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3 17:18:51
序論:在您撰寫視覺文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晚近以來,視覺文化課程在歐美大學本科和研究生不同層次上開設,有的學校開設了視覺文化專業。以下我們選擇幾所西方大學的視覺文化專業或課程設計,以期了解這一領域專業和課程設置情況。
1.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ofWashington)的視覺文化課程(本科)
授課教師:
AlexanderCampbellHalavais(halavaisu.washington.edu)
課程說明:
課程集中在以下理論的閱讀和討論上:視覺和符號傳達與知覺、認知和社會關系的關系。課程將從社會學和心理學開始,進入到知覺研究、美學、符號學、空間研究和信息環境設計等領域(該課程在網上教學)。
授課內容:
第一周:知覺理論
閱讀材料:柏拉圖,《洞穴寓言》;???,《一張照片》;曼諾維奇,《知覺的工作》
第二周:視覺知識和權力理論
閱讀材料:米歇爾,《意圖和人工性》;馬特拉和馬特拉,《文化工業,意識形態和權力》;萊維,《藝術和賽博空間的建筑》
第三周:符號
閱讀材料:圖夫特,《逃避平面國》;迪爾凱姆,《三種信仰的起源》;伯克,《人的定義》;弗洛伊德,《拜物教》;榮格,Aion;索緒爾,《任意的社會價值與語言學符號》
第四周:社會符號學和創造意義
閱讀材料:巴特,《照片的信息》;馬克思,《商品拜物教和秘密》;霍杰和克萊斯,《社會符號學》;費斯克,《電視:多義性與流行性》
第五周:視覺的機制
閱讀材料:拉塞,《形象分析導論》;本雅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品》;羅維,《電影形式與敘事》
第六周:模擬
閱讀材料:鮑德里亞,《仿像與模擬》;???,《在超現實中旅行》;萊姆,《第七次突圍》
第七周:作為視覺域的城市
閱讀材料:魏特姆,《物理空間》;西美爾,《大都市與精神生活》;芒福德,《隱形城市》;米歇爾,《進入生活的計算機》
第八周:信息環境
閱讀材料:哈拉威,《虛擬狗宣言》;麥克盧漢,《機器新娘》;克盧茲,《本世紀的十大界面》;克茲維爾,《精神與機器即臨的融合》
第九周:狂歡、交游、混亂和文化壅塞
閱讀材料:貝伊,《時間自動區域》;埃柯,《走向一個符號游擊戰》;萊里,《屏幕》
2.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MonashUniversity)視覺文化研究計劃(研究生)
研究計劃說明:
視覺文化學科包括藝術史和藝術理論(包括建筑)、電影和電視研究。研究生研究或課程包括以下一些領域: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和建筑,1920世紀歐洲藝術和建筑,澳大利亞藝術和建筑,美學藝術和建筑,電影和電視研究,攝影、藝術畫廊和博物館研究,亞太藝術等。
研究性學位:
哲學博士學位
藝術研究碩士學位
澳大利亞藝術研究碩士學位
畫廊和博物館研究碩士學位
課程性學位:
澳大利亞藝術課程碩士學位
畫廊和博物館課程碩士學位
課程資格碩士學位
藝術研究生證書
視覺文化教師證書
3.美國加州大學河畔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atRiverside,本科)
專業名稱:電影與視覺文化
主修:電影與視覺文化主修課程提供關于電影、電視、錄像、多媒體和視覺文化的多學科考察,首先強調歷史與理論,其次強調生產,主修課程由三組課程構成:
1)電影與視覺媒介;
2)電影、文學與文化;
3)人種志、紀錄片與視覺文化。
輔修:電影與視覺文化輔修課程提供對于電影、電視、數字多媒體和視覺文化的多學科考察,突出理論和歷史而非生產,以便培養學生的媒體知識。
課程選錄:
電視藝術導論;當代藝術批評導論;數碼成像導論;現代西方視覺文化;電影研究導論;世界電影批評方法;視覺人類學導論;電影與媒介理論;電影與媒介史專題;媒介之間:藝術、媒介與文化;大眾媒介與通俗文化;居間攝影;社會性別、性征與視覺文化;種族、族性與視覺文化;電影與視覺文化專題;高級攝影實踐;腳本寫作;舞蹈與視覺研究;電影與媒介體裁專題;國際電影、獨立制片電影和另類電影;比較電影研究;高級數碼成像;攝影史:20世紀;日本電影與視覺文化;電影、錄像與藝術:理論與歷史。
返回>>
二、視覺文化研究英文文獻選目
Barnard,M.Art,DesignandVisualCulture(《藝術、設計與視覺文化》),London:Macmillan,1998.
Baudrillard,J.SimulacraandSimulation(《仿像與模擬》),NewYork:Semiotex(e),1983.
Berger,J.WaysofSeeing(《看的方式》),London:BBCPublications,1972.
Best,S.&D.Kellner.ThePostmodernTurn(《后現代的轉向》),NewYork:Guilford,1997.
Bourdieu,P.TheFieldofCulturalProduction:EssaysonArtandLiterature(《文化生產場:論文學與藝術》),Cambridge:polity,1993.
Bourdieu,P.Photography:AMiddlebrowArt(《攝影:中產階級的藝術》),Oxford:Blackwell,1996.
Bourdieu,P.TheLoveofArt:EuropeanArtMuseumsandTheirPublic(《熱愛藝術:歐洲美術館與其公眾》),Oxford:Blackwell,1997.
Brothers,C.WarandPhotography:ACulturalHistory(《戰爭與攝影:文化史》),London:Routledge,1996.
Bryson,N.VisionandPainting:TheLogicoftheGaze(《視覺與繪畫:注釋的邏輯》),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81.
Bryson,N.etal.eds.VisualTheory(《視覺理論》),Cambridge:Polity,1992.
Bryson,N.etal.eds.VisualCulture:ImagesandInterpretations(《視覺文化:形象和解釋》),London:WesleyanUniversityPress,1994.
BuckMorss,S.TheDialecticsofSeeing:WalterBenjaminandtheArcadesProject(《看的辯證法:本雅明與拱廊計劃》),Cambridge:MIT,1989.
Burgin,V.In/DifferentSpace:PlaceandMemoryinVisualCulture(《在/不同空間:視覺文化中的地點與記憶》),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96.
Cary,J.TechnologyoftheObserver:OnVisionandModernityinthe19thCentury(《發現者的技術:論19世紀的視覺與現代性》),Cambridge:MIT1993.
Chambers,I.PopularCulture:TheMetropolitanExperience(《流行文化:大都市的體驗》),London:Routledge,1986.
Cohen,S.VisionofSocialControl(《社會控制的視覺》),Cambridge:Polity,1993.
Dandeker,C.Surveillance,PowerandModernity(《監視、權力與現代性》),Cambridge:Polity,1990.
Debord,G.TheSocietyoftheSpectacle(《景象的社會》),NewYork:Zone,1994.
DeCerteau,M.ThePracticeofEverydayLife(《日常生活實踐》),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84.
DerBerian,J.ed.TheVirilioReader(《魏瑞里奧讀本》),Oxford:Blackwell,1998.
Entwistle,J.TheFashionedBody:Fashion,DressandModernSocialTheory(《時髦的身體:時尚、服裝和現代社會理論》),Cambridge:Polity,2000.
Featherstone,M.UndoingCulture(《解析文化》),London:Sage,1995.
Fiske,J,UnderstandingPopularCulture(《理解流行文化》),London:Routledge,1989.
藝術是相同的,藝術設計的應用也是可以非常廣泛的,視覺傳達藝術包含了多種的專業方向,尤其是在文化產業當中能夠得到很大程度的發展。例如在企業的品牌設計上、產品包裝上,醒目的視覺傳達能夠帶來更多的文化感受,能夠深入到消費者的內心,從而實現產品的深入推廣,企業的文化也能得到傳播。視覺傳達藝術在媒體、信息等的領域都能夠穿鑿更多的社會收益和價值,并且體現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兼容了藝術特點和文化特性,實現藝術和產業的價值融合,為人們呈現更多的感受,為視覺傳達藝術創造了發展空間。
二、視覺傳達與文化創意產業中的關系
視覺傳達藝術和文化創意產業二者之間的聯系是與生俱來的,伴隨著文化產業帶的發展,視覺傳達藝術逐漸的形成規模性和產業化。這種文化的狀態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并且逐漸的被人們所接受和認可?,F階段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斷的提升,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而文化生活的水平應該事先共同發展,視覺傳達藝術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經濟增長點,實現視覺傳達藝術和文化創意產業的同步發展有利于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為生活注入更多的活力。
(一)視覺傳達藝術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創意產業不再滿足于傳統文化產業的發展那模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文化產業的必須實現突破和創新,文化產業的展現模式是通過調動人們的多重感官來達到傳播的效果,視覺傳達藝術是文化創意產業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文化產業得以發展的重要手段,將視覺傳達藝術融入到企業的產品包裝和企業文化的營造上,都能夠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從內容上來將視覺傳達藝術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二)視覺傳達藝術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價值增長點視覺傳達藝術的發展能夠充分的調動文化產業發展的積極性,文化創新是異常具有變革性的現實挑戰,在人們的日常產品選擇中,實用性不再作為唯一的選擇標準,視覺設計傳達出來的體驗成為了更為重要的部分,想要在文化產業的競爭中取得更大的勝利就需要借鑒和利用視覺傳達設計藝術的理念,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提升文化產業的內涵,帶來更多的藝術享受和文化體驗,豐富人們的日常選擇。
(三)文化創意產業是視覺傳達藝術創新的重要媒介視覺傳達藝術雖然經歷了很短的發展階段,但是其帶來的市場空間和前景是有目共睹的,視覺傳達包含了豐富的內容,也有廣泛的應用領域,文化創意產業可以為視覺傳達藝術提供很好的發展平臺,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媒介,視覺傳達藝術體現了時代感,體現了社會價值。通過對市場的深入把握和調研,提升文化產業和視覺傳達藝術的發展能力,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結論
中國當下的“現代文化”其實是受西方影響較深的,所以大多數的產品在設計與營銷上都采用了比較西式的方法來運作,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中國的視覺傳達設計想要走出自己的風格,還是要從民族文化中來汲取經驗,從本土資源的魅力中深入學習。在視覺傳達設計中使用民族文化符號,能極大的激發本族人民的民族情緒,產生對商品的認同感,使其以一種熟悉又具有親和力的姿態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從而在市場中形成一定的競爭力。從另一方面來講,對民族文化符號的使用也應該克制、理性一些,要選擇與之內涵相近的商品進行匹配,不要讓“民族文化”成為一種廉價、低質的表現,對國民的信心及民族整體的映象大打折扣。
二、民族文化對視覺傳達發展趨勢的影響
(一)公眾力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符號”的形式是多樣的,它包括圖片、電影、電視、建筑造型、各類設計產品等多種方式呈現在人們眼前,而視覺傳達設計也因其廣泛性的傳播功能而對社會文化價值取向有著一定的向導作用。視覺傳達設計不再只是生產一種可以銷售的產品或精美平面藝術造型那么簡單,它與公眾的大范圍接觸使其必然會成為引導正確思潮的力量。這種力量正是民族文化要對視覺傳達設計精神方面的增進。如同我們以前練字要用到田字格,而當我們形成習慣以后,即使在白紙中我們也能不自覺的按照之前的框架來寫字,這就是一種內在的改變。而民族文化正是賦予視覺傳達正確的價值取向,通過“視覺符號”傳遞給公眾,成為公眾教育的一部分。而好的設計師不是將一個作品完全的解剖給大眾看,而是以特別的形式帶領其目光來觀察,以無形的方式感染給對方。如臺南捷運車站用幾米的插畫來做裝飾墻,將幾米漫畫里的人生哲理與精美細膩的畫風通過圖形、文字的方式呈現出來,迎合了臺灣浪漫的“紫色文化”氛圍,也讓居住于此的人得到了視覺的享受,豐富了公眾文化。
(二)時代性設計的人性化是現代設計師一直強調的重點,作為一種致力于給人提供更好服務的設計藝術來說,利用科技的進步力量,合理改良使用工具及途徑來完成藝術表達,是現代藝術設計應該具備的與時俱進的覺悟。視覺傳達設計的傳播媒介是一直跟隨著時代的步伐在更替的,從教學與創作中我們不難看出。不僅需要掌握對圖形與文字在平面中的構圖的搭配,也讓學會利用攝像、多媒體等新科技技術,在藝術表現形式上也從圖片發展成糅雜了戲劇、舞蹈、電影等藝術為一體的多途徑。這無疑促使了視覺傳達設計中設計師將作品的內涵與功能全方位的表現出來。而在這一過程中,民族文化符號就是支撐物質形態的精神內涵,在世界文化集合、碰撞的現代藝術中,專注于本民族文化的作品是極具吸引力。如農夫山泉在推出其茶類新飲品時,一改之前同類商品外包裝的現代化,只是以簡單的“東方樹葉”作為推廣創意,吸塑包裝讓瓶身顯得十分透明,彰顯其品質的健康,與其打造的0卡路里的健康茶交相呼應。而這一種包裝幾乎在第一時間就抓住了國人的視線?!皷|方”二字呼喚起國人對民族茶文化的認同感,“樹葉”又表現其純正質樸的口感。中國是飲茶大國,有濃厚的飲茶文化,但市面上所推廣的茶飲品因其添加劑的多樣一直得不到廣泛的認同,而這樣一種樸素簡單的包裝帶來茶葉的原汁原味。
三、視覺傳達中民族文化符號的應用
(一)傳統色彩的使用視覺傳達設計中,色彩是視覺信息傳達的首要步驟。人們在對周遭事物認知的長久過程中,往往會形成色彩的慣性記憶,并不由自主的對不同顏色及相互搭配產生出獨特的聯想和心理反應,如看到藍色會想到大海和藍天,看到綠色會想到植物,看到白色豎條紋與黑色豎條紋并列會想到斑馬,看到黃色條紋與黑色條紋相交的圖案則會想到蜜蜂,就是說的這一種色彩印象。正如抽象主義的奠基人康定斯基所說的:“色彩宛如琴鍵,眼睛好比音錘,心靈猶如繃著許多根弦的鋼琴,藝術家就是彈琴的手,只要接觸一個個琴鍵,就會引起心靈的顫動?!倍鴮⒚褡逦幕毺氐纳史枬B透到視覺傳達設計中來,則可以使其作品在展現其自身魅力的同時也向大眾輸出了一定的文化符號。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比德”色彩選擇方案的應用特別帶有中國古代德行的象征意義。它就是將人的德行比作不同顏色,如紅色象征著忠誠、朝氣、勇敢,所以在各類中式的產品設計中都有紅色的參與,國際上更是賦予“中國紅”的含義。據《論語》一書中記載:“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孔夫子將其觀點與愛憎情感注入了色彩之中。從紅墻到朱門,從紅木到紅燭,中國人對紅色的應用是情有獨鐘的,甚至把繁華、熱鬧的地方都稱作“紅塵”。人的視覺在投向某樣商品時有一個7秒鐘考慮時間是否會購買此物,而這短短的時間里,就有近百分之七十的幾率是由顏色來決定的,所以一個醒目的主色是抓住眼球的關鍵。除了紅色以外,使用青花藍、水墨黑、貴族黃等等色彩都帶有濃重的中國韻味,讓人一眼便識。
(二)傳統寓意民族文化符號都有其獨特的寓意,在傳遞信息的同時也有美的規律運行其中。在遠古時候,人們將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當做神明的指示,并將其以各種可視的形式記錄了下來,成為代表某種神秘力量的圖騰,以此將信息傳達給同類知曉。而相較于文字而言,圖形更具有說明性,有直觀、易區分、表現豐富、感染力強、易讀、易記的優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同地區對于文字和語言的理解阻礙,在另一方面,圖形的色彩、線條、造型的搭配也代表了某種審美理念,在視覺傳達方式中更加利于信息的交流傳遞。視覺傳達設計中民族圖形符號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如我們新年時所貼的“?!弊?,且不說其極具中國風味的造型,就單是將其倒起來貼以求客人一句“福到了”的吉祥話,就是極具中國民族特色的春節。而如果在視覺傳達設計中不考慮其寓意,則會造成很大誤會,就像立邦漆涂料的廣告創意中使用“龍”的形象,以“龍”滑到不能爬上柱子作為創意,來體現其產品的質量,卻沒有考慮到國內大眾對“龍”文化的崇尚,部分網友紛紛表示龍是中國的象征,不能如此戲弄,不認同這個造型。這就是沒有溝通好創意與民族文化符號寓意的不良后果。
四、結語
論文關鍵詞:云南文化;文化產業;視覺文化傳播
自1996年云南省在全國較早提出建設民族文化大省目標以來,在促進文藝繁榮,發展文化產業,培養文化人才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改革,云南省的文化知名度、影響力、競爭力和整體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在文化建設方面,形成了令人矚目的的“云南現象”、“云南模式”。目前廣播影視、新聞出版、電子音像、文藝娛樂、網絡、體育、會展和鄉村特色文化等主導性文化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云南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之一。
一、視覺文化及視覺文化傳播
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傳播技術迅速變革,視覺文化時代早已悄然而至,人們被各種各樣的視覺刺激包圍著——電影、電視、招貼海報、商品包裝、雜志插圖、書籍封面等,已經身處視覺文化的包圍之中。視覺文化是影像和形象占主導地位的文化形態,“也就是文化脫離了以語言為中心的理性主義形態,日益轉向以形象為中心,特別是以影像為中心的感性主義形態。視覺文化,不但標志著一種文化形態的轉變和形成,而且標志著人類思維方式的一種轉換”。而與之密切聯系的“視覺文化傳播”是“指經由形象媒介,特別是影像媒介對廣義的可視形象實施傳播而形成的一種文化現象和傳播形態”
在視覺文化時代,圖像化的事物和信息能得到更為廣泛和更為自由的傳播,而其他非圖像化的事物和信息也可以借助圖像、形象等視覺符號進行傳播。視覺文化時代的到來,使得信息傳播更為快捷,更為自由。在這樣的發展機遇中,云南的文化產業可以借助視覺化傳播的優勢,加大產業發展,使云南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擴大其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二、云南視覺文化傳播的現狀
云南省歷史悠久,民族眾多,人文資源豐富和神奇,自然資源瑰麗和多樣,被譽為音樂舞蹈的海洋、美術攝影的殿堂、影視攝影的基地、文學創作的富礦、民族文化的金礦,為云南省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從總體上看,目前云南省的文化產業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實力,呈現較好的前景,文化云南的形象日益顯現,正在實現從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強省邁進。
首先民族歌舞文化在這一方面表現突出?!霸颇鲜侵袊谰由贁得褡遄疃嗟囊粋€省份,是一個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群體,多文化形態共生帶”,民族歌舞資源豐富。民族歌舞文化利用影視、廣播、網絡等現代傳媒手段,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走向京城,走出國門,打造成為云南省的文化品牌之一。大型原生態歌舞《云南印象》巧妙地將濃郁的民族風情和質樸的藝術魅力結合起來,“并采用當代最先進的電子音、視頻和多媒體舞臺設備,最大程度地再現了民間舞蹈的感觀氛圍,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試聽刺激和心靈沖擊,形成了一道與流行文化、時尚文化迥異的文化奇觀”,不僅成為云南省一張響當當的名片,而且也成為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大型民族風情歌舞《麗水金沙》以舞蹈詩畫的形式,薈萃了麗江奇山異水孕育的獨特的滇西北高原民族文化氣候i亙古絕麗的古納西王國的文化寶藏,通過優美多姿的舞蹈、扣人心弦的音樂、豐富多彩的民族服飾、立體恢宏的舞蹈場面、出神人化的燈光效果,全方位地展現了麗江獨特而博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此后相繼出現了《七彩情》、《舞彩云》、《貝葉之光》等一系列的大型民族歌舞,讓觀眾在如詩如畫、亦真亦幻的七彩云南的藝術景觀中,深深感受到豐富多彩、充滿魅力的云南以及云南民族藝術的巨大藝術感染力和震撼力。
其次,像麗水金沙演藝有限責任公司、云南映象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等影視、演藝幾大龍頭企業,培養出一批本土文藝人才,并推出一批云南品牌的影視精品。以《諾瑪的十七歲》、《花腰新娘》等為代表的電影作品,表現了少數民族人們的特有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精神風貌等,具有深厚的人文內涵,拓寬了民族電影的創作類型和表現領域。2005年9月,由中國云南省委宣傳部、云南省影視創作指導小組具體策劃組織實施了“云南影響”新電影系列,該系列預計在云南的l0個地域拍攝10部電影,“云南影響”新電影旨在通過電影營銷云南、輸出云南,讓“云南影響”影響世界。目前,云南省充分利用了云南香格里拉、三江并流、石林、大理、西雙版納、騰沖火山熱海、紅河元陽的梯田打造“天然大攝影棚”,依托曲靖翠山影視文化城、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玉龍灣東南亞影視城、麗江束河茶馬古道影視城等建設了一批適宜電影電視劇拍攝的人工景點及景區,并創造了影視制作的相關條件,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再次是與旅游項目相結合的各地地方文化節的開展?!耙曈X符號是事物和知覺之間的中介,是地域文化觀念的物化形式和傳播載體”。地方文化節是以區域文化特征為基礎,緊緊圍繞特色文化而開展。
云南各少數民族幾乎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節日,如傣族的“潑水節”、白族的“三月街”、彝族白族的“火把節”、傈僳族的“刀桿節”、瑤族的“盤王節”、景頗族“目腦縱歌”、獨龍族的“卡雀哇”、佤族的“新米節”等。有些地區結合自身的優勢,舉辦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文化節,元陽梯田文化節、德宏葫蘆絲文化節、羅平油菜花文化節、騰沖火山熱海旅游文化節、晉寧古滇文化節、臨滄茶文化節、揚武煙盒舞文化節等節日,著重突出“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充分挖掘民俗資源和區域文化內涵,提高了旅游的文化內涵。而每兩年舉行一次的昆明國際旅游文化節更是擴大了云南的影響力。
最后,云南省利用自身優勢,打造香格里拉、石林、三江并流、茶馬古道等等一批云南特有的文化品牌;大力扶持新聞出版行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云南出版業打“特色”牌,使滇版圖書不僅內容豐富、品種齊全,更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先后出了一系列的精品書籍,并編輯出版了《文化云南》、《祥瑞云南》兩本高質量的郵冊;云南本土的各影視動畫公司創作了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云南本土氣息、有自己原創品牌的動漫產品,充分展現了云南在本土動漫創作上的巨大潛力;通過文化交流和國外演出表演,有時還搭載“中國文化年”的東風,使海內外的朋友領略到與眾不同的云南民族文化,擴大了在海外的影響。
云南省在以上項目中充分發揮了媒體的傳播優勢,使人們能夠近距離地欣賞豐富而神奇的滇文化,并引領人們參與其中,親身感受滇文化的無窮魅力,這就是云南文化的視覺化傳播效應。
三、加強云南省文化的視覺文化傳播
近年來,云南省文化在視覺化傳播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是和北京、上海等地相比較,仍有較大的差距,仍需調整思路,拓寬領域。
(一)借鑒原有經驗整合云南文化資源,打造視覺傳播平臺。
云南省是一個“最美、最大的天然攝影棚”,《無極》、《千里走單騎》等大片相繼來滇取景。通過影片眾多的觀眾領略了云南神奇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迥異的古滇文化,同時對云南心馳神往。在此影響下,應利用視覺化傳播擴大號召力;同時加大對云南本土電視節目進行整合和市場化運作,打造出在全國叫得響的電視欄目;對各個地方的特色文化進行整合包裝,充分發揮文化藝術、新聞出版、音像電子等領域的優勢,將它們聯合起來,打造成符合本土特色的視覺傳播平臺。
(二)多渠道塑造視覺效應。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視覺媒介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其種類也日漸多樣化。圖片、博客、播客、廣告、動漫、創意概念、DV個人作品等都可以作為傳播云南文化的渠道,并聯合相關文化產業,形成雙贏的文化產業鏈。以網絡為例,網絡有的視覺元素可以成為宣傳民族文化、民俗風情、環境人文的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感召力的傳播方式;就動漫產業而言,動漫是一種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以鮮明動感的形象,時尚的流行元素等吸引著人們。但目前云南省的動漫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迫切需要提高動漫產品的水平,拉動衍生周邊產業的發展。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手機動漫、影視正處于蓬勃發展中,云南省文化借助這種新媒體可大有作為。
在各國文化不斷交織與共同發展的今天,保持中國傳統文化的合理發展與傳承是每一個國人的使命。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拓展與傳承,最為直接的方法便是將其與現代社會生活結合起來,使其充分融入到社會生活中來,從而營造良好的中國特色社會文化氛圍。中國特色社會文化氛圍的營造,會給設計本身帶來較為可觀的商業與審美回報。因此,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對文化傳播與設計的表現效果都具有推動作用。
二、現代視覺傳達傳達設計對傳統文化的應用分析
1.現代視覺設計中傳統文化的借鑒應以設計為主體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對傳統文化的應用不是傳統文化代表性事物簡單的重復利用,也不是僅僅表現于對傳統事物的重現,而是應該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設計中來,以設計為主體展開對傳統文化的傳達。在經濟發展極為迅速的今天,設計者們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還應對設計的元素進行深究,使自身的設計重點不僅僅表現在商品經濟的需求上,還應表現出設計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
2.傳統文化視覺表達過程中應考慮文化的象征意義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應用時,應對文化的象征意義進行更深層次的考慮。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容十分豐富。設計者在設計應用時,可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分類,將文化內容的運用與當地的風俗文化結合起來,使其更符合當地的設計特色,從而能夠達到良好的設計效果。中國傳統文化源于中華民族長久的歷史發展過程,是通過人民不斷的社會勞動下來的。因此在設計時,還應與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充分利用文化的象征意義。
3.應注意現代化設計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程度在現代化設計時,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利用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利用層次,應該充分考慮現代化設計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程度。一項設計,如果與中國傳統文化偏離較遠,則無法充分表達中國特色,與傳統文化氛圍營造的理念相悖;如果在設計中,過分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生搬硬套,則會使設計顯得生硬,缺乏技術含量,反而無法起到美學與文化傳播效果。
三、結語
論文關鍵詞:視覺文化圖像廣告創意
匈牙利電影理論家巴拉茲在二十世紀初就預言,隨著電影的出現,一種新的視覺文化將取代印刷文化。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在30年代著名的“世界圖像時代”的表述中指出,世界將作為圖像被把握和理解。加拿大著名傳播學家麥克盧漢在60年代出版的《理解媒介》中認為,“對于媒體而言,重要的不是內容,而是媒體本身,是媒體的形式決定著媒體的內容”。時至今日,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些預言家過人的洞察力,因為他們的理論一再地被實踐所證實。方興未艾的電影、圖像、電腦以及互聯網等主流傳播媒介,正在策動著一場文化巨變,引起了整個人類社會文化解讀方式的全方位改變。圖像在不斷地擠占、征服甚或凌越文字,視覺文化或圖像文化已逐漸成為現代文化的主導形態。正如丹尼爾·貝爾所認為的:目前占統治地位的是視覺觀念。聲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組織了美學,統率了觀眾。
一、視覺文化:現代文化的轉型
在這個通常被稱為“后工業社會”或者后現代社會的文化中,似乎一切特權和區分被解構了。高雅與通俗,藝術與生活,審與消費等傳統區別的邊界走向消解,《藍色多瑙河》成了燃氣灶廣告的背景音樂,蒙娜麗莎成為豐胸美體的代言人,自由女神則手拿冰淇淋誘惑著消費者……每一個敏于文化風向變化的人,都可以切身體會到,我們正處于一個由語言文字為中心的文化向以形象為中心的文化的轉型時期。圖像崇拜和視覺盛行已經成為當今文化的盛景,視覺膺越文字的霸權已經無處不在!一種新的“視覺文化”形態已經崛起。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學者米歇爾認為,“視覺文化是指文化脫離了以語言為中心的理性主義形態,日益轉向以形象為中心,特別是以影像為中心的感性主義形態”。在視覺文化的引導下,視覺愉悅和體驗成為我們生活的重要因素。在當下紛繁蕪雜的社會景象中,從城市規劃到個人形象設計,從室內的圖像畫面、家裝造型到流動的車體廣告、攢動人群的穿著服飾,從網絡游戲到音樂、戲劇、散文的MTV化……極目四望,觸目所及,全是形象。視覺形象,特別是以圖像為中心的感性主義形態,成為了當代日常生活的資源和無法規避的符號。
應該說,當代審美文化走向視覺文化,是與文化的都市化密切相關的?,F代都市生活的層次感、規模感、節奏感、效率化,造就了都市人依靠視覺生存的突出特征。高聳人云的摩天大樓,光怪陸離的霓虹燈,富麗堂皇的現代裝修,燈紅酒綠的夜生活……都在不停地刺激著都市男女的眼球,給人以魅惑和視覺沖擊。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效率的提高,又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時間觀念,使得生活匆匆的大眾無暇進行精致的心靈內省和思想反當,都希望快速、便捷、瀏覽性地獲取信息,感知世界,于是概念、理性退位,形象、感性登場,并最終演變為視覺文化成為當今審美文化的主流。
而作為站在時代風頭浪尖上的典型文化現象的廣告,自然無法擺脫當代審美文化整體走向的制約。在“視覺文化”或者“注意力經濟”橫行的背景下,人們對圖像的需求驟然增多,廣告也必然走上以圖像創意滿足視覺,以注意力捕捉實現體驗的道路,以迎合受眾急劇膨脹的“消費主義意識形態”。而在商業邏輯的操縱下,原先廣告傳播中廣告大師奧格威們反復強調的文本的重要性,開始退居其次,并日趨削弱。而各種各樣的圖像,完整的或支離破碎的,高雅的或者媚俗的,懷舊的抑或是未來的,拼貼戲仿的或者雜交復制的,都在竭力支配著人們的心靈感受。徘徊在文字閱讀與圖像沖擊之間的現代人,越來越迷戀于“圖像的轉向”,或者說“視覺文化的轉型”。于是,在儀式化視覺圖像崇拜的今天,廣告傳播越來越走向以圖像為主要通道的視覺傳播,圖像廣告成為當今廣告傳播的主導形態。
二、圖像廣告:視覺文化的適應
無論是史前時代遺留下來的洞窟壁畫和象形文字,還是生活在現代社會里孩童的信手涂鴉,視覺感受都是人們接受外界信息的主渠道,是表現空間聯系的精確性和復雜性最為簡潔的感覺樣式。為了激發受眾的購買欲望,實現商品或服務的銷售目的,商業廣告必然迎合當今審美文化走向視覺文化的時代語境,從捕捉受眾的注意力開始,聚焦視覺中心,突出視覺重點,合理安排視覺流程,制作出精美、視野飽滿或是視覺沖擊力強的圖像廣告,來引導觀者的視線運行,求得傳播效果的最佳印象,從而在視覺文化時空下形成了一種圖像廣告文化。圖像廣告的勃興,是對視覺文化“一圖勝千言”適應的結果。
1.圖像是極易注意和記憶的信息載體。眾所周知,廣告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成敗的第一步取決于有沒有讓受眾產生注意,引發記憶。而圖像是最具吸引力的信息語言,人們的閱讀目光總是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先聚焦于生動的圖像,而后才考慮文字。圖像對我們視覺的調節、充實和刺激,是圖像語言較文字語言更具注意力的關鍵所在。獨特的造型、色彩、構圖等形象特征產生的美感,給人以視覺感染力,使圖像成為一種極易引人注意和識別的視覺表達,并以信息符號的形式駐留在人們記憶的腦海中。
2.圖像是最準確的信息投射形式。以閱讀和寫作為主要形式的印刷文化,是以概念性、理解性、象征性的內容訴諸人們認知、想象和思考,雖然也能給人以畫面感,但較之圖像所具有的直觀展示性、動態表現性,則遜色很多?!斑@種視覺媒介的最大優點就在于它用于再現的形狀大都是二度的(平面的)和三度的(立體的),這要比一度的語言媒介(線性的)優越得多。這種多緯度的空間不僅會提供關于某種物理對象或物理事件的完美思維模式,而且以同構的方式再現出理論推理時所需要的各個緯度?!眻D像以表現生動的場景、突出的形象、詩情畫意的氛圍,為受眾展示實物、展示事實、展示觀念,直觀地傳播信息,符合了人類感受客觀事物要“眼見為實”的習慣。這種“擬態化”的傳播,“給受眾提供了充分而清晰的信息”(麥克盧漢語),使圖像成為最具說明性和說服力的信息投射形式。
3.圖像是傳播媒介中最具情緒感染力和精神滲透力的傳播形式。各種視覺因素對人們的心理和情緒產生著重要影響。圖像中場景的氛圍、色彩的表現、事物的造型以及形象的運用等等,都對人們的心理、情緒和精神發揮著作用,使人在有意或無意中被感染和接受,并轉化為一種行為的驅動力量。圖像語言以其自身的優勢確立了它在大眾傳播中的獨特價值。
4.圖像是承載巨大信息量的最佳形式。較其他傳統媒體,圖像傳播承載著巨大的信息量。首先,表現在輸人信息的速度上。一幅畫面的內容或許很復雜,但觀眾一般用3一5秒鐘就能看清并理解它的內容,而用文字記載則至少需要150-200字,用3分鐘左右的時間才能了解全部內容。其次,體現在信息的接受能力上。圖像適應了人的思維線的多項性,各種像素能夠同時進人人的大腦,而文字信息是依據先后次序和思維反當之后,才被大腦接受。因此,最大限度地豐富圖像畫面內容,不僅不會影響受眾的接受效果,反而能增強受眾的感受力。
圖像廣告傳播的視像性特征,拋卻了冗長的文案,以鮮活的畫面,優美的構圖、富有個性的字幕以及引人注目的形象,從各個層面,多方位、立體式地調動了人們的情緒與感覺,使商品的固有價值轉換為消費者的心理價值,接近了受眾的意識與心靈?!罢绨?聫姆枌W的角度所指出的,語言和形象之間的區別,在于視覺符號是通過符號與現實圖像上的相似來表達現實,而語言則相對來說要武斷得多,不必追求這種相似。所以,形象可以表達出語言所無法表達得東西,它更加接近人的感望和更具情感煽動性。也如彼得·科斯洛夫斯基所說的,“假若不是視覺媒介,則無法接近更直接地活躍在靈魂深處的內在情動”。
三、創意:圖像廣告傳播的靈魂
圖像廣告的視覺傳播較語言文字更具積極的誘導作用,導致了各種各樣的圖像廣告充溢于大眾的日常生活,構成了圖像對文字支配的視覺文化場景。而現代廣告猶如潮水一樣彌漫于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如法國廣告評論家羅貝爾·格蘭的一句至理名言那樣:“我們呼吸著的空氣,是由氮氣、氧氣和廣告組成的”⑨。那么,圖像廣告如何才能在視覺符號泛濫、“視”不可擋的語境里脫穎而出?顯然,視覺文化語境下的圖像廣告需要創意來吸引注意,引發記憶,最終促發購買行為!
廣告人從事的是一種象征性符號生產,圖像廣告往往以刻意的理想化或者簡單的背景,表現化地用光方式,戲劇化的人物姿態行為,異乎尋常的節奏感,加之別出心裁的攝制手段,使廣告所表現的事物具有超現實感,從而通過視覺引導和產品聯想,形成了一種建筑于形象符號上的幻象,賦予自身本沒有意義的商品以意義。正如美國學者伯德利亞爾指出的:“現代社會的消費實際上已經超出了實際需求的滿足,變成了符號化的物品、符號化的服務中所蘊涵的‘意義’的消費”。杰姆遜也說:“廣告正是那些把最深層的欲望通過形象引人到消費之中去。圖像廣告創意,就是充分運用圖像媒介的特征,通過意義嫁接與符碼置換等主要表現形式,來表達蘊涵在產品或者服務里的某種符號“意義”。我們主要從兩個方面實現圖像廣告的創意化視覺呈現:
1.在圖像儀式中傳遞信息文化。此類廣告主要是運用新穎、別致、刺激性、趣味性、視覺沖擊力強的構圖、光效、色彩、影調、字幕等圖像構成語言來凸顯商品信息,引導視線,吸引注意,傳遞蘊涵其中的信息與文化,以實現信息符號的有效傳播。我們可以運用簡潔、和諧、新穎、有視覺沖擊力的構圖,言簡意賅,虛實相間,主題突出,塑造層次感和節奏美;也可以采用色彩的色相(色彩的種類)、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淺變化)、純度(色彩的純正程度)等三要素進行調配,以激發不同的聯想,產生不同的感情,使商品的形象更有意義,更富美感和時代感;或者運用光效語言渲染氣氛、抒感,突出商品信息;也可以運用影調語言形成畫面的明暗對比,傳達商品意蘊。比如,有一則“海蝦”的電視廣告,就是運用圖像的色彩語言傳遞商品信息和意義的。它采用拍攝海蝦身上露出的蝦肉原色(紅色)來突出廣告信息,強烈的著色效果極易把消費者的注意“捕捉”到蝦肉上,喚起人們對蝦的鮮美味覺的表象活動,進而加強“自然、健康、營養”等廣告信息“意義”的感染力?!傲睢逼岬碾娨晱V告也是以顏色的視覺沖擊來傳遞商品信息的。
從視覺文化的角度看插畫藝術
美國文化學者丹尼爾·貝爾(DanielBell)在談到“視覺文化”時說:“我相信,當代文化是一種視覺文化,而不是一種印刷文化,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彼€強調“當代傾向的性質”是“渴望行動,追求新奇,貪圖轟動”。2視覺文化成為當代文化的主流形態,對人們耳濡目染,影響深刻持久。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視覺文化的角度去閱讀,可以看出人們的閱讀行為在發生轉向:由基于印刷文本的閱讀逐漸轉變為基于視覺圖像的解讀,由此引發閱讀對象、閱讀方式、閱讀性質以及閱讀心理和功能價值等多方面的重大嬗變。然而視覺文化新形態與人們傳統視覺經驗之間存在的鴻溝令人迷惑不解,這不再是個簡單的問題,而是一個事關人們文化素養與生活質量的問題。我們利用插畫從傳播的角度來解讀中國文化,這是探索中國文化流變、重組和演進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也使得媒介與民族文化傳播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提到插畫,人們往往想到這樣的場景:書籍雜志中的圖像、戶外廣告中的圖像以及一些快速地繪制出的一個個夸張的符號、卡通人物、變形的各種象征符號。透過這些表面現象,我們則可以發現插畫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美學性產物,和詩歌、舞蹈等藝術形式一樣,是反映人的內心情感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對于生活的個性化的表白。例如,幾米就認為應讓“圖像”成為另一種清新舒潔的文學語言。在他的作品里營造出流暢詩意的畫面,散發出深情迷人的風采。幾米的故事引領著每一位欣賞他作品的人看到并相信世界上的美與善,同時也反映了現代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因此每個人都能在他的故事中找到一個映照和寄托,或許這就是幾米作品的迷人之處。又如繪本作者錢海燕,她是近年來崛起的著名青年女漫畫家,她的漫畫作品幽默、俏皮,蘊含著一種靈秀之氣和深沉的人文精神。她觀察生活有著一種獨特的視角,于是,在她的筆下,幾筆漫畫加上幾句精練的文字,就折射出了她獨到的生活智慧。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從視覺文化的角度去看插畫藝術同樣能夠使得我們獲取某個時代或是某個作家所代表的思想及存在狀態,而且這種形式更能夠讓處在當代這種信息化時代里的人去接受、承認。
視覺文化中的插圖教育價值
視覺文化有了新的內涵和發展機遇,而信息文化又給自身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突破,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中,視覺文化與信息文化開始高度融合、相互促進,自然對社會各個層面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當代教育也不例外。可以說在課外生活中,視覺文化無處不在,如電視、錄像、網絡以及各類報刊書籍,在這到處都充滿著視覺圖像符號的現實世界中,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正確理解、接受插圖的教育價值并能夠借此獲取更多的有效信息,這直接關系著學生的發展潛力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課文插圖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我們在對課文語言的學習的基礎上對課文插圖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對借取課文插圖獲取信息這一方法給予指導,這對學生在認知這一方法的基礎上理解視覺文化有引導作用。比如說課文插圖中的中心主題是如何體現的?從插圖的背景中能夠獲得怎樣的信息?如何從插圖中的細節處發現更多的信息?這幅插圖是通過什么來打動讀者的?在此基礎上,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再拓展到多媒體資源或網絡資源進行遷移訓練,并通過比較區別“文配圖”和“圖配文”之間的不同,把握視覺圖像的角色特點。比如有些課文中的插圖,除了能夠揭示出相應課文語言的所指外,自身還包含著豐富的內涵,這是因為這些插圖不僅僅是作者對課文語言的簡單描摹,而是作者對作品的再創作,畫面上的線條、明暗、位置經營,都抹上了作者的情緒色彩。
法國的讓·拉特利爾在《科學和技術對文化的挑戰》一文中就曾提出:“不能低估圖像文化,尤其是動態圖像文化,由于它們通過圖像作用于情感,從而已經并將繼續對表述與價值系統施加的深遠影響?!?魯迅先生也曾說過,“書籍的插圖,原意是在裝飾書籍,增加讀者的興趣的,但那力量,能補助文字之所不及?!必S子愷生前曾為《阿Q正傳》等9篇小說作過插圖,他說:“這些插圖,就好比在魯迅先生的講話上裝上了一個麥克風,使他的聲音放大?!钡拇_,在某種意義上說,插圖就是對某些文字語言信息的藝術放大,具有文字所沒有的不可替代性。尤其在信息時代面前,在視覺文化的視野下,課文插圖有了新的內涵和新的意義。如何正確認識課文插圖的現代教育價值是時代的呼聲,也是學生發展的需要。
視覺經驗對插畫作品創作的影響
插畫屬于繪畫藝術,訴之于視覺。插畫作品除了表現其獨特的面和線的瞬息造型外,往往還要表現創作者的某種審美取向。創作者要想使讀者能夠很好地解讀自己的作品,并且使解讀者與自己產生感情共鳴,不僅要求創作者自身有豐富的視覺經驗,同時還必須能夠正確把握讀者所具有的視覺心理圖式,只有這樣,創作者的作品才會迸發出生命力。當然讀者解讀作品這種具有內在美感和寓意的視覺物體時,需要一定的視覺經驗,因為視覺經驗是人類的一種視覺心理圖式。我們的視覺心理不是空白一塊,從接觸世界開始,各種視覺體驗就逐漸在心里積淀,世界與社會的各種視覺沖擊經過我們的加工、提煉后在大腦的一些神經元中產生鏡像,成為我們進一步接受新的視覺刺激的前提——心理學上稱為心理圖式。海德格爾指出:“世界圖像……并非意指一幅關于世界的圖像,而是指世界被構想和把握為圖像了……世界圖像并非從一個以前的中世紀的世界圖像演變為一個現代的世界圖像;不如說,根本上世界變成圖像,這樣一回事情標志著現代之本質?!?所以說視覺經驗不僅僅是對于創作即便是生活也需要它的存在和升華。
可以說當今的數碼插圖也可以理解成插圖的一個新品種,相對于數碼插圖而言,使用常規繪畫媒介的插圖可以成為“傳統插圖”了。數碼插圖和“傳統”插圖確有共通的一面?!皞鹘y”插圖的基礎知識如素描、色彩學、透視學、解剖學完全適用于數碼插圖。我認為如果數碼插圖離開了視覺經驗的支持是不可思議的,可以說正是數碼視覺經驗造就了數碼插圖這一門新藝術。但是對于數碼插圖來說,僅僅有技術是遠遠不夠的,技術是傳達藝術家思維的工具,數碼插圖的靈魂來自于它的藝術性和視覺經驗。視覺經驗只有被藝術家用來創作藝術時,才上升到藝術的范疇。具體地說藝術性就是指數碼插圖中所傳達出藝術家的藝術思維深度、藝術修養高度和藝術能力的全面。藝術能力是指藝術構思的實現能力,比如說創意能力、造型能力、色彩能力等等,它是藝術家藝術水準的重要體現。視覺經驗與藝術性是數碼插圖最重要的一部分。
正如威廉·米歇爾所說,“圖像表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響著文化的每一個層面,從最為高深精微的思考到大眾媒介最為粗俗淺薄的生產制作無一幸免?!泵鎸@個被視覺文化壟斷的時代,插畫藝術這門古老的藝術依舊存在并在固守批判現實主義的精英中流行,在他們的圖像中,畫面的縱深感被不同程度地壓縮,加上大面積單純色彩的平涂,使得主體圖式顯著躍現出來,有效地增強了圖像的視覺張力和感染力。另外,我們也很難從他們的圖像中找出明確的藝術風格,夾雜在他們圖像間的是寫實主義或表現主義等等多種藝術樣式的變異體。傳統的繪畫風格已不是他們界定自我藝術樣式的標準,而僅僅作為強調藝術個性的形式借鑒及參照。從圖像間流露出的更多是他們作為當下生存的個體對于時代的自我感受。圖像中的觀念意味在逐步掙脫了傳統插畫的束縛之后統領了整個藝術過程。盡管他們的藝術并沒有完全逃離出精英意識和社會反映論的范疇,但在社會現實和個體的關系上給當代插畫做出了新的描述。
插畫藝術從直接的角度看,視覺是最主要的感受、擁有、享受生活的方式;從間接的角度看,視覺則是唯一的感受、擁有、享受生活的方式——在間接感受、擁有、享受生活中,視覺經驗可以涵蓋、替代其它一切感覺經驗,而其它一切感覺經驗都無法涵蓋、替代視覺經驗。人類對視覺文化需求的最深層的動因,主要是由視覺經驗在人類生活中的基礎地位和重要作用所決定的。因此,視覺經驗對于插畫文化的影響是歷史的、深層的。插畫藝術是人類社會生活躍遷和面臨新情境、觸摸未來的價值表述方式,它開拓出生命的新的感受形式,寄寓了人們生存的新的價值資源,并轉呈為圖像學的結果而內化為社會個體的倫理期待和生存基點。
所以在此希望中國的插畫設計師們也能擴展自己的視野,透過令人迷惑的現狀,來發現真正的創意與靈感。對于視覺經驗,要在文化背景上來考察,思考它們可能的關聯,而不是照抄照搬。
注釋:
1張舒予:《視覺文化概論》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頁。
2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三聯書店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