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1 18:09:50
序論:在您撰寫旅游規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30年來,中國旅游業經歷了從旅游小國到旅游大國的歷程,2007年接待入境游客1.3億人次,創匯419億美元,國內旅游16.1億人次,收入7771億元,旅游總收入突破1萬億元,位居世界第四。伴隨這一過程的旅游規劃為中國旅游業健康有序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面臨很多新的挑戰,需要認真反思、總結和改進。
1中國旅游規劃的發展歷程
中國真正的旅游規劃是20世紀80年代后伴隨大眾旅游業發展而產生的,是在全國各地旅游發展浪潮驅動下誕生的,以北京大學陳傳康教授,中國科學院郭來喜教授,同濟大學阮儀三教授、丁文魁教授為代表的一些學者敏感地認識到旅游發展與旅游規劃的社會需求以及對地方經濟的重要性,在培養人才的同時致力于地方旅游開發與規劃的咨詢服務和實踐研究,對丹霞山、深圳市、華北海濱風景區昌黎段、江南水鄉古鎮、海南島旅游開發與規劃的研究等,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孫尚清教授對中國旅游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的研究等,可以說是中國旅游規劃的先鋒之作?;仡?0年來旅游規劃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總結出4個明顯特征。
1.12000年以前雙線并行,摸索前進
20世紀80年代一方面旅游業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百廢待興,旅游研究剛剛開始,旅游開發實踐既沒有理論指導,也沒有成功經驗借鑒,更談不上旅游規劃專業,從事旅游開發研究與實踐者均是從相關學科轉行過來。以地理專業為代表的旅游開發策劃與以風景園林專業為代表的旅游景區規劃設計為地方旅游發展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長,兩條路線在兩個不同學科領域同時推進,2000年之后兩者開始走向融合,這種融合表現在規劃思想、規劃隊伍組成、規劃內容上。
1.22000年歷史轉折,旅游規劃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20世紀90年之后,國外旅游規劃理論與案例開始引進國內,國家旅游局為了適應旅游發展需求,開始邀請國外專家進行培訓,1992年制定了《旅游資源普查規范》,2000年11月出臺了《旅游發展規劃管理辦法》、《旅游規劃通則》,2000年11月頒布了《旅游規劃設計單位資質認定暫行辦法》,2001年公布了第一批甲級旅游規劃設計資質單位。這些標志著中國旅游規劃進入規范化管理初級階段。此后國內旅游規劃設計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涌現,多類型、多層次、多學科介入是旅游規劃突出的時代特點,旅游規劃的商業化行為引起關注。
1.3國際旅游規劃智慧的多層面輸入
1999年四川省率先邀請世界旅游組織旅游規劃專家編制全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國外旅游規劃師開始進入中國,2000年云南省、山東省先后邀請世界旅游組織專家編制規劃,此后一些城市旅游規劃也邀請國外相關旅游規劃咨詢機構編制,在旅游度假區、開發區層面上很多國外景觀規劃設計公司進入,2001年《旅游學刊》編輯部在北京主辦了旅游規劃高峰論壇,較為系統地總結了過去一段時間中國旅游規劃的經驗與教訓,一些國際上比較有代表性的旅游規劃著作被翻譯引進國內。
1.4旅游規劃的反思與理論總結
2000年之后,中國旅游研究的全方位拓展積極推動了旅游規劃水平的提高,一批關于旅游規劃理論、方法的論文和著作相繼問世,一些大學設置旅游規劃專業。旅游規劃體系與內容基本健全,旅游規劃理論、方法與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旅游規劃管理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提高旅游規劃的技術含量是普遍的專業共識。
30年來中國旅游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熱點(圖3),尋求一個又一個的突破,旅游發展不斷走向新的臺階,面臨的深層次問題日益顯現,旅游規劃面臨的挑戰也與日俱增。在全國各地旅游業迅猛發展的龐大需求推動下,中國旅游規劃走的是一條市場驅動、內外結合的道路,從沒有規則到制定規則,從沒有理論到總結理論、引進理論,從沒有方法技術到多學科踩著石頭過河探路前行,從國內驅動走向國外驅動、內外結合,從高校科研院所到旅游規劃企業、境內外相關規劃設計咨詢公司、政府、相關企業等,共同托起旅游規劃這輪紅日。
主題公園為中國旅游帶來了第一個興奮點,度假區熱帶來了旅游房地產熱,申報遺產熱提升了對自然與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的認識,生態旅游熱提高了學術界和政府對保護與發展關系的認識。由于自然資源的有限性以及歷史文化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旅游規劃將承擔日益艱巨的任務。
2旅游規劃的價值觀
2.1讓每一個人夢想成真
旅游規劃是建立在旅游需求的基礎上,需求推動旅游業發展,要求旅游規劃必須滿足、引導旅游需求,旅游規劃首先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讓富人與窮人都能實現自己的旅游夢想。
2.2讓好地方更精彩
對于具有先天優勢的旅游區,通過旅游規劃使其在空間拓展、結構優化、旅游形象、經營管理等方面進行更高層次的提升,旅游規劃是一項管理系統工程。
2.3讓落后地方有信心
旅游規劃的視野始終是需求導向的、向前的、區域性的、差異性的,在差異中尋求特色、突出優勢,化平淡為特色,化腐朽為神奇,化劣勢為優勢,為落后地區尋求經濟發展出路,從這個意義上看,旅游規劃是一項經濟系統工程,針對落后地區的實際情況,一方面通過發展旅游把地區整體推向市場,另一方面強調地區內部資源的循環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把能耗降到最低。旅游規劃為地方經濟發展構建了一條內循環與外向型相結合的經濟發展之路。
2.4讓目的地走向世界
旅游規劃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保護自然資源、挖掘整理地方文化,用地方文化豐富人類生活多樣性,從這個意義上看,旅游規劃是一項文化生態系統工程。尊重生態環境,尊重地方文化,尊重社區精神。
進一步提煉,旅游規劃的價值觀可以歸納為“錦上添花,差異取勝,夢想成真”12個字。
3旅游規劃的方法
3.1旅游內涵的穩定性與動態性
旅游是什么?對這個詞的理解時代特色最明顯,旅游是觀光、休閑、游憩,旅游是度假、娛樂,旅游是會展活動,旅游是離家旅行,旅游是一種精神需求,一種境界、一種心情,旅游是一種功能,旅游需要服務,旅游是一種產業,旅游是經濟。旅游具有多種含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都有自己的游法。如何規劃?盡管旅游內涵豐富多彩,但經過這30年來的發展還是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概念:觀光、休閑、游憩。只要地球上存在差異,就存在觀光;只要地球上有人,就存在休閑游憩。訪問者觀光度假與本土居民休閑游憩是旅游研究與旅游規劃歷來關注的焦點。
3.2旅游規劃的4個共性
依附性:旅游本身是一種活動、一種行為、一種精神需求,需要特定的環境、空間、設施、吸引物來支撐。依附天成、依附經濟,旅游業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能動性:創意與創新是旅游規劃的靈魂,發現差異,定位市場,完善功能,提升形象,是旅游規劃生命力所在。
融合性:旅游本身的性質決定了旅游規劃的融合性,與景觀、城市、產業、文化等各類物質或非物質文化的融合;
靈活性與規范性:旅游的敏感性決定了規劃的敏感性、靈活性,同時,為了保障旅游規劃市場的有序性,旅游規劃必須具有一定的規范性。
3.3旅游規劃的多維性
(1)旅游規劃是吸引人、找特色的規劃,是面向非本地人的規劃,在地方文化的保護上起到積極作用。適度規模的客流量是目的地生命力的基本保證,通過規劃提高目的地吸引力,擴大影響力,增加目的地魅力;目的地開發需要策劃,需要超前意識、區域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尋求特色、尋求突破,用概念吸引人、活動吸引人、項目吸引人、環境吸引人、服務吸引人。概念需要活動、項目、環境、服務來支撐。廣告宣傳營銷很大程度上用概念感動市場、吸引游客。目前各類旅游規劃中概念與形象都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由此出現4種情況:概念新項目舊,有概念無項目,有項目無概念,概念與項目相呼應。
(2)旅游規劃是為游客服務、滿足游客需求的規劃,是需求導向的規劃,“高興而來,掃興而歸”,“不可不來,不可再來”等說明目的地沒有滿足游客需求。一方面要吸引游客,另一方面要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活動、環境、服務是滿足游客需求的3個基本要素,全方位異質體驗、細致入微的溫馨服務是目的地成功的兩個基本條件,從規劃性質來看,部分服務已經超出規劃范圍。
(3)旅游規劃是保護生態環境的規劃,穩定的生態環境是目的地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既要吸引游客,又要防止對生態環境的過度沖擊,保護生態環境。旅游業的發展,從生態系統的角度就是外來“物種”的侵入,對地方自然生態系統、文化生態系統造成沖擊,加速系統的演替——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旅游規劃的任務就是要尋求一條平衡發展的道路,是以旅游為導向的綜合協調規劃。
(4)旅游規劃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社區發展的規劃,任何一個地方發展旅游業都是從發展地方經濟的角度提出的,是地方戰略或區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旅游規劃與景觀規劃的區別所在。旅游業是提升地方競爭力的產業、是知名度產業,不僅僅是接待服務業。
(5)旅游規劃是提升目的地競爭力的規劃,通過旅游規劃對目的地進行包裝營銷,完善服務設施,優化服務環境,全方位展示目的地多重形象,增強目的地經濟發展的競爭力。
(6)旅游規劃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規劃,在規劃基礎研究與目標戰略對策、設施規模、生態保護上必須是科學的,在形象策劃與旅游體驗上又是藝術的。
(7)在各類規劃群體中旅游規劃是專項規劃,從規劃內容來看旅游規劃又是綜合性規劃。4旅游規劃的職業感、規劃師與主體地位
旅游規劃要承擔起社會責任、生態責任和地方可持續發展的責任,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頭重腳輕”、重策劃輕影響研究,“中間大兩頭小”,形象、產品、項目策劃篇幅大,市場與影響分析少,對旅游規劃所存在的問題批評的多,有效良方少。旅游規劃的責任不僅僅在于出點子,它的基本出發點是強調可持續利用,不同于單純的保護規劃、生態規劃,在市場、特色、利用、保護之間規劃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其客觀效果是把地方推向市場,起到加速地方國際化、市場化的作用,倡導的是一條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道路。
旅游規劃師要成為社會認可的職業,至少要具備5個條件:對象(領域)、平臺、技術、語言、規范(標準、規則)。
對象:相對獨立的領域,如律師、會計師、城市規劃師、建筑師、風景園林師等,旅游規劃領域的確定取決于對旅游內涵的理解,泛化的旅游及旅游資源的概念對旅游規劃職業的界定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平臺:同國家、國際認可的組織(管理、學會、協會等)相對應。
技術:社會認可的相對獨立的技術領域,顯示自己的專業特長。
語言:作為一種職業,必須具備的知識基礎與知識結構,要有自己的專業語言和詞匯。
規范:行規,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則和技術規范,道德約束與社會責任、生態責任感。
對照這5個條件,旅游規劃還需要作出進一步努力,特別是在對象、技術、語言、規范等方面還需作出進一步明確和界定;在這里需要特別提出的是規劃與策劃的不同,策劃是開放性的、發散思維的,強調價值的挖掘、理念的創新、新穎的提法、項目的創意,而規劃是理性的、收斂的、約束的,在社會文化系統、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的框架下提出可操作的途徑。規劃是建立在策劃的基礎上的。
由于旅游業在我國發展比較晚,有限的國土已劃歸各部門管理,旅游發展的用地空間成為一個突出的矛盾,一方面旅游管理部門需要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打破已有的行業格局、土地格局,重組“天下”,重新調整資源歸屬顯然是困難重重,有些地方政府力度大,重組比較順利,有些地方由于歷史等方面的原因,重組難度比較大,進而成為一些地方發展旅游業的體制因素。目前旅游管理的空間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行業管理與目的地管理,經過幾年的調整行業管理相對比較順,而目的地管理難度比較大,林業、水利、建設、文物、宗教等各方利益主體的協調就是一個突出問題,也是旅游規劃管理與執行的領域性的敏感問題。
在行業管理上主體地位比較突出,在旅游資源、旅游地與項目管理上主體地位模糊,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與協調。
5旅游規劃體系與規劃制度
5.1現行兩套體系
這在國家旅游局《旅游規劃通則》中已有說明,旅游規劃分旅游發展規劃和旅游區規劃。旅游區規劃分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旅游發展規劃體系分跨越行政區的區域旅游規劃以及與行政區劃體系相對應的旅游發展規劃,不同級別行政區需要編制同一類型的發展規劃,旅游區建設規劃體系是同一旅游區規劃的3個層次,同一旅游區一般需要編制3個不同層次的規劃。這兩套體系基本保證對旅游發展的引導作用。但在實際規劃實踐中,呈現規劃形式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存在3個整合3個強調的問題。
3個整合:
旅游規劃的行政體系與旅游發展區域規律的整合。在國界范圍內旅游者空間分布是具有區域規律性的,不受行政區劃的制約,而旅游發展規劃是按行政區劃編制的,兩者有一個錯位問題,必須加強整合。旅行社的導向與旅游區特色共同決定旅游區生命力。
旅游發展規劃與旅游區建設規劃的整合。在發展規劃指導下編制建設規劃是明顯的道理,但在具體的目的地規劃編制過程中,這一原則的執行大打折扣,主要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發展規劃深度不夠,對特定的目的地規劃沒有指導意義,兩者銜接不上;二是分別由不同單位編制,或主管領導的變動,對目的地的認識不同;三是管理不到位,執行力不夠;四是環境的變化,發展規劃編制幾年后才編目的地規劃,社會經濟環境、市場環境均已發生很大變化,發展規劃已經滯后,不具有指導意義,等等。從規劃有效性來看,必須保持發展規劃與建設規劃的整合,整合點在哪里?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性質、特色定位與大項目設置上,既要保證發展規劃的執行力,又要保證目的地建設規劃的靈活性、創造性,兩者相得益彰。
總規、控制性詳規與修建性詳規的整合。旅游區建設規劃是不是一定要走這三步?需要更深入研究。現在有些專家提出風景名勝區必須編制控制性詳規,需要進一步明確;控制性詳規是對開發建設活動的一種控制,風景名勝區編制控規也就意味著風景名勝區開發建設活動的合法性,這是其一。其二是風景名勝區控規范圍有多大,所有的區都要編制還是局部地區要編制,我們在嶗山西麓風景恢復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過程中,認識到對于社會經濟環境比較復雜的風景區邊緣地帶來說,單純強調保護是不可能的,必須在保護與發展之間尋求一條平衡的發展方式,這時控規就顯得非常必要,而對于以保護為主的景區來說就沒有必要編制控制。
3個強調:
不同類型旅游區規劃側重點不同。特別是人造型與自然型、現代城市與歷史城鎮等,旅游規劃的任務與目的有很大不同。
不同發展階段的旅游區,其規劃的側重點不同。對于成熟型的旅游區,其面臨的問題不是建設問題,而是市場開發與經營管理、旅游要素的優化組合問題;對于新興旅游區,怎么建、建什么是其面臨的突出問題。
不同行政級別、不同地域范圍的旅游區,規劃內容與方法也不相同。對于不同類型、不同階段、不同級別的旅游區,必須強調其側重點、強調其針對性、強調其有效性。
5.2未來3套體系
未來的中國旅游規劃將是3套體系:旅游發展規劃體系(面向訪問者的規劃體系)、休閑游憩規劃體系(面向居民的規劃體系)、旅游區建設規劃體系。這是旅游規劃建立在市場需求基礎上的必然要求。盡管居民與訪問者有可能共同使用同一游憩設施或游憩地,但從本源意義上來看兩者具有本質不同的意義。
旅游發展規劃體系應分3類:跨行政區旅游發展規劃體系、行政區旅游發展規劃體系、專項產品規劃體系,在中國的國情下按行政區編制旅游規劃容易操作,目前以省級旅游規劃、市縣級旅游規劃編制為主,主要是為各級政府所用;專項產品規劃體系是未來中國旅游規劃的一個重要趨勢,從國家和區域(省)的角度優化資源的利用,建立各具特色的產品基地,如度假基地、漂流基地、登山基地、獨木舟基地等。休閑游憩規劃體系是城市健康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立足于城市居民的健康需求、社會交往需求、生活質量需求而建立的空間體系與經營、管理體系,歐美很多城市均編制了城市休閑游憩系統規劃。
在各類規劃中,市場、產品、產業、可持續發展是4個最基本的共同問題。
6旅游規劃的學術前沿
旅游規劃未來發展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內功,即旅游規劃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是環境,即國民經濟社會與政治環境。從旅游發展的歷史來看,旅游需求規模日益增大,旅游形式日益多樣化,人類社會從狩獵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至閑暇社會,從物質財富的積累轉向精神生產與健康的追求,旅游規劃必須保持時代需求與發展變化的敏感性。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應文化發展的需要,適應資源保護的需要。
6.1旅游規劃基礎理論研究
旅游規劃要有自己的核心支持學科與核心技術,這是旅游規劃作為一門學科與專業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旅游規劃職業化的基本條件。筆者依然認為游憩學是旅游規劃的核心,旅游規劃一方面要建立在多學科研究基礎上,建立在旅游發展規律基礎上,另一方面要有自己的詞匯與語言,提高旅游規劃的科學化水平。旅游規劃創意與創新要建立在發展概念與地域化、空間化、形態化途徑結合上,這樣才能體現旅游規劃的專業性。
6.2各類旅游行為及旅游區發展規律的研究
旅游者的空間行為直接影響目的地市場結構及服務設施布局,觀光、度假、休閑等行為模式明顯不同,鄉村、城市、度假區、風景區、主題園等目的地旅游發展規律也不相同,必須探索不同性質旅游地的規劃模式。特別要加強旅游規劃兩頭的研究:旅游資源市場評價、市場需求預測與旅游反作用深度研究。
6.3旅游規劃新方法、新技術的應用研究
資源調查與評價、市場調查預測與統計分析、產品與形象設計等是旅游規劃中的核心問題,現有的分析方法與技術不能適應旅游發展的需求,必須改革;總結旅游規劃的實踐經驗,提高旅游規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沒有新方法、新技術武裝的旅游規劃在規劃市場競爭中將會失去規劃競爭力。
6.4旅游業可持續發展與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研究
這是旅游規劃首要的研究任務。可持續發展不是一句政治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戰略。旅游業是消耗能源和資源的產業,是使用土地的產業,旅游規劃不僅僅是關注旅游者、關注旅游業,更重要的是關注地方居民,旅游業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一種策略,這是旅游規劃觀念的重要轉變。20世紀后期興起的旅游規劃更多關心的是如何吸引旅游者到一個特定旅游目的地去旅游的問題,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搞好市場開拓和促銷活動吸引更多游客方面。21世紀的旅游規劃要承擔社區發展的責任,旅游業融入到城市和社區的發展之中,保護與永續利用自然與文化資源。
未來旅游規劃的重要變革就是兩個拓展。內涵拓展:從觀光轉向游憩,從經濟回歸生命的本質,關愛生活,關愛健康,關愛社區居民。外延拓展:從旅游作用的規劃轉向旅游反作用的規劃。要適應這樣的變革,旅游學科必然隨之調整,從現有的旅游系將逐步分離出閑暇科學系,休閑學系,游憩學系,自然資源保護、利用與管理系,遺產保護、利用與管理系等。建立旅游規劃學術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體系,鼓勵旅游咨詢公司的有序發展,拓展旅游專業學生的高層次就業渠道。
7結語
老齡化、休假時間延長、生活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的現代化、自駕車增多、城市化、國際化等將是未來影響中國旅游發展的主要動力因素。30年來中國旅游研究領域的全方位拓展為旅游規劃水平和旅游規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中國旅游業在以國內旅游為主的同時國際化程度將不斷提高,旅游產品體系結構更加合理,一流資源基本均已開發利用,在未來發展中其國際競爭力的提高主要是通過經營管理水平的改善而增強,二三流資源的開發利用將為旅游業發展注入活力,戶外游憩基地建設成為必然趨勢,也是二三流資源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向,專業化、規?;?、標準化、特色化、俱樂部化是戶外游憩基地建設與發展的必然選擇。
__交通便利,地理區位優越,省道211線、岳汝高速和瀏陽河花木產業帶公路穿境而過。鎮區中心距離長沙、株洲、瀏陽市區和黃花機場、武廣南站車程均在半小時左右,處于長株潭融城經濟圈的核心地帶,是承接長株潭經濟輻射的 “第一站”。隨著南橫線和__連接線的修建,__的區位優勢將更加明顯,完全具備開發鄉村旅游資源的潛力。
2.資源豐富,風光旖旎
在鄉村旅游規劃中,我們注重結合自身特點,挖掘特色與亮點,只有與眾不同,才能獨具魅力。我鎮將重點放在“水”與“油”兩方面。瀏陽河在境內全長12.5公里,蜿蜒曲折,水質清澈,河面較為寬闊,兩岸植被保護完好,流經各村鄉風淳樸,百姓熱情好客,隨游船或輕舟漂流其中,做客幸福屋場,享農閑之樂,不失為一種愜意!“油”即茶油,我鎮的油茶種植面積在全省都是屈指可數的,而2013年湖南糧食集團金霞油茶的入駐,油茶文化博覽館的建設更為這一生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平臺。
躍龍互通口——金牌車田屋場——瀏陽河風光帶(__段)——游船百步灘,做客漁業社——漫步萬畝油茶林——章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鐘佛寺宗教文化旅游綜合區
1.金牌車田屋場:“享隋唐千年古樟福地,游大美瀏陽河第一灣,品明朝百年古井清泉,感瀏河明珠淳樸民風。”瀏陽河流入長沙的第一道灣環繞車田,這里土地肥沃、果木飄香、安靜祥和,素有“小桃花源”之稱?!盀g陽河第一灣”、“千年古樟”、“百年古井”,這是一個充滿深厚文化底蘊與文化魅力的幸福屋場。
2.瀏陽河風光帶:600余米的瀏陽河風光帶一期已建成,集親水平臺、釣魚臺、老碼頭、傳統水車、吊橋等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于一體,從建成至今,已經吸引了周邊不少鄉鎮的居民來此游玩。
3.百步灘、漁業社:百步灘長約600米,最寬處200余米,四面環水,零星還散布著幾處小島,其實就是幾棵長于水中的大樹,擋住了河里的泥沙,慢慢堆積,也就成了小島。乘船上洲,洲上有成片的橘林,秋收季節,滿目的果實,橙色甚是喜人?,F如今,還增添了燒烤、釣魚等場所,瀏陽市、長沙市多家媒體曾多次對其進行報道,也就有了“瀏陽河上的橘子洲”一說。
游經瀏陽河上百步洲時,還可拜訪下曾經的漁業社,這里曾有瀏陽唯一的專業漁業社——湘淮漁業社,隨著經濟的發展,盡管漁業社后來解散了,但現在還有零星的漁船停靠在瀏陽河沿岸,一舟、一篙、一網,來自水鄉人家的樂趣,是周末不錯的選擇!
4.萬畝油茶精品走廊:萬畝油茶林,只等君來識。萬畝油茶產業精品走廊包括了油茶高接換冠示范基地、現代油菜加工企業金霞油茶、油茶生態文化博覽園(在建)、低產林改造示范區、綠海油都土橋林場觀景臺。來這里,你不僅僅震撼于成片成山的油茶,還可親身體驗采摘茶籽的樂趣、土榨茶油的方法,以及農家樂里用油茶烹飪的美味。
5.章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章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瀏陽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于2014年8月搬遷至土橋村,并正式對外開放,新建成的陳列室、故居廣場與陳章甫烈士陵墓、故居形成一體。
6.鐘佛寺宗教文化旅游綜合區:鐘佛寺寺歷史悠久,位于瀏陽市__鎮北星社區,該寺始建于唐,明景泰中期劉文信捐款擴建,古剎莊嚴,香火鼎盛,曾有僧眾300余人。寺內有大雄寶殿、三圣殿、地藏洞、居士樓、海會樓,是參禪禮佛的凈土,寺外崇山峻嶺,泉水淙淙,蒼松翠竹,鳥語花香,也是一處休閑旅游的勝地,工作之余可來此觀山水、聽佛禮、品禪茶、嘗齋飯。
鄉村旅游是一項切合兩型社會發展的、具有極大經濟效益潛力的產業,更能創造巨大的社會效益,解決大量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我鎮將從以下幾方面加快境內鄉村旅游也的發展步伐:
1.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對于旅游服務業來說,游客注重的不僅僅是產品本身,更多的是購買旅游這一產品的體驗過程,因此,具備完善的基礎配套設施、良好的公共服務能力是鄉村旅游業的關鍵。我鎮上述旅游線路已經基本成熟,除油茶生態文化博覽園尚在建外,其他景點交通、餐飲逐步完善,均可對外開放。
作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口的重要下屬單位之一,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中規院”)在了解到吞達村的情況后,決定開展《拉薩市尼木縣吞巴鄉吞達村村莊規劃》,幫扶地方建設。
吞達村共有177戶、1026人,五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均耕地僅0.9畝,人地矛盾突出。其中第五村民小組――魯熱組15戶121人居住在不通水、不通路、海拔超4000米的山頂,生活條件較為困難。村民種植的青稞等糧食作物僅能勉強滿足口糧需要。村莊手工制作的藏香享譽區內外,但是由于缺少宣傳和品牌推廣,附加值不高。
中規院高度重視援助任務,成立了李曉江院長為總指導、院科技處總協調、城鄉所和工程所十多人參加的項目工作小組。項目組克服了高原作業的困難,于2011年5月底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現場調研工作,對吞達村每個村民小組進行了現場勘察,采取座談、走訪多種形式聽取村民意見。
按規劃,吞達村發展定位為:“藏文鼻祖之鄉,水磨藏香之源,幸福和諧之村”,以建設“藏族特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經濟富裕的全國特色旅游名村、低碳科技的新農村示范點”為目標,以“生態為本、文化為魂、民生為上、旅游強村”為發展思路,以資源為導向保護村莊的完整性與真實性,以“三點一線五景區”為重點,著力打造“村景一體化”的空間布局。并按照新農村建設要求,將農業生產與農村生活、歷史保護與旅游開發、工藝傳承與經濟發展有機融合,建設特色鮮明、幸福和諧、宜居樂業的農區村莊。
規劃根據吞達村的資源環境、產業基礎、經濟結構等現狀條件,提出以農業為基礎、藏香業和旅游業雙輪驅動的村莊產業經濟發展策略。工作組制作了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的有關材料,對村莊的旅游發展目標定位為:以神山、秀水、古樹、林卡為生態基礎,以藏香、藏文、名人、民俗為文化內涵,建設國家4A級旅游區,將吞達村發展成為拉日黃金旅游線上的重要景點,尼木縣旅游發展的龍頭,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目前,申報正按照程序進行中。
規劃針對問卷調查和訪談,決定在農房改造、交通改善、飲用水工程等影響村民日常生活條件的重點項目入手,提出針對性的規劃方案和行動計劃,結合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駐村工作組的日常工作,開展幫扶。
一年多來,規劃組重在構建宜居樂業的村莊整體環境,加強了綠化和村容鎮貌、環境衛生建設,村莊面貌發生較大變化。
【關鍵詞】鄉村旅游;規劃;開發
國學大師梁漱溟曾經預言“今后數幾十年能令中國人向上興奮的新方向就是鄉村建設運動”。從歐美發達國家的旅游業發展情況來看,出現鄉村旅游革命是大概率事件。而我國,目前正掀起一陣鄉村旅游發展新,鄉村旅游正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需求刺激供給,那我們站在供給側來看,該如何規劃和推廣鄉村旅游景點呢?本文以綏寧縣西河村為例開展相關探討。
一、規劃背景分析
邵陽綏寧縣寨市苗族侗族鄉西河村因座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寨市古鎮城西且臨蒔竹河,村域圍繞西河花橋而得名,轄7個組762人,總面積4282畝。
西河村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村里聚居著多個少數民族,其中以苗、侗族為主,占全村總人口的80%以上,所以民間有“苗侗一家親”之說。
西河村的苗侗族傳統習俗、民族風情流傳至今。這里的古宅民居,亭臺書院,摩崖碑刻,寺廟祠庵等,處處留有不可泯滅的湘楚文化的印記,是一塊研究湘楚文化的“活化石”。自屈原“溯湘沅,逐洞庭”開始,這里就倍受荊楚文化的熏陶,傳承至今的唱土地、舞龍燈、跳儺舞、逗春牛、打銅錢、阿細跳月、四?八”姑娘節、上刀樓、下油鍋等活動帶有濃厚的湘楚文化色彩,這些民族文化游藝活動在民間長盛不衰,代代相傳。這里苗侗族民間文化源遠流長,現存的有吹蘆笙、儺堂戲、敬酒歌、哭嫁歌等民間文藝;有斗牛、舞龍燈、抬花轎等文體活動;有吊腳樓、風雨橋、涼亭等建筑藝術;有黑米飯、油茶、萬花茶、酥餃、肉血湯丸等飲食文化。
西河村的紅色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從1930年12月起到1935年12月止,曾四次路過綏寧,紅七軍、紅一方面軍、紅二、六軍團在綏寧撒下了革命種子,留下了許多革命故事,并保留著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中國工農第七軍征戰綏寧指揮所舊址、戰壕、標語等。
二、目標市場分析及主題定位
對西河村的規劃推廣需要根據其實情分析來目標市場,然后根據目標市場確定其規劃主題――“多彩西河,懷舊生活”,再根據主題設計旅游項目和旅游購物品,輔之以相關配套設施、設備建設規劃。
根據西河村現有資源和所處地理位置,我們選擇以西河村為圓心,半徑75KM以內的家庭自駕游、企事業單位團體游為主要目標市場。
根據目標市場游客群體的旅游需求,我們將西河村旅游規劃主題定為“多彩西河,懷舊生活”。
三、游覽觀賞型休閑旅游活動項目策劃
1.青磚房
引導游客與封山育林石碑、明代侗族風雨橋、清代古民居、古宅民居,亭臺書院,摩崖碑刻、寺廟祠庵等景點合影,憑七處合影照領取紀念品。
2.紅色碑
在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中國工農第七軍征戰綏寧指揮所舊址、戰壕、標語等處藏紅包,讓游客在觀賞古跡的同時尋找紅包,找齊所有紅包可獲得旅游紀念品。
3.銀杏道
在蒔竹河岸栽植銀杏樹,營造浪漫氛圍,為游客提供傾訴心腸的場所。
4.綠茶園
在山丘上種植茶樹,給游客提供觀賞、采摘、制作茶葉的機會。
5.棕戰壕
對戰壕進行休整維護,周圍樹木以棕色為主。
四、參與體驗型休閑旅游活動項目策劃
1.擬戰爭體驗館
游客游覽西河村紅色旅游景點前通過虛擬戰爭體驗館體驗虛擬射擊、虛擬戰爭等數字旅游產品。
2.紅色主題鄉村酒店
鄉村酒店不是水泥鋼筋結構,而是按照行軍模式,由游客根據需要領取相關物品,在指定區域內搭建行軍帳篷等。
3.“憶苦思甜”健康粗糧飯店
飯菜的生產流程完全按照行軍模式開展,飯店周圍有菜地、水田。游客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性開展種植、培育、施肥、殺蟲、采摘、擇菜、做飯、炒菜等工作。
4.西河好蘆笙
定期組織“西河好蘆笙”,游客可以選擇扮演選手、觀眾、專業評委、大眾評委、主持人等不同角色,一起體驗吹蘆笙的樂趣。
5.儺堂戲校
游客可以拜師學戲,也可以單純看戲。
6.西河新婚夜
建立婚慶堂,承接婚慶禮儀。按照本地風俗安排哭嫁歌和抬花轎等活動,同時提供舞龍燈、斗牛、敬酒歌等表演。
7.野戰營
開辟野戰場所,提供教練指導,吸引年輕游客組隊參加野戰。
8. 強渡蒔竹河
在蒔竹河設立各種有一定挑戰性的障礙,激發游客參與興趣挑戰障礙。
9.占領高地
在山丘上開辟攀爬場所,鼓勵游客挑戰自我。
10.書院一日讀
著古裝、上書院、讀古書。
五、旅游購物品開發思路
粗糧禮包。將西河村本地特色食品組合,設計具有地方特色的禮盒包裝,組成粗糧禮包出售。
獎章。游客在完成所有體驗項目后可以免費獲得獎章,也可以購買獎章。
六、核心景區外相關配套建設規劃要點
1.接待服務設施建設
結合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推進農居改造工作。重點在西河度假休閑區入口右側、西河村辦公室附近聚居點兩個位置改造、新建紅色主題鄉村酒店。完善管理和服務制度,提供給游客富有鄉村特色而舒適安逸的接待服務。
2.道路交通建設
爭取政府資金,整治和改造西河村鏈接縣城、懷通高速樂安互通口、黃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武靖高速入口、枝柳鐵路靖州站的道路,方便游客進出游覽。
3.導向標識系統建設
完善村內及上述道路指示牌,交通指示牌的尺寸、圖案、文字設計、顏色和材料應當遵循國家統一標準,并與景觀協調。
4.自駕車綜合服務設施建設
加快自駕車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完善休息、停車、餐飲、廁所、加油、汽車檢修、醫療急救等配套設施。
5.導游服務建設
支持、鼓勵本村居民或居民推薦的親友全職或者業余時間學習旅游、導游專業,提高導游的專業素質,補充自駕車旅游服務知識,提供針對。
6.環境維護
加強對旅游者以及當地居民生態環境保護和傳統文化保護意識的宣傳、教育,共同維護當地自然和人文環境。
總的來說,鄉村旅游不僅有利于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有利于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開發鄉村旅游需要重規劃、重推廣,不能竭澤而漁,不能抱殘守缺,合理有效的利用相關資源,真正做到利國利民。
參考文獻:
唐勇,黃俐波《淺談鄉村旅游開發與文化保護》 J 《企業經濟》,2007(4):102-104
關鍵詞: 旅游規劃 景觀規劃設計 時空形態格局
“旅游規劃”近年在中國驟然興起,作為這一學科領域的核心,中國旅游治理學科和風景園林學科因此而發生著轉變。其動因來自4個方面:國際旅游與景觀規劃學術研究,工程實踐的示范,中國國務院學位辦對于原風景園林學科專業目錄的取消,以及環境藝術等新興學科專業與實踐領域的興起。這些變化一方面促使中國旅游規劃領域正在經歷著初期成長的煩惱,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中國現代旅游規劃學科領域的形成。為此,確有必要認清形勢,理順思路,把握“現代旅游規劃”在中國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領域出現的前兆,明確該學科領域的定向、定性、定位、定型,采取相應的實施對策。
基于20年來風景景觀規劃設計和近年旅游規劃的研究實踐,筆者以為,旅游規劃其狹義的概念就是包括旅游發展規劃、旅游項目設置、客源市場在內的旅游策劃,這是旅游界的強項、核心。其規劃的形式特點是以文字、數字、圖表為主的描述、分析、論證、設想。然而,過去的實踐結果和未來的社會需求告訴我們,僅有這種旅游策劃是不夠的,尤其要把設想計劃落實在有形的空間形體和有階段的時間范圍上,這就需要有更為具體的時空規劃以及對應于單體項目的設計,需要以景觀規劃設計界的規劃設計圖紙為主。此外,除了客源,近年旅游規劃中,大家都無法回避旅游地生態環境保護和美麗旅游景觀環境創造這兩大問題;同時,除了經濟產業的問題,游憩心理行為和旅游地時空形態格局正在成為旅游規劃理論研究的重點。
因而,新一代的中國旅游規劃,實踐深度要從宏觀的策劃這一元走向宏觀策劃、時空規劃、單體設計的三元,實踐內容要從以客源市場為主的一元擴展為客源市場、生態環保、美景創造的三元,理論研究要從產業經濟為主的一元擴展為產業經濟、游客心理行為、時空形態格局的三元。這三個層面的三元及其分別從一元向三元的擴展,就是筆者所提出的旅游規劃三元論的核心實質。
1.現代旅游規劃的三元
如同傳統的旅游規劃,現代旅游規劃其基本的追求仍然是為旅游者創造時間與空間的差異、文化與歷史的新奇、生理心理上的滿足。筆者認為,現代旅游規劃自始至終都應以此為核心和最終目標。
以此為出發點,從中國旅游規劃的實踐需求看,筆者認為,其中均蘊含著三個層面不同的需求:
(1)旅游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化歷史與藝術層面,包括潛在于旅游環境中的歷史文化、風土民情、風俗習慣等與人們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關的文明,即關于人們行為活動以及與之相應的經營運作的規劃需求;(2) 景觀時空層面,基于景觀空間布局的規劃,包括區域、總體、景區、景點的時間與空間上的布局、設計,即關于景觀時空布局的規劃需求;(3) 環境、生態、資源層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體、動植物、氣候、光照等人文與自然資源在內的調查、分析、評估、規劃、保護,即生態環境大地景觀的規劃需求。這些構成了旅游規劃需求的三元。與需求對應,現代旅游規劃的內容同樣包含三元:(1) 以“旅游”為核心的群體行為心理規劃和項目經營;(2) 以“景觀”規劃為核心的美麗的旅游景觀環境形象創造;(3) 以“生態”為核心的旅游環境生態保護。簡而言之,旅游、景觀、生態,這就是筆者所提出的現代旅游規劃的三元素(劉濱誼,2001)。
筆者認為:對于中國,全面的旅游規劃應包括“旅游”、“景觀”、“生態”這三元的規劃,并以這三元作為基本側重。“旅游”的規劃,其核心是對旅游資源(分為自然天成的和人為創造的兩類)、游客行為心理與項目經營運作,這相互交織的三者進行揣摩、分析、設定、猜測,統稱策劃;“景觀”的規劃,又稱風景園林規劃,其核心是對旅游項目、游客活動、設施建設這三者進行空間布局、時間分期、設施設計,統稱規劃;“生態”的規劃,其核心是對旅游區、旅游地的自然要素環境與因旅游開發建設而引起的影響進行識別、分析、保護規劃。一個幾萬平方公里的區域旅游發展規劃也好、一個旅游地的項目策劃也好、一個旅游地修建性具體規劃也好,雖然規模、層次、深度各不相同,但是,規劃中都必須將這三方面作為基本內容予以考慮,所不同的只是三方面的比重、深度而已??v覽全球旅游規劃的實例,任何一個具有時代風格和現代意識的成功之作,無不飽含著這三個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慮,所不同的也只是視具體規劃設計情況,三元素所占的比例側重不同而已。
筆者提出現代旅游規劃三元論,首先,源于旅游與景觀規劃實踐的切身體會和理論思考(劉濱誼,1999a),其次,源于人類聚居環境學的系列理論研究(劉濱誼,1999b),再次,分析旅游規劃本身,筆者發現旅游規劃在層面、重點、階段、支撐專業等方面都具有三元的特征:
①旅游規劃的三個層面:區域―景區―景點;
②旅游規劃的三個重點:資源(區域上)―布局(總體上)―選擇(景點與項目策劃);
③旅游規劃的三個階段:發展規劃(階段1)―總體規劃(階段2)―具體規劃(階段3);
④旅游規劃的全過程:“策劃”―“規劃設計”―“治理”;
⑤支撐學科領域:旅游游憩學、景觀園林(包括建筑、規劃、園林)、環境藝術。
根據旅游規劃三元論,在眾說紛紜的各類旅游規劃傾向和流派中,我們可以辨別出三種極具發展潛力的流派:(1) 以旅游策劃為核心,重在大眾行為心理景觀策劃的游憩流派;(2) 以景觀規劃和環境藝術設計為核心,重在空間規劃布局與景點設計的景觀流派;(3) 以旅游資源、環境生態保護利用為核心,重在自然生態的生態流派。這三種流派代表著現代旅游規劃學科領域的發展方向。對于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旅游規劃,提出旅游三元論的基本目的就是要解決旅游規劃的定向問題,尋求符合中國國情的旅游規劃發展方向。
2.旅游規劃學科領域的新觀念
旅游規劃學科領域的新觀念,其形成與現代旅游治理和現代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學科專業觀念的轉變有關。與全世界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潮流同步,向國際同類先進學科專業看齊,在今后5~10年期間,中國旅游規劃設計作為一門學科專業,在學科建設、專業設置、知識體系、實踐取向這四方面都需要形成結構性的體系,目前,作為這種體系的雛形――現代旅游規劃的觀念正在形成。
中國的旅游規劃,盡管在過去20年中,依附于經濟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風景園林規劃等相鄰學科專業的研究與實踐已得到一定的發展,然而,就現代與國際接軌的旅游規劃意義而言,這一學科領域目前尚處于形成初期,姑且稱之為“生成期”,正在經歷著最為要害的結構確立、反饋調整、轉變重組。學術方面,一是受到中國旅游界、風景園林界、建筑規劃界的影響,二是受到國際旅游學科專業的推動;社會實踐方面,一方面,迅速發展的旅游市場需求為該學科專業提供了廣闊的生存發展空間,另一方面,魚目混珠、外行多于內行的狀況,導致該專業實踐成果缺乏原創、“克隆”國內外旅游景觀實例成風,水平難以提高。對此,首先需要在學科專業上形成正確的觀念,這是解決生成期該學科專業“定性”問題的基本出發點。
這種觀念的形成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原旅游治理學科關注重點的轉移和范圍的擴展:從后期治理運營轉移到先期開發建設,從單一傳統專業擴展為綜合交叉的現代專業;二是指隨之而來的學科核心內容的轉變:從以項目策劃為核心的旅游規劃轉移到以包括項目策劃等多種元素構成的以旅游規劃三元素為核心的綜合旅游規劃。對于中國旅游界,這種新觀念已經具備客觀條件基礎,這就是近年迅速擴展的旅游規劃市場需求及其工程實踐。與過去20年的實踐相比,旅游規劃項目種類、規模和工作深度均已大大擴展。例如,在許多城市發展規劃中,旅游發展規劃已從總體規劃中的專項規劃中分離出來而作為一項相對獨立的規劃;又如近年興起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城市景觀風貌規劃、濱水區規劃設計、街道景觀設計、城市廣場規劃設計、交通道路景觀規劃設計、旅游度假區規劃設計等,這些項目都在不同規模層面上與旅游規劃相互交織。此外,隨著國外高水平旅游規劃實踐的介入和國內旅游規劃院所日趨國際化的旅游規劃的操作方式,學科領域新觀念的形成與國際接軌的實踐操作已開始深入人心而勢在必行。
這一新觀念形成的主觀條件是國內一批專家學者數十年堅持不懈的追求、倡導、宣傳、開拓。誠然,時至今日,在專業內容側重的理解上,仍然主張各異,稱呼有別。對此,筆者呼吁,需要就以下3方面學科領域基本原則達成共識:①學科領域核心:廣義的旅游―景觀―生態;②學科領域根基:旅游學、景觀規劃、景觀生態學;③與近鄰專業的關系:該專業是與景觀規劃設計、環境藝術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無法替代。學科領域新觀念的確立,這是解決中國旅游規劃定性問題的要害。
3. 旅游規劃學科領域的支撐專業
當今中國旅游規劃學科正在迅速擴展。傳統旅游規劃界由旅游經營為導向的規劃局面正在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旅游游憩學、景觀園林(包括建筑、規劃、園林)、環境藝術三大類專業共創旅游規劃設計天下的“三國格局”。就發展趨勢而論,這三大專業正在構成現代旅游規劃設計交叉學科的支撐專業。對于旅游規劃設計學科,其核心就是這三元的綜合。一元是藝術,即以景觀環境形象為核心帶動的景觀藝術,在這方面,環境藝術專業最為擅長;一元是物質環境的規劃設計,即以植物的綜合運用、以環境綠化、水土整治為核心的園林綠化藝術與技術,這是建筑、規劃、園林專業的強項。此外,園林綠化也好,環境藝術也好,所營造的景觀園林環境終究是為人類所使用的。這就涉及研究人的心理行為,什么樣的環境為人們所喜愛,什么環境下會引發什么樣的行為活動,進一步通過組織人的活動、安排娛樂休閑時間,以及由此引發的經營投資回報效益等問題,這樣又引出一個大的分支,國際上叫游憩娛樂學。在中國名義上沒有這個專業,但在實際上正在從旅游治理、風景園林學科中派生。這就是三元中的又一元。從與這三元相對應的教育來看,目前全國設有環境藝術專業的大專院校有100所左右,設有園林專業的大專院校有50所左右,設有旅游治理類專業的大專院校有80多所。盡管迄今中國還沒有“旅游規劃”這一學科專業名稱,這些院校專業背景也不盡相同,專業名稱各異,或是一級學科,或是專業,或是某一專業中的方向,但都或多或少具備了培養從事旅游規劃專業人才的能力。從與這三元素相對應的規劃設計院所來看,國內已存在風景園林類、環境藝術類、旅游規劃類三類規劃設計院所,其工程實踐的都與旅游規劃有關。
從學科領域基本組成而論,現代旅游規劃學科領域包含這三大方面。從專業操作過程看,環境藝術以“設計”為全過程,風景園林以先期“規劃”、后期“設計”為全過程,游憩娛樂以項目選取、游人活動組織治理的先期“策劃”和旅游景區運營的后期“治理”為全過程?!安邉潯报D―“規劃設計”――“治理”這三個過程的結合構成了現代旅游規劃的全過程。
從學科發展演化來看,環藝、游憩娛樂都是近現代、工業革命以后引入的,景觀園林專業則較為傳統。
學科的綜合交叉、學科支撐專業的增加、實踐過程的完善、實踐領域的擴展,這是當代任何具有競爭生存力的現代學科的必備條件。對于現代中國旅游規劃學科,面對未來學科之間的競爭,這種學科交叉與專業綜合無疑是有利的。但是,目前國內3個專業及其依托的主管部門之間缺乏交流、各自為主的局面已經造成了學科發展上的混亂。應當改目前這種群雄逐鹿的“三國格局”為現代旅游規劃學科的“三位一體”。對此,對于這一學科專業的整合“定位”,基于數十年的積累和未來將要發揮的作用,中國旅游界和國家旅游局理應擔起重任。
4. 旅游規劃專業教育的結構
要使中國旅游規劃學科領域具有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其專業教育需要有三個層次:①面向學科發展,為長遠學科建設培養高層次博士、碩士人才;②面向社會需要,為國家旅游治理和旅游規劃設計建設部門培養大學本科、碩士人才;③面向中國數量與質量日益高漲的旅游開發市場需求,為各類規劃設計院所、園林工程公司培養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多層次人才。在這三個層次中,第三個層次已運轉若干年,為中國旅游規劃業培養了一定數量的專業人才,第二層次也已開始運轉,隨著近5年專業教育的發展,第一層次正在走上正軌。專業教育層次結構的完善,將為旅游規劃學科領域未來的加速發展鋪平道路。
三個層次教育中,大學本科專業教育當為基礎。但是,目前這個基礎還相當薄弱。原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工科)本科專業取消,原來獨立的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碩士點降級為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碩士點中的一個方向,在轟轟烈烈、日漸上升的旅游規劃事業表象的背后,教授講師們已感受到了由于這兩方面所造成的學科專業危機:旅游規劃專業人才奇缺,高層次人才培養斷源,外行大量涌入,學科專業水平難以提高。對此,需要一個專業教育上的“革新”、“強化”:一方面,爭取恢復原風景園林工科本科和碩士點專業目錄,另一方面,強化“旅游規劃設計”本科、碩士、博士這一專業方向的獨立專業教育,采取多層次、多途徑、多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其次是專業知識結構的調整。當前中國社會的旅游規劃業需求孕育著新型的專業人才知識結構。除了城市規劃中的風景園林規劃(工科)、環境藝術(文科)、旅游治理中的規劃(理科)專業的興起,一批近鄰、邊緣學科專業的實質性介入也大大擴展了旅游規劃專業的知識范圍:建筑學科、地理學科、計算機與信息學科等。旅游規劃專業教育課程設置面臨著擴展轉變的需求。對于這種轉變,筆者主張:一方面,要開設旅游治理的專業課程;同時,更要引入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學、城市規劃、建筑學、環境藝術的專業課程。這是以課程設置為實質的專業知識結構調整。對于一名立志成為現代旅游規劃師的學生而言,假如要把三大專業及其近鄰邊緣學科知識都濃縮于一身,在四五年內,他應當如何把握如此廣泛的知識呢?
筆者認為,可以把知識獲取的渠道方式分解為三種:一是通過看書、聽講座、思考學到的,比如治理學、游憩行為理論等;二是必須動手實踐才能得到的,比如景觀規劃設計;三是并非靠學校書本,而是通過社會實踐、靠閱歷、經歷去逐步積累起來的。這三方面的比重不同,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也就大不一樣。與一般旅游治理專業的教學相比,旅游規劃方向的學生培養所要求的這三個方面的比重需要一個大的調整,根據教學研究與實踐,對于4年制(或5年制)旅游規劃專業方向的教學,筆者認為三方面的比重控制在2∶6∶1為好。
總之,培養什么樣的旅游規劃人才,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專業知識,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
才,這些都直接關系著中國旅游規劃學科專業的發展壯大,關系著學科專業的“定型”。
5. 結論
實現中國旅游規劃學科專業方向的定性、定位、定型和定向,中國旅游界首先需要相應的人為轉變:(1) 觀念的三個轉變:a. 從以六要素為核心的傳統旅游觀轉向以旅游―景觀―生態三位一體的現代旅游觀,確立現代旅游規劃在旅游治理中的先導作用和地位;b. 從傳統的“旅游”觀念轉變為現代的“游憩”觀念;c. 廣義理解“旅游治理(Tourism Management)”中的“治理(Management)”;(2)學科專業教育的轉變:加強以旅游規劃為專業核心的中國“旅游規劃專業”教育;(3)體制轉變:實施中國旅游規劃師注冊制度,確立該專業方向及從業人員專業實踐的責任與權力。
參考文獻:
[1]馬勇,李璽,李娟文著.旅游規劃和開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本規劃所稱的“大旅游產業”,是指以傳統旅游業為龍頭的,包括會展、休閑、商貿、文化及其他社會資源中能與旅游互動部分的產業集群。
一、我市大旅游產業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現狀與態勢。
“十五”期間,我市利用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和良好的經濟環境,以旅游國際化為突破口,大力實施“旅游西進”戰略,觀光旅游迅速發展,會展商務業、休閑度假業及相關產業明顯提升,基本形成了國內游和入境游“兩輪驅動”,觀光、會展、休閑“三位一體”發展的產業格局。
———觀光游覽業不斷走強。**年以來,我市建成并開放了雷峰塔、楊公堤、大明山、**野生動物世界、垂云通天河等一批新景區;西湖、千島湖、宋城、雙溪竹海漂流、七里等景區的旅游促銷力度進一步加大;旅游國際化戰略全面啟動,成功推出包括學校、醫院、商場、社區在內的50余個較有特色的社會資源點,旅游環境不斷優化。**年,全市入境過夜旅游人數123.41萬人次,接待國內游客301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10.73億元。**年,全市星級飯店突破200家,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位;旅行社295家,其中國際社31家,旅游產業競爭力明顯增強。旅游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5.1%上升到**年的6.3%。
———會展商務業初見成效。以西湖博覽會為龍頭的商務會展業初具規模,基本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化運作機制。成功舉辦了5屆西博會以及國內旅交會、國際華商大會等大型會展活動,展覽規模年平均增長率保持在30%左右。目前**會展業發展水平已經名列全國第九位,并有較大上升空間,商旅互動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休閑度假業發展迅速。通過發展商業特色街區、推進工農業旅游、豐富夜游及文娛活動等多種方式,培育并加強了休閑業態。湖濱旅游商貿特色街區、清河坊歷史文化特色街區、南山路藝術休閑特色街區、武林路時尚女裝街區休閑特色濃郁,促進了商旅互動;余杭、臨安、桐廬等地的鄉村旅游發展迅速,臨安市還編制了休閑度假勝地發展規劃;西湖區雙流農莊等8個單位被列為省級休閑漁業示范基地。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產業結構不夠合理。觀光游覽業發展比較成熟并在國內領先,但會展商務業、休閑度假業發展相對滯后,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特色性的文化項目相對較少且不能滿足游客的需求。
———國際化程度不高。國內旅游“一輪獨大”,入境旅游相對滯后;國際性會展項目較少,缺乏按國際標準設計的會議廳,承辦國際會展項目所配套的軟、硬件設施還不夠完善;從業人員素質與國際化要求仍存在較大差距,還不能提供符合國際慣例的高質量旅游服務。
二、我市大旅游產業發展的思路與目標
(一)發展思路。堅持政府推動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原則,以旅游業為龍頭整合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以城市為依托優化市域空間組織。通過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政策創新,不斷改善發展環境,持續增強發展動力,進一步推進和完善觀光游覽、會展商務、休閑度假“三位一體”、城市和鄉村協調互動的發展格局,使**的大旅游產業加速走上國際化的發展道路。
(二)總體目標。通過10—15年的努力,把**建設成為以觀光游覽、休閑度假與會展商務為三大支柱的功能多樣、特色鮮明、品位高尚的國際風景旅游城市和東方休閑之都。
(三)分期目標。
1、近期目標(**—2010年)?;拘纬蓢H風景旅游城市和“東方休閑之都”的框架。至2010年,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力爭達到250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超過15億美元;年接待國際性會議和展覽50次以上,會展業總收入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遞增;大旅游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年的6.3%提高到8%左右。
2、中遠期目標(2011—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知名的風景旅游城市和“東方休閑之都”。至2015年,以景觀、文化、產業為支撐,依托觀光度假、文化娛樂、風味餐飲、特色購物、體育健身、學習培訓、創意設計、會議交流、休閑商務等領域的“三大支撐、九大領域”為重點的“東方休閑之都”建設進展明顯。至2020年,大旅游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以上,成為有一定知名度的國際會議基地,培育成2至3個國際展覽品牌,入境游客數名列全國前茅,旅游業態明顯轉型,休閑度假和會展商務在大旅游產業收入中的比重明顯提高。
三、我市大旅游產業的基本格局及其聯動
(一)觀光游覽業。
———提升景區規劃、建設水平。根據國際旅游市場的需求,加強國際旅游產品的開發;繼續推進西湖綜合保護工程,建設好北山街歷史文化街區、西湖博物館、西湖龍井茶文化景區,豐富凈慈寺和靈隱景區文化內涵;大力推進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打造中國首個國家濕地公園;規劃并逐步開發京杭大運河**段,恢復南宋皇城遺址公園等旅游新產品;塑造郊區縣(市)中“兩江一湖”、天目山、錢江觀潮、雙溪漂流、龍門古鎮等旅游品牌形象。
———促進博物館、紀念館、名人故居等文化旅游的發展。新建韓國臨時政府**舊址紀念館;運用現代科技,加強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名人故居的“活化”改造,增加游客的互動參與性;擴大對各類展館的旅游宣傳,精心策劃和積極參與組織各類活動,吸引國際游客。
———充分利用西湖深厚的文化積淀,打造“名城名湖名山”國際黃金旅游線,整合**旅游休閑、上海都市旅游與黃山自然風光的旅游資源,構建長三角區域核心旅游線。
———新建、擴建一批高檔次五星級賓館和設施,適度增加超五星級賓館的比重;鼓勵發展青年旅舍,以滿足休閑自助游的增長需求;積極引進國際旅行社,鼓勵其在**開設分支機構,引導國際、國內旅行社做大做強;培育和引進高層次旅游管理人才,加強對各類賓館飯店、旅行社等旅游行業從業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旅游服務水平。
(二)會展商務業。
———建設現代化會展設施。加快建設**國際會展中心、浙江旅展中心、浙江國際商務中心、錢江新城會展場館、錢江世紀城會展場館;建設3至5個具有國內一流水準的會展配套設施;利用蕭山各類高星級賓館,建成后的休博園、風情園以及湘湖景區的休閑度假優勢,發揮其在**商務會展中的作用;在**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適度建設會展設施。
———大力發展會議業。充分利用**位居長三角、毗鄰上海以及優越的休閑環境優勢,積極鼓勵在杭的中央、部、省屬單位、高校等機構,爭取更多的國內機構、跨國企業、國際機構來**舉辦各種國內、國際性會議,并以會議業為重點發展整個會展業。
———實施會展業“品牌特色”戰略。繼續辦好西博會、茶博會和****世界休閑博覽會;充分借助上海國際門戶作用,抓住“世博會”的契機,進一步加大城市營銷力度,以城市品牌化推動**會展業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發展;引進國內外大型品牌會展項目,鼓勵本市會展機構加強與國內外知名會展機構的合作;在會展企業中積極推行國際標準質量認證體系,規范會展業服務標準;加強會展營銷和管理人才的培訓,推進我市會展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三)休閑度假業。
———加快**之江國家旅游度假區建設步伐;在加強千島湖、新安江、富春江生態保護的同時,積極引導休閑度假旅游;高起點、高品位地規劃與開發湘湖、徑山以及臨安生態休閑和高山避暑旅游度假區。
———深度發掘**的歷史文化內涵,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吸引國內外具有雄厚實力的投資實體打造2至3個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標志性文化項目。
———充分利用體育中心、體育館、游泳場館、射擊俱樂部、休閑健身吧等各種休閑健身場所,開發“藝術文化休閑”、“名校名企”、“市民宅居”、“特色市場購物”、“老年休閑健身”、“老街探幽訪古”等都市新興旅游項目,促進傳統旅游向人文旅游、休閑旅游轉變。
———積極推廣工農業旅游示范點、休閑漁業示范基地;推進臨安、余杭、桐廬、建德、富陽等地富有生態特色的農家樂旅游;進一步發展和提升梅家塢茶文化村、龍塢茶村鄉村休閑旅游。
———適度發展和利用各種咖啡屋、茶樓、酒吧,以及劇院、KTV、俱樂部、夜總會等歌舞娛樂場所,滿足中外旅游者夜間休閑娛樂需求。
(四)游憩商貿業。
———重點推進商業特色街區的建設。進一步推進湖濱、清河坊、南山路、絲綢城、武林路、四季青、文三街、信義坊、梅家塢、延安路、解放路等商業特色街區的建設,通過調整經營結構,實行錯位經營,注重特色,提升檔次,完善購物、觀光、休閑綜合服務功能。
———全面帶動新興商貿業態的發展。結合錢江新城中央商務區、武林廣場核心商圈、拱宸橋區域商業中心等商業區塊發展規劃,鼓勵發展與旅游相適應的專營專賣店,適度建設集購物、休閑、娛樂、展示于一體的大型綜合購物中心(shoppingmall)。
———積極開發和挖掘特色商業內涵。一方面充分利用傳統特色商業,如樓外樓、胡慶余堂、都錦生、王星記等特色老字號,讓旅游者領略風味特色的同時,體會**的歷史文化內涵;另一方面通過現代特色商業,如特色市場和特色商店,滿足休閑旅游者購物的現實需求。
(五)配套服務體系。
———制訂出租汽車行業、金融服務業、信息服務業、人才培養、本地市民對**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認知等與旅游配套的專項發展計劃。
———逐步推廣信用卡、旅行支票的使用,放開旅游資產抵押貸款、個人旅游消費貸款等旅游信貸。
———加大在旅游區、會展中心、餐館、影劇院等地旅游信息采集、處理與方面的投入,進一步發揮旅游信息的作用;加大以“**旅游網”為核心的旅游信息資源整合力度,加快建設國際化的綜合性城市目的地旅游商務信息網站。
(六)產業聯動、區域聯動。
———堅持“政府主導力、企業主體力、市場基礎力”三力合一的發展原則,積極探索相關產業群之間“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有機統一、和諧共進”的發展模式。
———發揮**得天獨厚的旅游優勢,以觀光游覽業為基礎,帶動會展商務業、休閑度假業、游憩商貿業以及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
———充分利用產業間的聯動關系,促進產業協調發展。節慶興旅,以旅促展,以展帶旅,商旅互動。充分利用西博會、休博會、茶博會、錢江觀潮節、森林博覽會、新安江之夏旅游節、富春江山水節等平臺,積極舉辦會議、展覽,帶動觀光游、商務會展游和休閑游,促進商貿業和文化娛樂業的發展。
———在旅游產品(線路)開發中,將景區(點)與休閑場所、特色購物街、定點老字號等有機結合,在宣傳推銷**的特色休閑場所與商業特色街區的同時,促進“老字號”的保護與發展。
———在管理機制與手段上實現互動。旅游、商貿及文化管理部門要攜起手來,對旅游商品的創新、名特產品的保護與培育、旅游景點商業網點的管理、特色街區的建設與經營管理、文化休閑場所的規范與管理等進行共同探討,創建統一規范的管理與監督制度。
———加快形成一個半小時旅游圈、經濟圈,增強**市區大旅游產業發展對各區、縣(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有步驟地梯度推進各區、縣(市)的旅游產業的發展與轉型,形成規劃共繪、市場共拓、產業共興的大旅游發展格局,推進大**、大旅游、大產業的協調發展。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大旅游產業領導小組。在“大旅游產業”戰略思維指導下,成立**大旅游產業領導小組。大旅游產業領導小組與旅游西進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承擔協調大旅游產業和諧發展、互相促進的職責。
(二)深入推進旅游西進戰略和旅游國際化戰略。通過深入推進旅游西進戰略,打造一個半小時交通圈、旅游圈、經濟圈,實現**市大區域旅游的共同發展。通過提高旅游規劃、產品開發和包裝、公共服務設施、服務管理等的國際化程度,推進旅游國際化戰略,營造良好的入境旅游環境,促進觀光游覽業、會展商務業、休閑度假業及游憩商貿業的提升規模、檔次和水平。
(三)出臺促進大旅游產業相關政策。在原有扶持政策意見的基礎上,根據我市大旅游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重新制訂或修訂加快促進大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意見。
(四)實施大旅游人才培訓計劃。推出針對旅游、會展等專業人才的引進政策,加強人才儲備;利用在杭旅游教育培訓機構和師資力量,提高大旅游產業所需的各類人才素質,如旅游與節慶策劃人才、旅游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目的地信息化人才、小語種(韓語、泰語等)導游等。
(五)進一步提升城市的旅游功能和形象。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建設。完成各縣(市)及余杭、蕭山區的分中心建設,并與**旅游集散中心相銜接。實現**旅游集散中心與長三角區域主要城市(上海、南京等)旅游集散中心的聯網運行。積極開通集散中心之間和旅游集散中心到景區(點)的旅游客運專線。進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換乘方案和觀光巴士營運網絡,使**旅游集散中心成為常設的旅游換乘點。
建設**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全面完成**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建設及網絡化布點,并提供多語種服務。
逐步推廣市區及各景區(點)的公廁生態化改造,通過廣泛宣傳和文明引導,改善城市形象。
完善多語標識系統。完成所有A級景區(點)、商業特色街區、市區重要文化旅游區(點)、三星級以上賓館、市屬博物館和重要名人故居的多語標識系統。
關鍵字:旅游規劃景觀規劃設計時空形態格局
WithfocusonthecreationofChinesemoderntourismplanningdiscipline,thetrilismoftourismplanningisestablished.
Basedonthepracticeorientation,conceptformation,disciplinecon2structionandprofessionaleducation,etc.,thecharacterizing,posi2tioning,formingandorientingofChinesemoderntourismplanningaredemonstrated.
Keywords:tourismplanning;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pat2ternsoftimeandspaces
“旅游規劃”近年正在中國驟然興起,作為這一學科領域的核心,中國旅游管理學科和風景園林學科因此而發生著轉變。其動因來自4個方面:國際旅游與景觀規劃學術研究,工程實踐的示范,中國國務院學位辦對于原風景園林學科專業目錄的取消,以及環境藝術等新興學科專業與實踐領域的興起。這些變化一方面促使中國旅游規劃領域正在經歷著初期成長的煩惱,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中國現代旅游規劃學科領域的形成。為此,確有必要認清形勢,理順思路,把握“現代旅游規劃”在中國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領域出現的前兆,明確該學科領域的定向、定性、定位、定型,采取相應的實施對策。
基于20年來風景景觀規劃設計和近年旅游規劃的研究實踐,筆者以為,旅游規劃其狹義的概念就是包括旅游發展規劃、旅游項目設置、客源市場在內的旅游策劃,這是旅游界的強項、核心。其規劃的形式特點是以文字、數字、圖表為主的描述、分析、論證、設想;然而,過去的實踐結果和未來的社會需求告訴我們,僅有這種旅游策劃是不夠的,尤其要把設想計劃落實在有形的空間形體和有階段的時間范圍上,這就需要有更為具體的時空規劃以及對應于單體項目的設計,需要以景觀規劃設計界的規劃設計圖紙為主;此外,除了客源,近年旅游規劃中,大家都無法回避旅游地生態環境保護和優美旅游景觀環境創造這兩大問題;同時,除了經濟產業的問題,游憩心理行為和旅游地時空形態格局正在成為旅游規劃理論研究的重點。
因而,新一代的中國旅游規劃,實踐深度:要從宏觀的策劃這一元走向宏觀策劃、時空規劃、單體設計的三元;實踐內容:要從以客源市場為主的一元擴展為客源市場、生態環保、美景創造的三元;理論研究:要從產業經濟為主的一元擴展為產業經濟、游客心理行為、時空形態格局的三元。這三個層面的三元及其分別從一元向三元的擴展,就是作者所提出的旅游規劃三元論的核心實質。
1、現代旅游規劃的三元
如同傳統的旅游規劃,現代旅游規劃其基本的追求仍然是為旅游者創造時間與空間的差異、文化與歷史的新奇、生理心理上的滿足。筆者認為,現代旅游規劃自始至終都應以此為核心和最終目標。
以此為出發點,從中國旅游規劃的實踐需求看,筆者認為,其中均蘊含著三個層面不同的需求:
(1)旅游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化歷史與藝術層面,包括潛在于旅游環境中的歷史文化、風土民情、風俗習慣等與人們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關的文明,即關于人們行為活動以及與之相應的經營運作的規劃需求;(2)景觀時空層面,基于景觀空間布局的規劃,包括區域、總體、景區、景點的時間與空間上的布局、設計,即關于景觀時空布局的規劃需求;(3)環境、生態、資源層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體、動植物、氣候、光照等人文與自然資源在內的調查、分析、評估、規劃、保護,即生態環境大地景觀的規劃需求。這些構成了旅游規劃需求的三元。與需求對應,現代旅游規劃的內容同樣包含三元:(1)以“旅游”為核心的群體行為心理規劃和項目經營;(2)以“景觀”規劃為核心的優美的旅游景觀環境形象創造;(3)以“生態”為核心的旅游環境生態保護。簡而言之,旅游、景觀、生態,這就是筆者所提出的現代旅游規劃的三元素(劉濱誼,2001)。
筆者認為:對于中國,全面的旅游規劃應包括“旅游”、“景觀”、“生態”這三元的規劃,并以這三元作為基本側重?!奥糜巍钡囊巹?其核心是對旅游資源(分為自然天成的和人為創造的兩類)、游客行為心理與項目經營運作,這相互交織的三者進行揣摩、分析、設定、預測,統稱策劃;“景觀”的規劃,又稱風景園林規劃,其核心是對旅游項目、游客活動、設施建設這三者進行空間布局、時間分期、設施設計,統稱規劃;“生態”的規劃,其核心是對旅游區、旅游地的自然要素環境與因旅游開發建設而引起的影響進行識別、分析、保護規劃。一個幾萬平方公里的區域旅游發展規劃也好、一個旅游地的項目策劃也好、一個旅游地修建性詳細規劃也好,雖然規模、層次、深度各不相同,但是,規劃中都必須將這三方面作為基本內容予以考慮,所不同的只是三方面的比重、深度而已??v覽全球旅游規劃的實例,任何一個具有時代風格和現代意識的成功之作,無不飽含著這三個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慮,所不同的也只是視具體規劃設計情況,三元素所占的比例側重不同而已。
筆者提出現代旅游規劃三元論,首先,源于旅游與景觀規劃實踐的切身體會和理論思考(劉濱誼,1999a),其次,源于人類聚居環境學的系列理論研究(劉濱誼,1999b),再次,分析旅游規劃本身,筆者發現旅游規劃在層面、重點、階段、支撐專業等方面都具有三元的特征:
①旅游規劃的三個層面:區域—景區—景點;
②旅游規劃的三個重點:資源(區域上)—布局(總體上)—選擇(景點與項目策劃);
③旅游規劃的三個階段:發展規劃(階段1)—總體規劃(階段2)—詳細規劃(階段3);
④旅游規劃的全過程:“策劃”—“規劃設計”—“管理”;
⑤支撐學科領域:旅游游憩學、景觀園林(包括建筑、規劃、園林)、環境藝術。
根據旅游規劃三元論,在眾說紛紜的各類旅游規劃傾向和流派中,我們可以辨別出三種極具發展潛力的流派:(1)以旅游策劃為核心,重在大眾行為心理景觀策劃的游憩流派;(2)以景觀規劃和環境藝術設計為核心,重在空間規劃布局與景點設計的景觀流派;(3)以旅游資源、環境生態保護利用為核心,重在自然生態的生態流派。這三種流派代表著現代旅游規劃學科領域的發展方向。對于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旅游規劃,提出旅游三元論的基本目的就是要解決旅游規劃的定向問題,尋求符合中國國情的旅游規劃發展方向。
2、旅游規劃學科領域的新觀念
旅游規劃學科領域的新觀念,其形成與現代旅游管理和現代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學科專業觀念的轉變有關。與全世界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潮流同步,向國際同類先進學科專業看齊,在今后5~10年期間,中國旅游規劃設計作為一門學科專業,在學科建設、專業設置、知識體系、實踐取向這四方面都需要形成結構性的體系,目前,作為這種體系的雛形———現代旅游規劃的觀念正在形成。
中國的旅游規劃,盡管在過去20年中,依附于經濟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風景園林規劃等相鄰學科專業的研究與實踐,已得到一定的發展,然而,就現代與國際接軌的旅游規劃意義而言,這一學科領域目前尚處于形成初期,姑且稱之為“生成期”,正在經歷著最為關鍵的結構確立、反饋調整、轉變重組。學術方面,一是受到中國旅游界、風景園林界、建筑規劃界的影響,二是受到國際旅游學科專業的推動;社會實踐方面,一方面,迅速發展的旅游市場需求為該學科專業提供了廣闊的生存發展空間,另一方面,魚目混珠、外行多于內行的狀況,導致該專業實踐成果缺乏原創、“克隆”國內外旅游景觀實例成風,水平難以提高。對此,首先需要在學科專業上形成正確的觀念,這是解決生成期該學科專業“定性”問題的基本出發點。
這種觀念的形成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原旅游管理學科關注重點的轉移和范圍的擴展:從后期管理運營轉移到先期開發建設,從單一傳統專業擴展為綜合交叉的現代專業;二是指隨之而來的學科核心內容的轉變:從以項目策劃為核心的旅游規劃轉移到以包括項目策劃等多種元素構成的以旅游規劃三元素為核心的綜合旅游規劃。對于中國旅游界,這種新觀念已經具備客觀條件基礎,這就是近年迅速擴展的旅游規劃市場需求及其工程實踐。與過去20年的實踐相比,旅游規劃項目種類、規模和工作深度均已大大擴展。例如,在許多城市發展規劃中,旅游發展規劃已從總體規劃中的專項規劃中分離出來而作為一項相對獨立的規劃;又如:近年興起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城市景觀風貌規劃、濱水區規劃設計、街道景觀設計、城市廣場規劃設計、交通道路景觀規劃設計、旅游度假區規劃設計等,這些項目都在不同規模層面上與旅游規劃相互交織。此外,隨著國外高水平旅游規劃實踐的介入和國內旅游規劃院所日趨國際化的旅游規劃的操作方式,學科領域新觀念的形成與國際接軌的實踐操作已開始深入人心而勢在必行。
這一新觀念形成的主觀條件是國內一批專家學者數十年堅持不懈的追求、倡導、宣傳、開拓。誠然,時至今日,在專業內容側重的理解上,仍然主張各異,稱呼有別。對此,筆者呼吁,關鍵需要就以下3方面學科領域基本原則達成共識:①學科領域核心:廣義的旅游—景觀—生態;②學科領域根基:旅游學、景觀規劃、景觀生態學;③與近鄰專業的關系:該專業是與景觀規劃設計、環境藝術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無法替代。學科領域新觀念的確立,這是解決中國旅游規劃定性問題的關鍵。
3、旅游規劃學科領域的支撐專業
當今中國旅游規劃學科正在迅速擴展。傳統旅游規劃界由旅游經營為導向的規劃局面正在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旅游游憩學、景觀園林(包括建筑、規劃、園林)、環境藝術三大類專業共創旅游規劃設計天下的“三國格局”。就發展趨勢而論,這三大專業正在構成現代旅游規劃設計交叉學科的支撐專業。對于旅游規劃設計學科,其核心就是這三元的綜合。一元是藝術,即以景觀環境形象為核心帶動的景觀藝術,在這方面,環境藝術專業最為擅長;一元是物質環境的規劃設計,即以植物的綜合運用、以環境綠化、水土整治為核心的園林綠化藝術與技術,這是建筑、規劃、園林專業的強項;此外,園林綠化也好,環境藝術也好,所營造的景觀園林環境終究是為人類所使用的。這就涉及到研究人的心理行為,什么樣的環境為人們所喜愛,什么環境下會引發什么樣的行為活動,進一步通過組織人的活動、安排娛樂休閑時間,以及由此引發的經營投資回報效益等問題,這樣又引出一個大的分支,國際上叫游憩娛樂學。在中國名義上沒有這個專業,但在實際上正在從旅游管理、風景園林學科中派生。這就是三元中的又一元。從與這三元相對應的教育來看,目前全國設有環境藝術專業的大專院校約100所左右;設有園林專業的大專院校有50所左右,設有旅游管理類專業的大專院校約80多所。盡管迄今中國還沒有“旅游規劃”這一學科專業名稱,這些院校專業背景也不盡相同、專業名稱各異,或是一級學科、或是專業、或是某一專業中的方向,但都或多或少具備了培養從事旅游規劃專業人才的能力。從與這三元素相對應的規劃設計院所來看,國內已存在風景園林類、環境藝術類、旅游規劃類三類規劃設計院所,其工程實踐的都與旅游規劃有關。
從學科領域基本組成而論,現代旅游規劃學科領域包含這三大方面。從專業操作過程看,環境藝術以“設計”為全過程,風景園林以先期“規劃”、后期“設計”為全過程,游憩娛樂以項目選取、游人活動組織管理的先期“策劃”和旅游景區運營的后期“管理”為全過程?!安邉潯薄耙巹澰O計”—“管理”這三個過程的結合構成了現代旅游規劃的全過程。
從學科發展演化來看,環藝、游憩娛樂都是近現代、工業革命以后引入的,景觀園林專業則較為傳統。
學科的綜合交叉、學科支撐專業的增加、實踐過程的完善、實踐領域的擴展,這是當代任何具有競爭生存力的現代學科的必備條件。對于現代中國旅游規劃學科,面對未來學科之間的競爭,這種學科交叉與專業綜合無疑是有利的。但是,目前國內3個專業及其依托的主管部門之間缺乏交流、各自為主的局面已經造成了學科發展上的混亂。應當改目前這種群雄逐鹿的“三國格局”為現代旅游規劃學科的“三位一體”。對此,對于這一學科專業的整合“定位”,基于數十年的積累和未來將要發揮的作用,中國旅游界和國家旅游局理應為主,擔起重任。
4、旅游規劃專業教育的結構
要使中國旅游規劃學科領域具有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其專業教育需要有三個層次:①面向學科發展,為長遠學科建設培養高層次博士、碩士人才;②面向社會需要,為國家旅游管理和旅游規劃設計建設部門培養大學本科、碩士人才;③面向中國數量與質量日益高漲的旅游開發市場需求,為各類規劃設計院所、園林工程公司培養???、本科、碩士、博士多層次人才。在這三個層次中,第三個層次已運轉若干年,為中國旅游規劃業培養了一定數量的專業人才,第二層次也已開始運轉,隨著近5年專業教育的發展,第一層次正在走上正軌。專業教育層次結構的完善,將為旅游規劃學科領域未來的加速發展鋪平道路。
三個層次教育中,大學本科專業教育當為基礎。但是,目前這個基礎還相當薄弱。原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工科)本科專業的取消,原來獨立的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碩士點降級為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碩士點中的一個方向,在轟轟烈烈、日漸上升的旅游規劃事業表象的背后,教授講師們已感受到了由于這兩方面所造成的學科專業危機:旅游規劃專業人才奇缺,高層次人才培養斷源,外行大量涌入,學科專業水平難以提高。對此,需要一個專業教育上的“革新”、“強化”:一方面,爭取恢復原風景園林工科本科和碩士點專業目錄,另一方面,強化“旅游規劃設計”本科、碩士、博士這一專業方向的獨立專業教育,采取多層次、多途徑、多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其次是專業知識結構的調整。當前中國社會的旅游規劃業需求孕育著新型的專業人才知識結構。除了城市規劃中的風景園林規劃(工科)、環境藝術(文科)、旅游管理中的規劃(理科)專業的興起,一批近鄰、邊緣學科專業的實質性介入也大大擴展了旅游規劃專業的知識范圍:建筑學科、地理學科、計算機與信息學科等。旅游規劃專業教育課程設置面臨著擴展轉變的需求。對于這種轉變,筆者主張:一方面,要開設旅游管理的專業課程;同時,更要引入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學、城市規劃、建筑學、環境藝術的專業課程。這是以課程設置為實質的專業知識結構調整。對于一名立志成為現代旅游規劃師的學生而言,如果要把三大專業及其近鄰邊緣學科知識都濃縮于一身,在四五年內,他應當如何掌握如此廣泛的知識呢?
筆者認為,可以把知識獲取的渠道方式分解為三種:一是通過看書、聽講座、思考學到的,比如管理學、游憩行為理論等;二是必須動手實踐才能得到的,比如景觀規劃設計;三是并非靠學校書本,而是通過社會實踐、靠閱歷、經歷去逐步積累起來的。這三方面的比重不同,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也就大不一樣。與一般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相比,旅游規劃方向的學生培養所要求的這三個方面的比重需要一個大的調整,根據教學研究與實踐,對于4年制(或5年制)旅游規劃專業方向的教學,筆者認為三方面的比重控制在2∶6∶1為好。
總之,培養什么樣的旅游規劃人才?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專業知識?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這些都直接關系著中國旅游規劃學科專業的發展壯大,關系著學科專業的“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