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6 06:25:48
序論:在您撰寫今日說法案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案例教學法也叫范例教學法、實例教學法或個案教學法,是在學生掌握有關基本知識和分析技術的基礎上,根據基本法律知識、教學內容和目標,采用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究、探討,以達到學生掌握基本的教學知識以及鍛煉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目的。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作為現代法治國家的公民,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礎知識,了解我國有關經濟法方面的法律法規,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是適應法治社會生活、學習和工作的一種最基本要求。經濟法課程是法學專業和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公共基礎課程。無論對以后的繼續學習還是就業,經濟法的知識都會提高公民考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案例分析法和經濟法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提高經濟法教學和學習效果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筆者在講授經濟法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教學體驗,試圖進一步探討案例教學法在法學教育的具體應用。
一、案例教學法的內涵
案例教學法,也叫范例教學法,“案例”一詞來源于“exemplum”,本為“好的例子”、“典型案例”、“典型的例子”之意[1]。一般認為最早在20世紀初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管理課程的教學中采用,它是指以真實的案例為教材,教師采用蘇格拉底問答法,一步步引導學生從矛盾中發現案例中蘊含的法律知識和法律原則。案例教學通過給學生提供一種認識和解決法律問題的模擬臨戰的機會,使其法律職業的思維能力和技能得到充分的鍛煉。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運用于經濟、管理等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教學,案例教學的適用性價值一直體現在對學生分析能力、創造能力、表達能力等諸多能力的培養上,在教學實踐的一線一直得到師生的歡迎,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案例教學法的來源
案例教學法的來源渠道和篩選過程需要注意,一定要選擇典型案例。這些典型案例才具有以一敵百、點石成金的教學效果。所謂典型案例,是指能夠準確說明某個理論問題的案例,或者是與某個理論相吻合的案例[2]。同時還要注意和教學目標的自然融合。在具體的選擇教學案例的渠道來說,有以下幾種:
1、電視媒體
作為公共的電視媒體,都有不可推卸的普法宣傳的責任,告知廣大民眾在從事經濟活動的同時不違背我們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只有在正義旗幟下的獲取才能受到人們的尊重等等基本的理念。電視臺作為一個大眾傳媒資訊平臺,是很好的普法宣傳途徑。這方面有很多媒體都做的很好,如中央十二臺的社會與法頻道,其中有幾個很好的欄目:《經濟與法》、《今日說法》《法律講堂》,還有北京電視臺的《法制進行時》等等都是很好的媒介?!督洕c法》是很有代表性的經濟法案例的電視頻道,里面講述的每期欄目都和法學中的經濟法息息相關;《法律講堂》是有各個地方優秀的律師協會協辦,每期主講人均是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律師協會推薦的優秀律師。他們將在實踐中接受的經濟法方面的案例整理歸納,以通俗的語言向大眾播放。通俗易懂,受眾廣泛,在民眾中有一定的口碑?!督袢照f法》自不必說,央視第一頻道每天中午播放,然后在社會與法頻道中重播,亦有很多經典的案例。當然還有很多地方衛視的優秀普法案例。這些案例稍加改動就可以成為我們課堂上鮮活的教學案例,這些案例一般在互聯網上都能搜集得到,可以讓同學們自己搜集整理案例,讓他們講述,然后師生再共同分析案例。
2、當地法院系統
有些案例是公開的,也有的案例并沒有及時的公布,可以師生一起去當地法院或者檢察院去搜集一些這方面的案例,這些案例作教學之用,法官對此也是理解和支持的。特別是可以讓學生分析法院為什么做這樣的判決,相關的法律依據是什么——分析這個問題是什么,還要分析為什么這樣做,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卷宗,選擇哪些案例是可以作為教學案例的過程也是提高學生審視和思辨能力的過程。而且,如果以學生自己選擇的案例作為教學案例,可以極大地調動了其主觀能動性,使教學效果最大化。
3、經典案例
教材和教輔中也會有一些經典案例,這些案例是經過法學家和教學專家的一致推薦才進入到教學材料中來的,它們的入選勢必有其法律依據,所以審慎的對待這些經典案例,對我們的教學也是很有幫助的。
4、其他渠道
除去上述的一些搜集渠道,還有一些其他的渠道。例如可以讓學生關注新聞,有些經典的案例在新聞中會有一定的體現,只不過新聞中有的是一帶而過,不是那么詳細,但是只要記住其中的一些關鍵詞,也可以作為搜索引擎在互聯網上搜索。還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的家鄉搜集一些經濟法學有關的案例,他們的鄰居、親戚也有可能因為對經濟法的知識不甚了解而觸犯法律,這些案例來自學生的身邊,和學生休戚相關,更具生活氣息,在討論的同時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使教學效果出其不意的翩翩而至。
三、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案例教學法在實踐中有許多的特點,作為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分析能力為核心、全方位塑造新形勢下法律人才的一種積極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比傳統的教師課堂講授法而言有很多無可比擬的特點。另外在案例的收集過程中也要符合案例教學的這些特點,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迸發活力,增強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的特點具體在于:
1、實戰性
案例教學可以從目前有關的法律欄目的電視媒體和法院的一些經濟法學卷宗中經過簡單改編、人名地名的匿名就可以用于教學的一線實踐中。這在上述中有所體現,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實戰性,對于法學專業本科生來說,可能一部分人畢業時要進行司法考試,他們要從事律師行業和公檢法部分的相關工作,提前掌握一些實用性較強的教學案例,可以促進他們理解和分析法律案例的能力。對于他們以后的工作來說,不無裨益。學生面對的是事件的真實素材,在真實的案例中進行角色扮演,就如同在真實的案例當中,身臨其境,自然收獲頗豐,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時效性
教學案例都是為了解決一些具體問題而從現實中提取真實的案例,結合具體的經濟法和法律方面的基礎知識搜集整理而成,這些案例活躍在當前的法律實踐中,特別是比較新的一些案例。不過有些案例也只是在一定的法律知識前提下才有意義,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學案例是需要進行不斷的更新、補充和完善才能滿足不斷跟上時代的步伐。
3、針對性
教學案例的選擇和使用性有明顯的針對性,主要體現在教材提供的法律法規基本知識的靈活運用及掌握的能力。毋庸置疑,這些案例也要針對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的要求,而不能沒有一定的限制。教學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學案例的使用來使學生在掌握教學基礎知識的同時鍛煉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和領悟能力,達到了這個要求,應該說,這個案例的選擇就具有了一定的針對性。
4、多元性
案例教學的答案、分析過程和結論還呈現出多元的特性,有時候甚至并不需要結論,只注重整個案例的分析過程帶給同學們的思考就夠了。學生在案例的呈現和分析過程中鍛煉自己的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設計不同的角色扮演鍛煉了自主決策能力。有些案例還可以通過學生收集以及現有的法律基礎知識整理呈現,讓學生在課堂上講述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因此可以說,案例教學不單純是去尋找正確的答案的教學,而是重視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這個思考過程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可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3]。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鍛煉他們在大庭廣眾之下講述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的組織和使用能力,還有對現場的控制能力和反應能力??梢哉f這些能力都是學生在走向社會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
5、新穎性
案例在選擇的過程中,新穎性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如日中天,舉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隱藏著諸多的問題,有些人在從事經濟活動的同時,不懂法不知法,導致出現法律糾紛。不可諱言,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最新鮮的資訊,具有新穎性。我們現在的本科學生年齡都是80后,喜歡追逐新鮮的事物,這二者不謀而合,無形中對我們的經濟法的教學也平添了很多的時代感。
6、科學性
案例教學法的科學性在教學一線的具體實踐中也可見一斑,科學性是案例教學的基礎,任何案例教學法都具有這一鮮明的特點,這也是案例教學法立足經濟法課堂中的意義所在。
上述幾點是案例教學法在選擇的過程中應該具體的特點,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備了這幾點,才無可爭議的成為教學過程中的經典案例,達到教授經濟法的最基本的要求。實施經濟法案例教學是現代法學教育的必然要求——經濟法案例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4]。準確地把握案例教學的內涵、積極地針對案例教學法的特點認真篩選出符合經濟法教學目標的案例素材,對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創造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都有益處。
在經濟法課的教學中,已經普遍接受并采用案例教學這種方式。但是,如何才能恰當、正確地利用案例,使案例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呢?通過對法學專業問卷調查的分析和多年案例教學的實踐,筆者認為,經濟法案例教學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教學案例的積累、選取和編寫
案例是進行案例教學的基本工具,為了做好案例的積累、選取與編寫,我們主要通過以下渠道和形式來完成。
(一)教學案例的積累
經濟法教學案例的積累,我們組織課題組的教師從以下三個渠道收集案例。
第一,相關的案例教學教材,如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法學教學案例叢書,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21世紀法學系列案例分析。在此基礎上,將涉及經濟法內容的案例摘取、引用,作為教學案例的素材。
第二,中央及各地方電視臺的法制節目,如中央電視臺1套的今日說法、重慶電視臺的拍案說法。一些涉及法律案例較多的報刊雜志,如《法制與社會》《中國法制報》《中國剪報》《法制文萃報》等。
我們將與經濟法課程內容聯系較大的案例記錄下來,作為案例教學的素材。
第三,學生畢業實習及實踐教學,教師給每位學生布置收集案例的任務,要求從法院、檢察院、監獄系統收集案例,從咨詢服務、法制宣傳以及周邊團場收集案例。
(二)教學案例的選取
教學案例的選取要符合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教學案例應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真實性。教學案例的代表性即典型性,典型案例最能反映相關法律關系內容和形式,而相關法律規范的適用則更能反映案件事實和法律規范的對應關系。
對典型案例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原理、法律適用的方法和原則等。此外,真實的案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是教學案例應當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和疑難性。
具有啟發性和疑難性的教學案例,有助于鍛煉和提升學生的思考角度和深度,并注意到現實案例的復雜多樣性,從而培養學生全面的思維能力。三是教學案例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濃縮性。典型案例的復雜性應當服從于教學的目的與要求。
教學案例的針對性能夠強化教學行為的目的性,便于學生集中精力進行學習并適時和適當地深入。教學案例的濃縮性能使師生在剔除了無效信息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教學。講求教學案例的針對性和濃縮性,有助于案例教學的有序開展,逐步實現教學目標。
(三)教學案例的編寫
按照教學案例的選取的要求,我們組織課題組對收集的經濟法案例素材在選取的基礎上進行編寫。在編寫中,依據統一體例、統一分析的方法、統一案例的評析、統一法條的適用,然后由課題組教師按自己專長的研究方向進行案例的編寫。編寫完后,進行交叉檢查,最后再集中討論定稿。
二、經濟法案例的課堂講授
為了驗證編寫的教學案例的可行性,我們在法學專業2011級、2012級、2013級進行了案例教學試驗,經過案例教學的試驗和總結,我們認為,在經濟法案例的課堂講授中應注意四個環節。
(一)案例導讀
具體就是,將編寫并印好的經濟法案例在課前1、2天發給學生,教師提出一些要求,如相關教材內容、有關法條、達到的目的、存在的疑問等,使學生在閱讀案例中,進入法官的角色,依法進行案例的判斷與思考,以此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
(二)課堂研討
在對學生引導和啟發的基礎上,進入課堂研討。可以采用分小組討論或者全班座談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將各種不同的想法和觀點闡述出來,大家在對這些想法和觀點的比較和思考中,得到啟發,最后達到解答案例的目的。
(三)理論升華
經過案例導讀和課堂研討,教師針對案例中反映出來的相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進行重點分析與講解,并做系統的理論歸納。這樣,通過實踐說明理論,從而達到理論的升華。
(四)實踐引申
在學生理解了案例、掌握了理論的基礎上,讓學生依據理論解答類似的案例,或者自己編寫案例,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在學生把理論再運用于實踐并引申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在這四個環節中,第一、第二、第四個環節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重在引導,第三個環節,教師成為主體,學生變為客體。在案例教學方法的運用上,一方面充分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盡量少給學生提示,以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思維能力,同時適時適當地鼓勵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注重課堂內容的開放性。
當學生無從下手時,注意適當的提示;當學生思維陷入誤區時加以引導。另一方面針對學生的分析思路和分析結論進行評價和較正。教師在講解和評述案例時,不能只停留在分析結果的給付,而更應當注重分析方法的講解,注意運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對不同的分析結果進行充分的論證。
三、案例的課后評估總結
為了解案例教學的實際效果,我們在課后進行了評估調查和總結。采取的形式有問卷調查、學生座談會、學生個別談話、教師討論等。通過這些形式的調查,我們對調查的各種結果進行分析,得出了案例教學和課堂講授教學的對比結果(見附表1)。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案例教學相對于課堂講授教學,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厚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理解知識的能力、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提高了,學生課外查閱資料、課堂主動參與的意識、創新精神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增多了。
同時,回收的問卷也顯示出,進行過案例教學,或者正在進行案例教學的班級中,有95%以上的學生喜歡案例教學這種形式,并且希望多采用或者一直采用下去。
另外,在評估調查中和調查問卷中,學生提出了一些相當好的建議,歸納起來有:(1)在案例導讀時,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編寫的案例作為導讀案例,由學生設問并主持。(2)在課堂案例教學時,引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比如,用在全國或某地區典型的法律實例作為教學案例,由教師或學生主持設問。(3)經濟法課的考核方式應進行改革,要把平時的案例教學納入考核的內容。
一、教學案例的積累、選取和編寫
案例是進行案例教學的基本工具,為了做好案例的積累、選取與編寫,我們主要通過以下渠道和形式來完成。
(一)教學案例的積累
經濟法教學案例的積累,我們組織課題組的教師從以下三個渠道收集案例。第一,相關的案例教學教材,如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法學教學案例叢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21世紀法學系列案例分析。在此基礎上,將涉及經濟法內容的案例摘取、引用,作為教學案例的素材。第二,中央及各地方電視臺的法制節目,如中央電視臺1套的今日說法、重慶電視臺的拍案說法。一些涉及法律案例較多的報刊雜志,如《法制與社會》《中國法制報》《中國剪報》《法制文萃報》等。我們將與經濟法課程內容聯系較大的案例記錄下來,作為案例教學的素材。第三,學生畢業實習及實踐教學,教師給每位學生布置收集案例的任務,要求從法院、檢察院、監獄系統收集案例,從咨詢服務、法制宣傳以及周邊團場收集案例。
(二)教學案例的選取
教學案例的選取要符合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教學案例應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真實性。教學案例的代表性即典型性,典型案例最能反映相關法律關系內容和形式,而相關法律規范的適用則更能反映案件事實和法律規范的對應關系。對典型案例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原理、法律適用的方法和原則等。此外,真實的案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是教學案例應當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和疑難性。具有啟發性和疑難性的教學案例,有助于鍛煉和提升學生的思考角度和深度,并注意到現實案例的復雜多樣性,從而培養學生全面的思維能力。三是教學案例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濃縮性。典型案例的復雜性應當服從于教學的目的與要求。教學案例的針對性能夠強化教學行為的目的性,便于學生集中精力進行學習并適時和適當地深入。教學案例的濃縮性能使師生在剔除了無效信息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教學。講求教學案例的針對性和濃縮性,有助于案例教學的有序開展,逐步實現教學目標。
(三)教學案例的編寫
按照教學案例的選取的要求,我們組織課題組對收集的經濟法案例素材在選取的基礎上進行編寫。在編寫中,依據統一體例、統一分析的方法、統一案例的評析、統一法條的適用,然后由課題組教師按自己專長的研究方向進行案例的編寫。編寫完后,進行交叉檢查,最后再集中討論定稿。
二、經濟法案例的課堂講授
為了驗證編寫的教學案例的可行性,我們在法學專業2011級、2012級、2013級進行了案例教學試驗,經過案例教學的試驗和總結,我們認為,在經濟法案例的課堂講授中應注意四個環節。
(一)案例導讀
具體就是,將編寫并印好的經濟法案例在課前1、2天發給學生,教師提出一些要求,如相關教材內容、有關法條、達到的目的、存在的疑問等,使學生在閱讀案例中,進入法官的角色,依法進行案例的判斷與思考,以此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
(二)課堂研討
在對學生引導和啟發的基礎上,進入課堂研討??梢圆捎梅中〗M討論或者全班座談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將各種不同的想法和觀點闡述出來,大家在對這些想法和觀點的比較和思考中,得到啟發,最后達到解答案例的目的。
(三)理論升華
經過案例導讀和課堂研討,教師針對案例中反映出來的相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進行重點分析與講解,并做系統的理論歸納。這樣,通過實踐說明理論,從而達到理論的升華。
(四)實踐引申
在學生理解了案例、掌握了理論的基礎上,讓學生依據理論解答類似的案例,或者自己編寫案例,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在學生把理論再運用于實踐并引申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在這四個環節中,第一、第二、第四個環節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重在引導,第三個環節,教師成為主體,學生變為客體。在案例教學方法的運用上,一方面充分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盡量少給學生提示,以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思維能力,同時適時適當地鼓勵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注重課堂內容的開放性。當學生無從下手時,注意適當的提示;當學生思維陷入誤區時加以引導。另一方面針對學生的分析思路和分析結論進行評價和較正。教師在講解和評述案例時,不能只停留在分析結果的給付,而更應當注重分析方法的講解,注意運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對不同的分析結果進行充分的論證。
三、案例的課后評估總結
【關鍵詞】:經濟法 由淺入深 學習興趣 實用型人才 教學方法
如何激發中職生的學習興趣,學好經濟法這門課是擺在中職教師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人從長期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以下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一)學習過程要循序漸近,由淺入深
中職生的學習基礎比較薄弱,自控能力不強,經濟法本身理論性較強,如果一開始就給學生講解很深的理論,學生就會產生懼怕的心理,所以老師在選材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在開始的時候盡量選擇一些簡單的理論知識和習題,讓學生學習,等待學生入門之后,再適當地延伸。
(二)重視案例教學方法的應用,培養實用型人才
1、用案例教學法提出問題,創設情境。案例教學法的出發點是激發學生個體探究動機,教師精心選擇案例,創設情境,便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掌握知識,比如在講“經濟法律關系構成要素”中,用張三把錢借給李四,這一現實生活中簡單案例,提出誰是法律關系主體,誰是客體,誰是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一種新鮮感和強烈的求知欲,讓他們積極去探索,積極思考,通過研究、分析獲得一些見解后,組織學生討論,從而理解什么是經濟法律關系的三要素,即主體、客體、內容。案例的運用激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思考的欲望,主動地尋找答案,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用案例分析解決經濟法中的問題。經濟法案例應來源于鮮活的現實生活,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討論案例,直接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和評價,這就為鍛煉提高他們語言表達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造能力創造條件,把握案例的關鍵,創造性地評價案例,敢于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見解,從而解決經濟法中的實際問題。
比如在講破產法時,我設計了一個企業頻臨倒閉的案例,然后問:假如你是這個企業的老總,你該如何走出困境,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在小組討論基礎上進行全班討論,遇到焦點問題,還可進行辯論,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同學們踴躍發言,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在每個學生發言后要針對性地提出客觀的評價,對學生案例分析中出現的亮點和存在的問題進行點評,最后我做總結性發言,把學生的思維引入到教學主題上來。
3、用案例理論聯系實際,增強案例的實用性。經濟法案例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的鮮活案件,具有較強的時代感和現實性,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增強觀察生活、聯系實際的能力,通過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地案例,避免了枯燥地陳述,同時對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形成主動學習態度有很大的好處,達到開放式教學效果。
4、案例教學的優勢非常明顯,但在具體操作中還要注意以下問題:選材時要注意難度適中,貼近生活。因為太難的案例讓學生不知從何下手,產生畏難情緒或依賴思想,造成冷場,不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案情太簡單,答案一望而知,學生會感到索然乏味,同樣會降低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真實性強、貼近生活的案例,能夠拉近案例與學生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心理距離,吸引學生的注意,教學效果會更好。案例教學中還可以充分運用《今日說法》、《經濟與法》、《律師視點》等視頻資料,變平面的聲音信息為音、畫、圖、文等多層次立體化互動傳播。要注意的是,老師必須精心選擇案例素材,在播放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在合適的時機停止播放,巧妙設問啟發學生思考甚至展開討論,待視頻播放完畢之后,老師針對節目中介紹不夠透徹或者有爭議、有疑問的地方進一步闡述。這樣不但可以吸引學生注意,活躍課堂氣氛,使師生非常愉悅的完成教學過程,而且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三)注重測試反復多樣,不拘于考試一種方法
[關鍵詞] 經濟法 高職 案例教學法 優化路徑
兼具綜合性高、實用性強、涉及領域寬、影響范圍廣等特征的《經濟法》課程,一直被普遍認為難教、難學。從英美法系借鑒的案例教學法對提高其教學質量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未能取得徹底改觀。優化案例教學法在高職《經濟法》課程中的運用,對高職院?!案咚刭|、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
1 當前運用案例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案例單一、資料陳舊與法律更新快、學生專門化需求強相矛盾
承載信息的案例資料是否典型、是否為熱點焦點、是否具有針對性、吸引性等等,將對當前正處于思維活躍的學生以及課堂教學效果產生重要影響。實踐中,有些年輕教師在不同專業、不同班級授課時使用同一套多媒體課件,教學案例沒有針對新法律法規的內容及時更新、補充,加上不同專業的學生合班上課,面對會計專業的學生想側重了解會計法、稅法等;金融專業的學生想了解金融法、證券法、銀行法等;營銷類的學生想了解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等;管理類的學生則想了解公司法、合伙企業法、破產法、勞動法等需求,陳舊單一、缺乏時代性和專門化的教學案例促使學生喪失學習熱情,教學效果欠佳也就在所難免。
1.2 案例教學理論講授與《經濟法》實踐性目標相矛盾
經管類專業的《經濟法》課程,授課時間大多安排在大一上學期,由于學生缺乏相應的法律基礎知識,使得案例教學難以順利進行。如:在講授公司法案例時,多數經管類學生都將“法人”誤認為就是“法人代表”(該概念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就可學習)。因此,教師在講授有關案例時,就需要另外占用課堂時間來分析概念,學生在課堂上無法用足夠的時間對案例進行自由分析和討論,影響對法律案例分析質量的同時,久而久之,學生對《經濟法》課程的學習就學而生倦、學而生厭了。
1.3 案例教學法的過多運用與法律教育目標多元化相矛盾
筆者認為,高職《經濟法》教學盡管有別于一般的研究性法學教育,但并不意味著高職院校的學生除了要鍛煉法律實踐技能外,就無需理解國家干預經濟活動的必要性和法律規制政府行為的正當性。高職院校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要讓學生適當了解經濟法的價值,僅靠案例教學是無法實現的。另外,過多使用案例教學,課堂就會變成“故事會”,學生聽完故事后,對《經濟法》的規則、原理未能掌握,在考核中無法舉一反三,有時這種“看上去很美”的課堂反而還會給人留下教學重難點不突出的印象。
2 案例教學法在《經濟法》課程中運用的優化策略
2.1 在課程內容專題化中優化案例教學法
具體而言,就是將課程體系分成經濟法律基礎和經濟法律專題兩部分。其中,經濟法律專題又分成5大模塊8個專題,分別為企業組織法律規范模塊(又分為“公司法專題”、“合伙企業法與個人獨資企業法專題”、“破產法專題”)、合同法模塊(專題)、市場規制法律規范模塊(專題)、財經法律制度模塊(又分為“會計法律制度專題”、“金融法律制度專題”)和“司法救濟模塊”(專題)。
實踐中,教師根據授課對象的不同,以《公司法》和《合同法》專題為經管類各專業學生必設的專題,選擇能體現學生專業化的其他專題進行教學,在不斷修正自身知識結構、累計法律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認真、慎重地選取、設計兼具專門性、典型性和時效性的案例加以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經濟法》教學效益。
2.2 優化教學案例的選取及案例講授方法
2.2.1 充分發揮小案例的重要作用
結合高職院校經管類學生法律基礎比較薄弱的現狀,筆者經過多年的摸索,認為小案例教學對《經濟法》改善教學質量方面優勢明顯。筆者所指的小案例,知識點少、針對性強、篇幅大概在100字左右,用一定的故事情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用清晰的層次突出學習的重難點。如:在講授合同法之合同訂立時,可以節假日商場打折、買衣服過程討價還價等切身實例來說明要約、要約邀請以及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區別;在講授公司法之出資方式時,以學生宿舍6位同學分別以貨幣、房屋、專利、管理、自己姓名、信用出資為例,讓學生明確公司出資形式有哪些,哪些是不可以的出資方式,并將此與合伙企業的出資方式相對比,讓學生在討論中學習,在爭執中區分,在思考后掌握。
2.2.2 增加“今日說法”環節
以每次上課前預留8~10分鐘的時間,讓3名學生在講臺上進行“今日說法”,取代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案例教學模式,學生講授的內容不限于經濟法,既可以是當前的其他法律法規的焦點、熱點問題,還可以是親歷、身邊、網絡、書籍、報紙等多渠道來源的法律趣聞,讓學生自己去關注、收集、思考、求證。學生的現身說法,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分析能力,還能讓學生發自內心地真正愛上《經濟法》。
2.3 理論與案例相結合,“案例優先,兼顧理論”
“案例式教學不能允許教師減少對法律基本知識的講授,要求教師能將法律基本知識濃縮于案例之中” ?。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換言之,并非所有的理論都具體化為案例教學,當理論教學更適當時,就應該放棄案例教學法。
目前經濟法中還有很多諸如公司法中“利用公司機會”等理論,多是借鑒國外的案例才予以充分說明,有些知識甚至沒有案例可供參考。一味地追求案例教學,就有可能因為教師自身功底不夠扎實而以故事的方式簡單、模糊帶過,學生無法從教師的簡單講授中獲取想要的知識,更無法體會法之所以存在的終極價值。當然,如《合同法》、《勞動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中,都有很多知識點可以用直觀、易懂的案例教學加以實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理論聯系實際,“兼顧理論,案例優先”,在靈活駕馭它的同時,不斷進行探索和優化,讓學生真正從經濟法的案例教學中“學有所得”。
注釋:
① 余子新.經濟法專業推行案例式教學的幾點想法[J].教學研究,1998(2): 79-80.
參考文獻:
[1] 楊紫恒. 經濟法[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2] 劉建民. 經濟法律概論[M].北京: 立信會計出版社, 2010.
[3] 陳永芳. 職業技術教育專業教學論[M].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
[4] 王晨光. 法學教育的宗旨——兼論案例教學模式和實踐性法律教學模式在法學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關系[J]. 法制與社會發展,2002( 6): 33-44.
在商法教學課堂,案例教學主要是由教師與學生兩者共同來完成的。從教師對案例的積極態度來看,案例教學已經被教師廣泛接受,并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但問題是,大部分商法教師在使用案例進行教學時,對案件實際場景被可以避免的信息,比如在證券、保險等專業性與技術性較高的案件上,法官適當隱藏的商業機密亦或是其他不能表達的信息未能合理把握,導致其無法引導學生真正理解案件,使學生對商法實踐作用無法把握。加之法學院的教學規定、教師背景及教師的考核標準限制,使得教師深入探究案例的興趣遭到限制,對實務研究的能力也無法提高。而在學生方面,許多學生對教師給出的商法案例的興趣點并不在于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考,而在于案例中出現的各種故事情節。因而,在案例講解完畢,或講解中途,老師提出需解答的問題后許多學生無法作答,甚至無人回答。雖然有些學生對商法的法律條文與業務領域已有基本的理解,但在課后復習時卻多忽視對案例的閱讀、分析與思考,更未參看其他案例,導致學生在案例教學中明顯呈現功利化與膚淺化,理論色彩偏重。
二、如何改進案例教學在商法教學中的作用
目前,案例教學已經逐步在我國商法教學領域占據比重,但基于案例教學目的缺失、案例資源匱乏與案例教學主體適應性考驗不過關等問題,案例教學在商法教學中并未起到很大的引導作用。為此,在多重教學困境下,兼顧理論與實踐的案例教學對商法教學非常有優勢。因而,筆者提出以下三個針對性解決方案:
(一)首要明確案例教學在商法教學中的作用
商法教學作為我國法律教學體系的重點內容,其引入案例進行教學輔助的目的必須要明確,這也是商法教學的首要任務。這也要求高校在實際商法教學課堂中,要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多進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對此,商法教師可以在法學教學體系的基礎上,整體引入案例并對其做適當的編排,積極發揮案例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作用。比如,在合同法教學中,適當舉例當前較為大型的房地產違約現象,如不動產登記糾紛、房屋租賃合同糾紛等,讓學生從客觀的實例將理論轉化為實踐。與此同時,在學生理論掌握的基礎上,老師還可在課下指導開設自由發言與討論小組、模擬法庭辯論等多種實踐形式,讓學生在“事實”案例分析中把握理論的應用,從而實現課上理論與課下實踐相結合的案例教學目的。此外,教師必須打破理論對應案例的教學方式,多從案例出發,指導學生發現理論所在,并了解理論的實際應用??梢哉f,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案例教學在商法教學中的本質目的。
(二)積極整理商法案例資源
在分析案例教學在商法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時,筆者已經提到案例教學資源缺乏且質量不高的狀況。因而,為了改進案例教學在商法教學中所起的作用,當務之急是建立完整的案例庫。必須注意的是,案例庫是一種大工作量的建設工程,如果單憑個人或某個部門是難以實現的。為此,商法教學者應積極鼓勵全國各地法學教學體系的商法部門,以部門為單位搜集國內外商法案例并合理整理;同時,在整理商法資源時,教師應對每個地區法院整理資料的商字類案號充分了解,從而在匯編與排列時為商法教學提供相關案件容易辨識的條件;而對于某個商法部門內部,需積極搜集較新的法條與案例,且由于這些案例數量并不多,整理工作相對簡單,需規劃好典型案例的排放;此外,在整理商法資源時,教師與商法部門需避免對案例做刪減或增添等加工工作,盡量保持案例原貌,如果判決書證能夠一并納入,案例教學效果將更好。案例庫建設完成,商法教師與商法部門還需定期對其更新,不能大架構完成后即置之不理。目前,在我國法律教學體系內,只有北大法律信息庫已經啟動了商法及其他法律案例整理成庫、成集的建設工作。但資源庫因未采用有序排列,檢索與歸屬等方式未完善,資源匯編整理工作并不健全。因而,若其他商法體系能及時加入,必將有助于商法大資源庫的完善。
(三)改進法學教學的組織體系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案例教學法 優化 經濟法基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1)05-0196-02
近年來,筆者在非法學專業《經濟法基礎》教學中不斷探索案例教學法,經過實踐,筆者認為,案例教學法在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抽象法律條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教學效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教師的技能水平等教學環境因素的制約,案例教學法存在諸多問題,教學效果不盡人意。
盡管我國法學教育領域的案例教學已趨于成熟,但對中職學校案例教學進行系統的探索仍十分必要。因此,我們應堅持并優化案例教學法,使其適應中職學生特點,使教學效果的改進落到實處。
一、針對中職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精選和巧編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雖然當前獲取經濟法案例的途徑較多,如公開出版的案例集或教材;報刊雜志、電視網絡等媒體,但真正適合中職教學的案例卻不多,且功能單一,質量參差不齊,不少案例過于陳舊、復雜、缺乏現實感,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許多案例匯編的教學對象是法學專業學生,對于生活閱歷簡單、法律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的中職學生而言,有的教學案例專業性太強,距離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經驗太遠,涉及的人和事過于復雜,使學生無從下手,產生畏難情緒或依賴思想,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沒有一定數量的符合中職生培養目標的教學案例,案例教學法就無法在中職校中得到普遍運用,因此,需要教師去挖掘和巧編案例。中職《經濟法基礎》教學中所選案例除了必須符合針對性、典型性、時效性等法學案例基本特點外,針對中職生的認知特點,案例還應有其特殊性。
1.案例應難易適當
教師應把握好案例的難易程度。案例太難,學生因知識儲備不夠而無從下手,會喪失參與的興趣;案例過易,一望而知,又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所以,案例難易要做到適度,即“跳起來摘桃子”。經濟法案例大多較復雜,教師在選擇案例時應忌諱背景模糊、情節冗長、脈絡不清、枯燥乏味的案例,因此教師對現成案例應進行適當編輯,去除其中繁雜、與案例無太多關聯的人和事,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圖表等描述案例,使案例具有可讀性。
2.案例應貼近學生生活
盡量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例或當前熱點案例。如在市場管理法律制度的教學中,筆者選擇了這些案例:考慮到手機是學生接觸較多的產品,選擇了《消費主張:打電話不要錢的手機,你相信嗎?》的視頻案例,學生很感興趣,而且還會聯想到自己在手機消費時遇到的問題;授課班級如果女生多的情況下,筆者還曾播放《今日說法:小麗減肥記》的視頻案例;選擇了瘦肉精等社會熱點案例。這樣的案例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并在心理上產生共鳴,使他們有一種現實感、求知感,從而使其自覺地想了解案例的具體情況。
3.增強案例的趣味性和娛樂性
中職生大多年齡在16~19歲之間,他們活潑好動、思想活躍、好奇心強,在選擇案例時應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案例教學中,正確運用幽默案例故事、卡通動畫乃至相聲小品等,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學習法律知識,融知識性與娛樂性于一爐,使人感受深刻,極大增強案例教學的效果。如,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教學中,筆者選擇了“快樂驛站”中的動漫小品《套餐》,小品諷刺了電信服務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在笑聲中引發他們思考消費者的權利和經營者的義務。
4.案例的呈現方式應使學生能盡快融入案例情境之中
如果教師僅用口頭方式呈現復雜的案例,對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中職生來說,恍如聽天書??刹捎靡韵聨追N案例呈現方式:①給每個學生發放文字材料;②運用投影儀將案例投射到屏幕上;③播放案例錄音;④教師或學生生動形象地描述案例;⑤利用多媒體呈現案例;⑥將案例化為劇本,讓學生表演出來。以上方式可以兼而施之,但不管使用何種方式,教師都應盡可能地渲染出案例描述的氛圍,讓學生盡快地進入案例情境中,從而充分感知案例,為后面的分析討論做好準備。
二、充分考慮中職生的學習環境,巧設問題,創造條件,引導學生課前分析案例。
當前,教師往往忽視教學對象的真實水平,在引導學生分析和研究案例方面不夠深入。非法學類中職學校的法學圖書資料相對較少,教學資源相對匱乏,學生查閱資料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有限,特別是中職生學習自覺性相對較差,因此,讓中職學生課前獨立分析案例是不現實的。
在實施案例教學法時,教師應適當為學生的準備工作創造條件,可針對案例先發放文字材料(如案例描述、教材中沒有的相關法律條文等),設計并細化問題(學有余力的學生也可自己設問),引導學生課前分析和研究案例。如筆者在《勞動法》一章的教學中,提前一周播放視頻(今日說法:唐氏兄弟的故事),下發該案例的文字資料,以及《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工傷保險條例》等法律條文(因條文內容較多,只標明了與本案相關的具體條目),同時,提出幾個問題。這樣,學生不會無從下手,可根據問題和資料進行思考與分析,撰寫課堂發言提綱,降低了難度,增強了自信心,使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有了良好的開端。
三、針對中職生的學習特點,有效組織案例教學的課堂討論。
由于受學生素質、教師自身水平、班級人數及課堂秩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案例課堂討論的效果往往無法達到預期目的。學生對課堂討論參與的表現一般有以下幾種:一是踴躍型:對某些較淺顯容易的案例分析,大多數學生踴躍參加,師生互動效果良好。二是少數人參與型:少數學生學習較扎實,能夠參與討論和分析,但整體討論氣氛不夠熱烈。三是沉默型:對于案例的解決和處理方法,學生大都難以作答,不參與討論,經常會出現冷場或案例討論的偏題等問題。
因此,掌握組織課堂討論的技巧在課堂討論環節中尤為重要。在課堂案例討論中,教師要學會感覺、觀察學生的情緒、興趣,在學生呈現出的不同狀態下靈活協調、隨機應變,做一個完全可調動學生情緒的組織指揮者。如發現學生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點名提問是一個好方法,對程度差的學生的提問應盡量簡單。及時贊揚和肯定學生發言中的閃光點,增強學生討論的興趣和學習的自信心,做到褒貶得當,引導有方,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使討論場面熱烈而不混亂,百花齊放。
四、建立課后成績測評機制,重視學生參與案例教學的過程評價。
案例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與傳統的以知識積累的考查為主的成績測評機制不同,案例教學法應建立以思維狀況和參與程度的考查為主體的成績測評機制。在案例教學法中,對學生的成績評價主要以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或小論文為主,這顯然超出許多中職學生的能力范圍。筆者認為,對中職學生的成績測評應有其特殊性,可適當降低評價標準,對程度好的學生可要求其撰寫完整的案例分析報告或小論文,對其他學生,可要求其將教師提出的案例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同時,應特別重視學生參與案例教學的過程評價,將學生的參與程度與成績掛鉤,并在成績中占較大的比重,在學生積極性不高的狀態下,這是一種有力的途徑。對踴躍發言,參與積極性高的學生記、加分數,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
總之,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教學中應有的作用還未能充分發揮。本文只是拋磚引玉,對既有模式的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措施,相關問題還留待專家學者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 李 蔚、祖 晶.課堂教學心理學[M].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1999
2 朱啟莉.論民法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2)
3 羅春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案例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1)
4 李 瑾.經管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案例教學中課堂討論環節問題探析[J].商業經濟,2009(6)
5 賀衛方.中國法律教育之路[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
6 周 軍.教學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