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7 02:55:12
序論:在您撰寫生物實驗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實驗后兩組卷面成績P<0.05,說明兩組卷面成績之間存在統計學差異,實驗班成績好于對照班,實驗班的平均成績比對照班高10.6分。實驗后兩組實驗操作能力P<0.05,說明兩組實驗操作能力之間存在統計學差異,實驗班成績好于對照班,實驗班的平均成績比對照班高11.5分,說明傳統生物實驗教學方法和依托創新教育設計的“創新教育小組”教學模式在促進學生掌握生物實驗知識的方面存在差異,實驗組所采用的創新教育模式優于對照班采用傳統實驗教學模式。這可能是因為傳統實驗教學方法只是注重學生對已由知識點的理論化記憶,沒有調動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而實驗班因為進行“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團隊寫作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和創新能力,所以實驗知識掌握和操作能力掌握得比較好。
2.實驗結果分析
2.1“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優于傳統實驗教學模式的原因分析
首先實驗班教學理念教學領先于對照班。實驗班依托創新教育設計“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在教學理念上打破傳統生物實驗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學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對已有實驗成果的強化記憶,導致學生對實驗的理解和掌握只停留在理論的知識記憶上。實驗班采用“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學習能力。具體來說,“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點,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為基本出發點,課前老師認真研究教材,分解教學任務,營造教學氛圍,提供創新舞臺,充分利用多種因素調動學生互幫互學。在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時刻注意到所有組員為實現一定的實驗教學目標。在教學中運用“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能訓練學生團隊協作、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會交流、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及創造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2.2“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的實施辦法
“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以創新教育為基本出發點,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基本目標,通過適當的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具體來說,就是在實驗內容教學設計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因素引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勇于創新的精神?!皠撔陆虒W小組”教學模式的實施辦法如圖1所示,“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教師要對教學條件有客觀的認識,教學條件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和實驗基本情況(生物教學實驗內容、實驗條件等),提前做好實驗各項準備工作。其次根據教學條件和教學大綱規定確立實驗內容,設計生物實驗教學方案,力求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選取和設計教學實驗,預設各種實驗環節啟發引導學生及出現問題時的應對策略。最后制定并完成“創新教學小組”分組和實施策略。在實施過程中,“創新教學小組”模式以教師集中進行課堂教學為開始。在實施“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時,實現分組是最關鍵的一部分,應在尊重學生選擇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適當控制,盡量均衡搭配,避免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傷害??偟膩碚f,如何進行正確分組,取決于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和對學生的正確認識和評價。
3.結論和建議
1.1創新教育的概念
創新教育的實質就是在教育中貫徹創新精神,要求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基本目標。創新教育的核心是依托九年義務教育,通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解決在基礎教育領域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在創新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受教育者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受教育者形成獨立學習、勇于創新的精神。根據不同研究目的,創新教育教育又可分為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新人格三個方面。
1.2創新教育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生物是一門探究性很強的學科,如何打破傳統生物實驗教學,創新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是本研究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結合創新教育精神,本研究設計創新教學小組進行生物實驗課教學,通過實驗驗證“創新教育小組”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在之前的教學中,雖然也嘗試過運用創新教育的理念進行生物實驗教學,但是由于經驗不足,導致這種理念無法在教學中得到落實,教學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本研究是在精心設計實驗的基礎之上,結合比較清晰的教學目的完成的,可以說在過程上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2.研究對象與實驗設計
2.1研究對象
根據研究需要,選取筆者所帶的班級為研究對象,隨機進行自然分組,選兩個班為實驗班,兩個班為對照班,根據研究需要,設計高中生物實驗知識基本調查表,實驗前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高中生物實驗知識基本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實驗知識方面之間不存在統計學差異,滿足實驗需要。
2.2實驗設計及實驗內容
結合高中生物教學大綱規定,選取用高倍鏡觀察線粒體;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三個實驗內容。為了排除非實驗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實驗前對學生講明實驗實施步驟,取得學生的理解和支持。為了減少教師教學經驗對實驗的影響,實驗期間兩組教學由同一名教師負責,實驗期間兩班嚴格執行教學大綱和實驗內容,兩組唯一的區別是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同,實驗組采用創新教育精神設計的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實驗教學模式。實驗結束后由生物教研組選取教師出題并進行考試,考核內容限定于實驗內容。
3.結果與分析
實驗后兩組卷面成績P<0.05,說明兩組卷面成績之間存在統計學差異,實驗班成績好于對照班,實驗班的平均成績比對照班高10.6分。實驗后兩組實驗操作能力P<0.05,說明兩組實驗操作能力之間存在統計學差異,實驗班成績好于對照班,實驗班的平均成績比對照班高11.5分,說明傳統生物實驗教學方法和依托創新教育設計的“創新教育小組”教學模式在促進學生掌握生物實驗知識的方面存在差異,實驗組所采用的創新教育模式優于對照班采用傳統實驗教學模式。這可能是因為傳統實驗教學方法只是注重學生對已由知識點的理論化記憶,沒有調動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而實驗班因為進行“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團隊寫作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和創新能力,所以實驗知識掌握和操作能力掌握得比較好。
4.實驗結果分析
4.1“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優于傳統實驗教學模式的原因分析
首先實驗班教學理念教學領先于對照班。實驗班依托創新教育設計“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在教學理念上打破傳統生物實驗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學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對已有實驗成果的強化記憶,導致學生對實驗的理解和掌握只停留在理論的知識記憶上。實驗班采用“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學習能力。具體來說,“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點,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為基本出發點,課前老師認真研究教材,分解教學任務,營造教學氛圍,提供創新舞臺,充分利用多種因素調動學生互幫互學。在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時刻注意到所有組員為實現一定的實驗教學目標。在教學中運用“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能訓練學生團隊協作、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會交流、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及創造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4.2“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的實施辦法
“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以創新教育為基本出發點,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基本目標,通過適當的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具體來說,就是在實驗內容教學設計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因素引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勇于創新的精神。“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的實施辦法如圖1所示,“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教師要對教學條件有客觀的認識,教學條件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和實驗基本情況(生物教學實驗內容、實驗條件等),提前做好實驗各項準備工作。其次根據教學條件和教學大綱規定確立實驗內容,設計生物實驗教學方案,力求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選取和設計教學實驗,預設各種實驗環節啟發引導學生及出現問題時的應對策略。最后制定并完成“創新教學小組”分組和實施策略。在實施過程中,“創新教學小組”模式以教師集中進行課堂教學為開始。在實施“創新教學小組”教學時,實現分組是最關鍵的一部分,應在尊重學生選擇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適當控制,盡量均衡搭配,避免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傷害。總的來說,如何進行正確分組,取決于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和對學生的正確認識和評價。
5.結論和建議
1.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生物知識。
生物學科的科學性很強,有的規律看似很平常,但是實際上都是通過大多數生物學家經無數次實驗證實總結而來。實驗是生物學科發展的基礎,在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自然也離不開實驗,通過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吸收生物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在探究種子發芽條件的問題時,有水、空氣、陽光等條件,但是具體的關系并不明確,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實驗情境,選擇三粒完好的玉米粒,然后分別用細線將其綁在三根相等長度的木棍上,選取三個不同的部位,將木棍放置在盛有適量水的玻璃杯中,使玉米粒分別處于未淹沒、半淹沒、淹沒狀態。然后將它們放置在相同外界條件下,一段時間后讓學生觀察三粒玉米粒的發芽情況,同時應分析發生這種現象的條件,總結種子發芽的基本條件。通過實驗,學生的記憶會更加深刻。
2.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生的思維仍然偏向于形象思維,因此更容易接受形象、直觀的事物,而且初中生的好奇心較強,對任何有趣的現象和事物都比較感興趣。實驗教學的探究性、趣味性較強,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學習興趣,也可以鍛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個生態瓶,并且指導學生每天觀察、記錄在這個生態瓶中各種物質(包括非生物物質以及生物物質)的變化,最后做出自己的總結。這種實驗教學方式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獨立性,養成獨特的學習習慣。
二、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1.邊學邊實驗。
所謂邊學邊實驗,主要是指在實驗室里,由學生自主實驗,而教師在一旁指導。這種實驗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親自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感受到實驗的趣味,并且享受探究出實驗結果的成就感和喜悅感,進而培養學生的實驗興趣,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如進行觀察實驗———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過程中,在正式進行實驗之前,教師應向學生詳細講解顯微鏡的使用方法以及洋蔥表皮細胞的獲取方法。在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在旁巡視、觀察,一旦發現學生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應及時出面指導,幫助解決,協助學生順利完成實驗。通過邊學邊實驗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實驗參與興趣,給學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機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障礙,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鼓勵學生自主實驗。
生物中到處都有實驗,在教材課本上列舉出來的實驗僅僅是生物學習中的一小部分,教師應該不斷豐富實驗教學的內容,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實驗素材,為學生布置一些課外小實驗作業,讓學生課后自主完成。當然,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自主發明一些小實驗,自己設計實驗目的、實驗方案、實驗過程。不管學生的實驗是否可行,或者最終實驗是否成功,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允許學生做的實驗失敗,協助學生共同找出失敗的原因,并且鼓勵他們再次實驗,一直到實驗成功,這樣才可以使學生了解科學的嚴謹性,養成樂于探究事物發展規律的精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自主實驗的過程中應指導學生明確自己的實驗目的,進行實驗后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實驗總結,這樣才可以確保實驗的效果。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探究鼠婦的生活環境。要求學生在生活中找到鼠婦,并且密切觀察鼠婦的生活環境,總結鼠婦的生活環境特點。在自主實驗的過程中可能需要學生自己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也無法保證最終的實驗結果能夠成功,但是整個實驗的過程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探索、思考中學習,在錯誤中反思、總結,這種教學方式的效果肯定優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
三、結語
1.1實驗課較多,很多實驗設計到生物安全問題
《免疫學檢驗》在本院??漆t學檢驗技術專業的課時分配:總課時90節,理論48節,實驗42節,幾乎是1∶1的比例。本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開設的實驗有:抗原抗體的制備(2節)、動物實驗(4節)、凝集反應(4節)、沉淀反應(2學時)、血清總補體測定(2節)、免疫熒光技術(4節)、化學發光(4節)、免疫細胞分離技術(4節)、免疫細胞功能測定(6節)、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4節)、免疫病理實驗(2節)、醫院免疫室見習(4節)。除了醫院免疫室見習外,其他每個實驗都要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這些實驗中,不是要接觸細菌,就是要使用血清,或是接種實驗動物,而這些標本都是可能帶有極大生物危險的感染性致病因子,不管是直接感染,還是因為一些操作因素導致的感染性致病因子間接的播散到環境中去,都會對動物、植物、人類社會造成潛在的危險。雖然在實驗之前都對細菌、動物、血清進行了篩選,但是不可預知的生物危險仍然存在。另外,《免疫學檢驗》實驗中還要經常開啟橡膠瓶塞、離心、移液器吹打、去注射器針頭、混合震蕩等實驗操作,都會導致氣溶膠產生,而實驗室感染的最常見原因就是氣溶膠吸入。由此可見,《免疫學檢驗》實驗課中開設生物安全教育的意義非常大,也是十分必要的。
1.2學生生物安全意識淡薄,不重視生物安全
《免疫學檢驗》和《微生物學檢驗》這兩門課程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主干專業課,本院通常在第2年的第一學期同時開設這兩門課,在學生學習完免疫學基礎理論知識,進入免疫學實驗室學習免疫學檢驗實驗技術時,微生物檢驗實驗技術的學習也還只在入門階段,對于生物安全還沒有什么概念,對一些潛在的生物危害因素,認識不到位,尤其是對待血清標本,學生認為培養出來的,看得見的,比如一些致病菌可能是生物危險因子,但是血清標本里面那些看不見、潛在的生物危害因子,比如乙肝病毒往往被忽視,特別是同學之間相互檢測血清標本時,不認為自己同學的血清是可能帶有生物危險因子的。因此,在《免疫學檢驗》這門實驗課中,體現的是在思想上,學生沒有自我保護意識或者意識淡薄。在行為上,對實驗室的各種實驗標本看作普通東西,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沒有看到潛在的危險因素,很容易忽視其在實驗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生物危害。
2探索《免疫學檢驗》實驗中的生物安全防護對策
2.1提高《免疫學檢驗》實驗教師的生物安全防護知識
首先要對《免疫學檢驗》的實驗教師進行生物安全知識的培訓。俗話說,給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想使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相關的生物安全知識,具有生物安全防范意識,實驗教師本人首先必須具備豐富的生物安全專業知識,并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為上起到榜樣作用。對衛生部頒發的一些重要文件,比如《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文件都應該熟練掌握。
2.2加強學生生物安全防護知識的學習
學生通過什么途徑來學習生物安全知識,如何學習生物安全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實驗教師也應該高度重視學生生物安全知識的學習問題,使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生物安全防護的重要性,真正具備自我防護能力。由于學校沒有專門的生物安全課,所以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開課情況,采用多種方式學習,比如:專題講座,可以介紹社會、醫院等關于生物安全方面的一些突發事件和存在的一些典型案例。通過這些講座,可以使學生充分意識到生物安全防護知識對于檢驗工作人員的重要性。其次還可以通過見習的方式進行學習,比如,安排學生到醫院檢驗科的免疫學檢驗實驗室參觀,讓他們更直觀的學習到規范的生物安全防護方法。當然,生物安全知識重要而寬泛,通過這些方式是遠遠不夠的,可以充分利用現在的網絡技術,把相關的,重要的生物安全知識上傳到系部網站,供學生自學。當然,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就是進入實驗室,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示范進行實踐學習??傊箤W生能從多方面吸收生物安全防護知識,全面建立生物安全防護意識。
2.3加強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術培訓
(1)從最基本的生物安全防護知識入手:比如只要進入免疫學檢驗實驗室都必須穿工作服,強調離開實驗室時一定要脫下工作服反折,這一點,如果不強調,往往很多學生,一到下課,直接脫下工作服就放書包了。強調工作服要經常清洗消毒;實驗完后消毒洗手;禁止吸煙、吃食物;保持桌面干凈整潔,傳染性物品放入消毒容器內;如有菌材料濺出,應報告教師及時做出適當處理;在使用實驗器材時一定要合理、規范。對在實驗中需要的實驗物品不準隨意拋擲;對潛在的帶有生物危害的標本都要進行高壓蒸汽滅菌或是其他方法消毒后才能處理。(2)嚴格遵守實驗操作規程。在免疫學實驗過程中產生的主要生物危害有:使用離心機離心、操作玻片凝集實驗、對動物進行接種、用移液器吹打、去注射器針頭等所產生的氣溶膠吸入,而這些實驗都是免疫學檢驗實驗中的常規實驗,每一個學生都必須操作和掌握。除此以外,在實驗過程中還可能遇到皮膚黏膜污染、被感染的實驗動物咬傷、誤食,甚至可能被刺傷割傷等??傊?,要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生物安全有關規定,反復強調實驗中的安全注意事項,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和規范,避免任何意外事件發生的可能。
2.4加強《免疫學檢驗》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
本院在2008年成立了生物安全委員會,實驗室也專門配備了一名生物安全員,落實到了生物安全管理責任制,教研室主任也定期組織教師學習生物安全的相關標準、政策與法規等,但主要是針對微生物檢驗實驗室,雖然其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不斷得到完善,但是免疫學實驗中的一些生物安全問題仍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加強《免疫學檢驗》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十分必要。對免疫學檢驗實驗中的各個技術操作規程也要嚴格進行規范,每次實驗完畢進行相關的記錄等。在實驗室中,要規范各種標識,使其時效性與警示作用得到保證。在發生緊急情況時的聯系電話,事故處理的流程應張貼在明顯處等,使工作人員發生問題時,能及時找到處理問題的人??傊?,實驗室環境的井然有序,管理體系的完善建立,對初入免疫學檢驗實驗室的檢驗專業學生來說就是最好的示范,并有很強的警示作用。
2.5加強《免疫學檢驗》實驗室的清潔與消毒管理
社會的發展帶動了各方面事業的發展,包括教育方面水平的提高,首先教育硬件設施比較齊全,并且比較高級,能夠解決各種課堂問題,使得學生在課堂中有更豐富的感知能力,能夠對物理學科有更深刻的記憶.初中物理教學中可以多開設實驗課,讓學生在物理實驗課堂中培養動手能力,能夠完善自己物理知識結構網,獲得更多的知識.課堂上可以采取多媒體的形式,把物理中的圖像和聲音表現出來,豐富學生學習物理的立體思維,教師還要熟練地應用多媒體,能夠把物理知識合理的運用到多媒體中去,多媒體是通過課件形式把課堂內容表現出來的,課件的設計要有創新意識.每堂課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每個環節都要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表達,這樣可以大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消除認為物理多枯燥無味的想法,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物理中去,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的質量.
2.加強物理課程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物理課程的教學中不僅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授課,還要加強實踐活動的開設,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動手能力,尋找到一定的物理規律,加以運用.在實踐活動中,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各個小組開展競爭活動,鼓勵學生都要踴躍參與,并且每個小組都要有自己獨特的設計,明確自己小組的主題.物理實踐活動的實施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從中體會到學習物理到來的快樂.初中物理教學加強實踐活動不僅延續和補充了物理知識的基本概念和規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深化和鞏固物理知識;而且還能對學生學習的技巧以及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同時還能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其對物理知識的興趣.
3.加強實驗教學,體現物理教學的魅力
物理課程少不了實驗教學的配合,只有在實驗教學中學生才可以鍛煉自己的技能.在實驗演示中,是教師和學生發現物理知識、規律、現象的重要源泉,學生可以在實驗中引發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討論,學生之間交換意見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并且更深刻的接觸了物理學科所表達的魅力,鞏固了物理知識的學習.
4.開啟引導式教學
物理教學中要實行引導式教學,因為物理課程知識比較枯燥,都是一些原理和公式,學生需要通過理解才能運用這些原理和公式,如果啟動引導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以探索的心情去學習物理,會發現物理中存在的樂趣,愿意探索這門學科,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并且做到自己解決問題,引導式的教學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5.延伸課本知識
教師對物理課本中的知識適當的進行延伸,物理課本中的知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要適當的補充一些課外的物理知識,讓學生對物理課程的本質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物理知識,能夠探索到更廣闊的物理知識和原理,還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能力,能夠在教師所講授的課外知識中探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6.課堂作業及時批改
物理學習不僅僅需要課堂效率,課堂之外的學習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的課堂作業教師要及時批改,存在的錯誤要及時的反饋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錯誤,及時得到糾正,如果不及時進行批改,會影響到學生以后的學習,物理知識也具有連貫性.通過批改作業教師也可以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與學生共同糾正錯誤,保證教學的質量問題.
7.介紹物理科學家
1.1實驗室設施、設備不完善
實驗室在設計和建設上沒有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致使實驗室本身在建設方面就沒有達到相應標準,如室內流通環節不合理、密閉性差、通風系統過濾器裝置不合理等,存在實驗室生物安全隱患;缺乏與承擔教學和科研任務相適應的實驗室生物安全設施和設備,在影響正常實驗活動開展的同時,也存在著實驗室生物安全隱患。
1.2日常管理不規范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驗室是進行實驗教學和科研的工作場所,操作者在進行標本涂片、染色鏡檢、分離培養、生化鑒定、藥敏試驗、血清分型等不同實驗操作時,都要接觸各種病原微生物及生物危險因子。日常管理不規范的表現有:個別實驗室存在不使用微生物專用培養箱而采用大房間開放式培養微生物的現象;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產生廢棄物所需要的收集、包裝和滅活等用品與設備不能完全滿足實驗室的生物安全要求;有些實驗室采用沒有標志的普通垃圾袋包裝生物垃圾;學生將實驗室工作服帶出實驗室個人保管,不符合實驗室生物安全要求。日常管理不規范暴露出許多安全隱患,因此,加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驗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3學生自我安全意識薄弱、操作不當
由于專業的特殊性,許多實驗課所用的標本來自病人,如臨床檢驗基礎、免疫學檢驗、生化檢驗、微生物檢驗等采用人體的各種分泌物、排泄物、體液等標本。即使是學生提供的標本,也可能存在諸如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痢疾志賀氏菌、沙門氏菌等病原菌。另外,在微生物學檢驗中,經常接觸的有三類、四類病原微生物以及少數二類高致病性微生物和有害生物因子,這些都出現在醫學檢驗實驗教學中,學生常常接觸已知和潛在的生物危險因素。目前,由于實驗室生物安全教育未能到位,部分學生對于生物安全知識了解甚少,沒有意識到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未能認識到實驗過程中可能存在很多安全隱患。例如有的學生進實驗室不穿工作服,接觸陽性標本不戴手套,微生物接種時不戴帽子、口罩,有的甚至在實驗室吃零食、喝飲料,將干凈的書或物品隨手放在實驗臺上,將實驗廢液隨意倒在下水道里,實驗用過的陽性標本不經處理就扔在垃圾桶里,下課不洗手或不認真洗手。
1.險評估工作不到位
在使用傳染性或有潛在傳染性標本進行實驗前,必須對微生物的危害進行風險評估,確定實驗應在哪一級的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中進行,并根據評估結果制訂相應的操作規程、管理制度和緊急事故處理辦法,形成書面文件并嚴格遵守執行。然而一些高校對這一重要環節重視不夠,風險評估工作不到位,還有一些高校完全沒有對在實驗室中進行的病原微生物實驗進行風險評估,沒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文件。
1.5管理監督措施缺乏
目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驗室一般都建立了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制訂了標準操作程序,但往往忽略了實驗室生物安全的內容,不但缺乏實驗室生物安全的行政管理規范,而且缺乏具體的實驗室技術操作管理規范。部分實驗室尚缺乏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及監督措施,多數條款沒有具體分工,未能責任到人,監管不力。
2開展實驗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措施
2.1做好生物安全的培訓工作
應對實驗室工作人員和學生進行生物安全知識培訓,組織教師和學生認真學習《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WS233-2002)》等法規文件,把實驗室生物安全教育納入日常管理工作,做到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在日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將生物安全知識灌輸給學生,使學生盡早樹立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嚴防生物安全事故的發生。
2.2完善并嚴格執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實驗室規章制度,制訂并嚴格執行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規程。同時,把責任分級落實到在實驗室開展實驗活動的所有人員,做到“誰管理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并落實責任追究制度,絕不姑息任何違反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行為。建立嚴格的實驗室準入制度,學生進入實驗室必須穿清潔的工作服,除必要的書籍、筆記本和文具外,其他個人物品一律不得帶入實驗室。嚴禁在實驗室里大聲說話、打鬧、亂走動,嚴禁學生在實驗室里吃東西、喝飲料、吸煙、嚼口香糖,不可把任何東西放入口中。如果受到病原菌污染,應立即消毒,不可輕視和怠慢。微生物實驗材料的數量和種類繁多,如化學試劑、劇毒藥品、玻璃器材、生物制品、菌種、實驗儀器、培養基等,若不加以科學管理,實驗室就雜亂無章,直接影響實驗室的整潔和工作效率,因此應嚴格執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3加強實驗室的硬件建設工作
加強實驗室生物安全硬件建設已成為當務之急,要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科學合理地設計和建設。對已開展病原微生物研究活動的實驗室進行定期檢查,確定不同生物安全級別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是否運行、保養良好,是否配備了有效的生物安全防護設備。
2.4加強實驗室日常工作中的生物安全管理
嚴格管理菌種、危險品、劇毒藥品。目前實驗室所涉及的病原菌有炭疽桿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枯草桿菌、產氣桿菌、痢疾桿菌、葡萄球菌、黃色微球菌、鏈球菌、水弧菌、腦膜炎雙球菌等。為了合理有效地保藏管理菌種,根據《中國醫學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辦法》和實驗室實際狀況,制訂實驗室菌種的保藏管理辦法:(1)購買菌種時必須是衛生部規定的正規單位,為了避免菌種的死亡或變異,應采取妥善、可靠的方法,設置專用冷柜保存菌種。(2)建立菌種使用記錄,指定專人負責,對一、二類菌種設專柜,單獨保存。(3)使用菌種時采取嚴格防護措施,并嚴格遵守操作規程。(4)加強菌種安全管理,防止菌種丟失。(5)危險品、劇毒藥品管理應符合國家和公安部門及學校統一規定,落實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由專人、專柜保管且上鎖,防止危險品及劇毒藥品被盜、泄漏或誤用。
2.5加強對實驗廢棄物和實驗動物的管理
對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進行處理是控制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關鍵環節,必須明確掌握生物安全廢棄物的分類原則,并嚴格執行相應的處理程序,避免實驗室或環境污染,進而保證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使用的實驗動物必須經過檢疫合格,且不得擅自帶離實驗室飼養,實驗結束后存活動物要送回動物室,死亡動物要做無害化處理。實驗室廢棄物分為感染性廢棄物和非感染性廢棄物,不能隨意丟棄,應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進行隔離、消毒、包裝、轉運、保存和處置。廢棄物應分類按不同要求進行消毒處理,如微生物實驗室感染性材料(血液、痰液標本等)及接觸感染性材料應放置于結實塑料袋中密封,高壓120℃消毒30分鐘才能移出實驗室。用過的實驗材料如試管、玻片、燒杯等放入裝有消毒液的廢液缸內,每天更換廢液缸的消毒液,應保證消毒液的量為廢液缸內總量的1/2,浸泡至少30分鐘才能移出實驗室。廢棄物應分類丟入垃圾袋,依據廢棄物的性質及數量選用適合的包裝材料,確保無泄漏,處理前后都應在固定位置存放,并由專人負責管理。
2.6加強實驗室的消毒和清潔管理
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實驗指導外,還要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學生自信,要允許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有所失誤。當學生出現失誤時,教師要給予一定的鼓勵,幫助學生找出失敗的原因和避免失敗的方法。久而久之,學生就能摸索并總結出實驗的規律,并從實驗的過程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我管理意識,最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二、讓學生參與課前實驗準備,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初中生物實驗涉及的實驗材料大多是動物或植物材料,為了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我通常情況下會引導學生去尋找實驗材料。例如,學習葉子的結構時,我讓學生自己搜集葉子來進行觀察,進而掌握葉子的基本結構是葉片、葉柄、托葉。初中生物實驗涉及的實驗材料還有花、果實、種子以及一些小昆蟲等,我便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去收集這些實驗材料。學生通過收集過程既感到了大自然的奧秘和神奇,又掌握了一些生物方面的知識。但值得教師注意的是,學生尋找實驗材料時最好有教師或家長在旁監護,這樣,教師和家長可以指導學生如何去做,還可以保障學生的安全問題。
三、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踐能力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實驗前的注意事項的講解,盡量將實驗步驟簡單化,讓學生一目了然。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抓住每一個步驟的重點,提醒學生要規范操作,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實驗效果。如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洋蔥細胞切片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將表皮細胞切片放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使切片的中心處在通光孔的中心位置;教師要指導學生用左眼看目鏡,調節顯微鏡至清晰地看到細胞切片,尤其要提醒學生的是在調節準焦螺旋時切忌用力過猛或調節幅度過大,導致損壞顯微鏡、細胞切片。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一旦操作不正確,教師就要及時指出并糾正。 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及時做出分析和記錄,這樣,學生才能夠把實驗和理論聯系起來,實現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證明理論的目的。例如,在講“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思考,或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教師再進行演示,讓學生將討論和觀察得出的實驗結果一并進行分析,然后總結出正確的結論。通過觀察實驗,學生們就會發現:加熱干燥的小麥種子后,食管內壁上有明顯的水珠生成;或把花生的一片子葉放在一張白紙上用力擠壓,在白紙上會留下油漬等。通過這些現象,學生認識到了食物中含有的成分,從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四、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樂于探究實驗,練就學生勤于動手、善于動腦思考的好習慣,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探究性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上比課堂教學更有優越性,因此教師在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學的過程中,要盡量讓學生掌握生物實驗的方法、內容和要求,最好做到由淺入深,要求學生對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探究、討論,弄懂來龍去脈,從而使學生對實驗的領悟得到很好的升華,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得到很好的培養。如在進行“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實驗時,有些學生覺得該實驗道理淺顯,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可行,于是便不對此實驗做較深的探究。針對此情況,我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淀粉為什么遇碘變藍?饅頭里面含有淀粉,然而為什么饅頭在口腔中不會變藍呢?它變成了什么?學生經過思考和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口腔中唾液淀粉酶有催化作用,使饅頭中的淀粉轉化成了麥芽糖。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對實驗進行了思考和探究。
五、合理安排和組織實驗,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要想搞好生物實驗教學,教師就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留心于生活,仔細觀察生活,并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合理安排并組織好實驗,把課本上的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通過實驗來理解知識,并增強知識點的記憶。例如,在講膝跳反射時,我讓一名學生坐在椅子上,正確地將一條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條腿上,讓另一名學生用橡皮錘叩擊被實驗學生的膝蓋的下位韌帶,此時,我們就會看到被實驗學生突然向上跳起。然后,兩名學生進行交換做相同的實驗,結果相同,這就是膝跳反射。通過簡單易行的實驗,教師再講解膝跳反射的原理——大腿股四頭肌的肌肉內的感受器受刺激而產生興奮,興奮沿傳入神經傳到脊髓的神經中樞,神經中樞發出興奮,通過傳出神經傳到效應器,引起大腿上的肌肉收縮,使小腿前伸。這樣,學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六、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