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3 00:05:42
序論:在您撰寫環衛一體化考察報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F326.6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進入2013年,人們對田園生活的向往,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爭先恐后想成為“森女”、流行服飾將“小碎花”打得火熱、地產商將田園小區作為噱頭等等,無一不表達著人們對鄉村生活和鄉村文化的向往。吃農家菜、住農家屋、干農家活的早期農家樂,已難以滿足都市人的休閑需求,國內許多生態農莊已經走向產業化、集群化的發展路徑。在追求個性化的時代,如何在保證農業產業效益遞增的基礎上,將農業產業和旅游產業進行融合發展農莊旅游已經成為很多學者們研究的熱點。
1農莊旅游的核心價值
農莊旅游的核心價值體現在經濟、文化、教育、科學等多個方面,具體體現如圖1所示:
1.1農業產業支撐價值
農業產業支撐價值主要體驗在3個方面,農莊旅游全產業鏈價值,農莊旅游是以農業為本,將農業產業與旅游休閑業全面結合的旅游方式。全產業鏈體現到與第一、三產業集成,拓寬到食、住、行、游、購、娛的各個方面,使各產業鏈得以延伸,共同發展;農莊旅游產業融合價值,農莊旅游主要是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融合,是農莊旅游發展的主要特征,以農業產業為本的相互融合,并不會使旅游產業的功能產生弱化,反而會通過合作達到共贏的效果,產生更多的發展機會;跨產業價值,農莊旅游打破了傳統的產業嚴格劃分的界限,更智能的將產業進行柔性融合,體現出了跨產業的超額價值。
1.2農耕文化傳承價值
農莊旅游是以農耕文化為靈魂,將傳統的農耕文化融入到旅游產品的開發中,使得鄉土文化資源得到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旅游產品的開發離不開文化的挖掘,農莊旅游也同樣不能脫離農耕文化而開展旅游活動,鄉土特有的農耕文化是本農莊區別于其他農莊最根本的元素。農莊旅游產品在規劃開發的過程中對農耕文化進行深度挖掘,賦予其旅游功能,才能在旅游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掌握特有的目標市場群體。使得鄉土文化資源得到深度的開發;也使得農耕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承,傳統文化的影響范圍不斷擴大,珍稀文化再一次得到人們的重視,也賦予了農莊旅游更高的文化價值。
1.3農業科普教育價值
現代人對于休閑體驗的重視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的扶持,農莊旅游從觀光農園不斷的向廣度和深度進行演化。農莊旅游在整合農業資源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自然、生物、人文等科普教育價值,人們在試探性的開發中賦予其特定的教育意義,結合特定或不特定的教育目標,能夠將農業觀光、鄉村度假和科普教育很好的結合,寓教于樂,達到農業科普教育的目的。在科學合理系統的規劃之下,許多觀光農莊都將科普教育體驗活動融入其中,使農莊在進行農業生產的同時具有科普教育價值。
1.4農業科技創新價值
農莊旅游要求立足于科技生態農業,將科技農業生產活動與田園休閑生活方式以及鄉村野趣的生活環境等作為賣點進行深度包裝和策劃,這樣從主觀層面上需要農業科技創新來滿足游客的需求,從客觀層面上需要農業科技創新來增強農莊的旅游競爭力和經濟實力。農業科技創新是農莊旅游的核心競動力,離開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撐,農莊旅游很難實現轉型升級來滿足文化素養日益提高的當代游客的需要。
1.5鄉村生態環境價值
生活在鋼筋水泥土中的都市人群,期望回歸自然、親近田園的愿望日益增強,對優美的山水田園有著強烈的憧憬和向往。都市人群到農莊旅游的目的很大一部分是利用農村優美的自然環境、迷人的田野風光和新鮮的空氣來舒緩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緊張的情緒,達到放松身心的效果。因此,為了滿足游客的需要,農莊的發展在對生態環境和景觀美度等方面都不斷的提高要求,這樣大大推動了農村的村容改造、衛生條件的改善、環境的治理以及村莊整體建設的發展,對鄉村生態環境的建設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1.6城鄉一體化建設價值
農莊旅游的發展,能夠有效的整合農村旅游資源,將農業旅游產品引進市場,通過自身的特色產品吸引著城市的人流、物流以及外來投資者的資金,促進我國新農村的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城鄉一體化是新時期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需要,將城市與農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規劃,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化經濟結構,使整個國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核心價值的轉化路徑
農莊旅游的核心價值是通過將農業資源轉化為具體的旅游產品來實現的,進而探索農莊旅游發展的不同發展模式,目前國內農莊旅游發展主要圍繞以下模式進行開發:
2.1觀光農莊
觀光農莊是依托農莊內優美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交通優勢,通過規劃建設成為具有觀光旅游功能鄉村生態農莊。農莊內提供觀光游客所需的各種服務設施,使游客在觀賞生態的田園風光的同時,對農莊內的農產品進行收集采摘,來達到增加游客停留時間的目的。觀光農莊旅游主要側重于觀光旅游產品的開發,將休閑度假類旅游產品和其他旅游產品作為輔助產品進行包裝,本身要求農莊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農莊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旅游的主要吸引物。
目前,越來越多的游客對于農莊旅游的需求不僅僅只是停留在單純的觀光基礎上,他們希望能夠更長時間的停留在農莊內體驗農業文化、享受鄉村生活,因此越來越多的觀光農莊不斷地將其單一的觀光旅游功能進行豐富,通過建設休閑度假設施,達到農莊轉型的目的。觀光農莊的類型一般包括觀光果園、觀光蔬菜園、觀光茶園、觀光花卉園、觀光瓜園等等。
英才農莊在旅游規劃中,特別強調讓游客“動手”,項目建設在充分利用旅游資源的基礎上,在食、住、行、游、購、娛等全方位通過活動的設計增加消費者停留時間,提高農莊經濟效益。在活動策劃中,既設計了諸如農事體驗、蔬果采摘、花卉手工藝品制作、果林捉雞、魚塘捕魚等農業體驗活動,也設計了植物迷宮、生態垂釣、抓泥鰍、植物尋寶、體能運動等戶外休閑娛樂活動,還設計了專業化的植物科普體驗活動,全方位多角度的為游客創造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英才農莊活動中。
3.4整合資源,總體布局
農莊旅游的空間布局是依托農莊內原生態的自然資源以及鄉土的人文資源基礎上,對資源進行整合開發,面向目標人群,進行功能分區、合理布局的過程。合理的空間布局有助于將零散的旅游資源進行整合,發揮其“1+1>2”的整體優勢,提高農業旅游產業的發展效率,因此科學的空間布局問題是旅游區旅游健康發展研究的重要內容,必須以發展為本,立足于可整合、可優化、可持續的戰略思想,對農莊旅游功能的空間布局進行合理安排。
英才農莊總體地勢西高東低,海拔從西南方向的30余米向東部、北部逐漸降低至武湖畔10余米?,F狀用地主要是苗圃、果樹、魚塘和養雞場。從西部、南部的規劃區外道路沿線向東部、北部有種植大面積桃樹,中間夾雜有一塊將近1.4hm2的橘園。北部地區主要是苗圃,多為10幾厘米高的小苗。養雞場布置在規劃區東南部。魚塘散布在規劃區中心低洼區域和沿武湖地帶。沿武湖畔多為灘涂,漲水時部分低洼處會被淹沒。果樹用地和苗圃用地在景區內占較大比例。根據英才農莊地形地貌趨勢、旅游資源特征及分布,結合規劃主體構想,將英才農莊旅游總體布局為“一環四區多點”的空間結構,形成獨具老黃陂鄉韻特色的農莊休閑度假空間。“一環”是指由景區環路串通5個不同功能性質的分區而構建的鄉村田園風景游覽線;“四區”分別是入口服務區、生態教育區、濱水度假區和濱水休閑區;“多點”是指在各個功能分區的旅游景點和旅游服務點。這種“一環四區多點”的旅游空間布局,在開發中能夠揚長避短,通過種植結構的調整、區域功能的地位以及種植養殖產業的規劃整合能夠完善區域功能,樹立區域形象,豐富了英才農莊農業產業鏈,提升了英才農莊旅游產業地位,以實現農莊旅游開發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和負面效應的最小化,為英才農莊旅游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5設施配置,滿足需求
農莊旅游服務設施,在旅游開發投資中占很大的比重,如若設施配置不當,會對巨額資金造成很大的浪費,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農莊旅游服務設施規劃是根據旅游接待體系規劃所提出的要求,配合旅游線路組織規劃、土地利用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具體要求,科學的安排服務設施的空間布局,為農莊滿足旅游消費者接待服務提供依據,為農莊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通過對近中遠期的游人量的科學預測,得出高峰日分別為500、1600、2800人次,旅游設施建設必須滿足遠期游人和工作人員的需求和生產活動需求。英才農莊旅游服務體系由游客綜合服務、旅游住宿設施、旅游餐飲設施及旅游商店構成,共需31個服務點;旅游基礎服務體系由供電設施規劃、給排水工程規劃、環衛設施規劃、通訊設施規劃以及防災設施規劃構成。規劃中通過科學的預測高峰期游客及居民水、電、環衛設施、通訊設施等需求量,合理提出建設要求,不僅能夠滿足旅游者的需求,同時也能夠為當地居民服務,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是獲得當地居民支持旅游建設、投身旅游開發的有效手段,為農莊旅游可持續發展奠定了硬件基礎和群眾基礎。
3.6深挖文化,注重傳統
獨具特色的鄉村民俗民族文化是農莊旅游的靈魂,文化挖掘的深度決定了旅游發展的深度,對原汁原味的鄉土民俗進行挖掘包裝,能夠很好的提高農莊旅游品位,突出農莊旅游產品的特色性和差異性,以提高農莊的吸引力。
武漢市黃陂區英才農莊圍繞“農”來做文章,將農業文化和鄉土風情貫穿旅游規劃的始終,使鄉土文化資源得以保留、傳承。文化在英才農莊旅游規劃中是通過3個方面展現出來:在旅游產品開發中增強農業文化內涵,將黃陂地域特色的農業文化因子疊加在農莊旅游活動項目上,將農業生產體驗活動做大做活,將農業科普教育活動做精做細,使游客能夠在英才農莊旅游活動中體會到豐富的農業文化和鄉土民俗;通過農莊景觀的打造展現黃陂濃郁的農耕文化,調整種植結構,采取多選本土品種、少量引進優質育種的方式體現本土生態文化,合理建設農業科普長廊,將農耕文化和傳統農業知識通過景物景觀的打造展現給游客,使游客漫步英才農莊,遍布是景、處處有“農”;通過各種旅游節事活動的策劃體現黃陂農耕文化,特別打造以英才農耕文化節為核心,以若干主題旅游節為內容,時間覆蓋全年、活動覆蓋全區、文化覆蓋全域的英才農莊節事旅游產品體系。
4結語
農莊旅游發展之路漫長,武漢市黃陂區英才農莊不應一味進行盲目開發,而應該注意抓住資源特色、突出核心主題、進行科學分析、滿足消費者需求、立足長遠發展的基礎上,走以農為本,農旅結合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上海市農委赴臺農業旅游考察團.赴臺農業旅游考察報告[J].上海農村經濟,2009(01).
[2] 呂明偉,郭煥成.臺灣農業旅游與休閑產業的發展經驗[J].海峽科技與產業,2006(06).
[3] 林銘昌,林敏雄,丘秀珠.休閑農業體驗教學市場發展的探討[R]. 臺南縣:中國地理學會,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2006(05).
[4] 呂明偉,郭煥成,孫藝惠.生產?生態?生活――“三生"―體的臺灣休閑農業園區規劃與建設[C].郭煥成.休閑農業理論與案例實踐,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赴崇川、鐘樓、武進三區學習考察報告
12月2日至3日,XX區黨政代表團赴南通崇川、常州鐘樓和武進三個區進行學習考察,以學習先進地區的發展經驗,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委書記李源潮視察鎮江時的講話和全市領導干部大會精神,推動全區奮力實現“雙超半”,為沖刺“百億”勇立新功??疾靾F一行參觀了麥德隆超市、易初蓮花等大型市場,富士通微電子、莫本通訊、新科集團等高新技術企業,南亞塑膠、常松訊匯、裕興樹脂等工業企業,也領略了常州大學城、武進市民廣場等人文風采。崇川等地發展速度之快、手筆之大、亮點之多、面貌之新,給我們以強烈的震撼:
一是大解放意識強。
這幾個地方發展速度之所以快,關鍵在于思想解放邁出的步伐大。南通和常州兩市在稅收地方留成、拆遷安置政策、標準廠房建設規費等方面,都為區級政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區級政府在園區開發和項目建設的推進中,并不按部就班、死搬教條,而是創新思維進行巧干,充分做好應做的一切手續,嚴格按照程序做好各項工作,贏得了市里部門的充分支持。
二是大項目支撐強。
這些區域的發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大項目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十分明顯。武進區超億元企業達到100家,在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占有10個席位。崇川區不搞星羅棋布,只求頂天立地,超億元企業有15家,在骨干企業的帶動下,形成了以臺資為主體,以塑膠、電子為特色的產業集群,去年骨干企業拉動工業增幅16個百分點。
三是大開發勢頭猛。
考察團所到之處,都能感受到熱火朝天的開發氛圍。武進津通國際工業園占地近1500畝,建筑面積110萬平方米,一期就建成標準廠房20萬平方米,租出80%。鐘樓經濟開發區作為全省最年輕的開發區,20xx年1月27日正式啟動,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現在已擁有企業74家,僅去年就實現業務總收入65.7億元,財政收入2億元。鐘樓區在去年大環境趨緊的情況下,仍然克服萬難全力推進拆遷,全年共拆遷10余萬平方米,累計拆遷100萬多平方米,使得園區建設和項目落戶能夠快速推進。
四是大市場結構優。
鐘樓區的服務業發展十分迅猛,主城區商貿服務業和物流業投入以百億計,市場建成后市場成交額將達到300-500億元。崇川區和鐘樓區在三產發展上突出錯位競爭,既有旗艦型的集購物、餐飲、休閑、商貿、辦公于一體的南大街商業步行街,也有嘉業國際廣場、中油國際大酒店等現代化商務辦公樓;同時在地域上避免集中,形成錯落有致的發展格局。武進區著力發展一鎮一品、一鄉一品的特色產業,在避免重復建設、惡性競爭的同時,起到了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經濟協調發展的良好效果。
五是大人文氛圍濃。
在感受經濟發展撲面熱潮的同時,我們也體味到人文關懷的清新氣息。鐘樓區安置拆遷居民秉承“三優”(群眾利益優先、事情處理優待、生活環境優化)的理念,拆遷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他們都非常注重城市環境、人文景觀的建設,武進區斥資興建900畝的森林公園,武進市民廣場、常州大學城的建設折射著現代文明的光芒。武進區還大力開發文化資源,將春秋淹城打造成文化遺產和自然風光相結合的旅游圣地,在商業文化價值的疊加中獲取雙贏。
XX和崇川等區同處長三角地區,地域相近,大環境相似,面臨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瓶頸也是同質的,他們的快速發展為我區帶來了很多有益的啟示:
1、振奮精神是靈魂。
同這些地區相比,我們的發展理念并不落后,發展思路也是不謀而合,但發展的成效為什么不能一致,值得我們深思。在同樣的困難面前,他們以生動的發展實踐證明,只要具備攻堅克難的勇氣和智慧,就一定能夠贏得發展的空間和機遇。
2、高點規劃是基礎。
這些地區的飛速發展,還由于他們有超前的規劃和高遠的定位。武進已經描繪出全區發展的總體藍圖,為經濟社會事業的跨越發展指明了方向;鐘樓開發區瞄準“高效園區、綠色園區、精品園區”目標,著力打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精密儀器”三大高新技術產業。只有堅持規劃先行,才能為今后抬升發展的起點,奠定騰飛的基石。
3、園區突破是核心。
三區的發展實踐證明,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是工業經濟騰飛最重要的載體。鐘樓開發區規劃面積11.65平方公里,已經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2億元,利用外資占到全區總量的85%。武進高新區去年培植產值超20xx萬元以上企業70家,其中超億元企業16家,工業銷售達148億元,占全區經濟總量的1/7,成為武進經濟最大的增長極。
4、規模培植是關鍵。
三區在宏觀環境趨緊、市場要素波動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大項目在支撐,而且規模企業具有互補性、容差性,可以很好的防范市場風險。相比之下,XX規模企業不僅數量少,而且群體規模實力不強,僅靠鴻泰鋼鐵、中盛糧油等規模企業支撐,抗風險能力弱,今年以來全區的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就已經得到證明。只有繼續繃緊項目弦,加快扶持、培育和引進更多的規模企業,才能確保經濟快速穩健地持續發展。
崇川、鐘樓、武進三地之行,激發我們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吸取經驗、取長補短,化驚嘆為動力,變震撼為行動,演化為全區上下加快發展的生動實踐。
第一,要更加振奮精神,提升信心指數。
面對XX當前發展的不利局面,我們必須徹底拋卻舊觀念的束縛,以思想更解放、精神更振奮,促進工作大推進、發展大提速。堅決不做坐井觀天的青蛙。去年我區經濟發展的各項主要指標“全線飄紅”,多只指標增幅在全市位居首位,良好的發展態勢讓許多人產生了松一松、歇一歇的思想。機遇稍縱即逝,特別在當前長三角區域經濟競賽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下,放松就意味著喪失機遇,休息就意味著停滯不前。此次崇川等三地之行,讓我們感受到差距,也堅定了信心,只要我們努力,就一定能躋身“蘇南名區”行列。堅決不做怨天尤人的庸者。發展是硬道理,不發展是沒道理,創造條件發展是真道理。雖然當前“四緊”要素約束依然存在,審批環節、優惠政策等方面還沒有全面放開。但整體的發展趨勢還是好的,關鍵就是看敢不敢去做、愿不愿去闖。我們不能就此畏懼困難、動搖信心,必須沉下心分析形勢,想辦法破解制約,多渠道爭取政策,同心協力做好對上爭取、項目報批等前期工作,打好“主動仗”。堅決不做游離發展的閑人。干多少是機會問題,干不干則是態度問題?,F在許多機關干部認為,招商引資、項目推進是鄉鎮、街道及經濟職能部門的事,干多干少一個樣,無需主動作為,只需坐享其成。必須從根本上打破這種觀念,工業園主要領導必須集中80%精力抓招商引資,鄉鎮、街道、場圃主要領導必須集中50%精力抓項目推進,村組(社區)的主要領導也必須集中30%精力抓經濟發展。
第二,要堅持高點定位,提升發展層次。
機遇是公平的,要在激烈的區域經濟競爭中“脫穎而出”,關鍵就要看其目標是否廣遠、意識是否超前、動作是否創新、舉措是否有力。結合XX發展實際,就是要強化“四種意識”。強化“大目標”意識。壓力越大,責任越大,干勁也就越大。當前必須緊盯“財政收入超十億、工業銷售沖百億”目標,深層次剖析存在困難,高標準實現加快發展,確保20xx年工業園、諫壁鎮工業產出和銷售規模均超百億,在“蘇南板塊”中提檔升位。強化“大規劃”意識。城區規劃要突出改善環境、提升品位、彰顯人文特色,重點制訂學府路、XX路、禹山北路和谷陽北路等沿路開發的控制性詳規;產業規劃要突出循環發展、集約發展、提升規模質態,加快形成糧油加工、金屬冶煉、機械制造、新型飾材、電光源等產業集群。強化“大招商”意識。招商引資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第一要事”,必須引導全區上下進一步樹立年年都是招商引資年、年年都是項目推進年的意識。區四套班子領導要帶頭抓好招商引資,每季度通報招商引資情況;經濟職能部門必須全力投入招商引資,每月通報項目推進情況;其他機關干部則要積極參與招商引資,形成人人關心招商、人人支持項目的濃厚氛圍。強化“大項目”意識。XX區域小、資源少,要在“蘇南板塊”中“站穩腳跟”,必須要靠“大項目”的支撐。要緊盯世界500強或國內100強企業,力爭年內引進1-2家。加快推進第一樓街等在建大項目、船舶制造等在手大項目,確保全年引進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50個,培植銷售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50家,形成年銷售超20億元企業3家、超5億元企業1家、超億元企業8家的發展格局。
第三,要強推園區建設,加快集約發展。
潤揚大橋通車后鎮江的“交點”效應日趨明顯,XX的沿江、區位、產業優勢日趨放大,必須科學規劃園區、集約利用資源,按照“適度超前、整體配套、資源共享”的原則,充分挖掘科技工業園、新民洲生態工業園、中盛產業園、癩元墩物流園“沿江四大黃金基地”的潛能,提升園區的產出能力。重點以“項目進園區”競賽為抓手,實現科技工業園配套能力和產出能力的新突破。盡快明晰產業定位,加緊與市規劃設計院溝通聯系,結合本區域產業特色,科學借鑒先進地區成功經驗,力爭6月底完成,實現“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的“嬗變”;盡快搞好規劃方案,抓好概念性總體規劃,確定路網等級,同時進行水、電、氣配套規劃設計,并請專業公司進行包裝設計。園區規劃中的其他服務配套,要充分利用諫壁鎮的資源;盡快實現凈地招商,正確對待整體利益和個別利益、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想方設法向市爭取拆遷安置房等特殊政策,加快推進征地補償等有效措施;盡快推進基建工程,盡快啟動園區內道路、管網、橋涵、運河碼頭、雨水污水泵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年內拉開“一縱一橫”兩條道路主體框架;盡快啟動標準廠房,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收益”原則,采取措施鼓勵、推動鄉鎮、街道及其他經濟單位通過“筑巢引鳳”、“量體裁衣”等方式在園區投資建設多層標準廠房,大辦“樓宇工業”,力爭全年建成標準廠房10萬平方米以上,吸納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30個以上。
第四,要大力繁榮三產,實現“兩翼齊飛”。
作為主城區,我們必須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在科學發展的基礎上放大區位特色,重點做大做強全國性市場、區域性物流。突出“錯位競爭”,根據城市人口、規模、商業區域特點,有選擇地將大型市場定位在城郊結合部,重點建設“三街四圈”,即第一樓街、XX路、諫壁雩山街“三條街”和東部、長崗、江大、紅豆廣場“四大商貿圈”;突出“輻射帶動”,加快發展貨場、倉儲等為一體的江鐵、公鐵、江海聯運,加快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配送中心的建設,力爭形成3-5個具有現代化大型市場和物流企業,強化對長江、運河沿岸經濟腹地的輻射;突出“新型業態”,鼓勵、引導農民投資興建標準廠房、打工樓,將資源變資金、資金變資本、資本變資產,通過出租、租賃等形式豐富“三產”內涵,提高農民人均現金收入水平。
——赴崇川、鐘樓、武進三區學習考察報告
12月2日至3日,xx區黨政代表團赴南通崇川、常州鐘樓和武進三個區進行學習考察,以學習先進地區的發展經驗,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委書記李源潮視察鎮江時的講話和全市領導干部大會精神,推動全區奮力實現“雙超半”,為沖刺“百億”勇立新功??疾靾F一行參觀了麥德隆超市、易初蓮花等大型市場,富士通微電子、莫本通訊、新科集團等高新技術企業,南亞塑膠、常松訊匯、裕興樹脂等工業企業,也領略了常州大學城、武進市民廣場等人文風采。崇川等地發展速度之快、手筆之大、亮點之多、面貌之新,給我們以強烈的震撼:
一是大解放意識強。這幾個地方發展速度之所以快,關鍵在于思想解放邁出的步伐大。南通和常州兩市在稅收地方留成、拆遷安置政策、標準廠房建設規費等方面,都為區級政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區級政府在園區開發和項目建設的推進中,并不按部就班、死搬教條,而是創新思維進行巧干,充分做好應做的一切手續,嚴格按照程序做好各項工作,贏得了市里部門的充分支持。
二是大項目支撐強。這些區域的發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大項目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十分明顯。武進區超億元企業達到100家,在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占有10個席位。崇川區不搞星羅棋布,只求頂天立地,超億元企業有15家,在骨干企業的帶動下,形成了以臺資為主體,以塑膠、電子為特色的產業集群,去年骨干企業拉動工業增幅16個百分點。
三是大開發勢頭猛??疾靾F所到之處,都能感受到熱火朝天的開發氛圍。武進津通國際工業園占地近1500畝,建筑面積110萬平方米,一期就建成標準廠房20萬平方米,租出80%。鐘樓經濟開發區作為全省最年輕的開發區,2003年1月27日正式啟動,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現在已擁有企業74家,僅去年就實現業務總收入65.7億元,財政收入2億元。鐘樓區在去年大環境趨緊的情況下,仍然克服萬難全力推進拆遷,全年共拆遷10余萬平方米,累計拆遷100萬多平方米,使得園區建設和項目落戶能夠快速推進。
四是大市場結構優。原創:鐘樓區的服務業發展十分迅猛,主城區商貿服務業和物流業投入以百億計,市場建成后市場成交額將達到300-500億元。崇川區和鐘樓區在三產發展上突出錯位競爭,既有旗艦型的集購物、餐飲、休閑、商貿、辦公于一體的南大街商業步行街,也有嘉業國際廣場、中油國際大酒店等現代化商務辦公樓;同時在地域上避免集中,形成錯落有致的發展格局。武進區著力發展一鎮一品、一鄉一品的特色產業,在避免重復建設、惡性競爭的同時,起到了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經濟協調發展的良好效果。
五是大人文氛圍濃。在感受經濟發展撲面熱潮的同時,我們也體味到人文關懷的清新氣息。鐘樓區安置拆遷居民秉承“三優”(群眾利益優先、事情處理優待、生活環境優化)的理念,拆遷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他們都非常注重城市環境、人文景觀的建設,武進區斥資興建900畝的森林公園,武進市民廣場、常州大學城的建設折射著現代文明的光芒。武進區還大力開發文化資源,將春秋淹城打造成文化遺產和自然風光相結合的旅游圣地,在商業文化價值的疊加中獲取雙贏。
xx和崇川等區同處長三角地區,地域相近,大環境相似,面臨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瓶頸也是同質的,他們的快速發展為我區帶來了很多有益的啟示:
1、振奮精神是靈魂。同這些地區相比,我們的發展理念并不落后,發展思路也是不謀而合,但發展的成效為什么不能一致,值得我們深思。在同樣的困難面前,他們以生動的發展實踐證明,只要具備攻堅克難的勇氣和智慧,就一定能夠贏得發展的空間和機遇。
2、高點規劃是基礎。這些地區的飛速發展,還由于他們有超前的規劃和高遠的定位。武進已經描繪出全區發展的總體藍圖,為經濟社會事業的跨越發展指明了方向;鐘樓開發區瞄準“高效園區、綠色園區、精品園區”目標,著力打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精密儀器”三大高新技術產業。只有堅持規劃先行,才能為今后抬升發展的起點,奠定騰飛的基石。
3、園區突破是核心。三區的發展實踐證明,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是工業經濟騰飛最重要的載體。鐘樓開發區規劃面積11.65平方公里,已經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2億元,利用外資占到全區總量的85%。武進高新區去年培植產值超2000萬元以上企業70家,其中超億元企業16家,工業銷售達148億元,占全區經濟總量的1/7,成為武進經濟最大的增長極。
4、規模培植是關鍵。三區在宏觀環境趨緊、市場要素波動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大項目在支撐,而且規模企業具有互補性、容差性,可以很好的防范市場風險。相比之下,xx規模企業不僅數量少,而且群體規模實力不強,僅靠鴻泰鋼鐵、中盛糧油等規模企業支撐,抗風險能力弱,今年以來全區的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就已經得到證明。只有繼續繃緊項目弦,加快扶持、培育和引進更多的規模企業,才能確保經濟快速穩健地持續發展。
崇川、鐘樓、武進三地之行,激發我們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吸取經驗、取長補短,化驚嘆為動力,變震撼為行動,演化為全區上下加快發展的生動實踐。
第一,要更加振奮精神,提升信心指數。面對xx當前發展的不利局面,我們必須徹底拋卻舊觀念的束縛,以思想更解放、精神更振奮,促進工作大推進、發展大提速。堅決不做坐井觀天的青蛙。去年我區經濟發展的各項主要指標“全線飄紅”,多只指標增幅在全市位居首位,良好的發展態勢讓許多人產生了松一松、歇一歇的思想。機遇稍縱即逝,特別在當前長三角區域經濟競賽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下,放松就意味著喪失機遇,休息就意味著停滯不前。此次崇川等三地之行,讓我們感受到差距,也堅定了信心,只要我們努力,就一定能躋身“蘇南名區”行列。堅決不做怨天尤人的庸者。發展是硬道理,不發展是沒道理,創造條件發展是真道理。雖然當前“四緊”要素約束依然存在,審批環節、優惠政策等方面還沒有全面放開。但整體的發展趨勢還是好的,關鍵就是看敢不敢去做、愿不愿去闖。我們不能就此畏懼困難、動搖信心,必須沉下心分析形勢,想辦法破解制約,多渠道爭取政策,同心協力做好對上爭取、項目報批等前期工作,打好“主動仗”。堅決不做游離發展的閑人。干多少是機會問題,干不干則是態度問題?,F在許多機關干部認為,招商引資、項目推進是鄉鎮、街道及經濟職能部門的事,干多干少一個樣,無需主動作為,只需坐享其成。必須從根本上打破這種觀念,工業園主要領導必須集中80%精力抓招商引資,鄉鎮、街道、場圃主要領導必須集中50%精力抓項目推進,村組(社區)的主要領導也必須集中30%精力抓經濟發展。
第二,要堅持高點定位,提升發展層次。機遇是公平的,要在激烈的區域經濟競爭中“脫穎而出”,關鍵就要看其目標是否廣遠、意識是否超前、動作是否創新、舉措是否有力。結合xx發展實際,就是要強化“四種意識”。強化“大目標”意識。壓力越大,責任越大,干勁也就越大。當前必須緊盯“財政收入超十億、工業銷售沖百億”目標,深層次剖析存在困難,高標準實現加快發展,確保2007年工業園、諫壁鎮工業產出和銷售規模均超百億,在“蘇南板塊”中提檔升位。強化“大規劃”意識。城區規劃要突出改善環境、提升品位、彰顯人文特色,重點制訂學府路、xx路、禹山北路和谷陽北路等沿路開發的控制性詳規;產業規劃要突出循環發展、集約發展、提升規模質態,加快形成糧油加工、金屬冶煉、機械制造、新型飾材、電光源等產業集群。強化“大招商”意識。招商引資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第一要事”,必須引導全區上下進一步樹立年年都是招商引資年、年年都是項目推進年的意識。區四套班子領導要帶頭抓好招商引資,每季度通報招商引資情況;原創:經濟職能部門必須全力投入招商引資,每月通報項目推進情況;其他機關干部則要積極參與招商引資,形成人人關心招商、人人支持項目的濃厚氛圍。強化“大項目”意識。xx區域小、資源少,要在“蘇南板塊”中“站穩腳跟”,必須要靠“大項目”的支撐。要緊盯世界500強或國內100強企業,力爭年內引進1-2家。加快推進第一樓街等在建大項目、船舶制造等在手大項目,確保全年引進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50個,培植銷售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50家,形成年銷售超20億元企業3家、超5億元企業1家、超億元企業8家的發展格局。
第三,要強推園區建設,加快集約發展。潤揚大橋通車后鎮江的“交點”效應日趨明顯,xx的沿江、區位、產業優勢日趨放大,必須科學規劃園區、集約利用資源,按照“適度超前、整體配套、資源共享”的原則,充分挖掘科技工業園、新民洲生態工業園、中盛產業園、癩元墩物流園“沿江四大黃金基地”的潛能,提升園區的產出能力。重點以“項目進園區”競賽為抓手,實現科技工業園配套能力和產出能力的新突破。盡快明晰產業定位,加緊與市規劃設計院溝通聯系,結合本區域產業特色,科學借鑒先進地區成功經驗,力爭6月底完成,實現“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的“嬗變”;盡快搞好規劃方案,抓好概念性總體規劃,確定路網等級,同時進行水、電、氣配套規劃設計,并請專業公司進行包裝設計。園區規劃中的其他服務配套,要充分利用諫壁鎮的資源;盡快實現凈地招商,正確對待整體利益和個別利益、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想方設法向市爭取拆遷安置房等特殊政策,加快推進征地補償等有效措施;盡快推進基建工程,盡快啟動園區內道路、管網、橋涵、運河碼頭、雨水污水泵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年內拉開“一縱一橫”兩條道路主體框架;盡快啟動標準廠房,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收益”原則,采取措施鼓勵、推動鄉鎮、街道及其他經濟單位通過“筑巢引鳳”、“量體裁衣”等方式在園區投資建設多層標準廠房,大辦“樓宇工業”,力爭全年建成標準廠房10萬平方米以上,吸納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30個以上。
珠海 中山 佛山 麗江 成都等地考察報告 為學習借鑒珠海、中山、佛山、麗江、成都等地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進一步理清加快路橋發展的工作思,2005年10月12日,由區委書記**帶隊,區四套班子部分領導、經濟和城建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各鎮(街道)黨委書記(主任)組成的路橋區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考察團一行35人赴珠海市香洲區、中山市小欖鎮、佛山市順德區、麗江市古城區和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府南河等地進行了為期8天的考察,重點學習考察各地的經濟發展、工業園區建設、城市規劃和管理、舊城保護和河道整治等方面的成功經驗。此次考察日程安排緊湊有序,考察內容精廣相濟,珠江三角洲和西南部兩大經濟帶發展理念的差異,以及各地殊途同歸的發展建設成就,都給考察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引發了深深的思索,獲益匪淺,啟示良多。 一、考察地概況 (一)珠海市香洲區:香洲區是珠海市中心城區,珠海市*、經濟、文化、交通和金融中心。位于南海之濱、珠江口西岸,東水連香港,南接壤澳門,背倚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聯系內地與港澳臺,以及對外貿易、國際交往的重要口岸。1984年建區,全區總面積400多平方公里,下轄8個街道3個鎮,常住人口73.86萬人,流動人口33萬人。2002年全區實現gdp68.0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31億美元,財政預算總收入6.26億元,稅收總額8.2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20元,職工年平均工資17544元,原農漁村人均收入6248元。該區強化城市管理,環境品牌已經形成,1999年起實施城市管理體制改革,主要城管職能從市向區、街道下移,建立起“兩級政府、*管理、四級網絡”的新型城市管理體制。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4.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2.7平方米。擁有國際賽車場、高爾夫球場,人均擁有體育場館的面積居國內之冠。以香洲為中心城區的珠海市是全國環保模范城、全國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旅游勝地四十佳。1998年榮獲聯合國“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 (二)中山市小欖鎮:小欖鎮是中山市的工業強鎮,區域商業中心,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鎮域總面積75.4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5萬人,另有長期的外來人口10多萬人。轄有3個社區居委會,13個村委會。小欖的經濟以工業為主體。全鎮有工業企業4000多家,至2002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63家,形成了五金電器、電子音響、食品飲料、制衣制鞋、化工塑料、印刷包裝六大支柱產業。農業生產結構逐步調整、優化,形成了花卉苗木、蔬菜、塘魚和觀賞魚三大具特色、高效益的產業。投入50億元建設了10平方公里的新城區,建有吞吐量12萬噸的小欖港,日供水量達25萬噸。2002年,全鎮經濟總收入180億元,其中工業銷售收入157.8億元;國內生產總值59.2億元;稅收總額10.6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02億元。小欖鎮先后被有關部委授予10多個國家級榮譽稱號,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確定為“中國可持續發展小城鎮試點”。 小欖工業區是全國企業科技園區,總體規劃2萬畝,至2002年底已開發土地9300畝,正投入使用3200畝,建成廠房面積50多萬平方米。區內道路、市政給排水、電力、電信設備完善,配套設施齊全。至2002年底,小欖工業區有149家企業落戶,其中上規模企業60家,已投產項目103個。2002年工業區銷售收入12億元,預計2003年中國認證和英國皇家ukas國際認證的區域。成都高新區包括兩部分:南區位于成都市南,規劃面積47平方公里,作為成都市規劃的城市副中心,重點建設現代化的科技商務區和全國最大的科技孵化基地;西區位于成都市西,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作為成都高新區國際化的制造基地,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和現代中藥產業。其中包括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首期開發面積0.6平方公里,是西部發展先進機械制造和出口加工產業的重要基地。成都高新區是中國西部投資環境最好、投資回報最豐厚、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吸引了近5400家企業進區發展,其中世界500強投資的企業有16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6家,過億元的企業5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共計43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共計520余家,形成以電子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工程產業為龍頭,以其他的技術產業為補充的產業體系。2002年實現gdp168億元,技工貿總收入472億元,工業總產值388億元,到位外資8308萬美元,出口創匯19630萬美元。 二、幾點啟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短短的8天學習考察中,考察團一行不僅親眼目睹了各地在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中的高品位發展、大手筆規劃、 創特色建設以及重實效管理,而且切身感受到各地解放思想、不斷創新、勇于開拓、大膽實踐的濃厚氛圍,每一天的學習考察都是一堂生動的教育課,給予考察團深切的感受和豐富的啟發。概括起來,啟示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啟示之一: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力為經濟建設服務 置身于日新月異的現代化城市之中,領略了珠海香洲、中山小欖、佛山順德等地超常規的發展速度,考察團成員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憾。順德區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37億元,全部財政收入78.5億元,相當于我們臺州市的經濟發展水平。順德區容桂鎮和中山市小欖鎮的財政收入都超過10億元,相當于路橋區水平,其居民的富裕程度,社會保障和城市化的水平都是路橋遠遠不及的。這使考察團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發展是硬道理”,更加明了經濟是一切事業的基礎,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出路。順德區和小欖鎮的經濟發展關健在于工業的拉動,為此我區在經濟發展中要切實學習順德區和小欖鎮的成功經驗,務必重視以下四方面問題。 一是要處理好工業與商貿的關系,擺正“制造路橋”和“商貿路橋”的位置。路橋是千年商埠,商風源遠流長,群眾心中有著較深的“商貿情結”,導致在建區初期一度走重商貿輕工業之路,沒有很好地建立起工業市場橋。從近幾年的gdp來看,三個產業增加值的比重一直是第二第產業占主導地位。這說明,我區還遠未進入后工業時期,并將在較長一段時期內都將處于工業主導階段。就現階段而言,不論是我區的經濟總量、增量還是財政收入,其主體都是工業,尤其是工業中的制造業。因此,我區在區委二屆八次全會中提出要構建“制造路橋”的思路是非常正確的?!吧藤Q路橋”和“制造路橋”一樣,只是我區的特色之一,但占主導和中心地位的不是商貿,而是制造業。我區在構建“制造路橋”中,要整合工業園區,提升園區檔次,想方設法招商引資,不遺余力大辦工業,尤其要重視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核心的新型工業的發展,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以迅速擴張經濟總量,壯大經濟實力,形成較大規模的人流、物流、資金流,積聚人氣和商機,為打造“商貿路橋”創造良好條件。 二是要正確處理好外源性經濟和內源性經濟的關系。一個區域經濟的發展,依靠新資本的注入,以資本的增量保持區域經濟的增量,從而為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借鑒香洲、順德、成都的經驗,他們的外源性經濟都較為發達,如珠海香洲區2002年實際利用外資3.31億,真正把服務經濟和提高辦事效率作為衡量改革成功與否的標準。香洲區、順德區以建設服務型、創新型、學習型、實干型、誠信型政府為目標,改革傳統的審批流程和方式,實行并聯審批和告知承諾制,即各部門的審批沒有先后之分,不設前置條件,可以任意由某個部門先批;對來辦事的人“不說不行,告知怎么才行”。審批信息系統實行網上受理和審批。壓縮會議,精簡文件,推進服務平臺前移,把能夠下放的權力下放到鎮(街道)、社區以及社會中介,完善窗口服務和現場服務機制。強化政府辦事透明度,精簡機構,其區委辦、區府辦都合并成一個區委區府辦。小欖鎮注重投資環境的“軟件”建設,政府和公共服務部門為企業提供文明、友善、優質、高效的服務,全力支持和扶持企業發展。小欖工業區成立了工業區管理辦公室,為投資者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配套服務。據介紹,因為其良好的投資環境,許多企業不顧這里地價相對高昂,而樂意在此落戶投資。近年來,我區十分重視經濟發展環境的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比之香洲區、順德區和小欖鎮,我們在服務經濟方面還存在諸多的不足,需進一步優化。同時,要加快硬環境建設,尤其要打破當前嚴重制約企業發展的土地、水電、人才等要素供給。要內挖潛力,通過土地整理和灘涂圍墾,獲得土地建設指標,節約用地。積極配合市里做好臺州二期供水項目,解決用水不足問題。可償試通過政府引導、民間投資建設小型電廠來解決今后一段時期用電不足的問題。在人力資源問題上,要通過引進高等院校和高素質人才,加強對區內企業家的培訓,為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以提高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啟示之二:必須堅持城市建設和管理緊密接合,加強對城市形態、產業、文化等特色的研究 每個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軌跡。珠海市以其獨特的經濟特區政策、優越的區位條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著力打造亞熱帶海濱花園城市和具有國際影響的濱海風景旅游勝地;順德區的城市建設一直走城鄉一體化道路,城鎮化水平很高,現在為適應佛山區域調整的新形勢,以建設現代化花園式河濱城市為目標,憑借雄厚的財力,推進新城區建設。小欖鎮被國家建設部定為小城鎮建設試點和村鎮建設示范鎮,近年來,按生態城鎮和可持續發展的標準,重新編制了新的總體規劃,投入50億元建設了10平方公里,功能齊全、分區明確、交通方便、居住舒適、環境優美的新城區。還投入了大量資金對3平方公里的老城區進行了全面的改造。麗江古城區早在80年代,就開始了對麗江古城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在獅子山以西區塊另建新城,通過對麗江古城的保護改造,以其與自然完美結合的城市空間,獨具特色的地方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建設中國投資環境、創業環境和人居環境最好的城市,地球上環境最美的地方。這些城市都以其自身的特點、優勢,準確發展定位,加快城市發展。路橋是個新區,通過9年的發展,城市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認,這些成就過多地表現在量的擴張上,城市建設基礎不強、配套不全、品位不高、精品不多的問題越來越突出。路橋的城市形象與經濟的發展水平極不相稱,與廣大市民的要求與期望相去甚遠。城市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其形象如何,對于營造優良的投資環境,促進各種生產要素集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打造“都市路橋”,塑造路橋城市新形象實是當務之急,其中要注意把握好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要強化對城市的文化、產業、形態等特色的研究。通過對這些城市元素的梳理、研究,提煉城市個性,明確城市發展優勢和潛力,從而準確定位城市的發展方向。我區把路橋城市發展定位為“古今商城,生態都市”,這包含了路橋源遠流長的商風、現今發達的商貿和未來城市的生態性發展,提煉了路橋
城市的個性,體現了城市的優勢,描繪了未來的藍圖。應該說定位非常準確。為此,我們要進一步分析路橋的產業優勢,挖掘路橋的商貿文化底蘊,整合路橋的城市空間形態,做好路橋的城市發展規劃。從順德區和小欖鎮的城市發展軌跡來看,各鎮(街道)也要加強對本地城鎮特色的研究,要突破小農觀念束縛,高瞻遠矚,布局謀篇,高起點規劃,大手筆建設,嚴要求管理,強勢推進本區域的城市化發展水平。 二是要城市規劃與管理并重。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龍頭和靈魂,要體現超前性、科學性、綜合性和權威性。香洲、順德、小欖的一些主要街道基本上是雙向六車道或八車道,道路兩邊綠化留地較多,房屋基本上建在綠化后面,城區綠化率高,街道寬敞整潔,城市形態非常優美。其原因在于規劃超前,且控制有力。順德區禁止村民建房在原地拆建,打破村界,統一規劃到“中心鎮”,使每個鎮的城區建設都頗具規模,檔次較高,這很值得路橋借鑒。當前我區274平方公里的一體化規劃、分區規劃和一些專門規劃已基本修編完成或正在修編,因此我們要重視規劃的超前性,確保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同時,要加強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城區政府的基本職能,城市管理要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良的生活環境,為經濟建設提供優良的發展環境。香洲區創新城管思路,探索特色城管模式,實施依法管理、市場化運作、社會全民參與、科技創新、信息管理等機制,實現了城市管理與經濟建設的互動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特別是其引入市場機制管理城市,市政維護、環衛保潔、綠化養護等工作實行內部招標和內部競爭,新增養護工作全部推向市場,面向社會招標,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我區由于市場發達,流動人口多,加上城市管理機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部門多、協調難,往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導致城市管理壓力很大,投入多、收效少。因此,我區要理順管理體制,加強依法管理,加大執法力度,使城市管理由行政手段為主向法律手段為主,由突擊式管理轉向長效管理,由事務型管理轉向環境型管理。按照管養分離的原則,加快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運作。廣泛動員社會參與城市管理,形成全民人人參與、各行各業齊抓共管的局面。 三是要實施土地和房產的綜合開發。城市的發展應以房產綜合開發為依托。長期以來,路橋的城市建設是線條式發展,城市框架的拉大主要靠道路建設和群眾建房來實現。群眾建房多以5-6層的立地房為主,且房前屋后多亂搭建,這造成了城市景觀零亂,立面單一,功能不全,缺乏品位。同時,我區以前在城市土地出讓上走的是成熟一塊出讓一塊建設一塊的單項出讓的路子,這不僅降低了單位土地的收益而且導致城市建筑缺乏整體感和協調性。香洲、順德等地的城市建筑各具特色、整體協調、錯落有致,其主要途徑就是實施了土地和房產的綜合開發。香洲區早在建區初期就超前性地征用了所有25°坡度以下的土地,只留少量土地作為村居留地,因此城市建設的成本相對較輕。最近幾年,路橋在這方面有了較大的轉變,在土地出讓上,基本實行宗地出讓,開發了一些高檔次的居住小區和高層建筑;在工業區等新區開發建設上,全面實施“立改套”,對村民拆遷安置小區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或委托房產公司開發。這種做法很好。我區應堅定“立改套”政策的決心,嚴格土地管理,加快住宅開發,提高物業管理水平,改善居住質量,促進人口與產業的集聚。 四是要重視塑造城市品牌。每個城市都有自己固有的特色和優勢,在發展中加以培育和提煉,并塑造成品牌。珠海擁有城市環境品牌,順德擁有城市經濟品牌,小欖擁有全國明星鎮品牌,麗江擁有古城品牌,成都擁有高新技術產業品牌。各城市都通過品牌的塑造,大大增強了城市的美譽度和吸引力。因此,
我們在打造“都市路橋”中也要重視對路橋城市品牌的塑造。路橋自古商貿繁華,“無街不市、無巷不販、無戶不商”,商風源遠流長,目前市場體系較為發達,吉利汽車已成為最具沖擊力的優勢產業,“十里長街”蘊含了路橋深厚的商貿文化。因此,我們可在市場、古街、汽車方面深化提煉路橋的城市品牌。通過城市品牌的塑造宣傳,提高路橋的美譽度,增強路橋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 啟示之三: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發展是永恒的主題,沒有發展就沒有進步。所考察的幾個地方有發展快的也有發展慢的,但他們有個共同之處就是重生態的理念,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正如珠海市香洲區委書記黃曉東所說“發展快不一定好,有時發展慢是為了更好的發展”,這種新的發展觀說明發展不只是經濟發展,而是經濟、社會、環境的全方位發展,經濟發展要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沙掷m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戰略目標,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核心是經濟發展與保護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協調一致,是為了讓子孫后代能夠享有充分的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環境。珠海市在城市發展中實行了區域協調發展、可居住城市發展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發展策略,堅持高起點規劃,追求山青水秀,碧海藍天,注重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城市的未來走向成功奠定了正確的方向。其核心是注重培育和利用區域比較優勢,發展面向區域性市場的城市產業;建設最適宜居住的海濱花園城市住區;在改善居民當前生存條件和生活質量的同時,按照能夠維持人類世代生存和幸福生活的標準,合理地使用自然資源,保持自然生態的質量。通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路橋已具備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但同時環境污染也比較嚴重。因此,路橋今后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強化生態環境建設,重視城市綠化,努力打造“生態都市”,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的和諧。 一要提高環境意識。環境意識的高低是衡量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環境意識越高,人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越強烈,對保護環境的活動越主動;反之,如果人們的環境意識較低,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就往往只顧眼前、局部的經濟利益,忽視長期、全局的整體利益,結果造成資源耗竭、生態破壞和環境惡化,進而限制社會經濟的發展。當前我區干部群眾總體環境意識不強,還經常出現破壞環境的事件,為此,路橋要發展生態經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關健是首先要提高全民的環境意識。 二要重視環境建設。珠海香洲區堅持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通過優化、美化城市投資環境來增強城市競爭力,努力實現在城市管理中經營城市、在經營城市中發展城市經濟,其城市管理與經濟建設的互動效果已經顯現。通過創造“綠色財富”,求得了豐厚的“金色財富”。我們必須重視環境建設,按照生態區建設要求堅持污染控制,保護大氣水體環境質量,嚴格控制不利于自然生態的填河開山行為,重視稀缺資源的保護和合理使用。要以“創建”為契機,加強城區環境建設,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大力加強城區綠化。以“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為載體,加大對舊村的改造和村莊的整治力度,重視村莊的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實行田、林、路、河、住房、供水、排污等綜合治理,并與土地整理結合起來,集約利用土地;與產業園區建設、產業開發等結合起來,改善投資環境,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著重做好沿路、沿山、沿河和新建廣場、公園的綠化建設,大力推進花卉苗木園區等項目建設。繼續實施河道整治,將河道整治、環境河岸綠化與自然環境和城市面貌有機地組合起來,優化水系功能,提供綠化和造景的平臺,使河道成為城市景觀的聚焦和歷史文化的載體,成為生態和休閑的廊道。 三要重視文化建設。從考察中我們深切感受到一個城市只有具備深
厚的城市文化內涵、人文景觀,才會有鮮明的城市個性、獨特的城市風格,才能獲得特殊的魅力和吸引力。路橋是新建區,文化基礎相對薄弱,但有著深厚的商貿文化底蘊。我們要重視對傳統歷史文化的挖掘,新的現代商貿文化的培育。在具體工作中,要注意保護古樹名木和名人故居、古建筑、古村落等歷史文化遺跡,要放大歷史人文景觀,豐滿城市文化內涵。在“十里長街”的保護開發上要深入學習麗江古城的保護開發經驗,在建筑形態上修舊如舊,保持原汁原味。要形成規模,做成街區,注重商業形態,保持繁華的商業氛圍。不但要重視對古建筑等有形文化的保護,還要注意保護和挖掘老街傳統商貿等無形文化,提高路橋城市文化底蘊,成為打造“人文路橋”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要正確對待固廢拆解。在重視環境建設中,我們要正確對待一些污染產業。在我區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固廢拆解業。我區的固廢拆解業起步較早,到目前已發展成一大產業,成為華東地區乃至全國進口廢物的主要集散地。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一些工業原料的不足,促進了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對擴大就業、致富百姓,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等都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但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很大影響。這涉及一個城市的經濟性和生態性的取舍問題。就路橋目前的經濟發展情況而言,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循環經濟難以在短期內實現。因此,我們只能采取尊重歷史,正視現實,在整治中規范提升的策略。堅持“堵”、“疏”結合,積極探索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按照“園區化拆解,工廠化加工,深度化利用,無害化防治污染,產業化經營”的思路,進一步加快臺州市金屬再生園區建設,加強源頭控制,防止固廢分散,嚴厲打擊非法零星拆解。著力延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鏈,完善產業結構,實現循環經濟的良性運轉。 啟示之四:必須堅持重視建設一支有思路、精業務、干事業、高素質的優秀干部隊伍 不論是南方經濟發達的珠海香洲、中山小欖、佛山順德,還是西部的麗江古城、成都高新技術產業區,我們在考察中深深感到當地干部在經濟建設中發揮的巨大推動作用。珠海的城市管理如此富有成效,關健是有一批高素質的城建干部;順德的經濟發展這么快,關健是有一支講服務、求高效、創新型的干部隊伍;麗江的古城保護的這么好,關健是有一些耐得住清貧的專家型干部;而中山小欖鎮建成一個高等級大規模的工業園區,關健是有一個任勞任怨、熱愛事業的鎮班子。一個地區、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一支有思路、精業務、干事業、高素質的優秀干部隊伍。干部隊伍是事業成功的不渴動力,干部隊伍建設是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干部精神狀態改善了、服務理念轉變了,就會產生巨大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因此,我區必須重視干部隊伍建設。 一要著力構建一種競爭擇優、有效激勵、嚴格監督、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一方面要完善科學的考核、監督體系,尤其要加強對領導干部和選撥任用工作的監督,導順制逆,實現“干凈”與“干事”的統一;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干部“下”的有效形式和載體,疏通出口,使“能者上、庸者下”,進一步激發干部隊伍的整體活力和創造力。充分調動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增強干部的事業心,發揮好干部的作用。 二要重視對干部的學習教育。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許多新事物需要我們去學習、去探索、去實踐,許多新問題等待我們去研究、去回答、去解決。學習是時代賦予現代干部第一位的任務,要通過學習教育,提*部素質。通過加強理論學習,深刻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發展著的武裝頭腦,指導工作。還要學習本職工作所必備的知識,學習現代經濟、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努力成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要聯系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
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問題,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培養成為開拓創新、淡泊名利、積極進取、廉潔自律的新時代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