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3 08:51:27
序論:在您撰寫調研情況匯報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主要工作
(一)嚴把環保審批關,農村工業“三廢”得到有效控制。為從源頭上杜絕和減少污染源,在工作中,環保部門加大監管力度,重點把好了“三關”:一是嚴把項目批前關。認真落實環保工作一票否決制,做到環保評估結果不明不批、防治方案不成熟不批、項目選址不符合環保規劃不批。二是嚴把項目建設關。重點項目批準開工建設后,實施包靠責任制,跟上督查,定期調度,認真檢查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落實情況,確保了各項配套設施同步進行、整體推進。三是嚴把項目驗收關。項目建成后,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專門人員及時進行環保驗收,對治污設施不配套、運轉不正?;蜻_不到標準要求的,責令限期整改;對未落實“三同時”規定的項目,依法予以處理。發改、經貿、工商等部門也都按要求認真落實審批手續。由于對重點工程項目從落戶到建成實行了全程跟蹤監督檢查,使污染從源頭上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大力推廣使用新技術,面源污染得到進一步治理。為防治農村環境污染,農業部門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和戶用沼氣技術等節能環保新技術,減少了農藥、化肥施用量,減少了秸桿焚燒污染,發展了農業循環經濟,使農村環境大為改觀;畜牧部門大力推廣自然生態養殖新技術,規范了場舍建設,配備了糞污處理設施,逐步推廣開展了高效生態養殖法。引導養殖場戶建設標準化養殖小區,逐步取消村內畜禽養殖,將村內的養殖戶集中到小區中去,減少了村內的環境污染。
(三)突出抓了水源地保護,水環境安全得到保障。水利、建設和市政等部門全力抓好全市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加快了供排水管網建設步伐。環保部門以加強水源地保護為重點,突出抓了飲用水源地監管,建立健全了水源地定期監測和預警制度,積極開展了農村飲用水源地環境調查,全面掌握和科學評估農村飲用水源地環境狀況。加強了對水源水質的環境安全監管,加大監測力度,提高監測頻次,確保了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進一步加強了對畜禽糞便和畜禽宰殺廠的監管,對水源保護區內建設不合理的畜禽養殖場,堅決予以關閉和搬遷。重點加工企業,如凱加食品、南洋食品等,都按要求建設了污水處理設施,實行廢水集中處理,實現達標排放。
(四)全面創建環境優美鄉鎮,農村環境質量明顯提高。近幾年,全市上下高度重視農村環保工作,把創建環境優美鄉鎮作為農村環保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加強水源地保護為重點,突出抓好規模化畜禽養殖、生活垃圾集中處理,不斷深化農村愛國衛生工作,推廣使用綠色能源和生態林業建設示范工作,農村環境面貌有了很大改觀。幾年來,柏城鎮、原姚哥莊鎮先后被命名為“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鎮被命名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今年上半年,鎮又申報了“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姜莊鎮、闞家鎮、柴溝鎮申報“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大牟家鎮、井溝鎮也正式啟動了創建工作,正在實施環境規劃編制,創建環境優美鄉鎮工作已在我市全面展開。
二、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新建了大量基礎設施,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整體看,形勢依然嚴峻,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農村污染現狀與蔓延程度、速度不容忽視。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農村地區悄然興起,工業“三廢”由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問題日益突出;農村中生活垃圾,未經處理的畜禽養殖業污水、糞便,作物秸桿以及殘留農膜等農業廢棄物隨意堆放、胡亂排放等現象普遍存在,嚴重影響了飲水和食品衛生安全。同時,由于農村人口居住分散,大多數村無專門垃圾收集、運輸、填埋及處理系統,生活垃圾隨意拋棄填埋,二次污染嚴重。
(二)部分干部、群眾對農村環境污染的認知缺位不容忽視。由于農村環保宣傳教育力度不夠,不少農村干部群眾的環保意識和生態保護意識不強,對生產、生活污染的環境危害認識不足,沒有從全局的高度和科學發展的高度來認識農村環保問題。如:膠河上游和我市境內仍有部分企業和養殖戶,將不經任何處理的廢水直接排放到河中,給我們的水源地帶來了污染威脅。城區南部的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經南洋河直接排入“五河三庫”串聯中的柳溝河,到達城北人工湖,影響了引峽濟高的水質,給市區飲水安全帶來了影響。
(三)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擺放錯位或不到位不容忽視。有的地方在工作中,不能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重當前利益輕可持續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求一時的經濟增長,正在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轍。調查中發現,分布在闞家鎮雙羊社區、李家和山前村等地的20多家塑料顆粒加工廠、朝陽街道的約75家勞保企業、鎮的約30家小橡膠廠、井溝鎮的約20家木板加工廠,由于布局分散、設備簡陋、工藝落后,污染物多為直排,給當地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氣造成了污染。
(四)農村環境污染危害程度與防治措施不相適應不容忽視。因缺乏城鄉一體化的環保規劃,個別鎮街的企業布局分散、規模小,治污設施不配套,導致污水廢氣亂排亂放現象嚴重。部分企業受利益驅使,擅自停運治污設施,將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明溝,造成滲漏,污染了當地水質。有的鎮街工業園區管理不規范,未實現功能分區,工業、生活、商貿和畜牧養殖混雜,既影響了農村居住環境,又造成了污染糾紛。如醴泉街辦關爺廟村,有一戶養豬場不僅建在村內,而且緊靠學校,嚴重污染了周邊環境,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群眾反響比較強烈。同時,由于沒有建立農村環保專門監管隊伍,監管能力薄弱,防治措施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下步工作建議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環境污染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加強環境污染防治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心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下步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和城鄉統籌,把農村環境保護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結合起來,切實抓好源頭控制,過程管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工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環境安全保障。具體應重點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不斷提高農村環境保護意識。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標語、環保知識宣傳冊、宣傳欄等開展多層次、多種形式的生態環境保護科普宣傳,特別是要強化對農村、農民的生態環境教育,積極組織廣大群眾參與農村環境保護,深入開展農村愛國衛生工作,引導農民群眾形成良好的環境衛生和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生活、生產、消費方式和習慣,弘揚生態文明,發展生態文化。
二是進一步摸清農村污染源的底子,建立污染源檔案。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搞好示范、穩步推進。要逐一摸清農村飲用水源地污染、畜禽養殖污染、農村生活垃圾污染、農村面源污染、農村工業污染等方面的底子,查清全市主要污染物種類及排放數量、排放去向,各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情況和污染治理水平等情況。對排查出來的污染源要逐個建立檔案,制定治理規劃,定期對照檢查考核,客觀、動態地反映一個地方污染源增加或減少的情況。
三是不斷加強環保執法能力建設,提高執法水平。加快鎮街環保機構建設,建立專門的環保工作機構,配備專職工作人員,使農村環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同時,執法部門要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執法隊伍的素質,做到公正執法,嚴格執法。要加大對環境保護能力建設的投入,重點做好環境監測、監察標準化建設以及應急處理能力建設,逐步使環境監測、監察機構的儀器和裝備達到國家標準化建設要求,不斷提高執法質量和水平。
在“四個全面”戰略和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社會各界將更加關注社會建設和民生保障?!笆濉泵裾聵I發展要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邁上新臺階為目標,扎實推進“兩個率先”,將民政事業放入“建設宜商宜業宜居的新__”大局中考量。
1、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和《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和《__省社會救助辦法》,嚴格按照《__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規程》,建立和完善低保家庭申報聽證和收入核查辦法,規范申請、審批程序,科學制定保障標準,適時提高保障水平,做到應保盡保,分類施保,堅持“一戶一檔”和動態管理。落實保障資金自然增長機制,按照市委辦、市政府辦關于印發《淮安市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工作方案》(淮辦發〔__〕124號)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城鄉低保將實現一體化。完善低保信息系統管理,完善低保對象在住房、醫療、教育、司法、就業、養老保險等方面的社會救助配套政策,從根本上解決低保家庭的生活保障問題。
2、鞏固和完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繼續落實好《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根據全區經濟發展水平,適時調整提高供養標準,做到按標施保、應保盡保。力爭到2015年末,人均年供養標準達到4000元以上。鞏固五保供養成果,多方籌集資金,新建、改擴建21所農村敬老院,力爭五保對象集中入院供養率率達到75 %以上。廣泛開展社會化養老服務示范創建活動,力爭到“十三五”末,建成省級養老服務示范機構4個,省級文明敬老院6個,市級三星級敬老院10個。
3、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笆濉逼陂g,全面建立以城鄉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為主要內容,住房、教育、司法等專項救助相銜接配套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作、村組(社區)配合、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社會救助工作機制,全面提高城鄉貧困人口的社會保障水平。
1、加強災害信息管理能力建設。開展區域內各類自然災害風險和減災能力調查,建立完善自然災害風險隱患數據庫。細化災情統計標準,完善自然災害災情統計制度。健全災情信息快報、核報工作機制。在減災委綜合協調下,建立完善災害信息溝通、會商、通報制度和災害信息的分析、處理機制,建立災害信息共享及平臺,加強對災情信息的收集、匯總、分析、處理和應用,為防災減災工作提供決策服務,提高綜合減災能力。在全區范圍內建立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災害信息員隊伍,有效發揮災害信息員在傳遞信息、組織群眾等方面的作用。
2、加強救災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建立依托公安、消防為基礎的應急救援體系,災民生活救助快速有效,倒房重建補助標準逐步提高,冬春災區群眾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社會動員能力明顯提高。到2020年,災害發生12小時之內確保災民有飯吃、有衣穿、有水喝、有臨時住所、有病能得到及時醫治,應急救援體系及時響應、救助有力,當年需恢復災民倒房重建率達100%。
3、加強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建設。加強城鄉社區減災能力建設。推進基層減災工作,開展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活動,組織社區居民、企業積極參與防災減災活動,完成20個創建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工作,80%以上居民了解掌握災害應急避險、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災害信息傳播覆蓋面達到應接受信息人群的95%以上。進一步修定城鄉社區災害應急預案,組織社區居民積極參與減災活動和預案演練;不斷完善城鄉社區減災基礎設施,結合廣場、公園、學校、體育場等公共設施,建設一批布局合理、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轉移安置群眾的應急避難場所。加強城鄉社區居民家庭防災減災準備,建立應急狀態下社區弱勢群體保護機制。全面提高城鄉社區綜合防御災害的能力。
4、加強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建設。建立政府職能部門、新聞媒體和社會組織協作開展減災宣傳教育的機制,普及防災減災科學知識,提高全民防災意識。優化電視、廣播、報刊、電話、互聯網等傳媒在災害信息的傳播、防災減災科普知識的宣傳教育的作用。設置氣象、地震、地
質災害等科普基地。將減災知識普及納入學校教育內容,開展減災普及教育。充分利用“國際減災日”和“全國防災減災日”宣傳,推動減災防災宣傳進農村、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參與防災減災的濃厚氛圍。5、加強防災減災社會參與能力建設。繼續完善農業保險體系,全區農業主導產業保險實現全覆蓋。繼續擴大,并鞏固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覆蓋面,確保參保率達到99%以上。提倡和鼓勵單位、個人積極參加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建立完善社會動員機制,充分發揮群眾團體、紅十字會、社會組織、基層自治組織和公民在災害防御、緊急救援、救災捐贈、醫療救助、衛生防疫、恢復重建、災后心理支持等方面的作用。
6、加強救災物資儲備庫建設。計劃建設一個建筑面積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區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完善救災物資儲備制度,適量儲備救災物資,保證災害應急工作的需要。同時積極探索建立協議儲備等救災物資儲備方式。
7、規范救災資金使用,加強減災救災資金投入。督促鄉鎮認真貫徹落實《__省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蘇財社〔__〕48號)要求,建立區、鄉自然災害救助經費分擔機制,拓寬救災資金籌集渠道,提升救災資金使用效率。
1、兒童福利。進一步完善孤兒養育標準增長機制。鼓勵公民收養,推進家庭寄養,加強親屬監護,提倡社會助養,促進孤殘兒童回歸家庭和社會。完善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加大有效投入,形成與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困境兒童分類保障體系,使困境兒童的生活保障更加有力,醫療康復保障更加健全,教育保障政策更加完善,監督保護制度更加科學。整合各類優勢資源,加強兒童福利機構規范化建設,建立有專人負責的區、鄉(鎮)、村(居)三級兒童福利指導中心或兒童福利指導站,構建困境兒童保障“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服務平臺。積極開展困境兒童福利服務工作。強化社區兒童福利服務指導和組織功能,為有需求的困境兒童及其家庭提供臨時照料、教育輔導、心理疏導、監護指導、政策咨詢、履職能力培訓等服務。積極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困境兒童保障服務工作。
2、殘疾人福利。認真落實福利企業減免稅等扶持政策,大力扶持福利企業健康發展,全面落實相關政策,切實保護好殘疾職工的合法權益。拓展福利企業興辦渠道,鼓勵支持各種社會資本興辦福利企業,研究對殘疾人集中就業的福利企業扶持政策,支持興辦小微型福利企業,多種渠道擴大殘疾人就業。
3、完善養老服務業發展政策體系。落實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要將各類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按照到2020年養老床位占老年人口總數40的目標,留足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加大養老服務業資金投入。要將福彩公益金留成部分的50%以上用于發展養老服務業。
4、加強養老機構建設。建立養老機構日常運營補貼機制;建立養老服務護理人員補助制度;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民營化改革。
(四)加強雙擁優撫安置體系建設。全面落實優撫對象各項優待撫恤政策,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推進軍休管理和服務創新,建立與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雙擁優撫安置體系。
1、深入開展雙擁創建工作。鞏固雙擁創建成果,2017年,力爭再創省級雙擁模范區“五連冠”。
2、全面落實優撫政策。認真貫徹落實《軍人撫恤優待條例》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各項優撫政策,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優撫對象定期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及時調整優撫對象定期撫恤補助標準,確保其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建立健全優撫對象醫療保障體系,落實優撫對象醫療減免政策,推行優撫對象醫療費“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提高優撫對象的醫療保障水平。加快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的改擴建,計劃再投入1700萬元,實施陵園景觀及綠化提升工程,將陵園打造成蘇北一流褒烈育人基地。
3、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全面實行的城鄉一體化安置政策。及時足額發放一次性經濟補助,確保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安置率繼續保持在100%。嚴格按照《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條例》及省市有關安置法規政策繼續做好轉業士官崗位安置工作,確保安置率100%。積極動員符合參訓條件的退役士兵參加政府組織的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在保持十二五期間平均95%的參訓率基礎上有突破,爭取達到95%以上的參訓率,并做好相關服務工作。嚴格落實上級有關復退軍人問題的指示精神,以穩定為目標,扎實做好各項穩控工作,把各種矛盾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保持我區涉軍群體的總體平穩。
(五)加強社會事務管理體系建設。切實加強基層自治組織建設,大力培育發展各類社會組織,建立政府行政管理與社會自治功能互補、政府管理力量與社會調節力量互動的社會事務管理體系。
1、進一步深化基層民主自治。依法組織好城市第六、第七屆社區居委會和農村第十一、第十二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進一步完善以民主議事和民主決策為基礎的基層協商民主制度,不斷增強基層民主自治的透明度,強化村(居)民的主體地位。進一步轉變基層政府行政職能,全面推進“政社互動”,進一步完善社區、社會組織、社工“三社聯動”機制,加大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力度,增強其承接社區各項事務的能力。健全村黨支部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城鄉社區依法自治率均確保100%。
2、完善社區服務體系。健全以民生幸福為主要內容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以居民互助為主要形式的社區志愿服務體系,以滿足居民多種需求為主要目標的社區社會化服務體系,努力構建主體多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區服務新機制。進一步加強社區網格化管理,做到細化、精化,更好地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社區服
務。充分發揮城鄉社區在社會建設、社會治理和社會服務中的作用。加大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力度,提升社區社會組織承接各項社會事務的能力。加強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到2020年底,注冊社區志愿者人數占居民人口18%。居民群眾對社區服務的滿意率達到95%以上。增強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意識,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3、加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力度。全面提升區、鄉鎮、社區三級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到2020年底,三級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功能完善率達到80%。普遍建立綜合服務大廳,實現“一門式受理、一站式服務”,為廣大城鄉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社區服務。進一步完善城鄉社區經費保障機制,將城鄉社區工作經費、人員報酬、服務設施和社區信息化建設等項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積極爭取駐區單位和社會各界對社區建設的支持,逐步形成城鄉社區建設多元化投入格局。進一步改善城鄉社區辦公條件,確保每個村居辦公經費每年平均不低于10萬元。
4、加大社會組織扶持發展力度。深化社會組織登記制度改革,重點推動公益慈善類、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和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較快發展,到“十三五”末,全區登記社會組織力爭達到每萬人8個以上。設立社會組織扶持發展專項資金,建立財政扶持社會組織發展機制,為社會組織扶持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建立政府向社會組織轉移職能、購買服務機制。編制年度《政府向社會轉移職能事項目錄》和《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目錄》,將政府部門可由社會組織承擔的事務性管理工作、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事項,通過公開招標、競爭性談判、定向委托等方式轉移給評估等級高、服務能力強的社會組織。不斷創新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支持機制,重點圍繞養老服務、心理慰藉服務、助殘服務、兒童青少年服務、救助幫困服務及其他公益服務,支持社會組織策劃設計、組織實施與此相關的公益創投項目,培育一批深受群眾歡迎的優質公益項目品牌。
5、健全社會組織監督管理機制。提升社會組織依法自治能力。健全以章程為核心的社會組織法人治理結構,落實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各項制度,強化監事會職能,發揮好監事會作用,形成權責明確、運轉協調、制衡有效的機制。健全以《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為重點的社會組織財務管理制度,規范財務會計行為,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加強社會組織等級評估工作,采取購買服務方式,對社會組織業務開展、工作成效、財務狀況、誠信自律等進行第三方評估。到“十三五”末60%以上社會組織獲得等級評估。發揮等級評估的導向作用,將社會組織的評估等級作為政府向其轉移職能和購買服務的重要依據。建立完善社會組織監管機制。建立政府監管和社會組織自律相結合的監管體系,完善民政、經信、財政、稅務、審計、物價、市場監督管理、公安、司法等部門分工協作的聯動工作機制。將社會組織納入社會誠信管理體系,建立社會組織及其負責人的誠信檔案,實施社會組織誠信公示和黑名單等制度。及時發現并依法查處社會組織違法違規行為和非法社會組織。健全社會組織信息披露機制。完善社會組織公共信息披露平臺,及時披露社會組織重要信息,推進社會組織陽光運作、社務公開。完善社會公眾投訴舉報機制,暢通媒體和社會公眾監督社會組織的渠道。
一、我區農業結構調整的情況
(一)基本情況
三年來全區壓縮玉米播種面積10549畝;其中:退耕還林
4356畝;退耕植果3076畝;改種地瓜、甜瓜、菜田、牧草、其它雜糧等3117畝。
1、加大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效經濟作物。
由于連續多年的干旱,造成我區糧食生產大幅度減產,尤其是種玉米,幾乎都是賠錢,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曾多次對全區糧食生產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專題討論,充分論證。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主題,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種植觀念,勇于創新,積極參入結構調整的行列,因地制宜地進行了退耕還林,退耕植果,試種牧草,擴栽地瓜面積,糧食改菜和種其它雜糧等。科技人員有計劃地到全區各鎮、村進行了現場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大力宣傳新品種、新技術的有關內容,努力提高農民的科技含量和自身素質,保證了糧食結構調整工作順利完成。
2、優惠扶持政策,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工作。
我區對退耕還林、退耕植果的農民承包戶每畝補貼200元,連補3年的優惠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工作快速發展,尤其是2003年,是我區退耕還林、退耕植果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年,區政府投入20萬元,購買了2.5萬株核桃樹苗,免費發給退耕植果的農民手中,在農業結構調整工作中為農民辦了件實事、解決了農民的實際困難。
(二)存在問題
1、經濟效益和產值較低的農作物還占有較大比重的栽培面積。受傳統種植觀念的影響,部分上了年紀的老人造成了年年種植玉米,年年都賠錢的惡性循環。
2、對農業結構調整工作缺乏足夠認識,等、靠思想較重。
一些地塊,土層薄,石頭多,不利于農作物生長,造成了近百畝耕地撂荒。這些地塊適合退耕還林,但部分農民不想退耕還林,特別是年齡較大的農民認為退耕還林后,沒有承包地,打工沒人要,斷了出路怎么辦的想法。
3、對已退耕植果的果樹缺乏科技知識和科學管理能力。表現為在果樹中種菜,種玉米的現象較多,影響了果樹生長。
(三)幾點建議和措施
1、加大退耕還林工作力度。對于土層薄肥力低,不適合種玉米等其它作物的地塊,各鎮、村要做好規劃、積極引導農民因地制宜地進行退耕還林。造林后,能否把林地承包給農民管理,以解決農民就業問題,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
2、退耕種草和發展畜牧業有機結合,促進農村經濟增長。通過結構調整退耕還草來促進畜牧業發展。要選擇適應我區生產的牧草新品種,大力發展實現以草帶畜的行動計劃,這是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又一途徑。
3、選擇土質較好的地塊進行退耕還果。要大力發展適應性強,抗旱,耐瘠薄的名優果樹新品種,利用三五年時間形成一村一個品種,一個品種,一個規模的農村經濟增長新格局。
4、要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自身素質和科學管理水平。要針對農民在結構調整中遇到的問題,特別是由種玉米改種果樹而不懂果樹栽培技術的農民,要積極舉辦培訓班,進行系統的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含量,掌握修剪技術,提高管理水平。
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情況
通過十幾年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禹杯”競賽,我區水利基本建設得以長足的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加強和完善。截止年末,全區共有小型水庫7座,庫容288萬立米,塘壩(方塘)117座,總庫容508萬立米,節水灌溉面積近4萬畝,其中微重力滴灌1萬畝,電腦自控灌溉5處,控制面積3000畝,全區12條河流80%以上的堤岸實現漿砌化,防洪能力普遍達到10——20年一遇的標準,增強了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最近幾年,我區緊緊圍繞著發展“都市農業”這個中心,不斷地調整農業結構,加大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針對我區是資源性缺水的地區,重點突出開源節流工作,提高水的利用率。今年我區將新建塘壩、集雨方塘5座,新增蓄水能力15萬立米,發展微重力滴灌2000畝,目前,整個工程已基本完成規劃設計,進入施工前的準備階段,3月份部分工程將啟動,水源工程將在汛前竣工,節水項目10月前竣工。
目前,我區各級對建設水利的熱情空前高漲,但也面臨著問題,最主要的是資金短缺。今年水利建設需要資金近千萬元,雖經各級多方籌措,仍有一半的缺口,這將影響工程的進度,也勢必影響農民興建水利的積極性。為此,我們希望能夠得到市里的重視,加大資金補貼的力度,促進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區農村人畜飲水的情況
(一)農村居民飲水情況
區共有涉農鎮(街)7個,所轄行政村50個,農村在籍人口15.99萬人。其中飲用自來水的居民有14.97萬人;占全區農村總人口的94%,其中12.01萬人口飲用城市自來水,水質與水量基本上有保證,(營城子地區3萬余人用水指標不足),而有2.96萬居民飲用鄉村自來水,該水質可以保證,但遇到連續幾年大旱,就會出現供水不足,因此這部分居民飲水條件需進一步改善。另有1.02萬人自打小井,解決人畜飲水問題,該水質良莠不齊,有些居民的飲用水氯離子、大腸桿菌嚴重超標,對農民身體健康十分不利,故這些居民飲用水條件急需得到改善。
(二)人畜飲水工程概況
我區農村目前已建供水工程60項(包括引進城市自來水的供水工程)。設計日供水能力16900噸/日,實際日供水能力12440噸/日,累計完成投資1.7億元。
(三)我區人畜飲水存在問題
1、部分地區管網設施老化,跑冒滴漏現象突出,急需更換新管網,如營城子鎮營城子村、金龍村等。
2、供水指標不足,導致一些地區定點、定時供水。如營城子鎮前牧村、革鎮堡鎮案子山村、夏家河子村等。
3、偏遠村屯無自來水設施,靠打小井、常年拉水維持日常用水,居民生活不便。
(四)人畜飲水發展規劃的目標
我區農村人飲水條件較差的地區,應加快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建設,特別是進一步提高我區農村的城市自來水普及率,到2008年要達到98%以上,徹底解決我區農村居民飲用水問題。2005年計劃解決營城子村、郭家溝村、金龍寺溝村、雙臺溝村、夏家河子村、大東溝村等,計劃投資3000余萬元。目前,大東溝村的引水井已鑿成,后牧村的管網改造工程正在進行中,但就全區而言資金缺口十分巨大。
(五)解決措施及建議
“大大連”西拓北進,區作為未來的主城區,解決和改善居民用水刻不容緩,要從根本解決,必須盡早把區全區納入城市供水體系,要做出全面規劃及實施計劃。近期建議:
1、對距離城市供水管網較近,但由于資金和供水指標原因吃不上自來水的,爭取市里納入城市供水規劃,增加供水指標,積極改造老供水管網,對新管網建設給予資金補助。主要是。預計投資1.2億元
2、對距離供水管網較遠,近期不能供自來水的村,市里應拿出資金用于維護改造現有管網,提高水質。
四、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工作情況
(一)引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奠定基礎
近年來我區從國外引進蔬菜、果樹、食用菌等新品種200多個,其中有120多個品種在我區安家落戶成為我區的主栽品種。例如:大櫻桃新品種福神、紅手球、紅秀峰等晚熟品種7月10日前成熟,品質好、產量高,調劑市場,深受農民的歡迎,櫻桃番茄新品種千僖、圣女、碧嬌等高產優質,深受市場和農民朋友的歡迎。新技術、新肥料、新農藥引進100多項。新西蘭奧根營養液無土栽培技術,成本低,產量高,畝增產30%以上。
(二)大力推廣先進實用的農業新技術
圍繞無公害和綠色食品生產,推廣先進新技術10項。
1、推廣日本的EM和韓國的酵素及生物有機肥3萬畝,發酵農家肥,改良土壤,分解土地中殘留的有害物質,提高作物的免疫功能,改善作物品質,為無公害和綠色生產奠定土肥基礎。
2、推廣新寶佳、水靈靈防治櫻桃根癌病1000畝。增強了樹勢,改善了根際的土壤環境,提高了櫻桃的產量。
3、推廣鮮綠寶、水靈靈、富硒果樹營養液等新肥料2.8萬畝次,提高產量,提早成熟,改善品質,增強作物的免疫功能。鮮綠寶生物有機肥,在底肥施足的基礎上,不用化肥,畝成本100元,提早成熟7-15天,西芹增產45%,番茄增產33%,黃瓜增產28%。水靈靈在葡萄上應用增產40%,每畝增產節支1270元。
4、推廣臺灣磁能液,增產20%以上,?;ū9?,降解農藥和亞硝酸鹽的殘留,是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的必備佳品。
5、推廣農業新品種20個,面積達1萬畝,為農民增收直接提供品種保證。
6、推廣大櫻桃三早技術(早成型、早結果、早豐產)5000畝。采用熊蜂授粉,矮化中間砧,第二年結果,4年豐產,5年高產。
7、推廣測土施肥技術2萬畝,蔬菜和果樹各1萬畝。取土樣300個,提出施肥建議卡,節支增收。
8、推廣大秋蓋等食用菌新品種200畝,畝投入成本3000元,畝產值2-3萬元,每年生產2茬,純收入4-5萬元,是一項投入少,產出多的高效農業項目。
9、推廣節水栽培技術5000畝,采用滴灌、生草覆蓋、使用保水劑等新技術,節水60-70%,增產15%以上。
10、推廣蔬菜、果樹無公害栽培技術3萬畝,應用頻振式殺蟲燈400臺,赤眼蜂防蟲技術,生物農藥等無公害技術。
(三)加大農業技術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1、對全區農業村的承包戶進行無公害生產技術和推廣的新品種、新技術進行培訓,舉辦培訓班40期,培訓4500人次,聘請沈農大、哈慈集團、市農科院等知名專家教授來我區傳經送寶,召開新品種、新技術現場會10次,培訓1000多人次。制作科技展板15塊,編印發放科普資料20種,5萬多份,發放科技書刊3萬冊,接受農民咨詢1萬人次。
2、組織萬名農民看科技活動12次,到北京、山東、沈陽、北三市等地參觀學習2000人次。
3、在大連電視臺“遼南大地”欄目科技講座20期。
4、組建農民科技書屋20個,配備科技書刊20000冊,VCD光盤1000張。
5、科技大棚車走村串戶,發放技術服務聯系卡10000多張,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
(四)存在問題:
1、科技推廣人員不足,身兼多職,影響推廣工作的開展。
2、知識老化,適應不了市場經濟的需要。
(五)建議:
1、圍繞我區都市農業建設,發展休閑觀光、旅游農業,加強科技隊伍建設,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技術保障。
2、采取多種渠道,培訓科技人員,以提高自身的素質。
3、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特別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陽光工程”。
五、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大規模轉移農村勞動力工作情況
(一)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情況
根據區總體規劃,農村農民失地人員逐漸增加,如何解決農村勞動力再就業問題,成為我區農村工作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按照國家啟動的“陽光工程”要求,做了如下工作:
1、區農發局與區社會勞動保障局簽定了就業培訓合同。一年來經過認真工作,圓滿完成了培訓大綱的計劃和上級的要求。全年培訓118人(市下達計劃100人),有電焊工、鉚焊工、車工、家庭編織工等,經過培訓,成績合格,并都給予了就業安排(大部分在鄉鎮企業)。
2、自謀職業:按照區發展綠色城區和旅游觀光農業的要求,各級政府扶持農民自謀職業。如開辦了39家農家樂,每戶農家樂收入多的10多萬元,最少也有2-3萬元。
(二)面臨的困難、問題
1、個別單位對解決農民工再就業存在顧慮,認為農民懶散,素質低,本地農民要求工資高,不愿接納。
2、區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失業人員的急劇增加,提供給他們的就業崗位相對較少。
3、部分農民工對工作崗位挑肥揀瘦。
(三)建議
1、進一步深入企業、基層調研,摸清我區企業勞動力就業情況、勞動力需求情況和農民工需求職業情況。
2020年5月24日,市教體局召開了學校開學情況調研座談會,我校根據要求,做了安排和部署,現將落實情況作簡要匯報。
一、提高認識,充分學習會議精神
1.5月24日下午4點,我校立即召開中層以上干部會議,傳達會議內容,研究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討論并初步制訂了我校落實會議精神的打算以及今后工作的設想。
2. 5月24日晚7點,學校創新會議形式,分級部通過釘釘視頻會議召開級部會,將會議精神傳達到每一位教職員工。
3.5月25日早晨7點,組織國旗下的講話,副校長陳傳平加強對學生的防疫請教育、心理疏導、安全教育。
4. 5月25日,召開全體班主任會,部署安排具體工作。要求各班主任充分利用班會,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防疫請教育、心理疏導、安全教育。
5. 5月25日,專門召開音體美教師會議,傳達上級會議要求,讓每位教師認識音體美教學的地位和作用,認真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特別是疫情下的教學,要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
6. 5月25日,專門召開部分教師懇談會,聽取老師的心聲,收集老師的想法,對老師們提出的合理化意見和建議,當天下午開會商量解決。
二、其它工作
1.膠印市教體局下發的開學指南40條,每位教職工一份,再學習,再提高。
2.通過微信群和課間交流等形式,進一步加強教職工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
3.由于疫情和兩會,學校對值班一刻也沒放松,堅持24小時值班。校長率先垂范,認真、仔細預判,親自到預判的事點工作。
4.進一步分析線上線下銜接存在的問題,積極到各級部調研,共同會診,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制定不同的計劃。
5.進一步落實各級部每位學生的缺勤追蹤,對因事因病請假學生通過和家長電話確認,對有厭學情緒的,暫時在家的學生,學校組織相關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通過家訪勸返,確保零輟學。
6.繼續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完善檔案材料。堅持做好建檔立卡學生的幫扶。
7.繼續加強學生的心理疏導,要求每位教師全參與,各班重點學生分包給任課教師,通過課下談心、學習幫扶等辦法,讓學生重拾信心。
8.開學后的收心摸底考試,要求出題教師不出難題、偏題、怪題,重基礎知識的考查,考試不公布成績,不排名。
9.進一步加強安全教育。與每一位學生簽訂防溺水、交通、飲食、森林防火等方面的責任書,通過班會再強調。
10.進一步加強學生校內管理,重點整治各個區域內的路隊管理和檢查。
11.九年級部分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增加體育課,成立興趣小組,組織籃球、跳繩等活動,秀出自我。
12.做好九年級和八年級史地生的中考備考復習。組織好一模、二模考試,認真做好分析。做好畢業班其它相關工作。
尊敬的何書記、各位領導:
十分感謝各位領導在百忙之中親臨我院視察、指導工作,希望借助這次難得的機會,通過各位領導的現場指導,能夠促進我院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下面,就我院工作開展情況作一簡要匯報,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基本情況
我院地處城鄉結合部,在周邊相距不足8公里擁有的三家實力強大的縣級醫療機構、2家發展極好的鄉鎮衛生院、6家咄咄逼人的民營醫院,可謂在“夾縫”中生存。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沒有退縮,全力發展。經過近十年的努力,我院現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業務用房6600平方米,編制床位99張,在崗職工64人,中高級職稱13人,設有12個科室,基本能滿足轄區及周邊群眾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需求。
二、面臨的問題
一是績效工資問題。上封頂,下保底,控制總量的績效工資制,不能真正調動每一名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圍內存在吃大鍋飯現狀。
二是硬件問題。隨著醫院的發展,醫療設備問題逐步顯現出來,一些設備設備陳舊、老化、落后,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很大程度上,制約著醫院的可持續發展,已經不適應當前的醫療質量管理和醫療需求。如X光機、心電圖機、B超、彩超機、手術器械等設備大多數為2000年以前購置,陳舊、老化問題非常嚴重,效率低,影像質量差,極易診斷失誤,急需更新。我院目前正在使用的病房樓,均建于90年代,設施較陳舊,住院環境差,是患者反映的“老大難”問題,需要維修改造。
三是人才問題。臨床醫師,尤其是婦產科、外科、影像特別缺乏,“一人離崗、工作癱瘓”,出現了工作難以正常運轉的被動局面。實施績效工資后,大部分技術業務骨干的工資反而有所下降,加上工作條件、發展平臺有限等因素,專業技術人才難留住。
三、幾點建議
一是增加績效工資總量,適當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在保證醫院正常運行和提留適當的發展基金后,績效工資平均水平高于本地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基本標準線。獎勵性績效工資和增發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實行內部統籌分配,重點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取得突出成績的人員傾斜,調動全體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年電廠秋檢檢查調研情況匯報
根據《關于開展××××年秋季安全大檢查調研的通知》的要求,我小組于......結合××局創一流預驗收開展了安全檢查,另于.......日對×××電廠、××局進行了秋檢情況的抽查。參加檢查人員有……。
此次檢查按照“××局××××年秋季安全檢查調研項目表”要求,結合反事故斗爭、農網反違章專項斗爭開展情況;××××年春查及安全性評價的整改完成情況;貫徹落實...總經理安全生產“三個百分百”及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和現場安全措施(如“三防十要”等)的落實到位情況;各種作業規范和標準化作業的實施情況;迎峰度夏期間和抗臺搶險中暴露問題的整改情況。從檢查情況來看,三單位領導班子對安全管理均能作到思想重視,措施到位,效果明顯,安全生產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但也從檢查中發現一些安全管理方面問題,需要三單位加以研究改進,現將主要問題總結如下:
×、“二票”質量和線路工作現場踏勘制度尚需加強
所抽查的部分線路工作票所載安全措施不齊,填寫欠規范;低壓裝表接電還未填開低壓工作票;所抽查部分工作無查勘票或查勘不仔細;對分段令克進行停電操作未使用操作票;×××電廠水工分場“溢洪閘門操作命令票”中的簽發、填票、操作、監護及編號等均無人簽名等問題;運行接令沒有嚴格執行先記錄后復誦的要求反映出“二票”質量仍有待提高,同時應加強工作票填寫規范培訓,切實從安全組織措施上杜絕事故隱患,并且應嚴格按安規要求完善現場踏勘制度;
×、現場反違章檢查力度有待加強
×××電廠現場安全稽查數量不足,處理結果不閉環,反違章記錄簿填寫不規范,無檢查人簽字;××局現場反違章監察力的不足,效果不明顯;雖然有關工作有工作票所載安全措施不齊等問題存在,但現場稽查卻無發現,說明反違章現場稽查工作質量不高,雖然實行了指標考核,但仍未執行到位。
×、重要文件精神貫徹不及時
對國家、省、市局近期一系列重要工作及文件精神貫徹落實不及時,如反事故斗爭、反違章活動,開展實施“愛心活動”實施“平安工程”,“國網公司勞動技術保護措施七項重點要求”、“省公司變電工作票、操作票、作業規范”。班組安全活動對重要文件的學習貫徹還不夠及時,對文件要求落實的措施未能付諸實際行動,比較流于形式
×、生產設備及其缺陷的管理存在安全漏洞:
×××電廠主廠房漏水;一級電站兩臺機組在低負荷工況時軸承溫度升高;一級電站兩臺機組噴咀漏油;××變×#主變有三組風扇不能啟動;珊溪變××kV母線壓變避雷器監測儀損壞;××變蓄電池容量不足沒有及時更換處理。××局一類缺陷目前統計僅包括緊急缺陷,且消缺率不滿足要求;××kV線路狀況不佳,設備定級沒有結合線路缺陷;缺陷類別定義不準確,如導線安全距離不足、臺區對地距離不足等缺陷,××××年××月定為一般缺陷,××××年又定為重要。另外重大缺陷很多處理時限超過半年,超周期情況較多。
×、安全工器具的管理有待加強
安全工器具試驗超周期如雅陽供電所登高板有二付、導線卡線器二只、地線卡線器一只等檢測時間都已過期;安全工器具配備不足,如羅陽供電所安全工器具經檢測不合格的絕緣手套一雙、試電筆三支、××kV接地線三付(已棄)空缺未補充;××局和××局部分供電所仍有使用鋁梯。建議配足配齊生產必須的安全工器具,規范安全工器具的使用及儲存保管。
20__年11月11日下午,我們一行三人前往縣鄉進行驛站教育扶貧項目的前期調研工作。鄉位于縣的西南部,東與南圩鎮接壤,南同屏山鄉及縣相連,西和縣馱堪鄉相鄰,北靠都結鄉,距縣城45公里。該鄉地處大石山區,其中85%是石山面積,主要以玉米、黃豆、花生和木薯為主要的經濟作物。作為縣經濟相對落后的鄉鎮之一,對該鄉進行教育資源分布狀況的調研,對于了解和掌握整個縣乃至西部貧困地區的教育資源狀況都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參照意義。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跋涉,我們來到了鄉中心小學,由于校長外出開會,負責接待我們的是該校的韋副校長。作為常務副校長,得知我們的來意后,韋副校長很熱情地把我們帶到辦公室,并對我們所提出的問題逐一進行了回答。但由于時間有限,我們未能獲取更詳細的資料,為了能對該校乃至全鄉整個教育狀況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們決定在鄉留宿一宿,待次日校長回來后再進行進一步地交流。
次日上午十時,我們再次來到鄉中心小學,校長的親自接待,對我們所需的資料有了很大的補充,其情況大致如下:
一、該校辦學規模
鄉中心小學位于鄉政府所在地,配備有辦公樓、教學樓、教師宿舍樓、學生食堂等,在校學生為607人,共有15個教學班,涵蓋學前教育及小學一至六年級,是布泉鄉最大的小學教學點。
二、師資配備
該校共有38名在編教師,8名代課老師,男女教師比例相對比較協調。但是,這其中有大部分都是即將退休的老齡教師,如到20__年退休的教師達20多個。
三、課程設置情況
根據國家教委新課改的課程設置,作為該鄉的中心校,該校課程的設置相對合理,有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等,但由于缺乏專業對口的老師,除語文、數學外,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均由該校的老師經短期培訓后兼任,課程設置形同虛設,教學效果可見一般。
爾后,在我們的提議下,李校長和我們來到了離鄉13公里外的村教學點進行調研,車子在蜿蜒的山路中盤旋了半個多小時,終于來到了龍禮小學,映入眼簾的是沒有校門的學校,以及殘缺的由石頭堆積起來的圍墻。迎接我們的58歲的老校長和8、9歲的孩子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孩子們稚嫩的臉和古老、殘缺的木板床更是與現代教育拉長了距離!小學擔負著村各自然屯小學一至三年級的教學任務,學生共有60多個人,有6個老師,教學條件相對落后,孩子們至今睡的還是用木板釘成的簡易床,雖然老師的配備相對充足,但也是除了能教授語文、數學外,幾乎不能勝任其他課程的教學任務。
在回程的路上,李校長還向我們詳細介紹了整個鄉及縣部分鄉鎮小學教育階段的一些現狀,為我們做這個教育項目的調研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同時,經過這兩天來我們的所見所聞,我們對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的大致狀況也有了如下認識:
一、教育觀念仍相對陳舊
目前,以升學考試為唯一目的而開展教學活動的傳統教育模式,在貧困地區基礎教育領域還占主導地位。家長們認為,供學生念書,就是為了使學生升學,跳出農門,離開貧困地區,供出一個大學生,幾年以后就可以幫助家里脫貧。有不少鄉村學校的領導也普遍認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標準,主要還是看升學率?;谶@種思想觀念,一些學校在安排教學時,潛意識地把規定課程分為主科和副科,在時間和教師安排上,向“應試”學科傾斜。
二、辦學條件存在明顯差異
貧困地區經濟相對落后,地方財政緊張,致使辦學條件比較差,在辦學過程中應基本具備的辦學條件也得不到滿足。鄉鎮一級的小學由于政策上的傾斜,辦學條件相對優越,而村一級的學校,房屋、教室、課桌,甚至教師都很缺乏,形成明顯的對比。
三、師資隊伍整體素質不高
農村基礎教育對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有更高的要求,要想搞好農村基礎教育,必須依靠高素質的校長和教師隊伍。由于受經濟基礎、地域、文化層次、思想觀念等因素的制約,貧困地區農村的校長、教師隊伍素質普遍不高。從教師隊伍來看,普遍缺乏現代教育理論、現代學校管理知識和必要的專業知識。而且,優秀且年輕的教師往往千方百計調往縣城或者條件稍微好的鄉鎮,留不住優秀的人才也成了制約貧困地區農村學校發展的一塊硬傷。
四、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
從鄉中心小學和小學的教師配備來看,適應應試學科的教師數量較多,而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音、體、美等方面的師資較為缺乏,這一類的課程幾乎都是由該校的老師經短期培訓后兼任,特別是在村一級的學校,音、體、美等課程幾乎沒有老師可以擔負教學任務,所以連課程都取消了。
五、農村教師年齡結構呈老齡化
農村學校的教師老齡化是一個突出的現象,在我們走訪的布泉鄉中心小學,46個教師竟有一半都已接近退休年齡,年齡偏大的農村教師大多是上世紀90年代轉正的民辦教師,由于這些大齡農村教師外出學習、交流、進修機會少,導致這些教師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學能力低,教學能力、水平難以提高,普遍難以適應不斷發展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形勢的需要,嚴重影響了農村教育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