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4 05:43:35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數學案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案例與教學案例的含義
一個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事例。數學教學案例應該描述和分析數學教師與學生的交互行為和思想情感。
二、數學教學案例的特征
數學教學的案例具有以下特征:
(1)數學教學案例敘述的是一個數學教學的事例。要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并包括一些戲劇性的沖突。這些沖突主要表現在數學教師與學生的數學思維上的沖突。
(2)數學教學案例的敘述要具體,要能夠把數學教師與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生動地描述出來。例如,反映某一個數學教師與學生圍繞一個特定的數學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雙邊活動,不應是對活動大體如何的籠統的描述,也不是對活動的總體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性的說明。
(3)數學教學案例的敘述要把事例置于一個時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說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等。
(4)數學教學案例對行動等的陳述,要能反映教師和學生數學教和學的特性,提示出人物內心的數學思維活動,如對數學的態度,學習數學的動機、需要等。
(5)案例的敘述要能反映出事例發生的教育背景。
小學數學教師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現象:遇到學習數學特別困難的學生;遇到學習數學特別優秀的學生;遇到學生在學習某一部分數學內容時,全班的錯誤率特別高;遇到學生在學習某一部分數學內容時,多數學生特別感興趣;遇到某個家長對孩子的數學學習特別關注,孩子的成績并不好(或特別好或無明顯的感覺)。數學教師把這些事例轉變為數學教學案例的過程,是一個重新認識這個事例,整理自己思維的過程。數學教師做案例的意義:
(1)案例寫作為數學教師提供了一個記錄自己教學經歷的機會。案例寫作實際上是對教師職業一些困惑、喜悅、問題等等的記錄。如果我們說一個數學教師展示其自身生命價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課堂、在學校、在與學生的交往的話,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師生命之光的記載。案例能夠折射出教育歷程的演變,它一方面可以作為個人發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社會大背景下教育的變革歷程。
(2)案例寫作可以促使數學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點。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利用教材內容的生活應用特性,在問題案例教學活動中,多向學生展示具有生活濃郁“氣息”的數學問題,通過聲情并茂、真實生動的數學案例,激起學生的情感積極性,靠近學生內在情感“發展區”,將小學生吸引到問題解答活動中,主動探知成為自覺行動。如在“分數類應用題”問題課教學中,學生在學習分數知識過程中,對分數的數學意義和性質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但對其生活應用特性還沒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此時,教師設置“小王看一本300頁的書,第一天他看了整本書的二分之一,第二天看了剩下的一半,請問小王此時沒有看的部分占整本書的多少?”、“售貨員王阿姨在商店同時賣出兩件商品,每件各得到60元,現在知道其中一件商品賺了20%,另一件則虧了20%,請問王阿姨賣出去的這兩件商店是賺還是虧?說說其理由?”等生活性的問題案例,讓學生進行感知分數知識點方面的活動,獲得對分數知識內容的深刻、深入認識,內在學習情感受到“調動”,主動參與解題的欲望得到“挖掘”,切實推進了此方面問題案例教學進程。值得注意的是,小學數學教師在生活性問題案例設置時,要貼近學生認知情況,切忌設置偏離和超越小學生認知實情的內容或案例。
二、抓住問題探究特性,開展解題探析指導活動
著名教育學家陳蘇芹曾經指出:“問題是數學的‘精華’,應將問題解答方法講解作為自身重任,堅持實踐融于問題教學中,提高探究分析等學習能力。”眾所周知,問題教學,不是為了解答問題,而是為了傳授解題技能,“授之以漁”。新實施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也強調指出,要把解答問題的技能傳授作為問題案例教學的重要任務和環節,進行有效的實施和深入的開展。因此,在數學問題講解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利用問題案例解答的探究特性,將問題案例講解的過程變化為問題解答技能傳授的過程,發揮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導功效,對解題方法運用、解題策略的設定進行有效的指導和講解,提升小學生探析、解答問題的技能和素養。問題:有一根長為47米竹竿,全長的16插入土中,露出外面的部分占全長的幾分之幾,露出來的部分有多長?在上述問題案例解答中,教師采用“先探究(學生)———在探討(師生)———再歸納(教師)”的三段式教學法,學生探究分析問題條件,認識到該問題設計意圖是:“利用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需要運用的數學知識點是:“分數乘除法的知識”。師生進行互動探討,教師帶領交流討論,學生進行解題,師生歸納總結。上述解題過程中,學生在自主探究、師生探討、教師指導等環節中,對該問題解答的方法和策略有了深刻掌握,同時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鍛煉,較好落實了新課改的目標要求。
三、抓住問題綜合特性,培養綜合解析問題思想
小學生處在學習能力發展的初始期,處于學習活動技能的積淀期。數學問題案例解答活動,為小學生良好學習技能的鍛煉和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徑。解析問題的方法多種多樣,有時需要運用多種解題策略和思考方法,這就需要學生要有良好的綜合解析問題的思想和素養。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的運用問題案例的綜合概括特性,設置綜合性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感知分類討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和化歸轉化思想的內容,逐漸養成和樹立良好的綜合分析解題思想策略。如在“路程類應用題”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設置綜合性的路程類應用題,要求學生借助于畫線段圖的方法進行解題分析活動,并有意識的向學生指出這一過程運用了“數形結合”解題思想。學生在此過程中,對數形結合思想有了初步感知和認識,對良好解題思想樹立起到促進作用。
四、總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閱讀教學;教學方法
1教學案例
觀摩了湘潭市風車坪小學四年級丁老師的一節數學教學,教學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級數學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例五:已知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的定義和關系。教學過程,由學生齊讀后發現題目中的數學信息,教師引導學生匯報數學信息并通過數量關系式計算得出結果。全班學生齊讀關系式:速度×時間=路程,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教師帶讀書本上的定義:一共行了多長的路,叫作路程;每小時(或每分鐘等)行的路程,叫作速度;行了幾小時(或幾分鐘等),叫作時間。
2案例反思
本節課選《三位數乘兩位數》,本節課時為第三課時,主要通過體現實際生活應用習題案例來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和數學公式。應用題案例以數學語言敘述,需要小學生通過閱讀攝取信息。整節課,授課教師很重視數學閱讀教學:一復習回顧知識是讓學生回憶背誦數學公式并復述的方式。二教學應用題型,首先讓全體學生讀題目找信息,即是讓學生找到解題關鍵、找到條件,全體同學齊讀后,個別同學匯報信息。三通過對關鍵信息的解讀來學習新的知識點,再讓學生讀定義。四讓學生讀數量關系式,熟讀會背誦。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有方法地提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有目的地加深學生運用正確的數理邏輯的體驗。
3數學閱讀教學的內涵
閱讀是獲取、加工材料,攝取信息的過程,以理解為核心的認知。透過數學現象看本質,根據條件得出結論等邏輯推理的過程即理解。閱讀是自我學習知識的重要學習方式。朗格朗的終身學習教育需要通過學會閱讀來實現。解決數學應用到生活實際問題離不開數學閱讀。數學閱讀分為淺閱讀和深讀兩種。淺閱讀停留在淺見的、淺顯的層面上,而深讀則是需要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發現數學信息、探求數學問題。數學閱讀就是通過數學文本獲取數理知識、理解數量關系、感知空間結構變化的過程。數學閱讀教學,即主要體現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對于文本獲取數學信息的智育活動。
4小學數學閱讀教學的學理分析
很多小學生由于數學閱讀意識還沒有形成、數學閱讀習慣還未培養,未能掌握良好的數學閱讀方法。對于應用題的信息看不懂題目條件、看不出邏輯關系,這些都說明部分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弱。同時,很多教師對數學閱讀教學沒有足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常常呈現“為了解題而解題”,的現象。現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小學數學閱讀教學學理分析。其一,從認知情況分析來看,數學閱讀教學符合小學生實際認知規律的發展。其思維主要呈現出具體性和形象性等特點,求知欲強烈,受學習經驗和內容的影響,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還不夠強,學習方法方面掌握簡單的推理方法,學習習慣還處于塑型時期。小學數學閱讀教學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認知規律。其二,從小學數學特點方面來看,小學數學主要包含了數的認識,數的關系,簡單的圖形問題等,讓小學生對數學有了基本的初步認知,教學內容和方式貼近生活,便于學生對于知識的遷移。但表達數學語言比較抽象,因此,教學方式大多選擇直觀教學,教學選取簡單的、聯系學生已有經驗的內容,數學知識大多需要詳細的文字解釋。小學數學的知識點適合用閱讀教學,同時通過閱讀教學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5實施小學數學閱讀教學的考慮因素
實施小學數學閱讀教學主要受教師教育理念、授課類型、小學生學習情況、學校整體教學氛圍等因素的影響。
5.1教師教育理念的影響
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對閱讀教學的理解,滲透在其教學計劃和課堂組織之中,決定課堂教學過程時間的分配、方法的選擇、問答設置、互動交流。教學穿插數學閱讀教學可以便于教師更好的關注學習相對較困難的學生,增強小學生數學的理解能力,發揮他們主觀能動性,提升他們獨立思考能力。
5.2授課類型的影響
數學閱讀教學受教學內容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授課類型的不同,這種教學方法所占教學時間分配就不一樣。按照授課類型可以把數學課劃分為:講授課、復習課、習題課和試卷講評課。講授課和復習中教學設計時可安排一定的時間運用數學閱讀教學的方法,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促進邏輯思維的運轉。習題課和試卷講評課主要講解題目,但教學過程中應用數學閱讀教學方法需要根據具體題目安排,典型問題著重用這一方法去分析問題、加深印象。
5.3小學生學習情況的影響
小學生原本的數學基礎、數學思維、數學認知結構、閱讀心理、閱讀習慣、閱讀方法等學習情況都是數學閱讀教學實施考慮的因素。學生原有的數學基礎是他的知識儲備,數學閱讀教學需要聯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才能對新知識產生認知。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影響著思考數學問題方式,實施數學閱讀教學需要根據學生的思維方式、數學認知結構具體安排。學生的閱讀心理對閱讀是否有興趣,是否排斥、抵觸。
5.4學校整體教學氛圍的影響
從教學環境來看,學校的整體教學氛圍潛在地影響著數學閱讀教學是否可以順利實施。一般而言,學校的同一學科教學風格相似,所以一所學校數學教學的主要方式是以講解教師為主還是學生自主學習亦或二者參半,決定著數學閱讀教學是流于形式還是可以順利實施。因此,不同的學校教學氛圍不同所實施的數學閱讀教學情況也不一樣。
6合理安排小學數學閱讀教學的策略
實施小學數學閱讀教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闡述。
6.1提升教師核心素養,打造數學閱讀教學共同體
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方法,教師對閱讀教學的理解滲透在教學組織過程中。小學數學課堂閱讀教學離不開教師的正確指引。為了實現更好地教,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我的核心素養。學校打造數學閱讀教學共同體,讓數學老師在集體的幫助下加深對數學閱讀教學的學習和理解。加強數學閱讀教學,減少師生課堂交流誤解。通過集體備課、互相聽課、多次磨課,帶動學校教學氛圍,促進數學教學優質化,落實數學閱讀教學。
6.2完善數學閱讀教學設計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把數學閱讀教學設計其中并付諸實施尤為重要。進行課堂教學環節預設,對閱讀教學時間的安排,要注意追求解決問題的同時不能太過于低效率。教學計劃中運用閱讀教學方法要適當,計劃一定的時間,太短或次數太多則不能達到原有的效果。首先,需要正確解讀數學語言,再結合問題訓練。其次,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把關鍵信息標注記號。學生掌握了具體的信息條件,弄清需要解決什么問題,標記的過程就是學生思考的過程。長期堅持下來,學生閱讀習慣養成,解決問題的思路清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習思維;游戲場景
一、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內涵和特點
一個案例是對一個時間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案例中可能包括很多的疑難問題,同時也包括解決這些疑難問題的辦法。這需要教師通過創設的案例來加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讓學生對問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具有素材真實性,選材典型性,情節具體性,時空廣延性和目標全面性等特點。本文從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內涵和特點出發,重點通過實際的案例分析了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對于提高課堂教學,促進小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作用。
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對于教學的作用
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對于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以及認知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幫助。具體的作用主要包括:創設故事情節案例,促進學生投入學習;創設游戲場景案例,促進學生愉快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自我分析能力;激活學生學習思維。
1.創設故事情節案例,促進學生投入學習
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好的故事可以讓學生們更加集中精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創設各種故事情節案例,促進學生投入學習。
如在教學“時、分、秒”一課中,我們可以創設龜兔賽跑的例子:烏龜和小白兔又要進行賽跑了,猜猜這次誰能贏。此時老師可以通過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來生動地進行引導,通過故事讓學生了解時、分、秒之間的關系。這樣通過創設故事學生會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識,促進學生投入學習。
2.創設游戲場景案例,促進學生愉快學習
小學生處在好玩,愛動的年齡,我們應該抓住這個特點,利用游戲場景案例來促進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采用游戲案例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變被動為主動,通過小學生自身地參與,讓教學內容變得充實,使知識在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中掌握。
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中,創設一個購物的游戲場景,老師準備部分道具,規定好每個道具的價格,讓學生們參與其中,當顧客或者售貨員,這樣學生們在買賣過程中,就會自然的掌握元、角、分之間的轉換。這樣通過游戲學生們不但掌握了知識,也感覺到數學中的樂趣,對于數學的樂趣也在游戲案例中培養起來。
3.能夠提高學生的自我分析能力
老師通過給學生分析案例,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自我分析能力。舉例說明:在一次跳繩比賽中規定每個學生可以跳4分鐘,在參加比賽的兩個同學中,李同學在規定的時間內,總共跳了400下,而王同學平均每分鐘比李同學少跳了8下。試問:王同學在這次跳繩比賽中總共跳了多少下?
對于這個題目,我在批閱時,發現一般學生的解答過程為:
(400÷4-8)×4=368(下)
看到這樣的解答過程,我給同學們留了這樣的批閱:你做得非常正確,不過老師希望從多個角度來進行思考,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列出不同的解答過程。
這樣學生受到我批閱的啟示,又列出了如下的解答過程:
400-(8×4)=368(下)
通過這個答案我們可以明白,學生已經從另外一個角度對問題進行了深刻的思考,他們想到了王同學在4分鐘時間里總共比李同學少跳的個數。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只有對案例進行詳細的分析,老師加以引導,才能讓學生開拓思路,提高學生的自我分析能力。
4.激活學生學習思維
新課標要求所有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為此老師應該有效創設生活情境的案例,通過生活情境的案例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投入其中,激活學生學習思維。
通過生活中實際的例子作為引子,引入新知識,讓學生對要學知識有個感性的認識,以此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讓乏味的數學學習變得鮮活生動。
三、總結
總之,通過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們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為此我們在以后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更加重視數學教學案例,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課程 探究式課堂 自主學習 創新意識
在現代化的小學教育中,奧林匹克數學競賽越來越流行,能否在競賽脫穎而出,就需要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是否學到解答問題的方法,是否感受到數學帶來的樂趣。怎樣才能讓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正享受這過程,就需要建立和諧的教學環境,創新的教學方式。然而老師根據課本單獨地向學生灌輸數學知識的傳統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的教學要求,也不利于學生思維的開發。所以國家教育部門大力提倡發展“小學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探究式課堂教學在我國教育界不斷發展普及,引起人們對它的研究。
一.什么是探究式課堂教學
探究式課堂教學是指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運用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解答問題,尋求答案,創新思維,自主學習的實踐活動。這不僅僅是單純地讓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的學習過程中,了解掌握探究正確答案的過程,是活動實踐的過程,是創新發展的過程。小學老師在數學課堂中,不應麻木地要求學生強行記憶“1+1=2”的公式,而是應該引導他們去思考、探討“1+1=2”的形成過程,并能讓學生們自主推理出“1+2=3”的結果,這就是新課程教育中提出的探究性課堂教學的優點。
二.小學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
2.1課堂探究形式化,效果不明顯
案例:老師:80÷2=?大家思考思考。學生:等于40。老師:100÷5=?大家再思考思考。學生:等于20。老師:以上兩道題是尾數為零的除法運算,大家會做了嗎?學生:會做。老師:好的,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本第48頁,完成課后練習《做一做》。
本案例中,每位同學都參與了探究,和老師之間都是有互動的。但是完全是在老師的指令下完成探究的,沒有自主去發現問題,發散思維,再解決問題。這樣只會加強學生對數據的記憶,不利于獨立創新思維的啟發。
2.2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較短
案例:老師:16的2次方等于多少?三秒鐘后,老師:有同學知道答案了嗎?某兩三位學生:等于256.老師:“那18的2次方是等于多少呢?”同樣,大約三秒后,老師詢問學生答案。
本案例中,老師為了趕進度,整節課下來,教學速度緊湊,雖然是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但思考的過程短暫,極少數學生能尋求到正確答案后,老師就立馬跳到下一題。有些學生還在探究中,或者是直接跟隨同學說答案。過短的探究時間,不利于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也不利于學生在探究中發現樂趣,在探究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2.3探究隨意性大,浪費時間
案例:在講解《分數的意義》時,老師:“同學們,有誰能把這圓片平均分成三等分呢?”學生:“不能?!崩蠋煟骸澳悄銈儠岩粋€圓折成三等分嗎?”學生:“不能?!崩蠋煟骸斑@樣,你們會折了嗎?”(老師邊說邊折)學生:“會了?!崩蠋熣埬骋晃煌瑢W折疊。老師:“折得非常好,同學們是否沿著折痕剪開就把圓片平均分成三份了呢?”學生:“是的?!?/p>
實質上,分數每個部分的名稱都是人為規定的,老師只要直接告訴學生就行了,不必進行操作性的探討。在非關鍵性的環節,隨意性地進行探究,浪費大量的時間,導致主次不分,理論和探究的時間分配不可理,降低探究式課堂教學的成果。
三.對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建議
國家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資力度,建議在《教育課程標準》等文件中,明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要求,不僅注重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知識尋到答案的過程,更要注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養成他們自學學習的思維,創新發展的眼光,實踐動手的能力,把培養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作為教學的目標之一,滲透落實到小學數學每個章節中。
營造開放和諧的教學環境,老師和學生間有良好的溝通,讓學生討論、發言,激發學生探討的積極性。同時對學生多進行認同贊揚,鼓勵他們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允許不同想法的存在,在不斷的探究中尋找得出正確的結論,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進一步提高小學教師的總體素質,以及數學科的專業素質,明確自身的工作職責,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熟悉掌握探究式課堂教學的教學重點和教學技巧,以應對探究式課堂教學開展的實際需要,培養更多在數學界有成就的學生。
探究式課堂教學在我國處于初級起步階段,是新課程教學中的重點推廣,怎樣把這一理念落實到每一間學校,落實到每一節課堂,還需要我們的進一步探究。只要我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老師做好在探究中促進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讓學生積極學習,主動探究,在探究中掌握知識,獲得樂趣,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和自主創新的能力。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小學課堂的教學效果逐漸能達到最佳境界,促進學生主動,自主,創新的發展。
參考文獻:
案例1:《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片段
學生被分為6人一小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學:
師: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動手操作。
師:好!把剛才操作的過程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B教學:
師: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試著按要求進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損壞小棒。看那組最迅速。
學生開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開始小聲議論。
師:有困難嗎?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師:是?。∮械亩?,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辦呢?
(生……)
師:好!同組內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調。再試試看。
(生活動。)
師:哪個小組愿意來交流一下,你們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
分析:學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動地合作交流,還是被老師安排去合作交流,兩種心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我感覺讓問題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才能激發學生合作交流的積極主動性。數學教學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隨意性的談話,它應具有一定的學習目標的指向性,是為解決某個具體的問題而進行的合作與交流。因此,教學中要不斷地讓學生產生思維的困惑,讓他們在思維的壓力下,主動地想到與別人的合作與交流。案例教學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種分法,讓他們交流什么呢?只會不斷地重復。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卻是個傷腦筋的事。老師建議重新調劑,怎樣調劑呢?小組成員之間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別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個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學拿出2根,其間的討論一定會熱烈?!胺奖銊e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體現嗎?!
案例2:《角的初步認識》教學片段
A教學:
師:同學們,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圖形嗎?
生:是角。
師: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
生:……
B教學:
師:同學們,咱們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關知識。我知道,幾天前,每個小組都進行了有關角的資料的收集,并進行了一定的整理?,F在用你們喜愛的方式來交流一下,好嗎?
各個小組代表開始交流。
分析:一節課中究竟安排幾次小組學習為宜呢?我們經常這樣討論著。細細分析這種討論,它其實是把合作交流局限在教學環節之上。試想,一節課都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下節課再整理歸納就是了!打破知識的分割,建立一種大的課程觀和教學觀,我們完全可以在課堂內探索更大時空的合作與交流。同時,合作交流不能僅僅限于課內,學習小組不能是課內象集體,課外如“散兵”。課外的合作交流,更能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更能調動他們的集體榮譽感。讓我們從整體著眼,從形成氛圍和培養習慣入手,積極地將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變成一種師生不斷“對話”與“協作”的過程,讓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發揮出它更大的效應。
案例3:《退位減法》復習課
一位教師上“退位減法”的復習課時,創設了這樣的情景,讓人體會頗深。
(1)直接出示了6道題目,其中2道退位題。請你看一看,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哪些是退位的,哪些不是退位的。(培養學生對數學較為敏感的知覺能力就在這樣簡短的問話里得以深刻體現。)
(2)動筆做,互相檢查。我們也來開個兒童醫院,請你們把最容易得病的算式拿上來,我們一起來會診,最后請學生們給得病的算式開個小處方。在這里老師提了個要求:請你用一句話來告訴病人應該注意什么。(改錯題的呈現方式有很多,這里用的是“治病情境”。老師沒有停留在熱鬧的場景中,而是專注于讓學生總結錯誤的原因和改錯的方法。
(3)自己出一道退位減法題給同桌做。
(4)老師出題:3000―( );再請每人寫一道題。
……
分析:情境只有為教學服務、適合學生需要的時候才能叫做好情境,不能為教學服務的情境就是多余的。
1.創設的情境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相應的經驗
在創設的情境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相應的經驗,要了解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掌握的程度如何,他們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有什么樣的生活經歷,接觸過什么事情等等。一個真實、源于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的教學情境,往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創設的情境要從教學目標出發,不能脫離學科因素
情境的創設要緊密圍繞教學,服務于課程標準三個維度的要求。這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從生活情境中及時提煉教學問題,切忌在情境中“流連往返”;另一方面不能“淺嘗輒止”,把情境的創設作為課堂教學的“擺設”。
3.教學情境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和成長的情境因素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參考了別人的教學設計,吸收了他人的精華,煞費苦心設計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活動,作為這節課的亮點。其中有一項是稱一稱班里最胖和最瘦的同學的體重,為這事,我帶了家里的臺秤。上課了,我精神飽滿的走進課堂,前半節課進展的很順利,一切都按照預設進行:
(一)建立1千克=1000克,關于克你知道什么?能舉例子說明嗎?我手里的這塊磚頭大約有多重?猜一猜,驗證,于是引導出1000克可以用一個更大的單位1千克來表示。
(二)感受1千克有多重?先是拿出事先準備好的1千克裝的洗衣粉,味精,大瓶的飲料,食鹽,讓學生掂一掂,初步感受1千克的質量。緊接著讓學生舉例子說說身邊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
(三)拓展延伸:對身邊的物品的質量能做出估計。我說:近段時間你們有稱過體重的請舉手?舉手的只有兩個我在課前稱過的同學。(幸虧稱了兩位同學的體重,要不今天的課就唱不下去了,我心里暗自慶幸)我們做一個猜體重的游戲。我先叫最瘦的閆澤同起來,讓大家猜一猜他的體重,每當一位同學說出一個數字時,閆澤同就做出相應的反應:輕了,重了。直到大家猜到他是26千克為止,學生興趣盎然。我說:現在請出我們班的重量級的人物王宇同學,大家來猜一猜他的體重。本來,我打算以班級最重和最輕同學為參照物,然后在最后的環節讓大家猜一猜自己的體重。誰知我的話音一落,教室里開始了騷動,一位學生就坐在自己的位置就迫不及待說:“他那么胖,起碼有50千克?!边€沒等我做出反應,另一位就搶著說:“他胖得像頭豬,有3只狗那么重,有80多千克?!蔽铱吹搅送跤蠲婕t耳赤,他憤怒地喊:我胖,關你們屁事。底下的同學哄堂大笑,有的還幸災樂禍地說:快去減肥吧……你到底吃什么成這副德行的……此時學生的興趣轉到了王宇的“胖”上,場面失控了。我的頭一下子大了,于是我氣急敗壞在講臺桌上用力用教棍一敲,“要笑,是吧。誰笑請誰上來,讓他笑個夠。”學生見我大怒,藏起了臉上的笑容,心不在焉繼續游戲,可是,我和學生都沒有開始時的興趣,游戲草草收了場。這節課以我充滿信心開始,到我的勃然大怒落了帷幕。
下了課,我進行了反思:本來安排游戲“猜體重”,目的讓這節課錦上添花,想不到弄巧成拙。原因在哪里?想起王宇憤怒的表情,學生的哄堂大笑,自己的勃然大怒,我明白了教學應該更多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由此可見,在教學實踐和反思中能鍛煉自己,發展自己。因此,有兩點是我該好好反思的:
1.預設不充分
課前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案,更重要的是備學生,這個人人皆知的道理被我拋到腦后了。只想舉兩個典型的例子,既可以調節氣氛,又讓其他學生在預設好的范圍里猜測自己的體重??晌液雎粤似綍r有些同學經常拿肥胖嘲笑王宇的,“肥胖”已成為他的“痛”。我的無意正中他們的“有意”。如果我平時多了解學生,還會拿他做例子嗎?還會失敗嗎?課堂猶如戰場,我作為一個每天都要上戰場的士兵,不做好充分的準備怎能打贏戰斗呢?
2.當課堂出現意外時,我該想盡辦法引回預設的軌道,還是將錯就錯?
有人說過:作為教師,應善于捕捉課堂教學中生成和變動著的各種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活的教育資源,努力創造條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讓擦出的火花熊熊地燃燒起來。
事后我想:既然他們興趣已轉移,何不順水推舟呢。不防這樣設計:我故意深沉說:“是呀,一個人太胖或太瘦本來就不舒服,還招來別人異樣的目光,甚至是嘲笑,這些是不是不道德的呢?我的弦外之音應該讓大部分同學明白自己的過錯。這時,乘機說:其實一個人的體重是標準的不多,想知道自己的體重是否標準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自然地把他們的注意力重新吸引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