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2 11:13:37
序論:在您撰寫向英烈致敬的寄語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健康教育;治療依存性;生存質量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常見的復發率、致殘率較高的慢性遷延性疾病。主要表現為思維、意志、情感和行為等精神活動的全面衰退,其社會能力、社會興趣、個人衛生、自理能力等方面存在嚴重缺陷??咕癫∷幬镏委熌苡行Э刂破渚癜Y狀,減少復發率,由于精神分裂癥病程長,患者需長期或終身服藥,服藥依存性直接影響患者疾病的康復。但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依存性不良患者75%復發,在服藥患者中也有25%復發[1]。本研究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存性和生存質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所有患者的診斷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診斷為精神分裂癥。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齡32~68歲。采用數字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無顯著差異性(P>0.05)。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對觀察組采取健康教育方法,從患者入院開始以小組健康宣教為主,個別健康宣教為輔。小組健康教育由專科知識及臨床經驗豐富的主管護師負責,根據患者的病情特點及治療方案制定每周教育計劃,至少2次/w,40 min/次。個別健康教育有主管護士根據患者提出的疑問給予個性化教育。主要采取的教育形式有:①講授式教育:以手寫板或多媒體的方法講解精神分裂癥的發病原因、臨床表現、治療及愈后;②卡片式教育:由護士提供精神科常見健康知識小卡片,發給患者相互討論學習并隨身攜帶,相互交流1次/w;③問答式教育:引導患者探討自身疾病存在的健康問題,護士給予耐心解答,提高認知,加深理解;④游戲性教育:護士帶領患者做一些心理游戲,促進患者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提高自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⑤模范式教育:選擇表現好有進步的患者如作為榜樣,給予精神表揚及物質獎勵(如:食品,生活用品等)
1.2.2內容 分五階段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貫穿于整個住院過程。①住院初期:護士主動耐心向患者介紹住院環境、各項制度、主管醫師、主管護士、減輕患者因陌生環境而產生的恐懼、焦慮、敵對情緒,充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②治療期:講解精神疾病相關知識、病因、臨床表現、抗精神病藥物的名稱、作用、副作用、用藥注意事項;各種化驗檢查的指導與作用。③康復期:患者的病情基本控制,教育重點是讓患者了解服藥的重要性,通過角色扮演來掌握服藥的時間、劑量、作用等知識,運用認知療法糾正不合理的服藥信念。④出院前期:對患者進行生活、用藥、社會適應、心理調節、預防復發等全面指導。鼓勵患者接納自我,正確看待生活,制定出院計劃,加強生活技能訓練及人際交往能力訓練,并對掌握的知識進行提問,針對性的指導。⑤出院后采取電話隨訪教育,每周隨訪一次,詢問患者及家屬是否按時遵醫囑服藥,了解有無藥物副作用,鼓勵患者正確服藥,督促家屬做好藥物保管和監督服藥工作。
1.3評價方法 兩組患者均隨訪6個月,采用自擬問卷調查患者治療的依存性,包括日常生活、服藥行為、健康行為、遵醫囑行為4個分項,每項滿分10分,總分40分,分值越高說明依存性越好。采用GQOLI-74量表評估患者生存質量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AS 1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學分析。對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3 討論
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愈后、康復是精神科的棘手問題,健康教育是一項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有評價的系統教育活動,可促進人們自覺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為,以改善、維持和促進人類健康[2]。治療依存性是指治療和治療行為遵從的程度,患者治療依存性差,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疾病嚴重程度、環境、藥物副反應、醫療機構、病情性格、社會功能等,都對治療依存性有明顯影響。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癥狀,減輕焦慮、抑郁情緒,增強社會功能,降低殘疾程度[3]。專職護士對患者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系統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正確認識疾病及用藥知識,使其充分認識到堅持遵醫囑服藥,定期復查,規律生活是治愈疾病、防止疾病復發的重要因素[4]。健康教育要求護士對患者所傳遞的信息具有科學性,知識性和適用性,才能提高患者的興趣。同時,本研究提示:在實施健康教育過程中,不但要注意患者的不同病程階段,還要考慮患者的文化背景年齡層次等個體接受能力的差異。所以在健康教育過程中,除了群體性教育外,還應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因人因時而宜,隨時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也促進了護患關系,使護士能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給予個性化的指導。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依存性日常生活、服藥行為、遵醫囑行為評分及總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P
參考文獻:
[1]周蘭.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的影響[J].社會心理科學2008,23(1):116-118.
[2]林桂榮.精神科患者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軍醫出報社,2005:66-67.
doi:10.14033/j.cnki.cfmr.2017.9.0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9-0074-03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不明原因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壯年時期開始發病,起病緩慢,臨床上往往表現為各種癥狀的綜合征,涉及感知覺障礙、思維障礙、情感障礙和行為障礙等多方面[1]?;颊咭话阋庾R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認知功能受損。精神分裂癥病程遷延、反復、加重,部分患者最終出現精神殘疾,部分患者經過治療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狀態[2]。近些年隨著研究的深入,將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與心理社會康復治療相結合,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筆者所在醫院在精神分裂?Y患者治療期間應用護理干預,從心理護理、社會技能訓練、生活技能訓練等多個方面進行護理干預,效果顯著,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8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兩組患者均給予利培酮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入組標準:入選者符合精神障礙分類和診斷標準,年齡18~60歲,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住院時間在3個月以上。排除標準:排除伴有心肝腎嚴重性疾病患者或伴有乙醇依賴、藥物依賴的患者,排除不能住院治療患者。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21~56歲,平均(32.5±1.6)歲;病程2~8年,平均(5.1±0.9)年。觀察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25~50歲,平均(32.2±1.4)歲;病程2~10年,平均(5.5±0.7)年。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都給予利培酮藥物系統治療,劑量最開始為
1 mg/d,2周后逐漸增加至4 mg/d。治療療程為3個月。治療期間不使用其他藥物。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精神疾病護理,觀察組從治療第2周開始應用護理干預措施,具體為:(1)機體健康教育,選擇2名精神疾病主管醫師做導師,每周進行2次健康教育講座,重點向患者講述精神分裂癥發生的誘因、特征、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維持治療等,組織患者展開討論,鼓勵大家相互交流和宣泄情緒,提高患者自我認知能力。引導患者認同藥物治療及心理干預等對疾病好轉的積極影響,提高其治療依從性。(2)心理護理,選擇2名心理護師每周進行5次心理指導,針對患者的心理問題,給予針對性的鼓勵和疏導,以支持療法、認知療法緩解患者的負面心理,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正確認識。給予心理支持和情感刺激,指導患者學會調節情緒,挖掘內心深處不合理的信念,建立理性化思維,改善非理性化下的不良情緒和行為。(3)生活技能鍛煉,重點鍛煉患者養成規律性的日常生活習慣,定時起床、穿著、洗漱、進食等,鼓勵患者參與室外活動、培養興趣愛好。了解患者的興趣愛好后配備專業護理人員組織患者在康復室內進行訓練。根據患者的綜合表現給予激勵。(4)社會技能鍛煉,以授課、角色演練、討論等方法讓患者學會與人交流、與人相處,學會表達自身想法。將患者帶到醫院外的生活中,讓患者學會融入社會生活。(5)家庭干預,精神科護師每周為家屬開展1次精神分裂癥知識講座及家屬支持指導,與家屬進行溝通,調動大家積極給予患者支持。所有患者隨訪半年。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分別在干預前后、隨訪半年時以PANSS(陰性和陽性癥狀評估量表)及NOSIE-30(住院患者護師觀察評估量表)、QOL-100(生活質量評估量表)來評估護理效果。其中PANSS反映精神癥狀的嚴重性,包括陰性癥狀、陽性癥狀、一般精神病量表、補充項目等共33個評價項目,每項評分1~7分,得分越高說明精神病癥狀越嚴重;NOSIE-30主要評估行為改變及病情轉歸,包括社會能力及興趣、個人整潔、精神病表現、激惹、抑郁、遲緩等共30個評估項目,每個項目評分0~4分,0分為無癥狀,4分表示總是出現這種癥狀;QOL-100從主客觀兩方面評價,由患者自評與家屬評價組成,包括生活、心理、獨立性、社會關系、緩解、精神等方面共100個項目,分別評分1~5分,得分高者生活質量高。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
2 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PANSS評分均明顯下降,NOSIE-30評分與QOL-100評分均明顯高于護理前,與本組護理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精神分裂癥是病因未明的慢性遷延性精神疾病,具有治愈率低、高患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等特點[1],出院后常遺留社會功能受損,需長期甚至終身服藥,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依從性較差。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也是一種典型的精神疾病,患者主要表現為情感、思維、行為上的功能障礙,病情嚴重的患者易出現幻覺、幻想的癥狀,對患者及他人的生命安全有著嚴重的威脅,患者的臨床護理質量對于患者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癥狀[1-2]。為探討心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特選取9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取了良好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醫院接受治療的9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給予患者護理干預措施,并根據護理措施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48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26例,女22例,年齡21-63歲,平均年齡(40.33±2.43)歲,病程0.2-3年,平均病程(1.54±0.65)年;觀察組患者男25例,女23例,年齡21-62歲,平均年齡(40.28±2.23)歲,病程0.4-3年,平均病程(1.63±0.55)年。兩組患者在性別方面基本資料、年齡方面基本資料、病程方面基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干預,給予患者使用常規的精神藥物進行治療和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心理干預,措施為:①與患者交流,建立互信度,傾聽患者的心聲,照顧好患者的生活,鼓勵患者,提高患者的信心,給予患者情感和心理的支持。②為患者講解相關疾病和干預的知識,提高患者的認知程度,耐心的為患者解答相關的問題,減少患者自卑感,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③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讓患者家屬充分的認識到其對于患者治療的重要性,讓患者家屬給予患者鼓勵和關懷,讓患者感受到家人的關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配合度。
1.3 指標觀察:觀察分析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治療依從性、生活質量評分情況。
1.4 統計分析:將數據全部錄入excel表格中,用SPSS18.0軟件此次研究得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用(±s)表明此次研究中得到的數據計量資料,用檢驗此次研究中得到的數據計數資料,P值
2.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治療依從性情況
干預前,觀察組依從性為37.50%,對照組為33.33%,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依從性為72.92%,對照組為43.75%,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
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改善程度相比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精神狀況極差,易出現幻想、幻覺等癥狀,極易出現患者自殺、自虐、自殘的現象,部分患者甚至出現殺人傾向,因此,對待精神分裂癥患者時,應注意自身安全[3]。
精神分裂癥患者在使用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患者實施心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負面情緒對于患者的影響,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況,引導患者將負面情緒釋放,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心理干預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4]。心理干預的實施,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焦慮、緊張、自卑的不良心理,心理干預主要的是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況,實施針對性的情緒引導,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程度,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5]。本研究通過對比常規護理與心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情況分析,可以發現,通過實施心理干預之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變化極大,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明顯提升,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證明了心理干預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應用價值,因此,在針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心理干預的應用值得考慮。
精神分裂癥雖然誘因不明確,但患者出現該癥狀后,其思維和情感等方面均會出現功能,使其情緒和行為出現異常反應。當該癥狀患者住院治療時,如果能夠加強心理護理,通過有針對性的個體精神心理護理,來幫助患者達到較好的心理狀態,從而配合 治療并改善其預后,盡量避免患者反復出現病情發作的現象[7] 。 文中對照組雖采用了藥物治療,但由于藥物療法未結合心理護理干預,使其雖取得了一定臨床治療效果,但并不是理想結果。 而觀察組對于新入院患者,將其分為三個階段分別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當患者初入院時難免有情緒應激反應,不愿意住院治療,而護理人員通過與其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幫助其消除對住院陌生感,并幫助患者盡快適應住院環境和病房中的病友。當患者經藥物治療病情得到控制后,護理人員結合其心理狀況的迥異,分別給予了個體化精神心理護理,讓其了解治療的作用,以及如何去做好精神衛生保健,以避免將來再次復發該病,并對患者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做好解釋工作,還向患者講解成功病例痊愈過程,以堅定其對治療 的信心[9] 。在患者經藥物療法,病情基本好轉后,這時護理人員說服力更強了,而患者信任度也相應提高了,這時護理人員告訴患者將來出院后,應如何去妥善處理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不要受社會不良輿論影響,以免自身的精神心理受到刺激,定期到醫院來復查并配合醫院隨訪。
觀察組患者通過護理人員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給予了個體精神心理護理干預,使其配合治療依從性提高的同時,也知曉了如何去做好精神l生保健,患者應對周邊環境的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堅定了對治療的信心,觀察組經精神心理干預,其配合治療總依從率為90%,可見,通過心理護理干預方式來配合藥物療法,能使得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依從性得到提高,進而使我院護理質量得到升值。
綜上所述,心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非常大,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得到提高,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吳琳.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護理的效果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4,26(13):113-114.
[2]陸琴芳.心理護理在改善23例精神分裂癥恢復期患者恥辱感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4,23(14):130.
[3] 楊貴梅,張國玲,刁繼紅,等.綜合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1):3139-3140.
[4] 湯利紅,雷球英,彭汝春.護理干預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出院后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4,21(1):106-107.
[5] 崔虹,何夏君,丁寒琴,等.個案管理對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4,29(23):77-78.
[6] 楊翠英,金云紅,聶春蓮,等.個性化護理干預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3,19(1):81-82.
[7] 董素娟,趙金祥.綜合護理干預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5,27(3):8-9.
【關鍵詞】 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奎硫平;氯氮平;潘氏量表
【摘要】 目的 探討奎硫平與氯氮平對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認知功能的影響。 方法 將12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60例,研究組給予奎硫平治療,對照組給予氯氮平治療,療程8 w。與治療前及治療2 w,4 w,6 w,8 w末采用潘氏量表和副反應量表評定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 結果 研究組顯效率為78.3%,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顯效率為75.0%,總有效率為90.0%,兩組總體療效相當(P>0.05)。研究組認知功能的改善較對照組顯著,治療2 w末差異有顯著性(P<0.05),4 w,6 w,8 w末差異均有極顯著性(P<0.01)。研究組不良反應較對照組發生率低,且程度輕。 結論 奎的平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顯著,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安全性高,依從性好。
【關鍵詞】 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奎硫平;氯氮平;潘氏量表
Comparative study of curative effects and influence on cognitive function of quetiapine and clozapine in schizophrenia
Yang Xiaoyu, Wang Zhenyeng, Lu Yinwei, et al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Xinxiang 453002,Henan,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s and influence on cognitive function of quetiapine and cloza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Methods 120 schizophrenic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n=60,took quetiapine) and control group(n=60,did clozapine) for 8 weeks. The curative effect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 and adverse effects with the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the ends of the 2nd, 4th,6th and 8th week treatment. Results In the research group, excellence and total effectual rate was respectively 78.3% and 95.0%,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75.0% and 90.0%, total curative effects of both 2 groups were equivalence(P>0.05). Cognitive improvement was more obvious in the research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at the end of the 2nd week(P<0.05) and very significant at the ends of the 4th,6th and 8th week(P<0.01).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incidence of adverse effects were lower and their degrees milder in the research group. Conclusion Quetiapine has notable efficacy especially on cognitive functions, higher safety and better compli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Keywords】 Schizophrenia;cognitive function;quetiapine;clozapine;the PANSS
研究表明,認知功能損害是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核心癥狀之一。傳統的抗精神病藥可引起或加重患者的認知功能損害[1]。隨著精神藥理學研究的進展,新型抗精神病藥物不斷問世。為探討奎硫平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及認知功能的影響,我們與氯氮平進行了雙盲對照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2005年3月~12月在河南省精神病醫院住院的12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入組標準:(1)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2)潘氏量表[2](PANSS)總分≥60分。(3)血常規,心電圖,肝、腎功能檢查均在正常范圍。(4)征得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5)排除腦器質性和嚴重軀體疾病、酒精或藥物依賴、妊娠期、哺乳期婦女及藥物過敏者。將入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60例。研究組男26例,女34例;年齡18 a~60 a,平均年齡(29.0±1.2) a;平均病程(1.8±1.5) a。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16 a~58 a,平均年齡(28.4±1.4) a;平均病程(1.6±1.8) a。兩組一般資料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給藥方法 治療前停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并進行1 w清洗。研究組給予奎硫平治療,起始劑量50 mg・d-1,1 w~2 w加至200 mg~500 mg・d-1,平均劑量(310.15±98.33) mg・d-1;對照組給予氯氮平治療,起始為50 mg・d-1,1 w~2 w內加至200 mg~600 mg・d-1,平均劑量(380.45±90.16) mg・d-1。療程均為8 w。治療期間根據病情可聯用安坦、心得安、苯二氮艸卓類藥物等。
1.2.2 評定工具 于治療前及治療2 w,4 w,6 w,8 w末采用PANSS、副反應量表(TESS)[2]評定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
1.2.3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8 w末PANSS減分率≥75%為痊愈,≥50%為顯著進步,≥25%為進步,<25%為無變化。
1.2.4統計方法 全部數據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處理,并采用配對t檢驗。
2 結果
2.1 療效 治療8 w末,研究組痊愈33例(55.0%),顯著進步14例(23.3%),進步10例(16.7%),無效3例(5.0%),顯效率78.3%,總有效率95.0%。對照組痊愈32例(53.3%),顯著進步13例(21.7%),進步11例(18.3%),無效4例(6.7%),顯效率75.0%,總有效率90.0%。兩組顯效率、總有效率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PANSS評定結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PANSS評分比較(略)
注:經t檢驗,兩組間比較:P<0.05,P<0.01
表1顯示:治療2 w,4 w,6 w,8 w末兩組PANSS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極顯著(P<0.01);兩組比較(除認知因子)差異無顯著性(P>0.05)。認知因子2 w末研究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4 w,6 w,8 w末差異有極顯著性(P<0.01)。
2.3 不良反應 研究組興奮或激越5例,震顫5例,靜坐不能7例,血壓下降3例,嗜睡5例,流涎2例,心動過速4例,便秘5例,體重增加≥2 kg6例;對照組震顫1例,靜坐不能5例,血壓下降7例,嗜睡39例,流涎42例,心動過速45例,便秘38例,白細胞減少3例,體重增加≥2 kg23例。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有顯著或極顯著性(P<0.01或0.05),且嚴重程度研究組較對照組輕,給予苯二氮艸卓類藥物及抗膽堿能藥物后均很快消失或好轉。
3 討論
近年來研究發現,中腦邊緣系統多巴胺功能亢進與精神分裂癥陽性癥狀有關,而陰性癥狀可能與額葉及額前葉皮質多巴胺活動下降有關??钠揭蚰軌蜃钄喽喟桶?,故可控制精神分裂癥的陽性癥狀,同時還具有拮抗5羥色胺受體的作用,其機理可能是通過增加額葉皮質多巴胺能活性而改善精神分裂癥的陰性癥狀[3]。本研究顯示,奎流平顯效率為78.3%,總有效率為95.0%,總體療效雖與氯氮平相當,但對認知功能的改善卻較氯氮平顯著,與文獻報道相一致[4~5]。本研究還顯示,奎流平較氯氮平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且程度輕,特別是在嗜睡、流涎、心動過速、便秘和體重增加等方面,奎流平的發生率顯著低于氯氮平??傊?,奎流平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顯著,對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效果顯著,安全性高,依從性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白艷樂,江開達,王立偉,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與認知功能[J].上海精神醫學,2003,15(2):183
[2]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81~102
[3] 付慧鵬,于海亭,霍軍.奎的平與氯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比較研究[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5,11(4):313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護理干預;住院患者;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6-0279-02
一、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在院狀況分析
精神分類癥是精神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精神病,主要表現在患者基本個性改變,個人思維、情感、行為分裂,精神思維、個人活動與環境彼此不協調。在醫治過程中,精神病患者一般采取住院治療,常見的精神病患者的在住院期間采取封閉式管理,嚴格限制了患者的活動空間區域,這就使得患者的活動量大大減小。另一方面,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狀態存在極大的不穩定性,為了保證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精神狀態保持穩定,有效配合醫生開展治療工作,往往會給精神分裂癥患者開一些穩定情緒的抗精神病藥,患者在服用了這些藥物以后會變得多吃少動,也都嚴重影響了患者在住院期間的體重及生活質量。
據調查研究可知,80%的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后體質量增加7%以上,抗精神病藥物導致體重增加最明顯時期是在患者接受治療的前12周內。體重增加可導致患者缺乏自信,與服藥不依從,導致病情復發,最終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
二、護理干預在醫學上的作用
護理干預的發生者是護士,行為的對象是患者。根據患者所處地方分為醫院和家的不同,護理干預也可以分為臨床護理干預和社區護理干預。
1.臨床護理干預
臨床干預主要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間,因為身體產生明顯的不適感,或者因為各種病理癥狀、體征需要到門診接受檢查、確診、轉診,明確診斷。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求助于臨床護士幫助解決各種問題。
2、社區護理干預
社區護理是在病人出院后,回到社區,因為各種健康問題需要求助于社區護士幫助解決,社區護士采取的各種護理手段。
因為精神分裂癥患者本身病癥的特殊性,需要把主要的治療在醫院內進行,所以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集中在住院期間。
三、護理干預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
精神分裂癥患者相比于其他類型的精神病患者,具有更強烈的不穩定性,所以治療過程也會相對長一些。因為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階段的封閉性,很難接觸到除了醫護人員以外的其他人?;颊弑旧硪驗榍榫w的不穩定性及個人的自身因素,在生活自理方面更多需要護理人員的幫助。
1. 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體重的影響
由于住院期間環境及藥物雙重因素的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體重會隨著在醫院時間的增長呈現上升趨勢。
為了控制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體重,護理人員首先需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干預,根據病人本身身體狀況、日常飲食習慣、醫院食物種類對病人所需要的熱量和營養進行合理控制安排。合理的飲食搭配,是控制患者體重的第一步。通過一些機構研究可知,心情也是影響體重的重要因素。很多人通過吃東西發泄不良情緒,尤其是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他們本身精神上的病癥,他們的自我控制力和心情的自我調節能力都比較弱,所以,在治療期間,也要重視對病人的心理護理,適時了解他們的心情,通過心情調節來對他們的體重進行控制,也有利于他們的精神治療。
要控制體重除了控制吃,還要控制運動量。精神分裂癥患者在行為上與正常人是存在差異的,因為精神上的病癥,他們自身的行為控制能力是比較差的。結合了精神患者在行為運動上的整體弱電,醫院在治療過程中配備了運動方面的指導老師。在指導老師結合每個人制定了不同的運動量和運動方式之后,護理干預人員要在護理期間引導患者積極運動,通過運動消耗過剩的能量和熱量,從而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
2. 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除了醫生,護理人員是病人所能接觸到最多的人,所以護理人員對病人的行為干預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護士都接受過系統的醫療知識和技能教育培訓,尤其是專門護理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醫護人員,針對患者的特殊性所接受的的護理培訓知識也是極具針對性的。
在患者接受完住院治療之后,就要回到家庭,慢慢地回歸社會,所以如何讓護理干預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活態度和技能發揮作用,也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影響。
護理人員通過干預手段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體重進行控制,會讓患者的外在形象發生改變,進而在很大程度上樹立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認識到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適量的運動的重要性,在較長的住院期間形成這兩方面的規律,不僅是在院期間的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他們的生活質量的保證提供了行為支持。
由于認知上的局限性,精神分類癥患者極容易被社會上的各種人群歧視和排斥,這些行為都不利于他們的治療和恢復。也是對他們心理的沉重打擊,讓他們因為自身的疾病而自卑,更有甚者會讓他們心理產生病變,產生自虐行為或者是報復他人的行為。住院期間的護理干預可以讓護士利用科學的心理疏導方式,解決他們的各種心理問題。提升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水平,生活質量的改善也對精神分裂者病情的治療和恢復作用明顯。
精神病人始終是要回歸社會參與社會活動的,所以在住院期間的護理干預可以考慮考慮在醫院進行簡單的社會活動環境的模擬,提前鍛煉培養他們的接受適應能力,充實他們在醫院治療期間的生活,提高在院期間生活質量。社會適應力提高和對社會的認識,參與性的增加也都會提升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活參與性,為他們今后生活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
小結:
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無論是在住院期間還是出院之后都是巨大的。因為住院期間醫院里充沛的醫資力量,護理干預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作用更明顯一些。所以,要在病人住院期間充分發揮護理干預的影響力,從而對今后病人的生活水平的保證提供系統的學習機會,通過住院階段的護理干預為精神分裂癥患者改變身體素質,提高他們融入社會后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季加翠;抗精神病藥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體重的影響與護理對策[A];全國精神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2] 王英,鄧澤英;護理干預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體重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B]; 當代護士(中旬刊);2014年01期
[3] 李鳳玲,高誠,李秀玲;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心理問題及生存質量的效果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05年12期
【關鍵詞】 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癥;自知力;依從性
【摘要】 目的 探討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自知力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 方法 將8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43例和對照組43例。研究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干預,對照組單用藥物治療。兩組在入院1w內和出院時采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自知力與治療態度問卷及服藥依從性進行評定和對比分析。 結果 入院時兩組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自知力與治療態度問卷評分差異無顯著性(P>0.05),出院時差異有極顯著性(P<0.01);兩組入院1w內服藥依從性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入院6w后研究組服藥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 結論 對精神分裂癥患者不同階段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和自知力。
【關鍵詞】 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癥;自知力;依從性
Effects of healtheducation on recovery of insight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schizophrenic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healtheducation on insight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schizophrenics. Methods 86 schizophrenic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healtheducation(healtheducation combining with clozapine) and control groups(single clozapine). Insights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were assessed with 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 and 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 in 1st week of admission. Results At admiss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the BPRS and ITAQ(P>0.05) and the compliance(P>0.05) between the 2 groups, and be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at discharge (P<0.01) and in the compliance after 6week of admission(P< 0.05). Conclusion Effective healtheducation on various phase can improve compliance and insight in different degree.
【Keywords】 Heatheducation; schizophrenia; insight; compliance
自知力是指患者對自身病態變化的一種正確態度。自知力缺損為急性期精神分裂癥出現頻率最高的癥狀之一,也是精神分裂癥診斷中一致性最高的癥狀[1]。自知力在精神科臨床診斷、療效預測、治療依從性、預后判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為探討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患者不同階段自知力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我們進行了對照研究,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2003年10月~2004年6月在河南省精神病醫院普通精神科住院的8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排除腦器質性和其它嚴重軀體疾病。將入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43例。健康教育聯合藥物治療組(研究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16~62a,平均37.30±13.19a;單純藥物治療組(對照組)男21例,女22例,年齡18~59a,平均36.26±11.27a。兩組在藥物劑量、類別等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研究組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集體與個體健康教育[2],由經過培訓的主治醫師和主管護師進行。根據精神分裂癥發病特征,分兩個階段進行健康教育。第一階段:入院至癥狀緩解前,即急性期。此期患者的癥狀處于高峰期,認知和自控能力喪失,以督促接受常規治療、生活自理為重點,誘導合作,安心住院,并啟發患者認識疾病,提高對幻覺、妄想等癥狀的辨別力,從而增強對治療的依從性。第二階段:病情好轉至出院,即恢復期。此期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能力初步恢復,主要針對病因與藥物治療的作用、堅持服藥的意義等進行集體教育與個體教育相結合,引導患者將病情好轉與服用抗精神病藥物聯系起來,領悟藥物治療的效果,增強服藥依從性。對照組單一應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對興奮、躁動、行為紊亂者可聯用氟哌啶醇針劑肌肉注射。兩組療程均≥8w。
1.2.2 評定方法 采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3]和自知力與治療態度問卷(ITAQ)[4]于入院及出院時各評定1次。ITAQ由11個項目組成,每個項目按回答的完整程度分為三級:0=沒有認識,1=部分認識,2=認識完整,得分范圍為0~22分。服藥依從性由治療室護士對患者進行觀察評定,服藥依從性分為三級:順從、被動執行、拒絕。所有數據采用SPSS10.0軟件包進行分析處理。
2 結果
2.1 兩組BPRS和ITAQ評定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BPRS和ITAQ評定結果(略)
由表1可知:兩組BPRS評定結果無顯著差異性(P>0.05);ITAQ評定入院時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出院時差異有極顯著性(P<0.01)。
2.2 兩組服藥依從性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服藥依從性比較(略)
由表2可知:兩組患者入院1w內服藥依從性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入院6w后差異有顯著性(P<0.05),說明研究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
2.3 BPRS、ITAQ得分與服藥依從性的關系 ITAQ得分與服藥依從性顯著相關(χ2=0.98,P<0.01),BPRS得分與服藥依從性無顯著相關性(χ2=0.16,P>0.05)。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時兩組ITAQ得分均高于入院時,而兩組間比較也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研究組服藥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精神分裂癥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針對不同階段給予相應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對治療的認識,從而提高服藥的依從性。自知力是臨床精神病學中廣泛應用的一個概念,是精神檢查的主要組成部分。精神分裂癥患者急性期自知力缺失為97.0% [5],對疾病持消極態度或否認有病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預后較差,對疾病有認識能力的患者預后及行為適應較好?;颊咄暾淖灾ㄕJ識到自己有病,基本了解疾病的性質,對發病的誘因和癥狀能進行分析和批判,求治迫切,對疾病治愈后工作生活有合乎情理的打算。
本研究還顯示,ITAQ得分與BPRS得分無顯著相關性,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自知力水平并不與精神病理癥狀的嚴重性密切相關,自知力變化亦不隨癥狀的變化而變化,與文獻報道一致[5]。
總之,我們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針對精神分裂癥的特點,對不同疾病階段給予不同的強化自知力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精神疾病知識,剖析病情,調動其治療的能動性,增加治療欲望,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胡赤怡.自知力定義與臨床研究[J].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1992,19:138
[2]劉圣霞,魏春香.神經癥病人及家屬的健康教育[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3,9(3)封三
[3] 張明園.簡明精神病量表[J].上海精神醫學,1990,新2(增刊):2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2(b)-014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oci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20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the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he family nurs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routine treatment, and both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year, and the soci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DSS and SF-36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14.1±2.4)points vs(14.2±2.1)points, (52.8±1.4)points vs(51.1±2.3)points, (53.2±0.9)points vs(52.8±1.1)points], and after 3, 6, 12 month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DSS, SF-36 score and social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3 month(12.7±1.2)points vs(13.2±1.7)points;6 month (10.1±0.4)points vs(11.7±0.8)points;12 month (8.3±2.6)points vs(10.2±4.5)points; (59.9±6.1)points vs (54.8±2.7)points;6 month (65.3±3.1)points vs(58.1±2.7)points;12 month (70.2±7.3)points vs(62.1±3.5)points; (58.2±2.1)points vs(54.1±2.3)points;6 month(58.3±2.2)points vs(55.2±1.1)points;12 month(62.4±5.2)points vs(58.1±0.6)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Family nursing; 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ocial function
精神分裂癥具有病程較長且易反復發作等特點,是臨床常見的精神科疾病,且患者治愈后,殘留癥狀較為明顯,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生理及心理障礙,導致其社會功能低下,生活質量較差[1-3]。研究指出[4],住院治療有助于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但仍有90%的患者需要進行長期的家庭治療和護理。隨著我國醫療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家庭為單位的家庭護理和社區護理模式逐漸成為新醫改模式下的重點發展內容,傳統的護理模式正逐漸向家庭模式發展[5]。因此,給予精神分類癥患者家庭護理干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文對2013年1月―2015年6月接診103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六病房“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205為研究對象,其中132例為男性,73例為女性,年齡在18~65歲范圍內,平均年齡為(39.12±0.73)歲。偏執型患者115例,青春型患者55例,緊張型患者27例,單純型患者8例。在所有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礎上,采用最小化隨機分組法,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常規治療聯合家庭護理)和對照組(常規治療),觀察組患者103例,男65例,女35例,年齡18~65歲,平均(38.95±0.65)歲,病程平均(5.13±1.10)年,抗精神病藥品平均劑量(折合氯丙嗪)為(295.25±98.61)mg/d;對照組患者102例,男67例,女38例,年齡19~63歲,平均(39.20±0.61)歲,病程平均(5.14±1.01)年,抗精神病藥品平均劑量(折合氯丙嗪)為(296.37±100.57)mg/d。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服藥劑量及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臨床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國精神病分類與診斷標準中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②BPRS評分少于28分;③出院時,符合“臨床痊愈”診斷標準;④無其他系統嚴重病變以及智力障礙;⑤至少有1個家庭成員對其進行照料,并能夠提供有關患者的全面可靠的信息;⑥患者及家屬自愿參加并能完成該研究[6]。
1.2.2 臨床排除標準 ①患有其他嚴重軀體性疾??;②其他系統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礙;③信息來源可信度低[7]。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精神分裂癥護理,進行常規藥物治療,由護理人員在患者門診就診時給予相關健康知識宣教以及心理指導。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門診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家庭護理。
1.3.1 組建家庭護理小組 組員為該科室人員,主治醫生1名,負責患者治療方案的制定,主管護師3名,負責患者的家庭護理方案以及隨訪等具體工作。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家庭護理的意義、目的和優勢,并提供實施成功的案例。
1.3.2 評估患者 對患者的一般情況進行評估,包括患者的病情、生活方式、工作情況、個性特征、自我管理情況、情感表達方式、心理需求等,并對家庭照顧情況進行評價。
1.3.3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加強護患之間的信任和支持,認真傾聽家屬對患者照料情況的報告,針對患者的治療方案及護理方案進行解釋,鼓勵家屬與患者進行交流,指導患者家屬適應家庭護理過程中的各種變化,為其提供科學合理的指導和建議,教會其保持家庭內部和諧的方法,引導彼此之間緩和各種矛盾,保證患者與家屬之間關系的和諧穩定。根據患者家庭的經濟狀況,選擇合理的治療藥物,以免增加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
1.3.4 為患者制定自我管理及功能訓練計劃 根據患者自我管理情況和家庭照料情況,制定自我管理及功能訓練計劃包括精神病相關知識、藥物治療效果及毒性作用,強調定時服藥及定期復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何鑒別服藥后不良癥狀、疾病復發的癥狀和表現形式;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工作安排、飲食、體育鍛煉及休息;如何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如何回歸社會以及社交方法。定期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家庭護理方法的培訓,進行1次/周,每3個月進行1次強化和指導。
1.4 護理觀察指標
隨訪1年,分別在干預前、干預后3、6及12個月,評價兩組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其中社會功能評價根據SDSS(社會功能缺陷篩查量表)[8],共有10??項目,采用0~2分制,0分表示無異?;驑O微小缺陷,1分表示有明顯功能缺陷,2分表示嚴重功能缺陷。總分20分,得分越高,缺陷越嚴重。生活質量評價根據漢化版SF-36健康調查量表[9],該量表共36個問題,該文主要評定患者社會功能及軀體功能,滿分為100分,總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計方法
運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所獲得的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
2 結果
入組時,兩組患者SDSS和SF-3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3、6及12個月,兩組SDSS和SF-36評分與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精神科常見的慢性疾病,給患者的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同時也會造成患者受到外界的歧視,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和康復[10-12]。家庭護理干預一方面能夠為患者提供具有家庭氛圍的護理環境,并通過照料者保證患者能夠獲得及時有效的醫療幫助,加強了護患之間的聯系和溝通,能夠幫助家屬緩解沉重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護理人員通過加強與家屬的溝通,能夠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有利于為患者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全面服務,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充分體現了人性化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