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5 22:17:25
序論:在您撰寫工程教育專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我國的工程管理專業設立于1998年。當時的國家教育委員會對高等教育專業進行調整,確立了工程管理新學科,涵蓋原有的建筑經濟與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等專業[1]。工程管理這個學科,名稱中既帶有“工程”,又帶有“管理”,因而其在誕生之初,就面臨一些挑戰,比如學科的定位,學科的培養目標等。實踐環節作為本科教育的一個重點,肩負著讓學生將知識化為生產力的責任,如何在工程管理專業中開展實踐教育,是開設這個專業的學校不得不面臨的一個挑戰。
1我國工程管理專業實踐環節存在的問題
1.1培養目標缺乏專業特色生產實踐環節的教學應承擔以下3個方面的人才培養任務:1)鞏固和深化土木工程技術、經濟管理、法律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2)專業基本技能訓練。由多個實踐訓練單元串聯起來,構成專業工作能力的訓練體系;3)綜合性訓練,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能從事項目全過程管理。由于多數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是在原土木工程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所以目前工程管理專業的生產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大都參照土木工程進行實踐大綱的制定偏向專業技術訓練,實踐的安排缺少工程管理專業應有的特色,如計價管理、成本管理、招投標與合同談判、采購管理等。另外,工程項目時間跨度通常在1年以上,而學生生產實踐安排僅幾周,只能了解工程施工現場的部分專業技術內容,缺乏對工程項目全過程、全方位管理的認識[2]。
1.2評價體系缺乏靈活性各個實踐環節的評價體系是對實踐參與者(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直接激勵。如何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實踐的意義,以正確的態度開展實踐,這是評價體系不能回避的問題。但傳統的實踐評價體系多以學生答辯環節的表現作為主要評價標準,而缺乏對學生平時表現,實踐單位評價的柔性指標。這種評價體系無疑向外向型的學生傾斜,不容易體現實踐過程中學生的收獲。
1.3實踐環節弄虛作假、抄襲的現象嚴重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本應該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與現實世界接觸、碰撞,并在其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而這些能力又是學生今后工作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實踐環節缺乏全過程的實時監督,而評價體系又過于寬松,讓不少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有機可乘、蒙混過關。令人擔憂的是,這種風氣又延續到下一屆。
2實行實踐教育多樣化
2.1實踐理念的多樣化
2.1.1培養導向的多樣化在實踐環節中,究竟以什么作為導向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實踐環節培養的是面向就業市場的崗位能力還是面向更高層次教育的學習研究能力。顯然,不同的學生會給出不同的答案,而不論哪種答案都是不容忽視的。這就要求實現實踐環節教育的培養導向多樣化:既要為畢業后步入工作崗位學生的職場能力打基礎,又要為走向更高層次教育學生的研究能力作鋪墊。
2.1.2培養重點的多樣化工程管理專業的知識內容十分豐富,涵蓋技術、管理、經濟、法律4個知識平臺。各個學生在興趣、能力方面存在差異,怎樣設置實踐環節的重點,以使學生的知識構建在實踐中發揮特長,而不是千人一面。學校只有向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另外,由于工程管理專業工作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涉及到投資決策、項目設計、項目施工、后期運作各個方面[3]。學校怎么在實踐中對這4個方面權衡取舍。答案也只有多樣化地開展實踐。
2.2實踐形式的多樣化
2.2.1校內校外均應重視學生在校內實踐更容易組織和交流,而在校外實踐能更多地接觸書本以外的東西:兩者各有所長。許多高校有自己的校辦企業,也有校外自己的實踐基地,這兩種方式結合可以讓學生有更廣闊的學習空間。
2.2.2加強多媒體及其他現代技術手段的應用多媒體給了課堂更加豐富的內涵,這種聲光色一體的現代技術能夠對現實世界盡可能地仿真。照片、錄像等在課堂的應用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如果能把多媒體應用到某些實踐項目,可能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還能節約經費,比如遠程教育的開展。不僅如此,在一些實踐項目中,開發出一套像網游一類的軟件,讓學生在虛擬的世界里進行實踐,也可能成為實踐的一種方式,甚至會更受學生的歡迎。
2.3開展方式的多樣化
2.3.1團體實踐和個人實踐并重團體實踐鍛煉學生的交流與協作能力,個人實踐更注重自主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踐過程中注意這兩種形式的搭配也是很重要的。
2.3.2必修與選修的形式均可利用現有的實踐環節多為必修課,學生被動地接受課程安排。而學校也似乎忽視了選修這種形式的存在。如果在實踐環節設置一些選修課,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鍛煉,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大有裨益的。
2.3.3學校實踐基地與學生選擇實踐地點結合學校的實踐基地為學生的實踐提供了保障,但有時也成為局限。比如大多數學校在大四時會有一個為期不短的實習。部分學校的做法是直接將學生送到實習基地,一個月后一起回校。但是實踐基地的內容單一而且重復,不可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超級秘書網
2.4實踐評價體系的多樣化
2.4.1允許多種實踐成果形式評價體系應該對不同的實踐結果有寬容精神。實踐日記、實踐答辯等均應作為且只應作為實踐評價的一部分。而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小發明、論文等均應進入評委視線。
2.4.2評委來源多樣化評委在評定學生成績時難免會受自身立場的影響,如果在評定過程中邀請不同身份的評委諸如其他學校老師、在職人員,甚至學生來參與不同權重的評審,會更好地體現學生實踐的收獲。
3多樣化實踐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多樣化實踐的重點。實踐的多樣化不應該是盲目的、無序的,而應該是有前有后重點突出的。如前面提到的工程管理專業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運用,側重點應該是項目設計和項目施工。學校實踐應該加大這兩個階段所需知識的權重,如建設項目管理、工程經濟學、施工技術等。另外,各個高校的重點也應不盡相同,應盡量發揮其特長。
2)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傳統的實踐,學生只需完成給定的題目,遞交相應的材料完成答辯即可。而多樣化實踐過程中很多時候要求學生自主選擇實踐形式、題目。這對于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能有效地避免作假舞弊,而且我們相信,這種自主學習也是教育發展的趨勢。
3)經費問題。多樣化的實踐教育實際上是一種面對學生個體更為細化的教育。這種教育無疑對經費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當前我國的高校對實踐環節的投入整體不高的情況下,怎么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在學校加大投入的基礎上,爭取更廣闊的資金來源可能是一條出路。
4結語
國外的教育在實踐所占的比重為40%~50%,而我國僅僅為30%。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和研究機構對本科生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從建筑業對招聘工程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來看,有89%的用人單位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工作經驗。工程管理專業由于學科自身的特點,實踐環節開展較為困難,于是筆者提出了多樣化的舉措。但我們也應該很清楚地看到,多樣化也會有一些問題,甚至問題也可能是“多樣化”的。但是我們堅信,那不會擋住我們探索的步伐。
參考文獻:
[1]成微,翟林煒.我國工程管理學科及工程管理師認證體系的發展[C].見:何繼善.中國工程管理環顧與展望[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4382441.
[2]黃海榮.工程管理專業生產實踐環節的教學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3):1462148.
1、美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主體
美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由工程技術認證委員會(AccreditationBoardofEngineeringandTechnology)負責,是美國最具權威的專業認證機構,具有非官方性的中立特點。ABET有31個工程或技術專業協會,最高領導機構為董事會,董事會下設8個委員會。。最高董事會同根據不同的認證領域下設工程認證委員會(EAC)、技術認證委員會(TAC)、計算機科學認證委員會(CAC)、應用科學認證委員會(ASAC)4個認證委員會;還包括認證理事會(AC)、工程咨詢理事會(IAC)、國際事務理事會(INTAC)3個理事會和選舉委員會、財務委員會、審計委員會等多個特別委員會。其中,認證委員會負責根據各自制定的專業標準、政策和程序開展評估認證活動;理事會負責就ABET的相關政策提供建議;特別委員會負責董事會的日常運作及對外聯系工作。
2、美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流程
美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基本流程程包括以下4個階段::申請認證、專業自評、現場考查和做出認證結論。
2.1申請認證
學校自愿于1月31日之前向ABET提出認證申請。如果是首次申請認證的專業,申請的學校還要先提交一份自評報告
2.2專業自評
準備自評報告的過程至少需要一年。每個申請認證的專業都需要根據ABET認證標準和手冊的要求提交自評報告。
2.3.現場考查
現場考查的成員主要是來自政府、企業界和學術界的志愿者。由3~4人組成認證小組,對認證專業進行實地考查?,F場考查的時間一般為3天,認證小組的主要工作是核實自評報告的準確性以及真實性;同時提出調查自評報告審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認證小組根據需要會晤學生和教師,進行正式或者非正式的訪談;提出專業的優點和弱項,并給出適當的建議。在現場考查的最后一天,認證小組通過口頭傳達的方式提出認證小組關于檢查結果的總結報告,并向相應專業類認證委員會提交現場考察報告。如果認證專業對檢查結果存在異議,還可以在規定時間內向委員會提出申述。
2.4.做出認證結論
委員會根據接受認證的專業的優勢以及現場考查之后發現的不足發表一份聲明,聲明會送給接受認證專業所在的院校以獲取他們的反饋意見。最終認證結論依據聲明和學校反饋意見來決定。認證有效期限通常為2~6年。
3、認證標準
美國工程教育認證標準是依據EC2000(EngineeringCriteria2000)。同時,為了不斷適應美國的發展需要,ABET每年都會對認證標準進行修改,現行的EC2000認證標準于2012年,適用期間是2013—2014年度。ABET的認證標準分為三部分內容,分為適用于基本水平的一般標準,適用于較高水平的一般標準以及有適用于工程教育各個專業的具體的專業標準,這三個部分中的每個部分又有具體的要求,從而形成完整的標準構成體系。其中,適用于基本水平的一般標準是認證標準的核心組成部分,具體分8項指標。分別是學生(Students)、專業教育目標(ProgramEducationalObjectives)、學生能力(StudentOutcomes)、持續改進(ContinuousImprovement)、課程(Curriculum)、師資(Faculty)、設施(Facilities)、學校支持(Insti-tutionalSupport)。從歷年ABET認證標準的修訂可以看出,考核焦點從考核“教育輸入”(教師教什么)轉向考核“教育產出”(學生學到什么),從對教育投入的重視轉向對教育產出的重視,這種轉變體現出以學生能力導向為核心的認證標準。在學生核心能力方面上,申請認證的工程專業必須證實畢業生具有以下11種能力:運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知識的能力;設計、分析和解釋數據的能力;設計系統、部件或過程的能力;多學科團隊協作能力;對工程問題的識別、分析以及解決能力;職業道德和倫理能力;良好溝通的能力;認識到工程對于經濟、環境、社會乃至世界影響的力;對終身學習的能力;與當代問題相關的知識;在工程實踐中運用各種技術、技能和現代工程工具的能力。
二、對我國的啟示
1、為保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公正性與公平性,我國在建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的過程中,應當注重與工業界和企業界的聯系,促使相關各界人士積極主動參與到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中來。
“工程專業認證不可能是囿于教學系統內部的自循環過程,而必須是包含院校—工程界互動機制的開放式的反饋過程”。以美國和德國為例,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無論在機構設置上,還是在人員參與中,都緊密的依靠工程界、企業界的力量,這樣一來,不僅加強了教育界與工程界、企業界的聯系,還能保證了高等工程教育的質量,不但可以為高等工程教的實踐環節和畢業生就業提供有利條件,還可以及時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從而及時調整人才的培養方向,主動應對社會要求。因此,我國應當吸取國外相關寶貴經驗。
2、除了認證組織的性質之外,ABET發展時間久,會員眾多、進行認證的學校和專業數量巨大、有很大的國際影響力,所以ABET的組織更加嚴密、職能部門健全、部門之間分工明確。
我國由于專業認證起步晚,目前還處于認證試點階段,認證規模較小,所以認證機構的職能部門較少。隨著專業認證工作范圍的不斷擴大,理論和實踐體系的成熟和完善,國際參與度的提高,我國的認證機構也應根據發展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職能部門,更好的完成認證的各項工作。逐漸擴大認證規模,充分發揮工程教育認證在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中的積極作用,不斷規范認證工作、完善認證體系,提高認證工作質量。同時要注意學位分級的研究。由于各個成員國家(地區)采用的學制不盡相同,各國(地區)在《華盛頓協議》范圍內互認畢業生的學位層次界定上也有差異,美國等國家已明確指出認證專業完成四學年的本科教育。此外,美國為兩年大學畢業的學生頒發副學士學位。在香港,學士學位分為學士學位和榮譽學士學位,而榮譽學士學位又細分為三級;在歐洲,歐盟各國正在進行的有關高等教育一體化的博洛尼亞進程中,也將逐步實行兩級制的學位制度,為完成不同階段教育的畢業生頒發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只有厘清各國學位授予方面的不同,了解其學位層次界定上的差異,才更有利于提高我國在國際交流的平等地位。目前我國的專科畢業生沒有學位,學士學位還沒有分級,加入《華盛頓協議》后可能會影響到他們在國際中的平等地位,所以我國應適當重視學位層次的研究。
3、由于工程教育和專業認證的特殊性質,專業認證對工程教育的作用是緩慢的潛移默化影響的過程,在短時期內專業認證的效果并不會立竿見影。
1.1礦業工程專業學位課程體系實踐導向性偏弱且缺乏針對性
既然專業學位目標是培養既具備豐富理論知識,又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切實解決企業或社會中實際問題的高層次專業人才,那么在課程設置上就更應該突出專業性、實踐性和前沿性。礦業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和系統性很強的專門學科,采礦工程本科生不僅需要系統學習煤礦開采的專業基礎知識,而且必須經歷三個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兩個設計(采礦學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這些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強化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感知和應用。然而現行的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沒有針對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單獨制定,而是基本沿用學術型研究生的課程體系,整個課程設置偏重于理論研究,實踐導向性偏弱。由于缺乏實踐教學環節,學生的專業實踐學習基本依靠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來獲得,而導師的科研項目又因人而異,研究方向和項目類型也有較大不同,這使得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很難獲得較為全面和系統的培養。此外,目前礦業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本科教育背景參差不齊,跨專業學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雖然按規定需補修《采礦學》和《礦山壓力及巖層控制》這兩門專業主干課,但由于缺乏先修課程的相關知識儲備,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造成這些跨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反而薄弱,就業后甚至難以勝任基本的煤礦生產技術管理崗位。
1.2“雙導師制”培養模式形同虛設
為充分利用校內外人才資源,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國內高校普遍采用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相結合的“雙導師制”培養模式,其中校外導師一般以兼職形式聘請一些企事業單位的高級技術人才。就礦業工程專業而言,校外導師普遍聘用國內大型煤炭企業的高級技術管理人才,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由于這些校外導師對煤礦安全生產負有直接責任,不僅有繁重的企業事務需要處理,而且在現有煤炭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下很難有時間來高校對學生進行指導。加之現行的校外導師津貼制度并不合理,造成校外導師對指導工作積極性并不高,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指導任務不得不更多的由校內導師承擔。由于校內導師工作以科研和學術研究為主,在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時習慣性地側重理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1.3部分學生的功利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
上世紀90年代國內煤炭行業萎靡不振,在煤炭企業技術人才大量流失的同時,煤炭高等教育也步入低谷,采礦工程專業本科生生源嚴重不足,研究生培養更是勉強為繼。從2002年起隨著煤炭形勢持續好轉,我國國有大中型煤炭企業在加緊新建礦井建設的同時,利用中小煤礦資源整合政策兼并重組了大量礦井,那么就形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使得煤礦主體專業本科生就業率接近100%,薪金水平持續攀升。在這種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大量考生為獲得高額的勞動報酬而選擇跨專業報考礦業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與熱門專業相比不僅報考人數上絲毫不遜,而且考生專業竟然涵蓋了除醫學、軍事學之外的10個學科門類。眾所周知,煤炭行業既是一個艱苦行業,也是一個高危行業。一方面由于這些學生對煤礦工作的艱苦性和危險性缺乏足夠認識,一旦煤炭行業進入低谷期,從業人員薪酬大幅降低的時,他們對專業知識學習的欲望已不是那么強烈,轉而準備報考公務員或者繼續踏上形形的求職之路,而非專心致志地準備畢業論文;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學生專業跨度很大,專業基礎過于薄弱,難以適應現有工學人才的培養模式,通過兩年的學期只能勉強達到專業學位最低要求。因此,這種功利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2.礦業工程專業學位碩士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2.1調整和優化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
針對礦業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應從以下幾方面對現有課程體系進行優化改革。首先,對跨專業學生增加礦業工程通識教育先修課程,課程內容應涵蓋煤礦地質、礦井設計、采煤方法及工藝、通風和礦井災害防治等方面,使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煤礦開采領域的基本問題。在此基礎上,續修《采礦學》和《礦山壓力及巖層控制》課程,對學生專業基礎進行強化。其次,將跨專業學生全部納入采礦工程本科畢業設計團隊,全程參與本科生畢業設計實踐教學環節,既有利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梳理和應用,又能輔助指導教師加強本科畢業設計質量的管控,實現本科生、研究生培養質量雙提高。第三,由于本專業學生在本科生期間已經系統學習了煤礦開采的專業基礎知識,對這部分學生應著重加強專業實踐能力的鍛煉,在課程設置上一方面采用專題講座的形式定期邀請國內外專家圍繞采礦工程學科前沿問題進行學術交流,每個專題講座應保障足夠時間,避免出現類似學術會議走過場的形式—“老師講不清、學生聽不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內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等國家級學科平臺和與國內高水平企業聯合構建的產、學、研平臺,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教學條件,全面強化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
2.2調整優化專業學位研究生學制
按規定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培養實行彈性學制,導師可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要求在校學習時間為2年或3年,實際上普遍執行2年學制。但從現有的培養計劃看,專業學位研究生一年級主要進行課程學習,二年級第1學期忙于找工作,第2學期忙著做論文,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能力很難得到充分培養,尤其是跨專業學生。結合目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背景,對于本專業研究生可沿用2年學制,跨專業學生沿用3年學制。
2.3加強專業導師隊伍建設
目前,專業學位研究生采用校外導師與校內導師相結合的“雙導師”制培養模式,其初衷是充分利用校內外人才資源,尤其是校外導師的實踐優勢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但實際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2.3.1建立完善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和激勵政策
目前,礦業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外導師的聯系、確定主要依靠校內導師牽線搭橋,雖然經學校審核后頒發聘書,但學校對校外導師缺乏行之有效的獎懲機制,換言之學校對校外導師的約束力有限。因此,通過建立完善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將校外導師管理納入到校企聯合管理的范疇中來,增加其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從企業層面允許校外導師臨時脫離煤礦生產管理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此外,還應建立有效的激勵政策,對校外導師指導津貼、職稱評定和獎勵辦法制定相關細則,從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充分調動校外導師工作的積極性。
2.3.2建立完善的評價和淘汰制度
由于工程教育的重點是轉向教育產出,要求工程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具備溝通交流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基本專業知識技能、自學能力及健全的世界觀和責任感等.而實際上,大多數畢業生動手能力差,操作能力欠缺,思維方式單一,所學知識太泛而不精,缺乏工作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自覺和自我約束能力太差,甚至上大學就混畢業.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實踐教學條件和環境不夠完善;專業課時數太少;專業面太窄,淺嘗輒止;教材針對性不夠強,給人感覺什么都懂一點,卻又什么都不會.另外,近年來各院校擴招較多,專業生源緊張,生源質量下降,相應的專業教師質量和數量可能跟不上,教學水平下降等等.為改變上述情況,培養方案是關鍵.由于現在企事業單位對資源勘查人才需求表現出“部門多、總數多、專業涉及面寬、實踐應用能力強”等特點,則培養方案改革勢在必行.使畢業生不僅基礎知識面寬,具有一定的專業素質,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特長(擁有一定的專業技術或對專業有一定的研究方向).比如在大一大二時期,要讓學生將專業領域基礎知識掌握牢固扎實,大三階段就要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方向,進行有側重點的教育,并適時的讓學生參與一定的實踐,定期驗證課堂知識.而大四階段便是集中性的實踐或實習,使學生畢業之后,能很快速進入角色.
1.1量身定做的學習與教育目標
也是人才產出要達到的標準.包括:具有相關專業基礎知識如地質基礎知識,一定的資源勘查專業素質,并能利用專業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具有一定溝通表達能力,還要掌握一定程度的資源勘查專業英語,具備基本的國際交流能力;要有團隊合作精神;掌握一定學科基礎知識,綜合利用數學、自然科學和信息技術等知識,并根據社會的需要進行設計的能力;具有自主學習,適應社會需要的能力等等.
1.2學習與教育的量的問題
教育程度判定的依據.為保證一定的教育質量,不僅所修總學分要達到一定的量,而且對各個知識結構的學分也要有一定的限定.不僅要有足夠體現出重視專業寬度的學時數,也要保證專業某一方向深度學習的學時數,特別是實踐學時數更加重要.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一定的教育質量,學生專業知識才能達到寬中有細,泛中有專,粗中有精.對于不能達到要求的學生,要采取一定的鼓勵獎懲措施,使他們重拾信心,向合格的畢業生邁進.
1.3教育手段
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另一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入學選拔辦法,如為達到基本學習目標,有考察學生必備的基本資質的方法等等;教育方法,如學生受教育過程中,要安排一定的實踐實習,或課程設計等,并階段性的給予測試,進一步的調整教學措施等等;教學組織,配備具有一定能力的教師,各教師之間要相互溝通,各教學科目之間應該密切配合,應建立一套教師培養制度以促進教師質量的提高并開展相應的活動.
1.4教育環境
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主要是教學設備和教學條件,包括實驗室、實習基地的建設,更好的學型專業軟件,緊跟專業研究技術;圖書館、閱覽室、自修室的完善,充分利用信息時代技術,學會文獻檢索查詢.還包括教學經費,確?;驹O備設施的完善、維修、運行所需資金,盡量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
1.5評價與反饋系統
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的后盾.須根據本專業具體情況,建立一套教育教學評價體系與標準,以檢查學生學習完成情況.同時,也應有一套教學反饋系統,以便根據反饋信息,進一步的完善與提高.
2加強校企合作
畢業生質量下降,不被企業認可,另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企業.院校人才產業界與工業界聯系越來越少,實習基地數量和質量不能達到要求.一方面院??赡軟]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學生實踐與實習;另一方面企業認為實習生并不能給他們帶來價值,不僅浪費人力物力去指導他們,還要支付實習生一定的薪酬,所以實習生便成為他們的負擔.從企業自身來講劃不來,根本就不愿意接受實習生.工業界與產業界的脫離,剝奪了畢業生在企事業單位實習鍛煉的機會與平臺,不能較好地貫徹專業培養要求,不能達到人才質量標準.所以工業界與產業界應積極主動起來,加強校企合作,增加實踐教學平臺,增強實踐教學水平.充分利用本校地域特色,皖北地區煤礦企事業單位較多,更應給與工程專業人才鍛煉的平臺與機會.通過校企合作,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專業素質,也能鍛煉老師的素質.鼓勵教師去企事業單位鍛煉,加強老師和學生與現場工作人員的溝通交流,提高教師現場實踐能力,老師專業素質的提高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另外,可聘請專業資深專家來學校兼職教授,或定期聘請資深專家教授來校授課或開展實踐講座.必要條件下,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對校企合作給與協調與幫助,鼓勵校企合作.只有這樣才能為提高國家人才教育質量多一線希望.
3改革教師培養和使用機制,強化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院校自身教學水平
第一,是加大準入門檻高度,提高準入教師學歷層次.從今年開始,本專業教師原則上引進高質量博士和博士后,同時鼓勵40歲以下的碩士或學士學位教師分期深造進修,以取得博士學位并提高教師學歷,整體提高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與層次.第二,加強科學研究,以科研促教學,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組織科研促教學典型案例學術講座,營造科研與教學氛圍.本校實行專業青年教師導師制,使新進青年教師能及早的參與科研,進入專業團隊提高科研水平.設立“產學研”教師培養機制,通過教師業務素質和科研鍛煉,加深教師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清楚煤炭資源勘查所需,使教師能夠開拓思維并收放自如的上課,以更好的落實特色專業培養要求.建立完善的教學和科研水平評價體系,促進教師自我提高.第三,鼓勵教師參加培訓和交流,支持教師參加國內外相關學術活動,并選派教師前往國內外高水平院校或科研機構深造、培訓和提高,同時邀請國內外同行專家來校學術互動,拓寬學生視野.第四,實行競爭機制,使拔尖人才能夠脫穎而出.
4思中國教育在世界中的位置
根據英國教育出版公司Pearson《學習曲線》報告,在各國(地區)教育系統的績效當中,在全球教育總體評價中排名第一的是芬蘭,排名第二的是韓國,中國香港、日本和新加坡依次緊隨其后.這份研究報告認為,在學生認知能力方面香港排名第三,排名在芬蘭和新加坡之后;但在民眾教育程度(以識字率及高中/大學畢業率計)方面,香港排名僅第17位.這一調查報告列出了全球教育中排名前40位的國家和地區,中國大陸和臺灣竟然沒在名單之列.由此可見,中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針對中國教育在世界中的位置這樣一情況,筆者略有思考.首先希望國家教育部門對教育實施單位進行嚴格監督,一方面可以促進教學單位相關設施整改建設;另一方面可提高學校教學水平.其次,希望國家能夠提高教師待遇,教師的基本生活能夠得到保障,也將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上,間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提高教師待遇,能夠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執教,這將更大幅度的提高學校教學實力,特別是偏遠地區,比較落后,教育水平也相對較低,可以通過較高的教師待遇吸引教師去不發達地區執教.第三,加大教育財政投入,工程教育產出和國家財政投入是呈正相關的.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經費的總的供給量,才能維持學校正常的運轉及提高教學需求.目前,比較普遍的一個現象是教育行政化現象比較嚴重,不能較好的把握教育的方向.學校行政人員應該為教師服務,而不是教師為行政人員服務.一個學校的靈魂便是教師和學生,如果沒有教師和學生,學校將不再是學校.教師,是一份神圣而偉大的職業,應該是學校的領路人,學校的主人,而不是仆人.一個學校往什么方向發展,走什么樣的路,作為第一戰線的教師是最清楚的,決策的執行性也是最佳的.
5結束語
1.1改變教學模式
第一,課程中重復的內容不再重復教學。比如:工程力學,力學的基本知識與大學物理重復,在課堂上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每堂課讓學生自己準備課堂內容,準備PPT,上臺講解,教師給出指導。第二,軟硬件結合的方式教學。比如:單片機課程采取上機教學,使學生邊學邊用,用軟件模擬,再加入實驗課時達到軟硬件有機結合。第三,學生自由選擇跟本門課程相關的課題,完成課程教學。比如CDIO工程導論:教師先介紹本門課程的任務,然后提出課題讓學生自行選擇,針對每一個課題學生自行收集材料,制作PPT,講解課題并最終完成課題。每一個課題教師給出的應該相對簡單,一個簡單的項目學生完成后,他們會有小小的成就感。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努力。首先,新生由于剛進入校園彼此還不是很熟悉,通過分配任務讓新生能組成團隊,進行分工與合作,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充分利用網絡的便捷性,讓學生自主到圖書館或者網上查詢資料,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能力。再次,在為學生布置完課題后,讓學生自己購買各種元件和工具,能夠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知識的學習水平。最后,在答辯的過程中,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培養學生團結合作以及實踐操作能力。經過對2010級測控班級的試驗,參與項目的學生在學習興趣以及動手能力方面要比沒有參與項目的學生有明顯的優勢。從畢業就業情況來看,參與項目的同學在就業時候自己感覺壓力較小。
1.2制定新的培養方案
針對應用型本科測控專業,為了合理制定培養方案,我們首先對本專業從業人員進行調查,結合以往的教學計劃讓企業人員給出評定各個課程在本行業的重要性,分別從10分到0分羅列出每一門課的重要性,然后收集這些調查資料進行總結。參考CDIO評價標準,制定符合產業需求的測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2.校企合作
2.1學校和企業合作共同編寫符合工程教育需要的教材
如:編寫無損檢測課程教材并開展相應的技術培訓(IDEA培訓)。
2.2建立CDIO工程教育模式所需的實踐基地
要培養優秀的工程技術人才,應該具有好的工程實踐環境,我們建立了職業資格鑒定站,先后與廈門燦坤實業有限公司、愛迪爾電子有限公司等多個公司合作,建成了多個校企合作的實習實訓基地,成立企業研究院,創造了滿足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工程環境。
2.3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在大學四年中,一、二年級是理論知識的學習階段,三、四年級著重實踐訓練:第五學期為期1周的“電工電子實訓”即借助一個典型電路系統完成實訓,來檢驗學生所學的電路、電子知識,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在第五學期分別安排了兩周的單片機和PLC課程設計。在第六學期,安排了為期3周的“測控系統綜合實訓”。在第七學期安排了一個月的就業實習。同時在每年暑假都安排學生去工廠參觀實習。在此過程中有企業的參與,使用多種常用設備,讓學生對實際作業更加接近,促進了畢業生與企業接軌的能力。
2.4積極開展課外競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以機械設計與制造為基礎,融入信息技術、計算機科學、微電子科學和控制論的基本原理,其主要任務就是運用先進的設計制造技術和理論,解決現代工程領域中的復雜技術問題,從而實現產品設計與制造的智能化。機械行業作為國家的基礎及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對于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等上游產業和房地產、快消品等下游產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具有很強的拉動能力。而機械制造中最活躍的領域便是機械制造自動化技術,也是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增加工業產值和提升市場競爭能力的必要手段。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從境外引進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及裝備,雖然使自身機械制造業有所發展,但是外資企業不斷對我國民族制造業進行干預和收購,使我國機械制造業始終無法擺脫“外資”和“進口”的雙重枷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不斷提高的生活水準,機械制造業作為一個發展多年的傳統領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和競爭,在工業生產逐漸趨向科技化、信息化的洪流中,先進的生產技術和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成為我國機械制造業必然的選擇趨勢。所以,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大學生進行工程教育評估對于當前市場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2專業認證過程與方式
機械類專業認證工作的開展主要依據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認證工作組起草的相關文件:《高等學校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教育認證方法與程序》、《高等學校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教育認證標準》、《高等學校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教育認證試點學校準備工作指南》、《高等學校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教育認證專家培訓與遴選辦法》、《高等學校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教育認證考核小組工作指南》。專業認證的過程主要包括學校自評、專家組進??疾旌托纬烧J證報告3個階段。首先認證學校應向工作組提供申請表,并應包含以下內容。①師資情況(教師崗位結構、教師職稱結構、教師學歷結構)。②近3年學生數量(招生數、在校生數、畢業生數、授予學位數)。③圖書館資源概況(學校藏書、專業資源)。④實踐教學條件(主要實驗、實踐、實訓條件)。⑤近3年教學經費(教學經費、科研經費)。工作組接到學校的申請表和申請報告后,對申請進行審核評析,審核通過后申請學校需進行自我評價,并撰寫自評報告。工作組接到學校的自評報告后,與學校協商并進行實地考察,目的是對學校自評報告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進行實地考察,并了解高校未曾在報告中反映出來的其他情況。
3認證實踐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以及相關專業,應以培養社會適應能力強、專業知識扎實全面的學生為目標,以滿足用人單位和當今市場瞬息萬變的人才需求,因此機械制造專業學生工程教育認證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以華中科技大學為例,該校結合機械制造專業的課程設置和培養模式,對參加工程教育認證的學生進行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強化訓練的同時,加強基本教學科目的鞏固,在培訓的同時充分考慮當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工程師面臨機械設計制造逐步與世界接軌,其基礎知識及應用能力將在國際社會上的競爭中受到挑戰以及考驗的實際情況。為了在步入崗位中能夠具有當代機械工程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必須追求創新,應用新理論,該校在培訓過程中尤其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和發散思維的培養,注重基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養理念,以時代和企業的需求為培養方向,以現代機械設計制造方法和理論的應用為培養重點。華中科技大學在機械設計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和平時的培訓過程中投入了必要的軟硬件物質,并精選優秀師資力量,針對機械制造專業學生的教育教學特點,研究本校所適應的獨特培訓方案以及培訓模式。為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動手設計能力,對企業的實際工程需要進行模擬訓練及實踐操作,使機械制造專業學生更具備實用型人才的綜合素質。近幾年來該校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共培訓711人,603人通過認證,認證通過率達到83.2%。國內外許多大型工程公司也認可和支持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機械工程設計資格認證,該認證在機械行業內具有重要影響,它代表通過認證學生的知識儲備及綜合應用能力符合當今企業需要,通過認證者在就業過程中更加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在對一些資格持有者的后續跟蹤調查中,發現其卓越的知識應用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得到了大部分企業的認可,實現了企業和員工的互利雙贏。員工自身也感到受益匪淺,從而更加熱愛機械制造業,為祖國工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4認證的重要作用
境外許多國家早已通行對機械工程師的工程教育認證,我國受到體制和高等教育背景的影響,正處于探索和經驗積累的時期。幾年來的試點試驗證明,開展此項工作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推進高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改革。
目前若干高校專業教學脫離實際,不考慮學生素質能力與社會需要的契合性,教學內容繁多而缺乏重點,空泛而不切合企業實際需求,注重理論而缺乏實踐,學生往往偏重書本的理論知識而不注重實踐能力。因此,高校的專業教育應當改革,引導學生與企業溝通,培養具有扎實基礎理論知識、嫻熟實踐操作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并積極地與國際人才培養模式接軌。
(2)推動企業積極參與人才培養。
企業一方面對優秀機械設計制造工程師求才若渴,一方面把培養集理論知識、動手操作能力為一身的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全部推給高校。自身需求的矛盾使企業對高校畢業生始終不滿意,從而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二次培養”。其實,高校的教育投入是有限的,再資深的老師、再完備的實驗室也很難單方面培養出符合企業口味的技術人才,只有充分利用企業和社會的資源,讓學習、研究、實踐和生產更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企業也應擔負起與高校共同培養人才的責任,實現雙贏。
(3)畢業生可以快速適應工作環境。
高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企業和社會所需要的適應性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高校畢業生在步入社會后應具有獨立解決企業在生產設計過程中所面臨的技術及管理問題的能力,能夠熟練地運用在課堂中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并結合嫻熟的動手操作能力,真正成為高適應性、高技術操作性的實用型人才。這也應是企業和高校共同的人才培養方向。
(4)為我國機械工程師得到國際認可,并走向國際市場奠定基礎。
在生產經濟趨向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應僅僅停留在國內市場,應該意識到我國的工程師在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和職業資格等方面與國際水準還有差距。以《工程師流動論壇協議》為主流的國際社會通行的職業資格認可是對人才職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肯定,雖然我國目前還未加入任何國際認證體系,但是開展大學生工程教育認證為接下來的工程師國際互認做好了前期鋪墊??梢灶A見,未來我國的機械工程師必定會與國際接軌,并積極參與到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才互動和技術交流中來。
5總結及思考
根據國家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培養標準中對畢業能力要求之4“具有設計機械系統、部件的能力”要求,整合現有教學內容,形成了基礎知識遞增和設計能力遞進的機械設計類課程教學環節結構。其中先修課程包括數學類、工程力學、機械制圖、公差與技術測量等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為達到“具有設計機械系統、部件的能力”的畢業要求,設計了課程教學及課內實驗、基礎設計能力培養、創新設計能力培養三個能力遞進培養環節。
2機械設計類課程教學及課內實驗
課程教學及課內實驗教學環節分為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兩個部分,每部分。含課內實驗,課程內容及培養目標如下:機械原理課程是一門培養學生機械機構運動設計與分析的技術基礎課,主要研究機構的結構分析、運動分析和動力分析,常用機構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機械系統傳動方案的規劃與設計,其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第一,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設計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第二,掌握機構運動方案設計的能力。第三,具有機械系統運動簡圖的繪制,計算機輔助機構分析和設計的能力。機械原理實驗教學是機械原理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在實驗中通過安排部分課程基本理論的驗證性實驗,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通過增設一些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基本知識、基礎理論與實際項目需求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通過設立較多的選修實驗,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機械設計課程是一門培養學生機械設計能力的技術基礎課,在教學內容方面著重掌握機械設計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創新思維,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常用機構和機器中各種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初步具有機械結構方面的分析、設計能力,同時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設計思想和嚴謹的工作作風。機械設計實驗教學通過設立部分驗證性實驗,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課堂教學的內容;通過設立一些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及機械結構設計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通過強調學生參與實驗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設立較多的選做實驗,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3基礎設計能力培養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是機械設計基礎類課程的重要實踐性環節,通過對機械傳動裝置和簡單機械的設計,使學生綜合運用機械設計課程和其他先修課程的理論和實際知識,熟悉機械設計的一般規律,掌握機械通用零部件及簡單機械的設計理論及設計方法。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正確設計思想,樹立工程意識,培養獨立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畢業設計和以后從事工程設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課程的教學目的:第一,學習機械設計的一般方法、步驟,掌握機械設計的一般規律。第二,學會從機器的功能要求出發,合理選擇傳動機構的類型,制定傳動設計方案,正確計算零件的工作能力,確定它的結構、形狀、尺寸及材料,并考慮制造工藝、使用、維護、經濟和安全等問題,培養機械設計能力。第三,進行機械設計基本技能訓練,例如計算、繪圖,運用標準、規范、手冊、圖冊和設計資料,以及使用經驗數據和處理數據等。第四,通過編寫設計說明書,提高學生文字表達能力,掌握撰寫技術文件的有關要求;培養學生運用計算機撰寫論文的能力。第五,訓練學生用CAD繪圖的能力。機械綜合課程設計是形成機械裝備設計能力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內容以車床或銑床的主傳動系統設計為主線,以所學過的機械制造裝備的基礎知識為支撐,完成主傳動系統設計、操縱裝置布置、工程分析計算等環節的訓練。其目的是在相關先修課程學習后,進行機械結構設計綜合訓練,使學生掌握機械系統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培養和鍛煉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4創新設計能力培養
學生創新設計能力培養包括機械產品創新設計與仿真和機械創新設計與制作兩個環節:機械產品創新設計與仿真是學生以項目組的形式自主開展的為期一年的研發與制作項目,在學院的統一命題下完成一項任務。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問題求解、團隊協作、項目管理、綜合創新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質。機械創新設計與制作是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設計思維,通過機構綜合模擬現實自然界生物的動作行為,并輔以相應的控制系統達到機構的協調運動。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學生以組為單位自主地進行相關內容科技文獻檢索、方案設計、虛擬仿真、繪制加工圖紙、撰寫設計說明書并進行答辯,通過工程實踐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機械設計知識的能力。
5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