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2 10:01:32
序論:在您撰寫應急工作方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目標
根據《省衛生廳應急能力評估實施方案》及《衛生應急能力評估編制》(以下簡稱《評估標準》)為標準,通過開展評估,真實反映和檢驗我縣衛生應急能力狀況,查找衛生應急能力建設薄弱環節,逐步整改,不斷提升衛生應急能力,實現衛生事業“十二五”規劃關于加快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目標。
二、內容
衛生應急能力評估內容主要包括體系建設、裝備儲備、應急隊伍、培訓演練、宣教科研、監測預警、應急處置和善后評估八個方面。
(一)體系建設。包括衛生應急體系納入政府和衛生部門規劃情況,以及衛生應急經費保障、預案和體制機制建設、完善和指揮與決策系統建設等情況。
(二)裝備儲備。包括衛生應急裝備目錄和標準制訂、物資調用機制建設、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建立和管理制度健全等情況。
(三)應急隊伍。包括衛生應急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衛生應急專業隊伍建設等情況。
(四)培訓演練。包括衛生應急培訓中長期規劃制訂、綜合培訓演練中心建立和培訓演練活動組織等情況。
(五)宣教科研。包括衛生應急宣傳教育材料編印、公眾知識宣傳、志愿者培訓、媒體溝通和科研合作等情況。
(六)監測預警。包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完善、事件報告和監測工作開展、風險評估機制健全、信息等情況。
(七)應急處置。包括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應急響應啟動、事件信息報送、隊伍調派、物資調運和事件處置等情況。
(八)善后評估。包括衛生應急處置納入政府獎懲、補助、撫恤和補償等制度保障情況,以及衛生應急工作總結和評估制度建立情況。
三、實施步驟
(一)2014年10月20日前,各被檢單位成立本單位的工作小組做好自查工作,并就自評中發現的衛生應急能力建設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方案。將本地、本單位自評結果材料(文字版+電子版)報縣衛生局應急辦。自評結果材料包括《評估標準》各項得分詳細情況、自評報告。
(二)2014年10月30日前,縣級督導組對各被檢單位進行第一輪督導,現場將存在問題進行反饋。
(三)2014年11月7日前各受檢單位將第一輪督導存在問題整改情況向縣衛生局應急辦進行報告。
(四)2014年11月8日至11月20日前,縣衛生局將適時組織督導組在省督導檢查之前再次按照《評估標準》,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資料、抽查單位等方式,進行現場復核。
四、工作要求
瓊北地區是全國21個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之一,市是省級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作為省西部經濟、文化中心,開展醫院地震應急演練活動,是貫徹“預防為主,防救結合”的工作方針,提高政府地震應急能力和措施,特別是醫院處置突發性災害事件,快速有效地搶救傷員,最大限度地減小傷亡人數。
通過開展地震應急綜合演練,檢驗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地震災害應急救援程序,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提高市地震災害救援隊伍緊急救援能力。本次演練的重點是現場人員的搜救、搶救與傷員的醫療救治;演練應注重實戰,突出可操作性。
二、演練的組織領導
成立2014年市地震應急綜合演練領導小組:
市抗震救災指揮部各成員單位以及市各鎮分管領導、那大城區中學校領導參加此次應急演練現場觀摩。地震應急綜合演練由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
三、演練時間、地點和內容
時間:2014年9月下旬
地點:市西部醫院
演練內容:應對突發性地震災害實戰演練。演練持續時間約為1小時,牽頭單位為市地震局,參演單位有市消防支隊、市衛生局、團市委、市公安局、市地震應急志愿者隊伍、市第一人民醫院等。
四、演練的震情、災情設置
市城區發生6.5級破壞性地震。地震對市區造成Ⅷ—Ⅸ度破壞,建筑物損毀、倒塌較嚴重,有人員傷亡,通訊、供電、供水中斷,道路堵塞,并伴有火災。造成市民生活必需品供應緊張,局部出現社會治安問題。
五、演練的情景和科目設置
(一)演練情景設置
本次演練將模擬我市城區發生了破壞性地震,地震現場西部醫院造成部份建筑物倒塌,造成了一定的人員傷亡,并引發火災等次生災害后的應急處置過程。
(二)演練科目設置
演練擬設置7個科目:
1、避震與疏散。地震發生時,防空警報拉響,西部醫院住院病人、門診病人、醫護人員立即進行避震,在院方的領導下疏散到空曠安全地帶。
2、市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趕赴災區。接到西部醫院請求救援后,市消隊支隊立即組織救援隊伍趕赴災區進行救援行動。
3、成立地震現場抗震救災指揮部市政府在西部醫院地震現場設立抗震救災指揮部(搭設現場指揮帳篷),各成員單位及時到位,研究救災救援工作。
4、設立臨時醫療救治站(搭設臨時醫療救治站帳篷)。市人民醫院在救治站對傷病員開展現場醫療救治任務:(1)地震現場傷病員進入臨時救治站;(2)急救救護車轉運傷病員進入臨時救治站。
5、受困人員搜救。醫院部分樓房倒塌,市消防支隊官兵展開搜救任務:(1)火災現場建筑火災撲救行動;(2)疏散小組利用拉梯、繩索、擔架等器材對樓上被困病人進行營救,并進行簡易醫療救護;(3)搜救小組利用救生、破拆器材,搜救建筑物倒塌廢墟下壓埋的被困人員。
6、市疾控中心組織消殺小組對受災區域和轉運救護車進行消殺,按震時消殺規范要求操作。
7、市公安局在指定區域劃定警戒線,進行現場保衛及救援物資安全任務;市交警支隊對道路交通進行管制,確保救援通道暢通。
六、地震應急演練準備工作進度安排
1、9月10日—9月18日
各演練單位制定地震應急演練方案,設置演練科目,編制演練流程,編寫應急演練腳本。
2、9月19日—9月22日
各專業隊單項演練,到專定現場進行訓練指導。
市地震局負責演練各項準備工作,協調各演練單位科目所需的各類器材、演練材料及其他標志。
3、9月23日—9月24日
各演練成員單位進行合成演練,開展預演。市電視臺準備現場攝影攝制工作。
為切實提高我市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和自然災害的能力,進一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抗震救災及防汛抗旱工作有序開展,現就加強全市應急管理工作方案如下:
一、進一步加強應急值守工作
一要嚴格應急值班紀律,實行24小時領導值班制度。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各部門要堅持24小時領導帶班和值班制度,確保應急通訊暢通,特別是在發生突發公共事件期間或獲知重特大自然災害預報期間,各單位主要負責人要堅守崗位,自覺組織好本轄區、本系統的應急處理工作。二要嚴肅工作紀律。在應急處置工作中,對擅離職守、措施不力和不服從應急處置安排的單位或個人,要嚴肅查處。三要做好上傳下達,確保信息的及時暢通。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各部門要嚴格按照有關信息報送要求,及時收集匯總有關應急信息。特別是對發生突發公共事件或獲知重特大自然災害應急信息,要及時報告。緊急信息要在口頭報送的同時,及時用文字形式隨后上報。
二、盡快健全應急管理組織體系
各鄉鎮(街道辦事處)、相關部門要以基層為重點健全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我市已按照要求成立了市應急管理辦公室。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要根據實際需要,成立或明確領導機構、辦事機構,確定相關責任人員,做到“定人、定位、定責任”;各居委會、村委會等自治組織,要將應急管理納入自治管理的重要內容,落實應急管理工作責任人;各基層機關、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接受屬地政府的統一領導。
三、逐步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建設
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災害,是對各應急預案可行與否的一次檢驗。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加強組織領導,落實人員力量,深刻總結經驗教訓,對應急預案結合實際進行修訂和完善,使其更具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修訂和完善專項及部門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是在總體應急預案的指導下,處理各類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具體方案。部門應急預案是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根據同級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部門職責,為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而制定的預案,由各有關部門對應負責制定。目前我市總體預案確定的24個專項預案已編制完成了12個,85個部門預案已編制完成23個,未完成的要抓緊編制,已完成的需要結合工作實際,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二是編制和修訂重點企業和重大活動安全單項應急預案?;?、冶煉、供水、電力、通信等容易發生災難性突發事件或事關國計民生的重點企業、市級重點骨干企業也要搞好相應應急預案的編制和修訂工作,這項工作由聯系分管的市級部門牽頭并具體布置落實。較大規模的集會、節會、慶典、會展等活動安全的應急預案,按照“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由組織承辦單位負責制定。三是編制和修訂基層應急預案,繼續深入推動應急預案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等“四進”活動,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全社會應急處置的能力。市政府辦公室負責指導檢查本轄區內的街道、村鎮、社區、學校、企業等基層單位預案的編制和修訂工作,進行安全應急的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安全生產、安全發展的意識。四是要認真組織開展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演練活動。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做好2008年應急演練工作的通知》(興政辦發〔2008〕34號)文件精神,今年按要求要進行11次演練,承擔今年應急演練的市級牽頭部門,要積極會同相關單位盡快認真組織開展演練活動,按期完成演練任務。
四、大力加強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
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和相關部門要結合救援工作實際,整合現有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森林消防、危險化學品救援、120醫療救護等專業應急隊伍資源,改善技術裝備,優化物資儲備,開展培訓演練,努力提高應急處置能力。重點企業特別是高危行業企業要建立專職或者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并定期開展培訓演練,各級各類社會救助團體要加強對志愿者隊伍的招募、組織和培訓,積極參與社會應急救援。專業和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各負其責、互為補充,企業專兼職救援隊伍和社會志愿者共同參與,逐步形成以公安消防、武警、、預備役、民兵為骨干和突擊力量,以企事業單位、社會救助團體專兼職隊伍為輔助力量的全市應急隊伍體系。
我鎮地處山區,地形復雜,山塘水庫較多,加上近年來山林覆蓋率下降,影響了森林生態的平衡,造成較為嚴重的水土流失,以至洪災頻繁,危及的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為做好預防工作,減少損失,特制定民兵防汛搶險方案。
一、健全組織,加強領導。鎮里成立防汛搶險指揮所,由鎮長X同志任指揮長,鎮武裝部干事X同志任副指揮長,成立由鎮水利站、廣播站、郵政支局、電信支局及鎮供銷社等單位的負責人組成的X鎮防汛指揮部領導小組,主要負責防汛搶險時的指揮和平時的防汛工作。
二、提高認識,防范未然。各單位要把防汛搶險工作擺到議事日程上來,依靠群眾做好防汛搶險工作。一是了解掌握本區域的地形和歷年汛災情況的變化,結合實際制定防汛、搶險計劃和行動方案,做好應急準備,減少洪災造成的損失;二是加強對所屬山場水庫的管理,確定專人負責,嚴格遵守水庫管理規定,落實水庫安全檢查制度,發現問題及時報告處理。
一、演練目的
為能夠正確、有效、快速處置高危電力用戶突發停電事故,最大限度減少停電損失,確保高危電力用戶安全可靠用電,通過開展高危電力用戶停電應急演練,進一步提高各有關單位的應急能力,查找和消除安全隱患,杜絕事故發生。
二、指導思想
(一)預防為主。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強化突發停電應急能力和處置能力。
(二)統一指揮。在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下,組織開展事故搶險、電網恢復、應急救援、恢復生產等各項工作。
(三)保證重點。在供用電設備停電處理中,要將保證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堅決防止事故發生。
(四)常態機制。通過開展高危電力用戶停電應急演練,形成常態安全管理機制,維護好社會公共安全。
三、組織機構
成 員:各鄉鎮辦和安監、煤炭、電力等部門有關負責人。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供電公司,辦公室主任由擔任,負責組織協調高危電力用戶進行停電應急演練。
四、工作安排
(一)動員發動。在3月1日前由領導小組組織召開高危電力用戶停電應急演練啟動會,對演練計劃、演練內容、演練要求及有關單位分工進行安排。
(二)演練整改。3月1日至3月31日為停電應急演練開展階段,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制定演練計劃并及時下發。各鄉鎮辦、有關部門及高危電力用戶要按照演練計劃進行演練,對演練中出現的重大安全隱患要立即整改到位。
(三)督導檢查。領導小組將安排督導檢查組對各鄉鎮辦、有關部門及高危電力用戶停電演練工作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對工作不力的要嚴肅批評,對消極演練或隱患整改不到位的高危電力用戶要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四)總結評價。演練工作結束后,領導小組將對停電演練工作進行總體評價,對工作積極、措施得力的單位給予表揚,對工作遲緩、消極應付的給予通報批評。
五、部門分工
(一)安監局
1、制定本部門高危電力用戶停電應急演練工作方案;
2、組織協調安委會成員單位對停電應急演練給予安全保障和醫療救護等工作。
3、指導供電公司和高危電力用戶停電應急演練工作,并對演練方案進行審核。
4、對停電應急演練要進行安全檢查,查出的問題和安全隱患要下達整改指令書,并督導其整改到位。
(二)煤炭局
1、制定本部門高危電力用戶停電應急演練工作方案;
2、指導供電公司和煤礦高危電力用戶停電應急演練工作,并對演練方案進行審核。
3、對煤礦停電應急演練要進行安全檢查,查出的問題和安全隱患要下達整改指令書,并督導其整改到位。
(三)發改局
1、制定本部門高危電力用戶停電應急演練工作方案;
2、指導供電公司和高危電力用戶停電應急演練工作,并對演練方案進行審核。
3、對高危電力用戶供用電設備存在的安全隱患整改情況進行跟蹤檢查,督導其整改到位。
(四)供電公司
1、制定本單位高危電力用戶停電應急演練工作方案;
2、向高危電力用戶制定的停電應急演練方案提供技術服務;
3、配合高危電力用戶進行停電應急演練;
4、停電應急演練并進行用電檢查,查出問題和安全隱患要下達隱患整改(告知)通知書,整改情況向市政府匯報。
(五)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
(一)編制目的
為高效有序地做好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編制本工作方案。
(二)編制依據
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遼寧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遼寧省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朝陽市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規定。
(三)適用范圍
本工作方案適用于*縣范圍內處置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地質災害。
(四)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以人為本。建立健全群測群防機制,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在各級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
3.分級管理,屬地為主。建立健全群測群防和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鄉鎮人民政府為主的管理體制。
二、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一)設立*縣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應急指揮部
指揮長由縣人民政府正縣級調研員冀雅軍同志擔任,副指揮長由縣政府辦主任、應急辦主任姚海廷同志和縣國土資源局局長李顯林同志擔任,成員單位由縣國土資源局等二十個部門的負責同志組成,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縣國土資源局,徐桂海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發生中型以上災情時,組成現場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組、專家技術組、搶險救災組、醫療救護組、轉移安置組、安全保衛組、后勤保障組、新聞報道組、善后處理等現場處置工作小組,開展現場處置工作。
(二)縣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應急指揮部主要職責
組織領導和指揮全縣中型以上突發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應急處理工作;決定啟動縣級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負責組織、協調、調配應急搶險救災人員、物資、交通工具和相關設施、設備,組織力量深入災區協助當地政府搶險救災;檢查督促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搶險救災工作落實情況。
(三)縣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辦公室主要職責
一是負責縣突發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應急指揮部的日常工作;二是組織協調搶險救災,會同專家制定搶險救災方案和災民緊急撤離路線、安置地點;三是負責搶險救災綜合信息收集、匯總和報告災害情況,以及會議、活動的組織及各類文件的歸檔管理等項工作。
(四)縣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應急指揮部組織機構和成員單位的主要工作職責
1.縣應急管理辦公室:組織、協調全縣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管理工作。
2.縣國土資源局:負責組織專家和專業隊伍對地質災害的成因、險情進行分析論證,會同氣象部門進行地質災害氣象預報,建立應急監測系統并結合氣象資料提出趨勢判定意見,指導地方政府制訂應急響應措施;組織、協調專業技術和施工隊伍,實施必要的應急管理工程,減緩和排除險情災情進一步發展。
3.縣人民武裝部:負責組織、協調、調動民兵和預備部隊參加應急搶險救災工作。
4.縣發改委:安排災后基礎設施重點建設項目,負責組織、協調有關部門爭取項目建設資金。
5.縣經貿委:負責協調電信、電力、商業、醫藥、鐵路等部門的搶險救災工作;負責組織、協調鄉鎮企業的搶險救災工作。
6.縣公安局:負責維護現場和災區社會治安,設立警示標志和范圍;迅速組織交通管理和疏導,及時有效處置道路交通突發事件,全力保證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并協同有關部門做好災民的轉移。
7.縣民政局:協助災區有關部門做好避險和受災群眾的臨時安置工作,妥善安排避險和受災群眾的生活;負責對救災款物的分配、發放和指導、監督管理工作。
8.縣財政局:負責應急防治與救災補助資金的安排,撥付和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
9.縣教育局:負責指導、協助轉移受災學校師生員工,做好災后學校教育、教學組織工作,與有關部門共同做好災后校舍恢復重建。
10.縣城鄉建設局:負責組織協調自然或人為因素導致地質災害危害工業與民用建筑的搶險救災工作;負責災后恢復重建工程的設計、施工、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
11.交通管理部門(縣交通局、縣公路段):負責組織協調所管公路建設工程活動中導致地質災害和既有公路沿線自然或人為因素導致地質災害的搶險救災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交通干線的安全,確保道路暢通;及時組織搶修損毀的交通設施,保證救災物資運輸。
12.縣水利局:負責組織、協調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導致地質災害和既有水利工程范圍內自然或人為因素導致地質災害的搶險救災工作;負責組織對主管河流、水庫實施調度和災后水利設施的修復,協助縣管以外河流地質災害防治和搶險救災工作。
13.縣安監局:負責協調相關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有關安全生產工作,負責地質災害引發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工作;負責組織、協調礦山因工程活動或自然因素導致地質災害的搶險救災工作。
14.縣衛生局:負責調度衛生技術力量搶救傷員,做好災區疫情監測預警;對重大疫情實施緊急處理,防止疫情、疾病的傳播、蔓延。指導督促衛生部門開展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工作,預防和有效控制傳染病的暴發流行和食物中毒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
15.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救濟食品、藥品質量的監督管理工作。
16.縣旅游局:負責組織、協調旅游景區(點)主管部門處置因工程活動或自然因素導致地質災害的搶險救災工作。
17.縣農電局:負責保障地質災害應急搶險的電力供應;負責對管轄范圍內的受損電力設施進行恢復。
18.中國聯通*分公司、中國移動*分公司、中國電信*分公司:負責盡快恢復受到破壞的通信設施;保證應急指揮信息通信暢通。
19.縣氣象局:負責向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及其成員單位提供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所需的氣象資料信息,對災區的氣象條件進行監測預報。
20.縣報社、縣廣播電視局負責新聞報導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根據應急指揮部的要求,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為搶險救災工作做好應急配套服務。
三、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制度
縣國土資源局和縣氣象局要加強合作,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并將預報預警結果及時報告縣人民政府,同時通過媒體向社會。當發出某個區域有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預警預報后,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要依照群測群防的要求和規定,立即將有關信息通知到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災責任人、監測責任人和該區域內的群眾;各單位和當地群眾要對照地質災害“防災明白卡”的具體要求,做好防災的各項準備工作。
四、災害險情和災情分級
地質災害按危害程度和規模大小,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級。
(一)特大型:因災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社會影響極大者;
(二)大型:因災死亡10人(含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者;
(三)中型:因災死亡3人(含3人)以上、10人以下,或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社會影響較大者;
(四)小型:因災死亡3人以下或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的,社會影響不大者;
五、地質災害速報制度
(一)速報時限要求
1.特大型(Ⅰ級)、大型(Ⅱ級):鄉鎮人民政府和地質災害導致者或受害者的行業主管部門應于災害發生后2小時(通訊中斷、災害性質難以界定的4小時)內報縣人民政府和縣國土資源局,同時速報市級以上人民政府、市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災害導致者或受害者的上級及以上行業主管部門。
2.中型(Ⅲ級)、小型(Ⅳ級):鄉鎮人民政府和地質災害導致者或受害者的行業主管部門應于災害發生后及時報縣國土資源局、縣人民政府,同時速報市級以上人民政府、市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災害導致者或受害者的上級及以上行業主管部門??h國土資源局接到小型以上災情報告后,立即報縣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應急指揮部指揮長,由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指揮長決定啟動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各成員單位在縣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趕赴現場處置。
各鄉鎮人民政府和鄉鎮有關部門接到突發地質災害報告后2小時內報縣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
(二)速報的內容
地質災害速報的內容主要包括災害險情或災情出現的時間、地點、地質災害類型、災害體的規模,可能的引發因素和發展趨勢等。對已發生的地質災害,速報內容還要包括傷亡和失蹤的人數以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六、應急響應
地質災害發生地的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開展先期搶險救災工作,及時將有關信息通知到地質災害危險點的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和該區域內的群眾,對是否轉移群眾和采取應急措施做出決策;及時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設立明顯的危險區警示標志,確定預警信號和撤離路線,組織群眾轉移避讓或采取排險防治措施,根據險情和災情具體情況提出應急決策,情況危急時強制組織受威脅群眾避災疏散,并將災情按規定及時報告上級地質災害事故搶險救災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一)分級響應程序
1.地質災害應急工作遵循分級響應程序,按照屬地管理、分級響應的原則啟動各級人民政府應急預案。上級預案在下級預案先啟動響應狀態的基礎上啟動。上級預案啟動后,下級預案繼續處于啟動狀態。
2.特大型(Ⅰ級)、大型(Ⅱ級)地質災害的應急響應工作,按有關規定在省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由省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指揮、協調、組織有關部門的專家和人員,及時趕赴現場,采取應急措施,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避免搶險救災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員傷亡。
3.中型(Ⅲ級)地質災害的應急響應工作,在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由市人民政府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指揮部指揮、協調組織建設、交通、水利、民政、氣象等有關部門的專家和人員,及時趕赴現場,采取應急措施,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避免搶險救災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員傷亡。
4.小型(Ⅳ級)地質災害的應急響應工作,在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由縣人民政府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指揮部指揮、協調、組織城建、交通、水利、民政、氣象等有關部門的專家和人員,及時趕赴現場,加強監測,采取措施,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避免搶險救災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員傷亡。
(二)應急響應職責
1.現場指揮部職責,執行縣人民政府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應急響應指揮部的指令;迅速了解災情及前期處置情況,成立救災工作組,研究制定應急施救方案并組織實施;及時將情況向市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應急響應指揮部報告。
2.現場指揮部各工作組職責:
(1)綜合協調組:由縣、鄉鎮兩級人民政府和縣國土資源局等相關部門領導組成。主要職責:協調各工作組開展處置工作;及時溝通傳遞和報告現場情況。
(2)專家技術組:由縣國土資源局有關人員和地質環境方面的專家組成。主要職責:對地質災害險情進行調查、監測,制定搶險救災技術方案,為搶險救災決策服務。
(3)搶險救災組:由現場指揮部根據實情確定其組成,主要職責:制定搶險救災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
(4)醫療救護組:由縣衛生局和有關醫療單位人員組成。主要職責:組織對傷員救治,防治和控制疾病的爆發流行。
(5)轉移安置組:由縣、鄉鎮兩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主要職責:制定災民轉移安置方案并組織實施。
(6)安全保衛組:由縣、鄉鎮兩級公安部門人員組成。主要職責:組織警力對現場進行警戒,必要時,實施強制轉移和交通管制。
(7)后勤保障組:由縣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主要職責:負責應急物資、通訊、運輸、供電、供水、食品等方面的保障。
(8)新聞報道組:由現場指揮部負責人和新聞媒體人員組成。主要職責:組織有關新聞單位報道施救工作情況。
(9)善后處理組:由縣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員組成。主要職責:負責災民的善后處理。
七、應急保障
(一)應急隊伍、物資、裝備保障
加強地質災害專業應急響應與救災隊伍建設,確保災害發生后應急響應與救災力量及時到位。專業應急響應與救災隊伍、鄉鎮、村、組應急救援志愿者組織等,平時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應急響應與救災演練,提高應急響應與救災能力。
縣人民政府要儲備災民安置、醫療衛生、生活用品等方面的必要的搶險救災專用物資,保證搶險救災物資供應。
(二)通信與信息傳遞
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信息系統建設,充分利用現代通信手段,把有線電話、衛星電話、移動手機、無線電臺及互聯網等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地質災害應急響應信息網,并實現各部門的信息共享。
(三)應急資金保障
縣財政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建立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專項資金,把地質災害應急專項資金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實行專戶管理,??顚S?,確保突發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搬遷避險,災民救濟等經費急需。
(四)宣傳、培訓和演習
各級鄉鎮人民政府和縣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公眾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對廣大干部和群眾進行多層次多方位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教育,增強公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應根據應急預案,結合實際,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開展應急搶險救災演習,提高應急準備、指揮和響應能力。
八、后期處置
(一)災民生產生活和恢復重建
災情穩定后,災區所在鄉鎮人民政府和責任單位應立即開展擬定生產、生活安排計劃,組織群眾大力開展生產自救;組織專家評估重建能力和災害造成的損失,制定恢復重建計劃,落實資金,迅速開展恢復建設工作。
(二)經費和物資
已動用的救災物資各部門負責及時按原規模補足;實施預算的各項經費支出由審計部門及時組織審計;經審計核定的各項應急經費支出由財政部門及時兌付、結算。
(三)災情評估
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應急指揮部要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災情進行評估,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意見和建議,上報總結報告。
九、獎勵與責任追究
(一)獎勵
對在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中貢獻突出需表彰獎勵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及相關規定進行獎勵。
一、工作目標
為認真貫徹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落實2021年全國地震趨勢會商會精神,按照全省震情監視跟蹤和應急準備工作的相關要求,結合《省應急管理綜合考核辦法》防災減災救災年度考核指標,完成2021年縣震情跟蹤和應急準備相關工作,防范地震風險,為縣實現高質量跨越式可持續發展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二、工作原則
(一)提高政治站位。堅持黨的領導,以推進防震減災現代化、信息化建設為目標,提升震災風險戒備能力,提升地震安全保障服務能力。承擔防范化解地震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地震災害的重要職責,擔負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
(二)樹立震情第一觀念。按照“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總要求,以防震減災救災系列重要論述和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重要講話為遵循,強化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落實全社會共享共治理念,落實屬地職責,整合資源,加快防震能力建設,做好建黨100周年地震安全保障服務工作。
(三)強化防震信息共享機制。加強與上級部門的防震信息共享,落實我縣年度震情跟蹤交流協作,擴大震情信息服務范圍,提升震后快速研判服務能力。
三、工作機制
為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聯動機制,形成縣、鄉(鎮)工作合力,切實推進震情分享上報,現成立縣震情跟蹤工作領導小組如下:
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全縣震情跟蹤和應急準備工作部署,協調統籌各項任務落實,加強信息共享互通,及時報送震情,導控涉震輿情,組織開展專項督導和實地檢查。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縣應急管理局應急保障股),辦公室承擔協調領導小組的日常管理和協調工作。
四、工作內容
圍繞全年常態、震后、重點時段震情跟蹤工作,切實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震情會商和短臨跟蹤研判工作。執行震情會商制度,全面了解掌握我縣和鄰近縣(市、區)地震趨勢相關信息,為做好我縣震情跟蹤工作提供參考依據。如發生有影響或有破壞的地震事件、出現重大短臨異常,及時報請市應急管理局、省應急管理廳、省地震局專家指導會商,并做好會商記錄。
(責任股室:應急保障股)
2.及時排查宏觀異?,F象。及時核實跟蹤各類宏觀異常,對宏觀異常及時開展現場核實工作,收集資料,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確定異常的可信度,判斷異常與震情的關系。對于重大宏觀前兆異常,要及時上報省地震局,報請省地震局派出專家組進行聯合核實。
(責任股室:局應急保障股、各鄉(鎮)應急管理辦公室)
3.加強應急值班值守。落實與省應急廳、省地震局值班工作對接,按上級值班值守要求開展工作;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和領導帶班制度,遵守值班紀律。嚴格執行信息報告制度,如遇2.0級以上地震,按照突發事件緊急信息報送工作要求,30分以內完成信息初報,2小時內報告事件發生及處置的具體情況。做好重大活動期間和特殊時段地震值班和信息上報工作,確保震情跟蹤工作到位。
(責任股室:局應急指揮中心)
4.加強新聞宣傳與輿論引導。結合“5.12”防災減災日等時間節點,做好日常防震減災知識宣傳。強化與宣傳、網信等部門聯絡,發現涉震輿情,及時分析研判,通過新聞發言人、專家接受采訪等方式,進行熱點回應;對縣境內地震謠言及時澄清辟謠,做好輿情導控工作,維護社會穩定。相關工作情況及時向市應急管理局、省地震局報告,加強上下聯動,做好權威發聲。
各鄉(鎮)發現涉震輿情,應及時進行處置并向縣震情跟蹤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
(責任股室:局辦公室、各鄉鎮應急管理辦公室)
5.加強地震應急準備。理順地震應急處置機制,規范應急流程,組織開展現場應急處置培訓及演練,提升救援隊伍震后現場處置能力;開展中小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地震疏散逃生演練,提升群眾應急技能。
(責任股室:局應急指揮中心、應急保障股、各鄉鎮應急管理辦公室)
6.做好震后應急處置。各鄉(鎮)應急管理辦公室在轄區發生有感地震后,據屬地原則,應主動立即開展災情收集和現場應急工作,及時報告縣應急管理局??h應急管理局根據預案和當地實際情況,派出現場工作組和救援力量協助事發地鄉鎮政府開展應急處置,必要時,請求市應急管理廳、省應急管理廳、省地震局派出應急力量到現場指導處置。應急處置工作情況及時向市應急管理廳、省應急管理廳、省地震局報告。
(責任股室:局應急保障股、局應急指揮中心、各鄉(鎮)應急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