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6 17:21:46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科學實驗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實驗內容 1種子發芽對比實驗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種子發芽的條件是水、空氣、溫度。
實驗器材 種子發芽實驗盒、注有“1”、“2”的標號紙、綠豆種子、紙巾、實驗記錄表格
實驗步驟 1、準備好6個水杯,每個水杯都放好紙巾(中間挖兩個洞)貼上標簽
2、將種子放入洞中
3、6個小盤中1號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適量的水。
4、用塑料紙將3號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號杯,用紙箱罩住6號杯。
5、將1號杯和2號杯,3號杯和4號杯,5號杯和6號杯進行對比。 實驗現象
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是水、空氣、溫度。
實驗結論 種子發芽的條件是水、空氣、溫度缺一不可。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實驗內容 2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分析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陽光)
實驗器材 綠豆芽、實驗盒、
實驗步驟 將種有相同綠豆芽的兩個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條件不變,過一段時間觀察。
實驗現象 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的綠豆芽生長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綠豆芽生長的不好甚至死亡。
實驗結論 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3)
實驗內容 3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
實驗器材 綠豆芽、水、紙巾
實驗步驟 1、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芽的綠豆并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3----5天后觀察觀察。
實驗現象 豆芽的根會向有水的方向生長
實驗結論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境的變化。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4)
實驗內容 4蚯蚓的選擇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蚯蚓適宜的生活環境是什么樣的?
實驗器材 蚯蚓、泥土、水、盒子
實驗步驟 1、(1)把長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蓋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護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4)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做好觀察和記錄。
(5)再做2次。
2、(1)在另外的盒子兩端分別鋪上同樣土質的泥土,不同的是一邊干燥,一邊濕潤。
(2)把10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3)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觀察,記錄。
(4)再做2次
實驗現象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濕潤的一方爬行
實驗結論 1、蚯蚓喜歡黑暗的環境。
2、蚯蚓喜歡濕潤的環境。
備注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5)
實驗內容 5做一個生態瓶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能設計一個生態瓶建造方案。
實驗器材 大飲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動物
實驗步驟 1、先在瓶底裝入一層淘洗干凈的沙(如要加幾塊小石子也就在這時候放)。
2、裝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種上自己準備的水草。
4、再放入小動物。
5、進行觀察記錄。
實驗現象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實驗結論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6)
實驗內容 6改變生態瓶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實驗器材 生態瓶、小魚、水草
實驗步驟 1、減少生態瓶里的水。
2、增加生態瓶里的生物。
實驗現象 1. 由于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比較多。
2. 水草增加,產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增多。
實驗結論 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生態群落的變化。
備注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7)
實驗內容 7陽光下的影子
實驗地點 室外
實驗目的 觀察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
實驗器材 木板、白紙、橡皮泥、木棒
實驗步驟 1、做一個簡易的日影觀測儀。
2、每隔十分鐘,量鉛筆影子的長度,在白紙上做下記錄。
實驗現象 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2、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實驗結論 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2、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8)
實驗內容 8光是怎樣傳播的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實驗器材 卡紙4張,其中3張在同一位置打一個洞(一枚硬幣大小,夾子,手電筒、水管3段,彎頭2個
實驗步驟 1、用夾子夾住卡紙,橫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齊的一行,間隔距離為15cm(沒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電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實驗現象 光在物質中是直線傳播。
實驗結論 光在同一物質中沿直線傳播。
備注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 9 )
實驗內容 9光的反射能力
實驗地點 五年級教室
實驗目的 認識光的反射及應用
實驗器材 卡紙(紅、黃、綠、黑、白)各一張,手電筒一支,夾子 實驗步驟 1、夾子夾住卡紙
2、將夾橫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頁有字的紙。
3、打開手電筒開關,對著卡紙,觀察文字
實驗現象 黑色反光弱,紅色反紅光,黃色反黃光,綠色反綠光,白色反光能力強。
實驗結論 深色反光弱,淺色反光能力強。
實驗效果
實驗人
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 10 )
實驗內容 10光與熱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認識陽光的強弱和溫度的關系
實驗器材 溫度計1支,鏡子3面,膠布
實驗步驟 1、用膠布將溫度計固定在墻上。
2、用鏡子反光對著溫度計(一鏡反射或多鏡反射)
實驗現象 一次照射的溫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溫度低。
實驗結論 一次照射的溫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溫度低。
備注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 11)
實驗內容 11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實驗地點 室外
實驗目的 物體的顏色和吸熱
實驗器材 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折做成的紙帶,溫度計
實驗步驟 1、把不同顏色的直對著做成袋狀。
2、分別插上溫度計放在陽光下。
實驗現象 1、 深色紙比淺色紙升溫快
2、 黑色蠟光紙比黑色無光紙升溫慢
實驗結論 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快 備注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12)
實驗內容 12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實驗地點 室外
實驗目的 陽光直射、斜射與吸熱
實驗器材 溫度計、黑色紙袋
實驗步驟 1、把三個同樣的黑色紙袋分別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陽光垂直的方式擺放。
2、看哪個升溫快。
實驗現象 和陽光接觸面集越大升溫越快
實驗結論 和陽光接觸面集越大升溫越快
小學科學實驗設計要簡便易行,貼近學生生活,目標要小而實際,實驗材料要簡單易得,通過實驗讓學生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教給學生科學研究方法。在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實驗設備及儀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實驗設計的相關知識,教給學生在實驗完成后,分析總結實驗結果,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新課程標準提倡素質教育,小學科學課教學要關注小學生智力的發展,強化動態生成,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把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采取自由靈活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本,構建輕松和諧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發掘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習動力,通過實驗擴散學生思維,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培養創新思維??茖W學科中的一些概念和規律大都是通過實驗研究而獲得,生動形象的演示實驗,賦予學生直觀的感性知識,通過感官刺激,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例如,“光學”的教學,教師讓學生觀察肥皂泡在陽光照射下呈現出五顏六色的現象,演示三棱鏡下太陽光分解成絢麗的七色光實驗,學生在好奇心驅使下,感受神奇的太陽光,然后教師提出問題:“這些彩色光產生的原理是是什么?激活學生的思維,在教師啟發引導下,學生積極探究現象的本質,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濃厚興趣。
2小學科學實驗設計的方法策略
2.1調動多種感官,培養觀察力
觀察和實驗是人類認識大自然的基本方法,小學科學實驗過程中要盡可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學會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認真細致的觀察能力是學習者的基本素養,實驗現象稍縱即逝,認真觀察,及時捕捉實驗現象,發現實驗中的變化和特征,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在小學科學實驗中,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積極探究科學的奧秘,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的能力,在科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的意識,科學實驗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思考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產生條件,發生的過程和特征。例如,《水果》的教學,教師出示一個裝有梨和蘋果的袋子,讓學生用手摸出這兩種水果,經過觀察描述水果的形狀、顏色、氣味等特點,然后就兩種水果做全方面的比較,調動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多種感覺器官,觀察蘋果和梨外觀特征,教師將蘋果和梨分別切開,讓學生繼續觀察它們的內部組成,讓學生品嘗水果的味道,指出它們的區別,將學習變成主動參與的探究活動,學生的眼舌口鼻等各種感官協同參與,告訴學生觀察事物可以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讓學生掌握觀察方法,培養耐心觀察的習慣。
2.2邊做邊學,傳授科學方法
“做中學”是學生動手動腦的過程,包含思考的環節,在動手之前要先動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李遠哲說:“動手能力實際上就是動腦能力。”小學科學實驗不僅要教會學生動手的方法,還要教會學生動腦,小學科學課實踐性很強,蘊藏著豐富的探究科學的方法,教師要重視實驗方法的滲透,把握實驗的關鍵點,有效控制實驗節奏,依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時調整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實驗技能的培養,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做實驗時,教師向學生介紹實驗的設計方法、實驗儀器的使用、實驗過程的操作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引導學生由實驗現象探究實驗原理,教給學生解決實驗中的問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搜集資料,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把教學中的知識點轉化為問題,探究過程中,學生運用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等多種思維方式,在有限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獲得情感體驗,積累經驗,建構知識,思維得到有效地訓練,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例如《植物的生長》教學,植物的生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教師要鼓勵學生堅持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并要求學生記錄觀察結果,分析數據信息,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科學探究精神。
2.3走進大自然,激發探究意識
科學學科知識,在現實生活都有具體的反映,生活處處有科學,小學科學課教師要善于從生活中抽象出科學問題,服務生活是學科知識的最終作用,許多科學知識有著濃厚生活趣味,與人們的生活實際密切相聯。小學科學課教學應當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面對實際問題,嘗試從科學的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新課的導入,科學例題的設計要從學生熟悉生活出發,分析與概念原理有聯系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例如,《生物的多樣性》教學,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到大自然中,讓學生尋找、觀察各種動植物,很多學生對昆蟲感興趣,碧綠的草坪,燦爛的花朵,翩翩飛舞的蝴蝶,婆娑的柳樹都是學生的觀察對象,教師在設計實驗時,安排學生觀察各種昆蟲,讓學捕捉,用瓶子裝起來,采集植物制作標本,認真觀察分析,找出各種生物的特征,了解它們的形態結構,分析各種生物的生存環境,探尋它們適宜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理解生物不同的形態結構,都是為了適應環境,廣闊的大自然是科學課教學的資源庫,發掘利用自然資源,進行實驗設計,創設探究情景,為學生創造探究機會,激發學生的潛能,在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情景中經歷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培養學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3結語
一、小學科學實驗室管理的現狀與問題
(一)實驗室管理的現狀
l_對小學科學實驗室建設的認識不一。每個學校對于科學實驗課的重視程度不一樣,有些條件比較差、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的學校,可能還是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上的傳授,而忽視學生在實驗動手操作上的訓練。
2.對小學科學實驗室的建O和管理不夠重視。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實驗室已經成為推廣新的教學方法和灌輸新理念的重要場所,然而一些學校由于教育經費的短缺,對實驗室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流于形式,使得讓學生接受實驗訓練前沿信息傳遞成為空談。
(二)實驗室管理的問題
1.經費投入不足,器材和設備老化,無法與新教材成功接軌。
2.實驗室管理不規范。學校配齊、配全了大類的科學儀器裝備,但卻沒有發揮其在實驗教學的重要作用,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組織管理??茖W課上,學生不認真思考不認真聽課,最后胡亂操作實驗儀器設備,導致儀器設備的破損,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管理制度不夠完善、不嚴格。
3.實驗室利用率不高。實驗室與科學專用教室隔開距離較遠,課程之間準備實驗儀器耗費時間過長,學生取用實驗儀器隨意擺放導致事后儀器整理工作也是一個很大的工程量。教師會選擇一部分實驗學生自主動手進行,一部分實驗進行教師演示實驗,形成減少麻煩,能少做就少做的習慣。這些細小的因素都會直接導致實驗難以開展、順利進行。
4.實驗室缺少專業的實驗管理老師。現在的小學科學實驗都是任課教師需要進行實驗,自行準備實驗所需的實驗儀器,一些專業的實驗儀器使用也不是很恰當。由于對科學實驗的不重視,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沒有專業負責小學科學實驗室的教師,沒有專業的教師對實驗室進行管理,對實驗儀器進行專業的指導,也是導致實驗室利用率低,實驗室管理不當的原因之一。
二、小學科學實驗室管理的解決策略
(一)國家政府加強對教育事業發展的鼓勵,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持
小學科學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離不開教育基金的支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好的科學素養和前沿的教育思想,無地施展,一切也成了紙上談兵,無法將抱負理想付諸實踐。
(二)制定完善的小學科學實驗室的管理體系
校長、課程校領導、教研組長、科學教師都參與其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環環相扣,使得每個環節都有章法可循,切實把教育理念融進小學課堂教育,將實驗成為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針對實將實驗儀器室與科學專業教室合二為一
減少教師準備實驗材料的時間,更加提高效率,也方便學生取用實驗材料,更為教師在實驗結束后整理實驗材料和儀器節省大量的時間,可謂一舉多得。
(四)為小學科學實驗室配備專業的實驗管理員
負責實驗教學的管理制度落實、儀器設備的使用和維修,對實驗材料的維護和整理工作等等。實驗管理員能夠對專業的儀器使用進行相關的指導和教學。
(五)建立合理的培訓和教研機制
對實驗儀器設備管理人員和實驗教師的長期培訓是實驗儀器設備高效利用的保證。只有實驗儀器設備管理員有了系統、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實驗室的設置才能更加合理,儀器設備的使用率才會提高。這樣,科學課的實驗教學才能更好地推廣,學生才能掌握系統的實驗技能技巧。
三、結語
【關鍵詞】小學科學 實驗課 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48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目的的一門科學啟蒙課程,新課標理念下,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就必須引導孩子們進行科學探究,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上好一節科學實驗課是每位科學教師必須掌握的技能。那么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科學老師怎樣才能上好科學實驗課,引領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呢?
一、明確學習目標,讓他們把握實驗探究的方向
科學教師要:1.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達到自覺參與并主動學習,使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不知不覺地卷入科學實驗的探究活動中。2.教師應根據不同學段兒童的心理、思維活動的特點,創設符合兒童心理、年齡特點的問題情景,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他們有激情、有渴求地卷入自行探索、自主學習的課堂情景中來。3.在創設情景時,老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快捷、方便、信息量大的特點,通過它來展示情景感染學生,引發他們追求新知的動力。4.在每個精心準備的“問題情境”中,我們應當適當強化學生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實驗的方向,了解探究的內容。
例如:在上《水的浮力》一課時,應用多媒體導入新課,課件展示的畫面是:一群小朋友在踢球,球突然被踢入洞中,誰有辦法將球弄出來?孩子們被有趣的場面所吸引,好奇心一下被調動起來,七嘴八舌出謀劃策,水到渠成地將他們的注意力引導課堂要研究的問題上來。又如在《火山爆發》一課中先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觀賞火山爆發時的壯觀場景,他們無不被吸引、震撼,探究火山爆發原因的積極性一下子被激發了。
二、增加教學計劃性
在每學期開學初教師通讀教材,在制定計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進行安排。
(一)根據教材的內容定時間
如四年級下冊,認識“油菜花、各種各樣的花”的內容教材安排在第二單元的第一節、第二節。按照上課的進度要到四月初才上。此時,油菜花已經全部凋謝,也失去了觀察的機會。因此,計劃時就應該注意時效性。
(二)依據內容定地點
實驗不只是在實驗室內做,觀察實驗就要在室外,上課前教師要對所觀察的地點、植物、環境、安全等問題進行觀察,可行后方可列入計劃。
三、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四性”相結合
教學中抓住教材內容的科學性,教學目標的針對性,組織教學的可行性和調動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只有注意提高科學實驗課的質量,實驗課才有生命力。
實驗安排的內容不能超越教材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生活實際,開闊學生的眼界,鞏固舊知識和學科間的聯系。如講到生態平衡時,教師可以聯系語文課中的《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和《蛇與莊稼》進行教學,由于學生都學過這兩篇課文,學生又好表現自己,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學生也把學到的語文知識應用到科學課中,為教師設計水土流失的實驗打下了基礎。在實驗課中教學生熱愛科學,樹立實事求是,獨立思考的精神。逐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實驗結論的能力。
四、抓好實驗教學的每個環節
一是培養學生的實驗興趣,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極大的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而有效的實驗教學又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保證。所以對學生實驗興趣的培養要特別的加以重視。二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實探究的習慣。學會傾聽、學會觀察、學會操作、懂得追求真實與科學,使實驗能準確反映自然現象及其規律,只有這樣才能使實驗順利進行,才能產生令人信服的實驗結果。三是實驗教學的過程,是使學生學會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學會自己動手操作,懂得經歷一個猜測――制訂方案――進行實驗――得出結論的一般的探究活動。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這個活動過程,就會使知識具體化,使觀察有意識化,使學生更能主動參與到實驗操作中去。四是充分利用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證明,在學過和沒學過的知識之間,在原有知識領域和新知識領域之間沒有學生不可逾越的鴻溝,只要教師能為學生架起聯系的橋梁,開展探索性實踐,引導學生去進行探索,很多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例如在《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進行分組,充分發揮每個小組的力量,這就需要學生大膽去嘗試,教師適時點撥,以達到實驗的結論:任何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
好奇心是推動學習的動力,學生對科學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動的去鉆研,這種好奇心如不培養和扶持,就會逐漸衰退和枯萎。因此,當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而提出各種古怪的問題或做出某些荒唐的事情時,作為教師,應該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上給予鼓勵,并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給予指導。如教學《電產生熱》一課時,要求學生用一根鐵絲把一節電池的正負極連接起來,并摸一摸鐵絲,手有什么感覺?這個實驗本身效果不明顯,可是有的學生的效果卻很突出――手很燙,原來他是用了三節電池。雖然他與實驗的要求不一致,但恰恰由于這一個不一致,使他發現了電熱效果明顯的一種方法。因此,這時教師切不可訓斥否定學生,否則就把學生創新的萌芽扼殺在搖籃里,教師應該大力表揚,并以此為契機進行啟發,喚起創新意識:“除了增加電池,還有哪些辦法也能使電熱效果更明顯呢?請你自己設計實驗動手試試?!边@時學生創新的意識則更強烈。
六、課后拓展
關鍵詞:科學實驗 課前準備 遵循原則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143
1 提前布置好實驗周圍的環境
實驗活動不是獨立進行的,它受到周圍的環境、器材、組織教學、教學內容、學生的基礎等因素影響。為此,組織學生實驗活動時,要考慮到周圍的環境,有些實驗活動對環境有一定的要求。如《尋找有生命的物體》一課,教師一定要先去觀察環境,對尋找生命物體的地方的環境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在活動場所劃出一定的范圍(校園花圃、田野等),使學生既能找到有生命的物體,又能達到“尋找”的目的,且要保證學生安全。
2 做好實驗活動中應付偶發事件的必要預備
在實驗活動教學過程中,出現偶發性事件的現象在所難免。偶發性事件具有不可確定性,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偶發性事件往往跟實驗活動內容密切相關。根據這一規律,教師在課前就應做好相關的準備,凡是使用酒精燈的實驗,事先要準備一塊大而濕的抹布,以防酒精燈中的酒精灑出后滅火時急用;凡是使用強酸強堿的實驗,如認識巖石實驗應在旁邊準備好一盆清水,以備學生萬一污染后立即稀釋。如《尋找有生命的物體》一課,帶學生到教室外要注意安全,并可能出現手劃破的情況,就要帶些必要的藥品(創可貼等)?!渡x不開水》一課,由于觀察實驗有許多殘渣汁水故要準備好水桶等,以免學生到處傾倒。
3 實驗材料的準備以安全性為第一
教師始終要把安全放在第一,將隱患消除在準備階段。有些實驗在操作過程中存在一些安全因素問題,教師在提供材料時就要注意。如酒精燈的使用方法、試管的正確夾放、對物體正確的嘗與聞等,教師一定要在實驗前進行安全教育和說明,消除安全隱患。但教師不要怕完成不了實驗或出于安全的因素,就直接替學生完成實驗。這樣做的結果是影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不能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我們要盡量讓學生完成自己設計的一些實驗,只要不出現大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做實驗進行探究。例如熱脹冷縮的實驗,教師在提供了裝滿紅水的小瓶后,要求學生自己想辦法通過實驗來觀察受熱和受冷后的變化,強調一下實驗安全問題,具體過程教師并不干預。
4 實驗活動材料應具有科學性、趣味性
在實驗活動中,為學生準備的材料應能揭示與教學目的相關的一系列現象,能體現所要學習的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并具有科學性,精心準備能激起學生興趣的材料,學生在實驗活動中才不會感到枯燥無味,才可順利地通過揭示自然現象的規律,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建立正確的科學概念。例如:《固體和液體》一課,選材就要選有一定趣味性的冰、油(凝固)、雞蛋(煮熟去皮)等在一定條件下固態和液態可互為轉化,實際它們在常態下是液體,然后把它們放到水中沉浮觀察,進一步知道它們的一些性質。糖、鹽、泥土在水中可分解,還可通過一些手段重新分離出來,這樣更有趣,從而得出固體和液體的一些科學性質。有時還要提前對器材作必要的處理,如潮濕天氣做摩擦起電的實驗,要事先烘干實驗器材,想辦法保持實驗現場的干燥等。《肥沃的土壤》一課,認識蚯蚓對土壤的改良作用,重點是觀察蚯蚓在土壤里的生活狀況。觀察蚯蚓的生活環境,要選擇好在潮濕、肥沃的泥土,人不要過多地去動泥土,以免影響蚯蚓的正?;顒?,或者教師用一個透明的玻璃箱放好潮濕肥沃的泥土,讓它安靜地生活一段時間后,翻開泥土觀察,對比蚯蚓活動前和后的泥土變化體現出蚯蚓能起改良土壤的作用。
5 觀察活動的材料應聯系當地實際進行選擇
小學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他們渴望認識自然科學現象,弄清為什么有的樹到了秋冬季會落葉,而有的卻抽出了新芽,動物靠什么越過寒冷的冬天等問題。為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這一興趣特點在全面了解當地的自然資源的前提下,根據學校所處的位置,尋找一些抬頭可見、唾手可得的活動材料,來豐富科學教學內容。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充分利用這一自然優勢,通過多種形式,使原本生動的科學課更加豐富多彩。例如:《植物和我們》一課,選取的植物最好是當地比較常見的植物,學生在市場上或日常生活常見到的,如南方和北方選材就不一定相同,椰子、荔枝在南方能看到它的生長,而北方就不一定能看到它的生長情況,北方的蘋果,南方就不一定能看到它的種植。通過活動把內容記好日記,并能結合當地的特點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使他們在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
《植物的不同和相同》一課,教師要告訴學生選擇有代表性的植物,在當時的季節和當地是易找的,能使學生容易找出兩種植物之間的不同和相同,有利于對植物進行分類的植物種類。如選擇成熟的玉米與水稻,學校里較多的樹和盛開的花,對比更強烈。而選擇韭菜和剛出苗的小麥,本身易混淆則不好比較?!渡x不開水》一課,植物體內有豐富的含水量,可要選擇比較容易擠出水的植物,如桔子、西紅柿、蘿卜等,從而能引發學生想辦法解決水的來源?!墩J識液體》一課,做液體的流動快慢的實驗,要選擇黏稠度區別比較明顯的不同液體,如食用油、水、牛奶,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清楚地看出流動的快慢,認識液體這一特點。
6 實驗研究的材料要具有多樣性
首先,在歸納事物本質特征時,要選取多種代表性事物,提供足夠證據。例如:《我們周圍的土壤》一課,一般一個地方的范圍是一種土壤。為此,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利用外出的機會在不同地方采集不同的土壤,有機會也可帶學生多去幾個地方,選取不同的土壤,觀察認識不同土壤適合種植不同的植物,才能分析不同種類土壤的差異?!都徔棽牧稀芬徽n,紡織材料有柔軟性、透氣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要讓學生選取多種不同的紡織品進行觀察實驗。讓學生感受到紡織品的多樣化然后展開發散思維,想象設計未來的衣服樣子,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1.實驗時間過短。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考慮學生接受能力只在乎講解進度,小學生的實驗時間也被縮短,只有幾分鐘的時間。有時候小學生還沒做完實驗,沒看到實驗現象,由于時間不充裕,被迫停止實驗,實驗過程過于匆忙,只表現于形式而不注重結果,使實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老師的實驗指導過于詳細。在進行實驗操作前,老師將方法、步驟等都講解得很詳細,學生只是按老師的講解去操作,沒有自己的想象空間,從而失去對實驗的興趣,不能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
二、小學科學實驗的目的
1.培養小學生的感官協調能力。小學科學實驗的目的在于通過提高小學生的觀察能力,來培養小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老師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口、眼、耳、鼻等各感官協調合作、共同參與,使小學生明白觀察事物不是只能用眼睛,其他感官也可以參與“觀察”。
2.讓小學生掌握科學研究方法。在科學實驗中,老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掌握實驗技能,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通過啟發學生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理解能力,培養小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3.科學術語的掌握。小學生處于習慣養成時期,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注意運用科學術語進行講述,使學生在掌握科學術語的同時養成良好的科學學習態度。
4.培養學生主動“發現”的能力。通過主動學習來獲得知識,能夠加強小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能力。通過主動提問和思考,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小學生主動地投入學習當中。
5.結合學生能力解決生活問題。培養小學生能夠利用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需要在實踐過程中對小學生進行適當的表揚,鼓勵小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培養獨立處事能力。
三、小學科學實驗設計
1.基本實驗。這是科學實驗的初級階段,先向小學生展示在科學實驗中需要用到的基本設備和儀器,學生需要認清實驗時要用到的基本物品和材料,并能夠掌握基本儀器的操作方法。對于處在起步階段的小學生來講,經過這個階段的實驗學習,小學生可以對實驗內容進行準確的表述,并能夠清楚地了解實驗的方法,目的以及步驟,從而得到正確的實驗結論。在老師示范過程中,清楚實驗的觀察對象,并能夠用準確的語言來描述和解釋實驗對象。
2.基礎實驗。是在基本實驗的基礎上,對小學生已經掌握的重要的科學結論進行驗證的實驗部分。通過實驗,小學生可以運用已掌握的實驗技能,講述實驗的要點、方法、目的、原理、步驟以及注意事項,學生可以對簡單的圖標和文字資料進行講解和說明。
3.有關社會生活的科學實驗。當小學生已經很好的掌握了前面的基礎實驗后,在生活中運用科學實驗來解決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在這個階段,學生可以運用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自己制定實驗計劃、方法、步驟,通過自己的實驗去解決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當然這也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學生在實驗選材方面需要做到經濟、環保;所進行的實驗對象要在自己能力控制范圍之內;可以選擇多種不同的途徑進行實驗操作。
1. 實驗中加強指導、讓學生親歷實驗過程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教育強調以學生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在進行科學實驗探究時,根據小學生的已有經驗。在他們熟悉的周圍生活中選取有關的內容,讓他們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說一說、想一想,從中學到知識,培養興趣,練習方法,為后繼的科學學習打好基礎。
小學科學課的教材設計的十分的靈活,給教師有充分挖掘和創新的空間,因此,教師不要為教教材而教,而要在充分理解教材思路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創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教學內容,從學生的興趣和生活實踐出發,設計各種各樣的活動,為學生創設“親歷”的環境。如在《電磁鐵》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對教學內容作了適當的調整,(1)上課前,我把大頭針放入透明的玻璃杯中,然后用鐵釘將大頭針吸取,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2)出示材料,讓學生動手操作自制電磁鐵,實驗中還有什么發現?(3)學生分小組設計探究“電能產生磁”,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為學生創設了探索的環境,提高學生探索的欲望,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主動、積極去探索新知。
2. 實驗中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 (1)首先明確實驗目的及觀察任務。在觀察事物、做一件事前,只有給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任務,才能使他們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們深入細致地去觀察去做。因此,每次實驗前都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也就是讓他們明白為了研究什么做這個實驗,明確觀察任務。學生都有好奇心,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但是,學生又不知該如何去發現,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去幫助。所以,教師要提醒學生動用一切感覺器官去全面觀察。特別是用眼睛科學地看,時刻提醒學生注意用眼觀察每一個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細小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