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3 06:29:08
序論:在您撰寫學術英語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編寫要求
頁腳:從論文主體部分(引言或緒論)開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頁,頁碼編寫方法為:第x頁共x頁,居中,打印字號為小5號宋體。
前置部分從內容摘要起單獨編頁。
編寫格式
前置部分:
目次頁(必要時)
主體部分:
引言(或緒論)
致謝(必要時) 附錄(必要時)
前置部分
具體內容依次列示如下內容: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
論文題名:(2號黑體,居中)
學生姓名:( 3號黑體)
學 號:( 3號黑體)
指導教師:( 3號黑體)
專業:( 3號黑體)
年 級:( 3號黑體)
學 校:( 3號黑體)
摘要:摘要是論文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應以第3人稱陳述。它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論文的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內容應包含與論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讀者確定有無必要閱讀全文,也供文摘等2次文獻采用。
摘要1般應說明研究工作目的、實驗研究方法、結果和最終結論等,而重點是結果和結論。摘要中1般不用圖、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術語和非法定的計量單位。
關鍵詞:學術論文;認知立場副詞;態度立場副詞;方式立場副詞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5)02-0138-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37
1 . 引言
傳統觀念認為學術論文是對外部客觀現實的報道,傳達的是“客觀硬事實(cold hard facts)”(Bernhardt, 1985: 163)。然而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學術論文具有豐富的人際性,學術論文并不總是以客觀的、不涉及個人態度及情感的方式傳遞信息的,而是作者參與其中,與讀者互動協商并取得感情認同的過程(Swales, 1990; Hyland, 2005)。學術論文的人際性是由立場、評價、參與標簽下的模糊語、增強語、代詞、引用等語言資源實現的(Hyland, 2000);其中立場(stance)作為最常見的實現手段,是學術論文人際性和交互性的重要保證,越來越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Thompson, 2001)。立場是指作者對于命題內容的態度、情感、價值判斷、責任的詞匯或句法的表達(Biber & Finegan, 1989: 93),一般通過立場標記語實現。立場標記語是標識作者態度立場的詞匯,包括一個或者多個英文單詞,如important、in fact、according to等(徐宏亮,2011)。立場標記語的使用能更有效地表達作者的態度和立場(Biber et al., 1999)。立場標記語的典型語言表達手段主要包括狀語(如certainly、evidently、significantly等),形容詞(如happy、important、strange等),動詞(如prefer、fail、confirm等)和名詞(如success、failure、fact等)等。根據Biber等(1999: 862)的研究,立場副詞是立場狀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語言表達手段。到目前為止,立場副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口語、新聞報刊、政治話語、醫學論文等方面,對應用語言學類的學術論文關注不夠。所以,本研究著重探討應用語言學學術論文中立場副詞的使用情況。
2 . 學術論文中立場研究的回顧
2 . 1 立場的界定
立場是指作者或說話者對于命題內容的態度、情感、價值判斷和責任的詞匯或句法的表達(Biber & Finegan, 1989: 93)。Hyland(2005: 178)認為學術論文中的立場是指作者對命題的正確性或可靠性的評價,反映作者對命題正確性或可靠性的承諾或對實體、命題或讀者的態度。標識立場的語言表達手段主要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多詞表達式等形式,如important、in fact、according to等;這些標識立場的語言表達式又被稱作立場標記語(徐宏亮,2011)。其中,立場副詞(stance adverbs)是表示作者對命題內容及命題陳述方式的態度和評價的副詞性語言表述(Biber et al., 1999),是立場標記語中最主要、最常見的語言實現形式。因此,本文著重研究學術論文中立場副詞的使用情況。
2 . 2 立場的分類
學者對立場的分類看法不一,B i b e r等(1999: 972-975)從語義范疇上將其分為認知立場(epistemic stance)、態度立場(attitudinal stance)、方式立場(style of speaking stance)三類。Hyland(2005: 178)將立場標記語劃分為模糊語(hedges)、確定表達語(boosters)、態度標記語(attitude markers)和自我提及(self-mentions)。Quirk等(1985)將評論附加語(comment adjuncts)分為內容外加語和文體外加語。趙曉臨和衛乃興(2010)指出Biber等(1999)將態度立場單獨分為一類,比Quirk等(1985)將態度立場和方式立場歸于內容外加語一類更加精細。近年來,大多數學者的研究(趙曉臨、衛乃興,2010;徐宏亮,2011)都基于Biber等(1999)的分類。因此,本文將延續現有研究的范式,將立場副詞分為認知立場、態度立場、方式立場。
2 . 3 立場的相關研究
國內外研究者對學術論文中的立場特點和使用進行了多維度的分析,如對比分析專家和學生所寫的英語論文中的立場標記語特征(Wu, 2006);對比分析跨學科論文中立場標記語的特點(Hyland & Tse, 2004);對比分析中國英語學習者和英語本族語者在學術語篇中使用立場標記語的不同特點(趙曉臨、衛乃興,2010);對比中國學生在漢語和英語同題語篇中立場標記使用的不同特征(龍滿英、許家金,2010);對比口語和筆語中立場使用的異同(Biber et al., 1999)。還有研究涉及對單個立場詞匯的集中研究,包括名詞(Charles, 2007)、動詞(劉世鑄,2009)、狀語(Quirk et al., 1985)等。也有學者探討話語立標詞塊的使用情況(何安平,2011),考察漢語學術論文中的立場標記語(吳格奇、潘春雷,2010)。但是針對立場副詞的相關研究卻不是很多。
3 . 立場副詞
立場副詞是指作者對命題內容和陳述方式的態度和評價的副詞性語言表述(Biber et al., 1999)。本研究主要采納Biber等(1999)對立場的分類,同時借鑒Hyland(2005)的分類方式,將立場副詞分為三類:認知立場副詞(epistemic stance adverbs)、態度立場副詞(attitude stance adverbs)、方式立場副詞(style stance adverbs)。
3 . 1 認知立場副詞
認知立場副詞涉及作者對命題中信息真值的認知,包括對命題的確定性、事實性、局限性、言據性的判斷和態度。盡管Biber等(1999)對認知立場副詞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和分類,但是后來的研究發現,該分類過于精細,個別范疇之間存在較大重合。所以,后來的研究都對Biber等(1999)的分類進行了調整。鑒于此,本文將綜合Biber(1999)、Hyland(2005)、徐宏亮(2011)等的分類,將認知立場副詞分為三類:確定性副詞(certainty)、模糊性副詞(hedging)、言據性副詞(evidentiality)。
3.1.1 確定性副詞
確定性副詞是指作者用以表達對陳述命題確信程度的副詞,主要通過definitely、certainly、undoubtedly等詞實現,如例(1)。
(1) In addition to its informative nature abstracts are actually highly evaluative…
例(1)中actually和highly表明作者對陳述的命題內容持充足肯定的態度,即作者將摘要除了具備信息本質,還具有評價性這一命題作為一個既定事實,而不是一個觀點傳遞給讀者,引起讀者對論點的關注以及共鳴。如果本句中沒有使用actually和highly,則此命題就不能反映作者肯定的立場和態度;同時表明此命題還存在不確定性,但這一點不符合摘要具有評價性這一既定事實,不符合學術論文的修辭規范。
3.1.2 模糊性副詞
模糊性副詞是指作者對命題有所保留的承諾,信息作為一個觀點而不是一個已經確認的事實傳遞給讀者,主要包括表示可靠性的模糊副詞和表示精確度的模糊副詞(吳格奇、潘春雷,2010)。模糊性副詞主要通過probably、possibly、perhaps等詞實現,如例(2)。
(2) This existing gap between North Korean English education and South Korean one can possibly cause frustration and even give-up when North Korean refugee students learn English in South Korea.
例(2)中的possibly體現了作者對命題內容的確定性沒有十足的把握,朝鮮和南韓英語教育之間的差距會使在南韓學英語的朝鮮難民學生感到沮喪甚至會放棄,這只是作者自己的判斷,并不是一個確定的事實,所以作者使用possibly來減少對命題的承諾,同時使命題變得更加客觀。如果本句沒有使用possibly,則此命題就會變為事實;一旦與事實不符,作者會因此而承擔一定的責任;為了規避此責任,作者使用possibly來標識自己對命題內容的不確定性。
3.1.3 言據性副詞
本研究中言據性副詞主要是指命題中信息的來源,主要通過apparently、evidently、accordingly等詞實現,如例(3)。
(3) Accordingly, team/group work has become a common instructional practice in many Englishmedium business schools to help students learn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as well as to become accustomed to working in a group environment that emulates the work place.
例(3)中的accordingly體現了此句中命題信息的來源。即在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環境的商業學校,團隊工作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指導,來幫助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并適應團隊工作環境。此命題是有理有據的,體現了學術論文的客觀性。如果本句沒有accordingly這個詞,則此命題就不能體現出命題的來源,因而缺乏了說服力和客觀性。
3 . 2 態度立場副詞
態度立場副詞指的是作者對于命題內容或相關研究者或其研究成果的評價、價值判斷以及情感表達。本研究將態度立場副詞大體分為兩類:情感型和評價型態度立場副詞。前者主要體現作者的情感態度,后者體現作者對于陳述內容的評價和價值判斷(Hunston & Thompson, 2001)。
3.2.1 情感型態度副詞
情感型態度副詞主要涉及評價命題是否符合心理預期,主要通過surprisingly、unbelievably、preferably等詞實現,如例(4)。
(4) Surprisingly, it is found that certainty epistemic meanings are expressed more commonly than likelihood meanings.
例(4)中的surprisingly體現了所述的命題內容不符合作者的心理預期,即在書面語中,作者更頻繁地使用確定的意義而不是可能的意義,這一發現不符合作者心理的預期,所以作者使用surprisingly來表示自己驚訝的態度,同時引起讀者的關注和共鳴。如果本句中沒有使用surprisingly,則此命題只是陳述了一個發現,不能體現出作者驚訝的情感態度,達不到與讀者互動的效果。
3.2.2 評價型態度副詞
評價型態度副詞主要涉及對命題陳述內容是否幸運、是否符合規范或是否重要等方面的評估,主要通過fortunately、appropriately、inappropriately等詞實現,如例(5)。
(5) Generally, the tendency to present an inappropriately subjective persona is a characteristic of both L2 and L1 student writers.
例(5)中inappropriately是指作者對此命題中信息的態度和評價;作者對命題中呈現主觀形象這一信息進行了評價,即這一主觀形象是不得體的,以此引起讀者的關注。如果本句中沒有使用inappropriately,此命題只是陳述了一個發現,而不包含作者任何的態度和立場,不能體現作者與讀者的互動。
3 . 3 方式立場副詞
方式立場副詞是指作者對命題陳述方式的評價,主要通過frankly, confidentially, strictly, generally等詞實現,如例(6)。
(6) Generally, explicit engagement is a feature of the soft disciplines, where writers are less able to rely on the explanatory value of accepted procedures.
例(6)中的generally體現了作者對命題陳述方式的評價。一般來說,明確的介入是軟學科的特征,在軟學科中作者不太能依賴公認程序的解釋價值;此命題中的generally表明作者是在一般情況下或者總體情況下來陳述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對整個命題的限制作用,同時增強了此命題內容的真值,并且留給讀者判斷的空間。如果本句沒有使用generally,則此命題就不能體現作者說話的方式以及作者的立場態度;同時命題就會作為一個既定的事實傳遞給作者,而缺乏客觀性。
4 . 結語
學術論文既需要向讀者傳達客觀的學術信息,報告最新研究成果,又需要表明自己的態度,與讀者互動協商共同完成對知識的定義。立場作為學術論文人際性的重要語言資源實現手段,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研究議題。本研究主要基于現有文獻,將立場副詞分為認知立場副詞、態度立場副詞和方式立場副詞。其中認知立場副詞分為確定性副詞、模糊性副詞和言據性副詞;態度立場副詞分為情感型副詞和評價型副詞。本研究通過舉例,深入分析了立場副詞的使用特點及作用,并對中國語境下英語學術論文的寫作和教學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Bernhardt, S. A. The writer, the reader, and the scientific text[J]. Journal of Technical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 1985(15): 163-174.
Biber, D. et al. The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999.
Charles, M. Argument or evidence? Disciplinary variation in the use of the Noun that pattern in stance construction[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7(26): 203-218.
Hunston, S. & G. Thompson. Evaluation in Text: 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Hyland, K.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 London: Longman, 2000.
Hyland, K. Stance and engagement: 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J]. Discourse Studies, 2005(2): 173-192.
Hyland, K. & P. Tse. 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 A Reappraisal[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4(2): 156-77.
Quirk, 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85.
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Thompson, G.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Writing: Learning to Argue with the Reader[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1): 58C78.
Wu, R. Stance in Talk: A Conversation Analysis of Mandarin Final Particles[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4.
何安平.語料庫視角的英語口語“立標語塊”探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1):25-31.
劉世鑄.基于語料庫的情感評價意義構型研究[J].外語教學,2009(2):22-25.
龍滿英、許家金.大學生英漢同題議論文中立場標記的對比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3):21-24.
吳格奇、潘春雷.漢語學術論文中作者立場標記語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0(3):91-96.
關鍵詞: 中醫藥研究生學術論文 英語摘要 語類分析
一、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一)語類分析
語類分析是篇章語言學重要的研究內容之一(Thompson,1999;Hyland,1999,2004a,2005a,2005b;Paltridge,Starfield,2007)。語類是為實現某一交際目標,得到特定交際社團公認的語言交際類型(葛冬梅、楊瑞英,2005;龐繼賢、葉寧,2009)。語類分析主要在語篇層面結合功能進行,目的是闡釋學術文體的語篇推進結構和語言特征,體現了學術文體寫作的規范要求。
語類分析學說認為,每個學科的語類都有自己的特點,都遵循該學科的寫作要求,都采用相似的范式和步驟安排結構和語言形式,學術論文作者通過適當的語步構建學術空間,發出自己的聲音,并得到所在交際社團的承認(Swales,1990)。當前有許多論文對期刊論文摘要的語類分析(如劉勝蓮、魏萬德,2009;余莉、梁永剛,2006等),但學位論文摘要和期刊論文摘要在語篇結構和語言特征上不盡相同(Hyland,2005b),需要認真研究。
(二)摘要研究述評
學位論文摘要是位于學位論文正文之前對論文整體內容進行概述的獨立學術語類?!禡LA格式指南與學術出版準則》(1998)對論文摘要的要求是長度不超過350字,內容包括該論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和結論。英語摘要,在中醫藥研究生學位論文中,除標題外,是唯一用英語寫作的部分,其質量直接影響著論文的整體質量,是評判研究生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
目前對學術論文體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論文引言的研究。普遍認為引言的組織結構與整個論文的結構基本一致,即Swales的CARS語篇模式(Create a Research Space),包括導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結果(result)―討論(discussion)四個語步,即I-M-R-D模式(Swales,1990)。在導言部分,Swales(1990)有詳盡的語步分析,如下表1(改動自黃婷婷、許明武,2003)。目前對于方法(method)、結果(result)、討論(discussion)三個語步的語步分析較少。
Swales的CARS語篇模式已經成為學術論文體裁研究的通用分析模式,為學術界所公認。而國內大多數對學術論文體裁的研究,也沿襲Swales的CARS語篇模式,對論文的引言部分進行體裁分析,而鮮有用此模式對學術論文的英文摘要進行分析。實際上,摘要和引言屬于不同的體裁,Graetz(1985)認為論文摘要由四語步構成,即問題的提出(problem)―方法(method)―結果(result)―結論(conclusion)。Bhatia(1993)認為,摘要由以下語步構成:(1)介紹研究目的;(2)描述研究方法;(3)總結研究結果;(4)討論研究結論。因此,學術論文英語摘要區別于引言,一則在于摘要由于字數限制,較少涉及研究領域的前期研究成果,側重點在于提出問題和介紹研究目的;而引言部分必須從文獻綜述入手,否則很難建立自己的研究領域,無法開展下一步的討論(徐有志等,2007)。二則摘要語篇較之于引言語篇,更需要有效提供研究結論,而不宜占用過多篇幅展開討論。因此,一方面,鑒于國內對于學術論文摘要部分研究較少,而另一方面,學術論文摘要區別于引言,在第一語步和第四語步有其獨特特點,所以,有必要借鑒Swales(1990),Graetz(1985),Bhatia(1993)等前人研究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國際上對學位論文摘要的研究,包括對機械工程、西醫外科學、應用語言學文、社會學的研究,當前對中醫藥英語摘要的研究,關注的焦點是偏誤分析(如段平、顧維萍,2002;戈玲玲,2002;王高生,2005),沒有對碩博士學位論文摘要的研究,也沒有在更高層次上對中醫藥期刊論文摘要的語類特點進行考察。
二、研究方法
本項研究的語料是中醫藥碩士學位論文英語摘要(500字左右)、中醫藥博士論文英語摘要(500―1000字)、中醫藥期刊論文英語摘要(50―100字)各20篇。以上論文從中國知網期刊論文庫和碩博士論文庫中隨機抽樣。論文上傳的時間在2009年、2010年及2011年。為了保證本項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結合中醫藥類學術論文實際,在對論文進行編號后我對語料進行預分類,分類標準如下。
(一)理論研究類
就某一時間內,作者針對中醫藥類某一專題,對中醫理論進行分析梳理,或者對大量前人經驗、數據、資料和主要觀點進行歸納整理、分析提煉而寫成的論文,如文獻綜述、醫案研究、名家經驗總結。
(二)實驗研究類
在實驗室中,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進行較為嚴格的變量控制,觀察假設中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或因果關系,從中探索中醫藥作用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受試往往為實驗動物。如觀察某經典方對受試的治療效果。
(三)臨床研究類
在臨床研究中,或在臨床實際運用中,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進行較為嚴格的變量控制,觀察假設中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或因果關系,從中探索中醫藥作用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受試往往為患者。如觀察某經典方對受試的治療效果。
同時,根據Swales的CARS模式,并借鑒黃婷婷、許明武(2003)的研究方法。我對論文摘要進行四大語步的分類:導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結果(result)―討論(discussion)。判斷摘要的文字的語步范圍,來自于該文字使用的關鍵詞和關鍵句型。
三、研究結果和討論
(一)語步及體裁分類
通過對語料進行初步分類。分類結果如下:
如表2所示,中醫藥學術論文摘要并不完全遵循傳統的論文英語摘要寫作模式。首先,理論研究類是區別于其他學科領域論文的特有類型。由于中醫藥研究重視對傳統醫學知識的集成和積累,因此文獻綜述、醫案研究、名家經驗總結是不可或缺的論文體裁,而其他學科領域中,尤其在理工科和西醫學術論文中,除期刊論文可以有文獻綜述的體裁,一般不允許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論文以純理論研究的形式出現,因而在摘要中也不會出現理論研究的類型。
其次,通過實際分類發現,在中醫藥學術論文摘要中普遍存在混合研究的情況,即介紹和討論理論背景后,通過實驗室或者臨床應用證明理論指導下對受試進行實驗,或者對患者進行施治的情況。而期刊論文摘要由于篇幅所限,往往選擇省略對理論背景的討論,使用直接描述實驗或者臨床應用的寫作策略。同時,在碩博士學位論文中,也存在省略背景討論的情況,只對實驗過程或者臨床作用進行討論。
最后,可以發現,在類型分布上,碩士學位論文學位摘要的種類數量比較平均,以理論研究稍多;而博士學位論文明顯以理論研究加實驗室研究的混合研究類較多,可以推斷,博士論文在理論深度上要求更高,博士生也更多參與實驗室研究工作,故而此類較多。同樣,因為大多數博士論文的摘要中會包含理論背景,臨床研究類的論文數量較少。期刊論文除不存在混合研究外,在其他三種類型中分布平均。這可能和期刊論文的篇幅有限有關,側重點往往只在一方面。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二)語步分析
1.理論研究語步分析。
通過對理論研究的基本語步進行分析,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理論研究類并不遵循Swales的CARS模型,往往只有導言部分(introduction)。另外,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雖然長度不同,均涵蓋導言部分的三大語步,即M1:建立研究領域(Establishing a territory);M2:建立研究地位(Establishing a niche);M3:占據研究地位(Occupying the niche)。以碩士學位論文A7每段開頭為例:
The virus pneumonia is a commonly significant disease in clinic (M1 S1) .
That the Chinese medicine treats virus pneumonia has the unique superiority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Xuanchangfeiqi Tang on virus pneumonia and its clinical utilization rule of ventilating lung (M3 S1).
在期刊論文全文中有相似語步,以C2為例:
Di dang Decoction, a classic prescription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was used to treat stagnated blood syndrome in ancient times (M1 S1).
Recently,physicians have found that interior stagnant-heat syndrome is manifested in many kinds of internal damag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so the prescription can treat diseases of different systems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recent clinical reports of Didang Decoction (M3 S1).
2.實驗研究、臨床研究語步分析。
在具體語步分析中,我們發現實驗研究、臨床研究語步極為相似。碩博士學位論文均采用IMRC的結構,即introduction(objective)―method―results―conclusion的結構。有兩點值得注意:(1)與表1進行對照,論文作者在摘要的導言(introduction)部分只闡明研究目的(Outlining purposes),達到占據研究地位的效果(Occupying the niche)。但很少有作者提及Swales的導言部分的其他語步。(2)IMRC結構與Swales(1990)的IMRD結構略有不同,討論部分(discussion)為結論部分(conclusion)所替代,實際上印證了Graetz(1985),Bhatia(1993)的觀點,可見摘要語篇篇幅所限,作者往往選擇突出研究方法、步驟和結果的策略,而省略導言語步和討論語步。
3.混合研究語步分析。
首先,在三種英語論文摘要中,在期刊論文摘要中混合研究數量為零。我認為,并非期刊論文的實驗過程和臨床應用沒有結合理論,而是在語步中理論并沒有體現。
同時,博士學位論文英語摘要的語步特點最完整,使用IMRD或IMRC的語步推進模式,對理論研究部分的描述最全面。以博士論文B9為例,有清晰的元語篇標記(meta-discourse)完成語步轉換: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article holds that ...(第二段第一句)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we reproduce the mouse model of ...(第三段第一句)
然而,并非所有的元語篇標記在碩博士學位論文中都十分明顯。在博士論文B19中文摘要中,然而,并非所有的元語篇標記在碩博士學位論文中都十分明顯。在博士論文B19中文摘要中,原作者在首段介紹感染性肺炎的定義和分類,提到此病“一般屬于中醫風溫、咳嗽等范疇”。第二段的元語篇結構為:
“本文分為理論研究和臨床研究兩個部分。理論研究方面,運用溫病學理論、認識感染性肺炎的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重點探討中醫與現代現代醫學之感染性肺炎在病因、病理認識上的契合點。”
第四段出現對應的元語篇結構:
“臨床研究方面,根據癥狀表現,對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江蘇省中醫院收治的105例感染性肺炎住院患者進行辨證分型,總結臨床用藥,結果顯示,感染性肺炎臨床常見證型為痰熱壅肺與風熱犯肺型;最常用具有宣降肺氣以透邪的中藥屬解表、清熱、怯濕、止咳、化痰等類?!?/p>
在英文摘要中,相對應的原作者的表述為:
Pneumonia is classified under Feng-wen,or Ke-sou (cough) catego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Literature study showed that both conventional and TCM shared similar views on causes and pathology of pneumonia.However,in terms of treatment,TCM has its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currently still being recognized as clinically effective.
對比后可發現,原作者的中文摘要中用第一段中對感染性肺炎的分類代替了對本文結構的闡述。而臨床研究部分合并縮短至理論研究之后。我檢查全文,此后的段落中,只有對研究意義的闡述,而沒有對臨床研究中更詳細的闡述,如中文摘要中涉及的患者人數、所在醫院情況,都沒有再提及。由此可以判定,原作者雖然對中文摘要的語步和元語篇功能具有有效應用,然而該意識沒有順利轉移到英文摘要中,導致英文摘要內容空泛,語步不清晰。
最后,我們發現,和實驗研究、臨床研類的語步不同的是,碩博士學位論文摘要中混合研究的語步更多出現討論部分,或者討論和結論并存,更符合Swales(1990)的IMRD的語步推進模式。主要原因是篇幅容量足夠進行討論,以及論文評審的要求。
四、結論與意義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中醫藥學術論文英語摘要的語類分析從兩個方面體現復雜性。首先,在前人研究中(Swales,1990;黃婷婷、許明武,2003),也發現類似的語步分析。但前人研究并沒有對論文進行分類,中醫藥論文類型復雜,除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長度不同造成內容取舍外,中醫藥論文本身也有理論研究、實驗研究、臨床研究和混合研究分類,劉勝蓮、魏萬德(2010)指出,國外論文摘要的IMRD語步出現頻率很高,而國內論文作者常省略方法語步,或者將方法語步和引言或結果語步并合,而我們發現,在中醫藥論文摘要中,理論研究甚至會省略方法、結果、討論等多語步,實驗研究部分有獨立式的結論語步。此外,在論文抽樣中沒有出現混合研究的期刊論文摘要,原因可能是篇幅所限無法展開導言(introduction)部分,只能完成實驗研究和臨床研究的語步推進。因此,中醫藥學術論文英語摘要除IMRD語步推進模式,還有I及IMRC語步推進模式。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本文對中醫藥學術論文摘要的語類進行了探索性的分析和歸類,對中醫藥研究生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教學和研究具有借鑒意義,在教學中應當注意規范學生對論文寫作語篇規范和論文分類的意識。同時,由于選取的語料數量有限,抽樣樣本較小,而不能和摘要作者進行交流,不能了解論文摘要建構過程。最后,論文作者可能的中醫藥文化背景和教育經歷可能對語篇建構產生的影響。這些都是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的研究思路。
參考文獻:
[1]Bhatia,V.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London: Longman,1993.
[2]Graetz,N.Teaching EFL Students to Extract Structural Information from Abstracts[M].In J. M. Ulijn and A. K. Pugh. Reading for Professional Purposes. Leuven: ACCO.1985:123-135.
[3]Paltridge,B.& Starfield,S.Thesis and Dissertation Wri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A Handbook for Supervisors[M].London: Routledge,2007.
[4]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CUP. 1990.
[5]Thompson,P.Exploring the Contexts for Writing:Interviews within PhD supervisors[M].1999. in P. Thompson (ed.) Issues in EAP Writing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Reading:Centre for Applied Language Studies.
[6]Hyland,K.Talking to students: Metadisourse in introductory coursebooks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9,18:3-26.
[7]Hyland,K.Disciplinary interactions: Metadiscourse in L2 postgraduate writing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4a, 13:133-151.
[8]Hyland,K.Metadisourse:Exploring Interactions in Writing[M].London: Continuum.2005a.
[9]Hyland,K.Stance and engagement: 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 [J].Discourse Studies, 2005b, 7:173-192.
[10]劉勝蓮,魏萬德.英文摘要方法語步中體裁結構及語言特點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0,32,(14):197-200.
[11]段平,顧維萍.醫學論文標題與摘要漢譯英常見錯誤分析[J].中國翻譯,2002,23,(4):47-55.
[12]葛冬梅,楊瑞英.學術論文摘要的體裁分析[J].現代外語,2005,28,(2):138-146.
[13]戈玲玲.科技論文摘要英譯的語用失誤――對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一項調查[J].中國科翻譯,2002,15,(2):44-46.
[14]黃婷婷,許明武.中外經濟類期刊英文摘要語步結構分析[J].外語教育,2003:34-38.
[15]龐繼賢,葉寧.語類意識與英語研究論文寫作.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3):34-36.
[16]王高生.論文摘要的撰寫及英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5,18,(2):9-12.
[17]徐有志,郭麗輝,徐濤.學術論文體裁教學不可或缺――英語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引言寫作情況調查[J].中國外語,2007,4,(4):47-51.
[18]余莉,梁永剛.英語科技論文摘要的寫作范式研究[J].外語教學,2006,27,(1):34-37.
1.1教學課時過多,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少,很難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由于專業課的課時設置得過多,使得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的時間變得很少,留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也很少,很難激發他們的創造力。一直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教學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而當前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教學模式和課程內容都呈現出陳舊老化的狀態,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對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了。無論在哪種時期,經濟理論都是為當前時期的經濟建設和發展而服務的,是為指導當前時期的經濟活動而服務的,而教育體制的改革常常滯后于經濟體制的改革,導致教學內容很難滿足現階段的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
1.2不夠重視課外動手能力的培養環節,設置的實踐環節層面不高
縱觀現階段我國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教學實踐來看,還存在很多有待改進的地方,主要表現為學生學習課堂知識的環節設置很多,而動手實踐的環節設置很少,培養其創造能力的環節設置更少。因此,要對現階段的教育模式進行調整,改變傳統的學生聽老師講的方式,而是多創造師生之間交流探討的機會??陀^條件的限制也會影響教學模式的改進,有些學校由于一些客觀原因只能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使得教學質量得不到很大的提高,學生創造水平的發揮也受到了限制。
2.對于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教育方案的探討
2.1明確數學教學的目標,改進教學模式,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實現教學目標的創新,要從以下三點入手:一是從注重知識結論變成注重知識體系的構建;二是從注重知識傳授變成注重能力培養;三是從注重技能訓練變成注重思維訓練。實現教學模式的改進,首先,要做到將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其次,將教師的灌輸性教學轉變為協作互助的教學模式;再者,從純教學知識講解的模式轉變為以培養學生邏輯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的模式。以此來實現課堂模式從“一言堂”向“群言堂”的轉變,調節課堂氣氛,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說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形成自己的邏輯思維,才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培養創新精神。在教學內容上,要注意將經典性與現代性相結合,將學科性與專業性相結合,提高課程的實用性,檢驗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
2.2完善數學課程體系,開設選修模塊,發展學生的個性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建立是由專業定位和社會需求所決定的,并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改進的。課程體系的建立是基于“三和模塊,四個平臺”的構件,三個模塊是指專業選修模塊、能力拓展模塊以及素質拓張模塊,四個平臺是指公共教學平臺、專業教學平臺、學科教學平臺以及實踐教學平臺。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要從學生的后續發展出發,為其以后的發展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增加應用數學類的學時數,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2.3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培養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我國培養教育的一個全新領域,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和探討?,F階段在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所實行的新能力培養模式還不夠完善,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很多學校還在使用灌輸式教育模式,忽視了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難以為其創造良好的個性發展空間。在培養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的過程中必須突出“創新”,高校要采取相關措施,努力適應社會變革和科技發展的需求,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育體制。實現教育模式從應試教育向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過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生理心理健康發育、社會適應能力強的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更好地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和經濟建設服務。
2.4提高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層面,突出人才的素質培養
實踐教學體系由能力拓展平臺以及實踐教學平臺兩部分組成,其中,實踐教學平臺又可分為實驗與實訓、綜合訓練課程、各類實習等。隨著近年來數學建模教育的普及,數學建模對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所起的作用已得到大家的共識。數學建模的一般步驟可分為問題的提煉、假設的提出、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求解、模型的檢驗和分析、模型的實施。進行數學建模的目的是通過觀察、類比、歸納和分析等環節,結合數學知識和思想,構造數學模型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其是一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或者說,數學建模的過程是一個“做數學”的過程。該模型已經成為數學教育領域的新觀點,有助于學生主動學習課本上的理論知識,主動參與到生動的思維實踐活動中,實現創新,提高自身素質。
3.結束語
1.1語言都是這個國家文化的代表
語言是文化的精髓,要想掌握這個國家的語言,就必須連接這個國家的文化歷史。每一個時代都有象征這個時代的語言。因此,一個合格的譯者,在進行英語轉換翻譯的時候,就必須先要熟知這個國家當時的時代背景。將英語翻譯成漢語的過程其實就是進行文化視角轉換的過程,因而英語翻譯并不僅僅是語言的轉換,它所代表的是兩種不同文化和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的轉換。
1.2每一部文學作品,有它誕生的特殊的時代背景
從一部成功的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出一個時代的影子,有人說文學作品是時代的精華。文學作品將這個時代最有特色最深刻的思想以文字的形式展現給世人。讀者在讀的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而且是那個時代。因此在進行文學作品英語翻譯是,我們需要的并不僅僅是作品中的話直白的翻譯過來,真正的譯者需要做到的是把這部文學作品的文化翻譯過來。我們翻譯文學作品不僅僅是為了翻譯而翻譯,而是為了這部文學作品的文化,因此我們翻譯的不僅僅是文學作品而是這部文學作品的文化內涵,翻譯就是為了學習他國的優秀的文化。漢語文學和英語文學都是國家的文化象征,他們從不同的視角來詮釋文化。文學作品的翻譯不僅僅是將英語轉化成漢語,他所需要的是譯者透視英語文學的文化內涵進行文學的視角轉換。
2.中外文學作品背后文化存在的差異文化的差異
首先體現在一個國家的語言藝術上,語言的不同見證了文化的差異。文學作品是語言的精髓,是時代的縮影。文化差異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地理位置和生活環境的差異。地域文化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地域文化影響著語言的表達方式,中外文化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具有自己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它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寫照,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人們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從而產生不同的認知。比如在進行漢語翻譯成英語的時候在詩詞方面就顯得太過于直白,中國詩詞的精髓是英語遠遠無法超越的境界,當然在進行講英語翻譯成漢語的時候我們也要關注其文學作品的文化內涵。因此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需要更深層次的透視文學作品的延伸力。其次引起文化差異的原因是不同國家的社會歷史背景的不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社會發展歷程,因此文學作品的發展程度也不一樣。受特殊的社會因素的影響文學作品呈現不同的時代性,這種時代性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最為突出。中外文學作品都有其精彩之處,再將英語的文學作品翻譯成漢語的時候需要注意英語的表達習慣。比如在漢語中我們大多使用第一人稱,以“人”做主語,而英語中主要是物做主語,因此在進行文學作品的翻譯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到主語的轉換才能體會到語言的延伸力。有些漢語是直白的將英語翻譯了過來。如,可樂,漢堡。這也是考慮到英語的文化色彩。
3.透視英語文學作品翻譯中的語言藝術文化
對文學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首先體現在語言藝術方面,語言翻譯的實質就是文化的之間的交流借鑒和促進學習。文學翻譯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國家的文化內涵,借鑒他國先進的優秀的文化藝術。語言是一門藝術,翻譯也是一門藝術。在翻譯的過程中需要掌握它的文化角度轉換的技巧,將英語的文學作品的文化內涵通過翻譯傳達出來,因此要注意的是要把這部文學作品的精髓也就是它的神傳達出來。文學作品的翻譯有廣義的也有狹義的,廣義的是指將他的整部作品的內容整體概括出來,俠義的是透過作品中人物行為動作的細節將作品的精神傳達出來,不管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在翻譯中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將文學作品的精神烘托刻畫出來。每部文學作品都有它的語言特色,它所代表的是這個時代的風格,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要透視這個時代的整體藝術風格。
4.結語
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對象是初中學生,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求知欲旺盛,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他們樂于模仿,接受能力強,但他們好動,注意力易分散,學習持久性與自學性較差。教師在教學中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他們良好的注意品質和學習習慣,提高他們多方面的能力?,F行初中英語教材,以交際功能教學為主線,著重向學生介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英語口語和書面語,教師應想方設法地通過有實際意義的、饒有趣味的、與學生學習與生活有密切聯系的活動進行教學,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生理特點,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營造英語交際情景與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下生動、活潑地學習,掌握所學的語言知識,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比如,在教學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時,可利用水果、鋼筆、帽子、雞蛋,以及面包、水等具體物體進行形象直觀的對比,從而使學生很快便理解可數與不可數、單數與復數的區別與聯系。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教學形容詞的比較級與最高級時,可以請幾組學生上講臺比高低、比胖瘦。此時學生思維活躍,爭先恐后地上講臺表演、回答問題。在教學問路、指路的交際英語時,教師可讓學生繪制本地區的小地圖,結合實際用英語問答回家的路線;學過天氣預報的交際語后,讓值日生每天匯報當天的天氣情況;教學“Ann/sbirthday”這一內容后,把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讓每個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會話和表演競賽。在教學“看病”這一交際英語時,師生扮演角色,創設情境。教師穿上醫生的白工作服,掛著聽診器,身挎藥箱,一進入教室就能吸引全體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交際情境,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和飽滿的學習熱情,為學習語言知識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在教學人物對話的內容時,可充分利用學生做演員,讓他們扮演內容中不同的角色進行對話表演,他們在輕松活潑的情景中,既復習介紹用語又學會了問候用語,從而達到運用語言進行初步交際的目的。教師在英語課堂上還可以活化課文插圖,設置情景,將課本的插圖活化,一般用于看圖敘述。
看圖敘述時,教師要運用精要簡明地配上英語解說詞(必要時可配音樂),先介紹景物,再介紹主要內容,然后敘述景物之間或情景之間的關系,從中引出所要學習的新的知識。這種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學生通過看圖、聽圖了解所學內容的背景知識,并對所學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從而避免教師的照本宣科。巧妙的情景設置中,教師可進行即興表演。課堂上的即興表演,往往能迅速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感到親切與自然,有時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Thepartsofthe-body”時,教師可一邊唱英語歌曲Head,shoulders,kneesandtoes,一邊在身上比劃,通過這種即興的表演,學生很自然地從老師的動作和歌詞中猜出表示身體各部分的詞匯語音和詞義,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英語教學中,再現生活情景的做法,應該說是英語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智慧。再現生活情景主要是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表象和想象再現語言或自然場景,把學生帶入與所學英語知識相關的特定情境之中。再現情景可采用下列方式:1.課外活動,再現情景。課外活動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適合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的英語課外活動,可使一些語言材料得到再現和鞏固,比如,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到校外活動,讓他們從親身的勞動中學習相關內容,并在實踐中運用英語知識。2.命題作文,再現情景。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教師可精心安排一些有代表性的英文命題作文,比如,值日報告、周記、故事、英語廣播稿、演講稿等形式多樣的短文。學生在構思這些命題時,腦中便能再現一種語言情景,誘發學生進入某一情景,進入命題所涉及的情景中。例如,命題作文myfriend’sbusyday,學生在構思這篇作文時,必定會在大腦中出現朋友做飯、洗衣、購物等場景,正是通過這些場景的再現,讓學生對情景中的語言材料進行了必要的復習鞏固。3.言語誘發,再現情景。運用言語誘導,可再現某種語言環境。如在新學期的第一天,通過師生問好,便可再現“Nicetoseeyouagain”“Welcomebacktoschcol”等場景,達到復習鞏固知識的目的。此外,還可利用第二課堂,召開英語晚會,讓學生自編短劇,自制場景、道具;辦英語小報、墻報、英語角等,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才能,使他們體驗到自身的能力與價值和成功的喜悅,激發其進一步的學習動機。
總之,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合理適當地運用教學藝術,使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完美的統一,既可達到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發展其智力,培養其能力,造就“創造型”人才,又可大面積提高中學英語的教學質量。
作者:劉飛單位:泗洪縣歸仁中學
關鍵詞:課改中學數學師生互動地位作用平等合作與交流
“師生互動”這一課堂教學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無論是中國古代孔子與弟子的座談還是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提出的“教是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內容上成為“師生互動”的先導。要使“師生互動”這一理念真正內化到課堂教學方式中,我們必須明白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單純的給與者,而應該是獲取方法的引導者。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這就決定了學習數學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開發學生大腦智力因數、引導學生數學思維更要求師生間有充分的交流與合作,因而,師生互動也表現得更加突出。據我所知,多數數學老師在實踐中的互動形式主要有:1.多提問,一堂課不間斷的提問,力求照顧到全體學生;2..多討論,老師講完一個問題后,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再指派或讓學生推舉代表發言。這兩種形式確實具有易掌控、易操作、有利于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等優點。但我認為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互動”。真正的“互動”應具備下列幾個要件:
一、師生互動,首先要強調師生的平等。
師生平等,老師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者”,而是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我們知道,教育作為人類重要的社會活動,其本質是人與人的交往。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一般的人際之間的關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產”著教育,推動教育的發展。根據交往理論,交往是主體間的對話,主體間對話是在自主的基礎上進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參與。因為只有平等參與,交往雙方才可能向對方敞開精神,彼此接納,無拘無束地交流互動。因此,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首先應是師生完全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應該說,通過各種學習,尤其是課改理論的學習,我們的許多教師都逐步地樹立起了這種平等的意識。但是在實際問題當中,師生之間不平等的情況仍然存在。教師聞道在先,術業專攻,是先知先覺,很容易在學生面前就有一種優越感。年齡比學生大,見識比學生多,認識比學生深刻,有時就很難傾聽學生那些還不那么成熟、幼稚,甚至錯誤的意見。尤其是遇到一些不那么馴服聽話的孩子,師道的尊嚴就很難不表現出來。因此,師生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其實是比較難于做到的。
怎樣才有師生間真正的平等,這當然需要教師們繼續學習,深切領悟,努力實踐。但師生間的平等并不是說到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我們的教師仍然是傳統的角色,采用傳統的方式教學,學生們仍然是知識的容器,那么,把師生平等的要求提千百遍,恐怕也是實現不了的。很難設想,一個高高在上的、充滿師道尊嚴意識的教師,會同學生一道,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要知道,歷史上師道尊嚴并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其實是維持傳統教學的客觀需要。這里必須指出的是,平等的地位,只能產生于平等的角色。只有當教師的角色轉變了,才有可能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師生平等地參與。轉變教育觀念,改變學習方式,師生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實現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是這次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務,這也正是綱要中提出師生積極互動的深切含義。為什么我們要強調綱要提出的師生互動絕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或方法,其理由就在于此。
二、師生互動,還應該徹底改變師生的課堂角色,變“教”為“導”,變“接受”為“自學”。
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間共同協作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也是師生互動的直接體現,要求教師從已經習慣了的傳統角色中走出來,從傳統教學中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F代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同時,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論及自己的思想,與同學進行充分的交流,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并作出適當的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反省。從而,數學素質教育中教師的作用就不應被看成“知識的授予者”,而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啟發者、質疑者和示范者,充分發揮“導向”作用,真正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育思想。所以課堂教學過程的師生合作主要體現在如何充分發揮教師的“導學”和學生的“自學”上。
舉個例子,在初中幾何中,講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時,教師的“導學”可以從實驗入手,實際操作或演示就可很快得出結論:圓錐側面展開圖是扇形,此扇形的弧長是圓錐的底面圓周長,扇形的半徑是圓錐的母線長。這種演示“導學”既直觀又能引起學生注意,學生非常容易接受這個知識點。在上述老師提示后,學生自己閱讀,找出本節的重點,新知點和難點,先自己利用已學知識嘗試解決,攻克疑難問題。這是學生“自學”的過程,在老師做了演示之后,再讓學生閱讀,自行解決課本中的例題和練習。有了“導學”的認識,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就相當明確,“自學”的過程實際上是在運用舊知識進行求證的過程,也是學生數學思維得以進一步鍛煉的過程。所以,改變課堂教學的“傳遞式”課型,還課堂為學生的自主學習陣地是師生雙邊活動得以體現,師生互動能否充分實現的關鍵。
總之,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平等地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必然導致新的、平等的師生關系的確立。我們教師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認識,從而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去實現這種轉變。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這次課改,從課程的設置,教材的編寫,教學要求等許多方面,都為我們教師這種角色轉變,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條件(其實不轉變角色已不能適應新課程實施的要求了)。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在課改實驗中,盡快完成這種轉變,以適應新課程實施的要求。
三、創設問題情景,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師生的合作與交流是“師生互動”的直接表現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交流應是“隨機”發生,而不一定要人為地設計出某個時間段老師講,某個時間段學生討論,也不一定是老師問學生答。即在課堂教學中,盡量創設寬松平等的教學環境,在教學語言上盡量用“激勵式”、“誘導式”語言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盡量創設問題,引導學生回答,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及培養學生創設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完全平方公式”時,可以這樣來進行:
1.提出問題:(a+b)2=a2+b2成立嗎?
(顯然學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導學生計算:
①(a+b)(a+b)=
②(m+n)(m+n)=
③(x+y)(x+y)=
④(c-d)(c-d)=
3.引導學生發現①算式的左邊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結果形式是a2±2ab+b2
4.進一步提出:能直接寫出結果嗎(a+1)2=?
這樣學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這個規律可以作為公式…
通過教師的誘導,學生的參與,使學生既認識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對該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幫助,這種探索精神也勢必激勵學生去習,從而提高學習能力。再如講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1解不等式4(1+x)<x+13
解:去括號,得
4+4x<x+13
移項,得
4x-x<13-4
合并同類項,得
3x<9
不等式兩邊都除3,得x<3
“無問題”教學可以是照本宣科,學生很快便會“依葫蘆畫瓢”,不知“所以然”,當然就難以有應變思維了?!皠撛O問題”教學,教師設計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
①不等式的結果(解集)的形式是怎樣的?
②結果(解集)的形式與原題的形式有哪些差異?
③如何消除這些差異?
學生有了問題,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
在學習新內容時,如果都能誘導分析,讓學生開動腦筋,那么學生不但對知識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們創造思維的培養。如上例,學生弄清了去括號,移項等……是朝著解集的形式轉化的目的后,對于解不等式,也就能很清楚知道“第一步是去分母”了。這也就是我們所希望的創造思維能力所起的作用。
古人常說,功夫在詩外。教學也是如此,為了提高學術功底,我們必須在課外大量地讀書,認真地思考;為了改善教學技巧,我們必須在備課的時候仔細推敲、精益求精;為了在課堂上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我們在課外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學生真正成為朋友。學術功底是根基,必須扎實牢靠,并不斷更新;教學技巧是手段,必須生動活潑,直觀形象;師生互動是平臺,必須師生雙方融洽和諧,平等對話。如果我們把學術功底、教學技巧和師生互動三者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逐步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那么我們的四、師生互動,還應該建立在師生間相互理解的基礎上。
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看到的是一種雙邊(或多邊)交往活動,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指點,學生思考;學生提問,教師回答;共同探討問題,互相交流,互相傾聽、感悟、期待。這些活動的實質,是師生間相互的溝通,實現這種溝通,理解是基礎。
有人把理解稱為交往溝通的“生態條件”,這是不無道理的,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實現的。研究表明,學習活動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時發生、交互作用的。它們共同組成學生學習心理的兩個不同方面,從不同角度對學習活動施以重大影響。如果沒有情感因素的參與,學習活動既不能發生也難以持久。情感因素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在許多情況下超過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新課程實施中,情感因素和過程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來認識。發展學生豐富的情感,是這次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可以這么說,增進相互理解的過程,其實也是豐富、發展交往雙方情感因素的過程。
教學實踐顯示,教學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師生間的關糸。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友好關系是建立在互相切磋、相互幫助的基礎之上的。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應有意識地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并有一定深度的課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在師生互相切磋、共同研究中來增進師生、同學之間的情誼,培養積極的情感。我們看到,許多優秀的教師,他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與學生建立起了一種非常融洽的關系,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默契。教學活動中,通過師生、生生、個體與群體的互動,合作學習,真誠溝通。老師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個眼神,一絲微笑,學生都心領神會。而學生的一舉一動,甚至面部表情的些許變化,老師也能心明如鏡,知之甚深,真可謂心有靈犀一點通。這里的靈犀就是我們的老師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與學生建立起來的相互理解。
五、創設有利于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及組織形式。
教學過程中要實現師生積極互動,要求師生間有盡可能充分的交往活動。目前,中學教學班的班額還普遍偏大(一般50多60人,有的甚至達70多人),要實現充分交往活動是有很大難度的。因此,必須積極探索在現實條件下,有利于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積極互動的教學方式及組織形式。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同,一般存在以下三種主要課型:
1、以講授法為主的課型;
2、以討論法為主的課型;
3、以探究——研討為主的課型。
第2、3兩種課型所形成的交流方式比較好,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有許多課都采用了這兩種課型。這兩種課型極有利于形成師生、生生、個體與群體的互動。
與這兩種課型適應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多種,但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研究活動有更多的優越性。根據實踐經驗,這種小組以4——6人為宜,全班不超過10個小組。小組內成員輪流擔任組長,負責召集工作及充當小組發言人。這種組織形式首先使小組內生、生交流互動比較充分。其次,因為人人都要當組長,所以對組內同學的意見、其他組同學的發言也都能注意地傾聽。由于代表組內同學發言,主人公的意識也更強一些。每個組與老師的交流、對話也比較充分,較好地彌補了大班額條件下,師生、生生交往的不便,為互動創設較好的條件,是目前條件下有利于師生積極互動的一種比較好的教學組織形式。
文獻參考:
吳興長,《數學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北京教育行政學院,《教育心理學講座》
鄧友詳,《中學數學教學參考》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新課程標準(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