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7 10:30:23
序論:在您撰寫供配電實訓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完成情況
截止到2013年11月21日,市陽光辦組織全市5個培訓基地共培訓陽光工程學員3350人,占全年任務的100%,其中,農業職業技能培訓1300人(國家和省級專業合作社農機維修員50人,購機戶農機操作手150人,美麗鄉村農村沼氣使用與維修100人,農村骨干信息員100人,農機駕駛員800人,肥料配方員100人),占應培訓任務100%;專項技術培訓2000人(高產創建方1500人,肉牛育肥100人,生豬養殖100人,食用菌栽培200人,曬煙栽培50人,平歐榛子栽培50人),占應培訓任務100%;創業培訓50人,占全年任務100%。
2.主要措施
2.1嚴格基地認定根據培訓基地認定辦法,在陽光工程培訓基地審核認定上,不但要求培訓機構具備較強的專業化師資隊伍,而且要具有開展農民培訓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不但注重培訓機構過去工作開展情況,同時又考慮到廣大農民對專業技能的實際需求。2013年樺甸市新增農村新能源發展服務中心培訓機構作為陽光工程培訓基地,全市培訓基地達到5個?;卣J定后,將培訓基地名稱、培訓專業、培訓補助標準、培訓時間在市農網予以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2.2突出專業特色按照注重素質提高,帶動產業升級、培養致富帶頭人的總體工作要求,在陽光工程培訓專業的選擇上,做到了“三個結合”,即培訓內容與當前開展重點工作、農業項目相結合,開設了美麗鄉村農村沼氣使用與維修專業;與當地重點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開設了肉牛育肥、曬煙栽培等專業;與農民實際需求相結合,開設了平歐榛子、食用菌栽培等專業。并充分利用陽光工程培訓資金,促進科技教育培訓工作深入開展,使廣大農民科技素質和職業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對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實現農民創業帶動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
2.3明晰職責分工為確保陽光工程項目扎實有效開展,防止因疏忽管理出現問題,對全年的陽光工程培訓工作加強了監督管理,并進行了明確分工。市陽光辦負責培訓任務指標落實、培訓基地認定、項目進展信息錄入及每個培訓基地辦班監管核查;財政部門負責對培訓專項資金、項目工作經費使用進行監管;培訓基地負責培訓招生、課程安排、師資建立、班級管理及培訓質量保障等。陽光辦、培訓基地和財政部門之間做到了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年終由市陽光辦與財政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陽光工程工作進行統一檢查驗收。
2.4注重辦班實效本著方便農民原則,培訓基地在培訓班舉辦地點選擇上不力求統一式模式。一是采取集中辦班培訓。凡是在市區周邊鄉(鎮)招收的學員,培訓基地辦班時全部將學員集中到培訓機構進行培訓;二是采取分散辦班培訓。針對部分鄉(鎮)招收學員較多、距離市區較遠的實際,由培訓基地將培訓班辦到村社;三是采取劃區辦班培訓。對于每個鄉(鎮)學員招收都不多的實際情況,采取劃區域培訓的方式,將周邊鄉(鎮)學員統一集中到某一鄉(鎮)進行培訓。靈活多樣的辦班形式既保證了農民的積極參予,而且培訓效果大為提高。
3.取得的成效
3.1通過陽光工程培訓,農民科技素質和實踐技能顯
著提升特別在農業專項技術培訓中,由于改變了過去重理論輕實踐的做法,在注重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通過組織廣大農民到田間地頭觀察病蟲害癥狀及手把手現場演示、操作,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關鍵詞 電工進網作業 高壓理論 培訓 教學方法
為了規范電力行業、保障電氣安全作業,根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第15號令規定,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證考試實行國家統一考試[1]。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證是電工具有進網作業資格的有效證件。進網作業電工應當按照規定取得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證并注冊。未取得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證或者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證未注冊的人員,不得進網作業。因此,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證是保證電氣安全的最基本措施之一,對其考試的培訓教學要求應該主要針對進網作業電工的崗位需求,密切聯系電力生產實踐,注重科學應用,并以安全主線貫穿始終,力爭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先進性和科學性。
宿遷市電力培訓中心高壓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證培訓班開班以來已經為電力系統及相關單位培訓了數百名員工。電工進網作業許可高壓理論部分知識面廣而寬,在考教分離的體系下,考試的廣度及深度都逐漸加大,這對“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證”的培訓教學的改革和深入提出了嚴峻的考驗。2011年11月28日,宿遷市第20期電工進網作業許可培訓在泗陽開班,針對這次開班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培訓教學進行總結與改進,從而為以后的高壓進網作業培訓教學質量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考試培訓的教學過程
(一)電力系統的基本知識
電力系統基本知識作為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考試的第一部分起到了總述的作用。了解電力系統的基本構成、電力負荷的組成及分類就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一章的教學主要手段是對基本概念的講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關鍵知識點。結合學員實際的工作情況,將原理用最淺顯的語句表達出來,方便記憶。
(二)電氣安全技術及電力安全工作規程
進網電工作業首要的就是要掌握電氣安全技術。高壓理論部分的電氣安全技術主要掌握電氣安全用具和觸電急救的方法,以及電氣作業的安全技術和組織措施;了解電擊方式及電氣火災補救措施等。這部分的內容與進網電工的實際工作息息相關,除了在本章做重要講述之外,在其他各章都穿插了電氣安全技術的相關內容。
(三)電力變壓器的知識
變壓器作為電力系統中核心部分,了解、掌握和熟悉電力變壓器的各種專業基礎知識顯得非常重要。變壓器的分類主要有電力變壓器、儀用互感器和特種變壓器。這其中就需要了解和熟悉變壓器的工作原理、結構、型號及技術參數、運行條件及方式等知識點。本部分的教學采用的是理論教學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講授完理論部分之后緊接著就進行電力變壓器的維護、排故等操作,這樣就更加方便學員領會電力變壓器的理論部分。經過實踐教學,這部分的理實一體化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然而由于學員的學歷水平參差不齊,一部分學員對變壓器的相關計算不能完全理解。對單相、三相變壓器一次側、二次側額定電壓、電流的計算感覺不太容易接受。但是不論是從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考試的過關方面還是從工作實踐出發電力變壓器的計算都是比較重要的。因此如何讓學員在理解電力變壓器理論的基礎上進行一二次側的計算,在教學方法上尚待改進。
二、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考試培訓教學總結
(一)教學安排有所創新
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考試培訓的教學內容應該是針對崗位的普遍要求,電力實際生產和培訓教學知識點密切結合。宿遷市第20期電工進網作業許可培訓在教學安排上進行了一些改革。針對理論和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緊密型,采用理論教學培訓之后立即進行與之相關的實踐教學培訓以強化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學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先進性和科學性。
(二)教學內容不拘泥于教材
此次的電工進網作業許可培訓內容不僅僅是為了應付過關考試,而是本著讓學員多一點理論基礎的原則。因此在編排教學內容的時候適當增加了電力安全工作規程變電部分及線路部分的相關知識點。另外最后一章電氣安全部分將事故安全知識點分散到各個主要單元當中,并穿插了現場急救、人工呼吸法、高壓觸電急救,真正體現考證培訓與安全培訓貫穿始終。
(三)課堂氣氛活躍,教學相長
此次的培訓過程盡量改變了以往那種以講解知識點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員參與了學習討論。實踐證明,學員大膽發表意見,通過他們實際的施工經驗來檢驗理論。在這樣的輕松狀態下,煥發了創造的熱情,釋放了巨大的學習潛能。
三、今后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考試培訓教學方法尚需改進
(一)進網作業人員的學歷水平高低不等,年齡層次分布非常廣,從二十來歲到四五十歲的員工都有。因此,需要制定針對年齡跨度大的學員范圍的教學計劃。讓年齡低的學員學而精,年齡高的學員能基本理解原理。
(二)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考試已經全部實現了無紙化考試,全部的考試內容都是通過電腦來完成。在考證過程中發現,有一部分年齡大,學歷層次比較低的學員甚至不知道如何操作電腦,當然也就對這種形式的考試感覺吃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學計劃上,應該安排兩個學時左右的時間為學員普及基本的電腦操作,有助于對于提高學員考證過關率。
四、結束語
進網電工許可證考試的培訓時間是有限的,而涉及的知識面是廣泛的,整個教學工作是一項重要而嚴謹的系統工作,關乎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因此,需要在不斷的培訓教學過程積累經驗,發揚有效的教學手段,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方法,積極探索,銳意進取,才能不斷提高電力員工的整體知識水平和安全意識。
參考文獻:
[1]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電力業務資質管理中心編寫組. 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考試參考教材――高壓理論部分[M].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關鍵詞:建筑供配電 實踐教學 教學管理
1.引言
建筑供配電是樓宇智能化專業重要的一門專業課程,在理論教學過程中穿插一定數量的實驗,理論教學結束后有一周的實訓環節。針對近幾年生源質量下降,理論課時減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通過實踐教學加深和鞏固專業知識,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能力和技能。因此在其培養過程中,必須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供建筑供配電技術由于其課程的應用性較強,實踐教學體系有待完善。要全面實現該課程的教學目標,除了理論課程教學,還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管理。
2.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
隨著智能建筑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開設了樓宇智能化專業。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仍然沿襲以往的教育模式,在教學內容方面重理論,輕實踐。以往的建筑供配電實驗和實訓就是參觀變壓器室,或者認識一些低壓電器,這種方式對實踐教學幫助不大,體現不出高職特色。有些老師雖然認識到實訓教學的重要性,但由于工程上的建筑供配電帶有一定的危險性,實踐教學仍以演示為主,從而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2.2實踐教學設施投入嚴重不足
我們學校是由中等專業學校升格而成,改制后,時逢高等教育連年擴招,實訓基地建設跟不上學校發展的速度。高職院校為地方辦學,它的發展往往受地方財政的影響。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添置和更新教學設施,以至于實驗室設備老化陳舊,難以滿足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
2.3師資隊伍實踐能力不強
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是從本科院校招聘而來,缺乏企業的實踐工作經驗,實際動手能力普遍不強。這些教師在實踐教學方面基礎必然薄弱,在教學方面難以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3.實踐教學管理的對策
3.1加強對實驗室的管理,確保實踐教學質量
對實踐教學進行統—管理,打破系(部)之間的界限,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對全院實訓設備進行統—的綜合管理,以期達到充分利用資源。有些學校既開設了電氣自動化專業,又開設了樓宇智能化專業。而電氣自動化專業需要建工廠供電實訓室,樓宇智能化專業需要建建筑供配電實訓室,但是兩門課程的內容有大量的重疊部分。這就可以考慮兩個專業共同建立一個實訓室,最大限度地進行有效配置,減少浪費。建筑供配電主要側重低壓部分,學生通過對相關項目的操作,教學效果有明顯改善。
3.2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
供配電實訓是在大二第二學期期末進行,實訓結束后,學生在暑期有三個月的頂崗實習。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與高校簽署合作協議。校外頂崗實習是教學環節中很重要的實訓環節,可以使學生親臨生產現場,使他們系統全面地了解整個生產的所有基本環節,增加感性認識,提高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學校要加強同企業和用人單位的聯系,選擇符合學院專業實習條件的單位作為校外實訓基地。并聘請部分企業的骨干人員作為兼職實習指導教師,以確保教學質量。頂崗實習結束后,有些同學會與實習單位簽署就業協議。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工作,一方面有助于實踐教學,另一方面促進了就業。
3.3利用專業知識自行開發軟件實驗系統
隨著我校計算機房的增加和計算機課程的開設,學生的計算機能力較以往越來越強,我們可以把軟件實驗的開發作為一項教學內容。在第三學年,學生有8周的畢業設計,對于畢業后有志于從事建筑供配電工作的學生,可以由老師指導學生針對某個硬件實驗項目進行軟件模擬,通過硬件實驗的結果驗證其正確性。這樣不僅加強了本課程的學習,又提高了學生的軟件設計能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計算機課程與專業課程的綜合運用。
4.總結
建筑供配電實訓教學是樓宇智能化專業一個重要的環節,其建立健全不但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多方面的協調,還需要科學合理的規劃,認真的實施。相信通過全體同行的共同努力,建筑供配電實訓教學一定能取得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俞仲文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訓教學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15.
[2]薛喜民.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理論與實訓[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3]王紀安.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與實訓[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4).
關鍵詞:教學改革;探索;實踐;實訓室建設;技能鑒定
作者簡介:李明豹(1975-),男,江蘇南京人,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講師。(江蘇 蘇州 215131)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30-0049-02
我國經濟這些年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中國制造的標簽在世界各地隨處可見,房地產行業也飛速發展。制造業及房地產等行業的發展給蘇州大學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的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地,必須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性的人才來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最近幾年,職業教育也從規模發展轉到內涵建設上來,這需要有強有力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來支撐。課程建設作為培養高規格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因素的作用日益突顯出來。蘇州大學的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2002年開始招生,為地方經濟發展輸送了大量應用型人才。通過對行業發展的分析以及各屆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定期對專業教學計劃進行修訂以適應行業對人才的要求?!敖ㄖ┡潆姟闭n程作為本專業的必修專業課程,在內容及實訓項目、實訓室建設上,經過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逐步與現場崗位所要求的知識技能對接,讓學生在校園內就能學習和掌握現場工作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更快地適應企業的要求。
一、建筑供配電課程的要求
1.課程改革前的基本情況
“建筑供配電”課程的課時一般為60課時左右,其中包含一周的校內實訓。筑供配電課程涵蓋內容多,包含系統設備、負荷計算、線纜與設備選擇等主要內容,理論性及實踐性要求高。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全面的知識技能的教學任務,難度巨大。在課程改革之前,任課老師主要在教室里完成授課,對于設備的認知也主要通過多媒體教學,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缺少感性認識;實訓設備為樓宇供配電系統實訓臺,承擔本專業業“建筑供配電”及“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安裝運行”等課程實訓。學生在本實訓室通過實訓學會供配電系統的監測與控制等基本專業技能,但由于是教學設備,與現場實際設備相差較大,難以達到企業崗位要求的技能。通過調研和追蹤,發現學生所學內容多而不精,到工作崗位上,甚至不敢動手操作。這些都要求必須進行課程改革。
2.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意義
為了更好體現本課程在以后學生就業中的崗位技能,對本課程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其思路是:首先,對職業工作崗位進行調研,從而得出工作崗位群,再通過對工作崗位群的分析得出崗位典型工作任務,通過對典型工作任務的歸納得出崗位職業能力,最后把崗位職業能力轉換成課程。這樣必須對課程內容、實訓項目等方面進行改革。讓學生注重對典型工作任務中的設備器件安裝調試都有相當程度的掌握,從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崗位技能為主的實訓教學。
二、課程改革方案
本課程教學方案主要從課程內容改革、實訓室及實訓項目建設、實訓教材建設、技能鑒定項目開發四個方面進行。
1.課程內容的改革方案
課程設置應根據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根據樓宇智能化行業職業崗位群要求,按照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目標模式來確定課程的標準。在總課時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減少理論課時,增加實訓課時,突出崗位核心能力,加強核心任務的訓練。理論知識學習內容應能滿足學生在工作崗位上的要求。強化實訓教學環節,合理設置實訓項目及內容,與企業加強合作,在項目開發及設備提供上能實現資源共享。實訓的設備為現場設備,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貼近實際工作崗位。通過靈活及富有創造性的實訓項目,讓學生在實訓中消化理論課程中所學的知識;及時彌補理論知識的欠缺。在理論課時方面,減少了關于負荷計算的內容,從前面的掌握到現在的了解,增加了設備的內容。
2.實訓室及實訓項目建設
原來本專業擁有一間供配電實訓室,主要設備為兩臺供配電系統的監控操作臺,學生可以在操作臺上進行接線,并可監控模擬的供配電系統。但該操作臺屬于教學儀器,操作簡單,臺位少,實踐教學不宜開展,并且可以開發的項目較少。針對簡單的實訓設備,要想完成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十分困難。所以在進行課程改革時就需統籌考慮實訓室的建設問題。通過實訓室建設建立一個能充分體現崗位技能的實訓項目,并且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形成一個以學生為主體,基于工作過程的供配電課程的實訓項目。
經過對樓宇智能化公司涉及供配電的崗位能力的充分調研,認真進行總結分析。在相關崗位上,工作人員的安裝調試及設備器件的選擇是核心技能。通過對學校實訓室的論證,決定在實訓樓的一間樓宇智能化模擬工程綜合實訓車間內,建設基于工作過程的供配電實訓臺位。利用原來車間內的網孔板來實現本課程核心能力的訓練??梢詽M足35人同時進行實訓。
實訓項目的開展步驟如圖1所示,由指導老師給學生布置任務,學生接到任務后仔細研究,畫出電路圖;接下來選擇設備、器件及線纜;根據電路圖畫出接線圖,檢查正確后進行設備、器件的安裝及接線。接線完畢后,經自我檢查及同學互檢正確后,為了確保安全,由指導老師檢查并通電,根據實現項目要求的程度進行評價。當然,項目的確定也可以是學生主動項指導老師提出,經老師批準,學生可自主開發實訓內容,指導老師可對學生的自主項目進行指導。實訓項目必須按照相關行業規范進行,與企業工作崗位要求一致,較好體現了基于工作工程的實訓。
3.實訓教材建設
實訓室的建設及實訓項目的開發、硬件的到位需要軟件的支撐,必須開發相應的實訓教材,以滿足學生在實訓項目訓練時的規范和指導作用。對于自主開發的實訓項目必須開發相配套的校本實訓教材。教材必須突出基于工作過程特色,在實訓教材的編寫時突出以下幾個特點:基于工作過程;基于以學生為主體;具有較強的靈活性;著實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及專業能力。通過對實訓校本教材的開發,較好地與本專業的實訓室、實訓項目緊密結合,有利于組織本校學生開展實訓教學。在教材內容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崗位介紹及要求;行業規范;工作流程;既定的實訓項目要求及步驟。學生可以通過教材了解現場崗位的要求,在實訓中遵照實行,這也培養學生的一種職業習慣,較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基于工作過程。學生也可以自主開發實訓項目,具有較強的靈活性。
4.技能鑒定項目開發
蘇州大學已經建立了樓宇管理師(中級)的技能鑒定的基地,對以前的項目主要是四個模塊的考核,但是項目對學生的能動性要求不高。為了體現核心崗位的核心能力,從而開發供配電模塊作為技能鑒定的考核模塊之一。主要考核內容為:設備的選擇、穿管套線、接線、故障排除等內容。較好地檢驗學生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訓項目開展的效果,也讓學生在實訓室有目標、有要求地認真實訓。
三、實踐的成果及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通過這幾年來對本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有效地解決了課程內容與實際崗位能力需求不一致的問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教與學中突出主體地位,提高了動手的主動意識,實踐技能大大提高。選擇更實用、更適量的課程內容,從而引本專業其他課程的建設與發展。指導學生就必須先于學生掌握新設備、新技術、新技能,與企業的交流中教師的視野開闊,思路也拓展了,提高自己的實施能力,更好地促進校企合作。通過課程改革整體提升了本專業學生相關崗位的核心技能。由于經過課程改革的實踐、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得到了各樓宇智能化公司的青睞。這也給學生的頂崗實習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實現了校企的共贏。
當然在課程改革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
(1)使用成本的提高,耗材的消耗使得原來無成本的實訓增加了較多的費用。雖然學生是要繳納一定的實訓費用,但我們堅決嚴格管理,杜絕浪費,以最大限度地節約實訓所用材料,減少學生的負擔,創造最佳的“性價比”。
(2)教學任務加重,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在課改過程中,加強教師的自我建設,努力創建一支強有力的“雙師型”素質的教師隊伍,以跟上課程改革及專業建設的步伐。增加教師與企業的聯系機會,教師可以學到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讓實訓項目跟得上現場工程技術的發展。
(3)新設備的不斷出現,實訓設備時常會落后。任何學校的實訓設備更新是不與企業同步的,通過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通過參觀、企業短期實訓讓學生盡可能掌握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企業通過捐贈的形式把淘汰的設備捐給學校,增強本專業的硬件實力,也給教師在基于工作過程課程建設上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四、小結
建筑供配電課程經過課程建設改革后調整內容,進行實訓室建設、實訓項目建設、實踐教材建設、技能鑒定開發,較好體現了基于工作過程的核心內容,更加接近現場崗位的技能要求。通過課程建設鍛煉了教師課程改革的能力,也為其他課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經過這兩年的課程改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師的業務素質增強了。通過校企合作,與企業建立了更加融洽的關系,為課程改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學生通過到企業頂崗實習,用人單位感覺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在不斷提高,能更好地滿足崗位需求,學生上手較快。因此,學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我們將沿著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道路繼續下去,爭取在其他專業課程上盡快結出課改的碩果。
參考文獻:
[1]徐國慶.實踐導向職業技術教育課程研究:技術學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劉育鋒.論以職業資格證書為導向的職教課程改革[J].職教論壇,
2003,(22).
[3]黃克孝.構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課程體系的理論思考[J].職教論壇,
摘 要:本文討論“建筑供配電與照明”課程在專業教學中的教學現狀,結合企業掛職鍛煉經歷,針對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實踐教學環節等方面的不足和問題,分幾方面提出該課程的改革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建筑供配電;建筑照明;教學改革
引言
“建筑供配電與照明”課程是我校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的專業必修課、主干課,主要講授建筑供配電技術及照明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作為專業主干課程,教學效果對學生的培養意義重大。
1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本課程內容相對較多、涉及面較廣。以往授課方式以講授為主,提問及討論為輔。經過幾輪的教學,發現一些不足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具體有以下方面。
1.1 理論教學方面
適合應用型本科的可選教材較少,現有的知識體系受客觀條件制約,知識點的選擇和安排仍保留在傳統教學思維上,與工程實際需求存在距離。
1.2實踐內容方面
受到客觀條件限制,學校難以將實驗實踐教學內容與理論講授內容貫穿成一體。很多建筑施工公司出于自身運營、安全以及成本等方面的考慮,不能接收大批學生到現場實習,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得不到充分鍛煉。
1.3考核方式方面
以往考核方式主要采取閉卷筆試的方式。期末試卷題型包括填空、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以及綜合設計題目。這種傳統的考核方式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才能鼓勵學生主動接觸行業新動態。
2教學改革措施
2.1教學內容的調整
為使教學內容符合實際需要,學校深入行業進行調研,走訪調研省內外多家建筑設計公司、建筑類院校,重新總結劃分、調整當前課程教學內容,使其符合行業現狀。
建筑供配電系統就像建筑的神經,建筑照明系統就像建筑的眼睛,供配電和照明系統使建筑充滿生氣。教師要教授給學生建筑供配電的整體規劃方法與布局方法,通過民用住宅建筑的供配電與照明規劃與布局案例將其貫穿到一起進行整體分析,以此增強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建筑供配電與照明教學思路流程圖如圖1所示。
該思路不同與以往的教材,將各個知識點簡單的羅列,而是根據工程實際項目的進展情況展開教學,避免教學內容與實際脫離。
2.2實踐教學改革
(1)更新實訓項目。實訓是理論教學完成后的綜合運用訓練項目,能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檢驗理論教學效果,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手段。在原來實訓內容的基礎上,新增照明設計類題目,學生自主選題,分組完成,形成實物成果并進行答辯,分組完成的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2)企業實踐。企業實踐是學生實踐環節的重要部分。企業實踐的主要方式是а生到建筑施工現場進行實地參觀。參觀期間,有企業人員為學生進行必要的講解;參觀結束后,學生要提交考察日志和學習報告。企業實踐可以讓學生實地參加工作,深入了解企業,學習相關工程和管理知識,在工程實際中了解一線具體工作。
2.3重新安排教學環節
(1)課前預習。教師使用網絡上傳講義、多媒體課件等相關教學資料,供學生下載,讓學生能夠課前預習,提高課堂效率和互動討論效果。
(2)課上教學。將重點內容融于案例中進行講解,輔以多媒體視頻教學、互動討論等方式完成教學。教師根據每次課堂講授的內容,事先安排相應的工程或實踐案例,對案例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然后回答問題,針對重點難點集中討論和講解。
(3)課后鞏固。課后布置任務讓學生自行查閱資料,對實際問題給出解答或解決方案,完成設計報告并計入總評成績。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與教師或其他學生交流,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主思考能力。
2.4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是對學習效率的評定,是非常有效的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手段。課程考核實行多元化考核方式,由出勤、階段測試、課堂表現、實驗操作、實驗報告、項目報告、答辯等方面加權平均得到總成績。這樣的多元考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將所學內容貫穿理解,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是一個相對較新的專業,開設該專業的學校并不多。作為一個跨領域的新專業,其需要教授的專業知識范圍比較廣,“建筑供配電與照明”課程在培養計劃中占較重比重。因此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對整個專業建設有重要意義。每年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都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設計最新案例,設計更符合實際需要的實訓項目,使學生能儲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及時掌握新技術,緊跟最新的行業動態,為今后從事相關工作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娜.智能建筑信息設施系統課程教學改革[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3(11).
關鍵詞:理實一體化教學法;供配電技術;教改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11-2581-03
《供配電技術》是高等職業學院電類和機電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是中級維修電工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的重點內容之一。對高等職業院校來說,《供配電技術》不僅是一門傳統的專業課,而且還是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綜合課程。也正是由于這門課程既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又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實踐性,長期以來在教與學兩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困難。鑒于該課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淡化了技能的培養,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這門課程的內容,并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我院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對該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
1 理實一體化教學法
理實一體化教學法是指將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中規定的《供配電技術》課程的全部教學內容和要求以培養學生知識、技能為中心重新整合成若干個教學任務,圍繞著這個核心任務,組織學生全程參與各項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
理實一體化,是個知識技能整合的過程,而絕不是刪減的過程,它應該是將課程標準要求的知識技能有機地融合到若干個工作任務中去。它不僅僅是體現在對實踐環節的重視,更是追求融合重組以往的理論、實訓、實驗等環節割裂的狀態,引進任務式的教學法,既圍繞一個工作任務來組織教學,打亂原有的按知識學習組織授課的章節序列,邊學邊做,邊做邊學,將所學理論與實踐完全融合起來。在完成規定的工作任務的同時,學生學習和運用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在實踐中進一步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理實一體化教學中,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全程參與實踐活動,理實一體化教學注重的不是任務最終的結果,而是更關注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實踐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課程標準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通過查閱資料、與同學討論、咨詢教師、查找、排除故障等一系列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并體驗工作的辛苦與樂趣。這種為用而學學以致用的教學方式讓老師和學生的教和學都有了更強的針對性,同時至關重要的是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直觀地看到各自的成果,而產生的成就感。
2 理實一體化教學法的特點
理實一體化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突出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中的主體地位,以任務驅動法引入新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實踐為中心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更多的參與實際動手的教學活動會讓學生加深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從根本上避免了原來學生學習死記硬背的弊端。不同工作任務的設置還可讓學生開闊眼界,接觸到不同工作場景,增強學生今后就業的自信心。
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同樣有利于教師向“雙師型”教師轉變。因為從任務分解組合、各類實習手冊編制,到實施中教師需要預見可能出現的問題并能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都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督促教師平時要關注專業動向,經常參與企業的生產活動以不斷積累實踐經驗。
理實一體化教學法要求作為主導的教師轉變為引導者、主持人。作為主體的學生既要適應獨立學習、分析、判斷、操作,又要學習與同學、教師合作,既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工作的能力,也能鍛煉他們的協作精神,實現傳授理論知識和培養實踐技能有機融合,即理實一體化。
3 《供配電技術》課程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過程
3.1 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以及學生就業崗位的需求,《供配電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可分為工廠變配電所一次主接線的識讀、常用高低壓配電裝置的選擇與校驗、工廠配電線路的敷設與導線的選擇、工廠變配電所二次回路的識讀、工廠變配電系統的保護、防雷與接地措施、工廠照明裝置的敷設維護、變配電所的運行與維護等八個工作任務。每個工作任務的教學目標要求如下:
1)工廠變配電所一次主接線的識讀:熟悉工廠供電系統的結線方案、結構與布置。了解電力線路的結構與敷設。
2)常用高低壓配電裝置的選擇與校驗:能用需用系數法進行計算負荷的統計和計算。能夠根據變電所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變壓器的臺數和容量。能正確合理地確定變壓器的運行方式。
3)工廠配電線路的敷設與導線的選擇:能根據短路條件選擇和校驗電氣設備。根據短路條件選擇和校驗導體的截面。
4)工廠變配電所二次回路的識讀:能夠讀懂并能正確繪制保護裝置的原理圖和展開圖。
5)工廠變配電系統的保護:熟悉工廠變配電系統對保護裝置的保護要求。了解常用保護繼電器的結構、用途及工作原理。了解線路、變壓器保護的工作原理與保護的整定計算方法。
6)防雷與接地措施:能夠正確維護、使用安全用電設施和制定安全用電措施。能夠正確地對觸電者進行現場急救。
7)工廠照明裝置的敷設維護:了解常用照明光源和燈具、了解燈具布置方式、了解照度標準及照度計算、掌握照明供電系統分析車間電氣照明平面圖及布置圖。
8)變配電所的運行與維護:了解變配電所值班制度及值班員的職責、了解變配電所停電與送電操作、巡視工作任務及巡視周期、了解倒閘操作票的填寫。
3.2 工作任務的選擇
每個工作任務應能通過對學生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的培養和訓練充分體現課程標準對合格畢業生的知識能力的職業素質的要求。每個工作任務應該由企業專家、人力資源專家和教師一起選定。
3.4 任務實施
教師對學生確定的任務實施方案/方法/途徑等的相關知識進行必要的回顧和總結,幫助學生理解任務的核心內容(包括理論部分和實踐技能),通過安全、嚴格、規范的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獲得工作崗位要求他們掌握的操作方法和生產工藝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師在學生進行技能訓練時,要隨時關注各組學生的工作進展,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克服、處理在工作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引導他們選擇合適的設備、儀表,把新學習的知識、技能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完成工作任務中去,并自覺地總結相關的工作思路與方法,繪出電路圖,做出總結筆記,從而完成課程標準要求的各工作任務的教學目標。
3.5 任務的評價
在任務實施的每個階段,教師和學生都要一起評價該階段的成果。每個任務結束后各組的代表在班級前展示各自團隊的成果,學生和教師根據各組完成任務的質量和情況自評、互評、師評最終綜合給出成績。
4 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法的收獲
通過理實一體化教學法的實踐,學生學習成績明顯提高,在實際操作技能上也有了明顯的進步。(1) 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它要求學生深入實際來完成教師指定的工作任務,鍛煉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實踐能力、綜合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校就了解了真實的工作思路與方法,完成實際的工作任務;(2)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了看、聽、思、做、練的有機結合,加深了知識的掌握程度,特別是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3)借助注重過程性的評價體系能更加全面準確地評價學生。
5 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應具備的條件
5.1 專業教室
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首先需要有一個硬件環境,即專業教室。理想的專業教室要具有一定的職業氛圍,專業教室內可分為實訓教學區和教學研討區兩部分。實訓教學區提供學生操作演練的實訓設備,設備最好要與實際生產保持同步,甚至應有一定的超前性;教學研討區是教師進行理論教學、學生討論的場所,并配有多媒體教學設備、能提供網上查閱資料的計算機、白板的設施。
5.2 軟件環境
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更重要的是還要有一個軟件環境,包括適合理實一體化教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如:教學計劃、課程標準等等。還有課堂教學訓練、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等活動的指導手冊。還需要建立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整個教學質量評價應以過程評價為主。在硬件環境不足的情況下,教師在軟件環境建設的效果會直接決定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效果。
6 結束語
理實一體化教學法推動了高職教學改革,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打破課程、教材原有理論體系,根據“能力本位”的要求,將課程全部內容分解為若干個知識模塊、能力模塊,將知識模塊和能力模塊轉換成與實際工作相對應的工作任務,著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從教師傳授知識、技能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學習和鍛煉職業能力為主的模式,這種轉變體現了高職教育“能力為本”的培養目標,使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大幅提高。把理實一體化教學法應用于《供配電技術》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學生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證明: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對培養高素質技能型高職人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值得在教學實踐中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介才,戴紹基.工廠供電[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 劉介才.工廠供配電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3] 趙明,許廖.工廠電氣控制設備[M]. 2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關鍵詞】機電教學課程 供配電技術 模塊教學 實踐教學
作為機電專業的主干課程,供配電技術專業內容繁雜,涉及諸多方面,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一門課,和實際的供配電系統有著緊密聯系。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多是先講解理論,再安排實踐,由于理論和實踐銜接不夠緊湊,學生很難理解課程與課程、與實踐之間的邏輯關系,以至于專業教學質量并不理想。為此,需要對其加以改進。
一、采取模塊教學,重視實踐教學
模塊教學,即將教學內容分成若干模塊,每一模塊都代表一個專題,以一種微觀課程的形式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供配電技術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因此,可將其分為理論和實踐兩部分。
1. 理論部分
理論部分有5個模塊:①基礎模塊。主要涉及一些基本內容,如供配電系統的組成、職能,安全節約用電常識等,通過該模塊的學習,可以進一步掌握電力系統及供電系統;②計算模塊。在選擇相應的電力設備時,應對其負荷和無功補償進行精確計算;③設備模塊。配電系統是依靠相關電力設備運行的,電力設備是整個供配電工作的載體和執行者。因此,該模塊的作用十分重要;④一次系統模塊。主要負責電能的傳輸和分配工作;⑤二次系統模塊。主要負責一次系統的安全保護工作,通過對一次系統的實時監控和控制,保護一次系統能夠安全高效地運行。
2. 實踐部分
實踐部分有2個模塊,即課程設計模塊和實驗實訓模塊。前者是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對整個供配電技術專業課程所做的設計工作,后者則是將所掌握的理論知識用于實際問題中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二、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1. 理論教學
理論教學是課程的基礎,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其內容進行分類,實行模塊教學法,并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法。以往的章節教學容易忽視整體結構的聯系性,通過模塊教學法,學生能夠準確掌握內在的邏輯關系,可有效避免出現盲目學習的狀況,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
①項目引導法:將5大理論模塊的內容進一步細化,分成多個項目,然后根據各個項目要求安排具體任務,并引進相關的學習情境。選擇現場實例模擬的方法進行項目實施,教學過程根據職業崗位的工作過程采取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及評價的模式。按照新課改要求,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則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在進行每一個項目教學時,情境都應按照由簡單到復雜再到創新的層次進行設置,逐漸改變教師引導學習的局勢,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②分組教學法:分組教學法是常被采用的一種新教學方法,既能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又能培養其團隊精神。因為知識結構、學習能力、性格興趣等因素的不同,學生在學習上有著很明顯的層次差異,根據這種差異將全班分為若干小組,每個組內都有成績較好和較壞的學生,在良性競爭的基礎上,實現小組互助式教學。具體課程中,先由教師引導,制定目標、提出問題,然后組長帶領小組展開討論,聽取每個人的意見,討論結束后,派各小組代表發言,和其他組形成競爭,最后,教師對其表現做出評價,并指出其中的重點。
2. 實踐教學
①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是針對供配電內容設置的專題綜合訓練,在學生熟悉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培養實踐能力作為重點,為避免出現紙上談兵的現象,在設計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加以考慮,使用真實案例,因具有生活性和真實性,學生容易吸收。如某學院的設計課題為“供配電系統電氣設計”,學生已熟悉掌握了相關的理論知識,所以設計課題具有開放性,為學生的創新提供了一個發揮平臺,教師只需給出設計標準、整體思路及重點注意事項即可。資料搜集、負荷計算、線路和設備的選擇、一次二次系統的方案設計以及最終設計都由學生自己親自操作,對其獨立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大有幫助。
②實驗實訓:此環節的目的是掌握足夠的技術,能夠用于實際供配電工作,如一次系統和二次系統的操作、維護檢修,系統如何升級改造等。教學應利用已有的資源,對內容進行優化重組,編寫符合實際情況的教材。同時教學過程中還應重點注意前期準備、過程指導考核、實訓報告總結以及教師點評等環節。
三、建立共享平臺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極大的改善,獲得知識的途徑也呈現多樣化,因此有必要精選一些課程,建立起共享平臺,實現課程的共享。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①共享性,共享平臺首先要具備共享性,使學生能夠在此平臺瀏覽或下載所需要的課程資源;②多樣性,課程的選擇具有針對性,針對各類型、各層次的學生,都有與其相適應的課程資源,體現了其多樣性;③動態性,為適應當前多變的環境,課程資源也應時刻保持著更新狀態,及時補充新知識;④交互性,共享平臺還應具備交互功能,如實現在線答疑,有單獨的交流討論空間,可在此進行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