課程教師團隊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學生們了解了病人與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與溝通技巧是口腔醫療實踐的核心,認識到學會尊重患者,提高自己醫德水平的重要性。
3.2從學生入學初開始與學校取長補短,聯合開展醫德教育
3.2.1基礎醫學課程學習期間。個別綜合性大學因高考招生制度的局限性,造成口腔專業并不是學生入學第一志愿,甚至部分學生的第一志愿非醫學專業,相差甚遠,導致學生入學后對口腔專業懵懵懂懂,不了解,不熱愛,被動接受,甚至誤認為口腔醫學專業與臨床醫學專業相比,范圍窄,業務性差,僅僅是補牙、拔牙、鑲牙這樣的簡單工作,很大程度地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加大了對醫德教育的困難度。針對這一問題,在學生入學第一年學習基礎醫學課程期間,可利用周末休息日,組織同學通過參加志愿者活動進入到醫院內,通過導診、維持醫療秩序等醫療二線工作,為患者提供服務,了解自己未來從事職業的重要性,產生崇高使命感,并通過與患者近距離接觸,提高自己進行簡單醫患溝通的能力。同時通過學校與醫院的緊密合作,聘請醫院一線教師與學校醫德教育教師共同編寫口腔專業學生專用校本教材,將理論與實際案例充分有機結合,并在課后由教師挑選具有代表性或近期發生的醫療差錯、醫療糾紛的案例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提升學生的興趣度與參與度。增加醫德教育課程的學時數與所占學分,提高學生對其重視程度??己朔绞娇烧{整為多樣化考核方式,不僅局限于筆試,增加平時討論情況所占比例,改變考試前突擊背題就可得高分的現狀,提高學生課程學習中的參與度。
3.2.2口腔專業基礎課程學習期間。從第三學年開始,學生已經通過口腔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對口腔醫學有了初步了解,我們通過安排學生跟隨醫院的“口腔健康直通車”,深入到社區、部隊、學校等場所,運用已掌握專業知識為民眾進行口腔衛生宣教,普及預防保健知識,簡單答疑解惑,使學生產生崇高使命感。
3.2.3口腔專業臨床課程學習期間。從第四學年開始,學生開始學習口腔專業臨床課程,對于口腔專業各個二級學科有了系統的了解,但是只是停留在書本上,對口腔醫生的具體工作內容知之甚少,可通過集中安排兩周時間的見習,進入到醫院各個學科,通過挑選優秀的見習帶教教師,學生們進一步對口腔醫務工作者有所了解,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不僅了解醫療工作內容,為第五學年畢業生產實習打下基礎,更能近距離學習如何做好一名口腔醫生。在專業課授課過程中,加強教師醫德教育意識,將醫德教育融入到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例如有針對性地通過臨床成功病例加強學生對自己職業的自豪感,通過失敗病例加強學生職業責任心與職業道德,通過臨床糾紛案例分析提高學生醫患溝通技巧與水平。
3.2.4畢業生實習期間。實習期間是實習醫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培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塑造良好醫德的重要時期。作為實習醫生,既是醫生,又是學生,如何兼顧好以上兩個角色,是對每一位實習醫生的嚴峻考驗。尤其作為口腔科實習醫生,由于口腔科操作大部分為不可逆性損傷性操作,每一個錯誤都有可能對患者今后的生活質量,甚至生命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良好的職業道德的培養尤為重要。在實習生正式進入實習之前,教學醫院應組織相關職能科室為實習生進行全面系統的崗前培訓教育,包括為了使實習生能夠做到依法行醫,組織醫政科進行醫師法、侵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教育;為了加強實習生職業道德觀念,組織醫德醫風部門進行口腔醫生專業思想、職業道德教育,介紹醫院通過患者回訪進行醫療服務質量追蹤過程中發現的實際問題及原因分析;為了加強實習生醫患溝通技巧及糾紛應急處理能力,組織門診辦公室進行實際糾紛案例的介紹與相應處理流程。如果教學醫院為口腔??漆t院,那么與綜合醫院的口腔科相比,由于學科分支較多較細,各科室間的醫德教育內容有其特有的特點,應該有針對性。在實習生進入科室后,安排科室主任與帶教教師為學生進行系統、正規的技術培訓的同時,針對本科室學科特點,對患者群特點、醫患溝通注意事項與技巧,已發生醫療糾紛的案例等進行介紹與分析,避免同類案例發生。例如口腔修復科患者特點為老年人患者占了較大比例,往往動作慢、愛嘮叨,初診采集病史耗時較多,因此如何與老年患者進行有效溝通的同時做到講解耐心、杜絕厭倦情緒是醫德教育的重點。而在兒童口腔科,應首先進行兒童心理學知識的教育,如何觀察患兒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減少其對治療的畏懼心理,盡快引導患兒積極主動配合治療是醫患溝通內容的關鍵。在口腔黏膜科,因多數口腔黏膜疾病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的特點,患者往往情緒悲觀低落,不利于積極配合治愈疾病,因此,在客觀準確地說明病情的同時,建立患者戰勝疾病的自信是實習生應該向有經驗醫生努力學會的溝通技能。為了解決個別性格較內向實習生初接患者時因過度緊張無法進行有效溝通與治療的問題,除了加強同學間角色互換等情景模擬練習,可通過配備綜合治療椅用仿真模擬人,通過反復練習,帶教教師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入臨床。實習過程中,帶教教師應注重學生素質修養,規范言行舉止。組織實習醫學生參與本科室內死亡病例討論、疑難病例討論、醫療差錯事故分析與討論等,加強其專業知識的同時進行生動的醫德素質教育。尤其在遇到糾紛時,能夠端正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正確處理,對個別不良風氣能夠是非分明,正確判斷。
3.3對實習生的醫德醫風進行三級管理與評價
3.3.1制定口腔醫學本科生醫德醫風規范標準與評估體系,由帶教教師與科主任評估。在《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手冊》的基礎上,根據口腔醫學本科生的特點進行調整修改,制定醫德醫風規范標準與評估系統,對帶教教師與科主任進行評估體系的集中培訓,保證評估標準的一致性,通過質與量兩方面進行量化評估。
3.3.2通過患者跟蹤回訪,對口腔醫學實習生醫德醫風水平進行評估。我院醫德醫風部門常年通過對每位患者進行醫療質量、流程、服務等方面的跟蹤回訪,并及時反饋給相關醫生與部門,及時整改。通過這一平臺,針對實習生診療后患者的跟蹤回訪,能夠及時發現每位學生在與患者在溝通、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個性化的帶教重點調整。通過以上帶教教師的評價、科主任的評價、患者跟蹤回訪對實習生的醫德醫風進行三級管理與評價,保證評價結果的真實可靠性。并且合理利用醫德醫風考評結果,與實習生實習成績考評相結合。
以往我院口腔專業的實驗教學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實驗教學課堂理論講解多,學生親自動手鍛煉的機會少;實驗設備落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往往目的性不強,學習興趣較差;大多數口腔實訓室的年輕教師無臨床實際操作經驗,在實踐教學中往往偏重形式而不注重內容,實踐教學過程嚴重脫離臨床實際;且各口腔專業主干課程僅在所學專業理論的學期同時開設,在進行實習前,學生往往無法有效勝任臨床實踐操作的相關要求,嚴重的打擊了學習積極性和用人單位對于學校的認可。
2口腔實驗教學的改進
為了能夠改變這些以往在實驗教學中出現的嚴峻問題,有效提升高職口腔實驗教學水平,我院口腔教研室各位同仁在深入思考高職口腔醫學實驗教學特點及學生學習特點的前提下,在口腔各臨床專業課實驗實訓中實施了多項實驗教學改進的重要舉措,有效的提高和保證了口腔醫學實驗課的教學質量,受到了學生及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F將我院口腔醫學實驗教學中幾項突出的教學改進措施及應用體會總結如下。
2.1貼近真人的面部及口腔仿真實驗的應用
貼近臨床實際在仿真環境中模擬口腔操作流程是我院實驗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舉措??谇环抡骖^模用于實踐教學收到了滿意的效果。仿真頭顱模型系統包括連接在操作臺上的仿真頭顱模型、面頰部軟組織、可替代人造牙的上下頜以及高低速手機、三用槍等配套設備,能夠很好地模擬臨床真實環境。這些設備的使用避免了實際操作而產生的緊張和恐懼,克服了不規范的臨床操作習慣;通過實驗結果與實驗過程相互結合的綜合評價,對學生在操作中出現的常見問題,進行反復的演練和強化訓練,從而提高了學生使用口腔器械的熟練度和方法實施的正確性;教師在實驗過程中也能夠通過規范和準確的操作過程給學生進行示教,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臨床操作習慣,同時也提高了教師自身的實驗教學能力,從而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提供了有效的保證。
2.2口腔醫學試題庫建設與口腔試驗考核相結合近年來我院口腔教研室在深入分析口腔助理及執業醫師實踐考核大綱的基礎上,建立了我院口腔醫學試題資源庫。教師在學生平常的實踐操作教學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各類實驗教學中隨機進行理論測試,測試過程貼近臨床執業醫師考核過程,采取分站過關式考核,每站的試題均由本人隨機抽取,杜絕泄題漏題及主觀性偏強的不利影響,真正考核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及處理問題的能力。通過這種形式的實驗教學改革提高了學生的考試意識和能力,使近年來我院畢業生執業資格考核過關率有了普遍的提升。
2.3教學做一體化在口腔實驗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口腔實驗教學能夠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是實驗課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和目標。為此我院近年來聘請我市優秀的口腔科醫生來我校擔任多門口腔主干課程的實驗教學工作,通過在實驗教學中以臨床任務為導向,已解決臨床問題為實驗教學的突破口,貫徹了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的高職教育教學理念,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在典型病案的情境中加深了臨床操作要點的認識理解,并且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馬上印證自己的理論實踐結合的能力,教師更能及時發現學生在操作中出現的問題,當場進行糾正,現場解決學生的多種疑問。
2.4通過實訓積極參加口腔技能大賽和臨床實習前準備針對患者和用人單位對實習生和畢業生臨床實際操作能力要求不斷提升的實際情況,我院自2011年開始對我院口腔專業在校二年級學生開展了口腔技能大賽。學生們抓緊寶貴的實踐操作機會,在實驗室里相互切磋技藝,通過交流體會共同提高。例如學生在完成一種修復體后,先讓學生自評,自評時簡要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成功及失敗的經驗,這樣不僅可以對實訓成果進行鞏固,教師還可以從中發現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找出實訓中出現的不足,有針對性的對于實訓方案進行改進,從而促進學生實訓技能的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口腔實訓室還利用假期對即將參加臨床實習的學生進行崗前培訓,學校聘請各醫院的口腔科臨床醫生對實習前存在的多種問題給予指點,并且對于臨床常規操作流程和要點予以輔導和復習,使學生在臨床實習前能初步具備臨床實踐操作能力,滿足各醫院臨床工作的要求??谇唤萄惺疫€選派多位年輕教師至臨床一線頂崗實習,通過高職國培項目到兄弟院校學習實驗教學的新方法、新思維,不斷提高實踐操作水平,以利于今后更好的開展實驗教學。
3口腔實驗教學今后的努力方向和規劃
口腔醫學生剛入學時由于對口腔知識尤其是實踐知識的興趣非常濃厚,因此我們積極引導及提升他們的這種興趣。經過我們口腔系教師的一致決定,在《口腔醫學導論》這門課程的教師安排上,從口腔的各個專業及醫學基礎方面選擇了7名教師分別教授這門課程,以期對口腔醫學新生進行全方位的專業知識普及,加深他們對口腔專業知識的理解,而且能夠了解所選擇專業的概況,這是口腔醫學專業知識在臨床實踐能力階段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學生結合口腔醫學專業學好基礎與臨床課程,有助于擴大口腔臨床能力的知識面,這是口腔醫學教育改革的一個新的探索點。由于第一學年的學生教學計劃中沒有口腔醫學的專業課程,為了避免學生學習專業能力的興趣降低,也為了從學生一入校就培養口腔臨床技能的興趣,增強學生的醫生榮譽感,我們采用參與社會實踐的方式來進行教育,包括每一年的“愛牙日”活動,在每年的9月20日組織學生走上街頭,零距離的接觸口腔病患者,并從口腔預防保健和口腔檢查的方面對前來的咨詢者進行服務,進一步地提升學生的醫生榮譽感,為其進一步加大專業學習提供了動力。利用節假日的時間安排學生到社區、企業和學校進行齲齒危險因素調查、社區牙齒保健等活動,所有的調查表及活動的安排由學生自主決定,讓學生零距離接觸口腔病患者,并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本院舉辦的全國口腔涎腺病學術會議及口腔醫學會成立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參與,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能力、交流能力和社區工作能力,進一步推動了口腔醫學的教育改革。
二、專業課學習階段的臨床技能培訓
口腔專科的學生在第二學年起就開始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在這一階段,我們對口腔醫學的臨床能力教學模式做了少許的修改,主要加強了口腔臨床實踐的教學內容,這其中包括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整合了口腔臨床醫學主干課程中實際操作內容較多的專業課程,考慮到牙體牙髓病學、口腔修復學、口腔頜面外科學的臨床診療技能較多,而且是口腔醫學的核心學科,因此把這三門課程組成口腔臨床醫學課程群,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口腔臨床綜合診療技能,達到培養能勝任基層的口腔臨床實踐能力較強的口腔全科醫生。我們根據調整后的口腔教學計劃和口腔教學大綱,有針對性地開設各項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在理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數字化教學設備,將數字化教學引入口腔醫學教育中,加大對口腔臨床操作的視頻文件的播放及講解,現場提供牙齒、模型等實物來引導學生對臨床實踐的理解,實踐證明這樣能提高口腔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為了提高口腔實驗室中的教學,我院口腔實驗室利用教育部的專項資金購買了14套口腔仿真頭模臨床模擬教學系統模型,大大提升了本院口腔實驗室臨床教學的效果,目前可以開展離體牙標本模型和高度仿真頭顱進行牙體牙髓病的臨床各類洞型的仿真制備、口腔修復學的備牙操作、口腔頜面外科學的手術操作及牙周病等操作為主的臨床實驗技能培訓與考核,充分利用各種實驗條件,調動學生學習口腔臨床技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良好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口腔醫學生臨床實習階段的培訓
我院每一年都對實習生進行為期一天的崗前培訓。安排資深醫師就醫德、醫風進行專題講座,使同學們加強醫德、醫風的培養,樹立“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服務理念。醫務、質控、院感等科室的相關負責人,分別就醫療安全、醫療糾紛防范、病歷書寫規范、院內感染知識等內容,為實習同學進行專題培訓,培訓內容緊密結合臨床實踐,實用性、可操作性強??谇慌R床實習是醫學教育由基礎及臨床理論教學轉入工作能力培養為主的全面系統的學習階段,是促進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實用性醫學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口腔醫學生的實習教學中,各科室按照口腔實綱要求制定各種口腔疾病的詳細的要求,在保證臨床操作質量的同時,制定量化考核標準。畢業實習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通過臨床實習鞏固和加強醫學基礎理論及臨床知識,掌握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斷、治療及實際操作技能,初步學會處理危重和疑難疾病,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一定專業基礎理論、臨床知識、操作技能的口腔醫師。我們對各科的實習要求進一步細化:
(1)口腔內科學:通過實習能初步掌握牙體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對發病率低的疾病有大致了解。
(2)口腔頜面外科學:通過對口腔頜面外科的臨床實習,使學生對本專業的常見病、多發病能夠做出初步的診斷和治療,對一些稍復雜的癥狀和體征能夠做出較合適的解釋,實習結束后能完成口腔頜面外科門診的日常工作。
(3)口腔修復學:通過實習能掌握牙體缺損、牙列缺損、牙列缺失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的修復治療,了解修復學涉及的其他知識和范疇。
(4)口腔正畸學:掌握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斷、分類及治療手段,對發病率低、分類較復雜的錯畸形有大致了解。實習期間的教學內容既有口腔臨床診斷治療技能的訓練,也有病例跟蹤報告、專題討論、讀書報告等。每一輪實習結束后,由科教科和口腔科統一組織出科考試,考核內容包括:口腔基本檢查占10%、病歷采集書寫占20%、病例分析占20%、口腔基本操作技術占50%。
四、新型口腔臨床教學模式的實踐成效
我們連續五年對這種新型的口腔臨床技能進行教學實踐,形成了一整套的臨床技能培訓與考核體系教學改革系統,口腔醫學??平虒W新模式逐漸趨于成熟,通過學生第一年的社區實踐作為臨床實踐的早期教育、入學第二年的口腔臨床技能的專業培訓和入學第三年的系統且直接的接觸患者學習口腔臨床技能,逐步引導學生對標本模型、仿真頭顱、動物實體、實際病人的循序漸進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臨床模擬環境下進行各種口腔臨床醫學技能訓練,動手能力明顯增強,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也提高了。比如學生在實習的一個月后,經過我們對實習醫院帶教老師反饋回的信息可知,學生基本上對口腔科常見病能獨立做出診斷和基礎的治療;半年后,對較復雜病例,如后牙管治療、烤瓷冠修復的牙齒預備、全口義齒的關系測定也大體能夠較好地獨立完成。在全科的質控檢查中,口腔醫學生所做的后牙根管治療X片評價得到了極大的增強,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贊揚。我們對五屆實習學生的抽樣調查顯示,患者對實習醫生的滿意率逐年提高。在口腔醫學生的畢業臨床技能考核中,我們擯棄以往的考核方法,通過檢測學生對臨床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側重知識的綜合與運用能力,主要考核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臨床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在臨床技能實踐考核中重視能力測試,嚴格進行臨床實習的出科考核和畢業綜合考核,采用國家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的形式(三站式考試)全面考核學生的臨床技能。
(1)考核的方法包括:①畢業臨床技能考核采取二站式方法考核。②考生在指定考核地點,隨機分別抽取各站考核試題,分別完成各站考核;考核過程中由考生互相檢查。
(2)考核的內容包括:①第一站:口腔檢查5項,其中一般檢查4項,特殊檢查1項,口腔檢查記錄表一份,病例分析包括診斷、鑒別診斷及其依據和治療設計,測試病種20個,由考生隨機抽取一個,包括淺齲、中齲、深齲、猖獗齲、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牙髓壞死、急性化膿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邊緣性齦炎、壞死性齦炎、成人牙周炎、復發性口腔潰瘍、白斑、感染性口炎、牙齒外傷、智齒冠周炎、下頜骨骨髓炎、牙列缺損、牙列缺失等。②第二站:口腔臨床診療技能及基本急救技術,包括無菌操作測試項目2項:洗手、戴手套、口腔粘膜消毒,由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谇慌R床診療技能包括測試項目4項:開髓術(離體前磨牙或磨牙),齦上潔治術(一區段),上牙槽后神經和下頜神經阻滯麻醉,上、下牙列印模制取。由考生考前抽取的1項進行測試,其中齦上潔治術和上、下牙列印模制取由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開髓術由考生在離體牙上操作;上牙槽后神經和下頜神經阻滯麻醉由考生在下頜骨或顱骨模型上操作。基本急救技術:測試項目4項,包括血壓、吸氧術、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由考生考前抽取的1項進行測試,含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和考生對模擬人操作,通過這些臨床技能的培訓及考核,發現學生的臨床技能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用人單位的反饋良好。
五、總結
(一)口腔材料美學教育
以往選擇口腔材料時,只是考慮材料的機械強度與相容性是否達標,但是,近些年,口腔材料是否符合美學標準已經成為了選擇材料時必需考慮的因素,這是口腔美學的一大進步。過去常用的金屬冠橋已經被樹脂和陶瓷材料所取代,原因在于較強的金屬色澤在口腔中過于突兀,遠不如陶瓷材料美觀,而且陶瓷、樹脂的性能優于金屬材料。
(二)口腔色彩美學教育
由于計算機光電測色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使得口腔色彩美學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利用計算機調色、配色,將色彩數值化,消除了人眼誤差,提高了配色技術。另外,利用計算機測色,可研究出各種影響因素對口腔材料色澤的影響。
(三)顏面美學教育
正畸治療是改善面部軟組織的重要治療方法,但是以往的治療只是注重矯正錯咬合,卻少有人關注對面部容貌的影響。目前,研究人員對正畸治療的作用進行改觀,不僅要矯正牙列,還應矯正面部異常。
(四)牙周病審美治療
我國對牙周病的審美治療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成效。牙周病包括牙齦增生、牙齦暴露過多、高笑線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容貌,可通過切除牙齦、修復生理冠等手術治療牙周病,從而有效改善面部美觀程度。對于青年人的牙周炎,可配合正畸治療、咬合調整,進行牙周手術,進而解決牙列不齊、咬合紊亂等問題,提高口腔美觀性,同時治愈疾病。對于成年人的牙周炎,可配合牙周夾板進行常規治療,從而固定牙齒,恢復牙列。
二、提高口腔醫學生審美教育的具體措施
(一)充實教育內容
在進行課堂教育時,應選擇豐富、優秀的教材,并以此為載體,制定相關教學計劃,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豐富課程,使教師有所教,學生有所學。
(二)提高教師審美素質
教師在審美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只有提高教師自身的審美素質,才能提高口腔醫學的審美教育。這就對進行審美教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需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在此基礎上還應具備一定的美學知識以及審美經驗。將口腔學與美學相融合,提高自身的口腔審美素質,才能為學生帶來更好的教育。
(三)加強學生審美興趣
在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前,首先應激發學生對口腔美學的學習產生興趣,然后鼓勵學生發散思維,使用美學理念去看待專業知識。在講授專業知識時,應融合入美學知識,并同時講解醫學與美學的基礎知識,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另外,還應培訓學生的審美技能,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發現、創造美的能力。
三、小結
1“文獻討論講座”的由來
“文獻討論講座”是以國外醫學期刊聯誼會(Jour-nalclub)為雛形,結合具體實情組織的集合研究生定期探討前沿期刊和文獻的討論講座。醫學期刊聯誼會(Journalclub)最早是由一群醫學工作者發起的定期聚會,其目的是嚴苛評論最新發表的有關基礎研究或臨床應用的科學論文。后來英國外科醫生威廉·奧斯勒爵士以“給那些訂閱不起的讀者購買并傳布醫學期刊”[2]為宗旨于1875年在蒙特利爾的麥吉爾大學建立了第一個正式的“期刊聯誼會”。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醫學期刊聯誼會”被定義為一種教育性質的研討會,即由一特定人群定期在一起組織討論近期發表的文獻。其通常是圍繞一個與臨床或基礎試驗研究相關的特定主題,主要目標是促進某個特定領域的回顧性研究或討論當前的研究工作在臨床應用中的潛在可能性[3]?,F代醫學教育中,這種方法又被改進應用于研究生教育中,是歐美大學常用的一種學術交流和教育手段。
2“文獻討論講座”的組織結構及運行流程
“文獻討論講座”是以研究生為中心,其目的主要是發掘研究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并培養其語言表達及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活動的核心是充分挖掘參與者的學習潛能,提高其對相關研究的興趣并加深了解。講座一般兩周舉行一次,由所有口腔修復科導師及研究生參加,也可有本科生、臨床醫師、主要研究者和實驗技術人員參加。每期輪流由不同的研究生作為主題或文獻報告人,報告由教學秘書整理記錄,導師或課題組負責人最后評價并總結。主講研究生首先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或科研興趣選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后以PPT形式與大家分享討論,以期達到提高研究生創新意識與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講座應盡量安排在人員均可以參加的時間段和地點,時間一般是40-80分鐘;主講研究生應將提前一周準備的討論文獻資料發放給參與人員,以確保會議時每個參加人員都能積極參與討論,并同時鼓勵研究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觀點。下面即是講座的基本流程:第一,主講人介紹(5-10分鐘):由主講人簡單的自我介紹,宣布本次的討論主題,并概要地簡述所涉主題的基本內容;第二,主講人宣講(20-30分鐘):報告人首先對本次討論主題的研究意義和角度進行闡述,然后按照文獻內容,依次陳述文獻相關背景,講解研究設計、實驗方法,結果及結論等;第三,發表觀點、參與討論(20-30分鐘):待主講人陳述完相關內容后,一般組織參與者就以下問題進行討論:①文獻的前言或問題陳述是否清晰?所選題材是否與臨床密切相關?②文獻所研究問題或假說是否清楚?文獻回顧是否全面且具說服力?是否支持研究目的和問題?③研究設計和數據收集的方式方法?研究的樣本量大小和樣本的特征?所用的統計方法是否合理?④所得結果否真實可靠,討論是否全面?所得結論能否應用于各種情況或人群?當然,參與者可對文獻的結果和結論進行評價,也可對主講人的陳述方式方法提出個人意見,主講人可同時進行解釋和補充。第四,總結(5-10分鐘):由導師或科室年資較高的醫師對主講人的報告和參與者的發言進行補充、評價和總結,同時對本次討論文獻的知識點、關鍵點及疑難點作簡要陳述與引導;并對報告人的邏輯思維、語言組織和PPT制作等進行全面總結。
3“文獻討論講座”的必要性
定期組織、帶領科內研究生進行“文獻討論講座”的實踐表明,這種方法對口腔醫學研究生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不僅有利于口腔研究生綜合科研能力的培養,而且有助于學生盡快熟悉新的學科領域。同時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討論技巧、批判性評價技巧的培養也是非常有幫助的[4-5]。就宏觀方面說,醫學研究生教育是一個國家最高層次的精英教育,其擔負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層次醫療人才和發展學科技術的雙重任務。隨著口腔醫學的飛速發展,對高層次、高質量口腔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這就需要不斷完善教育、教學體制以適應口腔基礎醫學和口腔臨床醫學的發展?,F行的醫學教育體制導致基礎研究與臨床醫學、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出現了明顯的脫節?;A實驗的研究不能及時應用于臨床,甚至是對臨床無意義的研究,或者只是一味的照搬國外的科研思維,毫無創新意識。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改變現行的教育模式,搭建臨床與基礎的橋梁,真正實現基礎為臨床服務,臨床為基礎導航?,F階段大多數研究生都覺得事基礎研究枯燥乏味,不愿從事基礎課題的研究,更不用說發現和創造新的科研思維了。而“文獻討論講座”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于相關課題的興趣,督促學生對該學科鄰域進行科技查新,通過討論不同的參與者進行對話與交流,使不同的經驗與思想交叉傳遞,常形成更深層次上的認識,從而達到科技創新的目的。就微觀方面說,通過“文獻討論講座”的鍛煉,參與者可通過對話和辯論,接納吸收不同的觀點,提煉適合自己的信息,完善自己的觀點,同時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知識,構建對自己有意義的、新的認知體系,以達到共同進步,這都符合了現代口腔醫學發展和教育的要求。與此同時,研究生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任務,這就鍛煉了學生的統籌和機變能力。在講座中,學生互相討論,向老師請教,體現了團隊交流合作、團結互助的精神。傳統單一的講授式教育教學方式,注重對普遍的客觀知識灌輸,強調對已有知識的掌握、理解和運用,使學習結論具有同步性和同一性,這種傳統的教育方式很可能局限學習者的知識范圍和研究熱情,還可能阻礙醫學科技的進步與創新[6];不能充分發揮研究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意識,使越來越多的醫學生缺乏開拓和創新的精神,導致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而“文獻討論講座”的教學方式對于擴大研究生知識范圍、活躍其思維方式、培養其創新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也為研究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供了鍛煉的平臺,從而為其以后撰寫類似學術報告和主持會議打下了基礎。同時,通過這種講座討論的形式,更加有助于導師對于研究生的全面認識,可以增加師生間的互動,有助于研究生在研究過程中科研思路能力的提高,對整個課題小組科研水平的提高也具有促進作用。
4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