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5 21:22:03
序論:在您撰寫結構工程碩士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軟件工程是高校計算機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工程實踐性非常強,相關理論與技術也發展非常快,為適應社會要求,培養高素質的軟件工程技術人員,文章提供了在課程教學方面所作的積極的教學方法改革。從教學準備階段、教學過程和教學考核三個重要階段,分別闡述了“案例”;教學法的實踐過程,是教學方法改革的一次探索。 關鍵詞:案例教學;實踐教學;軟件工程 軟件工程碩士論文是高等學校計算機教學計劃中的一門核心課程,是研究軟件開發與軟件管理的綜合性工程學科,工程實踐性非常強,要求學生不僅具有良好的程序開發能力,而且要具備軟件項目的整體管理概念,以及團隊合作的精神。因此,傳統的教學方法顯然不能滿足該課程的需求。另一方面,與該課程相關的理論與技術的發展速度也非常迅速。軟件工程碩士論文新的理念、新的開發工具層出不窮,這給課程體系結構的建立、教學資料的選擇和積累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為了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專門成立了軟件工程課程組。針對該課程的特性,多次召開教學研討會,交流教學體會和有關教學資料,不斷總結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在吸取國外同類課程Software En- gineering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革,將軟件工程專業素質的培養作為教學目標,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完善的教學規范??偨Y起來,可以從教學準備階段、教學過程和教學考核等三個方面來看。
一、軟件工程碩士論文教學準備教學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首先,根據教學大綱,在深入分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列出該課程的知識結構體系,以及與相關課程的聯系,從而確定該課程的教學目標。該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可以包括以下3方面: (1)知識目標:了解“軟件工程”;這門學科的形成和發展;掌握與大型軟件系統相關的規劃、分析、設計、實現、測試與維護等概念、原理、方法、工具與過程;掌握“軟件工程”;的基本管理方法。 (2)能力目標:體驗軟件工程各階段的主要工作,特別注意吸取教訓;訓練實際軟件工程動手的能力,培養綜合應用能力;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并學會與他人交流。(3)情感目標:通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其次,軟件工程碩士論文課程組成員充分交流教學體會和相關教學資料,參考了大量國內外先進的軟件工程理論和應用實例,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必要的補充和刪改,增加了軟件工程學科發展動向的介紹,加強了包括項目管理、版本控制、建模工具和調試工具在內的各種現代軟件工程開發工具的使用介紹,編制了內容豐富、聯系實際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一方面,為訓練學生對現代先進軟件工程技術及其前沿理論發展的敏銳性、提高學生雙語學習的能力,收集準備了大量原版技術文檔;另一方面,為了培養學生自覺應用軟件工程碩士論文的理論分析問題、解 28決問題和使用工具軟件的專業能力,配合理論教學, 設計了完整的、具有實際工程意義的綜合型軟件項目實驗,并為此建立了案例庫,為每一個案例提供詳細的分析參考說明。
二、軟件工程碩士論文教學過程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重點采用理論與實踐密切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項目開發實踐中自覺應用軟件工程理論。首先,讓學生了解整個課程的結構與重點,以及該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系。在深入分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列出該學科的知識和能力結構體系,以及各單元或章節之間的邏輯關系,然后再按單元或章節分別列出知識能力結構體系。按照教科書的章、節(課)的順序,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列出各知識點的內容,并標出各知識點的學習目標層次,同時注明哪些知識點屬于教學中的重點或難點。其次,在課堂講授中,采用多媒體方式,提高講授信息的先進性和現實性。同時開展指導性自學, 提倡和鼓勵學生閱讀英文原版教材及其參考書。通過一系列討論會,訓練學生對大量新信息的接收消化能力。在軟件工程碩士論文實踐過程中,通過案例研究,把綜合型開發實驗劃分成若干練習單元,進行舉一反三;然后,學生按教師組要求組成4~6人的項目小組,扮演項目開發過程中的不同角色,進行分工協作,模擬練習,參與項目管理和開發,從不同角度全面把握和體會整個軟件工程項目開發和管理的基本思想,共同完成實驗項目。教師加強在實驗過程中的指導作用,要求各項目小組分階段提交討論記錄和項目工程要求的里程碑成果。具體實施過程: (1)選題分組在開始理論教學之前,通過案例研究,向學生提供典型的軟件案例,可來自案例庫。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軟件工程碩士論文題目,組成項目組,并選取項目負責小組長。每小組人數最多不超過6人,各個小組由小組長負責組織、分工、控制進度等,對小組成員的最終實驗成績有5分浮動調整權;引起過半數組員不滿意,改選組長;組長帶領全組順利完成任務, 總評可以加5分。主要要求是讓學生體驗軟件工程各階段的主要工作,特別注意吸取教訓;并且學會與他人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單干戶將得不到成績。 (2)階段驗收根據理論教學的進度,各個項目開發小組將提供軟件工程碩士論文過程中的階段性成果,大致將提交如下幾個成果:可行性分析報告;需求規格說明書;項目計劃書;總體設計報告;詳細設計說明書;軟件測試報告;各課題組進行合并,現場驗收軟件期末最終版;項目開發總結報告;用戶使用手冊等。每個階段都將嚴格按照軟件工程碩士論文的管理方法進行評審活動,并提供給大家一個互相交流的機會。首先,每個項目組都將匯報、展示自己的成果。主講老師和其他同學組成評審委員會,對每個項目組的匯報情況、里程碑成果、文檔質量進行評審、打分,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每組演講結束后, 分組討論,按階段評分標準給出除自己組外的幾個組的分數,并寫出評語。教學實踐以課題小組為單位完成綜合實驗項目,教師本著訓練同學交流能力的目標,制定一些分組標準。下圖就是需求分析軟件工程碩士論文階段的一個評分標準示例: 最后,主講老師要進行總結點評,既總結課程的主要內容和相關知識點,又點評學生的表現,幫助學生整理學習內容,鼓勵積極性。 (3)成績評定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理論教學,還包括案例分析、討論,結果展示匯報等,教師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實驗成果,根據各個項目小組的整體完成情況和各個成員在其中的表現綜合評定每個學生的成績。每個學生的成績既包含項目小組負責人打分,又包含教師的評分,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項目的主動性,以 29防止部分小組成員不參與項目完成而又蒙混過關的現象。下面將具體描述本課程的考核辦法。
三、教學考核本課程既有理論教學又有實踐環節。每個學生的軟件工程碩士論文課程成績由三部分組成:實踐成績占30%,期末筆試占60%,平時考勤占10%。其中,理論部分的考核以筆試為主。主要考查學生對基本理論與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實踐成績的評定包括小組成績和個人成績兩大部分,各占50%。小組成績由各個小組階段成績的平均值與系統最終驗收的情況(包括系統是否達到需求規格說明中的功能性、非功能性要求,文檔是否全面、合理、規范,源程序編寫是否規范、可維護性好等方面)組成;個人軟件工程碩士論文成績主要由小組長根據個人在組內的表現和工作給出,約占50%,另外50%的個人成績由最終答辯時主講老師根據答辯成績來評定。小組長的個人成績由老師根據其組織項目組完成軟件開發的具體情況和其管理質量(如分工是否合理、進度安排是否合適、軟件質量如何等)來綜合評定。教學實踐過程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管理,分工協作,既鍛煉了學生參與項目管理的能力,又訓練了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教師掌握各小組成員的實際完成情況,強化學生各種現代軟件工程開發工具的應用能力,要求學生按規定提交討論記錄和項目工程要求的各種文檔。軟件工程碩士論文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科學的綜合成績評定方法。該考核辦法較為科學、公正、合理,學生普遍能夠接受,并且極大地推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反映良好。
1.ESP教學理念在旅游管理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2.新形勢下英語碩士點建設的幾點思考
3.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問題思索
4.英語專業碩士畢業論文的語言錯誤分析研究
5.醫學碩士研究生互動式英語教學方法的探討
6.英語碩士論文文獻綜述中轉述動詞的對比分析
7.我國英語專業碩士學位論文標題的詞匯句法特征研究
8.中外英語碩士論文轉述動詞對比研究
9.商務英語碩士學位論文撰寫情況分析
10.碩士研究生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
11.英語碩士研究生文獻閱讀能力現狀調查與培養途徑分析
12.主題-任務教學模式探究——以地方高校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為例
13.中國學生英語碩士論文引言部分轉述語使用情況的語類分析
14.中國應用語言學專業英語碩士學位論文文獻綜述體裁特征
15.“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工程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模式研究——以重慶科技學院為例
16.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科技英語翻譯能力分析
17.學術論文體裁教學不可或缺——英語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引言寫作情況調查
18.英語報刊與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課外英語閱讀
19.基于新媒體支撐的面向碩士研究生實用英語教學的探索
20.論英語碩士學位論文中的參考文獻問題
21.中國學生英語專業碩士論文“前言”部分的語類結構模式分析
22.碩士研究生EAP習得模式探索——武漢科技大學某研究所碩士生學術英語習得個案研究
23.理工科碩士研究生學術英語需求分析
24.英語專業語言學類碩士論文英語標題的對比研究
25.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專業學習構成與自我認同關系的實證研究
26.批判性思維能力對英語寫作水平影響的調查研究——以某大學2012級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為例
27.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需求調查分析
28.中外大學生英語碩士論文中四詞詞塊的比較研究
29.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專業學習動機與自我認同關系的實證研究
30.中國與北美碩士論文英語標題的對比研究——以農學為例
31.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情況調查研究
32.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現狀調查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生為例
33.醫學院校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考
34.學習者英語碩士論文中的轉述動詞
35.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現狀調查及教學建議——對浙江工商大學的調查分析
36.英語專業與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觀念的對比研究
37.香港與內地高校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比較研究
38.法律英語在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中的定位與教學組織
39.英語碩士研究生第二外語的學習策略探究
40.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探討
41.醫學院校碩士研究生通用學術英語需求分析
42.影響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因素的實證研究
43.英語碩士論文中模糊限制語的對比研究
44.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核心、目標與措施
45.醫學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需求分析及其教學啟示
46.人文社會科學類碩士學位論文英語標題句法特征的對比研究
47.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需求分析與啟示——以贛南醫學院為例
48.新課改下高校教育碩士(英語)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反思
49.英語碩士研究生教學之我見
50.英國TESOL專業碩士和我國英語教育碩士人才培養比較與思考
51.實施“流利領先法”,培養理工科碩士研究生學術英語能力——以報刊、學術雜志文章為課程材料
52.英語教育碩士教育實踐中課堂觀察現狀的調查研究——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
53.波蘭華沙大學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特色及啟示
54.師范院校英語教育碩士培養問題與對策思考
55.少數民族骨干人才碩士研究生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56.媒體英語素材在法律碩士專業英語教學應用中的探究
57.碩士研究生英語學位課程考試之我見
58.中國英語專業和英語本族語者碩士論文題名的信息結構對比分析
59.“模塊+選修”:轉型期專業碩士公共英語課程改革研究
60.水利英語方向翻譯碩士培養的可行性研究
61.英語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自主性培養的課堂教學策略初探——以悉尼大學碩士TESOL專業課堂教學為參照
62.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語用能力調查分析
63.對比分析我國英語專業碩士與本科畢業論文的語言錯誤
64.國內工程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研究現狀述評
65.在碩士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66.論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
67.淺談碩士研究生英語學位課程考試改革
68.碩士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設置改革構想
69.英語碩士研究生科研閱讀現狀與能力培養途徑探討
70.從課程本質透視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需求——以西藏民族大學為例
71.碩士研究生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72.說寫并重 全面提高——碩士研究生英語課程改革與實踐
7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工程碩士英語教學的啟示
74.碩士研究生使用英語學習策略特點的實證研究
75.理工類院校英語本科與翻譯碩士(MTI)課程設置比較研究
76.論英語專業碩士論文致謝辭的語用失誤
77.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與自我認同關系的實證研究
78.試論工程碩士英語課程交際能力培養的若干問題
79.河北省高校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就業狀況調查與分析
80.工程碩士英語教學改革的探討
81.教育碩士(學科教學·英語)專業碩士課程設置的現狀分析
82.車輛工程專業工程碩士英語教學存在問題及EPBEP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應用
83.英語專業本科至碩士英語詞匯學課程三級分級教學設計
84.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實踐
85.廣西英語課程與教學論碩士學位論文調查和分析
86.淺談英語翻譯碩士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87.英語專業語言學方向碩士研究生創新特征研究
88.工程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研究
89.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學術寫作中重述話語之語用功能習得研究
90.專業碩士學術研究能力培養的現狀與啟示——以英語學科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為例
91.人際關系管理論與工程碩士英語教學模式
92.理工科碩士研究生學術英語需求分析與課程評析
93.英語碩士論文寫作方法論要
94.西華大學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動機的調查研究
95.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專業學習與自我認同狀況的調查與分析
96.基于教育語言學對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專業思想與學術能力發展的思考
97.民族高校醫學碩士對醫學英語需求的調查分析
98.自助式講課學習模式在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專業英語學習中的運用
99.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設置的思考
100.基于ESP教學理念開展公共衛生碩士專業英語教學改革
101.醫學碩士研究生專業英語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培養
102.從中介語視角分析工程碩士英語會話的句法范式
103.研究生英語學習動機與EAP教學——以江蘇大學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為例
104.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改革與實踐
105.從英語教學法的視角探討碩士英語教學改革
106.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狀況調查研究
107.淺議工程碩士英語教學改革
108.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與實踐
109.涉海院校碩士英語教學改革與實踐
110.農林院校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學術英語寫作教學的優化——以北京林業大學為例
111.中國高校英語專業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引言的體裁分析
112.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英語入學水平綜述——兼談英語教學的幾點建議
113.關于提高理工科碩士研究生英語閱讀教學的想法
114.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思考與構想
115.論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以哈爾濱工業大學為例
116.基于網絡和多媒體環境的碩士研究生公共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研究
117.工程碩士英語實踐教學途徑探索
118.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課程體系建設初探
119.構建以“實踐教學為主,理論教學為輔”的專業特色——關于西部地區英語教育碩士的培養
120.英語學科教育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調查分析——以廣西師范大學為例
121.淺談英語專業碩士論文的選題
【關鍵詞】 工程碩士 研究生教育 培養質量 產業需求
【作者簡介】 楊波,副教授,長江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祝湘陵,副研究員,長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黨總支副書記。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103(2013)05-0059-02
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明確了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與工學碩士學位處于同一層次,但類型不同,各有側重。工程碩士教育制度從建立到發展的整個過程都與國家教育發展目標緊密相連,也成為高校中所有專業學位中規模最大,影響力較大,遇到的問題也較多的專業學位,為更好地適應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復合人才的要求,學者們一直探索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問題。
一、正確認識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質量和特色
工程碩士與工學碩士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二者皆是解決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但區別在于二者設置的背景、指導思想、培養對象、培養方式及培養目標等不相同。一是,工學碩士是能夠適應社會各方面整體需求,為教學、企業及社會培養通用型人才,主要來源是應屆畢業生。而工程碩士是為企業培養人才,提升企業人力資源水平,以企業需要為準繩,為企業培養特定型、應用型人才,主要來源為優秀在職人員;二是,工學碩士解決的是工程實際中存在的理論問題,追求理論研究的探索和創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風險性;而工程碩士解決的是工程中的實際問題,對實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具有實現性和見效性,追求的是效益;三是,工學碩士立足于培養學術型和研究型人才,為進一步充實教學科研領域高層次人才及高校博士生生源,而工程碩士立足于為企業培養不離崗的復合型與應用型的人才,為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服務,滿足企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二、把握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質量和特色的三個環節
高校應根據自身設置工程碩士的特色,將工程碩士的質量貫穿于整個過程,具體分為三個環節:招生、培養和學位論文三個環節。
在工程碩士招生中,首先應堅持招生條件中學位要求、工作實際經驗要求及單位推薦材料等要求;二是,必須通過全國工程碩士入學考試要求;三是必須通過高校綜合面試要求。這三方面構成工程碩士入學質量的基本保障。前一個條件是基礎,后兩個條件工程碩士培養質量提高的必要條件。在工程碩士招生中應綜合考慮這些條件,重視綜合面試考察學員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察學生對所從事的工程事業的責任感和熱愛程度。
在工程碩士培養階段,課程培養是重要環節,也是時間最長、影響的最大的環節。這一階段中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課程設置、課程教學、課程實驗、專題研討、學術講座等多種形式,補充工程碩士科學知識、技術手段、技術創新、實驗手段、實踐應用、檢測方法等,特別是在實際工作的中涉及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提高工程碩士解決企業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企業在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等方面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高校應在該階段結合工程碩士的知識結構、綜合素質要求及學生的思維特點等,構建適合工程碩士的教學框架,包括專業方向選取、教材定制、課程設置、教學方式選取、考評體系建立等,強化學生優勢,建立高校具有特色的工程碩士培養方式。
工程碩士學位論文階段是專業碩士培養質量的綜合體現,綜合反映工程碩士理論聯系實際解決企業具體工程問題的能力。學位論文應集中于工程實際問題,為企業工程服務,從選題、開題報告、論文撰寫、論文審閱等環節入手,尊重企業專家和高校教授的意見,根據工程領域特點和企業實際需求制定原則性的論文規范和評審標準,使工程碩士能夠成為高校獨具特色的專業學位并滿足社會企業需求,得到社會廣泛認同。
三、與產業需求對接的工程碩士創新培養機制構建
(一)企業參與項目設計
高校工程碩士的招生應該直接與重要產業、行業相結合,與企業合作,從招生開始就與委托培養單位商談企業需求,深入了解學生的原有基礎,及委托單位期望高校在哪些能力方面加強培養,高??膳c具體委托單位在學生培養方案、課程設計、培養方式及論文研究方向展開研討,形成雙方認可的培養方案與工程項目實施計劃,把企業需求全面納入高校工程碩士培養的全過程中,有針對性培養工程碩士,提高高校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補充委托單位人才需求,提升委托單位行業競爭力。
(二)面向產業、行業需求的師生互動教學
在高校工程碩士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很好地發動學生之間互動和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共同提高。高??筛鶕こ檀T士學生的自身各自的特點,建設一支經驗豐富、結構合理的教學師資和導師隊伍,加強專職和兼職教授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并在開展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特點,創新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方式,開展師生互動。通過師生互動使得教師與學生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逐步達成默契,教師根據學生自身需求、委托單位需求及時調整課程內容,面向工程相關產業、行業所需人才重點解決工程實際問題。
(三)論文研究工作要理論與實際工程問題交融
一是,采取雙導師指導方式:高校在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方面應采用雙導師的指導方式,除高校教授對學生理論教學外,還需為學生配有一名來自工程業界具備高級技術職稱的導師。高校導師負責學生的課程學習、課程設計及實驗、論文選題、開題報告、中期考評及論文的理論構建等部分,業界高級技術導師主要負責學生學位論文中工程實踐、工程管理、論文的實踐部分,并與校內導師協商確定學生的論文選題。通過雙導師制度,使得工程碩士論文選題、論文研究等密切與行業實際相結合,與委托單位實際工程問題相結合,切實解決工程實際。二是,高校提供論文選題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工程碩士論文應本著源于工程、服務于工程的原則,以工程相關產業、行業、企業發展為方向,從論文選題、開題報告、中期考評、論文評審及論文答辯等環節嚴格把關,結合委托單位意見和高校導師與校外導師意見,鼓勵學生直接從相關工程領域的生產實踐中選取論文研究方向,或者選取具有明確應用價值的課題;同時,高校導師和校外導師應注意論文選題的技術難度、前沿性和論文工作強度,本著達到培養學生具備綜合運用工程理論、方法、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提升的目的。堅持“工程性、實踐性、應用性”相結合的原則,指導和評價工程碩士論文,力求每篇工程碩士論文都具備各自的特色。
(四)產學研合作的項目反饋
工程碩士項目的評價和反饋系統,主要有三大渠道:一是工程碩士畢業生的信息反饋,高校應定期與工程碩士畢業生聯系,了解在校學習對他們工作能力提升的具體情況,以及培養不足之處和社會需求發展動向及時反饋于高校;二是委托單位的信息反饋,通過與工程碩士委托單位聯系,了解工程碩士的在校培養是否有助于提升單位工程實踐能力及競爭力,及提升程度如何、還需在哪些方面改進;三是聯合培養項目組的信息反饋,鑒于校企聯合的工程碩士培養是長期的項目,校外高級技術導師也會及時反饋信息,共同調整工程碩士培養方案,以提升工程碩士培養效果。
參考文獻:
[1] 袁文霞,王其東,李軍鵬.基于“產、學、研、用”的工程碩士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研究生教育研,2011,(10).
1工程碩士信息資源的需求特點
本次統計限于河北聯合大學2009—2011年畢業的工程碩士學位論文。雖然不夠全面,但由于學校工程碩士招生時間短,人數比較少,故本次統計基本上可以反映學校工程碩士文獻需求和特點。在學位論文中,引文是學位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作者對文獻需求的集中反映[2]。通過對引文的分析,可以反映出工程碩士對文獻的歸納能力和創新水平,掌握其利用信息資源的特點和需求,為圖書館的服務工作提供量化依據。
1.1信息資源需求的不均衡性
1.1.1引文數量分析引文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碩士生對相關學科文獻信息的了解和吸收能力[3](見表1)。從表1可見,在統計的60篇碩士學位論文中,共引文獻3029篇,平均引文量為54.83篇,引文篇數最多的達82篇,最少的有40篇,可見工程碩士從選題、調研到寫作的每一環節都要參考大量的文獻資料,對文獻資料的需求量比較大。
1.1.2引文語種分析———引用文獻的語種不均衡通過對引文語種的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工程碩士撰寫論文時利用國內外文獻的情況,吸收信息的能力[3]。同時,對圖書館如何合理地收藏各語種文獻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由表2可見,學校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引文語種最多的是中文文獻,均占總引文的60%以上,而對英文文獻的引用率只有將近30%左右。
1.1.3引文文獻類型分析———引用文獻類型不均衡在所統計的60篇論文中,引文文獻包括期刊、圖書、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專利等(見表3)。結果表明,論文引文中有70%以上的文獻來自于期刊,其次為圖書,而其他類型的引文所占比例相對較小??梢?,工程碩士由于“進校不離崗”,不能像在校生那樣有時間、有能力系統地利用書籍,而期刊具有信息量大、內容新穎等特點,自然成為他們的首選。而且,工程碩士論文準備時間有限,寫作過程求快,這也導致他們更多地依賴期刊。同時,隨著圖書館學位、會議論文數據庫的日益完善,查閱起來更加快捷,也正日益成為工程碩士獲取信息的渠道之一。
1.1.4引文年代分析通過對引文年代分布的分析,可以了解工程碩士利用文獻的時間范圍情況,作為測評論文新穎性的標志之一。在所統計的3029篇引文中,中文文獻最早發表于1947年,最近的為2011年發表的文獻,時間跨度為65年。中文引文主要集中在1991—2011年這20年(引文共2707篇,占中文總引文量的89.37%)。因此,做好這20年的文獻信息工作,對圖書館來說有重要意義。
1.2信息資源需求的應用性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以職業為背景,他們要真正成為企、事業單位合格的專家型人才,就必須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這一特點決定了工程碩士生的學習、科研始終要與工作實際相聯系,所學知識必須強調應用性[4]。從學位論文來看,其選題大多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著力解決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如《南洺河鐵礦河灘下采礦工藝設計》、《唐鋼潔凈鋼生產工藝研究》、《唐山不銹鋼板坯質量控制研究》等論文的選題都具有很強的應用性。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應注重這方面書籍的采訪與流通,保證工程碩士的實際應用需要。
1.3工程碩士檢索文獻信息資源的能力相對欠缺
工程碩士大多來自生產第一線,他們平時進修學習機會較少,其專業知識結構開始老化,科研能力弱化。雖然“進校不離崗”,但工程碩士仍期待自己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在理論水平、專業技能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有全面的提高。所以,他們普遍表現出求知欲強,需求信息量大而又對信息資源的檢索能力相對欠缺的特點。目前,不少高校圖書館針對工程碩士的文獻信息服務還是空白,他們的信息需求得不到保障,各類數據庫資源也不能被工程碩士有效利用。故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應重視并加強對他們的服務,以助其寫出高質量的學位論文,將科研更好、更快的轉化為生產力,為生產和建設服務。
2對高校圖書館做好工程碩士信息資源服務的建議與策略
2.1針對工程碩士文獻信息資源需求的不均衡性,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針對學位論文引文的語種可見,中文和英文是工程碩士引用文獻的主要語種,英文是其檢索國外情報資料的主要語種,圖書館應保證英文重要期刊的連續性。(2)針對工程碩士需求文獻類型的不均衡,圖書館應重點做好期刊、圖書等文獻采訪和流通工作,同時還應兼顧其他類型文獻的發展,最大限度滿足讀者的需求。(3)對引文年代分布分析表明,圖書館應加快文獻購置速度及上架速度,還要做好文獻尤其是外文文獻的保存和服務工作,以滿足讀者的信息資源需求。
2.2針對工程碩士文獻信息需求的實用性特點,搞好特色讀者服務
學校作為以理工類專業為主的高等院校,所招收的工程碩士也多為工科專業,如機械工程、冶金工程、控制工程、建筑與土木工程、礦業工程等,其目的是為企、事業單位培養高級技術型人才,學位論文實行學校與企業指導教師聯合指導,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踐和具有工程背景。所以,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學科館員的作用,加強與工程碩士和學院、企事業單位的聯系,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必要時可征求學生與導師的建議,望其推薦書目,以期調整館藏結構,增加工程碩士所需的各類實用型館藏,為教學和科研發揮積極作用。同時,還可以把工程碩士的歷屆碩士論文、研究論文、學術會議、對國、內外先進技術、先進生產工藝的研究成果、最新出版的各類實用型文獻等制成網頁,鏈接在圖書館主頁上,為工程碩士提供方便、充實的服務。
工業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簡稱IE)是一門工程技術與管理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性工程科學,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生產率為導向,采用系統化、專業化和科學化的方法,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的知識,對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所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規劃、設計、評價、創新和決策等工作,使之成為更有效、更合理的綜合優化系統,并對系統的運行及效果進行鑒定、預測和評價。
IE在19世紀末起源于美國,并在歐洲、日本等國家得到迅速應用和發展。到了二戰期間,美國多數大學的工學院都已經相繼成立了正系,并開始招收IE碩士生,到1990年美國已有150所大學的工學院設有IE系,其中92所可以招收碩士生。1992年國家教育部批準西安交通大學和天津大學首批設立IE專業,1993年正式招收IE專業本科生,目前,我國已有150多所高校設立了IE專業。1999年國家教委批準設立IE工程碩士點。
2.工業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特點
IE最初主要應用在機械制造、電氣工程、材料工程等領域,隨著現代管理發展,IE的應用范圍已擴大到服務行業、公用事業甚至政府部門。工業工程強調“系統觀念”和“工程意識”重視研究對象的“統籌規劃、整體優化和綜合原理”。目前現代工業工程涉及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人因工程、生產及制造系統工程、現代經營工程、工業系統分析方法與技術等。
IE專業碩士研究生都是具有四年以上實踐經驗的企業及事業單位的在職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他們經過了一定的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訓練,積累了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獨立工作能力較強。但是,由于他們本科畢業已多年,外語水平不高,計算機基礎和應用能力較弱,基礎及專業理論知識相對薄弱和陳舊,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另外工業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大多是作企事業單位的骨干或重要領導者,他們是帶著工程實踐中的實際問題而來的,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工程碩士學習方式是“進校不離崗”,集中在每周六和周日集中授課,保證了工程碩士在不耽誤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學習專業知識。
3.創新工業工程工程碩士人才培養模式
3.1 工業工程專業碩士培養的總體目標
工程碩士的培養應該按照“積極發展、規范管理”的指導思想,認真分析和把握工業工程碩士培養的特點,努力提高工業工程碩士培養質量。工業工程領域碩士學位獲得者應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系統的掌握某一門工程專業知識和工業工程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懂得現代工程經濟和現代工程管理理論,掌握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先進技術和手段,并能綜合應用這些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生產實際問題。
3.2 創新工業工程人才培養模式
在體現新時期社會發展需求的前提下,我們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正專業工程碩士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注重科學研究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的全面培養,突出創新能力;重視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加強管工結合,因材施教,靈活教學,注意IE領域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前沿知識的傳授。
(1)優化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
工業工程碩士是工程領域里的一種專業學位,它側重于工程應用。課程設置強調較寬的學科覆蓋面,因此必須對工程碩士生加強基礎理論和拓寬專業知識,建立起一個合乎工業工程工程碩士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的培養方案。管理領域的工業工程課程設置主要包括:①學位課程??茖W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自然辯證法、外語、運籌學、計算機軟件基礎、工程經濟學、戰略管理、工業工程理論與實務、先進制造技術。②選修課?,F代生產與管理、人因工程、質量系統工程與管理、新產品開發學、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價值工程等與工程結合的工程領域或相關的技術課程。學位課學分19分,累計學分33分。
(2)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教育和教學方式的變革提供了可靠的保證。應用遠程教育和多媒體等手段進行教學,可以憑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強,覆蓋面廣等特點,突破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這種新的教學手段可以適應工業工程碩士生不能像全日制學生那樣集中時間學習的特點,學生可以在業余時間和工作的空閑時間里進行自修,老師可以通過網絡手段如電子郵件等給學生布置作業和答疑等。
(3)抓好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關
①論文選題與開題。工程碩士論文研究題目一般直接來源于企事業單位生產經營和管理工作實際,工程背景明確、應用性強。論文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先進性,體現作者綜合運用工業工程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論文開題報告由導師審查通過后,由學校組織3-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專家小組論證,通過者方可進入論文階段。②論文指導。工程碩士的指導采用雙導師制,有校內具有工程實際經驗的導師與企事業單位內經單位推薦的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兼職導師聯合指導,保證工程碩士論文的質量。③論文答辯。論文經過導師審查通過,且工程碩士生完成了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并成績合格,才可以申請參加學位論文答辯。工程碩士生學位論文應有3位專家評閱,其中一位為校外專家評閱,另外兩位為校內專家。答辯委員會由5位專家組成,并聘請校外工程領域具有高級職稱專家作為答辯委員會主席。
4.結論
1工程碩士創新及應用能力的內涵界定
1.1工程碩士創新能力界定工程碩士創新能力是指培養工程碩士利用積累的知識和經驗,經過科學的思維加工和再造,做出新發現、創造新事物、提出新觀點、運用新辦法、開拓新領域、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綜合,主要包括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知識結構和創新實踐四方面的要素[2]。創新意識包括創造動機、創造興趣、問題意識。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是個體在知識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捕捉新信息、洞察新問題,進而產生新的理論和實踐價值的個性特征,是主觀能動性和智力品質的創造性發揮。創新思維是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潛意識思維與顯意識思維的有機統一,是創造力的核心。在創造性思維活動中,新觀念的提出、問題的突破,往往表現為從“邏輯的中斷”到“思維的飛躍”,一般伴隨著直覺、靈感的產生。直覺與靈感都是以邏輯思維為基礎的、與創造性密切相關的心理現象,在創造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形成工程碩士創新能力的基礎,沒有堅實的知識積累,就難以形成豐富的聯想和創造性思維。知識不僅包括客觀的、明確的顯性知識,還包括隱性的默會知識,默會知識相對于明確知識具有邏輯上的在先性,是掌握明確知識的向導,是人認識行為的內在動力并最終決定了人的創造性表現。創新實踐是創造具有新質事物的活動過程,這一過程包含了主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的轉化,即主體不斷地將顯性知識內化并獲得隱性知識,然后通過自己的認知模式,將隱性知識進行不斷的組合,進行知識創新或創造新事物[3]。
1.2工程碩士應用能力界定應用能力就是把成熟的技術和理論應用到實際的生產、生活,文化等方面,并為新技術或新理論的生成提供有效需求信息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心里有做事的套路、眼睛能看到事情去做、手上有做事的技能”。工程碩士應用能力培養的目的是使工程碩士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一定的組織或協調能力,能夠在產品、工藝、市場、資源配置方式和組織等創新成果植入社會經濟系統的過程中,為社會做出高于普通人的貢獻,并能為新技術、新理論的生成提供有效需求信息的能力。工程碩士應用能力培養是一種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新型高等教育類型。與理論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相比較,工程碩士人才培養更強調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應用;相對于理論型人才培養強調寬口徑厚基礎,工程碩士培養應用能力培養更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體現其創新特色。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上,應用性是工程碩士應用能力培養的特色、優勢和本質特征。
2工程碩士創新及應用能力培養模式構成要素
根據工程碩士創新及應用能力培養的含義和目標要求,形成工程碩士創新及應用能力培養的關鍵要素主要包括:培養者、培養對象和培養環境。培養者主要是師資隊伍,培養對象是工程碩士,培養環境又分為校內環境和校外環境,校內環境和校外環境都包含一定數量的次級環境要素。它們的相互關系是:校外環境影響校內環境,校內環境和校外環境都既可以直接影響培養對象,又可以通過對培養者的影響而間接地影響培養對象。同時,上述影響的受動要素對施動要素也有反作用。它們相互作用的結果共同影響工程碩士創新及應用能力培養的成效。(見圖1)
3工程碩士創新及應用能力培養中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工程碩士創新及應用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校內環境的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3.1培養目標不清,實際培養過程被邊緣化在理論學習上工程碩士強調實用性,工學碩士強調基礎性、系統性;在培養方向上,工程碩士強調開展技術工作的能力和必要的管理能力及創新能力,工學碩士更強調研究能力。由于兩類碩士生培養目標的定位有區別,對于他們的理論學習和論文工作就應該圍繞培養目標制定不同的要求和評價標準。工學碩士論文在評審中一般要求對其論文的選題背景和意義,論文工作的創新性、論文工作反映的基礎理論知識水平、論文寫作水平等做出評價。工程碩士論文的評價也應根據工程碩士論文要求和培養目標制定出一套規范的、實事求是的、科的評價方法[5]。但是,目前多數學校還是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為主,工程碩士的招生規模與工學碩士的招生規模相比差距較大,重視不夠,被邊緣化。工程碩士與工學碩士培養過程和評價標準趨同,培養措施并不到位。課程設置不是按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設置;無論英語、數學還是專業課、選修課,老師的講授內容脫離實際,不能很好地適應學生在工作崗位上的需要;學校對于工程碩士論文的評價仍把學術性作為質量評價的主要指標。
3.2課程設置不甚合理
3.2.1課程結構不甚合理從筆者所在學校可以看出,在課程設置上,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比例失衡,必修課的數量太多,選修課的數量偏少,是必修課學分的一半不到,學生選課余地小。選修課程所涉及的面不夠寬,交叉學科、跨學科的課程少,不適應經濟社會需要和工程碩士全面發展的需要,不利于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當前的工程碩士課程設置過于偏重工程科學與數學的分析,輕視了工程實踐訓練,實踐類課程只占總課程的2/3。
3.2.2課程內容滯后于學科前沿發展工程碩士的課程內容反映不出學科領域內的一些最新知識和科研成果,尤其是一些專業學科領域的熱點、重點,邊緣學科和高新技術的研究和發展等都很少能夠及時地反映到課程內容中,許多陳舊的課程沒能及時更新或是淘汰,這樣就導致了工程碩士的課程內容明顯滯后于學科前沿的發展,滿足不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大量工程技術人才的需要。
3.3培養手段有待于加強,培養制度缺乏規范性人才培養制度是人才培養得以按規定實施的重要保障與基本前提,也是培養模式中最為活躍的一項內容,工程碩士的日常教學管理制度和雙導師制的落實中存在不合理之處,導致工程碩士的學習時間難以保證;企業導師作用不能發揮;企業導師與學校導師不協調,企業導師對學校導師在教學上的安排與要求了解不多,不能深入參與教學工作,對學生的論文選題幫助不大。而學校導師則忙于自身教學,不能保證與企業導師及學生有充分的溝通、交流與討論[6]。
3.4培養評價機制缺乏科學性從入口方面看,工程碩士研究生招生筆試中專業課的考核內容隨意性較大,無論是試題的覆蓋面、題型,還是難易程度,都缺乏標準性。面試環節,主觀隨意性較大,如面試的形式、內容,面試成績的評判等方面,缺乏統一的評判標準。從過程評價看,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存在對學員的課程考核不嚴現象,有些工程碩士與自己導師的年齡相差不多,有的甚至還要年長,有些工程碩士生的職位比導師還高,通常對這些學員高抬貴手,使其輕松過關,從而對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造成不好的影響。從出口方面,答辯組不能客觀評價論文質量的情況,一般是要求過低,即只要學生按照要求完成論文就行,最終的結果是只要參與答辯的都能通過。另外有時學校為了追求畢業率,也會變相降低論文標準,最終使其質量很難達到碩士的水平[7]。
4工程碩士創新及應用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
在總結工程碩士創新及應用能力培養目標和要求,分析了工程碩士創新及應用能力培養的關鍵性要素,剖析了我國工程碩士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之上,根據社會、市場對工程碩士的新要求以及國家教育部門對工程碩士培養的相關規定,構建了工程碩士創新及應用能力培養模式(見圖2)。首先,根據校外環境提供的經濟、社會人才需求信息,分析用人單位對工程碩士研究生在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的總體要求,并將創新能力要求具體分解為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實踐等方面的要求;將實踐能力要求具體分解為人格、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其次,根據培養單位的具體條件,設定具有特色且能發揮自身優勢的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并依此設計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內容,選擇培養手段,制訂培養制度,建立培養評價機制。再次,依托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內容、培養手段、培養制度和培養評價等營造校內環境;打造導師隊伍,規范導師行為,激勵導師隊伍;健全和完善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入口、過程和出口管理制度。最后,通過校內環境、導師隊伍和入口、過程、出口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共同完成工程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任務,并將畢業生輸送給校外環境,完成工程碩士創新及應用能力培養模式的一個運行周期。工程碩士創新及應用能力培養模式下一個周期的運行,需根據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和經濟、社會對人才的新需求,對原有模式進行修訂和完善以后再運行,以此類推。該模式強調工程碩士培養要兼顧創新能力培養和實踐能力培養。因為實踐是創新的源泉和目的,創新是實踐的動力。
5工程碩士創新及應用能力培養模式運行的保障措施
5.1建立廣泛的信息渠道要保障培養模式的有效運行,就要求作為“產品”的工程碩士必須滿足市場需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尤其是買方市場條件下,生產者要主動了解消費者需求,并以比競爭對手更快和更好的方式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因此,應建立廣泛的信息渠道,收集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信息,為它們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通過信息渠道獲取相關部門和單位生產、運營中面臨的問題,圍繞這些問題的解決開展工程碩士培養工作,并不斷優化自身的工程碩士培養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將工程碩士培養過程融入地方經濟、根植用人單位的實踐環境,才能保證自身工程碩士培養目標與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相一致,才能更好地實現高校服務社會的目標。
由于發展時間不長,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還屬于我國研究生教育中的一種比較新的類型,這幾年國家對其大力發展,招生數量逐年大幅增加,在如火如荼的發展形勢下,由于外部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的發展等原因,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還存在著一些不適應當前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地方。培養質量是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中心,也是其健康發展的生命線,如何將沒有或缺少工程經驗的生源培養成為應用型的研究生是擺在培養工作中的最主要的問題。
1當前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目前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效果與預期存在一定的差距,從筆者調研結果來看,主要歸納為:①課程結構不夠合理,專業學位特色不夠;②教學內容缺乏工程實踐知識,應用性、跨學科性、前沿性明顯不足;③校內導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缺乏工程實踐背景,調查發現,近40%的教師沒有實踐經驗,近半數的教師實踐時間少于5年。④缺乏完善的學位論文標準,論文內容缺少實踐性和應用性。⑤專業實踐質量難得到保證,產學研結合培養研究生規模不大,合作效益不夠明顯。
筆者調查顯示,在影響全日制專業學位教育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中,認為是實踐環節的占到了39.4%。從企業對工程碩士畢業生認可度的調查來看,企業認為工程碩士畢業生基礎知識掌握的尚可,而在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方面存在較大欠缺,等等,這些問題和不足都是在工程碩士教育教學中逐步顯露出來的,伴隨著對工程碩士教育規律的逐步認識,有必要對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實施深層次的系統改革,對這些問題和不足需要盡快加以厘清和解決。
2以工程應用能力為主導,構建科學完善的課程結構體系
2.1以符合企業需求為第一標準構建工程碩士合理的知識結構,首先要結合工程碩士的素質要求、思維特點,建立適合他們的課程體系。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因生源中沒有實踐經驗的應屆本科生較多,因此在課程設置中,應強調專業實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課程體系應針對工程特點和企業需求按領域設置,由過去的以“學科為中心”轉變為“以工程為導向”,突出“厚基礎理論,博前沿知識,重實際應用”的特點,把培養目標牽引和適應企業需求作為工程碩士課程計劃應堅持的基本原則,課程設置既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又以符合企業需求為第一標準。
2.2突破學科界限拓寬專業口徑全日制工程碩士領域的課程應按一級學科甚至跨一級學科來設置,以體現多學科相互交叉、滲透、融合和綜合的特點。設置寬口徑課程,不是簡單地進行學科專業的“拼盤”,而是以某一專業為主,向鄰近學科、專業拓寬,并按主體專業授予學位。拓寬培養口徑的核心問題是依據學科、專業的內在聯系,堅持以綜合為主的原則,重新組織課程體系,著眼于為學生構建“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高素質”的知識結構。根據相應職業崗位對人才規格和口徑的要求,不僅要掌握本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和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要掌握跨學科領域的相關知識,強調復合性、應用性、創新性。
2.3構建“模塊式”課程結構體系為了防止全日制工程碩士生成為學術型研究生的“翻版”,應圍繞工程碩士研究生的職業性、實踐性,將行業組織、培養單位和個人職業發展要求有機結合起來,把“模塊式”課程體系作為全日制工程碩士課程設置的主要方式,構建具體職業要求所需的知識系統。要根據工程問題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分模塊化開展教學,可將全部課程分為基礎模塊、專業模塊和實踐模塊,而把實踐模塊作為其中的建設重點。采用模塊化課程具有如下優點:首先模塊化課程體系通過整合不同學科課程來實現對學員知識、技能和素質的全面培養。其次可以靈活的增減設置課程,根據實際需要來不斷的引入最新科技成果和先進技能。
3加大工程素養培育力度,努力搞好“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3.1大力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師資和導師的工程背景和素養是保證全日制工程碩士實踐教育水平的關鍵因素。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的教育質量必須要針對性的加強“教師-工程師”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要堅持校內選拔、兼職選聘、人才引進相結合的原則,突出工作背景、項目研究背景,高標準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一方面可以選拔校內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工程實踐經驗的優秀教師進行授課,另一方面,應主動與企業建立密切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從實踐工作部門引進一些高水平專家、聘請兼職教授等方式,形成一支相對穩定的工程碩士教育師資隊伍。此外,還應積極探索全日制工程碩士指導老師的準入制度,改變以往按照教學課時數、論文數、得到的科研經費數、獲得獎項數等的教師考核模式,在指導教師應聘過程中注重對實踐能力的考核,實施競聘上崗、定期評估制,綜合專家評估組、學生、院系、教學點的意見,給與綜合評價,提高全日制工程碩士指導老師的準入門檻。
3.2構建師資隊伍工程素養培育機制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導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一定的工程實踐經驗和分析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這正是長期在高校里從事教學與科研的教師所缺乏的,所以建立師資隊伍工程素養培育機制非常重要。建立師資隊伍工程素養培育機制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通過新教師崗前培訓、在崗教師繼續教育等師資培訓渠道不斷提高其工程素養;二是針對工程碩士教師的實際狀況,每年有計劃的選拔一批年輕教師走出學校,參與企業工程實踐,通過科研合作了解行業的新技術、新標準等,從而豐富實踐經驗,提高工程教育水平和應用技術能力;三是在產學研聯合培養機制的建立和運行過程中努力提高教學師資和導師的參與度,通過這些措施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的師資隊伍工程素養培育機制[1]。
3.3充分發揮“雙導師制”培養方式優長雙導師制是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培養的一大特色,在培養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雙方導師在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指導上的特長,落實好專兼職導師的崗位責任,做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校內專職導師除了要具備較高學術水平,還要具有豐富的實際工程經驗,工程碩士在校內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理論上的問題可以請教校內導師加以解決。校外兼職導師一般是長年工作在工程一線具有豐富工程實踐和工程管理經驗的工程科技人員、企業高管、技術精英,如果在遇到工程實踐上的問題,可以向校外兼職導師請教研討,幫助解決。通過這種雙方導師制的培養方式,共同保障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2]。如我校近幾年就根據合作培養協議,聘任了145名工程碩士校外兼職導師,他們在我校工程碩士培養中的工程實踐指導、論文環節、課題具體實施過程中把好技術質量關等方面都發揮著重大作用。
4創新工程實踐培養環節,建立常態化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
4.1制定明確的專業實踐目標和規劃由于全日制工程碩士大多是應屆本科畢業生,欠缺對企業運作方式的了解和工程實踐鍛煉,因此專業實踐的根本目標就是通過深入企業開展專業實踐,加深對企業文化的體驗,增強對工程的感性認知,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在實踐前制訂專業實踐計劃;實踐過程中深入企業,體驗企業的文化和運作方式,同時解決主題明確且有一定難度的實際問題;實踐結束后再企業實地考評,并進行總結。專業實踐一般與論文撰寫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專業實踐中切實結合企業需要,應用專業理論、先進方法和新技術,逐步深入地去真正解決企業面臨的技術難題。學生通過這樣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由淺入深的系統培養,提高了認識和動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4]。
4.2建立常態化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立常態化的產學研結合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可彌補培養脫離工程實際、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不足等問題,可有效提高工程碩士培養質量和學科建設水平。對于進一步促進學科融合,實現資源整合,打造實訓平臺,拓寬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意義。聯合基地建設及校企合作的深層次融合也對促進企業技術進步、提高市場競爭力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也為全日制工程碩士結合專業學科背景,選擇就業發揮更大作用?;氐慕ㄔO應以企業為主導,讓學生在企業中將所學直接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生產實踐訓練,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建立反饋機制,學校根據反饋調整教學,從而將教學機制和創新實踐機制有機連接起來,并形成良性互動。
4.3我校在產學研聯合方面的實踐探索我校在市教委專項資金支持下,圍繞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控制工程四個主干學科的相關領域分別與北京市相應知名企業和研究單位建立了穩定的密切合作關系,形成了一個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完善配套實驗條件的、內容和任務密切關聯、相互支撐、總體目標相統一的集成化產學研聯合研究生培養基地。學校和企業通過合作承擔的科研項目共同培養研究生,雙方一方面共同申請國家、省部和北京市縱向科研項目,另一方面針對企業技術需求合作橫向課題立項研究。工程碩士的論文課題則主要來源于這些共同承擔的科研項目。我?;亟ㄔO成果表明,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對提高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提升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具有巨大的積極作用,也為企業技術攻關做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例如:我校與北京賽科希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和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雙方共同建立了“非牛頓流體流變學特性測試系統研究及應用”科研平臺,通過對該平臺的應用開發,完成了19類產品研發和生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8年該項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9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5雙導師分工合作共同指導,實現學位論文關鍵環節有效控制
5.1選題應有工程背景和實用價值首先可結合實習單位或預就業單位,本著來源于生產實際和具有實用價值的原則進行選題,論文應能應用學科前沿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去解決企業在工程技術中的急需難題;應結合企業單位的技術引進、技術改造、生產關鍵,或開發出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特別注重研究成果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突出論文選題的應用性、現實性和經濟性;論文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專題研究、案例編制、工程設計、調研報告等。選題時除了研究生必須撰寫文獻綜述及選題報告外,應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組成工作評議小組對選題是否科學,有無研究前景,依據是否充分,研究方法、工藝流程是否合理進行審議,然后就開課是否通過給出結論性意見[5],這都對提高學位論文選題質量起著非常重要作用。
5.2雙導師密切配合做好論文指導在論文指導方面,為保證學位論文的質量,要充分發揮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下實行密切配合的雙導師制的指導優勢,加強校內外導師的合作。學校導師主要從專業理論的高度提升論文的水平,并且按照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規范來進行要求;企業導師主要負責幫助和引導工程碩士的學位論文與企業的生產、工程實際密切結合起來,把好應用關[5]。這種基于校企聯合的相輔相成、互相取長補短的雙導師制的確對工程碩士做出較高質量和較高水平的學位論文大有裨益。
5.3建立科學的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應樹立以人為本的質量觀,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全日制工程碩士論文評價體系,而不能照搬學術型碩士論文的評價標準。論文質量應以“研究項目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研究成果的先進性,獨立的研究開發能力”,“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來評價,同時重視應用價值和學術價值的綜合。校內評價應與企業、社會等外部評價有機結合,以起到對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的有效監控和督促作用,通過建立這樣的論文質量評估反饋機制,可以更好地促進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健康和諧的可持續性發展。
綜上所述,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是一種特殊的學位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必須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師資隊伍、實踐環節、論文撰寫等方面充分體現出工程碩士教育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使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健康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陸媛,羅瓊.淺議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機制[J].中國電力教育,2010(33):46-47.
[2]祁保華(導師:余達淮).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研究[D].河海大學碩士論文,2005(12):24-25.
[3]王鈺,康妮,劉慧琴.清華大學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2):5-6.
[4]虞翔.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實踐階段的探索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1(5):200-201.
[5]李成峰.全日制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2,33(3):33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