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8 19:10:08
序論:在您撰寫什么是數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關鍵詞:數學課,課前準備
培根曾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的習慣如同在江河中游泳兒童隨身攜帶的救生圈,可以協助兒童從知識的此岸游向知識的彼岸。而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學生的課前準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否則將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無法完成和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怎樣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課前準備的習慣呢?下面談談我在這方面的一些小做法:
一、讓學生明確課前準備的意義,培養學生課前準備的意識。
如何讓學生做好課前準備?我認為首先要讓他們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只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課前準備才會成為他們的愿望和追求在心中生根發芽,也才會產生內在的動力支配行為。所以,教師可以播放課堂上的同學們因準備不足而影響學習的課堂錄像,讓學生看到錄像上的學生沒有好的課前準備,數學課和語文課分不清,文具盒歪歪斜斜地躺在在課桌上,學習用品滿桌子都是,最令人心煩的是――課上到一半,突然一聲巨響,哦,原來是一個小朋友的文具盒掉地上了,這時,老師講課的思路被打亂了,學生學習的環境也亂了;老師讓學生做練習,有學生還在到處找練習本,等找到練習本再來做練習時已經浪費了很多的學習時間;上課的鈴聲響了,還有好多小朋友轉來轉去,習以為常地笑著,有的還在嘰嘰喳喳說著什么。哎,反正是一團糟小學數學論文小學數學論文,一堂課不僅浪費了時間,很多人還沒有學到知識。學生看到這樣的事例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由此反思自己的行為,從而逐漸認識到課前準備的重要性。隨后展開討論:怎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避免類似事情的發生呢?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做好課前準備能提高學習效率,否則課堂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從而認識到要想課外少吃苦,少補救,那就首先抓住課堂!要想抓住課堂,首先從做好課前準備開始!
二、讓學生明確課前準備的內容,規范學生課前準備的行為。
只認識到課前準備的重要性是遠遠不夠的,明確細致地給孩子們提出做好課前準備的具體要求很重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懂得如何去做,進而養成習慣。我向學生提出每節課下課之后第一件事是,收好這節課的學習用品,看課程表,明確下節課上的科目,找到下節課要用的學習用品,如書本、學具、練習本、作業本等,在桌上一一擺放,左邊的同學把它們放在課桌的左上角,坐右邊的同學把它們放在課桌的右上角,擺放整齊。其他所有與上課無關的東西必須放進抽屜或者收入書包,使桌面保持干凈、整潔。課間活動時要記得喝水,上洗手間,不能到離教室較遠的地方玩耍,以免聽到鈴聲不能及時趕回教室上課。上課鈴聲響了以后,要趕快回到課桌邊坐好,雙手放在課桌上,靜候老師來上課。
三、對學生加強課前準備的行為訓練,形成課前準備的習慣。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學生自控力差,單憑老師的一句簡單的“做好課前準備”絕對不行,必須通過實際演練,學生才能摸到門道,才能按規則去做,進而養成習慣。在教學中我創設一種情景如:現在下課了,下一節課是數學課,可能要數數,要準備些什么文具?……一系列問題,在如同游戲的訓練中,學生明白了什么是“課前準備”論文怎么寫論文開題報告范文。然后進行實際操作,反復演練,讓學生做到又快又好。
但學生并不是人人都這么聽話,老師講一遍就都能乖乖地去做的,就有那么一些學生“沒耳朵”,總有那么些個學生不長記性。怎么辦?練唄!除了練還有其他方法嗎,做為老師,我也在反思我的行為,學生沒有養成習慣,是我們老師的功夫還不到家!因此首先要加強提醒、督促。剛開始的幾天,我每節課前都特地來到教室,提醒學生下一節是什么課,幫助他們做好課前準備。慢慢地讓他們自己看課程表做好課前準備。我還讓學生輪流管理、督促,下課后安排專人逐一檢查,看同學們是否已準備好課堂上需要的學習用品,而且是否已擺放整齊;如發現未準備妥善者,則去提醒他。其實小學數學論文小學數學論文,每一次的提醒別人也是強化自己的言行。
四、根據實際制定行之有效獎罰制度,激勵學生養成課前準備的習慣。
我們都知道“好學生是夸出來的”。獎勵是一種積極的強化手段,良好行為的強化物,是一種有利的教育方法,對學生要堅持表揚為主。我把課前準備與班里的評星、爭章結合起來。為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剛開始,我在當天能全部做好課前準備的孩子的書上畫一朵小紅花,而后換成獎章貼在爭章欄上。漸漸地,大部分學生的行為已得到強化,于是,我讓管理的學生按小組在評比欄上打上五角星。為了防止個別學生不放心上,老要別人提醒,我還可以和學生共同制定班規:每一節上課前都必須做好課前準備,否則本節課后將要向老師說明理由,以示懲罰,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讓班規來約束他,而不是老師、同學要懲罰他。班規是必須人人遵守,無一例外的,包括老師,大家共同監督執行。這樣所有學生會行動起來,繃緊課前準備這一根繩?,F在,做好課前準備已成了我們班大部分孩子的自覺行為。
總之,良好課前準備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的,需要我們不斷地關注、反復訓練才可以,不能想起來就抓,想不起來就不抓。培養習慣堅持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說:“習慣仿佛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她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她就會變得牢不可破。”課前準備的習慣也是如此。
什么是引言?引言就就是我們論文正文的開頭,是在論文正文的最開始的位置,那么論文的引言主要有什么作用呢?今天學術參考網的小編就來和大家探討引言的用處和數學論文引言怎么寫,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吧。
引言主要是書寫在該課題研究過程中前人存在哪些問題、作者想要通過怎樣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作者的研究成果會對未來的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和價值,可以說是整篇文章的點睛之處,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引言的重要性,在寫作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如條理不清、中心不明、篇幅過長等等。必須要充分了解引言的定義、來源和作用,才能寫好引言,增加論文的魅力。
一、論文引言的定義
引言也叫前言,是論文的開場白,寫在論文最前位置,與導言、序言類似的一部分內容。書寫引言主要是為了將文章的來龍去脈想讀者交代清楚,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在寫作之前,需要對相關的研究內容進行了解,做好充分的準備,最大限度的將本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交代清楚。
二、論文引言的特點
1、引言的長度要以論文的總字數為依據做出調整,一般五千字的論文,引言字數要控制在五百字左右,過短無法交代清楚寫作目的,過長又會讓人覺得乏味。
2、引言要高度概括、重點突出。除了必須要交代的重點問題之外,其余內容應在正文中進行敘述,列表、插圖以及一些客套的語言不應該出現在引言中。
3、引言的寫作應該尊重事實和科學,一些不適當的自我評價或未經科學證實的不能出現在引言中。
三、論文引言的怎么寫
1、敘述式引言。這是最常見的引言寫作方式,就是用精煉、概括的語言平鋪直敘,將自己的思想明確的表述出來。
2、引用式引言。指的是通過引用文獻、古詩詞、古文等來表達自己的中心思想,目的是為了體現論文的文學性、展示專業學術性。
3、設問式引言。指的是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這種方式更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論文引言的撰寫并不是只能使用一種寫作方式,可以根據需要將兩種不同的寫作方式結合起來,這樣寫出的引言效果會更好,論文主旨的傳達才會更清晰。
四、論文引言寫作的注意事項
通過相關的調查發現,很多人在撰寫論文引言的時候都會出現開門不見山、泛泛而談、單純羅列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引言的效果,也無法實現寫作前的目的因此,在撰寫引言的時候要注意:第一,引言的內容要與課題研究的內容充分結合,開門見山,概括性的介紹研究的目的、意義以及內容等,但是不要寫成文獻綜述的形式,兩者是有區別的。第二、準確性。要確保引言寫作用詞的準確性,不要使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詞語;引用的文獻、詩詞要有正確,論文本身是科學、嚴謹的,錯誤的引用信息會是論文的可信度大大下降。第三,要控制引言的長度,切記繁瑣、冗長。
數學論文引言范例鑒賞:
復習能加深對所學知識和方法的系統理解,達到熟練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因此,復習課教學質量的高低,影響學生整體成績的提高。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來在數學復習教學中的一些體會,談談小學畢業班數學復習的教學策略。
試卷講評課是數學教學中的常見課型,尤其到了單元小結、復習階段,它甚至成為主要課型。但在日常教學中,試卷講評課的現狀卻不容樂觀,我常常聽到很多教師這樣抱怨:“一節課時間太短,來不及講完!”“講了整整一節課,太累!”“評講完了,可學生還是不會訂正!”……結合現狀,我在教學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認為要讓試卷講評課走出低效耗時的困境,可采取以下策略。
Strachey. New York: Norton, 1950.如果譯者的內容在論文中被引用,則將譯者的姓名放在目錄的開始:Strachey, Hames, trans. Totem and Taboo. By Sigmund Freud. New York: Norton, 1950.6. 論文集中的文章Caudery, T. “Process Writing” in G. Fulcher, ed. Writing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 London: Prent.山東自考英語專業(主考院校山大)申請學士學位有什么條件?口譯和畢業論文求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格式模版word版的英語專業的論文格式要詳細的【求助】英語專業論文的格式問題陶院英語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格式,論文格式主要分為那幾個部分?
論文的格式是什么?
計算機中的進?33? 二進制表示?3第二? 計算機文化基?.6 其中:“章”部分使? 宋粗體四? 字;“節”部分采? 宋?5? 字引言(或序言)(宋?5號譩55排版)? 內容為本研究領域的國內外現狀,本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該研究工作在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唬門類很全?4、論文帝國 門類較全。 二、 教育類 1、教研論文交流中心 以中小學教育為主,基礎教育、英語教學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學 以教育論文為主,包含:語文論文 美術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英語論文 歷史論文 德育論文 教學論文 數學論文 .論文的格式是什么畢業論文的格式是什么樣子的?論文的格式是什么,還有寫論文要注意什么啊,有那種專業寫論文的嗎?日語小論文的格式是什么一般論文的格式是什么樣的啊我們要寫論文,好像還要參賽!拜托各位,那是我最喜歡的老師,幫幫偶亞論文的格式是什么?老師要我們從身邊選題.
請問寫好論文的格式是怎樣的?例如:西瓜的種植技術。
論文關鍵詞:“圓的認識”教學設計和思考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55~58頁的內容。主要有用圓規畫圓、了解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等。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直線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是認識曲線圖形的開始,也是以后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和圓柱、圓錐以及初中系統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在整個幾何知識教學體系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備課不僅要了解學生已有的數學基礎,還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此,我從新六年級每個班級中隨機抽取10多位學生進行調查:當有人在表演時,觀看的人群自然地圍成一個圓,這是為什么?沒有一個學生能基本說清原因,這說明高年級的孩子關于圓的生活經驗還是相對缺乏的。根據學情、教學內容和新課程標準,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擬定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活動中感受并發現圓的有關特征,知道什么是圓心、半徑和直徑,能借助工具畫圓,能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能在日常生活中簡單應用圓的知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發現、創造、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深刻把握圓的特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數學交流能力。
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教學重點:感知并了解圓的基本特征,用圓規畫圓。
教學難點:認識圓的特征,畫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圓。
二、設計理念和教法學法
“關注人”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新課改要求,在教學中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行為表現、情緒體驗、過程參與、習得方式和交流合作;新課改把教學定位為師生交往互動、合作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在自主的活動中,學會數學知識,感悟數學思想和方法。
這節課,我想用現實的情境、自主的操作、優美的音樂、美麗的畫面、自由的想象、純真的創造構建出一個鮮活的課堂,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機會,使之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正確理解和掌握知識,積累經驗,并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都有新的收獲。
三、過程設計和意圖
我把教學過程預設為9個環節:詩意引入、感受完美、規范畫圓、自學名稱、探索研究、走進歷史、嘗試應用、美的繼續、課外延伸。
第1個環節“詩意引入”
出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圖片。
教師(以下簡稱T):“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唐朝詩人王維最有名的詩句之一,它描繪了兩種對比鮮明的圖形,一種是煙的直,一種是落日的圓。(板書“圓”)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直與圓的不同,同時為引入課題做好鋪墊】
第2個環節“感受完美”
①課件出示帶有圓形的圖片小學數學論文,有向日葵、鐘面圖……
T:請仔細觀察,這些圖片都含有什么圖形?
學生(以下簡稱S):圓
欣賞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或感想?(圓形物體很美)
T:從這些圖片可以看出,圓遍布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無處不在,可以說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圓的世界里。
②請學生舉例說說,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還能看到圓。
T:古希臘的一位數學家曾經說過,在一切的平面圖形中,圓是最美的。
③引導比較。
T:圓與其他圖形有什么不同?
S:圓是曲線圖形,以前學過的圖形都是直線圖形。
T: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和諧,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探尋其中的奧秘。(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第3個環節“規范畫圓”
通過不同工具畫圓的比較,揭示畫圓的本質
①讓學生選擇工具畫出一個圓(估計學生會借助圓形物體或圓規),交流時重點講評如何使用圓規畫圓。
T:先在平面上確定一個點,然后把圓規兩腳叉開使之有一定距離,再把帶有金屬尖的一端放在這個點上,捏住柄端,把圓規的另一角圍繞它旋轉一周,這樣一個圓就畫好了。
講評后請學生用圓規再畫一個圓。
②觀看錄像:體育老師在操場上畫圓,一位小朋友在沙子地上用固定拇指、旋轉中指的方法畫圓。
③引導比較,思考不同工具畫圓之間的聯系。
T:說一說用圓規畫圓、體育老師在場地畫圓、學生利用拇指和中指畫圓這三者之間有著怎樣本質的聯系。
小結:借助工具畫圓,只要固定一點,確定長度,旋轉一周,就可以得到一個圓。
第4個環節“自學名稱”
①學生自學圓各部分的名稱。
通過比較可以發現,上面的三種畫圓方法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那么是不是有專門的名稱用來描述呢?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自學書本P56例2中的一段話。
T:通過看書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根據學生回答完善板書:
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的線段叫半徑,用字母r表示。
通過圓心,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用字母d表示。
②聯系畫圓的過程,思考圓的一些主要特征。
學生在知曉圓的各部分名稱之后再一次組織畫圓,讓他們用理性的目光再一次關注畫圓的過程,使他們在畫圓的同時關注半徑、直徑,思考半徑與直徑存在的一些特征。
第5個環節“探索研究”
①讓學生取出剛才用圓規畫出的圓,分別標出圓心、半徑、直徑。
展示部分學生的作品并進行講評,鞏固對圓心、半徑、直徑的認識。
教師選擇一份作品,請一位學生在其中再畫一條半徑和一條直徑,啟發思考:在這個圓中,還能畫出半徑和直徑嗎?由此,你能想到什么?
S:在同一個圓內,半徑和直徑是有無數條的。
T:對于半徑和直徑,你還能發現什么?
啟發學生得出:在同一個圓內,半徑是有無數條的,無數條半徑都相等;直徑也有無數條,無數條直徑也相等;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二分之一。
②請學生想象,沿著直徑折,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折痕兩邊完全重合)請學生實際動手折一折,并思考從中可以得到什么?(圓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就是直徑,有無數條對稱軸)
課件動態演示: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③回顧畫圓過程,理解原理,內化概念。
T:圓心、半徑和直徑這些知識蘊含在我們畫圓的過程中。請同學們想一想,圓規的金屬尖固定的地方是圓的圓心,圓的圓心確定了,這個圓的位置也就固定下來了,所以我們就說圓心確定了圓的位置。(圓心定位置)那么,這兩腳叉開的距離相當于圓的什么呢?(半徑)現在我讓這個半徑更大些,畫出的圓會怎樣?如果我把半徑改小些,畫出的圓又會怎樣?這說明,圓的大小是由半徑來決定的。(半徑定大?。?/p>
④課堂學習小結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回顧學習過程,總結學習收獲,幫助學生養成及時小結的習慣和意識。
⑤ 畫一個半徑2厘米的圓,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
畫一個直徑是6厘米的圓,寫上各部分的名稱。
T:同學們會在文檔中打字了,你會在文檔中畫一個圓嗎?我們一起來畫一個。
T:現在,我們能用電腦來研究圓。那么,你知道古代是怎么研究圓的嗎?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歷史。
第6個環節“走進歷史”
①早在2400多年前,我國古代就有了關于圓的精確記載。墨子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在他的著作中有這樣的描述:“圓小學數學論文,一中同長也。”
T: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想一想,“一中”和“同長”表示什么意思?(一中:圓心;同長:半徑、直徑一樣長) T:我國古代這一發現要比西方早1000多年,對此你有什么感想?
②T:其實我國古代關于圓的研究和記載遠遠不止這些,老師在這兒還收集到一份資料?!吨荀滤憬洝分杏羞@樣一個記載:“圓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謂“圓出于方”,就是最初的圓形并不是用圓規畫出來的,而是用正方形不斷地
切割而來的。(演示)
T:現在如果告訴你正方形的邊長為10厘米,你能獲得關于圓的哪些信息?
③T:大家見過太極八卦圖嗎?出示八卦圖
這個圖是由一個大圓和兩個同樣大的小圓組合而成的。如果小圓的半徑是3厘米,你能發現什么?
④演示風扇帶動系線的小球運動,你能說出圓心在哪里?半徑是誰嗎?如果告訴你繩長20厘米,你知道他的直徑是多少嗎?
教師總結過渡:人們研究圓更多地是讓圓為人類的發展服務,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應用”,
第7個環節“嘗試應用”
①課件出示:利用圓的特征制作的車輪。
T:從古代馬車到地排車、自行車,再到摩托車、汽車和飛機,這些交通工具不斷地改進和發展,但車輪的形狀卻一直沒有改變,都是圓形,這是為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解釋,明確車軸必須安裝在車輪的圓心。】
②播放動畫視頻《貓捉老鼠》:下水道井蓋為什么是圓的?
長方形、橢圓形的井蓋容易掉入下水道,圓蓋絕對不會掉入下水道中。
【設計意圖:使學生充分認識圓的特征,感受其優越性和實用價值。】
③“套圈游戲”:讓學生利用圓的特征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認識圓的實用價值,初步感受到圓的美。
第8個環節“美的繼續”
欣賞滑冰中的藝術美,感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寓意圓滿、圓美的人文美,再欣賞用圓構成的美麗圖案。
【設計意圖: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古希臘哲學中“圓是最美的圖形”這一論斷的精彩,激起學生設計的興趣?!?/p>
第9個環節“課外延伸”
①課后設計并畫出用圓組成的美麗圖案,鞏固圓的畫法,培養學生的審美和創新能力。學生可以把自己實踐的體會和研究成果與同學們分享。
②閱讀推薦內容:圓規的歷史、“圓的雜談”、 元時期數學家李冶的《測圓海鏡》。
關鍵詞:數學課;課前準備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5-286-01
培根曾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的習慣如同在江河中游泳兒童隨身攜帶的救生圈,可以協助兒童從知識的此岸游向知識的彼岸。而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學生的課前準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否則將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無法完成和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怎樣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課前準備的習慣呢?下面談談我在這方面的一些小做法:
一、讓學生明確課前準備的意義,培養學生課前準備的意識
如何讓學生做好課前準備?我認為首先要讓他們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只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課前準備才會成為他們的愿望和追求在心中生根發芽,也才會產生內在的動力支配行為。所以,教師可以播放課堂上的同學們因準備不足而影響學習的課堂錄像,讓學生看到錄像上的學生沒有好的課前準備,數學課和語文課分不清,文具盒歪歪斜斜地躺在在課桌上,學習用品滿桌子都是,最令人心煩的是――課上到一半,突然一聲巨響,哦,原來是一個小朋友的文具盒掉地上了,這時,老師講課的思路被打亂了,學生學習的環境也亂了;老師讓學生做練習,有學生還在到處找練習本,等找到練習本再來做練習時已經浪費了很多的學習時間;上課的鈴聲響了,還有好多小朋友轉來轉去,習以為常地笑著。哎,反正是一團糟,一堂課不僅浪費了時間,很多人還沒有學到知識。學生看到這樣的事例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由此反思自己的行為,從而逐漸認識到課前準備的重要性。隨后展開討論:怎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避免類似事情的發生呢?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做好課前準備能提高學習效率,否則課堂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從而認識到要想課外少吃苦,少補救,那就首先抓住課堂!要想抓住課堂,首先從做好課前準備開始!
二、讓學生明確課前準備的內容,規范學生課前準備的行為
只認識到課前準備的重要性是遠遠不夠的,明確細致地給孩子們提出做好課前準備的具體要求很重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懂得如何去做,進而養成習慣。我向學生提出每節課下課之后第一件事是,收好這節課的學習用品,看課程表,明確下節課上的科目,找到下節課要用的學習用品,如書本、學具、練習本、作業本等,在桌上一一擺放,左邊的同學把它們放在課桌的左上角,坐右邊的同學把它們放在課桌的右上角,擺放整齊。其他所有與上課無關的東西必須放進抽屜或者收入書包,使桌面保持干凈、整潔。課間活動時要記得喝水,上洗手間,不能到離教室較遠的地方玩耍,以免聽到鈴聲不能及時趕回教室上課。上課鈴聲響了以后,要趕快回到課桌邊坐好,雙手放在課桌上,靜候老師來上課。
三、對學生加強課前準備的行為訓練,形成課前準備的習慣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學生自控力差,單憑老師的一句簡單的“做好課前準備”絕對不行,必須通過實際演練,學生才能摸到門道,才能按規則去做,進而養成習慣。在教學中我創設一種情景如:現在下課了,下一節課是數學課,可能要數數,要準備些什么文具?……一系列問題,在如同游戲的訓練中,學生明白了什么是“課前準備”論文怎么寫論文開題報告范文。然后進行實際操作,反復演練,讓學生做到又快又好。
但學生并不是人人都這么聽話,老師講一遍就都能乖乖地去做的,就有那么一些學生“沒耳朵”,總有那么些個學生不長記性。怎么辦?練唄!做為老師,我也在反思我的行為,學生沒有養成習慣,是我們老師的功夫還不到家!因此首先要加強提醒、督促。剛開始的幾天,我每節課前都特地來到教室,提醒學生下一節是什么課,幫助他們做好課前準備。慢慢地讓他們自己看課程表做好課前準備。我還讓學生輪流管理、督促,下課后安排專人逐一檢查,看同學們是否已準備好課堂上需要的學習用品,而且是否已擺放整齊;如發現未準備妥善者,則去提醒他。其實小學數學論文小學數學論文,每一次的提醒別人也是強化自己的言行。
四、根據實際制定行之有效獎罰制度,激勵學生養成課前準備的習慣
課程改革在《綱要》中首先確立了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即課程功能的轉變: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 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既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打破傳統的基于精英 主義思想和升學取向的過于狹窄的課程定位,而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這一新的理念,就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怎樣才能做一個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呢?我認為在教學中要“借助媒體搭臺,注重活動中感悟”。
一、注重生活問題情景的有效創設
課一開始,如何讓學生很快進入到學習狀態呢?這就要求教師善于創設新穎、獨特的導入方法,開啟學生思維的心扉。“轉軸撥弦兩三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生活 問題情景的有效創設,能收到“課未始,興已濃”的效果,同時把數學的學習延伸到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在教學《圓錐的認 識》這一內容時,我運用多媒體制作了“小兔玩陀螺的情景”,這一生活情景的創設把同學們帶到了游戲的快樂之中,同時也把同學們帶進了“圓錐的認識”中,接 著我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現了生活中“圓錐”圖片,讓學生充分地感悟到圓錐體就在生活中,圓錐體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情趣與欲望,讓他們 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快樂的學習之中。
二、注重在舊知向新知的遷移時啟發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就是教給學生自己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并使學習成為一種思索活動。”數學知識邏輯性強,環環相扣,知識銜接密切。 教學中,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分析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利用遷移規律,巧妙地設計有坡度、有層次、有啟發性的問題,縮短學生已知與未知的距離,給 學生架起新舊知識過渡的橋梁,降低了教學難度。如:在教學《圓錐的認識》這一內容時,引入新課后,我問:“誰能說說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征?”這一設 計,不僅復習了圓柱的知識,而且在“圓錐的認識”時也起到了一個極好的鋪墊作用。在認識“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時,我說“每組的學生拿起桌上的圓錐,感覺一 下和圓柱有哪些不同?圍繞這幾個問題思考:1、圓錐有幾個面?2、底面是什么形狀的?3、側面是什么面?4、圓錐的尖頂叫什么?”通過這樣的設問,學生通 過用手摸,觀察、比較,小組交流,學生很快說出了圓錐與圓柱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為進一步學習圓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注重在思維卡殼時啟發
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是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時會遇到不能做的情況。這時教師可以從實際需要出發,運用電教媒體形象地向學生展示相關 的數學思想方法與過程,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如:在教學《圓錐的認識》這一內容時,學生對“圓錐的高”的認識,顯得有些茫然,有的同學把圓錐的“母線”當成 了圓錐的高,有的雖然指出了圓錐的高就是“從圓錐頂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可總讓人感到明心不明口。這時,我運用多媒體讓學生更加形象、清晰地看 到了什么是“圓錐的高”。學生可以說是茅塞頓開,全面認識了“圓錐的高”及“圓錐高的條數只有一條”。
四、注重數學實踐活動的充分開展
一、從一般文化看數學文化
我們先站在數學外考慮什么是數學文化。這就是從文化本身出發,“演繹出”數學文化來。數學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是人類文化的諸多組成部分之一。所以是數學文化而不是別的文化,在于數學文化是數學相關者在從事數學活動(如研究數學、教授數學、應用數學、學習數學或作數學游戲)時的“內環境”,數學文化是人類適應數學活動的環境與創造數學活動自身及其成果的總和。通常認為,文化由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觀念文化三個層面構成,因此作為其子集合的數學文化也是由這三個層面構成的。數學文化的器物層面是各種算器,例如算盤、算板、算圖、各種計算器,特別是現代的電子計算機成為數學以及其他文化領域不可或缺的文化器物;數學文化的制度層面指的是進行數學活動的各種社會建制,如數學研究機構、數學學術團體、數學論文出版發表制度、數學創新制度等等;數學文化的觀念層面與文化觀念一樣是數學文化的核心因素,包括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數學精神等。我們思考一下,無論器物、制度還是觀念都是一般文化的概念,知識、思想、方法、精神也是一般文化共同具有的觀念因素。所以從數學之外即從人類的一般文化的角度看數學文化,可以說數學文化就是一般文化在數學上的投影:數學文化是一般文化的特殊體現,應該蘊含一般文化的所有方面。因此所謂數學文化研究就是從文化的各個領域對數學進行的探索。
二、數學文化與大眾文化的不同
文化是一個群體(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民族、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日趨穩定的思想觀念、價值觀、行為規范、風俗習慣、群體意識等等。文化是人類生活的反映,活動的記錄,歷史的積沉,是人們對生活的需要、理想和愿望,是人們的高級精神生活。站在理論和嚴格的高度,學者們給文化下的定義多種多樣,文化的界定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西方文化學者克羅伯在《文化、概念和定義的批評考察》一文中說:“文化由外顯的和內隱的行為模式構成;這種行為模式通過象征符號而獲致和傳遞;文化代表了人類群體的顯著成就,包括它們在人造器物中的體現;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傳統的觀念,尤其是它們所帶有的價值;文化體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活動的產物,另一方面則是進一步活動的決定因素?!?871年,英國文化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提出了狹義文化的早期經典界說,即文化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
而大眾文化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美國哲學家奧爾特加《民眾的反抗》一書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區、一社團、一國家中新近涌現的,被普通大眾所信奉、接受的文化。大眾文化往往通過大眾化媒體(網絡、電視、報紙、雜志等)來傳播和表現。
三、數學文化的特征及啟示
對現代教育條件下,數學教育如何進行改革,許多學者把注意力放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些特征之中。例如,張奠宙教授認為中國古代數學就是一種“管理數學”和“木匠數學”,無法使中國的古代數學形成進一步的理性建構。同時,學者們認為儒家文化鼓勵人們讀書是“為今生建功立業奮斗”,有興趣學。沒興趣也要學,中國古代數學是“計算”及實用的傳統。儒家文化本身的“封閉思想體系”不鼓勵創新,自然會扼殺一切創造,包括數學上的創造。著名的數學史學者克萊因M認為:“在最廣泛的意義上說。數學是一種精神,一種理性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激發、促進、鼓舞和驅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這種精神,試圖決定性地影響人類的物質、道德和社會生活;試圖回答有關人類自身存在提出的問題;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盡力去探求和確立已經獲得知識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內涵。”克萊因M的著作及西方的哲學讓我們深刻理解了西方數學思想在西方文化中的作用,使我們對數學與現代文化之間的關系有了全新的認識。數學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如下特征:1)數學文化是傳播人類思想的一種基本形式;2)數學文化包含著人類所創造語言的特殊形式;3)數學文化是自然與人類社會相互聯系的一種工具;4)數學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連續性;5)數學文化具有高度的滲透性。
克萊因M說:“數學一直是形成現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同時又是這種文化及其重要的因素”。數學文化研究的興起,為中國人學習西方數學、理解西方數學開拓了一個全新的視野。原來西方的數學并不只是作為方法和工具與堅船利炮相聯系,數學還是深入民族精神中的一種理性。數學作為理性正是中國文化所缺乏的,同樣這些也正是我們的數學教育所缺乏的。由此可以認為數學文化研究的興起,使我們在學習西方數學100多年后,重新審視我們過去與現在對西方數學的理解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