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8 02:12:33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生物知識點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對于初中生物這門需要大量記憶的學科來說,通??梢詭椭瑢W們認識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要知道生物也是一門實用型學科。共同閱讀初中生物知識點總結,請您閱讀!
初中生物知識點總結歸納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生物的分類:(1)動物,植物,其他生物(2)陸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生物圈的范圍: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當環境中一個或幾個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生態系統:在一定地獄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其中有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生物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每一個生態系統都與周圍的其他生態系統相關聯:從非生物因素來說,從地獄關系來說,從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來說.7上P31
練習使用顯微鏡:先調粗準焦螺旋,后調細準焦螺旋.7上P37
觀察植物細胞:常用的玻片標本有: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涂抹制成;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調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細胞壁:是最外層一層透明的薄壁,起保護和支撐細胞的作用.
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內側的一層膜,非常薄.
細胞核:植物細胞有一個近似球形.
細胞質: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結構.
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細胞液中溶解著多中物質,在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中,細胞質內還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細胞壁,液泡)
植物細胞模式圖7上P45動物細胞模式圖7上P48
細胞中有哪些物質:許多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
無機物:分子比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氧等.
有機物:分子比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
細胞在生活中會產生一些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
線粒體將細胞中的一些有機物當作燃料,使這些有機物與氧相結合,經過復雜的過程,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使用.
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種中,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長,它可以分成許多個片段,每一個片段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細胞通過分裂產成新細胞: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的.但細胞不能無限制的長大,一部分細胞長到一定的大小,就會進行分裂.
細胞分裂過程與染色體變化7上P59
細胞分化形成組織:上皮組織:保護分泌等功能肌肉組織:收縮舒張功能神經組織:產生和傳導興奮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7上P62
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器官構成系統和人體
人體內的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進而形成植物體.
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莖、葉(營養)花、果實、種子(發育)
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7上P67
幾種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草履蟲.
草履蟲結構示意圖,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7上P70
病毒的種類:病毒都沒有細胞結構,而且比細胞小的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他們的大小.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根據他們寄生的細胞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三大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
病毒的結構和生活:病毒的結構很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藻類植物(最低等),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等),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種子的結構(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7上P92
種子萌發的過程: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后,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植株的生長:7上P97
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水、有機物和無機鹽(氮、磷、鉀)
桃花的基本結構:7上P102
傳粉:花藥成熟后會自然裂開,散發出花粉.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后,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胚珠里面有卵細胞,它跟來自花粉管的結合,形成受精卵.
種子和果實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頭和花柱都完成了“歷史使命“,因而紛紛凋落.惟有子房繼續發育,最終成為果實.其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
根適于吸水的特點: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運輸途徑:7上P111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7上P123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的實驗)7上P127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7上P132
生物7年級下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現在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布于非、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
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7下P5
3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露西175萬年前古人類:東非人
1929年:裴文中發現了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的化石.
生殖系統:人生要經歷由雌雄生殖細胞的結合,通過胚胎發育形成新個體的過程.這一過程是靠生殖系統來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統不一樣,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別.
男女生殖系統解剖圖:7下P9
生殖過程:7下P10
分娩:懷孕到第40周時,胎兒就發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的陰道排出,這個過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點:身高突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顯增強.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青春期的性意識:初期的與異性疏遠,到逐漸愿意與異性接近,或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戀.
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8上P19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
食物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無機鹽:水可以運輸能量,無機鹽包括鈣,磷,鐵,碘,鋅.7下P24
維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的變化: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開始部分,里面有牙齒、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導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過導管進入口腔.
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統:消化道:一條很長的管道.消化腺分為兩類: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臟;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內壁的小腺體,如腸腺.
營養物質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
食品的合理營養、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呼吸系統具有適合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氣體的通道,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內,左右各一個,左肺有兩頁,右肺有三葉.在你不知不覺中,你的肺在有節奏地呼氣和吸氣.
肺的運動模式圖: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7下P50
一個人一天要呼吸兩萬多次,每天至少要與環境交換一萬多升氣體.
血液的組成: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在兩層交界處,有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這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血漿:運輸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層后,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兩層交界處,很薄,呈白色.
紅細胞:血細胞中數量最多,兩面凹的圓餅狀,沒有細胞核,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可以運載氧氣.
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包圍,吞噬細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可以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
動脈、毛細血管、靜脈:7下P67
心臟解剖圖:7下P68
心臟工作示意圖:7下P69
血液循環模式圖:7下P70
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后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這一循環途徑叫做體循環.
肺循環: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經右心室壓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
體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左側出發回到右側,肺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右側出發回到左側,于是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血液循環途徑.
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斯坦納發現血型.
輸血關系表:7下P76
腎: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個腎包括大約100萬個結構和功能單位,叫做腎單位.每個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
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7下P81
尿的形成圖:7下P82
膀胱:暫時儲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89
視覺形成的過程: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并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到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象.視網膜上有對光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象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視覺.
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93
聽覺形成的過程:7下P94
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神經系統是由腦、骨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的.
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經元: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內有數以億計的神經元.
神經的基本調節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松開放手饅頭示意圖:7下P102
人體通過各種簡單或復雜的反射,來調節自身的生命活動,從而能夠對體內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適當的反應.
構成內分泌系統的主要內分泌腺:7下P106
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
生物8年級上
魚: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擺動和鰭協調作用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二是能用鰓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動物:
腔腸動物:有口無,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烏賊、章魚貝殼退化,也是軟體動物)
甲殼動物: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長環境,家兔的內部結構8上P16
空中飛行的動物:自然界中空中飛行的動物早在幾億年前就出現了.先是無脊椎動物中的昆蟲,后來是有脊椎動物中的鳥,以及哺乳動物中的蝙蝠.他們既是陸生動物,又適行.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100萬種以上的昆蟲
鳥適行的特點: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恒定.鳥類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是與它的飛行生活相適應的.
昆蟲的特征: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里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昆蟲的分類:昆蟲的分類屬于節肢動物(身體由很多體節組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的是節肢動物)
兩棲動物: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動物的運動:家兔的骨骼,關節模式圖,肌肉與骨和關節的關系8上P29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運動需要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動物的行為:取食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也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社會行為的特征: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這是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征.
群體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態平衡: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做生態平衡.
動物與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反應器來生產人類所需要的某些物質,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動物與仿生: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菌落: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呈現紅、褐、綠、黑、黃等不同的顏色.
細菌的發現:荷蘭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顯微鏡,觀察老人的牙垢,發現細菌.
巴斯德用鵝頸瓶證明了細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還發現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后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
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大約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才有一顆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細菌沒有細胞核8上P60
細菌的生殖:細菌是靠分裂來進行生殖的,有些細菌在生長后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過產生大量的孢子來繁殖后代的.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3.與動物植物共生.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類: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等方面的特征.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植物的分類:8上P81
生物分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生物8年級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們通過開花、受粉并結出果實,由果實的種子來繁殖后代.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出來的.
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
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
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完全變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為完全變態.
不完全變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為不完全變態.
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包括求偶、、筑巢、產卵、孵卵和育雛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之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相對性狀: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基因和染色體: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內有蛋白質和DNA.每一種生物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體細胞(除生殖細胞外)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
1883年比利時胚胎學家比耐登發現馬蛔蟲的和染色體都只有2對染色體中的其中2條.
基因經或卵細胞的傳遞8下P30
1858~1865奧地利的孟德爾發現了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902年美國細胞學家麥克郎在男性細胞中發現一對染色體與其它染色體不一樣,他把這對染色體稱為性染色體.
1905年美國細胞學家威爾遜把男性性染色體稱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女性細胞中同一對染色體是一樣的,都是X染色體.
1953年美國青年學者米勒模擬原始的地球條件和大氣成分,合成了多種氨基酸.
生物進化的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達爾文的自然學說: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才容易生存下來,并將這些變異傳給下一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像這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
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可以分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三個方面.
人體的三道防線:1.皮膚和黏膜2.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產生的抗體.
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點是出生以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免疫(又稱后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個功能:1.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產生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
初中生物學習方法五大要點1.課前預習
預習是主動學習的環節,通過預習能夠幫助我們提前了解所學內容,提高聽課效率,預習首先要找出下一節課要學知識大概,理清知識脈絡,對于重點、難點可以提前標注出來,這樣聽課的時候就能有所側重。
2.處理好聽課記筆記的關系
初中生物,知識點相對較少,難度也較小,所以,所學的生物知識基本上都能在課堂上消化,我個人認為在聽課時不必專門準備聽課筆記本,在生物學教材中有許多空白處,這就是記筆記的好的地方。特別是老師上課時為了板書的規范而書寫的內容不必花很時間去記,將更多的時間用來理解上課時老師所講的內容。在書上或筆記本上記下來的應當是老師上課對知識的歸納、總結及補充,而不能成為板書的抄書員。有許多同學做的筆記就是在書上做記號,在一些看書自己認為是重點的句子下劃線。但這種做記號的方法常會出現你沒有做記號的地方在某次考試的中考就這是它。所以在看書時最好不要做記號,但為了幫助自己在較短時間找到知識的重點、難點,可以在一些關鍵詞下做一下記號,這樣可以避免對復習課本時產生干擾。
3.課后練習
想要學好生物,要理解知識,弄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課后練習是少不了的,通過練習能夠鞏固我們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記憶,通過練習能夠找到自己的薄弱環節,了解自己還在哪方面有所欠缺,然后有針對性的進行加強,這樣才能更加全面的掌握所學知識。
4.學會觀察
生物是一門與生活生產聯系非常緊的學科,在學習時要善于聯系實際,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利用課余時間可以觀察一下身邊的花、草、魚、蟲,看看它們有什么特點、然后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解答,只能這樣才能更多的識別生物,了解生物,增長生物學知識。
5.學會總結
及時的做好知識的歸納和總結,善于發現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找出它們之間的規律,這樣就讓每一個單一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知識網,這種知識歸納能幫助你準確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生物的基礎知識。
初中生物復習基本方法1.要掌握規律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系。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過程。掌握這些規律將有助于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如學習線粒體就應該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①外有雙層膜,將其與周圍細胞分開,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區域內進行;
②內膜向內折成嵴,擴大了面積,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規律地排布,使各步反應有條不紊地進行;
③內膜圍成的腔內有基質、酶;
④基質、內膜上的酶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應所需,因而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這樣較易理解并記住其結構與功能。
學習生物同其他學科一樣,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學習減數分裂過程,開始只要弄清兩次分裂起止,染色體行為、數目的主要變化,而不能在上新課時對染色體行為、染色體、染色單體、DNA數目、與遺傳三定律關系、與有絲分裂各期圖像區別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練習與復習中慢慢掌握。
2.設法突破難點
有些知識比較復雜,或是過于抽象,同學們學起來感到有困難,這時就應化難為易,設法突破難點。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復雜問題簡單化。生物知識中,有許多難點存在于生命運動的復雜過程中,難以全面準確地掌握,而抓主干知識,能一目了然。例如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紡錘體、核仁、核膜的變化,我們若將其總結為“前期兩現兩消,末期兩消兩現”,則其他過程就容易記住了。動物體內三大物質代謝過程復雜,可總結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轉化”。對一些復雜的問題,如遺傳學解題,可將其化解為幾個較簡單的小題,依次解決。
(2)抽象問題形象化。要盡量借助某種方式,使之與實際聯系起來,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間結構復雜,老師一旦出示DNA模型,幾分鐘即可解決問題。因此,學習生物常常需借助圖形、表格、模型、標本、錄像等形象化的手段來幫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
3.經常歸納總結
在生物新課學習過程中,一般都是將知識分塊學習。但當學完一部分內容之后,就應該把各分塊的知識聯系起來,歸納整理成系統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在腦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記憶。
歸納總結要做到“三抓”:一抓順序,二抓聯系,三抓特點。
抓順序就是要將各知識點按照本身的邏輯關系將其串聯。如高中生物的“遺傳的物質基礎”,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蛋白質性狀。
抓聯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理清點線的縱橫關系,由線到面,擴展成知識網絡。
現階段中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方法的弊端在初中生物課堂上,很多的老師還是在采取較為陳舊的教學模式。這些模式相對來說,還不能夠適應新課改的轉變,出現了很多的弊端。首先,傳統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方法中,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都是老師占有著主導地位,引導著學生進行生物課程的學習。這樣的引導模式,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很大的自主性,不能夠在自己的思維中進行系統性質的學習,僅僅是遵照老師的意愿來進行學習,這樣就會對生物學習失去興趣。其次,傳統的生物教學方法,對于教學資源的整合力度不夠,不能夠將生物課程中的知識傳達給學生。除此之外,現階段中,初中生物課堂上的教學方法,部分進行了很大的改進,但是有些則會亂用教學模式,造成課堂教學秩序錯亂,導致初中生在學習上難度加大。諸多的弊端都使得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過低,因此就需要盡早地進行課堂教學方案的改進。
2.如何進行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方案的改進
2.1科學實驗自主性培養
在上述陳列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方法的弊端中,缺乏很大的自主性。這樣造成的后果極為嚴重。因此,對于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方案的改進,首先就要求進行學生自主性的培養。而對于初中生物的學習來講,自主性的培養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就是科學實驗自主性。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都是教育學生對生物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都是進行知識的灌輸,而不是開展實驗形式的教授。因此,基于這樣的發展現狀,就要求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加入適量的實驗,倡導學生在課堂老師的監督下進行安全性的生物實驗,比如一些動物的解剖,以此來了解動物的生理結構,再者還能夠進行一些觀察實驗,對各類型小動物進行親身觀察,查看其身體部位的形狀,并且在保護措施下進行觸摸感受。在初中生實驗自主性的培養下,才能夠加大學生對初中生物的興趣,在試驗中進行高質量的學習。
2.2多媒體的應用
現代社會中人們在多媒體下生活,更加具備有趣味性和現代化。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生物知識較為無趣,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學習沒有較大的興趣。在新課改下,將多媒體應用到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中,使用PPT、Flash等軟件。比如在植物生長發育的學習中,使用Flash軟件,可以很生動地將綠色開花植物從胚胎到種子,再到幼苗的生長,直到其開花結果這一整體過程展現出來。初中生就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明確植物的生長過程。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能夠形象、生動地將生物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的授課方法,能夠促進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強化記憶,并且有效地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
2.3教學中概念圖的使用
生物中的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相對于初中生來說,會存在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只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死記硬背,而這樣的學習方法,只能夠獲得暫時性的知識吸收,有極大的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忘記。因此,這就需要在初中生物課堂中使用一些概念圖。概念圖的合理使用,能夠使得晦澀的生物知識點得到具體的說明,并且有利于將相關性質的概念進行一個關聯性理解。進而能促進初中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時,邏輯性思維的形成。最終更加有利于初中生物的學習。初中生物知識除去有些難以理解外,生物知識還比較散亂,不像語文、數學等學科的學習一樣,有一個整體的框架。在初中生物教學的課堂上進行概念圖的使用,能夠將零散的知識點進行一個合理有效的整合,最大程度地將知識點概括起來。初中生在這樣的總結下,才能夠認識到各類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進行高效學習。
3.改進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方法的重大意義
傳統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不能夠良好的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求,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夠避免以上陳述的諸多弊端,也可以較好的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另外,改進了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方法,在很多方面,都能夠增加學生對初中生物的極大興趣,基于較大的學習興趣,才能促進初中生物課堂的趣味性,最終促使初中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生物的學習。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也能夠得到很大的提高。
4.總結
一、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優缺點
1.具有直觀性
思維導圖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化繁為簡,即通過簡單的圖形呈現復雜的知識結構。思維導圖不僅涵蓋了生物知識內容,還能通過一定的聯系將知識點連接起來,形成生物知識體系。思維導圖十分直觀,能夠將知識體系完整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初中生物教學,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進行思維導圖設計時,學生還可以進行合作,從而提高初中生物的學習質量。思維導圖能夠簡化復雜的知識點,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厭學情緒。
2.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
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在進行思維導圖設計時,學生需要對初中生物知識信息進行加工,將不同章節的知識聯系起來,以形成網絡知識體系。思維導圖的基礎為生物概念,通過一定的歸納總結,以一定的聯系將各個概念進行連接便形成了初步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繪制能夠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是高效學習的主要途徑。思維導圖的學習模式能夠增加學生的信心,激發學生的靈感。
3.發散學生的思?S
初中生物學習需要學生具有嚴謹的邏輯思維,將各個知識點進行連接是思維導圖的核心,通過思維導圖能夠對知識進行聯系,有利于知識的擴展與延伸。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發散思維,開闊的思維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思維導圖能使學生自主地探究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是學生思維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4.耗費較多的精力
思維導圖雖然在初中教學中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它的繪制要求較高。對于教師來說,需要教師花費較多的時間與精力。思維導圖的質量與教師的專業水平息息相關,如果教師的儲備知識不夠,思維導圖則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學生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也會產生對教師的依賴性,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初中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實驗內容較多,但受到學生個體差異的影響,思維導圖的應用效果也存在一定區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思維導圖的設計。
二、思維導圖的應用實踐
1.掌握思維導圖的基本特點與內容
在學習過程中,記筆記是學習的主要方法,有利于學生不斷鞏固記憶和課后復習。筆記的質量與學習效率息息相關,整潔、邏輯清楚的筆記往往能夠使學習事半功倍。而思維導圖是一種良好的做筆記的方式,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總結,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思維導圖不僅適用于初中生物教學,在日常的工作、學習中,也具有廣泛的應用。思維導圖可以簡明扼要地概括所有知識點,能夠直觀地體現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使工作、學習、計劃、演講等更加清晰明了,提高效率。
2.思維導圖的設計步驟
思維導圖雖然能夠在初中生物學習中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思維導圖的設計難度較大。思維導圖設計具有特定的步驟,師生需要嚴格按照步驟進行繪制,以提高思維導圖的質量。在進行思維導圖繪制時,首先需要對知識的各個章節內容進行了解,確定中心點,從中間進行知識發散,即先確定主干,并以關鍵詞的形式展現出來。其次,在主干分支處標明相應核心詞,以一個小節的知識為主進行分支內容的確定。最后,通過聯想,將主干與分支相連接,并對分支進行補充,從而形成整體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覆蓋率應該涉及初中生物教材的重難點知識,以便學生鞏固和復習知識。
3.思維導圖設計的注意事項
第一,學生需要對每章節的內容進行思維導圖繪制,在每節課后對知識進行整理,防止內容堆積而造成思維導圖設計的困難。第二,學生應每周進行一次思維導圖繪制,對知識進行歸納、分析,便于課后復習。一周進行一次思維導圖繪制,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鞏固記憶,提高大腦對知識的敏感性。第三,在月末,教師應指導學生對思維導圖進行一次徹底的整理,加強知識的記憶。
三、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1.聯系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
思維導圖主要是以生物概念知識點為核心,需要通過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吸收生物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一旦發生知識遺忘、遺漏的現象,可以通過知識鏈進行聯想,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思維導圖主要包括樹狀圖、金字塔圖兩種形式,將知識以圖形的形式呈現,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利于刺激學生對知識的再記憶。思維導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進行不斷補充與更新,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
2.創建思維導圖能夠增強學生的記憶力
思維導圖的建立,能夠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初中生物學習技巧,還要讓學生了解思維導圖的創建流程,有利于學生掌握初中生物的學習方法。教師在進行思維導圖創建的講解時,應該突出生物知識的重點、難點,使思維導圖明確、清晰,只有質量較高的思維導圖才能節約學生的學習時間,從而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學習思維導圖的創建方法,有利于學生科學地進行課堂筆記的記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進行思維導圖的創建過程中,通過思考,分清主次關系和重難點,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此外,思維導圖還需要具有一定的層次感,以直觀地將各種知識聯系起來,便于學生進行系統性復習。在創建思維導圖之后,學生需要對思維導圖進行反復學習與聯想,以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作用。通過思維導圖,學生能夠總結歸納生物學習的規律,增強記憶能力。
在進行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意識到,只有幫助學生形成生物思維意識,讓學生可以把握住生物學習的規律,才能夠促進初中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的穩步提升。針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在進行對初中生的生物教學過程中,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不斷總結研究相應的生物教學方式,探究初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教學”方法,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學效率,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形成自身的生物學習理念和方法,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初中生物教學現狀
1.對學生的學習特點總結不夠。在傳統的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著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習慣的脫節情況。截至目前,在進行初中生物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初中生物教師還沒有形成對于生物教學的明確目的,相應的教學理念也沒有完備的形成,這也就導致初中生物教學難以發揮出應有的效果。與此同時,在進行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夠充分考察學生的學習特點,就很容易導致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持續下降,進而影響到初中生物教學的效率。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看出,目前的初中生物課程教學對于初中生的學習特點的把握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2.對初中生物教學內容沒有形成合理的組織串聯模式。作為理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初中生物知識具有很強的串聯性和系統性,如果能夠充分把握住這一特點,就可以事半功倍地提升初中生物教學效率。但是,在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對初中生物教學的基本內容進行串聯分析研究。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生物教學內容也就難以形成一個整體,進而導致初中生物學習過程淪落為機械的學習過程,學生也就難以真正理解初中生物知識的精髓,這也就導致學生學習到的生物知識只是表面上的皮毛,并沒有掌握完備的生物學習思維理念。
二、沒有形成高效的初中生物教學方法
生物成績仍然在中考中占據了重頭戲,為了滿足應試教育的考核要求,初中生物教師格外重視學生的生物考試成績,這也就導致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沿用傳統的生物教學方法,對于創新性的高效生物教學方法沒有足夠的勇氣進行使用。同時,在初中生物教師進行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也沒有重視到對于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的總結研究。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可以看出,在未來的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重視對于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追求,以學生的實際特點為依托,促進初中生物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初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教學”策略
1.結合學生特點設計初中生物教學方法。在進行初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教學”的研究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初中生的實際特點,來制定出合適的初中生物教學方法,并在教學的過程之中貫徹“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精神,有針對性地進行初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教學”策略探析,促進初中生物教學效率的快速提升。例如,可以在進行初中生物“生物體的結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結合學生好奇心比較強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向學生展示顯微鏡,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度。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既不偏離教學的中心目標,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進而幫助學生更加有效掌握生物知識的基本運用能力,促進初中生物教學效率的提升。
2.合理規劃初中生物教學結構。為了保證初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教學”的應用效率,在進行初中生物教學方法設計的過程中,就需要充分結合初中生物知識的具體知識點分布構造,進行初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首先,要保證生物課程教學內容可以合理串聯在一起;其次,要保證生物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緊密結合在一起;最后,要保證規劃好的初中生物教學結構可以有效促進初中生物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在進行初中生物復習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在PPT課件上建立一個一整冊初中生物知識的知識架構圖,并在課堂上帶領學生進行對生物知識的分析研究工作,讓學生自己動腦進行對這些知識點的關系的分析。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可以防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死記硬背,又可以保證學生形成對于初中生物知識的總體認知,進而有效促進初中生物教學效率的提升。
3.博采眾長優化初中生物教學方法。在進行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有效教學”方法的實際需要,充分結合初中生物教學的實際需要,高效促進初中生物教學效率的提升。同時,在進行“有效教學”方法研究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的互相討論,不斷完善初中生物的教學方法。例如,在進行初中生物“眼球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就視力生產的原理在初中生物上開展課堂討論。并讓學生對近視產生的原因進行交流,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促進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理解程度的提升。在進行初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教學”的策略的制定過程中,通過對于傳統生物教學方法存在問題的研究,并結合初中生的實際特點,進行相應教學方法的制定,對初中生物教學效率的提升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艾婉婷.人教版分子與細胞模塊與初中生物教材教學銜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2]謝懷宇.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紙筆測試命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
[3]張淑清.初中生物課程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思考[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4]紀小蘋.初中生物探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探索[D].福建師范大學2007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初中生物教學;實驗教學
一、多媒體技術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過量使用多媒體技術
現階段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已經將多媒體作為主要的課堂教學手段,很多初中生物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制作課堂教學課件,幾乎將全部的心思都花費到制作課件視頻上,而忽視了對課程教學內容的精心鉆研,忽視了教學重難點與疑點的分析,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2]。同時,過度使用多媒體,也會造成學生審美疲勞,使學生分不清主次,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
(二)多媒體教學功能未被充分挖掘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雖然經常使用,但是其教學功能仍然沒有得到深入挖掘,這降低了多媒體教學的效用[3]。從大量的教學實踐來看,當前生物課堂使用多媒體應用表面化,教學功能未被充分挖掘。主要表現為,在視頻播放、音頻播放、文本呈現、動畫效果展現等方面應用不到位,以致初中生物的新課導入、知識解讀、知識體系構建等方面未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多媒體技術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將多媒體與實驗教學結合,重點分析實驗步驟
初中生物雖然是學生學習生物的初階知識,但其仍具備生物學科本身的實踐性、操作性及邏輯性,初中生物教材中也包含著許多實驗課程[4]。在傳統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學中,往往是教師直接講解實驗步驟,學生既無法親自體驗實驗操作,也無法直觀看到實際操作過程,對實驗的步驟與現象始終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針對此,初中生物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在網絡平臺中尋找相應的實驗操作教學視頻,或者是教師自己進行實驗操作、自己講解、自己錄制視頻,教師可以在實驗視頻中重點強調實驗步驟的分解部分,細化實驗細節,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理解相關實驗內容[5]。以初中生物教材中“血液”方面的學習內容為例,教師可以以本章節教學內容為課堂核心內容,進行“觀察血細胞、血漿”的實驗。首先,教師要在課前準備教學視頻,并且在視頻中重點強調操作手法與注意事項,說明做此實驗的教學原因與目的;其次,在課堂上播放此視頻,讓學生觀察視頻中的實驗操作,遇到重點部分,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暫?!薄爸胤拧钡裙δ?,讓學生重復觀看重點操作部分,加深學生印象,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實驗。
(二)轉化生物抽象知識,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初中生物知識較為復雜,很多知識點都是抽象的,教師在講解時,學生只能夠被動地接受、理解那些看不見、摸不到的抽象化的知識,從而導致很多學生認為生物的學習難度較大。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講解一個生物知識僅僅需要利用教材、黑板就可以開展教學,學生無法從片面、不立體的講解中真正理解生物知識、掌握生物原理。針對這種情況,初中生物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引進課堂教學,將較為復雜的知識通過簡單的邏輯結構圖或視頻呈現出來,簡化學生的思維,將抽象的生物現象通過視頻及圖像的方式表現出來,讓學生產生直觀印象。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學教材八年級上冊中“細菌與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課堂教學為例,首先,教師要準備一些關于真菌與細菌作用于物質的視頻短片及圖片,讓學生對真菌和細菌的作用產生直觀的印象,避免學生對真菌及細菌對物質的作用產生認知混淆;其次,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觀察視頻中“腐乳的制作過程”,教師可以將視頻中制作腐乳的等待的時間部分剪除,直接讓學生觀看制作之后5天、10天、15天之后的變化,讓學生能夠明顯地看到腐乳原料的變化,從而對細菌與真菌的作用形成正確的認知與理解。
(三)利用多媒體講解疑難知識點,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
初中生物知識較為復雜,對初中生來說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善于利用多媒體講解課程中的疑難知識點,將疑難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以便學生學習,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6]。對于初中生物教學中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文字、圖片、視頻和聲音等功能進行呈現,幫助學生理解。同時,配合多媒體重復播放、慢放、快放、放大等功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長此以往,學生自然能夠理清知識脈絡,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學教材八年級上冊中的“染色體”一課為例,教師講課時,不少學生反映對染色體變異部分的知識點難以理解,無法形成系統的知識認識,更不能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對此,教師可以設計染色體變異教學視頻,合理設計教學過程,借助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以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首先,教師帶領學生回憶上節課基因突變、基因重組等知識點,引出染色體變異概念,導入新課;其次,通過多媒體圖片功能展示染色體結構圖及其變異圖,并提供實例,如有子西瓜和無子西瓜等,學生通過觀看有子西瓜細胞染色體組成圖,以及無子西瓜的染色體變異圖,真切地看到染色體結構及其變異的具體過程、結果,知道了什么是染色體結構變異及變異的基本類型。在多媒體教學下,教師從上節課內容的回憶導入染色體變異概念,到講解染色體結構,再到講解染色體變異及基本,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建立了關于染色體變異的知識體系。而傳統教學中,教師通常利用口語講述染色體結構變異的過程、結果,學生對染色體變異的理解停留在書本和想象上,自然難以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采用多媒體教學后,知識通過圖片、視頻等載體形象地展示出來,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則易于建立知識體系。
一、初中生物教師教學方式的個性化
初中生物教師是初中學生學習初中生物知識、提高自身的生物學習能力和水平的重要知識來源之一,所以,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模式的個性化首先得從初中生物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的個性化入手.初中生物教師對初中學生的生物知識的學習和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有著非常強的引導作用,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意識到自身的這一優勢,并且積極發揮自身對初中學生的引導作用,使自身的生物課堂教學方式變得個性化.個性化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方式能夠為傳統枯燥的、單一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模式注入新鮮空氣,讓初中學生的生物課堂學習氣氛變得活躍,讓初中學生的生物課堂學習變得更加的人性化、科學化、合理化.初中生物教師要想讓自身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方式變得個性化,首先必須豐富自身的教學方式,將初中生物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比如說初中生物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組織初中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初中學生能夠各抒己見,發表自身的生物知識理解的個人觀點,充分尊重初中學生的生物學習的主動權,從而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教師的生物課堂教學方式的個性化.如蘇教版初中一年級生物教科書下冊中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的《物種進化論》這一生物知識點,初中生物教師可以通過在生物課堂上組織初中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物種進化論》的核心知識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話題,讓每一位初中學生都提出自身對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知識點的個人理解和思想,相互合作,相互提高,從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學生的生物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初中生物課堂學習的熱烈氣氛,從而有效地實現初中生物教師生物課堂教學方式的個性化.
二、初中學生生物學習方式的個性化
初中學生是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主體,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初中學生生物學習的質量和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初中學生的學習綜合水平和質量.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想實現初中生物課堂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必須要培養初中學生的生物學習方式的個性化.初中生物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來實現初中學習方式的個性化:第一,增加初中學生的生物知識的積累.初中學生在進行初中生物知識的學習和探究時,初中生物知識的積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初中學生如果沒有一定的生物知識的積累量,那么初中教師在進行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時的效率就會非常的低.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重視培養初中學生的生物知識的積累.第二,初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初中學生生物課堂學習方式的個性化.每一個初中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的個人思想,同時不同的學生對于初中生物知識的理解水平和學習能力也有高有低,因此,初中生物教師不可以讓初中學生都采用同樣的生物課堂學習方式,應當貫徹“因材施教”的人性化教學理念,根據不同的學生教導他們使用不同的初中生物課堂的學習方式,比如說蘇教版初中二年級生物教科書上冊中關于《生態物種的群落效應》這一知識點,由于生態群落中的物種資源極其豐富和復雜,有的初中學生喜歡從雜食性動物開始學起,有的初中學生喜歡肉食性動物開始學起,還有的學生則喜歡從群落中的植物開始入手.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鼓勵學生的這些學習方法,讓初中學生在不斷的學習和探究中找到最為適合自己的初中生物課堂學習方式,從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學生的生物課堂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實現初中學生生物課堂學習方式的個性化.
三、初中學生生物學習思維的個性化
初中學生的初中生物學習的思維方式對初中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和水平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初中生物教師一定要重視這一點,并且積極引導初中學生生物學習思維的個性化,培養初中學生的生物學習的創新意識.初中學生年齡較小,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的建立和定型,再加上初中學生的生物知識學習也是處于基礎階段,所以,初中學生的初中生物學習思維的個性化發展的空間是非常大的.初中生物教師要緊抓初中學生的這一基礎優勢,積極培養初中學生生物學習思維的個性化發展,培養初中學生的生物學習的創新意識,從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學生的生物學習質量和水平.初中生物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初中學生生物學習思維的個性化:第一,培養初中學生的生物學習的創新思維和意識.初中學生的生物學習的創新思維意識是初中學生生物學習思維個性化的最為直接的體現.許多初中生物知識的發現和提出都是在生物學家的大膽猜想和創新思維下探究才得出的,所以,生物創新思維是初中學生生物學習和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應當注意初中學生生物創新思維意識的培養.第二,培養初中學生的生物自主學習意識.初中學生要想實現生物學習思維的個性化,就必須提高自身的生物自主學習意識,初中學生只有在自己獨立完成生物知識學習的情況下,才能夠充分利用和發揮自身的生物學習的知識,鍛煉自身的生物思維能力,從而是使自己的生物學習思維變得個性化.
四、總結
關鍵詞:生物;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2C-0059-01
一輪復習無論對于學生全面鞏固生物知識學習成果,還是中考中取得良好成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搞好一輪復習,教師會花費許多精力與時間,但是復習效果往往不 盡如人意,學生復習達不到最佳狀態,盡管對知識點進行過多次重復,但是學生重復出錯,復習效率低下。本文對于初中生物復習低效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提出應對策略,希望能給初中生物復習以有益的啟示與借鑒。
一、初中生物復習低效的原因
(一)教學模式陳舊
在初中生物學習中,學校和老師大多采用的是以老師講為主,學生聽課為輔的方式,教學模式非常僵硬,學生在這種模式下的學習事倍功半。學生在生物課的學習中無法占據主動地位,必然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降低,不僅如此,初中學生承擔的壓力很大,僵化的學習模式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長遠來看,生物老師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能力下降,那么他們在今后激烈的社會中必然會遭到淘汰。
(二)對學案過分依賴,復習模式單一
很多教師在復習時對學案過分依賴,用學案代替了必要的解析,代替了板書,代替了課本,致使備課過程機械僵化,思路越來越狹窄,只把學案準備當作唯一的任務,機械與僵化的學案模式致使備課過程忽視了學生的特點,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沒有把精力傾注到對教學環節的優化上,上課以學案為載體,照本宣科,學案成了生物問題的呈現材料,師生的課堂活動也集中體現為核對答案,復習課堂單調沉悶,缺乏生機,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激活與發展,對復習課缺乏期望,學習情緒冷漠。
(三)學生缺少反思過程
學生復習不得法,復習目標不明確,只是一味地跟隨教師復習,缺乏反思的過程。知識掌握不系統、不完善,出現“聽講的時候一聽就懂,過一段時間就會遺忘,在進行訓練時一做就錯”的情況,因為對知識缺乏反思環節,知識得不到有效內化,更談不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二、應對初中生物復習效率低下的策略
(一)活用學案,注重實驗教學
1.靈活使用學案。
生物復習關鍵是要抓住重點與熱點進行復習,要改變學案的結構,可以按照“典型案例分析、知識歸納、靈活訓練”的模式,要以例題為主要手段引導學生總結與歸納,即要注重結合實例進行總結。例如,在學習蛋白質的功能時,可以引導學生列舉一些物質的結構:胰島素、血紅蛋白、淀粉酶、性激素、抗體、染色體,讓學生找出哪些是蛋白質或者含有蛋白質,讓學生結合實例總結蛋白質的功能,這樣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經過了思考與鑒別,比機械記憶效果要好。
2.重視實驗教學。
在復習階段,生物實驗教師一般采取講解的方式,這種“紙上談兵”式的實驗復習,學生的實驗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也經不住考試的檢驗。例如,高考試題中出現的考查“高壓蒸汽滅菌鍋的結構”的題目,如果學生動手做過實驗,回答這個題目完全不成問題,但是如果學生不是親手做過實驗,而是背實驗,那是需要驚人的記憶力的。因此,實驗能力不是靠幾張學案就可以提升的,需要去做,去經歷。所以實驗教學一定要穩扎穩打,絕不能馬虎。
(二)注重反思,強化反饋
1.引導學生反思。
反思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的回顧與總結是提升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反思的方法,讓學生根據不同的生物學習內容采用不同的反思方法進行回顧與總結。在對知識進行梳理后,要引導學生總結復習了哪些知識點,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學習過的知識點條理化,系統化。在習題訓練課后,要引導學生反思,錯在哪里?為什么出錯?該題目考查了哪些知識點,著重考查哪些能力?借此發現出錯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知識點掌握疏漏還是由于粗心大意?還是因為審題錯誤?通過訓練與反思將考查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網,形成完整的知識構架,提升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強化知識反饋。
學生的反思效果需要教師的反饋來檢查。錯題改編,跟蹤訓練,是彌補學生知識點掌握疏漏的有效途徑。教師在作業批改中可以將錯題進行歸整,形成錯題檔案,將錯題進行適當的改編,讓學生進行訓練,檢查反思的效果。有時要經過幾個反復,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對于知識的重點與難點的訓練尤其如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錯題的原因,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與完善,培養科學思維,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初中生物復習課中,要注重調動學生復習的主動性,改變固化的教案模式,根據學生實際靈活使用學案,激活學生思維。要強化生物實驗教學,增強學生的親身體驗,強化反思與反饋環節,讓學生反思自身學習,并不斷完善與優化自身的學習,有效提升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