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3 04:24:25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藝術類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現狀分析
許多高校沒有把大學生社會實踐納入學校的教育管理體系中,缺乏相關的制度保障,只是簡單停留在單純組織開展的層次上,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只是被動接受;而由于缺乏統一部署,脫離了與專業教育的結合,學生在實踐中無法獲得專業學習,也起不到服務地方的作用,無法與實踐單位有效融合,普遍存在應付敷衍的現象。同時,由于缺乏統一規劃,高校普遍未對社會實踐進行經費投入,而藝術類大學生的實踐活動由于需要相關原料、器材(美術類需要顏料等,而音樂類需要樂器等)的投入,經費往往較高,許多學生也不得不放棄某些社會實踐活動。
二、藝術類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實效性建議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是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發揮專業優勢,結合地方事業需要,幫助學生長才干、長見識的重要手段。藝術來源于生活,最終也要回歸生活,服務于社會,因此,對于藝術類大學生來說,有效的社會實踐尤顯重要。藝術類高校對待社會實踐應當提高思想認識,進行統一部署,將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規劃,不斷完善組織形式、豐富實踐內容、打造專業指導教師隊伍、建立穩定專業實踐基地,并及時交流總結評價,引導社會實踐向更深層次、更高質量邁進,扎實提高社會實踐的實效性。
(一)將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規劃,完成相關制度保障
將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計劃,使之成為必修環節列入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完善社會實踐課程和大綱,突出藝術專業特點,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出發,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學分制度,從制度上確定社會實踐地位,使之成為人才培養的一項常態工作。完善教師評價、考核體系,充分調動專業教師的積極性,促進專業教師和思政教師(輔導員)的有效配合,比如,將參與、指導社會實踐作為評優的參考依據,有效核定工作量并采取相應獎勵措施,切實提高專業教師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成立學校層面的領導機構,充分整合各方資源
學校應當成立社會實踐領導小組,提高認識,改變以往社會實踐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統籌學校整體資源,統一制訂社會實踐方案,如,進行實踐基地建設、專業師資隊伍打造、基金投入使用及配套措施等,從而做到從藝術學科的專業特點出發,構建起適應學生需求與發展的社會實踐體系,從而實現社會實踐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提高社會實踐的實效。
(三)增強藝術類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專業有效結合的關鍵環節
1.結合專業、需求策劃社會實踐主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增強藝社會實踐的實效性,首先在于課題的選擇、計劃。藝術類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必須突出藝術的專業特點,尋找符合地方實際需求,進行策劃選題,提前做好活動計劃。因此,在進行實踐活動選題時就要從實際出發,做具體分析,尋找社會實踐活動、藝術與社會需求三者的結合點??梢杂蓪I指導教師直接根據社會實踐具體要求和地方需求,結合學生所學藝術專業特點,設計社會實踐的多個課題以供學生參考和選擇,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積極性,有的放矢地設計選題。
2.建立專業社會實踐基地和團隊 學校還應積極為社會實踐搭建平臺,聯系政府部門或者相關機構,為學生提高實踐創新能力搭建平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立專門社會實踐基地。通過社會實踐,可以讓藝術類大學生體會到所學知識的實踐價值,激發學生的藝術創作熱情,認識到藝術回歸生活的價值,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藝術魅力,加深對藝術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社會實踐團隊的建設是保證活動實效性、長期性和影響力的基礎,因此,學校和學院必須努力建立穩定的社會實踐教師指導團隊,這樣才能在學生中產生較強的影響力,形成文化氛圍,實現穩定性、長期性。
(一)社會實踐可使大學生健康社會化
社會化,是指個體與社會互動過程中,人的個性與人格逐漸健全和完善的過程。據教育部社政司2000年3-4月份的調查顯示:“從總體上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是好的”。當代大學生能夠擁護并支持黨的方針、政策,理性看待國家問題,社會化的主要問題是政治社會化不夠、生活社會化不足、技能社會化不強。即愛國熱情、民族自尊心強,政治鑒別力弱、對國情、民情和社會缺乏實際深入的了解;受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影響,致使大學生價值觀念扭曲,價值主體過于自我化,價值取向功利化;由于教育中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和灌輸,忽視社會實踐的重要性,造成理論與實踐環節結合不當,導致大學生對社會缺乏正確和全面的認識,實踐能力不強。社會實踐可以讓學生走出校園,廣泛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在實踐中找尋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調整角色期望值,進而完善自我價值取向,鍛煉社會適應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大學生社會化健康發展。
(二)服務社會大眾和提高自身能力
從高中到大學,是從“兒童我”向“社會我”轉變的過程,從大學到求職,是“社會我”向“職業我”的轉變的過程?,F在社會需求的往往是具有創造性的說寫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人。大學生投身于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將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服務中,能夠使其與社會進行良好的接觸,在實踐中培養大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同時,還能夠培養一定的吃苦耐勞和踏實奉獻的精神。這樣,大學生在就業面對現實問題時,就能積極調整思路,選擇應對策略,使社會實踐達到“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目的。
(三)形成教學、科研、實踐“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
高校的教學內容嚴謹,但相對滯后.與社會的創新性需求存在差異,學習教育與社會教育需要不斷形成對接,才能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鍛煉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從而達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以用促學的目標。同時,讓學生了解本專業領域創新發展的前沿和方向,架起學校與社會的橋梁,學校也能將社會需求與教學內容進一步整合,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等。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社會實踐的認識不到位
受傳統教育體制和思想觀念的影響,從大學生自身到學生家長,從高校到社會,對社會實踐都缺乏深刻的認識,制約了社會實踐的深入發展。首先,大學生認識不到參與社會實踐的意義,或為了獎勵或為了應付學校,并不將其作為職業鍛煉的機會;其次,家長缺乏長遠的考慮,一般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慮,不愿讓兒女們接觸社會、走進社會;第三,很多高校的管理者認為實踐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殊不知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第四,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部門雖然鼓勵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但具體措施不多,資金投入也有限。
(二)社會實踐體系不夠完善
首先,很多高校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并沒有真正被納入教學計劃,在實際操作中,各高校團委缺乏教務等相關部門的支持,缺乏必要的課程計劃、大綱和考評體系。其次,各高校用于社會實踐的經費不足,難以滿足實際開展實踐活動的需要。再次,評價體系不完善,多以實踐報告、接收單位評語和實踐論文進行考評,缺乏操作性強的考核體系,缺少系統的社會實踐檔案,激勵機制不健全,不能將社會實踐與獎學金評定、先進個人評選等掛鉤,影響了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和社會實踐的實效。
(三)社會實踐基地化建設薄弱
據了解,現在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隨意性和臨時性大,通常有個實踐活動,就找一部分人參加,針對性與大學生所學的專業不相符合,不能很好體現大學生的人才優勢和特點。缺乏固定的社會實踐形式和服務地,社會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不夠了解,數量不多的實踐基地也存在不能將大學生放到實踐主置的問題,不能將單位發展與大學生這一資源聯系起來,使大學生不能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理論和實踐不能有效融合,使基地化建設的薄弱在影響社會實踐實效性上尤為突出。
(四)社會實踐指導隊伍建設不夠
很多高校將社會實踐單一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形式,僅僅依據學校特點有選擇性開展,重視程度不夠。專業指導,是影響實踐實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調研,統一組織的社會實踐,指導教師多為輔導員和黨政干部,專業教師隊伍進行技術型指導比例甚少。各高?;蛉狈⒓由鐣嵺`的指導教師和學生進行專業培訓,或培訓不夠系統,多數都是學生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踐,已經建立的社會實踐基地也基本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指導,都是臨時指定人員。由此,脫離了專業教師的優勢資源的高校社會實踐,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求,導致實踐效果不理想。
三、大學生社會實踐問題的對策分析
(一)轉變育人理念,營造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氛圍
社會實踐保障支持環境欠缺、高校自身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不健全和高等教育理念有很大的關系,我國的高等教育理念屬于是精英教育的人才質量標準和培養模式,但沒有發現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能夠縮短人才的培養周期,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力。作為高校,應樹立實踐育人的教育理念,從重視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向注重學生豐富個性和完整人格的培養過渡,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同時,加大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力度,充分調動企業和社會組織的積極性,在全社會形成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環境和氛圍,探索出實踐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二)理順管理機制,提供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制度保障
現行的大學生社會實踐管理體制以教育部門、高校為主,需要按照“合理定位、理順關系、明確職責、強化效能、雙向受益”的原則,形成由政府教育部門主管、高校主辦、社會各企事業單位等共同參與的管理模式。需要廣泛汲取典型經驗,發現問題尋找對策,有效整合本地區社會資源,建立社會與大學生之間的供求關系。進而在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形式、類型上精心設計,探索出學生興趣所在與社會需求的結合點,指定專門人員負責實踐崗位的調配、專業教師的人員安排、實踐學生的生活保障和其他事宜。對社會實踐的程序、操作規程、安全保險等方面進行明確規定,為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提供安全制度保障。
(三)健全管理體系,建立過程化的社會實踐評價機制。
高校要明確社會實踐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規范社會實踐的內容與要求、保障措施和獎懲辦法,使社會實踐活動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本著“科學合理、注重實效、簡便可行”的考核原則,建立科學合理目標體系,盡可能量化考核指標,最大限度減少主觀隨意性,確??己四繕丝茖W合理。將大學生社會實踐與教學、科研相掛鉤,規定實踐學時和學分,制定大學生各學習階段的社會實踐教學計劃,并配備專業教師進行指導。建立全程督導的考核評價機制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加能夠促進社會實踐在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方面的效果。實踐中,采用指導教師實時督導的方式,將理論知識最大限度運用于實際,發揮高校的人才優勢,服務社會;實踐后,采用高校和接收單位雙向考核的機制,對學生社會實踐效果進行評價,同時可以設立實踐學分制的評價體系,激發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
(四)完善運行機制,促進大學生社會實踐常態化發展
我國大學生社區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然而,由于起步較晚,作為一個尚待拓展的領域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著大學生進社區實踐的更好發展。
1.1大學生自身的問題大學生對進社區實踐內涵的認知存有一定的偏差。許多大學生對社區實踐服務活動的理解存在誤區,認為社區服務工作庸俗簡單,眼高手低。在開始參加社區服務時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了社區居民的需要和社區工作的要求。許多社區也因此對大學生的社區服務活動處于應付的狀態,大學生社區實踐服務要想在更深入的開展,必須提高學生本身的能力和素質,從而打破大學生社區服務發展的內在瓶頸。
1.2高校的問題在高校內部,社區實踐服務活動各項運行機制不健全,社區實踐項目本身沒有深入的同時,也缺乏同學、學校和社會的認可。此外高校組織大學生進行社區服務實踐項目時,大多為采取零散的臨時活動方式,無法形成長期固定的常態化模式,在活動宣傳上仍然采取縱向的傳達模式,使得對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實踐活動的價值引導效果不佳,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
1.3社會的問題在我國,大學生進社區實踐服務項目主要由高校的共青團組織從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視角進行開展實施的,相對而言,社區服務實踐活動牽涉面廣,影響范圍較大,更加需要地方政府,特別是街道和社區管理單的大力支持。然而,人們往往低估大學生進社區實踐的社會意義,在實際工作中將大學生當做廉價甚至是免費的勞動力。此外活動經費不足也是大學生社區實踐發展中的難題,高校開展的社區服務多是由學校提供經費支持,很少能得到社會資源的幫助,從而制約了大學生社區實踐的發展。
2新形勢下大學生進社區實踐的發展思路
大學生進社區實踐是在我國社會發展轉型和體制創新變革所產生的新事物,它順應了我國新時期的發展要求。因此,要加強對大學生進社區實踐更好發展的對策研究,積極探索其更好發展的有效途徑,切實發揮其蘊藏的巨大能量。
2.1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大學生進社區實踐的開展(1)要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和本質,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理清工作思路。當代大學生成長的核心問題發展,要以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總目標,將社區實踐服務作為德育工作的實現路徑,在實踐中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學生進行社區活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促進學生形成追求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內驅力。(2)要遵循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當前,大學生進社區實踐要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把可持續發展理念和社區實踐相結合,這就要求在設計實踐服務項目時,運用科學的規劃方法,綜合利用各方資源,合理配置各組成要素,不斷創新社區服務項目的活動理念、活動內容以及活動方法,以保證實踐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2.2大學生的自我提升和發展(1)加強專業學習,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大學生正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富有創造力且思想活躍,這正是學習的黃金時期。而如今,現代社區服務工作的專業化趨勢日益明顯,服務項目范圍日趨廣泛,實踐工作的復雜程度也在不斷的上升,這就使得社區服務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要滿足社區服務需要必須獲得更加廣泛的知識和專業的技能。正因為如此,大學生要在專業學習中明確方向,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特點等實際情況,不斷加強專業背景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提升,以積極進取、不斷向上的精神狀態完成社區實踐服務工作。(2)不斷錘煉,升華個人理想信念。人在社會中不斷學習、實踐,積累經驗,經過反思、總結,升華為人的思想。青年學生在大學階段正是處在個人理想信念形成的關鍵期,因此要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并以此作為鼓勵自己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崇高的理想和科學的信念對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大學生要在社區服務實踐中不斷總結,剖析自我,從而更加明確社區服務的重要意義,提升社會責任感,在實踐中不斷升華個人理想信念。
1.1缺乏對社會實踐開展效果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經調查分析,51%的被調查大學生認為社會實踐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科學的評價”。目前高校對于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效果,缺乏一個有效的科學的評價方法,也較少形成一個統一的、合理的考評標準。經調查了解,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評價并不是實際性的總結評價,而是在實踐結束后,收取學生的實踐報告,然后評選出優秀報告進行表彰的程序化的評價。而實際上,大學生社會實踐評價問題,既是檢驗社會實踐的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的關鍵所在,也是促進社會實踐有效開展的重要手段。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考評方式,就很難檢驗實踐活動的成效,具體的實踐情況得不到及時總結和掌握,這就使得社會實踐活動在根本上失去了意義,將來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性難以保證。
1.2社會實踐缺乏專業教師的參與在社會實踐中,教師對于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序、有意義的進行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就目前而言,大學生社會實踐體系中,并沒有從學校的層面將教師設定在體系中,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教師承擔著較多的教學科研任務,指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因此,在沒有更多的激勵措施的前提下,專業教師一般不愿意參與大學生的實踐活動,學校、學院動員學生以個人或團隊形式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往往沒有專業的指導教師參與指導。所以,就學生的經驗、知識、能力和水平而言,對于實踐的內容、組織、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等問題,大學生自身可能無法進行有效地解決,在實踐中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表層的東西,而做不到深層次的理解,實際的收獲并不大。
1.3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經費不足在對影響社會實踐開展的因素問題的回答中,51%的大學生選擇了缺乏相應的資金經費支持。充足的資金支持有利于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持續性、有效性。尤其對于相當比重的公益類的社會實踐活動,資金是至關重要的因素,沒有資金就無法為其提供必要的幫助,以學生的承受能力來看,根本不能支撐起此類的社會實踐活動。目前雖然高校對學生社會實踐給予了一定的支持,但對持續性、系統性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來講,仍顯嚴重不足。沒有足夠的經費支持,必然會影響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參與率,也會影響大學生社會實踐開展的內容、規模與形式,最終會影響實踐活動開展的實際效果。
2增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的建議思考
2.1加強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科學規劃學校要把社會實踐納入長期的教學計劃中,加強以教學實踐、專業實習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實踐,規定具體的學時、學分,對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提出時間和任務要求。并對社會實踐的形式、組織規模、實踐基地選擇、開展時間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做好全部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動員工作,讓社會實踐的成果惠及每一位學生,使社會實踐能夠持續的、健康的開展下去。此外,高校應組織開展多種形式、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轉變以社會調查、參觀實習、政策宣傳等流于形式、表面化的實踐活動,逐步向科技創新與服務社會等實踐活動類型上進行轉變和創新。
2.2加強對社會實踐的組織管理學校應該建立專門化的社會實踐組織機構,專職負責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活動項目化也是促進學校對社會實踐科學管理的重要方式。將社會實踐項目化是該校社會實踐的一大特色,每年五月中旬由校團委響應上級要求向各學院下發社會實踐主題,各學院積極組織發動學生,撰寫上交項目書,且團隊的人數控制在每隊8~15人,以此充分保證項目運作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對于上交項目書的團隊進行科學、合理的考核,選出進入初選的項目團隊,之后入選團隊要經過公開答辯的過程,最后經過激烈角逐選出校級重點團隊及其他院級團隊,學校將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實踐結束后團隊回到學校再進行項目驗收,并且申報評優,通過評優小組審核和公開答辯評選出校級優秀團隊,進而參評市級及全國優秀或最佳項目獎。項目化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引起學校、教師、學生的重視,從而確保實踐活動更加順利開展,實踐活動效果更加顯著。
2.3完善社會實踐評價方法建立合理完善的社會實踐活動實施方法及評價方法,如:對參加社會實踐的大學生實踐效果的評價主體,應該實現多元化,教務處、科技處、團委、專業教師、學生等代表參與評價;評價內容,分為實踐活動之前的方案論證是否科學可行、實踐日志是否全面、實踐總結報告是否規范、體會是否深刻、宣傳是否廣泛等方面;最后根據總結材料、實習日記、實踐報告嚴格考核每個參加社會實踐大學生的成績,算作學分、記入其學籍檔案。此外,作為社會實踐對象的一方,他們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效果的反饋評價也應該成為學校對學生評價的依據。
2.4提高教師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加強對社會實踐的專業指導高素質的教師對大學生的社會實踐進行專業指導,對于促進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實施、保證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學校應該通過有力的舉措充分調動起教師參與大學生實踐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第一,學校要從制度層面,將教師尤其是專業教師納入到社會實踐體系中,使有能力、有專業的教師成為實踐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學??梢钥紤]建立科學、全面的社會實踐評價和激勵制度,把社會實踐指導工作與教師的教學、科研活動同等看待,并與教師職稱評定、考核、評選先進掛起鉤來,對積極參與指導學生社會實踐的教師,以及參與并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分別給予不同程度的表彰和獎勵,鼓勵更多的教師積極參與并指導學生社會實踐。第三,對于表現突出的社會實踐指導教師,學校還要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宣傳,樹立典型,吸引更多的教師參與到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
2.5加強社會實踐活動的經費支持力度經費支持是社會實踐活動順利開展、高質量進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據筆者訪談了解到青島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曾組織過以“關愛留守兒童”為主題的國家級社會實踐活動,這項活動的順利進行不僅得到高校的資金支持,在項目開展過程中,也得到了社會企業以及許多明星給予的經費支持。而在充足資金保障的前提下,此次社會實踐無論對參與組織的大學生來說,還是對幫助的留守兒童而言,都意義非凡。
這個漫長的假期里我參加了我村里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雖然幾天的活動時間讓我覺得很累很辛苦,但我從中獲得了鍛煉自己,并且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通過幾天的實踐活動,使我懂得了一些關于社會基層建設的心得體會。
在炎炎夏日列日當下,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環境,才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參加實踐活動的決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惡劣的環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雙手和大腦維持自己的生活,同時,也想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了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自己的才能,培養自己的耐性,更重要的是體驗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到,自己的能力能否得到社會上的承認。想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的所在。
社會實踐活動給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學生們提供了廣泛接觸基層,了解基層的機會。深入基層領導談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從中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中學不到的東西,汲取豐富的營養,理解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真正涵義,認識到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系起來,才是青年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艱苦知人生,實踐長才干”。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了解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在這無形中使我對自己有個正確的目標,增強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作為一名大學生,即將走上社會,更應該提早走進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同學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龍其是我們學生,只重視理論學習,而忽視實踐的環節,往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發揮的不是很理想!
1.1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90后”大學生從課堂所獲得的專業知識基本上都是間接的、非系統化的理論知識.而專業知識與大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并不成正比,在實際的生活中,問題的解決除了專業知識,還需結合實際,動腦動手,社會實踐活動能夠把大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社會需求和社會實際進行比較,把抽象問題實際化,復雜問題簡單化,勇敢地去面對解決復雜多變的情況.而對于“90后”大學生來說,他們能夠在一個相對開放、自由的環境下參與解決問題,思考問題成因,在實踐中勇于開拓、敢于創新,不畏艱難,培養學生實踐創新精神,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1.2增強適應能力,為跨入社會奠定基礎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的更新換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隨之提高.作為“90后”大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承擔起社會職責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個難題.在高校,大學生所面對的環境相對單純,所涉及的問題相對單一,即使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也有老師、同學的鼎力相助,在一個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學校,學生對自身所犯錯誤承擔的后果相對較?。@讓大多數“90后”大學生不清楚社會現實的殘酷,適時的社會實踐,使得“90后”大學生不得不去面對社會現實,鍛煉人際交往及動手能力,使其不斷改進自身不足,逐漸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1.3培養優良氣質,完善個性品質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承擔社會重擔的主力軍.“90后”大學生除了要有堅定的理想,過硬的專業知識,還應該具備積極的創新精神和很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在社會實踐中,大學生要學習分工合作,處理人際關系,在困難和危險面前,培養他們團結互助的優良品質,同時也給予大學生自我展示和鍛煉的機會,提高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學習的能力,使養成了驕、嬌二氣的“90后”大學生在實踐中感悟頑強和堅韌,體會堅持不懈取得的成就,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生活作風,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自身的個性品質.
2社會實踐的主要模式
古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然而能夠有效將學、思兩者結合在一起的,莫過于“實踐”二字了.通過實踐活動,大學生不僅鞏固了基礎知識,了解到自身專業知識儲備方面的不足,而且還有效鍛煉了自己實際操作的能力.
2.1假期社會實踐假期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利用寒暑假進行的一種社會活動,比較常見的是團委組織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如“三下鄉”、“四進社區”、“西部計劃志愿服務”、“貧困地區支教計劃”、參與抗震救災、青春紅絲帶等.大學生可充分利用他們掌握的專業知識、理論實際,深入社區、企業、醫院、學校、康復中心等開展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大學生既為當地的文化建設、經濟發展、社會服務作出了貢獻,又了解了社會和國家對人才的現狀需求,同時也鍛煉了自身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2.2教育教學實習教育教學實習實踐,利用大學生在校就讀時間有針對性的與社區、相關企業、學校等建立起的一種合作關系.教學實踐活動對于在校大學生無疑是有積極效果的.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時,通過這樣一種實踐活動,可以真正將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素養,同時,經驗的累積也很重要,豐富的實戰經驗會提高專業能力,提升大學生的社會就業競爭力.
2.3志愿者服務等公益活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公益活動,是大學生利用周末及課余時間參與的一項志愿服務活動,如福利院、特殊學校、康復中心、中小學及其他企事業單位,有組織的對其進行的一些幫困扶貧、特殊訓練、心理咨詢、社團活動、文藝演出、禮儀培訓、體育競賽等公益活動.以培養鍛煉大學生的管理協調、人際交往、組織策劃、公眾表演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2.4頂崗實習頂崗實習,是大學生在畢業的第一個學期或最后一個學期結合其專業特長到相關企事業單位掛職上崗培養的一種社會實踐.在此期間,大學生會擔任某項工作,如負責人助理、秘書、顧問等,協助處理相關事務,且承擔相應責任,從而有助于大學生提高自身邏輯思維能力和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能有效的將所學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2.5勤工助學勤工助學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利用在校課余時間參與的一些有報酬的活動,以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同時為今后創業積累經驗.在活動中,大學生可增強獨立意識,培養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精神,強化意志力.
3社會實踐活動中存在的不足
3.1對社會實踐活動的理解認識不夠,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當代大學生大多是“90”后,在家里享受著父母的寵愛,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成就了學生的惰性,養成了很多學生遇事畏難不前,不愿意動腦筋去解決問題,總是患得患失,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表現也是如此.在面對社會實踐的活動時,有的大學生覺得這些活動與他們的生活及今后的工作缺少關聯,不愿意參與其中,有的大學生則不愿意面對活動中的種種困難,選擇了逃避,給實踐活動的全面參與帶來了一定的阻礙.部分教師認為大學生走出校門參與活動影響了大學生的專業學習.但課堂教學相對死板的現象,不僅給大學生不安心學習提供了條件,而且給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同學嚴重打擊,給他們帶來了消極影響.
3.2高校缺乏科學管理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跨入社會必不可少的環節,這就需要高校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上加大力度,科學有效的制定相關文件,規范管理.當前,許多高校的教學計劃中并未真正包括社會實踐教學環節,或未形成系統、規范、穩定的教學活動,更多時候帶有一定的隨機性和隨意性,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缺乏針對性、系統性、連續性的指導,對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也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在考核機制上缺乏科學評價,更多的是通過實踐總結材料和簡單的成果來主觀的對其考量,未深入細致的去分析大學生實踐的環境,對大學生個體的實際收獲缺乏客觀公正的評判,同時對參與指導社會實踐的老師也缺乏相應的工作量認定和必要的激勵措施.實踐評價體系的不完善使得大學生社會實踐存在導向不明、認識不清等問題.
3.3缺乏穩定持續的實踐基地在實際中,很多高校未建立長期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導致大學生為了尋找實習實踐基地四處奔波且處處碰壁,特別是一些本身參加社會實踐積極性不高的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而注重形式,走過場.甚至有的專業因為沒有實踐基地,在實習期間,采用學生分散實習,自行聯系的方式,因住宿、專業無專人指導等諸多原因降低了學生社會實踐的積極性.高校應根據大學生所學專業知識及綜合素質能力分層次、分步驟,建立穩定、持續的實踐基地,使學生能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活動和專業實踐,從而提高其專業能力和思想道德素養的長期穩定場所.
4加強社會實踐,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思考
4.1轉變大學生觀念,堅持務實之風,提高對社會實踐的價值認識正確引導大學生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培養其勇于承擔重擔的精神,明確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目標,端正態度,不走過場,不做表面文章,不以評優選先、推優入黨、獎學金等為目的,使其從根本上認識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跨入社會的奠基石,是從學校進入社會的紐帶,從而激發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
4.2統一思想,構建良好的激勵機制一是加強領導,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形成以領導負責,教師帶隊,學生參與的大學生社會實踐聯合部,定期召開協調總結會,督促檢查活動開展情況,總結活動經驗及取得的成績,對于取得突出成績的學生加以獎勵.把大學生社會實踐納入高校黨建和教育教學評估體系.二是鼓勵教師積極帶隊參與,同時把教師參加情況和指導大學生社會實踐納入工作量計算,在晉升、評優和職稱廉政定等方面優先考慮,并落實規范細則,制定考核標準,把社會實踐納入學校教學計劃,規定任務要求.三是激勵學生勇于參與,將學生實踐表現和成果結合起來,在評優選先、推優入黨等方面優先推薦,鼓勵在某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學生,經批準可以免聽或免修相關課程.引導學生認識社會所需人才,讓其真正認識到社會實踐在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提高大學生的參與度.
4.3加強實踐形式創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大學生社會實踐要遵循大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突破常規,牢固樹立實踐育人的思想,結合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職業發展的需要來制訂社會實踐的教育目標,不斷豐富社會實踐的時代內涵.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結合社會需求,根據個人實際,在參與社會實踐中逐步強化自己,磨練自己的意志,從而使個人品質和專業素養得到最大限度的升華.
1.1社會實踐內容缺乏特色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社會實踐活動存在嚴重的“形式化”問題,院校的實踐形式單一,內容缺乏新意,沒有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不能滿足學生未來可持續職業發展的需要。有些實踐活動存在著可操作性不強的問題,在制定實踐計劃時對社會缺乏足夠認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初始滿腔熱情,一旦面對困難與挫折,即灰心喪氣、喪失斗志,導致實踐活動匆忙結束,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挫傷了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
1.2高職學生社會實踐評價體系的缺失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還沒有制定專門的社會實踐教育考核辦法和考核標準。如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在綜合素質、專業技能、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應達到具體什么要求;學校如何依據社會需求調整課程設置、授課內容、授課方式,逐步健全科學的評價考核機制。同時,如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社會實踐活動的質量標準、評價機制及督導檢查的缺失,使得部分院校的實踐活動效果僅局限于學生對社會的感知,內容較為膚淺,實踐大多停留在初級形式。
2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幾點建議
2.1突出專業實踐技能,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高職院校主要是為社會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這就要求學生能夠通過社會實踐接觸行業實際,這樣既可有針對性地進行后續的專業課程的學習,又能提高專業實踐技能,使學生畢業后迅速適應工作崗位。高職院校的社會實踐教育活動要與專業實踐密切聯系結合起來,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這樣既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又促進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滿足社會對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2.2構建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營造社會實踐氛圍
高職院校要根據人才培養的要求,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確保實踐活動有章可循,要協同各部門共同參與,分工合作,層層落實,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構建良好的組織和保障體制。此外,各級政府部門要積極在宏觀的大環境下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活動給予支持,提高社會大眾對社會實踐活動的認可,為活動的開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山柚喾N媒體途徑(報紙、電視、網絡等)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廣泛宣傳,對實踐活動進行深入追蹤報道,擴大影響力,從而提高社會各界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視,努力形成良好的社會實踐教育的發展氛圍。
2.3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
首先,確定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具體要求。學生實踐活動要以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提高涉及的范圍為依據,要主題明確,內容具體,效果明顯。其次,確定實踐活動的形式。社會實踐活動要結合專業特點采取靈活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培養學生的自立精神及綜合素質。最后,制定考核評價標準。從實踐活動主題、內容和計劃、實踐態度及能力、實踐效果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促進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活動工作的良性循環。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