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7 00:53:58
序論:在您撰寫中職生社會實踐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5-0474-01
職業院校學生必須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是農業創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質。無論是育種、栽培、病蟲害防治、環境資源調查、畜牧、養殖,還是花木栽培,都不可能在教室里完成,都需要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實踐,都需要在實踐中創新和探討。只有通過實踐實習教學,把理論運用于實踐實習中,在實踐實習中觀察和發現客觀現實與原有理論的矛盾,才有可能創造出新的理論。
1.中職生社會實踐實習活動的意義及現狀
中職院校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人才的重要基地,社會實踐實習活動更是提高中職生綜合素質的有效課堂。作為中職院校教育工作者,要想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準確把握素質教育的內涵,增強富有時代意義的質量意識。在給學生傳授書本知識的同時,帶領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實習活動,搞好第二課堂教育。通過開展社會實踐實習活動,能讓學生了解社會現狀,提高思想水平。通過把書本知識與具體實際相結合,讓學生自覺地將理論和實際、學校與社會、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有利于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2.我國中職生社會實踐實習存在的問題
2.1 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負面影響。由于受到傳統思想的長期影響,一些學校和家庭固守片面發展的取向,把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僅僅理解為學好知識,掌握技能,忽視社會實踐實習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價值與力量。很多學校不顧教學大綱的要求,長期不開設勞動實踐課、勞動技能課,不注意組織學生參加自我服務勞動、社會公益勞動,大大抑制了學生個性、勞動技能、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同時中職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即使參加也抱著一種游玩、觀光的態度。
2.2 學校對中職生社會實踐實習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到位。部分中職院校對加強和改進中職生社會實踐實習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認識不足,將其簡單化,中職生社會實踐實習缺乏整體規劃和系統的過程設計,認為中職生社會實踐實習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形式,不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只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形式,是"軟"任務,只根據學校和專業的特點有選擇地開展,因而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也沒有擺上學校的重要日程。
2.3 中職生個人社會實踐實習效果不佳。絕大部分學校在學生學習期間會組織并安排其進行社會實踐實習,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學習到了實際知識,但仍有少數學校未組織社會實踐實習,有些專業教學計劃中安排的實踐部分由學生自行安排,而學生大部分由于單位不接收、不愿實踐等原因未能真正參與實習。此外,部分學生在自己尋找的實習單位未能接受專業培訓,在公司實習基本是"打雜",無工資或補助,實踐效果較差。
2.4 學生未能真正深入參與實際工作。很多學生在實踐實習期間主要是參觀,實際工作偏少,對專業學習及能力培養作用不足,學習效果一般。中職生社會實踐實習多數安排在最后一年中,在校需要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因此,實踐的目的要求也遠不止參觀車間廠房,讓學生真正參與實際工作才是重點所在。
2.5 流于形式,缺少具有針對性的總體策劃與實施。在中職生社會實踐前,缺乏針對社會實際和群眾所需的調查研究,僅僅按照中職生校園文化活動的模式來安排社會實踐。例如:大部分中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實習簡單局限于社會調查、政策宣傳、參觀訪問等形式。這樣的社會實踐實習,不僅無創新,甚至會給提供實踐的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增加負擔,也不受群眾歡迎。在中職生社會實踐實習中,參觀為主,動手為輔,實踐內容與中職生的專業特點結合不緊密,不能學以致用,達不到為社會發展作貢獻、為群眾做實事的目的。另外,在社會實踐實習的總結報告中,缺乏實踐實習的升華。
3.對中職生社會實踐實習工作問題的對策
3.1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完善中職學生社會實踐教學培養的計劃。學校領導和廣大教師要轉變教育思想,更新觀念,要充分認識中職學生社會實踐是中等職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校要建立完善的社會實踐教學培養體系,制定與中職學生各學習階段和各專業特點相適應的系統的社會實踐教學計劃、大綱,并編寫教程,規定實踐課時數、學分,規定實踐目的、任務、內容、形式和要求,配備專門指導教師,使之成為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并與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各種評優掛鉤。
3.2 加強學生對社會實踐認識態度的引導。社會實踐的重要性眾所周知,但部分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認識不到位,應付了事,對此,應加強中職學生的實踐教育環節,使學生正確認識到社會實踐的地位和作用,認識到社會實踐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完善專業學習的重要過程。學生是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只有學生自身認識到位,社會實踐活動才能取得成效。
中等職業學校肩負著培養為生產一線服務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任,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直接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實踐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環節,對提高中職生的培養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15年,上海市教委印發的《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明確將“志愿服務(公益勞動)”納入中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范圍,將學生的社會實踐表現情況作為衡量中職生綜合素養的重要維度之一。這對中等職業學校的社會實踐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學校系統謀劃實踐方案,完善制度,豐竄學生實踐活動的內容,提髙實踐育人的成效。社會實踐活動是中職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在中國制造業面臨著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中職生要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除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廣博的人文知識之外,更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較髙的職業素養。許多業內人士認為,適應性差及能力不足是困擾中職生畢業以后就業的主要因素。社會實踐是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途徑,它對提髙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創業與創新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它對于促進學生了解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方面的指導,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引導學生擺脫對教師的過分依賴而主動投入到實踐當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化被動為主動,在實踐中學會學習,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真正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為今后成為有用的技術型人才奠基。因此,為了使學生的實踐活動持續不斷地發揮作用,學校需要建立相應的長效機制。
二、形成中職學生社會實踐的框架體系
近年來,上海商業會計學校重點研究財經商貿類行業對從業人員的基本素養和專業素養的要求,以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為起點,以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職業素養為主線,以開展實踐活動為載體,嘗試加強組織建設,不斷完善制度、創新舉措。學校在“清荷”文化引領下,以培養學生的財經品質(誠信的特質、規范的作風、專注的精神、創新的思維)為目標,不斷尋找實踐育人的有力抓手,逐漸形成了“三種形式、三個階段、三類實踐活動”的“三三三”實踐育人模式,構建社會實踐課程,以信息化手段完善評價方式,將社會實踐表現納入學分系統,整體推進學校社會實踐工作的開展,達到了“時間覆蓋全年,人員覆蓋全?!钡哪繕?。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構建與實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核心和實質是創新實踐育人模式,其基礎條件是進行資源拓展與整合,其導向和動力在于建立合理的考核機制。各要素之間相互協作、相互制約、協調發展,共同促進社會實踐活動的健康有效運行和可持續發展。為了整體架構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效機制,并形成相應的框架體系,學校主要通過以下兩方面開展工作:一方面是落實責任,建立統籌協調的組織領導機制。社會實踐是系統化的課程,學校需要不斷地尋找學生的內在需求與實踐內容、實踐形式的最佳契合點,需要與學科專業教學、德育工作、生涯規劃等有機結合,形成實踐育人的最大合力,提升育人成效。在推進學生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學校積極加強組織建設。一是成立“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長由校黨委書記擔任,副組長由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領導擔任,其成員由學生處、團委、各教學部主任等組成,各條線部門統籌規劃,統一協調,明確分工,責任到人。二是建立和完善指揮有力、分工明確、措施得力的組織體系。三是著力加強學生社會實踐的對內組織和對外聯絡。另一方面是建章立制,提升社會實踐活動管理的有效性。為此,學校建立了科學的管理制度,制定了《上海商業會計學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管理辦法》,把社會實踐納入學校“清荷文化”育人體系的總體規劃中,并扎實有效地落實,保證社會實踐的組織管理、實施推進、監督考核等過程有據可依、有序進行。
三、實施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具體舉措
(一)拓展常態化的實踐育人基地
積極拓展常態化的實踐育人基地,是構建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基礎條件。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是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場所,穩定的實踐基地能夠促使社會實踐活動更加規范化和持續化,有利于實踐經驗的總結、提煉和積累,更有利于實踐成果的應用和推廣。因此,在保留原有社會實踐基地的基礎上,學校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共享共建多種類型的社會實踐基地,并注重發揮典型基地的模范作用,以點帶面,逐步建立起多層次的基地網絡。目前,學校已與上海市民政博物館、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黃浦區半淞園街道等20多個'單位簽訂實踐育人協議,建立常態化的社會實踐基地。此外,學校基于長遠規劃,印制了《學生假期主題自由行活動菜單》,為學生在假期進行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提供相關信息。
(二)構建“三三三模式”
構建“三三三模式”,豐富和完善社會實踐內容和形式是構建長效機制的核心和實質。為了達到“時間覆蓋全年,人員覆蓋全?!钡哪繕?,學校系統化設計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在實踐探索中逐漸形成了實踐胄人的“三三三模式”,即三種形式、三個階段、三類實踐。1?三種實踐形式,擴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覆蓋面通過調研,我們發現62%的中職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時間集中在寒暑假,內容是參與社區服務,多呈現出自發的無組織狀態。針對這一現狀,學校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分類,按照“一周集中性實踐”、“課余經常性實踐”和“假期主題性實踐”為基本形式,進行社會實踐的長期化和規范化建設。其中,“一周集中性實踐”是以校內實踐崗位、校外實踐活動基地為主要場所,在學生處、教學部統一調配和指導下,以班級為單位安排崗位,如禮儀示范、校園環境保潔、啄木鳥行動、圖書資料整理等。“課余經常性實踐”以上海市的社會實踐基地為場所,以主題志愿者團隊為單位統一組織活動。如,雙語志愿者團隊、“美麗心靈”志愿者團隊開展輔讀學?!皭坌墨I社會”活動、交通執勤實踐等?!凹伲嵠谥黝}性實踐”是以全國各地的社會實踐基地為場所,由學校統一組織活動,如井岡山紅色社會實踐、貴州黎平公益行等。其中,部分“課余經常性實踐”和“假期主題性實踐”是以團隊為主體,打造實踐精品團隊。同時,學校還將個人自主實踐作為一項有益補充,實現社會實踐的個性化發展。2.三個實踐階段,確保學生社會實踐的有效性在活動準備階段,學校統一對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時間等方面進行充分、細致的規劃和?;I安排,包括組建隊伍(或分組)、培訓動員、準備安全預案和必要的資料與設施等。在活動實施階段,學校按照活動計劃,有步驟地組織開展,鼓勵各隊學生創造性完成活動計劃,建立活動信息反饋機制,及時了解、掌握社會實踐活動的進程和各項具體活動的開展情況,并作出相應的安排和部署。在總結交流階段,社會實踐結束后,學校全面組織開展服務時間計算、成績評定、匯報演講、宣傳報道、總結表彰、成果展覽等活動,通過這些環節,進一步鞏固活動成果,發揮活動的示范和輻射作用。3.三種實踐類型,完善學生社會實踐的層次性學校根據內容將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分為“紅色實踐”、“綠色實踐”和“藍色實踐”三類?!凹t色實踐”是指組織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社會實踐活動,如井岡山社會實踐活動、“帶著團旗看上?!睂嵺`活動等。這些活動旨在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弘揚勵志向上的正能量,激勵中職生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綠色實踐”是指組織開展社會公益活動和環?;顒樱荚谂嘤龑W生的勞動意識、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如“愛飛翔——公益社會實踐活動”就是用全新的方式和實際行動來呼吁全社會關注鄉村教育、鄉村孩子和鄉村教師。“藍色實踐”是指組織開展以專業技能為基礎的社會服務,如金融知識進社區、互聯網知識大普及等活動。金融專業的學生通常是以班級為單位,定期進入學校附近的社區進行普及金融常識和假幣識別技巧等公益性實踐活動,既充分發揮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作用,又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鍛煉了溝通與人交往的能力,同時又向居民普及了金融常識,服務社區,受到了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三)建立健全實踐育人的考核機制
關鍵~ 中等職業學校 學生社會實踐 能力建設
社會實踐活動作為中職學校學生學習的一種有效教育途徑,既是認識社會、改造社會的行為過程,又是進行思想道德修養、技能培訓和人格塑造的實踐活動,是實踐性和教育性的有機統一。社會實踐活動相比學校課堂教育而言,更具有趣味性和生動開展形式的優勢,學校教育雖然給他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專業方面的成就,往往是與他們在青少年時代的課外興趣和活動相聯系的。充分認識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對建設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1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社會實踐的基本情況
1.1常規運行模式
隨著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普遍認識到社會實踐工作的重要性,學生社會實踐熱情持續升溫,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社會實踐工作也逐步走向常規化。作為學生群體,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常見的社會實踐多以學校組織為主、班團組織開展為輔,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紀律規范養成、團隊協作和接觸社會等展開。又因這些活動開展具有普適性強、組織便捷、開展難度不高、專業化要求較為簡單等特點,因此在社會實踐開展中為多數被選項目。
1.2現行模式分析與其他群體對比思考
在上述的現行常規模式中,不難發現其開展內容、形式與中小學、高校學生社會實踐并沒有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區別,不能充分體現中等職業學生的專業技術特點,也并未使中職學生的職業技能在社會實踐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應用。究其根本,中職學生是屬于技能型的初期人才,專業技能的不成熟局限了以專業服務社會實踐的發展平臺。同時,能提供專業成長和提升的社會實踐場所也未能實現資源整合,使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社會實踐更多地與中小學生呈現雷同、人員疊加等問題。
2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群體特點
2.1年齡特點
作為中職學生的生源方,中小學生的社會實踐體驗對其日后進入中職學校參與社會實踐存在一定影響。中小學生因從年齡結構來看均屬于未成年人,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多以接觸社會、鍛煉人際交往能力為主要目標?,F今由中職學校主要承擔、面向全市中小學生的“職業體驗日”活動,從組織和實踐形式上為中小學打開了新的社會實踐體驗模式,而中職教育階段的進一步“職業模擬”則并未形成模式體系。
2.2能力特點
在對于社會實踐主觀需求增多的情況下,中職學生實踐目標已不再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體驗階段,更多的實踐目標是將社會實踐與模擬職業實踐相結合。同時,隨著年齡的遞增,其在中職學校學習掌握的職業技能水平也呈上升趨勢,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職業技能,實質上與中小學生產生了差異化發展的顯著變化。
3政策支持力度與實踐規范化程度建設
3.1政策需求
在《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試行)》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表現成為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的重要記錄內容之一,且對高中階段學生提出了社會實踐時間不少于90天,志愿者服務不少于60學時的要求。然而,該項《辦法》并未面向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全面施行。社會實踐基地多以服務實踐、參觀學習為主要特點,面向中職學生技能操作與實踐應用類型的崗位資源尚未被梳理與搭建資源平臺,這使得符合中職學生特性的社會實踐資源從政策扶持的角度看仍需加強。
3.2實踐規范化建設
以上海信息技術學校為例,學校將學生社會實踐評價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通過德育學分制模式進行總體考核評價和學分認定,采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班主任及社會實踐基地負責教師(實踐機構)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社會實踐進行評分。除此之外,如能加強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社會實踐,將與高中、中小學、高校產生明顯的差異化特色,將更有助于中職學校將社會實踐與職業技能規范化對接,助力中職生技能實踐。
4社會實踐模式探索與構架
通過對中職學生社會實踐的運行模式的研究、群體特點的分析,結合中職學生職業技能和社會實踐服務需求,構建出hourglass沙漏模型。該模型以學生社會實踐組織形式為一個端面,以學生實踐形式和市場需求為另一端面,形成社會實踐主體與對象互為依托的構架;并通過普適性社(下轉第29頁)(上接第23頁)會實踐與職業技術在社會實踐中的拓展為中樞,不斷擴大普適性社會實踐的范圍,也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在社會實踐服務中的比重,使中職學生社會實踐在數量增大的同時進一步優化品質,做到“質”與“量”的雙循環。
4.1建立適合中職學生的社會實踐組織形式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社會實踐具有明顯的學生活動特點。在組織形式上,多以大集體(學校組織)、小群體(班團組織)為主要開展形式。大集體與小群體作為中職學生社會實踐的基礎,需根據活動性質或人員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人員組織形式。
而通過加強普遍適用性的實踐活動,不斷結合專業進行社會實踐上升通道的拓展,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產生積極性和參與感?,F實社會實踐的開展中可以發現,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的意愿并不明顯,多以被動參與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為主,但對于社會實踐活動的實際需求卻又十分強烈。另一方面,中職學生表示出了期待在社會實踐中能發揮所學職業技能或在實踐中應用、訓練所學技能的意愿,這也為學校在設計該年齡段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項目提供了明確的指向。
4.2豐富適合中職學生職業體驗的專業應用型社會實踐項目
從此次構建的hourglass沙漏模型可以看出,對接市場與技能實訓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設計可重點關注的發展動向。這是對中職學生社會實踐市場的精準定位,有助于與中小學、高中做到資源分流,同時也將專業學習與市場對接明確,體現職業教育清晰的發展目標。
4.3構建學校、企業、社會和家庭多方評價體系
不同于普適性社會實踐,專業應用型社會實踐活動只有通過建立規范的管理平臺,并不斷進行經驗積累,才能有效提高專業技術水平,現有的自發性、普適性社會實踐活動難以滿足中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只有在多元化、規范化的評價體系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才能夠獲得真實有效的評價結果,真正使中職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從政策出發,項目豐富、體系完善、評價多元,以實現學生從被動參與到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轉變,實現質的飛躍。
5 總結
總而言之,中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樣肩負著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任,這是當今時代和社會對中等職業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雖然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社會實踐過程遇到的問題各不相同,對具體要素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社會實踐必須轉變觀念,重視過程教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從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關鍵詞:學生社團;社會實踐;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
1綜述
目前本研究的現狀:到目前為止,據我們查閱大量的有關資料,尚未發現本課題在國內外有比較深層次的研究,特別是學生社團和社會實踐隊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更為欠缺。通過中國期刊網(CNKI)搜索,主要有不多的幾篇:王凡,高校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研究,如何改變高校學生社團的發展現狀,使其更充分地發揮作用,以此促進校園文化健康良好的發展與建設進行了探析;張進競,我國中職學生社團活動的多樣性以及知識的豐富性,能引導中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奮斗目標,促進中職學生個體的和諧發展,從而帶動中職學校整體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對中職學生精神家園的構建有重要意義。但在研究的系統性、深入性上還存在較大的進一步研究的空間。
2本課堂研究的主要內容和重點難點,特色與創新之處,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過對以在校大學生和高職學校學生社團、社會實踐活動的相關負責人為調查對象,綜合運用文獻檢索、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等多種研究方法,并對蘭州市三所高校進行了相關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工作,試圖將理論與實證調查相結合,提出切合實際的、可供操作的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學生社團以及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作用的新舉措,即“以院系班級三級活動相融合、以學生社團和社會實踐活動為雙翼,最終實現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體要求”的“一體兩翼三級”的新型體制機制。以期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
2.1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問題如下
(1)全國石化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情況;(2)蘭內本科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所取得的經驗及典型做法;(3)結合調研情況對石化類高職院校的學生社團以及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分析;(4)結合調研情況對石化類高職院校的學生社團以及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路徑進行研究;(5)構建創新型的學生社團以及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一體兩翼三級”體制機制。
2.2本課題研究的重點難點
重點:省內本科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所取得的經驗及典型做法;難點:(1)結合調研情況對石化類高職院校的學生社團以及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分析;(2)結合調研情況對石化類高職院校的學生社團以及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路徑進行研究;(3)構建創新型的學生社團以及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一體兩翼三級”體制機制。
2.3特色和創新之處
(1)研究方法的創新。本課題在研究方法上堅持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充分借鑒諸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如問卷調查法、實地訪談法、經驗總結法等,以增強研究結果的客觀性。(2)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突出。這一研究成果對于指導石化類高職高專院校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改革,提升文化育人水平,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好的高素質人才具有現實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2.4基本思路和方法
2.4.1基本思路(1)通過調查問卷,對全國石化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情況進行調研,全面總結成功經驗和典型做法。(2)實地訪談,對蘭內三所高校進行全面深入地調研,歸納總結了已經取得的成績,揭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歸因分析(3)在調研石化類高職院校和蘭內高校的基礎上,勾勒了目前學生社團以及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促進校園文化建設中作用發揮的現狀及其原因。(4)在對石化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要素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調研情況,對石化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進行研究。
2.4.2研究方法本課題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訪談法、個案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利用各種渠道查閱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已經取得的成果,包括目前存在的問題、成因、表現形式和各種應對策略。(2)問卷調查法通過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對全國石化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情況進行調研,全面總結成功經驗和典型做法。(3)實地訪談法通過實地訪談,對蘭內三所高校進行全面深入地調研,并歸納揭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歸因分析(4)經驗總結法對國內外石化類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成功地經驗和典型做法進行歸納總結,選擇性借鑒,并在此基礎上加以完善并推廣。
3本項目特色與創新之處
關鍵詞:雙師型社會實踐技能型人才機制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背景
1998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制定的《面向21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原則意見》提出:“職教教師應該既能從事理論教學又能進行實踐教學,是工程師或技師”?!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也明確提出中職學校要以“雙師素質型”教師為重點,要完善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的制度。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是指學校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教師到企業或行業學習,提高教師的實踐經驗和專業操作技能。隨著中職教育的發展,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備受學校重視,而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教師到企業去實踐。但是,目前企業與中職學校的聯系是不融洽的。
2、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企業需要大量合格的技能人才,中職學校又是一個相對孤立的以理論教學為主的群體;企業又不愿意付出過多的人力成本,學校又沒有經濟實力建立相對企業所需人才的實踐設備和相應的教師隊伍;這種矛盾日益突出,要想解決這種矛盾,企業與學校就應相互溝通,從大局出發,從長遠出發,建立一套完善的長效機制,來解決企業的人才需求和學校對資金的大量需求的矛盾。通過大量的實踐驗證,學校與企業相結合一是要培養具備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兼備的教師隊伍,二是要提供學生實訓的實驗設備和場地。
3、建立教師社會實踐活動的機制
一、中職學校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重要性
1.促進教師全面學習,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育要適應社會的發展,承接教育的重要群體是教師,那么教師的教學能力更應與社會發展相銜接,這就要求教師要有一個不斷學習能力,這個能力不能局限于理論教學能力,還應具備實踐教學的能力,這個能力的獲取只有不斷到企業鍛煉學習,最終提高我們教師的綜合素質。
2.通過社會實踐,縮減校企之間的距離,有利于校企合作
我們平時經常講,學校學的知識與企業的需求相差5年、8年甚至10年,這話是什么意思?其實就是指學校的教學與企業對技能型或知識型人才需求嚴重脫節,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求企業與學校加強合作,不斷根據企業的要示更新教師的知識的技能,保證教師教的與學生學的是企業最需要的。
二、教師參加社會實踐工作存在的問題
1.教師參加社會實踐存在散、亂、差現象
由于學校的資源存在不足,短時間內要要與大量的企業建立長效機制,沒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很困難的,學校組織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是在暑假,與企業聯系多由教師自行選擇,這樣學校的監控就會出現困難,教師的實踐活動就會出現走過場情況,實踐活動的質量就無法得到保障,虛、假的情況就出現了。
2.企業不能滿足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發展的要求
由于社會的競爭非常激烈,企業的壓力非常巨大,企業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生產中了,教師去企業鍛煉有影響企業生產之嫌凝,這樣教師到企業去鍛煉有一種走過場的情形,企業沒有為教師去企業鍛煉提供一個穩定的場所和空間。
3.教師社會實踐工作缺乏科學的評價標準
教師去企業鍛煉,鍛煉什么?達到什么水平?不知道,這也是當前的一個情況,所以,這中間,政府應出臺一些措施,教育部門應有一個總體標準,明確教師到企業去做什么,怎么做,達到一個什么標準,建立一個評價體系,提高雙方的工作效率。
三、做好教師社會實踐活動工作的對策
1.建立穩定的教師社會實踐基地
根據學校所具備的條件,學校開設的專業,與之相應的企業建立一種穩定的實踐基地,學校定期派教師到企業去學習(不一定是假期),企業定期派工程技術人員到學校指導教學工作。
2.高度重視保障教師社會實踐經費
經濟社會,做什么都要有經費作支撐,否則就可能人浮于事,教師到企業去實踐也是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教師能安心去企業實踐,學校就必須有相應的經費做保障。
3.完善教師參加社會實踐考核體系
過程考核。對教師實踐的目的、意義及實踐日記、典型案例及實踐報告進行量化評價,具體考核項目如下:
社會實踐統一格式的書面申請,考核實踐的目的和意義是否明確,任務是否清晰,實踐進程是否明確,是否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社會實踐活動是否以技能鍛煉為主;
實踐日記考核。考核實踐日記、學習任務、學習體會、學習成果記錄是否詳實具體;
收集典型案例??己耸占陌咐欠窬哂械湫托院蛯嵱眯?,是否有助于教學資料的積累;
實踐總結考核。要求總結或論文論據充分,觀點鮮明,邏輯嚴謹,能圍繞專業建設、學科建設、學生培養目標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有很強的可行性;
學習交流考核。能按時回校交流、匯報工作,匯報內容準備充分,詳略得當,能促進專業或學科建設;
實踐單位考核。要求企業對參與實踐的教師的工作與企業員工采用相同的考核辦法,并由企業反饋回學校。
4、結束語
通過多年的實踐總結,若能有效建立一種長效機制,把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與企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對國家的經濟建設發展能起到很大的支撐作用,有利于實現強國夢。
參考文獻
[1]1998年2月16日,國家教委印發了《面向21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原則意見》
關鍵詞: 中職學生 社會實踐 資源管理
職業教育是衡量我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因此,中等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生產服務第一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職責和任務。
人類發展進入21世紀,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對青年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適應新的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就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高超的業務水平,還要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除了要有較深厚的理論基礎外,更需要具有實際工作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所以只停留在書本上是遠遠不夠的,而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應用能力,實踐活動則是達到這一目的的必由之路。在崗位實踐中把加強對中職生的誠信、敬業和榮辱觀教育貫穿全過程,這是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也是時展賦予中職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中職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現狀分析
中職生年齡較小,到中職學校開始獨立生活,而其所受教育程度又相對較低,大部分沒有生活閱歷來體驗和感受道德素養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帶來的重大作用,對道德失范帶來的后果也沒有足夠的認識,就中職學生的現狀來看,就讀中職類學校的學生多為考不上理想高中而又想學一技之長的人員。在知識理論水平、自主學習能力、思想道德方面等跟高職學生有一定距離。具體表現如下。
(一)學習基礎差,基本上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部分學生消極對待學習和考試,作業抄襲,考試舞弊現象較為普遍,少部分學生甚至厭學,缺乏自信心和上進心,對待學習的看法常掛在嘴邊的是:不愿學、學不懂、無所謂、對待考試作弊的現象持寬容態度,認為這不是丑事。
(二)對校紀認識不足,以自我為中心。
不愿意受學校紀律的約束,以自我為中心,責人嚴律己寬。部分學生由于學習不好,因此上課不守紀律,自律性差,進而違反校規校紀,吸煙喝酒、打架斗毆,甚至觸犯法律。
(三)學生自我表現欲強,擺闊心理嚴重。
中職生明知家長、學校和社會對他們的基本要求,仍然我行我素,部分學生由情緒來支配學習和生活,缺乏信念和理智。寅吃卯糧,高消費而又變著法欺瞞家長。許多學生在用錢的“理由”上下功夫,編“理由”找父母要錢滿足其高消費或不正當消費要求。
(四)缺乏責任感,欠缺奉獻精神,重視“利益”。
對社會認同感不強烈,自覺踐行程度不高,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是非、善惡、美丑觀念。
(五)大部分學生對職業前景缺乏規劃。
職業教育的學生在三年的學習結束后面對的往往不再是高考,而是走向社會,實習就業。與上完大學才會參加工作的學生不同,職業學校的學生往往在“小小年紀”就要開始準備走向自己的工作崗位。而這個年紀的他們往往對社會對工作的認識不足,對參加工作并沒有足夠的準備,對自己的未來也沒有全面的規劃。
(六)作風散漫,缺乏敬業意識
學生主要的任務是學習,畢業生即將面臨是就業,但部分學生在對待學習和工作上作風散漫,缺乏嚴謹、認真、負責的態度,把紀律和行業規范當兒戲,沒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習慣。
從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行為過程來看,大部分中職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行為表現為適應能力強,當了解到社會實踐對學生勞動技能的改造需要時,迅速進入角色:了解勞動規范,請教老員工,上下班簽到、與班長請假,跟同事打招呼;但也有部分學生在整個集體勞動中表現不如意:思想不成熟,有些想法很自我,是非判斷能力很不穩定,也有學生在集體中背信棄言,不踐行自己的諾言。
二、參加社會實踐對加快中職學生完成社會化進程的現實意義
社會實踐是教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轉變思想、運用所學知識、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徑。它不受教學大綱的限制,學生可以在社會實踐中體驗生活、在社會實踐中磨煉自己,真正鍛煉和提高自己的實際工作和適應能力。完成學生走向社會的社會化進程:人在做任何事時要遵循一定的社會規范,責任與承擔是要我們同時擔當的,只有有責任的人,才可以承擔更大的責任,才可以有收獲。因此要適應時代的要求,就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高超的業務水平,更必須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
(一)參加社會實踐,使學生樹立誠信、敬業和榮辱觀。
中職生在職業教育階段,要完成從基礎教育到職業教育,從學生到從業人員的兩次人生角色的轉變,其成長方向是生產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誠信、敬業和榮辱觀是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和對公民的普遍道德要求。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是就業教育,要好就業、能就業,就業有發展,就必須加強這方面的教育,這也是中職生培養質量目標的體現。
通過企業實踐,了解企業生產的每一個工序和環節,學生知曉團隊的力量與企業效益;在特定的流水線上,學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在擔當著責任者的角色中實踐自己的諾言。
(二)參加社會實踐,在活動中確定自己的人生觀。
我們要培養的學生,不僅僅是擁有一定專業技能的、能勝任自己工作崗位的工作者,更應該是熱愛祖國、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遵紀守法的公民。在一系列的社會實踐中,要提高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專業技能,要加深的也不僅是他們對社會的認知與了解,我們更要通過一系列的社會實踐引導他們逐步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開展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感受自我價值、知識價值,也讓學生看到了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消極面、陰暗面,以及個人的感受性,從而激勵他們奮發學習,增長才干,努力提高全面素質,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三)通過參與社會實踐,學生更容易融入社會生活。
古訓曰“識時務者為俊杰”,“時務”就是社會的需要,要成為人中俊杰,就要適應社會,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不同時代的社會有不同需要,所以我們要體察時代需要,根據時代的需要塑造自我。進入知識時代的青年,通過掌握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非常必要。學習的途徑很多,學校教育是一個方面,社會教育是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參與社會實踐,融入真實的社會經濟生活中,能增加學生的心理年齡,減少早參加工作給他們帶來的不安全感,使他們在走向工作崗位,走向社會的時候顯得更加從容。因此,參加社會實踐,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心智,還鍛煉了學生接人待物的能力。
學生在親身參加社會實踐之后,才能更加明白自己未來能干什么、適合干什么,這樣在學校時學習的動力和目的也就會更明確。
三、加強社會實踐課程管理的思考
要實現社會實踐對中職學生的長效機制,需要結合時展的需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健全和完善社會實踐的各項規章制度,才能使中職學生社會實踐邁上新的臺階。具體管理如下。
(一)整合資源,擴大宣傳,構建廣泛的中職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體系。
社會實踐基地是學生順利開展社會實踐的重要保障和載體,因此,新時期中職學生社會實踐要出成效,首先應通過報刊、廣播、電視和網絡等媒體多渠道、深入主動地宣傳學生社會實踐,擴大其社會影響力,為中職學生社會實踐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努力尋求地方政府和社會的認可和支持;其次主動與社區、鄉鎮、企業、工廠和社會服務機構聯系,本著合作互利的原則,從地方發展和中職學生成長的實際需要出發,建立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基地;在實踐過程中學校和單位要明確責任和義務,踏踏實實服務,真正使單位見效益,學生受鍛煉,努力實現共贏。
(二)完善社會實踐評價體系的建設。
應成立黨政領導掛帥,團委、學生處、教育處等部門參與的領導小組,各級組織通力合作,合理分工,以保障中職學生社會實踐能廣泛深入開展。此外應建立和完善社會實踐教育培養體系,制定與學生專業相適應的社會實踐教學大綱,規定實踐課時、學分,以及實踐的目的、任務、內容和形式,配備必要的指導老師,使其成為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并與學生的評優評獎等激勵機制掛鉤。
(三)重視社會實踐的實效性管理。
學校和企業應該提高對社會實踐活動目的性的認識。實踐活動不僅僅是對學生能力的鍛煉,也要為實踐對象服務。社會實踐活動只有真正發揮了服務的功能才有意義,企業應建立專人專職的管理團隊,在企業實踐活動中對學生給予支持,才能保證實踐活動持續健康地發展。因此無論組織者還是參加者都應該明確目的,端正態度,注重研究調動學生、學校、企業三方面的積極性的實踐形式內容,研究具體的單位、部門,以及不同類別的學生之間最佳契合點,研究社會實踐如何與課堂教育,與日常德育教育工作、就業市場形勢教育等有機結合,形成育人合力,才能發揮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服務社會的功能。
時代在發展,實踐在中職教學中的作用將日益突出。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落后了,要使教學跟上世紀的步伐,就必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少走彎路。學校教育的理論知識源自于學生社會實踐的土壤,而不是學校教育閉門造車的產物。通過社會實踐的指導,引導學生擺脫對教師的過分依賴,主動地在實踐中學習,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最后使學生學習變被動為主動,真正地掌握科學知識,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批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鄭國強.職業技術教育教學質量問題綜論[J].職業技術教育,2004,(7).
[2]李濤.大學生社會實跋長效機制探析[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9,(3).
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減輕家長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也為了有效控制學生流失,避免這個學生流失的高發期的出現。如果適時集中并組織他們到企業參加社會實踐,好處是不言而喻的。這種實踐也可稱為生產實習,不一定要強調專業崗位對口,但能為以后的對口實習(或叫專業崗位實習)與頂崗實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能在行為習慣方面初步形成行業、崗位職業素養。要做好這一工作,關鍵是要有組織有領導地做好宣傳動員工作,讓家長與學生認識到參加企業社會實踐的必要性。為此,學校由校長牽頭,由實習就業處、專業部、德育處和班主任組成宣傳動員小組,以專業部為單位,組織召開學生大會,然后召開家長會。校領導、部門領導與家長代表激情發言,反復說明中職教育與普高教育的區別。
明白告訴學生與家長,職業學校的課程分為三大類:一是公共素質課,二是專業課,三是實習課。三類課程在時間分配上各占一年。組織中職學生到企業參加社會實踐是中職教育體現實踐性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中職學生必須完成的實習課時與學分制內容,也是“校企合作”的內容之一。到企業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勢在必行,且時間只能選擇在第一學年后的暑期,因為第二學年與第三學年有對口實習與頂崗實習。時間定為四個月,是為了凸顯其有效性。雖然占用了第三學期前兩個月的學習時間,但符合實施性教育教學大綱關于實習課總課時的規定①,符合教育部關于中職學生實習課應集中與分散安排相結合的指示精神,符合國家中職學校示范性專業建設的要求。
二、參加社會實踐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一般說來,四個月的社會實踐活動,家長普遍是歡迎的,因為是校企雙方共同管理子女的安全、生活與工作,他們放心,省心。但部分學生思想上有顧慮,覺得忙了一學期,應該好好享受一下假期,自由自在地休息玩耍,不愿參加該項實踐活動。學校將各專業各班學生分成小組,多次召開學生座談會,從班主任到科任教師,分別與學生討論談心交流溝通,同時也告訴學生,學校與合作企業會做好人性化的安排,會為他們安排充足的休息時間,在節假日會給他們安排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而且從制度上保證了勞逸結合措施的落實。再讓上屆參加社會實踐的學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他們參加社會實踐的好處,不僅4個月掙了6000-8000元人民幣,還能幫助自己完成學業,提高自己生活質量。
與此同時,還有這樣一些重要的隱性收獲:第一學年軍訓、見習、實習的時間少,通過到企業參加社會實踐,可彌補實習課之不足,繼續開闊眼界、認識企業,鍛煉提升了專業技能;在這四個月時間,可培養自己的職業意識,適應職業紀律的約束,可以培養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體驗勞動的艱辛,掙錢之不易;置身在真實的實踐環境中,容易體味父母的辛苦,能生成責任意識,生發感恩之心;參加社會實踐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中職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必修課程之一;可以通過企業嚴謹而又認真的操作實踐,不斷消磨自身的嬌氣、傲氣和暮氣,不斷克服粗枝大葉、自以為是的職業心理;在身臨其境中受到職業道德、職業文化的熏陶,有利于職業意識與職業思維方式的養成,有利于職業行為習慣的養成,即符合某個職業崗位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所需的作風和行為習慣②;通過實踐環境的磨練,有利于專業知識的內化與職業能力的加速構建,有利于實踐智慧與敬業、樂業精神的動態培養,有利于職業素養的全面養成,有利于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在動手操作中,通過自我調節、自我掌控,學會與他人合作、協作,容易形成團隊意識,在明天的生存發展之路上,更容易適應市場,適應社會、融入社會,這也是由學生角色轉為社會角色,完成中職學生社會化過程的途徑之一③。
三、建章立制、量化考核,加強社會實踐過程的有效管理
為了讓社會實踐有成效,學校建立了暑期社會實踐領導小組,由學校分管實習就業的副校長任組長,選派組織溝通協調能力強的中層干部做領隊,各專業部選派責任心強與學生關系最和諧的班主任或科任教師作組員。一般是前往“校企合作”中的對口企業參與實踐。由于“校企合作”平臺的支撐,保證了大多數專業都能到對口企業參與實踐,體現了職業教育實踐活動的針對性、優越性與規范性。盡管少數專業沒有對口企業可去,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由于幼兒園也放暑假了,只好安排她們到企業實踐。通過做思想工作,啟發學生從對比角度體會由于行業、崗位不同而形成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與職業文化的差異,加深對學前教育專業職業素養的理解。凡是校方安排到企業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由學校與實踐企業根據“校企合作”的相關規定簽訂協議,明確雙方各自的責權利。同時,學校與家長或監護人也簽訂了協議,明確雙方各自的權利與義務,不能子女到了企業作家長的就不問不管了。
學校還制定了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責任書、簽到表、成績冊,學校還吸收企業的意見,制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帶隊領導與教師必須遵守的工作手冊,促使他們對參加社會實踐的學生進行教育、指導與管理,配合崗位師傅做好學生實踐期間遵章守紀、工作態度、工作質量和任務完成等方面的考核與評估工作。學校還制定了社會實踐指導教師的管理辦法,從工作要求、待遇、考核細則與獎勵等方面進行規范,突出管理的實效性。在具體操作上,我們強調有學生在就有教師在。從校門口上車起,帶隊領導與指導教師就和學生食宿在一起,全面跟蹤了解學生,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積極聽取企業、家長的反饋意見,全力做好協調解釋工作;組織好每周一次的學生工作生活總結會,針對不同情況,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建立有效的安全防范機制,確保學生無事故發生;及時做好學生的工資保管與零花錢的發放工作;及時解決好學生生活與崗位操作中的各種問題,對生病的學生,在第一時間趕到身邊給以關愛,確保學額鞏固,有效控制流失;建立了學生異常情況報告方案。師生共同遵守企業與學校的規章制度,服從企業與學校的管理。學校對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考核細則見表。
上列關于對學生的考核細則是根據學籍管理辦法和實習課要求而制定的,每生社會實踐學分設定為40分,每月實行一次學分考核,每月考核之和即為該生社會實踐得分,再將該項得分乘以在實分中所占比例,即為該生社會實踐實際得分。帶隊指導教師負責實施考核并記入學籍。達到規定學分才能頒發畢業證。誠如上述,由于建章立制,讓過程管理有據可依;讓過程管理落到了實處。最近三年,學校成規模地組織暑期社會實踐已是第四批,參加學生達4000余人次。通過對社會實踐過程的精細管理、量化考核,有效性大大提高。家長十分滿意,不少家長給班主任發短信,認為子女參加社會實踐,既掙了錢,又比以前懂事多了。學生十分滿意,他們在社會實踐總結中說,通過四個月的辛勤勞動,手腦并用,精心操作,親手制作了大量產品,享受了勞動成果帶來的喜悅;在專業知識和技能上提高了不少,初步明確了自己專業學習的方向;還在潛移默化中體味了挫折予人的酸辛,不但鍛煉了意志,而且去掉了幾分浮躁,心境上獲得了幾分平和與寧靜。
他們在回校后的作文中寫道,原來可口的食物,舒適的服裝,身邊那些琳瑯滿目的商品,凝聚了多少人的勞動與心血,得來是多么不容易。那些迷戀上網、惰性十足的學生,回校后在匯報會上感謝學校為他們做了好事,通過社會實踐淡化了網癮,找回了青春,找回了自我,贏得了做人的尊嚴,因而重新認識了自己。特別是占學生總數30%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己勞作,豐衣足食,學費不愁,解決了完成學業的后顧之憂。市縣媒體也多次報道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讓社會各界看到了職業教育的別樣風彩,反響相當不錯。學校也十分滿意,自始至終堅持實踐崗位的學生占99%以上,控流效果極為顯著。學生通過參加四個月的社會實踐,在公民道德與職業道德、專業知識與職業能力、職業習慣與職業紀律等方面初步接受了實踐的檢驗,對職業生涯規劃、人生定位上有了清醒地認識,無論在精神與物質方面都有可觀的收獲,十分有利于第二、三學年的教育教學計劃的實施。
四、注意事項及存在的問題
首先,不是所有完成中職一年級課程的學生都必須去。凡年齡未滿16周歲,未領到居民身份證的學生,或未通過體檢,有傳染性疾病以及特異體質的學生則不能參加。這部分學生雖是少數,但由學校同家長或電話或當面協商,也要簽訂社會實踐協議書,就近安排或由家長安排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活動。
其次,學校還要求帶隊領導和帶班指導教師及時作好帶隊帶班工作總結,寫成書面匯報交流材料,他們回校后在專門的時間作專題交流,讓留校教師分享成功經驗,吸取工作中的教訓。讓每一個參加社會實踐的學生寫出實踐報告,表達心得體會,讓學弟學妹們分享自己的人身歷練,得到啟迪。并根據學校制定的相關規定,對社會實踐中成績顯著者給予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