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31 07:19:57
序論:在您撰寫金融類專業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哈爾濱金融學院;
2、河北金融學院;
3、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
4、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關鍵詞]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實踐模式;創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090
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社會需要的各專業人才的重任,校內設置了多個學科,其中,金融類專業屬于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集理論、 實務、 技能于一體,因而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要求較為嚴格。社會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在此形勢下,金融實踐發展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金融學教育的知識結構卻從未發生過改變。因此,有必要對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實踐模式進行創新,以適應現代金融經濟發展的需要,提升金融類專業畢業生的實踐能力。
1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
對于選擇學習金融專業的學生而言,他們更愿意在未來的職業中從事與該專業相關的工作。而該專業對口的工作方向就是銀行的工作。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生之所以這樣擇業,有兩點原因,一是專業符合;二是銀行業是高福利低風險的行業。從用人單位的需求來看,他們需要“高、 精、 尖” 的專業金融人才。[1]但是這種復合型專業金融人才少之又少,而畢業生大多經驗不足,所以難以開展工作。這種不同的需求就造成了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現狀。
在了解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之后,深究之下,就可發現,造成當前這種狀況的原因有三個方面。
第一,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基礎教學內容過于偏重課堂。就全國范圍內的金融專業教育教學體系而言,對于金融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都比較缺少。本專業學生所學金融知識不能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另外,高職院校金融類實踐資源少,致使實踐教學計劃不能落實。[2]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金融企業需求有限。為了立足金融業,金融企業對于金融人才的要求比較嚴苛。符合其需求的專業人才必須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 學習能力、 創新能力、思辨能力等,只有達到綜合素質的復合型金融類人才要求,才可能被順利錄用。
第三,政府部門政策引導不當。金融類專業學生大多傾向于選擇國家控股(例如,四大國有商業銀行、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 中國人壽等)的銀行業,這些崗位屬于穩定的“鐵飯碗”,但這些崗位畢竟有限。[3]國家為了發展金融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金融專業的人才,但是,卻沒有明確引導金融類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措施。
2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實踐模式的創新
21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實踐模式創新設計
關于金融類專業畢業實踐模式創新的嘗試,本專業的教師和校方應該進行全面的考慮,并通過集體討論確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在確定具體方案之后,針對學生的畢業實習與論文(設計)指導書應該進行重新修訂。其中,主要針對學生的畢業方式給出多種選擇,希望改變傳統的畢業實踐環節的單一模式。學生可以有以下幾種選擇:第一種,基礎不牢靠的學生,沿襲寫論文的形式;第二種,專業基礎比較好的或實習崗位馬上能定位到金融專業崗位的學生,模擬實習單位業務進行考核;第三種,市場調研(調查金融專業的發展),為本專業課程設置提供參考意見。
22構建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實踐的創新模式
221校企間、 校校間、 企業間合作
為了讓金融專業的畢業生擁有較強的專業能力,高職院校應該與其他院校和企業合作,建立實踐基地,構建金融類實踐資源共享平臺。為此,可從以下四方面著手實施。
第一,金融企業為金融類專業學生提供實習兼職工作機會。校方與企業合作,一方面是通過金融類實踐資源共享平臺,讓學生有渠道獲取最新的就業信息;另一方面是金融企業自身也能擴大宣傳、 營運,并實現增值目標。[4]同時,金融專業學生擁有專業對口的實習兼職機會,就能有鍛煉能力的機會,便于畢業選擇就業崗位。
第二,實施考核反饋。高職院校和金融企業合作的平臺為本院校金融專業學生建立綜合考評檔案。在這份綜合考評檔案中,就學生的誠信、 在校成績、 在基地的實踐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定。校企雙方商定考評標準,并進行嚴格考評。在此過程中,還要確定反饋、 調查流程,以便于人才與企業雙向選擇。
第三,校企合作推出校企主}夏令營活動。校企合作推出校企主題夏令營活動,讓該專業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企業可以從中選擇表現突出的學生去相關企業實習或參觀;學生可以在活動中接觸到與金融有關的事物或者資深金融人員,增長自己的見識或者能力。這樣的活動便于企業和學生雙方交流,也符合雙方的需求。此外,優秀學員也可以反向選擇自己想要去參觀或者實習的企業。
第四,三方合作舉辦相關活動。經政府、 企業、 學校三方集資,舉辦一些相關競賽活動?;顒觾热菀詫W生實際操作為主,譬如模擬經營等。[5]活動舉辦所需的資源由企業、 學校負責,策劃促成活動由政府負責。高職院校金融類學生可根據自身能力參加活動,獲取經驗。另外,舉辦活動的企業和學校應設置一些獎項,譬如為優勝者提供創業資金、 權威證書等。
222建設高職院校實踐課程培養體系
為了加強金融專業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學校應該建設實踐課程培養體系。通過建設實踐課程培養體系,讓金融專業的基礎課程更注重實效性,更具有針對性。為此,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第一,設置遠程課程。金融類專業學生需要參加各種資格證考試,譬如從業考試、 相關專業高級資格證考試、專業英語考試等。學校設置遠程課程時,可根據金融專業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其提供專業課程培訓。通過計算機網絡課程方便學生進行課程學習。
第二,增加就業測試與指導課程。學校應招賢納士,組建一支專業的師資隊伍專門負責為金融類專業學生提供就業測試與指導。就業測試包括職業能力測驗、情境模擬測驗、高績效管理測驗等。與此同時,就業指導還應該安排培訓專業人士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講解求職技巧。
第三,合理安排基礎培訓實踐課程。對于金融專業學生,開設基礎培訓課程。把實踐中需要掌握的技能給學生一一傳授。開設OA 實踐基礎課程,確保學生可以靈活操作打印機、 復印機以及Excel、 Power Point等辦公軟件。[6]開設專業實踐基礎課程,針對銀行制單、 證券模擬操盤、 保險模擬銷售等進行教學。在專業實踐基礎課程中,還應該設置專業仿真模擬(綜合)訓練,將金融專業仿真模擬的實際操作、 實戰訓練等內容涵蓋到教學內容當中。此外,還應該加強學生的職業能力訓練。在畢業設計中,將與學生就業相關的職業和崗位實踐能力訓練等內容設置在其中,促使金融專業學生提升專業能力。
3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實踐模式的創新價值
創新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實踐模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針對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實踐模式進行創新,其價值在于三方面:其一,增強金融類畢業生就業能力。對于金融類專業學生而言,通過實踐課程培養體系和校企間、 校校間、 企業間合作,他們會積累更多專業實踐知識和經驗,了解就業形勢。其個人能力可以實現實質性的提升。其二,促進高校之間、 企業之間交流。在創新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實踐模式過程中,高職院校和企業合力打造了一個金融類實踐資源平臺,為金融類學生創造了很多發展機會。在此期間,企業通過參與活動得到了資源,校方也從課程體系方面入手調整了課程內容設置。這種實踐、 合作、 互助、競爭方式,促使雙方都能得到便利。其三,極大地緩解了金融類專業學生就業難的困境。金融類專業畢業生就業難,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存在不足,一旦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實踐模式得到創新,這方面的境況將得到改善。
4結論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的教育是當今一種主流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但由于其教育的知識結構過于落后,以至于畢業生就業陷入困境。研究探索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實踐模式的創新路徑,一方面是榱聳視Φ鼻暗木鴕敵棖笮問疲解決金融專業學生實習或者就業難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能為改革金融專業課程設置和開發貢獻一份力量。對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實踐模式進行創新,需要學生、教師、企業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在創新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實踐模式過程中,要采取校企合作的多元化形式,從實際情況入手分析,確保該模式可立足于實踐,有利于實現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目標。
參考文獻:
[1]張艷芬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畢業實踐模式的創新與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31-33,75
[2]王曉政,楊素娟高職院校國際金融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職教通訊,2012(12):46-49
[3]李厚儉,史丹遼寧省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群建設的實踐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2(8):18-20
[4]楊潤賢,張新科,王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視野下高職院?!?+1+1專業導師制”實踐探索[J].職教論壇,2011(6):11-14
摘要:目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中實踐教學環節較為落后,許多應用型本科院校尚未形成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特別是技能性、實務性要求較高的金融類專業,這一問題就顯得更加突出,應該從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提升職業素養等方面下功夫,構建和完善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實踐教學;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1-0178-02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投資理財已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層面,成為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投資理財的普及讓那些既懂一定投資理財基礎知識同時又具有較強的實務操作能力的專業人才成為社會急需,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正好滿足這一社會需求。但從近幾年用人單位對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生的意見反饋來看,突出問題就是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偏低、動手能力偏差,難以適應投資理財崗位對人才的需要。產生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中實踐教學環節的落后。目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投資理財教育存在很多不足,主要體現在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能的培養方面。因此,構建和完善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提升職業素養已成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投資與理財教育發展中的核心問題,也是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缺陷
1.實踐教學內容分散,沒有形成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目前,金融企業招聘員工趨于理性,逐步改變了過去一味追求高學歷的做法,更看重員工的實踐能力、發展潛力、品行素質、個人形象、交際能力、本地資源等。這正與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相吻合,擴大了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的畢業生在金融企業的就業空間,前提條件是必須具備金融企業所要求的各項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這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金融類專業在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上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2.實踐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落后,難以適應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商業銀行、證券、保險、投資理財職業資格,能在金融企業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或基層從事技術應用工作的高等人才。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傳統的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灌輸”意識,只注重了系統理論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受損,既影響到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又影響到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來說,許多課程的教學必須要突出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如證券投資分析、證券投資基金、公司理財、個人理財、保險實務、外匯交易、期貨投資等。
3.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數量和功能還不能夠滿足學生頂崗實習的需要。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近年來應用型本科院校雖然一直在嘗試著進行改革,加大了實訓主導型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力度,但仍然沒有完全脫離開本科式人才培養模式。在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方面,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教育基本上仍然沿用著“電腦+軟件”模擬炒作的建設思路,校企合作不夠深度融合,缺乏全真化教學和實訓,無法滿足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內在要求;實景模擬、實景操作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與投資理財的實際需要存在著較大差距,存在重復建設、低層次建設的情況,基本上沿循著本科院校的建設思路,校企合作缺乏突破,高職特色不突出。
4.師資隊伍不能滿足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育的需要。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教師,應用型本科教育要想辦出質量,突出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資隊伍的質量與結構。近些年,應用型本科教育迅速發展,師資隊伍建設成效顯著,但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突出表現在教師實踐能力普遍不強。在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的教師中,大多都是從校門到校門,大學畢業后直接到應用型本科院校任教的教師占有較大比例,具有S富實踐經驗的老師嚴重缺乏。
三、完善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對策
1.加大金融機構“訂單式”人才培養力度,實行校企共同育人。金融類專業應根據金融機構需求,與金融機構簽訂學生就業訂單,根據企業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教學、師資、實驗實訓、頂崗實習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共同開發教學課程,實現校企共同育人?!坝唵问健比瞬排囵B的好處是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最后一個學期因尋找工作而浪費大量的學習時間,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和質量。
2.以任務驅動和項目導向為特色,進行課程體系建設。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核心任務,而實踐教學是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關鍵。為保證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可以設置三種實踐課程,分三步開展實踐教學,使專業教學與就業崗位實際逐步接近。首先是一體化課程教學。所謂一體化課程是指學習內容與工作要求一體化、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一體化、教室學習與實訓基地實訓一體化的課程。這類課程以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習性工作任務作引領,以移植的金融機構崗位工作內容作為教學內容,以模擬投資與理財崗位操作過程組織教學過程,以校內實訓基地作為教學場地,是教學練相結合的仿真實踐教學。通過模擬訓練,學生能夠具備完成金融機構投資與理財崗位工作任務的基本能力。
3.以金融機構從業人員資格考試為主線,對專業課程進行“課證融合”教學內容改革。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應根據自身的人才培養定位,對金融機構的業務進行工作項目分析,將金融機構的業務劃分為臨柜交易、服務營銷、業務管理三個工作項目,然后對每一個工作項目進行工作任務分析,在對工作項目進行任務分析的基礎上,對每一個工作任務進行職業能力分解。根據金融機構投資與理財業務的工作流程和內容安排教學內容,注重對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應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證券業協會、保險業協會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大綱的考核要求,調整教學計劃,實現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內容與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
4.構建“雙師結構”的教師隊伍,全面提高師資隊伍水平。教師的角色正隨著教學方式的改革使發生根本的變化,教師正成為導演、操作示范者、教學工作任務推進者和組織者。課程改革對“雙師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越來越重視教師的業務操作能力。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一般采取兩個辦法來構建“雙師結構”的教師隊伍,從招聘和培養兩個途徑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學團隊:一是從金融機構引進業務骨干充實教師隊伍;二是將專業教師派往金融機構掛職鍛煉。以“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聘請行業專家為兼職教師,進行專業課程、實踐實訓課程的教學與指導工作,要建設一支由專業帶頭人領銜,行業兼職教師與專任教師比不低于1:1,高素質的“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同時,選派專業帶頭人、專業骨干教師和雙師素質教師,通過訪學、培訓,參加學術研討會等途徑,加大培養力度,全面提高金融類專業專任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鄭水珠.新建本科院校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發展探討――以福建江夏學院為例[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6,(3):55-59.
[2]惠莉.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29(12):104-105.
[3]劉祥成.應用型本科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思路研究[J].科技信息,2010,(28):114-114.
【關鍵詞】高職院校 金融類專業 校企合作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三五”期間,將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國家相關政策指引的出臺,都意在鼓勵和推動高等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發展與探索,從而真正實現職業院校與就業崗位對接,突出職業辦學的特色與理念。
一、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校企合作的意義
1. 高等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意義
高等職業院校是以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注重實踐能力與實際操作,而高職院校與經營相關實際業務的企業有一定的脫離。同時高職院校教師往往也缺乏相關崗位的實踐經驗,在實操性較強的實訓類課程中能力欠缺,從而無法突出高職院校學生實操能力的優勢,使高職院校畢業生處境尷尬,就業困難。因此只有踐行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才能實現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與特色,真正發揮高職學生的優勢,保證學生的就業。
2. 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校企合作的意義
對于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而言,該專業在高職院校中屬于相對小眾的群體,因為該類專業的學習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這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同時該類專業與會計、電梯等專業相比實務性較弱,因此對于該類專業的辦學來說有一定難度。同時由于金融行業的特殊性,十分注重財務安全與保密性,因此金融機構很難為教師提供企業實踐崗位,也就很難實現人才培養與崗位的對接,再者由于相關制度的嚴格限制,許多金融機構的實際業務是無法帶到企業外為學生進行模擬實訓的,因此高職院校更急需突破重重困境將企業引入教學,培養區別于本科院校具有高職特色的金融類人才。
對于金融企業而言,企業可以更高效、低成本地選擇它所需要的員工;可以在高校推廣企業的文化品位和企業的知名度以及利用學生在高校中推廣金融產品;可以獲得高校的人才、技術、科研、培訓等多方面的支持,有利于解決企業管理、金融產品營銷、員工培訓等問題。
二、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實現校企合作困境
1. 院校與企業間中介橋梁缺失
目前高職院校內部幾乎沒有設立專門部門作為中介,為各專業與企業的合作牽線鋪路。專業與企業的合作單靠系部個體力量,大部分是動用系部教師私人關系聯系企業,難度較大且能力有限。金融類專業試圖開展校企合作必須要“跑市場”,而“跑市場”聯系到的機構可靠性難以保證。然而可利用的私人關系畢竟有限,大多合作礙于人情,可持續性較差。金融機構方面,現在金融機構迫于業績的壓力都想尋求新的市場作為突破點,而學校就成為他們的目標之一,許多金融機構都試圖與高校建立聯系,然而由于沒有接洽的人員,同時院校也沒有主管的部門,因此也錯失掉一些機會。
2. 校企合作缺乏成熟系統模式
目前,高職院校都倡導校企合作,然而學校卻并沒有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具體系統的規范校企合作的模式,因此金融類專業進行校企合作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由于合作模式的不健全,造成合作中有許多漏洞,而金融機構講求效益,注重短期利益,一旦合作不能在短期內為他們創造效益,合作很難繼續維系。
3.金融機構就業崗位與高職院校學生無法對接
金融機構與企業合作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企業挑選新晉人才,然而目前金融機構就業門檻較高,像商業銀行招聘的學歷起點就是本科。招聘金融專業高職學生的金融機構主要集中在證券公司營業部、保險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的銷售崗位,而這些崗位人員流動性大,且金融專業女生相對較多,女生在擇業上對銷售崗位有一定的抵觸性,因此通過這種途徑進行校企合作阻礙較大。
4.金融行業政策法規制約
金融行業由于其特殊性及重要性,政策法規對該行業的制約條款諸多,許多金融機構的業務無法拿到企業外供學生實踐,而像商業銀行柜面業務這類直接接觸現金的業務,金融機構也不會準許學生進入企業實習接觸。因此,金融專業相關授課內容的實習實訓開展困難。
三、基于利益雙贏原則建立校企合作新模式
合作只有雙方都能從中獲益才是良性合作模式,合作也才會更長久。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學校在關注自己的合作訴求之外,更要重視企業的利益訴求。金融機構與高職院校合作的目的無外乎兩種,一是開拓市場,二是人才招聘。
若是基于第一種目的開展合作,這類金融機構一般接納不了高職畢業生,或者非在職人員無法進入企業實習,那么第一種模式就是不錯的選擇。作為院校應該為系部提供一些支持政策,系部能力有限,要想深度開展校企合作,院校層面的支持必不可少。因此院??梢栽谙嚓P制度允許的范圍內利用學校的優勢為金融機構做一些宣傳與營銷,也可以允許金融機構針對校園的金融需求開展業務,這樣既可以滿足學校師生的金融需求,也會大大提高企業的校企合作積極性,學院對于企業的需求也更易滿足。
若是第二種合作目的,那么該類金融機構在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可以參與到學校的人才培養中來,企業從業人員可以作為外聘專家定期到學校為學生授課,特別是一些實訓課,可以直接接納學生去企業實踐學習,使學生近距離了解該行業,同時也使學校培養的學生更符合企業要求。在學生大三的集中實習階段,金融機構可批量接納學生的企業實習,最終在實習生中挑選合適畢業生簽約就職。甚至可以發展更深度的合作模式,開展企業與院校的“訂單班”合作,學校按企業要求進行授課培養,畢業后直接錄用就職。
無論是本科教育,還是高職教育,首先要明確的就是教學目標:通過幾年的大學學習,要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確定了教學目標之后,以目標為導向,逐步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這樣由果及因的方式對于教學來說,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層面對于高職教學來說,雖然不同于本科的學術型定位,教學中應該多注重做與學的結合,但是首先要把握的還是“學”,任何動手操作的實踐都是建立在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沒有理論的學習,那“做”也只是盲目地做,因此,高職院校在教學中首先應該解決的也是“學”的問題。作為金融類人才,首先需要具備的是對金融業、經濟學、國際金融等相關知識的掌握,例如要了解國家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工具都有哪些、我們通常所講的M1與M2分別代表什么含義,要在證券業發展就需要清楚股市的基礎理論知識、如何判斷大盤等等,這些都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雖然不需要高職學生達到本科生的研究能力,但是對于整個金融行業基礎知識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2.能力層面在能力方面,主要培養的是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鍛煉,我們通過調查發現,基本上高職類金融證券專業學生進入工作初始,都是以客戶經理類崗位做起,例如證券公司的客戶經理、銀行的客戶經理等,而這些崗位都具備一個特點———需要很強的溝通能力和營銷能力。所以在學校期間,要充分鍛煉學生的這些能力,讓他們不至于走上社會后措手不及。3.技能層面高職院校的教學培養的側重點應在技能水平上,這也是高職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的一大特色。在金融方面,基礎的技能應該是手工操作,包括點鈔、扎捆、計算器翻打傳票,這些技能至今仍是各商業銀行定期考試的內容之一,而且會定期不定期地舉辦技能大賽,所以,既然高職院校是培養各種技術技能型人才,那么學生跨出學校的大門,至少應該掌握這些基本技能。除了基本的手工技能外,學生還應掌握金融兩大基礎行業———銀行和證券的相關操作技能。對于銀行而言,側重點應該在于銀行業務辦理流程的熟悉,例如最簡單的存款、貸款的辦理程序。而證券方面,技能的培養應該注重對大盤的分析,學生通過三年的學習,應該會炒股,尤其是對國家各種政策、國際國內各種經濟事件的盤面解讀,綜合分析其可能對股市產生的影響。
(二)目標導向的教學設計
1.合理安排理論知識根據“任務驅動,學訓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由金融企業人士、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共同分析金融證券的崗位群和崗位能力,分解出金融證券典型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在此基礎上明確典型工作崗位行動領域的職業技能,據此來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在課程安排方面,盡量精簡,要去行政化,圍繞金融核心課程來設計。范圍過大反而抓不住重點,因此,一些不必要的課程能舍就舍。2.開展第二課堂在大學學習中,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外,豐富的第二課堂是必不可少的,當然,第二課堂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也可以是第三第四課堂。對于金融行業來說,變化是隨時隨地的,現代金融業發展越來越迅速,創新也越來越快、越來越多,所以,可以在課堂之外,開設講座,邀請銀行或證券等專業人士向學生介紹最新的金融產品、金融動態、金融事件等,讓學生的知識與時俱進。另外,學??沙珜С闪⒏鞣N技能社團,例如點鈔社團、計算器社團,社團經常性的舉辦不同形式的比賽,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基本的手工技能,又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3.校內或校外的實踐對于學校來講,最容易實現的實踐性教學就是通過軟件來進行,學校要積極購買相關教學軟件,例如銀行各種業務的辦理、模擬炒股等,讓學生可以把上課所學到的理論應用到實踐中,這樣也會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對學生營銷能力的培養,通過采取各種以學生為主導的宣傳活動,來讓學生勇于說、樂于說。例如在學校內部開設校園模擬市場,學生之間互相交換一些課本、閑雜的生活用品等,或者可通過教師布置內容讓學生在校內宣傳的形式,甚至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的校外宣傳,不管是推銷商品、宣傳資料,還是推銷學生自己,目的都在于讓學生說起來,勇敢地去表達自己。4.打破封閉式教學目前,各高職院?;径加行F蠛献鲉挝唬鹑陬惖囊糟y行和證券公司居多,但是,可能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充分利用起來,而且對于金融行業來說,讓所有學生全部去實習肯定是不合實際的,所以,學??梢栽谝延械暮献鲉挝焕锖Y選一部分能夠真正讓學生去實習的銀行或證券公司,形成長期合作關系。同時,在班級里挑選一部分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到這些單位進行實習,實習完成之后可以以經驗交流、情景模擬等方式來向其他學生分享實習趣事和經驗教訓。
二、小結
【關鍵詞】以賽促學;教學模式;職業技能
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是高職教育最基本的目標。高職學生不同于本科教育和研究型教育,高職學生在社會的競爭力應體現在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工作技能的操作能力,強化學生職業能力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實用技能、鍛煉工作技巧、勝任實操崗位,實現就業后直接上崗?!耙再惔賹W”教學模式就是一種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職業技能的有效方式之一。
1.高職金融類專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些年,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金融行業發展迅速,很多金融機構急需大量基層金融專業人才,畢業生就業狀況良好,高職金融類專業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強。根據2013年麥可思調研報告研究,在就業的2009屆大學畢業生中,高職高專生畢業三年后就業滿意度最高的職業類是金融職業,其中包括銀行、基金、證券、期貨和理財方向,就業滿意度最高的行業類也是金融行業,其中主要是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業。①因此可見金融類專業發展現狀良好,前景廣闊。
但是不可否認,現今高職金融類專業在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學生學習目標模糊、積極性有待提高。雖然各高職院校均會對學生進行專業認知、學情認知等教育,但是仍然有部分學生學習目標模糊,專業定位不準確,對于選擇就讀金融類專業應該學什么及將來可以干什么認識不到位。例如有些學生單純認為學金融就是學炒股、而對炒股沒興趣的學生就認為自己選錯了專業,沒有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學習目標的缺失導致學生被動的學習和接受知識,不明白學習內容有什么用,只是為了考試合格順利畢業而學,也不會積極主動的去鍛煉自己的專業技能,等畢業后進入企業,發現工作上手慢、技能不嫻熟、缺乏競爭力,才發覺浪費了在學校的寶貴時間。
其次,學生就業崗位普遍層次較低,專業技術含量不高。在長期對金融類企業用人情況的調研和就業工作研究中,我們發現雖然金融企業的平均待遇較高、工作條件較好,但是針對高職學生的崗位卻普遍層次較低,專業技術含量不高,基本上以客戶開發為主,專業技術含量較高的崗位則并不多??蛻糸_發工作并不具有典型的金融特色,很多專業畢業生都可進入,因此對于金融類畢業生來說,競爭優勢并不明顯。如何提高金融類學生的專業綜合技能,使其能夠勝任專業技術含量高的崗位工作或進入金融企業之后能快速的實現職級提升就成為了高職金融類專業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
再次,學生校內技能訓練和實際就業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在教學中,為了鍛煉學生專業技能,均會開設校內實訓課程,但是實訓課程對學生的訓練存在一定的不足,大多實訓課程都是為學生設計好內容和情景,靈活性不夠,而真實的工作中環境變化多樣、任何特殊情況均有可能出現,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應變能力要求更高,這些不可能通過課堂實訓完全替代。
2.“以賽促學”教學模式在高職金融類專業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以賽促學”教學模式即將學生應該掌握的專業技能對應設計相應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在競賽過程中鞏固已學過的知識和技能,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實現學以致用,同時鍛煉學生工作的綜合能力和應變能力。
2.1全面鍛煉學生專業實操能力和職業綜合素養
“以賽促學”活動讓學生圍繞金融專業技能水平展開競爭,可以激發學生苦練專業技能的積極性,對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專業實操能力有很大幫助,同時因為在比賽活動中,很多環節會涉及到讓學生個人或學生團隊自己設計、籌劃及實施,因此還可以起到鍛煉學生組織協調能力和團結合作精神的作用,在比賽活動實施中,一些特殊情況和突發事件的設置還可以考驗學生的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
2.2“以賽促學”可以起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建”的作用
舉辦學生技能比賽,可以形成“以賽促教”、“以賽促建”的激勵機制。以賽促學要求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不能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要能夠使學生付諸于實踐,這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有利于實現“以賽促教”;同時展開學生技能比賽需要健全的軟硬件配套設施,因此還有利于促進校內外實訓條件的建設和完善,有利于實現“以賽促建”。
2.3增強學校、學生和金融機構聯系,實現校企雙贏
“以賽促學”活動可以利用比賽為契機,吸引金融企業參與學校育人活動,校企共同配合設計對學生工作技能有幫助的競賽內容,甚至可以將比賽場地安排在校外實習基地,使學生在提高專業技能的同時,熟悉金融企業工作環境、獲得了解工作狀況的機會,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也可以使金融企業通過比賽了解學生個人情況,增加發掘可造之材的渠道,實現校企雙贏。
3.“以賽促學”教學模式在運用中的注意事項
3.1內容設計原則
高職金融類專業舉辦“以賽促學”活動不僅僅是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鍛煉金融職業技能,使學生能更順利的適應金融崗位及工作,因此在設計比賽內容時應該注意和金融職業工作任務掛鉤,使學生在比賽中的技能操作和實際工作技能盡可能的一致,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以賽促學”的目的。
3.2組織評價原則
高職金融類專業舉辦“以賽促學”活動應該邀請金融機構共同建立組織評價體系,將金融機構的組織規則和評價體系融入到比賽活動過程中,用企業員工的標準要求和衡量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職場的氛圍,提前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并從中感受到一個職業人的責任感和榮譽感。
3.3指導實施原則
課堂教學和比賽內容畢竟有一定差異,因此在比賽前和比賽中應該安排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或專項輔導,在指導教師組成中,應該聘請部分金融企業技術員工參與指導,他們可以將企業的實用技能、工作經驗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能通過比賽掌握更多的企業需求的職業技能,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3.4流程安排原則
“以賽促學”活動應該當作一種常規活動,形成一定的普及度。因此活動流程應該健全完善。首先是要進行廣泛的宣傳,將活動的主旨、內容、要求等情況以各種方式傳達給學生,使學生詳細了解比賽情況,做到有備而來;其次是周全安排活動的各個環節,包括報名環節、指導環節、賽前準備環節等,考慮到每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做好應對措施;再次是比賽過程的實施和評價環節,要挑選理論扎實、專業技能嫻熟的教師和企業技術骨干作為評委,做到評價公平合理,評委點評具有針對性;最后是賽后激勵環節,大賽結束應及時的向學生反饋比賽結果,并召開頒獎表彰大會,肯定學生的付出,激勵其他學生今后參賽的積極性。
4.“以賽促學”教學模式運用的啟示
4.1校企合作共辦比賽
在高職院校教育改革中如何進行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實現校企資源互補,達到學生、學校和企業的共贏,已經成為了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同時,企業參與育人過程,也是企業選拔優秀人才、儲備人力資源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是因為觀念、經濟發展和當前職業教育體制所限,導致大多數企業參與教學觀念不強,特別是金融機構監管比一般企業更加嚴格,因此進行校企合作教學難度較大,企業參與專業建設、接納學生實習等的熱情不高,相比而言,校企合作共同舉辦職業技能大賽則更容易被企業接受,企業不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沒有強制的責任和負擔,同時增進了校企間的接觸,密切了校企間的關系。
4.2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性的發揮
“以賽促學”教學模式應該和課內實訓有本質的區別,不僅僅要讓學生鍛煉專業技能,更要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因此可以采取只提供比賽的大致范圍和內容,而如何展現自己的技能和職業素養則由學生自己設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大膽創新,并且使學生通過參與比賽認識到自己的知識、技能、素質的缺陷,為今后更好的學習和提高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胡秀強,程遠東.“以賽促學”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2,(25).
作為高端服務業,金融業發展勢頭迅猛。該行業涉及領域較多,一般可包括銀行、 保險、 證券、 信托等多個領域?;谶@些領域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設置了金融類專業。在設置的金融類專業中,包括多項內容,具體有金融管理實務、 保險、 證券、 投資理財等內容,這些課程內容需要金融專業學生掌握。從金融業的發展現狀來看,其需要大量的從事基礎性工作、 程序性工作的應用型人才。為此,高職院校有必要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確保該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與市場需求相符。
完善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教學體系的意義
隨著我國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基金業等金融行業內缺少大量專業人才。基于此種形勢,對金融各類人才需求總量呈現上升之勢。因此,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教學體系的實施,就要將目標明確,主要是滿足高職金融專業人才的市場需求。以證券業為例,自《證券經紀人管理暫行規定》正式施行以來,從事證券業務的證券經紀人就有了非常明確的規定,即取得證券經紀人證書[1]。但是,實際上,達到規定要求的(具有執業資格)經紀人不足百分之五十。因此,在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教學體系實施過程中,校方應制定與金融行業特點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目標。另外,雖然市場對金融人才的需求量較多,但是,其對于人才的質量和結構也有非常高的要求。高職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時,應以培養服務第一線的高等專業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主,培養出具備一技之長和綜合素質的高素質技能型金融人才[2]。
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教學體系的實施
在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教學體系的實施過程中,現行的金融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 是綜合性的實踐教學環節。該環節是教學的最終環節,集實踐性、 綜合性、 探索性、 應用性為一體[3]。這是檢測學生所學過的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有效方法。為了保證金融專業學生將知識綜合地運用到實際工作中,高職院校需要努力探索并建立金融類專業畢業教學體系。一般而言,構建金融類專業畢業教學體系應根據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教學體系的培養目標從課程結構與課程內容以及評價等方面進行。以下將作以具體分析。
以職業需求和崗位能力要求為主設置專業課程。就高職院校教育課程設置而言,需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是在金融行業發展情況下考慮畢業生就業形勢;二是考慮學生專業能力的達標情況。基于這兩點考慮,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課程應立足學生今后就業的崗位實施設置。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的學生,其綜合“應用能力”一定要符合基本標準,因此,在這方面的培養,高職院校需要多下功夫,培養學生的綜合核心技能。在其課程體系建設中,課程設置一定要合理。可以結合金融行業專家的分析論證和金融專業所涵蓋的業務崗位群分析,確定職業崗位所需的知識和能力要求,進而設置課程。簡而言之,該課程設置需要以就業為導向組織課程內容。經分析總結,針對高職金融類專業能力要求有三點,一是通用能力,具體包括英語應用能力,數學應用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應用文寫作能力;二是基本能力,具體包括熟悉銀行、保險和證券等基本業務操作知識和業務流程,具有獨立搜集、處理信息、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具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協調組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4]。三是專業能力,具體包括銀行綜合柜臺業務、信貸管理等銀行業務操作能力,金融產品營銷能力,證券投資分析能力。根據上述能力要求,院校設置課程內容,基礎課和專業課均要仔細安排。
選擇符合金融行業崗位所需的課程內容。在課程內容安排方面,要先分析不同金融機構特點和崗位(群)人員的需求。細致分析后,了解專業崗位的知識、能力、素質需求,才便于選擇課程內容。將各個需求進行模塊化分割,完善專業課程體系。同時,專業課程內容中,一定要包含實踐性和應用性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適合金融類專業的企業有三種,一類是銀行類方向。其崗位包括綜合柜員、產品營銷、客戶理財、銀行信貸管理,針對這些崗位可分別安排商業銀行綜合柜臺業務、金融崗位基本技能、金融服務禮儀;商業金融服務營銷、商業銀行業務、網絡金融;理財策劃、風險管理;商業銀行業務、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等核心課程[5]。一類是證券類方向,其崗位有綜合柜員和證券經紀,據此,可安排證券經紀業務、金融服務禮儀;證券投資分析、證券投資基金等核心課程。一類是保險類方向,其崗位有保險銷售,可安排保險實務、保險營銷、壽險實務等核心課程。此外,專業課程內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時間段內,應該將最新成果、最新的概念原理與操作技法融入專業課程中,以免難以適應市場。
實現課程設置與職業資格標準的對接。目前,高職院校所實行“雙證制”是主流趨勢。具體而言,即金融類專業學生在畢業之際需要有兩個證書,一個證書是學歷證書,證明自己學習的知識符合校方教育要求;另一個證書是職業資格證書,證明自己達到從事該行業的要求?,F如今,證券行業、保險行業以及銀行業都逐漸加大了對從業者的要求,需要從業者持證上崗。在此情勢下,持有職業資格證書的畢業生更接近金融行業的錄用標準。為此,從業資格考試對于金融類專業學生非常重要,它是檢驗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唯一途徑。因此,校方可據此組織實施教學,針對“雙證制”進行完善。高職金融專業的課程在設置時,需要考慮職業資格標準(銀行業從業資格證、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證、保險人資格證、會計從業資格證等)等內容,有效的將二者對接,減輕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壓力,進而培養出行業認可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提升實踐教學的比重。金融專業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所以,高職院校在本專業教學體系中,應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砷_展校內實訓、校外實踐、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內容。在實踐教學體系設計中,需要突出行業的職業能力,精心設計實訓課程。為了讓實踐教學內容更加合理,可系統化的在金融專業課程中安排實訓項目。譬如,第一學年,安排基礎課程和穿插部分專項技能訓練;第二學年,安排一半理論課程和一半實踐課程;第三學年,理論課程占少部分,實踐課程占大部分。同時,調出部分時間讓學生有頂崗實習的機會。
關于校內實訓,可借助計算機技術,靈活運用各個系統對證券模擬交易、期貨模擬交易、外匯模擬交易、商業銀行綜合業務、信貸業務及風險管理、國際結算、保險精算技術進行教學,從而實現金融實驗教學的目的[6]。同時,還要建設金融實驗室,創建模擬場景和項目,讓學生在實訓中加強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增強其實際動手能力。
關于校外實踐,校方可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企業參與實訓基地的建設,可以創建出真實的工作環境供學生進行見習、社會調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接觸到金融機構、金融業務,便于他們以后走上工作崗位。
關于畢業實習(頂崗實習期),校方應聯合金融機構,安排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為學生提供指導,通過實際工作崗位上的訓練,盡快的掌握相應崗位的技能。在此期間,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具備愛崗敬業的職業品質。以此增加金融專業學生的競爭力,更快更好地適應工作。
建立實踐教學管理體系。為了確保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教學體系的實施可行性,有必要建立實踐教學管理體系。其中,最關鍵的是完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這一評價體系也是最難完成的一項內容。分析金融類專業實踐活動,可以看出,它的綜合性非常強,因此,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活動需要確定專門的指標,以確保衡量標準的有效性。另外,在確定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評價指標的過程中,還要針對實踐過程中的控制和操作進行全面的考慮,以確保評價指標構成的合理性。通常情況下,針對金融類專業的實踐教學評價,應該綜合校內實踐 、校外實踐評價內容,細致評價。
第一部分是校內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該部分的評價主要針對上述提到的校內實訓環節實施的教學內容。具體包括實訓室課程實訓和其他課程實訓。針對實訓室課程實訓活動的教學評價 , 其評價指標可設置三個,一是實訓教學條件,具體指實訓室建設和教師配置情況。在評價過程中,可具體針對實訓室硬件建設、實訓室銀行、證券教學軟件建設、指導教師雙師比例、師生比配等進行評價。二是實訓教學組織過程,具體指實習準備、實訓指導、實訓紀律。在評價過程中,可具體針對實訓大綱及指導書、實訓材料準備、指導教師日志填寫、創新指導、教師紀律、學生紀律等方面進行評價。三是實訓教學成果,具體指實訓成果。在評價過程中,可針對實訓內容操作考核、實訓總結 ( 含分析或投資報告)進行評價[7]。在一定階段內,按照上述評價指標進行評定,以完善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設備和實踐教學師資結構。
第二部分是校外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該部分評價主要是針對課程之外的專業實習 、畢業實習 、畢業設計及社會調查等進行評價。與校內活動評價相同,構建校外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涵蓋實踐教學條件(基地建設、教師配置等)、實踐教學活動的組織管理(實習準備、實習指導、實習紀律等)、實習成果(實結等)三個方面。通過教學評價指標的確定,制定統一的評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