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6 22:00:02
序論:在您撰寫傳染病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PBL;傳染病護理學
隨著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暴發流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的出現,傳染病防治工作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在傳染病防治過程中,護理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以往的傳染病護理學教學中,我們采用的是傳統教學法,即:理論講授輔以多媒體教學,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為改善這種學習及教學現狀,筆者開展了PBL教學法應用于傳染病護理學教學的研究,以探索其具體應用及觀察其教學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我校2015級大專護理專業學生293人為研究對象,其中A班共148人為實驗組,B班共145人為對照組。1.2方法:2組學生使用相同的教材,由同一位教師任教。在入校分班時已將其基礎成績分成若干個分數段,由電腦隨機抽取,故排除了基礎成績的影響。2組學生在性別、年齡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實驗組傳染病護理學教學采用PBL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即:講授法+多媒體教學,通過理論考試,比較2種教學法的效果。實驗組傳染病護理學教學采用PBL教學法:教師課前提出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分組討論,教師總結。教學效果評價:2個班級的學生在理論考試時,使用統一命題的試卷,統一考試時間,統一閱卷,統計2個班級的得分作對比分析。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考試成績對比見表1PBL),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以此類教學法出名的包括荷蘭頂級大學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等世界著名院校[2]。3.2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PBL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PBL將學習與更大的任務或問題掛鉤,使學習者投入于問題中;它設計真實性任務,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運用在傳染病護理學教學中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教學目標。PBL教學法的精髓在于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3]。PBL教學法應用于傳染病護理學的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綜合素質人才。但該教學方法需花費較多的時間,故在學習任務較緊張的專科教學中只能選擇性地使用。本研究顯示在傳染病護理學教學中,PBL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值得推廣應用。
作者:郭大英 鄭曉妮 單位:益陽醫學高等??茖W校護理系
參考文獻:
[1]郭大英.急救護理學中情景模擬教學法的應用.課程教育研究[J],2013(19):230-230.
醫學首先是一門自然科學,同時兼具人文科學屬性的,其與人文關系密不可分。醫學教學不但強調醫學專業知識的傳授和臨床技能的培養,還應注重醫學人文的教育。對傳染病學的教學更為特殊。我國的高等教育長期存在文理分家的專業和課程設置,這樣的專業課程劃分人文割裂了人文學科的價值性與科學性,片面強調價值性,因此在醫學院校這種重專業、輕人文的教學思想比較突出,因此醫學生整體人文素質差強人意[1-2]。而醫學院校人文課程的教學一直以封閉的課堂講授為基本的教學形式,注重知識的傳授,卻忽略理論與現實的聯系,忽略人文與醫學實踐的聯系。相比較我國醫療體制的變化和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的現狀,學習的效果欠佳[3]。
二、制定明確的醫學人文教育目標
目前研究認為,醫學人文教育目標可歸納為:注重德育,規范醫學生的道德行為,獲取人文知識,培養醫學生的職業技能的同時,培養人文關懷精神、協作精神、創新能力,更主要是關注患者的生命價值、醫療權利和健康利益、人格尊嚴,認識醫學與社會之間的辯證關系,逐步樹立正確的醫學價值觀[4-6]。因此,國內傳染病學專家將傳染病學人文教學目標歸納為:人文精神是醫學的核心理念,培養醫學人文精神的同時,還要培養醫學生對社會、民族和國家的責任感;對傳染病事業要有不怕犧牲和敬業奉獻的精神,完善自我防護措施的同時,不怕危險,敢于迎難而上[7]。
三、加強傳染病教學的人文教育
傳染病因為具有傳染性,與其他疾病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其患者除了忍受疾病所帶來身體上的痛苦,還要承擔他人對傳染病的歧視。盡管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國較為常見,但大多數患者會受到社會、單位以及周圍人群的歧視,在上學、就業及婚戀過程中遭遇不公正的待遇,迫使其不得不隱瞞病情。因此,傳染病患者特別需要社會的人文關懷,這就要求從事傳染病醫療工作的醫護人員特別需要加強人文關懷,緩解患者心理承受力,使他們勇敢面對疾病與社會。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敬業奉獻精神,勇于承擔責任,服務社會,不怕危險;以及相應的溝通協作能力非常重要。在講授流感時,結合疫情發生時,社會的恐慌以及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使學生認識到傳染病與普通人的生命健康、社會安全密切相關,引導學生關注傳染病,關注社會、國家的安全,全人類的健康。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法制教育,培養法制觀念,教育學生學法、懂法、守法,自覺維護法律尊嚴,同時正確履行法律義務。在醫學實踐過程中,如果診斷了法定傳染病,及時按照我國《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向衛生防疫部門上報疫情,履行一個公民,更是一名醫務工作者的應盡的義務和法律責任。
四、加強人文教育的措施
教師的言傳身教會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為了更好的開展醫學人文教育,首先必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注意醫學教師的師德、醫德相結合?,F有的醫學院校任課教師多數是在原來的生物醫學模式的下培養出來的,人文素質參差不齊,也應通過多種形式的人文教育培訓班或講座提高其人文素養,把人文精神體現在醫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當中。醫學生的人文教育不能停留在單純的講授知識的層面,加上醫學生本身在思想上不夠重視該課程,人文教育難以達到效果。如果能在實習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將抽象的人文教育融入醫學教學當中,活潑生動的教學模式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因為傳染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使得剛進入臨床的醫學生容易產生恐懼,同時,傳染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更需要他人的同情和理解,臨床帶教老師對患者而言是治病救人的醫生,對醫學生而言則是教書育人的老師。通過現場教學,使得醫患有效溝通,一方面增加患者及其家屬信任度,另一方面使醫學生體會患者的身心疾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醫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的醫學人文關懷,受到的影響才是深遠的[8]。
1.1優化整合教學內容
伴隨社會發展和疫苗的普遍接種,疾病譜發生了很大變化,傳染病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根據山東省近年來的疾病譜演變及濱州醫學院教學大綱安排,教研室只對原有授課內容重新進行了調整,制定了新的教學大綱。剔除已經得到良好控制的疾病如脊髓灰質炎、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瘧疾等;重點是經典的和多發、新發傳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腎綜合征出血熱、細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將結核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編入教材。根據傳染病的特點,按照疾病之間的共性特征整合教學內容,組織編寫教材,盡可能保證課程的系統性、全面性和典型性,注重分析疾病的臨床診療思路的培養。以典型臨床表現為線索進行專題教學,結合案例,將疾病教學串聯起來,既不破壞疾病特點的獨立性,又增強了不同疾病及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例如將發熱作為重要專題,以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傳染病列為一個專題,其中包括傷寒、腎綜合征出血熱、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感等,同時鑒別診斷內容涵蓋呼吸內科(肺炎、肺結核)、兒科(手足口病、腦炎)等相關疾病,另外還有肝病專題,包括病毒性肝炎,將藥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感染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等納入鑒別診斷中。從多角度、多系統、多學科討論臨床表現、診療方法和預防策略。根據教材內容及當年傳染病流行情況,通過討論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對于新發和突發傳染病及時插入到教學內容中,如2003年的SARS,2009年的手足口病及甲型H1N1流感。可以做到授課內容新穎多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學生應對突發、新發傳染病的能力。傳統課程中癥狀教學與疾病教學相對獨立,在疾病教學過程中不同疾病之間缺乏有機聯系,特別是不同學科的疾病。臨床思維過程是從患者的臨床表現開始,隨后展開臨床診斷依據和鑒別診斷,再通過進一步檢查逐步排除某些疾病。將傳染病學科置于感染性疾病的大背景下,符合醫學發展與疾病變遷的需要。
1.2加強交叉學科融合
從傳染病教學相關學科方面看,傳染病相關疾病涉及到腫瘤科、婦科、內科、介入、放療科及外科等,這些病人的數量要超過大部分傳染病醫院住院人數的1/3,甚至1/2。傳染病學與相關臨床課程(兒科學、皮膚性病學、呼吸內科及消化內科)內容的優化整合不僅能夠系統地講授感染性疾病的系統知識及各類新成果、新發傳染病,避免交叉學科之間講授內容的重復。如麻疹,在兒科及皮膚科都有內容,但臨床實際中兒科和皮膚科門診均有患者,而更多患者入住感染性疾病科。努力將各個相關學科優化整合,加強學科間橫向和縱向的聯系,突出感染性疾病特色,使學生對相關醫學知識體系有一個明晰的、邏輯的認識。將臨床具有感染性的疾病有機聯系起來進行專題講座式教學,同時結合傳染病學的特點,將案例教學法與多媒體教學、臨床診療思維教學結合在一起。通過引導學生在思維模式上轉換到以癥狀鑒別為主線的醫生角色中來,有利于發揮教師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整合醫學理論知識和解決實際臨床問題的能力。
1.3推進考試命題改革考核內容和方式
1.1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對我國的醫學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患者對于醫療的需求也從簡單的治病轉變到生理心理的治療、追求平等的醫患關系。醫學模式的轉變對醫學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等醫學院校不僅要重視對醫學生醫學專業知識的教育,更要重視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精神。目前,在我國醫學教育中,已經開設了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衛生法學等人文教育科目,但應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不失時機地進行更有成效的人文教育。
1.2醫學職業精神的要求
醫學職業的服務對象是人,其目的除了祛除病人身體的不適以外,還要通過關注其心理、社會的致病因素來進行綜合調治。醫學是關于人的生命的科學,對人的全面關懷是醫學的目的,關愛生命、敬畏生命是醫學的終極目的。因此,對于醫學生,不僅要求其在醫學專業學科范圍內求真、求實,還要求其在醫學人文學科范圍內求真、求善。只注重醫學專業理論和技能的學習,而忽視人文科學知識的補充,這樣培養出來的醫學生是無法滿足現代醫學職業要求的。
1.3改善醫患關系的需要
傳統醫學教育的教學重點主要是對疾病的認識、治療與控制,這種以“疾病為中心,見病不見人”的醫療趨向,必然會導致醫患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減少,造成醫患關系疏遠甚至沖突[4]?;颊呋疾『螅惺苤?、心理的痛苦和壓力,對疾病治愈充滿期望,渴望得到關心、關懷與尊重。醫務人員面對患者時,必須具有同情、關心、幫助病人,尊重個人權利和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人道主義精神。因此,醫務人員不單要運用醫學科學知識和方法對患者進行救治,更需要醫學人文的關懷,使患者身體康復,實現心理慰藉,進而促進醫患關系和諧。關注疾病,更關注人;讀懂病,更讀懂人。這就要求醫學生除了具有精湛的醫術外,還應具備厚實的人文素質、關注人類價值與精神的能力和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醫療服務的能力[5]。
1.4傳染病學科的特點
傳染病學作為醫學生必修的醫學臨床專業課程之一,有著與其他課程不同的特點。首先,傳染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易引起公眾對傳染病的恐懼,以及對病患的歧視和疏遠,這往往會使傳染病患者因自卑和恐慌而產生各種心理壓力。雖然傳染病的防治法早已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病人,但這種歧視在社會上仍然普遍存在。例如:我國明令禁止用人單位在就業體檢時檢測乙肝項目,但不少企業無視相關規定,在錄用員工時以各種理由不接納乙肝病毒攜帶者。不管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還是艾滋病病人,都不得不隱瞞自身狀況,否則連他們的家人都無法正常地生活。因此,傳染病患者特別需要來自醫療人員以及社會的人文關懷和理解。另外,傳染病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包括新發傳染病的涌現和經典傳染病的回溯。近些年傳染病疾病譜發生了較大變化,一些經典傳染病如流行性腦膜炎、乙型腦炎、大多數寄生蟲病等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有些經典傳染病如結核病,發病率持續不下,甚至某些地區呈上升趨勢,其原因主要是多重耐藥結核菌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與此同時,艾滋病、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瘋牛病、甲型H1N1流感等新發傳染病也在不斷涌現。隨著國際間交流、交往的大量增加,傳染病通過各種途徑在世界范圍內傳播流行的可能性和危險性也在不斷增加。傳染病的傳播與流行不但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而且會威脅到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因此,醫學生不僅要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應具有較高的人文素質,要意識到自身肩負的社會、歷史責任,樹立敬業奉獻的職業精神。有以上因素可知,在傳染病學教學中,將專業知識和人文素質的培養相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二者應該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2傳染病教學融合人文教育的舉措
2.1優化課程設置,發揮課堂教學主導作用
目前,我國醫學院校開設的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主要包括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醫學社會學、衛生法學、醫患溝通學等。這些課程內容的學習,可以讓醫學生掌握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知識,但由于缺乏實踐性,對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沒有起到明顯的作用。在進行感染病專業課教學時,適當融入一些醫學心理學和倫理學等相關人文課程內容,可以幫助學生主動理解人文社會科學的概念和理論。同時,在臨床專業技能訓練課時,在臨床實踐中通過理論聯系實踐,可以將人文理論知識真正轉化為個人自身職業道德水平和人文素養。在傳染病學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專業知識與人文知識相輔相成,不但使枯燥的傳染病學專業知識生動、鮮活起來,又使學生學習到相關的人文知識,使學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和升華。
2.2加強人文師資建設,發揮教師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以及人文素質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開展人文教育,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醫學院校開展“以人為本”教育工作,必須同開展全面的師德、醫德教育,提高醫學教師的師德、醫德意識相結合。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師德、醫德規范,讓教師有章可循,自覺遵守。現有的醫學專業課教師基本上是在原來的生物醫學模式的思想指導下培養出來,其本身的人文素養也有待提高,可以適當舉辦一些針對醫學專業課教師的人文教育培訓班或講座。通過學習和培訓,使專業課教師認識到:人文精神教育不僅僅是人文課的任務,而是全部的醫學教育課程的共同責任,要把人文精神體現在醫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當中。
2.3挖掘傳染病教學中蘊含的人文教育資源,加強學生人文、法治教育
傳染病學是醫學臨床專業課程之一,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挖掘這些資源,在完成專業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和人生觀,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醫德醫風。例如,在講授SARS時,可以適當結合作者所在醫院在2003年抗擊非典的斗爭中涌現出的一批以感染科護士長朱偉平等醫務人員為代表的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跡,他們用精湛的醫術和無私奉獻的職業精神為保護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維護社會穩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貢獻;在講授埃博拉病毒時,可以結合近期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出血熱疫情,我國向西非四國派出多只國際醫療援助團隊參與指導埃博拉出血熱的防控和救治工作,作者所在醫院作為第一批醫療隊,全院醫務人員踴躍報名,自愿參加援助,這不但體現了醫務人員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人道主義精神,也展現出醫務人員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使命感。在教學中,還應注重幫助學生建立法制觀念,自覺維護法律的尊嚴以及正確履行法律義務。在講到傳染病防治章節中傳染病的報告時,結合我國2003年發生的非典流行,國家在防治非典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嚴格執法,嚴肅查處在非典防治中嚴重違反國家法規,或因工作失誤、失職造成嚴重后果的事件,教育學生作為醫生,在傳染病的報告中,是法定傳染病報告人,若在診療病人的過程中發現法定傳染病,必須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及時準確地報告疫情。這不僅是作為一個公民應該履行的義務,更是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法律責任。
2.4加強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傳染病學;臨床教學;管理;醫患關系
Considerationongoingoutof“clinicaleducationforinfectiousdiseases”hardship
【Abstract】Thisarticleanalysesthepresentconditionofclinicaleducationproblemsandcausesforinfectiousdiseases,andalsoresearcheshowtopracticeclinicalteachingandstudyingineducationalhospitalandlooksforeffectivepathwaytogooutoftheclinicaleducationproblem.
【Keywords】infectiousdiseases;clinicalteachingandstudying;management;relationshipsbetweendoctorandpatient
臨床醫學的教學是每一名醫學生成為合格醫生的重要的必經之路。社會的需求,人們的期盼,無不成為每一名醫學生的動力。雖然經過不斷努力,傳染病對人民健康的危害程度有所下降,但新的傳染病如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結核病等仍然時刻威脅人類健康。醫學生掌握傳染病的防治知識是防控傳染病的重要基礎。但近年來,傳染病學臨床教學卻面臨諸多困境,本文就目前的教學困境及成因做一分析,并探討解決困境的對策。
1傳染病臨床教學的困境與成因
當今社會文化、經濟、醫學迅猛發展,人們需要醫術精湛、知識淵博的醫生能為其解除病痛。臨床教學的任務明顯增加,相比較其他學科,傳染病的臨床教學卻面臨諸多困境。(1)病種單一,住院患者減少,門診及住院以肝炎患者為主。由于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衛生條件逐步改善,衛生知識普及,預防接種全面覆蓋,醫療技術水平提高,藥物尤其抗生素化學藥物的種類豐富,傳染病的總體發病水平明顯下降,疾病譜較以前發生很大變化。過去的常見病、多發病如感染性腹瀉、傷寒、流行性出血熱等逐漸減少;有些病如黑熱病、瘧疾等更為少見。呼吸道傳染病如麻疹、水痘、猩紅熱等也較少見。目前主要傳染病為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結核病的感染水平有上升趨勢。但隨著我國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種的普及率提高,臨床用血的嚴格管理,戊型肝炎疫苗研制成功,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在逐漸下降。另外,抗乙肝病毒核苷類藥物的研制及應用使更多的乙肝患者不需住院,只要門診定期就醫即可。此外,“非典”后,出于防控傳染病的目的,國家要求各縣以上醫院必須有傳染科和地區必須建傳染病院的對策也方便了患者,分流了病人,也是大的教學醫院的傳染科門診量和住院人數下降、病種單一的原因之一。所以有的傳染科醫生甚至工作5年都沒有接診過傷寒、斑疹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患者,醫學生接診其他病種更少,各種傳染病的臨床表現無法體會,非常不利于臨床教學。(2)學生實踐機會少。由于招生數量的擴大,每年有大專、專升本及本科五、七年制的見習和實習;而臨床教學安排的相對固定,傳染病發病明顯的季節性又使很多學生錯過認識疾病的機會,見到的病種少而單一。加之一些醫患糾紛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使有一部分患者對醫院醫學生的見實習很不配合,甚至強烈排斥。如果患者被兩個見實習學生具體實踐之后,第三個人上手則是很難的了。更令人瞠目的是個別患者對見實習學生的觀摩學習,動輒以侵犯隱私權為由將醫院告上法庭,由此導致了許多糾纏不清的醫患糾紛,帶教老師不敢放手讓學生接診、處置病人,致使臨床實踐中很多手段都受到了限制,醫學生遭遇到臨床技術學習的困境。(3)學生對傳染病學習積極性不高。很多學生因為對傳染病的傳播途徑缺乏認識,害怕到傳染科見實習,即使在科里見實習也不敢帶聽診器、筆、筆記本,不敢接觸患者。為數不少的實習生迫于畢業分配的壓力而把實習的時間用于準備考研究生,甚至不惜托人說情要求不進科實習;甚至違反勞動紀律干脆不上班。(4)老師帶教的意識、作用降低。由于大量招聘住院醫生,其本身的教學觀念薄弱,臨床經驗不足,有的甚至缺乏正規培訓。大學附屬醫院的高年資醫生又要忙于科研、基金、論文,本身放松了臨床的重視,即使查房也不能很好的示范查體、問病史以及結合患者實際講解臨床思維、處置,而往往高談闊論分子、基因,學生如墜云里,不利于實習生臨床技能、思維的培養。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及預防、醫療、保健體制的不斷完善,經典傳染病發病率大幅降低,只有病毒性肝炎仍維持較高的發病率,這樣在客觀上造成絕大多數傳染病科病員收治數量不足、病種單一,理論教學與臨床實習均有空泛之感[1]。因此,本教研室在近年的教學實踐中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的對傳染病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進行了大量探索性工作?,F將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的改革體會總結如下。
1 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指教師不必用一特定的教材而按社會的需要教育和培養學生的能力,進而通過全面了解學生,正確評價學生,有效啟發和引導學生來體現。
作為臨床教學的主體,臨床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臨床診治技能和較高的人文素養,其具體標準為: (1)具有扎實的臨床技能和完善的基礎理論知識;(2)多年臨床或基礎課程帶教經驗,尤其是傳染病學課程帶教經驗豐富;(3)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從教師的醫德水平、臨床知識和技能結構、教學經歷或實踐能力綜合衡量教師帶教水平是否優秀或者合格。教師在帶教過程中根據學生的階段性思想道德、行為舉止、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的績效評價結果,進行相互論證、自我調控,不斷完善教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帶教老師的規范性和自主性,從而促使醫學生學習這種嚴格規范的行為,進而培養其完備的臨床和科研素養。而且,每年舉行教學比賽,通過比賽過程讓年輕教師不斷的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同時鼓勵教師撰寫教學論文及申報教學科研課題。通過教師能力的培養,目的是促進具有針對性、啟發性、趣味性、創造性教師的產生。
2 重視學生的醫學倫理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
由于現代醫學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目的不再是生物學中的人,而是社會醫學的人,因此醫學教育培養的人才,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精湛的醫術,更應有良好的醫德,嚴謹的醫風,還應有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團結協調能力[2]。
目前我國醫患關系日趨緊張,導致的醫患之間互不信任、缺乏尊重的背后折射出醫務人員對醫患關系本質認識的偏差。告知缺失、尊重缺失、換位缺失已經成為目前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的主要原因。在醫學實踐中我們要遵循的倫理原則包括: 知情同意原則、保護隱私權原則、推進醫學科學發展原則[ 3]。保護患者的隱私權是對醫生基本職業道德的要求。傳染病作為一類特殊的感染性疾病, 在其防治中存在著與其他疾病不同的倫理學問題。涉及患者的知情權、隱私權、醫源性歧視、強制隔離等問題。
在傳染科教學中引入醫學倫理學,重點解決的是臨床實際存在的醫患之間的人際沖突問題。根據傳染科診療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準確的角色定位,通過職業道德教學途徑的多樣化,提升其道德情操,強化道德情感,培養道德行為,養成道德習慣,這些可以為其以后從事醫療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3 導入專題式教學方法,啟發學生創新能力
所謂 專 題 式教學法就是打破以“課”為單位的傳統教學方式,將內容相關的“課”有機聯系起來組成一個專題,進行專題講座式教學。
目前的傳染病學教材按照病原分類法將主要傳染性感染病分為骯毒體感染、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原蟲感染及蠕蟲感染等章節。按照各類感染病的共性特征,我們將主要章節拆分為病毒性肝炎、發熱待查、感染性腹瀉、發疹性感染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等專題進行專題式教學。以肝功能異常為主要特征的各類病毒性肝炎及非病毒性肝損害歸為病毒性肝炎專題,以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ㄈ鐐懠?、出血熱等)和非感染病(結締組織病、腫瘤等)歸人發熱待查專題,以腹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霍亂、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病等歸為感染性腹瀉專題,以皮疹為主要特征的麻疹、風疹、水痘、及猩紅熱等歸為發疹性感染病專題,以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為主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森林腦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結核性腦膜炎及真菌性腦膜炎等歸為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專題 。某些不適于列為專題的疾病如鉤端螺旋體病等則仍然按照單病種講解。上述專題基本上涵蓋了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內容。另外,我們還增加了醫院感染、免疫缺陷者的機會性感染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等專題,增強了學科的完整性,使傳染病學真正成為感染病學。這樣學生不僅系統學習了經典傳染病中的傷寒、瘧疾及結核病,也學習了新發感染病中的艾滋病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同時對發熱的鑒別診斷程序有了全面的了解,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激活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可謂一舉兩得。創新是素質和能力的最高體現,但卻是包括醫學生在內的中國學生最薄弱的環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經常在大班課上向學生介紹與感染病研究有關的重要創新故事、當前國際上的主要難題和最新解決思路,并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培養懷疑精神,敢于向傳統思想和理論挑戰。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在課堂上及課后有關教學內容的問題及解決思路明顯增多,有些還頗具創新性。
總而 言 之,傳統的傳染病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等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如果不變革,前面的路將越走越窄,最終必將走入死胡同。通過近年探索改革的經驗,我們認為這種改革是必然的。實踐證明,我們的改革是初步成功的,學生們對感染病學表現出了更大的熱情,和求知欲望,學生平均成績大幅度提高,實際運用能力也明顯增強,取得良好效果。但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教學改革是長期的、與時俱進的過程,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還會很多,還需要不斷的努力、不斷的探索和不斷的總結改進。
參考文獻:
[1] 孫慶豐;杜慶瑋;丁繼光等. 新形勢下提高傳染病學教學質量的研究.現代醫藥衛生,2013,5(3):454-456.
關鍵詞: 應用 PDCA循環法 傳染病學 臨床見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臨床見習是醫學生走出課堂邁向臨床實踐學習的第一步,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訓練臨床基本技能和正確診療思維的重要途徑。傳染病學是內科學系統中的重要分支,是集預防、治療和保健為一體的綜合學科,是培養醫學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社會性。因此傳染病學見習教學是傳染病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有助于培養學生認識疾病特征的能力,對加深和鞏固理論知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三種職能于一身的傳染病??漆t院,也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和臨床醫學院,每年承擔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基礎醫學、醫學檢驗專業、不同層次13~16個班級的《傳染病學》臨床教學任務,由于學生層次多、班次多、專業多,教學任務十分繁重,同時受傳染病學疾病譜的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臨床見習教學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面對傳染病學教學現狀,近年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以“P D C A循環”法為理論依據,將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四個階段運用到傳染病學臨床見習教學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總結如下:
一、分析現狀,查找原因
(一)帶教教師
一是帶教教師均為臨床一線教師,臨床、科研、教學三肩挑,用于教學技能培訓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沒有充足的時間從事教學活動。二是目前從事傳染病臨床工作的教師真正診治過的傳染病病種受到限制,目前或今后亦不可能通過實踐來積累臨床經驗,這導致臨床經驗的相對不足。
(二)學生方面
一是學習時間短(醫院集中學習兩周, 每班理論課及見習各一周,共72 學時),課程內容多,考試壓力大。二是學生對傳染病學習缺乏興趣及重視,對相關的消毒隔離措施掌握不熟練,擔心見習中有被傳染的風險。
(三)理論與實踐脫節
一是傳染病疾病譜的變化。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傳染病防治和監督工作的加強以及衛生知識的普及,絕大部分傳染病發病率已明顯下降。常見傳染病病種、病例數逐年減少,許多傳染病在臨床上已很少見,甚至消失。二是傳染病流行的季節性和地域性特點。如細菌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腦炎、傷寒、瘧疾等主要在夏秋季節,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則多發生在冬春季節。血吸蟲病見于長江中下游,腎綜合征出血熱主要見于大興安嶺、秦嶺地區,登革熱則主要見于亞熱帶氣候潮濕的地區。目前傳染病學課程講授普遍采用兩周集中教學的方法,無論課程時間如何安排,這些差異性導致的見習中難以見到某些病種。
二、制定計劃
一是教育處根據首都醫科大學下發的年度教學任務制定出每學年的教學計劃,制定每班級病房見習安排表,具體安排帶教教師及見習分組并落實檢查見習執行情況;二是教學管理人員做好學生見習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及見習過程中的日常管理工作。三是各科室指定一名教師作為教學秘書負責本學年各項教學工作的具體落實及指導,并做好各項教學措施實施情況的記錄。
三、實施計劃
(一)制度化管理
教育處重視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建設,重新修訂了醫院教學管理制度、各類人員的崗位職責任、優秀帶教老師評選方法等多項規章制度,并下發了《臨床帶教登記手冊》,使全院的臨床教學工作有規可循,做到規范化、制度化管理。
(二)加強師資的培養
有計劃有組織的定期對臨床教師進行多方面的培訓,如進行醫德、師德、臨床教學方式方法、多媒體制作、規范操作技能、PBL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培訓,以及安排教師參加各類學術交流、短期培訓班等,充分調動臨床帶教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鼓勵教師參與教育教學方法改革,不斷優化教學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見習教學改革
一是修改見綱,在見習前集中講授醫院感染、消毒隔離技術及傳染病的防護知識。二是在見習中改變了傳統教學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應用了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模式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與以病例為引導的教學CBL(case based learning)相結合的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指導分組闡述、展示、討論及相互交流為手段進行見習帶教教學改革。三是鑒于傳染病學特點,建立了傳染病學資源庫,通過結合圖例展示、文字說明和教師講解,以彌補日益減少的傳染病導致教學病例不足給教學帶來的影響。四是見習過程中增加了臨床技能考核,包括穿脫隔離衣( 含七步洗手法)、病歷書寫、體格檢查,這三項考核成績計入課程考試成績,占成績的15%,其中穿脫隔離衣( 含七步洗手法)90%的學生得到滿分5分。
這一系列教學改革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臨床思維能力、語言表達及溝通交流能力,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并強化學生對傳染病的消毒、隔離和防護意識,進而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四)及時了解學生的整體情況
在每班學生來我院學習《傳染病學》進行臨床見習輪轉前,教學管理人員與各臨床醫學院教育處分管學生的老師進行詳細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整體情況及發現存在的一些問題,以便在來我院學習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管理。
四、見習教學檢查與評價
一是教學管理人員深入病房檢查見習帶教情況,其中包括教師對見綱的熟悉、見習教案書寫、組織教學、床旁病例準備、帶教登記本記錄等項目,以及時發現和解決見習中存在的問題。二是對PBL和CBL教學方法的評價,在見習結束之后,教育處教師通過和學生交流并以問卷調查法收集學生對帶教老師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的評價,并對信息進行匯總、分析,用以檢測、指導、調控見習教學活動中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以達到提高運用PBL見習教學質量的目的。學生的評價通過自評和互評來實施。三是教師考核,主要從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方面來評價。課程學習結束后,學生通過學校教務處管理系統對教師進行評教,學校教務處負責對評教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將評教結果反饋給各臨床醫學院,醫院再把評教結果反饋給各位帶教教師,評教結果與評選優秀帶教教師掛鉤。四是目前傳染病發病病例少,有限的教學資源庫仍然難以滿足教學需求。五是由于教學任務和課程安排由學校統一管理和下達,導致課程集中學習時間短,內容多,學生課余時間還要花部分時間和精力查找PBL資料,沒有充裕的時間復習,學生仍然面臨考試壓力大的問題,因此有些學生會要求帶教老師提前結束見習,而老師也會以病房工作忙為由提前下課。
五、處理(action)
總結處理是對以上三個階段進行總結并貫穿于三個階段中。教育處把學生評價作為改進臨床見習教學質量的抓手,把發現及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給臨床教師并提出整改措施,希望借此不斷地改進臨床見習帶教質量,達到不斷提高醫學生臨床能力的目的。對于沒有解決的問題,提給下一個PDCA 循環中去解決,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階梯式上升。整改措施如下:
一是見習教學需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對部分傳染病臨床經驗不足的教師,要組織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的中老年教師通過示范性講課或觀摩課的形式傳經送寶,并在“備、教、輔、改、查”等各個教學環節給予指導。教育處應每年訂計劃、有目的的對青年教師進行培養及外送培訓。二是提高教師教學意識,利用評價機制促使帶教教師認真備課、書寫見習教案,嚴格按見綱要求帶教,遵守帶教時間,杜絕提前下課。三是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改革,養成良好的科研意識,積極撰寫教學論文,臨床上遇到典型的傳染病例及時采集相關信息、圖片及檢查結果以補充教學資源庫。
六、應用討論
PDCA循環法,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是一種程序化、標準化、科學化的保證全面質量管理體系運轉的基本管理方式[1,2] 。PDCA 經過戴明博士的大力推廣,近幾年也有部分醫學院校用于教學管理的研究[3]。實踐證明應用PDCA循環法,使我院傳染病學臨床見習教學管理和監控得到了有序進行,在教學管理上,也進一步地規范了教學管理行為,并通過循環的規則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在提高傳染病學見習帶教質量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華育暉,王剛.運用PDCA循環法管理醫院藥庫藥品供應的效果分析[J].中國藥業,2010,19(11):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