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2 11:13:54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情緒管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情緒管理
(一)情緒
情緒是人們對客觀存在的事物表現出來的一種直觀感受,或喜或悲,或無奈,直接或間接的成為人做事的一種動力,是一種必經的心理運動過程。
(二)情緒管理
情緒管理就是在人們做了一件事后,對其在事件之中所體現的情緒的自我認識、自我審議、自我區別、自我體會等能力以及對他人于這件事所表現出來的情緒作出反應的能力。通過一系列的有效地方法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緒,達到一種和諧狀態。
二、大學生情緒管理的意義
(一)合理的情緒管理有助于大學生的學業發展以及他們的積極性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情緒很重要,良好的情緒是學生學習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一個學生情緒若處于積極的狀態,那么他就會快樂的學習,積極的學習。如若情緒消極,那么他干什么事都會無聊,沒有興趣,對學習是有害無利的,會是一個關鍵。他們做事的積極性也不能保證。
(二)有效地情緒管理有助于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關系的發展
在相互交流溝通時,彼此的表情不斷的向對方傳達出一種信息,表達彼此的想法意愿。同時,彼此也在通過對方的表情來感受對方的意圖、態度。一般而言,情緒體驗豐富且能夠很好的控制管理自己情緒的人,能擁有穩定且可靠的人際關系。
(三)合理的情緒管理有助于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發展
良好的情緒管理使大學生全身各系統器官的功能更加協調、健全,有利于保持其身體健康,使其學習、工作生活更有激情和創造力,更有力量去克服挫折與困難。
(四)合理的情緒管理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負面情緒雖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若是能很好的控制,適時的調整,那么就能保持一個健康的情緒狀態;但若是不能及時合理有效地調整,那么,就會對大學生的個性起到一定的負面影響。
(五)有效地情緒管理有助于學校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情緒管理的核心是將人本原理作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緒得到充分發展,人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社會是由無數個個體組合而成的,而大學生是無數個個體中的一員。促進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才能讓個體的自我價值得到完美實現;反之,則會讓個體自我價值不能很好實現甚至是不能實現。
三、大學生情緒管理的策略
(一)營造良好校園氛圍,創立良好的學校育人環境
1.創建良好的校園環境,促進學生情緒的良好發展
積極開展健康、有益、充實、豐富的校園活動,營造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健康的團結互助的校園文化氛圍和心理健康的環境。
2.學校要積極的創造條件,多加宣傳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設立心理咨詢社,還應開展“情緒管理”選修課,是對大學生情緒進行積極干預, 促使大學生人格完善、身心健康成長的一次積極而有益的嘗試。指導大學生掌握情緒管理方法和技巧。
3.選擇經驗豐富的老師來當大學生的輔導員,積極引導他們
通過交流與溝通幫助他們理解別人的心理情緒,學會觀察,尊重他人感受。在這個基礎之上,做好自己的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在不斷的學習觀察交流過程中獲得以后一種自我控制、駕馭和承受情緒的能力。
4.積極開展團體輔導,及時了解大學生的情緒狀態,促使它向好的方面發展
現今,大多數的學生都比較排斥單獨的心理輔導,而通過團體之間的互動互助,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從而更好的調節情緒、控制情緒。
(二)努力營造和諧寬松的家庭生活環境
家庭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好的家庭(包括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的氛圍健康和諧與否、家庭父母的教養方法等)對孩子的一生(包括成長、教育、身心發展、為人處事等)有著很大的影響。家庭氛圍好的,健康積極的,其孩子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心態情緒都是積極健康向上的;而家庭氛圍不好的,比如暴力(冷暴力和熱暴力),孩子的心靈會受到極大的傷害,有時甚至會導致生命的終結,對社會也是有害的。
(1)父母多與孩子交流,溝通。大學生盡管成年,但是,心理和身體的發展都還欠缺,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2)父母雙方之間盡量少在孩子的面前吵架或是太過激烈的行為。
(3)父母多參與到孩子的生活學習的過程中。
(4)父母應該多接觸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東西。
(三)大學生學會正確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1.及時的發現自我的情緒
如,為什么我現在看不進書,馬上就要考試了,怎么辦?考差了怎么辦?父母會不會打我?當遇到這種情況時,就應該好好的感受一下自己的真實情感是什么,以便針對性的調節。
2.正確認識自我的情緒,學會辯證的看問題
情緒會因為某一件事而發生觸動。如,某一個信念有合理(符合大眾的、科學的)和不合理(不符合大眾評價標準、荒誕的)之分,不管我們遵循哪一種,情緒都會有波動,而當這時,我們就該正確的認識自己的情緒了,學會自我安慰。任何問題都具有兩面性,在大學,必學哲學,要求我們一分為二、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所以,不能片面的極端的看待一個問題。
3.合理表達宣泄自己的情緒
大學生可以通過情緒轉移、適當比較、交換角色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梢酝ㄟ^聽音樂、做游戲、傾訴、運動、適度痛哭、咨詢等方法來宣泄自己的情緒,釋放自己的不良情緒,使自己的心態保持一個平衡。
參考文獻:
[1]宋顏云: 大學教育中的教育心理學研究[ J]. 中國科技信息, 2007( 7)
[2]吳杰:大學生的情緒調控與身心健康[ J].濟寧師范??茖W校學報, 2006(3)
[3]許若蘭.論情緒管理[J].理論與改革,2001(6)
[4]遲成勇.試論學生情緒的自我調節[J]. 職業教育研究,2005,(6):110-111
[5] 楊敏杰.談大學生情緒的自我調節[J]. 教育探索, 2002,(12):86
[6]陳大紅.大學生的情緒管理[J] .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9 ,(5)
[7]蔡秀玲,楊智馨.情緒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8]薛永蘋,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J].思想教育研究,2008,(4)
Abstract: Emotional problem is the core problem in our study、job and the daily life.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connotation、the necessity and the strategies of the management of emotion. In order to reasonably control our emotion.
關鍵詞:情緒管理 情緒認知 情緒表達 情緒控制
Keywords: emotional management; emotional cognitive; emotional expression; emotion control
作者簡介:趙靜,1982年1月,女,河南南陽人,工作單位:上海電機學院;職稱:助教,學位:碩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成冠弟,1955年6月,男,上海人,工作單位:上海電機學院;職稱:政工師;田仲,1987年9月, 女,上海人,單位:上海電機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069(2009)-04-0197-02
一、情緒管理的內涵
(一)國外對情緒管理的定義1
國外對情緒管理內涵的研究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類:第一類是適應性管理,即情緒管理是一種適應社會現實的行為反應。Thompson (1994)指出,情緒管理是一種適應社會現實的活動過程,它要求人們的情緒反應具有靈活性、應變性和適度性,以使人們能以有組織的、建設性的方式,迅速而有效地適應變化的社會情景;第二類是功效性管理,即突出情緒調節旨在服務于個人目的。Master(1991)指出,情緒管理是一種服務于個人目的、有利于自身生存與發展的活動。人們在進行情緒管理前,會對社會情景與自身關系的主觀意義以及自身應付能力進行認知評價,最終決定如何對自身情緒進行管理;第三類是特征性地界定情緒管理。Cicchetti、Ackerman和Izard(1995)從情緒管理的動力特征角度認為情緒管理是發生在意識內外的、包括生理、認知、體驗和行為反應的動力組織系統,其功能是驅動和組織行為,以適應特定環境。
(二)國內對情緒管理的定義
徐元紅認為2,所謂情緒管理,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情緒的自我認識、自我控制、自我區分等能力和對他人情緒認識與適度的反應能力。王澤華認為3,情緒管理就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調節情緒,對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應能適可而止的排解,能以樂觀的態度、幽默的情趣及時地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情緒管理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體察自己的情緒;二是適當表達情緒;三是以合宜的方式纖解情緒。而師曙光將情緒管理界定為4,通過有效的方法,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使自己總是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王飛飛在綜合國內外情緒管理研究的基礎上認為5,情緒管理是個體在遇到與個體發展不利的情緒時,積極尋找情緒策略,以有效的方式解決情緒不適的能力。
筆者在綜合國內外研究的基礎上認為,情緒管理是個體有意識地覺察、表達、控制自我情緒的行為,從而達到個體身心適應良好的狀態。情緒管理包含情緒認知、情緒表達和情緒控制三個部分。
二、大學生情緒管理的必要性
(一)合理進行情緒管理是維持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據統計,全世界大約有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其中80%左右的精神疾病的主要癥狀是情緒障礙。[1]西南財經大學電子商務學院的“情緒管理工作坊”在針對學生個人發展心理訓練的意向調查中發現[2],在18個備選項目中,420位參加調查的同學最感興趣而又最覺無力的問題是“如何提高自己管理情緒的能力”。可見,大學生的情緒困擾是一個應當引起教育者高度關注的現實問題。處在青年期的大學生,心理上正經歷著急劇的變化,情緒起伏波動大,情感體驗豐富和復雜,容易陷入情緒困擾。這一特點必然會影響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長期持續的不良情緒還會危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3]情緒健康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情緒異常往往是心理異常的先兆。從提高大學生的情緒管理水平入手,能有效防止他們情緒異常的出現,防患于未然,達到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科學進行情緒管理是學?!耙匀藶楸尽惫芾砝砟畹捏w現
“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學校教育實踐中日益得到教育者的認可,“以人為本”就是要求我們對人的各個方面、各種需要給予關注:要求我們不但要關心大學生的智商,還要關注大學生的情商;不但要關注大學生外在的行為表現和結果,還要關注大學生內在的心理感受和情緒波動;不僅要關注大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緒波動,還要交給大學生情緒管理的途徑和辦法,以切實提高大學生情緒管理的能力。[4]關注大學生的情緒管理,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科學分析自己的情緒成因,合理抒發和表達自己的情緒體驗,是學?!耙匀藶楸尽惫芾砝砟畹捏w現。
(三)有效進行情緒管理是保持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
從廣義上來講,社會是由無數個個體組成。協調好個體與社會的關系,才能促進個體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個體完滿生活的享受,反之,則會使得個體因與社會對立或消極的適應受到社會的遺棄或制裁。從狹義上來講,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大學生情緒的健康發展是保證人際關系良好與社會和諧的基礎。學校育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體現社會的需要,培養的人才最終要投身入社會、服務于社會,只有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才能提高個體社會適應的能力,增強社會群體的凝聚力,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三、大學生情緒管理的基本策略
大學生的情緒管理關涉到學生的健康成長,關涉到學校“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最終落實,關涉到社會的和諧發展。如何對大學生情緒進行有效管理,可以從學校教育和學生自身兩個方面入手。
(一)營造良好校園氛圍,加強情緒管理教育
社會心理氣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個體情緒。因而,一方面學校應該注重培養積極向上、團結友愛、互助合作、健康溫馨的校風、班風、舍風,使學生在良好的心理氣氛的影響和熏陶下,于潛移默化中形成健康情緒。同時可通過征文、板報、文藝活動等形式,有意識地強化自身管理的重要性進行適時的傳教。另一方面,健康情緒的建立離不開科學的情緒教育,通過“情緒管理”教育,引導學生在所處的環境中能自我覺察到自己的心理狀況和情緒狀況,并用適當的詞匯表達出來,與老師和同學進行溝通。[5]同時幫助學生理解他人的心理情緒,學會察言觀色,能從言談舉止中讀懂他人的情緒狀態,尊重他人的感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并在此基礎上學會自我控制、駕馭自己的情緒,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二)掌握情緒管理技巧,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1.改變認知法:美國心理學家沙赫特、辛格及阿諾德,認為情緒的產生是由環境事件(刺激因素)、生理狀態(生理因素)、認知過程(認知因素)三個條件所制約的,其中,認知因素是決定情緒的關鍵因素。[6]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認為,人的情緒困擾并不是誘發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對誘發事件的非理性的解釋與評價引起的,如果改變了非理性觀念、調整了對誘發事件的認知,消極情緒就會改變,就會達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效果。因而,分析自己不良情緒產生的動因,有意識調整對誘因的認識,緩解自己的不良情緒。
2.合理表達法:情緒表達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表達時要掌控得恰到好處。合理表達情緒,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察覺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只有先察覺自己的各種情緒,才能精確傳達出自己的感受。同時,還要進一步能做到覺察他人的情緒,從細微處覺察識別他人的情緒,才能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為別人設想。其次要適時適度表達情緒。了解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后, 要恰到好處的表達出來。要如亞里士多德所強調“適時適所表達情緒”,不要當眾表達自己的不滿或憤怒情緒, 在適當的場所以不傷人的方式適度表達內心的不滿。
3.控制法:注意轉移是控制情緒的基本方法,可以有意識的將注意力從當前對象轉至其他對象,從而使情緒得到調節,如當遇到不愉快的事物時,可以聽聽音樂、與朋友散步或做些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除此之外,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緒也是一種調節情緒的辦法,通過傾訴(直接與人傾訴或寫日記間接傾訴)、高喊、哭泣等方式宣泄不快的情緒,從而使情緒恢復平靜。
參考文獻:
[1][6] 陳少華.情緒心理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8,8.P12
[2] [4]王學紅.淺議大學生的情緒管理[J].科學創新導報,2007,36.
[3] 馮維,吳曉雷.我國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與問題探討[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
[5] 林文.試論當代大學生情緒管理[J].科學教育論壇,2005,3.
[7] 徐元紅.學生中常見的不良情緒的管理與調適[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3.
[8]許若蘭.論大學生情緒管理和情緒教育[J].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2.
注釋:
1轉引自王飛飛.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06,5.
2徐元紅.學生中常見的不良情緒的管理與調適[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3.
3王澤華.論大學生要加強情緒管理[J].科教論叢,2006.5.
關鍵詞:大學生;負面情緒;情緒管理。
大學生處于由學校到社會的轉折期,他們在心理發展方面還未完全成熟,他們在面對學業、感情、交友、就業等問題時往往比較敏感,情緒波動較大,常常會出現沮喪、失落、焦慮、空虛、自卑、易怒等負面情緒,且很容易陷入情緒困擾,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際關系緊張,甚至做出一些沖動失控的舉動,喪失理性,這些負面情緒影響到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響他們的未來。本文將對大學生的負面情緒的特點、危害進行分析,并探討大學生情緒管理的有效方式,希冀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大學生的情緒及其特點。
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是伴隨認知過程產生的,是“一種由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相互做用而產生的包含體驗、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過程”[1]。由于是與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密切相關的心理活動,因此,若需要得到滿足,那么則會有興奮、愉快、滿意等主觀體驗,這些被稱為正面情緒;反之,需要得不到滿足,則會出現沮喪、憤怒、悲傷等主觀體驗,這些被稱為負面情緒。
大學生一直在學校這個相對比較單純的世界里生活,他們的交往對象比較固定,交往范圍較窄,生活經驗比較少,他們“心理發展相對緩慢,心理調節機制不完善,缺乏對心理活動調節和支配的意志和能力,因此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出現了某種程度的不平衡”[2],因此,一方面大學生的情緒體驗強烈,情緒表達會很直接,他們不會有太多的掩飾,情緒表達一般會真實的反應他們的心理活動,情緒具有沖動性、直接性的特點。同時,與之前相比,大學生需要更多的去考慮自己的感情、學業、人際關系以及就業等,在這一過程中自我意識逐漸成熟,也逐漸的學著調適自己的情緒,情緒及其表達開始逐漸趨于成熟。
通過心理普測我們發現大學生存在的主要情緒困擾有自卑、人際關系敏感、孤僻、焦慮、抑郁、易怒等,這些負面的情緒對大學生的身心、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二負面情緒對大學生的危害。
1.損害大學生的身體健康。
情緒是一種包含生理的心理過程,情緒上的每一次變化都能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反應,如激動時會有血壓升高、呼吸急促、瞳孔變大、胃腸蠕動減弱、心跳加快、血管收縮、面部潮紅等變化?,F代醫學認為人類的大部分疾病都與情緒有關,“如果我們經常處于消極或緊張的情緒狀態之中,就可能使體內器官和組織陷于不正常的活動狀態,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生理的紊亂”[3],如容易激動、脾氣暴躁的人就容易患高血壓等疾病。我國傳統的中醫也認為情志過極或持續時間過長,就會導致五臟氣機紊亂而生病,如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驚傷心膽。
另外,情緒還與某些疾病的轉化有關,正面情緒對某些疾病如癌癥的好轉有輔助作用,而負面情緒則會導致疾病的惡化。
2.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負面情緒會干擾大腦正常的活動,破壞人的正常判斷力,甚至導致各種神經和精神病,據調查,常見的而焦慮、抑郁病、神經衰弱等心理問題大多數與負面情緒有著密切的關系。長期處于負面情緒的狀態中缺乏良好的調節,就很容易沉浸在過分痛苦、空虛、無聊的狀態中不可自拔,為了尋找心理上的寄托,就會在酗酒、吸毒、網絡游戲、傷害自己甚至傷害他人等行為中沉淪,“這些事物都讓我們的情緒變得冷漠或麻木,在我們低潮時,為我們帶來舒服、愉快的感覺,讓我們感覺到自己還活著;另一方面,借著沉溺于這些事務也可以免除憂郁和失落感、寂寞和孤獨感,使我們不須面對真實的痛苦,因而也就覺察不到任何與傷害有關的情緒”[4]。用這種自欺欺人的行為來逃避痛苦無疑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不但無法根治不愉,而且嚴重損害心理健康。
3.導致大學生學業不良。
進入大學后,面對教師授課方式、學習環境的改變,大學生們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適應不良的問題,“如果學習中的某些‘困難’是在伴隨著消極情緒體驗的活動中產生的,那么學生通常會將之視為一種痛苦、難受的差使和負擔,甚至視為對自尊心和安全感的障礙和威脅,因而他們會表現出退縮、厭倦甚至抵觸的傾向,至多盡義務式地或應付性地進行一下意志努力”[5]。作為大學生,他們從道理上完全明白學習的目標指向,他們也會為自己的逃課等不良行為而感到會后,但是一部分同學自制力、意志力差,不能及時調整情緒狀態,出現不及格現象,進而通過沉迷網絡游戲等進行自我麻痹,從而逃避學習不良給自己情緒帶來的不適。
4.造成大學生人際關系緊張。
人具有社會屬性,需要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獲得社會歸屬感,而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不但能使人從感官上感受到輕松愉快,更是事業發展、生活幸福所不可或缺的。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建立在融洽的雙方情緒基礎之上的;易發怒、缺乏同理心、不能以寬容、友善的態度與他人交往,看不到他人長處、斤斤計較,而且不善于調控自己的消極情緒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就很可能導致人際關系的緊張和失敗。人際關系緊張,對周圍人充滿敵意,長此以往,與周圍人關系緊張冷漠,缺乏溝通交流的對象,更不利于不良情緒的宣泄,精力都浪費在不良情緒的消耗上,也會成為學業進步的絆腳石。
5.影響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
負面情緒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也并非是完全無益的,只要是能在適度的時候及時調整,就會保持健康的情緒狀態;但若不能及時調整,則會形成情緒恒常性,即“個體從小表現和養成的經常出現的情緒色調。這種經常性往往鑲嵌在成長中的人的個性之中,成為一個人個性的情緒特征,情緒特征是構成個性的主要成分”[6],長期穩定的情緒表現,被看做是相應的人格特質,如多疑的、憂郁的、悲觀的等,這些以負面情緒占主導的人格特質不僅對身心、學習、工作都是不利的,而且經常以此種心態來認識周圍的事物,會影響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提高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策略。
1.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滲透,提高大學生的情緒認知能力。
情緒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具有鮮明的社會性,我們表現出來的情緒往往是經過掩飾、偽裝的,這樣,就妨礙了我們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情緒,缺少了真正的“癥”,也就難以對癥下藥。情緒無好壞之分,任何一種情緒都有其價值,我們要了解、接納情緒,并學會如何與之相處,才有可能談管理情緒。高校的學生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大學生的情緒特點和常見的情緒特別是負面情緒的困擾,加強對情緒調適能力較差的同學的關注,做好相關建檔管理,通過選修課、講座等方式加強對情緒等心理知識的滲透,使學生認識到情緒管理對自己學習、生活、感情的重要性以及正確進行情緒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情緒認知能力,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品質。 轉貼于
2.指導大學生掌握情緒管理的方法,提高情緒管理能力。
大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來了解情緒,學習情緒調節的技巧來緩和、轉移情緒,從而提高情緒智力。
情緒宣泄:大學生的情緒十分豐富,負面的情緒需要及時的釋放,如果不及時釋放,長期的壓抑,會導致最終的爆發,后果會更嚴重。大學生在遭到負面情緒的困擾后,可以選擇適當的情緒宣泄,如選擇朋友、老師、咨詢專家、網絡等進行傾訴;通過寫日記等發泄并整理自己的情緒。
以記錄為例,“有豐富的經驗性證據證明,在悲傷或創傷性事件的情境下,記錄情緒反應能對身體健康產生長期有益的影響”[7]。在記錄情緒反應的過程中,當事人可以冷靜下來組織自己混亂的情緒,并結合自己的原有的認知結構,認清事情的本質,并適當的調節自己的情緒,從而避免過激的情緒對身體和人際關系等的傷害。
情緒轉移:顧名思義,大學生在遭遇負面情緒時,可以選擇離開當時的情境,轉移注意力,如聽聽曲調高雅、旋律優美的音樂,適當參加體育活動,旅游等。
情緒升華:負面情緒主要是由于個人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造成的,若一味的沉浸于自己弱點,可能會在一些不良行為中尋找安慰,從而導致無法自拔。大學生應該揚長避短,認真分析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彌補不足,將理想轉移到更有價值的事情上去,實現升華。
理智療法:宣泄和轉移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情緒管理的方法,升華也很難認識到情緒的本質,ABC理論則有助于大學生正確認知自己,從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A是指引發的事件,也就是說我們能感覺到的事實;B是我們對A事件所持的觀點。C則是B所引發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一般我們總是認為是事件直接引發了我們的反應,但是實際上是我們的觀點造成的反應。我們需要首先認清引緒的根源,也就是我們的觀念,理清情緒發生的來龍去脈,才能去調控情緒。
3.創設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穩定學生情緒。
習慣了高中緊張生活節奏的大學生往往難以短時間適應大學生活,部分同學不能很好的安排課余時間,經常感到郁悶空虛,他們要么渾渾噩噩的虛度光陰,等到畢業時才后悔莫及;要么將自己托付于虛擬世界不能自拔。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的創設利于學生情緒的穩定,而通過參加各種活動,同學之間加強溝通交流,生活變得充實,一些不良情緒容易被釋放,大學生在活動中認知自我、鍛煉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動中發展了自我。
4.重視團體輔導,對大學生進行情緒管理干預。
情緒雖然是對事物的短暫的反應,但若不能及時進行調控,長期積存,容易導致抑郁、焦慮、強迫、自卑等心理問題。學生對單獨的心理輔導會比較排斥,而通過團體成員間的互動,個體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能夠更正確的評價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提高情緒調適的能力,從而具有健康的態度行為和主動發展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團體輔導,提前對大學生進行情緒管理的干預,避免不良問題的發生。
大學生需要覺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緒,并學會適當的表達、有效調控自己的情緒,提高自身的情緒智力,同時,大學生要改變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認清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挫折、煩惱,對自我進行恰當的評價,確立健康的人生態度。
參考文獻
[1]喬建中。情緒研究:理論與方法[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葉素珍,曾振華。情緒管理與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關鍵詞】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性別;年級
一、問題提出
情緒管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并不長,它是心理學和管理學的交叉學科。近年來,由于學校中學生心理研究的加強,情緒管理能力引起了一些學者的重視,成為心理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情緒管理能力是個體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調節和控制的能力,是培養駕馭情緒的能力,是建立和維護良好的情緒狀態的一系列過程和方法。個體如果具備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就能夠有效的調節自己的情緒狀態,使自己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已有研究表明,情緒管理能力對人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一個人情緒管理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日常生活。有研究者認為,情緒管理能力能夠調節消極的情緒對個體行為的影響,促進個體與他人溝通交流的流暢性和有效性。
大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的上升階段,情緒體驗強烈,情緒的波動較大,面臨各種學業、生活和就業問題,很容易被不良情緒困擾。本研究擬采用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問卷對山東某高校在校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進行研究。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對山東某高校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46份,其中男生64人,女生82人。低年級學生94人,高年級學生52人。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工具。使用王飛飛編制的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問卷,共有38道題目,四個維度:情緒疏泄能力、活動轉移能力、尋求外界幫助能力與認知調控能力。每一維度的得分越高,表明該維度的情緒管理能力越強。
2. 統計方法。用SPSS17.0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錄入及統計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一般特征
參與調查的大學生在認知調控能力這一維度上的均分最低,在活動轉移能力這一維度上的均分最高。各維度按平均值從大到小排序為:活動轉移能力、情緒疏泄能力、尋求外界幫助能力、認知調控能力。
(二)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性別特征
數據結果顯示,大學男女生在總體情緒管理能力上女生顯著優于男生(P
(三)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年級特征
數據結果顯示,大學生在情緒疏泄能力、活動轉移能力和尋求外界幫助能力這三個因素上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P四年級。在認知調控能力上沒有顯著差異。
四、討論
(一)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總體特征
研究表明,大學生在“活動轉移能力”這個因素上的均分最高,表明大學生在遇到情緒問題時,傾向于從事其他活動來解決情緒困擾,達到疏泄情緒的目的,但自我情緒管理能力還不是很強;在“認知調控能力”這個因素上題目均分最低,說明大學生在遇到情緒困擾時,不能很好的運用認知調控對情緒進行調節。
(二)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存在性別差異
該高校參與問卷調查的男女生在總體的情緒管理能力上存在差異,女生要顯著優于男生,在四個維度上都有所體現。表明,大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情緒管理能力,但有研究(王大華,1998)發現,男生比女生更傾向于采取沖動的行為,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理智控制的能力較差,這可能是男性女性之間的生理差異造成的。
(三)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存在年級差異
該高校參與問卷調查的高低年級學生在總體的情緒管理能力上存在差異。在情緒疏泄能力、活動轉移能力和尋求外界幫助能力這三個維度上存在著顯著的年級差異。具體表現為:低年級>高年級。這表明大學高年級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要比低年級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弱,可能是因為到大學后期,高年級的學生對自己的要求放松,不太管理自己的情緒。另外,高年級學生更多的會面臨找工作受挫的打擊,需要更直接的宣泄方式。
五、結論
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在性別上存在差異,女生要顯著的優于男生;在年級上,情緒管理能力只有三個維度存在顯著差異,分別是情緒疏泄能力、活動轉移能力、尋求外界幫助能力,低年級顯著優于高年級。
參考文獻
[1] 陳敏.淺談大學生的情緒管理[J].科技創新導報,2008 (35).
[2] 杜繼淑,王飛飛,馮維.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07(10).
[3] 羅誠.高校秘書人員情緒管理探析[J].高教論壇,2009 (3).
[4] 王大華.防御機制的年齡,性別與方位差異[J].心理科學,1998,21(2),131-135.
[5] 王飛飛.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06.
[6] 展寧寧.大學時情緒調節策略與人際關系困擾及生活滿意度的關系[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0,12(6),115-120.
大學生情緒問題的出現給學校、教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須采取有效手段加強對大學生情緒管理的教育,切實提升大學生情緒調節與自我管理的水平,確保大學生順利的學習、成長和發展。其中,如何營造和維持良好的校園氛圍、班級氛圍、集體氛圍,傳播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人生觀和情緒觀,應該成為大學校方與教師重點思考的課題。要立足于大學生的實際需要,根據大學生情緒問題的種類、特點和突出問題,制定校園氛圍塑造的策略。
比如,第一,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把大學生主要的時間和精力吸引到學習上來。相關理論表明,當大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及相關活動上面的時候,大學生的不良情緒與消極心理可以得到很好的緩解和調試。所以,教師要制定更加周密、完善和具備吸引力的教學方案,引導大學生更加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來,不斷提升大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好的學習情緒成為大學生情緒的主導力量。第二,要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外活動來引導和諧、健康的氣氛,培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意識、自我調控能力等。
2.大學生要合理調節自我情緒,加強自身情緒的有效管理
對于大學生自己而言,情緒的管理和控制極為重要,不僅關系到自身心理狀態的穩定,而且與平時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大學生要對自我情緒加強管理、控制和調節,通過多重途徑來塑造良好的情緒,提升自己的積極情緒與正能量。一種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情緒能夠激勵大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學習、社會實踐與人際交往中去,能夠不斷提升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大學生不斷進步;反之,消極、懈怠甚至負面的情緒一旦左右了大學生,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受到影響,平時的正常學習、生活、實踐活動、人際交往等必然出現不良的反應。所以,大學生一方面要認識到自我情緒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學會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保持積極、正面的情緒,確保自己的情緒處于可控的范圍內。如,當自己情緒低迷、懈怠甚至消極的時候,可以選擇以各類社會交往活動、集體實踐活動等方式來進行轉移,轉化消極的情緒與心理狀態??梢酝ㄟ^參與集體的體育活動讓自己大汗淋漓,可以消除心理與情緒的負面因素;也可以通過聆聽音樂會和觀看校園晚會等活動來解放自己的思維,從而沖散負面的情緒;此外,大學生也可以與同學、朋友之間的交流、溝通的方法來宣泄不良情況,從而更快的走出負面情緒的陰霾??傊?,當大學生自己出現了負面、消極情緒的時候,切忌沉默的“忍受”,而是要積極的自我調節,進行情緒的轉移、宣泄和爆發,讓消極、不良情緒盡快“散去”,讓積極、正面的情緒盡快“到來”。
3.教師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輔導,以情感溝通提升情緒管理效果
情緒管理可以歸結到心理輔導的范疇,大學教師要在其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平時,在課堂與生活中,教師都要善于察言觀色,通過觀察、溝通、傾聽的辦法來了解和掌握大學生情緒的走向。當發現大學生被不良情緒困擾的時候,要積極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以情感溝通、感化的辦法來幫助學生們排除負面情緒,盡快恢復良好的狀態。例如,教師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幫助學生們融入到集體生活中來,從而匯聚更多的積極情緒因子,讓每位學生都處于融洽的團隊氛圍中,從而不受負面情緒的影響。在課外一起參與集體活動,共同獲得快樂的正能量。教師要做大學生的“良師益友”,通過情感溝通和感化的策略來幫助大學生掌握自我情緒管理的辦法,同時更好的引導他們不斷的提升積極情緒與心理素質。
4.總結
關鍵詞:大學生;情緒管理;現狀;對策
一、大學生情緒管理現狀及原因
在大學生群體中,由于大學生心智未完全成熟,面對學習、生活、情感、工作壓力等問題時,經常會經歷焦慮、自卑、壓抑等消極情緒體驗?,F在最常聽大學生的口頭禪就兩字“郁悶”。2008年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前夕,北京16所大學的調查顯示,大學生抑郁的發病率達到23.66%,不少于十萬人,因精神病休學退學的比例分別占因病休學、退學的人數的37.9%和64.4%,精神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1]。而精神疾病的突發都是因為情緒困擾沒有得到及時調整所至。本人在荊州在校大學生做了一些問卷調查,關于大學生情緒困擾現狀的調查,一共發出600份問卷,回收560份,其中女298人,男262人,以下是調查結果中的一組數據:
從圖表可以看出,大學生92%都遇到過情緒困擾,約有63%有過嚴重的情緒困擾,男女在困擾現狀,強度、時間、方式都有一定的差別,在困擾發生的形式上男女都接近50%。以學期為單位,絕大多數同學情緒困擾是“有時”或者“偶爾”,表現出不大頻繁的特點,但女生的情緒困擾高于男生幾個百分點,在情緒持續的時間上大多數同學是“一天多”或“幾天”,而在長時間情緒困擾上男性比女性稍多。困擾發生現狀、強度、形式、頻率、持續時間等,男女大學生有一定的差異,但無顯著差異,本次調查說明大學生情緒困擾為大學生普遍現象。
如上圖所示,大學生情緒狀況堪憂,除了社會上不可避免的有消極情緒外,大學生管理自身情緒的能力也很缺乏。有研究者曾以重慶市1000名大學生為試做了大學生情緒管理的調查研究,該結果反映了大學生情緒管理的能力幾個方面,
從表2中可看出,大學生情緒管理五個維度均分在3.0993——3.9847之間,總問卷均分為3.5744,呈現一種正象趨勢,這表明隨著大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在多數情況下能理智的調節情緒,能夠控制隨意發泄消極情緒的念頭,但其內部發展的結構不均衡。大學生在“控制消極發泄能力”這個維度的得分最高,在“積極補救能力”這個維度的得分最低,五個維度項均分大小順序依次為:控制消極發泄能力、理智控制情緒能力、尋求外界扶持能力量、控制消級暗示能力、積極補救能力[2]。這說明大學生在遇到能引起消極情緒的事件中,能夠采取相對理智的方式處理,也會去主動尋求一定的幫助,但是極易受消極情緒的暗示,積極補救不好事態的能力比較弱,需要積極的提高。
表1表2說明大學生都有一定的情緒困擾,情緒控制能力并不理想,“情緒管理”近幾年來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對大學生而言,不良的情緒會地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極大的危害,它使學生喪失信心,缺乏活力,引直內心矛盾沖突,嚴重者導致心理障礙,阻礙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因為高校培養學生情緒管理對于增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充分發展學生的智力,情感 意志,并使之協調發展,構成完整人格,增進學生對現實適應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美國心理學家James Gross于2002年提出的情緒調節理論,在情緒發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情緒調節[3],如圖所示:
該情緒調節過程模型中,Gross把情緒發生過程分為五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會產生情緒調節,即:情景選擇,情景修正,注意分配,認知改變,反應調整。情景選擇指個體趨近或避開某個人、事件與場合以調節情緒,個體會使用這種策略來減少負情緒的發生,增加積極情緒體驗的機會。如有社交焦慮的人會盡量避開公眾場合以減少焦慮的發生。修正情景是對情緒事件進行初步的控制,努力改變不適情景。如當個體與同學關系緊張時,努力去改善緊張關系。注意分配是關注情緒事件中許多方面的某一種或某些方面,包括努力集中于一個指定的話題或任務,注意離開原來的話題或任務。如當個體談到令人不愉快的話題時,個體會轉移話題,進而注意別的事情。認知改變是選擇對情緒事件意義的可能解釋和看法,從而達到調節情緒的目的。情緒事件的個人意義解釋對特定情景中情緒發生的心理體驗、行為表達、生理反應會產生強大的影響。認知改變通常會改變情緒的性質,如別人撞了你一下,你解釋為不是故意的,則會避免生氣。反應調整是指情緒已被激發以后,對情緒體驗、行為表達、生理反應施加影響,主要表現為降低情緒反應的行為表達。如別人撞了你一下,他沒有表示歉意,盡管你很生氣,但你會很努力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就屬于反應調整。
情緒管理內涵豐富,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三類。首先是情緒管理的適應性,將情緒管理釋為是一種適應社會現實的行為反應。其次是情緒管理的功效性。最后一類便是情緒管理的特征性。Mayer和Salovey于2000年在其情緒智力模型中提出情緒管理是指思維促進智力,情緒的和個人的成長;管理激勵,對情感開放的能力。據此,有學者將情緒管理能力概述為個體積極尋找情緒策略來應對對其發展不利的情緒,以有效的方式解決情緒不適的能力??傊?,情緒管理是一個人對自身情緒的自我認識、控制、區分等能力和對他人情緒認識和適度的反應能力。
二、大學生情緒管理的意義
(一)情緒管理能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馬斯洛認為心理健康標準中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及適度的表達與控制情緒。由此可見,情緒與心理健康有著直接的聯系。積極情緒,對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效。而當人處于抑郁等消極的情緒狀態時,人的身心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損害。若長期處于低沉的情緒狀態下且不及時調整,可能會導致神經、內分泌等功能失調。有資料顯示,大學生存在抑郁、焦慮、人格障礙等問題的比例為16%~30%。這提醒大學生需要加強情緒管理,通過合理的方法,有效調節和控制自身情緒,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二)情緒管理能力能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社會適應能力是個體對其周圍的環境作出反應并適應的能力。積極的情緒有助于增加個體的資本,拓寬人脈資源與社交網絡,這些社會支持又反過來提升個體的積極情緒。另有資料顯示,情緒管理能力較高的兒童在社會交往情境中比那些經常處于消極狀態的兒童表現出較高的社交技能和較少的問題行為。魯賓等發現,欠缺情緒管理能力的兒童更容易受到父母消極的評價及同伴的拒絕,進而會影響其社會性等方面的健康發展。因此,大學生應關注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來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
三、改善大學生情緒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強學校、家庭方面的情緒管理教育
情緒健康有助于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溝通,提高其情緒智力與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學校可通過建設健康溫馨的校園環境,營造健康的情緒氛圍,開展相關選修課以及專題講座等途徑來加強大學生情緒管理教育。也可通過輔導員和專業心理咨詢師對大學生的情緒困擾進行疏導排解進而減少負面影響。家庭作為對孩子影響深遠的場所,有義務和必要去創造一個良好的情緒管理氛圍。所以,作為家長應以身作則適時適度的與子女溝通、交流,給予孩子足夠的細心與關心,及時關注子女的心理動態。
(二)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情緒調節能力
從情緒管理內涵來看,提高大學生自我情緒調節能力是首要。首先需培養其認知能力。美國心理學家沙赫特等人認為認知因素是決定情緒的關鍵因素。因而需教育大學生有意識地去分析自己不良情緒產生的動因。其次就是培養大學生合理表達情緒。觀察自己情緒的同時要學習識別他人的情緒。最后就是合理宣泄情緒。通過運動、傾訴等方式將負面情緒釋放,從而緩解心理壓力,恢復情緒。
四、建議
有研究指出,大學二年級是進行情緒管理能力干預的關鍵期。此階段既是大學生適應生活也是其情緒管理能力發展的轉折期,可塑性較強。因此積極有效的對其情緒管理能力進行干預,一定能獲得較良好的效果。學校心理咨詢在此時便可發揮其效力,可采用個體咨詢、團體輔導、心理教育及各方式相結合的方法。此外,如今各?;径荚O有各類社團,學校應鼓勵支持社團的開設,為大學生提供溝通交流的良好平臺,這也是增強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五、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