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9 07:44:13
序論:在您撰寫幼兒園游戲學習材料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根據幼兒的主題經驗投放材料,體現材料的生活化
個別化學習活動的材料投放圍繞各周的學習主題,創設一些與主題相關的活動情境,而且在各主題中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和認知經驗較貼切。在各周的主題教育中,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較集中,比如進入主題“在秋天里”時,孩子們對秋天充滿了喜愛之情,知道秋天里許多果實都成熟了,各種昆蟲都出來活動了。尤其是孩子們在折七星瓢蟲的活動中,興趣十分濃厚,紛紛給自己折的瓢蟲身上畫點子,玩得不亦樂乎。在看到孩子們對瓢蟲的喜愛后,我班在個別化學習活動的數學區投放了許多自制的瓢蟲,以及紅圓點若干,1~10不同數字標識,目的是讓幼兒能夠根據不同數字標識給瓢蟲身上添上相應數量的點子,從而來認知1~10數字的含義。
再如在美工區中的材料也是根據主題內容投放的,而且呈現出生活化的特點?!霸谇锾炖铩敝黝}中,我們會請孩子們做樹葉畫,用各種形狀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樹葉,以及紙、筆,發揮自身的想象作畫,孩子們在主題的大環境氛圍下對其十分感興趣,有的做了美麗的蝴蝶,有的做了可愛的小船,還有的做出了胖胖的烏龜,孩子們為自己的作品興奮不已。在進入主題“在農場里”后,美工區里放置了許多小雞、小鴨、小兔子的圖片供幼兒欣賞和作畫,我們鼓勵孩子能創設一定的情境,做一幅完整的畫,而不是單單畫一只小雞、小鴨。根據主題內容創設一定的環境,投放相關的體現生活化的活動材料,更加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以及興趣需要和認知需要。
二、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投放材料,體現材料的情趣性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兒生性好奇、好動、好創造,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喜歡用眼觀察、用耳傾聽,更喜歡用身體接觸來感受物體的性質、特點和用途,從而認識周圍世界。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喜歡挑戰,常常是在游戲、制作、觀察活動中去嘗試發現并產生突發奇想。個別化學習活動材料的選擇也需要考慮貼近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所在,這樣才能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如我班生活區中用筷子夾物,提供給幼兒用筷子、紙團、黃豆、積木、玻璃球等材料,鍛煉幼兒的小肌肉群的靈活運用,促進其精細動作技能的發展和提高??曜訉τ變簛碚f并不陌生,在家里或在餐館里、小吃店均能見到,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雖然對有的幼兒來說難度大了些,但是對幼兒的能力挑戰足以引起他們的興趣愿望,看看誰用筷子夾得又準、又快,在輕松、自然、暢快的自由環境中,自主地去挑穡看看誰才是“筷子大王”。另外,給小刺猬穿衣服也體現了活動材料的情趣性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對穿脫衣服極為熟悉,但是給小刺猬穿脫衣服就是一項極為好玩的事情,幼兒個個爭當能干的爸爸、能干的媽媽,邊做邊想怎樣才能把小刺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個別化學習活動不僅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同時也設置了各種問題,引導幼兒觀察身邊的事物和發生的事情,從而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幼兒的學習以生活經驗為前提和基礎,我班創設一定的游戲性情境,讓材料體現出情趣性,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獲得本身能力的不斷提高,讓幼兒自由自在地獲得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根據幼兒的發展目標投放材料,體現材料的挑戰性
個別化學習材料的投放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有目的、有層次地提供,并體現出材料的挑戰性,提升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我們據此做了中班個別化學習活動的預設,將中班幼兒上學期在各個領域所能達到的關鍵經驗點做了梳理和匯總,在此基礎上投放相應的個別化活動材料。比如在數學領域中邏輯關系的關鍵經驗點即是:
1.能對6個以內的物體按大小、長短、粗細、高矮等順序進行排列。
2.能初步按物體的特定規則(外部特征、量的差異、擺放位置等)進行排列。
3.能夠從1~20進行簡單的數數,按照數的排列用筆連起來。
根據這些關鍵經驗點,我們投放了許多與之相切合的活動材料。如根據物體的特定規則進行排列方面,我們放置了許多大小、顏色不同的蛋寶寶:雞蛋、鴨蛋、鵪鶉蛋,并事先給幼兒范例,以雞蛋、鵪鶉蛋、雞蛋、鵪鶉蛋的ABAB特定排列規則引導幼兒進行排序,很多幼兒很快學會了這一排列規則,我們就再增加難度,以ABBABB、ABCABC的形式逐一展示給幼兒,提高挑戰性,讓幼兒能循序漸進地學習。另外一個關鍵經驗點提到“能夠從1~20進行簡單的數數,按照數的排列用筆連起來”。我們投放了動物連數字圖片、記號筆、濕毛巾等,請幼兒根據數字大小依次連接,從而呈現出動物的輪廓。當幼兒獲得成功體驗時,他們將更積極地參與到新的探索互動中。
四、根據幼兒個性的需求提供材料,體現材料的層次性
每一個幼兒的發展速度是不同的,因此有時在同一個活動中所需要的材料也不同,對活動材料的提供要按照有層次、多樣化和半開放性的特點,讓幼兒能夠有選擇地進行自主學習。如我們在語言區中投放了“看一看、講一講”看圖講故事的圖片材料,一張板上兩面各有圖片故事,其中一個故事是已經給孩子們看過、講過的,另外一個是孩子們沒有聽過的故事,這樣對于那些表達能力稍弱、想象能力稍差的孩子來說,可以去看看講講他們較熟悉的故事,而對于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略強的孩子,他們可以去挑戰沒有聽過的故事來鍛煉自己。這樣孩子們可以自主選擇活動材料,獲得相應的發展。
一、區域材料的投放具有主題性與目的性
以幼兒的發展目標為主要依據,在科學游戲中,教師投放的材料應有明確的目的性,與所要達成的主題教育目標緊密相關。從幼兒思維特點(直覺行動思維和形象思維)出發,應該為幼兒提供可見、可聞、可觸摸、可操作的材料,以便讓幼兒通過游戲操作,獲取直接經驗。
以中班為例,在主題活動《我們身邊的科學》中,我為孩子們提供了“我的好幫手――各種各樣的刷子”、“會動的玩具――各類玩具”、“顏色變變變――各種顏料”、“方方圓圓――圓形、方形物品”等。在《熱鬧的夏天》主題活動中,我們則結合夏天的季節特征,開展一些有關水的實驗,并提供相關材料,如:“沉與浮--各種比重不同的材料”“竹籃打水――絲襪、敞口杯、臉盆、繃帶、膠布”、“冰塊釣魚――冰塊、鹽、棉線、杯子”、“不會融化的方糖--玻璃杯、砂糖、方糖、勺子”等。孩子們在豐富有趣的科學材料中,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獲得了更多的與主題相關的經驗,同時也獲得了初步的科學啟蒙教育。
二、區域材料的投放具有指向性與層次性
幼兒的興趣,主要來自于材料,幼兒的發展更依賴于對材料的操作。在科學實驗中,老師可以通過演示過程,激發幼兒興趣、獲得操作經驗。比如在“顏色變變變”實驗中,如果只是提供各種顏料,讓幼兒變化色彩,幼兒就變得無從著手,隨便亂變一通,最后就是一團污色。于是我準備了一些圖卡,比較“紅-黃”會變成什么色?讓幼兒有指向性地進行調色實驗,這樣,體驗到成功之后,幼兒對調色游戲就更有興趣,而且能將這種實驗結果進行保留。不會像之前一樣,每次都是過程性加色。到孩子們對兩種調色掌握后,還可以逐漸遞增,進行三種、四種顏料的調色,幼兒對材料的操作興趣就大大增加。再如玩具的拼裝,老師如果只是把各種拼裝材料一味放在那里,孩子們就不知道操作后的變化,一段時間內,就會對材料失去興趣。但如果提供相應的步驟圖片,幼兒就會自己照著圖片進行探索式構建,有不懂的地方,加上老師的語言啟發引導,幼兒在感受到一些方法、體驗到自己成功之后,對游戲中有趣的變化、對材料的操作興趣就會大大增加,我班的孩子經常會問我“老師,步驟圖放哪了?”。這也讓我考慮,如果在材料多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提供多份步驟圖,而不是一一對應,一個操作材料只提供一份步驟圖。所以區域材料的投放應具有層次性,要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要求,有層次的投放。并且在幼兒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給予適時和必要的提示引導,使每個幼兒都能親自動手、積極參加,并從中體驗到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使自信心得到發展。
三、區域材料的投放具有游戲性與開放性
幼兒對周圍世界充滿著驚奇,喜歡觸摸、擺弄、操作。所以在科學活動中加入游戲元素,會讓幼兒覺得有趣。如磁鐵實驗,我就在設計迷宮游戲的時候,加入了磁鐵的元素。一般的走迷宮形式是用手指點著走,或者用筆畫,立體的畫是用滾珠。但是我在設計迷宮游戲時,把滾珠改成了磁性玩具。走迷宮的滾珠用一些人物圖片替代,但是我在下面別了個回形針,用磁鐵來引導上面的人物走迷宮,人物還可以換成動漫角色或者小動物等。這樣玩起來,孩子們別提有多高興了,并且在玩中還感受到磁鐵的特性,因為一旦離開磁鐵,上面的人物就停止,走不動了。好玩的材料,能激發幼兒主動去探索和學習。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通過感受材料的變化,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來體現“玩中學”的特點。
四、區域材料的投放具有多樣性和操作性
多樣性的游戲材料對幼兒的探索活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多樣,能促進幼兒從中去探索。例如,在集體科學活動《變長》中,我為幼兒提供了不少材料,如:橡皮筋、皺紋紙、報紙、細鐵絲、橡皮泥等讓幼兒利用這些材料通過“拉一拉”、“擰一擰”、“撕一撕”、“粘一粘”等方法來變長?;顒雍?,孩子們意猶未盡還沉浸在這一內容中,于是我又拓展了材料的內容,除了課堂上提供的材料之外,我又提供了扭扭棒、積木、盒子、彈簧、夾子等,讓幼兒運用多種材料發現更多的讓物體變長的方法,如:“扭一扭”、“插一插”、“剪一剪”“拉一拉”、“夾一夾”。幼兒在一次次的探索過程中,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梢姡峁┴S富多樣可以激發幼兒大膽探索和嘗試,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
生活中,幼兒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物品,作為教師,就需要引導幼兒做個有心人,隨時隨地收集身邊安全衛生的廢舊物品,放置在班級中的某一個區域,成為“百寶箱”,并引導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根據需要,自由地去“百寶箱”選取所需的材料,使探索活動更加豐富和深入。如在“沉與浮”的實驗中,需要各種輕與重的物品,我就引導幼兒去“百寶箱”中找一找,比如有泡沫、紙片、鐵塊、木塊及一些空瓶等。然后放在水中,觀察它的不同變化,并進行簡單的記錄。適宜的材料是引發幼兒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的重要因素。此外,教師還可以用合適的方式引導他們感受操作過程與結果的關系。比如:空瓶子擰緊了蓋子,放在水中是浮的。那有辦法讓它沉下去嗎?幼兒通過探索發現,只要把瓶子裝滿水,就會沉下去了。那鐵塊又能不能浮在水面上呢?只要它放置在木塊上,也能浮起來。通過材料與材料結合的多樣性操作,幫助幼兒獲得新經驗,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使探索活動進一步深入。
關鍵詞: 幼兒園 學習型區域 材料 創造潛能
在游戲中,我們發現教師對區域材料的投放、干預與幼兒的參與度有密切聯系。為了更好地解放幼兒對材料操作的思維與欲望,教師不僅要豐富區域材料讓材料變得靈動、活躍,而且要吸引幼兒,讓幼兒感興趣,愿意玩、喜歡玩、有創造性地玩。
一、區域材料主題化,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1.根據教學,主題化。
首先,教學離不開主題。在主題教學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在有一定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更樂于參與此類活動。如在中班主題《生日》中,發現孩子們已經有了相關生活經驗知道過生日的時候要唱生日歌、吃生日蛋糕、請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參加自己的生日會。于是根據這一主題,我們在每個區域中擺放了不同操作材料;在美工區擺放了彩色紙頭、剪刀、膠水、蠟筆,等等,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設計生日。有的通過自己的經驗利用這些材料制作成精美的生日卡片;有的畫上過生日時的場景;有的通過剪貼裝飾娃娃家營造出過生日的氛圍;而在閱讀區,孩子們自己帶來有關過生日的書講述書中的他們是怎樣過生日的。在益智區,我們通過擺設不同種類的蛋糕圖片讓幼兒進行觀察。有的用七巧板拼出三角形的蛋糕,不僅了解到圖形間的形狀,更在拼搭中感受到空間思維,比賽誰搭的蛋糕又高又大,等等。通過《生日》這一主題性區域,營造出強烈的主題氛圍,讓區域更豐富多彩。
2.根據季節,主體化。
當然除了教學,生活中很多東西都可以成為學習型區域材料增添的依據。如同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這一理念。我們可以把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這種季節性文化作為添加依據,不僅讓孩子在學習中有所認識,更在生活中有知識增進。如我們現在利用夏天這一季節讓孩子們觀察了解夏天來了有哪些變化?夏天到了誰會來呢?我們利用散步、鍛煉活動的休息時間,幼兒會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了解到夏天到了花開了,草綠了,蝴蝶來了,蜻蜓來了,等等。我們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這一季節性事物蜻蜓進行區域材料增添。如增添有關蜻蜓的標本、蜻蜓的書籍、蜻蜓低飛帶來的自然現象,等等。制作蜻蜓、臨摹蜻蜓、表演蜻蜓等。這樣不僅讓區域變得主體化,而且激發孩子們的探索欲望。
孩子們在這樣的主題性區域中,不僅豐富了學習型區域的功能,而且有了一定的主題他們更樂于探索出不同的參與方法、模式。這樣一來很好地激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輔助材料多樣化,激發幼兒操作欲望
以前區域材料的投放往往只是為了方便教師管理,從而達到操作這一材料所要實現的目標。《指南》指出學習型區域材料就是把目標隱性化。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的操作欲望。我們不再強調孩子在這一材料中目標的達成度,而是關注孩子是怎么玩的。于是根據觀察發現孩子們的玩法五花八門,所以在區域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材料。
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往往因為缺少材料而有時變得整個操作過程單一化。于是我們為幼兒提供一些輔助材料作為幼兒游戲的材料或者游戲中的輔助材料。如在主題活動《生日》中,在美工區中教師提供了一些彩色紙,做成的東西都是平面的。這時我們可以提供一些各種形狀的盒子、毛線、裝飾品、瓶子不同種類、質地輔助材料,等等,讓幼兒通過輔助材料制作出更多不同形狀、空間有關生日的一系列主題。
三、操作材料低結構化,激發幼兒的創造潛能
為了更好地解放孩子的頭腦。我們在《指南》中了解到低結構化材料是教師依據一定教學目標對材料進行簡單設計,但不限定玩法。對幼兒來說自主空間很大。如在益智區棋社活動中,我們通過投放不同棋藝類材料,讓棋藝變得更加低結構化,我們在原來五子棋的棋子上進行改造。把原本兩種顏色的棋子變成多種顏色,適合一個、多個幼兒進行操作。在區域中發現,幼兒在玩多種顏色的棋子時,他們會進行不同擺放、操作,而不僅局限于兩兩對峙。有的幼兒把各種顏色的棋子擺放成小花、小草、房子、小汽車等圖形類操作;有的根據顏色的不同進行有規律擺放,如藍藍、紅紅黃黃、紅黃藍紅黃藍等規律性操作;有的把相同顏色疊在一起。這樣低結構化的操作材料不僅不限定孩子的操作類型,讓他們充分全面地自主解放思維、空間等,更激發孩子的創造潛能。
四、教師介入正效化,拓展幼兒的創造空間
幼兒游戲時候經驗往往是綜合的。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經驗進行指導。而且他們在游戲中是在自己已有水平上進行游戲的,幼兒間的個體差異在游戲中體現得非常明顯。陶行知說: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所以教師在對幼兒操作介入時,要進行多方面觀察了解,讓教師的介入變得正效化。而不是盲目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幼兒的思想上。如操作棋子時,幼兒擺放的方法把相同顏色的棋子疊放在一起。如果按照平時的做法教師會上前制止,因為他不僅在疊加的時候會掉到地上而且疊放時因為棋子和棋譜之間關系不存在。這時教師介入跟幼兒說這樣棋子會掉到地上,能不能換個方法呢?這樣的介入就是負效的。對幼兒原有操作方法和想法進行了終止,幼兒這樣會不愿意創造。而換個方式當幼兒已經完成一個作品時,教師以平等方式和幼兒探討:你這個是什么,好好奇啊。我也想來做一個。一個顏色成功了,我們慶祝一下。還有這么多顏色怎么辦呀?它一定很孤單。這樣一來幼兒不僅能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能為幼兒的創造提供更大、更多的空間。
可見,幼兒的創造潛能是無限的,我們要積極觀察、了解、發掘、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為幼兒提供更好的創造空間。
參考文獻:
一、 幼兒科學游戲活動的作用
(一)拓展幼兒探究空間
科學游戲活動是幼兒走向科學世界的第一步,教師引導幼兒親身感受科學的神奇與魅力,體驗快樂。幼兒園的科學游戲活動內容源于幼兒的生活經驗,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知識,極大地拓展幼兒的探索空間。
(二)釋放幼兒的探究力量
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是立足于幼兒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因此,開展幼兒科學游戲活動,充分挖掘他們在這一方面的天賦,養成愛護自然、關注社會的優良品質。初步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形成正確的科學觀念。同時,科學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孩子們對科學現象感興趣,激發他們敢于探索、愛獨立、愛思考的熱情。
(三)培養幼兒的良好性格
科學游戲活動也能較好地培養幼兒的完美人格,在活動中,幼兒也能學會實事求是、及時關注周圍環境的變化,并且熱愛生活。幼兒在感受周邊環境的時候帶有的感性色彩很強,科學游戲活動在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之后,從而引導幼兒對于客觀世界的美好向往,初步促進幼兒形成良好性格的培養。
二、幼兒科學游戲活動材料準備存在的一些問題
幼兒園科學游戲活動中,活動材料是活動進行的前提,因此準備材料的環節便至關重要。材料準備的時候,部分幼兒教師還存在不少問題,對于材料的分類、擺放、呈現以及衛生安全等方面,沒有引起充分的重視。
(一)材料種類及數量不豐富
在幼兒園的科學游戲活動中,如果操作材料的類別及數量不夠豐富,那么就很難達成活動的目標。如在“傳聲筒”這個游戲活動中,傳聲筒利用的就是聲波引起固體振動傳播的原理。線在拉直后與固體相似,可以提高傳聲能力,達到傳聲目的。如果材料準備不夠,幼兒就無法通過各種物質來比較傳話效果,也就令多種感官去感知失去了意義,其活動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二)操作材料呈現方式不當
在游戲活動中,需要材料的擺放合理恰當,教師指導幼兒的操作才會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例如在“神奇的紙杯”這一活動中,將操作材料全盤擺放在幼兒面前的課桌上,那時幼兒的注意力則都會聚集于桌面,作材料所吸引,從而使得幼兒難以專心聽教師講解。科學游戲活動的中心點是“以材料說話,讓材料引領幼兒學習”,因此對材料的呈現方式很有講究。
(三)材料的安全與衛生考慮不全面
幼兒園時時注意安全與衛生,科學活動中也不例外,這是幼兒園開展科學游戲活動的大前提??墒墙處熑菀自诮M織科學活動時,對這方面考慮不周全。
三、操作材料的合理投放,有助于幼兒科學探索
幼兒園的科學游戲活動中,材料的使用得當能轉化為激發幼兒學科學的動力,反之,則會使幼兒對科學感到枯燥和乏味,如何才能讓操作材料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科學探索呢?
(一)豐富材料的數量和種類
材料的多種多樣,蘊含的教育價值高,能夠引起幼兒的注意,吸引他們去探索,因此在選材上,一是要拓寬科學操作材料的選擇渠道,以貼近幼兒生活的材料為主線,使其激發幼兒的探索欲。二是材料要直觀形象,幼兒的是直觀形象思維,他們對生動的事物會產生極大的興趣,因此材料的投放也要以直觀形象且美觀的操作材料為主,有利于科學活動的成功展開。
(二)材料投放和呈現要適宜
在活動中,材料擺放要方便幼兒操作,同時要保證在操作后獲得相關經驗。在小班活動“降落傘”中,老師提供了膠帶、剪刀以及各種各樣的輔助工具投放在桌面上,進而直接影響幼兒的操作及活動效果的達成。因此活動中的操作材料最好放在幼兒的視線外,要注意分層次,避免造成混亂。此外,考慮到幼兒的身高、年齡特點,教室里所創設的數學區、探索區等區角的操作材料投放位置不宜過高,空間要適宜,這些區域的創設有利于提高幼兒的科學探索欲望。
(三)操作材料要衛生與安全
幼兒操作的材料的安全與衛生至關重要,作為幼兒教師,在活動中也必須要增加自身的安全和衛生意識。如“沒有顏色的世界”的活動中,幼兒蒙上眼睛在黑暗的世界中探索,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是否安全。這時就需要教師為幼兒準備一塊寬敞柔軟的空間,避免意外的發生,在活動前還要給幼兒提示正確又安全的活動方法。此外,材料的投放也要保證衛生。教師在注重安全衛生的同時也給幼兒做了好的榜樣,并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有了良好的操作習慣,幼兒在科學游戲活動中,也才會有更多的發現與探索。
四、結語
關鍵詞:幼兒園小班 科學角 游戲材料提供
科學角是幼兒園為科學活動而專門設置的空間,科學角中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操作和探索,從中獲得科學經驗。教師在科學角中投放的材料應貼近幼兒生活,并根據幼兒年齡特征的不同發展水平投放不同層次的材料,以豐富有趣、具有挑戰的材料讓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促進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發展。
那幼兒園小班幼兒有什么特點呢?小班幼兒是指在園3-4歲的幼兒,剛從嬰兒期步入幼兒期,雖然他們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科學教育,但是他們有對周圍事物的強烈探究欲望,探索自然現象和參與制作活動的興趣。他們身體和手的動作已比較自如,可以掌握各種粗動作和一些精細動作,喜歡并能較好地進行獨自游戲。
也有無數實踐證明,材料是操作的物質支柱,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就決定了幼兒的學習必須通過操作具體的材料。因此,在科學角中,為幼兒設計提供適宜的材料,為幼兒了解周圍世界,在與環境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
一、小班科學角材料投放的問題
1.科學角提供的材料與幼兒年齡特點
幼兒園各個班級的科學角有很多的活動材料,但是在偶爾會在小班的科學角發現,有些不太適宜的材料。比如說需要很精細的動作才能完成的,材料的原理深奧難以理解,所以產生的現象是,科學角材料剛剛上架展示,幼兒興奮不已,爭著搶著要去科學角,恨不得都自己玩,但是不久之后,幼兒就沒了興趣,不想玩了。因此,老師要為小班幼兒的科學角提供適應他們年齡特征的活動材料。
2.科學角提供的材料形式內容
筆者觀察了解,在許多幼兒園小班科學角中提供的材料雷同單一,提供的多數都是卡片、圖書、瓶罐、膠棒等現成材料,這些材料幼兒常見以致失去探索興趣,而且可活動范圍小,都只能在教室中操作,可利用的資源太少。另一方面,一些半成品或是屬于原材料的材料,教師們卻很少,甚至是不予投放。
3.科學角提供的材料與幼兒意愿無關
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計劃中,常常是老師列出區角的活動與主題相關,而且這些主題活動是安排好的,剛實施主體時幼兒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學習,時間久了,也就成了展示品,很少有幼兒會去關注它??茖W角的創設是一個集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為一體的過程,幼兒對科學角的材料并不感興趣,老師也未及時給予引導和啟迪,幼兒自然對科學角不聞不問。
二、小班科學角材料提供的對策
(一)小班科學角材料的提供應基于幼兒的興趣
小班科學角材料提供一定要基于幼兒他們自己的興趣,讓幼兒自愿選擇,樂于操作,自主探究,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因此,科學角材料的提供首先應當是幼兒感興趣的,喜愛的,能夠激發他們探究欲望的。如果教師所提供的材料只是為了擺設而擺設,只是考慮自己的想法,而較少照顧到幼兒的意愿,那我相信科學角的活動不會有什么效果,不能夠發揮科學角設置的目的。其次,在主題活動的大目標下,科學角活動是能為了實現目標而開設活動的,因此,在材料的提供還要適應教學目標,同時,又遵循幼兒自主活動的原則。
(二)小班科學角材料的提供應與幼兒的發展水平相適應
教育的最佳性在于它適合幼兒的發展水平,不超出發展水平,遵循其身心發展的特點。因此,科學角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應有層次性,首先,小班提供的半成品操作材料不宜過多,因為此時幼兒的認知能力和小肌肉的發展水平還不完善,還不能完成超出能力的復雜的操作。其次,針對同一年齡班不同能力的幼兒,投放的材料難易上也應有區別。如小班的幼兒在拼圖時,可提供直線的彩色拼圖,或是簡單的動植物拼圖,或是需要構思的大范圍的拼圖。
(三)小班科學角提供的材料應豐富多樣,循序漸進
即使是好玩有趣的活動材料,如果總是放在那里一成不變,也會失去它的魅力。從多方面看,也并不是材料越多就越好,而是要針對同一班中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難易不一的操作材料,有效促進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應及時補充、調整材料,根據幼兒新的興趣和需要,改進開發挖掘新材料,能使幼兒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循序漸進得到發展?;顒硬牧习凑粘尚闻c未成形的標準來劃分,在科學角中投放的材料有這四類:成形類材料、玩具類材料,手工制作類材料、未成形的材料。未成形的材料也同樣能發揮小班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甚至更甚于前者。因此,在投放材料時也可以把它們考慮在內,但要適宜幼兒的能力。
(四)小班科學角活動中教師應給與一定指導
科學角活動雖是區角活動,以幼兒游戲操作為主,但是小班幼兒年齡小,能力弱,離不開教師指導幫助。在小班科學角活動中,僅創設了環境,投放了材料,但沒有教師的輔助是不行的。教師的參與顯得尤為重要。同時,由于科學角活動是一個低結構化的活動,這就必然要求教師做足充分的前期工作,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基礎。最后,幼兒的自主探索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其效果不可能立即顯現,因而不能認為因為一次沒效果,所以就不去做的急功近利的想法。
總之,我們應該讓科學角活動成為幼兒自由探索,自主操作的活動,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使科學角活動成為有利于孩子自主性發展,提高幼兒學習能力,幫助幼兒個性發展的一種寬松、自由的活動,而不僅僅是支持幼兒在科學領域內的發展。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浦園路幼兒園)
【參考文獻】
[1]董娜.淺談幼兒園科學區角材料的投放《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年15期
[2]王冬蘭主編.學前兒童科學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曹宇.幼兒園科學角材料投放及使用研究[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6(11)
[4]韋鈺.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5]夏力.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指(第二版).復旦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深度學習 ;區域游戲;探究;材料投放
G613.6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馮曉霞帶來了以“區域游戲中的深度學習”為題的講座。馮曉霞教授首先提出問題:“什么是深度學習,區域游戲中幼兒能夠進行深度學習嗎?”,隨后引述了布魯姆(1956)認知學習目標的六個層次“識記、領會、應用、分析、評價、綜合”論述了學習的不同層次。接著她指出了深度學習與淺層學習的區別。她認為,深度學習是“學習者以高級思維的發展和實際問題的解決為目標,以整合的知識為內容,積極主動地、批判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思想,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且能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種學習。(安富海,2014)”,并強調深度學習不等于超越兒童理解能力的高難度內容的學習。馮曉霞教授用“五月的風”――一個發生在某幼兒園的兒童建構活動實例,來說明了幼兒在區域游戲中也可以進行深度學習。她指出深度學習是一種有意義的,具有長遠效果的學習。
一、創設包含問題的游戲情境。
馮曉霞教授通過具體的幼兒活動案例說明了低結構、高開放的材料和不穩定的情境中包含著更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因而能為幼兒提供更多自主探究、運用經驗、思考和創造的空間,引發深度學習。隨后總結出關于活動主體(幼兒)――活動對象(材料情境)――活動過程與方式――經驗(學習)之間關系的分析框架,此框架能夠幫助教師理解幼兒游戲環境創設和材料的提供。
抓住孩子們的興趣、熱點,適時地更新學習性區域的內容。幼兒園的老師們緊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出了豐富、新奇、創意、有層次的學習性區域環境。在每個區域中,投放按主題制作的進區記錄表。一到游戲時間,孩子們自由的選擇想玩的區域,并主動在表上進行記錄。到周五和月末的時候,孩子們在“小計”和“總計”上,對自己每周、每月的游戲情況進行小結和分析。
二、提供能夠持續進行深入研究的時間和空間。
一般來說我們在區域活動材料投放中,好多都是從我們老師的視角出發進行投放,那么我們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孩子們提供孩子感興趣的活動材料?這份材料的提供能讓孩子在游戲中獲得什么經驗?這份材料的提供是否合適孩子,對他們的隱性教育價值在哪里?我們在投放材料中還要考慮材料的投放方式,怎么樣的投放更能讓孩子愿意活動,這一切都將是我們在今后組織實施區域活動中應該思考的問題。
可以嘗試著大膽放手,讓孩子們料理自己的生活。例如:剝果仁、磨豆漿、搓元宵、泡花茶、榨果汁等等,看看幼兒園的孩子們做的多棒!
只要用干果夾就能輕輕松松的剝開果殼哦!再要按照要求在盤中放入一定數量的果仁,這樣“訂單”才算完成啦!既提高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又體現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的“為幼兒提供‘按數取物’的機會”。
把石磨搬進教室?對!你沒有看錯,教室里也可以開豆漿加工坊啦!準備好豆子、清水和石磨,孩子們挽起袖子,耐心地磨。不一會兒,一杯新鮮的豆漿就出爐啦!
面團既可以搓成圓的,也可以搓成長的。其實,還可以在面團中加入艾草汁,再包上豆沙,這樣就能做出甜而不膩、其味醇美的青團子啦!
先在糖盤里加入白砂糖,等待出絲。待到糖絲出來后,她們熟練的用竹簽卷一卷。時光流轉,這就是幸福的記憶呀!
三、適當引進“主題”,在教學與游戲之間搭建橋梁。
馮曉霞教授指出可將教學主題與區域游戲相結合,這樣能豐富區域游戲活動的內容,增進對話、交流與分享;啟發更多角度思考,進一步拓展學習空間,促進經驗整合。
在校園里散步的時候,地上隨意散落的枯樹枝也能成為布置環境的素材哦!再粘上孩子們親手折的桃花和綠葉,發亮的嫩葉間,那一簇簇粉紅的花朵,真是應了蘇軾的那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當然,還可以像他們一樣,用橡皮泥制作抽出的新芽,為枝條增添一抹綠意!
紙盤是廢物利用常見的元素,看似不起眼的紙盤,要是遇上了豆子家族,絕對是分分鐘高大上的節奏哦!
四、尊重幼兒的興趣,激發引導幼兒在游戲中的探索與深入思考。
我們需要尊重幼兒的興趣,但不簡單地追隨和放任幼兒的興趣,要分析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中所包含的學習機會,把握其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需要努力的程度。
把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需要慢慢轉換成圖景,不要再用聽、看、說的形式啦!試試用以下這些幫助他們在腦海里展現這種圖景吧!
在班級里,孩子們把小幕布架起來,借助手電筒或是自然光就可以演一出皮影戲了!
將語言區延伸到自然角中,創造一個屬于孩子們的“秘密花園”吧!到底會發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可以在錄本上記錄哦!
游戲活動是幼兒園的主要活動形式,具有挑戰性和創新性的區域活動,是教師展示教學理念的舞臺,幼兒快樂成長的樂園,我們的區域活動的實效性還應體現以下幾方面:1、根據主題有計劃,有目的投放材料。2、材料的投放在大主題下也要有主題―背景。在投放材料時教師也要為孩子考慮它的目的,這樣孩子的興趣更高,更能拓展孩子的思維。3、根據興趣師生共同設置區域。教師應放手讓孩子們大膽地去參加區域活動設置,通過觀察、傾聽和詢問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關注點,不斷融入有價值的內容,引導幼兒積極主動而有效地學習。使他們在區域同伴之間共同學習、共同操作、共同探索,積累經驗,從而得到發展,得到提高。我們一直在研討高結構的區域材料,對低結構的區域材料顯然研討不足,因此,我們應重新審視自己班里的區域活動,對游戲的把握有多少!顯然,高結構的材料有其目的性,對幼兒來說也有非常明確的指向,通過分層的投放,也能讓幼兒開拓思維,玩出各種玩法。
趁著春光大好,讓我們和幼兒園的孩子們一起,在自主的操作中,開啟探索世界、探究學問的美好心靈吧!
關鍵詞:大班:科學區;材料投放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6-0265-02
幼兒園的科學區域活動是對科學集體活動的一種延伸。在科學區域活動中教師準備了大量的豐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供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和探索。幼兒在操作游戲時主動去操作,不但積極性提高了很多,而且在發現的過程中感到快樂,更能學到豐富的科學知識。在幼兒園每日一次的區域活動中,孩子們都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活動??茖W角里的孩子也很多,他們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很強,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很好奇。所以材料的投放在大班科學區域活動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科學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可引導幼兒積極探索、發現、思考
學齡前兒童在好奇心和科學興趣的指引下,通過感知、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發現和理解周圍世界中的事物和現象。在科學活動中他們不是在“聽科學”,不是被動地接受科學,而是主動地探索科學。所以操作的材料起到了關鍵的引導作用,我們不能忽視材料的引導性。如果教師提供的材料五花八門,對操作沒有任何意義,對幼兒的探究就不能起到好的引導作用。所以在我們班的科學區域里投放的材料都是根據我班幼兒實際能力準備的,這樣才能保證教育目標的實現。其實材料的引導性,不在教師的語言和幫助,而是材料給孩子一個指引方向,所以活動中準備與結果相關的材料可以讓孩子在活動中更好地探索、發現、思考??茖W活動中,幼兒可以在教師投放的提示卡中探索、發現、思考。這個提示卡就是教師準備的引導性材料。在整個操作的活動中幼兒自主操作,基本不需要教師提示,如果幼兒遇到困難教師可適當提醒。但這些起著重要引導性作用的材料教師要因人而異,掌握本班幼兒已有的水平,有針對性地投放,并考慮怎樣讓幼兒將這些半成品變成成品。所以說活動中教師準備的提示卡或示意圖等操作材料是起著重要的引導性作用的。在區域投放材料時一定要投放和實驗或活動相關的提示卡。如《會變得水》中我班提供的提示卡片上,有幾組不同的圖案。幼兒根據提示卡片上的圖,知道自己做到了哪一步,用了哪些材料。教師也可以從提示卡片中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指導操作。有些能力較弱的孩子做不完,可以下次接著做實驗,從提示卡上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做到哪一步。這樣可以培養幼兒的耐性,做事要有頭有尾。
二、科學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可激發幼兒的主動探索
在活動中我們發現有趣的,有可操作性的材料很受孩子們的喜愛,只有提供有趣的,并反映該科學知識的直觀的教玩具和可操作性的材料才能激發幼兒的主動探索欲。我發現《斜坡上的發現》科學小實驗,孩子們很感興趣。所以在區域活動中我為他們提供了不同材料,不同形狀的物體,讓他們自由地玩。大家開始動手了,他們把所有的材料一一放在斜坡上,結果是圓柱形和球狀的物體可以從坡上滾下。我增加了難度,如果讓相同的物體從兩個高度不同的斜坡上滾下,誰快?大家討論了半天,開始動手。雖然有的幼兒完成得不是很好,但是孩子的探索欲很強,對活動很感興趣。
三、科學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