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4 00:49:29
序論:在您撰寫歷史教學案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襄陽五中實驗中學是一所充滿著活力的優質學校,著力為每位教師提供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所以為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學校開展了新一輪的聽課月活動。
為了響應學校的號召,筆者精心準備了一節公開課,筆者選擇的是第二單元第九課《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這節課線索較多,內容含量較大,用一節課的時間把所有的知識向學生講清楚,在時間方面還是有些緊張的,所以在備課的時候筆者運用歷史學科的特點,以時間發展為中心,把五個民族政權建立的先后順序羅列清楚,再結合地圖,讓學生能夠對同時并存的民族政權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在導入部分,筆者先給學生播放了《射雕英雄傳》片頭的視頻資料,原本想用影視資料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想到00后的學生們大都沒有看過這部經典電視劇,還好有部分學生有所了解,在回憶了電視劇中出現的政權以后,正式進入課文的學習。打開幻燈片,展示第一幅地圖,介紹了遼(契丹國)建立的相關情況,同時在黑板上畫出時間軸,標出第一個政權建立的時間。在講述北宋建立之前,再次結合地圖讓學生了解唐朝結束以后,中原地區經歷了五代十國的短暫分裂時期,最終隨著北宋的建立結束了分裂的狀況。由于遼與北宋之間的關系是本節課的難點,特別是關于“澶淵之盟”簽訂的意義,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在這里筆者采取了讓學生用分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并在幻燈片上給出了三個思考方向:對遼而言、對北宋而言、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而言。討論結束后筆者讓每個小組選派一個代表把討論結果回答出來,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思路來的,課堂進行的也很順利,成功的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然而教學效果究竟如何呢,課后老師們也給了很多建議,肯定了筆者課堂的精彩之處,也指出是不足之處。
這節課勾起筆者對歷史教學現狀的深刻反思,由此想到了目前歷史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誤區一:教師備課側重在備教學過程的設計,且過程設計過于具體、詳盡、死板而不給學生留有空間。
教案是帶有主觀性的設計藍圖。目前教師備課(編寫教案)的側重,除了對本課重點難點、教學目標等的分析與處理外,往往更多的考慮的是教學過程的設計,且力求盡善盡美,每一個子目怎么講,需要學生回答什么問題,甚至連過渡語怎么說等等全設計好,而恰恰忽視了學生這個學習的主人,忽視考慮學生在學習本課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和為解決這些問題采用哪些方法、途徑以及學習資料(課程資源)的儲備。在這樣教案的導向作用下,學生很可能變成你的“操作工”而已。所以教師在備課編寫教案時,要留一點空間,給學生思考、談自己的看法、進行討論,要有一定的靈活性,使實施中可根據課堂情景如學生的反應等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誤區二: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科、書本、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的教為中心,“以不變應萬變”,忽視復雜的教育對象,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來獲得知識。
目前的課堂教學,仍以教師的傳授為主,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教師憑借教科書、教學用書和其他教學資料,借助一定的手段,進入“規范”操作(這種形式的教學實踐,已經成為千百萬教師工作的程式,穩定于日常教學觀念和行為之中),較少鼓勵學生提問,一旦在課上遇到學生提出自己預設以外的問題便會用“課后討論”等搪塞過去,學生始終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而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這種亦步亦趨的學習方式是培養不出真正具有求實精神、懷疑和證偽精神、創新思維和進取精神的學生的!這也是與新課程理念背道而馳的。筆者認為要改變課堂教學行為,首先要確立教師為學生服務的思想,考慮這節課筆者能為學生提供哪些服務?上課時更多地讓學生表述他們想了解什么?特別在學生發現問題時,老師要引導他們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導學生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創造性學力,而不是考慮你的教案怎么實踐,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為將來從事創造性勞動奠定良好的基A。
誤區三:對高效課堂教學認識的誤區,把有沒有教完內容或學生掌握情況作為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
新課程改革的逐步實行,對現代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中學歷史教育方面,采取案例教學法能夠更為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成為現代中學歷史教學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教師在采用案例教學法時,需要從課前、課上、課后三個階段進行完善,從而落實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學習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
關鍵詞:
中學歷史;案例教學法;研究
中學歷史教學是依據史實,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并教會學生以史為鑒,提升學生思辨能力的一門學科。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處于被動的知識習得者的位置。這樣的教學方法十分不利于學生根據史實進行自我思考,發表個人見解。因此,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能夠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歷史環境之中的教學方法,成為現代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值得加以合理利用的手段。
1做好課前準備
在中學歷史課堂上使用案例教學法,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教師需要對現有的教材進行細致的研讀,將其中涉及到的歷史事件的相關資料進行較為充分的查閱,盡量掌握最為豐富的、正確的史實。特別是一些著名歷史事件的意義及影響,教師需要將專家學者的看法進行整理,整合出較為完整的答案。在進行課前準備時,還可以對一些具有相似性的歷史事件進行對比分析,這樣能夠使各項史實的特點更為明確。教師還需要根據課程內容做好課程設計,將需要重點講解的內容進行標注,在上課時詳細的講授給學生。在一些特殊情況下,課本上的一些歷史事件并不一定是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師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資料的搜集,將最為典型的、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接受的案例篩選出來,在課堂上進行分析。案例教學法可以說是將歷史資料進行整理,在課上時采取各種手段將歷史事件進行還原,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從而保證課程的順利進行。例如在講解工業革命的相關內容時,由于這部分知識較為分散且十分重要,教師就需要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首先,需要根據年份對工業革命時期出現的新發明進行分類;其次是對這一時期的各項發明對后世的影響進行調研;最后需要將與這些發明相關的內容制作成圖表,在上課時直接以圖表的形式向學生進行舉例說明,使得課程內容更為清晰明了。教師做好了充足的做準備,才能保證在課上將重點與難點十分簡潔、明了的講授給學生,學生在接受過程中也避免了知識過于分散而出現記憶錯位的現象。
2豐富課堂內容
教師首先需要重視課程導入,對中學生而言,教師的個人魅力以及教師的知識技能成為了其喜歡一門課程的關鍵,教師應當把握好課程伊始,將自己的魅力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做到真正喜歡上歷史這門學科。教師可以根據自己選擇的案例,對學生進行故事、提問、對話等形式的導入,讓學生對本節課即將進行的內容有初步的認識,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本節課所做出的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是需要利用好現代教學手段,在課堂上合理利用多媒體等技術,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為輕松的課堂氛圍。特別是大部分歷史事件距離學生生活的時代較遠,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歷史事件的時代背景,還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相關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視覺與聽覺的結合來感受歷史事件。這樣可以使歷史事件更為真實的還原給學生,使得教師所準備的案例更為真實,具備說服力。許多教師在課堂上還會安排當堂檢測的環節,利用多媒體還可以將這一環節的題型進行擴充,讓學生見識到更多類型的習題。教師還可以自己制作一些小軟件,將每節課的知識融入其中,讓學生邊玩邊進行自測,幫助學生記憶,也使得課堂更具趣味性。這樣教師就可以使整個歷史課堂的內容更為豐富,而不是單純的進行案例的羅列,讓學生在更為輕松的環境下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例如在學習中國近現代史中,關于清朝末期各項不平等條約的簽訂等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一些影音資料,使學生感受到當時清政府統治下的社會環境,以及外國列強對我國的蠶食瓜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教師還可以將相關條約內容打亂,將各通商口岸、列強瓜分的地點等內容標注在地圖上,讓學生進行分類。這樣就將經典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了強調,幫助學生進行了記憶,還使得課堂內容更為豐富緊湊。
3重視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能夠幫助教師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也能夠使學生發現自己在知識點的掌握上存在的缺陷,因此,師生都需要重視課后反思,并盡量在每節課結束之后進行反思。教師可以利用課下時間與學生進行討論,聽取學生的意見。學生可以對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見,也可以根據教師所講授的經典案例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應當認真傾聽學生對歷史案例進行的討論,從中發現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看法,并且對理解存在偏差的學生進行幫助。同時,教師需要進行自我反思,對自己在授課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回憶,反思自己是否合理的利用了歷史案例,是否將各案例進行了合理的分析,學生對自己提出的案例能否正確理解,是否在課上或者課下組織學生進行了合理的討論。尤其是教師需要反思自己選取的案例是否與課程目標相符合,能否讓學生挖掘出案例中蘊含的中心觀點,進行了幾次案例教學之后學生在自我意識的表達以及思維能辨力上是否有所提升。這樣,教師可以通過課后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學生也可以在不斷的反思之中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將案例教學法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4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實行案例教學法,需要教師做好課前準備,豐富課堂內容,重視課后反思。從而不斷提升教學水平,落實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扎實歷史基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利用所學知識進行歷史事件的評價的能力,使學生學會知識遷移,積極進行自我意識的表達。
參考文獻
[1]楊海燕.淺談案例啟發式教學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2,31:298-299.
[2]陳家剛,應瓊.基于認知學徒制的歷史教學設計———對一位美國教師“經濟大蕭條”教學案例的評析[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2,11:47-52.
[3]王少非.案例法的歷史及其對教學案例開發的啟示[J].教育發展研究,2000,10:42-45.
一、案例教學法在高校歷史中運用的積極意義
(一)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課堂中,教師都是直接向學生灌輸死板的教學理念,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高校的大學生是具有自我學習思考能力的一個群體,所學習的知識也能立即在實踐中運用。在歷史專業課堂中,教師利用案例教學法設定一個教學的情節,以一種新穎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相結合。
(二)能提高學生歷史思維能力
在高校的歷史專業學習中,抽象的學習會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而案例教學法是具有一個嚴謹的系統性與邏輯性的的教學方法,能夠將許多歷史知識點簡單化。在歷史專業課堂中,合理的使用教學案例法,將歷史直面形象的展現在學生眼中,教師再通過舉例與分析兩種方式配合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全面的接受歷史知識,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鍛煉提高。
(三)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案例教學法在高校歷史的運用,教師通過在歷史教學實際操作,讓學生自身在課堂中對歷史進行討論、研究與分析,逐漸了解歷史。
二、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教學策略
(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目標制定一個適合高校學生的案例結構,只有一個好的案例才能實現有效率的教學。教師編制一份案例素材,使其在大學生的接受范圍內。教師必須嚴格審核素材,使素材具有真實性、針對性、趣味性與時代性的特征,能夠滿足學生的思維需求。使用這種方式,激發出大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二)充分把握教學進展
學習歷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高校課堂中進行案例討論后,如果不能按照其正常進度的發展,那么案例教學法使用后將會出現冷場或偏離主題的現象。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適當的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一同開展討論,避免出現課堂冷場的現象。與此同時,教師在與學生在課堂進行深入討論課題時,不能偏離題目的本意,要及時的將偏離的主體扭轉回來,走向正題??偠灾?,教師與學生在案例討論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緊扣歷史主題,關注學生討論的進展情況,始終堅持讓學生將案例討論向縱深方向發展。
(三)及時進行總結,明確教學內容
運用案例教學法在課堂就就會有討論的環節設定,在課堂中展開激烈的討論后,教師須用一點時間將案例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評價??偨Y是案例教學法在課堂中的最后環節,更是將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的最好時機。
三、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運用歷史案例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實施案例教學。要在其中運用出恰當的案例,就必須精挑細選,從而體現歷史教學的意義。總的來說,在編寫歷史案例時,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一)要保證案例的真實性
歷史就是真實發生過的史記,歷史教學中的案例是依據教學要求真實引進的材料,只有真實的歷史材料才更具有說服力。所以,高校教師在編寫歷史案例時,要搜集大量的真實歷史素材,并將這些素材合理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只有真實的案例,在社會發展中才不會顯現的突兀,在高校教學中,才能很好的運用。
(二)案例必須具有針對性
廣大高校教師首先要明確知道,案例教學法是針對高校歷史課堂的,所以要編制一個針對高校歷史的案例。選取的案例既要反映出歷史真實事物的客觀規律,還要表達出歷史真實事物的本質。教師要將教學的視野擴大,提高自身的歷史感悟性,找尋更多的對高校歷史課堂有針對性的案例。
(三)歷史案例要具有時代氣息
歷史隨著年代的變化,也會出現各種不同視角的評價。在高校歷史課堂學習中,教學案例要根據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及時的跟上時代的進程。只有具有時代氣息的歷史案例,才能讓具有主觀能動性的高校學生產生共鳴,引發學生有從歷史案例中學會關注現實社會的思想,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明確歷史案例為課堂服務理念
運用案例教學法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進行歷史學習,在教學中,必須要明確歷史案例是為課堂服務的理念。當然,要選取符合歷史知識的歷史案例,或者是采用數據和圖表來敘述歷史進程,改變讓學生乏味的課堂。歷史課堂教學的性質就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并學習歷史中的事件,明確歷史案例為課堂服務的理念。
四、結束語
[關鍵詞] 案例教學法;高中歷史;教學;運用
當前,案例教學法主要是指在借助特定具備啟發性與代表性的案例情境中,教師充當知識引導者與組織者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對教學案例展開深層次多角度的學習分析。不僅可以有效擴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同時有效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為高效課堂教學活動的構建奠定了扎實的物質基礎。
一、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全面激l學生學習興趣
真實形象的教學活動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傳統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的課堂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守舊,課堂教學氛圍較為枯燥苦悶,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對于高中階段學生而言,學習歷史知識只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而通過有效利用案例教學法,將教材中實際案例設定為探究主體對象,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討論案例,而不是被動地學習歷史知識。學生自主探究將會不斷樹立學習信心,積累學習經驗技巧,進而有效構建知識體系[1]。
(二)有利于全面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
高中教育階段歷史學科知識是一個系統性的知識體系,涉及語文、數學、美術等多個學科的內容,學習內容較為繁雜繁瑣又存在較強規律性。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選取具備代表性的案例,以具體的歷史案例作為論據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進行知識概括,進而有效獲取舉一反三的教學成效。通過有效的案例對比,幫助學生有效形成歷史思維,比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一人言的教學形式更具時效性與實用價值[2]。
(三)有利于全面形成歷史學習素養
在大力落實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學生綜合素養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一個內容。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側重關注學生綜合學習素養的培養,案例教學法則是當前最佳的教學方法。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案例教學法,借助一個典型案例要求學生對此進行深入解析總結。在分析案例過程中學生經常會處于兩難的學習處境,教師此時則需要充分發揮出自我教學的作用,肯定學生的學習行為,鼓勵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在實際解析案例的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強化自我學習能力,學習素養也會隨之不斷提升。
二、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保證案例貼合課程教學要求
在當前階段,部分高中歷史教師在選取案例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陷入一個教學誤區:單一從學習興趣這一視角出發挑選設計教學案例,嚴重忽視了課程教學發展需求,導致課堂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局限性。案例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靈魂,教師需要在教學初期,緊緊圍繞課程教學改革標準,構建符合學習需求及課程發展的知識體系,在此基礎上精心設計研究案例,使案例真正為課堂教學活動服務,進而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
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2《中國古代手工業的進步》這一課時,由于古代手工業品保留的實物以及相關文字和影視材料較多,因而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利用案例教學資源,增強學生對中國古代手工業成就的感性了解,進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愛護中華民族優秀遺產的意識。如:請學生朗讀這首詩歌,并從中感受當時種桑養蠶的普遍性――“隰桑有阿,其葉有難,既見君子,其樂如何?隰桑有阿,其葉有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這是一首情歌,女主人公一見她傾心的男子非常開心,但又不好意思表白愛慕,只好每天思念。《詩經?隰?!钒褠矍楹蜕渎撓灯饋?,反映了蠶桑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反映當時種桑養蠶已經非常普遍[3]。借助案例分析,有效構建平等民主的教學環境,并通過案例隱含條件的整理與再現,創設簡易可感知的情境,結合教學啟發與激勵,不斷加強師生互動及生生互動,以激發學生興趣,進而有效激活學生思維。
(二)案例的設計側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教師需要充分采用案例教學法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這尤其是對一些歷史久遠史實內容的教學,由于當時經濟發展背景及社會群眾價值觀不同,學生在學習此類史實內容時比較困難,很難把握學習重點,所以教師更要發揮出案例教學法的教學價值[4]。
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1《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這一課時,羅馬法系是古代歷史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整的法系,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向學生介紹羅馬法的起源、發展、確立和完善及其作用和影響,為學生后面學習的資產階級政治法制作鋪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案例教學法,將本節課程知識轉變成為一場現實的法庭審判:“才貌雙全的劉蘭芝和廬江小吏焦仲卿真誠相愛,婆婆焦母對蘭芝百般刁難,夫妻只得話別,雙雙‘誓天不相負’。蘭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來,蘭芝斷然拒絕。然而其兄惡言相向,蘭芝不得已應允太守家婚事。仲卿聞變趕來,夫妻約定‘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蘭芝出嫁的喜慶之日,劉焦二人雙雙命赴黃泉,成千古絕唱。請問在古羅馬時代,如果你是法官,孔雀東南飛的悲劇會經常出現嗎?為什么?”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由學生自己擔任法官,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討論后得出:“不會。羅馬法的內容之一:子女的財產權和婚姻自得到保證。羅馬的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相對更高,因為羅馬法制約或消除夫權,而中國古代婦女要遵從‘三從四德’?!苯柚咐治?,有效加深了學生的學習印象,使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深入了解羅馬法的內容,并為下面歸納、思考羅馬法的作用奠定基礎[5]。
(三)深入挖掘教學時機,運用現實案例導入課堂教學
從現有調查研究結果中我們可以得知,對于高中生而言,能否自主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歷史教師課堂教學活動中案例導入是否有效。只有充分利用具備啟發性與趣味性的教學案例,才是最佳的歷史案例教學活動,進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利用案例導入課堂教學時,需要側重尋找最佳的教學時機,并有意識地制造學習矛盾,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側重凸顯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例如,教師在教學《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這一課時,正式教學前教師可以有意將美國當時總統三權分立的現狀作為案例進行課堂教學導入。當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后放映幻燈片,展示當今美國史學界和政治界對1787年憲法的不同看法,引導學生聯系1787年憲法的內容和教材中學思之窗進行小組討論,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對1787年憲法展開評價。通過模擬情景,使情景再現,讓同學們自己探討、交流,發揮其自主學習的能動性。通過材料的閱讀和思考,探究學習,自我開拓思路整理一個知識結構的框架。學生在此類學習情境下,可以自主參與到學習實踐中,在加深學習印象的基礎上,有效構建相關歷史知識體系。
綜上所述,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可以引導學生發揮出自我學習潛能。因此,教師需要在實際利用教學方法前,精心設計相關案例,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其案例展開分析研究,進而有效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需要及時提高自我對其的重視,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出自我教學引導的功能,利用現實案例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素質。
參考文獻
[1]曾伊欽.高中歷史教學結合情境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D].福建師范大學,2015.
[2]李文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
[3]胡忠艷.學導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D].重慶師范大學,2016.
【關鍵詞】初中歷史 案例教學法 應用
新課改理念告訴我們,學業評價不僅僅是對學生某個階段的學習檢測結果給一個結論,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評價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熱情。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清晰,學習動力更加充足??偠灾?,歷史學業評價始終是整個歷史教學的一個中間環節或下一次學習的新起點。因此,我們要借新課改的東風對歷史學業評價的評價方法、評價內容、評價主體、評價過程等進行創新,目的是要設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熱衷于全面參與歷史學業評價過程,讓學生在每一次參與中都感覺很有收獲[1]。這樣,才能真正“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反思、加強評價與教學相結合的過程;成為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調整與自我教育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成為學生合作意識和技能不斷增強的過程?!?/p>
1傳統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現狀
傳統歷史課堂基本是眾多學生面對教師,教師依次完成對歷史原因、過程、結果的分析講解,其間添加師生談話或一問一答,最后做一個課堂小結。教師在本質上處于君臨一切的狀態,而學生充當老師的配角,總體上依舊是老師進行“滿堂灌”教學,學生進行單一接受性學習。這種傳統教學模式雖然有利于學生整體知識框架的形成,但是卻忽視了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容易使學生形成“接受——記憶——再現”的思維定勢。久而久之,學生模仿有余,創新不足,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受到限制,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不出來,以致培養的學生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更有甚者,這種一灌到底的教學方式導致部分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钌膶W生甚至成了被窒息的人。這就是傳統課堂教學的根本缺陷。
傳統課堂教學以課本知識為本位導致學生讀死書。“課本知識一般表現為概念、原理、定律和公式所組成的系統,主要是一種理論知識,是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的東西。學生要把這種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就必須有自己在以往的活動中積累的或在現時的活動中獲得的直接經驗作為基礎。而初中歷史課程改革促使歷史教育手段信息化、多樣化、多元化。尤其強調課堂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集體參與、思維碰撞、質疑釋疑。好處在于可以把歷史學習的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高歷史能力,促進心理健康、人格發展的過程。教師還要善于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依據歷史學習的學科要求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引導學生、家長等積極參與學習信息交流與合作。使學生的歷史學習不再僅僅是從書本到書本,而是從實踐出發;使學生的歷史學習過程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社會[2]。
2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案例教學學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具體應用中分成四個步驟:教學流程是指課中“四步”,即情景問題導入、互動釋疑探究、歸納總結拓展、練習鞏固提高。
(1)情景問題導入。該步驟明確“學什么”的問題。教師設置契合教學內容的鮮活情景,改變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極大興趣,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該步驟大約需要5分鐘。
(2)互動釋疑探究。該步驟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解決“怎么學”的問題。首先班內每個小組進行組內合作學習,對大家在自學中存在的疑問互相進行解答。接著,各小組選一名代表在全班進行展示交流,既可以把小組學習成果展現給全班同學,也可以將在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放到全班進行更廣泛的討論交流。通過全體同學的互相釋疑和點評,相互借鑒啟發,加深對學習內容的印象。該步驟大約需要20分鐘。
(3)歸納總結拓展。該步驟主要解決“怎么用”的問題。在課堂上對剛剛學會的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形成知識網絡結構;閱讀導學案上的“認知拓展”、“經典史料”,開拓思維、擴大視野。該步驟大約需要10分鐘。而初中階段的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意識是極其強烈的,他們關注自己的個性發展與人生設計,他們不再把自己的思維束縛在教材中,束縛在學校里,他們有意識地開始關注國家社會的前途命運與自己的人生價值相結合,他們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強,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批判性也明顯增強,初中歷史舊課程的教學要求剛好壓制了初中學生這些增長的因素[3]。
(4)練習鞏固提高。該步驟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解決學得“怎么樣”的問題??梢赃x擇課堂習題反饋,課后作業反饋或者章節、單元達標測試,強化學生對課堂知識的鞏固。最后分層布置適量的自習作業。該步驟大約需要5分鐘。
現在絕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很高,課堂上愿意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而且學生的自信心隨著大小展示機會的增多和成績的提高而大漲,人格不斷得到完善。尤其是情商大大提高,以前經常發生的頂撞老師、同學打架的現象幾乎絕跡,令領導和老師們驚喜不已。學生們總結進步時說:“以前大家都是‘獨行俠’,學習上自己管自己或破罐子破摔,即使遇到問題也很少相互探究甚至沒興趣探究;現在分組學習,大家成了‘利益’共同體,不僅要管好自己,還要幫助其他組員共同進步。團隊意識促使我們誰也不想拉小組的后腿。而且現在課堂上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使我們由被動接收知識變為主動學習知識、消化知識。我們心里很明白:只有學好了、消化了我們就可以像優秀學生一樣在組內、在班級自信地展示自己!堅持到現在,我們覺得自己很優秀,我們的小組很優秀,我們全班都很優秀!”
結論
總之,情景教學法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教學方法,只要運用得當,一定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歷史課的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是一門藝術,對藝術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筆者相信,經過不斷的嘗試和革新,案例教學法將會有更多的突破,它的運用將會給歷史教學注入持久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王樹清.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初中歷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92-93.
關鍵詞:歷史;課堂;學案;教學;實踐;思考
目前,學案教學法是很多學校比較普及的一種教學方式,在課堂上老師的授課過程中,讓學生有學習目標而發揮個人主體性質,幫助學生學習課本的內容。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對高中歷史學科學案教學進行闡述和分析。
一、高中歷史學案教學的重要意義
高中歷史學案教學避免了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中的各種弊端,主要包括:(1)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存在程序化的環節,即課堂的結構是由一系列環節聯系起來的,每個環節之間存在緊密的關系。(2)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比較重視教學結果,學生只是單純地死記硬背所考的歷史知識點,教學效果并不樂觀。
二、高中歷史學案設計與實踐
在高中歷史學科學案導學模式中進行開發研究,學案的設計是學案實施的前提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主體性原則。這里所說的主體性是指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原則,這對學生的教學設計有非常關鍵的作用。高中歷史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同時多提供一些機會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除此之外,學生要不斷地進行自我反饋,掌握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對策。(2)引導性原則。高中歷史老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引路人和指導人,在編寫學案時應該根據課本知識的內容,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意愿,提高教學的質量。(3)方法性原則。這里的方法主要是指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其單純地講授題干,不如把學習的方法教授給學生,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4)系統性原則。系統性是指學案的設計要遵循授課內容的完整性和條理性,只有這樣,學案才會發揮它最大的價值。例如“開辟新航路”的學案教學案例:
【學習目標】
概述迪亞士、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認識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重點難點】
重點:新航路開辟的經過和影響。
難點:地理大發現使世界日益聯結成一個整體。
【自主學習】
一、東方的誘惑
1.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必要性)
(1)經濟根源:15世紀前后,西歐_____的發展和_____的出現。
(2)社會根源:_____的誘導,歐洲人渴望到東方尋金。(“尋金熱”)
(3)商業危機:15世紀中葉,_____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商路。
2.新航路開辟的條件(可能性)
(1)主觀條件: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2)客觀條件:歐洲出現了地圓學說,而且_____技術和_____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
二、走向會合的世界――影響
1.結果
_____和_____從海外獲得大量財富,一躍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國家。
2.影響
(1)對世界的影響:
①新航路的開辟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_____的狀態,各地的文明開始會合交融,日益連成一個整體。(地理大發現)
②貿易范圍空前擴大,地區性的貿易開始向世界性的貿易擴展,以西歐為中心的_____的雛形開始出現。
(2)對歐洲的影響:
①引發了“商業革命”: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商品種類日益增多,商業經營方式也發生變化,貿易中心也由原來的地中海區域轉到_____沿岸。
②加速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_____的發展。
【合作探究】
新航路開辟的含義:十五、十六世紀之交,西歐國家探尋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歐史學界又稱之為“地理大發現”。
總而言之,學案設計非常關鍵,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態度和成績的好壞,我們要加倍重視學案教學的利用。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學案導學模式中,老師應該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高中歷史老師的引導下,除了考慮如何教學生之外,更多的要考慮如何讓學生學好,在學案導學的模式下,可以幫助學生減輕學習的壓力和負擔,自主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案導學
學案導學法與傳統教學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對學生的主體性的重視,教師在講課的時候更多的是去引導學生,而不是主導學生?,F在提倡個性化教學,學生的感受越來越被納入到考慮的范圍內。隨著時間的推移,教育工作者意識到學生是教學中地位一直都沒有被尊重,教學是由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構成的。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適用性人才,而不是只懂得各種文化知識的人,毫無個性的人。從另一方面來說,學習主要還是靠學生自己,學生應該具備必要的自學意識和能力,不能一味地跟著教師的指示走。尤其是歷史方面的學習,教材中包含的內容是非常有限的,僅僅學習書本中的知識點,只能是管中窺豹,不能真正全面的認識到歷史。其實初中歷史教材中是存在這一些紕漏的,或者說有一些片面的觀點,這些對學生客觀看待歷史都是不利的。而如果靈活地利用學案導學的方法,學生就會對教材產生質疑,主動去查閱更多的資料,做一些課外的自主探究。這種專研精神是現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非常缺乏的,大部分學生安于現狀,只圖完成學習任務,不思進取,思想上的僵化很嚴重。
一、學案教學在引入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學案一般都是一個教學團隊共同研究、制定的,然后在交付給歷史教師,供他們在教學中使用。由于這種學案的制定模式,再加上教師過于信任學案,導致教學模式比較固定,沒有多少針對性可言。一個學案被重復使用到不同的班級,而且是一年又一年地重復使用,也不加入什么創新。這樣的教學,往往教師也不會考慮多少引導的重要性,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安排走。就教師的角度而言,堅持團隊的教案,避免教學質量下滑的做法無可厚非。但學生的情況存在很大的差異,每個個體的基礎、學習能力、心理等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每一屆的學生都是不一樣的。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規,很容易出現學案不適應學生實際需求的情況,主要表現為課堂效果差,學生成績下降,學生的思維非常遲鈍,缺乏主動性。
二、學案教學法在實際運用中的改進方向
(一)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改善
教學團隊一起制作的學案不是權威,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教師應該發揮自己的個性,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以及執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一些適當的改變。比如《三國鼎立》的教學案例中的要求是學生在學習之后能了解三國是哪三國,各自領土在哪,以及主要的政治人物。我認為這樣的要求是比較籠統的,肯定不能適用于所有學生,即使身處同一個班級。與這段歷史相關的著名小說《三國演義》深受很多男生的喜愛,對于這部分男生而言,這節課的學習是比較輕松的,而對于其他學生而言就要困難一些。所以統一的教學會讓學生之間產生差距,而且《三國演義》畢竟是一部小說,有很多虛構的部分與歷史記載不符,對學生會產生誤導作用。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而教案中一般是不會如此細致地針對這些差異有什么區別對待,更多的需要教師自己判斷,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此外教師應該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讓教學案例的使用能體現出自己的教學特點。教師的個性對學生的影響很大,一個充滿教學激情的教師,帶出來的學生往往更具活力;一個嚴謹穩重的教師,帶出來的學生也會腳踏實地。所以教師要在使用教案的時候堅持自我,不能因學案而失去了自己的個性。
(二)重視引導
學案教學法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教師很容易忽視了引導的環節,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上課的時候只顧著自己講解,完全成了單方面的課堂,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內容。學案教學強調教師多引導學生,不能簡單地灌輸知識,學生應該要有更多的思考,教師的講解需留有余地,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講解《》的時候,教師要改變劃重點、講解重點、學生記憶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自己閱讀,嘗試找出重點,給學生更多的是啟發,而不是把直白地把所有重要的東西告訴學生。關于那段時期的影視作品有不少,學生一般都會接觸過,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學生這種看待歷史的自主意識非??少F,如果教師在講課的時候使用的是“填鴨式”的教學形式,就會使得學生的自主意識受到抹殺,學生會下意識地認為教材是權威,自己的認識是錯誤的。其實只是每個人的觀點不同而已,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對錯。教師應該引導啟發學生,讓學生保留這種自身的想法。在學習的道路上,每個人的感悟都是不一樣的,學生應該形成自己的歷史觀。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在記載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主觀的因素,所以不能完全相信課本。教師要把學生往獨立的方向引導,讓學生明白教師、教材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他們自己的努力才是最主要的因素。優異成績的獲得,不是完全按照教師的意思做就能取得,相同的學習環境下學生的成績有好有差,就說明了學生才應該是學習的主體。
三、結語
學案教學的運用可以讓學生的自主性得以進一步地擴大,教師應該把工作的重心放到引導學生上,而不是強制學生按照學案計劃完成各種學習任務,失去自己的思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