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3 23:46:36
序論:在您撰寫生成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入門的鑰匙?!睂W生對學習內容沒有興趣,縱然老師說得“天花亂墜”,他則是“昏昏欲睡”。這就不是“動態生成”的教學環境。正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是因為他對蘋果為什么落地產生了興趣,進而去研究,才有了著名的發現。否則,再多的蘋果掉下來,可能也無濟于事。對藝校的學生來說,提升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興趣難度更大。目前我們在教學中提出:創設務實的預設。即首先做到因材施教,實行分層次教學。如舞蹈專業,我們從學生進校開始,按照成績和學習興趣分為兩個班級。其次,在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時,切實考慮學情。第三,在授課中注意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起來,接受知識不是感到十分吃力。第四,根據學生的發言積極性打平時成績。這樣,學生有了自信,有了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有了學習的動力,學生的態度有了轉變,積極性相對容易調動,課堂發言率也相應提高。通過三年的教學反饋,發現舞蹈專業各班學生,開展教學的動態生成活動效果越來越好。
二、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教育智慧,較強的應變能力
課堂教學中,一些學生不經意的語言或行為,有時與課堂學習有關,有時關系不大,甚至有時會影響或者破壞課堂學習氣氛。經驗豐富、反應能力較強,并且具有淵博知識的老師,若能及時調控,扭轉,利用分析、比較、學生自我探索等教學方式,使這些行為或語言成為引導課堂突破沉悶氣氛的“契機”,成為師生交流的“催化劑”,從而使課堂成了展示學生思考活力的最佳場合。這也是非預設的動態生成的教學魅力之所在。而有時公開課或者循規蹈矩的課堂教學則可能會喪失這一機會,這一事例在我校一位老師的公開課教學中表現得十分明顯。有一節公開課是蘇軾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當時授課老師準備十分充分,講解生動,師生聽得也都非常入神。當老師在講解詞的下片歷史人物時,問到詞中寫到哪些歷史人物?這時有學生在下面小聲說:“小喬是美女?!边@一聲音雖低,卻引起學生的哄笑。這時,老師如果能抓住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的內容和環節,讓學生結合這位男生的回答,充分討論作者引用小喬初嫁的用意,適度介紹文學作品中作者情感表達的委婉、含蓄特點,詩詞美感表達中壯美和柔美的統一,畫面色彩的協調等問題,以及杜牧的《赤壁》中對大喬、小喬描寫的作用。這樣很自然地擴展了作品欣賞的容量,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無疑會成為本節公開課教學的亮點??上Ю蠋煯敃r過于緊張,不能靈活地調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計劃的教學流程,只是機械地繼續講解已設定的教學環節。雖然本節課的教學順利完成,卻總令人有遺憾之感。由此看出,老師的緊張,缺乏應對機制,教學思路的狹隘等,都會影響和制約教學過程中的“動態生成”。這使得本該成為“教學亮點”的地方,顯得沉悶、平淡,也無法看出學生自主學習和積極學習的狀態。
三、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做好學習的預習準備工作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這句話用在教學上,“預”,不僅是指老師的備課等教學準備,還包括學生的預習功課?!昂玫拈_始是成功的一半。”可是藝校學生對文化課的學習是很少預習的,課前準備十分欠缺。他們認為:在戲?!拔幕瘜W習就是打醬油的”,抱著這種心態學習,上課之前幾乎沒有任何的準備,有些學生只是上課前才把課文打開。這樣課堂上的教學“動態生成”就增加了難度,甚至是不可能的。前不久一位老師的公開課上,就看到了這種狀況。老師在課堂上充分采取了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可是由于學生準備不充分,連課文的閱讀都比較生疏,研討課文則成了空話,“良性的”思考和生發更無從談起。無法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動態生成”,教學效果也無疑打了折扣。
把教會學生形成正確的處事態度放在首要位置,讓學生形成態度決定一切的共識,培養學生冷靜分析、客觀評價、勇于擔當、敢于改正的習慣,如對于學生發生糾紛,產生矛盾,造成打架斗毆,甚至,要讓學生端正態度、擺正心態。讓學生領會:面對問題,就是擺明態度,態度一變,問題不見,態度一變,方法無限,態度徹底改變,奇跡定會出現。
二、落實習慣養成教育的具體行動
落實具體行動就是在實施習慣養成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具體行為反復教育,反復訓練,從而使學生改掉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習慣,把習慣的養成落實具體行動中。
(一)通過培養好習慣來改掉壞習慣
習慣養成教育把教師工作重心定位在實際行動糾偏上,反復的良好習慣培養訓練是改掉陋習的有效途徑,也是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如學生衛生習慣不好,總是亂丟亂扔、內務整理不齊、個人物品亂擺等,對于這些問題只需組織班委負責監督,讓衛生習慣不好的學生反復做衛生即可,讓他們在實際做的過程中體驗保持衛生的重要性和優美環境下生活、學習的心曠神怡。
(二)實事求是,找到“話療”與“行療”的平衡點
教師往往經常有這樣的困惑:說少了怕教育不到位,說多了怕學生嫌煩而適得其反。其實,在學生端正態度的前提下,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如何找到“話療”與“行療”的平衡點,在這里有一個標準:“話療”的程度與學生問題的大小成正比;“行療”的程度與學生問題的大小成反比。也就是說,小問題,多做少說;大問題,少做多說。
(三)落實行動的有效監督
沒有監督的行動教育是沒有意義的,更會使整個習慣養成教育形同虛設,因此,在行動教育的具體規劃中,要實現可操作性和可監督性,要科學、合理設計方案,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任何不良行為都是要通過具體行動來彌補的,在糾正訓練中養成習慣,同時,在初期行動教育的時候要不打折扣,要注重小事,逐漸推進。
三、建立健全、規范的考核制度
規范考核制度就是在實施習慣養成教育的過程中,把教育滲透到學生在校行為的每一個環節中,貫穿到學生生活的每一個空間,做到處處有制度標準、時時有考核檢查、事事有反饋整改、人人有提高完善。
(一)健全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對學生是一種約束,一種引領,是學生發展的方向。特別是對于職業技術學校學生來說,他們惰性比較大而自制力相對不夠,如果沒有有效的強制性約束可能會使他們的陋習不改。建立學校、系部、班級不同層面的規章制度,建立常規檢查指標體系,禮儀規范、文明用語規范、教學樓管理規范、文明寄宿要求等常規細則,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在建立制度上,學校制度把握方向,系部、班級制度把握細節,學校制度體現全局、權威,系部、班級制定體現人性、易實現,尤其班級制度既不能太苛刻,也不能太泛于表面,在班級制度的執行中要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民主的管理方法,做到每位學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個個都是班集體的主人,有利于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
(二)樹立典型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于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由于他們自覺性、積極性都不是很高,所以要在經常性教育前提下,借助榜樣的引導,如通過文明班級、文明宿舍、常規管理先進班級、德育先進個人、文明使者等榜樣力量,引導學生形成向優秀學習,并通過各類評比、表彰、宣揚,擴大優秀事跡的榜樣示范作用,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三)評比考核
加強日常規范的檢查、反饋、整改、考核,根據常規檢查指標,明確常規要求,借助學生軍事訓練、新生德育實踐課、政治學習、主題班會、主題團日活動、思想政治課等日常考核評比向學生注入習慣。如在食堂、充飯卡窗口設立“一米線”,培養學生排隊的習慣;在教室、實訓室嚴格考勤培養學生惜時守時的習慣;在宿舍、教室、校園公共區域加強衛生檢查、考核,培養學生講究衛生的習慣等。
四、善用賞識與激勵手段
賞識與激勵是有效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的方法之一,具體來說就是在實施習慣養成教育的過程中,要貫穿教師賞識的眼光、激勵的言語、肯定的姿態。把賞識激勵貫穿到教育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
(一)賞識激勵是教師強有力的武器
教師教育要春雨潤物,對學生多賞識激勵。心理學研究實驗表明,人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勵,其能力發揮是之前的兩倍甚至更多。職業技術學校寄宿的學生遠離親人,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因此,教師應主動關心他們、鼓勵他們,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就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他們也會主動接近你,傾吐自己的真情實感,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引導和教育。
(二)激勵制度要覆蓋“差生”
進入學校之前,大部分學生有被教師忽視的感覺,他們的內心更加渴望得到教師的贊揚和鼓勵。部分“差生”往往是行為習慣特別差的學生,他們中的許多人缺乏自信心。因此,教師不要因為學生有不良習慣而放棄對他們抱以肯定的目光,放棄對他們給予贊美的言語。相反,對于“差生”,他們的心靈更加脆弱,他們往往更加容易破罐子破摔,教師要轉變觀念,因材施教,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孰不知親其師則信其道,只有學生發自內心的自省、自悟,才會真正產生實足的效果。
(三)創新機制,實施群體賞識激勵
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這也是企業文化的精髓。職業技術學校更要關注團隊教育,通過團隊的自我糾偏、自我完善功能,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創設群體賞識激勵機制,能有效地提升班級凝聚力,提高學生集體榮譽感,從而達到學生自覺管理自己的圓滿效果,如制定班級加分標準、班級常規管理獎勵標準、違紀整改補償辦法等,鼓勵集體自我完善。
五、體現個性尊重與嚴格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剛接手新的班級,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常規教育和訓練,針對班上學生實際,利用一切有利時間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嚴格訓練學生正確的讀寫姿勢;要求他們注意聽別人說話,聽清楚說話的內容,記在心中;教育學生學會思考等等。這些辦法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學生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說的正確姿勢逐步養成后,課堂秩序必然會有明顯好轉。
二、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養成
教師要教育每個學生樹立主人翁責任感,時時處處為學校、為班級、為社會著想,不在校園以及其他公共場所吃零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棄物,看到紙屑等廢棄物隨手撿起,見到破壞校園環境衛生公共環境的不良行為及時加以制止。倡導學生從國家利益和整體利益至上的原則出發,在個人與他人、與社會、與群體的關系上,考慮個人利益時應不違背道德原則,不傷害社會和他人利益。以典型事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心靈受到感染,激發出內心潛在的激情,時時刻刻鞭策自己,激勵自己,以典型為榜樣,做個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人。
三、學生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
教師要時時注意學生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學生的文明習慣必然要體現在文明的交往中,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和老師、團結同學、行為文明、言語禮貌,這些都是文明交往的基本要求。要明確要求學生見到老師、父母及長輩要主動問候;每天上學時要跟父母道別,說聲“再見”;放學回家要向父母問好;睡覺前道聲“晚安”;使用好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禮讓、起立等體態語言。
四、學生良好上網習慣的養成
學生如何健康上網并正確使用網絡一直是困擾家長的難題。我認為,首先應端正家長對上網的認識,加強與家長的配合,進行家庭教育。大部分家長由于自身對網絡不甚了解,過多干預子女上網,這樣做只能適得其反,甚至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應該與家長進行溝通,端正家長的看法,使家長能夠辯證地看待孩子上網問題。另外,要向家長們推薦反黃軟件,以防止在家上網的學生瀏覽黃色網站。面對中小學生上網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能有“網絡恐懼癥”,不應只看到它負面的影響而忽視了它的積極作用。網絡能夠引導學生走入一個空前豐富的信息世界,進行交流與學習,不再固步自封,然而我們應該正確地利用,充分發揮它的教育功能。要端正學生的上網態度,科學地探索中小學生上網的心理健康問題,引導學生在網絡里翱翔,涉獵豐富而健康的信息和科學知識。
五、結語
1.網絡教育的情感關懷缺失造成師生互動下降
人的感情本來就是一個難以進行標準化測量的抽象化的東西,而且它時刻處在不斷變化之中,教學設計工作中經常避而不提的一個成分就是情感教學設計方面的內容,所以在學期最后的考核中,合格與否,優秀與否通常也是單純地通過知識熟練程度來作為基本標準的,但是從試卷上面標出的紅色的數字中我們根本無法對師生之間在教學過程中互相的感情交流狀況作出合適的判斷,在絕大部分的學習活動中,老師要么是一個負責知識灌輸者要么就是一個學習輔導者,而至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感情狀況很少有老師會給予關注。簡而言之就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缺少情感交流,人際關系冷漠,人際距離疏遠。對于網絡遠程教育工作來說這一點更加明顯,整個學期下來,老師根本不理解自己的學生,學生對于老師的了解也很淺薄。
2.遠程學習者的學習動機造成師生熟識隔閡
現在選擇遠程教育模式的學者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利益驅動型(單位提升全員員工學歷需要或個人晉升職稱需要)、父母要求型(大專層次中多為職高類畢業生,迫于父母命令)、充實知識型(為了充實自己而求真才實學的)。所以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學習者的學習動力不足那么其學習的熱情以及積極性就會受到挫傷在視屏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出現邊學邊玩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自覺性不高的情況。同時還有一部分學生選擇這類學習模式的初衷也是為了業余充電,所以他們在時間以及心態上存在著更大的不穩定性,對地方學習中心班主任老師的各項助學、督學和促學工作不理不睬,和老師之間的溝通缺乏自主性與積極性,即便是課程老師想要了解他們的學習進度和狀況也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情。
3.師生互動雙方的主體性逐漸喪失
信息網絡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拉近的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同時還有人與各個領域中的知識內容的關系,在信息知識大爆炸的當今時代,面對復雜龐大的信息內容很多人無法從中挑選出最有用的,只能照盤全收。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習者似乎不再是主體要素,信息已經成為了主角不但控制主體學習者的行動而且開始對他們的思想進行控制。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平臺來進行交流,他們通過網絡構建起的關系似乎已經超越了在現實生活中的關系。對現實的疏離,造成互動主體內部的矛盾、沖突甚至分裂,這必然帶來主體性的削弱、喪失。這一點在教學活動中也有所體現,遠程教育模式的逐漸流行增加了師生之間的網絡信息流量,將師生互動的中介————語言及其文化的生存空間一點點地擠壓。在教學模式轉變的過程中,隨著遠程教育方式重要性的突出,師生之間通過各種語言形式形成感情要素以及其中承載的一些文化成分就會慢慢被減弱,直至消失不見,這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對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產生不利的影響。
二、現代遠程教育中促進師生互動的策略分析
1.增進網絡互動的物質條件是加快網絡建設
第一,提高硬件環境水平。網絡遠程教育活動的有序展開離不開高質量的硬件教學水平,因為遠程教育需要先進的多媒體教室為其順利展開提供基本支持。多媒體網絡教室是集形、聲、像于一體的多媒體傳輸系統,它的順利進行其實就是利用計算機手段以及網絡通信手段將所有的課程內容傳輸出去給不同的接受終端,滿足散步在各個位置范圍內學員的所需,如文字、圖象、聲音和視頻等。這類教學模式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須提高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性,只有這樣才能成功打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個體性突出的限制,保證老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一個及時地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果。第二,提高軟件環境水平。隱私性以及平等性是BBS論壇最主要的兩個優勢之處,不管是什么樣的用戶,其在BBS上的各項權益都是均等的,所有的用戶在注冊登錄以后不管是發表論述還是進行評論或者是觀望他人的評論都是自由的。例如,學習者可以登錄BBS對某一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也可以借助這一平臺對學生的所有問題進行收集整理并公布在這個平臺上然后通過這個平臺對學生進行指導;在信件區里,每一個學生都有均等的權利對所有的老師進行提問,同時老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在任何地點閱讀這些信件,并對學生的提問給以及時地回答;老師可以將自己新獲得的資料數據傳遞到共享文件夾中,供學生們傳閱同時,學生們也可以將自己獲得的一些一手資料傳遞到共享文件夾中與自己的同學們共享。
2.學生自我表露,促進師生互動
和其他的網絡交流溝通平臺一樣BBS也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與自由性,學生可以通過它來滿足自己的表現欲望。因為借助這一平臺學生們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觀點、看法,這一平臺對于那些有想法卻又不敢在公共場所發表自己觀點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平臺,而且老師在這個平臺上還可以看到自己學生的真正想法,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完善工作。當然最主要的是這個平臺是老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與溝通的最佳渠道。通過網絡平臺上構建起的感情基礎,學生在日?;顒又胁拍芨优c老師親近,有利于良好的師生關系的構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規范網絡行為,提高師生互動的責任感和信任度
其實網絡平臺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起到拉近人們心靈上的距離的作用,通過這個平臺,人們利用其隱私性以及自由開放性,可以將平時工作生活學習中不敢發表的觀點大膽地表達出來,不管是興奮的開心的還是悲憤的郁悶的都是一個良好的發泄平臺。但是言論自由并不是無任何約束的,每一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只有雙方以真誠并負責任的態度進行交流,人與人之間才會有持久并信任的交往。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應該是這種類型的,所以,為了對網絡行為進行有效的引導就必須要制定明確的規范標準與基本原則在這些規章制度的限制之下,老師與學生之間才能構建一個健康良好的關系,改變老師們在學生中間的地位,讓學生取得老師的信任,為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提供一個基本的保障。
4.有教無類,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
自主招生由招辦招生和教職工招生組成,是基層電大各項經費的主要來源。由圖2可以看出教職工招生占自主招生絕大部分,在2013年有上升的趨勢;招辦招生相對平穩過渡,每年招生基本保持在100人左右。因此,在自主招生方面,既要突出招生部門的主導作用,全面做好區域招生宣傳工作,讓所有教職工有生可招;也要加強教職工招生激勵機制的落實,盡可能做到重獎輕罰,讓教職工在沒有壓力的狀態下愉快招生。
二、生源構成情況分析
生源構成主要是指學生學歷層次即本??谱郧闆r、學生專業需求情況、學生年齡、性別、城鄉分布情況,以及生源地等。
(一)學歷層次分析
目前基層電大招生主要以??茖哟紊礊橹?,近5年咸寧電大校本部??普猩尸F穩步上升態勢,2012年招生到達高峰后2013年有所回落;本科層次招生生源基本穩定在100人左右,2012年、2013年略有增加。更深層次來說,我們對自身生源的再招生再宣傳工作還沒有落實到位,2009年咸寧電大??茖哟喂灿嬚猩?44人,這部分學員到2012年大多數應該順利畢業,然而,2012年咸寧電大本科階段注冊人數只有117人,其中屬于中央電大畢業的學員僅有29人,這說明我們的??飘厴I學生大量流失,針對這種現狀,在基層電大加強教學管理服務的同時,上級電大應該出臺相應的學費減免或者學分減免政策,充分利用自身生源穩定招生規模優勢,擴大招生。
(二)學生結構分析
1.學生性別、年齡層次分布。調查發現,男女比例基本上是1∶1。在年齡層次分布上,82%左右的學員主要集中在18~35周歲這個階段,其中,30%左右的學員屬于18周歲以下,這說明中職學生是基層電大招生宣傳的主要對象,對這部分生源放寬資格審核條件或者繼續開展課程開放注冊,是基層電大穩定招生規模,擴大招生的重要保障;18%左右的學員屬于36周歲以上年齡段,說明企事業單位在職員工中還有學歷補償教育的需求,這也是招生宣傳不能忽視的部分。
2.學生城鄉結構分布。城鄉結構一般被劃分。從招生宣傳途徑來看,近幾年,咸寧電大對保險、建筑、酒店、林場、畜牧局、銀行,以及地稅等行業開展送教上門服務活動,效果明顯;對人數較多、工作相對穩定的機關、黨群組織安排專職人員上門宣傳,但由于機關、黨群組織大多數在職人員學歷補償基本到位,新進職工學歷起點較高,導致宣傳效果不佳;對規模較大的工業園區來說,用人單位對職工的學歷要求不是很高,且多數職工工作相對不穩定,工資相對較低,再加上用人單位對職工的學歷補償教育沒有相應的鼓勵政策和措施,導致宣傳效果同樣不佳。從學員原學歷情況來看,基層電大目前生主要來源于高中、中專、技?;蛲葘W歷畢業的學生,占招生總人數的77.91%;高職高專畢業報讀開放教育本科的占20.93%。近年來,隨著普通高校的擴招,民辦教育的介入,還有網絡教育、成考、自考等多渠道辦學,在職從業人員有了更多的選擇,因此,凡是有條件的人多已參加了其它類別的學習,剩余的生源嚴重缺乏,即使是原來認為“熱門”的專業,學生入學的人數也在減少,遠程開放教育的生源出現了下滑。
三、專業招生情況分析
(一)專業類別招生情況分析
近三年,管理學、工學、教育學類專業招生人數較多,農學類專業招生人數較少,理學類專業招生人數為0.管理學、工學類專業招生達到招生總人數的65%以上,而農學、理學以及其它等10個專業招生不到2%,2013年農學類招生有所增加。
(二)專業招生情況分析
近三年專業招生人數較多的專業有行政管理、工商管理、會計、學前教育、法學、計算機信息管理、建筑施工與管理等七個專業。從每年的生源量來看,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屬于強勢專業,占招生總人數的43%以上,市場營銷、電子商務、旅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現代文員、社會工作、應用化工技術以及道路橋梁工程與管理等專業基本上是0招生。從生源變化量來看,行政管理專業基本保持穩定,工商管理、法學、建筑施工與管理專業呈現波動狀態,會計、學前教育、計算機信息管理等專業招生人數在下降。
(三)專業需求情況分析
一方面,我們有涵蓋管理學、工學、理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經濟學以及農學等多學科門類的45個本??茖I,從數量上講,應該能夠滿足基層電大的辦學需要以及社會需求;但是,從近三年專業注冊人數來看,將近有20個專業招生人數在10人以下,不僅造成專業浪費,也增加了基層電大的辦學成本。另一方面,每一季教學點之間都有掛靠注冊的現象,在招生宣傳中有用人單位和學員想學的專業是教學點沒有開設的,這說明我們的專業設置還不能完全滿足社會需求,如水產養殖、保險等專業的設置。
四、招生管理情況分析
(一)招生管理體制不完善
對于電大系統來講,基層電大名義上是省級電大和中央電大的分校,實際上,上級電大扮演的僅僅是業務指導者的角色,在人力、財力、物力上不能給予基層電大太多的支持,基層電大要發展,招生是最重要的環節。只有制定科學的管理體制,充分調動教職工的招生積極性,才是基層電大發展的關鍵。首先,制定計劃是基礎。計劃制定要科學合理,要能夠激發所有教職工的招生積極性,要以學校發展為基礎,制定一個底線,而不是讓教職工產生畏難情緒的“高壓線”。其次,廣告宣傳是關鍵。生源來自何處,關鍵要發揮宣傳的魅力,“摸著石頭過河”是不可能出色完成招生任務的。再次,組織協調是保證。招生不是某一個人的工作,也不是某一個部門的工作,領導要協調好人與人、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關系,人人挑擔子,人人參與招生,才能確保任務的完成。
(二)招生計劃分配不科學
基層電大系統教職工人數一般較少,有的教學點僅有幾個人,在完成管理、教務、教學等常規工作的同時,還要完成上級電大和學校分配的個人招生任務。而且,各教學點在分配任務時各有千秋,有的以職務高低分配任務,有的以職稱高低分配任務,有的以工資多少分配任務,也有的只獎不懲,等等。計劃分配沒有至上而下的政策依據,各地、各分校都是根據自身特點,各自為戰。
(三)資格審核管理程序繁瑣
較差的行為習慣間接地影響著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阻礙著學校的發展。
1.從學生實際來看:
一是生源年齡參差不齊,原籍所在地的基礎教育條件差,學前教育不到位。二是學生方言較重,師生交流困難,給接受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增加了難度。三是移民學生流動性大,異動頻繁,學額鞏固難。
2.從家庭教育和社會影響看:
一是移民群眾文化程度偏低,認識觀念、風俗習慣、生活習慣有差異。二是受到相對獨立的居住環境和相對落后的家庭教育影響,學習習慣、行為習慣、衛生習慣都比較差。三是移民群眾大部分家庭經濟比較困難,家中子女又比較多,支持教育動力不足,投入教育的熱情較低。
二、加強移民學生行為養成教育的實踐做法
對一所移民學校來說,加強學生養成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在教育實踐中,學校大力加強養成教育,找準制約學校發展和教學質量提高的瓶頸,引導學校上下以學生行為養成教育作為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以多種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理清思路,明確方向。
學校確定“詩書載道,翰墨育人”的辦學理念,把“說普通話、寫規范字、做文明人”的辦學宗旨作為養成教育的具體載體貫穿到整個學校的教育活動中,找準推進學校各項工作的突破口,齊心協力抓養成教育。一是師思想,打破教師認識局限,克服教師中存在的“條件決定論”和“生源決定論”等消極思想。二是在學生中明確養成教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調動起學生參與養成教育活動的積極性。三是切實轉變家長認識,采取各種形式向家長進行廣泛宣傳,爭取家長對學生養成教育的支持和配合。
2.把學生行為養成教育融入課堂教學。
教師把課堂管理作為對學生進行行為養成教育的一項重要部分,把傳授知識同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規范課堂語言,從坐姿、舉手投足、待人接物等都要求用禮貌用語,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全體教師加強了對學生課堂、課間的文明禮貌、衛生習慣、勞動教育等言行督促指導和常規管理。
3.在班級日常管理中突出行為養成教育。
班主任把培養良好的班風作為班級工作的重中之重,結合實際制訂班規班約,努力形成奮發向上的班風;利用晨、午、晚檢、周一升旗儀式、主題班會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行為養成教育進行點評。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設養成教育氛圍。
環境影響習慣,學校結合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多重育人環境創設,使學生在校園里感受到的濃烈的文化熏陶。一是加強班級宣傳氛圍,從班級抓起,辦好班級文化陣地;統籌安排,每半月重點抓一項習慣養成教育,建立班級督查考評制度,努力提高良好習慣的養成率。二是營造校園宣傳氛圍,辦好宣傳櫥窗和長廊,展出包括文明禮貌、勞動教育、衛生習慣等行為規范圖片及學生有關活動的照片。三是辦好校報???,圍繞學生在校內外、課內外,從學習、衛生、勞動等習慣,定期定主題出刊,讓學生接受教育。
5.在學校生活中加強學生行為養成教育。
一是強化就餐管理。通過學校領導和生活指導教師陪餐、值周教師和少先隊檢查監督,強化學生排隊就餐意識,教育學生愛護保持就餐環境,餐后主動擦餐桌、送餐盤,養成勤儉節約、文明就餐的良好習慣。二是加強宿舍管理。宿舍是學生密集、活動集中的場所,寄宿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生活自理自律能力較差,要教育學生“愛”自己的家;要求學生每天起床后整理好內務,堅持必須經宿舍管理員檢查驗收簽字的制度,通過文明寢室的評比樹立典型,強化良好生活習慣培養。
6.創設學生課余活動場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鞏固養成教育效果。
學校建立了書法室、科技活動室,開展了一系列養成教育主題實踐活動,一月一個主題,深化和落實養成訓練。
7.結合法治教育,深化養成教育成果。
為了讓養成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每學期請法制副校長(派出所長)來校作報告,結合具體案例,談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從反面事例中認識養成習慣不好的危害性,從而明白“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
8.評優樹模,示范引領。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成式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現代教學論研究認為,課堂教學不只是簡單的知識傳授過程,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葉瀾教授指出:“要用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該被看作師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生命歷程?!币虼?,我們應該站在生命的高度來看待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積極改進措施,努力提升課堂動態生成的有效性,這就需要采用生成式教學。
實施課堂動態生成式教學,機智地做好課堂實施則是關鍵。范梅南認為:“教育機智”是一種實踐性語言,是情境性、智慧性行動。在具體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課前預設為基礎,面對不斷變化著的課堂情境,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細心觀察,敏銳捕捉各種信息,并運用教育機智迅速形成判斷,果斷付諸行動。具體而言,做好生成式課堂,需要做好如下幾個方面。
一、即時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要善于觀察與傾聽,及時捕捉動態生成的有利信息,科學加以審視,對其是否具有教育資源價值迅速作出判斷,并及時調整教學進度與策略,對預先確定的教學內容、學習目標做出適當修正與補充,利用這些動態信息,巧妙創設問題情境,構建開放的、有利于彰顯主體意識的新型學習平臺,引發師生、生生、文本之間多向互動對話。同時鼓勵質疑,倡導“標新立異”,不斷點燃學生探索、創新的思維火花,形成新的問題或答案,進而不斷生成促進學生更好發展的學習資源。如《我的戰友》一文中有兩句話:①“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熄滅?!雹凇皬陌l起沖鋒到戰斗結束,才20分鐘?!苯處熞龑W生抓住其中兩個“才”進行比較:“半個多鐘頭才……”表示時間長,表現了忍著烈火燒身的長時間痛苦,突出了他不怕犧牲的精神;“才20分鐘”表示時間短,表現了戰友們在精神鼓舞下奮勇殺敵的英勇氣概。兩個“才”有著時間長短之別。這時,有學生突然提出:“為什么說前一個表示時間長,而后一個表示時間短?”教師略作思考,即時引導辨析:“兩個‘才’字在各自句子里所處的位置有何不同?”學生經過對比發現:“才”在時間后表示時間長,在時間前表示時間短。進而,教師又臨時出示“一斤蘋果要5元錢才買到”、“一斤蘋果才賣5元錢”等幾個帶“才”字的句子讓學生判斷。學生終于發現:“才”字在數量詞前表示數量少,在數量詞后表示數量多。這里,教師由一個質疑,及時生成新的問題,引領學生聯系、觀察、比較和辨析,獲得了規律性認識。
二、機智處理“意外”事件
由于受學生主體自我建構、能力差異等因素影響,教學過程總是處于動態變化之中,各種各樣的“意外”隨時都可能發生。盡管課前教師已經對學情做出了各種“可能”的預測與假設,但誰也難以窮盡課堂上種種“意外”出現的可能。當“意外”發生時,教師要正確面對,熱心呵護,要善于運用自己的機智,盡量使這些具有資源價值的信息得以放大,讓個別學生的發現成為全體學生的創造,使得課堂閃射智慧的火花,呈現躍動的生命力。如教學《草船借箭》一文,學生突然提出:“老師您平時教我們寫文章要注意審題,按題目要求來寫。這篇課文題目叫‘草船借箭’,可內容明明寫的是諸葛亮騙曹操的箭。這不矛盾嗎?”這個問題不僅質疑了文本,也質疑了教師平時指導的寫作方法。教師明顯地感到很有價值,于是“順水推舟”,讓學生小組討論:“在籌備箭的問題上,周瑜與諸葛亮的策略有何不同,哪種做法更好,說明什么?”學生經過聯系全文,積極討論,終于認識到:周瑜以常規的思路提出“造箭”,諸葛亮發揮創造性思維,利用天時、地利,以及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特點,大膽地以“騙箭”代“造箭”;箭是用來對付曹軍的,交戰時就“射回去”了,所以用“借”是幽默的寫法,既諷刺了曹操,更突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經過這一討論,學生對文本內涵、對寫作方法的認識更加深入和透徹。
三、熱心營造民主氛圍
課堂動態生成要取得實效,前提必須是基于一種平等對話與民主溝通的課堂文化氛圍,使師生間彼此傾聽和共同分享成為課堂關系的主旋律。只有在平等對話式的民主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暢所欲言,才能自由思考,才能積極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最終才能發揮其主體作用。所以,作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合作伙伴”的教師,應該用溫和、機智的行動構筑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平等基礎上對話、互動。這樣,學生才有可能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全身心投入探究,獲得更多元的理解,更真實更豐富的獨特體驗和感悟,課堂才會精彩紛呈。
綜上,在現代教育理論背景下,課堂教學要動態地看,要實施生成式教學。實施生成式教學,就要注意即時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情境輔助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要機智處理課堂教學中發生的種種“意外”,使意外事件對課堂產生積極效應,而不是負面效應;同時,要熱心營造民主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上能自由發表意見,自由思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B.A蘇霍姆林斯基.育人三步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