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6 03:49:58
序論:在您撰寫戀愛心理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題目:當代大學生的戀愛心理探討
摘要:戀愛是大學校園中被持續關注的熱點話題,能否處理好戀愛關系,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非常重要。戀愛是兩個人之間建立親密關系的過程,也是培養愛情和自我成長的過程。當代大學生的戀愛呈現出明顯的時代特點,而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因素,也關乎著愛情之花能否開得艷麗、長久。
關鍵詞:愛情 大學生 戀愛觀
當代大學生普遍處于心理斷乳期,心靈的空虛需要某種東西來充實,而愛情作為人類美好的情感被大學生所向往和體驗。可是當愛情匆匆來臨時,他們又驚慌失措,不懂得如何去戀愛,沒有過多地考慮就陷入愛情的泥沼。當從愛情中失敗地退出來的時候,他們又不懂得如何去面對。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對于大學生心理的成長和將來的發展,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一、戀愛對當代大學生的意義
(一)戀愛是學習建立親密關系和逐步培養愛情的過程
戀愛是兩個人之間建立某種關系的一個過程,這個關系既是親密的,也是激情的,也是有承諾的。在戀愛中,兩個人要學習如何與親密的愛人相處,學會寬容、理解,學會如何讓戀愛關系成熟穩固,也是在學習如何讓自己成長。
在戀愛過程中,愛情要鞏固和發展就需要不斷地培養。愛得久了,愛情會平淡,但這不是因為彼此的愛意淡了,而是在愛情關系中,少了激情,多了親密和承諾。
不同的交際圈和興趣圈能夠在溝通和交流中讓彼此接觸新的思想和感受,在不斷分享的過程中,新鮮事物不斷涌現,這也給愛情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二)戀愛是自我認識與成長的過程
法國作家莫里哀有句名言, 戀愛是一所學校,教我們重新做人!通過戀愛,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在戀愛過程中,彼此就像一面鏡子,能夠看到別人眼中的自己。換句話說,愛情雙方能夠在戀愛關系中,提高對本來的我的認識,了解真實的我的狀況,挖掘隱藏的我的信息,明確未來的我的方向。
二、當代大學生戀愛的特點
(一)自主性強,戀愛行為公開化當代大學生思想比較開放,易接受新觀念,獨立意識比較強。
在戀愛問題上,大學生往往個性突出,不太受他人尤其是長輩的影響,不再顧忌他人的評價。在戀愛問題上,努力追求自己看好的愛情,如果遇到自己喜歡的人,大部分會選擇大膽追求和主動表白。
(二)注重戀愛過程,依賴性強
自我寧愿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車后面笑這句話橫空出世,物質條件似乎已經成為愛情的核心條件。但當代大學生對待愛情一般不考慮物質、地位等社會性問題。他們往往對精神層面看得較重,注重情感體驗和交流。
一些大學生把戀愛當做一種情感體驗,戀愛動機多數是為了填補空虛、尋求刺激、追趕潮流。對戀愛過程的過度重視,導致大學生們往往輕視了戀愛結果,這實質上是只強調愛的權利,而否認了愛的責任。同時,大學生們由獨生子女的孤獨感和習慣了他人的呵護與關愛所致的依賴心理,缺乏獨立意識和自立能力,在戀愛關系中容易受挫。
(三)戀愛過程中無條件地奉獻
大學生年紀輕、經歷少,當他們沉浸在美好的愛情中,當他們遇到家人以外自己覺得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往往視愛情、戀人高于一切,處處想著為戀人多做貢獻,對愛情只求付出不求索取,甘愿為對方奉獻犧牲一切,只為博得對方歡心。
愛需要付出,而過分的付出是一種情感不成熟、情感缺失的表現。過分的付出,也會導致愛情天平發生傾斜,使愛情雙方無法正常平等地相處,久而久之便會對感情造成傷害。
(四)戀愛觀念開放
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念日益開放,很多同學對婚前性行為持理解和寬容的態度,認為只要真心相愛,無需指責,傳統的觀在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中逐漸淡化。
在這種開放思想的影響下,大學生在理智與情感方面處于矛盾的漩渦,戀愛道德弱化,責任意識下降,對婚前同居、婚前性行為持開放、理解和寬容的態度。
三、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一)了解愛情的本質,確立合理的戀愛動機
愛情的本質是給予,是承擔責任,是一種奉獻,不是索取和占有。正是這種無私的奉獻和給予,才使得愛情高尚、純潔和美好。戀愛動機是保證戀愛順利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現實生活中,大學生的戀愛應當建立在相互了解、志同道合、感情相投、心靈相契的基礎之上,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慎獨的選擇常常經不起考驗,帶來不良的后果。我們必須摒棄不正確的動機,本著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的態度,努力尋找自己的另一半。
(二)樹立正確的性道德觀
戀愛應當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礎上,應當追求持久永恒,同時應當擺正戀愛在人生中的位置。處在戀愛關系中的大學生,應當本著對對方負責的態度,將親密、激情、承諾緊密結合,絕不能為了一時歡愉,讓彼此受到傷害。用腦思考,用心體會,真正的愛情之花才能開得艷麗、長久。
參考文獻:
[1]張慧芳。當代大學生的戀愛心理困惑及對策[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6(32)。
關鍵詞 戀愛焦慮 問卷編制 信效度
大學生處于成年早期,追求親密感避免孤獨感。調查顯示,81 %的大學生表示想戀愛。健康的戀情對于大學生將來的婚戀有重要的意義。戀愛焦慮是指渴望或者處于戀愛中,由于內在、外在的某些因素的影響,不能冷靜思考感情相關問題,不能把握自己,易產生迷茫、躁動的情緒體驗。參考戀愛焦慮的定義,結合已有文獻本研究認為,單身戀愛焦慮是指目前處于單身狀態的人,源于戀愛心理需求產生的躁動、不安、憂慮的情緒體驗。我國關于戀愛焦慮的直接測量工具目前只有徐甜甜編制的研究生戀愛焦慮問卷和羅文萍編制的研究生戀愛焦慮問卷。但兩份問卷均針對研究生群體,對本科生的適用性有待考察,因此,有必要編制適合大學生的戀愛焦慮問卷。為了更有針對性的處理大學生的戀愛焦慮問題,有必要單獨研究單身大學生的戀愛焦慮,編制有效的測量工具,為戀愛焦慮研究提供測評工具,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1對象與方法1.1對象。隨機向廣西3所高校抽取單身大學生(須經同學確認填寫問卷時處于未戀愛狀態)發放初測問卷380份,余有效問卷345份,其中大一108名,大二80名,大三115,大四22名。男生156名,女生174名。1.2方法。對30名被試進行訪談,訪談問題主要包括被試過去到的戀愛經歷對現在的影響、現在對戀愛的看法和憂慮,對未來戀愛發展的想法三方面,重點追問被試在回答這些問題時所提到的關于戀愛焦慮的的原因。依據訪談結果,編制大學生單身戀愛焦慮初測問卷,共16個項目,采用5點計分從“無焦慮”到“嚴重焦慮”為“1~5”計分。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對數據進行項目分析、相關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AMOS 17.0對數據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
2結果2.1項目分析。采取臨界比率值法,將被試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列,取前27%為高分組,后27%為低分組,進行t檢驗分析。結果表明,題1,題9未達到顯著水平(P
依據項目內容將各因子命名。①人際魅力:自己在人際交往中自我評價人際吸引力的不足,而使得在戀愛中不敢主動與異性來往產生的焦慮。②未來發展:擔心戀愛會破壞自己關于未來的發展方向(學業、工作、經濟、感情)的設想。③輿論壓力:他人關于自己戀愛的看法造成的壓力產生焦慮。2.3信度分析。采用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問卷3個維度人際魅力、未來發展、輿論壓力的信度分別為0.894、0.689、0.791,問卷總信度為0.884。2.4效度分析:2.4.1相關程度分析。表2表明,問卷各維度與總分的相關達到顯著水平,且各維度與總分相關大于各維度與維度間的相關,說明各維度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且能反映問卷所要測量的內容。
2.4.2驗證性因素分析。對另外的170份有效問卷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進一步確定模型對數據的擬合程度,各項擬合指標見表3。從表3可知,模型擬合較為理想,問卷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
3討論本研究依據對30名單身大學生深度訪談,獲得關于單身戀愛焦慮的真實信息,參考了相關理論與測量工具編制了16個項目,并在嚴格的項目篩選和分析之下最終確定了大學生單身戀愛焦慮問卷。所編制的單身戀愛焦慮問卷共11個項目,包括人際魅力、未來發展、輿論壓力三個維度。問卷維度與設想有差異,原本設想的父母觀念和朋友看法兩個維度結合為輿論壓力一個維度。差異的產生可能是由于初步編制的項目不夠有代表性,這一點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驗證并完善。問卷各維度內部一致性系數在0.689~0.894間,總問卷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84,均接近或大于0.7,說明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問卷的驗證性因子分析擬合指數均比較理想,說明問卷結構效度良好。本問卷符合心理學測量的要求,可以為大學生戀愛焦慮研究提供合適的測評工具,進一步了解大學生單身狀態的戀愛焦慮問題,并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預防大學生心理疾病,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袁立.當代大學生戀愛態度調查與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4):278-280.
[2]徐甜甜.女碩士研究生的戀愛焦慮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3]羅文萍.成渝兩地碩士研究生戀愛焦慮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2.
關鍵詞 大學生 擇偶標準 發展特征
一、 問題的提出
大學生,都將面臨著擇偶這一環節,婚姻準備就是當事人在性、愛情、婚姻三方面持續地社會化與個性化的過程。?目前社會處于轉型期,受中國傳統文化、倫理與外來文化、價值觀的多重影響,當代大學生的戀愛價值觀,尤其是擇偶標準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關注大學生的戀愛價值問題,并針對他們的戀愛心理、戀愛動機、擇偶標準、戀愛生活方式等問題進行恰當的心理輔導與教育,將會有助于減少由戀愛受挫導致的孤獨寂寞、攀比、從眾、虛榮心、失眠、神經衰弱、自我折磨甚至自殺等一系列心理創傷和問題。
擇偶標準是個體選擇什么樣的戀人進行戀愛的內在依據與尺度,是對戀愛對象條件的要求,它解決的是戀愛的標準問題,體現戀愛的認知成分。它是戀愛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分為外表,個性品質,家庭背景,才智。本研究作為大學生戀愛價值觀項目的一部分,主要針對大學生的擇偶標準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
二、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被試來自于昆明市的6所高校,分別是云南師范大學、云南民族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云南財經大學、昆明大學、云南農業大學,共發放問卷850份,有效回收816份,有效回收率為96%,其中男生345人,占42.3%,女生469人,占57.5.6%;大一至大四分別為233人、217人、165人、200人;文科類專業474人,理科類專業341人;獨生子女199人,非獨生子女616人;居住城市123人,居住城鎮160人,居住農村531人;從戀愛情況來看,正在戀愛的295人,有過戀愛已分手的233人,不曾戀愛有此打算的143人,不曾戀愛無此打算的144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楊良群2009年編制的“大學生戀愛價值觀問卷”,共計42個題項,包括戀愛動機和擇偶標準兩個分問卷,其中戀愛動機共27個項目,包括性、情感性、婚姻性、面子性、功利性和消遣性6個因子,擇偶標準包括家庭背景、個性品質、外表、才智等4個因子,共15個項目。每個題從“1完全不贊同”到“完全贊同”5點計分。本研究主要針對擇偶標準問卷進行分析和探討,擇偶標準的同質信度為0.725,分半信度為0.768。采用團體施測的方法,測驗在15min內完成,當場回收問卷。
(三)統計方法
所有的數據使用EpiData3.0錄入,并用SPSS17.0進行方差分析、回歸分析,以P
三、結果
(一)大學生擇偶標準的特點研究
1.大學生總體的擇偶標準觀諸因子水平比較
根據描述性統計結果,絕大多數因子的平均分處于中等程度范圍。擇偶標準分問卷的平均數排序為:個性品質>才智>外表>家庭背景。說明總體上看,相比個人的外在條件,大學生在擇偶時較看重對方的內在素質,特別是個性品質。
2.大學生擇偶標準觀的年級差異
對不同年級大學生的擇偶標準進行方差分析,發現不同年級大學生除家庭背景方面外的差異都具有統計學意義。四年級的學生比其他年級學生更加重視對方的外表、家庭背景,一年級學生更重視個性品質,三年級學生最重視才智。不同年級大學生度更加重視個性品質和才智等內在因素,尤其是個性品質(見下表1)。
3.大學生擇偶標準觀的性別差異
對男女大學生的擇偶標準進行比較,發現男女學生在個性品質、外表和才智方面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注:*p
4.大學生擇偶標準觀的是否獨生子女差異
對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擇偶標準進行比較,發現是否為獨生子女在家庭背景、外表方面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5. 大學生擇偶標準觀的專業類型差異
對文理科大學生的擇偶標準進行比較,發現文理科大學生在才智和個性品質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才智:F=10.201,P=0.001;個性品質:F=4.12,P=0.043)。文科類與理工類學生都看重戀愛對象的個性品質、才智的要求都較高,相比較而言,文科類學生更看重戀人的個性、才智、家庭背景。
6.大學生擇偶標準觀的家庭來源差異
對不同家庭來源大學生的擇偶標準進行比較,發現不同家庭來源大學生在家庭背景和外表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家庭背景:p
注:*p
7. 大學生擇偶標準觀的父母教養方式差異
對不同父母教養方式大學生的擇偶標準進行多元方差分析,發現不同父母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大學生在個性品質和外表上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個性:p
四、 討論
本研究發現,總體上看,大學生在擇偶時較看重對方的內在素質,特別是個性品質,不太看重個人以外的條件。選擇取向上:個性品質>才智>外表>家庭背景。高年級學生的擇偶標準更趨于現實化,即希望自己的戀人具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外表,這是由于他們在擇偶時比低年級學生更傾向于尋找終身伴侶,因而更傾向于背景信息的匹配和選擇,戀人的良好形象。學生總體都比較看重個性品質和才智,而低年級的學生比高年級的學生更看重對方的個性品質,如人品、愛好、性格、興趣愛好。大二、三學生相較其他年級跟希望找到與自己才智相匹配或能促進自己發展的戀人,因而最看重對方的才智。
男女生都看重戀愛對象的個性品質和才智,女生較男生而言對戀愛對象的才智期望更高,這與向光富,的結論基本一致。男生則比女生更希望對方有較好的容貌,這與董枚枚、楊群良的研究結果一致。從進化心理學角度來看,女生希望男性家庭條件優越和有能力才華,其實質就是希望從男性那里得到實惠及獲得安全感,以便自己哺育后代。男生對戀愛對象的外表要求較高是由于希望自己的后代具有優質的遺傳基因。
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都比較看重戀愛對象的個性品質和才智,而對家庭背景和外表的要求都相對較低一些。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更重視戀愛對象的才智和家庭背景,這與郝玉章[5]的研究結論保持一致。
文科類學生和理工科類學生都比較看重戀愛對象的個性品質和才智,而對對方的外貌和家庭背景的要求都相對低一些。文科類學生比理科類更看重戀人的才智和家庭背景,楊群良[4]的研究認為原因是文科類學生的就業不如理工科類學生。
來自城市的學生比來自城鎮和農村的學生更看重對方的家庭背景、個性品質、外表等素質,三類學生對才智和個性品質的要求都相對高些。溺愛教養方式成長下的學生對個性品質和外表的要求要低于替他教養方式的學生,而比他們更看重戀愛對象的家庭背景,放任和民主教養方式下的學生更看重對方的才智。
參考文獻:
[1] 楊艷玲.當代大學生戀愛現狀調查與思考[J].吉林工程技術學院學報,2008,24(5).
[2] 向光富. 大學生戀愛心理特點調查研究[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9).
[3] 趙洪偉,董玫玫.大學生戀愛心理及性心理的調查與分析[J].遼寧教育研究,2006(4).
[4] 楊群良. 大學生戀愛價值觀問卷編制及其特點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 2009
[5] 郝玉章.青年獨生子女擇偶觀念與行為的實證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08(8)
[6] 范忠烽.大學生戀愛心理比較分析及其引導[J].考試周刊,2008,(44).
[7] 渠東玲.當代大學生的戀愛心理表征與教育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08,(10).
[8] 李偉雄,林傳軍,吳雯娟. 近年來大學生戀愛心理研究綜述[J].經濟研究導刊,2010,(24).
[9] 蘇紅.當代大學生戀愛心理調查分析[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05.
作者簡介:
“積極心理學”一詞最早出現在馬斯洛(A.H.Maslow)的《動機與人格》一書中,該書中的標題為“走向積極心理學”[2]。但是并沒有引起心理學界的重視,直到塞利格曼在APA年度大會上明確提出把積極心理學作為自己任職的主要任務時,才開始使積極心理學走上了人類的視野[3]。2004年出版的《現代心理學史》第八版中,著名的心理學史家、心理學家舒爾茲把積極心理學稱為現代心理學的發展之一[4]。
二、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意義
1.以積極心理學理論明確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標
積極心理學和傳統主流心理學相比:傳統主流心理學是如何幫助大學生解決現有的心理疾病或心理問題,只關注到一部分人群,無法廣泛性地服務于普通的大眾學生[5]。其實心理健康教育是為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對心理健康概論、交往心理和調適、情緒紛擾與控制、戀愛心理與調適、學習心理與調適等多方面內容的課程[6]。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內容是對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幸福感主要是體現于生活質量和積極品質感受,這種幸福感的主要是個體的自我實現體現如何與生活質量的一種協調。對事件的解釋和看法是否個體感到幸福,有沒有幸福感[7]。這也是對自己已有的生活狀態和理想的生活狀態的一種肯定的感受[7]。目前,積極心理學主要是探討人類的幸福感、積極品德、愉悅感,研究積極品質和積極情感體驗[8]。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可能會導致資源不足、出現就業難,理想生活和現實生活巨大差距會導致大學生的沒有幸福感。從而導致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所以培養大學生的幸福感,提升大學生的積極品質是現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務。
2.以積極心理學視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影響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以前主要關注的是消極心理學的方面,主要內容是對個體現存的心理問題的診斷與治療,解析心理異?,F象,側重于心理問題的解決[9]。積極心理學是以注重大學生個體內心潛能的激發,培養積極的品質,如個體積極的情感、積極的思維、積極的品質等;現階段將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與積極心理教育有機結合,不斷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是積極心理學的重要目標[10]。筆者認為現代教育應該把目光聚集在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增強幸福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幫助當代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理性的對待理想和現實生活的不同,以積極向上的品質來自我調整,以堅忍不拔的意志來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大學生在面對未來生活和危機時,能夠積極面對,自我調整心理問題。這是積極心理學在當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
3.以積極心理學理論轉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
在現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很多學生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問題,就算意識到了心理障礙也不愿意主動咨詢并尋求幫助,而學校對這些現象無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只能通過在一定區域開展心理學講座、建立咨詢室、情緒發泄屋等。這些工作卻沒有帶給學生多少效益,甚至使學生接受了負面的影響。所以,要以積極心理學改變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首先,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建立積極向上的品質與態度,注重個體的生活態度與幸福感,幫助學生以積極向上態度的面對外在環境和挫折,以完善個體的人格,提高心理素質,提升品德境界。
本文認為在教學內容增加趣味性,以鮮明的個性色彩和心理特點來使大學生參加各種心理劇演出;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與他人分享的愉悅,使大學生的有一個良好的的情感體驗,挖掘大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大學生的積極、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從而達到預防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出現,促進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健康發展。結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現代高等教育中顯示重要地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個人成長與未來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培養全方面綜合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啟到了重要作業。現階段是利用對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建立學生自信與自尊,對社會現狀與生活質量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態度,從而促進個體更快地成長和發展。
作者:劉宗利 劉宗順 孫佳慧 曹華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SHELDONM,KINGL.WhyPositivePsychologyisNecessary[J].AmericanPsy-chologist,2001,56(3):216-217.
[2]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3).
[3]劉劍.積極心理學在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中的作用[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8,(12).
[4]Schultz,DuaneP.Ahistoryofmodernpsychology[M].NewYork:Thom-sonPress,2004:152.
[5]葉昇堯.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幫助,第五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2016:161
[6]裴利華.模糊數學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測評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09(12):115-118.
[7]Dinner,E.SubjectWell-Being:TheScienceofHappinessandaProposalforaNationalIndex[J].AmericanPsychologist,2000,55(1).
[8]卡爾.積極心理學[M].丁丹,譯.第2版.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196-197.
【關鍵詞】 高校;女大學生;愛的教育;意義;方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女性在中國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舉足輕重。作為未來知識女性的代表,今天的女大學生終將成為活躍在社會各界的精英女性,同樣也將為人妻為人母。她們以不同的人格特征和道德情感影響著丈夫并教育著兒女。整個社會對女大學生寄予了厚望,她們璀璨奪目備受全社會的關注。而在大學期間女大學生對愛的不同領悟、不同選擇、不同體驗將塑造和改變著她們的人格氣質、性格愛好,甚至影響她們今后的人生。因此,對當代女大學生的教育顯現出不可忽視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研究調查對象及方法
為真實了解女大學生的對于愛的智慧的理解,本研究針對當前高校女大學生在戀愛觀問題及人際交往困擾等問題,編制了三份調查問卷,主要包括:“愛的智慧”開放式問卷、大學生戀愛觀[1]以及大學生人際關系診斷表。本次調查以高校某學院女大學生作為主要調查對象,主要采用問卷法兼訪談法,利用百分比的方式及詞頻分析法進行數據分析。
二、女大學生戀愛觀及人際交往的現狀及分析
1、愛的智慧的分析
通過對當代女大學生對“愛的智慧”的理解,分析得出在開放式問卷中,通過開放式問題“你覺得愛的智慧包括什么,哪個最重要?”中的得出戀愛和人際交往的詞頻出現率最高,分別占94.1%和95.2%。
2、女大學生戀愛觀分析
在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問卷中,針對擇偶取向、戀愛動機、依戀方式、戀愛中的四個方面對問卷進行了設計,編制了共60個題項的初測問卷。所有項目采用李克特式五點記分制,并且采用單選形式,其中“非常重要”記5分,“比較重要”記4分,“一般”記3分,“比較不重要”記2分,“不重要”記1分。
表1 擇偶取向
因素 A2 A7 A9 A11 A3 A13
總積分 544 544 542 340 356 204
百分比 81.14% 81.14% 80.10% 50.75% 53.13% 30.45%
表1的結果顯示,當代女大學生在戀愛中最看重A2能對我好、A7人品及A9兩人感情這三個因素,而最不看重的因素為A11家庭社會地位、A3家庭經濟條件及A3是否是學生干部。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指出,男性在擇偶上比女性更傾向于“以貌取人”,即對方的相貌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女性則更傾向于兩人的感情、男性的付出、對方的人品、事業心等條件,這與本次調查結果一致[2]。
在戀愛中的中B2當我了解對方曾有過,我堅決不會繼續戀愛;B7我完全贊成未婚同居或“試婚”的做法這兩個因素是女大學生覺得中最不重要的因素。調查結果說明90后女大學生對戀愛過程中的持傳統意向。這與我們認為的現在90后女大學生的性開放觀念是相悖的。
表2 戀愛動機
因素 C11 C13 C4 C9 C10 C5
總積分 257 217 194 151 143 138
百分比 38.36% 32.39% 28.96% 22.54%5 21.34% 20.60%
表2的結果顯示,C11我沒打算談,和對方相處時間久了,自然就談了;C13對方對我太好了,為了不傷害他(她)就談了;C4我談戀愛是為了無聊時尋找感情寄托是女大學生覺得在戀愛動機中最重要的,C9我談戀愛是為了使我的物質生活過得更好些;C10我戀愛只是玩玩而已,要付出真感情的戀愛我不會談,C5我談戀愛是為了滿足生理的需要這三點是女大學生最不看重的。女性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女大學生在戀愛動機上更傾向于精神層面的戀愛,這也與本次調查結果一致。[3]
在依戀方式中D1總的來說,我不喜歡讓戀人知道自己內心深處的感覺;D10我會無條件的滿足戀人的任何要求這兩個個因素女大學生最不看重。
三、女大學生教育的意義和方法
1、教育意義
(1)女性教育的意義是塑造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女大學生的自主意識、自尊自愛的高尚情操,以及培養她們良好的道德修養、自信、樂觀、希望、韌性的積極優秀品質,成為擁有高尚人格的新時代知識女性。
(2)針對女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掌握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與異性,正確區分愛情與友情,克服戀愛從眾心理。愛情是以異性間的為基礎,具有專一性和排他性,愛情最終的歸宿是兩性的結合,組成家庭,而友情則不具有上述特點[4]。正確區分愛情與友情的界限,把握好愛情與友情的尺寸,理智地看待愛情所包含的責任與義務,樹立正確的戀愛道德觀是在大學期間是非常重要的。
(3)社會的發展進步都離不開女性的努力和付出。女性學教育中應通過幾種不同的女性為典型,進行較深入的分析和學習,幫助女大學生樹立自信、克服自卑,使她們自主自為地走向成長成才之路。對個體意識薄弱、自卑人格突出、情緒波動較大等問題突出的個別女大學生,一方面,我們應積極關注,注重培養她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針地性地做好個體心理問題識別與自我調適技能培訓,實現心理自救。做好培訓教育的同時,輔導員還應做好相關危機干預預案。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女大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
2、開展方法
第一,成立專門的女大學生工作坊。通過團隊訓練、課程講授、分享和討論等形式,讓女大學生進行交流與對話,對女大學生共同存在的疑惑和困擾進行專題教育和團訓,對個別問題突出的學生進行單獨輔導。
第二,通過一些典型影片、優秀書籍的觀賞分析和閱讀找出映射在自己身上的影子,汲取營養,克服存在問題。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通過讀好書來提高女大學生的品味,陶冶其情操,培養她們高尚的人格、善良美德和對成功執著追求的精神。
第三,每年在新生入學后女性系列專題講座、邀請校外成功女性講座、優秀女性影片展、女性選修課等內容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創造濃郁的女性校園文化氛圍,開辟女性報刊櫥窗,展示時代女性風采。
四、結語
將高等教育與性別教育相結合,將女性研究與女性發展結合是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與成才的現實需要,同時也為女大學生健全心理素質培養提供科學依據。通過對女大學生愛的智慧的認知進行深入細致的了解,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培養她們健康的戀愛心理與行為, 提高女大學生愛的能力,減少、消除其戀愛心理困惑,避免、糾正戀愛行為的盲目性, 平衡學業與愛情兩者的關系,有效實現女大學生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
【注 釋】
[1] 安曉斌.大學生戀愛觀及其人格類型的相關研究.西南大學2009年碩士論文.
[2] 羅之仁.從斯特賴克認同理論與特納角色理論看大學生社會定位[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5)71.
關鍵詞:成人教育,心理,原因,對策
成人教育是我國繼續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人教育是指通過業余、脫產或半脫產的途徑對成年人所進行教育的社會活動,是學校教育的繼續、補充和延伸。成人教育教學對象不同于傳統的學校教育,主要為在職人員或離開學校以后的成人,不受文化程度和年齡的限制,來自社會上的各行各業,其組成是復雜的,他們的社會經驗、學識水平、心理狀況等都有別于普通大學生。面對在生理、心理、環境等諸多方面與普通大學生都存在很大差異的成人學習者,成人教育心理學的問題應更加引起關注。因此,對成教學員的心理進行分析,對成教教師的教學工作有著一定的指導作用。
一、成人學生心理問題原因探析
(一)“學”與“混”的矛盾難以統一
成人教育學生生源來源范圍較廣,有的是為圓曾經的大學夢的成年人,有的是為了適應社會需要繼續深造和提升學歷的學生,有的是為了增加自己的技能和知識面而選擇攻讀第二學歷的學生。其共同的特征是他們大多內心深處有一種不服輸的勁頭,都十分的渴望自己的價值可以得到社會及自己所處環境的認可。當然,不排除其中也有部分人存混文憑心理。這部分人有的是因為家長的要求不得不學習,有的是為了尋找其他出路或是為了謀求職業,才不得不選擇成人教育這條出路。這部分人的學習目的和動機都不明確,行為比較自由散漫,自我約束力較差,缺課逃課現象嚴重,考試舞弊現象十分普遍,對學校的認同感不強??傊?“學”與“混”的心理矛盾在成人大學生中體現得十分明顯。
(二)失落感與自卑感同時存在
社會心理學家曾指出,個人對自己的價值是通過與他人的能力和條件的比較而實現的。心理學家柯里也指出,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就是自我評價的一面鏡子。與普通大學生相比,成人學生在自我認知上總覺得不如別人,自我價值低。一是成人學生很多年齡較大,普遍認為自己過了學習的最佳年齡,有的是在高考時失利,曾經失敗的陰影一直沒有抹去,接受成人教育只是因為曾經無緣普通教育之后的無奈選擇;二是社會上普遍的一種觀點認為“成人教育文憑不如正規文憑含金量高”,這種社會輿論的消極影響也容易使成教學生產生自卑感。很多高校對普通大學生和成人學生實行兩種管理方式,致使用人單位對成人教育的畢業生更是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很多成教學生長期處在這種觀念的壓抑下,“危機感”日漸強烈,在家庭、學校、社會三者之間找不到歸屬感,容易產生偏激性格,甚至引發心理問題或者心理疾病。
(三)成教學生角色壓力大,心理問題時有發生
成教大學生的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同時成教教學要求相對較低,入學要求門檻不高,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短。教育部在2007年曾文件要求各成人高校在分省計劃編制過程中,要體現成人高等教育為在職從業人員服務、以業余學習為主的特點,盡可能減小全日制脫產學習的在校生規模。但是,目前的狀況是很多成教學生用的仍然是普通本、專科生教材,學習任務繁重,學習難度較大,心理壓力較大。很多成人學生肩負著更多的家庭、社會、工作三者之間的責任,工作、生活、學習的多種角色衍生出多種壓力,使成教學生更容易產生心理困惑和思想迷茫。此外,成教大學生同樣面臨著交友、戀愛、婚姻等人生的重大選擇,有的要面臨經濟拮據的窘境,甚至遭遇價值觀念的沖突等等,不一而足。論文參考,對策。
二、成人教育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一)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
成教學生普遍學習任務較重,且在校學習時間較短,很多學校認為其學習機會來之不易,應該盡量充實其專業知識,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可有可無的位置,致使心理健康教育無法納入課程體系,而僅僅是以一些板報、標語的宣傳替代了事,在個別高校在成教學生中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課時少得可憐,教師只能作一些基本的理論傳授和簡單心理測試,根本無法進行系統的心理素質訓練,心理健康育的活動性與可操作性特點也無從體現。
(二)心理咨詢形式化
一般高校都設有心理咨詢機構,但成教學生很少也很難利用,因為大部分高校將成教學生的面授時間安排在寒暑假或節假日,而學校的心理咨詢機構在些時間不開放,各高校函授站(點)則沒有條件設立心理詢機構。論文參考,對策。同時,學術界對成教大學生心理咨詢的研究一直處在邊緣化的狀態。雖然目前研究高校心理咨詢的理論成果不少,但大部分研究主要針對高校普通大學生而言的,專門關注成教大學生的心理咨詢幾乎沒有。盡管很多成人大學生與普通大學年齡相仿,但經歷、閱歷、學習環境不一樣,甚至發展空間及前途也會很多差別,因此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如果套用普通大學生的心理咨詢的方法恐怕收效甚微。
(三)日常管理程序化
當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大多實二級管理模式,即成人教育學院或繼續教育學院負責招生、學籍、教學計劃制訂、教學站(點)審核等工作,各(系)主要負責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安排、學生的日常管理,其他相關部門負責后勤、黨團等工作,分工協作是這一管理式的最大特點。然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經常碰的是分工容易協作難的尷尬局面。很多高校的教務、黨、團、學工部門很少參與成人教育管理,教師往往臨時聘請或者臨時抽調,輔導員或者班主任都是兼職的,并且黨團組織不健全,才財務部門只負責收費,后勤部門及學生寢室管理部門會因宿舍緊張而安排成教大學生時租住在校外,有的學校甚至不負責安排學生住宿,高校內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當然難覓成教學生的蹤影,成教大學生似乎總是高校的一個匆匆過客。這主要是因為很多高校認為普通高等教育是主打產業,成人教育只是學校創收的一種手段;或者認為成大學生有工作單位的保障學校不應過多操心。于是,從繳費、上課、考試、畢業成了成人學生活的全部,程序化的管理非但無法撫平成教學生昔日的失落感,并且由于與普通大學生相比較而催生了新的落差感,甚由于這種落差而逆反、怨恨、自暴自棄。
三、成人教育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為學生構建心理健康的平臺
所謂“教書育人”,教和育應同時存在,“育人”是目的,“教書”只是手段,而要“育人”,首先必須“育心”。論文參考,對策。這樣看來,教育教學過程應該是個“育心”的過程,即一個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對于成教學生而言,“育心”的工作顯得艱巨而迫切。第一,迫切需要專門的成教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缺乏針對性強的教材,成教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舉步維艱。因此,根據成教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體系,編寫出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教學參考文獻的。論文參考,對策。第三,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學科教學之中,各科教師應善于發現并利用學科知識中有關心理教育的具體內容,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在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論文參考,對策。
(二)利用網絡心理咨詢,關注成教大學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問題
網絡心理咨詢是在吸取傳統心理咨詢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借助現代網絡技術,通過在線即時服務、BBS論壇、E-mail郵件等形式進行的心理咨詢。網絡心理咨詢具有開放性,成教大學生不會因為時空的限制而吃“閉門羹”;網絡具有隱蔽性,來詢者可以逃脫熟人的眼光,傾訴平時難以啟齒的問題,釋放心中的壓抑、苦悶,在咨詢人員的幫助下走出心理困惑,克服心理障礙。隨著現代遠程教育的興起,網絡成了成教大學生接受教育的新渠道,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當然也應做到網上。值得一提的是,筆者曾在所教成教大學生中進行問卷調查,“聽說過網絡心理咨詢”的不到被調查者的15%,一些學生錯誤地將網絡心理咨詢等同于網絡聊天。在了解了網絡心理咨詢的相關情況后,近40%的學生表示,“如果有心理幫助的需要會考慮網絡心理咨詢”,但他們對于咨詢的效果表示“沒有明確把握,試試看再說”。這說明相對于傳統心理咨詢而言,網絡心理咨詢的諸多優點使它更容易為成教大學生所接受,因此,對于這一全新的事物,我們一方面要適當宣傳,避免誤解;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強心理咨詢網站的維護和管理,咨詢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利用網絡這一平臺達到“助人自助,化痛為通”的目的。
(三)實施人本化的管理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學校的各相關部門應充分發揮協作精神,像對待普通大學生一樣關心和愛護成教學生。論文參考,對策。如財務部門體諒部分學生的經濟困難,在當前成教大學生無法享受國家助學貸款的情況下緩收或減免特困學生的學費;任課教師注重與學生的課后交流,學生輔導員經常深入學生當中;就業部門嘗試為成教大學生構筑就業的平臺,用真摯的愛心和無私奉獻精神為學生排憂解難,撫平他們的自卑感,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學工部和團委既要健全成教大學生的班級管理制度,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又要吸引和組織成教大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同時可將校園文化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使他們在積極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中陶冶情操,發揮特長,展現自我,樹立自信,克服自卑,優化心境,讓成教大學生學會“用勇氣去改變一切可以改變的,用平靜去接受一切不可以改變的,用理智去區分可以改變與不可以改變的”,成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高志敏.成人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3.高本義.葉忠海成人高等教育概論
4.杜群英.成人學習動面的培養和激發[J].成人教育,2004(6).
關鍵詞:大學生;家庭教養方式;戀愛幸福感
一、引言
作為校園生活的一大主題,大學生談戀愛已經逐漸被社會所接受和認可,人們對待大學生戀愛所產生的問題也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以往關于戀愛心理的研究往往都集中于戀愛價值觀、戀愛動機、戀愛道德、戀愛行為等方面,關于大學生戀愛幸福感的研究并不多見,最新的資料是漳州師范大學張瑞的碩士學位論文大學生戀愛幸福感問卷的編制以及團體干預研究一文中,自己編制了大學生戀愛幸福感問卷,并檢驗了其信效度。因此,本研究的第一個目的,就是驗證大學生戀愛幸福感問卷的信效度。同時,我們對對大學生戀愛幸福感的相關人口學、個人戀愛經歷和社會學等因素進行了調查,分析大學生戀愛幸福感可能存在差異的影響因素。
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興起,近年來有關幸福感的研究越來越多,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其群體幸福感的研究必然成為了人們普遍關注一個領域。有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大學生的總體幸福感無顯著差異,都與父母教養方式中的某幾個因子顯著相關。[1]可見由于家庭教養方式與大學生的幸福感有著密切的關系。那么家庭教養方式對子女幸福感的影響會不會體現在戀愛中,表現出與戀愛幸福感的高度相關呢?本研究的第二個目的,便是從戀愛的體驗和感受出發,探討家庭教養方式與大學生戀愛幸福感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相關。
二、研究方法
1.被試
在鄭州大學內方便取樣,選取了大一至大五的戀愛中的本科生共280名,最后得到有效數據的大學生257名,其中男生108名,女生149名。
2.材料
(1)父母教養方式問卷(egmaminnenav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
采用Perris等編制的EMBU父母教養方式問卷,國內學者根據中國的語言習慣做了修訂,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EM BU包括6個父親因素和5個母親因素,分別為父因子1:父親情感溫暖、理解;2:父親懲罰、嚴厲;3:父親過分干涉;4:父親偏愛被試;5:父親拒絕、否認;6:父親過度保護。母因子1:母親情感溫暖、理解;2:母親過分干涉、保護;3:母親拒絕、否認;4:母親懲罰、嚴厲;5:母親偏愛被試。[3]
(2)大學生戀愛幸福感問卷
大學生戀愛幸福感問卷包括6個維度,分別為性格匹配度、戀人交流方式、共同興趣愛好、相互扶持度、性態度和相互信任感,共計23個題目。大學生戀愛幸福感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以作為調查、研究大學生戀愛幸福感的工具。[4]
(3)其他因素
此外還收集了性別(男-女)、年級人口學變量(大一到大五),戀愛時長(1年以內、1-2年、2-3年、3年以上),家庭來源(城鎮-農村)、是否獨生、父母受教育程度(小學、初中、高中、大專及以上)以及父母是否離異等可能會存在戀愛幸福感差異的因素。
三、結果統計
1.大學生戀愛幸福感問卷的信效度
用spss18.0對大學生戀愛幸福感問卷的分半信度進行統計,得到分半信度是0.871,p=0.000。結構效度的檢驗結果顯示,6個分量表的相關系數在0.262-0.643之間,且均顯著。表明本量表具有很好的信效度。
2.大學生戀愛幸福感的人口學差異
對男女大學生戀愛幸福感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男女大學生除了在性態度上(t=3.05)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M男=14.90,M女=13.91)。其他維度上的差異均不顯著。
對年級在戀愛幸福感各個維度的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戀人交流方式(F=2.93)和相互扶持度(F=3.89)兩個方面年級差異顯著。事后檢驗結果顯示,在交流方式上,二年級的大學生戀人在交流方式上的得分(M2=16.83)顯著高于三年級(M3=15.82)和四年級(M4=15.61)。在相互扶持度上,四年級(M4=16.32)顯著低于其他年級(M1=17.69,M2=17.67,M3=17.25 M5=18.88),三年級(M3=17.25)顯著低于五年級(M5=18.88)。
對大學生戀愛幸福感在戀愛時間上進行方差分析的結果表明,戀愛時間在戀人交流方式(F=4.89)和性態度(F=2.70)上存在顯著差異。事后檢驗結果顯示,在戀人交流方式上,戀愛1年(M=15.78)的大學生顯著低于戀愛2年(M=16.89)、3年(M=16.91)、3年以上(M=16.76)的大學生。在性態度上,戀愛1年(M=13.91)的大學生顯著低于戀愛3年(M=15.19)的大學生。
對不同家庭來源的大學生戀愛幸福感進行各個維度上的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農村和城市大學生在性格匹配度(M農=19.17,M城=20.00)和相互信任感(M農=12.04,M城=12.66)兩個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
大學生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大學生在性格匹配度(M獨=20.12,M非獨=19.30)和相互信任感(M獨=12.75,M非獨=12.15)兩個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
大學生戀愛幸福感各個維度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上都沒有顯著的差異。
在相互扶持度上,父母離異的大學生子女在戀愛中得到的分數更低(M離=16.74,M未離=17.48),兩者存在統計學差異。
3.大學生戀愛幸福感與家庭教養方式的相關
表1 母親教養方式5個因子及父親教養方式6個因子與戀愛幸福感的相關系數
從表中可知,大學生戀愛幸福感與母親拒絕、否認和母親懲罰、嚴厲,父親情感溫暖、理解和父親拒絕、否認四個因子存在顯著的相關,其中除與父親情感溫暖、理解因子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外,與另外三個因子均為顯著負相關。
四、結論
根據以上數據,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結論一:新編的大學生戀愛幸福感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直接拿來使用;
結論二: 收集的性別、年級人口學變量,戀愛時長,家庭來源、是否獨生、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離異等因素,除父母受教育程度外,大學生戀愛幸福感的不同維度在其他因素上都存在顯著差異;
結論三:大學生戀愛幸福感與母親拒絕、否認和母親懲罰、嚴厲,父親情感溫暖、理解和父親拒絕、否認四個因子存在顯著的相關,說明戀愛幸福感與父母的負性影響的關系更密切。
五、討論
1.驗證了新編大學生戀愛幸福感問卷的信效度,可以為后來的研究者使用該問卷提供依據;
2.提供了可能對大學生戀愛幸福感造成影響的幾方面的因素,這對家長改善家庭教養方式和大學生提高戀愛幸福感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3.本研究的不足是由于時間限制,搜集資料的被試數量偏少,可能不足以說明問題,筆者在以后的學習生涯中會繼續完善。
參考文獻
[1]胡潔,姬天舒,馮風蓮.父母教養方式與大學生總體幸福感的相關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01).
[2]岳冬梅.父母養育方式評價量表(EMBU)[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3(07增刊).
[3]張志濤,王敬群,劉芬.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領悟社會支持、孤獨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健庚心理學雜志,2012(07).
[4]張瑞.大學生戀愛幸福感問卷的編制以及團體干預研究[D].漳州師范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