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0 23:20:52
序論:在您撰寫主題課程培訓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國培課標的種類
國培課標按照不同層次、不同學科、不同項目設計,共有66個課程標準(還有1個課程資源建設規范)。具體分布如下:
表1. 國培課標分類統計表
二、國培課標的結構
每個國培課標一般由四個部分構成,總體框架如下圖:
課程目標總目標具體目標建議課程內容——維度(三個)模塊、專題、學時、內容要點課程設置與實施建議課程結構要求主題式培訓設計要求實施建議附:主題式培訓設計樣例
圖 國培課標框架圖
三、關于“課程目標”
每個國培課標的第一部分是“課程目標”,一般提供“總目標”和“具體目標”,供培訓任務承擔機構研制培訓方案做參考。
總目標的確定,主要是根據不同項目、類別、層次、崗位對象能力提升和專業發展的需求。例如:
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訓項目針對地市級以上骨干教師專業發展需求,通過主題式培訓,研究問題,分析案例,總結提升經驗,提高師德修養,更新知識,提升能力,形成學習共同體,培養區域學科教學與教師培訓帶頭人。
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訓項目針對農村骨干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圍繞新課標的貫徹落實,針對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研究典型案例,提高師德修養,更新知識,提升能力,將新課標的理念與要求落實到教育教學中,形成學習共同體,培養縣域農村學校骨干教師。
中西部置換脫產研修項目針對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有良好發展潛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通過院校集中研修與“影子教師”實踐,全面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為農村學校培養一批在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開展教師培訓中發揮輻射作用的帶頭人。
培訓團隊研修項目針對高校、教師培訓機構和幼兒園、中小學一線骨干培訓者和培訓管理者,通過專題學習、案例研討,提升培訓者培訓方案設計、培訓課程開發、培訓教學、培訓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專業能力,加強培訓專家團隊建設。
具體目標的確定,根據培訓的具體任務要求、不同培訓對象的需求、培訓內容維度和模塊制訂。
四、關于“建議課程內容”
每個國培課標的第二部分是“建議課程內容”,其設計原則遵循:思想性與專業性相結合,既加強師德和專業理念教育,激發教師發展動力,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教師學習規律,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既注重理論知識學習,又注重幫助教師在實踐中改進技能和方法;適應性與引領性相結合,既適應現實需求,又突出課程內容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引領。
建議課程內容供培訓任務承擔機構研制培訓方案作參考。一般安排三個維度,如中、小、幼、特教師的培訓內容根據國家頒發的教師專業標準分為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三個維度。每個維度下設若干模塊,每個模塊下設若干專題,每個專題提供學時建議和內容要點。內容要點是對專題內容的簡要說明,可結合學員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例1. 中小特教師培訓的建議課程內容框架(見表2)。
例2. 培訓團隊研修建議課程內容框架(見表3)。
例3. 培訓管理者團隊研修建議課程內容框架(見表4)。
五、關于“課程設置與實施建議”
每個國培課標的第三部分是“課程設置與實施建議”,主要從三個方面提出要求或建議:一是課程結構要求,二是主題式培訓設計要求,三是實施建議。
1. 課程結構要求
每個國培課標為培訓機構設置培訓課程提出了原則性的課程結構要求。如, 中小學學科教師培訓的課程結構要求一般是(見表5):
原則上,每個維度浮動比例不超過5%。
又如,學科教師培訓團隊研修的課程結構要求一般是(見表6):
2. 主題式培訓設計要求
這主要是針對短期集中培訓開展主題式培訓提出的要求。主題是集中培訓的核心內容。培訓課程均圍繞主題設計和實施。培訓機構可根據學科教師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從學科教學內容的某一方面或學科教師專業能力的某一個側面,形成培訓主題,按照課程結構和內容設計的要求,設計出主題化的課程。
國培課標在這一部分為培訓機構提供了若干個供選擇使用的主題,當然,培訓機構也可根據上述要求自定主題。
3. 實施建議
一般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建議:
(1)教學方式建議。主要是三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課程實施要將理論與觀摩實踐相結合,專題學習與交流研討相結合,經驗總結與反思體驗相結合。理論學習要強調案例分析,實踐訓練要注重能力提升,交流研討要注重學習共同體打造,反思體驗要針對教育教學行為改進。
二是培訓過程中要注重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創設學員參與的教學情境,在專家引領下,通過實踐體驗,提升學員的教育教學實際能力。
三是要注重培訓方式的創新,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參與式、情境式、討論式、任務驅動式等多種方式開展培訓,增強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充分利用遠程教育手段,加強對學員培訓后的跟蹤指導。
(2)培訓團隊建設建議。主要是兩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實行首席專家制。首席專家負責設計培訓方案、備課、進行過程指導等工作。
二是要組建高水平培訓團隊。高校專家與一線教師、教研員合理搭配,省域外專家原則上不少于三分之一,一線優秀教師、教研員原則上不少于40%。
(3)課程資源利用建議。一般有四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根據培訓主題和課程目標的需要,為參訓教師選配適切的閱讀學習的文本資源、電子資源和網絡信息化資源,加深學員隊培訓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拓展培訓課程的功能。
二是培訓團隊主講專家應向參訓教師提供教學課件、講課提綱、任務設計等培訓課程資源,為持續學習提供有效支持。
三是把參訓教師作為重要培訓資源,建立班級虛擬空間,整理發掘課程實施過程中學員學習產生的有價值的鮮活的生成性資源,并盡可能提供給每位學員進行分享交流。
四是培訓機構應全面開放校園資源設施,其中包括圖書館、資料室、電子閱覽室等。應當及時向學員提供機構內相關的學術交流信息,允許學員進入任何教學場所參與學習。
(4)培訓效果評價建議。主要是三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學員與專家評價相結合、即時與后續評價相結合、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多種方式,對項目實施工作進行評價。
二是要采取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學員的培訓預期目標達成度進行評價。
三是要注重對學員培訓前后改進程度的測評。
六、關于“主題式培訓設計樣例”
每個國培課標都附上了“主題式培訓設計樣例”,為培訓機構開展主題式培訓提供方案設計的范式。一般格式為:
項目類別:××××××
培訓時間:×天(×課時)
培訓主題:××××××
培訓對象:××××××
培訓目標:××××××
培訓內容:(用下列表格形式列舉,見表7)
一、微課程概念與特征
1.微課程概念
微課程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尚沒有統一的概念界定。最早提出微課程概念的是美國的戴維•彭羅斯,他將微課程稱為“知識脈沖”,他也因此被稱為“一分鐘教授”。他將微課程定義為“并不是為微型教學而開發的微內容,而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我們認為,微課程是以網絡資源共享為目的并適合移動學習,以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動畫、文字或音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精心設計和展開,整合學習任務清單,練習測驗及教師教學反思等為一體的半結構化教學和學習資源。作為一種學習資源,它支持反饋和改進,提供和呈現系列化、連續性、層次化的在線微型視頻內容,同時能根據學習者學習需要和學習路徑推送相關主題的學習資源。微課程可以用在很多領域,如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教師培訓、企業培訓等。本文研究的微課程主要涉及的是教師培訓領域,可以說是教師培訓資源建設與應用上的一個新形式。教師培訓微課程應該在設計開發之前就要考慮應用的問題,微課程能夠靈活運用于多種教師培訓情境,如網絡在線學習、面對面集中培訓或混合學習等。如果用在集中培訓中,微課程常常作為培訓課程中的一部分內容,負責完成知識的直接高效傳輸,節省培訓時間,并結合教學案例發揮作用。但無論采取哪種培訓形式,為提升微課程資源利用率,都需要依據培訓對象的需求進行精心地課程設計,并輔之以長期持續的跟蹤指導服務,如與培訓主題相關的培訓方案、課程設計、課件、學習資料、評估反饋、培訓師點評,以及培訓對象間交流合作的平臺等。
2.微課程的特征
(1)微課程內容短小精悍微課程持續的時間短,一般在5~15分鐘;教學內容主題突出,且有相對完整的微主題;能夠讓學習者快速掌握知識點,提升學習效率;內容短小精悍,針對性強,呈現形式生動活潑。(2)微課程關注學習情境的創設微課程強調學習情境的創設,它可靈活運用于多種學習情境,如為教師做面對面培訓的正式學習情境、教師線下利用碎片化時間自主學習的非正式學習情境,都可運用微課程,微課程可以滿足教師不同層次的需要。教師培訓微課程可以是獨立的資源,也可以和其他微課程構成系列化課程資源,因此,微課程之間不是獨立存在的,有其內在的結構。微課程的情境性特征,使其不能適用于所有培訓課程和培訓情境,有的微課程適用于傳授獨立知識單元的情境,對于傳授復雜多元知識單元的情境則不適用。(3)微課程需借助信息技術平臺加以推廣使用微課程以微視頻為呈現形式,需借助相應的網絡平臺或移動終端供學習者學習體驗。微課程作為在線視頻學習資源,遠比文字、圖片、聲音等形式的學習資源受歡迎。微課程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相結合將是大勢所趨,為我們提供方便快捷的網絡學習體驗。
二、體驗式培訓的內涵與特征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大衛•庫伯提出了完整的體驗學習理論,構建出“體驗式學習圈”。他指出有效的學習應從體驗開始,通過反思、總結,形成理論,并將理論應用于實踐。體驗式培訓強調“先行后知”,是一種通過個人在活動中的充分參與,來獲得個人的體驗,然后在培訓師的指導下,團隊成員共同交流,分享個人體驗,提升認識的培訓方式。體驗式培訓具有以下幾方面特征:一是強調參訓學員的主體性。體驗式培訓以培訓對象為中心,將培訓對象看作是具有獨特閱歷和豐富經驗的個體,基于需求,以提升能力為目的,關注培訓對象的感受和體驗。培訓中,學習者越具有主動性,培訓效果越明顯。二是以解決現實問題為取向。體驗式培訓強調實效性與針對性,關注實際問題的解決,著重于現實世界。培訓的內容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結合培訓對象工作實踐,對其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三是關注培訓情境的應用。體驗式培訓對環境的選擇和課程的精心設計有較高的要求。例如在“教師培訓項目方案的系統設計”專題培訓中,在講到“目標”與“目的”的區別時,培訓師精心設計了“一步之遙”的小游戲讓學員親身體驗,現場互動交流,給參訓對象留下深刻而又充滿趣味的學習體驗。綜上所述,基于微課程的體驗式教師培訓是指將培訓內容通過微課程形式來體現,將微課程視為開展教師培訓的工具和方式。基于微課程的體驗式教師培訓,將給學員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能夠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培訓氣氛,靈活分配學習時間,如學員感覺現場培訓不解渴,還可在培訓后分享至網絡平臺或移動終端進行持續流學習。
三、基于微課程的體驗式教師培訓模式簡介
基于微課程的體驗式教師培訓模式主要是基于ADDIE教學設計模型搭建的。對應ADDIE模型中分析、設計、開發、實施、評價五個階段,我們將該模型分為需求分析、方案設計、課程開發、課程實施和培訓評價五個流程。
1.培訓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教師培訓的前提和基礎,其核心要素包括對象、目標、內容、環境等的分析。培訓開始前,可以通過電話、問卷、訪談等了解培訓對象的需求。首先要了解培訓對象的起點和水平、學習動機等。進而,與培訓需求方仔細溝通,確定培訓目標,再依據目標確定科學的培訓內容,選擇合適的環境場地。體驗式或任務驅動式教師培訓注重與學員的交流分享,因此需將教室布置成圓桌式擺設,基于微課程的教師培訓還需要良好的多媒體條件,需配備投影儀、音響等設備。
2.培訓方案設計
在培訓需求基礎上,要進行培訓方案設計。包括培訓目標的確定、培訓內容設計、培訓方式方法的選擇、培訓評價等內容?;谖⒄n程的體驗式教師培訓,可以將培訓目標分解為幾個子目標,通過微課形式體現出來,運用微課程創設培訓情境氛圍,引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積極開展交流研討。
3.培訓課程開發
培訓課程是實現培訓目標和培訓內容的重要載體,直接影響培訓效果的好壞?;谂嘤柗桨?,設計開發培訓所需的課程資源,除了開發課程內容,培訓環境創設和培訓形式的選擇也是必不可少的。關注由培訓者組織、學員所體驗的學習經驗,重現學習者的工作和生活情景;教師與學員共同建構,關注學員間共建共享,呈現多樣化形式。最終呈現出的培訓課程應該是一條有邏輯的學習路徑,能夠使理論性課程“落地”,使專題培訓課程“有營養且味道好”。
4.培訓課程實施
基于大衛•庫伯的體驗式學習圈模型,我們對應將體驗式教師培訓實施分為以下五個環節:體驗導入、反思生成、實踐應用、總結概括、練習反饋。用微課程進行導入,創設情境,讓參訓學員獲得親身體驗;引導學員進行反思,生成自身觀點和體會;學員分組討論分享;對交流活動所得進行提煉總結,討論如何將所學應用到教師培訓實踐中去;對課程內容加以總結概括,鞏固新知;任務驅動式練習反饋,提升學員實踐操作能力。如此循環,一次培訓或許需要若干個這樣的循環往復活動。以“教師培訓微課程開發與設計”一課為例,具體說明基于微課程的體驗式教師培訓課程的實施過程。(1)體驗導入在課程開始時,培訓者需調動學員積極性,引起興趣,進入狀態。以本課為例,讓學員自主觀看兩個微課:一是文學作品欣賞《在路邊鼓掌的人》(講述了父母對女兒教育與發展的反思的故事);另一個是教育策略類《24點》(講述的是通過玩24點,克服計算中的畏難情緒,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2)反思生成此環節主要幫助學員澄清一些基本的概念內涵。根據之前觀看過的微課,讓學員思考對微課、微課程及教師培訓微課程的認識??梢越梃b“世界咖啡”(“世界咖啡”類似頭腦風暴法,將學員分成若干個組,每組4~6人,設組長一名、秘書一名,組長負責主持研討,組員發散思維,對討論主題發表各自見解;組間依次交流分享;最后回歸本組,將學員在各組的所見所聞向組長匯報,組長整理討論結果,形成結論)的方法,將學員分組,討論什么是微課?微課的特點是什么?微課與微課程的關系如何?教師培訓微課程與教學微課程有何不同?分組展示交流學員討論結果。依據討論情況,教師進一步闡述、生成微課、微課程及教師培訓微課程的內涵。(3)實踐應用以本課為例,實踐應用環節主要說明如何基于微課程,實施“教師培訓微課程開發與設計”專題培訓。包括以下三個子環節。“主題的選擇與設計”環節。主題選擇和設計是微課設計的基礎和前提。但是在微課創作中,由于老師們受傳統課程的影響或者對微課特殊話語體系的不熟悉,致使微課主題確定不當,要么選題過大,要么不聚焦。該環節可以呈現一門以“最近發展區”為題的微課作為反面例子,加深學員的印象。“最近發展區”這個概念,想在10分鐘之內說明其概念、意義、應用策略、注意事項等龐雜內容,是十分困難的,難免會浮光掠影、走馬觀花。此處微課的運用,能夠讓學員加深對微課主題選擇的認識,明確主題確定時應注意的問題。“微課程內容的開發”環節。微課程的制作切忌過于關注技術層面,而忽視了微課的內涵與實踐運用。微課程除了用于學生自主學習外,還可應用于推薦性學習、嵌入式教研和研訓一體體制下的工作研究。尤其是后兩者更應該是教師培訓微課程建設的重要作用和主要目的。因此,從教師培訓微課的目標看,微課的內涵更為關鍵,微課內涵除了主題的選擇和確定外,課程要呈現的內容、順序、邏輯和結構更為重要,這是達成教學目標,發揮微課功能與作用的重要載體。腳本的設計建構是微課程內容開發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講授腳本的概念、結構、設計要求時可以有針對性地穿插不同類型的微課程,會收到很好的培訓效果。比如可以通過呈現《最后的晚餐》微課,強調腳本設計要巧設懸念、激發教師的學習興趣;通過呈現《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導入N招》一課,強調微課程呈現內容一定要有可操作性,明確內在的邏輯順序。對新教師來說,上網看十分鐘甚至一兩鐘,就能找到一節課的切入點;通過呈現《從心術的醫患關系看新型師生關系》一課,強調腳本內容要引發思考和共鳴,讓學員通過《心術》中醫患關系折射出當下的師生關系,暗含著熱點的教育話題和深刻的教育道理,讓學員自覺接受課程所傳達的小事件、大道理。“微課程開發中易出現的問題”環節。微課程開發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包括選題不當、將微課等同于課堂實錄、知識劃分過細、知識密度過高、過分追求可視化和趣味性、片頭片尾過長、制作技術欠佳等問題。培訓者在講授這一環節時,可配合典型微課,加深學員對微課程開發常見問題的認識。如《訪談法》一課,就存在選題不當的問題,訪談法包括結構性訪談和非結構性訪談,其中包含的方法、步驟、注意事項等內容很多,放在一個課程容易講不清,如果就說結構性訪談、非結構性訪談,可能這個問題就講透徹了;再如《如何進行訪談》一課,就存在高密度知識呈現問題,忽視在微課的前、中、后三個階段通過提出系列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使學習者只停留在瀏覽、知曉的膚淺層面,缺乏引發學習者思考的設計。(4)總結概括在前三個步驟完成基礎之上,培訓者需對課程內容進行總結、梳理。以本課為例,培訓者需幫助參訓教師明確微課程設計制作中的幾個關鍵問題:一是明確微課程的教學目標。通過教學要培養學生哪些技能,獲得哪些知識,提高哪些素質,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在方法選擇中要考慮學習者邊緣化、非連續性、非正式性學習的特點。二是分析教學內容??蓮男再|、時間、數量、重點、難點、順序幾方面進行。三是體現教師獨特的語言風格。四是要有明確的線索。在微課程的短時間講授過程中,必須只有一條線索,在這條線索上突出重點內容,在講授重點內容時,所羅列的論據在保證精而簡的情況下要充分、準確,要巧妙啟發,積極引導。(5)練習反饋以本課為例,練習與反饋環節,主要采取任務驅動式培訓方式進行。讓參訓學員結合自身正在研究或關注的問題,設計一門微課程。具體內容包括:嘗試填寫微課程設計表;在內容部分按照腳本要求填寫;試著制作此微課。
5.培訓課程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程領導小組課程師資培訓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自我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為總目標的實踐性課程。為了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我區確立了“以行政部門為統領、以教研部門為指導、以資源開發為重點、以主題活動為載體”的實施策略。
一、成立課程領導小組,健全課程組織機構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是由國家設置、地方和學校根據實際開發的課程這一特點,我區成立了以教育主管局長為組長、以教師進修學校校長為副組長、以基層學校校長和教研員為組員的課程領導小組,為課程的有效實施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加強課程師資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面對綜合實踐活動這一全新的課程,我區搭建了階梯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培訓平臺。首先,對全體領導及教師進行大規模通識培訓;其次,對任課教師進行專題培訓;再次,定期開辦綜合實踐活動研修班、建立名師工作室、確立實驗基地校,并在基地校定期開展經驗交流、課堂教學觀摩、優秀案例分享等培訓活動。
通過一系列的培訓,教師們的課程觀、學生觀、教學觀、評價觀等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發展。
三、立足區域各校實際,有效開發課程資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世界有多大內容就有多廣的課程,開發課程資源是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途徑。
1.開發家鄉社區文化資源
我們區地處吉林市核心區域,同時又涵蓋5個鄉鎮,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有可開發利用的自然文化資源。如地處回民區的回族小學開展“回族文化直通車”主題活動,地處北山腳下的25小學開展“北山的研究”主題活動,地處鄉鎮的大綏河中心校開展“小小柞蠶終化蝶”的主題活動,還有的學校開展“我的家鄉―美麗富饒的松花湖”主題活動??傊?,家鄉的自然文化資源為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挖掘校內校外人力資源
校內的教師、學生,校外的專家、家長以及社會相關部門人員都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人力資源。如17小學把授課教師按特長分成幾個組,成立兼職教師指導組,學生在活動中有問題可隨時找對口的老師幫助解決。25小學在開展“我身邊的交通標志”主題活動時,請交警大隊的民警作指導教師;11小學在“野鴨子的研究”主題活動中,邀請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專家作專題報告;9小學在“珍愛我們的眼睛”主題活動中請來了醫院的眼科醫生,為學生講解眼睛的構造及保護眼睛的知識等。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得到學校教師、家長、社會全員的配合,做到了校內校外資源綜合利用,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沒有教材、沒有教參,教師感覺無米做炊,因此,根據教師的實際需要,我們編寫了《綜合實踐活動案例選編》。這些案例的選題體現了學校和區域特色,突顯了社會及自然問題?;顒幽繕梭w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顒臃桨负w了活動分工、設計、探究方法、預期解決問題等內容?;顒訉嵤┑牟僮鬟^程具體,活動結果展示豐富,教師評價客觀公正。案例集的編寫,激發了教師開發課程資源熱情,提高了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典型范例。
4.編寫綜合實踐活動學習手冊
為了使這門國家設置的必修課程能夠有效、規范的實施,我們還編寫了學生使用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習手冊》。這本手冊分別從自然、社會、自我三個方面,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有探究價值的內容為活動主題,注重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培養;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多元評價?!毒C合實踐活動學習手冊》的編寫,為學生提供了活動的背景材料和探究方法,同時也成了學生學習中的成長記錄袋。
四、突出主題式活動研究,構建有效的教學模式
主題式探究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活動方式,主要包括“活動準備、活動實施、展示交流、總結評價”這幾個階段。在各階段中,我們還探索出了相應的課堂教學模式。
活動準備階段探索出了《開題課》《主題篩選課》《方案制定課》等課型的課堂教學模式;活動實施階段探索出了《方法指導課》和《實踐操作課》等課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展示交流階段總結出了《成果展示課》《交流匯報課》等課堂教學模式;總結評價階段總結出了《展示評價課》、《交流反思課》等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構建,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可操作的模板。
一、指導思想
以建設一支師德修養高、業務素質精良、教學技能全面、教學基本功過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適應新課程改革需求的教師隊伍為目標,以新課程師資培訓為重點,以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為主線,進一步加大教師繼續教育和校本培訓的力度,努力開創我校教師培訓工作新格局。
二、工作目標
1、加強師德建設,加強行風建設,培養一支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教師隊伍。
2、認真完成《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專題培訓任務, 切實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素質。
3、爭取在“奉化市中小學教師教學大比武”活動中取得滿意成績。
4、繼續抓好教師英語300培訓。
5、落實師徒結對工作,促進新教師各方面水平的提升。
6、每位教師本年度繼續教育課時達到48課時以上。
三、工作措施
1、積極推進師訓工作的層級管理。校級決策層(校長為第一責任人,把握師訓工作的方面);培訓執行層(教導處、教科室要組織和開展校本研修活動,提高研修水平);教研組基礎層(教研組長要動員組織本組教師參加培訓,主持以組為單位的校本研修活動)。
2、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新課程師資培訓為重點,把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的培訓作為本學期校本培訓的核心工作來抓。圍繞《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的專題培訓,組織全體教師完成好培訓任務。專題培訓突出重點性、實現開放性、強調實踐性、注重全程性、關注層次性;培訓方式以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相結合、課程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要求每位教師完成:每章后面的一個練習題;摘錄有關理論30條;點評一個案例;撰寫一個教育教學案例;設計并實踐一堂教研課。
3、深入開展“師徒結對”活動。明確師徒雙方職責,簽訂師徒合同,建立考核監督機制,保證結對工作的成效。
4、繼續分階段抓好教師英語300句培訓,本學期的目標為100句過關。
5、繼續實行“一人學習,眾人受益”式培訓。學校選派教師外出學習、培訓考察,回校歸來要求他們寫學習匯報材料,對其他教師進行培訓,傳達學習精神。培訓可采用作專題講座、經驗交流、上匯報課等多種形式,產生“一人學習,多人受益”的效應。
三、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擬訂、學習本學期教師培訓工作計劃
2、制訂“新課程與學習主題構建”專題培訓實施方案
3、新教師拜師活動
4、“教師教學大比武”活動內容培訓
十月份
1、“教師教學大比武”活動內容培訓
2、“教師教學大比武”活動學校選拔賽并上報成績
3、設計《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學習手冊并分發,并建立網上學習檔案,共享資源。
4、自學《新課程改革與主題構建》第一單元。
5、邀請求真學校董秀亞老師上主題培訓輔導課(一)
6、英語300句培訓(一)
十一月份
1、組織教師參加市“教師教學大比武”活動
2、自學《新課程改革與主題構建》第二單元
3、邀請溪口鎮校徐治平老師上主題培訓輔導課(二)
4、英語300句培訓(二)
十二月份
1、自學《新課程改革與主題構建》第三單元
2、英語300句培訓(三)
3、邀請西塢中心小學孫紅怡老師上主題培訓輔導課(三)
4、師徒結對成果匯報。
一月份
1、做好師訓檔案整理工作
2、學期師訓工作總結
【參加學員】: 【主題 】: (一定選取有 的主題)
課程設計7部曲
課程內容重點
采用形式
要點
起
1.主題(theme)
反向、難點、效果、藝術化
2.難點針對(Connection)
1、以 的形式描述,不要寫的太虛
2、可以以一帶多
3. 培訓結構( picture)
一般是針對痛苦點的
4. 培訓收益(Result)
要落到benefit上去,而不要光寫掌握什么,學會什么
承
5.主要觀點(Input)
歸納法、關聯法、形象法
等
1、 加入
2、 刪除
轉
6.活動練習(Activity)
多種
還原現實,隱藏答案
合
關鍵詞:農村小學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師資培訓 實踐探索
一、概念界定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課程形態,超越了傳統單一學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組織的原則,將人類社會的綜合性課題、學科性知識和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以單元活動的形式統整起來,通過學生主體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有機地將學問性知識與體驗性知識、單一學科性知識與跨學科性知識、社會課題與學生問題、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統一的發展。
(二)農村小學
本研究中主要針對黑龍江省大慶市農村小學,包括縣鎮小學,又包括鄉村小學。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資情況
根據調查研究,大慶市農村小學并沒有專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師資群體基本上來自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師。從總體分析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師資力量薄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教師指導,倡導一種新型的教學指導形式—教師合作指導。從長遠看,每位教師都可能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教師。因此,根據研究需要將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分為兩類,一類為語數外教師;一類為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生活及音體美教師。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大慶市農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
1.研究對象總體
大慶市共有農村小學教師8088人,分別工作在425所農村小學,其中,1316人工作在17所縣鎮小學,6772人工作在408所鄉村小學。(數據來源于大慶市教育局2011年5月)
2.研究對象樣本
本研究采取分層抽樣的方法:首先,將大慶市農村小學教師分為縣鎮小學教師和鄉村小學教師兩個層次;然后,在17所縣鎮小學中,抽取9所作為縣鎮小學教師的樣本;再次,將鄉村小學分為區轄鄉村小學和縣轄鄉村小學兩個部分,因為大慶市共有4個區和4個縣下轄鄉村小學,再分別抽取2個區和2個縣下轄的鄉村小學作為鄉村小學教師的樣本。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別對兩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主要采用訪談和聽課觀察兩種方法。
三、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資培訓的實踐探索
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資培訓在遵循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性質同時,需要發揮農村當地的資源優勢及結合教師自身的特點和需求不斷完善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方式以及培訓評價方式。因此本研究將從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評價體系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定位“三維”培訓目標,提高教師課程意識
根據文獻研究及對農村小學教師的訪談可以看出,目前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資培訓比較少,在培訓中對培訓的目標定位比較單一,大部分培訓中只關注教師“知識性目標”的一維目標,即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理念以及掌握、開發與實施的技能。對“技能性目標”和“情意性目標”這兩個維度的目標關注很少,這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總目標相違背。因此,筆者嘗試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資培訓定位“三維”培訓目標,提高教師的課程意識。
1.知識性目標
了解課程改革的背景與意義, 明確課程改革的目標與內容;
理解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意義和內容;
掌握該課程理論知識;
掌握該課程的背景與價值、目標與內容、設計與實施、評價與管理。
2.技能性目標
具備課程開發與設計能力;
養成主題活動方案的預測意識,并具備預測能力;
在課程實施中,形成組織、管理與協調能力;
具備指導學生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能力;
具備與其他指導教師建立良好的交往和合作關系的能力。
3.情意性目標
形成新課程需要的教育理念, 增強實施新課程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具有鮮明的主體意識、生成意識、資源意識、合作意識;
形成注重過程,強調多元,促進學生發展的新的評價理念。
筆者認為師資培訓中,對目標的定位是整個培訓過程的重心,只有對培訓的目標定位符合教師的需要和特點,才能對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評價體系等具有方向性和指導性。只有師資培訓中定位“三維”目標,才能提高教師的課程意識,才能影響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的教師角色、教育理念、教育行為,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
(二)針對農村小學教師需求和特點,豐富培訓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性、綜合性和開放性的特征決定了綜合實踐活動內容領域的整體性、綜合性和開放性,因此要求教師具有綜合素質、廣闊的視野。反應在農村小學師資上,需要針對教師需求和特點,不斷豐富培訓的內容,才能開拓教師的視野,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1.理論知識培訓
農村教師的培訓需求是構建培訓內容體系的影響因素之一。根據調查研究,農村小學綜合課教師在培訓內容需求方面對知識素養培訓需求的比重為66%,占有較大比重(見表)。由此說明農村小學教師在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關理論知識的培訓內容方面需求最大。本研究將針對教師的需求和培訓目標的設置從課程改革、課程指導綱要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論知識三個方面概括理論知識的培訓內容。
首先,熟悉課程改革有關內容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前提和基礎。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課程目標、教學方式、評價與管理及相關的政策和措施,使教師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新課程結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對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的解讀,使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和實施中具有指導性和方向性。最后,本門課程的理論知識包括背景與價值、目標與內容、設計與實施、評價與管理等。
農村小學教師培訓內容需求差異分析
針對三部分的理論知識體系,建議邀請有關專家或者教育理論工作者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講解這方面的內容,使農村小學教師在該領域的理論高度有一定的提升,從而滿足教師的需求,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2.案例分析培訓
對廣大中小學教師而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全新的課程,處于發展階段,還不夠成熟和完善。師資培訓的時間短,效率高的特點決定了培訓中不可能讓教師深入學校觀摩每一個活動的實施過程。因此,選取典型的案例是彰顯培訓內容豐富性和實效性的重要途徑。針對農村小學教師而言選取國內外典型案例并結合農村的地區資源特點是豐富培訓內容的根本。教師可以通過解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案例, 從中獲得啟示, 進一步地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點和基本理念, 發現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出現的問題, 明確自身的角色等。
因此,建議邀請部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骨干教師或者教育專家從實驗區的眾多活動案例中精選典型案例,尤其是能充分利用農村地區資源優勢的案例引導培訓教師與專家共同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評價等工作。通過對案例分析的培訓,使農村小學教師理解活動案例并不帶有普適性,每一個典型案例形成都要考慮學校自身的辦學條件、所處的區域特點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因素。最重要的是根據所在地區的資源特色,合理利用和開發出符合學生特點的活動主題。尤其是農村小學更應該結合農村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家長資源等地域優勢創造出更有價值的活動案例。
通過對案例分析的培訓,使教師不僅能獲得蘊含于案例中的已有的理論知識,還可以針對活動情境分析問題,形成資源意識,探索出適合農村小學主題活動案例。
3.操作技能培訓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大體分為主題確定、主題探究和總結發表三個部分。根據培訓目標的設置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踐性的特點,讓教師體驗和經歷主題確定、主題探究和總結發表的實施過程是培養教師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只有教師親身體驗和經歷了整個實施過程,才能更有效地指導學生對活動主題的探究。為農村小學教師提供這種針對實施過程的實踐操作內容的培訓也是十分必要的。
建議選取經驗豐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教師對這部分內容進行培訓。首先,主題確定階段。根據培訓教師的地域特點分組,并進入選擇主題階段。其次,主題探究階段。根據主題,選取恰當的探究方法組織教師展開探究活動。最后,總結發表階段。根據探究結果選取合適的展示方式。整個實施過程中教師課程開發與設計能力、預測能力、組織管理與協調能力、信息收集整理與分析能力、交往和合作能力等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高。
對農村小學教師而言,將實踐操作培訓內容貫穿在他們親身經歷和體驗的實施過程中是提高教師操作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4.觀摩研討培訓
觀摩研討就是組織培訓教師觀看教學錄像或奔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較好的學校參觀學習,通過觀看課程設計和實施過程使培訓教師親身體驗和感受新課程形態在教學設計和實施方法上的獨特之處,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首先,選擇優秀課例。通過培訓教師與專家學者共同研討方式總結經驗特點。其次,到課程實施較好的學校參觀。能夠讓農村小學教師對這些各方面條件比較好的學校進行參觀,使他們熟悉學校整個課程準備、設計、實施、評價過程,有利于農村教師開闊視野,將一些先進的經驗運用到本學校的課程中。
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培訓應組織教學觀摩活動, 使教師正確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之間的關系, 從而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性, 解決在實際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為小學農村教師設置觀摩研討的培訓內容,使他們在學習先進經驗的同時,還能與專家學者、這些學校的師生交流經驗和體會,研究討論和反思,不僅提高了教師交流交往的能力而且增強教師實施課程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總之,針對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師資培訓內容需要針對教師的需求和特點,符合地區的資源優勢,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不斷成熟和完善。
(三)采取多元培訓,激發教師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性、生成性和自主性決定了在教師培養上,需要采取多元的培訓方式,以激發教師參與學習的興趣、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根據調查研究大部分師資培訓方式以被動——接受式為主,卻忽視了其他方式對教師發展的價值和意義。
建議采取多元的培訓方式。首先,講授式。根據培訓目標和內容以及農村小學教師對培訓的需求,講授式的培訓方式是必要的。理論知識的學習需要用講授的方式滲透到教師的思想中。其次,討論法。案例分析的學習以及觀摩研討的學習內容決定了討論法是培訓教師的重要方式。教師與專家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其他人員之間等通過討論將培訓內容不斷深化。此外,還有參觀法、探究法、合作法等自主——參與的方法,提高教師參與培訓的興趣,激發教師參與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證培訓的效果。
根據培訓目標的定位,要想實現三維的培訓目標,只采用單一的培訓方式是很難達到目標要求促進教師發展的。因此,筆者認為應采取多元的培訓方式,激發教師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才能夠保證培訓的效果。
(四)采用與目標相一致的培訓評價方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理念強調質性評價,注重過程和發展,鼓勵參與,體現差異。
根據調查研究,大部分的培訓評價比較重視受訓教師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因素,忽視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參與態度、參與過程表現等。因此根據三維培訓目標的要求,筆者建議應建立與目標相一致的培訓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不僅關注教師知識與技能的因素,更要關注教師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參與態度、參與過程表現等,使教師在培訓中形成明確的課程意識,形成實施課程的自覺性和責任感。筆者認為可以采用教師評價、小組成員評價、自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農村小學教師進行整體考核,才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從而提高師資培訓效果。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廣大中小學教師面臨的新課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門體驗性課程、實踐性課程、綜合性課程,它的設計與實施比任何一門課程都強調教師的綜合素質。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資培訓,尤其是對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師資培訓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發展中重要因素之一。不斷探索和完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資培訓體系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
基金項目:本文系大慶師范學院青年基金項目“大慶市農村小學教師培訓內容及方法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0SK02.
參考文獻:
[1]熊梅.綜合實踐活動開發與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謝巍.農村小學教師培訓需求探究.繼續教育研究,2012(1)
[3]李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市級師資培訓.繼續教育研究,2004(6)
[4]陳秋紅,張翠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培訓的載體.新課程研究,2004(7)
一 模式的創設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走過十個年頭,然而新課程教師培訓的任務依然艱巨。我們是培訓者,更應是培訓的研究者,我們期望突破教師(教師個體、群體,更或者是區域性教師整體)專業發展瓶頸。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歷經十年,中小學教師的課改理念已經具備,而把課改理念轉化為課堂教學行為的能力還十分欠缺,走進新課程的程度存在很大差異,部分先進學校、優秀教師實踐了課程改革,創新了課堂教學模式,多數教師卻只停留在觀摩學習階段,甚至是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到最后卻兩手空空。課程改革綱要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行為沒有學會,優秀的課堂教學經驗又在質疑聲中丟棄。通過調研,我們深知,服務課改深化發展,教師培訓的重心應放在課堂教學能力的提升上,教師需要課堂教學的觀摩引領、跟進式點撥訓練,而率先走進新課程、已經有了成型的課改教學流程的優秀教師,卻期望通過行動研究,跨過模仿走進理性,更深度的認識和解決課改中存在的問題,做有理論支撐的課改行家?;趯χ行W課改現狀、教師培訓發展需求的判斷,我們把全員崗位培訓與骨干教師培訓合二為一,把教師培訓課堂與學生課堂貫通,形成了全新的雙課堂主題課例式教師培訓模式。
二 模式的結構
所謂雙課堂主題課例式,就是以學生實際課堂為例,通過現場作課、講解、評課,落實培訓主題,使施訓者與受訓者在學習共同體中實現各自不同的成長。模式共分前期準備、課例展示研討、后期跟進三個階段。前期準備階段主要是施訓者結合年度培訓主題,開展備課活動;課例展示研討階段主要是施訓、受訓者共同參與的作課、講解、觀摩、研討,學習研究培訓主題;后期跟進階段主要是受訓教師模仿運用,研修員跟蹤指導,總結提高。我們把基本素質優秀、已經取得課改成就的教師組成研修員團隊,朝著本土行家方向培養,與培訓專職教師一起作為施訓團隊,一次活動一般安排8~10人參加,設主持人、執教人、評委團,他們是課堂教學的研究者,他們的任務是發現并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梳理經驗走向理性,創新教學模式、引領農村課改;我們把聯片鄉鎮同學科教師組成參訓團隊,一般40~60人,能較好的形成研修氛圍,他們的任務是主題課例觀摩質詢,主題教學行為的認同、模仿與踐行。模式的特點是:培訓活動圍繞主題,以課例為載體、以問題為驅動在中小學課堂教學中展開,研修員團隊與參訓教師群體互為資源、互為主體,共同參與、合作交流,在親歷親為中各出所力、各取所需。
三 模式的實踐要求
探索中我們也認識到,雙課堂主題課例式教師培訓模式的實施要切實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把握好培訓主題
教師培訓要有主題,有既定主題才能實現培訓本意,離開主題教師培訓就會迷失方向,活動就會改變性質,就會由共同學習變為評課、掰課、多幫一;主題要有實效性、針對性,培訓才不會淺嘗輒止、低水平重復;過程中要明確主題,為此我們規定,主持點明主題、基地學校課改經驗介紹涵蓋主題、現場課例展示主題、執教者剖析講解主題、合作交流圍繞主題、評委團點評升華主題、活動總結延續主題。
2.保證施訓受訓教師百分之百的參與
教師的合作學習需要組織,甚至比組織學生更要具體。培訓中我們要求研修團隊要布好局、把握好生成,唱好雙簧,參訓教師群體按鄉鎮、學校分組,促使研討交流勝似擂臺比武,鄉鄉、校校、組組不甘落后。培訓過程中我們的原則是:做減法消除惰性(活動開始做隆重的開班儀式,過程中做好分組要求,后續跟進安排結對幫扶,全程盡可能減少游離于活動之外的教師,參訓教師要做到積極主動);做加法營造氛圍(多鼓勵表彰,多質詢引領,緊張有序,樂此不疲,做快樂培訓);做除法分解主題(大題化小,小題分組研討,組組人人都有任務,研討不留死角);做乘法放大效能(展示交流、智慧碰撞、成果共享)。
3.形成合力,突出重點
模式本意在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以課例為載體,打破以往培訓者所獨有的偏向于理論的話語。但是單純的給出“該如何操作”,不講“為何這樣做”,也很難讓教師信服,如何引領研討形成合力、突出重點、分層遞進完成培訓任務是該模式操作的技術難點,目前是配之主題小講座予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