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8 17:53:33
序論:在您撰寫課例研修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云南省曲靖市婦幼保健院(原婦幼醫院),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兒早期休克的診治經驗和治療要點,為小兒早期休克的診治提供依據。方法 對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休克患兒7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休克代償期患兒 42例作為早期休克組,休克失代償期患兒28例作為中晚期休克組。分析兩組補液量、穩定時間、住院時間及治療效果。結果 早期休克組補液量顯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組,穩定時間和住院時間顯著短于中晚期休克組(P<0.01)。早期休克組總有效率為85.71%,中晚期休克組總有效率42.86%,早期休克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中晚期休克組(P<0.05)。早期休克組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組(P<0.01),兩組死亡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液體復蘇是治療小兒休克的重要手段,早期診斷并給以及時的液體復蘇可以有效改善休克患兒預后,提高治療效果。
[
關鍵詞 ] 休克;液體復蘇;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 R7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0(a)-0152-02
[作者簡介] 李榮梅(1972-),女,漢族,云南宣威,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兒科臨床工作。
休克是兒科常見的危重癥,患兒通常因各種病因引起有效循環血量急劇減少,導致全身微循環障礙,器官血流供應不足,進而引起代謝障礙和細胞損傷的病理過程,其死亡率較高[1]。目前,液體復蘇作為休克救治的重要療法已得到公認,但采用何種液體復蘇方法臨床上仍無共識[2]。而休克根據臨床特征又可以分為代償期和失代償期,臨床上觀察早期干預治療可以有效的提高休克治療效果[3]。本文分析小兒早期休克的診治經驗和治療要點,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休克患兒70例,所有患兒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急救學組制定的兒科感染性休克診療方案中的診斷標準[4]。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齡1個月~4歲不等,<1個月8例,1~6個月22例,7~12個月15例,1~4歲25例。其中,低血容量休克38例,感染性休克32例?;A疾?。悍窝?0例,顱內出血5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22例,先天性心臟病5例,膿毒血癥8例。根據患兒臨床表現將休克代償期患兒 42例作為早期休克組,休克失代償期患兒28例作為中晚期休克組。休克失代償期判斷標準如下[4]:患兒血壓下降加重,收縮壓<該年齡組第5百分位或<該年齡組正常值2個標準差,即1~12個月<70 mmHg,1~10歲<70 mmHg+(2*年齡)。
1.2 治療方法
參照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急救學組制定的兒科感染性休克診療方案[4]。首先根據患者病因給予病因治療。并給予積極的液體復蘇治療。首先快速靜脈滴注生理鹽水或膠體液15~20 mL/kg,30~60 min內滴注完畢,若患兒存在心功能不全則應控制在5~10 mL/kg·h,然后根據患兒情況給予30~50 mL/kg液體維持輸注6~8 h。有明確低血容量因素的可以給予全血或部分血液成分輸入,存在代謝性酸中毒的給予糾酸治療。擴容后可以根據患兒情況選擇性應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補液量、穩定時間、住院時間、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療效判斷
痊愈:經治療后,患兒休克糾正,液體復蘇治療后患兒癥狀體征消失,無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好轉:經治療后,患兒休克糾正,原發病得到有效控制,重要臟器功能恢復;無效:經治療后休克未糾正和(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未恢復甚至嚴重和死亡[5]。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數據以(x±s)表示,實施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補液量、穩定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早期休克組補液量顯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組,穩定時間和住院時間顯著短于中晚期休克組(P<0.01),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早期休克組痊愈28例,好轉8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5.71%,中晚期休克組痊愈6例,好轉6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42.86%,早期休克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中晚期休克組(P<0.01),見下表2。
2.3 兩組患兒并發癥及死亡情況比較
早期休克組發生肺水腫3例,心力衰竭2例,死亡3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1.90%,死亡率3.14%,中晚期休克組發生肺水腫8例,心力衰竭7例,死亡4例,并發癥發生率為53.57%,死亡率14.29%,早期休克組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組(P<0.01),兩組死亡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3 討論
休克是兒科常見的危重癥,需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否則引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甚至死亡。血容量減少、心排血量降低和微循環障礙是休克發生、發展的基本環節[6]。而有效循環血量不足引發重要器官灌注不足繼而出現多器官功能障礙是休克患兒的主要死亡原因 。目前,臨床上根據患兒有無血壓下降和是否存在臟器功能障礙將休克分為代償期和失代償期。休克代償期一般僅表現為器官低灌注狀態,失代償期則通常出現臟器功能障礙。休克的診斷目前主要參照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急救學組制定的兒科感染性休克診療方案中的診斷標準[7],在具備原發病臨床表現基礎上,符合以下6條中的3條即可診斷為休克:①意識改變:表情淡漠,煩躁不安或萎靡,意識模糊,昏迷或驚厥;②皮膚改變:皮膚蒼白,口唇及趾端發紺,皮膚出現花紋,四肢厥冷;③心率、脈搏改變:心率脈搏加快,外周脈搏細數;④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3s;⑤尿量<1ml/kg.h;⑥代謝性酸中毒。
相關文獻[8]稱,86例代償期患兒經積極早起抗休克治療,8h內70例治療成功。預后情況良好,與本組休克代償期患兒治療結果相符。本研究選擇的70例休克患兒其中休克代償期患兒 42例作為早期休克組,休克失代償期患兒28例作為中晚期休克組。兩組患兒均給予積極的治療,從兩組觀察指標來看,早期休克組補液量顯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組,穩定時間和住院時間顯著短于中晚期休克組,而早期休克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中晚期休克組。表明休克患兒應盡可能的早期救治。對于處于代償期的患兒輸液量較失代償少,但患兒穩定時間和住院時間均優于失代償患兒。另外從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情況和死亡情況來看,早期休克組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組。在休克早期進行積極救治患兒預后也較好。
在休克治療方面,及時、充分的液體復蘇被認為是逆轉病情、降低病死率的關鍵措施[9]。一般來說液體復蘇分為快速輸注、繼續輸注和維持輸注三個階段[10-11]??焖佥斪ⅲ哼x擇2:1等張掖20mL/kg,30~60 min內輸注;繼續輸注:根據患兒首批快速輸液后反應,繼續每批10~20 mL/kg靜脈輸液,2~3次,直至基本糾正休克;維持輸注:根據患兒情況給予30~50 mL/kg液體6~8 h。改善患兒微循環同時針對原發病病因給予有效的治療。當然在液體復蘇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兒心率、血壓、脈搏、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及尿量等,根據患兒情況適時調整治療方案[12]。
綜上所述,液體復蘇是治療小兒休克的重要手段,早期診斷并給以及時的液體復蘇可以有效改善休克患兒預后,提高治療效果。
[
參考文獻]
[1]封志純,陳賢楠.兒科重癥醫學理論及診療技術[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1:38-54.
[2]張文貴,張赟.小兒休克60例臨床療效分析[J].重慶醫學,2013,42(16):1876-1877.
[3]金益梅,黃愛蓉,何時軍.小兒感染性休克死亡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0):2382-2384.
[4]楊衛國,何顏霞.不同液體療法在治療小兒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J].臨床兒科雜志,2010(1):18-20.
[5]趙祥文.兒科急診醫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68-72.
[6]霍習敏,王曉冬,康磊.小兒膿毒性休克容量復蘇應用的臨床研究[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4,26(4):253-257.
[7]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急救學組.感染性休克診療推薦方案的說明[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6,15(8):691-702.
[8]許峰.小兒過敏性休克的診斷和治療[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9,24(11):833-835.
[9]Ahmad SA, Mujawar Q, Al Othman M,et al. Clinical profile of bronchiolitis in infants younger than 90 days in Saudi Arabia[J].J Emerg Trauma Shock,2014 ,7(1):49-52.
[10]張秀梅,孫雨葳,夏燕亮,等.生理鹽水聯合白蛋白液體復蘇治療小兒休克療效的探討[J].中國急救醫學,2007,27(5):475-477.
[11]梅小麗,陳冬梅,李灼.小兒、新生兒感染性休克血液動力學支持臨床實踐指南解讀(2):血液動力學參數及治療選擇[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9,24(22):1772-1776.
當學習變成一種常態的時候,我們對教育與教學的理解會逐漸深入。為了更好地運用,對本次研修作一總結,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呂博士在培訓結束時,放了一段視頻。開始球員爬得近,后來,在教練的鼓勵與指導下,最終爬出了一個驚人的記錄。影視作品可以虛構,但專家想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什么樣的形為與辦法將對學生的成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下面深刻領會專家的思想與方法。
專家主要強調了什么
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從各個方面提升自己;要保持樂觀的積極向上的心態;要幫助學生健康地成長。
學生是有人格的;身體發育是有階段特征的;智能是多元的,我們要用全面的發展的觀點與方法對待每位學生。
課堂注重導入環節,可以采用多種形式,而且要有時間與內容方面的限制。
課堂提問要講方法、講策略,也要考慮學生的思維狀況。
教學策略主要有:模塊化、情境化、活動化。
每個模塊的學習要有三個環節:導入、合作、結束。
家長必須配合學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是否有理論支持
如果我們不能形成獨樹一幟的流派,那么就必須用已有的知識與理論來指導我們的行動。人不比產品,設計加工不當,可以重來,或當次品降價處理。所以,堅信知識與理論的重要作用,是一種慎重的態度,更是以人為本理念的體現。在整個培訓中,以藝術為載體進行教育與教學的例子非常多,教育是需要藝術的,這個我們就能體會到。教學也講藝術,這也是部分人的觀點。專家的報告,形為主義、人本主義、建構主義、多元智能理論特征非常明顯。我們再翻閱手冊一,發現有眾多的基礎理論。用如此多的理論來支持自己的觀點與辦法,實在是難得。
符合新課改要求嗎
新課改要求我們以建構主義與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與形為必須轉變。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注重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形成能力。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等等。沒有違背的地方。
綜上所述,這是一個非常務實的團隊。
制約學習的因素
我們再次回到視頻中,分析那個球員第二次為什么爬得很遠,有幾種因素制約他。這是一個有濃厚練習氛圍的場地;彼此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球隊成員;一個講策略、講方法的好教練;也許還有我們看不到的工資獎勵等。我們作一推理:如果背上的與背下的兩個球員倒過來再爬,同樣的場地、同樣的隊友、同樣的獎勵、教練采用了相同的辦法,兩個人爬得絕對不可能一樣遠。另一種情況是,如果有幾個球員牙根就不想往前爬,那么,再好的場地,再棒的教練,又有何用呢?所以,制約球員爬的遠近因素還有自身。對應著學生的表現就是:有一部分學生不太愿意學習或根本不想學習;另一部分學生雖然外在因素完全相同,但他們的學習結果存在差異,而且這種差異有時是非常大的。這兩種情況專家沒有給出解決辦法,六本手冊中找不到相關案例與工具。
常常有社會上的同志與我一塊交流。他們總認為,學習環境的改善,教學方法的改進,怎么能教不出好學生呢?問題一定出在學?;蚪處熒砩稀_@種學習觀是片面的。
我們來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之所以去做某件事情,是因為他的內心首先有做這件事的需要。我們再從哲學角度來看,人具有主觀能動性。我們再看認知學派的學習觀,發現他們強調的是內在因素對學習的重要影響。所以辯證的學習觀應該是:學生的學習受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的共同影響。
專家能否指導我們
絕對能,將整體課堂管理專家好的做法轉變為適合我們教學的辦法;二是多學、多領會手冊一。
回到工作中
目前我們教學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如何有效地組織學生學習,分兩種情況談談。
一、學習勁頭不足或不想學習
1.培養學生做人與學習方面的需要。主要讓學生從多個角度了解學習的重要性。這是個重點,也是個難點,需要家校共同聯手。
2.進入我校的學生,早在初中就形成了一些不正當的需要。從心理學角度講,哪種需要強烈,學生就會優先表現出相應的形為。2013級5班有一個我導的女孩,她說在初中時,有一個與她非常要好的女同學,整天兩人在一起生活、學習。因此,她對伴侶有一種強烈的需要。因為高一才入學,同學之間彼此不熟悉,誰才是她現在生活學習的伴侶?整天想著這個問題,你怎么開導,她就是不聽,非常固執;我們禁止學生帶手機上學,政教處也制定了合理的規定,可部分學生、家長就是不配合,學生一味地滿足他們的精神需要;還有學生強烈的審美需要,女同學過分地梳洗打扮,男同學留怪異發型,校服亂寫亂畫;學生抽煙等消費需要。這類問題,應以說服教育或批評為主,同時必須采取管理手段。所以,學校應賦予每個教職員工足夠的管理權,大家共同遏制甚至消滅學生的不正當需要。新課改允許我們對學生的成長過程進行量化。
3.按照成就動機理論的要求,我們在改善學生外在學習因素的情況下,適當降低學習評價標準,讓學生有成就感。時間長了,對學習需要有一定的培養作用。
4.讓學生有目標,有理想,有志向,是一種絕好的方法。
還要依靠其他理論,比如期望理論來指導我們。
上述學習需要的培養,是以教育為主,教學與管理為輔進行的。
二、如何應對學習差異
這類學生對學習有一定需要。
1.從心理入手。
(1)、有的學生考慮到家長、教師對他們的期望,學習內容日漸加深,學習負擔日漸加重,自己入學基礎又不好,每天思來想去,就產生了焦慮心理。這種心理反過來,又嚴重地影響學習。
(2)、情緒,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同學之間的矛盾,異往之間的矛盾,家庭矛盾,身體不適引起的情緒波動,對周圍人與事的不滿等,時而困擾他們。
(3)、培養意志力,大家都知道它的重要性。
解決上述問題,主要通過改善教學,引起他們的注意,比如創設情境,逐漸培養他們的興趣。同時輔助教育手段進行。
(4)、與學生搞好關系,這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我們平時強調的如儀容儀表、關愛學生等,這要以人本主義的理念來教育學生??捎袝r不容易做到,因為我們的學生對教師,對環境要求非常高。比如,有些學生報怨我面部表情嚴肅,給我寫在成長記錄中,意思是影響他們的學習。其次,他們對我們的關心愛護行為不理解。比如我如實地向家長反映了他們的在校表現,目的是想與家長一塊配合,教育好學生。可只有少數能夠理解,多數在課堂上表現出抵觸情緒,認為我在告狀,給組織教學帶來難度?!?/p>
2.從認知入手
學習差距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沒有形成能夠解決新問題的認知結構。這一點我傾向于認知學派以及加涅的觀點,同時輔助于形為主義與建構主義的教學理念,需要我們共同探討。
教育教學遠不是我們學校做好了,就能搞好的。對于自身有眾多需要的學生,外界的人與事,給了他們什么樣的教育啟示,又該把他們引導到何方,不是我們完全能夠左右的。但我們確實盡了最大的努力。
為了驗證75%煙嘧磺隆·溴苯腈水分散顆粒劑在生產中不同使用環境條件下除草效果,同時為今后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特進行此示范。
二、試驗藥劑
75%煙嘧磺隆·溴苯腈水分散顆粒劑,上海迪拜農藥有限公司提供;溴苯腈乳油,上海迪拜農藥有限公司提供
三、防治作物
玉米
四、防治對象
玉米田一年生禾本科雜草、闊葉雜草、莎草科雜草
五、試驗處理
處理1:75%煙嘧磺隆·溴苯腈水分散顆粒劑,50 g /畝;
處理2:當地常用苗后除草劑,三笑,100mL/畝;
處理3:溴苯腈乳油,100mL/畝;
處理4:空白對照。
六、試驗設計及方法
選擇樂業鄉樂業村、東風鎮興安村,每個鄉村至5個種田大戶。處理1每戶示范應用面積3畝地。處理2及空白對照每個鄉村在其中選一戶進行試驗,處理2面積3畝,空白對照面積20m2。處理3選一戶,面積1畝。
藥劑進行二次稀釋,即先把藥劑溶解后再加入藥桶中,兌水量每畝地30kg,即每畝用兩桶水;使用背負式噴霧器;施藥在下午四點以后進行的。
七、示范地基本情況
1.示范地點
示范地落在海倫市東風鎮興安村候軍家玉米地。
2.基本情況
示范地位于海倫市中南部,無霜期116d,活動積溫2335度左右,土壤為黑壤土,有機質含量3%左右,pH值6.8左右,地勢平坦,肥力均勻一致。示范玉米品種為海玉6,播種時間為5月8日,玉米出苗時間為 ,公頃用二銨120kg,尿素240kg(30%底肥、70%追肥),硫酸鉀75kg;6月10日噴藥,玉米3~4葉期,噴藥時天氣晴朗,風力1級,雜草主要以常見稗草及一年生闊葉雜草為主。
八、調查內容
1.安全性調查
施藥后7d目測觀察施藥區有無藥害發生,若有藥害發生應詳細記錄藥害癥狀。
2.防效調查
施藥后15d、30d調查試驗區內各種雜草的種類及數量,計算株防效,在第30d調查時應同時調查雜草鮮重,并計算出鮮重防效(見附表1、附表2、附表3)。調查方法為每區定點調查3個點,每點1.0m2。
九、示范結果分析
1.安全性評價
施藥后7d目測觀察處理1、處理2玉米葉片發白,稍微有藥害,不嚴重,處理3稍微有點藥害,葉色變淺,較處理1、處理2輕,各處理株高上沒有顯著差異。
2.防治效果分析
(1)施藥后15d的株防效:各處理對禾本科和一年生闊葉雜草均有效果,總體株防效處理3(97.1%)>處理1(96.2%)>處理2(88.4)>對照(ck);對稗草、卷莖蓼、莧菜、酸膜葉蓼、黎的防治株防效均表現為處理3>處理1>處理2>對照(ck),具體株防效(祥見附表1)。
(2)施藥后30d的株防效(祥見附表2):各處理對禾本科和一年生闊葉雜草均有效果(見表3),總體株防效處理3(95.4%)>處理1(95.0%)>處理2(88.4.1)>對照(ck);對稗草、卷莖蓼、莧菜、酸膜葉蓼、黎的防治株防效均表現為處理3>處理1>處理2>對照(ck),具體株防效(祥見附表2)。
(3)施藥后30d的鮮重防效:總體鮮重防效(見附表3),總體鮮重防效處理3(89.9%)>處理1(89.6%)>處理2(83.5)>對照(ck);
玉米田主要以表中的五種雜草為主,示范地中還有少量鴨趾草、苦荬菜、狼把草、問荊等雜草,各處理對這些雜草均有較好的防治和抑制作用。
十、結論
1.從安全性上看,各處理所用的藥劑對玉米相對比較均安全,噴藥后前期稍微有點藥害癥狀,后期無任何藥害癥狀,對玉米比較安全。
2.從總體綜合株防效上看,處理3(溴苯腈乳油,100mL/畝)總體綜合株防效96.3%>處理1(75%煙嘧磺隆·溴苯腈水分散顆粒劑,50 g /畝)總體綜合株防效95.6%>處理2(當地常用苗后除草劑,三笑,100mL/畝)總體綜合株防效88.4%。
根據山東省中小學教師全員遠程研修工程總體部署和市教體局文件要求,我校積極宣傳發動組織全體教師參加2014年遠程研修。為切實保障培訓效果,扎實做好研修工作,把每一件事落到實處,做到極致,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研修目標
今年遠程研修創新點是自主選擇課程的菜單式設計,以問題解決為目的,以校本研修為基本組織形式,全體參訓教師要充分利用山東省教師教育網遠程研修平臺,在學科課程專家引領下,通過觀看專題講座、學習文本資料、在線問題研討等形式的對話交流,幫助教師診斷和解決教學問題,提高教師合理設計與有效實施新課程教學的能力,提高老師學科素養和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具體達成以下目標:
1.通過專家對教學內容的解讀,增進教師對教學內容結構的理解和把握;
2.通過專家指導開放性備課,為教師集體備課提供示范,為教師備課提供案例型資源;
3.通過典型課例分析與探討,強化教師課堂診斷的意識,提高設計和實施教學的能力;
4.通過遠程網絡平臺的交流與分享,教師自身差異學習、合作學習體驗、反思、超越,增強教師的學習意識和促進學生學習的能力。
二、研修對象內容
遠程研修參訓對象包括初中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品德、歷史、地理、體育、音樂和美術12個學科教師。以基于新課標的課例研究為主題,聚焦新課標貫徹和混合式課例研究,主要包括學科教學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基于課標貫徹和學生學習的教學設計與研究、學科教學問題與對策、貫徹課標的混合式課例協同研究、課例研究常態化及其變式應用等。研修共50學時,第一階段集中研修6天,36學時;第二階段分散研修,14學時。分散研修階段,旨在學習借鑒應用集中研修期間的成果,結合日常教學,進行課例設計與研究,并通過平臺提交研修成果。
三、研修時間
2014年7月22日——2014年7月27日
上午7:30——11:30 下午:2:00——3:00
模式:上午集中學習,下午完成作業。
上午組織觀看視頻,下午3:00之前寫作業、作評論,以備指導教師和專家推薦。
各學段提前2天開放平臺,請督促教師提前熟悉平臺,遠程研修開始之后,將不再受理帳號登陸不上、視頻播放不了等技術問題。
四、研修模式
研修模式強調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的整合;學習方式突出線上線下的混合式學習,讓老師經歷理解學習、案例學習、創建學習的完整學習過程;教學評價方面注重基于數據可視化分析的過程性和質性評價。
五、研修地點 :各自辦公室
研修組長
語文 :梁娜 數學 :劉玲 英語: 姚明田
物理 :李愛芳 化學 :朱志強 政治:高偉
體:劉家亮
1.對本學科的優秀作業和課例要及時傳我校網站;對本學科的工作情況要及時把握,要辦好簡報,做好宣傳(學校統計通報)。
2.各學科負責人(培訓期間每人分別報道至少2篇 ,有文字有圖片,內容力求新穎獨特,切忌大通套、人云亦云。要讓學科領導過目。
3.王江負責學校整體信息宣傳報道
六、管理保障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遠程研修領導小組。
組 長:魏彥文 副組長: 陳志平 王樹相
組 員: 孫春源 門泉航 陳宗劍 姚明田
宣傳報道組:各學科研修組長(培訓期間每人分別報道至少2篇 ,有文字有圖片,內容力求新穎獨特,切忌大通套,人云亦云。要讓學科領導過目)
技術服務組:馬玉軍
后勤保障組:鞏殿春
(二)嚴肅紀律,規范考核。
學校在研修期間實行簽到制度,集中組織與管理,責任到人,確保網絡暢通,確保人人參與,全程參與。按要求組織各科教師集中觀看視頻、參加討論;分散研修,學校領導根據任教學科參與研修討論。研修期間將嚴格考勤制度,無特殊原因不得請假,確實請假必須校長簽字。
附查崗責任人(帶參訓名單點名,至少兩次):
22號:陳志平 23號:祝煥利 24號: 王樹相
25號:陳宗劍 26號:孫春源 27號:門泉航
各處室負責人負責本處室出勤學習情況。學校整體檢查。
研修期間(上午學校組織觀看視頻,下午3:00之前寫作業、作評論,以備指導教師和專家推薦),學校制定科學的獎懲激勵措施,積極調動教師參訓積極性,學校在上午7:30前通報前一天的學習情況,對未完成作業的教師要提醒督促;鼓勵指導參訓教師在完成數量的前提下重視作業質量,爭取被省專家推薦或入選資源庫,今年評選各級先進以作業質量為主要標準。要加大督導檢查力度,重點檢查參訓教師出勤情況、看視頻的紀律情況、服務保障情況、研修計劃執行情況等,發現問題,及時敦促整改,要求凡報名必參加,凡參加必合格。
要嚴肅學風、學紀,提倡真實研修的理念。研修期間要指定專門人員對網上言論和參訓教師作業進行篩查,堅決禁止發表涉及政治宗教等的不良言論以及抄襲作業、粘貼評論等現象,并公布舉報渠道。對于舉報的涉嫌抄襲作業、復制粘貼討論等違規行為,一經查實,要作為研修事故及時、嚴肅處理。師德考核不得評為“優秀”。市教育體育局也將對各學校研修情況進行隨機檢查。
(三)宣傳到位,爭先創優
召開全體教師參加的宣傳會議,首先讓全體教師認識到遠程研修對提升教師基本素養的重要意義,明晰遠程研修的基本步驟和自己擔任指導教師的基本職責,并召開全校參訓教師參加的動員大會,明確分組,同時提出了互幫互助的要求,讓老教師在作業完成過程中對新教師負起責來,新教師幫助老教師解決網絡上出現的問題,形成教研共同體。
(四)要保留原始檔案
每位老師要在集中研修和校本研修后分別提交紙質研修總結報告。
要將研修期間的方案、點名冊、優秀作業、精彩課例、每日通報、宣傳報道、總結等存檔,作為督導檢查的必查內容。每位組長、參訓學員要及時保存好所有文字材料(優秀作業、精彩課例、宣傳報道、個人收獲總結等),注意按照行文格式。在7月27號前交學科負責人,再交分管領導,最后集中給教研中心王江。這些是督導檢查的必查內容
(五)全程跟進,及時反饋
研修過程中,校長、分管領導、各分管主任全程參與,和老師們充分交流,答疑解惑。同時組織技術人員隨時服務,保障網絡暢通。在研修期間及時組織教研組長召開碰頭會,通過學校平臺交流情況,分享成功做法。研修教師依據課程研修的要求,完成觀看視頻、撰寫作業、參與互動、總結反思等研修任務。
七、考核評價
一、團隊分組,開展“多層”研修
園本研修崇尚教師同伴互為資源,在群體互助中“做中研,研中做”,努力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教師個人或群體的成功經驗,在團隊研修中成長。如何發揮團隊研究優勢,形成良好的共同學習研討氛圍,促進實踐教師每個個體的成長,我們將全園教師進行分層研修,開展了“研修三部曲”活動。
1.著眼教師個體,使研修組別層級化
為使課例研修落到實處,我們根據教學年限、教學能力、教學成果等方面將教師進行分層培訓(如圖1),分別為組、起航組、搏浪組、遠航組、領航組五組,并確定每一組教師研修的主要任務和目標。
2.著眼課堂本真,使研修重點具體化
“課例”是教師直面教學共同分享的“平臺”,是教學理論和實踐的中介。1研修小組成員以課例為載體,在教學行為的不斷跟進中,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深刻反思的體驗,相互學習,經驗分享,提升音樂教學能力。因為音樂教學課例研修內容多,重點不同策略不同,教學的難易程度也不同。根據研修組別的教學經驗我們制定了相應的研修目標和內容,明確研修課的主要模式,使課例研修更加具體、有針對性。
如,組的教師都是1-3年的新教師,他們研修的主要是歌唱活動,歌唱活動在所有音樂課型里是屬于比價容易把握的教學,它的模式比較簡單。同時,要求組教師能上好模仿課,上模仿課能讓青年教師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少走彎路。我們將本園優秀音樂課例錄像、網絡上優秀音樂課例以及名人名家的優秀課例收集在資源共享庫中,供青年教師搬課。通過他們細細地“品”,慢慢地“磨”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教學能力。又如,遠航組的教師屬于縣教研新秀獲獎教師,我們對他們的要求就有別于其他組,他們研修的重點是集體舞教學。集體舞教學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可以參考的范例較少,需要教師獨立思考,逐步探索它的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因此,遠航組教師的集體舞教學研修形式多為微格研修和專家引領的形式。
3.著眼縱深發展,使研修內容專題化
所謂專題研討是指幼兒園根據當前教師存在的某種具有共同價值取向的問題或某個音樂課型等確定專題,這些專題有預案、有目標、有過程、有反思。每學期大教研和分層教研根據專題預案中的目標、內容、形式和實施要求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系列教研活動。如:上學期研討的專題為音樂欣賞,我們制定了全園的音樂欣賞大專題策劃和各分層組的小專題策劃。先在教研大組集中學習理論、邀請專家講座、開展頭腦風暴等活動,再由各分層組根據本組幼兒年齡特點進行一課多研等課例研討,最后各組在全園作展示。這樣大組學習、小組研討、集中展示,使我們的音樂課例研修專題學習得以落實,不斷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促進其專業成長。
二、音樂分項,力顯“多效”價值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睂σ魳方虒W能力不佳的教師來說,建構一套合理的、科學的、適宜的音樂教學各課型的教學模式,為他們的教學提供一個參考,是我們課例研修的一項主要內容,也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有效方式。
1.收集多元教學素材,豐富音樂課程資源
本著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原則,我們嘗試從多方位去發掘和拓展幼兒音樂活動的資源,有外國名曲、流行歌曲、民族樂曲、民間兒謠,也有本土漁文化的民謠等等。并將音樂經過分析、刪減、剪接成為我們開展課例研討的素材。如利用俄羅斯名曲開展的韻律活動《莎莎》,利用流行歌曲《甩蔥歌》編排了韻律活動《蔥小弟》,節選民族樂曲《歡沁》開展的集體舞《歡樂鼓》等等。同時收集了許卓婭、陳蓉、王秀萍等全國特級教師編寫的優秀教案集,也匯編了我園的優秀課例,并將資源進行了分類、篩選,建立了多個課例資源庫,有集體舞資源庫、音樂游戲資源庫、音樂欣賞資源庫、奧爾夫音樂資源庫等等。根據不同分層組研修重點要求每學期收集并研修四個教學活動,并在組內推廣落實。
2.探索音樂教學模式,利于教師借鑒參考
對于同一個課例,不同教學經驗的教師演繹的效果也有所差別,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往往能充分挖掘音樂的價值,使幼兒樂意學,并學有所獲。這種經驗被提煉成教學模式,就變成了可復制的經驗,對于經驗不足的教師來說,就有一個很好的參照。為此,我們借鑒、融合了傳統音樂教學和和王秀萍的經驗還原教學,并以這兩大理論體系為支撐,以多元智能為依據,進行多元音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以歌唱教學為例,我們依據歌唱材料的分類,對不同類型的歌曲進行分析、嘗試、反思、創新,總結出各類歌唱教學課例的基本環節,提煉多元歌唱教學模式。
3.歸納音樂教學策略,提升課堂教學實效
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有效實施教學策略,吸引幼兒參與,把握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益,是非常重要的。在課題研討初期,很多教師的教學秩序混亂,有的出現教學活動無法進行下去的情形。分析其問題,主要在于教師不能有效的運用教學策略。
以集體舞教學為例,動作是整個集體舞的“血肉”,動作學習不僅能幫助幼兒積累越來越豐富的動作表達詞匯,而且有助于兒童發展“模仿”、“遷移”、“探索”、“創編”等各種基本學習能力。但是目前集體舞蹈教學中的動作學習過程卻異象叢生,導致教學秩序混亂,更有甚者還出現了教學活動無法進行下去的現象。主要問題是:其一教師對幼兒的動作學習能力不夠熟悉,不能提供難易適中的動作模板;其二是教師對幼兒的動作學習缺少有效策略,大多數還停留在教師示范,幼兒一遍遍練習,在重復練習過程中缺少進一步的推進機制。為破解集體舞存在的理解樂曲、記憶動作、變換隊形、人際合作、展現特色等諸多難題,我們積極開展策略研究,提煉出了任務意識策略、難易分級策略、經驗還原策略和細節管理策略。
一、中學職初教師校本研修課程內容模塊的編制
從職初教師崗位實踐和專業提升的需要角度看,基于導師指導的職初教師校本研修課程的內容結構如圖1所示。
(一)“課堂教學的組織”課程模塊內容要點
在導師的指導下,職初教師應通過教學實踐、課例研修與自主反思等活動,達到以下專業要求。
(1)落實教學計劃的制訂。依據課程標準,初步把握一學年的教材總體特點、學段教學基本特征以及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能結合上級部門下發的學科課程計劃,在備課組長指導下,結合學情,完成“課程綱要”以及學期、單元、課時計劃的制訂,并以此確定課堂教學的進程依據。(2)科學編制課前的導學問題。能結合學習內容,科學安排與布置課堂預習與導學問題,樹立面向全體、關注學習困難學生的意識。(3)養成提前候課、按時下課的習慣。能夠提前適當時間到任教班級,檢查和督促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并與個別學生進行課前交流或學習檢查。不把教師的個人不良情緒帶入課堂,同時有計劃地安排教學進程,按時下課,不拖堂。(4)做好教學資源的準備。能夠根據教學任務,精心備課,為保證教學正常進行,提前做好教學前的相關實驗、資源準備,并自主檢查教學設備狀態,保證教學的正常需要。(5)幫助學生樹立課堂規則意識。能夠有效指導學生制訂課堂學習規則,注意采取“解釋、演練、強化、提醒、體驗”訓練程序,培養課堂學習的規則意識,使其有序參與課堂討論;注意引導學生珍惜學習時間,尊重他人發言,會與他人分享學習成果和學習經驗。能有效控制和化解課堂突發事件。(6)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注意通過多種情境的創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激發與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高效地投入學習活動。(7)著眼學生問題意識培養。以多樣化的探究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問題意識,能夠合理調節與控制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究,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8)根據教學任務選擇適合的課型。根據不同課型,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時間,規范地進行教學示范或實驗演示,通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多種教學方式,有效實施學科教學。(9)實施基于目標導向的教學。會規范編制課時教學目標,陳述發生預期學習的條件,并明確規定學習行為達成的標準或水平;能圍繞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有效調控教學過程,對學習困難學生提供及時指導與幫助,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合理處理課堂偶發事件或破壞課堂紀律的行為,對學生的問題行為能機智地引導和調控,保證教學沿著正常軌道展開,避免基礎薄弱的學生過早掉隊。(10)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習要求,有效地將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手段整合應用到教學過程設計中,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轉變。(11)熟練使用多種教學方式組織教學。課堂上能夠熟練應用多種教學方式,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會控制各個教學環節或步驟的過渡時間,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能進行有效的指導與評估,并結合合作學習的進展,進行適度的教學過程調整,促進和保證學生實現有效學習。(12)科學安排和實施反饋矯正。能夠針對學習目標,恰當運用課堂的矯正與反饋手段,及時了解和把握學生學習效果和狀態,有效鞏固學生所學內容。在教學中注意進行教學調控,對學生實施多樣化、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得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保證教學目標的高水平達成。(13)增加課堂提問的效度。能善于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具有簡潔性、啟發性與導學性的問題,激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思考和理解;能把握提問的時機性、層次性、針對性和科學性,注意先提問后叫答學生姓名,提問后要留給學生適度的思考時間,并且能進行恰當的追問。(14)重視教學語言的錘煉。課堂語言應規范、簡潔,有啟發性、激勵性、幽默性,語言的內容能切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避免不必要的口頭禪(語),不對學生使用侮辱、歧視性語言;注意引導學生規范使用學科語言進行學習和交流。(15)科學布置鞏固性的作業。根據課堂教學的實施效果,結合學情特點,布置鞏固性的作業。作業內容應是所學內容的鞏固,作業容量適度,能啟發思考,不得布置懲罰性作業。作業的形式避免單一化,可以采取書面作業或實踐性作業;作業的內容應有層次性,可以給學生提供選擇;布置的作業教師必須事先做一遍,凡布置的書面作業應及時批改,實踐性作業應及時講評,學生作業中的錯誤必須及時糾正。
(二)“監測試卷的命題”課程模塊內容要點
在導師的指導下,職初教師應通過教學實踐、課例研修與自主反思等活動,達到如下專業要求。
(1)把握課程標準的內容和評價理念。學習和了解學科課程標準的“內容標準”和探究活動。知道“內容標準”和探究活動中各條目考查水平的具體要求與層次,對學科標準中的“評價建議”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把握學科評價的基本理念和原則,以及筆試內容考查的命題要求。(2)落實基于課程標準的目標分解。針對課程標準的“內容標準”和探究活動的具體條目,結合教材特點、學情特點,能對課程內容的具體目標進行初步分解,細化對課程內容具體目標的理解和認識。(3)掌握教學評價的基礎知識。知道有關命題編制的一般理論,了解評價一份試卷的常用指標,如均分、眾數、中位數、難度、信度、效度、區分度、差異系數、標準差與方差、標準分等基礎知識。(4)熟悉試卷命制的技術和流程。掌握基于課程標準開展試卷編制的一般過程,會根據命題任務,準確確定考查內容和水平要求,科學編制雙向細目表,合理確定考查覆蓋度,題型結構與分值,控制試卷總體難度、容量,注意試題語言、字體和圖表的學科規范,命制一份合格的試卷,制訂科學的評分標準或細則,并能根據網絡閱卷的需要編制合乎規格的試卷。(5)初步掌握三維目標達成的評價命題技術。能夠結合學科的課程標準,針對三維目標的具體內容,熟悉和掌握三類目標命題的一般特征和試題的呈現形式,科學編制信度高、區分度好的試題。(6)基本把握不同類型試卷的命制要求。能根據學科評價的功能,結合教學任務,命制形成性評價試卷和總結性評價試卷。能根據評價需要,制訂表現性評價的方案或評價量表。(7)規范落實學業試卷的評閱。根據試卷評分標準,合理判分。注意在評卷中收集學生典型錯誤信息,反思教學的得失;同時,能熟悉“網絡閱卷”的一般流程,掌握“網絡閱卷”的具體方法,并能利用閱卷平臺提供的功能,收集數字化的學生錯題信息或典型答題案例,并能結合閱卷數據進行書面的診斷分析。(8)實施學業監測后的診斷分析。根據試卷評分標準,能夠合理判分,并進行學生學業成績的判定與統計;能借助一定的質量分析系統或平臺的監測數據,進行任教班級學業質量測試后的診斷分析,形成學業質量診斷分析報告,并制訂教學改進方案或措施。
(三)“教學課例的研究” 課程模塊內容要點
課例研究,是基于日常教育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持續進行實踐改進,直至問題解決的一種研究活動。它將教師的研究、進修和日常教學實踐緊密聯系,具有基于專題、持續研究、見證效果、形成成果等特點。在導師的指導下,職初教師應通過教學實踐、課例研修與自主反思等活動,達到以下專業要求。
(1)認識教學課例研究的實踐意義。教學課例研究的目標指向職初教師個體課堂教學技能,著眼教師專業的成長。開展課例研究的目的是改進自我教學,發展自我,為自己而研究;通過同伴互助,幫助教師理解自己的教學行為,并在同事或同行間建立起牢固的、專業互助的伙伴關系。(2)明確教學課例研究的一般方法。知道課題研究是貼近教師專業實踐最為緊密的質性研究方式。其主體研究方法是基于教學中的問題,在行動中研究、行動中學習,一邊工作,一邊研究。具體可以采取觀察法、調查法、經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3)把握教學課例研究的基本流程。教學課例研究以問題為導引,基于教師自身專業提升,具體遵循確定主題、教學設計、課前會議、課堂觀察、集體反思、自我完善、總結分享、循環跟進的程序。(4)整合教學課例研究的活動形式?;谥黝}的教學課例研究的形式應避免單一化,力爭研究主題系列化;在一課一議的基礎上,可以將研究形式拓展為同題異構、同課一人多輪循環、同課多人多輪循環、基于網絡的團隊協作教研等多種形式。(5)規范教學課例研究的實施過程。能根據研究任務和專業研修需求確定研究主題和教學內容,切合研修專業需求和同伴認同態度,成立或組建研究團隊,合理進行研究的協作分工;能圍繞研究的主題,設計課例研究的實施方案,根據研究方案開展實踐研究。研究中善于建立對話互動的平臺和氛圍,著眼同伴互助,能夠聚焦主題開展對話,梳理和形成促進課堂教學問題改進的措施與基本經驗。(6)優化教學課例研究的技術手段。課例研修主要以課堂觀察為主,采取集中評課、議課的方式進行。應掌握課堂觀察基本方法,根據研究的側重點,科學制訂課堂觀察量表,開展課堂教學觀察實踐。初步熟悉和了解基于信息技術的視頻課例錄播系統,恰當地運用DV、手機、數碼相機等低成本技術工具,能夠進行視頻教學研究課例的診斷分析與研究。(7)初步掌握教學課例評課議課的方法。在開展教學課例研究實踐活動后,能根據課例評課的標準,聚焦主題,展開深入研討。評課議課應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結合,評課觀點的陳述應基于具體、典型的課堂觀察證據,不輕易做主觀性的價值判斷,對于課例實踐中任教教師專業優點的評述不吝嗇,對于專業不足的闡述要到位,不走極端,做到客觀、公正、準確。(8)善于提煉教學課例研究的成果。能夠帶著目的進行課例觀察,暢所欲言地表達;對研究的過程進行詳實的記錄和整理,并基于觀察數據,理清課堂教學改進的脈絡,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成果文本,得出有價值的結論,從而保證后續研究更加深入;善于挖掘課例研修的價值,針對課例中典型的共性問題,能轉化和上升為課題進行深入研究。
(四)“學生學法的指導” 課程模塊內容要點
在導師的指導下,職初教師應借助教學實踐、課例研修與自主反思活動,達到如下專業要求。
(1)把握學科學習規律。應初步把握本學科學習的一般特點和規律;知道學科認識過程包括感知、理解、鞏固、應用四個基本階段。能在學科學習中采取四輪學習方略(也把一節課分為四輪):第一輪——預習,查出障礙;第二輪——聽課,破除障礙;第三輪——復習,掃除障礙;第四輪——作業,學會應用。預習是為了對一節課初步感知,聽課就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復習是為了鞏固,作業就是對所學知識進行應用。能堅持“前移后續”的策略,培養學生“先預習再上課,先復習再作業,先思考再求助”的學習習慣,有效落實四輪學習方略的指導。(2)善于集中學生注意力。能夠從學習目的、學習內容難度、心理壓力、疲勞程度等方面進行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歸因分析;能指導學生采取放松訓練、調節學習難度、多感官協同、排除干擾等多種方法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3)學會制訂學習計劃。能根據學生特點,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制訂計劃要保證學習任務實現的可能性,明確哪些學習內容是必須做的,是否應該做的,是否能夠做的。同時要明確學習計劃落實的具體安排,計劃目標要求明確化,可衡量,可達成,符合實際,并且有時間限制。突出針對性、可操作性,提高學習整體實效。(4)學會有效聽課與筆記。指導學生領會聽課的作用,學會選擇性地進行筆記。學生不僅要注意把握每一節課的重點和核心,而且要根據自己學習的需要,選擇性地記載關鍵知識和疑難知識。在每章復習結束時,還要經常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較成功,哪些還存在問題。(5)有效開展學科訓練。明確學科練習和訓練的功能主要是鞏固、反饋與強化,作業訓練要精選試題,強調訓練的計劃性,著重練習的針對性。具體要求做到:一是加強習題選擇的典型性,學會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二是加強錯題鞏固的自覺性,重視測試中錯誤類型的歸類,注意習題解題方法的歸納,注意定期進行錯題重做;三是注意習題訓練的科學性,抓好基礎訓練、專題訓練、模擬訓練,突出訓練方式的科學選擇,即要科學安排分層訓練、循環訓練、規范(性)訓練以及限時訓練,答題要克服猶豫心態,從而達到有效訓練的目的,留給自己思考的時間;四是加強習題訓練的規范性。習題訓練要注意規范化,處理好“求快與求準”“會做與得分”“難題與易題”的關系,避免粗心大意和熟題答案的思維定式的影響,避免“看錯、想錯、算錯、寫錯、抄錯”,抓穩基礎分,做到“該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丟”。(6)學會選擇教輔資料。資料是復習的補充,要指導學生 “抓綱務本”。抓綱就是要正確認識考綱對學習的指導作用;務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拓寬知識內容,延伸課后習題。挖掘教材,注意細節。一般一門學科配置1~2本綜合性教輔用書即可,堅持舉一反三,“以一當十”,即聽懂一題會解一類題,引導學生避免過分依賴資料的習慣性心理,決不能舍本逐末。(7)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注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對學生加強克服考試綜合焦慮癥或考試綜合恐懼癥的心理輔導,要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焦慮和壓力,合理歸因;合理確定學習目標,調整考試動機,將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提高對考試環境的適應性,擺正心態,避免怯場;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放松。(8)學會巧用草稿紙。指導學生平時的草稿要整潔,草稿紙使用要便于檢查。不要在一大張紙上亂寫亂畫,打草稿也要像解題一樣,一題一題順著序號往下寫。為了便于練習做完后的復查,草稿紙一般可以折成4~8塊的小方格,標注題號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計算過程。(9)定期自主診斷。指導學生認真、客觀地對學習進行總結與反思,及時彌補,尤其是對薄弱環節加強反思診斷,及時確定查漏補缺的重點學科,保證學科的均衡發展。
二、中學職初教師校本研修課程的實施要求
中學職初教師校本研修課程的實施,應結合學校特點,總體上采取導師負責專業指導,職初教師落實知行結合、自主實踐與自覺反思,職初教師所在學校承擔過程監控與效果評價的方式。具體說,導師、職初教師、學校應分別落實課程實施的具體要求。
(一)校本研修教師課程實施的導師要求
(1)落實課程實施計劃。根據校本研修教師課程實施指南的基本要求,導師針對每一校本課程制訂課程實施計劃與方案,明確每門校本教師課程評估的基本要求,并要求職初教師了然于心。(2)實施課例研修指導。導師能在安排自身工作的同時,隨機觀摩和觀察職初教師的常態教學情況,有計劃地組織職初教師開展主題性、專題性、系列性的課例研修,主動聽取職初教師的匯報課,做好課堂觀察的記錄,能結合課堂診斷情況,給職初教師提出書面的教學改進建議和措施,并明確職初教師落實整改的時間要求。(3)落實課堂教學組織的指導。導師能對職初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組織的理論學習指導,結合自身教學示范,幫助職初教師形成課堂教學組織的基本規范。(4)落實學業評價的專業要求。導師能對職初教師的教學命題評價提出具體技術指導,定期對職初教師的學科命題提出任務性要求,明確具體數量和內容要求,能針對職初教師編制的試卷給予具體的專業指導,并落實書面改進意見,同時能保存好試卷命題改進的過程性資料,作為職初教師檔案袋評價的基本證據資料。(5)落實學法指導的建議。導師能給職初教師提供適合學科特點的學法指導建議,并在教學實踐中對職初教師學法指導的落實進行督促和檢查,為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供必要的專業支持。
(二)校本研修教師課程實施的職初教師要求
(1)虛心聽取導師專業意見。能按照校本研修教師課程指南的要求,虛心聽從導師的專業指導,規范落實研修的任務和要求。在教學實踐中,善于聽取導師的專業指導意見,進行課程研修和專業實踐。(2)定期開展研修總結。要能養成獨立思考的專業習慣,定期進行專業研修的反思和總結。針對課程研修中出現的專業問題,能主動思考解決辦法,并善于結合導師的指導意見,創造性地進行落實,不盲目從于導師的建議。(3)主動落實課堂研修要求。根據課堂教學組織課程研修的要求,圍繞課例進行專業研修,能主動定期觀摩和聽取導師的常態課,學習導師的課堂專長,并主動開展課例研究教學實踐,征求導師或同行的意見。(4)主動落實學業命題研修要求。能根據導師對學業試卷命題的指導意見,主動進行命題實踐,同時主動學習有關命題評價的相關理論,充實自我對學業試卷命題的評價理論水平;同時能夠根據研修的要求,在研修期間提供規定數量的學業試卷。(5)做好研修材料的積累。能夠根據導師要求完成各類專業研修過程資料和評估資料的填寫,并做好專業研修過程中各類研修課程過程性資料的積累,能夠選擇和提交體現專業研修成效的典型性材料。
教研組是指以同學科教師為單位,為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師發展,采取一定的活動方式進行教學研究的組織。教師作為一種特定的職業,其發展的關鍵是實踐知識和實踐智慧的不斷豐富和提升,因此公開課和觀、評課一直是學校教研活動的主要形式。這種形式多年來對教師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的同時,也存在著不少弊端,諸如公開課主要是用于經驗推廣,往往也被稱之為“示范課”等,不主要用于研究問題;聽課過程中捕捉的信息相對分散,沒有明確的針對性和聚焦點;評課主要是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和評估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止于評論,沒有實踐改進的環節,不能填補“知”與“行”之間的鴻溝,疏于知行合一。課例研修中的上課主要是用于研究問題,教師帶著特定問題,為了解決問題而深入課堂進行觀察,觀察之后的研討功能是診斷和研究問題,在反思中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后行為跟進。筆者目前在組織某課題研究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教研組建設過程中采用課例研修這種草根化的教學研究模式,有利于推動教師去關注課堂教學中潛在的問題,在研修中經歷觀點交鋒,在思想碰撞中達成共識,促使教研組在持續的反思和實踐中走向“和而不同”的學習共同體。
一、為有源頭活水來:組建團隊,共同反思
走向“和而不同”的學習共同體,首先需要組建一支成員各具特點、優勢互補的團隊,這是有效組織教研活動的源頭活水。筆者在組建研究團隊時,充分考慮到成員內部結構的優化組合,以教研組內不同特點的一線教師作為課題研究的主體,同時還邀請學校校長的加盟,以及課程專家(學科教研員)作為研究顧問。實踐證明,這支團隊在研究過程中成員之間注重協作,經驗分享與互助是貫徹始終的。學校領導的參與在保障團隊研究時間和研究順暢進行方面起著重要的行政支持作用;課程專家有深厚的理論積累和對教學本質的深刻把握,在團隊研修中為一線教師提供理念指導和專業支持;一線教師在研修中和課程專家共同反思教學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然后行為跟進實現理論和行為的結合。研修過程中多方人員的互助合作,為教師搭建合作交流和共同反思的平臺,讓教師在和諧的氛圍中、兼收并蓄,最終形成一種“和而不同”的新型教研文化。
課例研修在系統開展的過程中,課程專家與一線教師的合作一般會經歷一個縱向發展過程。最初,專家對研修活動主要起指導作用,這種指導包括課程理論指導、研修技能指導和學科專業指導。隨著研修活動的深入和持續開展,專家的指導作用不斷淡化,而促進和合作作用則不斷增強。專家和教師共同確定研修主題,形成研修方案,專家提供教學設計的指導意見,教師負責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在多次課堂教學和建構性反思中探尋彌合理念與現實差距的有效途徑。在此階段,專家從理論層面走向教學實踐,教師從實踐層面走向理論提升,理論與實踐不斷交互作用,雙方在互補中實現共同發展。
二、衣帶漸寬終不悔:三次實踐,兩次反思
“三次實踐,兩次反思”的研修模式,是指研修團隊確定研修主題、形成研修方案以后,選擇一個課例進行教學設計,指定一位教師負責實施課堂教學,研修團隊分工合作進入課堂觀察,并在課堂觀察之后進行反思研討,探尋理念與現實的差距,提出行為改進的方案之后,授課教師再度進入課堂,實踐修改后的教學設計,整個過程包括第一次課堂教學以及兩次反思研討后的行為跟進?!叭螌嵺`,兩次反思”之后還要對課堂教學和研修活動做一個綜合性評價,對研修主題的目標達成度做一個整體評估。這種研修模式有利于教師將他人的經驗擴充進自身的經驗范圍,關注自身與他人的差距,避免狹隘的經驗主義。筆者在2012年11月的一次研修活動中,團隊確定了“高中政治課生活化課堂研究”的研修主題和“文化創新的途徑”研修課例。通過集體討論形成研修方案后,采用“三次行動,兩次反思”的研修模式開展研究,探討和實踐如何使用貼近生活的探究活動貫穿課堂教學:如何通過舞蹈《云南映象》的創作歷程,探究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如何通過欣賞蘇州市歌《蘇州好風光》和了解市歌的創作過程,探究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如何通過討論、分析《中國好聲音》為什么那么受歡迎,得出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二“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對貼近生活的探究活動非常感興趣,課堂教學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時也表明,將研討過程中獲得的建構性反思成果再次付諸于課堂的過程是跨越理論與實踐鴻溝的有效途徑,是使教師將建構性反思真正內化、獲得專業成長的必經過程,為研修團隊獲得實踐智慧提供了厚重積淀。這是一個的過程,教研組在的合作中走向“和而不同”的學習共同體。
在“三次實踐、兩次反思”的研修過程中,為保證研修活動的有效性,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第一,在教學設計中,要圍繞研修主題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保證研修活動不偏離主題;授課教師在三次實踐中都要提供規范的教學設計,以利于團隊通過教師的變化來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教師成長的規律。第二,在研討反思環節,也要緊緊圍繞研修主題,把課例作為載體,作為探尋問題解決的平臺;在群體中形成一種和諧的反思氛圍,注重思想和思想之間的交換,不要把他人或集體的觀念強加于人,這樣才能創造出一種和而不同的教師關系。第三,有時經過三次實踐和兩次反思之后,沒有獲得有效的策略解決所要研修的主題,此時第三次實踐就不應成為研修活動的終點,可以進行第四次實踐或者采用說課的方式繼續研究。第四,綜合性評價應包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對教師進步的評價,對研修團隊獲得收獲的評價等。
三、采菊悠然見南山:交流總結,理論提升
經歷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積淀后,研修團隊進入交流總結、理論提升階段,教師以教育者、研究者和學習者的多重身份,在研修過程中享受著提升教育理念的樂趣、獲得新知與技能的喜悅,以及教學相長的益處。當教師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已有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際問題,就會對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和產生的新問題更為敏感。課例研修提升了教師的反思能力,使教師在實踐中形成和檢驗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彌合理論與實踐的差距,進一步了解教育教學規律的復雜性,形成一系列研修成果,提高教育教學實踐智慧。研修成果是研修團隊長期在教學反思與實踐中慢慢積淀出來的經驗總結和理性升華,是為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提供可持續發展服務的有效資源。成果種類可以分為階段成果和最終成果兩類。階段成果包括行為跟進的教學設計,課件、課堂實錄,群體反思記錄集等;最終成果包括課例研修報告、教師科研論文論著等。階段成果具有單一性和記錄性,最終成果則是研修團隊對階段成果加工和提煉后進行的重新建構和理性升華,具有綜合性和提升性。筆者所在的研修團隊在平均每月一次的研修活動中,形成了多篇課題研修報告上傳至校園網資源共享;隨著研究活動的深入開展,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在全市和跨省范圍內開課均獲得好評;教師的理論水平不斷提升,一年來有多篇在各類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