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9 01:21:03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語文經驗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實施,促使小學語文在教學目標、教學資料、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方面較傳統的教學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小學語文教學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1、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設計不合理當前,仍有一部分教師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把握不準確,教學觀念陳舊,教學設計不合理,忽略課前設計和課后設計,不能有效地對小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無法提升其學習興趣。
2、教學資料脫離學生實際,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大多能根據不一樣年級學生的特點設置教學資料,但教學資料和主題偏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仍有發生,忽視了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特征,超出了小學生心智成長和生活閱歷水平,使得小學語文教學顯得枯燥。
3、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新課程改革強調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新本事和運用本事的培養與發展。針對這一要求,小學語文教學進行了諸多的嘗試,可是總體來說,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了存在形式化的弊端,還存在教學過于自由放任的問題。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雖然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可是沒有具體而充實的資料和有效的課堂組織。有的教師則把課堂全部交給學生,不管什么教學資料都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師主導作用不能有效發揮。教學方法和手段缺乏創新,手段單一。教師缺乏主動性,只是選擇陳舊的教學方式去管理學生,教學氣氛沉悶,語文教學顯得乏味,不能夠激發學生的進取性和創造性,教學效果無法提升。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索
根據新課程改革理念,小學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運用本事和合作創新本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能夠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1、高質量備課,合理設計教學資料備課是教師開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基礎性工作。教師要依照課標與教材進行高質量的備課。一要吃透教材,研究學生,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心理特征出發,設立具有彈性的課堂教學資料,科學制作教學課件,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二要研究不一樣發展水平、不一樣性格特征學生的需求,選擇富有時代氣息的、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的教學資料,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就在生活中。三要合理進行教學設計,創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注重活動設計,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
2、創設多元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經過各種形式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和創新,營造“師生平等交流、共同參與”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教學質量。一是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期發展為重點,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和學習需求,創設多元的情境,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鼓勵學生自主探索適合的方法。二是努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進取參與、主動學習的熱情。經過學生之間的合作競爭、相互啟發,挖掘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在互動中掌握語文知識,提高思考本事。三是根據教學資料科學設定相關活動,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開展多樣化的游戲教學與參與式教學,開展競賽、小組討論等活動,實施創新式管理,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過程,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創新語文教學方式、方法要適應課標理念的發展、變化,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進行不斷的創新與改善。教學中,教師除了應運用“做游戲、講故事”等方法,還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優點與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不僅僅能增加課堂容量,并且能化抽象為具象,使教學資料更加生動、形象、具體,利于學生獲得明確的感知,更好地理解、掌握語文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進取性和主動性。
2020小學語文教學經驗總結
簡單意味著在課堂上需要我們放棄一切與學生的學習無關的東西。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必將每句話、每個句子都講得那么透徹,留下點余地和空間反而更美!
我們的學生喜好議論,盡管他們的議論不夠成熟、不夠深刻,甚至很多是幼稚的、錯誤的,但畢竟這是他們真實的思想、真切的感受、真正的話語。我們的作文教學恰恰缺少了學生自由的廣泛的議論!這本身就是讓我們的孩子“少思想、多復制”!議論少,想象得更少!其實,想象是孩子的專利,在孩提時代,多讓學生寫點想象的文字,就是一種創造力的培養,孩子的世界原本就一個童話的世界!
教師應當具有一顆永遠年輕的童心,只要心靈不老,他就能成為一個學生的喜歡的教師,而要成為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還需要具有兒童的眼光看世界的本領、看課文的本事。
再精致的課件,也無法代替學生從語言文字描述中所獲得的個性化的形象。想象的,盡管是模糊的,但又是最能憾動心靈的。與其花這么多的精力制作并不成熟的課件,還不如引領學生透過課文語言進行精神之旅。模糊的時候,學生很想看清楚些,一旦用課件讓學生看得一覽無余了,學習也就失去了應有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窺探語文,是堅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極好境界。
學會有選擇地放棄,追求深刻的簡單。簡單就是歡樂,簡單就是幸福。
在流轉不息的生命之輪中,我為語文而來!是語文滋潤我粗糙的感覺,是語文放飛我稚嫩的幻想,是語文點燃我噴涌的活力,是語文喚醒我沉醉的智慧。我平庸的生命,因為語文而精彩!
語文教學的過程,是學生精神享受的過程,是為學生的精神生命鋪墊底子的過程。
語文用形象作詞,用感情譜曲。語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鮮明的畫,讀出來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語文說到底是一種感性的存在。
2020小學語文教學經驗總結
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的本事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而在我看來,語文不只是一門學科,一種本事,更是一門藝術,一門科學。語文以其獨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我。出于對語文的熱愛,我選擇了做一名語文教師。
在多年的教學中,經過不斷的實踐與總結,我對于語文的教學有著些許的心得與感悟。
一、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互為對象和前提的。傳統教學中,教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還記得擔任語文教師的初期,由于沒有經驗,一向堅持傳統的教學模式,經過教學成果的反饋,發現這樣教學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于是,開始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課堂是教師與學生的交集,所以,對于課堂的安排和掌控是教學的重中之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不只是教學地位的轉換,而是對于學習的態度的轉變。學生不再將自我置身事外,而是以課堂為己任,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成果。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抓住教材中重點的知識點,引導學生緊緊圍繞這些重要的知識點去思考問題,使學生有明確的知識追求目標。
2、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異常要注重知識與現實的社會現象和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感受到自我此刻學的是有用的,而不是浪費時間的隨波逐流。
3、讓學生在課堂里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時間與空間,所以在對課堂的安排上,要給予學生必須的時間。
4、做到教師引導與學生思考相結合,靜與動相結合,知識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舞臺。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本事
談到創新本事,這其實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課題。我們從生活中的各行各業中,以及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中,都能夠看出創新的重要性。而創新本事的培養便成為了培養學生的又一重要任務。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是創新的小能手,只是在年復一年的學習中,同化了想法。而教師要做的,不再是統一學生對事物,對課文的理解,而是,鼓勵他們大膽的想象,跟著感覺去描繪自我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會因為同學的不經意的一個想法,而引起進一步的思考,從而體會出從前未曾體會到的涵義。這其實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在培養學生創新本事的同時,也開拓了教師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1、創設民主的氛圍,誘發學生的創新。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與學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為完整的人與人之間理解與溝通,是人和人心靈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教師應當與學生零距離接觸,和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關系。這樣才能營造出一個和諧簡便的學習氛圍,學生構成進取、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感情體驗,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歡樂,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下創新基礎。我們經常說興趣是的教師。不僅僅如此,興趣是人對事物的一種向往、迷戀、進取探索追求的心理傾向。它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學生學習的情感動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直接推動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培養創新本事的起點,也是學習成功的關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教學資料的需要來靈活運用,誘導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本事。
3、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是創新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中,進取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熱情鼓勵他們進取思考,引導大膽提出疑問,是培養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手段。
時光如白駒過隙,耕耘于三尺講臺之上,一晃已十幾個年頭,一路跋涉,一路艱辛,現在又迎來了新課改的狂潮,在新課改的教學實踐中,我也有了自己的點滴感受。其中有喜有憂,有笑有淚。但總體來說,我感覺課改就象我從教之路上的一盞明燈,為我以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現在淺談一下我在教學實踐和課改課堂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新課改實施以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開始受到了重視。在教學中,我不再像以前那樣一味地分析、講解,把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效果卻不佳。反而是注重了學生的自讀自悟。比如我在教學新課時能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字詞,提出疑惑的問題,然后再通過合作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來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現在我在教學中能夠放手讓學生去學、去說,甚至去教,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較大的變化。給學生帶來的最大變化是,開始嘗試自主合作與主動探究所帶來的愉悅和成功感。學生的學習行為開始由“被動”轉向“主動”,接受式學習不再獨唱主旋律,探究式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的介入,與接受性學習交相呼應、相輔相成。
二、首先轉變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為
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課程改革,使我收獲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轉換了。我由原來的主講者變成了組織者、合作者。教學能在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在教學中都能放下以往的架子,走下講臺,同學生打成一片,以親切和藹的態度,與學生平等對話,互相交流,因而課堂的氛圍寬松而活躍,學生的種種顧慮打消了,回答問題的膽子大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了。從這一點上看,我的學生觀正在改變,能夠把學生當作一個主動學習知識的人來看待,而不是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本身充當的角色也在發生著變化,即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學生的特長得到發揮,學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課堂上,我與學生一起猜字謎,一起朗誦課文,教與學的活動在師生的互動合作中變得生動有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享受到合作的快樂,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學習,是一種啟發,一種幫助,也是一種關懷,它構筑起了民主的課堂氛圍。課堂上,我會用微笑緩解學生回答問題時的緊張情緒,用豎起的拇指贊揚學生的點滴進步。
三、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新課改使課堂氛圍變活了,知識點降低了,教學涉及的面拓寬了,教師對學生用情了,學生們感到有趣了,師生間的關系平等了,學生越來越自信了,學習態度趨于主動了,學生之間學會合作了,與眾不同的見解越來越多了,共性與個性得到協同發展了。
在識字教學中,我把識字教學的重點放在識字興趣的激發、識字方法的引導上,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讓學生在四人小組內合作學習,交流、總結識字方法,如在教“淹”時,我用“水大好發電”。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還有一個學生講“彪”字,他走上講臺后,說:“老虎掉了三根毛”,便將“彪”字刻在了同學們心中。這樣的教學案例舉不勝舉。在教學中我深深感到:當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講臺還給學生,把書本還給學生時,課堂便會出現敏銳的思維,閃現智慧的火花,蹦出創造的靈感。
四、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實現教學的多維互動
教育家杜威說過,如果讓孩子們在教室里靜靜地坐著,拿著書,觀念永遠到不了孩子們的心靈中。讓學生樂學,在玩中學,在游戲中學,在活動中學,體驗、感悟課程。感悟不是分析,不是告訴,更多的是體驗。
在語文課上,我盡可能多給學生創設動手操作的機會,為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供空間,并且在操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語文思考。如,在學習《綠葉的夢》的時候,我把學生帶到田園里,讓孩子們在田野做搜集綠葉,動手制作自己喜歡的標本、玩具、飾品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動手、動腦、動口,運用多種感官感悟知識,大大激發了學生熱情,從多個角度培養與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機制
1、評價內容多樣化。
即單元達標、階段性考察、古詩文背誦、朗讀比賽、課本劇表演、采集本展覽等。來評價學生,多一種衡量的標準,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
2、評價方式多樣化。
①口頭評價。如“你讀得真準確!”“你讀得真好!你是怎么讀的,能說說嗎?”“你真會動腦筋?!钡取?/p>
②作業評價。如:“你真行”“正確、整潔”“小書法家”等,定期發放
“進步卡”。強調激勵、關注過程的評價,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看到自己成長中的進步,會有一種成功的喜悅。
教育是孩子們的教育,課程是孩子們的課程,教育應向孩子們生生活世界回歸,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把孩子們培養成有用的人。升華教育理念,保持與時俱進,為教師的發展而學,為學生的發展而教。總之,要讓語文課堂教學真正充滿活力,體現魅力,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只要我們堅持以新課程標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只要我們對語文教改充滿著信念和熱情,我們一定會在課堂教學的探索中開創出一片燦爛的天空。使語文課程打破教材的一統渠道,走出課堂的狹小空間,引導學生“在對人生有意義的且人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中學語文,用語文,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走向,是語文課程的返樸歸真。?與新課程同行,與學生共同成長。這就是我的收獲總結。
做人最好狀態是懂得尊重,不管他人閑事,不曬自己優越,也不秀恩愛。你越成長越懂得內斂自持,這世界并非你一人存在。
做人靜默,不說人壞話,做好自己即可。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你活著不是只為討他人喜歡,也不是為了炫耀你擁有的,沒人在乎,更多人在看笑話。你變得優秀,你身邊的環境也會優化。
3.
從今天開始,幫自己一個忙,不再承受身外的目光,不必在意他人的評價,為自己活著。
從今天開始,幫自己一個忙,做喜歡的事情,愛最親近的人,想笑就大笑,想哭就痛哭,不再束縛情感的空間,讓自己活得輕松些。
4.
很多你覺得天大的事情,當你急切地向別人傾訴時,在別人眼中也是個小事,他最多不痛不癢呵呵地應和著。
因為他不是你,他無法感知你那種激烈的情緒。直到有一天,你覺得無需再向別人提起,你就已經挽救了你自己。
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沒誰可以真正幫到你。
5,
我們總是帶著面具走進愛情的,總想展示自己最優越的一面,你要接受一個人,不只是接受他的優越,而是看清了他的平凡普通卻仍然去深愛。
事實經常是:我們走著走著,就感覺對方變了,其實我們并沒有變,我們只是走進對方最真實的地方,然后迷失了自己。
6.
我捧你,你就是杯子,我放手,你就是玻璃渣子。無論是戀人還是朋友,珍惜在你每一次難過、傷心時都陪伴在你身邊的人。
珍惜經常和你開玩笑的人,說明你在這個人的心中肯定有一定的分量。
珍惜在你心情不好時第一個發現的人。
7.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來世就是傳說。
人生如行路,一路艱辛,一路風景。你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總是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說明你正在走上坡路;總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說明你正在走下坡路。與其埋怨,不如思變。
8.
歸零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所有的成敗相對于前一秒都是一種過去。過去能支撐未來,卻代替不了明天。
學會歸零,是一種積極面向未來的意識。把每一天的醒來都看作是一種新生,以嬰兒學步的態度,認真用好睡眠以前的時刻。
歸零,讓壞的不影響未來,讓好的不迷惑現在。
9.
總有一天,你會與那個對的人不期而遇:所謂的幸福,從來都是水到渠成的。
它無法預估,更沒有辦法計算,唯一能做得是:在遇見之前保持相信,在相遇之后寂靜享用。
寧可懷著有所期待的心等待下去,也不愿去對歲月妥協,因為相信幸福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做人最好狀態是懂得尊重,不管他人閑事,不曬自己優越,也不秀恩愛。你越成長越懂得內斂自持,這世界并非你一人存在。
做人靜默,不說人壞話,做好自己即可。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你活著不是只為討他人喜歡,也不是為了炫耀你擁有的,沒人在乎,更多人在看笑話。你變得優秀,你身邊的環境也會優化。
3.
從今天開始,幫自己一個忙,不再承受身外的目光,不必在意他人的評價,為自己活著。
從今天開始,幫自己一個忙,做喜歡的事情,愛最親近的人,想笑就大笑,想哭就痛哭,不再束縛情感的空間,讓自己活得輕松些。
4.
很多你覺得天大的事情,當你急切地向別人傾訴時,在別人眼中也是個小事,他最多不痛不癢呵呵地應和著。
因為他不是你,他無法感知你那種激烈的情緒。直到有一天,你覺得無需再向別人提起,你就已經挽救了你自己。
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沒誰可以真正幫到你。
5,
我們總是帶著面具走進愛情的,總想展示自己最優越的一面,你要接受一個人,不只是接受他的優越,而是看清了他的平凡普通卻仍然去深愛。
事實經常是:我們走著走著,就感覺對方變了,其實我們并沒有變,我們只是走進對方最真實的地方,然后迷失了自己。
6.
我捧你,你就是杯子,我放手,你就是玻璃渣子。無論是戀人還是朋友,珍惜在你每一次難過、傷心時都陪伴在你身邊的人。
珍惜經常和你開玩笑的人,說明你在這個人的心中肯定有一定的分量。
珍惜在你心情不好時第一個發現的人。
7.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來世就是傳說。
人生如行路,一路艱辛,一路風景。你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總是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說明你正在走上坡路;總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說明你正在走下坡路。與其埋怨,不如思變。
8.
歸零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所有的成敗相對于前一秒都是一種過去。過去能支撐未來,卻代替不了明天。
學會歸零,是一種積極面向未來的意識。把每一天的醒來都看作是一種新生,以嬰兒學步的態度,認真用好睡眠以前的時刻。
歸零,讓壞的不影響未來,讓好的不迷惑現在。
9.
總有一天,你會與那個對的人不期而遇:所謂的幸福,從來都是水到渠成的。
關鍵詞 讀 品 領悟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0087-01
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痹谖覈凭镁d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之中,古詩就是其間較為豐厚的光輝燦爛的文化資源,詩詞名人們猶如繁星般閃爍在波光蕩漾的河上。這些歷朝歷代流傳下來的千古絕句,其深刻的文化內涵,愈久彌香的文化底蘊,非但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淪,反倒歷久彌新,在新時代新思潮中更加源遠流長、回味無窮。
一、古詩教學的意義與影響
古詩的特點是短小精悍,錘煉的語句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樂章,一幅優美的圖畫,一段精彩的敘述。古詩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去理解詩中的情,充分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從而欣賞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學習古詩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古代文學的基本常識和歷史,而且也豐富了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提高了學生的文學藝術素養,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不斷塑造其人格魅力。
二、古詩教學的方法與技巧
1.誦讀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反復吟誦古詩,口齒噙香,直意抒情。讀的形式具體可分為:
(1)帶有情感的朗讀。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融入自身情感進行朗讀,盡量做到正確、流暢,讀出重音、節奏感以及詩詞的韻律美。
(2)教師范讀。老師給學生作示范性的朗讀,或聆聽多媒體教學的朗讀課件。以傳達教師本人的情感,從而影響學生產生共鳴。
(3)學生齊讀。譬如對于那些抒發豪情壯志的邊塞詩,不齊讀就不足以體現出其雄渾豪邁的氣勢。
(4)配樂朗讀。結合詩歌內容,配上合適的樂曲伴奏,在這種音樂背景中賞讀詩歌的形式,別有一番情趣使人陶醉其中。
(5)學生自讀。讓學生在課堂上自行隨意地讀,可高聲朗讀、可低聲吟讀,或是默讀、唱讀、速讀、表演讀……
2.品讀
詩歌教學中,教師不光是需要指導學生讀詩句本身,還應把詩人人物背景、詩題含義、詩的注解、課后習題、以及同主題(或同內容)的詩和賞析文章,都盡可能地讀到,使學生學得全面、深刻些。教學中就抓住“詩眼”和關鍵詞句,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投入感情朗讀,細細品味文本,深切體會詩的意境,進而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體驗。
3.畫中領悟
直觀性和形象性是圖畫的固有屬性。借助圖畫將古詩變抽象為具象,變虛幻為真實,使學生更加容易的正確理解詩詞的意思,明白詩中到底在描繪怎樣的一番圖景。具體而言,關于古詩教學圖畫的運用分為兩種:
(1)教學觀賞畫。一般來說,小學語文課本內每篇古詩課文中都有一幅插圖,借助插圖可讓學生了解古詩的大意。例如:《靜夜思》的插圖,通過插圖學生就能一目了然;詩人在寂靜漆黑的夜晚望向天空,一輪皎潔的圓月勾起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這幅插圖對于學生的視覺感官就是一種刺激,增強了形象性的感知,易突破教學重點,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
(2)學生創作畫。這是讓學生開拓創新、開發想象力創造能力的過程,讓學生在對古詩已有的理解基礎之上充分發揮想象,用自己畫筆再現詩中描繪的場景,同時學生自己融入詩意中去。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讓學生自己描繪出古詩的內容和涵義,并從中去享受那份成就感,不僅增強了學習的興趣,還讓學生感受到古詩的無窮魅力。例如:《早發白帝城》一課,“朝辭白帝彩云間”的彩云是什么樣子?“兩岸猿聲啼不住”的“猿聲”在畫中如何體現?“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輕快又該怎樣描繪出來?這畫的過程中不僅檢查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是否正確,還對學生的表現力、創造力、想象力等多方面進行了考驗與鍛煉。
4.古詩鑒賞能力的培養
20xx年9月,我縣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數年來,在市教科所、縣教育局的直接領導下,緊緊圍繞教研室“研究、指導、管理、服務”的工作宗旨,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學校、以課堂為基地,以推行新課標、使用新教材為重點,以不斷提升教科研能力為手段,促使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發展變化,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收獲成績的同時也面臨困惑和問題。現將我縣小學語文教研工作總結如下:
一、小語教學基本現狀
1、語文教學發展不均衡。無論是辦學條件、師資水平還是教研力量,從總體上來看局直學校高于鄉鎮學校,縣城學校高于農村學校,平原學校高于山區學校。
2、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從年齡結構看,青年教師聚集在縣城及周邊,邊遠學校教師老齡化嚴重,多年沒有新鮮血液的輸入;從學歷結構看,高等院校畢業生嚴重匱乏,中青年教師初始學歷大多是中師,還有相當一部分民辦教師;其次,教師整體缺編,后續學習不足等等,這些因素都嚴重制約著課改向縱深發展,后勁不足。
3、學科教學喜憂參半。隨著課改的縱深發展,教師的教育觀念、課堂教學、專業水平、教研工作、學生發展等方面相對于以前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教育觀念的重大變化,是課改多年來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收獲。新課改強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強調學習方式的轉變,強調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學科特點等等,這些理念都為教師所接受,并主動的付諸實踐,大膽嘗試與探索。教研工作方面,縣、鄉、校三位一體教研網絡已基本形成,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教研校長、組長,骨干教師。
發展中,有成績,也有問題。突出表現在:一是課改理念接受易,實施難。導致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形式,忽視了內容;注重了語文的人文性,卻又輕視了它的工具性;注重了小組合作,卻忽視了靜思默想等等,致使語文教學整體效果不高。二是教師的專業水平亟待提高。教師學科知識老化,文化底蘊不高,后續學習不足,導致汲取新知識和創新能力弱。三是新的教育評價體系滯后。受高考、中考選拔考試的影響,小學也在被各種名目的考試所侵蝕。這就造成,學校管理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盯考試成績緊,研課堂教學輕;一線教師教材解讀多,實踐活動少,課外閱讀量嚴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課改工作的推進。
二、主要工作
1、加強培訓,積極探索教育的新方法。
一是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加強理論學習,提高對教研工作的認識,提升教研能力。增強服務意識,深入課堂,指導、研究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積極參加省市活動,做好會議精神的學習和落實。積極參加教研室的內部學習,做好主題發言。
二是抓好各種培訓工作。首先抓好教研組長培訓工作。制定《學校語文教研組長培訓方案》,組織教研組長開展理論學習、教學實踐、課題研究等活動,加強教研組教研活動有效性的研究,進而提高學校教研活動的質量。同時,做好教研組、教研組長的評比工作,出臺了評價方案,每年年終開展先進教研組、優秀教研組長的評比工作。其次抓好教材培訓工作。針對部分教師對新課改理念缺乏系統了解,對新課標缺乏認真研讀,語文課堂教學盲目性和隨意性較大,語文教學的高耗低效現的現象,在抓好教材一次培訓的基礎上,進行多次培訓。采取集中培訓和校本培訓相結合,以校本培訓為主;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相結合,以學科培訓為主。制定切實的學習與培訓計劃,要求教師認真研讀《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做到在實踐中消化,在學習中實踐,堅持理論指導下的有效的課堂教學。重點抓好教師培訓工作。新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是教師,本著“先訓后教,邊訓邊教,邊總結邊提高”的原則,通過實踐探討、專題講座、行為反思、案例分析、觀摩錄像等培訓,教給教師掌握實施新課程的有效教學方法和手段。
2、聯系實際,深化我縣小學語文課程改革。
結合每學期的常規調研活動和各種競賽及研討活動,針對我縣教學中的'具體問題,開展語文教學研究工作。如,“讓語文教學回歸本體”、“語文讀寫結合”“如何上好常態課”等方面的專題研究,探索“語文教學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路子,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實踐“務本、倡簡、求實、高效”的語文教學。
3、常規視導,指導、服務教學實踐。
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實驗的基本途徑,只有切實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新的教學行為,課程改革才能取得實效性發展。每學期,我們都深入課堂,聽課100余節,課后研討30余次,涉及識字課、閱讀課、口語交際課、作文課等課型,不但落實了教研員自身的服務職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教師教法與學生學法,幫助教師形成由主客體關系轉向相互交往關系、由以講為主轉向合作探究為主、由接受學習轉向發現學習、由“復雜化”教學轉向“簡單化”教學,回歸語文本色等新的教學觀念,把新的教學評價觀貫穿于對老師的課堂教學評價中,引導學校和老師改變評課方法,從而改變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4、送教下鄉,促進學校均衡發展。
為進一步推動薄弱學校教師專業的發展,帶動更多教師參與教育教學的研究,促進廣大教師專業技術的提高,有效緩解小語教學發展均衡的現狀,每學期,我們都抽調部分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進行送教下鄉活動。通過上示范課、評課、經驗交流和教學反思等形式,營造教研氛圍,提升教研水平。
5、以賽促研,打造教師專業化隊伍。
為積極推進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探討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方法與策略,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加強各校之間教學經驗的交流,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每兩年一次舉辦縣教學標兵評選工作。評選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各鄉鎮校組織初賽,擇優推薦一位選手參加復賽;第二階段由教研室根據地域分片組織復賽;第三階段組織決賽,觀摩教學,課后研討,教研員評課。通過這個平臺,全縣涌現出了一大批能教能研的優秀教師,在各個領域發揮著引領作用。
三、今后工作的重點
1、繼續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切實研究解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
2、加大對骨干教師的培養力度,以點代面,整體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3、從學生和教師的發展維度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豐富已有的有效教學的理論探討與實踐研究。
4、舉行各種教學研討活動,切實促進教師素質整體提高。
小學語文教研組教研總結精選范文 一學期以來,我們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范教學行為,并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扎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五環節的考評主要形式有以下四個:
1、自檢——管理上,努力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要求每位教師對照有關制度,檢查自己所有的職業表現是否規范、得體。
2、互觀——由組長牽頭,組員間互觀交流,取長補短,加強隨機教研。
3、校查——a隨機查:管理人員進課堂(通知聽課、推門聽課、跟蹤聽課),聽課、看教案、查作業、查學生學習習慣、態度、效果等一條龍式的檢查。b集中查:每月對不同年級、不同常規項目集中抽查。
堅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組活動,矯正疏漏,拋磚引玉,反饋考核情況,并將常規五環節量化在校園網,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規工作抓嚴、抓細、抓實,促進教學管理的良性循環。
全體語文教師從點滴入手,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向40分鐘要效益;分層設計內容豐富的課外作業,教法切磋,學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隨機教研的話題,新老教師互學互促,扎扎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真正將考試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提高改進教學的手段,對本班前后5名學生跟蹤調研,細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學生的情況,找準今后教學的切入點,查漏補缺,培優輔差,立足課堂,夯實雙基。學期末,我們舉辦了第三屆寫字等級評定活動及三——六年級每班10人參加的想象作文競賽,并召開了起始年級與畢業年級的家長會,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更好地促進每位學生的成長。
與此同時,我們統籌安排學生在校一日活動,課外興趣活動有組織、有計劃,時間、內容、老師、場地均得到落實,各興趣活動期中組織匯報表示,12月底結合迎新組織展示。學生在多樣的興趣活動中不僅鞏固、運用了所學的知識,也為今后構建新的知識結構,提高實踐、應用能力,適應時代挑戰奠定了基礎。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學語文教研組教研總結精選范文
本學期語文教研組的工作指導思想是,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根本,以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為主導,狠抓常規管理,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穩中求進,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力求完美,教師的教學科研、學生的學科競賽及考試成績均有長足的進步,取得了一定成績。
本組工作有活力,人人有朝氣,也有創新精神。組員們善于鉆研,勤于探索,認真備課,精心教課;在歷次教案、作業檢查中得到了學校的表揚;在多次學生問卷中,優秀率也均居各學科之首,深得全校師生好評。尤其是面對中考,他們穩扎穩打,抓基礎,抓讀寫,練內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教學、教研以及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方面作出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一、教研組平時狠抓教學常規及常規的檢查落實。
1、備課做到四個“精心”。每位語文教師都能精心制訂教學計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精心選擇教學方法,精心設計題型訓練。統一了備課規范,依照學校教導處要求,每位老師備課均寫有預設教案。每課時都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作業布置、板書設計、教后感等。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三個方面,教學過程包括內容設計、訓練設計、方法設計三方面,在設計時內容,都能認真鉆研大綱,教材,緊扣教學目標,做到以綱為本,以本為本,以綱扣本,把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學法指導時,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際動用能力。做好各課組的組織工作,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做到統一思想,統一進度,統一練習,特別是在備教學目標,備學生練習,備教學方法時能集思廣益,取長取短,同時通過集體備課,及時了解教育教學情況,針對教材的特點,不斷地進行探索、改革、創新。備課時,我們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文道結合;結合我校“書香校園”的辦學理念,教學中隨時注重人文滲透。
2、在上課上,我們全體語文教師繼承傳統教學法,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堅持做到“四為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全面育人為主旨。做到“四突出”:突出啟發式教學,突出因材施教,突出興趣激發,突出教書育人。為了保證教學目標的完成,我們改變以教為本的舊觀念,樹立“以學為本”的新觀念,針對教材內容、目標、重點、難點、研究教法與學法,著力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努力做到課堂訓練落實,提高單位時間內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公開課,課課有課件。提倡先學后教的策略,這樣,教師輕松,學生也輕松。
3、我們能根據教材的特點,認真布置和批改作業。在布置作業時,以減輕學生的負擔為準繩,認真取舍,精選適量的作業,以課文為主,因人而異,不搞題海戰術。作業批改及時,認真,保證當天完成,作文在做后三天批完,決不積壓,并規范化。認真批改,并在此基礎上及時講評,及時反饋。教研組月檢查,都合格。
4、本學期,我們都能根據學校常規組織考試,并能寫好質量分析報告。本學期期末考試仍然實行聯考或統考,三個年級的語文成績較好。我們在復習時對備課組模擬練考提出要求:一要所有題目均為原創,二題量、難易要適度,三題目要有一定新意。從學生的反饋來看,收效顯著。
二、顧全大局,抓好每個年級的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重視校本教研。
1、按照學校統一安排,把滿足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的需求作為教研工作的立足點和著力點,強化教學質量意識,牢固樹立改革意識和服務意識,堅持與時俱進,通過課題研究和校本教研,促進語文教師的發展和教學成績的提高。語文組各位老師都能模范遵守教師職業道德、依法治教、嚴謹治學、團結協作、開拓進取、和諧奮進,積極地開展工作。每個教師都要承擔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組織本教學班學生參與活動,并擬寫出小結。
2、認真學習新課標,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工作。開學之初,我們每位老師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標準》,了解了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我們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每節有教學反思,每月有教學總結,間周開教研組會,組織切實有效的學習討論活動,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支撐深化教育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教學注重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為主,注重尊重學生的需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將教學工作與科研有機結合,教學改革和教學科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出路。教師進行相關的理論學習和思考實踐,認真開展集體備課交流活動,重點研究在新課程實施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如何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變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開展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通過交流提高了教師們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成績顯著提高。語文組每位老師都定了一份語文教育教學刊物,及時了解語文教學的動態和教改趨勢,開闊視野拓寬語文課改思路,并在校內建立了語文教師資料庫,實現了資源共享。
4、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開學以來,為了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營造書香校園,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語文組協助我校舉辦了各種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去探索學習,拓展視野,豐富生活,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到生活中去解決課堂上產生的疑問。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鍛煉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為樹立大語文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了基礎。引導學生將文學融入生活,讓文學的靈動提升生命的質量。各班內都成立了圖書角,并將學校圖書室開放,定期帶領學生上閱讀課。
5、重視集體備課,發揮團隊優勢。本期我們重點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索課堂教學中的困惑,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思考如何創設情境,讓學生多動、多思,展開聯想,開展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如何讓教師教學行為的發生顯著變化,由“灌輸”轉變為“探究”,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效果。在常規教學中我們互相探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期中(末)考試備考工作中,彼此出謀獻策,資源共享,力求提高我們的語文整體成績。在復習備考時,更是愉快地分工合作。先集體備課,確定復習的計劃和方案,然后彼此分工充分準備,整個備課組人人出謀獻策,提前準備相關資料,使復習備考的過程能講練結合,有序進行。
重視關注初三語文教學,組員都能群策群力,為初三教師出謀獻策,提出寶貴的教學意見。
三、組織本組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教研學習活動,還參加名校教學模式的學習和討論,并攥寫洋思中學教學模式視屏觀后感受和教學反思,提高教學效率。
本組教師和其他組一樣,每次參加完教研回來都要寫一份教研記錄。每個教師看完教學實錄后,都能認真撰寫總結反思,交給教務處存入個人檔案。從老師的作業可以看到他們感悟很深,他們深深認識到:“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的辦學模式是洋思人致勝的法寶,也是同行學習的典范。洋思決策人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教師,都是仁慈的,心是滾燙的,時時處處都透著人文性的教育關懷,因為他們深知,只有對學生投入真誠的關心,才能幫學生找回自尊和自信,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才能讓家長滿意;只有對教師傾注熾熱的關懷,才能催發教師源源不斷的工作熱情,才能感動教師不遺余力,永不停止地奮斗。帶著對“有教無類教育思想的繼承”,帶著“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的使命,他們大膽提出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一響亮的口號,克服困難,廣納教不好的學生,面對眾多基礎差但求知欲強烈的學生,為了實現對無數家長所許的承諾。
四、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我們的理論水平仍存在著欠缺,在下學期我們將更一步鼓勵教師多多地閱讀教育刊物,多寫寫教學反思以進一步提高理論的素質,以理論來指導、武裝我們的實踐。
2、今后語文教學一定要扎實學生的語文基本功,特別要重視學生識字寫字能力、積累和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積極開展課前“一分鐘演講”活動,積極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豐富學生的內存,激發學生寫作和口語表達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 用討論--講解的授課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鼓勵、喚醒、鼓舞,讓學生學會用手、用腦去學習。如何激勵、喚醒、鼓舞,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呢?以前上課也用過討論、辯論等方式,但在復習備考期間,堂上教學主要是以講練為主,就沒有使用這一方式,另外,復習期間學生的學習量加大,精神天天處于一種高度緊張之中,因此導致課堂氣氛比較沉悶。但在聽了同科組老師的課以及老老師的指點以后,我受到了較大的啟發。于是,我再次運用了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探討解題的思路、方式及最后答案,然后在讓每一小組派一個代表作為小老師上臺講解,最后,我再為他進行補充。這樣的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使學生處于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和情感體驗去參與課堂活動,在不知不覺中發揮了自己的潛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我發現討論--講解式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有以下幾個優點:
1、以其形式新穎、氣氛熱烈,可刺激和較長時間保持學生的注意力,無形中調動了思維積極地參與了活動。
在活動中,我注意到,強烈的表現欲使學生戰勝了被動、依賴、害羞的心理,誰都想一展身手,于是不知不覺參與了活動。在整個討論--講解的過程中,學生都主動、緊張地思考、學習。如此一課始終,學生或問或答,或思或記,無形中調動了自己的一切思維,積極參與了活動,學習效果較好。
2、在主動獲取知識、訓練能力的同時,更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意識,使他們意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積極互動的現象非常頻繁,因為他們都意識到必須緊密團結,互相幫助才能在為大家講解時較流暢,不出錯誤、不鬧笑話。而我也要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與協作能力,如在講解完,有的組答得并不太好時,有的自責,有的懊喪,這時我會給予他們一定的鼓勵,增強其信心,讓他們意識到團結的重要性,果然,在下一課的復習當中,該組積極思考,緊密團結,通力合作,終于有了出色表現。
因此,我覺得討論--講解這一授課形式可以較好地使學生戰勝學習的心理障礙,激活思維,主動學習,還可以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更多、更頻繁、更深入地參與語文活動的機會,真正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營造與培養學生自主創造精神相一致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
我國自古以來就講究"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說一不二,學生對老師唯言是從,不敢越雷池半步。這種教學制度嚴重制約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的發展,因此語文教學就要民主化。在教學中,我沒有將學生視為容納知識的器皿,而是從人格平等的基本觀念出發,允許堂上有不同的聲音出現。如何營造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民主氣氛呢?我主要體現如下幾個方面:
1、創設平等的民主氛圍,消除老師的神秘感和權威性,將師生活動建立在友好、親切、和諧的氛圍之中。
學生可以向我大膽地提出不同的觀點及疑惑,我對于他們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說服,這樣學生就會敢于提出疑問,自信心也會增強許多,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會相應地提高。
2、 倡導平等參與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
堂上的教授過程由明到隱,特別是在感受新知識后的問題探究階段,更應該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地主動學習,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地體現出來。
3、 教法設計盡量做到靈活多樣。
教師通過新鮮的刺激來引發學生的興趣,創設愉悅的氛圍,想方設法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獲得學習的樂趣,喚起求知的欲望。
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中,我嘗試從低、變、多、勤這四個方面入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就是起點低??紤]到新課程的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在理念上的差別,為便于教師的施教與學生的接受,確保良好的教學效果,我首先是從新的課改理念的高度出發,幫助學生了解新課程的課堂教學特點,讓學生知道現在老師將怎樣教,學生該如何學;二是通過多種途徑逐步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以及合作學習的方法與能力;三是課堂教學設計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上進行,不僅要面向每一位學生,而且設計的問題要與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相適應,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進來,以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讓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喜悅。在實施課題研究的起步階段,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扶”到“放”,從邁小步開始,做到先幫助引導學生嘗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既產生濃厚的興趣,又能深入進去學會自主操作,并學會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使學生逐步擺脫對老師的依賴性,并最終完成由“接受式”學習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轉變。
“變”就是轉變,首先是教師角色的轉變。我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開始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總是把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時時、處處關注學生的體驗和感受。體現在:一、教學語言的變化(1)由強制性的語言向商討性的語言轉變。如,“請你把課文讀一讀?!薄拔覀儊碜x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好嗎?”“誰愿意把這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2)由命令的語言向建議式的語言轉變。如,“你的勇氣可佳,你能試著說得更具體一點嗎?”“如果你的聲音能再響亮一些就更好了。來,試一試!”(3)由要求性的語言向希望性的語言轉變。如,“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好我下面要說的一段話?!薄澳銥槭裁催@樣想?能說說自己的理由嗎?”(4)由封閉性的語言向選擇性的語言轉變。如,“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這篇短文?!薄澳阆矚g文中的哪些句子,就請把它多讀幾遍并背下來?!保?)由單一的評價語言向富有指導性的評價語言轉變。如,“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讀書時是用心思考的?!薄奥犇銈兊睦首x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倍?、教學設計的轉變。深入鉆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更好地發揮教材優勢是搞好課改實驗的前提。為更好地落實新課程理念,在實驗中,我加強了對教學設計的研究。首先依據新課程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深入學習課程標準,明確年段目標,把新課程理念貫穿于各環節中;其次依據學生實際進行教學設計。語文是一門母語學科,有非常廣泛的學習環境和途徑。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實際接受水平出發,靈活地處理教材,拿出符合學生知識和心理需求的教學設計,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其次,依據教材進行教學設計。人教版實驗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每單元前的導語提示了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教學要點。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充分發揮導語的導學功能,從整體上把握單元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針對精讀、略讀課文在本單元的不同作用,有的放矢地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為了呵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富有個性的經驗,我站在促進學生發展的高度,以學定教。課堂上我更加關注學生靈性的閃動,在注重預先設計的同時,更注重把握課上生成的知識,珍視學生獨特的見解,抓住契機引導、拓展并及時地進行課后反思,不斷提高處理教材的能力。第三是學習方式的轉變。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三者是有機聯系的一個整體。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代替的,而對未知的探究,對小學生來說,相互的合作、啟發必不可少。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學生就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為此,為實現學習方式的改變,我注重通過示范點撥、引導領悟自得,發現來源于學生中間的好的學習方法,并加以推廣等方式來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語文學習方法。在學生進行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中,這些語文學習方法也得到了完善。培養了學生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達到了“會學”。第四是評價方式的轉變。評價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制約課改能否順利進行的瓶頸。為實現“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目標,在近三年的實驗過程中,我認真研究、積極探索,在評價方式、評價內容、評價標準等方面做了大膽的可操作嘗試。1.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針對以往評價過于注重學業成績,過于注重期末評價的弊端,在評價中,我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了日常評價,體現了動態的評價管理。在評價內容上,分為平時的形成性評價、期末終結性評價。2.開放評價過程,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為避免傳統評價中教師為主體的局限性,在實驗過程中,我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家長等參與到評價中來,將評價變為多主體共同參與的活動。在評價中,結合評價內容采用了學生自評、互評、家長參評、教師綜合評定的民主、開放式的多元評價方式,增加了評價的客觀性,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多”即是多活動,多參與,多評價,多開發。主要是課堂上突出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突出合作與交流,體現分層優化,讓不同類的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去。突出評價,在活動過程中我常常激勵學生進行多方位、多元化的評價。讓學生在這種交流活動中快樂成長。在教學中,我還積極開發多種課程資源,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溝通課內外,實現由教材文本到豐富的社會生活等多方面的聯系,由語文學習中的讀、說、思、做等到跨學科的多種能力訓練的結合。當然,在引領活動的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創設寬松、平等、和諧的課堂人文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適時點撥,引導,可淺處深問,可靜中得疑,可變中求新,層層深入,激起波瀾。
“勤”即勤反思,教學反思雖然不是創新,卻是創新的起點;雖然不是學習,卻是學習動力的源泉。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離不開不斷的、客觀的、深刻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我將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教學前的反思可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反思教學方案,反思對教學目標的理解,反思對教材與教法的把握,這些對上好每堂課都很重要;教學中的反思可使教學過程最優化,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提高,在提高中升華,讓每堂課盡可能多地閃出思想的火花;教學后的反思,可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堅持寫教后感,讓自己在實踐中出經驗,在缺憾中找不足,在思考中找答案。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風格;現狀;路徑形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06-0105-02
1979年,羅馬人曾預言:“未來文盲不再局限于不識字群體,而是向學習方法不明確的人員靠攏”。這種思想在當前教學工作中得到廣泛運用,即結合現代技術手段的運用,通過對知識范圍的擴張與更新,形成特定的思維結構,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水平的提升。知識屬于智慧的結晶,作為人類勞動文明、社會文化以及實踐經驗的總結,如何有效地利用教學方法與教學路徑,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是當前教師迫切關注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風格及路徑現狀
1. 教學風格類型
1980年,國內關于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風格的研究工作還滯留于經驗總結階段。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教學思想的轉變,在20世紀末,教育學者逐漸加大對教師教學風格的研究工作,將其按照年代與時間的差異,分為以下類型:理智型、情感型、幽默型與求美型;探索型、善導型和合作型、啟迪型、表演型與綜合型;質樸型;沉穩型、邏輯推理型以及慷慨型;典雅型、新奇型;細膩和闊達型、優美型、謹慎型;藝術型、啟發型;幽默型與情理融合型。
2. 教學風格定位的作用
通過教師教學風格的定位,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其作用需從教師與學生的雙重角度進行細致化闡述。首先,從教師角度來說,教師要力求實現教學思路、思想的直觀展現;改善傳統教學課堂刻板化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創造性發展;促進自身發展;改變原有教學模式,順應時代以及教育行業發展的需求;體現教學藝術魅力;促進高效課堂的形成。其次,從學生角度來說,需要注重學生個性化l展;為學生營造良好地教學氛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思維的形成;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3. 教學路徑形成途徑
教學路徑有著多種形成途徑。例如,優化標準教學路徑,從而形成具有自身教學特色的教學路徑;教師在充分認識到自身不足后,實現全面突破;國家教育部門對教師給予政策與資金上的支持,鼓勵教師做好繼續教育工作;為教師創造良好的教學條件;將教學路徑形成問題納入教師職稱評價的范疇等。
4. 教學現狀調查研究
從當地多所小學所回收的問卷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教師授課時,僅局限于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任其自主發展所形成。由于在采用教學經驗總結和反思、創新與應用的過程中缺少教學風格的融合,使教師教學工作難以達到規定標準。另外,在多數教師的眼里,認為教學風格的形成屬于個人問題,與學生發展、名師評價等工作關聯不大,因此難以幫助學生全面發展,更談不上教師教學風格及路徑的形成與構建等。
二、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風格現狀及形成路徑探究
1. 教學風格及路徑形成架構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風格及路徑的形成影響因素相對較多,但是可以劃分為內外因素兩大類,其中外部作用是為教學風格形成提供保障、促進教師全面發展;內在作用是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源動力。對此,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小學語文教師的支持,促使教師認識到教學風格形成的重要性,并積極主動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風格。
2. 優化教師職稱評價制度
從整體層面上,國家教育部門作為學校、教師綜合管理的核心部門,所出臺的政策支持,是學校與教師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相關部門應將關注重點放在校園建設與教師教學現狀改變工作中,利用優化教師職稱評價制度的方式,鼓勵教師做好教學風格構建與創新工作。例如,在《船長》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采用錄音播放的方式,使學生詳細解讀船長在命令下達中為何采用“大聲吼叫”的方式。通過對文章的范讀,加深學生對哈爾威船長英雄色彩的記憶。其次,利用學生分角色朗讀的教學活動,由學生分別扮演船長、船員,促使學生產生與文中人物同生存、同命運的思想。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創新教學方法可促進教學模式與風格的多元化發展,加之教育部門對職稱評價制度的優化,促使教師能夠從自身利益的角度認識到教學風格與路徑形成的作用。另外,教師激勵制度的提升,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激發教學積極性,全方位調動學生思維,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良好基礎。
3. 注重骨干教師的培養
教學風格的形成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普通教師在向骨干教師的轉變過程中會形成特色化明顯的教學風格。例如,在講解《荷花》一課時,創設教學情境,不僅能完成規定教學目標,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為了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對荷花圖片進行展現,同時播放樂曲,促使學生在心靈角度上產生“自身為荷花”的真實情感。其次,為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可在授課前夕,要求學生對“笑臉”進行繪畫或描述,在正式授課中,再將學生所展現的“笑臉”插入至荷花中,其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文章的解讀。總之,教學風格的形成需要教師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結合學生實際發展需求,對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進行適當更改,同時還需要教育部門、學校管理者的支持,方可促進教師由普通向骨干的轉變。
綜上所述,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風格的分析,可知關注教師專業化、多元化發展是當前教育界面臨的首要問題,更是教師職稱評價的主要考察方面。而研究教師教學風格與路徑,是從直觀化以及宏觀化的角度,深層次剖析學生全面素質提升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湯慧珍.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風格現狀及形成路徑探究[J].求知導刊,2016,(13):150-150.
[2] 落桑旦巴.語文教師教學風格形成路徑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18):162-163.
[3] 王克強.發展心理學視角下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過程[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5,(9):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