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9 22:11:20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英語教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G633.4
1.淺析高中英語新教材
在當今時期,自新課程標準提出之后,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選用的英語教材多數為人教版的英語教材。在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內容的編制上,編制工作者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是以《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以基礎,添加了許多新穎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更加明確了高中生學習英語的學習方向,更加明確了高中英語教學課堂中學生主人翁的教學地位,致力于培養高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以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穩步的提高了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
人教版的高中英語教材在內容的規劃上,每一個教學模塊中都設計了五個教學單元,而每個教學單元的教學內容都是以"話題"為設計中心,然后在這個中心話題上開展一系列的聽、讀、寫等教學活動。在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規劃上,實現了教學內容的結構性以功能性,內容主要包括Warming UP(熱身內容)、Prereading(讀前內容)、Reading(閱讀內容)、Congprehen-ding(理解內容)、Learning about language(語言計習內容)、Using Language(語言運用內容)、Summing Up(小結)以及Learning Tip(學習建議內容)和Reading for Fun,這樣設計能夠使學生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做任務"的教學思路完成教學任務,改變了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達到了英語教材的創新目標。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好處:首先,這樣進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可以從側面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與人文素質;其次,這種教學模式符合當前階段學生的心理、生理發展需求,能夠良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第三,這種"做任務"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主動探究,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并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第四,這種新穎的教材規劃方法,能夠在教材內容上廣泛的添加教學素材,可以有效的擴寬學生的知識視野等。
在高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人教版的教學教材也不是盡善盡美,也有著許多缺陷,比如教材中某些教學單元的設計不太合理,銜接不夠精密;各個教學單元的單詞量大,但是目標詞匯出現的頻率卻很低;教材中的聽力內容,有一部分難度比較高,不適合在這個階段學習的高中生;教材中內容的設計上比較繁瑣,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等。
2.高中英語新教材的使用方法
在進行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首先老師要對英語教材做到充分的認知,對教材的結構、內容、教學思想做到熟練掌握,其次老師要對課堂學習中的學生進行調查分析,整體的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英語知識水平以及興趣安好,然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認清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學生為課堂的教學核心,以高中英語教材為教學依據,利用合理、科學、創新的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
2.1 根據實際情況對英語教材進行適當的改編、刪除以及補充,提高教材的使用價值
在人教版的中學英語教材中,有些教學內容已經不符合當前時期學生的心理需求,內容略顯單調、陳舊和乏味,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繼續利用這些教材,則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在此老師要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需求,對英語教材的內容做出適當的改編。老師在英語教材的改編過程中,可以在學生周圍的生活環境找教學素材,比如學生們關注的雜志、電視節目、網絡信息等,適當的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刪除或者添加,吸引學生的眼球,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在人教版的高中英語教材中,一些單元的目標單詞出現頻率比較低,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所以在此環節,老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該環節的教學內容進行改編,增加目標單詞的出現率。比如老師可以根據目標單詞的邏輯性,讓學生們利用目標單詞進行自由對話活動等,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課堂的活躍氣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夠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總體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人教版的高中英語教材的聽力部分,信息量比較大,語速快,在此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那些難度大、大部分學生不能夠理解的聽力部分刪除,使學生的聽力能力能夠在課堂上真正得到有效的提高。
2.2 根據課堂的教學需求對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靈活調整
2.2.1 根據教學的需求,對教材單元內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
在新課標的教學背景下,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教學核心,而學生個體具有不同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以及英語基礎,所以在進行課堂教學前,老師必須應該對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與分析,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英語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比如在高中英語教材中,語法的分布比較分散,不能夠讓學生做到很好的了解,在此老師可以將幾個單元內容的同類語法內容整合到一起,直觀的表現在課堂上,這樣能夠讓學生對此類語法做到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掌握,然后老師再按照英語教材進行正常的課堂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對該類語法做到重復學習,進一步鞏固了所學內容,讓學生掌握的更加透徹。
2.2.2 根據教學需求,對教材中教學內容的順序進行靈活的調整
人教版的高中英語教材,其中一大優點就是內容多、容量大,而學校高中英語教學任務課時的安排卻是有限的,所以在此則造成了課時緊的現象。在這個背景下進行高中英語的課堂教學,老師需要對高中英語教材做到熟練的掌握,然后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不斷創新思考,對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加以整合,改變教材教學內容的教學順序,讓高中英語教材更加合理化、更加科學化,在有限的課時安排中達到教材利用的最優化。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教學背景下進行高中英語教學,英語教材的合理利用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按照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創新、改編、整合,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使高中英語教材的利用達到最優化、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程小清.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新教材教法初探.《中學生英語(教師版)》.2011年10期
關鍵詞:語法 新課標 《新標準》高中英語
一、引言
高中英語課程總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合發展的基礎上(新課標)。其中,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大方面,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知識是技能發展的根基,沒有扎實的語言知識作為基礎,又何談技能的培養與運用。語音、詞匯和語法在英語學習中十分重要,具有基礎性作用,本文將對高中英語教材中的語法知識進行詳細分析。
二、理論基礎
語法是對詞類變化和句子結構的科學研究,主要包括詞法學和句法學,有關于此的研究涌現出一大批專家學者們,如許國璋、張道真等,他們的相關著作也為我們的英語語法學習指明了道路,提供了清晰完整的語法學習體系。
語法知識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性知識,因此語法知識的編寫在教材編寫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對高中英語七級語法知識目標有如下描述:(1)掌握描述時間、地點和方位的常用表達方式;(2)理解并掌握比較人、物體及物體的常用表達方式;(3)使用適當的語言形式描述事物,簡單地表達觀點、態度或情感等;(4)掌握語篇中基本的銜接和連貫手段,并根據特定目的有效地組織信息。七級是高中階段必須達到的級別要求。
三、外研社(新標準)高中英語教材中語法知識分析
本文以外研社《新標準》高中英語教材為例,分析其必修一至五中的語法知識。根據新課標要求,完成必修五的學習應達到七級英語級別。以下是《新標準》高中英語教材中必修一至五的語法內容及編寫順序:必修一:復習一般現在時、以-ing和-ed結尾的形容詞、后加-ing形式的動詞、動詞加-ed詞尾、一般過去時的表達方式(表明是一般過去時的時間表達方式)、現在完成時、形容詞的比較級、合成詞、定冠詞和零冠詞;必修二:名詞活用做動詞、一般將來時、不定式to表目的、結果狀語從句、時間狀語從句、過去完成時、動詞后加-ing或加to do形式、動詞ing形式作主語、時間狀語從句、原因狀語從句、頻度副詞和表示地點的副詞、副詞和副詞短語;必修三:被動語態、主謂一致、連詞、過去完成時的被動語態、間接引語、不定式、but+不定式、限制性定語從句、定語從句of whom, in which、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定語從句(省略關系代詞;必修四:將來進行時、祈使句、條件狀語從句、讓步狀語從句、復習被動語態、by+動詞ing、復習情態動詞、may have, might have;必修五:復習動詞形式、被動語態、狀語從句和定語從句。
從以上具體內容中可以看出,對于語法知識的呈現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部分:(1)動詞的變式、用法、時態、語態和語氣。(2)從句:狀語從句和定于從句。(3)其它:形容詞、副詞、合成詞、冠詞、連詞等的具體用法。其中,時態語態是重點,并在每一模塊中,針對具體語法知識進行講解和拓展延伸。總的來看,該教材的語法知識和編寫順序基本符合新課標中對七級語法知識目標的描述。形容詞比較級的學習可以滿足新課標中要求的理解并掌握比較人、物體及事物的常用表達方式;狀語從句、定語從句、被動語態、主謂一致和連詞的學習可以滿足新課標中要求的掌握語篇中基本的銜接和連貫手段,并根據特定目的有效地組織信息。
該教材對語法知識的呈現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主要表現在對語法知識的不斷重現,即已經出現過的知識會在后續學習中再次出現,且再次出現時會有適當的拓展和補充,這有利于學生的復習和掌握,也符合人的遺忘規律,再次學習或復習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和記憶。此外,在語法知識的教學方法方面,啟發式教學法是該教材的特色,即通過提供一些文章中的句子等實例,讓學生進行分析和總結,最后再由教師進行歸納和講解,這與傳統的教師灌輸似教學有很大不同。且這種教學方式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獲取的實踐中來,以更有效地內化語法知識,通過身心體驗也有助于長時記憶和正確運用;學習語法知識的目的絕不僅僅在于死記硬背語法規則,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但如前面具體語法知識所示,以狀語從句為例,對于時間狀語從句、原因狀語從句、條件狀語從句和讓步狀語從句等的呈現分布在不同必修的不同模塊中,雖然有延伸和復習的功能,但對于一個既定語法項目來說,具體小知識點的呈現顯得未免有些零散,可能會使學生們頭腦中的整體語法框架不夠完整,有些混亂。以小見大,必修五冊書的語法知識點需要形成一個清晰完整的語法知識框架,以有助于學生們的學習和探討。
四、建議
語法知識是一套完整的規則體系,在高中英語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畢業應達到七級目標,不僅要學會語法規則以滿足應試需要,而且還要靈活運用,發展交際技能。因此,語法教學方式應多采用交際式教學法,這需要實際情境作支撐,雖然我國乃至很多東方國家,交際式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有很多阻礙,但這仍是教育工作者們努力的一個方向,它會給教學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針對上文所說的語法知識分布零散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在進行完必修這五冊書的學習之后,選修課的學習應靈活設置。雖然按順序進行選修六至八的學習不失為一個有效途徑,但這與必修課的學習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不過是一個繼續和延伸。因此,針對教材問題、學生實際掌握情況和應試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完必修的學習之后開發校本課程,結合本校實際開發設計自己的教材和安排切實可行的教學活動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途徑。這樣在校本課程中,可以實現對語法知識體系的整體梳理和教學方法的合理設計,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這將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當然,校本課程的開發設計也對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提高了對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這些都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實驗)【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 陳琳,Simon Greenall(英).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7.
1 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使學生適應高中英語教學
1.1 注意初、高中要求的轉變,做好學生學習英語的銜接。剛升入高中的學生,首先要加強語音訓練,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打下基礎。再次要搞好初、高中英語語言知識的銜接。為了彌補高一英語基礎知識的缺漏,應結合新課教學的需要,將初、高中英語語言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復習舊知識,為新課打下基礎。在學新課的過程中,舊知識又得到運用和鞏固,使學生的遷移能力得到提高。在抓閱讀的同時,還要進行聽說訓練。對高中英語教材的課文在要求學生以閱讀為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同時,課堂上,教師應該用英語組織教學,鍛煉學生的聽力,講完課后,讓學生復述課文,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1.2 注意初高中學習方法的轉變,做好學生學習英語習慣的銜接。高一階段,英語教師要培養學生新的學習習慣。一是使用工具書的習慣。指導學生選擇一本英漢雙解詞典做自己的良師益友,遇到詞匯方面的疑問不被動等待教師解答,學會自己查字典求得答案。同時自備一本好的英語語法工具書,養成經常翻閱的習慣,在口、筆頭實踐中使學生有意識地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正確地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二是預習的習慣。英語課文篇幅的加長,內容增多,難度加大,如果沒有搞好預習就適應不了課堂的教學進程。所以,高中英語教師對學生的預習不能只是泛泛而提,而要把它當作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其進行精心指導,逐步規范要求,使其達到預期目的。比如可以要求學生作預習筆記,即把所預習的東西寫成有形的條目,這樣既便于檢查落實,又能對其進行指導。在預習方法上,可指導學生按詞、詞組、句、文、疑等進行分項,即先要求學生學會能用英語詞典查單詞,自己解決生詞;對重要詞組、有用短語進行羅列,并能用這些詞組、短語來造句,記錄課文中結構嚴謹、用詞優美的句子,讀熟背熟;對課文內容進行簡寫;記錄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以便釋疑解惑,等等。
1.3 注意初高中學生的心理轉變,做好英語教學形式的銜接。高中英語教學在課堂上教學節奏要加快,不能滿足于淺層次的課文分析,也要改變初中英語課堂上慣用的糾音、釋詞、語法練習、句子分析的教學結構,而應該設計一些交際性和創造性都比較強的教學活動,如角色扮演、調查、討論、辯論、采訪等,幫助學生將所學的英語知識經常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歸納,學生就能進行各種有效的思維。
2 結合實際,追求發展,選擇一種適合學生高考和發展的教學法
好的教材要有好的方法去駕馭,才能最充分地發揮教材的優勢。教學中,我針對新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采用了“三主一結合”的教學方法,即以“任務型教學”為手段,“三個為主”為核心理念,結合好的、傳統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方法。這種新觀念與老傳統相結合,能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聽說讀寫能力和扎實的基礎知識,從而在英語方面打下良好基礎,為進一步學習創造條件。
2.1 積極使用任務教學模式,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在具體執行計劃時,教師要參與、要指導、要組織,使學生在用英語做事的過程中對英語有親身的體驗,并學會合作、學會做事、學會調查分析、綜合概括,并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要總結用英語做事過程中語言使用的經驗,即主要詞語句型的使用,也要總結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在學習方法、與人合作、探求等方面的體會。對學生的評價,應以是否積極參與為主要標準,不輕易以分數論等級。
2.2 深化“三為主”為核心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英語課上應盡量多使用英語,這是為了給學生更多的接觸英語的機會。在組織教學、解釋要點、具體舉例時,能用英語,就不要用中文。英語課上中文的使用只能是少量的、有限制的。有些語法現象的講解、個別難句的翻譯,用中文的效果要比用英語的解釋好得多。在教授語言的過程中,一定要時時記住,知識不等于能力,懂了不等于會了。要把對語言使用的模仿放在首位,而對語言的理論分析放在次要位置。也就是說,要教學生人家怎么說你就怎么說,不要總問為什么。英語聽說讀寫水平的提高,是一個語言能力形成的過程,這需要大量的實踐才能培養良好的感覺和使用技巧。英語課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場所。在英語課上應該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使用英語的機會,否則,就可能出現學生對語法理論說來頭頭是道,但是連普通的對話也張不開嘴的現象。我們平常說的以練為主,也就是指的以使用英語為主。既然我們的英語課是以學生使用英語的實踐為主,那么,這些實踐的主人公――學生也就當然成了課上的主體。以學生為主,就是以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占據一節課的大部分時間;以學生為主,就是各項活動的主角是學生,教師僅僅是指導者、組織者、督促者和參與者;以學生為主,就是各項活動的內容,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針對學生的需要,照顧到不同類別學生的差異;以學生為主,就是要教師堅決拋棄“演講者”的角色,以學生學會英語為己任,把機會讓給學生。通俗地說,把英語課上成體育課的模式就對了。
3 擴展詞匯量,突破重點詞,注重詞匯的語篇意識
根據我國高中英語新課標的要求,其中對于培養我們的世界意識,加強對英語國家文化的認識,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做出明確要求。英語教材做為我們學習英語的重要媒介,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教材中的文化內容將影響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認知和自身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在宏觀層面,可以用三圈理論來理解英語的傳播與分層,內圈主要是指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外圈指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國家,擴展圈指英語以外語的國家,我國就屬于擴展圈范疇。從微觀角度,教材文化內容應覆蓋社會認同、社會團體、社會交際、信仰行為、社會政治機構、民族歷史、民族文化等內容。
高中英語教材文化內容的合理配置首先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和諧共處,促進各種文化的人們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達到相互尊重、和諧共處。其次,英語教材文化合理配置有利于外圈和擴展圈的國家在學習英語、了解英語文化的同時加強本國民族文化的獨立性,也使得英語教學在更適合我國的國情,有效防止文化殖民情況的發生。再次,合理的教材文化內容有利于促進英語學習的每一步達成,在經濟社會全球化的互聯網時代,我們擁有跨文化交際能力十分重要,這可以有效提升我們的綜合能力。
二、現行高中英語教材文化內容分析
1.現行高中英語教材中都有文化內容的版面。主要有顯性的文化專欄內容和隱性的文化內容兩種,顯性的文化專欄主要是專門介紹英語文化的板塊,在本單元課文學習完之后會針對本單元的內容和主題介紹英國和其他英語國家的文化,并對文化意識的提高的目標做出了明確規定,有利于我們提高跨文化交流水平,主要以外研社和北師大版教材為代表,這種顯性的文化內容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學習和體會英國文化。另外一種隱性的文化內容主要以人教版教材為代表,此教材在文化內容設計中,文化內容并沒有單獨單列欄目進行介紹,而是通過課文中滲透講述、注釋內容以及補充材料進行一些英國及其他英語國家文化的介紹,這類的教材并沒有明確說明學生對文化的掌握程度和要達到的目標,更多地需要我們自己去理解且需要教師的文化知識向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述。兩種高中英語教材的文化內容專欄的設計各具特色,顯性的文化專欄更加明確目標和內容,更利于我們學習和掌握文化內容,提高跨文化交流水平。而隱性文化專欄可以充分發揮我們的積極性,通過自己的學習和領悟以及教師的親身體會講述文化內容。
2.目前高中英語教材中都設有文化內容介紹的部分,也能夠給我們揭示出文化學習的重要性。但在目前高中英語的教材中,文化內容只是教材中的補充部分,其地位和語言技能的掌握相比仍然處于次要地位,對于文化內容講解和介紹以及學生學習掌握程度,沒有明確的要求,這樣使得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會因課時緊而優先講述語言技能知識,而對文化內容少介紹或不介紹,很多同學在學習時也會因課程要求和考試要求對文化內容有所忽視,進而影響到文化內容學習和掌握的程度,影響我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目前高中英語教材中的文化內容設計的面相對較窄,其中文化介紹內容占比較大的有社會交際和行為、社會化和生活周期、民族文化、民族人物代表、信仰等內容,而對英國文化的社會政治機構、社會認同、民族歷史等內容卻很少涉及,影響我們對于文化了解的全面性。
三、高中英語教材文化內容改進建議
1.英語教材中文化內容應增加顯性板塊和內容,明確說明學生對文化的掌握程度和要達到的目標,充分發揮我們學習文化的積極性和教師講授的全面性、趣味性。
2.要將英語教材中的文化內容提升到與語言技能掌握同等重要的地位,防止出現由于教學時間緊和課業繁重而忽略文化內容的現象,同時也要在我們的英語考試中適當增加文化相關的內容,促使我們全面地掌握英語交流技能,也能夠提高我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東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吉林長春130024)
摘要:英語教材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其文化品格體現了文化在人類文明發展中所起的作用。通過大量的文獻檢索,本文對國內有關高中英語教材文化內容的研究進行了分析和總結,旨在剖析英語教材的文化品格,從而促進教材的不斷改革和完善。
關鍵詞 :高中英語教材;文化品格;人教版;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G6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4)11—0128—02
一、文化品格的定義
李紅恩在《論英語課程的文化品格》中對文化品格進行了如下闡釋:“文化品格就是指人或事物(或某一類人、某一類事物)在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氣質、風格、特點與特征,它既是對人或事物的文化屬性的規定,也是其價值取向的重要表征?!保?]
教材中的文化品格即指教材中所反映的文化氣質、風格以及對文化的選擇與傳遞。
二、對高中英語教材文化內容的研究
從近十年的相關研究文獻來看,主要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教材文化進行了分析。
首先,對教材中的文化內容進行了分析。研究者通常采用與另一套教材對比分析的方法,得出教材文化因素的分布。如:張雅芝的《人教版與北師大版新編高中英語教材中文化因素對比》,闕惠娟的《人教版與外研社版新編高中英語教材中文化因素對比》。研究結果表明,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在選材上,注重英、美等“內圈國家”文化以及本土文化,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并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其次,從跨文化的角度對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的內容進行了分析。如:高晉菊的《從跨文化外語教學的角度評價高中英語教材中的文化內容》,何艷的《高中英語教材中文化內容的跨文化評估》,姜楠的《基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理論的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在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發展上達到了2003年課程標準第七級、第八級的要求。同時,教材所選擇的文化內容增加了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理解。
再次,對教材的文化導向進行了分析。如:王玲娟的《人教版新編高中英語教材的文化導向分析》,王雪的《新人教版和江蘇版高中英語教材文化導向的對比分析》,高葦葦的《新人教版和上海版高中英語教材文化導向的對比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人教版教材的文化內容涉及宏觀文化、微觀文化,以及跨文化的相關內容;教材的話題涉及友誼、偉人、科學等;其內容的選擇注重母語文化的滲透;同時,對課程標準中八級文化要求提出的“了解英語國家主要宗教傳統”這一重要內容,沒有設立中心單元。
此外,一些研究者以全新的視角分析了英語教材的文化內容。如:
黃小鳳在《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的人文美》一文中指出,“高中英語教材中蘊含著豐富深刻的人文精神。教師在講解教材的構成的同時,應該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的人文內涵,積極引導學生,使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華,在心靈和精神上得到熏陶,促進學生健康、積極地完善人格”。[2]
張璐在《從文化知識、文本特征角度分析人教版新高中英語》一文中指出,“文化知識與文本特征對課本的整體連貫性有所影響”。[3]
三、對高中英語教材文化內容的評價
眾多研究者對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文化內容的評價,主要基于以下兩個標準:
1.以新課標為參照,分析人教版教材的文化內容是否達到了要求。這種研究方法,主要是在新課程標準頒布后,將其他幾種教材與人教版教材進行對比,如楊行勝、陳曉梅的《三種高中英語教材的對比分析》。
2.針對兩個不同版本教材的文化內容進行比較。主要是對人教版教材在新課標實施前后的文化內容進行對比,如唐霜的《新舊版高中英語教材文化內容對比分析》。
在具體的分析方法上,各個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基本相同,即將文本材料中的文化內容分為以下三類:本族語文化、目的語文化和國際文化,并通過數據分析統計出三類文化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進而分析出該版本教材在文化選擇上的側重點。
以唐霜的《新舊版高中英語教材文化內容對比分析》為例,其通過對新舊兩版人教版教材的文化內容進行分析,得出“新版教材在文化內容上體現出培養英語學生世界意識的理念;從跨文化交際教學的角度體現出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4]的結論。
以上對英語教材文化內容的研究分析表明,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其文化內容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依次是:國際文化、目的語文化、本族語文化。這說明人教版英語教材在文化內容的選擇上,更加關注對英語學習者進行國際文化和目的語文化的傳遞,趨向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四、總結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大量研究者是從文化內容上即文本的選擇上進行分析。然而,在近十年里,隨著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世界文化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若研究者仍以傳統的文化分類方式來分析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教材,已不符合時展的需求,更不利于新時代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的培養。研究者需要用發展的眼光來分析教材文化內容。以往的研究在研究文化內容與文化選擇時,其本身隱含著文化品格的含義,即教材所反映和傳遞的文化以及這種文化的趨勢,具體體現為:教材文化的選擇、文化的分類、文化分析的方法。因此,針對以上對文化內容的綜述,可以得出高中英語教材的文化品格,即其對國內外傳統文化的繼承以及對英語國家文化的選擇。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對培養學生意識的要求有著明確的描述:“在起始階段,應使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學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并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要通過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其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保?]以課程標準為參照的教材,在傳統文化繼承與選擇上,選取的是國內外傳統文化最優秀的品質。這種選擇既不是照搬“他文化”,也非簡單的附庸,而是一種積極的文化表現以及自覺的文化樣態。高中英語教材的文化選擇,突出地體現了英語作為語言的工具性,因此,在內容上有利于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而教材作為文化的載體,其所包含的文化內容、所傳遞的文化信息都體現了其文化品格。
[
參考文獻]
[1]李紅恩.論英語課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學,2012.
[2]黃小鳳.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的人文美[J].海外英語,2012(2).
[3]張璐.從文化知識、文本特征角度分析人教版新高中英語[D].重慶大學,2013.
[4]唐霜.新舊版高中英語教材文化內容對比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S1).
[5]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EB/OL].wenku.baidu.com/view/6bf90209be1e650e53ea9941.html.
[6]王玲娟.人教版新編高中英語教材的文化導向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8.
[7]王雪.新人教版和江蘇版高中英語教材文化導向的對比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3.
[8]高葦葦.新人教版和上海版高中英語教材文化導向的對比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1.
[9]楊行勝,陳曉梅.三種高中英語教材的對比分析[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1(5).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材;重組教學;教材整合
面對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材,如何實現從教材的使用者向教材的開發者、研究者轉變,如何創造性地使用和整合教材,成為英語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對于這個問題,筆者認為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大膽地對教材進行重組整合,適當地取舍,才能達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目的。
一、教材重組與整合的方式與概念
1.教材重組與整合的方式
付娟娟指出英語教材的重組有三種方式:一是可以從學生的課堂活動層面上來詮釋教材;二是從單元的層面重組教材和呈現理念,要求教師備課時要備一個單元,通過增刪及調整順序進行,這是絕大多數老師容易接受的;三是從大綱的層面上,教師應使學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群體,滿足學生多元化的興趣和要求。
2.教材重組與整合的概念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為課標)指出:“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進行適當的取舍和調整?!被谡n標和教學實際,本文的重組與整合教學既包括宏觀的對教材總體結構和內容的取舍和調整,也包括微觀的以單元為單位的對教材進行改編、增加和刪減。
二、教材重組的必要性
任何一種教材都不可能完全滿足某一特定學生群體的學習需要。通常情況下,教材所提供的內容和學習者真正所需要的內容之間可能會存在不完全匹配的情況。因此在教材使用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實際教學需要,對教材的內容、結構、順序、教學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和調整。具體而言,對教材進行取舍和調整的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在很多方面存在個體差異,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滿足每個學生群體的學習需求。
2.教材與特定語言教學環境可能存在不完全吻合之處。
3.教材與教師的需求可能存在不吻合之處。
4.教材本身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
5.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設計圍繞主題突破了以往教科書結構體系的封閉、零散和乏味,富有吸引學生參與的魅力。
總之,沒有完美的教材,教材不可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需要,教材是服務教學的工具和材料,教材不應該成為控制和規范教學的“法定文化”。
三、教材重組與整合的原則
對教材進行重組與整合要充分考慮到實際教學的需要,而不能盲目根據個人喜好來進行。Grant列出了對教材進行重組與整合的四個原則:①體現交際性原則;②體現相關性和目的性的原則;③滿足學習者需求的原則;④體現語言材料真實性的原則。在此基礎上程曉堂提出了五點要求:①使教學活動更具有可操作性;②使教學活動的挑戰性更加適合學生水平;③使教學活動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④使教學活動的步驟繁簡適當;⑤使教學活動的形式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另外,筆者認為,對高中英語教材進行重組與整合應遵循“以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載體,單元主題內容相一致的原則:①基于課標的原則;②基于教材的原則;③基于學生的原則;④基于單元主題內容一致的原則。因此,教師對教材進行重組時必須注意每個單元的主體與內容的整體性。
四、重組與整合教學的實例
宏觀層次的教材重組與整合主要是對教材的總體結構和內容進行取舍和調整。以人教版新高中英語教材為例,這套教材共有11冊,分別為模塊1-5的必修課程和模塊6-11的選修課程。據筆者了解,大多數學校的學生都沒有在高中三年內學完所有的教材內容,這也是根據教材內容和各校的實際情況而做出的選擇。
微觀層次上的教材重組與整合主要以單元為主,在實際教學中對局部教學內容進行具體的調整,比如調整教學順序,對太難、太易的內容進行刪減或替換等。
1.調整教學順序
對教材內容順序的調整,可以是一個單元或一課書內容的內部調整,也可以是幾個單元順序的調整。人教版新教材每個單元都是圍繞一個話題開展聽、說、讀、寫活動,共分九個部分,各個部分的學習目標明確,但沒有分課次,每個部分也沒有標注順序,這是為了方便教師根據實際進行調整。
2.適當刪減教學內容
教材中每個單元學習內容繁多,若面面俱到,不僅教學流于形式,學生也會在學習上胡子眉毛一把抓,收效甚微。我們處理教學內容時,應該依據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簡化復雜的環節,突出重點。比如,人教版Module 1 Unit 5的中心話題是“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第一課時包括Warming up,Pre- reading和Reading三部分。但是Pre-reading中有六幅圖片和相應的一段話的介紹,如果每幅圖都講要花將近二十分鐘的時間,后面閱讀文章的時間就不夠了,因此可以從中選三幅圖來講,其他的讓學生作為課后作業再看。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突出了本課首要任務——閱讀。
3.充實教材內容
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是指從其他的材料里選擇部分內容補充教學,使教材內容體系更完整,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人教版 Module 1 Unit 4 earthquakes中的主閱讀文章是關于唐山大地震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補充一些有關近年發生的地震內容,比如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日本大地震等,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4.替換教學內容或活動
由于地區發展不平衡,學生英語水平不同,在教學中某些活動難度較高,學生會漸漸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我們可通過替換、提示、轉換等幾種方式來處理難點。人教版教材里每個單元都有三個聽力活動,但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很多都聽不懂,這時,教師可以把聽力材料當作閱讀來用。另外,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有些任務較難,比如,概括文章大意,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可以通過轉換主觀題為選擇題的方式來降低難度。這樣同樣也能達到教學效果,學生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總之,教師是課堂的實施者、研究者,也是教材資料的開發者,教師對教材的使用和把握對課堂教學效率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了解教材,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的主客觀條件對教材進行必要的取舍和整合,以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Grant,N.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London:Long-man,1987.
[2]程曉堂,孫慧.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1.話題廣泛北師大版教材是以話題學習來展開的,在11個模塊里共有33個話題,這些話題內容可以說是既具有很強的時代性、科技性,又有很豐富的文化、體育、藝術性,涉及到的題材都與高中學生的現實生活有關,包括人民生活習俗、文化藝術、自然和環保、社會和社會生活、未來世界等,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與他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lifestyles&Sportsstars等,還有與文化、藝術等方面相關的內容,如:Rhythm,Design,Celebration等。最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模塊的Unit6Design這一單元中,既有中國傳統的ChinesePaperArt&TraditionalChinesePainting,還有西方的ModernBuildings&DreamHouses。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教材中得到很好的融合。
2.單元安排新穎,符合語言學習規律Stage1Warmup每個單元的前面都有一個目標,說明在這個單元里學生們在聽、說、讀、寫四方面將學到什么內容。學生們根據warmup的話題已經很清楚地知道這個單元的話題內容。因此,Warmup對本單元的學習起一個導入的作用,不但可以引導學生對本單元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對本單元的興趣,引導學生對本單元主題進行探討,從而幫助學生對本單元形成感性認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Stage2Reading(input)Reading板塊是北師大版教材每個單元的核心所在,它包括LanguageFocuslessons和SkillsFocuslessons。LanguageFocuslessons主要是在閱讀、聽力材料中呈現目標語法及相關詞匯。在聽、讀的過程中,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聽、讀活動之后,引導學生在語境中發現語言規律、表達方式等,并運用該目標語法和詞匯進行表達。而SkillsFocuslessons主要是在聽讀過程中介紹、學習并實踐閱讀、聽力策略,練習功能交際用語。在聽讀過程中,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Stage3Performance(out)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CommunicationWorkshop,該部分主要由SpeakingWorkshop和WritingWorkshop組成,是每個單元的語言產出部分。這一課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在前面4課所學到的語言知識、技能和功能,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和觀點。教材為學生順利完成這兩部分提供了充分的指導。例如,在SpeakingWorkshop中,教材提供了范例、交際功能用語和交際策略,并且分步指導學生完成從聽(讀)范例、學習相關的speakingstrategies、交際功能、詞匯,到理清思路、小組準備、列要點,再到說的產出過程。在WritingWorkshop中,教材系統地介紹了不同階段的寫作策略,提供了可供模仿的范文,展示了如何恰當地使用連接詞,而且還在書后附有WritingHelp供學生參考。
每一個WritingHelp都包括以下部分:
A.構思布局:給學生提供一個段落提綱的范例;
B.有用的詞匯:列出完成寫作任務的有用詞匯;
C.連接:提供要用到的連接詞;
D.檢測: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從內容、語法、詞匯和拼寫方面進行檢查,改進初稿。此外,教材還提供了KeyWords,WordBank等資源,供學生在表達時參考。
Stage4Review/reflection復習和反饋放在每個單元的最后一課,這一課主要復習這個單元里的主要語言項目。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檢測能力,在這一課里有一個項目叫aunitdiary,讓學生回顧他們在這個單元里所學到的知識,另外有一個“testyourself”項目安排在LanguagePower。
3.注重學習策略的培養和使用教材在編排上有意識地滲透對學生多種學習策略的培養,教會學生學會學習。以第一模塊Unit1為例:Lesson2里有ListeningStrategies:Prediction;而Lesson4中則有ReadingStrategies:Prediction等各種為學生獲得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策略指導,優化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此外,為了落實高中英語課程標準關于學習策略的具體要求,北師大版教材還在1-5模塊每個模塊的開始設置了Learningtolearn,集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這些指導包括:分析和認識自己的學習方式、了解有效的學習策略、評價自己的學習進展、制定個人的學習計劃等。
4.重視文化素養的培養與提高文化意識教育是語言學習的重要部分。北師大版教材從文化意識教育著手,以話題為中心,讓學習者以語言技能學習為手段,吸收多元文化,學會用目標語進行文化交流。每單元末設有“CultureCorner”,要求學生閱讀與本單元話題相關的有關中西方文化的文章,以泛讀的形式對本單元的文化話題進行補充、擴展。
5.關注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教材首次將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提到了一定的高度。教材的選材關注青少年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在科學的教學過程中樹立起他們的自信心,同時也鍛煉了他們克服困難的意志。特別是在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際視野培養方面提供的素材十分充沛。
6.融入新的評價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