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6 18:03:22
序論:在您撰寫生活中的數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數學新課標》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彼岢叭巳藢W有用的數學”,指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是有用,并且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呢?這確實需要老師去引領。通過幾年來的教學,我有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創設教學情景,使“數學教學生活化”
創設教學情境即模擬生活,使課堂教學更貼近現實生活,讓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興趣,開發思維。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教學情境呢?我認為可這樣做:
1.運用實例創設情境。如教學循環小數概念時,我給學生講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從前,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老和尚說:從前山上有座廟……”,通過實例初步感知“不斷重復”,再舉出自然現象“水汽云水”的循環變化,引出“循環”的概念。
2.運用實物(掛圖)創設情境?!皥A的認識”教學時,我這樣引入:出示一幅顏色鮮艷的用正方形做輪子的自行車,問同學們這自行車漂亮嗎?喜不喜歡?為什么?學生們回答:“不喜歡。因為這車雖然漂亮但踩不動?!蔽野颜叫诬囕啌Q成橢圓后再問學生喜不喜歡,同學們還是說不喜歡,因為騎這樣的自行車,即使是在平坦大路上也像在顛跛不平的路上騎一樣。我再把橢圓形車輪換成圓形,這樣,學生才滿意。
3.動手操作創設情境。在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時,我讓學生準備幾個平行四邊形,鼓勵他們動手操作,通過畫、剪、移、拼等方法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變成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長方形,觀察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然后推導出:因為長方形面積=長寬T平行四邊形面唬康贅摺F叫興謀咝蚊婊絞茄誆僮魘蓖ü鄄?、思繋着括洞的"到硶瘭的繜踵崏能掌握侄\培褖q男判暮托巳?。?/p>
4.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具體、生活化的特點,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使抽象概念具體化,使難理解的問題容易化。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我運用電腦平移兩個面和相應的棱,使學生看見兩個相對的面完全重合,相對的棱完全相等,從而達到具體、直觀的效果。
5.模擬生活創設情境。如教學兩步加減的應用題時,要求每個小組的同學可以邀請別組的同學參加,小組人數可以比原來的人數多也可以比原來的人數少。
第一小組:我這組原來6人,走了2人,來了4人,現在有8人。
問:誰能把第一小組人員變化情況列成式子?6-2+4=8(人)
又問:誰把它編成求“現在有多少人?”的應用題。
第二小組:我這組原來6人,先來了2人,后面又來了3人,現在有11人……
通過若干個小組的匯報訓練,學生在活動中完成了兩步加減的應用題學習。
同時,我們還可創設生活化的情景,讓學生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式的過程。如我在教三年級數學中的《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就安排了這樣一個游戲:先請上男、女學生各一名站在講臺前,然后,我拿出4個月餅,請其余學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要求大家仔細聽老師要求,然后做。我邊分邊說:“我有4個月餅,平均分給蔡偉和熊嫻,請大家用手指個數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學生很快伸出2個手指。我接著問:“如果只有一個月餅,要平均分給蔡偉和熊嫻,請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边@時,許多同學都難住了,有的同學伸出彎著的一個手指,問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說,因為每人分到半個月餅,我進一步問:“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被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成了學生自身的欲望,這樣創設了一個與生活相關的教學情景,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
二、研究生活中的數學,使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
知識是前人在生活中積累的經驗或是揭示出的規律,而教學目標是為了掌握規律及學習發現規律的方法。老師如果只是讓學生掌握知識,那就是把學生頭腦當成了知識的容器,“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因此,教學中必須讓學生了解知識發生的過程,但40分鐘畢竟有限,因此老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去捕捉、獲取、積累生活中的數學知識。
首先,要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資源。我以小學數學第十冊舉三個例子。例1:數據的收集。要求學生在上、放學途中遇到紅燈時,數一數另一方向經過的大客車、小汽車、摩托車各是多少輛?例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要求學生模仿家庭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自己用硬紙板動手做一個長方體和正長體。例3:質數和合數,分解質因數,布置作業,想一想班上每個同學的學號是質數還是合數,并把合數分解質因數。
其次,要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既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低年級學生數一數客廳的瓷磚、光碟等數量,比一比身高、體重,認一認周圍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中高年級觀察數學美,如形體的美、結構美等。
三、設計“數學生活化”的練習,幫助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實際問題
1.在練習過程中創造性地對教材內容進行還原和再創造,將數學練習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練習為我所用。如我教《求平均數》(第八冊)時,練習中有一題是給出一組學生身高數據,算出平均身高,以鞏固平均數=總數個誓這種方法沂欽庋齙模合雀鑫沂∈甓鈉驕碭呤?40cm,問“我們組的身高水平是在平均身高之上還是不到平均身高呢?”引出要算本組平均身高,再讓學生統計本小組8個人的身高,最后通過計算,得出小組的平均身高,再與140cm進行比較。同樣是計算學生平均身高的練習,但這樣的練習設計不但鞏固了求平均數的方法,還讓學生明白了算平均數的必要性,也體會到生活中需要平均數;同時,還學會了算平均數的這些數據是怎樣來的,從平均數中可以獲得哪些信息等等。
關鍵詞:生活;數學教學;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2-0126
每個人的學習生涯都少不了數學這門課,但在許多人的印象里,數學卻似乎是數學家們在演算紙上花費心思展開的一場智力游戲,對普通人來說則顯得有些高深甚至遙不可及。于是,數學一度幾乎成為枯燥乏味的代名詞。事實上,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有數學,生活也離不開數學。因為,離開生活的數學是一片沒有魅力的“死?!?!
一、課堂:大膽地向生活開放
雖然每位學生都發有精心編輯的教材,但它是面向大眾的,即便最新的版本,所選用的題材也不一定完全切合我們所教的學生個體。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不拘一格,選取最貼近孩子生活的題材。比如熟悉的景與物、人和事、學習與生活的實際等,讓他們真真切切地體會身邊時時刻刻正在發生著的“數學”點滴,從而經歷從生活到數學再到生活的過程。以一年級學生為例,在教學中有一部分知識是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選擇標準來分類。其實,這種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只是很多學生不會想到這就是數學。在課堂教學中,準備了櫻桃、白菜、西紅柿、蘋果、辣椒、桔子、扁豆、草莓等,讓大家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這些東西學生沒有不熟悉的,他們的腦子就像一下子被激活了似的,討論起來你爭我搶,答案也是五花八門。有的說:“分兩種,櫻桃、蘋果、桔子和草莓是水果,西紅柿、白菜、辣椒、扁豆是蔬菜?!庇械恼f:“按顏色分,櫻桃、蘋果、西紅柿和草莓都是紅的,剩下的是另一類?!边€有的說:“我把它們分兩種,一個是我喜歡吃的,像櫻桃和草莓,還有一類是我都不喜歡吃?!蓖ㄟ^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學生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就生活在數學的世界中。
二、愛好:帶著學生跑的“火車頭”
對于小學生來說,愛好是入門的教師。有愛好的學習可以使學生聚精會神、積極思考,所學的知識把握得迅速而牢固,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抓住能讓學生產生愛好、帶著他們跑40分鐘的“火車頭”。曾經聽過一節有關《分數的意義》的公開課,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堂課就是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體會分數的意義及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引人注目的是,講課教師拿出的事先策劃好的兩個話題題目。話題一:2008北京奧運――根據申辦預算,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經費為16.25億美元,除中心政府和北京市政府提供少量補貼外,4/5以上的經費將通過奧運會的市場開發來實現。話題二:“奇妙”的人體――1. 嬰兒體內水的含量占體重的4/5;2. 成年女性體內水分占體重的2/5;3. 成年男性體內水分占體重的1/5。按照課堂教學的設計,教師要求學生當場自由編組,然后在討論完題目發表見解。這兩個話題一個是國家的大事,一個與人的健康有關,學生都十分感愛好,所以現場的學習討論氣氛就非常熱烈,而且大家在學習內容之外還說了許多對這兩個題目的更深的熟悉。有的說奧運會需要的錢很多,所以打算拿自己的壓歲錢去贊助;有的說,對比一下,嬰兒體內水含量比例最多,可見平時要注重及時補充水分等。原本一堂單一的數學課,結果被孩子們用一雙雙“生活的眼睛”變成了生動活潑的研討會,自然大家也把有關分數的意義及其應用學在了自己的腦子中。
三、鼓勵學生用“生活的眼睛”節外生枝
生活是多樣的。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有300名學生就會有300種不同的愛好和創造?!彼?,在課堂上,學生那一雙雙“生活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也是多樣的,他們的思維方向、思維結果不一定會順應教師的教學預設。那么,我們的教學是執行預設的教案,還是開發課堂生成的資源呢?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要鼓勵學生參照生活的經歷大膽地提出新設想,并且對自己的設想和主張闡述理由,作出驗證。有這樣一道討論題:“在一個長方體物品的每個面上都捆扎十字包裝繩,需用包裝繩的長度至少有這個長方作物品棱長總和的長度?”學生經過一番討論,絕大多數認為包裝繩的長度一定超過物品的棱長總和,因為每個面都捆扎成十字包裝繩,即物品的棱長之和,再加上打結的,所以超過物品棱長總和。但是也有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提出不同看法,提出包裝繩可能比棱長總和要短一些。究其理由,認為假如這個物品是一塊海綿,因為海綿是膨松的,生活實踐中都要扎緊,因此就不需要那么長的包裝繩。這種不茍同于一般的解答從現實生活出發,并能夠對自己的想法充分闡明理由,教師就要予以肯定和贊揚。
四、課堂作業:觸角伸向生活的每個角落
學生經常把課堂上的作業視為負擔,這與作業缺少情趣、脫離學生實際生活、忽視活學活用有關。而數學是“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它的這一性質給其課堂作業的設計提供了廣闊空間。一方面能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另外也可以幫助他們建構知識體系的系統性、綜合性,形成知識的W絡系統。例如,在學習百分數應用后,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發動學生拓展設計這樣的練習:配制含糖20%的糖水,可以怎樣解?這是數學問題,它是科學問題還是化學問題已不再重要,而這正是知識體系系統性的體現。
五、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體會數學的意義和價值,聯系生活并掌握數學知識,并不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應該是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例如,學習“統計初步”時,上課之前,要求學生自習本節課的內容并自己收集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數據;課堂上,讓他們根據課本上的例子,自己處理、統計,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從中學到許多統計的基本知識,并學會了統計數據,從而對以后數學學習更加感興趣。
一、數學的簡單美
日常生活中離不開數,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跟數字打交道,紛繁復雜的數是由非常簡單的十個數字構成,即0到9這10個數字,構筑起一個無限真與美的王國。這簡直太神奇了。數學,就是一個人造的宇宙。
二、幾何圖形的對稱美
蜜蜂的蜂窩構造非常精巧、適用而且節省材料。蜂房由無數個大小相同的房孔組成,房孔都是正六角形,每個房孔都被其它房孔包圍,兩個房孔之間只隔著一堵蠟制的墻。令人驚訝的是,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圓的,而是尖的。這個底是由三個完全相同的菱形組成。有人測量過菱形的角度,兩個鈍角都是109°28′而兩個銳角都是70°32′。令人叫絕的是,世界上所有蜜蜂的蜂窩都是按照這個統一的角度和模式建造的。
蜂房的結構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經過對蜂房的深入研究,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相鄰的房孔共用一堵墻和一個孔底,非常節省建筑材料;房孔是正六邊形,蜜蜂的身體基本上是圓柱形,蜂在房孔內既不會有多余的空間又不感到擁擠。
蜂窩的結構給航天器設計師們很大啟示,他們在研制時,采用了蜂窩結構:先用金屬制造成蜂窩,然后再用兩塊金屬板把它夾起來就成了蜂窩結構。這種蜂窩結構強度很高,重量又很輕,還有益于隔音和隔熱。因此,現在的航天飛機、人造衛星、宇宙飛船在內部大量采用蜂窩結構,衛星的外殼也幾乎全部是蜂窩結構。因此,這些航天器又統稱為“蜂窩式航天器”。蜜蜂建造的蜂窩都是正六邊形的。
另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幾何圖形的對稱美成了造型藝術、建筑美學的基礎。雪花的對稱性就是大自然的杰作,它的形狀,也是正六角形。多美的結構啊,線條流暢、美麗大方而且牢固結實。晶體的平面對稱極為精巧,并由此內含著深刻的物理性質。在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活實際中,小到衣物裝飾、首飾、生活用品,大到房屋建筑(比如屋頂、窗格、地面、雕梁、畫棟等),幾乎到處都有美麗的對稱圖形裝飾,古代皇宮中壁畫的邊飾、項光和藻井,都含有極為壯麗的對稱美。
現在,我們創建衛生城市、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等等。街道兩旁門面房的門頭、樓房外的亮化設施,全部都是統一的矩形,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矩形既簡單又對稱,所以很美觀。
三、數學的曲線美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擁有比較快捷的交通工具――電動車、摩托車、汽車,為什么當我們選擇車型的時候都喜歡新款?這是因為新款車不僅性能好,而且大多都采用了流線型的設計,看到它會使我們眼前一亮,會被它的美所吸引,心中的壓力一下子減輕了許多。除此之外,我們的日用品、家居裝飾等許多都是曲線型或曲面型的。物體的輪廓凡是由曲線構成的都非常優美。曲線不僅有柔和流暢的外形,還有著豐富深刻的內涵,它是圓的一部分,圓――完美無缺,普天公認。螺旋線蜿蜒伸展,暗示著某種人生真諦;漸近線欲達而不能,激起人們不懈地追求。我們所看到的河面上的“九曲橋”、“拱型橋”等,為什么不是既省時又省力地筆直地延伸到河對面?這主要為的是它不僅符合力學原理,而且具有觀賞價值。人造衛星、行星、彗星等依據運動速度的不同而順從地運行在圓、橢圓、拋物線及雙曲線的軌道中。
四、比例美――黃金分割
黃金分割〔Golden Section〕是一種數學上的比例關系。黃金分割具有嚴格的比例性、藝術性、和諧性,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價值。我們中國故宮的構圖就融入了黃金分割的匠心;另外,無論是巴黎的圣母院還是埃及的金字塔,或者是近世紀的法國埃菲爾鐵塔,都有與0.618有關的數據;大多數門窗的寬長之比也是0.618。舞臺上司儀的最佳位置并不是舞臺的正中央,而是偏在臺上一側,以站在舞臺長度的黃金分割點的位置最美觀,聲音傳播的最好。一個人腿長與身高的比例接近0.618:1,看上去就會顯得修長挺拔,身材最優美。可是大多數人的腿短了幾公分,所以我們看到一些女性朋友喜歡用穿高跟鞋來彌補這一缺陷,而芭蕾舞演員則在翩翩起舞時,不時地踮起腳尖。除此之外,黃金分割在醫學、武器裝備、戰術布陣、優選法等方面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
五、數學的和諧美
一、回歸生活的數學
回歸生活的數學不僅是指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更要的是使學生學會關注自己的生活世界,從生活中尋找學習的素材,到生活中去應用,驗證所學的知識,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事物觀察、了解、比較,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從而生成新的知識點,使學習真正成為自己的“數學樂園”。教師在感受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細心、認真”,適時地指導學生關注生活的細微之處,使學生在情感生能體會到平凡生活的多彩與豐富,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關注生活的意識,而且培養了學生探索生活的實踐能力,學會在生活中觀察、分析、解決數學問題。
二、跳出數學教數學。
傳統應用題的教學內容過于強調系統邏輯性,忽視了現實性與應用性,使應用題遠離了學生的生活,斷開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使我們的學生對應用題的學習望而生畏。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將教學行為和學生的日常行為聯系起來,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原型經驗,再以有趣,活潑的組織形式來激活這些“原型”拉近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實現生活與數學的“超鏈接”;從而實現“跳出數學教數學”的教學理念。
三、生活化、兒童化的數學
1.從生活經驗入手,創設情境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是有密切聯系的,新教材中也給出了許多例子,教師要盡量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樂于接受。也可以讓學生例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小學生有著好奇心、疑問心、愛美心強和活潑好動的特點。數學教師要從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發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我運用事先準備好的漂亮的圖片創設情境,講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飛來飛去捉蚊子,忽然飛來了一只美麗的小蝴蝶,繞著小蜻蜓飛來飛去,小蜻蜓生氣了,小蝴蝶卻笑著說它們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帶著小蜻蜓去找它們家族的成員,它們找到了樹葉,小蝴蝶說在圖形王國里它們三個是一家人。同學們,為什么小蝴蝶要這樣說呢?這樣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主動去探究對稱圖形的共同特征。
2.深鉆教材,確保知識的有效性
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對學生而言,教學知識的有效是指新觀點、新材料,他們不知不懂的,學后奏效的內容。教學內容是否有效和知識的屬性以及學生的狀態有關。第一,學生的知識增長取決于有效知識量。教學中學生知識的增長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第二,學生的智慧發展取決于有效知識量。發展是教學的主要任務,知識不是智慧,知識的遷移才是智慧。在個體的知識總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都具有同樣的遷移性,而是其中內化的、熟練的知識才是可以隨時提取,靈活運用,這一部分知識稱為個體知識總量中的有效知識,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學生的思想提高取決于有效知識量。這種知識是指教學中學生獲得的、融會貫通深思熟慮的、實在有益的內容,即有效知識。第四,教學的心理效應取決于有效知識量。通過對知識的獲取產生愉悅的心理效應,才能成為活動的原動力和催化劑。
3.實行民主教學,構建輕松和諧的師生雙邊活動
在課堂上,師生的雙邊活動輕松和諧,師生們展示的是真實的自我。課堂上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小聲討論,時而高聲辯論。同學們爭相發言,有的居高臨下,提綱挈領;有的引經據典,細致縝密。針對同學們獨具個性的發言,老師不時點頭贊許,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老師則以信任鼓勵的目光和話語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自然敢于講真話、講實話,個性得到充分地張揚。如教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分類一課時,在教學生明確什么是分類知識之后,我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主動實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將30多支不同顏色、不同長短、帶有或者不帶有橡皮頭的鉛筆打亂放在一起,讓學生去分類,看誰分得合理。同學們爭先恐后搶著去分類:有按顏色分類的;有按長短分類的;有按帶有或者不帶有橡皮頭分類的;也有胡亂分的。再找學生說明這樣分的理由,對講不清理由的學生予以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主學習、主動實踐。教師還注意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抱有一種想學、樂學、會學的態度。
4.尋找數學教學與生活的契合點
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睌祵W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在創設生活教學情境時,一要選取現實的生活情境。教師可直接選取教材中提供的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進行加工或自己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素材作為課堂情境。二要構建開放的生活情境。教師要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將抽象知識學習過程轉變為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大膽提出猜想,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數學生活經驗。三要創設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生活及興趣的了解,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創設生活情境。真正實現課的導入“生活化”——教學的導入仿佛是優美樂章的“序曲”;例題教學“生活化”——例題教學是優美樂章的主旋律;知識運用“生活化”——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仿佛是動聽的“交響樂”。
5.適當的表揚獎勵是上好數學課堂的添加劑
正如《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出發,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橋梁。數學知識生活化是現代數學教學的改革方向。下面就談談數學知識生活化的幾點看法。
一、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注重數學知識生活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借助數學方法來解決?!彼栽诮虒W中,應盡可能地把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例如:教學“軸對稱圖形”這一內容,先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軸對稱圖形的存在,而不是老師直接告訴學生“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先讓學生觀察、比較身邊物體如書本、剪刀等。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充分感知、比較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得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了親切感,提高了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感受到數學的巨大魅力,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二、在練習、作業中,盡量體現數學知識生活化
數學概念的形成是一個由特殊到一般的過程,而數學概念的運用則是一個由一般到特殊的過程,是學生掌握概念的兩個階段。通過運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可以加深、豐富和鞏固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掌握。因此,在教學中善于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數學概念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概念教學的一種有效手段。如學習“年、月、日”以后,讓學生練習:算一算自己的生日是星期幾,如果今年的生日已經過了,算一算明年的生日又該是星期幾,再算一算父母今(明)年的生日是星期幾。又如教學1公頃、1平方千米后,讓學生練習測一測,親自體驗它們的大小。帶領學生走上操場,量一個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感受1公頃的大小;走上大街,步測1000米的長度,試估計以這一邊為正方形的其它兩個頂點分別在什么位置,體驗1平方千米的大小。學生通過練習,體驗到1公頃、1平方千米的大小,感受到數學與自己離得很近,就在自己的身邊。
三、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使之生活化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數學知識生活化是數學學習的一種方式。讓數學知識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到數學是現實的、是有用的。如讓學生記錄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并進行解答。下面是一些學生的記錄:
1、星期六我去市場買肉,魚每斤12元,共3斤。我付出50元,應找回多少元?
2、星期日我和爸爸、媽媽去看新房子。量出客廳長8米,寬4米;房間一長7米,寬3米;房間二長5米,寬3米;房間三長4米,寬3米;廚房的邊長3米;兩個衛生間都是長3米,寬2米。爸爸要我算出新房的面積有多大?
作者:徐國海
最近剛教學四上年級三位數乘兩位數中的“速度、時間、路程”知識點,配套的課堂作業本中,其中有一題“提出以個已知速度和時間求路程的問題,并解答”。學生完成后,在批改中發現大部分學生能掌握“速度”乘以“時間”等于“路程”的數量關系,并且計算也正確。但新的問題出來了,不少學生舉例速度為:汽車每小時行駛13千米、汽車每小時行駛250千米、小明步行每分鐘15千米、飛機每小時飛行30千米等等。如果單純從“速度”的概念看,這些舉例都沒錯,但這些數據和我們的生活實際符合嗎?又如,最近網上一題:小明今年6歲,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6倍,爺爺是爸爸的6倍多3歲,問爸爸和爺爺各幾歲?題目數量關系簡單,計算也不是復雜,但計算出來的結果符合生活邏輯嗎?所以很多的例子都呼吁我們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中多次提出把數學與生活緊密地連接起來,從日?,F實生活中發現問題,并用數學的思維去加以解決。很明顯,上述學生缺少生活中數學經驗的積累。數學本身來源于生活,應該體現于生活相結合的特點,所以在批改中我給學生打了錯。
此案例也充分引起了我的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生活中的數學經驗? 體現數學與生活相結合的學科特點。結合正在進行“深化課程改革”活動,從課程開設的角度,我們可嘗試以下幾點實踐與操作。
一、 開展調查收集,積累學生生活中的數學經驗
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稍作留心,身邊都一些很好的數學素材供我們享用。我們老師大可不必每天布置書面的回家作業,讓學生走走超市,記錄物品的價格;逛逛菜市場,問問菜的單價;跟著家長走進銀行,看看現在的利率……教師根據學生的收集的數據,召開數學主題班會,看看誰了解的信息最多,這些信息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幫助等等。所以廣泛的搜集數學素材有助于學生對數的理解,使數學更具生活化,從而使學生從小就建立與生活相關的數的概念。
二、開展微課程設計,搭建數學生活相結合的平臺
新的一輪課程改革,進一步促使數學生活化,數學與生活進一步接軌是指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過程。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因此,數學教學內容應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設計數學微課程,讓學生真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超市微課程:讓學生走進超市,搜集物品的單價,根據購買的數量,算算價格。同時看看有沒有打折、促銷的物品,這些物品與原價比降了多少。再可讓學生走不同的超市,貨比三家。還可進行針對超市滿就送活動進行估價(用到到估算知識)。通過超市微課程的學習,除了鍛煉一些數學能力,還培養學生節約用錢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