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0 07:13:44
序論:在您撰寫網絡文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責任文化缺失導致的網絡輿論語言暴力現象
當前的網絡文化生態缺少責任文化,網絡傳播者缺乏責任意識。而且網絡傳播者規模龐雜,社會缺乏對網絡傳播者的追責機制。因此,網民在圍觀網絡事件時,經常罔顧事實,從個人立場出發去評價和再次傳播網絡事件,從而產生諸多網絡謠言和網絡輿論語言暴力現象。2013年2月至9月,李某(某軍旅歌唱家之子)案由于李某“星二代”、“富二代”的特殊身份而受到網民極大的關注。事件被披露上網后,國內各大網站幾乎都在轉載傳統媒體對這一事件的追蹤報道。而與事件相關的微博被網民轉發、評論達幾十萬次。在這些網絡轉發和評論中,有一些是不法分子為圖私利惡意散播的謠言。但更多的是網民因為盲從而進行的非本意行為。網絡轉發和評論的便捷性,以及社會缺乏對網絡傳播者的追責機制,這種盲從導致網絡謠言大量傳播、網絡輿論完全倒向受害者一方,形成不公正、不客觀的網絡語言暴力現象。整個網絡輿論開始討伐李某的罪行以及李某父母家庭教育的失敗。李父讓童年時的李某在身上騎大馬的視頻被網民挖掘出來,并被作為攻擊李父溺愛兒子的證據。這時網絡公知楊瀾“勞教對孩子的懲罰過重,李某可能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簽”、記者李蒙“請網絡暴民不要傷害未成年人”等等公正、客觀言論都被歪曲為替李某說情、為李家利益代言。
(二)急功近利文化盛行導致的網絡炫耀式傳播現象
中國社會經過改革開放后這30幾年的迅猛發展,催生了一個先富裕起來的社會階層。這個富裕階層的創業者大多數是通過刻苦拼搏、勤儉節約來積攢起財富。但刻苦努力的創業者由于工作繁忙對子女疏于管教,并將自己的財富任憑子女隨意揮霍。他們的子女形成了中國社會一個獨特的“富二代”群體。還有一個群體,在法律體系還不健全的情況下,通過投機鉆營、違法犯罪等手段一夜暴富,他們是中國社會的“暴發戶”群體。這些“富二代”和“暴發戶”的大量出現在社會上催生了一種急功近利的文化現象。他們在急功近利文化的影響下,熱衷于在網絡上將自己奢侈的生活方式進行炫耀式傳播,以此來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或者實現一夜成名的愿望。聲稱“月薪三千元以下者都是下等人”的“雅閣女”、用大疊百元人民幣來點煙的“小龍少爺”、天涯論壇上易燁卿與北緯“比富”的論戰等等現象,都是近年來中國社會急功近利文化在網絡上盛行所產生的炫耀式傳播現象。
(三)弱勢群體文化壓抑導致網絡傳播中的逆反文化現象
網絡文化生態中,弱勢群體由于在現實生活中承受著經濟和精神的雙重壓力,其社會地位決定著其在現實生活中缺少話語權。而網絡是個相對公平的平臺,來自任何群體的個人都能夠在這個平臺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網絡成為弱勢群體宣泄情緒、表達意見的最重要窗口。但是主流社會掌握的主流網絡平臺對弱勢群體關注不足,并且將弱勢群體描繪成較為負面的形象,如城市流浪漢、城市不穩定因素、不講衛生群體等等。弱勢群體在現實生活和網絡環境中的雙重壓抑,導致他們在參與網絡傳播時經常表現出一種逆反的心態,以反傳統、反主流的方式來宣泄壓抑的情感,比如刻意通過網絡展示自己的自戀和自大,或者極力追捧這種炒作行為。近幾年網絡傳播中出現的“芙蓉姐姐”、“鳳姐”現象,主要是由這種逆反心態推動的?!败饺亟憬恪?、“鳳姐”等借助網絡炒作而走紅的人幾乎都來自草根階層,他們以不雅照、反傳統、反主流的言行等方式,在網絡上吸引到了眾多的支持者。這些支持者多數也是和“芙蓉姐姐”、“鳳姐”一樣的長相一般、社會地位較低的草根階層。他們認為這些網絡紅人說出了他們不敢說的話、做出了他們不敢做的事,代替他們宣泄了內心的壓抑和對社會的不滿。
(四)虛假文化泛濫導致網絡傳播信任危機
由于網絡的虛擬性,網民在網絡上的言行缺乏有效的他律機制,網絡文化中充斥著各種虛假信息,時有網絡詐騙案件被報道出來。再加上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的造假事件和腐敗案件,經過新聞媒體報道后在網絡上迅速發酵。這些信息在網絡上的大勢傳播,形成了虛假文化泛濫的趨勢,從而導致網絡傳播的信任危機。2011年6月郭美美在新浪微博上以“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的虛假身份進行注冊,并在此其豪宅、名車、名包等照片進行炫富。中國紅十字會隨后立即召開新聞會對有關郭美美的一系列傳言進行澄清,相關澄清內容也被各大網站轉載,并被眾多網民轉發。但是這些澄清信息的傳播,并沒有讓中國紅十字會重建公信力,2012年的募捐總額比2011年減少1.5億元。不僅如此,郭美美事件在網絡上各種社交平臺和新媒體平臺不斷發酵,國內其他有政府背景的慈善機構也受到了這場網絡傳播帶來的信任危機的沖擊,多數官方慈善機構當年募捐數額明顯下降。如上所述,網絡文化生態的失衡以網絡傳播的各種倫理失范現象表現出來,而網絡傳播倫理失范現象的廣泛存在又將破壞原有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的平衡關系,形成網絡文化生態失衡與網絡傳播倫理失范的惡性循環狀態。當網絡傳播倫理規范化,網絡文化生態更易于處于穩態,網絡上各個人類群體的活動、以網絡為載體的各種文化種群,以及各種經濟政治活動,將會更加有序、協調、可持續地發展。反之,當網絡傳播倫理失范,網絡文化生態系統內部各人類群體將會根據自己的利益過度侵占網絡內各種信息資源,或有害信息,進而侵占更多現實社會中的物質和能量資源,從而導致弱勢人類群體因信息短缺、混亂而造成所占有的物質和能量資源大量損失。弱勢人類群體在現實生活中的物質和能量損失又將反饋到網絡上,造成網絡文化生態進一步失衡。這種惡性循環將會對網絡文化產生極大破壞,導致網絡信息傳播的混亂,進而破壞整個國家的治理秩序和社會經濟建設。因此,我們必須保護網絡文化生態平衡,保障網絡傳播倫理規范。
二、保護網絡文化生態平衡,保障網絡傳播倫理規范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國家的信息化,即在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國防和社會生活全面應用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運用信息資源,加快實現國家的現代化?;ヂ摼W絡是現代社會最為重要的信息傳輸平臺,各種信息在網絡上的存在形成了各種文化,這些文化構成文化生態;同時,信息的傳遞產生了各種網絡倫理問題。網絡倫理的規范化和網絡文化生態的動態平衡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如前文所述,網絡文化生態平衡主要依賴于網絡文化生態系統的自調節機制,這個機制主要表現為系統的反饋機制。反饋是控制論的重要概念,是指系統的輸出返回到輸入端,與原輸入值進行比較后對原輸入值進行修正,從而調整系統運行狀態和功能的過程。依據輸出值對輸入值的修正情況來劃分,反饋可分為負反饋和正反饋。正反饋時常會導致原有系統的劇烈震蕩,因此網絡文化生態系統維持穩態需要足夠且有效的負反饋。這種負反饋主要表現為網絡信息傳播過程中,信息接受者對信息者的負反饋。我們應當遵循網絡文化生態自調節機制,通過保障自調節機制來實現網絡文化生態平衡,進而促進網絡倫理規范的遵守。
(一)推動網絡文化多樣發展,保障網絡文化生態自我調適
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生物的多樣性可以增加生態系統中食物鏈的環節數,可以讓食物鏈網更加龐大和復雜,從而讓生態系統內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傳遞途徑更加多元,讓生態系統的自調節機制更加強健。多元化的傳遞路徑可以有效規避部分食物鏈出現斷裂而帶來的傳遞中斷,維持較高的自調節能力,保障生態系統內部的動態平衡。與自然生態系統類似,網絡文化生態系統自我調節機制發揮作用的重要基礎是網絡文化的多樣性。網絡文化的多樣性,讓網絡主體———即人類,有更加豐富的思想來源和精神資源,從而使文化信息的生產、傳遞和消費有了更多的“食物鏈”,網絡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將更為復雜,網絡文化生態將有更多自我調節的空間和余地,更有利于網絡文化生態的平衡和穩定。網絡文化的多樣發展,可以讓網絡信息傳播的內容更加充裕、傳遞途徑更加多元、消費選擇更加豐富、反饋機制更加敏銳。因此推動網絡文化的多樣發展,可以有效保障網絡文化生態的自我調適,維持網絡文化生態平衡。與此同時,網絡文化的多樣發展帶來的信息的多元傳播和平等接收,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網絡傳播中存在的道德沖突和信息不對稱問題,進而促進網絡傳播倫理規范得以遵守。
(二)鞏固優秀傳統文化的網絡主體文化生態位,以傳統美德促倫理規范遵守
網絡文化的多樣發展,有利于網絡文化生態的自我調適,是網絡生態平穩運行的重要保障。但是,網絡文化的多樣發展不等于網絡中各種文化的平等發展或同時發展。網絡文化生態中存在多個生態位,每個文化物種都在屬于自己的生態位當中自主發展。不同的生態位決定著各種群對物質、能量和信息等資源的占有程度的不同。因此處于不同生態位的文化物種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形成互惠、競爭、共生、寄生等各種生態關系?!爸腥A文化以儒家文化為本源,歷經兩千余年的發展和積淀,形成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尤其在倫理層面。重恥辱而輕罪惡、近君子而遠小人、尚團體而棄個人的倫理觀念,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6]中華傳統文化是全體中國人的寶貴資產,也是激勵一代代中國人艱苦奮斗建設美好家園的動力源泉,更是當代中國網絡文化的主體文化。我們應當鞏固中華傳統文化在網絡文化生態中的主體文化生態位,讓中華傳統文化在網絡中與國內各地域文化、來自西方的外來文化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讓中華傳統文化在網絡中涵化地域文化和外來文化,讓“重恥辱而輕罪惡、近君子而遠小人、尚團體而棄個人”等中華傳統倫理美德成為網絡倫理的主要內容,從而促進網絡倫理的自覺遵守。
(三)適應網絡文化進化要求,保障網絡傳播倫理可持續發展
現代社會,電子商務方興未艾。作為一種全新的商務運作模式,電子商務以互聯網為基礎、以交易雙方為主體、以銀行電子支付和結算為手段、以客戶數據為依托,便捷迅速,應用廣泛,除國家法律限制之外的所有的現實交易都可以成為電子商務交易的對象。近幾年,隨著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在農村的普及,農民的消費理念和方式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電子商務業務在農村文化市場的開拓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傳統的農村文化消費,主要采用的是面對面的交易方式,往往交易渠道狹窄,搜集信息時間長,而且信息量小,文化產品單一,消費者的主體地位難以體現。網絡普及以后,信息量驟增,網絡文化產品數量豐富,文化形式多種多樣,尤其是農民喜聞樂見的參與性文化節目和反映各地風土人情的地方文化產品,備受農民的青睞,農村文化市場的運作模式逐漸由以前單一的“一對一”模式向以網絡為平臺,“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的開放式、多樣化模式發展。
2我國農村網絡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國農村文化市場廣闊,網絡文化的發展前景無限。但我國農村文化建設整體落后,基礎設施薄弱,文化建設優秀人才缺乏,農村文化市場體系不完善,文化建設缺乏活力,文化產品不豐富,農民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度不高。近幾年,農村網絡文化逐漸發展,但受內外在條件的制約較多,網絡文化建設中存在不少問題。
2.1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落后
相對于城市來講,整體上而言我國農村網絡的普及較晚,且普及率較低。雖然我國農村網絡文化建設工程已經全面啟動,并向縱深發展,但農村網絡文化站的設立主要集中在電力供應比較穩定、使用人口比較集中的鄉鎮所在地或者各村村委會所在地。這一方面便利了管理,但另一方面由于電信等基礎設施的不到位,也導致偏遠地區農戶或者一些散戶難以實現安裝網線的愿望。同時,從網絡運用的情況來看,農村的網絡寬帶能力顯得不足,網速較慢就是其顯著特征。網絡使用和維護的成本相對較高,所以在一部分地區,使用網絡還被農民認為是奢侈品。
2.2農村網絡文化管理不規范
規范化的管理是農村網絡文化建設質量的重要體現。從目前農村網絡的使用和管理來看,這方面的問題還比較嚴重,政府在推動有關工作方面更看重的是顯而易見的硬件建設,忽視了軟件方面的管理。當地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往往受思想、能力等的影響不重視網絡文化的管理。一是忽視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從走訪調查來看,一些鄉鎮村干部及管理人員更加看重網絡對于當地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對于網絡對于文化建設的認識不足,思想上不重視就很難保障管理科學化和規范化。二是將網絡文化管理視同對網絡文化載體的管理,認為保障網絡的暢行就是對網絡文化的管理,不了解網絡文化管理的特殊性。三是管理機制不健全。由于受經濟收入等條件的影響,農村網絡入戶的比例較低,大多數網民都是去網吧上網。農村網絡管理機制不健全,制度執行力差,突出表現在對經營性網吧管理不善,從準入到經營到監督漏洞不少,無證無牌經營的網吧不少,收費不規范,安全措施不到位,網吧管理混亂,尤其對未成年人上網管理不到位等等都是農村網絡文化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2.3農村網絡文化市場建設薄弱
農村網絡文化市場的建設相對于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顯得十分不足。一是農村網絡文化產品嚴重不足,且質量不高。打開各地的農民網,更多的看到的是有關經濟和科技富農的信息,有關文化的信息不多,尤其是缺少貼近農民生活、反映農民心聲、體現農村新變化、展示農村新面貌、凸顯當地民俗民風的特色網絡文化產品。與健康需求相反,由于監管不嚴,一些非法網站還在宣傳低級媚俗的文化產品,還有以高科技包裝的迷信欺騙的迷信等產品,五花八門,農村網絡文化產品市場顯得較為混亂。二是市場管理體系極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嚴,監管不到位,市場基本處于無序管理的自發狀況。三是農村網絡文化市場的開發力不足,沒有形成投融資活躍、運行健康、要素流動快的良好發展態勢。
2.4農村網絡文化建設人才匱乏
互聯網的發展最早興起于城市,在農村的普及較晚,而且信息化的日新月異,讓從事該工作的人員都有趕不上發展的感慨,而對于剛剛熟悉電腦等電子產品的農民來說,更是跟不上信息更新換代的速度。農村網絡建設人才就更顯得不足。從走訪調查來看,當前農村從事網絡管理的人員多為返鄉就業的初高中生,部分是接受過初級電腦培訓的年輕農民,專門受過計算機網絡及軟硬件系統培訓和學習的人寥寥無幾,大多數人僅僅懂得基本的網絡操作,因此,農村網絡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任重而道遠。
3我國農村網絡文化建設的路徑選擇
3.1加強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但網絡普及入戶的任務還比較艱巨。一方面政府要積極加大對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電信、移動和聯通等大運營商的良性競爭,形成整合力,節約資源,減少重復建設,推動農村基層設施建設。尤其是要積極鼓勵運營商發展農村手機網絡市場,當前手機上網已成為拉動農村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力量。
3.2以制度創新推動農村網絡文化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
首先各地政府尤其是農村基層政府要充分認識到網絡的發展對于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要清晰的認識到網絡文化發展對于農村社會的穩定、農民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深遠影響。轉變觀念,創新管理模式,積極應對以適應網絡時代要求,不能視而不見任其自由發展,也不能因其有弊就將其視為異物予以排斥。其次要加強制度建設,建議政府制定有關農村網絡文化建設的專門管理制度,明確農村網絡文化管理的目標、原則、方式、監管的措施等等,明確管理機構和人員以及職責權限。再次,加強已有制度的執行和監管。通過有影響力的媒體宣傳已有制度,公開信息,引導個人、組織參與網絡管理,形成全民監管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嚴懲農村網絡文化違法犯罪行為,通過整治不良市場,提升管理效力。最后,建立完善的政府評價反饋體系。通過建立切實可行的評價體系,量化考核農村網絡文化建設的基本狀況,以評促建,引導農村網絡文化建設的良性發展。
3.3多方聯動繁榮農村網絡文化市場
繁榮農村網絡文化市場,積極培育豐富多彩的產品市場,一方面當地政府要采取各種扶持措施,積極鼓勵和挖掘民間藝人的創作熱情,鼓勵他們努力創作反映當地風土人情、民俗民風的作品,并提供網絡技術支持廣泛宣傳優秀作品,激發民間草根文化是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的基礎性力量。另一方面要通過技術手段對不良農村網絡文化進行有效監管,通過建設網絡安全系統,建立防火墻,啟用過濾軟件等對網絡內容進行甄選,屏蔽過濾有害信息,還原農村文化市場的清新面目。同時,培育農村網絡文化產業,將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優惠政策引導企業投資特色區域文化產品,在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促進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
3.4加強培訓促進農村網絡文化管理隊伍建設
作為醫學院校,校園網絡的發展為促進醫德教育提供了易被學生接受的途徑。若想使醫學生通過校園網絡文化這種途徑受到醫德教育,應采取學生喜歡的形式進行引導,以提高校園網絡文化教育的針對性。將醫德教育和網絡建設結合起來,這樣就會增強醫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每個醫學院校根據自己學校的特點,建立自己學校的特色網站,形成時刻為病人著想和救死扶傷的網絡文化,可以使學生受到教育?,F在的大學生愛上網、經常上網,而網絡文化有多種的表現形式,如圖形、顏色、音樂等,在傳播中聲像結合、圖文并茂等,這些表現形式吸引學生有效地增強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積極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能夠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尤其在精神生活方面,能夠使他們精神更加充足,作為醫學院校的學生能夠使他們正確認識醫患關系,樹立良好醫德。醫學院校的大學生積極地利用校園網絡文化獲取自己醫學方面的知識,充分地利用它、發展它,使自身全面提高??傊?,醫學院校充分利用校園網絡文化,不僅使醫學生形成良好的醫德,而且使其全面發展。
二、校園網絡文化下醫德教育開展所面臨的挑戰
1.醫德教育者“權威”受到挑戰。
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單獨地依靠教師的傳授,沒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教師處于絕對的權威。校園網絡文化的傳播,使學生能夠通過網絡獲得更多與他們相關的知識和信息,很多問題學生通過網上解決,有些知識的更新學生比教師提前知曉,任課教師在講課中講到這些知識,會使學生們無興趣,甚至反感。醫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醫學生形成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品格,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難以接受,更談不上形成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品格。有些教育工作者沒有認識到在當今的網絡時代網絡文化的重要性,甚至有些醫德教育者對計算機一竅不通,網絡文化根本不知,這就要求醫學院校醫德工作者必須在技術上能運用計算機,在思想上要重視網絡文化。通過網絡了解學生在網上做哪些,看哪些,想什么,針對這些對醫學生進行有效的醫德教育。在校園網絡文化高速發展的時期,不能夠熟練的運用計算機,了解最新的網絡信息,接受網絡文化,教育工作者就不能適應網絡時代的發展,將會被社會所淘汰,喪失其權威性。
2.醫學生形成良好的醫德受到挑戰。
外部環境對人的性格以及生活、工作等方面都有影響。圍繞著網絡生活,沉迷于網絡,這樣會形成孤僻的性格,人際關系淡漠,難以形成良好的道德規范,尤其醫護人員要接觸很多病人,如果沒有良好的醫德,又不能與病人廣泛的接觸交流,這對其以后的工作相當不利,會在以后的工作競爭中被淘汰,這其實是網絡文化負面影響的表現。每個人經常接觸一事物會對其造成影響,當代的大學生經常上網,對其來說影響極大,大學階段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網絡上眾多的不良信息,會使他們在無形中受到影響難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些醫學生由于不能真正的理解醫護職業道德內涵,再受一些網上不良信息的影響,在怎么形成良好的醫德方面迷失方向,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對醫學生來說,形成良好的醫德,樹立良好的醫德意識需要自己的學習、自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些醫學生經常上網,自身的自律、監管意識比較淡化,判斷鑒別能力差,這樣會使網上的一些不良醫德信息滲入他們的腦海,影響他們形成正確的醫德意識。
3.教育組織者利用網絡進行醫德教育的力度不足受到挑戰。
事物的發展需要外部的支持,利用校園網絡文化進行醫德教育需要教育組織者的全力支持。網絡時代的到來,學生們喜歡通過上網了解時事、豐富知識、開拓視野,尤其是大學生,他們希望教育工作者通過網絡生動、有趣地進行教學,因此,學校的教學離不開網絡。教育工作者利用網絡進行教學有很多不足,如硬件較差等。除此之外,有些高校對校園網監管不夠,沒有規范的管理體制,這樣使教育工作者不能很好的利用網絡文化進行教學。在醫患關系緊張的條件下,高等醫學院校對醫學生進行醫德教育更需要利用網絡文化,從而使醫學生受到教育。大部分的醫學院校更加重視傳統的教學方式,利用網絡的并不多,對網絡文化的醫德教育不予重視,迫于各種壓力只是應付。當今,一再強調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對醫學院校來說就是醫德教育進網絡,由于校園網絡的監管不夠和醫德教育的組織保障體系不完善,使醫德教育者沒有利用校園網絡文化進行醫德教育的意識。
三、利用校園網絡文化加強醫德教育的途徑
1.加強校園網站建設,滲透濃厚的文化氛圍。
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書本為載體對學生進行教育,在網絡環境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網絡,尤其是醫學院校對醫學生進行醫德教育更離不開網絡。醫學院校要加強網站的建設,加大投入,創建適合醫德教育的特色網站。一個網站是否受歡迎,是否有吸引力,與它的信息量直接相關。網絡的信息及時、豐富,才能吸引“網民”,作為醫學院校的網站應及時地最新及學生最關心的網絡信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并對一些醫學生關心的醫學信息進行討論。中國是傳統的文明古國,古代有許多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的名醫,如孫思邈、華佗、李時珍等,他們是當今醫學生學習的榜樣,在醫學院校校園網站可以專門建立古代名醫的教學平臺,使醫學生經??催@些內容受到教育,以前輩為榜樣向他們學習。在校園網醫學院??梢栽诰W站上專門建立一些宣傳醫學生高尚道德的平臺,使學生們受到教育,向他們學習,如天津中醫藥大學建立的“天中情”、“我的師兄師姐”等平臺。對醫學生利用校園網絡文化進行醫德教育,要建立網絡教學平臺進行網上教學,教育工作者與學生交流互動,使教師能夠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2.修訂網絡法規,完善網絡監控管理制度。
網絡時代,信息量極為豐富,不良的道德信息也特別多,且傳播速度快、范圍廣,這需要有相應的法律規范予以調整。近年來,我國先后頒布了一些網絡方面的法規,如《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辦法》等。但隨著網絡的發展,這些法規不能有效的解決網絡問題,尤其是不良信息的傳播。新形勢下大學生經常上網,要通過網上對大學生進行教育,應該加強網絡文化的建設,這需要對不良網絡信息予以防范,如何防范、怎么防范需要相應的法規予以制約。因此,我國應加強網絡方面的法律修訂,來規范調整人們的網絡行為。校園網能真正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應對其加強監控和管理,這就需要相應的監控機制和管理制度,由于當前校園網的監控機制和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所以要完善它。要使醫學院校學生的道德意識進一步提高,醫學院校應把醫學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網絡環境下應用校園網絡文化對醫學生的醫德教育極其重要,醫學院校網絡上的內容要更新、形式要改進,網絡文化要適合醫德教育,醫學院校在遵守國家關于網絡方面的法規時,可以制定適用于醫學院校的規章條例,且在校園網絡上,督促學生合理合法利用網絡,并對其網絡行為進行監控和管理,使之受到教育??傊W絡環境下以網絡文化教育大學生需要相應法律的修訂和制度的完善。
3.醫德教育主體和客體相互促進、提高。
文化通過傳播實現了發展和繼承,從人類社會開始以后,文化傳播的方式不斷更新和改變,由口頭傳播、文字傳播到20世紀的電視傳播,從文化傳播的轉變可以看出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與它所處的時代有很大的關系,更為確切的說,是與當時的科學技術發展有很大的關系。從21世紀初期開始,互聯網的普及對于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文化的傳播隨著互聯網的不斷運用而逐漸擴大了自己的傳播范圍,文化的傳播方式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革。相對于紙媒和廣播媒介的單向性傳播,網絡傳播是雙向的,并且對于使用的人沒有任何的限制,網絡文化的交流有開放性的平臺,增加社會民眾對于文化信息的參與,所以網絡文化傳播很快的發展起來。正是因為網絡文化的這些特點,所以建立先進的網絡文化有重要的作用。
2關于先進網絡文化的性質思考
先進的網絡文化首先要是健康的文化,傳播的是正確的信息,引導社會大眾的精神文明建設;其次應該是全民參與的文化,網絡文化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公眾的參與度,所以大眾化是先進網絡的又一個性質定位;最后網絡文化應該是民族性的文化,是中國在信息全球化過程中文化創新的代表。
2.1健康的文化。網絡信息由于使用的頻繁和參與人數的眾多,所以造成信息量的龐大,以及包含信息的復雜性,在信息網中經常會夾雜一些不好的信息,比如我們經常會說,這些都是網絡的信息化。建設先進的網絡文化,就是以正確的思想和理念帶動網絡文化的傳播,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先進正確的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2.2大眾化的文化。網絡使用的人數已經占社會上人數的很大比率,網絡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工作、學習、娛樂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憑借電腦和互聯網,足不出戶都可以進行電子商務,及時瀏覽信息,方便快捷的查詢資料,在網上可以自由、無限制地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進行網上求職和購物,這些都是網絡信息化帶給人們的便利。所以先進的網絡文化一定是全民參與的文化。
2.3民族性的文化。當今世界的發展已經是網絡信息化全覆蓋,不同于以往的冷戰、合作,整個國家之間的交流和國家之間的文化傳播有很大部分是通過網絡信息化實現的。我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網絡文化影響之下,如何在資本主義網絡文化的侵蝕之下,保持民族文化的獨立性是先進網絡文化必須要保證的前提。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政治鑒別力,堅持正確的方向,用科學、有益的內容充實網絡的環境,發揚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加強對網絡文化的管理。
3如何建設先進網絡文化
3.1政府加強對于網絡的有效管理。政府通過主動引導,將網絡文化發展向正確的方向不斷引導,這樣就能夠避免某些“垃圾文化”通過網絡信息對于民眾心理的荼毒。政府的文化、部門依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規,通過提高網絡技術,借助技術手段提高網絡監控,增加網絡使用的安全系數,防止網站里不良信息的傳播和流通,確保網絡文化的信息安全和網絡的健康、正常與規范化發展。對于先進文化的管理只有政府采取相關的強制性措施才能真正起到監管的作用,而且政府的管理能夠從全局的角度對整個社會的網絡環境實現整體的肅清與有效管理,政府只要出臺相關的法律規定已經網站規定,就能有效地實現對于網絡文化的管理。
3.2增加網絡上道德約束的宣傳。網絡上的道德比社會上的道德更難維護,因為網絡文化帶有一定的虛擬性,所以沒有準確的方式去引導,但是往往網絡道德是社會道德在網絡上的反映和體現,最重要的是網絡信息化的環境是全民參與和全部信息公開化,所以在相對的網絡道德宣傳上,比社會道德有一定的宣傳與參與的優勢。具體措施就是發動所有的網絡信息系統,實現全民的監管,利用法律和道德的相互作用,這樣能夠減少網絡上不道德現象的出現,提高廣大網民的綜合素質。
3.3保護網絡信息的安全?,F代網絡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對于個人信息和個人隱私經常會有泄露的危險性,所以在建立先進網絡文化的過程中,注意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同時在開發的軟件中大力發展健康的軟件,利用充滿思想性、教育性的宣傳軟件占領網絡文化前沿陣地,讓先進的網絡文化成為傳播民族優秀文化的有力手段。這是利用網絡科技的手段來實現先進網絡文化的技術基礎,更是在中國與西方的交流交往中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維護中華民族愛國愛民的優良傳統,維護中國的文化安全。
4結語
論文關鍵詞:高校網絡文化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協調
網絡的出現和發展,不僅改變了社會文化環境,而且也在深刻地影響著青少年的價值標準和思想政治觀念。
一、網絡文化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進程
首先、網絡文化傳播改變了青少年的道德認識系統。幾千年來,我國傳統教育主要依賴于家庭、學校周圍社會環境,注重自得和自省、反求諸己、改過遷善等等,因而青少年的道德認知主要是來自于家庭、學校、村落、社區及其相互間的禮俗文化,如風俗、習慣、禮儀制度等,其主要媒介是語言,在潛移默化中建構起人們的思想政治觀念。而在當代,人們除去被廣播、電視、電影、報紙、雜志等大眾傳播媒體包圍外,網絡文化所負載的各種信息已使其置身于一個完整的新世界。虛幻與現實相結合的網絡特點迎合了青少年的需求。他們不僅借助于網絡文化的傳播進行感知和理解,而且還能從中吸收思想政治素養??梢哉f目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意識的建構與網絡文化傳播密不可分,他們在網絡中獲得各種各樣的知識信息的同時,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價值標準和思想政治觀念。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網絡文化是青少年道德認知的重要來源。
其次,網絡文化傳播改變了青少年道德意識的建構方式。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網絡文化傳播的思想政治意識的建構是非群體的。在傳統社會中,人們思想政治意識的建構是在參與群體活動的過程中完成的。青少年在家庭、學校、社區等社會群體參與過程中一方面獲得認知,另一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意識。到了網絡時代,網絡文化傳播不僅跨越了時間和空間,也跨越了社會群體。現在人們獲得信息的途徑,并不僅是從某一個體到另一個體的傳播,而常常是許多社會群體同時獲得同一文化知識和價值信息。因此,現代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意識建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超越社會群體的;二是網絡文化傳播的思想政治意識建構方式具有開放性。在傳統社會生活中,由于受條件的限制,人們所在的群體相對封閉,生活方式和思想政治觀念變化較小,往往會長時間保持著同樣的道德風尚和倫理價值觀念。到了網絡社會,網絡文化的傳播打破了一切封閉狀態,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網絡傳播縮短了人與人的距離,使一切遙遠的社會關系變得近在咫尺。
再次,網絡文化傳播改變了思想政治意識的建構內容。在傳統社會生活中,一代一代的文化傳遞及群體內個體與個體的互動文化傳播內容,主要是經驗知識、風俗、禮儀等文化觀念、政治信仰、思想品德等,這些因素構成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意識。在網絡時代,網絡文化傳播的內容相當廣泛,有文學藝術方面的知識,也有科學技術、政治思想、經濟知識等等內容??梢哉f現在人們通過網絡所接受的信息內容比過去幾個世紀還多,一個現代青少年所了解的東西比過去一個老人還多。因此,網絡文化傳播所建構的思想政治意識的結構層次,要比傳統社會人們的結構層次更加復雜、更加豐富,這不僅是我國現實變革的必然反映,也是網絡文化傳播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課題。
網絡文化傳播作為一個開放系統,一方面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現代方法和手段,同時也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網絡文化傳播對養成青少年進取、開放、參與、自強精神具有重要作用。網絡作為信息工具和感知媒介極大地提高了青少年感知外部世界知識的能力,并且以空前未有的密集信息為青少年提供了豐富的價值享受。無論從量和質兩方面看,都是學校教育難以達到的。從量上看,網絡傳播將逐漸超過由學校所提供的信息源;從質上看,學校以外的信息,由于傳播工具的現代化,信息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新穎性也容易吸引青少年,產生較好的效果。從這一點看,網絡文化傳播為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二、網絡文化的負面影響
網絡文化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負面影響,這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網絡文化傳播常常容易青少年喪失價值判斷和選擇的能力。網絡文化傳播是一個信息開放體系,是無數群體、個體參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傳播者、接受者、媒介發生著交互作用,無數群體、個體憑借不同的自身素養,不斷交互感知各種價值信息。傳播者、接受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及其經驗、見解、知識等等相關因素不斷地影響著教育功能的發揮,有時這種因素起主導作用,有時那種因素起主導作用。因而,時常會出現相互矛盾和沖突的局面。另外由于各種各樣夸大、擴張信息的存在,又會使得整個網絡信息的價值意義變得異常混亂和模糊。因此,青少年常常容易喪失價值判斷和選擇能力。例如網絡聊天中頻頻有人上當受騙的現象正說明了這一點。
其次,網絡文化傳播不僅容易使青少年喪失健全的價值心理和思想政治觀念,而且也容易使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意識失去取向,處于無思想政治意識取向狀態。某些不正規的網站,為了以“新”和“奇”吸引瀏覽者,經常會一些不真實的新聞和花邊消息。其規模之大、信息之密集,如滔滔洪水,它容易使青少年心理機制失去承受能力,同時也減弱了對社會主流文化的感知能力。當信息量對青少年來說成為超負荷傳播時,就容易使青少年失去興趣。盡管網絡文化傳播信息能如潮水般涌向社會,而真正能內化為青少年品德的卻很少。信息洪水浩浩森森,青少年的心態卻膺臀懂懂。這樣,網絡文化傳播也就失去了建構思想政治意識的意義,它不但不能使青少年產生健全的價值心理和思想政治觀念,而且容易使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意識失去取向,處于無思想政治意識取向的狀態。
再次,網絡文化傳播易使青少年陷入無所適從的困境。從傳播的內容來看,現今的網絡文化傳播是無視青少年作為主體存在的,忽視青少年的價值需要和價值理想。如潮的信息洪水常常是反映了主人的需要,而不斷地在網上傳播。這些信息究竟能給青少年提供多大積極的幫助,網絡文化傳播者很少給予考慮。這是一種見物不見人的文化傳播傾向,它忽視了青少年的價值需要和動機,因而常常破壞他們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從學校獲得的道德規范與網絡文化傳播中獲得的信息相沖突。各種各樣的網絡信息越來越使青少年無法界定自己生活的真實空間,也越來越使其無法對現實生活的意義作出正確的評價。這樣,因缺乏一定的參照標準而使青少年陷人無所適從的困境。網絡文化傳播的這種狀況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將會使青少年理性思維衰退,從而使其逐漸喪失正確的價值標準。
可以看出,網絡文化傳播對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進程,同時也會使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減弱。因此,網絡文化傳播的發展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三、確立開放、多元的社會大思想政治教育觀,既是對網絡文化傳播這一挑戰的應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自身要求
首先,網絡時代的大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是開放的體系,或者說是一個由封閉型走向開放型的體系。世界經濟結構的發展,國內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當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尤其是全球信息化的再現,正在形成一種世界文化,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置身于這種文化文明之外,而必須適應這種歷史潮流,這是大勢所趨。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人,也必將沖破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演化出新的思想政治觀念,所有這些都是與網絡文化傳播聯系在一起的。因此,我國經濟、政治改革越是深人、徹底,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閉性越容易被打破,越具有開放性。
網絡文化是一個動態的、持續更新的系統,“語言中最活躍的要素———詞匯常常能敏感地反映出社會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變化”。它是社會文化的一種反映,網絡文化生活的變化勢必反映到語言的詞匯中,然而,網絡文化的興起促使了網絡新詞的生成。網絡新詞即網絡用語,一般被視為非正式用語在網絡上廣泛傳播。網絡新詞種類繁多,有諧音詞、象形等。21世紀被稱為“創造世紀”,是張揚個性的時代。網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創造網絡新詞語,充分彰顯個性。網絡新詞的出現深受廣大青少年朋友的喜愛、追捧。如:給力、浮云、雷人等。這些詞大多通俗易懂、幽默詼諧,其適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大。網絡新詞已成為網民溝通和表達情感用語,它具有創造性、方便性、實時性、趣味性、視覺顯著、自由表達等特征,是人們思維方式的一種反應。但任何詞語都不是憑空產生的,總有一定的理據。網絡新詞通常借助于網絡這個平臺傳播發展,其產生也不是盲目的、隨意的。
2網絡新詞的生成機制
2.1網絡新詞生成的理論基礎
作為網絡時代的產物,越來越多的網絡新詞得到人們的認可,并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并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在網絡上,每個人都有交流與傳播文化的權利,可以擺脫現實中身份的限制相對自由地發表觀點。目前由于網絡文化是無法用行政命令、簡單的道德倫理以及法制規范來控制的,因此,人們利用這一載體不受限制地發泄人性內在的多元性、復雜性、隱蔽性。網絡新詞實時準確地反映出當今社會熱點,網民們以匿名身份不同口氣表達對社會現象的種種看法。當然,網絡新詞的生成、變化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它的流行在于它反映的事件的背后是民眾的心態,反映了一定的網民心聲以及心理訴求。新世紀的人們對社會事件的關注程度與維權意識相比過去大大提高,網絡交流也因此變得日益頻繁,然而正是網絡文化的不可控性才使得人們在如此自由的環境中自由表達,這種不可控性正是網絡新詞產生的理論基礎,也是其興起的核心動力。
2.2網絡新詞的生成途徑與方法
2.2.1舊詞新義
嚴格來說,它不是新生詞,而是選擇具有新事物意義的舊詞語,然后賦予它新義,所以人們會更愿意視其為新詞匯。有轉義新詞和諧音新詞兩種。轉義新詞,如“菜鳥”原指電腦水平較低的人,后來用于現實生活中,指代某領域水平較低者;反過來,高手則被稱為“老鳥”。其次,諧音新詞,即指讀音相同,而在意義上卻毫無關聯的詞語,這些詞被視為諧音新詞。如:貓(Modem)這個詞的音譯,借“貓”的讀音來表達新意義“調制解調器”。再如,“史努比的弟弟”并不指人,而是借用“史努比”和“stupid”的相近讀音,來表示“愚蠢”之意。綜合分析,這些網絡新詞創造及流行的主要動力就是新穎和極具趣味性。這些舊詞語隨著時代、文化的變化,在網絡上被賦予了新的涵義,重返生機活躍于更為廣闊的范圍。
2.2.2創造全新的新詞語
網民在上網的過程中,時常有一些創新表達,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創造和使用新詞,這類新詞是運用漢語固有的造詞材料和結構方式對新事物、新觀念進行指稱、描寫而產生的,通常有下面兩類:(1)將錯就錯的諧音詞,如:霉女(美女)、帥鍋(帥哥)等。(2)新借的外來詞,也就是從英語里借來的詞語。如:伊妹兒(E-mail,electronicmail,電子函件)。
2.2.3縮略語新詞語
這些詞語有兩類:(1)英語縮略語。如:WWW(WorldWideWeb,環球網或萬維網)、BBS(BulletinBoardSystem,電子公告牌系統)等。(2)漢語拼音縮略語。如:MM(美眉)、PLMM(漂亮妹妹)等。
2.2.4符號詞語
這里的符號詞語不是指傳統意義的“符號”,而是數字和表情的統稱。數字符號因其諧音性和簡潔性而深得人們喜愛。如:8147(不要生氣)、687(對不起)、1314(一生一世)。表情符號是一種用電腦鍵盤輸出的暗含某種情感的特殊字符,可以代替詞語使用,如:()無奈、(*^__^*)嘻嘻等。
3從人類認知心理看網絡新詞的產生原因
3.1模仿從眾的心理
模仿即仿效他人行動,使自己與他人行為相一致的心理趨向;從眾即因受到多數人的感染、影響而順從他人的行為。在言語生活中,當人們發現他人的言語能夠吸引自己,對自己產生影響時,就會接受該表達,喜歡該言語甚至可以發掘與之相似的言語作品。如:“……奴”被仿造出“車奴”“房奴”等(胡偉,2010),“……戶”被仿造出“暴發戶”“關系戶”“釘子戶”等“戶”字群詞匯;再如一系列的“山寨”浪潮,“山寨產品”“山寨文化”。由于具有模仿、從眾心理的網民很多,所以網絡新詞得以不斷地擴大、蔓延。
3.2放松減壓的心理
當今社會,迫于生活、工作的種種煩惱、壓力,人們不得不為自己減壓,網絡新詞的出現便成為人們用來宣泄情緒的一種方式。如“欺實馬(70碼)”源于20歲大學生駕跑車以70碼左右的速度飆車撞人事件,事后肇事者抽煙談笑若無其事的樣子使得網友們義憤填膺,因此借“欺實碼”以嘲諷、調侃。像這樣的詞還有很多,如范跑跑、郭跳跳、被就業等。對于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人們在網絡上大肆談論,由此也創造出一些新的詞語并流行于網絡,這些新詞訴出了網民的心聲,娛樂的同時也減輕了心理壓力。
3.3趨新求異的心理
人們從來都是喜新厭舊的,在語言實踐中總是求新求異,特別是在崇尚展示自我、追求塑造個性的社會中,任何詞語的長期使用都會導致“審美疲勞”,人們為了擺脫厭倦情緒,于是創造出一些新的表達方法,以取代舊的表達方式。如通常情況副詞不能修飾名詞,“很淑女”“很中國”“被就業”等,打破了傳統詞語使用原則,但其表達卻很到位,得到人們認可,并沿用下來。作為時代的主力軍,年輕人突出自己的獨特個性和創造性,敢于創新、敢于張揚個性、喜歡標新立異、打破常規、追求時髦,他們喜歡用夸張的語言宣泄感情,如:用“PK”而不用“比拼”,用“菜鳥”而不用“新手”,用“帥呆了”“酷斃了”而不用“漂亮極了”“非常瀟灑”等。
3.4趨簡避繁的心理
崇尚簡潔是人類的普遍心理現象,縮略語的使用就體現出這一點。例如,詞匯、短語或句子的縮略:“話療”“我伙呆”(我和小伙伴們都驚呆了)、“十動然拒”(Fullymovedthenreject)等。數字、拼音、表情符號的使用就是人們趨簡心理的文化積淀,這種簡單語言與使用長句具有等效的表達,它打破了傳統的用詞規則,被視為一種新的語言交流方式。如:0837(你別生氣)、282(餓不餓)、1920(依舊愛你)、thx(thanks)、B4(Before)DL(Download)等,還有一些“字母+漢字”型中西合璧詞也出現得比較多,如:AA制、卡拉OK、SIM卡等。表情符,如:o_o訝異、==無言等,這些新詞都是網絡時代人們趨簡避繁心理的體現。
4網絡新詞的文化內涵
一、網絡文化的簡要概述
(一)網絡文化內涵
所謂網絡文化,主要以網絡作為傳播載體,在虛擬的空間中實現信息傳遞,如傳播和獵取等,進而達到文化信息交流的目的。網絡文化是社會文化中的關鍵部分,能夠對高校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產生重要影響,不僅能夠促進人們共同進行文化的交流和學習,同時還能成為高校之間信息傳遞的重要途徑。因此,作為高校圖書館信息交流的方式,網絡文化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網絡文化特征
首先網絡文化主要借助電子的高科技文化,實現了文化傳播的豐富多樣性和廣泛性,拓展了信息傳播的深度和廣度。其次是網絡文化的開放性。它不受任何地點和時間的限制,能夠為人們提供多元化的信息空間,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內容,再次是網絡文化的虛擬性。這主要體現在網絡空間上,由于網絡空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虛擬性,而網絡文化就是在這個虛擬的空間中得到廣泛傳播。最后是網絡文化的交互性。這主要體現在網絡信息交流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了網絡文化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二、圖書館文化和網絡文化之間關系
由于網絡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關鍵組成體,一旦形成網絡文化,它不僅是一種挑戰,還是學習和發揚民族文化的重要機遇。而圖書館文化是一種具有歷史性的文化,象征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然而,隨著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圖書館文化能夠為網絡文化提供補充和引導,而網絡文化能夠為圖書館文化提供更加廣泛的閱讀空間。所以,圖書館文化和網絡文化是缺一不可的內容,相互作用,相互補充,從而實現科學技術和人文精神以及科學精神之間的融合補充,推動了高校圖書館文化和網絡文化的共同發展。
三、如何實現圖書館文化和網絡文化互融互補
(一)充分實現圖書館文化和網絡文化的良性互動
通常情況下,網絡文化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性,能夠和圖書館文化協作發展。所以,要充分實現圖書館文化和網絡文化的良性互動,就要先充分利用網絡文化中的精華,為圖書館文化注入新鮮血液,成為圖書館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然后要充分發展網絡文化的有利之處,建立相應的圖書館文化數據庫,從而將圖書館文化和民族精神充分傳播并發揚光大,實現圖書館文化和網絡文化的良性互動。最后要時刻加強網絡信息的安全意識,從而使網絡文化和圖書館文化得到健康發展。
(二)網絡文化和圖書館文化缺一不可
不少人會片面的認為,互聯網的搜索和導引能夠直接代替圖書館的各項功能。然而,事實上,網絡文化始終替代不了圖書館文化,這主要因為網絡文化僅僅是一種網絡工具,而圖書館文化在網絡文化建設中占有主導作用。所以,網絡文化的興起能夠直接促使圖書館文化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實現世界文化和圖書館文化之間的信息共享,從而使網絡文化和圖書館文化之間的交融互補成為熱點。
(三)不斷建設優秀的網絡文化
由于網絡文化具有十分復雜性,且發展不平衡,甚至和西方文化的傳播產生諸多沖擊和挑戰。另外,網絡上常常出現不少盜版信息或者虛假信息等,使得網絡文化的健康性受到諸多威脅,對此,人們應加強網絡信息的安全性,從而使網絡文化健康發展。由于國內外圖書館相繼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網站,使得圖書館的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同時強化對網絡空間信息資源的管理,滿足我國網絡信息資源的安全性能。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對網絡信息資源的開發,整合優秀的信息文化資源,從而將不良文化剔除在萌芽狀態,甚至用先進的優秀文化抵制西方不良文化,不斷建立起優秀的網絡文化,推動圖書館文化和網絡文化的共同發展。
四、網絡文化和圖書館文化互融互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