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8 11:26:12
序論:在您撰寫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修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但是,近幾年由于受教育系統考編的影響,我園師資流動比較頻繁,每年會有大量新聘教師入園,90%以上為年輕教師,體現為:音樂教學經驗不足、組織能力不強,組織方式不豐富。加上音樂教學活動形式活潑,幼兒在活動中往往表現情緒激動、行為活躍,這更要求教師有很強的課堂駕馭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因此,提高校本研修實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正是幼兒園前進的動力。我們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創新為動力,以全員提高為目標,緊緊圍繞幼兒園的音樂特色這一中心點,開展了以“分層研修,連環跟進模式”的校本研修模式。
一、團隊分組,明確音樂研修方向
為了實踐并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分層研修”的培訓模式,首先要了解教師現狀,幫助教師梳理自身專業發展的水平與能力,制定合理的成長規劃方案,并扎實理論、提高技能,從思想上、制度上保障課題工作的順利開展。
1.健全制度,營造音樂研修氛圍
為創設良好的研修氛圍,我園從規章制度入手,結合分層研修實際情況,革新了分層研修、師徒結對、三優考核、課例研修等《教師分層培訓系列制度》,從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獎勵等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從宏觀上調控研究過程,最大程度地發揮教師們研究的主觀能動性。
2.合理定位,構建音樂研修組別
我們根據教師教齡、教學能力、音樂專業技能、所獲榮譽、科研水平等各項指標,通過教師們自我定位、領導考核等方式把全園教師評定為一至五星級,分別為組、起航組、搏浪組、遠航組、領航組。每個星級的教師組成相應的研修小組,根據各組發展目標,分層培訓。
3.調研訪談,把脈音樂教學現狀
實施分層研修前對教師的音樂專業水平進行調查分析,它能為研究者有效而合理地開展研修指明方向。調查的內容包括教師對音樂課程的認知程度、對音樂教材的理解、對音樂教學策略的掌握等。調查的形式主要包括:集體或個人訪談、問卷測試、課后測試等,根據統計出的有效數據進行合理的分析。
二、研修分步,開展全面遞進培訓
通過對教師教學的現狀分析,我們制定出每一個層次的培訓內容和目標,選用適宜的培訓模式,形成“連環跟進、螺旋上升”的培模式。
1.訓賽活動常規化,扎實基礎
為使教師的教學能力盡快提高,分層培訓實施以后,每組制定相應計劃,定時定點開展理論學習、專業技能考試、課例研討等活動,使訓賽活動常規化、規范化。如每學年的分層音樂教學考核,組教師學習錄像上好模仿課,啟航組教師參考教案上好達標課,博浪組教師自編教案上好優質課,遠航組教師發揮特長上好示范課。
2.研修重點具體化,各有所長
音樂課程教學內容多,重點不同策略不同,教學的難易程度也不同。我們以課堂教學為核心,以課例研修為載體,根據各組的教學經驗制定了相應的研修目標和內容,明確研修課的主要模式,使音樂課例研修更加具體、有針對性,不同層級教師發揮自己的特長。如我們要求組教師能上好模仿課,上模仿課能讓青年教師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少走彎路。我們將本園優秀音樂課例錄像、網絡上優秀音樂課例以及名人名家的優秀課例收集在資源共享庫中,供青年教師搬課。
3.研修內容專題化,全面提升
根據當前教師存在的某種具有共同價值取向的問題或某個音樂課型等確定有預案、有目標、有過程、有反思的研修專題。每學期大教研和分層教研根據專題預案中的目標、內容、形式和實施要求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系列教研活動。如:音樂欣賞專題研討制定全園的大專題策劃和各分層組的小專題策劃。先由教研大組集中學習理論、邀請專家講座、開展頭腦風暴等學習活動,再由各分層組根據本組幼兒年齡特點進行一課多研等課例研討,最后各組在全園作展示。通過大組學習、小組研討、集中展示,使音樂教學研修專題學習得以落實。
三、研修分式,促進教師全面提升
分層研修全面實施后,為使研修全面開花、全員參與,根據教師專業成長的實際需求,我們開展了研訓一體化培養模式進行,很好的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1.自主申報考核課,逐層提升課堂教學能力
每學期幼兒園會倡導全體教師申報音樂考核課。在教師自主申報的基礎上,統一編排考核課的教學時間、考核人員,在考核期間,每位教師必須參加研修7個教學活動的觀摩、評析,并上交評析意見。對考核中不合格教學活動,由研究團隊進行重構,并進行反敗為勝課例的研討,直到考核合格;對考核優秀的教師進行獎勵。音樂教學研修在全園持續、深入地推進了4年,促使每一位教師通過親身參與教學改進和研究活動,來體驗音樂教學的快樂,明確自己教學改進的方向。
2.師徒結對互助課,快速提升反思評價能力
隨著分層研修的全面展開,我園教師群體的教研氛圍逐漸形成并呈現良好態勢,師徒結對“1+1”教學互助課應運而生。所謂“1+1”教學互助課即教師本著自主、自愿的原則組成教學研究小組。我園以師徒結對中的師徒和分層教研組長2~3人為互助組的形式開展。互助課針對教師申報的音樂考核課,在申報教師個人行為上對其進行教案分析―教案重構―教學研討―方案修改―再次上課―總結反思的過程。通過互助組教師之間面對面、手把手的評價、指導,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3.專家引領特色課,重點提升教學創新能力
為了切實提高全體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繼續更新我校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我校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確立“以校為本”的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體系,有序地組織了一系列教育教學研究活動;開展了一系列追求成效、講究創造的教師繼續教育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可貴的經驗?,F將本次學習研修工作總結如下:
一、有力的領導小組是成功的前提
學校領導班子認真學習統一思想,提高對學校發展必須教師隊伍整體建設優先發展的認識,針對學校教師隊伍的年齡構成、知識構成和教學能力素質的構成特點,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以教學副校長為副組長的校本培訓領導小組,由教導處具體實施的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堅持“專人負責、分工明確、分層培訓、分類推進、高效務實”的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原則,確立形成了“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網絡”,制定了“通識教育與分層次校本教師教育”的培訓計劃,有力的督促和推進了校本教研的工作進程。在開展工作中,領導小組經常深入教學工作當中,全力促進素質教育,圍繞科研氛圍的營造、教育理論的宣傳、常規教研的落實、考試改革的研究等重點工作,開拓創新,真正突出以校為本的教研,使我校逐漸形成了以教育科研為學校的成名之源。
二、積極開展各種教育培訓活動
在實施校本研修中,學校開展以理論培訓、思想教育、經驗交流、制度管理等方式,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切入點,認真貫徹實施《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以《解讀<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書,全面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廣泛開展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宣傳,開展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利用升旗儀式、政治學習介紹)、經驗交流、未成年人教育法規、師德教育文件和“八榮八恥”教育等培訓。真正把師德教育落實在培養教師事業榮譽感、崗位責任感、生活幸福感和對學生充滿愛心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實施校本研修中,我校教師積極申報小課題,并得到了教研室的立項批準。為此,學校觀看了鄭州市教科所專家盧臻等三位老師的講座,學校還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
在實施校本研修中以實施素質教育理念為核心,有計劃地組織實施教師新課程培訓,提高其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開展新課程標準研究、新教材研究,新教材教學設計與典型案例分析,學習《用心做教研》、《高效課堂22條》和《有效備課》等書籍,通過多種形式的通識性培訓和自學教育理論專著,切實更新了教師教育理念,樹立與素質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增強廣大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思想意識、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三、完善了教研組織,健全了教研制度
學校教研組根據學校校本教研工作安排,結合各組教師實際,均制訂出了切實可行的學期教研工作計劃和學科課題工作計劃,加強了對教師教研、教改的課題指導。真正樹立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建立教學研究的保障機制,整合學校教導處、教研組、年級組和課題組等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務于教學、服務于教師專業成長的開放的學校教研網絡;充分發揮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和教研專業人員等校內外各方面的作用,為教師交流信息、分享經驗、發展專業、展示成果提供了平臺。在實施研修過程中,根據不同層次教師對繼續教育的需求,設立不同的內容,采取專題系列培訓、自學輔導等多種形式開展教師繼續教育活動,使教師的業務學習常學常新,與時俱進。嚴格檢查,注重過程管理,建立教師繼續教育個人檔案,詳細記載了每學期教師參加繼續教育活動的資料,包括課后反思、論文、學習體會、教學點滴及研究的原始資料等。同時,在研修過程中對出現的新情況及時調查繼續教育內容,從長遠的角度確定教師的發展方向,尊重教師的個性,每個人都制定自身發展計劃,確定活動內容,與時俱進,走自身特色發展的道路。
四、加強教育教學的研修
1.課堂教學技能培訓。本學期教導處對教師的備課、說課、聽課、評課、輔導學生、批改作業等環節開展培訓,主要通過教學評優、教學觀摩、教學研討、經驗交流、課后反思等形式,對教師的教學技能進行培訓,并對教師進行了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提高了教師的教學基本技能,與此同時開展了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專業知識更新與拓展等專業培訓。各項培訓主活動貫穿于學校的教研活動之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切實提高了教師教學業務水平。
2.教育教學能力的研修。開展小學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教學評價、教育科學研究的培訓,通過校本研訓的方式,用現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技術和相關學科的新知識武裝教師,使他們了解學科前沿發展動態,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拓展專業知識,提高教研能力。并能緊密結合所承擔的教學任務,撰寫教學經驗總結及學科論文,探討繼續教育和小學教學改革的途徑和方法。
五、常規工作常抓不懈
1、繼續開展讀書活動。采取通讀、選讀、摘錄讀等形式,自學和集中學習相結合,自修和反思相結合,以教育教學專著為內容,開展讀書活動,要求教師每人每年記讀書筆記,并撰寫讀書心得。
2、嚴格按照教學常規要求和課程表上課,每一節課后都要寫教學反思或教學隨筆,教案書寫要規范、要有創新,要及時對學生的各種作業進行細致批改。
3、教師要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按時完成各項任務,并作好記錄,寫好心得。
4、教師要積極按時參加教導處組織的業務學習,做好記錄,完成各種任務。
我校在實施校本研修中積極為教師搭建了三個平臺。即“走出去”與“請進來”的交流平臺、領導班子與普通教師的交流平臺、老教師與年輕教師的交流平臺;實現三個結合。即個人自學反思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教學研究培訓與專業人員引領相結合、新課程標準學習與新理念課堂教學相結合。以培帶訓,發揮老教師的經驗、年輕教師的激情、骨干教師的專業的三大群體力量,實現新思維的突破、新模式的突破、新方法的突破。
六、其它
這些都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是根本、是關鍵。一個區域,通過引進人才可以調整教師隊伍的專業結構和學歷結構,但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師持續、主動、有進階地研修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教師研修必須轉型,通過專業地服務教師學科育人能力的提升,使學生有實際獲得。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的理念就是“成就教師、發展學生”。
一、教師研修:關注教師學科育人能力提升
學科核心素養是現代社會公民必備的素養,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重要基礎,每門學科的課程對于文化的傳承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學科育人是以學科核心知識為重要載體,重視教學內容的結構化設計,基于真實的情境任務,在學生團隊或個人開展實踐性學習、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興趣、落實學科課程目標、幫助學生達到學業質量標準的育人行為。課堂教學是學科育人的一部分。
學科育人要堅持價值觀與能力并重,要強調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學生需要通過學科課程的學習,獲得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特別是批判性思維能力、全球化能力等。這些需求對教育的目標、內容、組織、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
教師的學科育人能力是一種學術能力。它是教學的學術、育人的學術,是高度專業化的表現,其實踐性極強,具有學科性、現場性、個性化等特點。學科育人能力不是一項簡單的技能,是有教無類的、動態發展的學術能力,要求教師具備學生知識、課程知識、教材知識、教學知識、評價知識以及學習設計、實施和自我發展能力等。以學科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現場并不只是單向的輸出,無論是授課、組織活動以及師生之間互動,都對教師有很高的學科教育專業要求,教師的學科教學,在不同學段、不同學校、不同班級都不一樣,個性化極強。
只有堅持學科育人,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才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因此,教師研修要超前思考、跨界思考,要關注教師學科育人能力的提升,要幫助教師獲得“帶得走”的理念和能力,內化成教師的自主行動。只有這樣,教師回到教學現場,才有可能創造性實施,解決現場問題。
二、研修轉型:專業提供高品質教師發展服務
教師研修,要滿足需求,更要引領需求。唯有專業,才更能體現教師中心,才能立足現在、面向未來。
1.尊重客觀規律
這一點非常重要,是專業精神的表現。教師研修機構具有研究、指導和服務的職能,首先要研究學生成長、教師成長、學科發展、學生學習和成人學習的規律。當然,也可以直接掌握并應用已有的關于規律的研究成果。對于研究過程當中生成的成果,一定要在區域層面把研究成果進行實踐應用,最終轉化成教師研修的資源,服務教師發展。
2.依據標準研修
素養導向、標準導向、問題導向的教師研修,有利于教師的學科育人能力提升。專業性的重要表現是依據標準開展研修。標準引導方向、明確目標、規定內容。教師發展標準體現了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和進階發展要求。教師在不同的專業發展階段,從新任教師、發展期教師、成熟教師到名師,素養特征和發展需求是不同的,育人能力是呈現進階發展的態勢的。
目前,國家正在研制《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標準》,旨在規范和指導各地分類、分科、分層實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師全員培訓,引導各地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進行科學診斷,設置針對性培訓課程,確保按需施訓。促進各地按照教師專業成長規律,系統設計課程內容,創新研修模式,持續提升教師專業能力與整體素質,也為探索教師研修學分管理奠定基礎。
3.建設專業隊伍
專業的研修需要專業的隊伍和專業的機構。每個區域都應有一支高度專業化的培訓者團隊。培訓者隊伍的能力建設至關重要。目前,這支隊伍的名稱在各地不同,包括教研員、研修員、培訓者等,一些地區的培訓者隊伍還存在數量嚴重不足、結構不盡合理、專業化程度較低、學術性不夠等突出問題,這些問題亟須改善。在各地,教師研修機構的名稱更是多樣,包括教研中心、教師進修學校、教育局教研室、教育發展研究院、教師進修學院、教師研修學院、教育學院等,其主體職能大體相同,部分職能略有不同。當前的主要問題是,要服務教育改革的需求,機構的職能需要豐富,內設機構需要匹配,以此來提升專業性。
4.不斷超越自我
這也是專業精神的一種體現。自我突破、自我超越,需要有前瞻性、寬視野,更需要教師培訓者有使命感、責任感與擔當精神。教師的培訓者應基于教育改革的需要,基于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的需要,基于教師的實際需求,超前研究與實踐,給一線教師提供專業的解決問題的方案,指導學校和教師發展。這樣的組織具有專業型、學習型、實踐型、研究型、創新型、合作型、生態型、服務型的特征。
5.加學科建設
重視學科建設是專業研修的另一個重要特征。要從課程、教學、評價、資源、教師專業發展,以及教師職前職后銜接等方面,重點開展研究與實踐,促進學科建設,這非常重要。要科學地把握學科建設的方向,建設一流的學科隊伍,才能專業地服務教師的學科育人能力的提升,著力推進研究成果的轉化。
唯有研修轉型,才能更好更專業地支持教師發展。具體包括:研修工作重心從“學科教學”轉向“課程育人”;教學目標從“知識獲得”轉向“素養提升”;研修內容從關注“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教學改進從“基于經驗”轉向“基于實證”;教師研修從“專家傳授”轉向“教師眾籌”、從“統一培訓”轉向“個性發展”。
在研修轉型實踐中,我們聚焦課程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以課題或者項目為載體,教研員牽頭整合高校專家和一線骨干教師資源,建立多個團隊,研究、解決真問題。例如:“促進學科能力發展的教學改進”“義務教育學業標準與教學指導研究”“基于學習者分析的教學改進”“基于學法指導的教學改進”“深度學習‘教學改進’項目”“中小學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建設研究與實踐”等30余個項目。在項目實施中,建立研究、實踐、改進和追蹤機制,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教師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的過程,問題解決了,教師的能力也就提升了。教師自己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非常重要。其中,微團隊培訓的做法非常好,有利于團隊成員互相支持、共同解決問題、持續改進。
三、合作研究,提升中國特色教師教育的品質
當前,教育改革節奏快、力度大,我們要順勢而為、趁勢而上,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確保教師培訓機構、教師培訓者隊伍的專業性,研修機構和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要共同創新發展,共同開展研究。
1.服務區域教育
教師研修機構是區域的專業智庫,服務學校、教師發展,服務教育行政部門的決策。面對多元需求,要通過高水平的研修轉型面對挑戰、解決問題,主動求新求變,轉變理念、豐富內容、創新方式、建立機制是轉型的重點,體現了中國特色教師教育系統的核心能力。
2.共同創新發展
教師教育研究的寬度和深度在不斷發生變化,研修制度具有中國特色,不可替代。我們要共同實踐,共同創新,發揮團隊力量。研修機構之間要開展合作,同時,研修機構也要與高校開展合作,做好教師職前職后銜接。對于教師職前培養,無論是本科、碩士或者博士學位,都應在職前加強教育教學學習與實踐,區縣級教師研修機構可以作為教師職前培養實踐基地,經過教學現場的學習、研究、實踐、改進,使學生畢業后能夠直接勝任教學工作。例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與北京師范大學開展合作項目,共同開發本科生或者教育碩士的教學實踐類課程,教研員可以去授課,做兼職教授。
3.共同開展研究
21世紀以來,國際上高水平的教師教育研究呈增長態勢,美國占據中心位置。但中國大陸處于弱勢,研究成果較少,缺乏國際化的教師教育研究機構和團隊,缺乏相對聚焦的研究主題,缺乏持續穩定的追蹤研究。
未來,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研修機構的研究力量可以結合在一起,聚焦關鍵的問題,共同_展持續研究,并將研究成果不斷地應用。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共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通過開展STEAM教育的教師研修,提高教師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水平。我們還要總結、提煉中國教師教育的實踐經驗與智慧,在國際上分享與交流,擴大國際影響力。
我們一行農村數學老師放下粉筆,拿起鋼筆,走下講臺,做回學生,迅速完成了角色的轉換,在這短短的幾天里,我們仔細聆聽了各位專家教授的精彩講座。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豐富的知識以及精湛的理論,讓我們仿佛返回到學生時代,忘我地享受著這一頓知識的饕餮大宴。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進一步了解了課改的發展方向以及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反思了平時教學中的不足,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觀念,深深地體會到了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針對老師們教學效率低、教學成績差的問題,重慶朝陽中學的胡世川老師和熊英老師分別作了《初中新課標下的教師成長》和《優化初中數學教學的實踐與反思》,胡世川老師給我們講述了他參加工作以來的心路歷程,他從剛參加工作的苦惱、焦慮逐漸轉變為平和、淡定,進一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期間離不開他對學生的了解和關注以及對課標的深入研究。他還提出了新教師成長的注意事項,要注意三個問題:一是對情感態度的的把握,要了解什么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喜歡的課堂;二是對課堂的把握,要還學生一個自由的學習空間;三是跟師傅、讀課標、多反思,要多學習師傅的經驗,研讀課標,反思自己的不足。做到這些,新教師就能快速成長起來。熊英老師則從課堂教學入手,用實際案例提出了課堂教學中的五個方面:1、創設情境,感知數學。2、動手實踐,體驗數學。3、加強直觀,感悟數學。4、當小老師,再創數學。5、做好總結,升華數學。她提出:要把自己置身于學生的地位,用學生的眼光來看待數學;我們教師首先要熱愛生活,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這樣才能呈現給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有用的數學。這兩節課對我們一線教師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值得我們學習和實踐。
肖紅教授的講座《素養時代下數學文化內涵解讀及其教學》則給我們深層次地剖析了數學文化和核心素養。他指出數學不能演變成空洞的解題訓練,而應該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中的真善美,我們的教學過程就是引導學生發現真善美的過程。他指出教師發展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能勝任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書匠”的境界;第二種境界能做到給予學生思維啟迪的“智慧型教師”的境界;第三種境界能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素養的“數學文化教育者”的境界。我們每個老師都應該努力向第三種境界發展。張廷艷教授的《數學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與實踐路徑》則首先指出:作為教師一定要俯視教育,俯視教學,俯視課堂。我們一定要站在一定的高度,適應這個變革的時代。她從社會的變革聯系到了學校的變革,教育的變革。指出了未來學校的三大特質和未來學生的三大特質。分析了我國數學教育觀的變化歷程以及數學課程改革的價值追求,指出了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特征。并且為我們詳細剖析了最新版的課程標準的十大核心概念以及新課標下數學的落實途徑,為我們的教學指明了方向。
美麗的班主任鐘曉燕老師耐心細致的給我們講解了PPT的制作方法,一步一步地教會了我們怎樣簡單快捷的制作PPT,為我們的教學中又增添了一項新的技能。莫婷老師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實踐經驗交流》具體從教學過程中的學情分析、教學設計、課堂實施、學業評價四個方面分別運用什么樣的教學資源,怎樣運用等方面給我們進行了指導。駱鵬教授則教會我們怎樣通過鋪設語言軌道,直達學生內心。我們講課的語言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學中要盡量避免這些問題,讓我們的語言既能表達清楚又可以吸引學生。
帶著期望,帶著夢想,我們如約相聚在株洲田心中學。參加2015年國培計劃——初中美術種子教師“能力提升工程”學科研修培訓。在此之前,我一直工作在美術教育的一線。在七天的學習中,聆聽專家們由淺入深、生動詳盡的講座,不僅使我對學校美術教育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讓我的思想、觀念、心靈都受到了一次觸動、提升、洗禮和升華。此次培訓雖然時間很短,但安排的緊湊有序,學習內容豐富,講授精彩紛呈,觀摩大開眼界。下面我就談談培訓學習中的一些感悟,與大家共勉。
一、專家講座,高屋建瓴。
聽取教授的課,讓我認識到教育要回歸原點。作為美術教師,對學生所實施的不只是專業美術教育,更多的是生活美術教育,在教學中,淡化美術知識和技能技巧的同時,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能力。不僅如此,美術教學還要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應當把教學融入到孩子們的生活中,把他們特有的游戲生活、身邊的校園環境、家庭和社會生活變成習作的豐富源泉。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感官去觀察生活,用畫筆去記錄生活,使他們從中品嘗到生活和繪畫的樂趣。只有追求學生的需求,營造學生學習的興趣,體驗到美術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聯系,才能使孩子們真正的愛上美術課。并且美術并不是單純的學科,它與信息技術、音樂、體育、語文、數學等學科融為一體,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不僅如此,教授的課讓我懂得創新思維方法有發散思維,逆向思維,聯想思維等。這些思維都要由原生態的東西,一層一層聯想,這樣的創意是無限的。還有廢舊,鄉土,簡易材料的開發和利用。所以上好一堂美術課要求我們美術教師不僅要有精深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還要有廣博的文化素質,專研創新精神,這樣才能把美術課上好。
二、交流研討,共同提高。
一、指導思想
通過專家教授的講解引領,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促使自己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從而適用“新教育”“新技術”“新課堂”的要求。
二、研修目標
1、提高自己對信息技術應用在及各科教學中應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結合有關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針對語文及各科教學不斷和總結,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能力。
3、轉變固有的教育觀念,與新時期的教育觀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認真聆聽專家們的教授,虛心向專家及同行請教
在學習中對專家講解不明白問題和教學中的困惑,及時上網查詢并向同行請教,努力向尋求專家幫助解決。積極參與研修班的各項研討活動,努力向各位學員交流學習,拿出自己的問題請教各位學員,與各位學員共同探討。
2、在學習中總結、反思,在總結、反思中提升
加強業務學習與進修,主動關心國內外及周圍教育信息和專業理論,每周至少抽出幾個小時,并通過多種途徑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技能水平,如各種信息技術教學相關的刊物、多媒體技術、觀摩、聽講座,上網等,汲取信息技術的新知識、新技能。⑴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充分利用網絡優勢,積極參與在線研討。⑵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合理利用軟件、數字教育資源,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⑶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有效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⑷利用教師網絡研修社區,養成網絡學習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積極學習
俗話說“長到老,學到老”,我決心珍惜這次培訓提升機會,認真遵守培訓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項要求,每天擠出時間上網學習,專心聽講,認真聆聽專家,并做好必要的記錄。無論專家報告何種風格,都堅持在最快的是時間內調整思路,融入專家講解思路,內化成自身的知識,彌補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積極參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樹立教研科研意識,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緊密結合,并擬寫質量較高的教學反思、教學或者教學設計與同事交流,把問題作為課題研究,積極參加教育系統組織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動。
三、具體
1、上課期間每天利用1至2小時登陸網絡研修平臺(假期可以每天適當延長3至4小時),認真完成培訓期間各項任務及作業。
2、認真聆聽專家們視頻講座,做好筆記,并把理論運用于實踐,提高自己業務水平。
3、培訓期間多與同行研討交流,取長補短,不斷總結和反思,力爭讓信息技術更好的服務我們的教學。
4、多閱讀信息技術方面的書籍,掌握教學中常用軟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
由于每位音樂教師的個人素養不同、專業不同、基礎不同、學習習慣與方式不一,個人專業發展愿景有差異,目前的研修方式顯現出了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音樂教師的個性化、創造性的持續發展。從而,面向音樂學科“課改”實施和推廣的關鍵――音樂教師的師資研修活動,也面臨著諸多新的思考與挑戰。
本文以學科研修組織者的角度,從音樂教師專業發展中的普遍性問題入手,提出了以“項目化自主研修”促進音樂教師專業化發展,作為常規研修的有效補充的實施策略,希望能引發更多對提升音樂教師研修有效性的思考。
一、“項目化自主研修”的主要內涵
所謂項目化自主研修,是指每位教師根據自身的專業能力情況和發展需求,選取一個研修專題項目,明確目標,在個人專業發展內驅力的促進下,立足課堂教學,自覺主動地進行研修活動。
根據小學音樂學科的特點,項目可以是器樂課、歌唱課、欣賞課等課型的教學策略研究;舞蹈教學、合唱教學等特色拓展課的教學研究;音樂教學的多元化評價、音樂學科育人價值等的專題研究;對小學某個年級、學段的教學實例進行研究;或是音樂教師專業特色能力的提升、專業發展方向研究等。
這種研修強調教師的主體實踐,強調與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緊密結合,強調借鑒、思考,要求教師在研修過程中要有具體的目標、途徑和實踐載體,以提升教師落實研修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以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教師實施項目化自主研修的必要技術支持。在落實自主研修的同時,加強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與分享,使每一位教師都能從研修實踐的過程中受到激勵、鼓舞,從而獲得主動的專業化發展,提升專業素養與能力,提高音樂教育教學質量。
二、“項目化自主研修”的實施策略
項目化自主研修的實施過程中,研修的具體組織者――教研員,需要從諸多成功的專業成長案例中吸取有用的經驗,引導教師思考:我需要什么?我需要從研修過程中得到什么?并指導教師在自主研修時必須把握好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1.“一課多思式”的單元課題研討項目
音樂教學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耙徽n多思式”的單元課題研討項目,就是音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同一單元或課時的課題在教學平行班中,作多種教學設計方案的思考和實踐,通過記錄、對比課堂實踐的反饋效果,記錄有效教學設計與過程,發現其中的不足和問題,總結出屬于自己的實踐經驗,從而從公式化的教學思維中走出來,并且通過在學科集體研修過程中互相交流借鑒,激活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擴展教學思路,改進教學策略。
2.“微格剖析式”的音樂教學方法對比研究項目
目前,便捷的網絡、信息傳遞手段,使各具特色的、不同理念、不同側重且豐富的中外音樂教學法呈現在音樂教師們面前。在上同一個音樂作品的同一個教學環節時,許多教師會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對作品的理解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微格剖析式”教學法的對比實踐中,不同教師將自己對一個教學環節的思考以及教學法的課堂實踐運用情況,用錄像剪輯的手段,以微格形式有針對性地呈現出來,大家通過網絡共享微格錄像,進行對比剖析“同一環節的教學,哪些教學方法用得巧妙,能有效引導學生?巧妙在哪里?哪些不適用?操作的背后是怎樣的理念支撐?”等等一系列問題,能夠引導教師進行系統、整體的思考。體悟教學方法的有效應用,需要有科學的理念,并且與教學目標、重難點緊密聯系。
3.“自我跟蹤式”的案例反思項目
“自我跟蹤式”的案例反思項目,是利用便捷的家用媒體技術手段進行的教學研究。如:某教師自行選擇三年級作為重點研究的年級,此年級有六個平行班。教師用同一教學內容在給第一個班上課前,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課上用自己的手機,或者在手提電腦上接一個小型攝像頭,用“拍拍”等軟件,拍攝下教學過程;課后通過回放觀測,并參照音樂課標和學科集體研修中教學的指導意見,進行自我評課,記錄課中的優點與不足,并對教學設計的電子文檔用“修訂”格式工具進行修改;然后回到課堂上進行再次課堂記錄,并做同樣的自我評課與反思改進。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課務安排、反思修改進展等情況,靈活地選擇錄像記錄的次數。一般六個平行班,以前、中、后三次記錄為佳。
從第一節課到最后一節課,持續的實踐、反思與改進的過程,能夠積累最有研究價值的實踐材料,對于教師來說,這樣的教學研究的過程,能直接提升自己的科研實踐能力;并且,建立在這種認真實踐與自我主動反思基礎上的專家點評,會進一步促進教師內化專家的點評和指導,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能力。
4.“即時實踐式”的教學研究項目
“即時實踐式”的教學研究項目的實施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為宜,也可以說是一種頭腦風暴式的研修。如:選擇“歌唱教學”作為研究項目的教師,針對同一單元中的同一課題分別備課,并各自先行在自己的班級進行執教和改進;然后大家帶著自己的實踐與思考,進行分組(通常以四人左右為宜)現場研討,各組的現場研討過程一般需要四個課時。第一節課由一名教師執教自己的實踐課;第二節課組員一起評課、修改教學設計;第三節課可由另一位教師根據自己的設計,并結合大家的修改意見,在另一個平行班執教,同時,聽課教師邊聽課邊進行進一步思考;第四節課由剩下的教師針對自己聽課中產生的新的思考,進行片段教學。小組現場研討后,每個小組推薦一位教師拍攝錄像課,參加區里的同課異構的研討活動。
實踐中的即時體悟是最真切、印象最深刻的?!凹磿r實踐式”提倡快速、高效分享教師個體的教學智慧,使教師保持思維的活躍興奮狀態,并通過即時的課堂實踐進行現場反思、改進,提高教師的剖析能力與實踐能力。同時,即時實踐對教師常規課的教學實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師必須加強對日常課堂教學的反思與改進,關注經驗的積累。尤其對于青年教師來說,這是很好的專業能力鍛煉和提升過程。
5.“共享啟發式”的專業提升項目
“共享啟發式”的專業提升項目,是針對音樂教師的自身專業提升需要而進行的。首先是根據本區音樂教育和師資基礎的實際情況,集合來自市級的學科重點培訓和專家培訓的視頻、音頻、文本等資源,為教師提供一個較大的研修資源庫;然后,請音樂教師根據自身的專業需求進行選擇,分享培訓中的資源。如:在區級音樂研修過程中,和大家分享由專家提供的美國合唱教學系列視頻中具啟發性的精選片段,并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解析,引發大家的興趣和思考;然后,將完整的視頻發在學科網上,做到資源共享;同時,針對美國合唱教學視頻中呈現的最具借鑒價值的內容,安排進行區級合唱教學專題研討與展示,請進行合唱項目研究的各位教師,以現場課和錄像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交流,以促進學科教師在研修活動后的持續專業學習,發揮優質資源的實效。
6.“生活積累式”的音樂特色課程開發項目
有些成熟型的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之外,還有著自己的愛好和特長。“生活積累式”的特色課程項目,即鼓勵每位教師結合自己音樂之外的愛好與特長,充分挖掘和應用音樂教學中的可用素材,為建設自己的校本特色音樂課程服務。如:某位音樂教師,喜歡旅行、喜歡攝影,于是在旅行的過程中,會有意地尋找當地的音樂等藝術素材,并用自己的攝像機、攝影機記錄下來,這些一手資料經過整理、處理,編制成校本音樂教材,是音樂課程資源的補充。在與學生共同分享中,不僅開闊了同學們的視野,激發了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也讓師生關系更融洽了。并在教師豐厚了自己文化底蘊的同時,體現了自身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相結合的價值。
7.“多元比較式”的國際音樂教學比較項目
今天的互聯網,使英語基礎好的音樂教師,采集與借鑒國際音樂教學的信息變得非常方便?!岸嘣容^式”的國際音樂教學比較項目,正是鼓勵擁有語言專長的教師,關注并收集國際音樂教學研究與活動的動態,來發展自己的專業特長。如:音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比較側重對奧爾夫教學法的研究應用,則可以此作為國際音樂教學比較研究的項目主題,或通過網站與國外有相關研究的音樂教師進行交流,有針對性地了解關于奧爾夫教學法在國外研究和應用的最新進展,收集相關的案例,并在自己的音樂課堂教學中進行嘗試、實踐。這一自主研修的過程將極大地發揮教師的專業潛力,而且有利于教師創新專業發展的視角,提升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
開展“項目化自主研修”的途徑與策略還可以有很多,它為不同研修需要和愿景的教師提供了自主專業發展的多種可能,同時也引發了以教師研修活動促進音樂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進一步思考。
三、對自主音樂研修活動的再思考
我們的教學工作要“以學生為本”,那么,面向音樂教師的研修工作也要“以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本”,使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1.音樂研修需要關注每一位教師
一方面,音樂研修活動應基于教師個體專業能力的基礎和發展愿景,在明確學科總體研修的方向的同時,引導教師增強參與研修的目的性,明確自己的研修主體性,真正提升研修的參與度。同時,音樂研修活動需要激活教師的教學思維與智慧,并使每一位教師有應用的機會和動力,讓“實踐”這個最好的老師推動教師的成長。
2.音樂研修需要創新提效
1)提倡靈活規劃與實施。音樂研修活動應運用現代化、信息化的手段,創新、豐富研修機制、組織形式等,以減少教師參加研修過程中的路途、時間等方面的額外消耗和負擔,提升研修活動的效率。
2)提倡激趣開放式的研修引領。不能僅拘泥于課本的內容研討,需要激發教師對音樂藝術各領域信息的興趣,為教師后續的自主學習提供引導和學習資源的支持,以適應不同教師自主選擇性學習的需要。
3)提倡課堂、團隊統整研修。音樂研修活動應在教師專業發展的各領域中展開,不能僅局限于基礎型課程課堂教學。應為音樂教師在各自學校開展校園音樂特色建設提供專業方向與能力的引領,以及專家支持,幫助教師彌補專業能力上的不足,提升音樂實踐能力與綜合素養。
4)提倡多元化發展引領。音樂研修活動要針對不同研修項目,為教師提供展示的平臺和機會,提升教師的成就感,使其感受專業發展的多元化可能,增強研修的信心和動力。
3.音樂研修要重視打造研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