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8 12:06:29
序論:在您撰寫化學探究式教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探究教學;化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02-0226-01
所謂探究式教學,就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具體說它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其基本結構為:問題――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驗操作――結論――應用。
2 探究式教學提出的背景
當前,教學研究的重心正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轉變,從重視結果向重視過程轉變。根據教學實際采用適應差異、注意個性發展的多樣化教學形式,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成為我國今后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走向。探究式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有一定的理論依據,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具有優于一般教學方法的顯著特點。
3 探究式教學的優點
3.1 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以前九年級化學教學實驗多為驗證式實驗,先由教師演示實驗,然后學生觀察現象,并歸納物質的性質,這樣學生只是被動、消極的知識接受者,沒有積極思維和創新,也沒有探索的目標和方向。而探究式實驗教學則是在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由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查找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操作,對實驗的事實加以分析并做出結論。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由此激發其主動參與的熱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式和主動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2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九年級化學教學中實施探究式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有效途徑。因為實驗本身就能引發學生濃厚的認知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實驗興趣是認知興趣中重要的一種。只有當學生通過親自探究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和規律時所形成的興趣才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實踐證明,探究式實驗教學既可促使學生形成對化學學習的持久興趣,同時又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將課堂搬到實驗室,把演示實驗與學生分組實驗有機結合起來。
3.3 有利于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其創新能力
傳統式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致使學生一味死記硬背而無暇顧及“創造思維?!碧骄渴綄嶒灲虒W卻能給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寬松環境,讓他們在成功的設計和實驗操作的愉快情緒下,潛力得到充分發揮,思維更加活躍。在對未知領域的探索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和驗證,積極的去思考,去探索。從中就會迸發出更多的智慧和靈感。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中蘊藏著巨大的智力潛能,需要教師引領學生去挖掘。
4 在探究教學中有必要處理好以下關系
4.1 目標與內容
在課程設計的層面,根據課程總目標,確定具體目標,再根據具體目標,確定各水平階段的內容標準。在課程規劃的層面,要根據課程的總目標、具體目標和內容標準來制訂水平教學計劃,以便從總體上把握課程目標的全面達成。在教學實施的層面,在一節課的具體教學中,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具體發展情況制訂,一節課的目標與內容是具體的、相輔相成的;教學目標統領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又是達成教學目標的載體。
4.2 內容與形式
一堂課的好與壞,關鍵在于教學內容是否豐厚、新穎和生動,能否給人有益的啟迪。在內容與形式之間教學內容才是核心,形式是為內容和目標服務的。因此探究教學應注重形式之外的內涵,充分考慮到教學的內容和實際需要,切不可使其與教學內容相脫節,為“探究”而“探究”。
4.3 過程與結果
過程和結果在教學上是一個統一體,關注過程與兼顧結果是一種動態的關系。體驗和生成是探究教學過程性價值的核心,在活動過程中,所體驗的也許是痛苦的、失敗的經歷或感受,但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與成長來說則會產生積極的作用。這種作用往往表現在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實踐能力和思想意識等方面。隨著學生經驗的不斷豐富以及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的發展,初中階段處理過程與結果的過程中應有所不同,增強對活動結果的關注度,以保證探究教學的有效性。當然,堅持“關注過程,兼顧結果”的基本原則,以致于體驗性目標和生成性目標的實現,即實現探究教學的過程價值。
5 教學實踐后的探究反思
新課程的化學教科書在內容編制上就很能體現探究教學理念,如人教版中的“你知道嗎”、“活動與探究”、“討論”、“拓展性課題”等欄目,體現了從原有知識經驗進行建構,到激發探究欲望,引領學生積極投身實踐活動,進行自主探究,享受發現的快樂。通過探究,幫助學生開啟化學思維,培養知識遷移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增加了學習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其中最為核心的欄目“活動與探究”常見物質的檢驗和鑒別、溶液的配制、物質的分離與提純,氣體的制取,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氧化鈣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的實驗、化學反應中的熱量變化的實驗、物質的性質及作用的探究實驗、定性與定量的探究實驗等。充分體現了探究教學在化學新課程中的重要性。
探究教學能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探究教學所強調的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發現學習、科學精神等必將為創新教育開拓新的路徑,使創新教育能夠真正付諸于現實。
探究教學在實施時需要學習者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剛開始時從表面上看效率比較低,也不利于學生掌握大量的、系統的知識和練就全面的必要的技能。適應一階段后,學生養成了探究的習慣,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就會有明顯的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提供探究的課題以課本上提供的素材為主,不僅不影響對知識的系統學習,而且還能使知識更加全面和豐富,更能貼近實際生活,彌補了教材更新不及時、與當地生產生活聯系不夠緊密的缺點,真正附合了建構主義觀點:認識是一種以主體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
關鍵詞:化學 激發 探究
在化學探究性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領并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下面是一堂化學探究課的實錄。
課一開始,教師引入課題:我們在初中時已經學過電解水的知識,今天我們通過探究電解飽和食鹽水來研究以食鹽為基礎原料的工業——氯堿工業的生產原理。
教師指導學生實施實驗,觀察現象。結果發現在陰陽兩極上都有氣泡產生。]接下來教師通過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電解飽和食鹽水的產物。
問題1:你們認為兩電極上產生的氣體可能是什么物質?
學生經過討論,獲得的結論是它們可能是氫氣、氧氣、氯氣。
教師讓學生再一次討論,看看有沒有可能還有其他氣體生成。結果又有同學說還可能有氯化氫氣體。
問題2: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能不能將上述四種氣體中的一種或幾種給排除掉?
學生經過研究,提出其中的氯化氫氣體可以排除掉。在說明原因時,有同學說,根據電解水的方程式,其生成的產物只有單質,而氯化氫是化合物,所以不可能;也有同學說氯化氫是一種極易溶于水的氣體,不可能以氣體逸出。
此時學生議論紛紛,感到他們說的理由不充分。
接著又有同學站起來說,根據電解水的方程式,兩電極上生成的氫氣、氧氣中元素的化合價跟原反應物中元素的化合價均不相同,所以在電極上產生的氣體,其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應該是不同的,而氯化氫中兩種元素的化合價跟原反應物中價態沒有差別,所以氯化氫不可能生成。
最后又有兩個同學起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他們相互補充,形成的共識是:電解時,溶液中氫離子向陰極運動,氯離子向陽極運動,如果兩種離子都參與反應的話,它們不可能在同一電極上生成,所以不可能產生HCl(此時,同學們面露欽佩的神色)。
問題3:可以用什么方法證明它們存在與否?其中至少采用幾種檢驗方法?
學生通過研究,認為至少需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檢驗它們。
[學生實施實驗,發現陰極產生的氣體能發生爆鳴現象,陽極上產生的氣體能使濕潤的KI——淀粉試紙變藍,從而得出電解產生的氣體是氫氣和氯氣的結論。]問題4:假如溶液中Cl-全部轉化為Cl2逸出,此時溶液中大量存在的溶質微粒是什么(學生認為是Na+)?
(1)溶液中溶質微粒是否只有Na+?
(2)跟Na+共存的陰離子可能是什么?
(3)怎樣證明電解后的溶液中存在NaOH?
在上述問題的探究過程中,學生認為溶液中溶質微粒不可能只有Na+,因為如果這樣,溶液就會帶電,所以溶液中一定有陰離子中和Na+的電性。根據原溶液的元素組成,認為這種陰離子只可能是OH-,而Na+、OH-的組合即NaOH,此時很自然地想到檢驗有NaOH生成的方法可用酚酞試液。
[學生實驗:向電解后的溶液滴加無色酚酞溶液,結果發現溶液顯紅色。]問題5:電解液能使酚酞變紅,能否證明電解產物中一定有NaOH?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出現爭論:有的認為不能證明,因為是電解液使酚酞變紅只能說明其顯堿性,而不能證明這種堿一定是NaOH.也有的認為可以證明,因為電解飽和食鹽水時,溶液中的金屬陽離子只有Na+,如果有堿生成,它只能是NaOH.又經學生的討論,絕大多數同學同意上述第二種觀點。此時有一個同學提出了與眾不同的觀點,他認為:電解液使酚酞變紅,只能說明它顯堿性,其中含NaOH,而不能說明這種堿是由電解產生的,因為有可能食鹽水在電解前本身就有可能已經顯堿性了。這個同學陳述的觀點,使大家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紛紛點頭贊許。
由于教學過程中所創設的問題情境具有可探究性和發散性,使學生在提出假設、對假設證實或證偽、獲得正確結論的過程中,邏輯思維能力、創新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實踐能力等方面有所發展。
在開展探究活動之前,教師看似無意地回顧了電解水的知識,但從后來的探究過程來看,其目的是為學生探究電解飽和食鹽水的活動提供知識的固著點和出發點。
在否定氯化氫氣體存在的探究活動中,學生一開始僅僅將電解水(產物均為單質)的知識進行簡單遷移,獲得不可能生成氯化氫的結論,但說服力不強。隨著探究的深入,學生否定氯化氫氣體存在的理由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刻。比如有同學從電解水中產物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的角度否定了氯化氫的存在,雖然他的知識固著點也還是跟第一個同學相同,但理解的層次明顯不同,第一同學僅僅從產物是單質這一表象進行知識的遷移,而后面的這個同學則將電解水的本質原理(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遷移到電解飽和食鹽水中來,體現出其思維的深刻性。而最后兩位同學則從電解飽和食鹽水時微粒移動方向的微觀角度解釋了氯化氫不存在的原因,可見他們的探究活動已從宏觀物質深入到了微觀世界,其思維品質達到了更高的層次。他們的探究結果將課堂教學氣氛推向了,無論是提出這種假設的同學本身或是其他同學,還是老師都沉浸在一種愜意和美的氛圍中。
在對問題5的探究過程中,正當大家通過爭論趨于一致地認為電解液能使酚酞變紅可以證明電解產物中有NaOH的時候,有同學提出了電解液的堿性是否有可能在原飽和食鹽水中就已經存在了,這種觀點的提出馬上將大家即將獲得的結論了,大家從心底地感謝這位同學,感謝他將大家從思維定勢中拉了回來。接著不約而同地探究起如何證明溶液的堿性究竟是原飽和食鹽水具有的還是電解產生的。
所謂探究式教學,就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即指教學過程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
二、探究教學的一般程序
1.情境創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如何進行情境創設,引導學生根據情境發現問題,是中職化學探究式教學的第一要素,也是中職化學探究式教學能否順利實施的前提。因此,教師要把學生的學習內容巧妙地轉化為問題情境,在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
(1)直接提問,發現問題,引起探究。
有趣的問題往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師可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驗證。學生會從他們的實驗中發現“為什么碳酸鈉溶液會呈堿性”,進而拓展到“其他鹽類的酸堿性如何”等相關問題,這樣一來矛盾就自然地交到了學生手中,起到了激發興趣、引導探究的作用。
(2)利用實驗,發現問題,引發探究。
化學實驗的直觀性、生動性和變化性使其自身充滿了探究的懸念,易引起學生問題意識和探究興趣,這是教師經常采用的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
(3)利用化學史料,創設問題情境,引發探究。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化學史料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使教學不再局限于現成知識本身的靜態結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來源和動態演變的過程,揭示出反映在認識過程中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思想,使學生學到知識和學會運用知識的科學方法。
(4)利用生活生產和當前科技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引發探究。
緊密聯系生活生產和當前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激發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意識,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實踐性和深刻性。
創設良好的探究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理解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創設探究情境的手段多種多樣,這些手段極大程度地豐富了化學教學活動,調動了學生主動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增強了教學效果。
2.學生收集資料,提出猜想與假設。
學生明確探究任務后,就要根據問題情境的要求收集相關資料,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查閱課本、網絡查詢,也可以通過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收集資料的能力對于學生解決問題來說很重要,而且搜集信息的過程和質量決定著問題解決的最終效果。然而,學生收集資料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這就要求在每次有限的探究活動時間內,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制定可行的培養目標,引導學生正確進行資料的查詢,并不斷地培養、加強學生對所收集資料的整合。
提出假設是探究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提出假設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注意對問題進行分析、了解。牢牢掌握問題的目標情境與問題的主要特征,將精力集中在問題目標情境上。學生可以是自己提出假設,也可以是合作提出假設。提出假設的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既是整合已有知識的過程,又是超越已有知識、更新理解的過程。
3.選擇恰當策略,解決問題。
選擇恰當的策略是問題解決中很關鍵的一步。在解題時,要注意克服只考慮一種思路,一條道走到黑,鉆牛角尖的定勢,進行發散思維。研究發現,大多學生在解題往往只考慮一條思路,當這一條思路走不通時,就感到束手無策了。教師應該進行必要、可靠的引導,發散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并最終在多次嘗試失敗之后找到一條正確的思路。這種從多種角度看問題,從多種途徑尋找答案的思維,就是我們常說的發散思維。
如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本質中,從猜測的產物都無從找尋溶液褪色的原因,這時教師就可以大膽引導學生進行猜測“是不是有新的物質生成,而正是這個物質的生成使溶液的顏色褪去”。比如過氧化氫,學生就可以根據教師引導,對之前知識進行必要遷移,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最終得出過氧化氫的強氧化性使溶液的顏色褪去,解決了問題。
三、實施探究式教學的一些體會
在探究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去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最終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并在探究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使探究教學得以順利實施。學生在探究中,提高了自身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意志品質也得到了鍛煉。如,學習《鹽類水解》時,有學生提出了對碳酸氫鈉和硫酸氫鈉兩種酸式鹽是否都水解的問題。解決此找出異同點,從不同處著手,深挖內在聯系,進而解決問題。
在中職化學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將促進教學方式發生根本性變革,為課堂教學帶來生機和活力,使素質教育在中職學校得以落實。開展具有職業特色的探究實驗和實踐活動,有利于指導學生學習化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實驗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實踐能力,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協作互助的工作作風,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有力的保障,滿足企業對人才的現實要求。
一、以問題為載體,創設情景,調動復習熱情
創造始于問題,問題激發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高三復習課由于時間緊、容量大、任務重等特點,常規上以教師講述結合提問的方式完成第一輪基礎知識的復習,知識的系統化網絡化也多以傳授的方式教給學生,所以復習課的氣氛往往是緊張、疲勞、沉重的,對于成績不理想而努力想趕上的同學來說還多了一層焦躁。這樣的學習情緒和氣氛對復習效果的影響極大。因此,在復習課的教學中同樣需要獨出心裁創設情境,在知識的結合點上巧妙設疑,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引入到復習的氛圍之中。如復習氧化還原反應,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知道補充維生素為何能防止與延緩皮膚老化嗎?使學生聯想到選修重點探究過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再結合生活實際,有不少女性買維生素C、維生素E美容,原因是人體的老化與氧化有關,還原性維生素可以延緩衰老,還你青春容顏。盡管這只是復習知識點前提出的一個小問題,但卻使復習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營造了輕松、活潑、積極思考的學習氛圍,調動起學生的復習熱情。
二、 變零為整,探究知識的脈絡性
化學教材編寫,為了教學適應學生認知規律,把概念和元素知識穿插并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不斷地消化和整理,使知識系統化。所以復習課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幫助學生構建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是學習的中心,如果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時,采取簡單的知識點機械羅列、知識網包攬構建和題海戰術的方法,則無益于提升學生知識的運用水平。如何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構建知識網絡呢?引導探究、探究性問題的設置可用于構建知識網絡。
例如:金屬及其化合物(新教材人教版化學1第三章)這部分內容是按單質、氧化物、氫氧化物和鹽來分類,橫向對比鈉、鋁、鐵、銅的知識寫法,能比較出典型金屬及其化合物的相似性,同時突出了個別物質的特性反應。但這樣對每種物質并沒有全面介紹,對物質的化學性質的介紹也像很不全面。所以在復習的過程中很有必要引導學生從縱向再織一張網,理清知識脈絡。于是先請同學們按金屬單質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鹽這樣一條主線,分別寫出典型的金屬Na、Al、Fe及其重要化合物,有同學自然會提出,它們之間能相互轉化嗎?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提問,經過討論確定它們的轉化關系,并用箭頭表示出來,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總構成一個個完整的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知識網。這樣教師只是一個引路人,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知識歸納整理,完善知識結構,是提高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有效方法。又如,硫及硫的化合物知識也是零散在教材各章節中,在復習課中,我直接讓學生先設計實驗:制備SO2并驗證SO2具有還原性、氧化性、漂白性及與水反應、尾氣吸收的情況,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學生通過聯想回憶,知道利用H2SO3的不穩定性、濃H2SO4的強氧化性、S及H2S的還原性都可制備SO2,同時我在講臺上放了許多儀器,請兩位學生演示SO2的制備與性質實驗,進一步歸納就很自然地引出了硫及其化合物相互間的知識網絡。這種知識網的構建過程讓學生探究進行,將被動枯燥的知識復習變成積極、有趣的探究過程,使學生的知識真正實現了內化,印象深刻,經久難忘。
三、變單調型練習為趣味型練習,激發探究欲望
在“耳熟能詳”、“熟能生巧”的思想指導下,長期以來在高三復習課中都以練為主,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習題,讓學生練習再練習。學生成了一臺解題機器,單調乏味。那么,如何克服這一弊端呢?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往往都對自己熟悉的事物感興趣。習題生活化、主題化,能讓學生感覺化學就在身邊,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以致用的渴望和興趣。因此,在設計練習時,應設法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貼近生活的習題,以調動學生的感覺、情緒、智慧,讓他們以愉悅的心情投入到思維活動中,不斷的探索,逐步形成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并且根據化學學科特點,每年的化學高考題中都會有一些與近年科技前沿相關的信息題出現,更應該注意及時捕捉與化學相關的科技要聞,注意及時收集各類與化學相關的新信息題,在復習教學中滲透這些最新的信息資訊。例如:被吵得沸沸揚揚的蘇丹紅事件、巨能鈣事件、孔雀石綠事件,納米材料、液晶材料是什么,把二氧化碳可“埋”入地下抑制溫室效應,“甲醇基氣體”可殺死非典病毒,大腸桿菌可以做電池原料等等,都是很好的課堂素材,及時把其引入課堂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能提高解信息題的能力。
四、適當的合作探究,拓展思路,增強信心
進入高三,面對日益靈活、發散性思維很強的高考題,相當部分學生對自己信心不足,尤其是一些基礎不扎實的學生,在復習課中總覺得這也不懂那也不懂,產生焦躁心理,很難有好的學習效果。而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加以適當的小組合作,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如:2003年上海卷中的一道實驗設計題,實驗室有CuO和Cu粉的混合物。請你利用給出的實驗儀器及試劑,設計兩種測定該樣品(已稱得其質量為m克)中CuO質量分數的方法。對于這一類實驗設計題目,理論性的設計原則學生們一般都爛熟于心,但具體運用時往往會考慮不周,敘述時丟三落四,或者想來想去都想不到多種方案,成為得分“殺手”。若教師直接反饋糾正,學生們肯定會認真聽講,快速記錄(甚至照抄)現成的結論,這不利于創新素質的培養,稍微換一下題目,學生的思維又啟動不了。針對這種現象,復習課上給出實驗設計題目后,要求坐位相鄰的四個同學為一組,每人先寫出自己的答案,然后相互交流,補充完善,形成小組結論,最后將各小組答案綜合整理出較完整、理想的實驗設計方案。這樣由同伴間的相互補充反饋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思路的拓展,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在交流中找到自信。相似的開放性習題都可以應用這種方法。
【關鍵詞】 科學探究 主導與主體 環保意識 創新能力
《化學課程標準》指出: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學科自身的優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這些基本理念為新課程的研究與實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據,下面就談一談我對新教材教學的幾點粗淺體會:
一、向每堂課要質量
學生完成預習任務后,就會充滿信心地走進課堂。這種情況下,如何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各有所得,并通過課堂教學進一步提高,這就取決于教師是否能抓住重點精心設計。教師要善于在學生面前提出問題,擺出矛盾,這是思維活動的起點。我們課堂教學的程序一般是以實驗為中心,以答疑、設問、講座為主線進行的。把多數課堂演示實驗讓給學生做,教師只有必要時,給予指導。這樣做既滿足了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和要求,同時也檢查了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有時還能得到意外的收獲。比如,在講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時,收集完畢時應“導管出水再撤燈”,但學生由于不理解常常記反,致使造成錯誤操作,但卻取得了牢固的記憶。在讓學生做每一個實驗前,先復述自學所記錄的實驗目的、注意事項及現象和結論等,最后通過實驗驗證以加深印象。
二、新課程環境教學下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削弱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充分地發表意見,使每個學生均有發展的空間,這是新課標的一個要求。因此,在教師的觀念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提升。但與此同時,又容易走向另一個誤區:課堂上教師不敢過多地引導,生怕破壞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于是學生發表的意見,一味地被肯定、被贊揚,教學中的民主氣氛顯得十分濃厚,而教師的適時點撥卻變得小心翼翼,課上該點撥時不敢點撥,好像一加引導,就不叫學生發揮主體作用了。教師缺少了主體參與,課堂教學效果就打了折扣。我認為新課標教學,要充分體現教材的教改作用,只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好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才能達到教學的最佳境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來說就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新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做到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精神。
三、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環保教育,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保護環境已成為當前和未來的一項全球性的重大課題。新教材中介紹了臭氧層的破壞、酸雨、溫室效應、光化學煙霧、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環境污染問題及其防治。并將“居室中化學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見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選學教材中。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將環保教育滲透于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強調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明白,為了不讓環境污染威脅人類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護環境,從而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樹立起強烈的環境意識。當講到涉及環保的相關知識時,可適當補充一些內容,介紹一些實例來加深印象,拓寬視野。
四、實驗課具體操作程序
1、提出問題。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先導,是指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心理傾向,培養學生創新貴在自己能發現問題,凡事能想到為什么?科學家愛迪生說過:“一個人不下決心獨立思考就會失去生活的樂趣――創造”教師根據大綱,結合教材,針對本節課的知識點和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提出與新課有密切聯系、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或將課本上一些驗證性實驗設置為問題提出進行探究。例如:氧氣、氫氣、二氧化碳三種氣體的實驗室制取方法在課本中直接給出結論,在授課時不妨提出三種氣體的實驗室制取的反應原理是什么、如何選擇儀器裝置?讓同學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去探究其結果。在講分子運動時引入氨分子擴散實驗來驗證分子具有運動性,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氨水中存在那些粒子,只做一個實驗證明氨分子具有運動性是否嚴謹?還可以提出鐵生銹條件是什么?乃至引深到銅生銹的條件是什么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化學教學;設計理念
一、探究式教學的理解
新課程改革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而探究式的教學是一種最好、最有效的教學方式。所謂的探究式課堂教學就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具體來講就是指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中適合探究的典型實驗或課題為基礎探究內容;以學生的生活實踐和生活認識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集體總結等多種探究方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對該探究題目的總結和提升,并且一定程度上利用所學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生活當中出現的問題的一種教學方式。
二、探究式教學的設計理念
探究式教學的設計理念,根據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出發,通過回顧舊知識,引導新課題,利用實驗探究,充分的課堂互動討論,最后反思和歸納等教學手段,讓學生發揮主人翁意識,主動參與科學實驗研究的過程,歸納科學研究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使學生的學生方式發生轉變,由被動聽課式學習,變成主動探究式學習。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驗動手能力,將學生培養成智力與動手能力全面發展的人才,同時提高學業成績。
探究式化學課堂教學設計應該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形式,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探究式教學的實施
探究式教學的基本教學流程為“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究應用評價”。
1.良好的問題情境容易喚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興趣,以問題為載體創設教學,點燃學生思維的激情,是探究活動能否成功的先決條件。問題可以由老師直接提出,也可以展示案例創設情境,然后逐漸引出問題。我們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最常用的導入問題的方法有:圖片導入法、新聞事件導入法、趣味視頻導入法、成語導入法、故事導入法。問題情境的創設要逐層深入,環環相扣,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學案例:如何獲得氧氣的問題情境創設
展示鳥語花香漂亮自然界的有關圖片,適當插播音樂、圖片是最直接的無聲的教學語言,立馬引起學生興趣,然后提出問題:
(1)自然界中鳥兒飛魚兒游,它們時時刻刻需要呼吸,那么氧氣從何而來?
(2)除了自然界當中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你還知道獲得氧氣的哪些途徑?
(3)實驗室制備氧氣需要哪些儀器和藥品?
(4)實驗的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2.探究式的教學是一種深沉民主的追求,決不能以所謂“后進生”為尺度,而是要面向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和具體性,分層次設計,分層次推進,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營造出民主、平等的學習環境,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贊許和肯定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平等參與的機會。
教學案例:氧氣制備的實驗探究
裝置:鐵架臺、酒精燈、試管、導管、單口橡皮塞、水槽、火柴、集氣瓶2個、錐形瓶、長頸漏斗、雙孔橡皮塞、止水夾、燒杯、鑰匙
藥品:高錳酸鉀、氯酸鉀、雙氧水、二氧化錳、稀鹽酸
每個小組準備至少兩套裝置和藥品,并且特意準備一些干擾的裝置和藥品,比如燒杯和稀鹽不需要用到。讓學生自主選擇實驗所需要的儀器和藥品,并組裝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在學生選擇和組裝的過程當中,老師根據每組學生的情況針對性地提醒和指導,使學生避免科學性,或有失安全性的錯誤,其余完全自主讓學生獨立完成實驗,讓學生體會到實驗的成功與失敗。最后請每組學生代表做個總結性發言,實驗成功的組分享如何成功完成經驗和要點,實驗失敗組總結實驗失敗的原因,提出改進,改正的方法措施。
3.探究式教學并不是放縱學生老師無事可做,而是學生在探究式學習,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的作用更為重要。一堂探究式課程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引導和應用評價,在評價過程當中指出學生探究的優缺點,并且適當地總結和提升,對課堂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教學案例:學生完成氧氣的實驗室制備后,老師及時對每組的實驗做一個系統的評價,從每組的整體團隊情況細小到每個同學的參與度都做點評。對實驗最好的組別進行表揚,對實驗不理想的組別給予勉勵。最后對課堂進行總結提升,高錳酸鉀是固體,反應需要在加熱的條件下進行,雙氧水是液體,在二氧化錳催化劑作用下不需要加熱即可反應。而氯酸鉀是結合高錳酸鉀和過氧化氫的條件,既需要二氧化錳作為催化劑,又需要在加熱的條件下才能反應。然后提升為實驗室制備氣體的反應類型:固固加熱型,固液不加熱型。實驗過程是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的條件來選擇和組裝發生裝置。
四、探究式教學的思考
探究式教學注重探究過程當中學生的思維方式、個人體驗以及對信息的處理和整合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探究式教學是把原課堂教學老師教,學生聽記現成結論方式轉到學生自身參與操作,自主研究性學習上來,所以探究的過程要比探究的結果重要得多。然而在現實的教學過程當中大多數的老師沒有充分地進行探究式教學,即使進行探究式教學,也是注重結論大于探究過程,這是我們每個一線老師應該反思的地方。
探究式教學強調從生活當中來,到生活當中去,這也是近年來化學德育所提倡的。從生活中走進化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從化學走向社會,學會學以致用,因此在我們教學當中要充分結合生活環境這樣的大背景,去設計和選擇課題讓學生參與進來。比如我們的新教材就把環境保護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包含保護空氣、愛護水資源、溫室效應等課題。我們可以充分將這樣具有指引性的課題分成熱島效應、酸雨、臭氧空洞、沙塵暴、河水富含營養化等一個個的子課題。把學生分成一個個小組上網查資料,到社區去調研,到河流取證,讓學生自己學習合作研究,寫成小論文進行展示、評比,獲得更多的課外知識,培養多方面的能力。
探究式課堂教學能否取得實效,歸根結底是由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來決定的。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才能改變沉悶、灌輸式的教學現狀,使課堂充滿活力。為了探究式教學的順利實施,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加強研究,使探究式課堂教學進入更為理想的境界。
參考文獻:
[1]于海峽.新課程理念下“探究式”課堂教學[J].課改探微,2012(6).
關鍵詞: 化學教學; 探究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與生活聯系很大。在學習中為了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往往利用簡單的實驗來吸引學生的眼球。但是隨著教學的深入,很多知識無法通過直觀的現象或者單純的講解就讓學生最快的掌握、理解并很好地運用。為了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手段,在教和學中真正體現出“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教學理念。
在很多教學方式中,化學探究式教學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這種教學法主要是從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假設并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的教學實踐對其進行初步的探討。教學實踐已經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不僅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保持了原有的優勢,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的課堂參與率,更使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積極動手參與,開動腦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瘜W探究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現自我的舞臺。
一、化學探究式教學模式
化學教學的學科特征是以實驗為基礎,這為探究學習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臺。學生在充滿新奇的化學實驗現象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積極動手參與,開動腦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瘜W探究學習方式恰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現自我”的舞臺。不僅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保持了原有的優勢,而且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主要起主導作用,要做好以下工作:1.創設問題情境 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注重問題的設計。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精心創設問題情景,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如何卓有神效的啟發引導,促使學生思維活動的持續發展,從而更有效地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前提條件,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內容和特點,以及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扮演好設疑引疑的角色。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化學知識與生產、生活的結合點,要緊緊抓住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點,給學生創設問題疑問,誘導學生發現新的問題,強化學生產生問題,讓學生成為問題的主人,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問幾個為什么,從而達到啟發思維,引導學習的目的。3.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在安全的前提下,指導學生設計實驗,制定操作步驟,預測實驗現象,規范的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并進行實驗數據分析,得出實驗結論。教師要抓住時機,及時指導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自我探究的實踐方法,既可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深刻性和創造性,又可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4.啟發學生得出結論學生利用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去分析解決一些知識性習題,從而鞏固和熟悉所學知識。練習可采用問答、板書和書面練習等形式進行,同時教師還必須善于抓住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共同性問題進行評價及講解。
二、采用探究式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1.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教學中,問題情境的設置、討論的組織、懸念的設計都離不開教師,教師要緊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由淺入深地創設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制造矛盾,引起爭論,激發學生的思維。
2.在設計問題情境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多從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經歷中尋找問題,探究學生所熟悉的問題,能夠使其認識到探究的價值,提高學生探究的欲望。(2)探究的問題難度恰當。太簡單的問題,學生無需探究就能回答;太難的問題,學生會認為高深莫測,解決問題簡直是望塵莫及,從而徹底喪失探究的信心。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深入地分析教材,結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努力創設問題情境,優化課堂結構,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只有這樣才能使新課標理念得以有效地落實。
參考文獻
1. 劉春英. 中學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初探. 教學儀器與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