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4 21:59:37
序論:在您撰寫戲曲藝術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中國的戲曲藝術在世界藝壇獨樹一幟,是融表演、演唱為一體且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的藝術,是綜合各種藝術成分渾然一體的。唱、念、做、打是戲曲的突出特點,行腔轉調、發音吐字,都有一定規矩和要求,而做工的手、眼、身、法、步,都要經過專門的嚴格訓練,念白的韻白和口白均要有音樂性,武打要干凈利落、穩妥準確、輕捷靈便。其表現手段的程式要求更是嚴格,唱、念、做、打和音樂伴奏以及服裝、化妝、布景、道具等都有一定格式。它集中國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經過無數藝術家繼往開來不斷創新積累的結晶,是博大精深的藝術體系。戲曲文化的發展史體現了中國民族藝術文化發展過程。所以,高校藝術教育開設戲曲藝術課,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民族民間藝術的認識,進一步了解民族民間藝術事業的發展,而且能促進學生學國傳統藝術文化的積極性。
目前高校大多數學生喜歡流行歌曲、搖滾樂等,有些對西方音樂也頗有興趣,然而對中國音樂卻提不起興趣特別是對我國戲曲藝術知之更少。不知道“徽班進京”、“四大名旦”、“四大須生”是什么,對千百年傳唱不衰的戲曲劇目與代表人物、中國的戲劇創作大師缺乏了解。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人們對教育的認識也在提高,越來越認識到了發達國家所重視的通才教育的重要性。許多國家以立法或者國家計劃的形式把戲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規范化,而我國這種現狀與當前藝術教育的要求極不吻合,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下大力氣來抓。
戲曲走進高校藝術教育的課堂是藝術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通過戲曲藝術教育,使學生認識、掌握戲曲藝術的特點和規律,揚長避短,發揚光大,使更多學生知道我們的國家是擁有豐富文化遺產的文明古國。在這些遺產中,戲曲則是獨具風貌的重要藝術形式。要讓學生知道,這里有令人拍案叫絕的表演,有長久傳唱不衰的唱段,還有傳播范圍極廣的民間傳說。這些必將激起學生對中國戲曲文化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因此,為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對高校學生進行戲曲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二、戲曲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和才能的重要途徑
在高校藝術教育中開展戲曲教育,對培養、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正積極推廣素質教育,這既是為了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為了解決學生將來適應社會需要的問題。與潛移默化地提高人的修養的音樂、美術相比,戲曲對人不但有類似的潛在影響還能更直接的改善、提高人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音樂、美術的學習和訓練對非專業人士來說主要是提供一個基礎,使之將來能進行個體的單項藝術欣賞和藝術活動,而戲曲是綜合的藝術,是一種集服裝、化妝、表演、舞蹈、歌唱、武術、雜技、布景、道具等諸多表演技能、技巧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手、眼、身、法、步,都要經過嚴格訓練;甩發、拍須、抬袖、臺步等都有一定格規。高校學生通過學習戲曲藝術,可置身于戲曲藝術的熏陶之中,將使他們的藝術鑒賞力不斷提高。那些膾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不但把學生帶入了優美的境界,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得以豐富和提高,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一、實施戲曲藝術教育是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中國的戲曲藝術在世界藝壇中獨樹一幟,是融表演、演唱為一體,并以唱、念、做、打的綜合性表演為基本形式的獨特藝術門類;是集中國各民族音樂、文化之大成,經無數藝術家繼往開來不斷創新積累的結晶;它是一個博大精深的藝術體系,具有頗為豐富的各種表演手段。戲曲文化的發展史也體現了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發展過程。所以,提倡學校開設戲曲藝術課,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認識,進一步了解民族民間音樂發展,而且能促進學生學國傳統的音樂文化。戲曲藝術含有豐富生動的歷史知識,因此,對戲曲藝術的學習和欣賞,有助于學生歷史知識的豐富,有助于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縱觀當前的中小學音樂教學,出現了歌唱性樂曲教學的單一局面,課堂上常見的是中外名曲,我國民族特有的藝術形式,諸如戲曲、曲藝所見甚少。有些學生對西方音樂卓有興趣,對貝多芬,施特勞斯,柴可夫斯基了解掌握較多,而對中國音樂杰作知之不多。尤其對我國戲曲藝術知之甚少。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徽班進京,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須生。對千百年傳唱不衰的戲曲劇目與代表人物知之甚微;對中國自己的戲劇創作大師象關漢卿、湯顯祖、王實甫、、等知之甚少;對古往今來著名的戲曲劇作《西廂記》、《竇娥冤》、《桃花扇》、《白蛇傳》、《紅燈記》、《白毛女》、《沙家浜》缺乏了解。這種現狀與當前我國音樂素質教育極不吻合,要打破這一僵局,必須作出極大的努力。
實踐證明:藝術形式與藝術追求和思想意識與精神風貌密切相關。不同的形式與追求其結果不盡相同。時下,從中小學音樂教育找到與戲曲藝術結合的切入點異常重要。通過戲曲藝術教學,使更多學生知道我們的國家是擁有豐富文化遺產的文明古國,在這些遺產中戲曲則是獨具風貌的重要藝術形式。這里有令人拍案叫絕的表演,有長久傳唱不衰的樂曲,還有傳播范圍極廣的民間傳說。這些必將激起中小學生對中國戲曲文化的追求與興趣,激發他們的民族信心與自豪感。因此,為弘揚民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對中小學生進行戲曲藝術教育是音樂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實施戲曲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和演唱才能的重要途徑
實踐證明在中小學校開設音樂戲曲,對培養、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戲曲是一種集服裝、化妝、表演、舞蹈、歌唱、術、雜技等諸多表演技能和技巧于一體的綜合藝術,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中小學生通過初學可置身于戲曲藝術熏陶之中,將使他們的藝術鑒賞力不斷提高。那些膾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如“花木蘭”、“表花名”、“小放?!薄ⅰ埃盒」觅t”、“小女婿”,以及“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穿林??缪┰钡?,不但把學生帶入了優美的境界,同時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的藝術鑒賞力也得以豐富和提高。
戲曲藝術教育的初級階段是了解和賞析的階段。教師從戲曲的形成、發展、歷史的沿革出發,試從經典劇目、劇中人物、著名表演藝術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識入手,將學生逐漸引入戲曲藝術的欣賞之中。由欣賞著名藝術家,如梅蘭芳、馬連良、尚長榮、葉少蘭等有代表性的演唱與表演,進而發展到對戲曲藝術風格、表現形式、內容主題及典型人物的分析與鑒賞。
要把賞析與學唱、學做結合起來。除課堂教學外,還可通過看錄相、聽錄音、看演出、參觀演出前的準備工作等形式,讓學生直接接觸戲曲表演藝術實際。通過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聽,化被動為主動,很快進入學唱階段和學習表演階段。只有進入這樣階段,學生的鑒賞力才能得以升華。這一階段要努力開發學生內在的表演才能。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與喜好,選擇一些易學、易唱、易做的劇目進行學唱與學做,使之循序漸進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學習之中。象京劇《沙家浜》,“智斗”一場,評劇《花為媒》,表花名一折都可根據不同角色,使學生積極參與進來,一改傳統單一教學模式為全方位音樂教學模式。三、實施戲曲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種體現
素質教育的首要目標就是教會學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樣做人。因此,在戲曲藝術教學中有一點不可忽視,即革命傳統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這主要體現在現代戲曲中,特別是象楊子榮、郭建光、李鐵梅等典型的藝術形象,通過學生傳唱,振奮他們的精神斗志。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普通政治課所不能替代的。
當然,傳統戲也同樣具有德育功能。如歌頌民族英雄主義、杰出愛國將領、仁人志士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劇目有:《岳母刺字》、《蘇武牧羊》、《楊門女將》、《穆桂英掛帥》、《紅燈照》、《秋瑾》等;體現正義、懲惡扶善、舍已救人精神的劇目有京劇《趙氏孤兒》、《除三害》、《鍘美案》、《赤桑鎮》等;取材于歷史名著和歷史故事的劇目有《打漁殺家》、《將相和》、《霸王別姬》、《打龍袍》、《二進宮》等;其他劇種、曲藝等也是同樣有深刻思想內涵的好戲,如評劇《井臺會》、《打金枝》、《茶瓶計》、《三節烈》等戲曲教育都豐富充實了音樂藝術教育,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促進了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和審美力的提高,對學生全面發展發揮著積極作用。因此,在中小學校中普及和推廣戲曲教育既是繼承與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實際需要。
四、實施戲曲藝術教育的建議
在認清對中小學生音樂課和課外活動進行戲曲知識學習與演唱教育的重要性同時,更應抓緊實驗操作。在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面上調查,摸清底數,選擇確立好試點校、試點班。由點帶面,讓典型帶動一般,先進行普及戲曲基本知識的工作,然后步入實際課教學。
戲曲是一門富有極高文化內涵的綜合藝術,它包括了表演、唱念、服裝、武術等藝術門類,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開設戲曲藝術課程,使學生接受戲曲藝術的熏陶,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戲曲藝術教育首先要從中國戲曲發展史入手,對學生介紹劇本中既熟悉又具有教育意義的民間故事和歷史人物,再把學生逐漸帶入藝術的欣賞之中。其次,通過觀看錄相資料和實況演出,使學生親臨其境耳聞目染產生興趣,主動了解戲曲藝術的特點和形式。再次,通過傳授簡單的唱、念、做、打等基本知識,努力開發學生內在的藝術潛質,使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才能使學生在這個學唱、學做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藝術鑒賞力。
二、實施戲曲藝術教育的目的
實施戲曲藝術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在戲劇舞臺上,塑造了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民族英雄和無產階級革命者等栩栩如生的舞臺人物形象。通過實施戲曲藝術教育,選擇較有思想內涵的優秀劇目,讓學生深刻了解中國發展史,學習像岳飛、文天祥、袁崇煥等歷史人物的英雄氣概,學習江雪琴、李玉和等無產者的崇高革命理想,透過這些舞臺上生動的藝術形象,豐富了學生的歷史知識,振奮學生的精神毅力和思想斗志,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樹立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情操。這種藝術感染力的潛移默化教育效果是課本上所不能替代的。
三、實施戲曲藝術教育的建議
認識實施戲曲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參考潮汕地區開展“潮劇進校園”的工作經驗,建議有步驟、有計劃的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1、選擇確立好試點學校。選擇戲劇活動頻繁的區域所在學校,由點帶面,讓典型帶動一般,先進行普及戲曲基本知識的工作,然后進入實質性教學。
2、重點抓好唱念、排練課。選擇通俗易懂的戲曲經典唱段,排練一些簡單戲曲片段,使學生能夠朗朗上口,輕易入手,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
3、名家面對面,零距離接觸。通過名家進入校園展演傳藝,使傳統戲曲藝術更具“親和力”,學生零距離感受傳統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有助于學生更快提高興趣。
4、組織學生文化志愿者。學校與戲曲演藝團體、藝術學校積極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動平臺,組織學生文化志愿者積極參與文藝演出活動。
5、廣泛宣傳,營造熱愛戲曲氛圍。采用板報形式,介紹戲曲發展史、經典節目和優秀演員,在校園進行廣泛宣傳;開展戲曲知識競賽活動,在學生中營造熱愛戲曲氛圍。
四、總結
一、實施戲曲藝術教育是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中國的戲曲藝術在世界藝壇中獨樹一幟,是融表演、演唱為一體,并以唱、念、做、打的綜合性表演為基本形式的獨特藝術門類;是集中國各民族音樂、文化之大成,經無數藝術家繼往開來不斷創新積累的結晶;它是一個博大精深的藝術體系,具有頗為豐富的各種表演手段。戲曲文化的發展史也體現了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發展過程。所以,提倡學校開設戲曲藝術課,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認識,進一步了解民族民間音樂發展,而且能促進學生學國傳統的音樂文化。戲曲藝術含有豐富生動的歷史知識,因此,對戲曲藝術的學習和欣賞,有助于學生歷史知識的豐富,有助于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縱觀當前的中小學音樂教學,出現了歌唱性樂曲教學的單一局面,課堂上常見的是中外名曲,我國民族特有的藝術形式,諸如戲曲、曲藝所見甚少。有些學生對西方音樂卓有興趣,對貝多芬,施特勞斯,柴可夫斯基了解掌握較多,而對中國音樂杰作知之不多。尤其對我國戲曲藝術知之甚少。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徽班進京,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須生。對千百年傳唱不衰的戲曲劇目與代表人物知之甚微;對中國自己的戲劇創作大師象關漢卿、湯顯祖、王實甫、、等知之甚少;對古往今來著名的戲曲劇作《西廂記》、《竇娥冤》、《桃花扇》、《白蛇傳》、《紅燈記》、《白毛女》、《沙家浜》缺乏了解。這種現狀與當前我國音樂素質教育極不吻合,要打破這一僵局,必須作出極大的努力。
實踐證明:藝術形式與藝術追求和思想意識與精神風貌密切相關。不同的形式與追求其結果不盡相同。時下,從中小學音樂教育找到與戲曲藝術結合的切入點異常重要。通過戲曲藝術教學,使更多學生知道我們的國家是擁有豐富文化遺產的文明古國,在這些遺產中戲曲則是獨具風貌的重要藝術形式。這里有令人拍案叫絕的表演,有長久傳唱不衰的樂曲,還有傳播范圍極廣的民間傳說。這些必將激起中小學生對中國戲曲文化的追求與興趣,激發他們的民族信心與自豪感。因此,為弘揚民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對中小學生進行戲曲藝術教育是音樂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實施戲曲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和演唱才能的重要途徑
實踐證明在中小學校開設音樂戲曲,對培養、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戲曲是一種集服裝、化妝、表演、舞蹈、歌唱、術、雜技等諸多表演技能和技巧于一體的綜合藝術,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中小學生通過初學可置身于戲曲藝術熏陶之中,將使他們的藝術鑒賞力不斷提高。那些膾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如“花木蘭”、“表花名”、“小放?!?、“:小姑賢”、“小女婿”,以及“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穿林??缪┰钡龋坏褜W生帶入了優美的境界,同時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的藝術鑒賞力也得以豐富和提高。
戲曲藝術教育的初級階段是了解和賞析的階段。教師從戲曲的形成、發展、歷史的沿革出發,試從經典劇目、劇中人物、著名表演藝術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識入手,將學生逐漸引入戲曲藝術的欣賞之中。由欣賞著名藝術家,如梅蘭芳、馬連良、尚長榮、葉少蘭等有代表性的演唱與表演,進而發展到對戲曲藝術風格、表現形式、內容主題及典型人物的分析與鑒賞。轉要把賞析與學唱、學做結合起來。除課堂教學外,還可通過看錄相、聽錄音、看演出、參觀演出前的準備工作等形式,讓學生直接接觸戲曲表演藝術實際。通過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聽,化被動為主動,很快進入學唱階段和學習表演階段。只有進入這樣階段,學生的鑒賞力才能得以升華。這一階段要努力開發學生內在的表演才能。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與喜好,選擇一些易學、易唱、易做的劇目進行學唱與學做,使之循序漸進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學習之中。象京劇《沙家浜》,“智斗”一場,評劇《花為媒》,表花名一折都可根據不同角色,使學生積極參與進來,一改傳統單一教學模式為全方位音樂教學模式。三、實施戲曲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種體現
素質教育的首要目標就是教會學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樣做人。因此,在戲曲藝術教學中有一點不可忽視,即革命傳統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這主要體現在現代戲曲中,特別是象楊子榮、郭建光、李鐵梅等典型的藝術形象,通過學生傳唱,振奮他們的精神斗志。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普通政治課所不能替代的。
當然,傳統戲也同樣具有德育功能。如歌頌民族英雄主義、杰出愛國將領、仁人志士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劇目有:《岳母刺字》、《蘇武牧羊》、《楊門女將》、《穆桂英掛帥》、《紅燈照》、《秋瑾》等;體現正義、懲惡扶善、舍已救人精神的劇目有京劇《趙氏孤兒》、《除三害》、《鍘美案》、《赤桑鎮》等;取材于歷史名著和歷史故事的劇目有《打漁殺家》、《將相和》、《霸王別姬》、《打龍袍》、《二進宮》等;其他劇種、曲藝等也是同樣有深刻思想內涵的好戲,如評劇《井臺會》、《打金枝》、《茶瓶計》、《三節烈》等戲曲教育都豐富充實了音樂藝術教育,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促進了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和審美力的提高,對學生全面發展發揮著積極作用。因此,在中小學校中普及和推廣戲曲教育既是繼承與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實際需要。
四、實施戲曲藝術教育的建議
在認清對中小學生音樂課和課外活動進行戲曲知識學習與演唱教育的重要性同時,更應抓緊實驗操作。在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面上調查,摸清底數,選擇確立好試點校、試點班。由點帶面,讓典型帶動一般,先進行普及戲曲基本知識的工作,然后步入實際課教學。
學校表演專業的招生,有每年都招的京劇“長線”班,也有不定期招的昆劇等“短線”班。由于昆劇專業及其人才需求的特殊原因,昆劇班在建校60 年中,前后招收了五個班級。眾所周知,以戲校前四個班畢業生為主體組成的上海昆劇團,弘揚了“傳字輩”對昆劇藝術的傳承精神,在傳統折子戲、整本大戲及原創劇目諸多方面,做出了扎實的成績。一大批昆劇優秀人才的不斷涌現,“國寶”級藝術家的產生,使上海昆劇團真正成為全國昆劇的排頭兵。
為了保持上海昆劇的優勢和持續發展,為了保證昆劇的人才鏈不產生斷層,上海市戲曲學校和上海昆劇團共同于2002年策劃招生,并于2004年9月正式開設了新的昆劇表演專業班級——“昆五班”。
2001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昆曲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同年12月,文化部確定昆曲為國家重點保護藝術。借助東風,順勢而上,2004年學校招收并開辦了“昆五班”。不久,上海戲劇學院在我校又成立了“戲曲教育指導委員會”。形勢所賦予的契機,使得醞釀已久的—— 探索實踐“戲曲(昆劇)表演專業,中、高貫通”十年制的全新培養模式,得以正式啟動。
上世紀末,我們曾對戲曲學校傳統教育的現狀,結合改革開放中的上海都市文化發展,進行了回顧和分析。在這次梳理中,發現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諸如被舊有的教育思想束縛,專業基礎教學面比較狹窄,以及缺乏與教學目標相適應的專業教學規范化和系統性等。
“昆五班”教學大綱的出爐,前后經歷了半年的時間。其間,向老藝術家們發放調查問卷,根據不同教研組、學科類別,召開各種專業課、文化及史論課等各類研討會不下數十次。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設定昆劇表演專業(6+4)的教育目標;合理設置中、高貫通后的課程及課時安排。
其中,文化課、史論課、表演課、講座等課程分段進行,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特別是戲課的劇目教學,克服以往比較隨意、重復和無序的狀態,按照基礎劇目、必學劇目和行當特色劇目的順序,循序漸進,科學安排。各門課程都配備有明確的教學大綱,保證了教學的系統性和合理性。
在新教學大綱執行過程的中、后期,還召開相關座談會,檢查教學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總結。
人才培養的“綱”是什么?是《戲曲(昆劇)人才培養(6+4)中、高貫通教學計劃》。
人才培養的“目”是什么?是專業戲課、基訓、毯子功、把子功、唱腔課、實踐課等十項教學大綱。
傳統意義上的戲校培養的學生,歷來強調從小打好專業基本功,強調教師的示范、學生的模仿,強調一帶一、一教一地以一種個體經驗的傳授方法來帶徒弟。上海戲?,F在雖不明確提師徒制,但“名師出高徒”,藝術家的師承關系仍然顯得十分重要。這是一種經過歷史考驗,在戲曲藝術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傳統教育方法。
但從另一角度看,學生長期師從某位老師,就可能會形成藝術模式的單一,人才培養的單向和技藝面相對的狹窄。學生在學習階段,教研組還需要有目的地適當安排其他教師,包括外地藝術家來校執教。通過教學把專業技藝中形成的“主導技藝群”——行當,甚至跨行當技藝,有效地傳授給學生。通過用寬基礎的理念培養學生,使他們將來更有成長發展的后勁和空間。
組織優秀的師資隊伍,特別是劇目課的教戲老師,這就成了培養人才的關鍵,而優質生源對老師們來說至為重要。生源質量好不好,是辦班成功與否首先要抓的事情。如果在人才培養鏈的頂端就出現了問題,那么花再大的力氣也不可能辦好班。認真細致進行總復試,慎重確定錄取名單。決不湊數,寧缺勿濫?!袄ノ灏唷?0名學生,是從四千多名考生中精心挑選而來的。是近年來全國戲曲招生中少見的好苗子,老藝術家們為之欣喜不已。老師們在歡忭之余,紛紛主動投身教育第一線,愿意花力氣去培養這批可塑之材。
十年之中,全部或部分學期堅守在戲課教學第一線的老師有:王芝泉、張洵澎、岳美緹、梁谷音、王英姿、黃小午、王維艱、方洋、張銘榮、朱曉瑜、周志剛、王士杰、顧兆琳、紀曉玲、倪泓、江志雄、侯永強、張善元、倪順福、陸永昌、王君惠、蔡正仁、胡寶棣。
階段性執教的老師有:喬燕和、胡錦芳、周雪雯、陳治平、甘明智、華文漪、計鎮華、王立軍、王泰祺、劉異龍、張繼青。
上昆的優秀青年演員也經常出現在課堂里有:沈昳麗、黎安、袁國良、余彬、侯哲等。
課堂教育不同于舞臺演出,學校需要的不僅是“名師”,還需要會上課,會帶學生的“明師”(明白之意),更需要有學科帶頭人的示范領路。而上述這些老師們均不同程度地具有以下特點:
1.戲的規格高。同樣的劇目,由于老師戲路傳承的不同,就會有規格高低之分。我們選擇規格高的老師來執教,起點高了,學生明顯受益,教學質量自然提高。
2.老師的示范到位。老師有準確的示范,學生就有生動的模仿。特別是老師的示范,是用自己經過千錘百煉的技藝來感染學生,用自己真實生動的舞臺感受來帶動學生。于是,上課既有知識點,又有興趣點。
3.對學生表演中存在的問題,糾錯準確。這也就是說,老師不僅要看得出問題所在,還要說得出毛病結癥,同時更要指出錯在哪里和怎么去糾錯。課堂教學經驗越是豐富的老師,準確糾錯的能力就越強。
4.老師課堂的教學法來自對學生的責任心。認真執行教學大綱,課堂內組織有序。備課充分,施教有方。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有教無類,一視同仁;普遍培養,重點提高。課堂外布置明確,毫不放松。讓學生理解到老師的愛與嚴,是自己進步的最大動力。
教材建設是教學規范化和系統性的有力保證。昆劇之劇目浩瀚文詞美、曲收南北音樂美和表演精準舞蹈美,因此,更需要有一批優質完善的教材,來提升課堂教育的質量和層次。
我們在戲校校部和上戲院本部的關心領導下,由編研室主持,前后耗時六年,編纂并出版了昆劇教材大型工具書《昆曲精編劇目典藏》。全書凡20卷,每卷內收有各類行當劇目15種,全書共收錄昆劇優秀折子戲300種之多。
1.本套大型教材是與昆劇表演專業教學大綱配套的文字。除了按教學順序收有基礎劇目、行當必學劇目、特色劇目,可以馬上進入課堂使用。另外,還兼收50種左右的劇目是當今昆劇舞臺上稀見,或者尚未露演的劇目,可供教學、劇團挖掘上演。由于劇目數量眾多、范圍廣泛,經過精心配套、選編,所以當戲課需要教材時,很方便到手。從而為學校系統教材的編纂出版開啟了一個可供借鑒的先例。
2.教材中的每一折戲,有文字劇本和曲譜劇本兩種組成。文字劇本中包含有作者簡介、劇情提要、藝術特色、人物穿戴砌末、劇本正文和注釋,曲譜劇本則是依照傳統工尺譜,根據昆曲掇、疊、擻、嚯、豁、斷等各種演唱口法,精心記錄整理而成的簡譜曲本。教材的大部分劇目還配有光碟可供觀摩,是教師備課講解的好幫手,是學生學戲、樂隊伴奏,規范化意義上專業課的立體教材。
3.從廣義上講,這套教材不僅適用于戲校師生,也適用于專業劇團,適用于業余愛好者,甚至昆劇的研究學者也不可或缺。因為它不僅是習曲學戲的范本,更是一部有學術含金量的著作——對艱深古奧的曲辭,作了簡明扼要的解釋;對舞臺表演的淵源關系,作了明晰的揭示;對一些在流傳過程中產生的錯誤,作了及時的說明和修訂。
4.這部教材中,約有50折戲是根據上海昆劇團近年的演出版本記錄整理的。這不僅是“昆五班”課堂教學的需要,也是對上海傳統昆劇整理工作的一份記錄。昆劇傳承工作是“活態”的,是打上當代印記的。所以,這部教材還有一定的歷史意義。當然,這期間我們還出版了其他一些配套教材。如《雛鷹展翅 ——戲曲武功教材》(毯子功部分),即是由光碟和文字組成的立體教材。其模塊式的科學結構,更適合教師備課,更適用于文武不同組別的學生觀看學習。
十年辦班充滿了各種艱辛,同時也洋溢著收獲的喜悅。看到學生們在不同階段的演出成績,倍感欣慰:其中有四分之一多的學生奪取了全國戲曲“小梅花”獎;有一位學生獲得“文華”大獎,兩位學生榮獲第五屆中國昆劇節“表演獎”……這是學校中獲獎最多的一個班級集體,獲獎率在全國藝術類學校中名列前茅。同學們在畢業前夕,就已經能夠上演《玉簪記》《牡丹亭》《西廂記》《尋親記》《拜月亭》《偶人記》《寶黛紅樓》和《墻頭馬上》等八臺大戲,以及“蘭心蕙質,百日百出”的系列演出,很好地展示出他們潛在的整體實力。學生們腳踏實地前進的每一步,浸潤著所有執教老師的心血汗水,全校上下都為此充滿了欣喜和期待。
如今,“昆五班”的同學經過選拔,絕大部分已經進入上海昆劇團。當先期進團的2010級昆五班(大班)同學,在結束昆團實習一年的考核后,團領導和老藝術家紛紛稱贊道:“在團同學這一年進步很快!”“幾乎每位同學的考核,都有出色的表現!”
十年帶班,各位老師辛苦了。不少老師從六十幾歲,一直教到了七十幾歲。大家感嘆地說:“昆五班”這樣豪華陣容的教師隊伍,將來還會有嗎?“昆五班”同學算是吃到最好的“奶”了!天時地利,這樣的班級將來還能“復制”嗎?
“昆五班”的辦班雖有不少的成績,但也還有不少問題可以總結。但不管怎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昆五班”是戲曲藝術教育中的“精品”班!為昆劇培養了合格人才,也為學校留下了某些寶貴的資料和經驗。
關鍵詞:戲曲教育;師范教育;戲曲藝術
中圖分類號:J8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11-0165-01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民族文化多彩紛呈,歷史悠久;不同地區的文化藝術形式與亦獨具風彩。然而,在眾多的文化種類中,作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藝術代表的戲曲藝術更絢麗多姿。據統計,中國有戲曲劇種300余種。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劇目在中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以梅蘭芳為代表的梅蘭芳舞臺藝術體系更是傲立世界三大舞臺表演藝術體系之首。然而,由于種種觀念的影響,在一些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忽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戲曲知識的傳播和戲曲音樂的滲透。大學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戲曲知識的傳播和戲曲音樂的滲透也是不夠的??倳浂啻翁栒僬衽d京劇事業,這是發揮戲曲藝術教育功能,為提高民族素質服務的重要舉措。
一、實施戲曲藝術教育是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戲曲文化的發展史也體現了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發展過程。所以,提倡學校開設戲曲藝術課,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認識,進一步了解民族民間音樂發展,而且能促進學生學國傳統的音樂文化。戲曲藝術含有豐富生動的歷史知識,因此,對戲曲藝術的學習和欣賞,有助于學生歷史知識的豐富,有助于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縱觀當前的中小學音樂教學,出現了歌唱性樂曲教學的單一局面,課堂上常見的是中外名曲,我國民族特有的藝術形式,諸如戲曲、曲藝所見甚少。有些學生對西方音樂卓有興趣,對貝多芬,施特勞斯,柴可夫斯基了解掌握較多,而對中國音樂杰作知之不多。尤其對我國戲曲藝術知之甚少。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徽班進京,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須生。對千百年傳唱不衰的戲曲劇目與代表人物知之甚微;對中國自己的戲劇創作大師象關漢卿、湯顯祖、王實甫、、等知之甚少;對古往今來著名的戲曲劇作《西廂記》、《竇娥冤》、《桃花扇》、《白蛇傳》、《紅燈記》、《白毛女》、《沙家浜》缺乏了解。這種現狀與當前我國音樂素質教育極不吻合,要打破這一僵局,必須作出極大的努力。
實踐證明:戲曲藝術自古以來就是歌頌中華美德,貶義人間丑惡為主。戲曲藝術形式與藝術追求和思想意識與精神風貌密切相關。不同的形式與追求其結果不盡相同。時下,從中小學音樂教育找到與戲曲藝術結合的切入點異常重要。通過戲曲藝術教學,使更多學生知道我們的國家是擁有豐富文化遺產的文明古國,在這些遺產中戲曲則是獨具風貌的重要藝術形式。這里有令人拍案叫絕的表演,有長久傳唱不衰的樂曲,還有傳播范圍極廣的民間傳說。這些必將激起中小學生對中國戲曲文化的追求與興趣,激發他們的民族信心與自豪感。因此,為弘揚民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對中小學生進行戲曲藝術教育是音樂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實施戲曲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和演唱才能的重要途徑
實踐證明在中小學校開設音樂戲曲,對培養、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戲曲是一種集服裝、化妝、表演、舞蹈、歌唱、術、雜技等諸多表演技能和技巧于一體的綜合藝術,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中小學生通過初學可置身于戲曲藝術熏陶之中,將使他們的藝術鑒賞力不斷提高。那些膾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如“花木蘭”、“表花名”、“小放?!薄ⅰ?小姑賢”、“小女婿”,以及“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穿林??缪┰钡?不但把學生帶入了優美的境界,同時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的藝術鑒賞力也得以豐富和提高。
三、實施戲曲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種體現
素質教育的首要目標就是教會學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樣做人。因此,在戲曲藝術教學中有一點不可忽視,即革命傳統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這主要體現在現代戲曲中,特別是象楊子榮、郭建光、李鐵梅等典型的藝術形象,通過學生傳唱,振奮他們的精神斗志。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普通政治課所不能替代的。當然,傳統戲也同樣具有德育功能。如歌頌民族英雄主義、杰出愛國將領、仁人志士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劇目有:《岳母刺字》、《蘇武牧羊》、《楊門女將》、《穆桂英掛帥》、《紅燈照》、《秋瑾》等;體現正義、懲惡扶善、舍已救人精神的劇目有京劇《趙氏孤兒》、《除三害》、《鍘美案》、《赤桑鎮》等。因此,在中小學校中普及和推廣戲曲教育既是繼承與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實際需要。
四、實施戲曲藝術教育的建議
(一)面上調查,摸清底數,選擇確立好試點校、試點班。由點帶面,讓典型帶動一般,先進行普及戲曲基本知識的工作,然后步入實際課教學。
關鍵詞:戲曲藝術;中小學;素質教育;促進作用
一、戲曲藝術教育實施有助于民族精神振興
中國戲曲藝術是獨特的,它融表演和演唱于一體,同時加以唱、做、打、念等綜合的表演形式,形成獨特的藝術門類。包含中華各民族文化、音樂發展歷程等等諸多元素。我們提倡學校要對戲曲藝術課程加以重視,首先是加強學生的民族民樂的認知,其次是進一步了解民族民樂發展,然后對學生學習我國傳統文化和音樂建立堅實基礎。戲曲本身所包含的知識與信息就是巨大的,這對于中小學學生對于歷史、民族、文化、音樂等等的學習都有著促進的作用,并且對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有很大幫助。目前的中小學音樂教育主要是以歌唱聲樂為主,形式比較單一,中外名曲學習較多,但是對于戲曲方面的卻少之又少。導致了目前我國中小學生對于中國戲曲杰作知之甚少,徽班進京、四大名旦、四大須生等等都不再那么膾炙人口。對于戲劇創作前輩、經典曲目都了解很少,這對于我國目前的音樂素質狀態來說是極其不穩定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最求的形成,主要取決于思想意識形態、精神環境的影響。目前從中小學音樂素質教育為切入點,結合戲曲藝術來對教育形式進行創新與研究,通過戲曲藝術教學,使學生能夠真真正正的了解我國藝術文化水平與形式,并且甚至戲曲的重要性,戲曲在音樂舞臺中展現的獨特地位。而戲曲的表現形式和元素多樣,比如豐富的樂曲、動人的傳說、民間的故事等等,這對于中小學生興趣培養以及對文化的追求有著很深的幫助,并且能夠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使命傳承。因此,對于中小學戲曲藝術教育的開展是對學生提高音樂素質培養的重要途徑。
二、促進培養學生鑒賞能力與演唱表演能力
中小學對于戲曲課程的開展是必然的,這對于學生鑒賞能力和演唱表演能力也是一中鍛煉。戲曲藝術包括了諸多元素,在其服裝服飾、形象化妝、舞蹈表演、歌唱曲調、雜技等等都有體現,是集表演和技巧于一身的綜合藝術,審美價值極高。中小學生可以通過對戲曲藝術的學習來提高藝術鑒賞能力。而戲曲的魅力還在于其曲目和唱段對學生的帶入能力,如“穿林??缪┰薄皹渖系镍B兒成雙對”等等,都把學生帶入到優美的環境中,對學生想象力、藝術鑒賞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戲曲藝術教育從起初的了解和賞析,到逐漸的欣賞,進而對戲曲的分析和鑒賞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從戲曲的起源形成到發展過程以及歷史的沿革方面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對戲曲經典曲目、人物等一般知識開始,逐漸對戲曲名家的表演和演唱進行賞析,最后能夠對戲曲的藝術風格、表現形式、內容主題以及人物典型等有進行分析和鑒賞的能力。在課堂是上要充分發揮多元化教學模式,除了講述以外,還可以對錄像資料、視頻進行研究觀賞。課外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戲曲演出,并了解參觀前的準備工作細節等等,更直接深入的對戲曲實際表演情況進行直觀了解,主動的進行學習和觀摩。并且要盡快的讓學生進入學習唱功和學習表演的階段,讓學生的能力得以在實踐中提升。
三、戲曲教育中的素質教育元素
素質教育提出由來已久,而戲曲藝術教學中對素質教育方面要求也很高,尤為突出的是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方面的教育。在現代戲曲中表現淋漓盡致,比如對于楊子榮、李鐵梅等藝術形象的塑造,通過對其曲目的學習,弘揚精神傳統,這對于學生的影響是難以用普通政治課能達到的。而就傳統戲曲曲目而言,對于品德做人教育方面比較突出,對于學生的正面影響也是比較有效果的。比如:《岳母刺字》、《楊門女將》、《紅燈照》、《蘇武牧羊》等等體現了民族英雄主義、仁人志士愛國主義精神;《趙氏孤兒》、《貍貓換太子》、《鍘美案》等體現了懲惡揚善、舍己救人的精神;《將相和》、《打龍袍》、《霸王別姬》等等曲目則取材于歷史名著等等;《打金枝》、《三節烈》等等戲曲曲目則對音樂藝術教育得以充實,對學生視野的拓寬有一定意義,對于學生對于藝術的鑒賞能力以及審美都有很大的提高。對于中小學教學中推廣戲曲課程的普及,對于學習傳統文化內涵、深刻感悟民族精神、提高綜合素質水平有著很大的幫助,也是目前素質教育所要求的。
四、對戲曲藝術教育的一些建議
雖然人們已經認識到戲曲教育對于中小學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戲曲教育并沒有得以很好的普及和推廣,需要做的還很多。首先對于各地區的調查研究是必須的,對于試點地區、學校、班級、生源都要進行綜合的考慮,對戲曲教育知識普及工作要先行開展,再從試點帶動周邊的學習進展,逐漸推廣實際教學。學生在欣賞的同時要進行實踐學習。教師要對戲曲曲目的人物、背景、歷史意義等思想內容對學生加以概述,使學生深刻的理解戲曲的深刻內涵,而不僅僅是學習技巧與表演形式。另外,可以舉行相應的戲曲知識競賽、中小學生戲曲大賽等等,營造對戲曲熱愛的氛圍,讓更多的人重視起來參與其中。并且可以隨時調查學生對于戲曲的接受程度和喜歡的曲目情況,針對性的對課程教育進行改革和創新,使戲曲教育更好的普及、推廣。
五、結束語
戲曲教育對我國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其特有的表現形式和多元文化元素組成對教育的正面影響是不可替代的,在此希望戲曲教育能夠更快的推廣和普及,更好的促進中小學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蘭青.戲曲藝術的素質教育價值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
[2]張靜.傳統戲曲藝術在中職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音樂大觀.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