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0 13:23:02
序論:在您撰寫土木工程課程設計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針對土木工程專業結構類課程設計在人才培養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構建了結構類課程設計的目標體系和內容體系,基于整體性提出了結構類課程設計改革和實踐方案。實踐表明,提高了學生的工程結構設計能力和素質,縮短了學生畢業后工作的適應期。
關鍵詞:
課程設計;結構設計素質;土木工程;適應期
基金項目:
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重點課題GBB1212055;規劃課題GBC1213115);黑龍江科技大學教學改革項目(JY14-88)。
目前,一般院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都趨向于培養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性很強,而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必備的業務能力之一,是土木工程專業高素質人才培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土木工程結構類課程設計是本科生學完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和土力學地基基礎等專業主干課程后,針對所學的各種不同結構體系和構件的設計理論、設計方法和設計計算步驟等內容進行的階段性總結及設計訓練。同時,進行結構類課程設計既是學生順利完成畢業設計的基礎,又是學生畢業后從事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技術咨詢等工作的前奏。結構類課程設計教學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畢業后從事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能力和素質,也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就業質量,但是,大多數高等院校的結構類課程設計的實踐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不能適應新新形勢下土木工程人才培養的要求。分析表明,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1)各門結構類課程設計的設計題目和設計內容相互獨立,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并沒有充分考慮各門課程設計之間相關性;(2)各門課程設計的題目來源和設計內容的工程背景不詳,缺乏與實際工程的緊密銜接,缺乏應用性;(3)各門課程設計的任務書中所給基礎性數據和參數過于具體,不利于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4)課程設計的過程管理,質量監控和成績評定缺乏有效機制;(5)條件保障有待于加強,必要的課程設計指導書等資料匱乏。基于上述存在的問題,進行結構類課程設計的改革研究與實踐勢在必行。因此,以系統論為先導,基于土木工程結構的整體性概念,加強結構類課程設計的多維度的研究與探索,對提高學生工程結構設計素質,實現學生畢業后從事結構設計的零適應期培養具有重要的顯示意義。
1基于整體性構建結構類課程設計的目標體系和內容體系
目標是改革和建設的導向,課程設計的改革亦應如此,明確培養目標是首要的工作。依據社會對土木工程設計人才的需求,明確結構類課程設計改革主要目標是:基于土木工程結構的整體性,培養學生從事工程結構設計和技術咨詢等工作的能力和素質,實現畢業后從事結構設計零適應期。具體說,學生在學完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和土力學地基基礎等結構類課程后,通過進行系統的課程設計進一步深化對結構體系和各結構構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設計方法和公式的理解和應用,并且從土木工程結構整體上把握不同結構體系及其基本構件的具體設計方法和步驟;加強學生對計算機技術(結構電算分析、繪圖等)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設計資料和參考文獻查詢與檢索能力的培養,以及對不同結構體系及其構件的結構施工圖表達能力的培養;同時,從多維度培養學生的工程素質(工程意識、工程設計能力等)、創新意識和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和品質等。土木工程結構是由各種不同受力狀態的構件組成的一個空間結構承重體系。對于建筑工程來說,任意一個建筑結構都是由豎向結構承重體系、水平結構承重體系和下部結構承重體系組成的空間承重骨架,這三部分承重體系之間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連接,組成一個一個系統。這樣無論以哪一部分體系為內容進行課程設計,都應該基于整體(系統)性去分析相互之間的關聯性[1-3]。傳統的結構類課程設計內容體系包括單向板肋梁樓蓋結構設計、單層工業廠房排架結構設計、鋼屋架結構設計和基礎工程結構設計。由于混凝土結構的裝配式單層工業廠房排架結構在目前實際工程中應用較少,且在排架柱設計時,內力組合理論與框架結構中框架柱的內力組合理論相同,因此在新的課程設計內容體系中將其取消。根據土木工程的專業主干課課程體系構建土木工程專業(建筑工程方向)結構類課程設計內容體系。結合一幢多層混凝土框架結構工業廠房(附帶有多層砌體結構辦公樓)。從房屋建筑工程結構整體性的角度編寫結構類課程設計任務書,內容包括總則(包含設計目的、工程背景資料、建筑圖紙等)和各分項課程設計內容的設計要求及相關資料和參考文獻,在課程設計任務書中體現出:鋼屋蓋結構課程設計主要是設計框架廠房的屋蓋,混凝土梁板結構課程設計主要是設計框架結構廠房及砌體結構辦公樓的樓蓋和樓梯;通過完成屋蓋和樓蓋結構設計,即可確定出由屋蓋和樓蓋傳遞給框架和墻體的荷載,這樣就可以進行框架結構和砌體的課程設計。砌體結構課程設計主要設計砌體結構部分的墻體、墻梁、過梁、圈梁和雨篷等。上述四項課程設計內容的完成,即完成了整個建筑結構體系的上部結構體系的結構設計,也確定出了上部結構傳遞給基礎的荷載;再根據地質條件等其他因素,進行基礎工程的選型和設計計算,完成基礎的結構設計[1]。
2基于整體性培養學生結構設計能力及創新意識和能力
結構設計是一項富于創新的工作。在課程設計任務書中,根據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和建筑模數的要求給定相關的尺寸(柱網尺寸、標高、層高等),通過這些尺寸的合理交叉使班級每個學生具有一組基礎數據;對于樓面的做法、樓(屋)面可變荷載等都不直接給出,由學生自己設計或查閱資料確定,這相當于每個學生的設計方案計算都不盡相同。對于結構體系的具體結構形式也不做明確的規定(如混凝土梁板結構課程設計中不明確要求必須采用何種結構形式的樓蓋和樓梯等),讓學生根據結構實際情況進行結構設計,這樣通過課程設計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集中在第六學期8周的時間內系統地完成規定五項設計內容,每項設計內容完成后,要求學生要保存每項課程設計數據和成果,以便進行下一項課程設計時應用到上一項課程設計的數據,保持其設計數據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同時,建立每個學生課程設計檔案,最終完成五項課程設計后,使每個學生的各項課程設計的設計成果歸檔到一起,統一保管,有利于學生在第8學期進行畢業設計時提供參考?;谡w性學生系統地完成了任務書中規定的五項課程設計內容,實現了一幢建筑的整個結構設計,既完成了結構的上部承重體系(水平承重體系和豎向承重體系)和下部承重體系的結構設計。這樣組織開展課程設計,系統地鞏固了學生所學的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和土力學地基基礎等結構類課程的設計理論和設計方法,提高了學生結構設計方面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設計既緊密結合工程實際,又提高了學生對建筑結構設計的整體性認識。計算機輔助設計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用于結構分析和繪圖的軟件(如PKPM、天正、CAD等)也較多,結合建筑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開設,在課程設計中,對于每一分項課程設計,要求學生手工繪圖和計算機繪圖相結合。要求至少一張手工繪圖,目的在于強化手工繪圖的基本技能;同時,要求學生至少一張計算機繪圖。對于結構設計計算,要求采用電算和手算相結合,應用電算對手算進行復核[4-5]。結構類課程大作業也是對學生所學專業設計知識在實際工程設計中的綜合性訓練,有針對性地安排設計型大作業,可以實現對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系統設計訓練,及時檢測學生生多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實現對課程設計起到良好的銜接和促進作用。例如,在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中,當講完受彎構件縱向鋼筋的彎起、截斷和錨固等內容后,就可以及時地給學生布置一道均布荷載作用下外伸簡支梁設計的大作業,主要是強化學生對受彎構件縱向鋼筋彎起、截斷和錨固等構造要求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完成此大作業后,有助于加深理解肋梁樓蓋結構和樓梯結構中各類梁的縱向鋼筋構造要求。此外,結構類課程設計內容體系中取消了單層工業廠房排架結構課程設計,但單層工業廠房排架結構內力計算及組合的方法對后續課程的學習是非常必要的。為了加強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可以安排排架結構內力計算和組合的大作業。
3基于整體性加強過程管理、質量控制和評價機制
結構類課程設計的時間比較緊,設計計算和繪圖的工作量較大;并且一般高的院校第六學期的結構類課程設計和高一年級本科生的畢業設計同時進行,教師指導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工作量較大。為此,在第五學期相關結構類課程的結構設計內容講完后,就把課程設計任務書發到學生手中,使學生能結合所學內容,有針對性地提前思考和準備課程設計。將課程設計緊密融入相關課程教學中;同時,任課教師在結構類課程教學中既要給學生講清本門課程的課程設計內容和課程設計的必要性,又要講清課程設計直接相關的內容,特別是指出學生設計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在具體設計時,指導教師要通過正確的引導,使學生進一步重視課程設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指導學生制定較為詳盡的課程設計進度計劃,按計劃每天加強指導和考核,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意識和嚴謹、務實的工程師品質,保證課程設計按時高質量完成。五個分項課程設計內容構成一個系統,各分項課程設計按照“3+1”人才培養的要求,集中于第五學期完成,綜合性較強,因此對指導教師的指導能力和水平以及時間的保障也提出了較高要求。為保證指導質量。依據教師專業能力優勢,對指導教師實行分組,每組集中對一個或幾個班級進行指導,要求每組指導教師對五項課程設計內容的指導,分工協作;對于不同分項課程設計內容的指導實行主指導教師負責制,且對于不同分項課程設計內容的指導實現指導教師的優勢互補。避免一位指導教師集中指導一個或幾個班級課程設計時,在時間上和指導能力與水平上的不足。改革課程設計的評價辦法,基于整體性原則,在考核結構方案和結構選型的合理性、設計計算的準確性和圖紙繪制規范性的基礎上,還要結合平時的表現考核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等。并且有必要通過答辯的方式進一步考核學生課程設計是否存在抄襲、對設計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應用情況[6]。同時,指導教師通過對課程設計的指導、審閱和答辯,及時進行總結和研討課程設計中存在問題和不足;并且也有必要針對學生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生組織召開課程設計專項總結會。這樣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學生設計的水平。
4基于整體性加強條件保障機制建設
良好的教學條件保障是完成高質量課程設計的基石。對于結構類課程設計的整體性改革,結合學生的特點,編制高質量的課程設計指導書是重要的條件保障之一。結合結構類課程設計任務書編寫其課程設計指導書。針對學生初次進行結構設計的特點,指導書中應詳細說明各結構體系設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設計步驟;并且編寫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實例及設計計算和繪圖中應特別注意的問題。同時,指導書中的工程實例集中反映現行結構設計規范條文的應用、最新科研成果及工程經驗,這樣通過工程實例引導學生加深理解所需理論知識,進一步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利于提高課程設計質量。
5結束語
上述結構類課程設計改革的研究成果已經過兩屆畢業生的實踐性教學中的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的工程結構素質得到了提高,促進了畢業設計質量的提升。從學生就業來看,近兩屆畢業生到設計單位就職的明顯增多;信息反饋表明,這些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明顯體現出適應期短、上手快的特點,得到了工作單位的認可。
作者:薛志成 裴強 李長鳳 杜文學 楊磊 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大連大學土木工程技術研究與開發中心
參考文獻:
[1]薛志成,徐曉紅.土木工程結構設計類課程體系優化設置及建設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5):97-101.
[2]江樹勇,任正義,趙立紅.基于系統論的工程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研究[J].高教論壇,2009(3):81-83.
[3]郇筱林,戴素娟.土木工程專業鋼結構課程設計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5):103-105.
[4]肖鵬,李琮琦,康愛紅.基于系列化模式的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計教學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5):128-131.
基金項目:貴州省教改基金“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gjg121012);畢節學院教改基金“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土木工程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jg201110)
作者簡介:羅愛忠(1980-),男,畢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土木工程設計、施工研究, (e-mail)aizhongluo@126.com。
摘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多數定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高校,人才培養目的是服務地方及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滿足城鎮化對人才的需要,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開設了土木工程專業。文章以畢節學院為例,探討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提出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以工程為主線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質量的保證體系,闡述了該保證體系的具體實施步驟。通過畢節學院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5012904人才培養是高校的首要任務,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是服務地方及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因此,其培養的人才應具備在生產領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應用型人才培養。而課程設計環節是本科實踐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土木工程專業而言,是土木工程專業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之一[1-6]。畢節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的課程設計包含了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概預算課程設計、地基基礎課程設計、鋼結構課程設計、混凝土結構課程設計等。傳統的課程設計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相應課程給定的設計題目,按照課程設計任務書所提出的要求,通過查閱文獻及相關資料,確定相應的方案,最后進行計算、繪圖等一系列工作。通過畢節學院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課程設計教學環節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后續畢業設計的重要前奏。綜合這些年與生產單位的接觸,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說,當前課程設計還存在如下不足:首先,課程設計一般是在某一門專業課講授完成后安排該課程的課程設計,每一門課程孤立進行,與其他專業課的銜接較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設計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的脫節;其次,課程設計題目往往是一個單一的給定題目,人人一樣,無法調動學生進行設計的激情和主動性,設計內容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及生產實踐的需求;再次,現階段課程設計優劣的評價標準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揮。文章以土木工程專業地基基礎課程設計為例,分析現行課程設計的不足,提出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以此滿足行業生產實踐需求的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計新模式。
一、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計管理模式的建立
地方本科院校在升本前人才培養的定位主要是教師教學方法的培養,為中小學培養教師。隨著學校的發展及學校定位的不同,為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滿足城鎮化及工業化對人才的需求,像土木工程這一類的應用型專業發展迅速。但是,由于工程類專業辦學經驗不足及教師整體素質不高,導致對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計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課程設計管理及質量也相應地大打折扣。為明確課程設計對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性,有必要探索建立一種有效的管理模式。結合畢節學院教學實踐的體會,擬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1.確立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計總體規劃和框架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當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命力所在,也是當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關鍵。應用型人才培養包括工程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技術型人才等[7]。工程型人才主要的工作任務是把學術性人才所發現的科學原理通過一定的手段及技術轉化為服務于社會實踐的設計以及各種計劃等。對土建類專業而言,畢業以后所從事的工作偏向于設計和規劃等方面。技能型人才處于土木工程建設的第一線,他們通過實際操作將工程型人才所設計的圖紙、規劃等轉變成土木工程的相關產品。技術性人才同樣也處于土木工程建設的第一線,但是與技能型人才所不同的是該類人才主要從事組織管理、生產服務等工作?;谏鲜龇治?,圍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以土木工程為主線,確立了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計的總體規劃和框架。
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計的設置指導思想為: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中工程型人才和技術型人才培養的要求,體現土木工
專業建筑工程方向的教學要求和建筑工程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完整性,著力培養學生的初步設計能力,綜合運用土木工程基礎理論和基本設計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為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畢業設計及以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礎。而技能型人才主要是職業類高職高專院校的培養目標。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羅愛忠, 等新建本科院校土建專業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探索——以畢節學院為例
基于以上指導思想,綜合考慮畢節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特點及區域城鎮化、工業化帶動戰略,制定了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計的總體框架和目標。
(1)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主要內容是建筑總平面圖、建筑平面圖、建筑立面圖及建筑詳圖的繪制。通過該課程設計,讓學生了解一般民用建筑的設計原理,并掌握建筑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步驟,著力培養學生建筑方案及施工圖繪制能力。
(2)施工組織課程設計。主要內容是施工方案的選擇、施工進度計劃的制訂和施工平面圖的設計。通過該課程設計,讓學生熟悉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編制的程序和內容,掌握施工方案的選擇、施工進度計劃的編制及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的繪制。
(3)概預算課程設計。主要內容是根據施工圖及施工現場情況,計算相應的工程量、直接費、間接費、成本及利潤、稅金等。通過該課程設計,學生掌握概預算設計的過程、土木工程投資的構成,從而訓練實際操作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4)地基基礎課程設計。主要內容包括獨立基礎設計和樁基礎設計。通過該課程設計,培養學生對建筑結構的整體認識,結合上部結構特征及工程地質條件,合理選擇基礎形式,并進行地基基礎的設計和計算,繪制相應的施工圖。 (5)鋼結構屋架課程設計。主要內容包括屋架形式的選擇及尺寸確定、支撐體系的布置、屋架內力的計算、桿件和節點的設計,以及屋架施工圖的繪制和材料用量計算。通過該課程設計的學習,掌握無蓋結構布置的要求及構件編號的方法,培養學生計算和繪圖能力及綜合運用相關力學分析的能力。
(6)混凝土結構課程設計。主要內容包括結構布置、構件尺寸確定、荷載和內力計算、配筋計算、施工圖繪制等。通過該課程設計,促使學生獨立完成整個結構設計的過程,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相關力學知識、混凝土構件計算原理和結構設計分析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建立有效的制度管理體系
課程設計是整個土木工程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實踐環節之一,因此,必須把課程設計置于專業課程整體的教學組織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整個系統中統籌考慮,切實加大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計的實施力度,強調課程設計對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在理論和實踐教學中提升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基于此,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經驗,結合土木工程建設一線及用人單位的反饋,制定合理的土木工程專業培養計劃。在人才培養的基礎上制定了土木工程專業各課程的理論課教學大綱及實驗課教學大綱、實習教學大綱及管理辦法等,并依據這些規定,相應地制定了各門課程設計的教學大綱及評價考核辦法。
3. 精心選擇課程設計題目,構建合理的指導實施體系
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課程設計過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專業課教師不僅能擔任相應專業課的理論教學,還必須勝任土木工程專業專業技能的培訓工作。因此,土木工程專業教師在課程設計教學中,除了應具備專業課程理論教學的精湛技能外,還必須對影響學生成長的諸多環境、心理等因素有深刻的洞察力,這樣才能合理制定課程設計題目。同時,在課程設計題目的選擇中,要正確處理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的關系,把基本綜合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各個專業課的課程設計中,緩解畢業設計的壓力,調節學生畢業設計的節奏。在畢節學院課程設計教學過程中,課程設計指導教師以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計劃和培養目標為依據,結合該專業課程的具體要求,制定相應的課程設計實施方案,經教學指導委員會審定后即可應用于教學實踐。在指導過程中,根據專業課程的特點及學生的差異,采取靈活的組織形式,通過集中指導、單個輔導、電話及網絡指導等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圓滿完成任務。
二、提高學生參與課程設計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學生是課程設計的主體,學生參與課程設計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與整個課程設計實踐教學環節的質
量息息相關。而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計是土木工程專業本科培養方案中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針對專業課程中某一特定課程內容的專項訓練,進行課程設計的目的是加深學生對相關課程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初步的工程設計能力,使學生掌握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內容和方法,了解主要的技術法規和政策,并具有相應的文獻查閱、技術文件寫作和工程制圖能力。因此,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課程設計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十分重要。根據畢節學院多年來的實踐,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提高學生參與課程設計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提前針對課程特點給出相應的設計題目,逐步引導學生進入設計狀態
課程設計一般安排在每學期末,而且通常是幾門課程設計集中安排。這種安排雖然有利于課程設計過程的集中管理,但是,由于課程考試也集中安排在期末,兩者之間出現一定的沖突。為了緩解沖突所帶來的影響,課程設計指導教師可以在理論教學的過程中,提前針對該門課程的特點,給出相應的設計題目,逐步引導學生進入設計狀態。在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計實施過程中,以房屋建筑學和土力學與地基基礎這兩門課程為例,畢節學院主要做法是:針對房屋建筑學課程,可以在講完建筑設計基本原理后,下達相應的課程設計任務;針對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可以在講完土壓力及邊坡穩定性分析后,下達相應的課程設計任務。如此,學生對該門課程的理論及學習方法已經了解,初步掌握在實際工程中的運用技巧,并具備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提前進入設計角色。
2.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課程設計題目,提高設計的主動性
教學實踐發現,部分學生已經接觸土木工程行業,在日常接觸到教學樓、多層單元式住宅、幼兒園、別墅、邊坡、基坑等土木工程項目,部分學生可根據自身的興趣,依據課程設計特點及要求自主選題,這樣可以提高其參與課程設計的主動性。
3.強化學生對土木工程相關規范的運用,明確土木工程設計的方法和思路
土木工程相關規范是土木工程建設順利進行及安全性的重要保證,相關的專業教材由于時間差,涉及的規范陳舊或者只是講授一些理論性知識,根本沒有提及規范。因此,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時更新規范并補充相應的內容,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強調相關規范的運用,包括圖紙繪制的相關規范等。
4.實行量化的時間安排及考核程序
課程設計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常常將設計集中于某個時段突擊完成,造成了課程設計質量達不到相關要求,最后由于時間關系不得不重修。為了保證課程設計質量,在課程設計的實施過程中,對每一個過程需要定量化的時間安排,反復檢查、討論、修改直至最后定稿。對每一個考核程序嚴格執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公平、合理地進行課程設計最終結果的考核。
三、結語
課程設計是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考察學生對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通過課程設計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及創造性、獨立性。畢節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對課程設計的相關管理和教學方法保證了課程設計教學環節的順利進行,達到課程設計教學環節的主要目的。通過土木工程相關管理、設計和施工等單位的反饋,課程設計的質量將影響畢業生在后續的工作及設計中融入其工作環境的速度,因此,應不斷加強課程設計教學改革,提高其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唐岱新,孫偉民.高等學校建筑工程專業課程設計指導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5.
[2] 沈蒲生,等.高等學校建筑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導[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3] 肖琦,賈玉琢,劉洋,等.土木工程專業“一實兩創”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設計改革與實踐[j].東北電力學院學報, 2003, 23(5): 69-71.
[4] 馮碩.課程設計環節提高學生能力的探索[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0, 14(4): 77-80.
[5] 郭業才,姚善化.加強課程設計環節提高學生綜合能力[j].科學教育論壇, 2005, (19): 165-167.
[6] 黃仕偉,王默識,崔山.理論教學和課程設計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j].教學改革與實踐,2002 (3):21-23.
[7] 周惠.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研究[d],南昌大學碩士論文,2010.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for civil enginee
ering in newly
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taking biji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uo aizhong, fang juan, chen changlu, lei yong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 bijie univesity, bijie 551700, p. r. china)
abstract: the goal of most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is to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o serve loc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urbanization, many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established the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we took biji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course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civil engineering in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presented an assurance system based on the main lin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for graduate design quality, and described specific steps of implementing the guarantee system. practice in bijie university achieved good results.
關鍵詞:就業導向;土木工程;崗位核心技能;課程改革
高職就業導向的職業教育發展理論是近年來職業教育理論研究的熱門課題之一,高職的專業課程設置如何實現就業導向,這是當前土木工程課程改革中亟待解決的核心課題。土木工程改革必須從具體的工作崗位需要出發,以培養學生的就業技能為主要任務,按專業核心技能要求設定教學目標.選擇課程教學內容,借助合理的教學方法加以實施,確保人才培養目標適應社會需求,提升學生就業工作崗位的能力。
1 分析就業崗位特點,定位課程教學目標
1.1 原有土木工程教學目標學科色彩過濃
《土工程》的課程發展沿襲本科院校,具有濃重的學科背景,其原有的土木工程課程教學定位以土木工程環節為主,主要通過設計指標論證,掌握土木工程現行設計規范與標準,培養學生獨自設計的能力。而目前設計領域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結構和研究創新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以研究型人才需求為主。這使得高職學生缺乏專業競爭實力,從事設計不再是高職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工作方向,原有的課程教學目標必須加以調整,以適應高職畢業生就業能力的要求。
1.2 近年畢業生就業崗位分析
據統計我院畢業生的工作崗位集中在城市地鐵、橋梁、土木工程建設的第一線,主要從事土木工程施工、監理以及預算,其中,從事土木工程施工的比例最高,占60%以上。隨著學生工作年限的增長,工程實踐經驗的積累,崗位晉升越來越普遍,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熬┕?、會管理、懂造價”成為土木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能,并且要賦予學生轉崗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1.3 重新定位課程教學目標
我國學者施良方教授在歸納課程定義時曾指出,課程即預期的學習結果,強調課程不是指向活動,而應該是直接關注預期的學習結果或目標;課程即學習經驗,強調課程應關注學生實際學到什么,而不是教師教了什么。高職的專業課程目標就要體現出其高技能性的特征,與普通本科和中等職業教育有所區別。依據學生就業崗位特點分析,確定《土木工程》教學目標是承擔培養職業技能。根據土木工程崗位的職業技能要求,確定該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在正確理解土木工程有關技術指標與設計標準的基礎上,能讀懂土木工程施工圖;能對設計成果的好壞、對錯進行綜合評價;能繪制工程竣工圖;能核算復核相關數據;能按圖施工。
2 組織土木課程實踐,達成預期教學目標
2.1 教學結構是以學生為主體強化師生互動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雙主教學結構,以學為中心,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作為學習的促進者,強化師生互動,激發主體活力,教師應以引導、啟發為主,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高職學生在認知能力上比較容易接受直觀的、形象的內容,而對于邏輯的、抽象的內容則很排斥。因此,在土木教學設計中應盡量創造仿真模擬情境,制作教學模型,避免生硬的文字描述和照本宣科。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引導學生對一些問題進行討論,啟發學生自己對問題進行總結,形成一種活躍的、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會由此顯著提高。強調教學過程中的互動,依據學生反饋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
2.2 教學手段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勢
重視利用優質教學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提高土木工程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要在規定的學時內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字質量,必須對目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改革。隨著當前教學設備的更新和多樣化,可以大量采用多媒體教學、幻燈教學和新聞報道教學,使教學信息量增大,提高土木工程教學效果。結合實際工程,將大量的真實工程設計圖紙實例穿插到教學中.以便學生能真刀實槍地模仿。同時為了便于學生學習,專門設置了土木工程專業公共郵箱,將土木工程設計標準、課件、習題、補充講義等電子資料的整理制作上傳至郵箱,節省了學生課堂記筆記的時間,使學生精神集中。
2.3 教學方法采用項目導向案例教學
2.3.1 采用案例教學法。注重收集土木工程資料,建立土木工程圖紙資料庫,有針對性地準備兩套土木施工圖紙,作為教輔資料分發給學生。上課時在講解土木工程內容時,讓學生比對圖紙上的要素,評價圖紙質量.熟悉制圖標準復核設計數據。通過真實工程圖紙的講解,探索實施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融“識圖、繪圖、施工、計算”于一體,保證課程的教學目標實現可操作性。
2.3.2 對于易懂的知識,做啟發式教學。如在講土木工程時,補充城建的知識。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城建已有所了解,將城建要求布置成課后作業,內容形式不限。要求學生利用圖書館資源或網絡資源,查詢相關資料,在第二次課上組織交流,發言內容作為平時成績的計分依據,這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2.4 加強實訓,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實踐教學環節是體現高職特色的關鍵,能否達到高職培養目標.主要取決于實踐教學設計是否符合課程設置的要求,是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
2.4.1 土木工程課程設計。土木課程設計采用兩套圖紙,給出多組設計數據,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來完成,這樣就促使學生自己閱讀有關參考資料,通過自己的分析、計算來完成課程設計,從而達到自主設計的目的。設計出一整套完整的設計,在課程設計中.要求運用軟件編程輔助設計計算來代替手工計算,使學生能從復雜繁瑣的計算中解脫出來,快速導出所有計算土木的坐標,方便實用。在繪制土木施工橫斷面時,要求學生運用AutoCAD繪圖,一方面訓練了CAD繪圖技能,培養了學生運用計算機的能力;另一方面,利用CAD的面積查詢功能,大大縮短了施工斷面土方填挖面積的計算,且提高了準確性。
2.4.2 模擬實訓。為保證學生土木工程施工的實踐性,體現施工員的職業性,在學期末安排一周的土木工程模擬實踐時間。土木工程擬實訓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加強其土木工程測設內頁計算、外業放樣的實際操作能力,能與《工程測量》課程有效結合;模擬教學的開展利用校園現有土木工程資源,由專業課教師與測量教師共同負責指導。通過經緯儀、水準儀、全站儀的操作使用,培養學生的實操技能,為后期的頂崗模擬教學鋪墊,而且在小組成員分工協作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能力。
2.5 對學業評價時注重平時表現及操作技能
《土木工程》成績包括理論成績、課程設計成績和實訓成績三部分。
2.5.1 理論成績。目前理論成績的評定主要依據期末考試,一般卷面考試成績占70%,平時作業及考勤情況占30%。根據現在教學中存在的實際情況,此比例不利于約束學生的平時表現,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抄襲作業、曠課等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準備改變現有的成績評定方法,將平時成績所占比例提高到40%-50%,其余為卷面考試成績,這樣才能比較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使學生重視平時學習,而不是學期末搞突擊學習。
2.5.2 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成績僅通過教師審閱計算書和圖紙很難準確評估每個學生的完成情況,而且隨著電腦使用的普及,CAD圖紙和WORD文檔的復制粘貼很便捷,原創正品與復制贗品很難區分,這樣評定出來的成績就會失真。為此,嘗試在評定課程設計成績時采用答辯與成果相結合。答辯時,教師針對學生制做的成果給每個學生隨機提幾個問題,如果問題都回答正確,成績直接按照計算書和圖紙確定;如果有問題回答不正確,則在計算書和圖紙成果成績上做相應扣分。這種評定方法比較科學,評定出來的成績真實可靠。
2.5.3 土木工程實訓。以小組為單位,強調團隊協作精神,同時又要避免有學生吃大鍋飯,自己不動手,直接引用別人的實訓成果。成績評定分操作技能和成果兩部分。操作技能要求每人動手,輪流考核;成果可以數據共享,按組評分。從而調動學生的操作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達到實訓的最終目的。
以崗位需求為依據,以職業能力為主線、以就業為導向,需要將職業崗位所需的關鍵能力培養融入土木工程專業教學體系.以增強畢業生的核心競爭能力。通過對《土木工程》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教學和成績評定等改革實施探索,拋磚引玉意在推動其他課程建設以及專業建設。為適應職業崗位特點,土木工程實踐教學在高職課程中的比例將越來越高,教師業務水平也面臨新的挑戰.教師應注重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掌握并更新與專業相關的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建設.以職業能力為主線整合高職課程[J].教育發展研究,2005(4).
[關鍵詞]土木工程;開放式實踐教學;混凝土結構;設計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02-0000-01
土木工程是一個傳統老專業。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整個土木工程行業領域也在不斷煥發著新生命,作為培養土木工程人才的各類院校也應適應新形勢,不斷革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土木工程專業課程具有工程實用性強、課程復雜,內容多、難度大的特點,在理論和實踐教學過程中開展“啟發式”“開放式”教學非常必要。筆者結合多年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教學及教改課題工作經驗,對開放式教學在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及具體應用研究結果進行系統總結,以期與同行開展探討。文章以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為例探索了 “開放式” 教學活動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混凝土結構課程的特點
混凝土結構設計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與現行的規范、規程等有關的專業基礎課。在土木工程專業培養計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各相關高等院校對該課程的教學工作也非常重視。課程內容分: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及結構設計兩大部分,前者是后者的基礎,是原理部分的延伸和實際應用,兩者互為依存、緊密聯系。對于土木工程本科學生而言,通過學習,要求掌握混凝土結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并能運用理論知識正確進行設計和綜合分析,解決工程中的實際問題,具備一定的研究開發能力。同時,該課程也是研究生考試中(筆試或面試)重要的考試科目之一,在相關注冊資格考試中也是很重要的必考內容。該課程特點主要有:內容多、公式多、符號系數多、涉及構造規定多“四多”特點;涉及的經驗性知識較多;實用性強;解答非唯一性。
二、開放式教學在混凝土結構實踐課程中的應用
(一)實驗教學的開放
實驗環節是土木工程學科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課堂授課內容與課內試驗、實習、 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相結合,設置了必做與選做試驗,并對學生實行了多方位預約式開放, 包括實驗內容、實驗場地、實驗時間、實驗器材設備的開放。更新實驗教學內容,在基本實驗基礎上加強綜合性實驗和研究創新性實驗,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堅持“基本+提高” 的原則,使實驗教學內容既達到課程基本要求,又讓學生得到更好鍛煉和探索的機會,具有鮮明的專業特色。實踐中可將與土木工程主干課程關聯密切的實驗綜合到一起作為學生“開放式”“綜合式”實驗項目。
(二)畢業設計、 課程設計的開放式
課程設計是對課程理論教學的有益補充。通過課程設計的實例練習可加深對混凝土結構課程所學內容的理解,將理論用于實際,學得更深刻。而畢業設計更是對學生學習的全面檢驗,通過對一個完整工程的獨立設計,學以致用,真正全面地掌握所學知識。同樣,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也應做到開放式,在確定方向和設計題目前應與學生充分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共同確定設計主題、范圍,在設計過程中保持與學生的隨時互動和溝通,同時,可將與設計相關的所有資料公布到網站上,讓學生去學習、選擇、討論和發表意見,真正實現開放式和互動式。此外,還應強調畢業設計在社會效應和工程應用效應方面的開放性,即鼓勵、 允許、引導學生結合實際工程進行設計,課題可來源于社會或科研課題,甚至可聘請設計、 施工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副導師,共同指導畢業設計。
(三)開放性實習
實習環節是混凝土課程乃至土木工程專業學生重要的實踐性環節。實習環節的開放性體現在實習的具體內容及實習地點與學生商量確定,通過事先發放調查表, 統計學生選擇方向的意愿和要求。如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或基坑、邊坡、橋梁、道路,以及更細一步的選題方向,可與畢業設計掛鉤,指導教師形成雙向選擇。學生可參與集中實習或自主實習,集中實習由教師帶隊參加在合作單位實習基地的實習,自主實習由學生自行聯系工地進行(包括假期學生的自愿自主工地實習),形式上自由組合選定實習方向或實習工地??傊?, 實習環節的開放式特點主要體現在指導思想、管理制度、實習具體內容及形式等方面。院系畢業設計指導小組和教師從思想上和管理上應予以支持,充分發揮學生創新性和靈活性的特點,不局限于規定的實習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將自己置身于工程現場或實際工程項目氛圍中開展實習活動。
三、結語
土木工程課程由于其專業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應突出開放式特色?;炷两Y構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的重要和典型課程,內容多、難度大、實用性強,對其教學與考評體系均宜結合實際進行,開展“開放式”“啟發式”教學研究。筆者從該課程理論教學中的教學內容、 教學形式、課外教學補充、教學考評等方面,以及實踐教學中的實驗教學、課程設計及實習等環節,研究和討論了如何開展“開放式”教學及其在課程中的具體應用,從實踐看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 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課程教學大綱[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 潘洪科,祝彥知, 胡江春.淺談“混凝土結構”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J].中國電力教育,2009(4):90-94.
[3] 董小群.開放性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7(12):5-7.
[4] 葉雁冰.建筑設計課程開放性教學模式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4):58-1.
關鍵詞 建筑行業;應用技能型;土木工程;畢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4)18-0012-03
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畢業設計則是土木工程專業本科實踐教學的綜合,更體現了畢業生解決實際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隨著卓越工程師培養和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不斷提高,傳統的畢業設計指導模式已無法滿足畢業設計的質量要求[1-2]。同時,建筑行業也對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當前,在提出建設應用技能型高校,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的背景下,本文面向建筑行業需要,探索與創新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導模式,建立團隊指導、產學研聯合培養、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一體化、科研項目―創新實驗―畢業論文一體化等畢業設計指導模式,以期提高畢業設計質量,鍛煉學生運用綜合知識的能力,實現卓越工程師和應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要求。
1 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畢業設計選題單一,與實際工程脫節 從畢業設計題目看,大多數畢業設計選題以工程設計為主,單一且陳舊,脫離實際,不能體現本學科最前沿的知識。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主要是多層民用建筑,雖可涉及辦公樓、教學樓、商場、住宅等,但基本均為框架結構,較少涉及鋼結構、工業廠房、高層建筑等。對技能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來說,只有少數學生可以進入設計單位,絕大部分畢業生從事施工、監理、造價、檢測等工作[3],但畢業設計很少涉及,與實際工程需要脫節。
普遍存在前松后緊現象 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時間一般為14~16周。實踐表明,在畢業設計開始時,部分學生無從下手,部分學生尚未進入狀態,不急于開始畢業設計工作;另外,就業、考研成績剛剛公布等因素,使得畢業設計的前期時間被大量占用,影響了畢業設計的質量和進度。隨著畢業設計工作的開展,特別是到5月份,學生才意識到時間緊迫,于是開始加緊時間,加快速度,也使得畢業設計質量不高??傊?,這種前松后緊的現象使得計算書和圖紙錯誤較多,導致畢業設計質量下降。
照抄照搬現象亦較普遍 目前,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基本采用電腦繪圖并完成計算書,鍛煉了學生軟件應用能力,但這也為學生照抄照搬別人的畢業設計成果提供了條件[4]。在畢業設計期間,不少學生能找到往屆畢業生的畢業設計成果。很多學生由于前期進度較慢,后期直接將別人的畢業設計計算書和圖紙稍加修改,從而短時間內完成畢業設計。這樣完成的畢業設計往往錯誤百出,極易出現計算書前后矛盾、計算書與圖紙自相矛盾等情況,失去畢業設計的目的。
指導教師水平有待提高 應用技能型高校,絕大部分本科辦學時間不長,近年來引進教師較多,他們基本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對理論課程比較熟悉,但對實踐教學內容明顯不熟,工程實踐訓練更加缺乏,對規范條文也不夠清楚,不能很好地指導畢業設計。同時,高校歷來重視教師的學歷層次、科研項目、論文、經費到賬等,對教師的工程實踐不夠重視,導致部分高學歷教師在指導畢業設計時,僅能解決畢業設計中的小問題,影響了畢業設計質量,與應用技能型高校的辦學思想也不符。
2 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導模式的創新途徑
在應用技能型高校辦學背景下,面向建筑行業需要,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導模式亟需改革和創新。基于此,提出幾種畢業設計指導模式。
團隊指導畢業設計 土木工程專業涉及面廣,其內容無法在畢業設計中全面體現。組建團隊指導畢業設計,從科研、工程實際出發,由多名教師合作組建指導教師團隊,指導多名學生完成較大的畢業設計課題[5]。例如,以某公路設計為團隊畢業設計題目,學生團隊可分別完成線形設計、路基路面設計、橋涵設計、概預算與施工組織設計、附屬設施設計。另外,還可安排建筑工程方向學生完成加油站的結構設計。在這一過程中,團隊成員之間相互交流、協調,最終完成一條公路的設計工作,每個學生都加強了對公路設計的全面認識,形成了比較完善合理的知識結構,加強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這不僅符合卓越工程師的培養要求,也是應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思路。
產學研結合畢業設計模式 應用技能型高校應加強與企業單位的聯系與合作,這對創新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導模式具有指導作用。很多高校指導教師選題缺乏工程實際背景,歷年畢業設計土木具有相似性,造成學生對畢業設計缺乏新鮮感和產生脫離實際感,對畢業設計興趣不高[6]。通過產學研結合,聘請校外企業導師單獨聯合校內導師指導畢業設計,可以豐富畢業設計內容,緊跟工程實際,也可直接參與工程單位項目,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同時,學生也可以在企業導師的幫助下迅速適應工作環境,對就業大有益處。
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一體化 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學中,畢業設計的內容基本是幾門主干專業課程課程設計的綜合。因此,可以利用某一完整的已完工的實際工程資料,根據課程需要,分解成各課程設計的原始參考資料,這樣每個學生的課程設計內容整合后就是一個完整的工程項目設計。畢業設計時,只要將完成的課程設計有機組合成一個完整的設計文件即可。
以城市地下工程方向為例,該專業方向的課程設計除鋼筋混凝土結構和基礎工程課程設計外,一般還包括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地下建筑結構、隧道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等課程設計[7]。從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上講,這些課程之間存在緊密的依存、制約關系,如圖1所示。根據地下工程的實際情況,可將設計內容分為四大塊:規劃設計、隧道設計、地下結構設計及施工組織。畢業設計時只要整合好這四大塊內容,即將課程設計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并優化之,便可得到與實際工程基本一致的設計方案,甚至更優的設計方案[8]。
畢業論文與教師科研項目、學生創新項目一體化 為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教育部、教育廳、高校設立了各級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學生通過主持或參與這些創新項目,培養了創新意識、合作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對于這些學生,允許他們以創新項目內容為基礎申請做畢業論文,這樣創新項目和畢業論文互為補充,實為一體。同樣,指導教師也可以將自己的科研項目與畢業論文相結合,具體做法是將科研項目內容進行分解,以適合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要求,做到教學與科研相統一。在具體確定畢業論文課題時,應基于學生現有理論和專業知識,選擇以鍛煉動手能力和學習科研方法為出發點的課題。
3 幾點建議
鼓勵年輕教師走出去,增強工程實踐能力 充分調動年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鼓勵年輕教師加強與工程單位的交流與聯系,積極參與具體工程,包括設計、施工、監理等不同工作性質,全方面提高自身的工程實踐經驗,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鼓勵年輕教師參加注冊工程師考試,熟悉工程規范條文,提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取得注冊師證書后還可更好地服務于工程單位。
加強畢業設計管理工作,實施全過程監控 學院要對畢業設計選題、教師指導時間、學生設計時間及畢業設計檢查要求等方面做出詳細規定,安排固定教室進行畢業設計,堅持畢業設計前期、中期、后期檢查,并進行中期答辯,對中期答辯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紅牌、黃牌、口頭警告,做到全過程監控學生的畢業設計進度和質量。
保障畢業設計經費,調動指導教師和學生積極性 在教學經費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務必要確保畢業設計經費,解決畢業設計過程中的經費問題,如畢業設計檢查時相關資料的打印、復印等費用;對指導畢業論文的教師及學生可以解決一些試驗材料、測試儀器等費用,充分調動指導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另外,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增加教師指導畢業設計的教學工作量。
嚴把畢業設計答辯關,大力提倡公開答辯 畢業答辯環節十分重要,它是學生畢業設計成果的綜合體現,嚴禁走過場。同時,大力提倡公開答辯。其中,對于優秀畢業設計必須參加公開答辯,并允許低年級學生旁聽,讓低年級學生對畢業設計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掌握一些問題的處理方法,為以后自己做好畢業設計打下基礎,還能夠促進優良學風的建立。
4 結語
建設應用技能型高校勢在必行。畢業設計是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思路的一個集中體現,是培養卓越工程師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建筑行業對應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本文以辦好應用技能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為目標,總結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改革并創新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導模式,并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對提高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全面素質,對應用技能型高校如何辦好土木工程專業具有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錚,王海瑩,孫俊.寬口徑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1):100-102.
[2]李方慧,趙永江,孟凡.基于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的土木工程專業教學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40-42.
[3]張亦靜,何杰,肖芳林.基于團隊協作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模式探討[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08,22(3):
107-109.
[4]高笑娟,李躍輝.土木工程畢業設計質量的全過程控制方法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7-130.
[5]李富榮,荀勇,王照宇.土建類專業畢業設計團隊指導模式的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11):140-141.
[6]姜旺恒,錢國平.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的題目多樣化改進對策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3(22):184-186.
[7]李富榮.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4(5):158-160.
1.人才培養定位模糊,培養目標不明確,辦學缺乏特色
這是獨立學院人才培養中最突出的問題。多數獨立學院照搬母校土木工程專業培養計劃,重理論、輕實踐,忽略了本校學生的特點,導致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出現“不上不下”的尷尬局面。
2.課程體系設置與市場需求不符
課程體系的設置應根據本校學生特點制定,并能順應市場需求。獨立學院土木工程系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施工、管理等一線工作,這些工作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要求較高,而當前的課程設置過于注重理論知識體系培養,實踐性課程略顯不足。
3.獨立學院中師資力量匱乏
獨立學院中的教師多數為無工程實踐經驗的年輕教師,嚴重缺少“雙師型”教師,而土木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這就制約了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獨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途徑與方法
1.確立明確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充分發揮地方特色,實現校企合作
獨立學院大多數是地方性院校,地方性是學校的第一特征,獨立學院應把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作為教學理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完善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本著“融入地方,服務地方”的辦學理念,確定適合地方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土木工程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必須充分發揮地方資源,通過校企合作實現理論聯系實際。具體措施為:(1)主動爭取地方土木行業、企業的支持,建立校企合作的實習基地,定期分批送學生到實習基地學習,如學生入學之初進行認識實習,學習完成某科重要專業課后進行實踐實習,即將畢業時進行畢業實習等形式。(2)主動邀請地方土木行業中專業工程師走進課堂,進入學生實習基地,用他們的工程實踐知識、技能去指導學生實習,與學院一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完善理論教學體系,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創新意識
獨立學院土木工程系理論教學體系可采用“基礎課+專業課”的模式,其中基礎課包含了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其中公共基礎課是院級平臺,一般由學院統一制定,而專業基礎課是土木工程系級平臺;專業課主要包含專業方向課程,可按市場需求靈活設置。在土木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教學中應融入創新意識,具體措施為:(1)增設土木法制類課程,提高土木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法制素養;(2)推進土木系精品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然后以市場為導向,及時更新教學理念;(3)通過工程圖紙識別、工程案例分析等教學手段,把土木專業課堂教學與實際工程緊密聯系起來。
3.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實踐性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重要方法,相對課堂講授來說更直觀,是對理論教學的綜合體現,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途徑,有著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作用。土木工程系中與專業有關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包括專業實驗、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四大環節。
第一,加強實驗室建設,拓展實驗課教學覆蓋面。實驗室教學是課堂教學中最接近實踐的課程,也可以把實驗室看作校內實習基地,是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后與實踐相聯系的第一步,所以必須加強實驗室建設,加大資金投入。首先必須把土木行業中最基本的設備納入實驗室,其次不斷購進先進實驗設備,把新設備新儀器的應用內容加入到實驗教學中。
第二,做好實習教學環節追蹤監控,保證實習效果。實習是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實習分為認識實習、課程實習和畢業實習。認識實習和課程實習一般較為集中,實習時間較短,可每20人安排一位指導教師,對現場所見進行講解、分析,實習完成后以實習報告形式結題;而畢業實習要求學生深入工程第一線,參與工程實際,由于學生人數多,且較為分散,學校管理工作備受挑戰。這就要求學校針對學生實習內容,安排校內指導教師,實習企業安排校外指導教師,雙管齊下,校內指導教師對學生實習過程定時電話追蹤,校外指導教師要求其每天完成實習日志,并完成實結,通過這些措施保證實習效果。
第三,注重課程設計選題,通過爭優答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課程設計是對某門專業課的一個理論總結和實踐聯系,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設計從選題上必須聯系實際工程,與當下工程技術接軌,明確課程設計的任務和目標,制定詳細的課程設計指導書,保證課程設計順利、優質完成。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在課程設計完成后進行爭優答辯。
第四,采用“邊實習,邊設計”的新型畢業設計實習模式。畢業設計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最后一門必修課程,也是對大學四年學習的一個重要總結。以建工系為例,畢業設計主要包含建筑設計、結構設計、施工組織、概預算等幾部分,每一部分都與實踐緊密相連,可采用“邊設計邊實習”的畢業設計實習模式,把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相結合。在進行畢業實習之前下發畢業設計任務書,由指導教師為學生詳細解答任務書,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實習,這樣就增加了實習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畢業設計的順利完成。
4.加強師資培養,完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教師素質直接影響到學生培養目標。學生培養目標為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較強的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教師是不僅具有學術和教學水平,還必須具有較強的土木工程實踐能力的“雙師型”人才,加強師資培養,完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迫在眉睫。(1)依靠校企合作,從企業中引進或聘用有豐富實踐經驗,兼有較高學術水平的高級技術和管理人員來充實教師隊伍或做兼職教師;(2)設立“雙師型”教師專項資金,鼓勵本院教師學習進修,到工程實踐中去,提高專業能力,也可以結合土木系實踐教學環節和校企合作,加強教師現場實踐技術訓練,最終能把專業知識、教學知識與生產實踐結合起來。
三、結束語
收稿日期:2012-07-10
基金項目:浙江理工大學校級教改項目;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教改重點項目
作者簡介:劉勇(1980-),男,浙江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工程管理系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工程管理研究,(E-mail) 。
摘要:分析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定位與特點,歸納與總結目前該課程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并在人才培養計劃、教學計劃、授課方式、理論和實踐課教學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研究結果應用于浙江理工大學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3-0078-04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主干課,課程涵蓋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兩大部分,內容龐雜繁多且章節跨度大,具有模塊化、專業化的特征。該課程實踐性強,“以教師為主體、書本為中心,單純進行知識傳授”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工程管理專業教學需求。另外,傳統的“重施工技術、輕施工組織”的教學結構體系安排不能反映工程管理專業技術與組織、管理并重,“土木工程+管理” 的專業特色和人才定位。因此,在工程管理專業工程技術知識和經濟管理知識的雙軌制培養模式下,研究探索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為學生構筑更為堅實的專業技術平臺,具有較大的理論研究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文章分析了現行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中的種種問題,在系統識別與闡述工程管理專業定位和相關特點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等進行一定范圍的改革和探討,以期有效解決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強化工程管理專業技術平臺,契合建筑行業對工程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技術過硬、管理突出”的人才需求,提高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競爭力。
一、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定位及特色
隨著建筑業的蓬勃發展,建筑行業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特別是知識結構合理、技術與經濟管理能力兼備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大。據統計,近5年59%的學校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居學校前列[1],工程管理專業日益成為各大高校的熱門專業。 對于普通高校工科教育定位,教育界一直存在爭議。學術界在參照發達國家的基礎上,認為工程科技人才除精通本專業外,還必須具備深厚的工學基礎知識,并對相鄰學科有所了解;業界則認為,高校專業設置范圍廣,重點不夠突出,畢業生缺乏相應的專業實踐能力,進入企業之后需要重新學習才能勝任工作要求。據筆者了解,一些實踐性強的行業(如工程造價行業等)甚至更青睞高職高專學生。
培養模式的爭議長期困擾高等學校,特別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師生。對實踐性極強的工程管理專業而言,沖突尤其嚴重。一方面,專業化、復合型的專業知識結構是其職業規劃與未來成長的基礎;另一方面,對社會和崗位的適應能力以及在其所從事的工作中是否可以盡快獨當一面,是其順利就業的關鍵因素。在這個過程中,土木工程施工作為實踐性極強的專業核心課程,其地位尤其重要。統計表明,雖然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分布廣泛,涵蓋施工、監理、咨詢、房地產等諸多行業,但其就業重心仍然集中在施工領域[1-2]。以浙江理工大學2007級工程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為例,超過70%的畢業生畢業之后從事施工技術、施工組織與管理相關工作。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定位及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到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必須予以重視。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其目的是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建筑施工技術、組織與管理的基本知識,具備獨立分析和解決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組織與管理問題的初步能力,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有關知識和從事專業工作打下基礎。從課程目標中可以看出,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在強調施工技術的同時,也注重施工組織與管理,要求學生利用所學專業知識,根據施工技術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這不同于一般的土木工程本科專業。與開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高職高專的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監理等專業相比,本科專業的屬性又決定了其不可能根據實際崗位問題進行課程組織,也不可能弱化學科知識邏輯體系而強調具體崗位技術或技能的熟練操作。
因此,對比土木工程專業和一般高職高專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具備如下特點。
(1)施工技術、施工組織與管理并重。工程管理專業的“土木工程+管理”的專業特色決定了工程管理專業必須同時注重土木工程施工技術,以及土木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的教學與實踐工作。這一點在課程學時分配上體現較為明顯。通常,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教學大綱中,土木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的學時占總學時數的35%以上,這一點迥異于土木工程專業。
(2)注重章節之間的聯系。除了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工藝、施工技術等局部性規律外,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注重章節之間的聯系,努力研究土木工程施工的全局性規律,著眼解決建筑施工過程中不同分部分項工程的組織與部署、施工方案選擇等問題。
(3)“行業能力導向”特征明顯。不同于高職高專的崗位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本科專業將“職業崗位”擴展至“行業領域”。也就是說,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不僅是為施工崗位設置,而是為建筑行業設置,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初步具備在建筑行業不同崗位(如工程估價、房地產開發與經營、工程監理、施工技術、施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4)與其他經濟、管理課程聯系更緊密。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要求學生初步具備技術經濟、項目管理等基礎知識,能夠在施工方案設計、施工部署、施工組織過程中熟練應用其相關原理。
二、當前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課堂講述,學生課后復習,課程結束后再通過對應的課程設計加深和鞏固所學知識。在教學實踐中,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課程理論教學與工程實踐脫節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綜合性、實踐性極強。對操作性強的施工工藝、施工機械或技術,單純的課堂理論學習遠遠不能達到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的目的,以講述、投影、幻燈片為教學手段不如在施工現場的教學效果。然而,目前中國本科教育的特點決定了本科院校的學生不能像高職高專學生一樣通過頂崗實習等手段獲取施工過程的感性認識。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理論教學與工程實踐脫節成為土建類專業亟待破解的一大難題。
2.課程學時偏少,不足以涵蓋完整的項目工藝與組織程序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內容龐雜繁多,涵蓋施工技術、施工組織兩大部分共計16章,且每章節內容均不可或缺。以知識層面而言,課程知識結構涵蓋力學、材料、測量、施工技術、網絡技術、施工組織等多個方面。為滿足教學要求,提升教學效果,必須科學組織教學內容,合理安排理論與實踐教學學時。據分析,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合理學時(包含實踐)應為80學時以上。然而,在工程管理專業教學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多為4學分,64學時[3],課程學時偏少,難以涵蓋完整的項目工藝與組織程序。
3.重施工技術、輕施工組織與管理
長期以來,國內高校土建類專業的教學體系多以土木工程技術為主,存在重技術、輕管理的人才培養誤區,工程管理專業亦不例外。具體到土木工程施工課程,課程本身所具備的工科特性使其“重施工技術,輕施工組織與管理”。據筆者不完全統計,多數高校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中施工組織與管理模塊課時在16學時以下,有些甚至只有6個學時。究其原因,一方面,國內建筑行業長時間處于粗放式的增長模式下,建筑行業的快速增長導致行業對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迫切,進而影響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高就業率的光環下,工程管理專業施工技術、施工組織與管理并重的復合型培養模式進展緩慢。另一方面,我國高校,特別是應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教師大部分出身于土建類工科專業,如土木工程等,專業教師的學緣結構也導致工程管理專業教學“重施工技術,輕施工組織與管理”。
4.不同模塊之間脫節嚴重,相互關聯少
與基礎課不同,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章節之間跨度大、聯系少,具有模塊化、專業化的特點。例如,土方工程與混凝土工程之間幾乎沒有知識上的聯系。然而,工程建設的復雜性特征使這些原本毫無關聯的知識被放到同一課堂進行講授。因此,傳統的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同模塊之間聯系較少,脫節現象嚴重。然而,工程管理專業的復合型、全局性培養目標使學生必須注重不同施工工藝或者分部分項工程之間的聯系,進而統籌安排,達到建設項目“質量一流,工期、成本合理”的目標。
三、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針對目前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筆者所在團隊申報了2011年度浙江理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并獲得了校內立項和科研經費支持。經過課題組一年多的研究與實踐,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學改革措施,并應用于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過程中,初步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與時俱進,合理優化專業培養計劃
隨著建筑業的國際化,對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土木工程+管理”的培養模式,復合型的知識體系日益成為相關企業引進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以2012版人才培養模式修訂為契機,經過廣泛調研,積極修改、優化工程管理專業培養計劃。一方面,增加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學時,理論與實踐教學(課程設計)共計96學時(理論學時64,實踐學時2周、2學分),基本涵蓋該課程的所有章節與內容;另一方面,調整部分實踐課程的授課方式,使其易于進行模塊化、專業化教學改革與實踐,如分散課程設計教學環節(課程設計)等。
2. 施工技術與施工組織并重,凸顯專業管理特色
為凸顯工程管理專業特色,在優化工程管理專業培養計劃的基礎上,通過修改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大綱,調整了章節、模塊之間的學時分配,做到施工技術、施工組織與管理并重。首先,在學時分配上,經過調整,工程技術模塊共計40學時,施工組織與管理模塊共計24學時,實踐模塊2周,在學時上保證施工技術、施工組織與管理的教學效果。其次,在施工技術教學模塊,穿行相關的施工組織與管理類相關知識的教學與實踐,由點到面,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結構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在實踐環節(課程設計)中,除傳統的施工專項方案制定,要求學生進行施工組織與施工部署,按照要求進行流水施工組織與進度計劃編制,設定相應的邊界條件,引導學生進行施工組織優化與施工平面圖布置,最終按小組完成完整的施工組織設計。例如,將兩個班60位學生分成10個課程設計小組,每個課程設計小組負責編制一個建設項目的施工組織設計(包含4個施工專項方案,施工總平面圖、單位工程施工進度計劃表等6項主要任務,分別對應6位學生)。每位學生的課程考核成績由團體成績和個人成績兩部分組成,團體成績由指導教師根據施工組織設計質量給出,個人成績由課程設計小組成員討論后投票確定。最后,將課程實踐環節(課程設計)分散在理論教學中,與理論教學同步進行。理論教學伊始,指導教師同步下發課程設計任務書,組織學生開始進行課程設計,并定期進行課程設計的指導與點評工作。分散課程設計的初衷有三:一是避開學期末實踐性教學的高峰,避免因為課程時間沖突而導致課程設計質量下降,確保課程設計教學時間;二是與理論教學同步,便于學生理論結合實際,加深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三是利用團隊作業(團隊設計)的思想,利用課程設計小組促使學生進行交流、合作,進而加強學生對課程的認識,培養其團隊協作精神。
3.以案例為主線,實訓為手段,進行課程模塊化教學改革與實踐
為適應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知識點零散、跨度大等模塊化特點,課題組以實際工程案例為主線,借助實踐性教學環節,以實訓為手段,進行課程模塊化教學改革與實踐。通過討論,課題組首先按照課程內容將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分解為土方與基礎工程等六大模塊。其次,以一個施工工程案例為主線,分別針對上述六大模塊設計課程實踐環節,模擬案例項目施工組織與管理的全過程,通過施工方案設計、施工組織、施工部署等實訓任務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經過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實踐,學生反響強烈,效果較為顯著。
4.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
長期以來,實踐環節一直是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建設的薄弱環節。一方面,教師“粉筆+黑板”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難以適應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變化;另一方面,集中式走馬觀花的實踐性教學模式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诖耍n題組構建了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根據上述模塊化劃分,分散完成土木工程施工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等實踐性課程,即在完成某一模塊理論教學之后,立刻安排專題訓練、現場參觀等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教學內容和實際工程的緊密結合,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四、結語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主干課程,其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學生的就業與職業發展。因此,提高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條件下掌握更多的施工技術、施工組織與管理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是目前工程管理專業教學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黃魯成,苗紅,羅亞非.我國工程管理本科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大學教育, 2007(3):46-49.
[2]倪國棟,鄢曉非,寧德春.工程管理專業建筑施工類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2, 21(1):54-58.
[3] 李立軍,楊秋學.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1):83-85.
Teaching reform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tion course fo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tly
LIU Yong, XU Sen, ZHANG L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P. 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