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6 21:38:00
序論:在您撰寫生活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從《黑暗中的舞者》獲獎,《老頭》、《江湖》、《北京彈匠》、《鐵路沿線》、《北京風很大》等作品走向國際開始,DV就不再平靜了,“一夜之間都成了革命黨”①,人人說DV,人人玩DV。DV到底帶來的是什么,取代電影的技術手段,粗糙不堪的畫面對電影造成的傷害,“影像不能承受DV之輕”②,還是賈樟柯呼吁的“反對歧視DV”③的另一種發展?審美需求,是人的最高需求,DV最后的發展必然是走向藝術的殿堂。藝術的生活化,生活的藝術化,是人類藝術和人類生活的極致,藝術從勞動脫離開始就渴望回歸生活,DV在某些特性上表現出來了這一藝術發展的趨勢,本文主要就DV客體的生活化,關注的題材從宏觀的歷史轉向日?;纳顖D景,民間普通百姓的生活,小人物的命運;DV主體的多元化,越來越多的人擁有自己的影像話語權力和自由,“革命”和“歷史”的官方宏大敘事轉為坦率的個人化的語言;美來源于人在本質力量對象化過程中反觀自身,受眾期待在DV作品中看到自己的生活,直觀自身,另一方面僅僅生活在其中也不能使他們滿足,在欣賞別人的鏡頭同時也拿起DV,對自我的生活表達,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客體、主體及受眾在生活中是融合的,DV在走進生活,走近我們,慢慢消解著藝術和生活的壁壘,DV藝術在走向生活,生活在DV鏡頭中變為藝術,生活,是DV藝術的起點,也是終點。
ABSTRUCT
Since《dancerinthedark》obtainawardsofCannesin2000,and《oldman》,《LakesandRivers》,《ballcraftsmanofBeijing》,《heavywindinBeijing》DVworksmovetowardsworld,DVhavebeennolongercalm,and"becomeRevolutionaryPartyawholenight",EverybodysaysDV,everybodyplaysDV.WhatDVbringtousonearth:itreplacesthetechnologicalmeansoffilm,"injurywhofilmleadstothefact"coarsepicturethatcan''''tbear,"imagecan''''tbearDVlight",merchant"objecttodiscriminatingagainstDV"byZhangKeJiaonethatcallupon,anotherkindofdevelopment?Aestheticdemandisthepeople''''ssupremedemand;DV''''slastdevelopmentmustbetheartpalace.Thelifenessofart,lifeartup,andmankindlifesendhumanartsverymuch,Artwisheagerlytoreturntolifesincebreakawayfromit,DVshowthetrendsofdevelopmentatcharacteristics.ThistextismainlyonthelifenessofDVobject,thedailylifeviewthatthesubjectmatterpaidcloseattentiontochangesdirectionfromhistoryofthemacroscopic,Thelifeofordinarycommonpeople,thesmallpotato''''sdestiny;ThepluralismofDVsubject,moreandmorepersonshaveone''''sownimagewordspowerandfreedom,Themightynarrationofofficialsidewith"history"of"revolution"istransferredtoacandidindividualizedlanguage;Gracefulstemsfrompeopleandreviewsoneselfinthecourseofessentialstrengthtargetindividualityisexpectedtoseeone''''sownlifeinDVworks,theyarenotsatisfiedlivinginit,alsopickupDVtoo,Expressingself-life,sotheobject,subjectandmerginginlifemainlyinasense,DViscomingintolife,walkingclosetous,andclearingupthebarriersofartandlifeslowly,DVartismovingtowardslife,livesandturnintoart,lifeinDV''''slens,ItisastartingpointofDVart,theterminalpointtoo.
關鍵詞
DV藝術的生活化生活的藝術化自我關照
導論DV之美在何方?
眼下,DV已經成為非常時髦的詞,網站,流行雜志報刊,大學校園內也流行著“今天你DV了嗎?”的問候語。這里所說的DV已經突破了digitalvideo(數碼攝像機或數碼影像)的原始定義,已經具有了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在內的廣泛含義,甚至還是一種時尚和潮流的代稱,內涵上呈現出思想的異質性和藝術的前衛性的意識精神領域。“DV是一種生存狀態,是對生活原生態的接近真實的記錄。DV讓人們找回對生活久違了的天真和熱情,讓人們換一個視角去觀察習以為常的一切;DV是一種權力,是將用影像表達自己的權利從少數壟斷者手中歸還給大眾的一把利劍……”、①
1996年,DV攝像機在日本問世,最初被用來拍攝家庭影像。但是短短的幾年間,隨著機身性能的改進以及電腦配套設備的開發與研制,“能輕巧、價廉、自由地干事”、②,DV機已經成為當前個人影像制作甚至專業媒體都非常喜愛的一種攝像設備,尤其是世界各地的年輕人都選擇DV進行自己的影像表達?!癉ogme95”宣言的提出者之一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LarsvonTrier)的《黑暗中的舞者》(DancerintheDark),獲得第五十三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DV在中國也有著迅速而大規模的發展,甚至要比國外的DV制作更有熱情。DV傳入中國以來產生了不少的優秀作品,比如:《老頭》、《江湖》、《北京彈匠》、《鐵路沿線》、《北京風很大》、《雪落伊犁》……在觀影群體中都是盡人皆知的代表作品。而青年導演賈樟柯用DV攝像機拍攝的電影《任逍遙》則入圍第55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獲得很高的國際聲譽,成為中國DV影像的驕傲。
DV一詞被炒得沸沸揚揚,DV的輕便和便宜使傳媒家電化,DV成為人們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表達思想的一種方式,代表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DV等數字藝術的發展在對傳統藝術沖擊的同時,也受到各方面的質疑,尤其是在審美價值上頗有爭議。DV給了人們影像權利的同時也破壞了影像藝術的高貴和經典,“每個人都是一位藝術家”③,開機關機太容易了,影像能否承受DV之輕?“首屆獨立影像節”也被形容為“考驗觀眾體能的‘視聽盛宴’”,④沒有審美的愉悅可言,DV到底是以怎樣的一種身份介入影像藝術之流的,DV的美在何方?
藝術的本質在于展現生命力。生活是最大的藝術之源,美正是來源于生活中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作為民間影像的力量,DV比任何其他影像藝術更接近生活。DV在誕生初期只是為了提高家庭錄像的聲畫質量,當DV成為人們的家用品也就是最大程度的回歸民間,承擔起反映民間的使命,甚至會在不自覺中最大限度的貼近生活的真實。DV的藝術性固然來源于對膠片電影在表現手法上的繼承和發展,然而其技術的特性與獨立性使其藝術性也具有特殊性。DV在技術層面上的輕便和經濟層面上的便宜促進了DV創作主體的下移,人們都不滿足僅僅生活在其中,都有了自我表達的欲望,創作主體多元化的同時,創作的內容更加平民化生活化,DV在本質上更傾向于民間,傾向于生活。
DV記錄著蕓蕓眾生的常態生活:《鐵路沿線》的流浪漢,《高樓下面》的外地打工者,《老頭》中的遲暮者……平常的人倫親情和家常里短無不感動著我們,無論是在DV鏡頭后面,還是鏡頭里面,我們看到的都是生命力的展現,都是人的本質力量的體現,到處都是美的展示。DV的美,正是在于對生活的回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實現了人類的假說:藝術的生活化,生活的藝術化。
DV,能承受生活之輕
美無處不在,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DV這只眼睛,發現了更多樸實無華的東西,讓生活中更為感人,更為真實的東西,無論丑,還是美,都坦然的呈現在鏡頭中。DV的平民化從純粹個人的角度對普通人喜怒哀樂的表達、對底層老百姓命運的關注、對人的個體或群的原生狀態的真實記錄,正是DV創作與生俱來的特點。因此,如果你在一個凌亂不堪的菜市、一個灰塵彌漫的建筑工地或一個破敗清冷的老街看到手持DV拍攝的人,你完全無須詫異,因為他就正是在以DV人的獨到視角,去捕捉周遭生活最平常、最質樸、最細小的片段。如西南師范大學學生創作的《最后的鐵匠鋪》,它所抓取的就是渝北靜觀場里的一家小打鐵鋪,那里曾是打鐵很發達的地方,后來因為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鐵器在生產生活中逐漸淡出,不少打鐵鋪都歇業了,這對父子卻在他們長期的作息慣性里,維持著冷清的鋪面。從中,我們看到的是新舊生活交替過程的一個縮影。類似的又如美視學院的《棒棒軍》,在紀實反映重慶“棒棒”①在城市邊緣不乏困苦的掙扎時,也折射出他們離開故鄉和土地流向城市的希望與夢想。在這里,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生活狀態與我們這個大都市的發展變化形成了寓意豐富的對比。《歌者》也是這樣一部反映平常及社會邊緣人生活狀態的DV作品。該片導演兼編劇鄭正運用電影的方式和手段,將眼光投向重慶民間的“死人板板”②樂隊,講述了一個女子到外地尋找失蹤幾年的丈夫,為生存進了一個喪事樂隊。在對找到丈夫已經絕望時,她愛上了樂隊的組織人,卻又在一次演出中,意外發現死者正是她要尋找的丈夫。片中對小人物命運的表現,凸顯出一種平民化的審美視角。楊天乙則是看到城墻根下的老頭好玩,于是動了要拍攝的想法,《老頭》中展現的是一群地道的北京老人,他們操著純正的京腔,在墻根下曬著太陽,天南海北地聊著。他們中有的已經口齒不清了,但是他們在人生的最后階段依然顯出輕松自然,就連身邊的老哥哥去了,他們談論起來似乎也要像老北京喊臺一樣的叫上一聲“好”。這一切自然地從影片中流露出來,像是一杯滾茶在慢慢地往下沉,緩慢而有節奏。一切就如生活一般親切自然?!侗本椊场返膶а葜靷髅?,是在偶然的機會里結識了一位來北京彈棉絮謀生的湖南農民,從而引發了他拍攝此人生活際遇的想法;《鐵道沿線》的導演杜海濱(朱的同班同學)則是在他家鄉寶雞的火車站附近發現了一群以揀垃圾、拾破爛為生的來自中國各地的流浪漢,于是力圖切入并記錄這群被視為“賤民”的人真實的生存狀況,DV用鏡頭關注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耙徊坑捌钪匾牟糠謶撌侨说纳?,而不應該是劇情,脫離生活的劇情是經不起琢磨的,而我之所以喜歡紀錄片也正是出于對這方面的偏愛。人類的行為標示著一切,如果你用心觀察,你會發現許許多多生活的細節,而正是這些細節組成了我們復雜的生活,并暗示著已經發生和將要發生的一切?!雹?/p>
在DV作品中,拍攝者不僅僅通過鏡頭來觀察生活,而且是切身體驗著鏡頭下的生活,與其說他們在拍別人的故事,不如說他們拍的就是自己用心去感受到的生活。盛志名他拍《心-心》時說:“當我回到北京的時候,是冬天,特別累,就開始玩兒,到酒吧之類的地方。玩兒的過程中,就看到我電影里那些小女孩的形象。有一天我從酒吧出來看到三個女孩兒暈在地上,就送她們到另外一個地方,然后就跟她們認識了。她們的生活給我的觸動特別大。我覺得我是真實地把她們的生活放在那里了,我沒想作任何的遮蔽。這可能和我對生活的認識有關,我沒看到那么殘酷的東西,我覺得大多數人的生活沒那么傳奇?!雹谑捓窃凇犊鄻反蚬っ谩返膭撟魇钟浿袑懙剑骸拔沂窃谵r村長大的,應該說小時侯也吃過不少苦;貧農的階級成分的原因吧,長這么大的20多年里,我接觸得比較多的是人文關懷者們所謂的‘弱勢群體’,我們宿舍樓旁的小炒部的那些打工妹于我畢竟是親切的,我們之間有共同話語;我想這是我們能夠溝通,因而我能順利完成這個小片子最重要的原因。她們對于拍攝、采訪、DV、紀錄片等等這一切都是完全陌生的,也并沒有去想她們會從自己日??吹降碾娨暺聊恢谐霈F;所以面對著攝像機,她們真是不會做秀,一切反而都如平常一樣自然。在很短的時間里,我們成了真正的朋友。我也在凌晨4點起床,看她們做包子、煎雞蛋;然后我可以安心地去睡覺,讓她們午餐前給我打電話起來繼續拍攝——拍攝成了我們共同的工作?!雹叟c其說是共同的工作,不如說是一種生活。杜海濱在《高樓下面》接近片尾的部分,出現了全片中惟一一個使用三角架拍攝的段落:除夕之夜的地下室的宿舍,一個中全景的畫面,阿毅蹲在地上剝蔥和蒜;此時作者從畫面右側出現,和阿毅一起剝蒜、洗菜,他離開、又回來,準備他們的年夜飯……當作者從攝像機背后走出來,他使自己也成為一個被拍攝者。吳文光在拍完《江湖》后,對“遠大歌舞團”④的關注也沒有結束,他有時仍然會出現在那個在窮鄉僻壤流動演出的歌舞大棚里。雖然大棚的演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在他們當中,這個“戴眼鏡、肯幫忙、還給他們做飯吃的吳老師”⑤已經成為了傳奇人物。這次經驗似乎完全改變了吳文光以往的拍攝立場,他在一次訪談中說道:“我是在一種悲喜交加的感情中拍片,我甚至覺得不是在拍一種另外的生活,而是我以什么眼光看他們,甚至我是在拍攝自己的生活,是在拍我自己的自傳。我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種奇怪的感覺,這種感覺真好,也許我沒有達到,但是的確拍他們就是拍我自己。我不能確定拍了這個團就像拍了全中國的團,但是我能確定拍的是我的生活?!雹僦偃A也說道:“幾年前我曾經在武警部隊里當兵,做了好幾年的電影放映員,所以《今年冬天》有種半自傳的意味。再回到部隊拍這個片子,這是我呆過很多年的地方,這是我的地方,電影中四個不同的方式也是在完成一種電影的形象。使館的鏡頭能看出來,那幾乎是一個鏡頭一氣貫成,那里邊是我呆過很多年的地方,那兒的一切我都非常熟悉?!雹诎鸭矣脭z像機對準被遮蔽的現實與生活的時候,對準可能要遺忘的過去的時候,可能就完全是出于一種感性沖動,和一種對同類人的理解。朱傳明在創作手記中說到:“我常常被生活中這樣的場面感動:火車站疲憊而臥的人群,集市上擁擠的人流,馬路邊吆喝生意的攤販,建筑工地腳手架上的民工……他們的呼吸象暗流一樣洶涌,被裹脅而去。”③而楊天乙與她所拍攝的老頭之間,也產生了“他們成了我的生活,而我成了他們的念想”④那樣親密的關系。DV拍攝者以一種人文關懷的心態為底層吶喊。生活中的輕賤無所遮蔽地坦露在DV的鏡頭中,故事、演員、導演都來自生活,最后構成同一個藝術。
DV,能承受藝術之重
DV作為藝術的革新工具不僅在于拍攝客體的草根化,更在于創作主體的身份出現了多元化的可能,DV的出現,打破了“業內人士”和主流媒體的設備優勢,模糊了昂貴的“專業影像”與便宜的“家庭錄像”之間原本不可逾越的品質差異,從而賦予了更多普通人以真正意義上影像創作的權利。因為DV使用的低成本,因為其主要使用者是社會各階層的普通百姓和愛好者,所以從DV問世至今,它一直都體現出很平民化的色彩。曾在峨影廠執導多年、后又到西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任教的余紀教授告訴記者,“以前搞電影電視的,的確多多少少都有些‘貴族感’。由于它很強的藝術性和專業色彩,對普通老百姓來說,甚至它整個的攝制生產過程都顯得較為‘神秘’。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DV越來越普及,使得老百姓用影像的形式來自由表達自我成為可能。DV作為一種新興的話語權力的載體,正在被泛化和更多地采用,并影響和改變著我們這個社會這個時代?!雹葜卮竺酪曤娪皩W院副院長唐澤芊教授對此也有深刻體會:“藝術領域的影像創作,離不開相應的技術裝備。隨著科技、經濟的發展,后期制作功能的簡便化,使原來停留在專業領域的影視藝術走入了尋常家庭。就像卡拉OK一樣,影像藝術正在成為一種家庭化的藝術,平民化的藝術。”①DV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自由,一種思想和創作的自由,DV具有配合先進的剪輯器材進行非線性剪輯的優點,并且采用了數碼信號的方式把作品傳到網上,“DV最主要的優勢對我而言在于真正的低成本,你不需要在創作前就擔心市場,擔心錢怎樣收回,擔心制片人給你壓力,哪怕作品賣不了,也不會使我債臺高筑,創作進入真正自由狀態”②,技術的發展從形式上改變了藝術的發生,技術門檻的降低和操作的私人化使越來越多的人擁有影像話語的權利和自由。
DV不僅僅是一種設備,而是一種新的對待電影和對待生活的方式。當代中國比較著名的DV導演,除了吳文光以外,其余幾部DV作品的導演全都是二十多歲的青年人,而且都是第一次拍攝紀錄片,這些年輕作者的創作初衷大都介乎自發與自覺之間,沒有誰在拍攝之前就對紀錄片的本體或價值有一個明晰的認識,但每個人在舉起攝像機的時候,都滿懷著真誠表達的強烈愿望。吳文光認為自己是使用先拍后制作的工作方式“拍的時候完全不知道這東西拍來干什么,以后有什么用,只是覺得非常有意思,不去制作一個驚人的作品,它是一個更私人的東西,它想表達什么東西,想說明什么東西,它肯定是屬于我的,DV代表了一種真正個人的表達方式。”③“DV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為作者的自來水筆,影像技術的進步可以使更多的人擁有一種表達自己的手段,一種語言。”④DV承受生活之輕的同時,也承擔起藝術的重。創作客體下移的同時,創作主體的下移,創作的自由和私人化使藝術更有活力。雖不說人人可以玩DV,但至少它已不再是主流的特權。DV家電化的趨勢,使DV藝術成為一種生活態度,DV著,藝術著,生活著。
影視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如果你拍一部電影,必須有專業知識,必須有設備,更主要是最好有個幾百萬,看《英雄》就可以知道了,光那些著名的演員的出場費就不是普通人可以承擔的,DV就完全不同,當然你也可以象《黑暗中的舞者》一樣,動用100臺DV,但那畢竟不是我們要走的路,真正的DV,有一個DV,有一腔對生活的熱情,有一幫朋友就可以。“DV影像工作站”⑤第三期的推薦作品是楊天乙的《老頭》,這部片子至今讓人們津津樂道的是,這是一個之前跟影視毫無關系的女孩;第一次拿起DV機;第一次拍攝紀錄片;耗時過兩年;一切自費;拍攝的是一群被忽略的北京退休老頭,雖然有點粗糙但不失原創性和藝術性。清華同學自編自導的《清華夜話》畫面的晃動,聲音的生硬也無損于大家對它興趣,它是那樣的生動活潑,蕩漾著對生活積極的熱情。蕭狼在拍攝《苦樂打工妹》時,他鏡頭中的主人公甚至搶過攝像機拍起他來,讓他說他的故事。拍攝的對象和主體都已經融入到生活融入到拍攝的快樂中去了,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生活的理解。2009年9月起,云南省德欽縣的幾位藏族農民在一家基金會的資助下,拍攝了《冰川》、《茨中圣誕夜》、《酒》、《黑陶》等幾部DV紀錄片,這個“社區影視教育”項目負責人郭凈博士在項目宗旨中寫道:“照相機,攝像機和電腦變得如此便宜,促使普通人產生了自己制作影像的欲望,當城市里的年輕人到茶館為朋友的第一部短片助興,當鄉下的制陶師傅開始用攝像機機錄村民選舉的場景時。多樣化的聲音便在影像中出現了?!雹購膶I的角度而言,最近的DV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視聽方面的缺陷,但這些新紀錄片人卻以影片內容的真實性與原創力震動了國際影壇:楊天乙的《老頭》獲2000年法國真實電影節的評委會獎,朱傳明的《北京彈匠》獲去年日本山形紀錄片電影節“亞洲新潮流獎”,而雎安奇的《北京的風很大》則在澳大利亞國際獨立電影節上獲得了“最高喝彩紀錄片獎”。這些獎項不僅僅是對這幾位紀錄片導演的褒獎,更重要的是,它傳遞了這樣一種信息:一個普通人可以通過他的才華、毅力、對生活的熱愛以及簡陋的攝影器材,成為一位“真正”的紀錄片導演。因此DV更深刻的力量是一種對普通民眾的影像啟蒙,是販夫走卒(只要他愿意)都可以掌握并運用的記錄工具,是無數雙眼睛對我們這個社會的多元觀察和描繪,DV帶來了“民間影像”的燦爛前程。DV也不會因為其承受生活之輕而損害電影藝術的重,相反,越是民間的越是藝術的,越是生活的越是深刻的。DV是最具平民意識的,一切平民化的東西都是有生命力的,只要人們對這個世界保持經常觀察,表達思考的習慣,每個人的眼睛都會更銳利,感覺更靈敏,思想會更開放,藝術也將更具生命力。
審美的生活化
DV從一種技術手段開始對藝術創作主體起了深遠的影響,進而對藝術內容的生活化起了催化作用,如果說技術帶來的藝術的生活化是一種外在的手段,那么審美情趣的生活化則是藝術生活化的本源。
美來源于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對象性的現實在社會中對人說來到處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現實,成為人的現實,因而成為人自己的本質力量的現實”②,面對“人化的自然”③,人們“不僅像在意識中那樣理智地復現自己,而且能動地、現實地復現自己,從而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雹芤虼耸鼙娫谒囆g批評和欣賞中,有一個“期待視野”⑤,他們期待藝術對生活的親近,真實成為中外視覺藝術作品接收和欣賞的衡量標準。它是在人類幾千年欣賞描寫現實的文藝作品的過程中和幾十年接收寫實風格的影視作品過程中形成的,從柏拉圖“模仿乃是藝術之根本特性”⑥起,至中國“千古文章,傳真不傳偽”⑦,無不要求藝術的真實性,惟有真實才能引起受眾的真正共鳴,受眾也才能透過藝術作品反觀自身。受眾代表的就是生活,DV反映的也是生活,受眾的生活又呈現出藝術的狀態,我們在看DV的同時我們也就是在看自己。當我們看到《不快樂的不止一個》家庭問題,《心-心》中的絕望中的希望,《苦樂打工妹》的艱辛又充實的日子,《清華夜話》中的學生生活,我們本能地感到親近,立刻意識到,這就是我們周圍的生活,這就是我們自己的生活。這些鏡頭真實記錄的酸甜苦辣就是我們自己的酸甜苦辣。巴贊、古拉考爾多次指出,紀實電影與真實的生活有一種親近性,正是電影與觀眾的親近性引起了觀眾對電影的親近性。DV更是如此,它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它的題材對生活的貼近。在權威調查機構AC尼爾森調查中發現觀眾喜歡收看的紀錄片類型的節目卻是《生活空間》這樣的節目和一些專題片,顯然“講述老百姓的故事”是很多觀眾關心的話題。人們期待紀實性的作品,是因為人們希望看到自身?!凹o錄片,尤其是更多的民間創作,創作者的角度可能是相對小眾的私密的,但他們所揭示出的空間,卻是大眾共通的?!雹倬┤A時報記者在北京電影學院等藝術院校和北工大等非藝術院校的學生會均進行了調查,學生們對紀錄片顯示出的極大熱情,讓記者很是意外,其中的幾部紀錄片是學生們屢屢提起的,比如講述了關于農民巡回演出的《江湖》;講述了一群遲暮老人生活故事的《老頭》;還有彈棉花的農村青年在都市中的遭遇和生活的《北京彈匠》等。吳文光講,“雖然乍一看,這些拍攝對象都不是社會的主流,但從片子中,大家能看出許多人性中相同的東西,而這些恰巧是普通人不愿顯露的,卻是人人都有的,大家喜歡的原因就是這種大眾化激起了心底的共鳴?!薄ⅱ趯W者黃集偉認為:“文字閱讀中,那種以虛構為能事的傳奇已是最靠不住的東西,‘非虛構’的加入,正顯出了無上魅力,開始成為我們閱讀生活中的核心期待?!雹畚淖秩缡?,影像豈不一樣,DV中真實的生活,讓我們更大程度的反觀自身,藝術的生活,美的生活產生了。
僅僅生活其中,僅僅觀看他人或者自己的生活也不能使我們滿足,我們又有自我表達的渴望,于是在欣賞別人的作品,別人的故事同時,我們也拿起了DV拍攝自己和周圍人的生活,于是有了《清華夜話》,我們一邊臥談,一邊拍攝,一邊看著我們的DV哈哈大笑;于是有了《冰川》、《茨中圣誕夜》、《酒》、《黑陶》,我們在生活的同時把它記錄下來,同時我們又成為自己第一個觀眾。創作與審美在生活中融為一體。藝術的審美,得到的是一種共鳴。導演的思維,對象的生活喚起了審美主體的某種相似經歷的記憶,看到的是自己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因此藝術更真實更具感染力;當審美主體成為創作主體兼創作客體的時候,這種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也就更為深刻,前者是反觀自身,后者是直面人生。審美的需求也促使藝術創作的生活化。藝術的生活化,民間化,從內容上改變了藝術的發生,生活主體的藝術化從形式上改變了藝術生成;DV改變了藝術,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導演、演員、還有我們都生活在這個社會,我們都在別人的故事中演著自己的故事。今天我出現在你的鏡頭中,也許明天你將會在我的鏡頭里,“我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我,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④,DV溝通了藝術和生活,溝通了你和我。我們期待著在DV中的我們,以此反觀現實中的我們。
美在生活
“人是詩意的棲居的”①,生活和藝術本不可分割,人類走了一個循環,藝術自從勞動中生活中脫離開始就有一種回歸的沖動,這也是紀錄片的經久不衰的原因。在工業化的現代,人們更渴望一種高科技高情感完美結合的生活,DV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工具,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希望。與其把DV當作一種媒介,一種設備,不如把它當作一種生活態度,DV并不同于過去的“作者電影”②,它不僅僅是“個人的表達”③,它還是一種個人的生活。真正跟DV態度有親緣關系的是維爾托夫的“帶攝影機的人”④。DV不僅使制作電影成為了一種個人的事情,它的欣賞也是成為個人的事情:我們在自己家里觀看DV作品,我們把DV作品裝在上衣口袋里隨身攜帶,贈送朋友,……DV,代表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獨立的藝術生活?;蛘哒fDV就是生活本身.它是生活中的一個全新的要素,一種生活習慣或習俗;它在我們的手上,在我們的生存之中;在它的面前,生活沒有一個外面,它無法從外面來觀照生活;它就在生活的里面,是我們個人生活和身體的一個組成部分,面對它,我們就是在直面我們自身。
席勒在《美育書簡》中談到:“人對美只應是游戲,而且只應對美游戲。…………唯有當他是充分意義的人的時候,他才能游戲,唯有當人游戲的時候,他才是完整的人?!雹萑绻fDV產品的產生和發展從技術上促使藝術回歸生活,人的審美情趣則從人的本性上要求藝術回歸生活。美是自由的,就像我們的生活一樣自由,DV給我們自由藝術自由表達的權利。藝術更重要的是參與性和互動性,游戲的藝術不僅僅是自由的,更是積極的。我們都在參與這個美的游戲,游戲中處處體現了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生活中處處展現著人的生命力,在對象化的現實中我們反觀自身,在富有生命力的生活中我們關照自我,從而得到審美的愉悅?!懊涝谏睢雹?,藝術在生活,美和自由不可分,藝術和生活也不可分的,DV在走進生活融入生活的同時,也就從藝術起點回歸到藝術的終極。回歸是人們的審美理想,只有在生活中藝術,在藝術中觀照生活,這才是完整的人。
參考書目
《電影觀眾學》章柏青張衛著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4.6
《西方文論概要》楊慧林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7
《西方文藝理論》張秉真章安祺楊慧林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以下為部分內容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高中化學教師,如何把化學理論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真正為學生授業、解惑的師者,正是化學教師同共探索的方向。下面是本人教學中累積的化學理論在生活中應用:
一、日日相伴的化學品——食鹽、碘化合物
我們知道食鹽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鈉,這是人們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種調味品。但是它的作用絕不僅僅是增加食物的味道,它是人體組織的一種基本成分,對保證體內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動和功能,起著重要作用。Na+和Cl-在體內的作用是與K+等元素相互聯系在一起的,錯綜復雜。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細胞、組織液和血液內的電解質平衡,以保持體液的正常流通和控制體內的酸堿平衡。Na+與K+、Ca2+、Mg2+還有助于保持神經和肌肉的適當應激水平;NaCl和KCl對調節血液的適當粘度或稠度起作用;胃里開始消化某些食物的酸和其他胃液、胰液及膽汁里的助消化的化合物,也是由血液里的鈉鹽和鉀鹽形成的。此外,適當濃度的Na+、K+和Cl-對于視網膜對光反應的生理過程也起著重要作用。此外,常用淡鹽水漱口,不僅對咽喉疼痛、牙齦腫疼等口腔疾病有治療和預防作用,還具有預防感冒的作用。(此知識在人教版高一化學的《堿金屬》)
碘化鉀、碘化鈉、碘酸鹽等含碘化合物,在實驗室中是重要試劑;在食品和醫療上,它們又是重要的養分和藥劑,對于維護人體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碘是人體內的一種必需微量元素,是甲狀腺激素的重要組成成分。正常人體內共含碘15mg~20mg,其中70%~80%濃集在甲狀腺內。人體內的碘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主要生理作用通過形成甲狀腺激素而發生。因此,甲狀腺素所具有的生理作用和重要機能,均與碘有直接關系。人體缺乏碘可導致一系列生化紊亂及生理功能異常,如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導致嬰、幼兒生長發育停滯、智力低下等。我國是世界上嚴重缺碘的地區,全國約有四億人缺碘。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提供含碘(碘的化合物)食鹽和其他食品(如高碘蛋),井水加碘,食用含碘豐富的海產品等,其中以含碘食鹽最為方便有效。1991年3月我國政府向國際社會做出莊嚴承諾:2000年在中國大陸消除碘缺乏病。(此知識在人教版高一化學的《鹵族元素》)
二、人生五味子之一——醋(酸)
醋的化學名字叫乙酸,分子式為CH3COOH。醋不僅是一種調味品,而且還有很多用途:1、在烹調蔬菜時,放點醋不但味道鮮美,而且有保護蔬菜中維生素C的作用(因維生素C在酸性環境中不易被破壞)。2、在煮排骨、雞、魚時,如果加一點醋,可以使骨中的鈣質和磷質被大量溶解在湯中,從而大大提高了人體對鈣、磷的吸收率。3、患有低酸性胃?。ㄎ杆岱置谶^少,如萎縮性胃炎)的人,如果經常用少量的醋作調味品,既可增進食欲,又可使疾病得到治療。4、在魚類不新鮮的情況下,加醋烹飪不僅可以解除腥味,而且可以殺滅細菌。5、醋可以作為預防痢疾的良藥。痢疾病菌一遇上醋就一命嗚呼,所以在夏季痢疾流行的季節,多吃點醋,可以增加腸胃內殺滅痢疾病菌的作用。6、醋還可以預防流行性感冒。將室內門窗關嚴,將醋倒在鍋里漫火煮沸至干,便可以起到消滅病菌的作用。7、擦皮鞋時,滴上一滴醋,能使皮鞋光亮持久。8、銅、鋁器用舊了,用醋涂擦后清洗,就能恢復光澤。9、殺雞鴨前20分鐘,給雞鴨灌一些醋,拔毛就容易了。10、衣服上沾染了水果汁,用醋一泡,一搓就掉。11、用醋浸泡暖水瓶中的水垢,可以達到除垢的目的。12、夏天毛巾易發生霉變而出異味,用少量的醋洗毛巾就可以消除異味。(此知識在人教版高二化學的《烴的衍生物》)
三、自愿吸食的毒藥——香煙
從化學角度介紹一下吸煙過程中產生有害成分的結構、性質及危害。香煙點燃后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大致分為六大類:(1)醛類、氮化物、烯烴類,這些物質對呼吸道有刺激作用。(2)尼古丁類,可刺激交感神經,引起血管內膜損害。(3)胺類、氰化物和重金屬,這些均屬毒性物質。(4)苯丙芘、砷、鎘、甲基肼、氨基酚、其他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均有致癌作用。(5)酚類化合物和甲醛等,這些物質具有加速癌變的作用。(6)一氧化碳能減低紅血球將氧輸送到全身去能力。最近日本學者研究表明,煙霧中還含有迄今為止已知物質中毒性最強的化合物"二惡英"。它們會引發和惡化各種疾病,例如,癌癥、肺炎、氣管炎、高血壓、骨質增生、各種心腦血管病、哮喘以及不育等病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資料,全世界每年約有1000萬人死于與吸煙有關的疾病。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呼吸道粘膜容易受損,吸煙的危害性更大。據調查,小于15歲開始吸煙的人,比不吸煙的人肺癌發病率高17倍。所以,我國中小學生守則規定學生不準吸煙。(此知識在人教版高二化學的有機物中貫穿)
四、學習的助手——筆
1、鉛筆芯是由石墨摻合一定比例的粘土制成的,當摻入粘土較多時鉛筆芯硬度增大,筆上標有Hard的首寫字母H。反之則石墨的比例增大,硬度減小,黑色增強,筆上標有Black的首寫字母B。
2、圓珠筆:油墨是一種粘性油質,是用胡麻子油、合成松子油(主含萜烯醇類物質)、礦物油(分餾石油等礦物而得到的油質)、硬膠加入油煙等而調制成的。在使用圓珠筆時,不要在有油、有蠟的紙上寫字,不然油、蠟嵌人鋼珠沿邊的銅碗內影響出油而寫不出字來,還要避免筆的撞擊、曝曬,不用時隨手套好筆帽,以防止碰壞筆頭、筆桿變型及筆芯漏油而污染物體。如遇天冷或久置未用。筆不出油時,可將筆頭放入溫水中浸泡片刻后再在紙上劃動筆尖,即可寫出字來。
3、鋼筆:筆頭用各含5%~10%的Cr、Ni合金組成的特種鋼制成的筆。鉻鎳鋼抗腐蝕性強,不易氧化,是一種不銹鋼,該種筆的抗腐蝕性能好,但耐磨性能欠佳。
五、生活中得力助手:
(一)、除去衣服上的污漬:
下面向您介紹幾種常見的污漬的簡易的除去方法:
1、汗漬:方法一:將有汗漬的衣服在10%的食鹽水中浸泡一會,然后再用肥皂洗滌。方法二:在適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堿[Na2CO3或NaHCO3],攪拌溶解后,將有汗漬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會,然后反復揉搓。2、油漬在油漬上滴上汽油或者酒精,待汽油(或酒精)揮發完后油漬也會隨之消失。3、藍墨水污漬:方法一:在適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堿[Na2CO3或NaHCO3],攪拌溶解后,將有藍墨水污漬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會,然后反復揉搓。方法二:將有藍墨水污漬部位放在2%的草酸溶液中浸泡幾分鐘,然后用洗滌劑洗除。4、血漬因血液里含有蛋白質,蛋白質遇熱則不易溶解,因此洗血漬不能用熱水。方法一:將有血漬的部位用雙氧水或者漂白粉水浸泡一會,然后搓洗。方法二:將蘿卜切碎,撒上食鹽攪拌均勻,十分鐘之后擠出蘿卜汁,將有血漬的部位用蘿卜汁浸泡一會,然后搓洗。5、果汁漬新染上的果汁漬用食鹽水浸泡后,再用肥皂搓洗。如果染上的時間較長了,則可以用洗汗漬的法一。6、鐵銹漬:在熱水中加入少許草酸,攪拌,使草酸全部溶解,將有鐵銹漬的部位放在草酸溶液中浸泡十分鐘,然后再用肥皂搓洗。7、茶漬將有茶漬的部位放在飽和食鹽水中浸泡,然后用肥皂搓洗。
(二)、水壺巧除垢
1、將空水壺放在火上,燒干水垢的水分,看到壺底水垢有裂紋時,將壺迅速取下放到冷水中,壺底水垢因熱脹冷縮而脫落下來。2、在燒水的壺中放一團口罩布,水垢會被口罩布吸附,壺上就不易結水垢了。3、燒水的壺中有了水垢,可放入一些醋,再加水,燒開一會兒,水垢可除去。4、用鋁壺燒水時,放一小勺小蘇打,燒沸10分鐘,水垢可除去。
(三)、快速彭脹饅頭
在面粉中加入適當的白醋(CH3COOH)和蘇打(Na2CO3)使之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使饅頭彭脹,松軟可口?;瘜W反應請大家想一想?
此外,通過高中化學理論中,還可鑒別“真絲”與“人造絲”、鑒別真假金銀、食品中的防腐劑、酒精和苯酚的消毒作用等。
總之,生活處處有化學。關鍵在于我們是否留心觀察,在生活中學習到知識。今后,讓我們繼續為“高中的化學理論在生活中應用”累積知識。
參考資料:
1、高中《化學》第二冊,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室編。
許多教師整天致力于“命題——指導——寫作——批改——講評”五步式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致力于教學生審題、立意、選材、謀篇、遣詞造句、修改及各種表達方式和藝術手法的運用,不同文體的寫法,甚至常常用應試作文取代常規作文的訓練。他們企望走捷徑,“一步到位”,結果反而是欲速則不達,收效甚微。一言以蔽之,他們重視表達能力的培養,卻忽視了更為重要的學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養。我們應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改變這種狀況。
辦法之一:培養學生直接感受生活的能力。
所謂“感受”,就是指人的感官受到外界形、色、音響、氣味等各種刺激后所產生的一種與客體刺激相應的心理活動,如情緒激動、心情舒暢、思想領悟等。它是在感覺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較為復雜的心理過程,是因人而異的。比如對于海鷗這一動物,在高爾基的筆下是:“在暴風雨來臨之前著,——著,它們在大海上飛竄,想把自己對暴風雨的恐懼,掩藏到大海深處。”(初中第五冊《海燕》)作者借海鷗抨擊了見風使舵、害怕革命的資產階級,顯然是貶義的。而我們商店里有海鷗牌洗衣機、海鷗牌電風扇、海鷗牌洗衣粉等以海鷗命名的商品,無疑又是褒義的,這就是感受的不同,文章離不開生活感受的孕育。有生活感受,才能寫出文章,感受獨特,文章才新穎,有“個性”;感受深刻,文章才有深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鼓勵學生樹立起這樣的信念: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感受的,都是可以讓我們捕捉到有用的東西的。同時,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無論是在校園生活中,還是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都要有感情的投入,都要五官開放、心官激蕩地參與,而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如看《話說長江》的電視片,完全可以邊看邊聽邊想,看看電視片里的解說詞是如何與被說明的圖像相依相輔的,與一般的說明文有何不同。善于捕捉生活現象的啟迪,即在感受某一事物的時候,融入某種有本質聯系的思想(精神),是感受的一個基本要求。
全身心地感受生活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它能夠領會到生活的啟示,還在于它往往能激發靈感,產生非吐不快的寫作沖動,而這種沖動正是成功的標志。
我們教師要指導學生有意識地養成觸景生情、見物生情、聞聲生情等習慣,不斷地觸發、延展和豐富自己的感情。感受生活能力的培養需要反復訓練,積水成河。除了課堂作文教學之外,可要求學生設立課外練筆本,有了感受,就及時動筆,抓住靈感,自覺去作文,點點滴滴積累。教師盡可能予以褒揚,同時指出不足。也可以上感受信息交流課,組織學生交流校內外生活的種種感受,起到相互啟發、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作用。教師自己也可以談談下水作文的體會。還可以結合知名作家熱愛生活、投身于生活的事跡或體會(如魏巍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寫作和生活的關系),來進一步激勵學生熱愛生活、多情善感地反映生活。要指導學生注意發掘自我生活的感悟點(如生活環境變換、人更、交誼慶賀等容易泛起感情的波瀾),激蕩情思,促成寫作契機。有條件還可以把學生帶到野外、工廠、工地、礦山中去,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去聯想,去想象,去接受美景,去領會哲理。
辦法之二:培養學生間接感受生活的能力。
“間接感受生活”,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書刊、電影、電視等媒體來感受生活。這也是一條感受生活的重要途徑。下邊就閱讀書本方面談談。
“書是有字的生活?!敝灰獙W生設身處地地帶著相應的情感去閱讀,去再現書本借助文字所表現的生活情境,就一樣能夠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讀杜甫的《春夜喜雨》,就可以體味詩人見春來草木繁茂,生發恨別之情;聽無聲春雨,想到滿城春色,喜上心頭。讀巍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松骨峰戰斗,腦子里要像過電影一樣再現當年的壯烈場面,體會從中表現出來的對敵人刻骨仇恨的階級感情和氣吞山河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一句話,要引導學生對所閱讀的文章中所寫的人、事物感同身受地體會與領悟,對文章中可喜可悲、可愛可憎的人和事動真情,把自己融入文章的人物當中去體驗,融入文章的情境當中去領會。
生活教育是語文教學高效之路。早在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已倡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語文是日用交際工具,生活中人們用它來學習文化知識、交流思想感情、傳播信息經驗。語文的這一實用工具性決定著人們無時無刻不在學習語文、使用語文。語文教學就不能僅僅局限于語文課堂之中??评账鼓苏f:“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币蚨?,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語文學習的時間多得很,語文學習的空間也大得很。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結合,如此,語文教學之效焉能不高?
生活教育,也就是給生活以教育,以提高生活的質量;用生活來教育,以保障教育的實施;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以明確教育的宗旨。“化民成俗,其必由學?!薄敖▏?,教學為先?!闭Z文教學對于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質、道德水平、審美修養功莫大焉,任重而道遠。那么,怎樣用生活來教育以保障其切實有效呢?
不少人總是抱怨教材中現代的成份太少,離現實生活很遙遠,以致語文教學有隔膜之感,,勞而寡效。其實未必。在學習《曹劌論戰》、《信陵君竊符救趙》、《赤壁之戰》等課文時,我們不難發現其崇尚智謀重視人才的共同點,而今這一點也正逐漸成為社會共識。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賈誼云:“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边@與當今以發展經濟為中心、脫貧致富的政策可謂所見略同。秦孝公“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橫而斗諸候”,與現在的國內國際形勢何其相似乃爾!引入時代生活的源頭活水,語文教學雖僅尺水方塘,但古今中外的“天光云影”也都紛紛呈現了。如此施教,焉能不新鮮、生動而親切呢?陶行知關于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的主張對我們應無不啟迪。
語文教學不是單純知識傳授,要想掌握語文工具非得歷經練習不可,語文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主體。心理語言學家克拉申認為,語言能力主要不是靠學獲得的,而是習得的。俗話說:曲不離口,拳不離手。陶行知主張教學做合一,即教語文、學語文與用語文三位一體,在用中教、在用中學才是真教真學。具體地說來,就是在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非一味地由教師越俎代庖,巨細無遺地分析講解,鉤深索隱。語文訓練應密切地聯系生活。因為只有在真實具體的交際情境中,語言才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是適合的、得體的;學習者的心理姿態積極,其學習語言的潛能也得以最大限度地被激發,從而加快其語言能力的發展。
課堂教學固然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但課外的學習也不應放任自流。高明的教師總是努力地配合班級、學校、家長及社會,充分利用現代傳媒之功效,讓語文教育滲透現代生活,以現代生活進行語文教育,從而創設良好的語言語文學習環境。
設計是用來解決問題的,而設計師的任務是把東西做得對人類有價值,有一些時候是外觀起作用,但更多時候絕對不是。
舉個例子來說,曾有一家飲料公司發現消費者不再喜歡喝他們的飲料,希望我們能夠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前提是不能改變他們飲料的口味。經過調研,我發現原來是消費者覺得這家公司的飲料不新鮮,非常不幸的是這家公司號稱是當地生產新鮮飲料的惟一一家公司,這原本應該是他們的一個主要的賣點。我的辦法是改變飲料的提供“界面”———飲料機,改進方案是讓人們能夠聽到飲料倒進杯里的聲音,讓嘩嘩的聲音帶來新鮮的感覺,而在之前設計者們都在想方設法把飲料機做得足夠靜音。
兩個月后,這家公司的銷售額有50%的增長,消費者認為產品的口味比以前更好了。但實際上他們的配方并沒有任何的改變,只是傳達了一種“正在制作”的信息。這就是設計,找到并解決問題。
中國設計師從來不缺乏創造力,但是,尤其是在小的時候,他們得不到相應的機會去接觸設計行業。而且,中國設計師得到的只是科學或者美術的訓練,沒有將兩者結合。設計既有藝術性,又有科學性和商業性,好的工業設計師需要幾方面的平衡能力。
實際上,不光是中國,全世界的人們都應該認真想想生活究竟應該是什么樣的。很多西方國家國內購買力越來越低,消費者追求低價位,所以他們在中國尋找這些加工廠,因為中國的人力資本更便宜。現在中國也在做同樣的事,持續地鼓勵消費,價位越來越低,長期來看這對中國的工業是一種戕害,因為整個經濟越來越依賴于人們的購買力。以手機為例,廠家總是以低價格鼓勵消費者不斷地購買新手機,根本體現不出技術的價值。
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為此做一些事,而工業設計師可以利用設計來解決問題,也就是通過真正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來遏制這種買方市場,而不是加入這個長期來看只能使人們越來越窮的游戲。
對于中國,如果這種全球性的買方經濟繼續發展下去,現在進入中國的這些外國企業就會尋找勞動力更便宜的地方,甚至國內的企業也會走。那個時候經濟體就會出現系統性危機。
1.物業管理收費存在巨大的難度
物業管理費用是作為享受物業服務的業主應該交納的基本的管理費用。但是對于很多居民來說,主動交納物業管理費用的意識卻相對比較弱。很多時候存在著拖延或者拒付等情況。第一,很多業主由于沒有主動繳費的意識,或者由于工作過忙等原因,延遲交付物業管理費用等,使得物業費用收繳不及時。第二,由于現在很多空置房,對于這部分業主經常不在小區居住,所以物業管理費用繳納也不積極。第三,很多業主認為物業公司提供的服務不滿意,不能滿足其日常生活的需要,對服務的不滿意導致繳費的不積極。另外,根據國家的政策,現在物業管理服務費是政府公告的價格和市場調節價相結合的手段進行收取的。而政府指導價是實行“成本最小化”的原則,致使物業管理公司只能在保本微利中經營,對物業管理做好、做優形成了障礙,直接影響了物業管理水平,從而使業主對物業管理服務質量滿意度低,對收取物業管理服務費又增添難度。
2.物業管理重在“管理”,沒有形成良好的服務質量
良好的服務質量是社區居民享受物業服務的基本保證。但是現在很多物業管理公司服務意識卻相對較低。在物業服務的提供時候,僅僅是當做一項義務,從方便居民、服務居民的方面來說,不能很好的滿足居民的需求。目前很多物業管理公司都是開發商提供的,這些物業管理公司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存在著質量不高的情況。比如對于安全服務,很多保安都是年輕的小孩子,甚至是暑期工,崗位輪換較多。對于進出小區的人也都不認識,防范意識較差。其實,在小區衛生,小區環境等方面,物業公司的管理也不能讓小區居民滿意。再次,在提供服務的時候,很多物業公司還停留在管理的層面,缺少服務意識,使很多居民對于其服務質量都不是很滿意。最后,小區的管理上很多還采用的是傳統的安防手段和安防措施,對于新技術的應用不夠重視。由于物業公司的專業素質還需提高,在提供服務時服務意識不強。使得居民在接受物業管理公司提供的服務時,會產生各種矛盾和糾紛。有的居民會投訴物業管理公司不作為,認為交完物業管理費用卻沒有享受到相應的服務,從而導致在以后的物業費用收取時候產生困難。這種惡性循環也阻礙了物業服務的良性發展。
3.物業管理人員素質不高,專業人才需求量大
物業管理的概念進入我國不到20年的時間,進入行業時間的短暫也造成了我國物業管理人才的缺乏,近年來,隨著我國住房建設的加快,物業管理專業人才不足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目前而言,物業管理公司的從業人員文化素質各有差異,總體素質不高。物業管理公司的優秀管理人才少,尤其是創新性物業管理人才。很多都是半路出家,或者是在其他行業發展不下去,轉而投向物業管理行業。這些人員都缺乏專業的物業管理培訓,對系統化的物業管理知識了解甚少。同時這也導致了物業管理服務質量不佳的原因。物業公司的從業人員大多是流動人口,人員隊伍流動性較強,素質較差。隊伍的不穩定使得服務的品牌和質量都得不到保障。對于一些保安,甚至出現監守自盜的情況。這種人員隊伍結構使得物業管理過程中服務不夠專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物業管理作用的發揮。
4.業主監督作用沒有發揮
業主委員會是業務內部成立的監督機制,在業主委員會的協調下,業主能夠更好的行使自己的權利。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每個小區都有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根據自己小區的實際情況與物業公司進行協商和溝通,共同做好小區的管理工作。但是對于現在很多小區,業主委員會的功能和作用卻沒有充分的發揮。很多業主委員會名存實亡,只是一個松散的組織,沒有召集人,也沒有開會的制度,對于小區管理中的一些事項也沒有響應的監督和管理的機制。業主委員會的監督作用并沒有發揮。另外,部分業主委員會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監督機制,內部沒有正式出臺一些監督流程,對物業管理公司如何監督、需要物業管理公司季度、年終時出示哪些統計資料等,這些都沒有向各位業主公示。
二、完善物業管理的對策建議
對于物業管理來說,由于受運行機制、人才隊伍等方面的制約,存在著一些阻礙物業管理順利發展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區的穩定?;谶@些問題,物業管理上必須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業主的維權意識,加強物業管理公司的服務意識。
1.對物業管理服務費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
為了解決物業管理收費難的問題,物業管理公司首先要反思,檢查自身的問題??梢越∪屯晟莆飿I管理費用使用賬目,在季度末或者年終時定期張貼在公告欄處,向各業主告示,讓業主們對物業管理服務費的使用情況有大致地了解。通過這些方式換取業主的信任和支持。另外,對于根據政府指導價來制定物業管理費收費標準的,可以向政府提建議改善這一收費標準,按照當地政府確定的物價上漲系數、基本工資水平調整物業費收費比例,通過市場來制定物業管理費的標準。對于小區物業公司來說,其運營必然離不開必須的資金。只有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有了一定的收入,才能促使小區物業公司改善一些基礎設施,改善一些管理手段,從而更好的為居民提供服務,激發物業從業人員優質服務的積極性,進一步維護小區的安定和團結。
2.促進物業管理科學化,不斷提升服務滿意度
要實現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的要求,需要促進物業管理科學化,采用現代科技進行管理?,F在,很多物業管理公司還是運用傳統的管理方式,耗費了大量精力,造成物業管理存在較大難度,而且服務態度不佳。運用了新進手段,比如,運用電子板與公告小區信息,收費通知、收費情況公布等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公布,或者建立一個物業管理系統,業主們可以在系統里查詢到小區的各類信息,有效地提升了服務質量,提高業主們的滿意度。在安全上,可以進一步加強技防措施的運用,提升小區的安全管理水平。
3.提高物業管理從業人員素質,培養專業人才
物業管理水平的體現主要依賴于從業者的執行水平。這就說明建立專業性強,綜合素質高的物業管理人才隊伍的迫切性。因此,物業管理公司需要加強員工的培訓,定期對員工進行考核,從而使員工的專業水平不斷提升。對于考核成績優秀的員工,可以送到培訓學院專門學習,在學習在成長,逐漸提升其管理水平。對于物業公司的管理人員,要強化其服務意識,避免在服務的過程中和業主產生沖突。對于保安等流動人員,要通過加強素質教育、業務能力教育等,強化其責任意識,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和更好的培訓,以增強隊伍的穩定性,維護小區的有序進行。同時,在物業公司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一定要以業主的需要為出發點,維護業主的利益,履行自己的責任。
4.加強業務委員會的監督作用
業主委員會是小區居民維護自身權益的自治組織。因此一定要在生活中予以加強,通過業主們的聯合,促使業主更好的表達意愿,促使物業公司更好的提供服務,促進小區管理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物業管理條例》從制度上賦予業務委員會對物業管理公司的監督權利與義務。因此在實際生活中,要加強業務委員會的監督作用,充分了解業主們的意愿,并把這些意愿對物業管理公司充分表達,為提高物業管理水平貢獻力量。具體來說,業主委員會可以通過定期不定期會議,來征求小區居民對于物業公司服務的意見和建議,并作為社區居民的代表向物業服務公司進行反饋。通過建立服務、監督、反饋、整改的良性機制,來加強和提高物業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促使物業管理服務效能的進一步提升,維護小區的和諧環境。
三、結語
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有些電視工作者往往重視了對畫面的處理,而忽視了聲音的效果,或者只注重運用聲音中的語言和音樂,而忽略了音響這一重要因素。有的甚至在從事了多年電視節目制作工作后,竟然還不能正確認識什么是音響,音響和音樂有什么區別,他們往往把音響和音樂混為一談。出現這種情況,我想,也許是由于音響的基本作用和美學功能還沒有被人們所熟知。在這里,我謹結合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所接觸到的,對經濟節目中音響的運用,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音響在經濟節目中的運用,與在其它電視作品的運用并無本質的區別。從理論上講,聲音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是客觀的。能夠被人“聽”到的音響指的是每秒鐘振動頻率為16-20000次的音波,而當這種音響被人所“聽”到,在人的大腦顳葉聽覺區形成的知覺后,這種知覺卻又是主觀的印象。因此,可以說音響是物質世界所固有的,而它又是隨著人及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而變化的,人類社會每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在其自身的視聽世界中,都會增加不同的內容。譬如,在原始社會,在人類的語言與音樂尚未完善的時候,自然界的音響占據了人類聽覺世界的很大比重。無論捕食與勞作,音響成為人們表達感情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自然的聲音可以說是這個時期音響的鮮明標志。再譬如,當人類社會邁進工業化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與工作效益都在不斷提高,而這個時代的時代標志則應該是飛轉的馬達與機器的轟鳴聲。在我們今天的電視創作,音響自然更是不可缺少的。在當今經濟社會中,經濟活動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是越來越大,經濟活動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這對于反映社會經濟生活的經濟節目來說,可以說正是大顯身手的好時候。當然,隨著題材的越來越多,音響素材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所以在經濟節目制作中,就要注意處理好音響與音樂、語言(包括解說詞)的關系。
在經濟節目中,構成“聲”的諸多因素,主要可分為三大部分:音響、音樂和語言(包括解說詞)。其中,音響是指影視藝術中除對話、音樂之外所有聲音的統稱。而音響、音樂和語言(包括解說詞)三者雖然內涵不盡相同,但它們的外延又往往互相交叉、互相滲透,如秋蟲的悲鳴與林鳥的歡叫往往都具有音樂的旋律,而在商場或者聚會現場拍攝的專題片中,背景紛紛雜雜的人聲本應屬于語言的范疇,但是因為含義模糊,且并非表現主題所必需,所以也就具有了音響的功能,而且這樣的音響的運用往往能帶給人很強的現場感與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音樂、語言與音響是互有區別又可互相轉換的,這不僅僅取決于節目制作者的藝術加工,也與觀眾的感知能力與理解程度有關。
總之,聲音的三個因素在電視創作中是各司其職,但又相輔相成的,它們同視覺因素結合成有機的統一體,產生了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
音響的內容往往是復雜多變的,而它在電視節目中的應用也是多種多樣的。在一般的節目中往往更注重音響的象征、比喻、夸張等渲染感情的特點。而經濟節目的經濟性又使其具有了更鮮明的特點,這一般表現在音響運用的頻率,節奏時間的長短,以及感彩的選擇等方面。如今的經濟節目可以說與社會經濟生活越來越近,與老百姓也是越來越近。過去,經濟節目給人的印象只是會議報道或數字播報之類的。而今天,電視可以說已經全面介入到社會經濟生活中。當你看著那學本深奧的經濟學理論,在電視屏幕上,演譯成一個個就發生在身邊的故事;當你看著節目中的主人公在經濟大潮中感受與自己或相同或不同的經歷,當你看著來自社會的方方面面的經濟信息如潮水般的涌來你才會深切的體會到經濟大潮就在眼前,競爭就在眼前!
于是,在這樣的基調中,經濟節目中的音響也就先天的具有一種快節奏、高頻率的特色。在感彩上,也總是給人一種積極向上,躍躍欲試的感覺。例如在《走進秋天的故事》中,在介紹下崗女工莊媽媽開辦的莊媽媽凈菜社時,就多次運用了加工過程中切菜的聲音,那快節奏的“鏘鏘”聲既讓人感到她們工作的艱辛,又讓人體會到她們自強下息的精神。所以說,音響效果在電視節目制作中的地位絕不低于語言和音樂,音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強烈的表現力。下面,我們就結合音響在經濟節目中的運用談一下音響的基本作用。
首先,音響可以渲染、烘托環境氣氛,刻劃、描寫人物心理,它使電視節目(包括經濟節目)具有了不可忽視的真實感和親切感。生活本身是有聲、有色、有形的。畫面能再現現實生活的形與色,是連續的,聲音則是現實生活的聲的體現,是片斷的。當畫和聲有機協調,巧妙配合的時候就產生了立體的、連續的、完整藝術的效果,給觀眾一種真實的立體感受,使人們得到一種身臨其境的藝術感受。
我們說電視之所以擁有一個寵大的收視群體,主要源于它作為一種雙線傳播的媒介,它所傳播的信息更接近于真實,而音響效果無可置疑的逼真性在其中也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經濟節目中,無論是對經濟人物的采訪還是對經濟事件的報道,都離不開人物與事件所處的環境,他們的真實源于環境的真實,而音響恰恰就是再現真實環境的重要因素。例如,在《養犬女工─李玉俊》一片中,開場畫面是一個遠景在緩慢的橫搖中,一片磚瓦房屋出現在觀眾面前,如果僅限于此,給人的印象也只是實物,缺乏生活氣息和立體空間感。不過,作者借助畫面又恰到好處地運用了音響效果,隨著畫面的由遠及近,犬吠聲也由弱而強,給人一種群犬爭吠的感覺。于是,一個農村家犬養殖場活生生地出現在大家的面前。在此處,作者雖不著一詞,但透過群犬此起彼伏的叫聲,令觀眾潛意識中,對養殖的紅火與興旺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下文塑造養犬人李玉俊這個成功者的形象的出現,埋好伏筆。
當然,在電視藝術中,畫面對于提示環境背景,可以說是最占優勢,但單純地以畫面和音樂比較往往表現的單調、呆板。如果能恰當的將音樂改為音響,那么一個真實的藝術環境就會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并且能給予觀眾超出畫面之外的外延空間。同時,通過音響的不同混響,還可以表現出立體空間的質感和密度,并且通過畫面中的人和物在不同的空間中的運動,以及不斷變化的音響,表現出聲源與觀眾的距離,暗示出人或物在熒屏空間里的運動方向,體現出聲音的景別和層次。例如,97年,記者隨車赴河北辛集采訪。
在河北辛集光羊真皮制衣有限公司,參觀了一套完整的皮衣加工、生產的過程,由羊皮的鞣制、上色、噴光到成衣的畫片裁剪、縫制直至成衣檢驗入庫。在不同的工序,記者采用了同期聲拍攝與主持人出鏡解說相結合的方式,于是,鞣皮的大轉桶緩緩轉動而發出的深沉的轱轆聲,生產車間里機器的轟鳴聲,都作為最貼切的環境音響采入專題片中,增強了真實感。隨著片子的播出,在潛移默化中,這些環境音響成為產品質量與企業實力的有力證明,在消費者中產生了巨大的反響,為企業創造了豐厚的利潤回報。
此外,環境音響的主觀處理,往往能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對人物的心理變化和人物情緒變化起陪襯、烘托的作用。比如,車站送行,再沒有用汽笛長鳴與火車隆隆的起動聲更能震撼人,來表達依依惜別之情的了。環境音響的主觀處理在經濟節目中同樣有精彩的運用,如在《走進秋天的故事》一片中,主人公林明鋼原是航運公司的一名員工,主動辭職后,成了一個個體小老板,正處在創業的起起落落中。在一次與原公司的老友聚會中,有人吹起了口琴,琴聲響起,大家的心也隨著樂曲悠揚地飄散……在這里,作者就充分利用音響渲染氣氛,成功地刻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可以說是極具神彩的一筆。我們可以一起來回味一下,畫面只是簡單的切換,吹口琴的人、舊船上聆聽的人們、一張張飽經風霜的面孔、舊船、滾滾的江水和遠處岸上林立的大廈。這些畫面都是由悠揚的琴聲和滾滾的江水聲串聯起來,于是一種生活的滄桑感油然而生,對生活的萬般滋味也盡在不言中,生活的質感也躍然眼前。
其次,音響在經濟節目中的運用還能渲染情緒。作為一種高科技的傳播媒介,電視已經走進千家萬戶,電視藝術的體現同時需要觀眾的視覺文化配合,即電視節目要調動觀眾的想象、聯想等綜合感受能力。蘇聯現代心理學家津琴柯指出:“聯覺出現在各種不同的感覺中,其中最常見的是視聽聯覺,亦即在聲音刺激物的作用下,主體所產生的視覺形象。”音響作為一種外界因素,它能讓觀眾把日常生活中的聲音在心理上引起的刺激與感受,同屏幕畫面的音響密切地聯系起來,或潛移默化,或直截了當地刺激觀眾的感官,誘發觀眾的想象,引起情緒波動、心靈的共鳴,從而造成觀眾與電視節目的心理互滲性和心理演繹性。比如,在介紹新型游戲“匹克搏”的專題中,我們的記者與主持人親自上陣,身著迷彩服,手持專用槍械,沖鋒陷陣。在節目的表現中,我們并沒有全部采用遠景、全景,而是通過大量近景、中景,甚至特寫,來貫穿全片,同時配以時疏時密的槍聲,于是雖然觀眾面對的只是某個人的單個鏡頭,但在觀眾的腦海中卻再現了一個完整的“戰場”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