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2 15:32:29
序論:在您撰寫校園網絡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 計算機給人類文明的發展帶來無限的挑戰與機遇,正以愈來愈凸現的文化屬性,滲透在人類物質文明合和精神文明的各個領域。以網絡化,數字化為基礎的校園網絡文化逐步形成,沖擊和改變著大學教育的傳統理念。只有抓好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才能使網絡文化真正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進文化。
21世紀,信息化給人類文明的發展帶來無限的機遇與挑戰,計算機正以愈來愈凸現的文化屬性,超越了其原有的工具、技術和科學知識的屬性的局限,成為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乃至意識形態、精神理念、價值觀念等社會文化范疇中的重要成分的因素,滲透在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個領域?!坝嬎銠C文化”的出現,標志著人類文明已經邁向了前所未有的嶄新的網絡文化階段。大學作為人類文化、知識傳承和發展的基本基地,在信息時代,加強加快以網絡化、數字化為主要支撐的信息文化校園網絡建設,不僅的高等教育大變化的需要,也是大學革命的需要。在“計算機文化”理念這一前提下,本文敘述了網絡文化建設的思考和探索三個方面有機聯系的內容,說明只有抓好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才能使網絡文化真正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進文化。
一、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的沖擊
網絡不只是一個技術概念,他同時具有更為廣泛的社會文化概念。網絡文化是文化發展進步的新形勢、新趨勢。校園網絡文化在兼有技術與社會文化有重內涵的同時,還被賦予了教育本身含義。網絡文化的興起與發展,對高校師生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精神世界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同時,由此形成的網絡文化對傳統校園文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1. 校園網絡文化改變著大學的傳統辦學理念
高校信息網絡文化的迅猛發展,急劇改變著大學的傳統辦學理念。在大學追求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實現人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這一新型理念上,在大學實現多元化交流與發展,以普及和提高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培養全球化發展所需要的專門人才和多能型人才目標上,在創新信息開發者、知識傳播者和學習者共同團結平等互助的開放式管理模式上,在創建多項選擇的、無時空限制的、以個性化為主的協作型教育模式上,校園網絡文化起到了和正在起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動作用,折射出了現代大學辦學理念的新理念、新思維。
2. 校園網絡文化改變著校園文化的學習環境和手段
現代網絡技術、教育技術和廣泛應用,始創痛的教育模式開始發生空前變化。根于教育需求,師生可以進行多種有利與教學方法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開放空間教學組合,從而打破那中僵化的限制教師與學生活動自由的傳統教學格局。網絡對學習環境和手段的改變,將會逐漸打破傳統的以教育為中心的班級授課模式,而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個性化教育為模式的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在網絡環境下,計算機給學生創造的網絡閱讀、網上答疑、網上練習、網上交流等條件,打破了社會、學校、班級及學科的界限,實現學習的多元化,全方位的滿足學科和教學的需求。
3. 學校主流文化面臨著網絡文化的威脅
網絡文化是一把雙刃劍,他在帶給人類文明的同時也帶來嚴重威脅。它的虛擬性特征既給人以創造,有產生虛假;其交互特征即傳播信息文明,又產生信息垃圾;其開放性特征即給你廣闊自由,又帶來失律失去范。諸如,“信息霸權”的威脅、“文化殖民”的威脅、“信息垃圾”的威脅、“信息欺詐”的威脅等。因此校園主流文化正面向著網絡化的威脅與挑戰,如果不慎重的加強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就勢必會影響大學校園信息化的發展質量和進程。
二、網絡文化時代必須選擇校園網絡建設
網絡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茖W技術帶給世界的發展變化是如此巨大,可能昨天還是一個概念、一個設想、今天一下子就變成了現實。伴隨網絡、多媒體等全新的信息傳播環境的生成,使文化傳播出現了一個新的飛躍,人們不再像以往一樣簡單地、被動地接受信息,網絡的交互性讓人們掌握了傳達信息的主動權。
1. 建設校園網絡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
計算機是思維的工具,是人腦的延伸,但單個計算機的容量和功能畢竟是有限的,無法與蘊藏著巨大潛能的人腦相比。在這個全新的環境中,擁有信息時代學習與創新能力的人就擁有充滿機遇和希望的新世紀。現代教育技術如何研究信息化、網絡化的社會文化環境,如何駕馭新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模式,培養受教育者具有適應新時代的學習與創造能力,將成為衡量教育現代化水平的標志。
2. 建設校園網絡是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戰略制高點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的智商和知識將作為社會的主要資本不斷代替機器和廠房。建設教育網絡,創建豐富多彩的校園網絡文化對于轉變陳舊教育思想和觀念,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設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有決定性作用,因為21世紀既有來自高科技的挑戰,又有來自生態系統、道德危機、情感危機等系列全球性重大問題的挑戰。通過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來培養學生具有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維與行為方式,不僅是改革教育模式的制高點,更是提高國民素質水平的基礎步驟。
3. 建設校園網絡是教育現代化得重要標志之一
在跨世紀教育改革中,世界各國都在加快教育現代化的步伐,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為當今世界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教育是人類自身再生產再創造的復雜系統工程,其效益和現代化程度固然是至關重要的,但目前我國的教育信息化程度還停留在靠一本書、一支粉筆和一張嘴來工作的重復性勞動中,要想把我國的教育信息化變革速度加快,實現教育領域從勞動密集型行業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的轉變,就要將學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尤其是大眾傳播媒介的隱形教育融為一體,實現教育中人力、物力資源的多層次開發和合理配置。
三、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思考和探索
目前,高校校園網的發展很不平衡,有的剛剛起步,有的初具規模,有的良性來運作,有的管理不善。因此,加強校園網絡建設,使校園網絡文化步入積極健康的軌道,依然是當務之急。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應抓住信息化發展機遇,以多種形式推進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1. 加強“兩個管理”?!皟蓚€管理”,即對校園網絡文化進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依法管理主要指校園網絡的管理和建設要嚴格遵守國家關于網絡管理的法律規定;行政管理主要指高校自身在校園網絡建設中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結合教育教學特點和大學生自身特點,制定可行的網絡管理規章制度,使校園網的管理運行有章可循。
2. 引導“兩個自律”、“兩個自律”,是指在校園網絡化建設發展進程中經營者的自律與上網者的自律。高校是教化人的基地,高校的網絡經營與社會網絡經營盡管在技術、手段、程式運行等技術特征上沒有什么不同,但在其功利目標上有著本質的差異。前者的功利目標是教化,后者的功利目標是營利。因此,不能把高校網站變成社會的網吧,高校網站的建設者和經營者務必規范網上秩序、嚴肅網上紀律,不能制作、復制、傳播各種違法亂紀和不利于先進文化建設的信息。在網絡信息資源的生產與提供上,一定要高度自律,以優秀的信息文化陶冶人。
3. 加強“五個建設”?!拔鍌€建設”,是指校園網絡文化的硬件設施、軟件設施、網站建設、隊伍建設和網絡學科建設。一是硬件設施。目前,一般高校的校園網建設初具規劃,較好的不僅有計算機房、多功能教室,而且網絡早已進了課堂,進了宿舍,進了圖書館,進了辦公室,有的已實現了“三機”電視機、電話機、計算機)同進室舍的建設目標,為學生從網上獲取知識和信息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環境。二是軟件建設。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大力發展有利于網絡文化健康發展的中文軟件,是刻不容緩的事。三是網站建設。校園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優秀的校園網站。校園網不僅僅是“人及交互”的工具,而且是師生交流互動的主渠道。四是隊伍建設,為了提高大學校園網絡文化的思想性、藝術性、積極性、教育性和指導性,就必須建立一支強有力的網絡技術人員隊伍。五是網絡學科建設。大學應把網絡文化視為一門學科,成立專門的跟蹤調查和理論研究,研究網絡文化心理、行為、現象,以引導和促進網絡文化的發展。
4. 正確處理好硬件與軟件的關系。事實上,在校園網建設中占據首要位置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等理念的建設。要真正班這種理念水平提高上去,才能帶動軟件建設,提高硬件的利用率。
總之,通過多渠道建設與科學管理,使以網絡化、數字化衛基礎的校園網絡文化逐步形成,使以知識、信息的傳播為基點的大學教育培養具有獲取、加工、處理、利用各種知識信息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目標得以實現,唯此,真正意義上的校園網絡文化才能成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平臺,推動高等教育進一步走向深層發展。
參考文獻:
[1]彭詠今. 校園網絡建設的意義與實踐探索..2002.11.19.
[2]衡均 .關于大學校園網絡文化的定位于發展. 西北師范大學.
[3]萬新恒. 信息化校園. 大學的革命.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論文摘要] 計算機給人類文明的發展帶來無限的挑戰與機遇,正以愈來愈凸現的文化屬性,滲透在人類物質文明合和精神文明的各個領域。以網絡化,數字化為基礎的校園網絡文化逐步形成,沖擊和改變著大學教育的傳統理念。只有抓好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才能使網絡文化真正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進文化。
21世紀,信息化給人類文明的發展帶來無限的機遇與挑戰,計算機正以愈來愈凸現的文化屬性,超越了其原有的工具、技術和科學知識的屬性的局限,成為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乃至意識形態、精神理念、價值觀念等社會文化范疇中的重要成分的因素,滲透在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個領域?!坝嬎銠C文化”的出現,標志著人類文明已經邁向了前所未有的嶄新的網絡文化階段。大學作為人類文化、知識傳承和發展的基本基地,在信息時代,加強加快以網絡化、數字化為主要支撐的信息文化校園網絡建設,不僅的高等教育大變化的需要,也是大學革命的需要。在“計算機文化”理念這一前提下,本文敘述了網絡文化建設的思考和探索三個方面有機聯系的內容,說明只有抓好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才能使網絡文化真正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進文化。
一、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的沖擊
網絡不只是一個技術概念,他同時具有更為廣泛的社會文化概念。網絡文化是文化發展進步的新形勢、新趨勢。校園網絡文化在兼有技術與社會文化有重內涵的同時,還被賦予了教育本身含義。網絡文化的興起與發展,對高校師生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精神世界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同時,由此形成的網絡文化對傳統校園文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1. 校園網絡文化改變著大學的傳統辦學理念
高校信息網絡文化的迅猛發展,急劇改變著大學的傳統辦學理念。在大學追求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實現人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這一新型理念上,在大學實現多元化交流與發展,以普及和提高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培養全球化發展所需要的專門人才和多能型人才目標上,在創新信息開發者、知識傳播者和學習者共同團結平等互助的開放式管理模式上,在創建多項選擇的、無時空限制的、以個性化為主的協作型教育模式上,校園網絡文化起到了和正在起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動作用,折射出了現代大學辦學理念的新理念、新思維。
2. 校園網絡文化改變著校園文化的學習環境和手段
現代網絡技術、教育技術和廣泛應用,始創痛的教育模式開始發生空前變化。根于教育需求,師生可以進行多種有利與教學方法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開放空間教學組合,從而打破那中僵化的限制教師與學生活動自由的傳統教學格局。網絡對學習環境和手段的改變,將會逐漸打破傳統的以教育為中心的班級授課模式,而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個性化教育為模式的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在網絡環境下,計算機給學生創造的網絡閱讀、網上答疑、網上練習、網上交流等條件,打破了社會、學校、班級及學科的界限,實現學習的多元化,全方位的滿足學科和教學的需求。
3. 學校主流文化面臨著網絡文化的威脅
網絡文化是一把雙刃劍,他在帶給人類文明的同時也帶來嚴重威脅。它的虛擬性特征既給人以創造,有產生虛假;其交互特征即傳播信息文明,又產生信息垃圾;其開放性特征即給你廣闊自由,又帶來失律失去范。諸如,“信息霸權”的威脅、“文化殖民”的威脅、“信息垃圾”的威脅、“信息欺詐”的威脅等。因此校園主流文化正面向著網絡化的威脅與挑戰,如果不慎重的加強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就勢必會影響大學校園信息化的發展質量和進程。
二、網絡文化時代必須選擇校園網絡建設
網絡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茖W技術帶給世界的發展變化是如此巨大,可能昨天還是一個概念、一個設想、今天一下子就變成了現實。伴隨網絡、多媒體等全新的信息傳播環境的生成,使文化傳播出現了一個新的飛躍,人們不再像以往一樣簡單地、被動地接受信息,網絡的交互性讓人們掌握了傳達信息的主動權。
1. 建設校園網絡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
計算機是思維的工具,是人腦的延伸,但單個計算機的容量和功能畢竟是有限的,無法與蘊藏著巨大潛能的人腦相比。在這個全新的環境中,擁有信息時代學習與創新能力的人就擁有充滿機遇和希望的新世紀。現代教育技術如何研究信息化、網絡化的社會文化環境,如何駕馭新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模式,培養受教育者具有適應新時代的學習與創造能力,將成為衡量教育現代化水平的標志。
2. 建設校園網絡是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戰略制高點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的智商和知識將作為社會的主要資本不斷代替機器和廠房。建設教育網絡,創建豐富多彩的校園網絡文化對于轉變陳舊教育思想和觀念,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設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有決定性作用,因為21世紀既有來自高科技的挑戰,又有來自生態系統、道德危機、情感危機等系列全球性重大問題的挑戰。通過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來培養學生具有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維與行為方式,不僅是改革教育模式的制高點,更是提高國民素質水平的基礎步驟。 3. 建設校園網絡是教育現代化得重要標志之一
在跨世紀教育改革中,世界各國都在加快教育現代化的步伐,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為當今世界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教育是人類自身再生產再創造的復雜系統工程,其效益和現代化程度固然是至關重要的,但目前我國的教育信息化程度還停留在靠一本書、一支粉筆和一張嘴來工作的重復性勞動中,要想把我國的教育信息化變革速度加快,實現教育領域從勞動密集型行業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的轉變,就要將學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尤其是大眾傳播媒介的隱形教育融為一體,實現教育中人力、物力資源的多層次開發和合理配置。
三、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思考和探索
目前,高校校園網的發展很不平衡,有的剛剛起步,有的初具規模,有的良性來運作,有的管理不善。因此,加強校園網絡建設,使校園網絡文化步入積極健康的軌道,依然是當務之急。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應抓住信息化發展機遇,以多種形式推進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1. 加強“兩個管理”?!皟蓚€管理”,即對校園網絡文化進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依法管理主要指校園網絡的管理和建設要嚴格遵守國家關于網絡管理的法律規定;行政管理主要指高校自身在校園網絡建設中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結合教育教學特點和大學生自身特點,制定可行的網絡管理規章制度,使校園網的管理運行有章可循。
2. 引導“兩個自律”、“兩個自律”,是指在校園網絡化建設發展進程中經營者的自律與上網者的自律。高校是教化人的基地,高校的網絡經營與社會網絡經營盡管在技術、手段、程式運行等技術特征上沒有什么不同,但在其功利目標上有著本質的差異。前者的功利目標是教化,后者的功利目標是營利。因此,不能把高校網站變成社會的網吧,高校網站的建設者和經營者務必規范網上秩序、嚴肅網上紀律,不能制作、復制、傳播各種違法亂紀和不利于先進文化建設的信息。在網絡信息資源的生產與提供上,一定要高度自律,以優秀的信息文化陶冶人。
3. 加強“五個建設”?!拔鍌€建設”,是指校園網絡文化的硬件設施、軟件設施、網站建設、隊伍建設和網絡學科建設。一是硬件設施。目前,一般高校的校園網建設初具規劃,較好的不僅有計算機房、多功能教室,而且網絡早已進了課堂,進了宿舍,進了圖書館,進了辦公室,有的已實現了“三機”電視機、電話機、計算機)同進室舍的建設目標,為學生從網上獲取知識和信息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環境。二是軟件建設。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大力發展有利于網絡文化健康發展的中文軟件,是刻不容緩的事。三是網站建設。校園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優秀的校園網站。校園網不僅僅是“人及交互”的工具,而且是師生交流互動的主渠道。四是隊伍建設,為了提高大學校園網絡文化的思想性、藝術性、積極性、教育性和指導性,就必須建立一支強有力的網絡技術人員隊伍。五是網絡學科建設。大學應把網絡文化視為一門學科,成立專門的跟蹤調查和理論研究,研究網絡文化心理、行為、現象,以引導和促進網絡文化的發展。
4. 正確處理好硬件與軟件的關系。事實上,在校園網建設中占據首要位置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等理念的建設。要真正班這種理念水平提高上去,才能帶動軟件建設,提高硬件的利用率。
總之,通過多渠道建設與科學管理,使以網絡化、數字化衛基礎的校園網絡文化逐步形成,使以知識、信息的傳播為基點的大學教育培養具有獲取、加工、處理、利用各種知識信息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目標得以實現,唯此,真正意義上的校園網絡文化才能成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平臺,推動高等教育進一步走向深層發展。
參考文獻
[1]彭詠今. 校園網絡建設的意義與實踐探索..2002.11.19.
[2]衡均 .關于大學校園網絡文化的定位于發展. 西北師范大學.
[3]萬新恒. 信息化校園. 大學的革命.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1.1高校校園網絡文化
網絡文化是互聯網出現后產生的一種新的文化形態,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分地域、全球共享、時代性強。而高校校園網絡文化是受社會網絡文化的影響,以教師的工作和學生的學習活動為載體,通過校園網在校園里傳播的一種獨特的網絡文化。它是由高校教職工和學生共同創造的,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高校網絡文化是網絡文化的重要分支,一方面網絡文化通過校園網絡文化在校園內折射,另一方面校園網絡文化又對網絡文化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校園網絡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補充,既反映出新時期大學的精神面貌,又體現大學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1.2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特點
高校校園網絡文化既繼承網絡文化的特點,同時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園網絡文化的特殊性[3]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師生共建。校園網絡文化的創造者和參與者都是師生,網絡讓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得學習可以發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同時,網絡也極大的豐富了教師的教學和辦公手段,各種功能強大的軟件系統,不但可以協助教學,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校園網絡文化就是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這一過程中形成的,已經成為校園內一種不可或缺的資源。(2)引領網絡文化前沿。大學生具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思想活躍,創新性突出的特點,所以高校一直是前沿文化的發祥地,而高校校園網絡文化也是新型網絡文化的搖籃之一。(3)學術性較強。高校教師和大學生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他們是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者,各種先進的研究成果和技術通過校園網絡傳播和擴散,所以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內容表現出極強的學術性,是理論性、技術性和知識性的結合。(4)服務社會。高校校園網絡文化雖然產生于高校校園,但它會輻射到社會,影響社會網絡文化的發展。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很大程度上是服務于社會,最終轉化為社會網絡文化的一部分。
1.3校園網絡文化的作用
校園網絡文化是校園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它對高校的作用體現在積極和消極兩方面。(1)積極作用。校園網絡文化是校風校貌的體現,通過網絡傳播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師生的價值觀。校園網絡文化蘊含豐富的知識,有利于師生開拓視野,拓寬獲取知識的渠道。校園網絡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通過網絡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獲取信息,發表自己的意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2)消極作用。首先,校園網絡文化離不開網絡,需要從網絡上收集和傳播信息,而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真實性受到質疑,容易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不良影響。其次,網絡上的誘惑太多,致使一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輕者造成學習成績下滑,重者帶來嚴重的心理疾病。最后,虛擬的網絡改變了交流模式,隱藏了師生的真實個性,網絡交流雖然方便,但是難以判斷信息的真偽。
2、燕山大學網絡文化建設現狀
近幾年,燕山大學的校園網建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校園網絡文化也逐漸活躍起來,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情況如下:
2.1學校高度重視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在網絡時代,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以及學生的學習都離不開網絡,燕山大學高度重視校園網絡文化的發展。在網絡建設方面,無論是從硬件還是軟件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以改善學校的網絡環境。建成了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秦皇島地區節點單位,光纖骨干網基本覆蓋整個校園的教學區和辦公區。在人才引進方面,吸收和培養高水平人才做網絡技術支持,鼓勵教工學歷進修,并選派人員參加各種交流會。在網絡文化建設方面,學校引導校園網成為傳播正確、積極和健康思想的重要途徑,規劃網絡文化傳播平臺,制定校園網用戶管理辦法,采用學校統一開發結合師生自主開發的形式搭建校園網站。
2.2校園網絡文化初步形成
校園網絡文化已經成為校園文化傳播的新陣地。由于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普及,教師的教學以及師生之間的溝通都有網絡途徑作為支持。學校各職能部門都設有網站支持辦公,有的部門還擁有自己的服務器和網站管理員。同時,各類學生社團也紛紛開發網站,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目前,燕山大學主要的網站有:學校及各學院門戶網站、校園新聞網、校園通知網、圖書館網絡平臺、教務處信息化管理平臺、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管理平臺、就業服務信息網、海韻山嵐文化網等,形成了以通知、新聞、服務和學術為主的網絡陣地。
2.3提供豐富的資源和健全的功能
燕山大學校園網的資源豐富,從教學、科研到辦公,各類資源應有盡有,師生已經習慣使用校園網,甚至是依賴校園網。從校園網的功能上看,主要有查找資料、瀏覽信息、網上聊天、電子郵件和網絡游戲等。因此,師生所處網絡環境比較健康,接觸的資源類型比較單一。
3、燕山大學網絡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網站突出功能性缺少
教育性一方面,校園網站數量不少,但是大多是用于信息和網上辦公等功能,沒有突出的特點。有一些網站更新速度慢,缺少真正的有用信息。所以,雖然建立了網站但是形同虛設,這些網站對教師和學生沒有多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大部分網站缺少教育性。建設校園網絡文化就是要提高教師和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水平、增強網絡自律意識、展示校園優秀文化成果,但是目前的情況是,校園網很難完成這一任務,僅僅充當的是通信途徑、搜索工具而已,偏離了網絡文化的初衷。
3.2網站建設重技術輕管理
學校更重視網站開發的技術,從人才配給上看,從事網站建設和維護的教工學歷層次較高,都是計算機專業碩士畢業及以上。從技術標準上看,網站多采用JSP和ASP兩種主流網站開發語言。相比于穩定的技術,網站的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網站管理也不夠規范。目前,燕山大學的網站上線由宣傳部進行內容審核,再由信息化處進行技術審核。對于網站的管理,學院的門戶網站和職能部門網站管理大多設有專門人員,主要負責更新網站內容,至于網站管理應該怎么做沒有清晰的概念。而學生社團網站的管理更不規范,大多是由學生進行更新,學生又具有流動性,導致網站的管理員不固定,而學校不設專門的人員去管理這些網站的。
3.3校內缺少有效的監管機制
網站管理和網站監管不同,網站管理是,確保網站的運行,更新網站內容,即網站維護。網站監管是監控不良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做出處理。網絡文化的特點之一就是不容易監管,網絡上的信息來源不確定,很多信息缺少審核。而大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特別容易受到網絡不良言論的影響,所以,校園網能否及時、有效的監管是非常重要的。網絡監管的難度非常大,需要制度、技術和人才的全面配合。目前,燕山大學網絡監管機制不夠完善,在制度上沒有詳細的監管條例,網絡監控主要用于保證校園網正常運行,對于學生的上網行為,學校缺乏有效的監管。有的學生陷入網絡游戲不能自拔,無法完成學業,學校通過降級、開除等手段處理,有的學生網上網下兩種性格,在現實中迷失方向,學校通過心理輔導、導員疏導等形式處理,而此類事件的預防學校并無有效措施。
3.4社會導向功能差
良好的校園網絡文化應該具有很好的社會延伸性能,能夠影響社會大眾的價值觀,能夠規范社會大眾的行為,并且能將先進的文化價值觀滲透至社會。目前,校園網絡文化傳播區域大多為校園內部,對社會影響較小。
4、建設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對策
4.1加強校園網絡平臺建設
網絡文化依靠網絡平臺,這就需要學校能夠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校園網,讓師生可以暢游在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中。還要提供積極向上、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校園網除了要滿足功能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教育性和宣傳性,能夠有自己的特點以吸引師生訪問,還要提供途徑讓師生參與進來,這樣的網絡資源才是師生需要的。首先,學校應該繼續投入校園網建設,要有整體的規劃,明確校園網建設的方向和目標。其次,積極引導現有主要網站在設計風格和內容建設不斷完善,比如在校園新聞網、校報和海韻山嵐文化網上大力宣傳先進的文化,將高水平的校園文化在網上形成傳播陣地,讓校園網在先鋒文化的傳播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4.2加強和完善相關政策
學校要在政策和制度上保證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和傳播。要完善校園網的各項管理制度和規章制度,并將這些政策落在實處,而不僅僅是掛在墻上,以此約束和規范師生的上網行為。制定相關內容加強師生的網絡道德意識,幫助師生辨別網絡信息,有意識有能力自覺地去防御不良信息的影響。制定網站管理員培訓制度,讓他們熟悉網站管理的政策,規范網站管理流程。
4.3完善監管機制
完善校園網絡文化的監管機制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一是從學校層面上,首先,在制定政策時要明確監管范圍和監管責任等。其次,網絡監控最終需要的是技術和人才,信息化處要利用各種技術手段監控網上的信息,防止不良信息擴散和傳播,從人才配給上也要有一名熟悉網絡技術、富有責任心的專人去負責網絡監控,使校園網可以第一時間截獲不良信息,而不是被動的在出了事后去查當事人。二是從校園網用戶層面上,如今,上網猶如吃飯睡覺一樣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要保證上網的質量需要增強師生的自我防范和自我控制能力,而技術監控只是為了抑制不良信息的影響,治標不治本。當校園網用戶具有分辨能力后,虛假信息就會不攻自破,師生才能以更健康的心智從校園網汲取源源不斷的養分。
4.4加強窗口網站和特色網站建設,擴大社會影響窗口
網站要適當增加校園文化內容的鏈接,突出校園特色,將優秀的文化資源搬上網絡進行宣傳。燕山大學有很多優秀的文化產品,如“燕鳴論壇”緊跟時代腳步適時推出各類講座,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開闊了師生眼界,可以將講座使用的幻燈片或者講座將內容到網上,甚至可以制作成視頻供大家學習。要適當將科研和教學成果推到網上展示,就像今年燕山大學對田永君教授在極硬材料合成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進行了報道,在校內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若要擴大影響,可以通過視頻、Flash、演示幻燈片等技術手段將成果形象化,讓更多的師生了解成果的價值,也讓社會更加關注校園網動態。要適當增加社會服務項目,將優秀的教育資源共享。校內有豐富的圖書資源、電子資源和數據庫,可以制定相應借閱和下載辦法以滿足社會需求。燕山大學還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CALIS河北省文獻信息中心,都可以面向社會開發更多服務項目。相對于窗口網站,社團網站更具有文化表現能力,它們往往都具備一定的特色,有較強的娛樂性和知識性,所以社團網站要突出新穎性、趣味性以吸引更高的點擊率,同時,讓學生參與網站管理,提供更多信息源以充實網站內容,讓社會大眾了解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
5、結語
作為醫學院校,校園網絡的發展為促進醫德教育提供了易被學生接受的途徑。若想使醫學生通過校園網絡文化這種途徑受到醫德教育,應采取學生喜歡的形式進行引導,以提高校園網絡文化教育的針對性。將醫德教育和網絡建設結合起來,這樣就會增強醫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每個醫學院校根據自己學校的特點,建立自己學校的特色網站,形成時刻為病人著想和救死扶傷的網絡文化,可以使學生受到教育?,F在的大學生愛上網、經常上網,而網絡文化有多種的表現形式,如圖形、顏色、音樂等,在傳播中聲像結合、圖文并茂等,這些表現形式吸引學生有效地增強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積極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能夠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尤其在精神生活方面,能夠使他們精神更加充足,作為醫學院校的學生能夠使他們正確認識醫患關系,樹立良好醫德。醫學院校的大學生積極地利用校園網絡文化獲取自己醫學方面的知識,充分地利用它、發展它,使自身全面提高??傊?,醫學院校充分利用校園網絡文化,不僅使醫學生形成良好的醫德,而且使其全面發展。
二、校園網絡文化下醫德教育開展所面臨的挑戰
1.醫德教育者“權威”受到挑戰。
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單獨地依靠教師的傳授,沒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教師處于絕對的權威。校園網絡文化的傳播,使學生能夠通過網絡獲得更多與他們相關的知識和信息,很多問題學生通過網上解決,有些知識的更新學生比教師提前知曉,任課教師在講課中講到這些知識,會使學生們無興趣,甚至反感。醫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醫學生形成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品格,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難以接受,更談不上形成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品格。有些教育工作者沒有認識到在當今的網絡時代網絡文化的重要性,甚至有些醫德教育者對計算機一竅不通,網絡文化根本不知,這就要求醫學院校醫德工作者必須在技術上能運用計算機,在思想上要重視網絡文化。通過網絡了解學生在網上做哪些,看哪些,想什么,針對這些對醫學生進行有效的醫德教育。在校園網絡文化高速發展的時期,不能夠熟練的運用計算機,了解最新的網絡信息,接受網絡文化,教育工作者就不能適應網絡時代的發展,將會被社會所淘汰,喪失其權威性。
2.醫學生形成良好的醫德受到挑戰。
外部環境對人的性格以及生活、工作等方面都有影響。圍繞著網絡生活,沉迷于網絡,這樣會形成孤僻的性格,人際關系淡漠,難以形成良好的道德規范,尤其醫護人員要接觸很多病人,如果沒有良好的醫德,又不能與病人廣泛的接觸交流,這對其以后的工作相當不利,會在以后的工作競爭中被淘汰,這其實是網絡文化負面影響的表現。每個人經常接觸一事物會對其造成影響,當代的大學生經常上網,對其來說影響極大,大學階段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網絡上眾多的不良信息,會使他們在無形中受到影響難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些醫學生由于不能真正的理解醫護職業道德內涵,再受一些網上不良信息的影響,在怎么形成良好的醫德方面迷失方向,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對醫學生來說,形成良好的醫德,樹立良好的醫德意識需要自己的學習、自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些醫學生經常上網,自身的自律、監管意識比較淡化,判斷鑒別能力差,這樣會使網上的一些不良醫德信息滲入他們的腦海,影響他們形成正確的醫德意識。
3.教育組織者利用網絡進行醫德教育的力度不足受到挑戰。
事物的發展需要外部的支持,利用校園網絡文化進行醫德教育需要教育組織者的全力支持。網絡時代的到來,學生們喜歡通過上網了解時事、豐富知識、開拓視野,尤其是大學生,他們希望教育工作者通過網絡生動、有趣地進行教學,因此,學校的教學離不開網絡。教育工作者利用網絡進行教學有很多不足,如硬件較差等。除此之外,有些高校對校園網監管不夠,沒有規范的管理體制,這樣使教育工作者不能很好的利用網絡文化進行教學。在醫患關系緊張的條件下,高等醫學院校對醫學生進行醫德教育更需要利用網絡文化,從而使醫學生受到教育。大部分的醫學院校更加重視傳統的教學方式,利用網絡的并不多,對網絡文化的醫德教育不予重視,迫于各種壓力只是應付。當今,一再強調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對醫學院校來說就是醫德教育進網絡,由于校園網絡的監管不夠和醫德教育的組織保障體系不完善,使醫德教育者沒有利用校園網絡文化進行醫德教育的意識。
三、利用校園網絡文化加強醫德教育的途徑
1.加強校園網站建設,滲透濃厚的文化氛圍。
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書本為載體對學生進行教育,在網絡環境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網絡,尤其是醫學院校對醫學生進行醫德教育更離不開網絡。醫學院校要加強網站的建設,加大投入,創建適合醫德教育的特色網站。一個網站是否受歡迎,是否有吸引力,與它的信息量直接相關。網絡的信息及時、豐富,才能吸引“網民”,作為醫學院校的網站應及時地最新及學生最關心的網絡信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并對一些醫學生關心的醫學信息進行討論。中國是傳統的文明古國,古代有許多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的名醫,如孫思邈、華佗、李時珍等,他們是當今醫學生學習的榜樣,在醫學院校校園網站可以專門建立古代名醫的教學平臺,使醫學生經??催@些內容受到教育,以前輩為榜樣向他們學習。在校園網醫學院校可以在網站上專門建立一些宣傳醫學生高尚道德的平臺,使學生們受到教育,向他們學習,如天津中醫藥大學建立的“天中情”、“我的師兄師姐”等平臺。對醫學生利用校園網絡文化進行醫德教育,要建立網絡教學平臺進行網上教學,教育工作者與學生交流互動,使教師能夠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2.修訂網絡法規,完善網絡監控管理制度。
網絡時代,信息量極為豐富,不良的道德信息也特別多,且傳播速度快、范圍廣,這需要有相應的法律規范予以調整。近年來,我國先后頒布了一些網絡方面的法規,如《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辦法》等。但隨著網絡的發展,這些法規不能有效的解決網絡問題,尤其是不良信息的傳播。新形勢下大學生經常上網,要通過網上對大學生進行教育,應該加強網絡文化的建設,這需要對不良網絡信息予以防范,如何防范、怎么防范需要相應的法規予以制約。因此,我國應加強網絡方面的法律修訂,來規范調整人們的網絡行為。校園網能真正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應對其加強監控和管理,這就需要相應的監控機制和管理制度,由于當前校園網的監控機制和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所以要完善它。要使醫學院校學生的道德意識進一步提高,醫學院校應把醫學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網絡環境下應用校園網絡文化對醫學生的醫德教育極其重要,醫學院校網絡上的內容要更新、形式要改進,網絡文化要適合醫德教育,醫學院校在遵守國家關于網絡方面的法規時,可以制定適用于醫學院校的規章條例,且在校園網絡上,督促學生合理合法利用網絡,并對其網絡行為進行監控和管理,使之受到教育??傊?,網絡環境下以網絡文化教育大學生需要相應法律的修訂和制度的完善。
3.醫德教育主體和客體相互促進、提高。
(1)跨地區性。
高職院校一般為所在地區的經濟、社會服務,校園文化往往和某一區域的經濟發展狀況、區域特色產業發展狀況、區域支柱產業發展狀況緊密相關,具有較為明顯的地區性。而隨著網絡時代技術的不斷進步,學生需要吸收不同地區主流文化中積極向上的部分,同時還能批判和抵制不同地區主流文化中消極惡俗的部分。
(2)實踐性。
高等職業教育強調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技術操作能力的培養。當高職院校校園網絡文化平臺將理論知識和較強的技術實踐能力高度融合,便使得高職院校培養和輸出的人才產生多元化特征。
(3)職業性。
高職院校的學生會通過信息平臺確立明確的職業方向。學生可以在校園網絡文化平臺上制定個性化理論學習內容,在平臺上實現職業技術實踐操作,通過情景設計,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增強對職業技術特征的熟悉度和實踐操作的熟練度。高職院校校園網絡文化平臺是網絡技術與校園文化的結合體,是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統一體,是一種新型媒介文化,同時其網絡平臺也是一個新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價值規范的建構體。而作為網絡文化主要參與者的高職學生,其在網絡文化環境下的網絡平臺活動行為更具有一定的獨特性,表現為各種思想的激烈碰撞和沖突、人生態度、利益觀念、道德水準、擇業態度、平等需求等,因此有必要對校園網絡文化平臺體系進行設計。
2平臺的主要模塊實現
校園網絡文化平臺體系12個模塊的基本結構是一致的,包括登錄、用戶權限、上傳下載、審核等。由于校園網絡文化平臺體系各部分內容的形式比較雷同,模塊結構特點又具有復制性,可以認為四大板塊的結構大致相同,都涉及權限管理、欄目瀏覽、上傳下載文件等功能,在此只對校園網絡文化平臺體系四大板塊之一的精神文化板塊的相關功能進行簡要解讀。
2.1精神文化板塊實現內容
可以通過導航進入精神文化板塊中學生社團管理、經典文學閱讀、職業素質教育模塊。學生社團管理模塊的主要內容是:提供大學生社團交流平臺(論壇),提供大學生社團展示平臺(社團主頁),為大學生社團提供各種資料文檔的范例(如社團章程),提供大學生社團管理功能,提供社團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該模塊起到扶持理論學習型社團、鼓勵與職業相關的知識技能型社團、積極倡導志愿服務型社團、正確引導興趣愛好型社團的作用。高職學生通過該模塊參與社團活動并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經典文學閱讀模塊的主要內容是提供中國文學及外國文學經典作品。中國文學作品中既有古典文學,也有近代文學以及現當代文學乃至當代著名網絡文學的名篇巨著。中國古典文學包括《詩經》《論語》、先秦散文、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雜劇和明清小說。外國文學經典作品主要是小說、詩歌與戲劇。該模塊還有根據中外名著拍攝的影視作品。這些古今中外優秀作品有著豐富的內涵,貫穿著優秀的民族精神以及對人生、社會、自然的種種思索和深刻體驗認識。閱讀這些作品,猶如與名家大師進行心靈的直接交流與碰撞,可從中領悟作品中所蘊含的自然美、社會美、人性美,體驗作品中人物的人格魅力,認識個體生命的尊嚴、價值與美,建立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世界的和諧聯系,培育對生命的尊重、關愛與敬畏,從而有助于學生進行精神上的洗禮,促使健康人格的形成。職業素質教育模塊的主要內容是建立科技博覽、創新創業、健康驛站等欄目,開展學生科技活動、職業技能大賽、學術講座、學科知識競賽、計算機組裝大賽、網頁設計競賽、寢室美化大賽、辯論賽等活動,以此滿足學生在體育、音樂、舞蹈、書畫、攝影和演講等方面的愛好與需求。
2.2精神文化板塊功能實現
普通用戶可以選擇性登錄精神文化板塊。直接進入此板塊的用戶只限于參與社團活動、閱讀網絡提供的經典文學作品、瀏覽職業素質教育模塊中的各種欄目。通過注冊賬號和密碼登錄的用戶可以上傳各種作品、參與社團管理等。平臺設置了用戶積分系統,鼓勵用戶通過積累積分用于在平臺的資源下載和觀看影視作品。管理員用戶主要負責對精神文化各模塊的內容進行管理,包括添加、審核、修改和刪除經典文學作品和大學生社團子欄目,審核用戶上傳的經典文學內容并把審核結果反饋給用戶。
3行為反饋系統功能解析
在高職院校校園網絡文化平臺行為反饋系統模型中,筆者利用已開發的“網絡終端過程管理控制系統”,實現了瀏覽行為記錄采集、行為記錄分析、在線分析報告、行為庫存儲等功能。具體實現過程是:先采集登錄用戶的瀏覽行為,將行為記錄儲存到數據庫中,并依照分析內容,有選擇地將數據轉入行為數據庫;然后通過行為記錄模塊將行為記錄轉變成行為模式,儲存于行為模式庫中;最后通過在線分析報告模塊實現行為結果瀏覽模式,實時將分析報告提供給網站管理者,以實現動態、精準的網絡文化平臺反饋功能。管理員用戶端應具備評價功能,通過網絡文化平臺板塊的設置標準以及對學生和教師網絡行為的評價規則,異步收集網絡瀏覽行為信息,以網絡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學生登錄行為和網絡板塊熱度等結果進行監控和統計分析,將不同的統計結果反饋給學生、教師和網站的管理者。這些設置是為了引導學生正確利用這個網絡平臺,為教師及管理者更好地實時完善網絡文化平臺的功能和結構、充實資源庫的信息內容。在網絡文化平臺體系設計中,行為反饋系統模塊包括4個內容:認知數據采集模塊、認知分析管理端、行為數據采集模塊、行為分析管理端。文獻中關于行為數據的收集方式有多種,我們采用其中2種:第一種是異步收集方式,即在普通用戶登錄網絡文化平臺后對用戶問卷調查,對用戶的自我感受及網絡內容認知等傳統的信息進行收集;第二種是同步收集方式,即利用網絡通信技術對瀏覽者的網絡行為進行實時追蹤,記錄所有與網絡瀏覽活動相關的行為信息。同步信息主要是收集網絡登錄行為記錄(即動態數據),包括點擊網址、搜索的關鍵字、經常訪問信息的類型、停留的時間、訪問的頻率、參與電子討論的話題、訪問的時間段、經常使用的工具、訪問課件的內容和時間、已瀏覽過的教案頁面、已完成的練習和階段測試、各知識點的學習成績、使用的交流工具及使用次數、提問和回答問題的次數、正確回答問題的次數等。認知是個體認識客觀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動。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等認知活動按照一定的關系組成一定的功能系統,從而實現對個體認識活動的調節作用。筆者對校園網絡文化平臺體系建立了認知分析管理系統,該系統將實現2個方面功能:一是跟蹤學生的網絡行為,收集與網絡文化相關的數據;二是對學生體味校園網絡文化感知程度進行量化評估。通過統計分析,可以掌握受訪學生對校園文化網絡平臺相關模塊的基本感知,并根據系統評價結果對校園網絡文化平臺的內容進行監控和調整。
4結束語
從上文對網絡輿論的內涵和特點分析中可以看出,網絡輿論是一個具有突出普遍性的輿論形態,而網絡信息作為網絡輿論的重要因素,其對校園文化的建構也具有深刻的作用和影響。從網絡輿論的視野觀察,校園文化更傾向于一種現代化、信息化校園文化。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網絡在高校的廣泛應用,我國高校校園逐漸呈現出了信息化校園的特點,這為高校校園文化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物質技術環境?;ヂ摼W已成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這種網絡環境促使高校校園文化向著信息化校園文化轉變[5]。在信息化校園文化逐漸發展并成為當今大學校園文化重要環境特征的時候,網絡輿論作為影響社會輿論的重要因素,也隨著信息化在校園文化中的不斷深入而對校園文化產生著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表現在兩個層面:首先,網絡輿論與校園文化產生越來越多的關聯;其次,隨著校園文化參與者對網絡信息逐步加深的依賴,網絡文化逐漸成為校園文化重要的來源,或者說網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校園文化的締造者之一。
1.1網絡輿論與大學校園文化的主體關聯網絡輿論作為一個社會輿論現象,有其自身獨特的主體,也就是輿論的參與者。在社會輿論的一般研究中,輿論的主體被認為是對輿論話題進行討論,發表自己言論、觀點、態度的人。對于網絡輿論而言,輿論的主體則是參與輿論形成過程,并通過互聯網平臺、表達自己意見和態度的網民,以及受到網絡輿論中優勢聲音影響的互聯網使用者。對于校園文化而言,校園文化的實質更多地表現為一種特定范圍內的文化環境。這個特定的范圍就是校園文化產生和存在的環境,同時也是校園文化的載體。高校校園文化是指依附于高校這個載體,通過高校這一載體反映和傳播的文化。從廣義理解,校園文化是指校園中所有成員共同創造形成的一切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及其創造過程,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從狹義上理解,校園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是指除了教育、教學、管理以外的一種群體文化,其主要內容是教育方針、培養目標、校風學風建設、文化藝術活動。從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可以看出,校園文化的主體,是在校園這一特定環境中,參與校園的教育、教學、管理以及其他校園活動的人。而校園文化的主體,則由校園中的教師、職工、學生等共同構成。校園文化的主體與網絡輿論的主體,雖然是分屬兩個范疇的概念,但網絡與校園的緊密聯系,網絡信息在校園中的廣泛傳播,則在這兩個不同范疇的主體之間建立了關聯。從網絡信息傳播的參與者來看,在校的大學生是我國網民數量最為集中的群體,同時也是活躍在網絡上最為引人注目的群體。大學生在網絡使用習慣、網絡技術應用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同時網絡信息或者說網絡輿論對大學生的影響也更為明顯。大學教師作為在知識掌握方面處于優勢地位的社會群體,其發出的聲音往往成為社會中的優勢聲音,這也就決定了大學教師群體在互聯網上聲音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從這個角度來說,網絡輿論的主體更多地集中在大學這一特定環境中,而大學校園文化的主體則受到網絡輿論的較大影響。
1.2網絡輿論與大學校園文化的信息關聯網絡輿論的重要存在方式是基于網絡產生或擴散的信息受到廣泛的關注和傳播,而這一信息被關注和傳播的過程,在大學校園中則具有更為顯著的影響。一方面,在大學校園文化中占據重要位置的校園網絡平臺正逐漸成為互聯網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也逐漸成為網絡輿論生成和發展的重要載體。另一方面,大學生對網絡信息的廣泛關注也使得網絡信息越來越多地被轉化為網民和非網民共同關注的社會信息,從而促成網絡輿論向一般意義上的社會輿論的發展。網絡輿論與大學校園文化的信息關聯,就是在網絡信息傳播過程中大學校園對網絡信息的接納和再傳播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今天,在我國大學校園中,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大眾媒介就是互聯網。在廣播影響日益下降、電視在大學校園中無法被大多數學生經常接觸使用,而計算機在成為學生學習、教師教學以及學校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的情況下,網絡也就成為了大學校園中最具普遍意義的大眾媒介和信息傳播工具?;ヂ摼W搭建起的既是一個社會信息向大學校園傳播的渠道,同時也是一個校園中信息、共享的平臺。網絡輿論的信息傳播過程,也正是基于這樣的渠道和平臺,才得以在校園文化中成為具有重要影響的信息,同時,校園文化中的原發信息也得以通過這樣的渠道,成為網絡輿論和社會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
1.3網絡輿論對大學校園文化的締造作用網絡輿論對校園文化的締造作用主要表現在其對校園文化內容的豐富以及對校園文化發展的導向作用兩個方面。(1)網絡輿論有很強的流行性特征,這一特征將網絡輿論的觀點和議題與流行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在過去的10年中,我國網絡輿論逐漸成為流行文化最重要的來源之一,也逐漸成為了引導流行文化進程的重要因素。網絡輿論與流行文化的這種緊密聯系,也使得網絡輿論能夠從直接和間接兩個方面豐富校園文化。一方面,網絡輿論直接吸引校園文化的主體積極參與,并直接為校園文化提供信息素材;另一方面,網絡輿論通過對流行文化的重大影響,促使流行文化對校園文化的不斷滲透,從而間接影響和豐富校園文化。如今我國大學校園中隨處可見的網絡流行語、大學生日益依賴互聯網的生活方式、教學和學校管理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信息平臺,都說明了網絡輿論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校園文化的構成這一事實和發展趨勢。(2)校園文化究其本質是一種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這種文化氣氛建立在校園文化主體共同傾向和倡導的行為范式以及價值傾向之上。網絡信息的廣泛傳播和人們對網絡工具的過度依賴,改變了作為大學校園文化主體的大學師生的生活習慣和價值傾向。網絡輿論日漸深入的影響,也使得輿論的觀點、傾向和態度越來越多地轉化為校園文化中占據重要位置甚至主導地位的態度和傾向。校園文化的走向,也在這種網絡輿論觀點的滲透過程中,逐漸受到網絡輿論的影響,并越來越多地趨同于網絡輿論的觀點和走向。
2網絡輿論對校園文化的影響方式
2.1從議題角度形成關聯網絡輿論作為一種特殊的輿論形態,在其日漸擴大的影響力推動下,逐漸占據了中國社會輿論形態最重要的位置。從網絡輿論的生發過程來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輿論的主要形態也從簡單的網絡流行語,逐漸轉化為網絡熱點事件,進而發展為網絡意見和態度。從互聯網技術平臺來看,網絡輿論的生發空間,也從過去的論壇、QQ群、貼吧,逐漸豐富為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對于大學校園文化而言,構成校園文化主體的核心成員是大學生,大學生群體的特點決定了其在接觸大眾媒介信息的過程中,網絡信息占據了主導性的優勢地位。大學生的信息主要來自于互聯網,這就決定了網絡信息在大學生的信息環境中承擔了主要構成要素的角色。2009年以后,自媒體時代逐漸到來,大學生也就成為了自媒體時代的“原住民”,在自媒體和移動互聯網的巨大變革中,來自互聯網的信息一方面為大學生提供了社會信息的主要議題,另一方面也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自己聲音和觀點的渠道。近年來,隨著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和移動互聯網終端在大學生中的普及,大學校園的議題與網絡輿論的熱點呈現出了高度關聯的態勢,同時,由于學生缺乏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大眾媒介的接觸渠道,網絡輿論對校園議題的設置作用凸顯。這種對校園議題的設置直接影響,是網絡輿論對校園文化影響的最突出表現。
2.2從價值觀角度形成關聯網絡輿論通過直接影響校園議題的方式,將網絡輿論的對象直接延伸到校園文化議程當中,這一過程一方面是網絡輿論將輿論熱點過渡到校園話題的過程,另一方面還是網絡輿論引導和影響校園文化的價值觀念的過程。由于在生發過程中,網絡輿論處于互聯網的相對封閉的范圍內,而網絡輿論產生的環境又是基于互聯網某一平臺的小眾傳播,因此,群體意見和群體價值觀念就會在輿論事件和觀點的傳播過程中占據優勢地位。這是傳統大眾媒體信息經過媒介機構把關后的傳播過程中所不會出現的問題。而自媒體時代大學生在參與網絡輿論產生中起到的作用,使得大學生群體被直接拉入了網絡輿論相對群體化的價值規范中。
3結語
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下,校園文化的傳播打破了傳統模式下的時空限制,為師生成長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搜集整合信息,從而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提升創造力。另一方面,廣大師生利用網絡主動同外界進行多方面的交流,獲取大量的知識和信息,有效地覆蓋傳統校園文化與社會其他文化之間存在的真空地帶,豐富了校園文化,為校園文化注入了濃郁的時代氣息,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信息資源生產能力。
二、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近年來雖已初見成效,但其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文章針對河北省十所重點建設高校的師生就“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發展現狀”問題開展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0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05份,有效回收率為95.3%。根據對問卷集中反映問題的分析匯總,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高校對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通過對高校教師的訪談了解到,70%以上的教師認為校園網站僅是學校對外宣傳、開展網絡辦公的重要手段之一,45%的教師認為校園網站建設與高校學生成長沒有密切關系。問卷調查表明,83.4%的高校學生極少瀏覽校園網絡。由此可見,高校師生對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普遍不高,僅僅將校園網絡定位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而對網絡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認識不到位,沒有充分發揮校園網絡文化對學生素質教育的積極作用。由于高校過多重視網絡的功能性作用,忽略了校園網絡的文化作用,導致部分高校網絡文化的建設和管理水平較低。
2.高校對學生如何正確使用網絡的教育引導不到位。網絡是當今社會獲取信息最為便捷的途徑,受到青年學生的廣泛歡迎。青年學生自制力較差,加上高等教育相較于高中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面對網絡帶來的誘惑時抵制力較差。問卷調查表明,17%的學生通過網絡獲取時事信息并進行網絡自主學習,絕大多數學生更多利用網絡進行娛樂活動,其中網絡游戲占33%、影視劇占29%、網絡小說占9%、交友聊天占8%。由此可見,高校學生更多是通過網絡進行娛樂活動,未能充分發揮網絡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價值。關于“每周上網時間”問題的調查表明,每周30小時以上的學生比重高達67%。高校學生進行網絡娛樂占用較多的課余時間,學生花費在學業上的時間自然會大大縮減。沉迷于網絡使學生與外界缺乏溝通和交流,易造成學生性格孤僻,長此以往易引發學生的心理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對學生如何正確使用網絡的教育引導不到位,嚴重影響高校的教育教學水平。
3.高校校園網站內容不豐富,難以滿足師生的個性化需求。高校校園網站內容不豐富,對師生的吸引力、影響力較小,校園網站運用的實際效果不理想。問卷調查顯示,85%的學生未瀏覽過校園網站新聞等信息,46%的學生不了解校園網站包含的具體內容。學生利用校園網站除了登錄個人教務系統進行選課及成績查詢,對于校園電子圖書資源知之甚少,更談不上利用校園網絡進行資料查詢和自主學習。通過對各高校校園網站的研究發現,一些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僅僅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枯燥單調,不能滿足師生多方面、不同層次的需求;一些校園網站功能模塊單一,只是涵蓋了信息公告及教務信息等內容模塊,而師生溝通交流、校園文化展示方面的內容明顯不足。
4.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管理機制尚不完善,缺乏高素質專職人才的有力支撐。通過對高校教師的訪談了解到,近五成的教師認為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機制不夠健全。高校中普遍由多部門協同參與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與管理工作,然而各部門之間職責劃分不夠明確,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缺少統一的規劃化管理,致使校園網站內容雜亂無章。另外,據有些教師反映,一些高校還未將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納入高校發展總體規劃,對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此外,目前高校校園網絡建設與管理水平較低,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嚴重短缺導致網站后期維護工作的不到位。
三、加強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的對策
1.高校應不斷更新觀念,充分認識到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在高??傮w發展規劃中的重要地位。網絡的迅速發展給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了重大變革,改變了人們的思維認知方式,影響著社會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的形成。在時代的發展潮流下,高校肩負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更應把握網絡發展這一契機,不斷加強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形成一批具有中國氣派、體現時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網絡文化品牌,推動網絡文化發揮滋潤心靈、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作用,逐步建設具有時代精神與創新精神,集思想性、知識性、服務性于一體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校園網絡文化,服務于高校思想文化教育工作,助力于高校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2.高校應對學生開展網絡道德教育,加強主流思想引導,努力形成和諧、文明的校園網絡文化環境。首先,高校主抓網絡文化建設的有關領導應充分認識到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文明網絡文化環境對于青年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其次,校園網絡文化可以理解為校園文化與網絡文化的有機結合,通過校園網絡將大學的文化進行廣泛宣傳和弘揚,使高校校園網絡成為大學生思想互動的平臺,在潛移默化之中提升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感,增強其對大學精神的認同感。再次,高校有關領導應通過多種渠道對學生進行調研,多角度、多層次地把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現狀,對建設管理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進行總結與分析,有針對性地制訂整改方案,提升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水平。最后,高校應積極探索新形式、新方法,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渠道,如采用榜樣報告會、座談會、志愿者活動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文明網絡文化教育,使其自覺抵制網絡環境中的不良誘惑,逐步形成良好的網絡價值觀。
3.進一步拓展高校校園網站內容,提升校園網站的吸引力,豐富師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面對目前高校校園網站利用率較低、對師生吸引力不足的現狀,高校有關部門應著力加強校園網站建設與管理。首先,在網站的功能上,不僅要發揮校園網絡文化傳播載體的作用,更應成為高校師生溝通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高校師生可以通過校園網站有關鏈接第一時間了解新聞事實的最新報道,并通過校園論壇等形式,增進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創立“心靈驛站”模塊,由專業教師對高校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心理疏導。其次,校園網站應著力弘揚校風、校訓,增強學生的歸屬感、認同感,對校園內優秀學生進行宣傳報道,樹立學生榜樣,真正讓積極進取的大學精神鼓舞到每位學生,傳遞青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