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4 00:56:44
序論:在您撰寫學前教育教師專業技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教學內容長期得不到更新
我國大部分高等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都與專業美術院校使用同樣的美術教學內容和方法。這是由于大部分的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師都沒有經過專門的師范教育,具有幼兒園實際教學經驗的教師的數量更少。大部分教師只能照搬自己在美術院校學習的教學方法和內容,要求學生能夠達到美術專業的美術水平。例如美術教育中很少涉及到制作玩具的方法,導致畢業生就業之后遇到很多困難。
(二)師資力量薄弱
高等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師基本出身于專業美術院校,對于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學前兒童教學法等理論知識比較生疏。一些美術教師過于重視傳授美術技能技法,沒有穿插運用幼兒美術教學的理論和方法,沒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教學意識??傮w而言,我國高等師范大學的學前美術教育但師資力量比較薄弱,教學水平得不到提高。
(三)缺少完善的教學設備
作為一種職業技能教育,學前美術專業的美術教育僅僅在普通教室里完成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投入一些專業的設備和設施,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然而由于各種原因,我國大部分的高等師范大學都沒有為學前教育專業配備完善的美術教學設備和設施,師生只能在普通教室中進行學習,課堂教學效果受到了影響。
二、提高高等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育水平的對策
(一)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
為了對高等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學內容進行改革,應該積極組織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師深入幼兒園一線進行參觀學習,全面了解幼兒園的美術教學需要,將幼兒美術教學中的一些實用內容加入到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育內容中去。學校要積極組織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師進行廣泛的交流、學習、培訓。以繪畫課程為例,可以刪去三大構成、素描等內容,加入紙版畫、吹畫、刮畫、線描畫、油畫棒畫、簡筆畫等等。這是為了使高等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實用美術教學技能,在就業后能夠更好的進行學前美術教學。同時對水墨畫、水粉畫的教育學進行改革,突出兒童化、趣味化的特點。特別是要對玩具設計與制作課程進行改革,降低手工制作的難度,加入更多的適合幼兒的手工制作內容。改革教學內容能夠使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更加順利的就業,能夠順利的承擔幼兒園的美術教學任務。
(二)培養優秀的美術教師
高等師范院校要注意對學前教育的美術教師進行職后和職前的一體化培訓,使美術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外出交流和學習,使其接受先進的美術教學思想。特別是要培養教師的為幼兒園服務的意識和教學理念。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師要具備美術專業的教學水平,而且要通曉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學方面的知識,能夠掌握適合學前教學的教學方法,并在課堂中進行運用。優秀的美術教師要能夠編制和實施美術教育方案,掌握學前美術教育的相關技能和理論,能夠對當前的教學方式內容進行改進和完善。高等師范大學還應該在美術教育其他課程領域聯系起來,這也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形成課程綜合、主題教育的意識,例如與音樂、舞蹈等藝術類課程進行聯系。這也是為了使學生畢業之后能夠更好的設計主題教育內容,開展綜合主題教育活動。
(三)對美術類課程的教學條件進行改善
高等師范大學要為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配備環境創設教室、玩教具制作教室和美術教室。環境創設教室要配備幼兒園使用的小櫥柜、小凳子小桌子等教具,全面模擬幼兒園的實際環境,使學生能夠進行模擬練習。玩教具制作教室要配備手工制作桌椅、投影儀、幻燈機、作品展示櫥窗、作品展示柜等等,使學生能夠進行玩教具制作,并對優秀的作品進行展示。美術教室要配備兒童水墨畫教學使用的大桌子、音響、投影儀等等。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高等師范大學才能不斷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育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
三、結語
論文關鍵詞:教育技術學專業 課堂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 知識建構的“促進者”
論文摘要:首先分析教育技術專業的課堂教學任務及其特有的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對教育技術學專業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新探索,并闡述其實施方案、實踐案例等。最后論述方案實施過程中需注意的幾個關鍵要素。
隨著信息時代知識經濟的到來,社會各界對創造型人力資源的需求正日益迫切,已成為知識經濟的依托、時代進步的動力。然而創造型人力資源的開發無疑與教育現代化、教育技術學密切相關。正因如此,世界各國都對教育技術學的發展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視,教育技術學專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高校中的教育技術學與信息技術、教育學、心理學及各學科教育的整合正不斷成熟,但作為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實踐的重要陣地—課堂教學,某種程度上仍缺少一些新的探索和嘗試。課堂教學至今仍是高等教育傳授知識的重要和主要途徑,即便是未來即將普及的網上大學、虛擬課堂也仍需以課堂教學作為依據和參考。同時,它也是教育技術學的重要應用領域。因此有必要對它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一、教育技術學專業課堂教學的任務和目標
完成教學任務和實現教學目標的主體應隨課堂教學模式而異。傳統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因此更強調突出教師的地位和作用。而現代教育理念更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管理模式,因而學生成了核心主體。而不論誰成為中心主體,師生各自的任務和目標都應是明確的,并且是辨證統一的。
教育技術學專業課堂教學的任務同其它學科專業的任務一樣有顯性和隱性之分。所謂顯性任務即塑造學生的教育技術學專業知識的認知結構;而隱性任務則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思維、協作能力和研發能力,以及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先進科技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熏陶等。但針對教育技術學專業而言,還應有一項重要的、也是常被一些教師忽視的,同時亦是區別于其它學科專業的任務,即不僅使學生成為專業知識結構體系的科學有效的“建構者”,而且逐步成為各類知識建構的“促進者”。這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來解釋的教育技術專業的最終培養目標,即不僅使學生學會學習,而且學會如何促進學習和改進績效。
所謂知識結構體系的“建構者”是指能夠根據知識的不同類型選擇相應的信息加工、信息處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來主動進行認知結構的塑造。而幫助學習者克服認知障礙、固著知識點、完善認知結構等則是知識建構“促進者”應具備的能力。因此,這對從事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工作的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完成相應的課堂教學任務的過程中,能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施加影響和強化,使其逐步成長為知識建構的科學、有效的促進者。
二、教育技術學專業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案
(一)模式分析
教育技術學專業應采取怎樣的課堂教學模式才會更有益于完成上述任務呢?首先,它的指導思想應是在完成課堂教學(顯性和隱性)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成為“促進者”所應具備的能力;通過培養學生成為“促進者”所應具備的能力的過程中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其次,這一模式不應是一成不變的,因為知識類型是多樣的,學生的認知風格不是單一的,應有相應的變量控制機制。再次,具體實施操作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關鍵,但同時應體現學生的主體中心地位,尤其是學生的積極參與程度,使其主動地由一名成功的知識“建構者”逐步發展“促進者”的能力。最后,應重視評價反饋環節,總結分析是認知策略建構的重要環節,是鞏固強化、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方案實施過程
實施該課堂教學模式方案的操作過程為:(1)備課:首先,教師分析教學內容,確定基本信息,如:基本概念、原理、重點、難點等,本課各知識點及其類型和本節內容在本課程體系結構中的位置、作用,尤其是知識建構的線索、方式、方法、輔助條件等。然后,根據以上信息選擇、確定適當的教學活動(包括創建學習情境、選擇知識建構方式,如探究式、發現式、協作式、研討式等)。同時,讓學生進行預習,以便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并要求學生能夠對預習內容進行知識分類、總結歸納。所以課前準備階段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初步信息加工與教師對本節課程做全面深人的設計—兩者同步進行的過程。(2)授課:先由教師呈現教學內容的基本信息,然后按預先設計的方案組織學習活動過程。具體方案以教學內容分析的結果為依據(例如,本節內容是本課程體系的關鍵環節,屬理論性較強的陳述性知識,適宜采用問題驅動、專題討論、分組探究的建構方式)。一般是在教師指導下,在學生的若干個(3個左右)協作小組中進行。每一小組的學習任務主要有兩項:其一,學習內容的分析,即如何科學有效的建構自身的認知結構,應通過組內協作來消除各自的認知障礙,完善認知結構,尋求最佳的建構途徑。其二,表現形式的分析,即采取怎樣的形式來表現學習內容,使之更易于接受和理解,記憶更牢固,從而優化認知結構,使知識建構的質量和效率更高。正是通過這兩項主要任務的完成,使學生在協作學習中成為科學有效的知識“建構者”,并逐步具備知識建構“促進者”的能力。(3)小結:教師指導學生各小組通過分析、總結形成一個小組學習方案作為完成上述兩項學習任務的成果??赏ㄟ^組間競爭、方案試行、分析比較,由師生共同選出最佳小組方案。最后經教師分析總結、評議反饋,并提升至一定的理論層次,使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知識、能力都得到提高,從而達到預期培養效果。
三、教育技術學專業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案例
現以教育技術學專業選修課(數字電視技術》中“交互式電視技術”一課為例實踐上述模式。
首先,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呈現并闡述教學內容的基本信息:(1)內容提要:應用數字電視技術實現非對稱雙工形式的新型電視技術;(幻基本概念:交互式電視(IT’V )、節目式交互式電視(點播電視VOD),VOD系統組成、視頻服務器、ATM通信系統、機頂盒;(3)基本原理:視頻服務器的結構功能,交互式電視機頂盒結構與設計及工作原理;(4)重點:交互式電視的體系結構;(5)難點:交互式電視機頂盒結構與設計及工作原理。并說明本節內容在本課程體系結構中的地位、作用、重要性,從而使學生有更深人的認識,促進學科知識的系統建構。
然后以任務驅動、問題探究、小組協作的方式來組織實施教學活動。具體操作:將學生分成兩個協作小組A,B,并指定各自的任務主題,即知識建構線索:A組采取兩種技術對比(與計算機多媒體交互技術相比較)的方式建構和表現知識;;B組采取以滿足電視用戶的需求為邏輯主線的方式來建構和表現知識。在小組協作過程中,教師提供相關的各種學習資源,并適時給予答疑解惑,提供個別指導或參與小組討論,直至各小組方案形成。
接著是各小組方案的試行和小組學習效果分析。由于兩組的建構線索不同,所以知識建構方式差異較大。A組將本節內容知識點以兩種技術對比的形式組織起來,有重點、有次序、有邏輯地建構,并將每個要點做兩種技術的異同分析、優劣對比,重點、難點突出,邏輯結構清晰。B組則是以滿足電視用戶需求為邏輯主線自然而然地建構知識,使理論與實踐渾然一體,在體現科技以人為本的思想的同時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在知識表現方式上,兩組大同小異,在難于理解的原理、體系結構上能夠采用形象直觀的二維動畫流程圖來表現。
最后在教師的指導下,綜合比較、分析和評價兩個小組的學習方案,師生一致認為:A組在建構、塑造認知結構上更趨完善、系統、合理,使學生對交互電視技術在兩個領域的應用有了更系統的認識,使新知識在原有知識的同化過程中有了更為便捷、牢固的固著點,更利于學生理解、記憶。至此,本課教學任務完成,并達到預期效果,不僅使學生有效地建構了新知識,而且提高了他們主動建構的學習能力和專業素養,甚至培養了學生作為知識建構的“促進者”應具備的能力。
四、方案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關鍵要素
(一)教師
教師是整個課堂教學模式方案實施過程中的靈魂人物,其角色已不是單一的知識傳播者、領導者、指揮者,而應轉變成課堂教學系統的設計、開發者和學習過程的組織、引導、策劃、幫助和調控者。這要求教師不僅對所授課程的知識內容、類別、結構、體系了如指掌,更需要大量創造性勞動,如選取恰當的任務主題來引導、啟發學生,創設情境、調動其學習動機,開發和利用各種學習資源(物力資源如概念地圖、多媒體課件、資源網站等,人力資源如校內外各專家學者或學伴等),還需要對學習過程實施大量細致的組織管理工作,如既要根據實際情況提供個別指導,也要對整體學習過程進行指導、監控、反饋、評價,以及對每一活動環節的節奏、時間等因素的把控。作為教育技術專業教師,要敢于打破常規,不斷探索新方法,激活學生思維,啟發學生創新,引導學生“活學”,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自主建構的精神,在培養獲取知識的能力過程中引導學生“會學”,進而促進學習、改善績效。總之,教師必須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組織、實施學習過程的每一個細節,才能成為一名成功的知識建構“促進者”的促進者。
(二)課堂教學
集體化、同步化、標準化的課堂教學形式已有幾百年歷史,并且至今仍是高等教育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陣地,有著其它教學形式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如,網上教學缺乏師生間互動交流、情感交流,實踐性教育環節難于實施等)。對教育技術學專業而言,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課堂教學是本專業主要的實踐應用領域。因此,作為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師應不遺余力地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優勢,如通過小組協作、問題探究、個案討論、課題研究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協作能力、創新思想、科學態度等,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領悟現代素質教育理念,提升專業素養。探索教育技術專業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應堅持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本,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的統一、學生“活動”與教師“引導”的統一,采取形式多樣的師生互動,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態度和技巧,激發學生終身學習的意愿和動機,養成終身自我導向的學習能力,使其懂得如何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和手段進行終身學習,并在此基礎上成為促進他人學習和改善績效的策劃、幫助者。
(三)學生
【關 鍵 詞】學前教育;信息技術課程;實施;評價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4)04-0112-03
一、研究背景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僅影響著人們的日常行為,也沖擊著幼兒教師的教學技能。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學前教育計劃的實施,大量私立幼兒園如雨后春筍,幼兒教師需求量劇增,然而幼兒教師學歷層次還不是很高,尤其在中小城市,幼兒教師的信息技術技能還很欠缺。以棗莊學院為例,本學院的初等教育學院是專門培養幼兒教師的二級學院,該學院的前身是棗莊師范學校。棗莊師范學校自1949年建校以來,一直持續為社會培養幼兒師資,2012年合并到棗莊學院。雖然學校得到提升,學校招生也由原來的初中起點五年一貫制向大學???、本科過渡,但是信息技術課程仍然沿襲以前的傳統,只學習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缺乏系統的多媒體課件制作等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設置。學前教育專業目前的信息技術課程開設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見附表1)。經調查發現,認為“現在的計算機課程能滿足以后教學需要”的只有37%。
二、新形勢下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現狀
當前形勢下,信息技術技術的發展以燎原之勢影響著全球各地教育領域。在國外,科學家對使用過信息技術的兒童進行調查,研究發現,每周使用信息技術三至四次的幼兒,學前能力認知能力比沒有使用過信息技術的幼兒強很多?!缎旅袢請蟆芬苍鴪蟮溃ㄟ^研究發現,學前使用過信息技術的兒童比那些沒有使用過的兒童更容易學會各項技能。[7]國內外報道發現,使用信息技術可以促進兒童運動技能的提高、鍛煉其反應能力,提高其認知圖形、顏色等事物的能力。
美國所有的幼兒園都普及了信息技術,幼兒園聘請專家講解電腦知識,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美國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技術也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
在國內一些大城市,教師也將信息技術能力作為兒童的必備生存技能。幾乎每個幼兒園教室都配有計算機和相應學習軟件,可以帶動兒童唱歌跳舞、繪畫、游戲等。信息技術圖像聲音等多媒體的介入,使幼兒的學習輕松愉快,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從國內外的形勢看,信息技術技術進入幼兒園教學是當今學前教育的必然趨勢。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應用已經很廣泛,幼兒園也基本都備有信息技術等多媒體教學硬件。幼兒園也把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作為研究課題,劉萍老師的《幼兒園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研究》入選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十二五”研究課題,可見計算機等多媒體教學已經深入到幼兒園課堂。
在本地,我們通過對城區和鄉鎮幼兒園的調研也了解到,幼兒教師還不具備自主開發適合幼兒課件的能力。很多教師只習慣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待提高。
三、學前教育專業信息技術課程兩點定位
為滿足社會對幼兒師資的需求,培養新形勢下適應國家要求的專業人才,學校需改革學前教育專業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因為課程設置是專業設置的核心),要提高認識、改變教育理念、并在課程設置方面進行新的定位。
1. 信息技術課程內在價值的定位。在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教師的信息技術技能必須注重課程的內在價值,而內在價值的實現分兩個層次的目標:一是計算思維能力目標。2011年第三屆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國際會議(ICECT 2011)基于計算思維的特征,制定了一個可操作的定義,為信息技術教學的開展指明方向。該定義認為:“計算思維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過程”。專家認為,發展學生“數據抽象、模型建設、自動化實現”的計算思維、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成為當今信息技術課程的一種重要內在價值。[3]我們在制定課程計劃時力爭不偏離這一定位,使信息技術課程內在價值落到實處。二是現代教育技術目標。包括信息技術的photoshop圖片處理能力、flash課件制作能力、基本的網頁能力。通過這些課程的設置,讓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掌握基本的圖形圖像處理、課件制作和網頁制作能力。
2. 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定位。在對學前教育專業信息技術課程定位的同時,還要考慮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工作所面臨的對象――幼兒,這一特殊群體。我們不能不考慮孩子各年齡段的真正需求,更不能站在成人的人生觀角度去對孩子的兒童觀指手劃腳。因為,我們不能完全代表他們,從他們是獨立的個體角度來說不合適,從我們的年齡和他們的年齡特征角度來說也不合適,從科學的幼兒教育角度來說更不合適。因此,我們在進行專業定位時,既要考慮時代的要求,還要考慮孩子的需求。當前形勢下,使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進行幼兒園活動教學已經是大勢所趨,信息技術技術能力已成為現代人必備的能力。我們要培養的應該是綜合素質較高的、能適應社會發展和新形勢下幼教改革計劃與發展需求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高素質幼兒教師。
四、學前教育專業信息技術的課程實施
隨著人類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轉型,信息技術課程涵蓋的內容不斷擴充,美國的信息技術課程形態復雜多樣,主要包括信息素養課程、計算機科學課程、教育技術課程以及行業組織課程。初等教育學院在學前教育專業改革信息技術技術課程時,可以參照美國標準,我們不妨把它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1. 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信息素養目標。保羅?澤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信息素養的目標,主要包括文化素養、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能三個方面。[5]美國學校圖書協會和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制定了九大信息素養標準:能夠有效地和高效地獲取信息;能夠熟練地、批判性地評價信息;能夠精確地、創造性地使用信息;能探求與個人興趣有關的信息;能欣賞作品和其他對信息進行創造性表達的內容;能探求與個人興趣有關的信息;能欣賞作品與其他對信息進行創造性表達的內容;能在信息查詢和知識創新匯總做得最好;能認識信息對民主化社會的重要性;能履行與信息和信息技術相關的符合倫理道德的行為規范;能積極參與活動來探求和創建信息。[6]
新形勢下,為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信息素養,要求我們在開設信息技術課同時,注重與其他課程的整合。幫助學生自主探索,主動使用信息技術知識解決問題。
2. 信息技術課程中現代教育技術目標。學前教育專業總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具有系統的學前教育理論知識,具有鋼琴、舞蹈、聲樂等過硬的專業技能,具有科研、管理、教育能力的??埔陨蠈哟蔚挠變航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調查發現,高達86%的學習目標定位為通過等級考試,而調查顯示“會使用計算機開發制作教學課件”的只有30%。這顯然偏離了信息技術教學的初衷。所以我們在多樣化課程設置的同時要給學生說明,讓學生把目標定位于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和為將來的工作學習做準備上。
學前教育專業的信息技術課程除了教授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如windows基本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等)和基本的信息素養外,還應該在課程中設置適合幼兒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如兒歌動畫制作、使用圖形處理軟件進行幼兒園主題墻飾設計。由于受課時安排的限制,部分教學內容采用選修方式進行。培養學生教學管理能力、多媒體課件開發能力、簡單的圖形圖像處理能力以及引導幼兒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五、學前教育專業信息技術的課程評價
評價即評判課程實施的價值。孟子說過: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課程評價的目標在于創建學生的學習效果,并為課程設置提供信息。一般的課程評價包括兩個方面,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和對課程本身的評價兩個部分。我們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的評價。
1. 學生評價。學生評價是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對象的評價活動,它主要存在于教學活動過程中或教學活動結束后。[4]學生評價主要以過程性評價為主,在授課過程中可以使用小組測評、學生檔案袋、作品評比等方式。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機制為學生提升自己、發展能力搭建自己的知識平臺,為以后的工作需求做準備。
2. 教師評價。教師評價即對教師的工作及其績效進行評價的活動。[4]教師評價可以通過教學、社會服務、教學科研等三方面進行評價。學校可以放棄以往的閉卷考試方式,引進先進的計算機考試系統,通過先進的考試系統更客觀、公平公正地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此同時,還要糾正“等級考試與畢業證掛鉤”的舉措,在教學中兼顧兩者,找到平衡點,讓學生既符合等級考試的要求,又注重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
六、結束語
自國家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以來,各地紛紛回應。目前大多數地區都已完成第一輪的三年計劃,進入第二階段。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學校,我們要抓住當前形勢,勵精圖治、創新教育理念,注重改革與評價。在教學內容方面,一方面注重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另一方面注重提高學生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幼兒教育師資。
參考文獻:
[1]蔣在強.學前教育專業計算機課程的現狀與對策研究――四川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個案[D].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馬曉玲,劉美風.美國教育技術專業課程實施與評價[J].中國電化教育,2013,(8):13-18.
[3]李鋒,王吉慶.計算思維:信息技術課程的一種內在價值[J].中國電化教育,2013,(8):19-23.
[4].課程評價的現狀問題與展望[J].課程?教材?教學,2007,27(1):3-12.
[5]王道清.論信息素養的目標[J].科技風,2009,19.
[關鍵詞]五年制學前教育;聲樂;教學模式
引言:現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以及對教育的認識程度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學前教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為了應對學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很多學校開始申辦學前教育專業。而在申辦的學前教育專業中聲樂課作為一門專業必修課在專業技能課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僅對學生的演唱水平和方式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對于其日后的幼兒聲樂教學也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與當前教育的改革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為了能夠培養出高素質、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應該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進行不斷深入研究,從而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聲樂教學模式。
一、聲樂教學模式概況
在職業技術學院聲樂教學中主要以三種教學模式為主,分別是聲樂個別課、集體課以及小組課。在這些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雖然有優點,但是存在的不足依舊限制了聲樂教學的發展。
首先,所謂聲樂個別課是指一對一教學和輔導的教學模式,該種教學模式能夠使教師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全面掌握和了解,如嗓音構造、對音樂的領悟能力等,從而針對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制定合理的教學方式,并且還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及時給與指導和糾正,從而使學生的演唱水平不斷得到提升。但是,這種個別課的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如果學生在學習聲樂課程之前沒有任何基礎,缺少對音樂的理解和領悟能力,那么在學習過程中的難度就會大大增加,不僅會增加教學成本,教學效果也會大大降低??梢姡绻麑⒙晿穫€別課的教學模式納入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模式中,是不利于學前聲樂教學模式的進行和發展的。
其次,聲樂集體課是指以班級為主體而進行的教學,該種教學模式與個別課的教學模式不同能夠有效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講解,既降低了教學成本,提高了教學效率,學生之間還能夠互相交流學習。但是該種教學模式在一些聲樂基礎較差的學生人群中占優勢。
最后,聲樂小組課是介于聲樂個別課和集體課之間的一種教學模式,既涵蓋了個別課以及集體課聲樂教學的優勢,又摒棄了以上兩種教學模式中的不足。聲樂小組課主要是根據學生聲樂所具備的基礎和領悟能力進行劃分的,一般是以3~6人/組為主。該種教學模式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夠使學生在分組學習過程中對現階段的學習以及以后的發展方向進行明確規劃和定位。現階段聲樂小組課的教學模式使當前教學中的一種比較理想的教學模式,但是該種教學模式的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主要與教師的師資隊伍以及教學設備的落后有著緊密聯系。
二、職業技術學院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發展受到制約,主要是因為在當前的聲樂教學模式中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招生體制不完善,學生基礎較差。當前是一個以重理論基礎,忽視技能的時代,在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招生時最看重的是學生的文化課程是否達到標準,并未考慮聲樂課程的招生標準,沒有依據聲樂人才的標準進行招生,這樣導致錄取的學生聲樂基礎較差,或者部分學生根本不具備聲樂條件,這樣不僅會增加教學成本,而且僅僅通過五年的學習,是無法達到學前幼兒教學中的演唱和教學能力和技能的。總之,對聲樂基礎較差或者根本不具備聲樂能力的學生進行培養會大大降低學前教育專業聲樂人才的綜合素質。
2、聲樂教學內容脫離實際,缺乏專業的師資隊伍,教學效果較差。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學前教育專業聲樂學習過程中,長期缺少與幼兒園的交流和溝通,致使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只是一味的按照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學習,對幼兒園教學的改革情況倏然不知,如專注于學習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對于幼兒歌曲的學習卻較少,導致學生在真正幼兒歌曲教學中,無法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聲樂技巧應用于幼兒教學中??梢?,聲樂教學內容脫離實際情況,會造成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不一致的現象。職業技術學院之所以推出學前教育專業是為了更好的適應教育部提出的教育改革,而聲樂教學多數是由音樂專業聲樂教師來授課,雖然這些教師具有較深厚的專業技能,但是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與傳統的聲樂教學不同,如果不經過專業的培訓和學習,這些專業教師就無法意識到學前教育專業日后所服務的對象情況,沒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應用在幼兒教學中就會出現一定的困難。
3、專業聲樂教材缺乏,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過于單一。聲樂教材是教師順利進行教學的基礎和關鍵,但是由于高職技術學院的學前教育專業是近幾年才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其可供選擇的聲樂教材才會出現匱乏的現象,大多數教師只能根據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選擇聲樂教材或者沿用以往的教材。沒有科學化、規范化的聲樂教材,教師只能依靠經驗實施教學,失去了依據性,聲樂教學的效果就會產生影響。此外,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聲樂水平需要進行評價,以此來作為其學習成績,但是傳統的聲樂評價標準過于嚴厲,僅通過一兩次的考試便對其學習狀況作出評價,這種方式不僅不能對學生的聲樂學習情況進行客觀評價,還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產生心理陰影。嚴重情況下還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聲樂的興趣,不利于其日后步入社會的幼兒教學。
三、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究
為了能夠培養出一批學前教育專業聲樂人才,從而更好的服務于幼兒聲樂教學中,需要對目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所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研究和改革,不斷完善其教學模式,以提升聲樂教學質量和效果。
1、完善招生機制,提高學生的聲樂基本素質水平。傳統的招生機制只注重學生的文化素質水平,忽略了學生的基本聲樂素質,導致在五年制教學結束后學生無法真正勝任幼兒的聲樂教學工作,因此為了改善這一現狀,在招生錄取工作中,就應該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方面的學生進行音樂測試,以對其聲樂素質水平進行一個簡單的了解,以提升錄取學生的整體聲樂素質水平,這樣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還可以不斷激發他們潛在的聲樂技能以及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認知。
2、改革聲樂教材內容,完善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體系。高職技術學院學生普遍存在理論知識優于實踐技能的情況,使得學生難以將理論更好的應用于實踐中。面對該種情況,高職技術學院應該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的教材內容以及課程結構進行合理調整和改革,如加強幼兒歌曲演唱與表演、藝術課程見習、社會實踐等方面的課程,不斷豐富聲樂課程,在提高學生的藝術文化素養的同時,還能夠使其實踐技能得到提升。與此同時,在選擇教材方面應當注重具有學前專業特色的聲樂教材。傳統的聲樂教材雖然具備一定的歷史背景,也存在一定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但是在學前教育聲樂方面的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聲樂教材應與幼兒聲樂教學的內容為基礎,不斷豐富其內容,增加深度,使其聲樂教材具備一定的實用性。
3、強化師資隊伍。教師是培養學前教育專業聲樂人才的關鍵和基礎,因此加強聲樂師資隊伍尤為重要。根據現階段的師資隊伍情況以及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需要定期對聲樂類師資隊伍進行培訓和考核,使其成為一只專業技能較強、教學方式合理、符合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模式的師資隊伍。
【關鍵詞】工學模式 數控技術 專業英語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同時提高學校教育對社會需求的適應能力。在我國的職業教育中大力提倡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特點是以職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運作平臺。高職院校在這種教育模式下開設專業英語課程,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提高閱讀和理解專業英文資料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的專業技術和生產經驗,并將其應用到生產一線,推進我國工業技術和工業產品的快速發展。但專業英語教學遠沒有達到這個目的和要求。
一、高職專業英語教學的特點與現狀 1.學校重視不夠 有些學校片面的認為工學模式結合下的教育體系,強調熟練技能、加大動手實踐環節,忽視學生的基礎知識、專業基本技能和可持續發展,往往不開設專業英語;認為高職教育專業英語是一門選修課程或是輔課程,可開可不開;有的院校雖然開設,但在課時安排上不夠合理,造成學生學習網難,效果不夠理想,時間長了,學生失去了興趣,直接影響專業英語教學效果。
2.師資參差不齊專業英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既要懂英語又要了解專業,而長期以來我國的大學教育都屬于單科型,專業知識和英語能力俱佳的復合型的人才甚少。目前的現實是專業教師缺乏語言基本功,發音不準,語法知識也講不透徹,將英語課上成了專業課,學生的興趣調動不起來。很少有既精通專業,又擅長英語的教師,使專業英語教學無法達到大綱的要求。
3.學生認識不足 基礎英語有省應用能力考試與學生的畢業證掛鉤的要求,但專業英語沒有這個要求,因而學生普遍重基礎英語而忽視專業英語的學習.學生個體差異大,有的成績較好的同學在經過一年半的大學英語的學習,通過了英語應用能力的測試之后,對于英語學習存在疲憊感和厭惡感,對于專業英語的學習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另外,大部分學生由于英語基礎較差,畏懼于冗長復雜的專業詞匯和語句,缺乏學習專業英語的信心.
4.教學模式陳舊
目前,專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大部分仍然局限在“傳授知識———接受知識”的舊模式,采用語法翻譯教學法,由教師講解語言點,后逐句翻譯課文內容。其缺陷主要體現在: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缺乏互動與交流。教師通過課堂講授書本知識,學生知識被動地接受知識,造成學生知識面窄,嚴重制約了學生閱讀和思考能力的提高,限制了專業英語教學的發展空間。
5.教材質量不高目前大多數學校使用的專業英語教材參差不齊,有的新版本內容也過于陳舊,不能滿足工學結合模式下專業英語教學的要求。大部分的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都過于簡單,只是在各專業范圍內選擇了一些英文篇目分列章節,而對各專業英語的文體特點、專業英語翻譯閱讀技能、專業文獻檢索和專業英語寫作等重要的內容涉及較少,缺乏各專業均需掌握的科技英文文獻基本語言知識。
二、數控技術專業英語教學中的一些改革探討 1.明確專業英語課程的培養目標及教學要求。 專業英語是從基礎英語學習階段到應用英語階段的過渡,是從語言學習到信息交流的發展,尤其是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各學??筛鶕W校的方向及定位來確定專業英語的范疇,對專業英語設置提出統一的要求。專業英語課程一般安排在大二的第二個學期進行,正好是學生準備就業的時間段,學生很快將踏入社會,他們在工作中會碰到一些難題,需要借助工具書或報刊雜志以及其它檢索手段獨立地解決,因此,要把培養學生獨立的自學能力、應用能力列為數控專業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
2.師資的培養
根據專業英語教學的特點與人才培養的需要,在師資力量培養方面,一方面,可適當引進人才,讓英語水平較高的研究生或出國專業教師擔任此課;另一方面,可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對專業英語教師進行針對性的培訓。
3.提高學生對數控專業英語的重視程度
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用中學。學習專業英語時,學生對于他們已經接觸列的一些專業知識比較有興趣,比如在介紹數控機床、數控維修的組成等相關知識時,如果條件允許,應要求學校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帶學生到實習車間參觀,熟悉一下要接觸的東西,讓學生在實踐中記住重要的專業英語詞匯,將專業英語與專業知識相結合,通過專業英語的學習鞏固和復習所學的專業知識,為以后作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樣才更能體現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 也提高了學生對專業英語的重視程度。
4.采用靈活的教學模式,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應革新教學模式.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精講多練.少講空洞理論。教師在課堂組織教學時應以實踐為主.側重技能訓練,以練代講,以講促練。
為了更好的促進教學,我們應該力求課堂上所教的是“以后工作上用得著的”實用的專業英語知識。在課堂上以工作任務分析法為主,其他教學方法為輔,來調動學生學習數控技術專業英語的積極性??蓪⒏呗殧悼丶夹g專業英語課堂教學每一單元分為三個模塊。
(1)高職數控技術專業英語理論基礎模塊。高職教育既然有它的職業傾向性,在課堂教學中當然要突出它的工作任務模式,在此模塊中主要學習的是數控技術專業英語資料中常見的語法,比如:非謂語動詞的用法、定語從句的使用、六個基本時態和狀語從句的運用,還有與數控機床相關的詞匯、短語和句子。在此模塊學習后,學生能夠登錄國外著名機床公司網站查閱最新數控技術信息的基本專業英語能力。
(2)高職數控技術專業英語理論發展模塊。此模塊是在理論基礎模塊基礎上更專業化的部分。涉及專業領域的英語更為詳盡一些,內容更為實用、系統一些。學生在數控機床前實踐習得關于以下的專業英語詞匯、句子和文章:例如,數控機床控制面板、加工中心特點與性能、數控編程、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數控機床操作培訓、數控機床電源控制面板、常見的故障診斷說明書、AutoCAD和Auto CAM、數控機床顯示器和數控加工程序等等方面。經過此模塊的學習,學生掌握一定閱讀數控設備、加工中心的操作手冊、編程手冊、調整手冊、安裝手冊、維修和維護手冊等實用英文資料的方法;同時具備基本的翻譯數控技術方面的操作手冊和說明書等能力。
(3)高職數控技術專業英語實用口語模塊。此模塊是高職專業英語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模塊,很多教師認為高職畢業生走向崗位主要是在生產第一線,無需學習口語。但高職教育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專業英語口語是不可忽略的一個部分。在這個模塊要加強學生以下方面的交際對話:數控機床廠中常用的交際對話、計算機微機接口和數控機床加工方面、計算機數控機床分類、數控機床操作和信息交流、數控機床維修和診斷、數控機床維護保養、AutoCAD和Auto CAM等方面的專業英語的交際和交流。這個模塊彌補了專業英語實用口語的空白,使學生的啞巴專業英語成為過去,學生能夠簡單的和外國專家進行數控技術專業方面的英語交流。為學生繼續教育提供了保障。
5.完善考評機制,促進課程改革。摒棄以往“一考定終身”的考核機制,采取課堂柔性考核和課程測試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將學生在平時課堂中體現的應用能力納入到考核內容中,更全面的呈現學生的英語技能水平,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減輕了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畏懼感和壓力,提高了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的主動性,推動了課程的改革深化。
6.精心選擇教材和參考書
在選取專業英語教材時,建議針對高職院的特點選取比較實用的補充材料,一方面是對教學內容的復習,另一方面增加學生的專業英語學習興趣。以數控技術類專業英語為例,第一次課堂教學可以選取本學院實訓中心或者相關企業某設備的操作英文說明書來講解,或者從學生的畢業設計的英文摘要入手講解,這樣專業英語課程的設置意義、學習意義得以彰顯,解決了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缺乏學習動力的問題。
職業學校培養的是實用型人才,不是研究型的人才。職業學校要根據實際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編寫反映自身教學特色的補充教材和講義等。同時在編寫教材時可以組織英語教師和相關專業課教師一起去企業進行調研和探討,了解該專業所需要涉及到的英語信息,然后進行總結和編寫,這樣的教材使學生所學和企業所需能更好的銜接,這樣才能真正的體現工學結合。
高職院校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課程的改革是推動職業教育前進的動力。對于高職高專專業英語教學的探索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專業英語教師需要在實踐中善于思考和總結,大膽嘗試,學習先進的教學思想,并不斷地修正和完善,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束定芳.外語課堂教學新模式芻議[J].外語界,2006,(4).
[2]孫立仁.教學設計—實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與方法[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3]程國紅.關于高職院校專業英語教學的思考.中國成人教育,2007,(10):184-185.
[4]吳紅兵.高等職業教育工科專業英語教學初探.職業教育研究.2009(9)
論文摘要:從教育技術學學科性質出發,探討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體系結構,提出教育技術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框架,包括規范和加強實踐教學、重視學生課余校內實踐活動的開展,結合專業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能競賽活動等。
引言
教育技術概念由“教育”和“技術”兩個術語組成,它基本揭示了該事物的特質:把科學技術作為促進人類教育的手段,用科技手段來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它也大致反映了教育技術學科的特質:探討科學技術與人類教育的關系,探討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效率的規律、原理和方法[1]。顯然,教育技術學關注的焦點不是科學技術條件本身,而是科技條件如何通過教育現象的特點折射出來。因此,教育技術學主要屬于教育科學的范疇,是教育科學領域中技術學層次的方法論性質的學科。這一專業的特點是多種知識的綜合應用,以系統論的思想合理地整合知識并運用到教育教學或其他工作中。這就需要不斷地進行實踐才能突出教育技術學的特色,才能培養具備構建系統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的教育技術學專業應用型人才。
一、教育技術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教育技術學是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教育技術專業的許多課程都具有很強實踐性,學生除了應掌握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外,還必須具備扎實的應用技能。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對教育技術應用研究、教育技術管理人員和信息課教師的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堅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要讓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生具備這樣的知識和能力,就必須不斷地加強教育技術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必須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2]。因此,研究、探討建立合理、有效的教育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對培養應用型人才有重要的意義。
(一)擬訂課程設置與教學進度安排
筆者認為要能真正地實現增強教育技術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那么對于學制為四年的教育技術專業學生來說,課程設置尤為重要,特別需要課程設置能夠和教學進度保持統一,課程設置與教育技術人才的培養目標保持統一。從培養目標來看,教育技術學專業培養的人才,主要是面向教育系統和影視傳媒系統的應用型人才,在確定每門課程的實驗項目和實驗內容時,必須依據教學計劃、相關課程內容及實驗項目情況、實驗條件和學生知識結構來設計。并且經過教研室組織教師集體討論來確定,從而使得實驗項目設置合理、規范。這既有利于學生能力提高又可防止相關課程的交叉,避免造成時間、資源和學生、教師的精力浪費。
(二)規范和加強實驗課和實踐課
1、實驗教學,既是對理論教學的完善、補充和提高,又是訓練學生掌握操作技能、技巧的重要教學環節。由于實驗條件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實驗教學成為許多院系的薄弱環節[3]。
加強實驗教學,首先要求任課教師在授課之前擬定出實驗課程大綱。實驗課程大綱必須經過教研室集體討論和系學術委員會論證后才能列入教學計劃。對由于設備原因無法開設的實驗項目,應設置一些替代實驗或演示實驗。為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實驗教師必須課前認真撰寫實驗教案,作好預備實驗。實驗中,要求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動手,注意發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創新意識培養。最后,任課教師還應該及時、認真的批閱學生的實驗報告。通過以上各環節的逐項落實,使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應用能力得到很好的訓練和提高。
2、教育技術學專業實踐課可分為專業實習、教育實習、畢業設計和科學研究。
專業實習:為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選擇在網絡、計算機中心、電視臺等從事軟件制作、網頁開發、電視專題片制作等。通過專業實習,不僅僅會使學生的電視節目拍攝制作和影像拍攝制作能力、技能得到較大的提高,還會增長同學們的社會知識、交際能力、組織能力和應付突變事件的能力。
教育實習:一般在第七學期選擇中小學師范學校進行大約4周的實習時間。通過教育實習,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課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為培養合格的信息技術課教師奠定基礎。
畢業設計:一般在第八學期進行十周時間的協作和設計。畢業設計要求有較高的學術性與扎實的理論功底,但不能忽略其實用性。一個實用性、可預見性強的論文題目會得到學生格外的關注,也是吸引他們的關鍵。所以論文題目的設定應該考慮一下實用性及與學生聯系的緊密性。
許多學生抱怨在學校期間科學研究的機會很少或者說沒有,這是目前高校的一個普遍情況。似乎提到科學研究,非得是很難的課題。其實,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某一課題進行研究,用小問題來做大事情。這樣一個探索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科學研究的過程。
3、重視學生課余校內實踐活動的開展
對教育技術學專業來說,在教學計劃中設置有實驗課、專業見習活動和實習活動等實踐環節。由于受實驗條件、時間等因素的限制,學生們能夠實際操作、鍛煉的機會十分有限。許多院校在解決學生實習、鍛煉問題方面往往忽視了本身便利的條件。每個大專院校各種電教設備、設施比較齊全,校內電教設施就是最好的實踐場所。如果能夠有效的利用這些有利條件,認真的組織本專業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各種電教服務活動,經過兩到三年的時間將會使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例如,有計劃的組織同學們參加校內文藝活動、公益活動的攝像報道、攝影報道和各種電教活動服務,來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通過參與電教設施管理、維護,不但能使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還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科學管理管理理念。
4、假期開展教育技術應用情況調查和技術活動
要求學生在暑期,以居住地現狀為基礎實施調研,并撰寫出調研論文。同時還要緊密結合專業特色,組織學生在暑期社會活動中進行教育技術學專業宣傳工作。發揮專業特長幫助當地學校進行信息技術課師資的培訓,并與當地教師合作,開展多媒體教學方法、經驗交流和實踐活動。另外,還應積極到當地電視臺進行學習,配合工作人員制作電視節目和電視專題片。
5、結合專業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能競賽活動
開展技能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技術、發展創造性思維、提高教育技術技能水平的有效方式,也是檢閱成績、交流經驗、展示專業優勢的有效途徑。
教育技術系可以組織與本專業基本理論、技術特點聯系密切的攝影競賽和DV節目制作、教學課件制作競賽、動漫制作競賽及網頁制作大賽,利用競賽活動推動和提高專業教學質量,充分展示教育技術學專業在媒體制作方面的技能、特長和優勢。
二、思考與總結
筆者經過研究發現存在的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改進。
(一)目前實驗課教學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在于:
1、實驗設備數量少且陳舊。
2、實驗課缺少任課教師的參與,常常使實驗課無目標。
因此,今后實驗課教學要加強三方面建設:一是設備及時更新和增加,硬件上能夠滿足學生需求;二是實驗教師加強專業知識學習,認真負責;三是理論課教師也要參與到實驗課中。
(二)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類型單一,缺乏實踐性課程、應用性課程和講座性課程。
2、專業基礎課數量少,涉及面窄,技術類課程數量多,缺乏深度,方法論課程和教育類課程數量少,缺乏廣度。
3、以傳統媒體為核心的課程較多,以計算機媒體為核心的課程數量和類型較為薄弱,反映教育技術研究領域最新發展的課程較少。
4、教育實習、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實踐類課程不僅內容窄、模式單一、時間短且多數往往流于形式,使學生的實踐和科研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鍛煉和提高。
根據社會發展情況和當前形式,目前社會需要的是掌握教育技術學理論知識及計算機硬件知識、網絡知識,并具備以教學設計為中心的能力,構建、維護物態教學系統的能力,軟件開發能力,多種媒體形態制作能力,信息采集、處理、編輯能力,構建系統能力,以及綜合應用能力的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培養能順應時展的教育技術專業人才的道路既艱巨又漫長,需要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實踐教學模式,完善現行的實踐教學規章,實施科學管理、不斷更新實踐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育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193~198
[2]李龍.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系統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02.5
論文摘要:從教育技術學學科性質出發,探討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體系結構,提出教育技術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框架,包括規范和加強實踐教學、重視學生課余校內實踐活動的開展,結合專業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能競賽活動等。
引言
教育技術概念由“教育”和“技術”兩個術語組成,它基本揭示了該事物的特質:把科學技術作為促進人類教育的手段,用科技手段來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它也大致反映了教育技術學科的特質:探討科學技術與人類教育的關系,探討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效率的規律、原理和方法[1]。顯然,教育技術學關注的焦點不是科學技術條件本身,而是科技條件如何通過教育現象的特點折射出來。因此,教育技術學主要屬于教育科學的范疇,是教育科學領域中技術學層次的方法論性質的學科。這一專業的特點是多種知識的綜合應用,以系統論的思想合理地整合知識并運用到教育教學或其他工作中。這就需要不斷地進行實踐才能突出教育技術學的特色,才能培養具備構建系統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的教育技術學專業應用型人才。
一、教育技術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教育技術學是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教育技術專業的許多課程都具有很強實踐性,學生除了應掌握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外,還必須具備扎實的應用技能。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對教育技術應用研究、教育技術管理人員和信息課教師的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堅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要讓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生具備這樣的知識和能力,就必須不斷地加強教育技術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必須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2]。因此,研究、探討建立合理、有效的教育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對培養應用型人才有重要的意義。
(一)擬訂課程設置與教學進度安排
筆者認為要能真正地實現增強教育技術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那么對于學制為四年的教育技術專業學生來說,課程設置尤為重要,特別需要課程設置能夠和教學進度保持統一,課程設置與教育技術人才的培養目標保持統一。從培養目標來看,教育技術學專業培養的人才,主要是面向教育系統和影視傳媒系統的應用型人才,在確定每門課程的實驗項目和實驗內容時,必須依據教學計劃、相關課程內容及實驗項目情況、實驗條件和學生知識結構來設計。并且經過教研室組織教師集體討論來確定,從而使得實驗項目設置合理、規范。這既有利于學生能力提高又可防止相關課程的交叉,避免造成時間、資源和學生、教師的精力浪費。
(二)規范和加強實驗課和實踐課
1、實驗教學,既是對理論教學的完善、補充和提高,又是訓練學生掌握操作技能、技巧的重要教學環節。由于實驗條件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實驗教學成為許多院系的薄弱環節[3]。
加強實驗教學,首先要求任課教師在授課之前擬定出實驗課程大綱。實驗課程大綱必須經過教研室集體討論和系學術委員會論證后才能列入教學計劃。對由于設備原因無法開設的實驗項目,應設置一些替代實驗或演示實驗。為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實驗教師必須課前認真撰寫實驗教案,作好預備實驗。實驗中,要求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動手,注意發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創新意識培養。最后,任課教師還應該及時、認真的批閱學生的實驗報告。通過以上各環節的逐項落實,使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應用能力得到很好的訓練和提高。
2、教育技術學專業實踐課可分為專業實習、教育實習、畢業設計和科學研究。
專業實習:為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選擇在網絡、計算機中心、電視臺等從事軟件制作、網頁開發、電視專題片制作等。通過專業實習,不僅僅會使學生的電視節目拍攝制作和影像拍攝制作能力、技能得到較大的提高,還會增長同學們的社會知識、交際能力、組織能力和應付突變事件的能力。
教育實習:一般在第七學期選擇中小學師范學校進行大約4周的實習時間。通過教育實習,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課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為培養合格的信息技術課教師奠定基礎。
畢業設計:一般在第八學期進行十周時間的協作和設計。畢業設計要求有較高的學術性與扎實的理論功底,但不能忽略其實用性。一個實用性、可預見性強的論文題目會得到學生格外的關注,也是吸引他們的關鍵。所以論文題目的設定應該考慮一下實用性及與學生聯系的緊密性。
許多學生抱怨在學校期間科學研究的機會很少或者說沒有,這是目前高校的一個普遍情況。似乎提到科學研究,非得是很難的課題。其實,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某一課題進行研究,用小問題來做大事情。這樣一個探索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科學研究的過程。
3、重視學生課余校內實踐活動的開展
對教育技術學專業來說,在教學計劃中設置有實驗課、專業見習活動和實習活動等實踐環節。由于受實驗條件、時間等因素的限制,學生們能夠實際操作、鍛煉的機會十分有限。許多院校在解決學生實習、鍛煉問題方面往往忽視了本身便利的條件。每個大專院校各種電教設備、設施比較齊全,校內電教設施就是最好的實踐場所。如果能夠有效的利用這些有利條件,認真的組織本專業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各種電教服務活動,經過兩到三年的時間將會使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例如,有計劃的組織同學們參加校內文藝活動、公益活動的攝像報道、攝影報道和各種電教活動服務,來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通過參與電教設施管理、維護,不但能使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還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科學管理管理理念。
4、假期開展教育技術應用情況調查和技術活動
要求學生在暑期,以居住地現狀為基礎實施調研,并撰寫出調研論文。同時還要緊密結合專業特色,組織學生在暑期社會活動中進行教育技術學專業宣傳工作。發揮專業特長幫助當地學校進行信息技術課師資的培訓,并與當地教師合作,開展多媒體教學方法、經驗交流和實踐活動。另外,還應積極到當地電視臺進行學習,配合工作人員制作電視節目和電視專題片。
5、結合專業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能競賽活動
開展技能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技術、發展創造性思維、提高教育技術技能水平的有效方式,也是檢閱成績、交流經驗、展示專業優勢的有效途徑。
教育技術系可以組織與本專業基本理論、技術特點聯系密切的攝影競賽和DV節目制作、教學課件制作競賽、動漫制作競賽及網頁制作大賽,利用競賽活動推動和提高專業教學質量,充分展示教育技術學專業在媒體制作方面的技能、特長和優勢。
二、思考與總結
筆者經過研究發現存在的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改進。
(一)目前實驗課教學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在于:
1、實驗設備數量少且陳舊。
2、實驗課缺少任課教師的參與,常常使實驗課無目標。
因此,今后實驗課教學要加強三方面建設:一是設備及時更新和增加,硬件上能夠滿足學生需求;二是實驗教師加強專業知識學習,認真負責;三是理論課教師也要參與到實驗課中。
(二)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類型單一,缺乏實踐性課程、應用性課程和講座性課程。
2、專業基礎課數量少,涉及面窄,技術類課程數量多,缺乏深度,方法論課程和教育類課程數量少,缺乏廣度。
3、以傳統媒體為核心的課程較多,以計算機媒體為核心的課程數量和類型較為薄弱,反映教育技術研究領域最新發展的課程較少。
4、教育實習、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實踐類課程不僅內容窄、模式單一、時間短且多數往往流于形式,使學生的實踐和科研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鍛煉和提高。
根據社會發展情況和當前形式,目前社會需要的是掌握教育技術學理論知識及計算機硬件知識、網絡知識,并具備以教學設計為中心的能力,構建、維護物態教學系統的能力,軟件開發能力,多種媒體形態制作能力,信息采集、處理、編輯能力,構建系統能力,以及綜合應用能力的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培養能順應時展的教育技術專業人才的道路既艱巨又漫長,需要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實踐教學模式,完善現行的實踐教學規章,實施科學管理、不斷更新實踐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育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193~198
[2]李龍.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系統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