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4 03:28:46
序論:在您撰寫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本科生畢業設計是高校本科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教學形式,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和技能分析、研究、解決問題能力,是對大學生本科四年學習成果的階段性總結和審核,同時也是大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最初嘗試。
本科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學生在大學階段普遍缺乏系統的從事科學研究的經歷,因此,有必要經過本科畢業設計這樣一個過程的系統訓練為以后繼續深造從事科研或者服務社會打下基礎。同時,本科生畢業設計對于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加強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及獨立工作能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專門人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完成本科畢業論文是每個大學生畢業的基本條件[1-2]。
1 材料化學本科畢業論文的現狀及原因
材料化學專業是研究從制備到廢棄全過程中材料的化學性質,其研究范圍很廣,既包含了整個材料領域,又包括各類應用材料在有機和無機等多領域的化學性能,它是一門應用基礎理論和方法研究解決在工業化生產中與化學和材料有關的問題的學科。它既是材料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又是化學學科的一個組成部分。材料化學跨越了材料和化學兩大類學科。是一門既具有交叉邊緣學科性質又含有應用理學性質的綜合性學科。同時,正由于材料化學學科的交叉性和復雜性,從而導致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凸顯出相對于其他傳統學科所不同的教學難點和盲區。這就給學生在平時的學習提高了難度,也對教師的教學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于此同時,由于近年來高校的擴招,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不斷的轉變,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在逐年下降。高校教師指導的學生和畢業論文的數量大幅增加,從而導致每個學生得不到足夠的指導。并且在考研、就業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很多大學生無法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于畢業設計方面的工作,對畢業論文持應付態度,得過且過,導致論文質量普遍不高。畢業論文工作易流于形式有的選題偏大或選題落后于當前社會和科技的發展水平;有的理論與實踐不相符,內容空泛,缺乏現實依據和說服力,更沒有從理論到實踐轉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的試驗設計和研究技術路線不合理,試驗數據錯誤;有的畢業論文僅僅是羅列了相關的文獻內容,簡單概述他人的成果與現狀,并沒有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甚至存在著抄襲論文的惡劣行為。在這樣的背景下,盡管學生完成的畢業論文已經達到了所需的某些硬性要求,但其論文的質量并沒有實現質的變化。因此,改變本科畢業論文的現行狀況,提高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已經成為當前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3]。
2 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幾點對策
2.1 提高對畢業論文重要性的認識
本科畢業論文不僅僅是一個常規的本科教學環節,它是高校實現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輔助手段,是本科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首要環節,是學生對四年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深化和升華的重要過程,是學生進入社會前的綜合技能訓練。要想提高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首當其沖的是要提高對其重要性的認識,不僅僅是對學生,同時也是對老師的要求。通??梢圆扇訂T大會、學術論文大賽等多種方式,進行廣泛宣傳,從而使教師、學生乃至管理人員認識到畢業論文工作是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科研能力、實踐能力、信息檢索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過程,是其他教學環節無法取代的。
2.2 加強過程管理,實施質量監控
畢業論文設計的全過程需要學生、指導老師和組織協同配合,以學生為畢設主體,指導老師為主導,組織管理提供保障。從畢業論文的實施過程來看,主要包括從選題到答辯等諸多環節,每一個部分都需要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和要求,從而使畢業設計的管理更加合理規范。具體到每個環節,首先應嚴把命題關,完善選題管理辦法,所選題目應具有時效性。其次要明確指導教師的資格,指導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和教師的指導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最好畢業論文的組織撰寫,教師應明確各階段的要求,檢查進行情況,并及時總結出現的問題加以指導。畢業論文在經過指導老師和的審查合格之后,學生才可進行畢設答辯,同時成績的評定標準必須堅持公平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
實施質量監控機制也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監控機制主要包括初期檢查、中期檢查和后期檢查三個部分。由校、院、系三級共同承擔整個機制的運行和管理,對畢業論文工作的每個環節實行跟蹤監督,結合本科教學評估的標準和要求,強化過程管理,嚴格執行和落實各項制度,保證畢業論文質量的提高。
2.3 全面實施導師制,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指導教師作為畢業設計全過程的主導,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建立指導教師的篩選機制,保證指導教師隊伍的高質量,形成一支責任心強并且科研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隊伍,這是提高畢業論文指導質量的強有力保證。在學校鼓勵學生進行學術探索和課題申報的大環境下,應盡快確定本科生指導老師,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指導老師的研究課題。在科研實踐過程中,學生發現新的問題,分析并解決了這些問題,在不斷的發現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而且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應有的訓練,使其科研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不斷提高。這些不僅可為后期的畢業論文的開展奠定基礎,為畢業論文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更為以后繼續深造從事科研或者服務社會打下基礎。
3 科研導師制的特點
科研導師制是多層次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模式之一[4-5]。以科研作為紐帶,充分利用教師的科研能力讓學生參與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在育人中的主導作用。本科生導師制度不同于研究生階段實行的導師制。本科生導師制度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以學生為本,師生積極互動
實行科研導師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高校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出、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在科研方面的思維和能力。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時代,為了滿足不同的需求,高等教育必須在實施群體化教育的同時適時的提供個性化學習的機制,以個性化教育的實施有效的補充群體化教育所帶來的在個體方面的不足。
3.2 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
在大眾化高等教育的現行模式下,絕大多數的學生依然將大部分的精力停留在書本上,缺乏獨立開展開學研究的能力和實踐訓練,也很難有機會將自己的想法和創新應用于實踐。但在科研導師制的模式下,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目標、有步驟的進行科研研究,既可以將自己的創新思維付諸研究實踐,又能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在科學研究過程中,導師也可以全面深入的了解不同學生的特點和專長,從而制定出適合不同學生的學習方案,使學生在研究實踐的整個過程中,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都能得到不斷的提高[6]。
3.3 操作性、實踐性較強
科研導師和學生之間通過一個有價值的科研課題相聯系,圍繞著這個課題雙方展開交流和溝通。科研導師要想引導學生深入課題進行研究,產生獨到的見解,富有創新性,實用性,就必須加強實踐環節。只有深入到實踐中去,才可以讓學生對課題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
3.4 工作具有延續性
通過本科生導師制度的建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制定科學的專業學習計劃,確立明確的專業發展方向。在校四年期間,除常規教育之外,學生還接受了導師從科研到工作、從思想到行為各個環節全方位的教導,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4 科研導師制在本科畢業論文指導過程中運用的重要意義
本科畢業論文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既有學生主觀上的原因,也有教學和管理上的客觀原因。總的來說,所反映出畢業生科研意識淡薄、科研態度不夠端正、科研能力低下等問題是相當突出的。導師制有利于培養本科生的科研意識,端正科研態度,提高科研能力。為畢業論文指導工作提前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有效地解決畢業論文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對畢業論文質量的提高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本科生導師制實行的根本目標不在于提高學生從事科研的能力,而是旨在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開拓其眼界,并同時使其科學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可以讓學生多層次領域學科的學習成為可能。這種教育模式也為大學生對自身潛能的在開發提供了機遇。同時,學生較早的參與到科研活動中去,在科學實踐中學生可以不斷的發現和提出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生觀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科生導師制也是一種教學相長的過程,在科研之余,導師同時要負擔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些都要求導師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斷提高對自身的要求,自覺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以身作則,從而更好的發揮引導和榜樣的作用。
本科生導師制也是對我們現有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補充。隨著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強大沖擊,以及大學生對新事務接受能力強但分辨能力弱的特點,更需要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學生與導師之間、同學之間開展積極的思想交流,要求學生提出并論證自己的觀點,并能夠接受他人建設性的批評和建議。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學業,而且還有助于通過遷移培養學生的其他能力。
綜合分析以上情況,本研究項目擬探討將本科生導師制工作與學生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結合起來,本科生從低年級就開始參與到導師的科學研究工作中來,改變現有學生在大三下學期甚至大四才著手畢業論文工作的運行模式,改善現有導師制的運行狀況和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作為探索專業發展特色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新運行模式,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田春生.目前我國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0(4):63-67.
[2]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廳[2004]14號[Z].
[3]高慧,涂道伍.本科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7):77-78.
[4]方小玲,肖文.本科生導師制的實踐與思考[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6.
關鍵詞 高分子科學導論 案例教學 考核機制
包裝材料對包裝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有時甚至引起發展上質的飛躍。①高分子材料作為現代包裝材料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包裝工程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高分子科學導論主要包括高分子的合成與化學反應、高分子結構與性能的關系、高分子的分析與表征、典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質與應用,以及高分子科學的發展歷程和研究前沿。②知識點多,內容繁雜,而教學時數只有48學時。如何安排好教學的內容、教學重點,按照包裝工程專業是需求進行課程建設,成為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課題。課程內容豐富、實用性強,是包裝工程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如何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教學效果,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和總結。
1 教學內容上,突出以專業特點為導向
教學大綱的完善和更新是教學內容建設的基本骨架?,F代教學理念認為,教學大綱不是教學內容的堆砌,而是教學的指導性文件。③④課程大綱的完善是以創新教育理念為指導,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為主線,并要充分地展示課程教學設計思想。根據我校高分子科學導論教學時數少,同時專業方向又是以包裝材料和包裝工藝為主要方向,以食品、藥品及化妝品包裝為主要應用領域,如何選擇甚至編寫合適的教材,如何確定本課程包含的各部分內容,合理分配學時,成為提升高分子科學導論教學效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本課程的教學中,在對第一部分高分子合成化學部分的學習中,主要精力集中在對于反應基本原理的認識和各種高分子化合物的命名及分子量的影響因素。而不對聚合理論做深入探討。在第二部分,高分子材料結構與性能的相關知識中,對材料的力學性能進行了著重介紹。作為包裝容器的設計、加工和使用,這是考察材料的關鍵點,同時還需要介紹相關的耐熱、耐化學性及其他一些基本性能。使得學生在課程學習后,對材料的基本理化性能有一個初步認識。第三部分是將材料的加工,對于包裝材料而言,如何將粒料通過注射、吹塑、模壓等方式制備成包裝容器,這是一個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部分,也是與學生將來從事包裝職業聯系最緊密的部分。因此,從內容上、從學時上予以加強。尤其是針對我校包裝專業比較偏重的食品包裝,各種液狀貨品的包裝容器(如各種瓶、壺、桶)以及各種薄膜的主要原材料( PE、PP、PET、PA 等)和主要加工工藝(擠出吹塑成型、注塑吹塑成型、注塑成型、單/雙向拉伸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展開。
2 在教學方法上,輔助以案例教學
掌握和運用好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⑤案例教學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能更加直觀地讓學生理解書本知識,聯系實際。例如在講高分子材料的應用的內容時,對身邊的包裝產品進行舉例,例如牙膏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因此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國際牙膏巨頭美國高露潔公司在進入我國牙膏市場以前,曾做過大量的市場調查發現,牙膏包裝的同質化競爭嚴重。針對這些特點,高露潔采用了創新的復合管塑料內包裝。結果大獲成功,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迅速占領了我國1/3的牙膏市場份額。這個例子,充分讓學生認識到,高分子材料對于傳統材料的替代作用及其適用范圍十分廣闊,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述高分子注射成型工藝時候,拿出在工廠收集的殘次樣品,對氣眼、流痕、欠注、銀紋/水花、縮痕、熔接痕等常見問題進行分析。以氣眼為例,是由于困在型腔內氣體不能被及時排出,易導致出現表面起泡,制件內部夾氣,注塑不滿等現象。其改進方法,從產品結構設計上,減少厚度的不一致,盡量保證壁厚均勻。這些處理手段,又都可以通過前期所學的高分子化學和高分子物理相關的鏈段運動、熔體流動、聚集態變化等相關知識進行解釋。從而使所學知識得到綜合體現,提高了學生的聯想、歸納能力,深化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有助于其將來在工作中分析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 優化考核模式,多重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構建課堂教學模式時,主要采用教師引導,充分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教學方法,而考核方式的優化,則是對學生一種非常有效的激勵方式。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考核方式改為論文+PPT講述+期末考試的模式,其中平時考勤、作業占二十分,論文占二十分,PPT講述占二十分,期末考試占四十分??紤]到學生還處于大二階段,尚未接觸到文獻調研等課程,經過簡單教授學生如何使用百度等網絡搜索引擎以及初步學習使用中國知網,重慶維普等中文數據庫,武裝了學生的文獻調研手段,同時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查閱文獻資料和標準,并按照正規的綜述論文格式規范進行撰寫。學生雖然還比較稚嫩,在專業領域幾乎尚無法真正領會,但初步的鍛煉,拓展了專業視野,深化了對本專業的認識,提高了用所學知識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進行歸納的能力。雖然還不能提出和解決較為復雜的問題,但這種鍛煉已經起到了非常顯著的效果。大二第二學期,包裝專業學生就可以以高分子材料為出發點,申請大學生創新的科技項目,其申請數每年都占到本專業的很大部分。另一個考核內容是將學生按四人一組進行分組,每組做個PPT并請一位同學進行講述,考核成績作為該組四位同學的成績。通過做PPT講述,學生需要自行組織圖片和說明,并進行PPT的設計,直至最后講述。十分鐘的講述和五分鐘的提問,有助于并在一定程度上能集思廣益,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討論。再經過最后的考試,學生需要對所學課程進行一個全面的復習和總結,三者結合,使得學生對整個學習內容都有較為直觀、詳盡的認識。
論文摘 要:根據材料化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材料化學學科專業特點,通過改革原有的課程體系,優化課程結構,修訂完善了材料化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新的培養方案更好地體現了材料化學專業的特色,體現了“厚基礎、強能力、重實踐”的人才培養要求。
材料化學作為化學和材料科學的一個交叉學科,受到了各國政府的重視,許多高校紛紛設立材料化學專業。為適應21世紀社會對材料化學專業人才的需求,經安徽省教育廳批準,我校于2003年增設了材料化學本科專業,并在當年正式招生,目前已經有5屆畢業生,學生就業情況良好。材料化學作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二級學科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理科人才,所以材料化學專業學生不但要加強數學、物理、化學及材料學科等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還必須接受更多的應用性、實踐性的知識教育。如何完成這一培養目標,使材料化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能夠滿足現代化社會發展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是高校材料化學專業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只有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深化教育改革,革新教學體系,優化課程體系中實踐性教學環節,才能培養出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動手能力強,富有創造精神的材料化學專業人才,才能辦出高水平的材料化學專業,以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1 材料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基本框架
從“厚基礎、強能力、重實踐”的人才培養總體要求出發,設計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我校材料化學專業教育內容和知識體系由公共基礎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和實踐性課程五大部分內容構成。
公共基礎課程包括:思想教育,體育活動,大學英語和計算機基礎等。
通識教育課程包括:人文社會類,自然科學和藝術類等知識體系。
專業課程包括:大類平臺專業基礎課程和材料化學專業課程。
專業選修課程包括:材料化學專業方向性選修課程。
實踐性課程包括: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社會實踐、科技活動等材料化學專業實踐訓練知識體系。
2 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設計
材料化學作為化學和材料科學的交叉學科,其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材料化學的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培養學生具有材料的制備、表征、技術開發和生產的基本能力。在構建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時,我們一直強化教學環節的科學性、系統性和綜合性,將所有教育環節分為公共基礎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和實踐性課程五個知識體系。其專業課程體系以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的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基礎,把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化學、材料物理等作為本專業的入門專業課程。在經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之后,陸續學習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材料性能學、材料現代分析技術、機械制圖等專業課程,在此基礎上通過專業選修課程的學習形成專業特色方向。并通過開設材料科學導論、納米材料導論等任選課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了淡化專業界限,我校材料化學專業和化學、應用化學專業實施按大類培養,統一設置通識教育和基礎教育平臺。在2011年修訂的材料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教學計劃課內總學時為2633學時,學生畢業應取得總學分為154學分,其中,通識教育和基礎教育與我?;瘜W專業和應用化學專業一致;專業教育、實踐教學和綜合教育的課程體系與化學專業和應用化學專業有區別的開設,更加突顯材料化學的特色。
3 構建相對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3.1 構建新的實踐教學體系
材料化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交叉學科,在教學計劃中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確保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施。按照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我們優化完善了實踐教學體系。將實踐教學體系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礎實驗層次,注重基礎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對科學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能力;二是測量實驗層次,注重專業技能訓練,設置了課程設計、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等內容,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三是綜合實踐層次,注重綜合素質訓練,設置了畢業設計(論文)、社會實踐、科技競賽和創新性實踐活動等內容,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3.2 更新重組實踐教學內容
在2011年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環節為35學分,占總學分的22.7%。實踐教學內容重點強調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優化和重組了原四大化學(無機、有機、分析和物理化學)實驗教學的內容與結構,將實踐教學內容分層次進行教學,確立了基礎實驗、測量實驗和專業實驗三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涵蓋了驗證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等教學內容。同時,積極推進實踐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方法手段的改革,減少驗證性實驗,積極創造條件增開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研究性實驗,強化畢業論文實踐環節的檢查和指導;加強校企合作,積極安排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實驗技能、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4 結語
材料化學專業的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探索和完善將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們今后多年的一大工作任務。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結合社會需求和學科發展實際,研究建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材料化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以能力培養為本位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課程體系遵循“厚基礎、強能力、重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制定教學計劃,在四年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分析理論教學相關課程,優化教學內容,合理分配理論課程學時數,使課程體系逐漸趨于科學、規范,達到構建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和促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禹筱元,羅穎,董先明.材料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0(1):24-25,39.
[2] 宋金玲,蔡穎,王瑞芬,等.材料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價值工程,2011:273-274.
[3] 易清風,申少華,肖秋國,等.教學研究型高校材料化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廣東化工,2011,38(10):174-175.
[4] 郭琳琳.材料化學課程設置與教學初探[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0,26(1):115-116.
[5] 孫建之.材料化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66.
關鍵詞:獨立學院;特色教學;化學教學
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學校辦學機制創新與模式改革的產物,更是高校優質教育資源與社會辦學力量結合的產物。近年來,隨著獨立學院的快速發展和特色辦學的不斷創立,獨立學院正逐漸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與此同時,學生培養的質量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根據學院的辦學特色及學生的特點,開展特色課堂教學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以化學導論的課堂教學為例探討獨立學院特色教學。
化學導論是化學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課,是專業學習和未來的專業工作的基礎學科。隨著高等教育專業設置變化和課程體系的整合,以及化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問題也日益顯現。尤其作為三本獨立學院來講,它的教育是一種具有全新概念與目標的教育方式。
一、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
獨立學院的大學生是當代大學生中比較特殊是一部分群體,他們除了具備當代高校大學生所具有的共同點外,還具有很鮮明的特性。
1.入學成績普遍較差,專業基礎薄弱,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和主動性學習能力。
2.多數為獨生子女,家庭條件好,從小嬌生慣養,為人常表現出自私的性格,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對困難和挫折的承受能力極弱。
3.大部分學生綜合素質較強,興趣愛好廣泛,多才多藝,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易于接受新事物。
二、獨立學院化學專業學生學習的特點
與高中相比,大學的課程難度和數量都增大了,需要掌握和理解的知識越來越多,尤其是化學專業的學生,要求學生學習具有自主性、專業性,這恰恰是獨立學院學生的弱點,他們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缺乏自主性學習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出現“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的現象,或者是人在教室,卻神游課堂。特別是大班課堂,更是前排座位遭冷遇,后排座位得青睞,手機上網、玩游戲、吃東西等更是屢見不鮮,導致課堂秩序混亂,教學效率不高。相反在課堂上,老師講些題外話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會滔滔不絕的和老師、同學們進行交流和互動。
三、特色教學的提出。基于上述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及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本文提出獨立學院化學導論課程特色教學目標,基本思路是:整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優化考核制度,加強教學實踐,拓展知識應用。主要從課堂教學中、動手能力培養與實踐經驗的積累上進行改革創新,力求培養出具有學院特色的人才。
四、特色教學的實施
1.考勤,首先達到量再求質的突破。點名考勤對于獨立學院這些自覺性積極性不是很高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節課就向學生明確日常考勤作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打消部分學生逃課的念頭,獨立學院學生逃課的常用理由:“這門課程不重要也和我的專業關系不大,不上也罷”;“對這門課程毫無興趣,老師講課也枯燥乏味,不如自己看書”;“反正是老師不點名,考試肯定及格”。剛開始可能有一部學生是因為點名來上課的,但是慢慢的養成了不逃課的習慣,也慢慢喜歡上這門課程,并且把考勤作為期末考試考核的一部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2.上好緒論課。大一新生第一節化學課是非常最重要的,化學導論課也是學好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等專業課的基礎。通過化學導論的學習,使學生系統地了解化學發展的歷史和規律;了解化學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心學科,其自身及相關學科(如材料、環境、生命、醫學、信息等)的發展對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了解化學發展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了解化學學科的前沿發展領域和廣闊的應用前景;掌握學習化學的方法;初步掌握自己查閱、索取相關學習資料的方法。
3.開展專題講座。針對學生感興趣方向及最前沿領域如綠色化學、能源材料等主題開展專題講座活動,通過一些前沿科研實例讓學生在課堂上了解納米材料、新能源材料的應用及其合成方法,掌握化學最前沿及最熱門的研究課題,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4.指導學生查閱、搜取資料及撰寫科學小論文
文獻資料是我們了解國內外科研動向并掌握最新研究進展和最新科研成果的有效途徑,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國內外最新的理論、實驗手段和研究方法,同時也可以從以往和目前的有關研究成果中受到啟發,為自己的研究提供有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避免重做前人已經提出的正確觀點,而且為更科學地論證自己的觀點提供有說服力的、豐富的事實和數據資料,使研究結論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礎上。
通過實例示范、視頻教程等方式讓學生掌握文獻檢索方法,培養學生文獻檢索能力,并且通過文獻資料查閱、整理,提出自己的觀點撰寫綜述性小論文。
關鍵詞:專業導論;質量保障系統;教學實踐;材料化學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41-0035-03
一、引言
隨著對大學新生開設專業導論課的背景、價值和目的日益充分的探討,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重視專業導論課程的設立,任課教師也提出了許多教學改革方法和措施。專業導論課主要對本專業性質、學習內容、學習方法、課程設置及未來就業前景和領域進行介紹,目的是培養學生專業思想和興趣,引導正確的學習方法,規劃四年學習計劃和未來就業。專業導論課程的授課質量將會影響本科生大學四年的學習質量,甚至外延到學生的職業生涯。課程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水平的具體體現,是教學評估的重要指標,建立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必要的。
材料化學專業(綠色電子材料方向)是教育部批準2009年開始招生的新專業。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以下簡稱“我?!?基于電子產品制造綠色化和從源頭上解決廢棄電子產品環境污染問題的行業背景,根據國家環境保護政策和企業需求開設了本專業。材料化學專業(綠色電子材料方向)培養掌握電子信息制造基礎知識、材料化學專業知識和電子廢棄物資源化技術,從事綠色電子材料設計與制備的專業技術人才,滿足微電子及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制造、電子原輔材料制備、電子廢棄物處理等高新技術和環保產業需求。在新專業的培養方案中,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了“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程。對于新專業建設,應當始終把教育評估的質量觀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個環節。從2009年開始,我校制訂和完善了教學大綱、教學進程表;自編了講義,并制作多媒體課件;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從課程目標、課程實施、課程管理和課程評價四方面初步建立了“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程教學質量保障系統。
二、課程目標
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是大一新生最早接觸到的一門和專業相關的必修課程,1學分,16學時。建立清晰、準確的課程目標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首要前提。課程教學必須解答新生心中的三大困惑,即這個專業是“干什么”的?要“學什么”?畢業后自己能“做什么”?學生學完之后將對材料化學專業(綠色電子材料方向)有全面的了解,包括本專業在社會發展中與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本專業涉及的科學技術研究內容與發展趨勢;本專業的教學培養計劃及課程設置;本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與素質要求。從而使學生更明確大學四年學習目標與內容,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了解就業方向與領域。
三、課程實施
1.課程教學內容
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程教學內容涉及專業知識、思想教育、職業創業教育等方面的內容,要實現教育和教學雙重目標。通過三部分材料化學專業知識的講解,使學生首先了解這個專業是“干什么”的。第一部分從什么是材料、材料的分類、材料的用途、新材料入手,讓學生有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第二部分包括一級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內容以及學科專業發展過程;第三部分先介紹傳統的材料化學專業涵蓋的內容,在材料化學專業框架下講解材料化學專業(綠色電子材料方向)的設置背景、研究范疇、專業特點等。電子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帶來的電子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歐盟相繼出臺了WEEE指令、RoHS指令來應對,電子廢棄物的資源化以及電子產品的綠色設計與制造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技術和方法,本專業的特點就是培養掌握這方面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應用性人才。為了使學生更深入理解本專業在社會發展和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以及開設本專業的意義,在這一部分增加了電子材料概述、電子輔料概述,無公害電子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三個模塊的內容。
針對學生希望知道在我校這個專業能“學什么”,課程重點介紹了本專業培養方案,講述專業學習的課程體系,也增加了本專業學生所能參加的技能考試所需的知識點。培養方案包括本專業對學生的基本要求、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和能力、修學年限、畢業與學位的授予、四年課程安排和學分要求。對專業主干課程要學習的主要內容作一概括。針對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課不同課程的特點,介紹學習這些課程的基本方法。材料化學專業(綠色電子材料方向)有著全新的課程體系,以四大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課程為基礎,材料化學、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膠體與界面化學等課程為主,增開了電子信息材料、印制電路技術、電子化學品(電子原輔材料)、封裝技術與材料等專業課,讓學生較全面地了解電子信息產業和產業鏈;增加了廢棄物資源化技術、電子產品和電子化學品中有毒有害物質和毒理學的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讓學生了解電子產品和電子化學品中有毒有害物質及其危害,以及資源化技術。增加了納米材料、薄膜材料制備技術的專業課和綠色電子材料設計的實驗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電子原輔材料綠色設計和制造技術與制備方法。增加的這些課程與材料化學專業的材料制備/合成、組成,結構、測試,表征、性能,應用的專業課程相互銜接,形成了獨特的知識體系。
對于學生畢業后能“做什么”的問題,從幾個方面來講授。第一是材料類人才的現狀和需求;第二是已開設環境工程(電子廢棄物方向)專業、相關材料類專業的學校以及研究所的簡介;第三,結合我校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以及自主創業教育,為本專業學生明晰就業方向,樹立正確的擇業和就業觀。
材料化學導論課程中還設計了專題講座,包括歐盟WEEE指令、歐盟RoHS指令、PCB與綠色生產,通過聽取專題報告學生對本專業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
2.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
根據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的特點分析和教學內容可以看出本課程的教學難度并不大,因此在教學方法上可以實現多層次、多樣化,避免單純枯燥的講解。在專題講座中,邀請有經驗的企業技術骨干作1~2個報告;以學生為中心,學生體驗式教學,學生課后通過各種途徑來查閱相關資料,并在課堂上相互交流成果,比如調研電子原輔材料企業、查找開設材料化學專業的學校等;實踐環節方面安排學生參觀我校的學生實驗室以及各研究課題組的專業實驗室,激發學生對科研的感覺。
利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教師通過精講的方式促進學生對重點概念的理解。在課堂上采用討論教學法,擬定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有啟發性的討論題目,結合學生課后自己查閱的資料開展討論。在考核方式上采用期末考試與小論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四、課程管理與評價
1.課程管理
課程質量不僅受靜態的課程資源要素的影響,也與課程管理對課程活動進程中的動態控制有關。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程教學質量保障系統包括教師工作的規范管理、學生學習的規范管理和施教過程規范管理。成立了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程教學團隊,上好導論課不僅需要統觀專業教學體系,還應通曉專業應用領域,同時還要對專業就業市場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任課教師團隊由系主任和兩位教授組成。任課教師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制定教學進程表。教學大綱中明確了這門課程的性質與任務、課程基本要求、課程內容、教學時數分配,考核方式,教材。教學進程表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分配一學期內16學時課程,每周1個課時的上課內容。所有相關本課程的教學文件每學期進行歸檔,由教務部門統一管理。學生學習規范包括有學習條件、學習任務、學習要求,有課后作業,接受誠信教育。教師在施教過程中必須遵守學校的一切教學管理規定。
2.課程評價
材料化學專業導論課程的教學評價包括學生評教,督導和同行評議。學生評教和督導聽課由學校層面組織,并將結果反饋到學院;同行評議是由學院組織其他教師聽課,結果由學院的學術委員會反饋給授課教師。此外,授課教師在課程學習期中和期末運用課堂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此構成今后改進教學的基礎。
【關鍵詞】材料化學 人才培養 課程體系
一、材料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基本框架
從“厚基礎、強能力、重實踐”的人才培養總體要求出發,設計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學校材料化學專業教育內容和知識體系由公共基礎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和實踐性課程五大部分內容構成。
公共基礎課程包括:思想教育,體育活動,大學英語和計算機基礎等。
通識教育課程包括:人文社會類,自然科學和藝術類等知識體系。
專業課程包括:大類平臺專業基礎課程和材料化學專業課程。
專業選修課程包括:材料化學專業方向性選修課程。
實踐性課程包括: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社會實踐、科技活動等材料化學專業實踐訓練知識體系。
二、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設計
材料化學作為化學和材料科學的交叉學科,其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材料化學的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培養學生具有材料的制備、表征、技術開發和生產的基本能力。在構建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時,我們一直強化教學環節的科學性、系統性和綜合性,將所有教育環節分為公共基礎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和實踐性課程五個知識體系。其專業課程體系以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的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基礎,把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化學、材料物理等作為本專業的入門專業課程。在經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之后,陸續學習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材料性能學、材料現代分析技術、機械制圖等專業課程,在此基礎上通過專業選修課程的學習形成專業特色方向。并通過開設材料科學導論、納米材料導論等任選課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了淡化專業界限,我校材料化學專業和化學、應用化學專業實施按大類培養,統一設置通識教育和基礎教育平臺。在2011年修訂的材料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教學計劃課內總學時為2633學時,學生畢業應取得總學分為154學分,其中,通識教育和基礎教育與我?;瘜W專業和應用化學專業一致;專業教育、實踐教學和綜合教育的課程體系與化學專業和應用化學專業有區別的開設,更加突顯材料化學的特色。
三、構建相對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構建新的實踐教學體系。
材料化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交叉學科,在教學計劃中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確保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施。按照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我們優化完善了實踐教學體系。將實踐教學體系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礎實驗層次,注重基礎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對科學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能力;二是測量實驗層次,注重專業技能訓練,設置了課程設計、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等內容,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三是綜合實踐層次,注重綜合素質訓練,設置了畢業設計(論文)、社會實踐、科技競賽和創新性實踐活動等內容,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二)更新重組實踐教學內容。
在2011年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環節為35學分,占總學分的22.7%。實踐教學內容重點強調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優化和重組了原四大化學(無機、有機、分析和物理化學)實驗教學的內容與結構,將實踐教學內容分層次進行教學,確立了基礎實驗、測量實驗和專業實驗三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涵蓋了驗證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等教學內容。同時,積極推進實踐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方法手段的改革,減少驗證性實驗,積極創造條件增開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研究性實驗,強化畢業論文實踐環節的檢查和指導;加強校企合作,積極安排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實驗技能、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結語
材料化學專業的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探索和完善將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們今后多年的一大工作任務。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結合社會需求和學科發展實際,研究建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材料化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以能力培養為本位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課程體系遵循“厚基礎、強能力、重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制定教學計劃,在四年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分析理論教學相關課程,優化教學內容,合理分配理論課程學時數,使課程體系逐漸趨于科學、規范,達到構建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和促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禹筱元,羅穎,董先明.材料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0,(1).
關鍵詞:CDIO;專業導論;課程考核方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08-0105-03
近20年來,發達國家都在從觀念、目標、教育內容到教育方法對工程教育進行整體改革。環顧歐美各科技強國不難發現,科技發展的加速化、綜合化、產業化、國際化和一體化,對各國的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的愿景是為學生提供一種強調工程基礎的、建立在真實世界的產品和系統的構思-設計-實現-運行(CDIO)過程的背景環境基礎上的工程教育。通過精心規劃項目的CDIO,可以引導學生對核心專業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能力培養、綜合發展的目的。
CDIO工程教育模式與以往培養計劃的不同點之一是:通過開設導論性的基礎課程,從起始階段就將工程實踐引導入門,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盡早領略工程技術的精華,并且讓他們親手制造一些簡單的東西。
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絕大部分只是憑專業名稱或十分簡單的專業介紹對所學專業有一個直觀理解,對自己專業認識較少,甚至不知道所開設的課程對從事本專業工作有何作用,導致入學時找不到學習方向和目標,對專業課程的學習缺乏動力。而現有高校的教學計劃中,很少有學校開設引導類的課程,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所學專業,提高學習興趣。
在新生入學時開展專業引導教育,開設《專業導論》課,通過相關核心工程學科的應用激發學生的興趣,明確學習動機。同時,學生CDl0教學大綱要求的主要能力發展也能有較早的起步。廣東白云學院從2010年開始,在高職“2+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礎上,為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創出一條新路,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實施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人才模式改革試點工作,開始了對《專業導論》課程教學及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專業導論》課程的教學內容
根據CDIO教學大綱中對導論課程的教學要求,其教學內容和項目的設計建立在對學生的引導及激發學習興趣上,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原則,在學生入校時即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專業知識教育。將《專業導論》課程的教學分為理論教學和項目制作實踐兩個部分。
理論教學內容的設計 《專業導論》課程強調教學的系統性、全面性、前沿性以及與國際化,強化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通過精心設計,理論部分內容通過開設10次學科前沿及發展的講座,讓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最新發展及應用領域。講座主要內容如下:機械工程發展簡史、工程圖學概論、工程材料概論、機械設計概論、機械創新設計、機械制造概論、模具技術發展、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機械工程師職業能力素質要求等。在開展講座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帶學生去相關企業參觀見習,進一步了解和認識專業。
項目制作實踐內容的設計 項目制作實踐讓學生初步體驗機械產品的設計制造、裝配調試過程及工程圖的表達方法,為學生了解本專業、深入學習本專業的知識打下必要基礎。對模具方向的學生引入模具結構測繪項目,讓學生以模具實物為載體,通過對模具的拆裝及測繪,完成簡單模具二維裝配圖和零件圖的輸出;對機械設計制造方向的學生以齒輪泵、二級齒輪減速器、蝸輪蝸桿減速器為載體,測量并繪制典型零件圖和裝配圖。這樣,以工程圖學基礎理論和實驗裝置為依托,以工程繪圖為載體,對實物裝置進行結構分析和研討,在實踐中互動,在討論中爭辯,激發了學生創新意識,達到了新舊知識優化和創新思維綜合訓練的目的。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掌握本專業所需掌握的工程語言——機械制圖及零件測繪,直接培養學生對工程圖的識圖、繪圖能力,并對模具結構、常用的機械產品結構有了初步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CDIO改革并不是要淡化理論課程的學習,而是要改革教學方法,采取能激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理論課程的教學不能采取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而應采取基于問題的學習、師生互動主題研討、案例教學、論文研究、項目訓練等教學形式,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思維能力。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一是實施教學和研究互動、課內和課外互動、寓學于研的培養模式,設置基于課程的科研訓練項目和自主科研訓練項目兩類,資助學生開展研究工作?;谡n程的科研訓練項目由研究型教學課程責任教師組織課程教學團隊教師指導。自主科研訓練項目一般為學生進入高年級后,在導師的指導下自主選題,經學院審批后開展科研訓練工作,并以小組的形式參加創新設計大賽、機械設計競賽、力學競賽、挑戰杯等科技競賽活動。較好地完成科研訓練項目的學生可以取得實踐教學環節學分,鼓勵學生以科研訓練項目研究成果為內容撰寫畢業論文,完成畢業環節。
二是在知名企業建立學生實踐基地。學生可優先獲得去該類企業實習的機會,并鼓勵其在企業中開展科研訓練項目的研究工作。
三是通過組織科研訓練團隊、社會工作等途徑培養學生的組織、溝通、協調等領導能力。
四是定期組織開展學術討論。在導師的指導下對各自研究的課題,發表各自觀點,營造良好的學習交流氛圍,激發創造力,提高學生的表達和溝通能力。
CDIO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課程考核方式
理論教學部分的考核方式 學生結合10次講座所講授的內容,獨立查閱中英文文獻,開展市場調研,撰寫不少于5000字的調研報告或課程論文,并制作講授課件,參加課堂上模擬的“21世紀制造業前沿國際論壇”,對調研報告或論文內容進行講授。教師根據學生調研報告或論文撰寫質量和課堂講授的表現,以及平時教學活動全部環節的表現,確定此部分的分數。
項目制作實踐部分的考核方式 (1)項目制作實踐的組織形式及成果提交。項目制作實踐時學生以4~6人為一個項目小組,每個小組配備一名指導教師。項目制作實踐以小組為單位,在理論課堂外執行;項目組內活動方式有:座談式交流研討,專題式講解介紹,邊做邊探討式互動,系統性總結等。組間活動主要采用總結介紹方式。項目完成后團隊需提交的成果資料有:零件圖,總裝圖,工作原理介紹,項目工作總結或課程論文等。(2)項目制作實踐考評方式與標準。項目制作實踐的成績分為優(>9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
課程教學的成效
《專業導論》課程教學及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團隊協作、動手能力等,提高了綜合素質 在 “模具結構測繪”實踐項目教學環節,要求學生完成后提交的資料有:項目工作報告(裝配體的工作原理、拆裝順序、裝配簡圖等);全部零件(標準件除外)正式零件圖;裝配圖(每人一張)。據統計,采用實踐項目教學后,在學時與原來相同的情況下,45名學生共完成零件圖119 張(A4~A1 不等),A1 裝配圖39張、A2裝配圖6張,比往屆多繪制了裝配圖,并且零件的種類結構形式也有所增加;學生首次對典型模具機構進行了拆裝和測繪。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有明顯的提高,促進了實踐過程與工程實際接軌。雖然學習難度和工作量增加了,但由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被激發出來,在項目團隊的協作和交流中,大大促進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動手能力及合作精神,其綜合素質得到較好的培養,成績明顯提高。
以項目小組為單位的答辯環節,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項目制作實踐在最后環節進行以項目小組為單位的答辯,采用答辯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在答辯時,回答問題的不是“個人”,而是代表團隊,每個成員都可以搶答或補充回答,以體現團隊的真實水平。該實踐教學環節的成績首先是團隊的成績,然后是在此之下的個人成績,每名學生的成績都和自己團隊的表現息息相關。
教師的教學能力得以提高 基于CDIO工程理念的課程教學,其主要理念是通過項目制作實踐環節,讓學生在項目制作的過程中掌握理論知識。這就意味著教師決不可以袖手旁觀,而是正好相反,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教師要根據每個項目組學生工作的進展情況給予引導和適當的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如何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面對不同的情況和對象,會靈活選用和綜合運用各種知識、手段。教師還要根據各組不同的工程項目,分別對學生講解必須注意的問題和必要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基本原則,介紹一些可供參考的途徑和技巧等。
結語
《專業導論》課程教學,根據不同專業方向的人才培養需求,分別設置了模具結構測繪、齒輪泵、二級齒輪減速器、蝸輪蝸桿減速器等項目實踐,測量并繪制了典型模具的零件圖和裝配圖,典型零件圖和裝配圖;以工程圖學基礎理論和實驗裝置為依托,以工程繪圖為載體,對實物裝置進行結構分析和研討。在實踐中互動,在討論中爭辯,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達到了新舊知識優化和創新思維綜合訓練的目標。
根據課程特點,建立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課程考核方式,對課程教學中的理論教學部分,以課程論文代替傳統考試;在項目制作實踐部分,將學生的成績與團隊成績掛鉤,學生成績由個人和團隊兩部分成績組成,采用團隊成員之間互評、團隊之間互評及導師評價三部分組成,通過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溝通和協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顧佩華,沈民奮,陸小華.重新認識工程教育:國際CDIO培養模式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陶勇芳,商存慧.CDIO大綱對高等工科教育創新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06,(11):81-83.
[3]楊善林,潘軼山.專業導論課——種全新而有效的大學新生思想教育方法[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8(4):1-3.
[4]楊景常.成功的《專業導論課》將影響學生的一生[J].高等教育研究,2007,23(1):38-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