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4 07:06:06
序論:在您撰寫供銷社改革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供銷社到底是怎樣的單位?這是一個貌似簡單卻令人困惑的問題。從上海市供銷合作總社的工商登記信息來看,好像很明確: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但是真那么簡單嗎?仔細看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上海市供銷合作總社的出資主體也是上海市供銷合作總社,也就是說企業是自己的股東。那么再來看看,上海市供銷合作總社所屬的區縣社的股東登記情況。上海市18個區縣供銷社中三家的工商登記出資主體為上海市供銷合作總社,而市社賬面及工商登記稅務登記資料中并無出資記錄;6家登記為自身出資,情況與市社一樣,另外3家企業登記出資主體為市或所屬區商委,其他的區縣社雖然登記股東為其他企業,但卻是其自身所投資的企業。所以認真追究的話,市社及區縣社的工商登記與公司法的規定存在著一定的抵觸。那么這種情況是因為上海市供銷社系統較早地脫離政府序列原因造成的嗎?恐怕未必,其他的省級供銷社的身份也都存在著模糊之處。甚至嚴格按照國有資產界定的有關規定,由作為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的省級供銷社出資設立的企業,應該被確認為國有企業而非集體企業。
讓我們從上海市供銷合作總社的歷史沿革來看看,到底是如何演變到今天的現狀的。1950年初,組建成立上海市供銷合作總社,同年底,成立了上海市合作社聯合社。1958年10月,上海市供銷合作經濟組織被撤銷,原服務職能并入上海市第一、二商業局(集體所有制轉變為全民所有制)。 1962年7月,恢復建立上海市供銷合作社和郊區基層供銷合作社,重新發揮供銷合作社擴大城鄉物資交流的作用。 1966年,受“”影響,供銷合作社事業遭受嚴重破壞,1971年上海市供銷合作社再次被撤銷。1978年6月,經上海市委、市政府批準恢復重建上海市供銷合作社。1982年,上海市供銷合作社實行體制改革,由全民所有制轉變為集體所有制。1989年,上海市、區縣兩級供銷合作社退出政府序列。2007年10月,上海市供銷合作社實行理事會制。2012年5月,上海市供銷合作社設立監事會。
現在問題出現的原因清楚了,上海市供銷社經歷了從集體所有制單位到政府機關、全民所有制單位,然后重新成為集體所有制單位,幾經撤并重新從全民所有制變更回集體所有制。由于供銷合作社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承擔了一定政府職能,其組織機構先后多次與國有商業合并,資產性質也幾經改變,當初的社員群體也發生了很大改變,這些原因都導致今天對供銷合作社集體資產歸屬的認識變得模糊不清。在這個過程中,原來的出資主體國家身份不再適合,而新的出資主體又缺位,造成了上海供銷社出資主體是自身的奇怪現象。那么從國家的法律法規上能否找到供銷社的出資主體呢?
答案是不能。無論是《國務院關于解決當前供銷合作社幾個突出問題的通知》(國發[1999]5號),還是《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供銷社改革發展的意見》乃至《供銷合作社社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都只是明確了供銷社對其集體財產的所有權,而供銷社本身屬于誰的問題并沒有解決,而只是模糊地表述為“各級供銷合作社理事會是本社集體財產(包括所屬企事業財產)的所有權代表和管理者”,至于理事會代表誰在行使財產權,仍然未予以明確。有關法規文件中,對于社有資產有明確的規定:社有資產,是指供銷合作社控制并擁有的各種形式的資產,供銷合作社對企業的各種形式的投資和投資所形成的權益,以及依法認定為供銷合作社所有的其他權益。但是對于社有資本缺乏明確的規定。
那么供銷社沒有出資主體或者是出資主體模糊的現狀是否到了必須要明確的地步呢?這是現代產權制度要求使然,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供銷合作社作為合作經濟組織,應當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社有資產只有實現從物質形態的、無限責任的向價值形態的、有限責任的轉變,才能具備市場要素應有的特質,在市場經濟中無障礙流動,來完成轉化為“資本”的歷史使命。供銷社要改革發展,產權需要明晰,就如同農村改革是在明確了集體土地所有基礎上的聯產承包制,國企的改革是在明確了國企全民所有基礎上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隨著國家法律法規的完善,依法治國理念的深入人心,供銷社的產權是系統全面改革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非獨上海,事實上總社、其他省級社乃至各級聯社本部財產的集體性與政府部門、事業單位舉辦資產的國有性之間存在著法理上的矛盾。
供銷社出資主體不明已經給企業的經營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困擾。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法人財產的運營,客觀上要求將企業所有權的安排具體化,對企業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的分配作一整套制度性安排,明確誰在什么狀態下實施控制、如何控制、如何分配風險和收益等問題。這就要建立一種由所有者、最高決策機構、高級執行人員(即高級經理人員)組成的組織結構,形成三者間一定的制衡關系。由于出資主體缺位,造成供銷社無法形成符合公司法規定的決策機構,對企業資產運營(對外投資、企業并購等多方面)產生限制;由于所有權人缺位,供銷社產生的經營收益無法象國有企業一樣形成完善的收益收繳機制,供銷社及所屬企業形成的收益無法象國有資產一樣向所有權人分配。由于所有權人缺位,缺乏符合公司法規定的公司治理結構,供銷社通^資本市場直接間接融資的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所有權人缺位,無法保證供銷社財產不受其他部門和單位的侵占。由于所有人缺位,供銷社社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管理不盡完善,而只能參照國有資產有關規定執行。
供銷社出資主體不明給供銷社的改革造成了一定的障礙。隨著國家財政扶持政策的變化,新網工程補貼等財政補貼逐步轉為政府投資方式實現。國家財政資金的股權投入法理上只能作為國有資產而無法作為集體資產,而且財政資金的投入、投后管理與退出還存在如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一系列的問題。由于所有權性質不明,存在師出無名的顧慮,供銷合作發展基金、歷史債務解決等需要各級財政配合和投入的工作推進緩慢。供銷合作社進入了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既是難得的歷史機遇,又是嚴峻的現實挑戰,需要做好全方位的準備。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盡快確立供銷社的出資主體,以適應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
二、從供銷社資產的形成來看,產權所有人可以確定為國家(各級政府)以及作為轄區范圍內的農民整體
從供銷社財產的來源來看有以下幾方面:一個是社員股金。社員股金是建國也是建社初期供銷合作社資金的主要來源,入股者主要是農民,初期雖然每個農民入股金額不多,但入股面大,股金總額占供銷合作社資金比重較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前在社有資產構成當中,社員股金所占比重非常少,從上海供銷系統來看,市社、區縣社的社員股金已經清退完畢。二是國家優惠政策扶持,主要是各級政府為幫助供銷社發展無償劃撥國有土地以及給予各種政策支持和財政補助。如計劃經濟時期,供銷合作社一直享受國家專營政策,如擁有農資、棉花、日雜、煙花爆竹、農副產品收購專營權等;現階段,如“新網工程”專項資金、農業綜合開發供銷合作社專項資金等。三是經營積累,它在資產構成中占有絕大部分,情況也比較復雜。既有農民社員原始股金所成的積累,也有國家優惠政策的收益和各級政府的扶持,還有廣大職工的長期勞動積累。四是上級社的投入和支持、接收捐贈和資助Y金等。
根據國有資產界定的有關文件規定,凡是國家機關及國有企業單位創辦的或者所屬的事業單位,其占有使用的資產全部屬于國有資產;非國家機關及非國有企業單化創辦的事業單化,凡是由國家投入的資產屬于國有資產。國家對集體企業的投資及其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權益,其產權歸國家所有。那么是否就可以簡單地把供銷社的財產所有權人認定為國有呢?顯然這又和國家對供銷合作事業長期以來的支持的初衷不相吻合。解決的思路是可以借鑒目前國家在土地所有權制度中實行的城市土地國有,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二元制思路。
供銷社的財產來源為國家(各級政府)投入以及轄區范圍內的農民集體勞動積累。如果將各級政府投入視同各級政府代表轄區范圍內農民集體的投入,那么供銷社財產的所有權人就可以界定為轄區內農民集體,這種所有權可以稱之為農有國資,由各級政府代表轄區內農民集體行使所有權。這樣既解決了政府投入和歷史積累的歸屬問題,又不與供銷社集體所有的屬性沖突。
三、農有國資由政府授權各級供銷社管理,落實供銷社出資主體
如果供銷社的財產所有權可以界定為轄區范圍內全體農民所有,而由政府部門代表轄區內農民集體行使所有權。那么各級政府部門就有責任落實財產所有權代表并負擔起監管責任。如果可以從法理上明確供銷社財產所有權,那么總社作為政府部門,完全可以擔負起代表國家行使對農有國資的監管責任,而不需要另行設置類似國資委的行政部門。各地的省級供銷社、區縣供銷社如果是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屬性,也完全可以由各級政府授權代行所有權。至于類似上海市供銷社這類已經進行企業化改造的單位,則可以由當地政府授權國資委代為管理。我國的國有資產管理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和法律、法規,明確了供銷社財產所有權為農資國有之后,完全可以參照有關國有資產的管理與考核方式,從而提高供銷社資產的管理水平。
明確了供銷社財產所有權為農資國有之后,有助于供銷社系統完成從計劃經濟管理理念到市場經濟管理理念的轉變。從管資產發展為管資本,其性質發生了質的變化。資本投入產出的運營,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牢固樹立向市場要資源、向市場要規模、向市場要效益的觀念,這對于供銷合作社徹底摒棄計劃經濟的影響,實現思想轉軌、體制機制和經營轉型意義重大。
長期以來,各級供銷合作社的所屬企業大多是按行政區建立的,不適應橫向經濟聯合發展的需要。明確了供銷社財產所有權為農資國有之后,打通了全國、各省市間社有企業間投融資的限制,明確了供銷社財產所有權為農資國有之后,為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改革經營體制提供了可能性,可以實現跨部門、跨地區的多形式、多層次的橫向經濟聯合,發展多種流通方式,也為社有企業公司化改造乃至引入社會資本清除了法理上的障礙。明確了供銷社財產所有權為農資國有之后,可以完成社有資產從封閉運行到社有資本參與和支配社會資本的轉變。長期以來,由于供銷合作社出資主體不明確,無法發揮供銷合作社社有資產作為市場要素的功能,資產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的色彩,缺乏法律保障。隨著出資主體的明確,通過工商注冊登記等方式取得合法地位,可以平等地與社會資本相融合,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引進來”,推動了社有資本新的實現形式。
明確了供銷社財產所有權為農資國有之后,解決了經營積累的分配問題。根據資本的來源與屬性,供銷社以及社屬企業產生的經營收益可以逐級分配,作為農有國資產權代表的供銷社也可以對收益進行二次投入和分配。參考國有資產收益收繳的有關規定,可以完善供銷社社有資產收益的收繳制度,從而對政府的投入形成良好的回饋機制,當然為了體現這部分國資的農有性質,完全可以將收繳的收益定向使用于相關區域內涉農財政支出和農村、農民的社會福利支出,從而充分體現供銷社的集體屬性和國家指導、扶持下的合作屬性。
汪清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 孫佰文
基層供銷社是供銷合作社生存發展的根基、經營服務的終端、聯系農民的紐帶,直接體現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性質和為“三農”服務宗旨,其實力和工作狀況直接關系供銷社的形象和生存基礎。當前,基層供銷社普遍存在實力相對較薄弱、體制不靈活、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為了切實發揮基層供銷社在帶領農民進入市場、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增強基層供銷社實力、競爭力和服務本領,現結合我在汪清縣供銷社的工作實際,就新形勢下基層供銷社改革發展談一些粗淺的認識和看法。
一、新時期基層供銷社的基本功能和定位
(一)新時期基層供銷社應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力軍。汪清縣基層社網點布局基本上保持完好,現有基層社12個,村級分社10個,資產總額1000多萬元,資產占有面積1.5萬平方米。其中,資產在100萬以上的基層社有四個,分別是天橋嶺、大興溝、春陽、羅子溝。
以為中心的農村經濟改革,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但家庭經營本身具有分散、保守、高風險等局限性,依托基層社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統一向農民提供農資、農技、農機、農信服務,開展防治病蟲害、農產品加工、收購等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引領農民進入市場,為注入活力,從而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實現節本增效,助農增收。同時,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也是基層社生存發展的重要途徑。基層社具有扎根農村、熟悉農民、貼進農業的天然優勢,完全可以在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大有作為并發揮主力軍作用,不斷發展壯大供銷社的經濟基礎,擴大供銷社的社會影響。
(二)新時期基層供銷社應成為農村合作經濟的組織者。汪清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是由供銷社牽頭組織實施的,2007年7月《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截止2013年末,汪清縣專業合作社發展到473戶,帶動農戶2.6萬戶,專業農場88家。千家萬戶的小生產由于規模小,缺乏規范,生產成本相對較高,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差,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難以有效對接,在市場競爭中難以制勝。幾年來,汪清縣社依據全縣主導產業和資源優勢,幫助農民組建了糧食加工、木耳、中藥材、紅松果仁、食用菌、葵花、養殖、農機等專業合作社,對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生產發揮了積極作用?;鶎庸╀N社要通過牽頭領辦、參股控股、提供服務等多種途徑大力興辦專業合作社和專業農場,把當地種植、養殖、加工大戶、農戶吸納到合作社中來,真正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不斷拓展供銷社的生存發展空間。
(三)新時期基層供銷社應成為農村現代流通體系的建設者。遍布城鄉的經營網絡是供銷社服務“三農”的有效載體,基層供銷社要通過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加快資源整合,對傳統的經營網絡實施脫胎換骨的改造,著力構建農村新型流通網絡體系,并將現代經營業態引入農村,為農民放心、安全、便捷消費提供有力保障。近年來,汪清縣各鄉鎮、村屯建立起了140多家農家店,并依托商貿城整改項目工程,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同時設立了四個鄉級配送站,輻射九個鄉鎮,2009年又在基層社全面開展農業生產資料配送中心網絡建設項目,構建了為廣大農村送科技、送農資、送農藥、送化肥、送商品的現代農村流通和服務體系。
(四)新時期基層供銷社應成為農村社區文化和新農村建設的參與者。建設綜合服務中心是供銷社服務新農村的重要內容?;鶎由缫浞掷矛F有的場地資源、農家店,加大投入,為不同層次的農民提供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建立集消費購物、文化娛樂、公益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使農民自娛自樂、陶冶情操,更好地參與和服務新農村建設。
二、新時期基層供銷社的發展模式
基層社的改革與發展沒有統一的模式,我認為總的原則是因地、因社制宜,采取多種形式,改造與新建并舉,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這條主線,突出創新發展這一要點,以為“三農”服務為宗旨,以市場經濟為取向,以開放辦社為途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從農村現代商品流通、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著力構建“四位一體”農村綜合服務體系,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作出新貢獻。
1、參與新農村建設,打造為農服務的載體?;鶎由缫プ⌒罗r村建設的機遇,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搞好農業生產資料、農民生活資料供應,并根據現代農業的發展,不斷拓展了農業發展空間,使農業從傳統的生產領域向農副產品加工、農副產品銷售、農業休閑、旅游延伸,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鶎由邕€要通過改造重組,大力創建農村綜合服務站,建立經營連鎖、功能齊全、服務優質、管理規范、形象良好、效益明顯的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全方位、零距離的服務,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構建現代流通網絡,打造商品經營的實體?;鶎庸╀N社要緊緊抓住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機遇,大力整合網絡資源,加快推進農村商品市場連鎖配送現代經營方式,打造助農增收網絡平臺。加強聯合與合作,采取改造、改組、社會加盟等形式,組建農資、食鹽、煙花爆竹、日用消費品、農副產品、再生資源回收配送站,實施商品的連鎖經營和統一配送,加快推進現代化經營業態的發展。
3、推進農業產業化,打造合作經濟聯合體?;鶎由缡枪╀N系統的基礎,是實踐為農服務宗旨的重要組織平臺。按照合作經濟的形式改造重組基層社,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產權制度的要求管理基層社。在重組的基礎上,堅持分類指導,不斷探索基層社發展新路子,不斷夯實基層社組織基礎,不斷豐富基層社服務內涵。積極鼓勵引導,大力發展農業主導產業和特色農副產品為基礎的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主動承擔起組織引導和服務的責任,通過領辦、參與創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民進入市場,探索“基層社+專業合作社+農戶+市場”的發展路子。
4、增強創新發展能力,打造開放辦社新體系。當前,基層社基礎比較薄弱,資金、人才都比較缺乏,開放辦社是加速壯大發展基層社的一條重要途徑?;鶎由缫浞掷煤蒙鐑壬缤鈨煞N資源,大力吸納社會資源為社所用,積極推進組織開放、產權開放、管理開放、人才開放,提高基層社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強基層社的活力與發展能力。通過開放辦社,為基層社建立一定的經濟基礎,增強創新發展能力,在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5、加強基層社項目建設的能力。近幾年,供銷社通過爭取資金,在基層社大力開展項目建設,取得較好的效果和成績,基層社的主要項目有:糧加工和包裝、農副產品加工等,通過項目建設,促進了基層供銷社的發展,提高了供銷社的地位和影響力。
三、基層供銷社組織體制和內部機制創新
落實科學發展觀,關鍵在于創新。長期以來,由于基層社體制僵化、機制不活,致使發展緩慢,大部分規模小、實力弱、不規范、服務帶動能力不強,嚴重制約著供銷社事業改革發展步伐,加快基層社組織體制和經營機制創新已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一)以機制創新激活基層社。體制機制是基層社活力之源,過去,由于基層社體制呆板、活力不足,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基層社干部職工責任意識不強,負盈不負虧,出工不出力,造成了虧空和損失。針對現狀,在基層社開展經營方式的改變,創新資產運營模式,獨立經營核算,使基層社實行自收自支,自負盈虧。
(二)以專業社拉動基層社。專業社是連接農民的“粘合劑”、優勢產業的“助推器”、農產品銷售的“信息港”、農民增收的“領頭雁”,通過領辦、聯辦、合辦專業合作社、農產品專業協會等新型合作經濟組織來改造現有的基層社,把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作為基層社服務“三農”的突破口,以市場為導向,以利益為紐帶,引導農民進市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以專業社量的擴大到質的提升,拉動基層社快速發展。
(三)以連鎖配送帶動基層社。連鎖經營是零售業發展的方向,基層社可以通過連鎖配送進行資源整合,重新構建新型經營網絡,占領農村商品流通主體地位。2009年,我社在全系統大力實施了連鎖配送經營的改造,在12個基層社建立了40個鄉鎮連鎖配送中心,增強基層社實力、活力、競爭力,帶動基層社全面發展。
(四)以招商引資壯大基層社。對有經營設施和場地的基層社,以招商引資方式對基層社加以改造,注入新型血液,新型經營模式,搶占市場和擴大經營。
(五)以盤活資產統領基層社。盤活資產是基層社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性和根本性的方法。為確保資產的保值增值,明確規定基層社資產由縣社統一管理,統一調配,實行一體化運行,同時加強對基層社的公章、資金的監管,實行報告制、審批制、監管制,力爭從源頭上預防資產流失,確保資產、資金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六)以招聘能人經營基層社??v觀多年基層社建設的實踐,選好一個懂經營、善管理的帶頭人至關重要。通過公開招聘,引進新型的經營管理模式,為基層供銷社發展走出一條新路。
四、基層社的困難和問題
基層社改革改制后,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存在的困難與問題還很多。汪清縣基層社在縣社的具體指導下,取得很大的工作成績,2008年,雞冠、春陽供銷社被評為全省“百強基層社”, 延邊天綠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汪清縣東新富康林產品專業合作社、汪清縣大興溝水稻專業合作社被授予吉林省百強專業合作社榮譽稱號,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深刻認識到了還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原因是供銷社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期間,對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變化情況認識不足,思想解放程度不夠,具體有如下幾點:
一是經濟實力普遍不足。在基層社改制中,企業實行職工身份置換、支付經濟補償金,因而消耗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大部分基層商業網點在轉制中用于職工身份的置換,部分進行公開拍賣變現資產支付職工補償金,而留存的一些資產大部分屬中、低檔次的資產,資產回報率還比較低。同時,原有的一些經營上的優勢項目,也受到資金、市場放開等影響受到萎縮。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基層社經濟狀況還十分困難,難以實現收支平衡。
二是一些遺留問題還很多?;鶎由绺闹坪?,雖然企業包袱減輕了,但一些遺留問題還很多。在改制中,政策規定不予置換身份,但需企業承擔費用的人員開支還相當大,像傷殘軍人、工傷人員、遺屬等,給企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并且這些費用仍有逐年增長的趨勢。
三是資金的短缺嚴重地制約了基層社的發展,在開展項目建設、土特產品收購、資產改造等方面,資金問題都成為了制約發展的瓶頸,在已經開展的項目建設上,由于資金的不足,項目也難以做大、做強。
四是農業生產資料配送網絡還不健全,不能覆蓋全縣200個行政村,還無法滿足全縣種植的需求。
五是“新網工程”開展程度不夠,主要是日用消費品超市和綜合服務中心建設不夠,還不能滿足農村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同時,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再生資源回收工作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六是在開展項目建設和土特產品加工方面還缺少專業的科技人才。
五、幾個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一)、基層供銷社應怎樣進行改革
(1)基層社的改革不能當作單純的企業進行改革。因為基層社與一般企業不同,基層社既有企業的職能,也承擔一些政府的職能,如果單純按一般企業進行改革,就不能稱為供銷社,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但基層社改革,也不能單純按原有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進行定位,隨著時展、形勢變化,其定位應不斷與國際合作組織相銜接,并賦予基層社以新的時代內容。
(2)現在不少地方按公司法,將基層社改造和新建為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業,這只是一種權宜之計,并不能完全代替原來的基層社,也不能真正承擔起供銷社的職責和任務。其原因:改革只是僅按單純的企業來進行改革,簡單化地將公司制企業替代供銷社,而為農服務職責與職能卻未能納入。
(3)改制后的新型基層供銷社應該是以服務“三農”為宗旨,承擔政府為三農服務工作職責,吸收農民群眾直接參與,按股份合作制形式進行管理的農村經濟、服務組織。
(二)、如何建立維護和實現農民利益的長效機制
(1)要建立健全農村工作的組織管理機構,其組成成員,既要有政府部門、供銷社與基層供銷社參與,也要由農民代表共同參與。
(2)要深化為農綜合服務社及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堅持供銷社與農村組織聯合共建,逐步實現經濟利益、社會服務一體化。
(3)要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供銷社要積極牽頭、領辦,并要由松散型向緊密型發展。同時,要加快培育農村經紀人隊伍,更好地為農村產前、產中、產后提供服務。
(三)、如何發揮好縣級社與基層社各自的作用
(1)縣級社應該是一個基層社的聯合社。縣級供銷社作為政府的一個部門,在管理基層社和社屬企業的同時,還承擔著部分政府的職能,在涉農領域與農業局有交叉又有聯系,應在政策上給予明確。基層供銷社作為一般企業運作,同時也要更好地承擔起為農服務工作職能。
一、改革供銷社匯總會計報表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我們認為。改革供銷社匯總會計報表要放眼于整個合作經濟,動態反映農村合作經濟的發展狀況,體現“大合作、大校紀,的總體總想。要具有現實性、針對性,同時要具有前瞻性;既要反對弄虛作假,又要反對漏統漏報。要堅持三個原則:
(一)規范性原則。匯總會計報多的改革要堅持以國家現行有關財經法規、制度為準繩。參匯單位的會計報表要嚴格按照國家頒布的會計法規、會計制度編制。匯總會計報表數據要嚴格按照參匯單位上報數匯總。
(二)合理原則。要適應供銷社創新體制、創新機制的改革需要,體現“開門辦社、開放辦社”,做到客觀、真實、準確、完整反映發展中的供銷社經營情況和財務成果,科學地設置匯總會計報表報表格式及會計指標。既要堅持廣泛性,又要加以合理規范、確定匯總會計報表的匯編范圍。
(三)簡明實用原則。報表格式及指標的設置,要既能夠全面客觀反映供銷社為農服務的工作成果,完整提供會計信息和決策依據,又能夠不增加被匯總單位的工作和經濟負擔。
二、改革匯總會計報表基本思路
匯總會計報表改革要做到“兩個延伸,兩個精簡”。一是延伸匯總單位。改革現有以各級聯社作為匯總單位的報表匯總體系,將匯總單位延伸至基層供銷社。這符合中央5號文件規定的“社企分開”原則。從實踐上講,基層社范圍具有法人資格的專業合作社、綜合服務社、單體經營公司以及各種形式的承包、租賃經營的客觀存在.使基層社作為級匯總單位成為必要。因此,對其所轄范圍內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編制的會計報表,按相同項目匯總,無論從上還是從政策上講,都是可行的。由于不涉及稅收、信貸、審計等,從而解決了改革匯總會計報表的技術問題。將基層供銷社作為匯總單位有利于真實、全面、完整、客觀地反映這些經濟實體的會計數據,有利于上級領導準確了解供銷社經營情況和財務成果,有利于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有利于劃分基層社與其下屬被匯總單位的責、權、利關系。
二是延伸起報單位。凡是承認供銷合作社章程,接受供銷社行業指導的專業合作社、社區綜合服務社、獨立核算的單體公司以及基層社原有理事會所應無獨立法人資格的經營實體都應單獨作為基層供銷社理事會下屬一個起報單位,納入匯總范圍。
三是精簡匯總報表種類?,F有匯總會計報表種類繁多,部分報表基本沒有實際使用價值。應以科學、合理、實用為原則,重新設置能反映改革成果的匯總報表。
四是精簡匯總報表指標?,F有匯總會計報表指標重復、過時現象嚴重,應大量精簡壓縮,同時適量增加能反映改革成果的會計指標。
三、改革匯總報表存在的難點與對策
對于新的改革,在實際操作過程也會遇到一些困難。一是被匯總單位自覺履行匯總義務的比例不大。被匯總單位是否自愿接受匯總管理,是制約匯總范
圍延伸的瓶頸;二是受稅收、銀行等諸多因素的,匯總數據在真實性、有效性上存在問題。解決這些難點的基本對策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這是解決匯總會計報表數據的前提。首先要由各級領導尤其是縣、基供銷社領導要給予高度重視、要在組織和人員上落實,加強財會工作力度;其次要求各級財會部門和財會人及提高認識,堅持財會工作必需與供銷社的相適應的原則,轉變“等、靠、要”的消極思想,積極主動參與供銷社的改革;再次要求基層(被匯總單位)領導和財會人員深刻理解改革匯總會計報表的目的與作用,正確處理加入合作組織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的關系
(二)提高會計人員自身素質。這是解決匯總會計報表數據真實性、有效性的基礎。一是提高財會人員道德水準。要求財會人員工作要有責任心、事業心,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積極主動,深入基層收集資料;二是提高財會人員專業素質。要通過不斷,更新專業知識。
一、充分認識文件出臺的重要性,深刻領會學習貫徹文件的重要意義
市政府23號文件立足全市“三農”工作大局,對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對新形勢下我市供銷社改革發展提出了新任務和新要求,明確了工作重點和工作思路,出臺了支持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全市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文件的出臺,是新形勢下市委、市政府加強“三農”工作的重要舉措,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供銷社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標志著我市供銷合作社的改革發展迎來了一個新的重要歷史機遇,有了更好的發展平臺。對于我們在更高的起點上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必將極大地鼓舞全市供銷社廣大干部職工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對全市供銷社系統改革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各級供銷社要充分認識學習貫徹市政府23號文件的重要意義,切實把思想統一到市委市政府對供銷合作社要求上來,把力量凝聚到振興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上來,搶抓機遇,勇于擔當,真抓實干,主動作為,努力實現市供銷合作事業跨越發展,再創輝煌,不辜負市委市政府對供銷社的支持和厚愛,不辜負全市廣大農民的期望,不辜負全市供銷合作社廣大干部職工的重托。
二、認真學習貫徹,深刻領會文件精神實質
市政府23號文件既全面體現了國發〔〕40號和政發〔〕75號文件精神,又堅持從實際出發,具有很強的指導性、操作性,各級供銷社要把學習貫徹落實市政府23號文件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來抓。各縣區供銷社要迅速行動起來,組織干部職工認真學習,市社機關要帶頭學習和宣傳,深刻理解把握文件的精神實質,進一步明確市委市政府新時期賦予供銷合作社的新使命、新任務,進一步增強做好新形勢下供銷社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并結合本地實際,切實抓好貫徹落實,以做好各項工作的優異成績,為實現跨越式發展目標,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三、加大輿論宣傳,努力營造改革發展的良好氛圍
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多種媒體,通過組織召開各種形式的報告會、座談會、研討會等形式,大力宣傳全市供銷合作社近年來改革發展取得的新成果,大力宣傳供銷合作社服務“三農”的新思路、新舉措,努力營造全社會關注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良好氛圍,為加快供銷合作社的改革發展提供輿論支持。
四、用足用活政策,加快推動供銷合作事業發展
為了更好地拓展供銷社的生存空間。打造企業發展平臺,我們于年將改制后企業的剩余資產進行重組,組建為、、等3個中心供銷合作社、1個專業合作社,返聘管理人員及職工377人,中心供銷社、牲豬養殖專業社被區政府列為全區再就業安置基地。企業重組后,全區系統擁有固定資產986萬元,年商品銷售總額為9479萬元,實現利潤30萬元。
二、運作方式
系統改制后,區社遵照上級社的指示精神,根據自身職能和實際,對供銷社系統的工作目標和服務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即:以為農服務統攬全局,堅持一個宗旨,夯實兩個基礎,搭建三個平臺,構建四大網絡,從思想教育入手,換活思想、更新觀念,切實把供銷社的工作全面融入到構建和諧平安的大局之中,在服務“三農”,創建“四大經營服務網絡”和促進自身建設發展等方面,廣開門路,獨僻溪徑,尋找發展機遇。
一是積極配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新網工程建設,借助商務部門“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機遇,按照“四統一”(即:統一營業執照、統一商品配送、統一店堂標識、統一經營管理的原則),在各鄉鎮村創辦了一批日用品和農資示范店。示范店以小型購物超市的面目出現在農村消費者面前,它的特點是:店堂寬敞明亮、貨架整齊劃一、商品明碼標價、貨物琳?滿目、質量優良可靠、價格實惠合理。同時,我們還抽調資金、組織師資對這些示范店店長進行專業培訓,提升了他們的經營品位和服務質量,實現了全區系統經營網店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示范店的營銷額比以前增長了幾倍,在社會上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是抓各類專業社和協會的創建。積極參與農業綜合開發、拓寬農民致富路是我們在系統改制后,主抓的重要課題。我們2001年以來,在成功創辦牲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又先后創辦了板栗專業合作社、仁村柑桔合作社、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綠泉牲豬養殖專業合作社、養豬協會、區農資協會、區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和市農產品經紀人協會分會等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社會團體,有力地推動了全區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進程,為助農增收創造了便利條件,為供銷社自身發展拓展了空間。
三、經營狀況
(一)基層供銷社
企業改制后,我們全區系統重組為3個中心供銷社。其中:中心供銷社轄、、、等四個鄉鎮的經營業務,中心供銷社轄、、等3個鄉鎮的經營業務,中心供銷社轄、、等3個鄉鎮的經營業務,中心社組建后,積極從置換身份的職工中返聘企業管理人員及營銷員。特別是中心供銷社,職工返聘率達90%,經營網點掛靠供銷社近100%,被市就業局、區人民政府列為再就業示范基地。中心供銷社從企業改制中廣泛吸取經驗和教訓,更新了經營觀念,創新了經營模式。把服務對象、經營目標等重點放在為農村、農業、農民服務上。
首先是狠抓農資經營不放松。在近幾年來郵政、農技站及個體商販猛列沖擊農資市場的情況下,供銷社充分利用與農民兄弟幾十年來的魚水關系,發揮自己的傳統經營特長,狠抓農資網絡的建設,搶占了農資商品經營這塊陣地,市場占有率達90%以上。
其次是打破舊的經營傳統格局,廣泛吸納加盟連鎖店,壯大供銷社實力。目前,全區系統的日用消費品、農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加盟店已達60余家,觸角遍布全區每一個鄉村角落。
再就是積極尋求經銷業務,改純零售業為批零經營。象中心社的酒類;中心社的摩托車、家用電器;中心社的床上用品等都占有很大的市場,營銷額占總銷售額的30%以上。
(二)專業合作社
供銷社改制前,由職工自愿籌集股金創辦了全市第一家牲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改制后,把主要精力和財力全部注入到專業社。通過幾年的精心運作,專業社擁有年出欄牲豬1000頭以上的大型工廠化養殖基地9個,年出欄牲豬300頭以上的養殖場65個,年出欄牲豬50頭以上的入社戶570戶,帶動小型養殖農戶2180多戶;擁有固定資產874萬元,安排下崗失業人員69人,安排農村富余勞動力2400多人,年銷售牲豬66000余頭,實現銷售收入8256萬元,為入社社員增收500多萬元。其成績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和認可,2003年以來,專業社先后被評為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市級龍頭企業”、“全國示范專業合作社”、“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單位”等。
在牲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典型示范引導下,全區系統先后在、、、、等地創辦了柑桔、板栗、山羊、牲豬等種養殖專業社和協會,為推動全區農業產業化經營,拉動農村經濟,助農增收等方面立下了汗馬功勞。
四、經驗教訓
一是改制模式整齊劃一,沒有給基層社根據自身條件和實際留下活動的空間。比如說基層社與基層社之間,由于人員結構、經濟狀況、地理位置的不同,他們的經營狀況、發展趨勢、生存基礎也就各有特色。在它們之間,有的需不需要改、或者說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改,都有探討的必要。事實證明,對那些經濟條件好、底子硬、職工隊伍強壯的中等社,只要從管理體制、經濟成份等方面進行革新就可以了。比方說:從經濟結構上可以把供銷社的資本部份轉讓給職工參股,使他們的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牢牢捆綁在一起,以激勵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從管理體制上可以按《公司法》的規定由供銷社集體控股,然后從股本較多的職工或具有經濟管理專業知識人才中推選管理層人員直接參與企業管理,提高企業經營狀況透明度,這樣就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和壯大。
二是職工全體起立(置換身份),削弱了企業的經濟實力。由于職工身份全部置換,企業要拿出大量資金來作為對職工置換身份的經濟補償,這樣一來,經濟條件好的剩下的資產也不多,而條件差的企業根本就不夠支付,使改制成為“夾生飯”,半拉子工程。
一、盤活存量資產,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養是民生之重,聯結千家生計,關系穩定大局??h社黨委一班人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實現了老有所養,企業才能有寬松的改革和發展環境;而實現老有所養,還必須從產權制度改革入手,用改革的辦法解決改革中遇到的問題。于是,他們把探索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聚焦到盤活存量資產上,一個系統、周祥、務實的工作方案應運而生:通過資產變現,籌集一次性養老買斷資金,把離退休人員移交給社保部門實行社會化發放,養老放小,各得其所;通過資產置換,用資產權抵頂職工退休后的全部費用,一次性安置到位;通過資產收益,籌集養老保險基金,由縣社建立專戶,實行集中統一管理,保證養老統籌金按時交納,保證退休金及時兌現。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努力,到目前全系統560名離退休人員,有180名養老買斷后進入社會化發放;有120名用資產置換徹底解決了養老問題;其余人員參加養老統籌,退休金能夠及時發放,基本實現了老有所養的目標,全系統大局穩定,有了一個較為寬松的改革環境。
二、按經濟區建社,優化配置資源。全縣21個基層社是在計劃經濟時期按行政區域設立的,經營規模小、經濟實力弱、管理人員多、費用開支大以及資源低效運營的矛盾和問題越來越突出,不僅影響到企業的生存,還阻礙了改革的深化。為徹底扭轉這一被動局面,縣社黨委一班人排除干擾,果斷決策,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按經濟區域,將原來的21個基層社調整為7個中心基層社,以中心社為基本單位,建立一套領導班子,委派一名會計總監,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一所帳。原基層社對外保留牌子,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對內作為中心社的分社,負責屬地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心社的組建,實現了資產、資金、人員、商譽等資源優化配置,增強了基層社的市場競爭能力,其生機和活力初步顯現;同時,基層社的管理人員精減了50%,管理費用下降了70%,經濟效益明顯回升,全系統甩掉了長期虧損的帽子,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三、凸現出資人地位,確保社有資產增值。縣聯社作為直屬公司資產所有者,長期以來其出資人的地位得不到確立,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證,社有資產流失和管理失控現象比較突出。為消除這種現象,縣社從理順產權關系入手,凸現聯合社的出資人地位,依法履行出資人的權利,強化對社有資產的監管,切實搞好資本運營。首先,對社有資產進行全面清理,重新界定產權??h社對人民市場、供銷商場、家電商場、農資商場、日雜大樓等社有資產重新進行產權登記,使縣聯社的資產所有者權益得到了法律保證,有效地防止了社有資產流失。其次,嚴格選拔社有資產經營管理者。從縣社機關現任股室負責人中選拔四名同志兼任直屬企業法人代表,以強化對社有資產的監督管理。第三,推行資產重組。把日雜公司、土產公司、生產公司的存量資產進行優化配置,重新組合,成立煙花爆竹、廢舊物資和生產資料三個股份公司;對嚴重資不抵債棉麻公司依法進行破產,在職工得以安置、債務得以解除的基礎上,重組成立了新的棉花公司。第四,開展資本運營。把經營工作的重點轉移到資本運營上來,加大招商力度,使社有資產利用率達到100%,不僅增加了收入,還提升了供銷社地位,重塑了供銷社形象。
縣供銷社啟動實施基層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供銷社的有力指導下,按照"改造自我、服務農民"的總要求,以"開放辦社、夯實基礎、服務三農"的改革發展思路,不斷創新發展模式,拓寬服務領域,在完善農村市場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推進改革發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為全面落實__縣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5年工作要點,扎實推進了縣委辦縣政府辦出臺的《__縣基層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按照目標任務,完成了改革試點工作:講治供銷社創建全國供銷總社基層社標桿社建設;__供銷社搭建新型農資經營平臺建設;天師供銷社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我縣被列為省供銷社綜合改革第二批試點縣。
一是全力推進新型基層社建設。依托供銷社社有企業自建、與經濟合作組織聯建、吸納社會能人帶資帶項目共建等形式,聯合"新網工程"、社區綜合服務社、莊稼醫院及專合社等成員,遵循"政府主導、供銷社領辦、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機制,依照《公司法》、《章程》及加盟協議組建有限責任公司,與基層供銷社合署辦公,推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工作機制體制,實行"自主經營、分級核算、自負盈虧",促進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快速發展。今年,已完>!
二是積極引領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按照"規范化管理、標準化生產、品牌化建設、市場化運作"的要求,狠抓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一是圍繞蔬菜水果種植、豬鴨雞養殖等特色農產品,規范發展魔芋、白果種植和為民養殖等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強化引導、扶持、服務,提升專業合作社運行質量;二是天師供銷社試點,推動合作社跨區域、同類型產品聯合,積極探索"聯合社+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推動水果產業的專業化、規?;徒M織化生產,成功組建__花果山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三是推行"基地+批發市場+零售終端"、"基地+配送中心+零售終端"產銷模式,全力開展"農超"、"農貿"對接,在縣城、__、講治新建農產品直供直銷網點3個,極大地滿足當地消費需求。
三是全力構建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按照省供銷社對莊稼醫院和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社的建設和改造標準,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明確總體發展目標。今年以建設幸福美麗新村為契機,強化新農村綜合體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社建設,提升改造__、__、__莊稼醫院3個,新改建__鎮__社區、__鄉__村、__鄉__村等幸福美麗新村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社5個,整合資金150余萬元,安置失業人員30余人。累計建設莊稼醫院55個、社區綜合服務社78個,已覆蓋全縣20個鄉心場鎮和70%的村社,廣泛開展日用品銷售、農資供應、農產品收購、可利用垃圾回收等經營服務,同時適時提供文化體育、市場信息、農技培訓、病蟲害防治等便民服務,為當地農民搭建了生產生活服務的綜合平臺。
四是創新搭建新型農資經營服務平臺?;鶎庸╀N社牽頭,依托農資公司及連鎖配送網點、莊稼醫院直接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簽訂農資直供配送、區域聯采協議,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農戶生產成本。徹底變革農資企業傳統經營模式,從過去的單一經銷商向現代綜合服務商轉型,深入開展配方施肥、科學用藥、統防統治等"一站式"農技服務,今年已圓滿完成__供銷社平臺搭建試點工作。通過新型農資經營服務平臺建設,構建起集縣、鄉(鎮)、村級農資連鎖配送中心、農資超市、莊稼醫院、社區綜合服務社為一體的農資經營服務體系。
五是創建電子商務運營服務平臺。按照全國供銷總社提出的《縣級供銷合作社發展電子商務實施方案》"五個一"要求,我縣積極創建省供銷社電子商務示范縣,領辦供銷社控股的幸福家園商貿有限公司,探索電子商務進農村的發展路徑,在__工業園區一號樓,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建設"三區四中心",即農產品展示區、工業品展示區、電商體驗區、物流配送中心、電子商務運營中心、創業孵化中心、培訓中心。創建的縣電子商務運營服務平臺,將彰顯三大主要功能,一是培育市場主體,由幸福家園商貿有限公司建立"幸福__"(__)綜合平臺,對接全國供銷總社"供銷e家",實現網上交易我縣各類產品;二是搭建服務平臺,成立電商創業孵化中心、培訓中心、__縣電子商務協會、倉儲物流配送中心,積極完善全縣電子商務創業公益平臺;三是實施信息化改造,建設我縣、鄉(鎮)、村電子商務"三級示范"網絡服務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