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0 09:45:53
序論:在您撰寫新一年學習計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單元1通過讓學生與接觸電腦,玩電腦、用電腦,來認識鼠標和鍵盤,掌握鼠標的用法,以及學習和了解windows操作系統、窗口等知識。其主要任務是,激發和保持學生對電腦的濃厚興趣,使學生養成正確、規范地學習和使用電腦的良好習慣。
單元2是讓學生用電腦進行繪畫創作。教學內容是:學會使用一種計算機畫圖軟件,設計并繪制圖形,熟練操作鼠標。本單元從繪畫的角度入手:熟悉繪畫工具用線條繪制簡單圖形給圖畫添加顏色使用技巧繪畫創造繪畫作品。通過繪制一個個作品,逐步掌握電腦繪畫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畫出一幅比較完整的作品。而且在完成作品、展示作品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習畫圖,既能掌握計算機處理圖形的基本技能,同時讓學生熟練鼠標的操作,掌握保存文件的方法,理解復制、粘貼操作,又能培養他們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養成良好的上機習慣,為今后進一步學習計算機打下基礎。
單元3是讓學生掌握打字的規范,考慮到組織教學的方便性,教材自主開發了一款打字軟軟件,非常適合教學的需要。教材的編寫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思想,從學生自身發展的角度出發,圍繞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結構來安排教學內容。本單元逐一學習基準鍵的指法、主鍵盤區指法、大小寫字母和數字符號的切換輸入方法、盲打技術,最后還安排了一些比賽項目。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3)學會使用鼠標進行操作,認識windows操作系統的窗口。
(4)認識電腦中的“桌面”、“任務欄”、“開始”菜單。
(5)簡單了解電腦在生活中的應用。
(6)學會啟動和退出“畫圖”軟件,掌握應用軟件啟動和退出的一般方法。
(7)熟悉“畫圖”軟件的“菜單欄”與“工具箱”。
(8)知道畫圖工具和顏料盒的作用。
(9)學會保存和打開自己的繪畫作品。
(10)學會圖像的復制、粘貼、翻轉等編輯操作。
(11)掌握鍵盤指法。
(12)掌握正確的打字姿勢。
(13)掌握盲打技術。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簡單的游戲,熟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熟練操作鼠標。
(2)體驗計算機在處理信息方面的優勢,知道計算機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核心。
(3)根據表達意圖確定圖畫的主題和大體構思。
(4)能使用常用的繪畫工具畫出點、線、面,并通過剪切、復制、粘貼等電腦特用的功能對點、線、面進行組合、編輯,構成符合表達意圖的完整圖畫。
(5)能對自己和他人的繪畫作品進行評議,并在評議的基礎上對繪畫作品進行必要的優化以增強表現力。
(6)能夠根據打字練習軟件所提供的“學一學”、“練一練”和“測一測”各種練習方法來練習鍵盤指法。
(7)能夠通過比賽
3.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良好的上機習慣。
(2)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和使用電腦的濃厚興趣。
(3)保持學生用電腦繪畫的興趣和創作欲。
(4)養成良好的上機習慣。
(5)養成學生有次序、有目的地觀察事物的能力,并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6)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的精神,勇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7)規范打字姿勢和指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打字習慣。
(8)通過在學習過程中相互監督和鼓勵,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9)通過在練習過程中的相互比較,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促使學生堅持不懈地練習,培養學生的毅力。
三、學生情況
本學期擔任三年級兩個班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每周一節課。三年級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信息技術課,他們的興趣非常濃,對電腦有一種神秘感。一開始就要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知道在機房上課的紀律要求,培養學生正確、規范地操作和使用電腦的良好習慣。在學習中要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毅力。
四、教學措施
1、培養學良好的上機操作習慣。
2、嚴格遵守機房管理制度,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3、培養學生團隊精神,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4、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習慣。
5、發揮小組長作用,加強課前、課中、課后的指導。
6、評選星級小組,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
五、教堂進度表
三 年 級 教 學 進 度 表
周次
起止日期
計劃進度
備注
1
1/9-5
開學報名工作2
8-12
第1課 邁入電腦教室3
15-19
第2課 與新朋友初接觸4
22-26
第3課 動動手玩電腦5
29-3/10
國慶長假6
6-10
第4課 成為學習好幫手7
13-17
單元測試8
20-24
第5課 用規則圖形組畫9
27-31
第6課 用變化線條畫畫10
3/11-7
第7課 讓美麗色彩幫忙11
10-14
第8課 畫畫要有次序12
17-21
第9課 畫出心中的故事13
24-28
第10課小能手的基本功14
1/12-5
第11課小能手的指法功15
8-12
第12課小能手的小魔法16
15-19
第13課小能手的小訣竊17
22-26
第14課小能手的擂臺賽18
29-2/1
根據學校的工作安排,本學期我擔任高一年級10個班信息技術教學,并且還兼任學校多媒體設備網絡維護和傳媒類專業生(播音與主持與主持專業)輔導工作,因為課時不足,本學期計劃上完《信息技術基礎》中等1、2音以及第3章的第一、二節內容,其它內容將放到下個學期講解。重點講解第3章中的文本和數據信息的加工?!缎畔⒓夹g基礎》以信息處理與交流為主線,圍繞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和需求,強調信息技術與社會實踐的相互作用。本模塊是高中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的基礎,也是學習各選修模塊的前提,具有普遍價值。我充分利用教材,以基礎知識、基本操作與應用與主要內容,以學生為主體,采取講練相結合的形式,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切實利用好教村,緊跟時代步代對學生實施現代化信息教育,尤其利用本書配送的輔助教學光盤進行直觀教學,為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基本操作技能打好基礎,也很好地解決了本書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教學目標
1、思相教育目標:
通過本學期的教學,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強調通過合作解決問題,讓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體驗信息技術蘊含的文化內涵,激發和保持對信息技術的求知欲,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能辨證地認識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日常生活學習的影響;能理解并遵守與信息活動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負責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術。
2、能力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意識,提高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能夠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信息技術交流思想,開展合作,提高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實際問題的通力;明確社會成員應承擔的責任,形成與信息化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
3、知識傳授目標:
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學生要理解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概念與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術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學會根據任務和問題確定信息需求;了解信息的不同來源,根據信息需求確定來源;掌握信息價值判斷的基本方法,學會鑒別與評價;掌握因特網信息檢索的方法;了解有關信息獲取方面的倫理道德要求;能根據任務需求,對信息加工作初步的整體規劃;能熟練使用文字處理、圖表處理等工具軟件加工信息,表達意圖;能選擇恰當的工具軟件處理不同類型的信息;了解作品的交流方式,能規范使用因特網等媒介信息,表達思想;并了解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的基本過程。
三、教學分析
現在的社會是信息的社會,而信息技術知識就像語文、數學、英語一樣,已經成為現代知識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信息技術的知識與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人能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重要因素。所以,學好信息技術,是形勢發展的需要,是今后繼續學習、參加工作的需要。信息技術課目前在學校雖然不是高考科目,但是我們在上課時應該把它當作主科一樣看待,有責任上好每一節課。
1、掌握網絡信息檢索的幾種主要策略與技巧,能夠合法地獲取網上信息;掌握信息價值判斷的基本方法,學會鑒別與評價信息,是學習好第3章的基礎和前提。
2、能夠根據任務需求,熟練使用文字處理、圖表處理等工具軟件加工信息,表達意圖;選擇恰當的工具軟件處理多媒體信息,呈現主題,表達創意。這是本學期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四、具體措施
1、以實例為先導,以培養學生的處理信息能力為主線,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所以,在講課過程,除了部分理論在教室上課外,其余的時間到機房進行實際操作,同時還可以利用上課時用大屏幕播放最新的高科技信息,拓寬學生的視野和培養他們學習高科技信息的興趣。
2、在上課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課年,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設下疑難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上機實踐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給學生“主動發展”的空間,大力推行“發現式”教學,同時要保證學生充裕的上機時間,著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操作技能。當學生通過自己的上機操作能夠解答某一問題,必將會熟練掌握該項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悅之情,充滿一股學習計算機的熱情。
3、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線,多練,多操作才能提高。每堂課基本的組織形式是:利用課件提出研究課題、講解簡單思路、學生實踐、知識總結。每次講課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留出30分鐘讓學上機實踐,充分保證學生的動手時間。
4、靈活運用教材,對于教材上的內容,如果完全按照其進程來實施教學,知識反而不能更好地連貫,而且在課時不足的客觀條件上要對其有一定的篩選,選擇實際應用比較多的知識作為重點來教。
5、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把各種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帶給學生,讓學生坐上信息技術調整發展的列車,而不至于閉門造車,總是學習那些已經過時的知識。
6、加強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領會新課程標準精神,抓住教學的重難點,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以及各種競賽,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
7、經常檢修學校多媒體設備,維護好校園網絡,為遠程教育教學提供技術支持。確保學校網絡設備正常運行。
8、隨著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在高中其它學科教學的不斷應用,為了讓教師能很好地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對我校的骨干教師進行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各學科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的通力。
五、教活動安排
周次
教 學 內 容
第1周
信息與信息的特征
第2周
信息技術的概念及發展
第3周
信息需求及信息來源的確定
第4周
網絡信息檢索
第5周
國慶放假
第6周
網絡信息下載
第7周
信息價值的判斷
第8周
信息加工的需求確定
第9周
文本信息的加工
第10周
中考
第11周
數據信息的加工
一、工作目標:
堅持 “為課堂教學服務、為學校管理服務、為廣大師生服務”為指導思想,以創建教育現代化為契機,不斷開發網絡教育資源,完善校園網絡、學校網站等系列工作;加強信息技術工作的領導力度,提高常規管理工作水平。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強常規管理
1.根據學校有關規章制度,定期對學校的電子辦公設備、多媒體教學設備、網絡設備、校內資源庫、校外網站信息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要立即整改,以確保學校各項教育教學工作正常有序開展。做好各種設備的日常維護及保養工作,進一步提高各種設備、資源的使用效率。
2.配合學校做好各種信息設備的資產登記及管理工作。各室設備出現故障須及時上報信息中心維修,并作好記載,保證各設備能正常運行。
3.做好學校內外網的設置、代碼維護、日志管理、用戶帳號管理和權限管理,確保信息資源共享最大化。
(二)加強網絡、機房及多媒體教室的安全管理
1.確立“文明上網、遵守網絡道德和安全規定,利用現代化信息傳播手段獲取有益信息”的網絡。嚴格禁止傳送危害國家安全的信息(包括多媒體信息)、不健康資料,發現不能處理的問題應立即報學校領導。
2.做好計算機教室和多媒體教室的防火、防盜、防觸(漏)電保護措施,確保計算機操作人員及室內設備的安全。
(三)組織各項活動,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1.指導七年級、八年級上好信息技術課,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2.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市縣組織的各級各類的相關活動。
(四)為教育教學提供優質服務。
1.為了進一步加強校園網作為學校信息平臺的作用,加強學校在網絡平臺上的宣傳力度,不斷完善校園網站,及時更新信息,充實欄目內容。
2.通過技術、制度等多種手段建立校內信息資源平臺,實現校內信息資源共享(如教師教案、課件制作系統等),為學校常規教育教學工作和各級各類活動提供信息技術支持。
3.合理分工,責任到人,各盡其職,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共同承擔校園電教設備的管理和維護等工作。
附工作安排:
1.排查學校多媒體教室及機房等設備的安全隱患工作;
2.做好教育現代化驗收工作;
3.檢查多媒體教師使用情況,督促電教室責任人盡職盡責;
4.規劃校園網IP地址分配及內外網的用戶設置,實現校內外信息資源共享;
5.完善有關規章制度,包括《微機室使用制度》、《學生上機制度》、《校園網管理制度》等;
6.對學校網絡及學校監控系統進行維護,保證正常運行;
7.對電教設備出現故障及時上報維修,并作好記載,保證各設備能正常運行;
8.優化網絡速度,力爭讓學校網絡擴容100M光纖,建立校園無線網絡共享資源,服務于全體教師;
9.組織好老師和學生進行相關的省市各種競賽工作;
關鍵詞 移動學習 自然拼讀法 信息化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38
近年來,隨著移動電子設備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時代的學習方式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從函授遠程教育、網絡教育,邁向了移動學習。移動學習是在數字化學習的基礎上,利用無線通信網絡以及移動電子設備,隨時隨地獲取教育資源及服務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移動學習滿足了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拓展了學習的時空環境,能夠與傳統課堂教學形成有益互補,被認為是未來學習不可缺少的一種學習模式。
1 移動學習的定義
移動學習研究始于上世紀 90年代末期,之后發展迅速,但不同領域的學者對移動學習的定義至今仍沒有定論。O’Malley等(2005)把移動學習定義為“任何一種發生在學習者不在固定的或預先確定好的地點的學習,或學習者利用移動技術提供的學習機會的學習”。胡通海(2010)認為,移動學習是使用移動終端,呈現微型學習內容,并利用片段化時間,隨時隨地進行的一種新型個性化學習方式。魏雪峰等(2014)指出,移動學習是通過社會和內容的交互、使用移動設備進行跨情境學習,強調學習者利用移動設備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進行自定步調的個性化學習。從以上定義可以看出,移動學習的技術基礎是移動互連網絡通訊技術,而設備基礎是便攜性高的移動電子設備,其學習的形式強調移動性,學習者可以自由自在、按照自身的水平和需求,隨時隨地進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學習。
2 移動學習的特征
(1)學習時間碎片化。據斯坦福大學實驗室的研究表明:人在移動的環境中,注意力高度分散,學習者利用零散時間學習,移動帶來的各種情景關聯與固定、大容量的學習方式是不同的。因此,移動學習要求學習內容要小規模,要注重短時性(王霞峰,2012)。對于學習者而言,移動學習是充分利用零散的時間、按照個性化需求而進行的一種有效學習。
(2)學習資源微型化。由于學習時間的碎片化,適合移動學習的學習資源往往聚焦于一個知識點,內容短小精悍,注重實效性與趣味性,以此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因此,建設移動學習資源時,采用打碎的方式,將原本系統的知識切塊化處理,化整為零,細化知識點,從而把學習內容分割成最適合于零碎時間學習、不易受外界干擾的微小的學習組塊,以小片段、松散連接、一直處于動態重組中的信息單元即微型內容來呈現學習資源(劉剛等,2014)。
(3)學習需求的自主性。在學習者的知識結構、學習需求各不相同的情況下,通過移動學習,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的時間及地點,同時構建新型多樣的互動形式。
3 基于移動學習理念的自然拼讀法信息化教學設計
自然拼讀法(Phonics)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如美國、 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受到政府的普遍重視。它不僅是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孩子學習英語讀音與拼字,增進閱讀能力與理解力的教學法,更是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英語學習者學習發音規則與拼讀技巧的教學方法。美國史丹福大學曾用計算機分析字母與音位的對應關系,得出的數據顯示,84%的字母與其讀音是完全對應的(黃燕珍,2015)。而自然拼讀法的核心正是通過學習字母及字母組合的發音,達到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的效果。對于英語基礎薄弱,單詞記憶困難的高職學生來說,掌握自然拼讀法將顯著提高學生的單詞聽寫能力和單詞拼讀能力,進而提高閱讀效率。本次基于移動學習理念的自然拼讀法信息化教學設計包括如下要素:
3.1 教學目標分析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教學評價考核的依據所在。本次教學目標具體表現在:a.知識目標:掌握86個字母及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b.能力目標:能夠熟練運用發音規律進行單詞拼讀與聽寫;c.素質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3.2 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次教學對象是大二學前英語方向的47名高職學生,他們已經學習過音標的知識,善于電腦、手機的操作使用,經常利用網絡進行信息搜索,自主獲取信息。
3.3 移動學習媒介應用
在本次信息化教學中,移動學習的硬件學習媒介主要集中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筆記本電腦,而所需用到軟件如表1所示:
3.4 移動學習資源構建
移動學習資源是根據本次教學需要解決的任務和問題來構建,既可以是教師自己制作建設的移動學習資源,也可以提供W絡上現有的資源給學生。
3.5 教學活動設計
3.5.1 課前
課前,教師在大學城空間《十分鐘詳解英國自然拼讀法》微課視頻,利用世界大學城app的推送功能,告知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并評論留言,針對視頻內容提出問題。此后,教師瀏覽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挑選典型問題,課堂上進行講解。
3.5.2 課中
第一環節是遠程答疑。教師通過QQ遠程連線合作企業的自然拼讀專職教師,由企業人士回答課前學生提出的問題,使學生對于自然拼讀法的概念有著更為詳細和全面的了解。
第二環節是26個字母發音的學習。在教師講解了26個字母的發音之后,開展微信小視頻發音口型秀的活動。全班同學即時拿起手機,30秒內把重點字母發音視頻發送到微信群聊里,師生共評,評選發音口型秀優秀者,獲得課堂加分。
第三環節,字母發音組合的講解。教師利用思維導圖軟件,將紛繁復雜的60個字母組合,按照從易到難的認知規律,分類講解各個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針對學生容易混淆的字母組合,如ou和au,進行頭腦風暴活動,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根據以前學過的單詞或者利用手機搜索,迅速找到含有對應字母組合的例詞,在規定的2分鐘時間以內,找到的單詞例詞更多的小組獲勝,獲得加分。
3.5.3 課后
任務1:字母及字母組合電子卡片認讀。PPT電子卡片是由兩位學生利用WPS軟件制作完成,并上傳到QQ群共享。全班同學下載電子卡片到手機,實現隨時隨地字母及字母組合的復習鞏固。
任務2:Phonics kids視頻配音。全班同學下載英語趣配音app,從中選擇Phonics kids教材視頻,一方面更直觀地了解拼讀的概念,另一方面起到了糾正語音的效果。
任務3(選做):Phonics Genius拼讀練習。Phonics Genius適用于蘋果手機或平板,它對字母組合發音規律的概括是最為詳盡,并且為每個字母組合配備了例詞,可進行拼讀,學習者的拼讀可錄音回放,與軟件發音進行對比,進行自我檢測。這個任務的難度較高,涉及的有些字母組合是課上沒有教授的,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通過此app進一步內化和提升自然拼讀法的知識。
3.6 考核評價設計
本次教學采取的是多元化評價方式,課前微課評論占10%,課堂微信口型秀占20%,課后任務占20%,而教師與學生一對一單獨的字母及字母組合的認讀測驗占到50%。其中,一對一測試的結果表明:47%的同學取得A的成績,達到1秒1個的認讀速度,其他52%的同學能在2秒以內說出字母組合的正確讀法。
4 結語
移動學習代表著一種新的學習趨勢,教師需要建設適合移動學習的學習資源,并且把移動學習、傳統課堂及其他的信息化手段相互融合,創造最適合學生學情的學習方式。移動學習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夠豐富已有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機會,打破時空限制,但如何記錄學習者移動學習的過程,怎樣科學考核移動學習的效果,這些問題仍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魏雪峰,楊現民.移動學習:國際研究實踐與展望――訪英國開放大學邁克?沙普爾斯教授[J].開放教育研究,2014(1).
[2] 胡通海.移動學習的定義、特征和結構[J].件導刊理,2010(7).
[3] 田剪秋.移動語言學習的發展現狀和趨勢[J].外語電化教學,2009(3).
[4] 王霞峰.新型學習:基于手機的移動學習[N].學習時報,2012-10-15(科學技術).
新學期,我區信息技術教研工作要進一步認真學習和貫徹執行教育部頒發的《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精神,以維持學生學習興趣、掌握信息技能、改善學習方式、提高信息素養為工作思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提高信息技術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素養。
二、主要工作
1、扎扎實實學習理論,探索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規律。
通過有組織、有計劃地個人讀、集體讀,認真學習《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信息教育展望》等理論專著,談學習體會,抒學習感想,豐厚學科教師的理論知識底蘊。同時,引導教師學習《課堂教學的本質與好課評價問題》、《當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等及全國核心期刊《中國電化教育》上的優秀文章,從中汲取營養,探索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規律,找到實踐操作的正確方法。
2、踏踏實實抓好教學研究工作,把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落到實處。
(1)備課研究。為盡快提高課堂教學整體質量,期初,將組織各校信息技術教研組長交流本學期教學內容安排,上交簡備表及部分詳案。其中的優秀教案將陸續上傳到鐘樓教育信息網,各??筛鶕G?、學情,在“二度開發”的基礎上使用。
(2)課堂教學研究。為努力建設一支具有良好素養的學科教師隊伍,將認真落實教研活動的開展,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理論、學習優秀案例、現場觀摩、交流研討等活動,初步形成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
(3)評價研究。為引導教師努力實現“以學論教”,逐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將在組織教師共同討論、研究、反思、實踐的基礎上,形成《鐘樓區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評價表》。為使學生信息技能具體化、可操作化,作為學生學業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學期已經出臺了《鐘樓區小學三、四年級學生信息技術能力標準與內容分布》,本學期,在認真聽取學科教師意見的基礎上,將制訂《鐘樓區小學五年級學生信息技術能力標準與內容分布》。
3、實實在在搞好學科協進研究,促進各校信息技術教育共同發展。
根據我區各校信息技術教育現狀,為整合各校教研資源,形成研究合力,本學期,將繼續開展學科協進研究活動。期初,由組長牽頭,共同擬定學期研究活動計劃,做到目標明確、內容明確、時間明確。在認真落實每月一次的小組內研究活動的基礎上,10-12月,三大協進組將各進行一次面向全區的研究活動展示,達到攜手共進的目的。
4、繼續做好學科整合的研究工作。各校要結合學校特點,充分挖掘與利用信息技術資源開展各類學科教學,讓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初步形成“學計算機知識—從計算機學知識—用計算機學知識”三個層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5、做好2004年度全國、江蘇省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及省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應用競賽初賽工作。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市教研室組織的信息學競賽集訓,積極組織各校開展應用競賽校本培訓工作。
三、行事歷
九月份:
1、交流新學期工作計劃、上學期學生能力考核情況。
2、繼《區三、四年級小學生信息技術能力標準與內容分布》后,出臺五年級能力標準。
3、組織各校交流信息技術課程內容及教案,在鐘樓教育信息網上形成優秀教案匯編。
4、確定學科協進組研究方案。
5、參加常州市直屬小學信息技術學生課堂教學研討和觀摩課活動。
6、組織全國、江蘇省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報名工作。
十月份:
1、學科協進組活動。
2、學科教研活動(維持學生學習興趣)。
3、組織參加全國、江蘇省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初賽。
十一月份:
1、學科協進組活動。
2、學科教研活動(改善學習方式)。
十二月份:
1、學科協進組活動。
2、學科教研活動(改善學習方式)。
一月份:
1、區小學生信息技術能力檢測。
一、基本情況及學情分析
(一)基本情況
四年級共有6個教學班,信息技術課程已開設一學年,混合編班后每個班有40人以上,這些學生已對信息技術有了一點啟蒙的認識,還有待老師去雕琢,尤其是混合編班后,已經有許多參差不齊的現象出現,需要老師對癥下藥。根據四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特征,我??身樌_展信息技術課程。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大都非常喜歡計算機,混合編班后的他們的強烈探索熱情會使課堂沒有組織,要加強學生的教學管理,根據他們好動,不喜歡受約束的特點,多安排實踐性的學習內容。比如課堂學習以游戲、活動為主,盡量將理論學習的時間壓縮在15分鐘以內。我要規范混合編班后學生的學習方式,用建構主義原理幫助他們建立關于計算機的系統知識,提倡他們運用信息技術于其他學科學習中,均衡地發展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我打算先讓他們培養學習興趣與操作習慣的養成,再進行理論和實踐的學習.
二、教學內容及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大開眼界”:《第1課 即刻行動——用IE瀏覽網頁》《第3課 搜索秘技——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
第二單元“網上考察”:《第4課 圖文下載》《第5課 下載軟件》《第6課 IE瀏覽器中的小技巧》
第三單元“在線郵箱”:《第7課 IE瀏覽器中的小技巧》《第8課 發送電子郵件》《第9課 接受并回復電子郵件》《第10課 論壇發表觀點》
第四單元“網上互動”:《第11課 計算機病毒及防治 》《第12課小學生網絡安全》
(二)教材分析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信息技術四年級上冊,是由清華大學編寫出版的。教材有積極向上的思想性,重視客觀嚴謹的科學性,依據學科知識的系統性,突出求實創新的實踐性,明確各階段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要求。教材以學生動手、動腦參與的活動為主線,體現了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以科學的體例結構為基礎將信息技術知識融會貫通。通過各欄目的設置使學習逐層深入,從而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因此,本教材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設計思想,符合各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教材滲透著積極向上的品德教育和健康活潑的人文精神。教材各課分七個欄目,“任務導航”、“跟我做”、“自己做”、“智多星”、“知識著陸”、“視野拓展”、“活動天地”。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大開眼界”: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登錄因特網、瀏覽網頁。在感受了因特網的強大功能的基礎上,對如何登錄因特網有初步的認識。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要掌握用IE瀏覽器瀏覽網頁等技能。培養對計算機的初步興趣和要學的意識,并體會計算機在生活工作中的巨大作用。
第二單元“網上考察”:學生要掌握“搜索引擎”以及IE瀏覽器的使用、圖文資料的下載等技能。通過單元活動,要培養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要指導學生學會交流與協作;要全面提升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積極性;要注重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學習中體會人類智慧的偉大,培養使用計算機、愛護計算機的意識。
第三單元“在線郵箱”:學生要掌握申請免費電子郵箱、發送、接收并回復電子郵件等技能,收發個性化電子郵件。喜歡操作計算機,樂于參加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第四單元“網上互動”:會用百度搜索引擎;會找到如何做一個合格網民;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網上安全承諾書;小學生網絡安全知識。培養學生正確判斷信息的能力,養成良好、健康的上網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第一單元教學重點:
1、學會用IE瀏覽網頁的方法。
2、掌握登錄因特網的方法。
第二單元教學重點:
1、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2、學會保存網頁上的信息。
3、了解IE瀏覽器的使用技巧。
第三單元教學重點:
1、學會申請免費的電子郵箱。
2、掌握發送電子郵件的方法。
3、學會接收、閱讀并回復電子郵件。
第四單元教學重點:
在Word中根據需要插入表格,在單元格中輸入文字或插入圖片。
教學難點:
第一單元教學難點:IE瀏覽網頁的方法。
第二單元教學難點:
1、“搜索引擎”的使用。
2、IE瀏覽器的使用。
第三單元教學難點:
1、申請免費的電子郵箱。
2、發送、接收并回復電子郵件。
第四單元教學難點:插入表格的位置確定。
四、教學措施
1、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主要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每節課都根據教學內容來設置例子,如有關的生活實例或優秀的學生作品等,通過學習可以輕松完整地掌握新知識和把示例作品做出來,并在操作過程中可以不知不覺地學習一些操作技術與技巧。
2、精講多練法。對四年級的學生,學習興趣是關鍵,理論要精講,把剩余時間全部留給學生,讓他們在玩中學,教師做操作指導,對四年級新生來說力爭不留學困生。
3、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教學中,我將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掌握操作的技巧。
4、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并把評價作為促進教與學的一種手段融入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老師,進而喜歡學習。
5、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并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學中,我將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愿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
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教學 實踐
一、教育信息化
現在的社會已經進入了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和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基礎設施和教學資源,教育信息化根本無從說起,但是這些都只是教育信息化的手段而非目的?,F在城里的小學都基本具備各種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和信息化教學資源,所以我們基礎教學的老師應該進入教育信息化第二個發展階段所強調的――要通過教育信息化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實現教育質量的顯著提升這才是我們的目的,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意義所在,所以我們必須與時俱進。盡管教育信息化可以在顯著提升學科教學質量與學生能力素質方面,從理論上為我們描繪出一幅令人歡欣鼓舞的美好前景(正如微軟國際信息化論壇所強調的,“通過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要實現教育在質量提升方面的蛙跳式發展”),但是,多年來國內外教育信息化領域的應用實踐,卻與這種理想境界之間有很大的落差,這種現象在基礎教育信息化領域顯得尤為突出。這就表明,能否通過教育信息化來顯著提升學科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能力素質,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在基礎教育領域更是如此。由于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與關鍵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可見,能否找到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來顯著提升學科教學質量與學生能力素質的有效途徑與方法――是當前教育信息化能否健康、深入、持續地開展下去的命脈所在。下面以麗水市人民路小學語文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
二、教學設計在一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
教學設計又稱為教學系統設計,是指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并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為此進行了下面的工作。
1.學生特征分析
麗水市人民路104班小學生的特點,總共54人,24個女孩和30個男孩,基本從幼兒園或者學前班上來,具有一定的聽說能力。一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很重,好玩好動。有一定的自我表現欲,需要被肯定和鼓勵。
2.家庭情況訪談
我們在入學名單確定后馬上根據報名情況對各個家庭情況進行了解,和數學老師走訪了每位小孩的家庭,了解其成員組成,經濟情況、父母的文化程度、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做出大體的判斷,小孩的接送情況,登記各父母的聯系電話等情況。了解到個別學生父母出國了不在身邊,寄宿在親戚家;還有的家庭工作很忙,可能會對孩子的學習沒時間管,還有一些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對孩子學習的管理無能為力等。
三、信息技術的一些具體實踐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教學媒體以提高教學效率。
(一)運用各種信息技術與學生進行交互
1.課堂上
上課的時候筆者也用Powerpoint課件,使用課件能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結合低年級學生的一些特點:一次接受的信息比較少、注意力集中的持續時間比較短、對動畫圖片和視頻比較感興趣;所以在Powerpoint課件中筆者插入了一些自己根據教材編制的簡單動畫。例如,學生看到一個字母能夠慢慢地形狀漸變到另一個字母;原來書本上靜止的圖像在筆者的課件里竟然動了起來,這樣就變得生動了,有效地提高了孩子們聽課的興趣,延長了注意力保持時間。但是在等離子電視機上播放課件筆者還是注意控制時間,因為筆者注意到現在很多小孩得了眼睛疾病。近年來因長時間看電視或上網、玩電腦游戲而導致眼睛疲勞、視力下降等眼睛疾病的患者明顯增多,其中多數為青少年,有的是不到10歲的孩子。一項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結果也表明,小學生的近視發生率為22.78%,中學生為55.22%,其中高中生為70.34%,大學生則高達76.74%。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看電視、電腦用眼過度是重要原因之一。對小孩來說自然光下的學習是最好的,況且,一年級是寫字練習的關鍵時期,所以筆者還是盡量用粉筆板書,讓孩子認字的同時也可以看寫字的筆畫順序及運筆。目光及肢體語言上能盡可能多的和孩子們保持交流。在漢語拼音字母的學習上,筆者在教高年級學生的時候感觸最深的就是學生的很多錯誤都發生在平翹舌音、后鼻音、方言等方面;而且孩子大了就非常難糾正過來,所以在拼音的教學中筆者盡最大的可能使孩子們讀準,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隨書佩帶的學習盤和磁帶等方法。對一些學生平翹舌音、后鼻音、方言等方面有不足的進行個別化指導,力求使每個學生不在起跑線上就留下遺憾。
2.課外
針對現在孩子的獎勵貼貼紙是商店里都能買到的,有些孩子不是很在乎;自己動手做一些手工的獎勵貼貼紙,獎給表現特別棒的小孩,告訴孩子這是世界上沒人能買到的,以強化孩子們的進步并讓其體會到進步的快樂。內網上,我們104班還搞了個班級主頁,放上同學的一些值得留念的照片,如運動會的照片,班級小報制作,自己錄的聲音和視頻,一些同學有趣的話等內容。自己還申請了FTP空間用于存放和下載文件z。外網上,在新浪申請了博客,筆者把可以向全部人公開的信息發到自己的博客上,讓孩子們看。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學校、家庭、社會協同合作的過程,所以在孩子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技術與他們的父母保持聯系。
(二)運用各種信息技術與家長的交互
1.入學名單確定后我們對家庭進行了走訪。
2.開學后一星期我們請來了教育專家對家長進行了孩子的培養方面的講座。
3.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中的通信技術,每天把作業發到父母的手機上,盡量讓孩子自己先記住,如果記不住可以問父母,保證每個孩子都不在家庭作業上落下。也發一些通知和小孩的注意事項等內容,盡可能的多交流。
4.告訴孩子和家長自己的QQ號,建立了104班的群,把學生的家長們融入到最廣泛的網絡實時聊天工具中來,在群里也放一些資料等供各位學習。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學拼音和寫字,更應該注重意境、情操的培養。在這方面筆者用電腦給一些意境比較美的文章配上自己的朗讀和配樂,放在QQ群上,讓孩子回去告訴自己的父母去看,讓父母引導孩子去跟讀感受文章的美。如果孩子表現好就讓家長用自己的數碼相機把他(她)的朗讀給錄下來讓大家分享。有些家長對這種觀點比較認同,孩子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特別是當有些家庭把孩子聲情并茂的朗讀視頻放上去后,很多其他家庭和孩子也跟著這樣做了。結果發現有幾位平時在學校看上去很膽小的、不怎么愛講話的孩子,在家里她自己的父母給拍的朗讀視頻卻是很棒的,所以后來就從中挑了幾位再針對性的進行朗讀訓練,參加了校的美文朗讀比賽。
5.自己的博客是和學生及家長一起經營的學習園地,首先讓孩子們回去告訴父母一定要上去看,而且進行一些寫話練習;讓孩子根據書本的詞語造句,把精彩的句子讓父母發到自己的博客上,
讓其他家庭一起分享。剛開始沒什么孩子發,但是沒過多久很多孩子都非常感興趣了,寫作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由寫不完整句子,到能寫段,甚至能成型文章,寫作上真的是有了跨越式進步。孩子把寫作當成了快樂,家長把自己孩子想出來好的句子發到博客上讓人家分享也很快樂。而老師把每天看孩子的寫作當成了幸福。看著自己的學生由一句話都寫不完整到能寫成段,而且有些能寫成文章,那么美妙的語句由那么小的小孩思想里流出,老師看到的是許許多多的未來優秀的花朵在這里茁壯成長,帶給老師的是無限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就是這種感覺讓我們在小學語文這種最基礎的崗位上無怨無悔地默默耕耘,這種感覺相信只有我們從事基礎教育的人才能夠強烈感受到和享受到,而這種人生財富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上面是一些運用各種信息技術與家長進行交互的實踐途徑,當然對于家長做得好的地方,在課堂上給予表揚,與其他父母一起分享經過父母、老師的不懈努力,孩子不斷取得進步所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
四、教學評價在一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
教學設計是教學實施的藍圖,只有在教學實踐中才能體現其存在的價值。這就需要對教學效果的價值進行判斷,即教學評價。它是通過各種測量手段,系統地收集證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對教師工作和學生經過教學發生的行為變化予以確定。經過科學的教學評價,才能發現問題,進而對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進行有效調整,使之趨向完善,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同時,評價得出的成績能給教師、學生以心理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鼓舞。教學評價有多種分類方法,按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發生的時間不同劃分,教學評價可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從教學評價的角度看,筆者把信息技術運用于小學語文的教與學實踐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如形成性評價,在校級比賽中獲得了班級小報制作比賽一等獎,美文朗讀比賽第一名,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學生的素質明顯提高了很多。從總結性評價看,在上學期的小學語文期末考試中平均成績第一名,而且班級平均分跟第二名相差很多,充分表明在學習過程中如何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確實對提高學生的成績很有幫助。
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不過,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的實踐中也發現了一些現象,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好的同學表現得越來越突出,而父母對教育重視程度不高的同學在寫話練習上就開始表現出很大的差異;另外,在學生過早的接觸電腦的同時也就過早地接觸了使無數青少年沉迷的網絡游戲,筆者發現104班的學生中有些人在玩塞爾號和洛克王國等網絡游戲了。我們的觀點是低年級階段自制力差,可以讓家長盡量先保證完成作業的前提下限時玩一下,盡量分散學生的興趣,不至于沉迷。如何正確地教育、引導孩子自己日后自覺擺正學習與游戲的位置,養成合理地安排時間的習慣,這是一個需要家長和學校共同努力的重要話題,這里不再贅述。
五、結束語
教育信息化下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研究是教育者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一起參與及總結,作者把教育信息化下的各種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實踐寫出來與各位同行一起探討,希望能更好地在基礎教學中把信息技術結合進來以實現教育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對國內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途徑與方法的比較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9,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