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3 20:46:43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化學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溶液、溶質、溶劑的基本概念;了解溶液在工農業生產中的一般應用。
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的對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實驗的能力;能列舉生活中常見的溶液實例,并整理歸納溶液在組成和性質上的特點;通過對溶液形成過程的學習,鍛煉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溶液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體驗“理論聯系實際”和“學以致用”的含義,加強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建議
關于演示實驗的教學建議
做好實驗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F推薦幾個實驗的注意事項做一些說明,權作參考。
[實驗1]高錳酸鉀溶于水
高錳酸鉀溶于水,試管中的水適當多加一些,高錳酸鉀固體取一個小顆粒,而不是若干碎屑。這樣可以使高錳酸鉀沉入水底是留下一道清晰的紫色線條,增加實驗的視覺效果,同時便于進一步的觀察它的擴散過程。
[實驗2]將少量的碘和食鹽分別放入盛有5mL水的試管中振蕩,觀察著兩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情況。
在上述實驗中,兩只試管里的水都是室溫,水的質量也相同,但食鹽全部溶解了,而碘卻只有少部分溶解。這說明不同的物質在同一中溶劑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這是物質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
本實驗是為了揭示“物質的溶解性主要是物質自身性質決定的”這一原理。
任何兩種氣體都可以任意比例完全均勻地混合,但是對于水來說,并不是什么物質都可以溶在其中的。
[實驗3]氯化銀懸濁液的生成與性質
硝酸銀跟鹽酸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白色物質,觀察下面實驗現象。
可見,如果分散在水中的固體物質的顆粒過大就會使形成的混合物混濁而不透明,一段時間后該固體物質就會從混合物中沉降出來。象這樣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里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懸濁液(或懸浮液),懸濁液是一種不穩定的混合物。
本實驗應該是用較稀的溶液,所鉀硝酸銀也不能過多,若反應已開始就生成大量沉淀,就會對“懸濁液放置后會發生沉降”的現象產生干擾。
[實驗4]液體物質的溶解
在一只大試管中加入2mL水,再用膠頭滴管分5次加入酒精,每次加1滴管,邊振蕩邊觀察現象。多次加入的酒精均能與水完全互溶。進一步的實驗還可以證明,酒精能以任意比例與水互溶。但是,并不是所有液體之間都能夠互溶。
[實驗5]植物油與水的混合
植物油不能跟水互溶,經振蕩,油被“打散”,生成很小的液滴。它們分散在液體里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濁液(或乳狀液),這種混合物液也是不穩定的。
乳濁液也有重要的應用,例如很多液體農藥是難溶于水的,農民按照一定的比例,把農藥配成乳濁液后再進行噴灑,有效地保障了用藥的均勻與適量。
[實驗6]氣體物質的溶解
將盛有氨氣的試管浸入水中,在水中打開膠塞,觀察現象。
本實驗未采用“噴泉實驗”,而設計了較為建議的做法。主要使是實驗中的干擾因素盡量少,使學生集中觀察按其的易溶性。同樣原因,水中也不要加入指示劑。
[思考]在養魚的水塘中央常用水泵不斷將水噴向空中;家庭養魚則不斷向魚缸中鼓入空氣。這樣做是為了向養魚的水中補充氧氣。請你說說這兩種方法是如何達到補充氧氣目的的。
建議由學生分組進行實驗:
1.氫氧化鈉溶解時的放熱現象:向燒杯中加入20mL水,用溫度計測量并記下溫度;向水中加入2藥匙NaOH固體,用玻璃棒攪拌后并再次測量并記錄溶液的溫度。
2.硝酸銨晶體溶于水時的吸熱現象
向燒杯中加入5mL水,用溫度計測量并記錄水的溫度;向水中加入2藥匙硝酸銨晶體,用玻璃棒攪拌使其全部溶解,并及時測量和記錄溶液的溫度。
關于溶解的教學建議
1.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通過比較來討論物質在水中的溶解。例如,學生對氣體之間的相互混合具有較強的感性認識,而物質在水中溶解時的擴散過程與氣體間的混合是相似的,他們都是一個自發的過程。這會使學生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了解物質之間混合的過程特點,以次來理解環境污染及其治理,會得到向對統一的認識。當然應該注意,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有一個水合的過程,熱效應液與此有關,但這里不必予以強調。
2.使學生了解不同物質(固體、液體、氣體)在水中的溶解過程可以使學生對溶解現象有一個較為開闊的視野。應該指出的時,固體的溶解是本章討論的重點內容,教學過程中應突出出來,做到,既有相對寬泛的背景,由有重點。在對學生的要求上也要分清主次,不要任以拔高。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
1.建立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溶質、溶劑之間關系,并學會簡單計算。
2.引導學生用比較的方法去認識事物。
難點:
1.了解溶液的形成過程。
2.溶質和溶劑的判斷。
教學過程
[引言]當衣服上撒了香水就會滿室飄香,打開一瓶白酒就會醇香四逸。這里的“飄”與“逸”實際上就是分子的擴散。經過一段時間,飄逸的分子最終會均勻地充滿整個房間。這一過程無需外力的幫助就能自發地進行。物質在水中溶解時的擴散與上面的過程類似,都是自發地進行的。
[板書]第一節溶液
一、物質的溶解
1.固體的溶解
[講解]很多物質能夠在水中溶解,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現象?,F在讓我們仔細觀察這一過程,并注意最終形成的混合物的外觀特點。
[實驗1]高錳酸鉀溶于水
圖1高錳酸鉀溶于水
[講解]從實驗中可以觀察到,高錳酸鉀在水中逐漸地溶解、擴散,最終所形成溶液的每個部分顏色都一樣,說明高錳酸鉀均勻地分布在水中。攪拌或振蕩可以加快溶解。
[實驗2]將少量的碘和食鹽分別放入盛有5mL水的試管中振蕩,觀察著兩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情況。
[講解]在上述實驗中,兩只試管里的水都是室溫,水的質量也相同,但食鹽全部溶解了,而碘卻只有少部分溶解。這說明不同的物質在同一中溶劑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這是物質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
[講解]任何兩種氣體都可以任意比例完全均勻地混合,但是對于水來說,并不是什么物質都可以溶在其中的。
[實驗3]氯化銀懸濁液的生成與性質
[講解]硝酸銀跟鹽酸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白色物質,觀察下面實驗現象:
教學目標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初步學會判斷化合反應的方法;了解氧化反應的概念及其反應的判斷和氧氣的用途。
能力目標:
通過對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及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通過判斷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及對氧氣化學性質的歸納,逐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氧氣的制法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初步掌握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反應原理;
了解工業上從空氣中提取氧氣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應的定義及其與化合反應的區別。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對比和遷移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及實驗、分析、總結、理解運用的學習方法。
教學建議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
本節教材分為氧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用途三部分。
這三部分應以氧氣的性質為中心,因為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于該物質的性質。
氧氣物理性質教學建議
關于物理性質的教學,教給學生一個認識物理性質的順序,以便在以后學習其它物質的物理性質時,即觀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對照的作用。使記憶更牢。
物質的物理性質,其觀察和描述的順序與人的感覺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關,最突出的是顏色,其次是形狀,再是嗅覺、味覺,這樣自然的形成一個描述物理性質的習慣順序。
關于溶解性,由于學生尚不了解溶解過程的實質,對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學反應的物質的溶解,只能先認為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有關氧氣微溶于水的事實,可列舉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幫助理解。如許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氣。或者讓學生想想辦法,做個家庭實驗,如:用封閉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養魚的效果對比。
氧氣等氣體的沸點和熔點都很低,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難想象到的低溫,教師應爭取使學生看到液態空氣、液氧、液氮做為改進教學的設想?;蛘咧辽僖矐獱幦】吹戒浵衿ㄒ貉?、液氮一般制氧廠都有生產,液氮在一般大醫院用于冷凍療法。)
在氣體密度教學上,注意①怎樣測定氣體密度?它與固體和液體有什么不同?②不同密度的氣體為什么是混合均勻而不分層?
氧氣化學性質
關于化學性質,必須通過觀察實驗來完成。
為排除氮氣的干擾,做在純氧和在空氣中的對比實驗,以此說明物質在空氣中燃燒主要是和氧氣反應。
在觀察實驗時,引導學生想到,在沒有點燃前,這些物質不和氧氣發生反應;點燃后,再觀察能否持續燃燒,及燃燒現象;繼而觀察在純氧中的燃燒現象,最后是對生成物的檢驗。
在演示中最好把反應的文字表達式與實際反應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習化學反應方程式打點基礎。也可把有關的元素符號、化學式注在下面,超前記憶,分散教學難點。
為便于總結分析,將對比實驗表格化。從不同角度得出化合反應、氧化反應的概念。
在總結氧化反應的定義時,應注意:
①是物質與氧發生的化學反應,并沒有說是氧氣。這里告訴學生,以后還會學到不是直接與氧氣起化學反應的氧化反應。
②演示實驗反應劇烈,應向學生指出,定義中并沒有包含,可列舉鐵銹生成的例子。這樣使學生學會準確的掌握概念內涵。培養提高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邏輯思維能力。
關于氧氣的用途
有關物質用途的教學應該在突出其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本節教材把氧氣的用途安排在氧氣性質之后,也正是體現用途取決于性質的邏輯規律。理論聯系實際是教學的一項重要原則,化學教學要盡量做到學以致用,尤其在接受義務教育的初中階段,更應倍加重視基礎學習與生產、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
例如,為什么氧炔焰既能用于焊接又能用于切割金屬?焊接與切割兩者有什么本質不同?(教學時應該盡可能地讓學生看到實物或實際操作表演,可能的話,在課外活動時讓學生親自操作一下更好。)
氧這一章有豐富的聯系實際的內容,教師應鼓勵學生把學習到的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聯系起來考慮并提出問題。只有肯于和善于提出問題,才能開闊思路。教師可以根據班級的具體情況,作適當的講解或推薦課外閱讀參考資料,或課外組織“氧”的專題報告會……
總之,這種既不超越大綱,又不超越學生接受能力的結合生產、生活實際的內容,是義務教育所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實驗演示建議
1.做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最好選用長條片狀的木炭??梢韵扔描囎踊蜊釄鍔A住木炭,加熱到發紅,再放到燃燒匙里。紅熱的木炭應該由上而下慢慢地放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如果一開始就伸到瓶底,木炭燃燒所生成的二氧化碳會把瓶中部和上部的氧氣排出,木炭就不能順利燃燒。鑒定二氧化碳用的澄清石灰水,要用新制的和濃度較大的。因為放置久了的石灰水,會因其中的氫氧化鈣已跟空氣里的二氧化碳起反應而失效。濃度小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開始時顯渾濁,不久便又會因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氫鈣而變得澄清。
2.硫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所用的燃燒匙內務必墊一層石棉絨(或石棉布),因為高溫時疏可以跟銅、鐵等金屬直接化合生成硫化物,如果不設法使硫跟金屬匙隔離,燃燒匙用不了幾次就會被腐蝕壞了。另外,硫的用量不宜過多,如果氧氣的體積是250毫升,則硫黃的用量以不超過0.5克為宜。從瓶里取出的燃燒匙,如果仍有燃著的硫,可以把匙隨手浸入事先準備好的水中使之熄滅,以免二氧化硫彌散。燃燒匙內剩余的硫黃能很容易地隨所鋪墊的石棉一起摳掉,若摳不掉也可把它放在通風處,讓硫黃燃燒完。
3.鐵絲在氧中燃燒的實驗,最好選用擰在一起的一束細鐵絲。從鐵窗紗上拆下的鐵絲(用砂紙打去漆和銹)比較好用。如用一根細鐵絲,最好把它繞成螺旋狀。無論是一束還是螺旋都是為了提高鐵絲局部的溫度,以利于鐵絲在氧中“持續”燃燒。為了使學生能夠清楚地“看”到燃燒時伴隨的放熱現象,不要等待鐵絲燃盡,就可以把鐵絲從氧氣瓶中取出,向學生展示鐵絲端處倒掛著的紅熱的熔融小鐵珠,這能十分形象地說明鐵在氧氣中燃燒會放出光和熱。
點燃鐵絲的最簡便方法,是用一段火柴桿引燃。在將鐵絲伸入氧氣瓶中之前,光點燃系在鐵絲端上的火柴桿,待火柴即將燃盡時再將鐵絲伸入氧氣瓶中,以免木桿太長而消耗過多的氧氣。
為了防止鐵燃燒時較大塊的熔渣濺落瓶底,致使集氣瓶炸裂,除集氣瓶中預留些水或鋪些細沙外,還應注意切勿使燃著的鐵絲靠近或接觸瓶壁。(本實驗是講述氧炔焰進行氣割的最好根據。)
4.蠟燭在氧氣中燃燒與已做過的幾種金屬和非金屬單質在氧中燃燒的區別,在于它不屬于化合反應類型。為此,必須突出它反應后有兩種生成物。
演示實驗的總結分析
為了便于對系列演示實驗的總結分析,除去并列它們的反應文字表達式之外。還可以將以上實驗的可比部分表格化,這種表格化了的描述,將會對學生增長抽象概括能力提供方便。
物質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現象的比較
width=64rowSpan=2>
反應物
width=50rowSpan=2>
發生反應的條件
colSpan=2>
反應現象
width=78rowSpan=2>
生成物
width=113>
在空氣中
width=143>
在氧氣中
vAlign=centerwidth=64>
木炭跟氧氣
vAlign=centerwidth=50>
點燃
vAlign=centerwidth=113>
持續紅熱,無煙、無焰。
vAlign=centerwidth=143>
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一種無色氣體。
vAlign=centerwidth=78>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白色渾濁)
vAlign=centerwidth=64>
碳黃跟氧氣
vAlign=centerwidth=50>
點燃
vAlign=centerwidth=113>
持續燃燒放熱,有隱約可見的淡藍色火焰,無煙。
vAlign=centerwidth=143>
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vAlign=centerwidth=78>
二氧化硫
vAlign=centerwidth=64>
紅磷跟氧氣
vAlign=centerwidth=50>
點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化學式概念的涵義,掌握一些簡單的化學式的書寫和讀法。
了解相對分子質量的概念。
初步掌握根據化學式的計算。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將化學概念與數學計算相結合的思維方法。熟練計算技能,提高化學計算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化學式的引入,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課化學式的學習,在化學用語的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學生學好化學的基礎。多年的教學經驗證明,此節課是學生是否學好化學的一個分化點,對于元素符號記不下來的學生,要及時做好補救工作。所以必須高度重視本節課內容的學習,教學要精講、精練,抓規律、做示范。使學生理解化學式的意義,對化學式的計算必須做到“正確”、“規范”、“熟練”。
教學建議:
從檢查學生對元素符號、名稱及物質的分類入手設疑激趣:元素可用元素符號來表示,而由元素組成的各種單質和化合物怎樣來表示呢?即用元素符號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化學式。引導學生閱讀討論,得出化學式的概念。讓學生明確化學式不是憑空寫出來的,而是前人經過多次的精密實驗,測定物質的組成后推算得出來的。每一個純凈物都有固定的組成,都可以用一個化學式來表示。
同時可展示球棍式分子模型,使學生形成一種直觀概念。
通過學生的閱讀討論,歸納總結出化學式的意義以及書寫化學式的方法。然后用課堂練習對化學式加以鞏固、熟練。
根據化學式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及組成物質各成分元素的質量比和質量分數。學生對計算應不成問題,關鍵在于對化學式的真實涵義的理解,尤其是對化學式中的符號、系數、右下角碼的意義的理解,應及時分析、強調。培養學生依據化學概念、運用數學工具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規范學生的解題格式,使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為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理解化學式概念的涵義,掌握一些簡單的化學式的書寫和讀法。
②了解相對分子質量的概念。
③初步掌握根據化學式的計算。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將化學概念與數學計算相結合的思維方法。熟練計算技能,提高化學計算能力。
3、德育目標:
通過化學式的引入,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理解化學式的涵義,書寫化學式。
2、難點:化學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過程:
小測驗:
①寫出下列元素的符號:
鐵、鎂、氧、碳、硫、磷、汞、銀、銅、鋇、鈣、氯
②指出物質類別:
水、空氣、二氧化碳、氧化汞、鐵、氧氣、糖水
(學生整體測試,一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書,5分鐘后講評)
元素可用元素符號來表示。那么,由元素組成的各種單質和化合物怎樣來表示呢?
學生閱讀課本P39,討論,得出化學式的概念。
一、化學式:
1、定義: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叫化學式。
注意:化學式是通過實驗(定性、定量分析)測定物質的組成,然后計算的出來得。每種純凈物都有它固定的組成,所以一種物質只有一個化學式。
用分子模型展示一些物質分子的結構。例如:
氫氣氧氣二氧化碳水等。
化學式除了能表示這種物質外,還可以表示什么意義?
2、意義:(學生看書,歸納總結)
①表示一種物質。
②表示組成這種物質的元素。
③表示構成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
④表示構成這種分子的原子。
例::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個碳原子和二個氧原子構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3、寫法:(學生閱讀課本,討論,歸納)
①單質化學式的寫法:
a、金屬單質和固態非金屬單質用元素符號表示它們的化學式:
碳C硫S鐵Fe鋁Al
b、稀有氣體是由單原子構成的。
氦He氖Ne氖Ar
c、非金屬氣態單質分子大多數為雙原子分子。
氫氣氧氣氮氣氯氣
②化合物的化學式的寫法:(只討論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小結:氧化物、氧在后:
非氧化物、金前非后:
練習:
1、根據名稱寫化學式: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氧化鉀
2、指出下列符號中“2”的含義: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實例了解化合價的涵義;了解常見元素,原子團化合價;能夠根據元素的化合價寫出化學式或根據化學式判斷元素的化合價。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形成規律性認識的能力,在課堂練習中培養鞏固學生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標
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的知識中,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教育。滲透定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從現象到本質,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化合價是初中化學要求達到了解水平的基礎知識,前面學過的有關化學式和物質結構初步知識,尤其是有關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形成的知識是給出化合價的依據。學生掌握本節知識將對以后各章的學習均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第八章酸、堿、鹽的學習。本節課是初中化學知識鏈中的重要一環,所以應高度重視本節課教與學。
教法建議
從復習NaCl和HCl的形成入手,探究MgCl2和H2O的形成過程。學生分組探究:據Mg、Cl、H、O原子結構示意圖來分析Mg與Cl,H與O之間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提出問題:(1)Mg、Cl、H、O這四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多少?(2)Mg與Cl,H與O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3)在MgCl2和H2O中原子個數比各是多少?使學生明確:元素在相互化合時,反應物原子的個數比總是一定的。如果不是這個數目比,就不能使構成離子化合物的陰、陽離子和構成共價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電子層達到穩定結構,也就不能形成穩定的化合物。所以元素間相互形成化合物時,各元素原子數目之間必是一個一定的簡單整數比。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這種性質叫化合價。即化合價的實質是元素的一個原子在與其它元素的原子化合時,得失電子或共用電子對數目。用表格展示元素化合價的判斷: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13>
化合物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70>
離子化合物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35>
共價化合物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13>
數目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70>
一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35>
一個原子共用電子對數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13>
正價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70>
一個原子失去電子的數目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35>
電子對偏離的原子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13>
負價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70>
一個原子得到電子的數目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35>
電子對偏向的原子
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時的數目,所以,在單質分子里,元素的化合價為零。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讓學生明白,元素的化合價與原子的結構有關。化合價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聯系。
熟記常見元素化合價和原子團的化合價,是運用好化合價的前提。建議可采用順口溜強化記憶。然后加強課堂訓練,通過實際運用在不斷聯系中達到熟記的程度。根據已知元素的化合價,寫出物質的化學式;或根據物質的化學式,計算出元素的化合價。要做到講練結合,讓學生在練習中去體會化合價與化學式的相互關系。掌握好元素的化合價與化學式的相互關系,可擺脫以前死記硬背物質化學式的現象;使書寫客觀存在的化合物化學式的能力,達到了一個飛越的程度。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在化學研究的實踐中,必須通過具體實驗確知某化合物的存在和測定了它的組成成分,才能根據元素的化合價寫出它的化學式。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
熟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
教學難點:化合價概念的建立。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寫出氯化鈉,氯化氫的化學式。為什么是一個鈉原子和一個氯原子結合,一個氫原子與一個氯原子結合?(從原子結構角度考慮)
寫出鎂,氯,氫,氧四種原子結構示意圖
投影:
探究問題:鎂和氯;氫與氧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
分組討論,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1)Mg,Cl,H,O這四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多少?
(2)Mg與Cl,H與O各是靠什么形成特定的化合物的?
(3)在氯化鎂,水分子中,原子個數比各是什么?能否隨意改動化合物中的原子個數?
小結:氯化鎂失去鎂最外層兩個電子形成Mg2+,Cl得電子形成Cl-,相反電荷的離子互相作用,形成離子化合物MgCl2。在水分子中,一個氧原子提供兩個電子分別與兩個氫原子提供的兩個電子形成兩對共用電子對,形成穩定的共價化合物水。據原子結構,元素的原子在結合時,原子個數是一定的,不能隨意改動。這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時的一種性質。這種性質就是元素的化合價。
板書:
一、化合價:一種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質。
注意:
(1)化合價有正價和負價
(2)化合價的實質: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的化學性質。取決于原子最外層電子數。
(3)因為化合價是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的性質,所以單質的化合價為零。
閱讀課本P62-63
思考討論:
1、在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實質是否相同?
2、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正負與數值是如何確定的?
3、化合價的原則是什么?
板書:二、元素化合價的確定
小結上述問題的討論并填寫下表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55>
化合物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85>
離子化合物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64>
共價化合物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55>
數值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85>
一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64>
一個原子共用電子對數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55>
正價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85>
一個原子失去電子的數目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64>
電子對偏離的原子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55>
負價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85>
一個原子得到電子的數目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64>
電子對偏向的原子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55>
原則
class=NormalvAlign=topcolSpan=2>
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注意: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
投影:課堂練習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化學式概念的涵義,掌握一些簡單的化學式的書寫和讀法。
了解相對分子質量的概念。
初步掌握根據化學式的計算。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將化學概念與數學計算相結合的思維方法。熟練計算技能,提高化學計算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化學式的引入,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課化學式的學習,在化學用語的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學生學好化學的基礎。多年的教學經驗證明,此節課是學生是否學好化學的一個分化點,對于元素符號記不下來的學生,要及時做好補救工作。所以必須高度重視本節課內容的學習,教學要精講、精練,抓規律、做示范。使學生理解化學式的意義,對化學式的計算必須做到“正確”、“規范”、“熟練”。
教學建議:
從檢查學生對元素符號、名稱及物質的分類入手設疑激趣:元素可用元素符號來表示,而由元素組成的各種單質和化合物怎樣來表示呢?即用元素符號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化學式。引導學生閱讀討論,得出化學式的概念。讓學生明確化學式不是憑空寫出來的,而是前人經過多次的精密實驗,測定物質的組成后推算得出來的。每一個純凈物都有固定的組成,都可以用一個化學式來表示。
同時可展示球棍式分子模型,使學生形成一種直觀概念。
通過學生的閱讀討論,歸納總結出化學式的意義以及書寫化學式的方法。然后用課堂練習對化學式加以鞏固、熟練。
根據化學式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及組成物質各成分元素的質量比和質量分數。學生對計算應不成問題,關鍵在于對化學式的真實涵義的理解,尤其是對化學式中的符號、系數、右下角碼的意義的理解,應及時分析、強調。培養學生依據化學概念、運用數學工具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規范學生的解題格式,使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為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理解化學式概念的涵義,掌握一些簡單的化學式的書寫和讀法。
②了解相對分子質量的概念。
③初步掌握根據化學式的計算。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將化學概念與數學計算相結合的思維方法。熟練計算技能,提高化學計算能力。
3、德育目標:
通過化學式的引入,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理解化學式的涵義,書寫化學式。
2、難點:化學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過程:
小測驗:
①寫出下列元素的符號:
鐵、鎂、氧、碳、硫、磷、汞、銀、銅、鋇、鈣、氯
②指出物質類別:
水、空氣、二氧化碳、氧化汞、鐵、氧氣、糖水
(學生整體測試,一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書,5分鐘后講評)
元素可用元素符號來表示。那么,由元素組成的各種單質和化合物怎樣來表示呢?
學生閱讀課本P39,討論,得出化學式的概念。
一、化學式:
1、定義: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叫化學式。
注意:化學式是通過實驗(定性、定量分析)測定物質的組成,然后計算的出來得。每種純凈物都有它固定的組成,所以一種物質只有一個化學式。
用分子模型展示一些物質分子的結構。例如:
氫氣氧氣二氧化碳水等。
化學式除了能表示這種物質外,還可以表示什么意義?
2、意義:(學生看書,歸納總結)
①表示一種物質。
②表示組成這種物質的元素。
③表示構成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
④表示構成這種分子的原子。
例::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個碳原子和二個氧原子構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3、寫法:(學生閱讀課本,討論,歸納)
①單質化學式的寫法:
a、金屬單質和固態非金屬單質用元素符號表示它們的化學式:
碳C硫S鐵Fe鋁Al
b、稀有氣體是由單原子構成的。
氦He氖Ne氖Ar
c、非金屬氣態單質分子大多數為雙原子分子。
氫氣氧氣氮氣氯氣
②化合物的化學式的寫法:(只討論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小結:氧化物、氧在后:
非氧化物、金前非后:
練習:
1、根據名稱寫化學式: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氧化鉀
2、指出下列符號中“2”的含義:
二、相對分子質量:
化學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單位為1,一般不寫出)
學生先閱讀課本P41,教師再舉例分析、規范格式。
投影例題:
已知尿素的化學式為,求:
①尿素的相對分子質量。
②尿素中各元素的質量比。
③尿素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
④要使某農田增加5.64千克的氮元素,問應向這塊地施加尿素多少千克?
⑤若改施硝酸銨(),則需硝酸銨多少千克?
解:
①的相對分子質量
注意:明確化學式中角標數字的意義;元素符號之間用“+”號;元素符號與數字之間用“*”號。
②尿素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為
注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總和之比。元素是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所以,不可寫成:或。
③
注意:表達式不能寫成的形式,應為
④設應施加的尿素的質量為,
則:
注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化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
⑤設需硝酸銨的質量為,
則:
探究活動
以鄰桌同學為一組,做下列有關元素符號和化學式書寫的練習,并互相訂正。
1.用化學符號表示:①兩個氫原子②三個氮分子③幾個水分子④5個氦分子。
2.寫出氯化鈉、氧化銅、氧化鋁、三氧化硫的化學式。
(2課時)
一.知識教學點
1.化學研究的對象。
2.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3.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二.重、難點
1.重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其應用。
2.難點:如何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3.疑點:物理的變化與物質的性質的區別。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常識性介紹化學研究的對象。
2.初步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別,并能運用概念會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3.初步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二)整體感知
作為啟蒙化學課的緒言對“什么是化學”,“為什么要學化學”,“怎么學習化學”等問題作出了貼切的回答,借以引起學習者對本學科的興趣、愛好,使學生產生一個具有良好動機的學習開端。
(三)教學過程
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看錄像“走向化學世界”、“漫游化學世界”(北京西城電教館,17分鐘),也可利用幻燈片引入新課,或由學生自己搜集資料,如:化學史、元素的發現史、化學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學、化學與生活等,由學生的發言引入新課。
[教師設疑]: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學生討論]: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講解]:以空氣、水為例說明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自然科學。
[板書]:一.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1.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自然科學。
[講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實驗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形成的,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
[教師活動]: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后物質的顏色,狀態,并列表記錄。
[演示實驗]:演示[實驗1]:水的沸騰、[實驗2]:膽礬的研碎、[實驗3]:鎂帶的燃燒、[實驗4]:加熱堿式碳酸銅(實驗過程中邊實驗邊講解儀器的名稱)
[學生活動]:描述并記錄實驗現象。
[板書]:2.觀察實驗的方法:
變化前的顏色、氣味、狀態,變化時發生的主要現象(如發光、發熱等),變化后生成物的顏色、氣味、狀態。
[提問]:實驗1、2有什么共同特征?實驗3、4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小結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概念。
[板書]: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1.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2.化學變化:變化時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討論]:這兩種變化有什么本質區別和聯系?
[板書]:(1)特征:變化是生成其他物質。
(2)現象:發熱、發光、變色、發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等。
(3)與物理變化的聯系。
(4)用文字表達式表示化學變化:
a.鎂在空氣中燃燒:
點燃
鎂和氧氣———氧化鎂
b.加熱堿式碳酸銅:
點燃
堿式碳酸銅———氧化銅+水+二氧化碳
[講解]: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生一些現象,如發光、放熱、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這些現象常??梢詭椭覀兣袛嘤袥]有化學變化發生,但不能作為判斷一個變化是不是化學變化的根據。
[討論]:判斷一個變化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應依據什么?
[練習]:口答課本第5頁習題1、2。
[講解]:通過四個實驗.我們知道水沸騰時能變成水蒸氣,而水蒸氣遇冷又能凝結成小水滴,膽礬是藍色的晶體,鎂帶在空氣中能燃燒,堿式碳酸銅受熱能轉化成三種物質,這些都是物質本身特有的屬性,即物質的性質,引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
[板書]:三.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氣味、狀態、沸點、硬度、密度、溶解度等。
2.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熱穩定性、氧化性等。
[討論]:判斷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變化?哪些是化學變化?哪些是物理性質?哪些是化學性質?
A.銅綠受熱時會分解;
B.純凈的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
C.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氧化鎂;
D.氧氣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氣重;
E.木棒受力折斷。
[板書]:四.為什么要學習化學?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第3、4頁內容,討論:為什么要學習化學?閱讀課本第4頁內容,了解化學工業的過去與現狀。
[板書]:五.如何學好初中化學?
注意學習化學的方法(抓好預習、聽講、復習、作業四個環節),重視并做好化學實驗。
1.預習指導:做到初步了解重點、難點、劃出不懂的問題。
2.聽講:邊聽、邊觀察、邊思維、邊記憶,爭取在課堂學會。
3.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四)總結、擴展
區別一種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關鍵(依據)是看在變化中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質。物理變化只是物質的狀態或外形發生改變,沒有生成其他物質;而發生化學變化的特征是在變化中生成了其他物質。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實例了解化合價的涵義;了解常見元素,原子團化合價;能夠根據元素的化合價寫出化學式或根據化學式判斷元素的化合價。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形成規律性認識的能力,在課堂練習中培養鞏固學生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標
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的知識中,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教育。滲透定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從現象到本質,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化合價是初中化學要求達到了解水平的基礎知識,前面學過的有關化學式和物質結構初步知識,尤其是有關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形成的知識是給出化合價的依據。學生掌握本節知識將對以后各章的學習均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第八章酸、堿、鹽的學習。本節課是初中化學知識鏈中的重要一環,所以應高度重視本節課教與學。
教法建議
從復習NaCl和HCl的形成入手,探究MgCl2和H2O的形成過程。學生分組探究:據Mg、Cl、H、O原子結構示意圖來分析Mg與Cl,H與O之間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提出問題:(1)Mg、Cl、H、O這四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多少?(2)Mg與Cl,H與O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3)在MgCl2和H2O中原子個數比各是多少?使學生明確:元素在相互化合時,反應物原子的個數比總是一定的。如果不是這個數目比,就不能使構成離子化合物的陰、陽離子和構成共價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電子層達到穩定結構,也就不能形成穩定的化合物。所以元素間相互形成化合物時,各元素原子數目之間必是一個一定的簡單整數比。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這種性質叫化合價。即化合價的實質是元素的一個原子在與其它元素的原子化合時,得失電子或共用電子對數目。用表格展示元素化合價的判斷:
化合物
離子化合物
共價化合物
數目
一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
一個原子共用電子對數
正價
一個原子失去電子的數目
電子對偏離的原子
負價
一個原子得到電子的數目
電子對偏向的原子
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時的數目,所以,在單質分子里,元素的化合價為零。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讓學生明白,元素的化合價與原子的結構有關?;蟽r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聯系。
熟記常見元素化合價和原子團的化合價,是運用好化合價的前提。建議可采用順口溜強化記憶。然后加強課堂訓練,通過實際運用在不斷聯系中達到熟記的程度。根據已知元素的化合價,寫出物質的化學式;或根據物質的化學式,計算出元素的化合價。要做到講練結合,讓學生在練習中去體會化合價與化學式的相互關系。掌握好元素的化合價與化學式的相互關系,可擺脫以前死記硬背物質化學式的現象;使書寫客觀存在的化合物化學式的能力,達到了一個飛越的程度。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在化學研究的實踐中,必須通過具體實驗確知某化合物的存在和測定了它的組成成分,才能根據元素的化合價寫出它的化學式。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
熟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
教學難點:化合價概念的建立。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寫出氯化鈉,氯化氫的化學式。為什么是一個鈉原子和一個氯原子結合,一個氫原子與一個氯原子結合?(從原子結構角度考慮)
寫出鎂,氯,氫,氧四種原子結構示意圖
投影:
探究問題:鎂和氯;氫與氧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
分組討論,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1)Mg,Cl,H,O這四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多少?
(2)Mg與Cl,H與O各是靠什么形成特定的化合物的?
(3)在氯化鎂,水分子中,原子個數比各是什么?能否隨意改動化合物中的原子個數?
小結:氯化鎂失去鎂最外層兩個電子形成Mg2+,Cl得電子形成Cl-,相反電荷的離子互相作用,形成離子化合物MgCl2。在水分子中,一個氧原子提供兩個電子分別與兩個氫原子提供的兩個電子形成兩對共用電子對,形成穩定的共價化合物水。據原子結構,元素的原子在結合時,原子個數是一定的,不能隨意改動。這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時的一種性質。這種性質就是元素的化合價。
板書:
一、化合價:一種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質。
注意:
(1)化合價有正價和負價
(2)化合價的實質: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的化學性質。取決于原子最外層電子數。
(3)因為化合價是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的性質,所以單質的化合價為零。
閱讀課本P62-63
思考討論:
1、在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實質是否相同?
2、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正負與數值是如何確定的?
3、化合價的原則是什么?
板書:二、元素化合價的確定
小結上述問題的討論并填寫下表
化合物
離子化合物
共價化合物
數值
一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
一個原子共用電子對數
正價
一個原子失去電子的數目
電子對偏離的原子
負價
一個原子得到電子的數目
電子對偏向的原子
原則
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注意: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
投影:課堂練習一
1、離子化合物硫化鈉的化學式為Na2S。在硫化鈉中,1個硫原子得個電子,硫元素為價。一個鈉原子失電子,鈉元素為價。
2、共價化合物硫化氫的化學式為H2S。在硫化氫中,1個氫原子與硫原子共用電子對的數目是,1個硫原子與氫原子共用電子對的數目是,共用電子對偏離,偏向,氫元素為價,硫元素為價。
3、已知氫元素為+1價,氧元素為-2價。標出下列物質中各元素的化合價。
H2O,CaO,NaOH,H2SO4,Cu,H2S,K2O
板書:三、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1、化合物中,通常氫為+1價,氧為-2價,金屬元素顯正價
2、元素的變價:許多元素的原子在不同的條件下可顯示不同的化合價。例:Cu為+1,Fe為+2,+3
3熟記原子團的化合價:原子團的化合價是組成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
氫氧根:硝酸根硫酸根
碳酸根:銨根:磷酸根:
順口溜記憶:
一價氫氯氧鈉鉀
二價氧鎂鈣鋇鋅
三鋁四硅五價磷
鐵二三來銅二一
二四六硫要記真
投影:課堂練
1.標出下列各元素的化合
O2FeSCOCO2SO2FeOFe2O3MgCl2
2.判斷正誤:
①在H2O中,氫為1價,氧為2價。()
②一種元素只能表現一種化合價。()
③金屬元素一定顯正價,非金屬元素一定顯負價。()
3.在FeO鐵的化合價為價,該化合物的名稱是
在Fe2O3,鐵的化合價為價,該化合物的名稱是
四、化合價的應用
1.根據化合價寫化合物的化學式
原則: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注意:不能根據化合價書寫不存在的物質的化學式。
寫法:正前,負后,約簡交叉。
一般規律:將正價元素符號寫在前面,負價元素符號寫在后面,在元素符號上面標出元素的化合價,將兩個化合價的數值約簡成最簡比,交叉寫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數值為1時略去不寫)。
例:試寫出+4價硫的氧化物的化學式。
解:①正價元素在前,負價元素在后,標出化合價
②約簡化合價數值為最簡比,交叉寫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
[投影]練習三,寫出下列化學式:
根據化學式,推斷某元素的化合價:
例:確定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價。
解: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求氯元素的化合價。
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
在KClO3中,1+×5+(-2)×3=0
=+5
則: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5
練習:①KMnO4中Mn為價,
②H2SO4中S為價,
③Na2CO3中C為價。
板書設計:
第六節化合價
一.化合價:
一種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與其它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質叫這種元素的化合價。
注意:
①化合價有正價和負價
②化合價的實質: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的化學性質。
③單質的化合價為零。
二.元素化合價的確定:
三.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一價氫氯鉀鈉銀,
二價氧鎂鈣鋇鋅,
三鋁四硅五價磷,
鐵二三來銅二一,
二四六硫要記真。
合價的應用:
1.化合價寫化合物的化學式
①原則: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②注意:不能根據化合價書寫不存在的物質的化學式。
③寫法:正前,負后,約簡交叉。
2.據化學式推斷某元素的化合價
探究活動
氯化鎂和水的形成過程
討論提綱:
(1)Mg、Cl、H、O這四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多少?
(2)鎂與氯,氫與氧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