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2 06:20:30
序論:在您撰寫司法所法制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高職英語專業語法教學面臨的問題
第一,課程設置問題。高職院校的任務是培養高技能實用型人才,受此任務的影響,很多高職院校的英語專業取消了英語語法課程。這是對這一任務的錯誤解讀。英語語言學、英語文學、英語教學法等課程屬于學術課程的范疇,是本科院校英語專業的必修課,高職院校可以不開設。然而英語語法課屬于基礎課程,對夯實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可持續性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語法教學在高職院校也應該可設,讓學生系統化地掌握英語語言詞法和句法規律。
第二,課程量過少。和上述課程設置相同,由于理念問題,一些高職院校不開設英語語法課程或者大幅度削減了英語語法課程的課時量,減至不到四十個課時。我們都知道,無論什么語言,只要是人類的自然語言,語法體系肯定都很龐雜,用三四十個課時來講授一門語言的語法,極有可能講授工作都完成不了,更談不上練習的時間,所以,語法教學的質量和效果肯定是沒有保證的。
第三,教學對象基礎薄弱。高職院校的生源較一般本科院校來說,生源基礎相對薄弱,很多學生連高中語法都沒過關,進入大學之后學習明顯吃力,這就讓語法課程的開設非常具有迫切性,另一方面也給課堂教學帶來很多問題,比如學生基礎薄弱要求的語法教學課時量就非常大,但教學實際中,課時量明顯太少,這就讓讓學生的語法知識扎實沒有保證。另外,語法基礎的薄弱,也給“綜合英語”、“泛讀”、“聽力”的等課程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問題。這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應該引起我們英語教師的注意。
第四,教材問題。一方面,我國英語語法教材出版的不少,但大部分都非常厚,編寫體系非常復雜,讓學生拿到手就心生畏懼,信心喪失;另一方面,目前也有很多高職專用語法教材,這些專用教材其實也就是對本科教材內容和習題的刪減。然而從本質上來說,在高等教育階段不論是本科生還是??粕?、高職生,他們都應該熟練掌握和運用英語語法知識,而不應該區別對待。
第五,教學理念問題。一部分高職學生甚至英語教師都認為,高中階段學生已經學習過英語語法,大學階段學生自己針對性的補習一下英語語法知識就行了,開設語法課程實無必要。其實,筆者在前面也說過,大學語法課程與中學語法在體系、內容、教法、任務性質上都有很大不同。高中階段的語法知識只是讓學生掌握和理解一些必備的內容,而大學語法站的高度更高,會讓學生對語法體系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對各種英語語言現象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六,內容講授上的問題。高職英語專業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已經學習過英語語法知識,導致有些老師覺得學生這里應該懂了,那里也應該懂了,所以講授的內容就沒有主次和詳略之分。還有些老師為了使課堂內容具有系統性,干脆從頭講起,嚴格按語法體系走。這兩種方法都是不太得當的。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加之學生之前對語法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我們在講授過程中應該有主有次、有詳有略,以讓學生掌握為最終目標。
二、高職英語專業語法教學所面臨問題的對策
高職英語專業的語法教學存在的問題突出地表現為以上幾個方面。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
第一,高職院校的英語專業應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適時開設語法課程。暫且不論語法課程是屬于學術課程還是實用課程,單從語法知識對英語專業學生專業發展的地位和意義來說,這是一門必不可少的課程。
第二,適當增加課時量。學??筛鶕W生的基礎,酌情增加語法課時量,讓學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語法規律。
第三,針對教學對象的高中語法沒有打牢的情況,教師應該在增加課時量的同時,耐心地幫助學生從一點一滴學起。
第四,無論我們選用的是哪套教材或者說是自編講義,教師都應該讓教學深入淺出、循序漸進。
第五,轉變教學觀念,雖然學生在高中階段已學過部分語法知識,但是大學語法是高中語法的延伸和提高,我們高校教師應該讓學生領略到更高層次的語法知識和規律的魅力,讓他們對語法現象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第六,課堂講授不應拘泥于章節編排,而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詳略得當、由淺入深,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目前我國社會教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某此領域中還處于相對分離的狀態,學校局限于自身的教育層面,在切實關注人的全面發展,有效組織社會、家庭的教育行為方面尚處于摸索階段,社會及家庭同樣存在著教育理念、角色職責、操作方法上的認識誤區和由此產生的行為偏差。學校教育是三教的核心,有著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學校有著絕對集中的教育各項資源。只要做好互動,延伸學校教育功能到家庭和社會,使學校教育起到“教育好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輻射一個社會”的作用。其次,建立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互動體系,實現學校、家庭、社會三者有機結合。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橫向網絡,實現三者的動態統一,方向一致,形成互補共建的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全社會的教育資源優勢,促進法制教育的全方位推進。
提高教師隊伍的法律素質
21世紀是我國教育法制逐步完善的時代。教師必須能夠適應時展的這一要求,樹立教育法制觀念,養成教育法律意識,成為知法、懂法、能夠依法行教的新型教師。教師具有法律素質,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依法行教,必將使學生受到法治的熏陶。而要更好的對廣大青少年實施法制教育,教師要注重法律知識的學習和法律觀念、法律素質的培養,較好地承擔起“教書育人”之重任。才能更好地發揮言傳身教的作用。
教師教書育人,不能僅僅從某一專業課堂教學來實現教育目的。成功的教育不光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更要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能否取得成功,是需要大量的綜合素質的人才去實現的。培養青少年的綜合素質,是時展的要求,只有才能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因此,作為教育者——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圍繞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展開教學工作。尤其是法律素質,是綜合素質的重點。因此,教師們在觀念上,要進一步提高法制觀念,增強依法治教和依法育人的觀念。
教師在對青少年實施法制教育,首先要不斷的加強學習,努力地充實自己,注重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依法執教。那么就要求教師們通過自我學習,提高法律意識,強化法制觀念,用法律視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成為知法、守法的先鋒,給學生們一個良好的法律示范環境,才能更好的育人,促進對學生進行的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
教師要樹立這一觀念,平等對待學生及其家長。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不以權威自居,尊重學生的人格,不管學生個人的素質如何,都能持寬容態度,不歧視、不厭棄,做耐心的思想工作,并注意發現這些學生思想行為上的閃光點而加以保護。由于時代變化,教師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發生了變化:由簡單的知識灌輸者,成為知識傳遞的“火炬手”和促進學生人格發展的影響力量。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不是對立關系,而是他們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雖然分工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應該互相尊重。依法尊重學生,就是教師應當履行的義務,就是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相互促進的適宜學生發展的教育環境。
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教師與學生應該是一種互融的、友好的、和諧的關系。新時期的法制教育要求教師轉變觀念,轉換角色,即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轉變。而要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一個關鍵性前提就是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建立,教師的作用非常重要。老師給學生以法律知識的啟迪,使他們從無知到有知,從幼稚走向成熟。學生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師的付出,尊重老師的勞動。同學尊敬老師,老師愛護同學,老師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向上,關愛的環境,同時也使學生對學校,對老師有種歸屬感和依戀感,在學生和學校之間建立一種堅固的紐帶,從而達到減少他們違法犯罪的機會。
改善學校法制教育中的課堂教育環節
校園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陣地,學校的法制教育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的。因此,我們要對學校的課堂教育環節進行改革與完善,以保障青少年法制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要使青少年學生都能接受系統性的法制教育,就必須建立完整的法制教育內容體系。這一點,《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中已經有了相應的規定:在青少年學生的各個階段,開展不同的法制內容教育。在小學階段,主要對學生進行初步的法律意識、權利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啟蒙教育,使學生具備初步的法律觀念和權利觀念。在初中階段,在小學法制教育的基礎上,著力進行憲法知識的教育,理解我國公民權利的廣泛性、平等性,著重了解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刑事、民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法律知識。而普通高中學生即將要步入社會,根據其現實的需要,著力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教育:了解法律反映個人自由與社會秩序之間的關系,懂得依法治國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方略,了解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方面的主要法律,理解公民權利和義務的關系。
明確了青少年學生各階段法制教育的主要內容,還要繼續完善法制教育教材的建設,這是做好課堂教學工作的前提?,F行的各種關于法制教育的教材,大多是泛泛羅列和堆積一些概念、命題和原理類的法律知識,沒有針對青少年學生各個階段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編撰。因此,要根據他們的年齡、認知和能力特點,編寫適合的法制教育教材,有側重點地進行法制教育。在教育教學手段日趨先進的今天,還可以在編制紙質教材的基礎上,輔之以網絡課程教材、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案例視頻教材等,實現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材與現代教學手段的完美結合。
青少年法制教育不是完全獨立于其他教育內容之外的,它必然與其他教育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教師把法制教育和倫理道德教育及科學知識教育結合起來進行,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法律與倫理、人情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在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的時候,將倫理和人情融進有關的法律題材當中,做到情、理、法俱到。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剖析,來評判社會生活中的善與惡、美與丑、是與非,從道德觀念上進行輿論譴責,不僅可以起貶惡揚善、扶正壓邪、催人向上的作用,而且可以幫助青少年學生理解有關社會生活的法律制度,以至對自己的思想、感情、道德、倫理等方面都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提高他們知法、守法的自覺性。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有比較系統的法制教育課的學習,有法制活動的培育,有學校物質的、精神的、人際的法制教育環境的熏陶,還有溝通家庭、社區的法制力量而形成的整合型法制教育。雖然實施渠道有許多,但課堂教學是實施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是毋庸置疑的。教師在課堂如何充分挖掘教育因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法律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實踐,從而真正在課堂教學中唱法制教育的旋律,筆者認為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p#分頁標題#e#
變抽象為形象,采用案例教學法,由案知法。通過案例來傳播法律知識,是法制教育者采用的常用方法。由案知法,符合人們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特別是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單純的理論講授往往枯燥無比,學生難以接受。而案例具有廣泛的社會性,特別是一些發生在身邊的案例,學生知情,而且比較關注。這種案例有著較強的吸引力,一個案子往往有前因后果,有突出的矛盾,有生動的情節,更易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教學當中,選取一些能引起青少年學生興趣的案例,設置一些具體的問題引導他們的思考,使他們對抽象的法律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討論式教學法是指通過預先的設計與組織,啟發學生就特定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這類教學法通過設計問題到提供資料,并啟發學生思路,最終得出結論。它跟課堂灌輸教學有很大不同,而且法律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知識,如果只是單純地灌輸,法制教育也最終只會流于表面。學生們的熱情不夠,法律知識也很難較好掌握,從而導致法制教育的課堂效果失去本來的意義。而討論式教學法,其在教師主導下,以學生的討論、師生討論為主要教學推進教學進度。能充分調動青少年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熱情。開展這類討論教學,打破了傳統的一個只管教,一個只管聽的教學模式,學生親身參與其中,情緒高,興趣大,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就凸現了,同時對激發學生思維和加深學生對法律的理解也有很好的幫助。
制教育脫離了具體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實踐,不可能讓青少年對法律知識有更多的了解。只有通過參加各種法律活動,在法律實踐中運用法律知識和方法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才能形成一種自覺的法律思維習慣。因此,在進行學校課堂法制教育的同時,要積極開拓法制教育的第二課堂,讓青少年近距離地接觸現實生活中的法律,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對案例進行多樣化安排,讓學生通過觀察、評論、辯論等多種方式,從中學到有用的知識。或到人民法院旁聽案件的審理,更直觀有效地感受形象生動的法制教育;也可組織學生參觀監獄、少管所等機構,讓他們對違法犯罪所應受到的處罰有更深刻的了解。
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擁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狀況對于提高其法律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劇變時期,在生理上出現了急劇的變化,這必然給心理活動帶來巨大的影響,伴隨著自我意識的迅速發展,在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需要也日益增長,使青春期的心理活動往往處于矛盾狀態。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們,在思想上往往思維獨立、批判,看問題卻片面、主觀、偏激;他們好奇、敏感、爭強好勝卻又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他們憧憬未來、富于理想,但又知識貧乏、缺乏辨別是非能力。因此,如何引導青少年,培養他們的健康心理,從而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興奮、愉快等情緒有助于提高人們的學習、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質量。當前很多青少年自我意識過強,尊重他人意識欠缺,關注自己過多,關心他人過少,很多人還缺乏有效溝通和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易出現憂愁、焦慮、膽怯、逆反等心理障礙。對此,要教育青少年善于控制和調整自己的心態,對不良的情緒和生活中的煩惱要及時合理地宣泄或轉移,積極進行自我心理調適,使自已處于舒坦、快樂的心境之中,培養他們的親情情感、感恩情感和理性情感。
研究現狀分析
多年來,一些研究者也進行過高等農業教育的研究。據查閱的有關文獻資料顯示,研究者們圍繞“高等教育研究的意義和作用”、“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高等農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并發表一些的論文。主要觀點有:關于高等農業教育研究的意義和作用孫濟中(1994)明確指出:“辦教育就要研究教育,不研究教育怎么辦好教育?”。就高等農業教育來說,它的許多規律尚未被我們認識,被我們掌握。面對這一現實怎么辦,唯一方法就是加強對它的研究。通過不斷研究,使人們對它的認識符合它本身規律,從而把握主動,做好工作。白秀玉(1991)在《重視高等教育研究,掌握辦學規律》一文中指出,高等教育研究有四個方面的重要意義:開展高教研究,有助于學校領導盡快掌握教育規律,做好領導和管理工作;開展高教研究,有助于為科學決策提供理論指導和客觀依據;開展高教研究,有助于推動高等農業教育改革與發展;開展高教研究,有助于高等教育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從高等農業院校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必須大力培養大批合格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宋明爽等(1997)提出必須重視和加強教育科學研究、探索高等農業教育發展規律,以高等農業教育發展規律來指導高等教育實踐。
高等農業教育發展相關研究存在的問題龔祖文等(1998)談到,當前高等農業教育研究,還不能做到很好地為高等農業教育實踐服務,高教研究與高教實踐的“兩張皮”的現象還未克服,研究中存在:研究方法單一,以定性描述為主,定量研究不夠;研究制度遠未做到規范化和制度化。彭冬陽等(2001)將研究存在的問題歸納為五點:1.對高等教育研究缺乏正確認識和應用的重視;2.高等教育理論不成熟,理論研究與改革實踐存在著脫節現象;3.研究的重復性較大,缺乏新的突破;4.研究方法過于陳舊,很少進行認真細致的實證研究和實驗;5.各高等院校的高等教育研究機構不健全等。關于高等農業教育研究的措施和建議彭冬陽等(2001)在文章中就如何進行高等農業教育研究提出了三點措施:提高對高等教育研究的認識;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更好地為實踐服務;加強高等教育研究隊伍的建設。宋明爽等(1997)提出了加強高等教育科研的幾個思路:要進一步強化教育科研意識,重視教育科研投入力度;要完善高等農業教育制度措施,以高等農業教育制度去引導教職工重視高等農業教育教科研管理工作;進一步推進高等農業教育科研的組織管理工作;重視加強對教師和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教育理論的學習;加強教育督導工作,以督導促進教育科研。
關于高等農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建議李水山認為高等農業大學農業類專業(非農專業)、農村學生(縣城以上城市)、畢業后服務于“三農”(非農業崗位就業)的規模比例從過去的8:2變為2:8了,簡單追求大學規模效益導致了教育“離農”現象的不斷加劇,高等農業大學的合并導致高等農業教育發生倒掛現象:郭明順進一步提出以科學發展觀為高等農業院校發展辦學理念核心,樹立建設現代農業大學的辦學理念,塑造和培育科學考評、合理激勵、唯才是舉的人才理念,塑造和培育辦學規模、結構、質量全面協調的發展理念;李娜著重針對高等農業院校非農專業辦學特色的策略展開實踐研究,提出應依托農業發展背景,明確特色辦學理念、注重實用,探索有農業大學特色的人才培養機制和方案;陳士俊、程燕比較和研究中外高等農業教育結構模式的特點并借鑒發達國家的高等農業教育先進經驗,從當前高等農業教育的實際需求出發,提出加快高等農業教育改革,進一步完善高等農業教育結構、提高農業高校的辦學效率和培養機制的建議。田玉敏、杜麗華分析國外高等農業教育的基本結構模式和支撐農村發展的路徑,并從國外成功經驗中得到了相關發展路徑和模式借鑒作用。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國基本治國方略,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指導意義。通過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法制觀念和法律修養是實現依法治國的重要途徑。法制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肩負著提升學生法律素養和法治觀念的責任[1]。高職院校加強法制教育,對創建和諧校園,構建和諧社會意義重大。
1.1高職院校加強法制教育是提升全民法治觀念的重要環節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在辦學規模大、在校生人數眾多,加強法制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培養出具有權利意識、法制意識的公民,為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實現依法治國奠定堅實基礎。
1.2高職院校加強法制教育可以提高高校學生綜合素質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不僅僅是培養懂專業、會技術的專門人才,而是要培養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學生。學生綜合素質參差不齊,迫切需要加強法制教育提升法律素養。
1.3高職院校加強法制教育是預防違法犯罪、建設和諧校園的有效途徑近年來,高校學生犯罪案件屢屢發生,其中不乏重大刑事案件。犯罪率逐步上升的趨勢使得對包括高職學生在內的大學生加強法制教育的要求迫在眉睫。
2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現狀及薄弱環節
2.1部分高職院校對法制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即使重視,也對法制教育目標的認識存在偏差在現行的高校教育體制中,法制教育是作為思想道德教育一部分而存在的,自身并不具備獨立的地位,法制教育的內容比較單薄,不成體系,課程設置學時不足。有限的課程安排,忽視了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導致學生法律意識淡薄,對法律的理解不充分,不能用于指導日常行為,依法辦事、依法維權、遵紀守法的觀念不深刻,甚至出現學生誤入歧途的現象。
2.2部分高職院校負責教授法制教育的教師不能滿足學生對法制教育的要求,師資力量不足目前部分高職院校負責法制教育的教師本身并不是法律科班出身,缺乏系統的法學知識和法律專業素質,理論功底不夠深厚,對法律的了解尚嫌不足,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法制教育。
2.3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比較簡單,形式局限于課堂教學,很難激發學生學法、用法的興趣目前高職院校的法制教學教學手段相對單一,教學內容較為死板。
3對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完善
針對高職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薄弱環節,學校、教師、學生、社會各個方面要協調配合,形成合力,采取有效措施,探索提高法制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2]。
3.1高職院校不僅要提高對法制教育重視程度,更重要的是要樹立正確的法制教育目標這兩者是保證法制教育有效開展,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前提和基礎。高職院校要提高度對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增強法制教育的地位,認識到法制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教育不是從屬于道德教育,而是相對獨立的教育內容。
3.2采取多種途徑提升法制教育師資力量,培養綜合素質高、教學水平高的骨干教師隊伍[3]教師是教學的主體,雄厚的師資力量是法制教育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配置法律專職教師從事法制教育,有各種專業背景的教師講授法制課程的現象比較普遍。這迫切需要引進熟悉教學規律、有法律專業背景、具備系統法律知識和較高法律素養的教師充實師資隊伍。高職院校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有實力的可以聘任專職教師,條件暫不具備的可以聘請兼職教師,或者增強對現有師資力量加強的培訓,提高師資水平,形成有教師、輔導員、政工干部組成的隊伍,保障法制教育有效開展。
大學生們從年齡上看已經是法律意義上的成年人了,其多年的成長經歷影響與改變著他們的思想。從小到大,他們都是處于較封閉的校內環境,缺少社會實踐經驗,心理不成熟,性格容易沖動。他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大多是通過互聯網、電視、報紙等傳播媒介。一旦此類環境含有不安全、不健康因素,很容易影響大學生們的思維和心理。雖然他們表現出對民主法制社會的向往,卻又擺脫不了“人治”舊思想的影響,比較看重“權力”和“關系”,個別同學甚至認為“權大于法”。[2]一直以來,高校對法制教育地位的認定都有不合理之處。它沒有獨立的地位,而是從屬于德育教育的范疇之內,相關的內容也是包含在德育類的科目當中,分散在德育的門類之內。這樣,導致了對法制教育課的開展完全以德育教育的模式實現,缺乏連續性、系統性和全面性。設置教學計劃中的基礎課,在當前我國教育體制中下,其仍是我們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的主要方式??梢哉f,其走進了一個把進行法律課堂教學完全看成法制教育的誤區。沒有考慮到法制教育的德育功能與政治教育作用。這種方式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法制意識?,F階段,部分高校將法制教育基礎課程和思想道德修養課歸入品德教育中,任課教師也多為思想品德教師。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了法制教育的力度與層次,也反映出目前我國法制教育仍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傳統的法制教育模式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這一領域。目前,大多數高校仍在沿用這種陳舊的法制教育形式。偏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涵蓋了各法的基本概念、重點難點等,內容復雜、涉及面廣。卻忽視了在重視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實踐環節也是尤為重要的一部分。調查發現,法律內容的設置符合德育課的特征以及大學生年齡段特點。但從更深層次意義來看,我國高校法制教育在內容設置上的出發點和主要目標僅僅是對基本法律基礎知識的講授和傳遞,其知識取向是十分鮮明的,但對價值取向和精神實質影響卻涉及甚少。教育方法上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國高校法制教育的方法運用仍多以完成既定的教學內容為導向,以知識灌輸為主,強調教學的教誨性,較少關注師生互動。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往往是目前評價法制教育效果優劣的主要標準,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法制教育的有效性亟需提高。對學生的法律教育嚴重“偏科”,這就會導致學生只掌握空談的理論卻無任何的實踐經驗。因此,應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與方法,讓學生真正具備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素質,從而有效解決生活中、特別是自己身邊的法律問題。
實現法制教育創新舉措
高校法制教育需要深度變革才能使我國的法制教育真正面向未來。[3]學生是高校的主題,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對象。法制教育創新,要繼續走正面引導、以學生為主體,并努力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積極作用。充分挖掘學生潛力,使校園法制文明建設在充足的高校文化氣息中植根、發芽。向學生灌輸社會主義新風尚的正確思想,提高他們辨明是非的能力以及對法律的尊重和自覺性。同時,結合自身特色教育學生從小處做起,逐步營造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圍,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環境。首先,以學生為本位來培育法制環境。學生是高校的主體,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對象。法制教育模式創新,要繼續探索正面引導、以學生為主體,并努力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模式。以學生需求為出發點,進一步完善法制教育的內容和體制建設。其次,將法制觀念教育與法律信仰培養作為重點。高校應積極樹立明確的法制教育導向,將法律知識的普及與法制觀念精神層面的培養并舉,雙管齊下。再次,要加大權利觀教育力度。權利,是一個個體自由的象征,是人格化的重要表現。它是法律的重要核心,只有對權利的追求才能隨即帶來對法律的需求與期盼。捍衛權利就是對國家法律的一種捍衛,就是維權意識和法律觀念提升的一種表現。
1995年12月28日,原國家教委、中央綜治辦、司法部合文的《加強學校法制教育的意見》和2002年10月25日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綜治辦、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都明確規定:“學校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要注重法制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努力構建完整獨立的法制教育體系,不斷提升人們心中的法制教育地位。從中央的精神到地方的落實都在強調法制教育的重要作用。“法律基礎”是高校進行法制教育的最主要途徑,所以更應該加重其教材和授課學時的份量。因而,從“做人”的角度看,法制教育內容的比重還有待提高。最終實現用學到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知識來解決大學生在成長成才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增強大學生法制意識的同時提高道德品質,將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和法律素質相統一。在社會公共生活、學習生活、家庭生活和職業生活等領域的道德和法律規范時,實現道德和法制教育的融合。
1定目標——立足教學大綱,結合專業實際
1.1大綱的指導和實際的教學課程,是確定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依據《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盵1]大綱中已明確指出教學目標的設定: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即是教學目標中達成的基本的知識、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科學文化素養則暗示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方向;如何實現技能訓練和思維發展就需要我們考慮教學目標中所實施的過程和具體的方法。
1.2專業特色和學生的實際現狀是確定教學目標的另一依據基于專業特色,調整教學目標的高低層次,教學目的主要應體現為學生對實用知識能力的掌握。現行的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材內容全面、文體豐富,可根據學生不同的關注點,從業的實際需求設定目標,要有選擇有舍棄。和學生實際水平結合,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正視現狀,承認個體差異,揚長避短,鼓勵加督促,在學習中充分體現其有效價值。
2選內容——立足基本教材,突出實用特色
2.1教材(閱讀與鑒賞)是根本語文教學任務的具體落實與選擇教學內容有密切的關聯?,F行的教材包括基礎模塊、職業模塊和拓展模塊三大類(山西地區)三個模塊各有側重:基礎模塊側重于“培養學生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職業模塊側重“服務學生專業學習”;拓展模塊側重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2]三大模塊文章的擇取目的性較強,只是在選擇的過程中還要遵循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
2.2表達與交流是關鍵
2.2.1口語訓練不容忽視大部分中職學生畢業后即面臨就業,口語交際能力應是必備的。但現實情況不難發現中職生在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谡Z訓練的首要任務就是讓學生樹立自信心,讓學生樹立一種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其實,學生擁有了自信,課堂教學的路也就暢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循序漸進,從朗讀入手,先讓學生開口講話,然后通過自我介紹、詩歌朗誦等活動讓學生正確流利地使用普通話,教師予以正確方法的引導,讓其做到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暢。再次,可以讓學生復述課文,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相互鼓勵,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準確。
2.2.2加強應用文的寫作訓練寫作包括兩個方面:基本型與實用型。基本型是對初中語文寫作的延續,例如寫好記敘文、議論文等。對于中職的學生來講實用型的寫作是必備的,自我介紹、計劃、總結、求職信等常用的應用文能為其日后走向社會提供直接的服務。只有具備了基本的學習、交流、思考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3講方法——精講少講導好,學生主體突出
3.1教師精講少講,關鍵是引導好“教”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突破重難點,消除疑點,從中揭示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情感之間的聯系,學生在教的作用下,通過學習教材,儲備語文相關知識,積累語言材料,形成初步能力。其任務有兩點:其一是學習基本知識,掃除知識障礙,為下一步的“學”做好知識上的儲備。知識的傳授是不可忽略的,假如忽略教師的“教”,忽略基本知識的掌握,一味強調學生的學,無學法指導的前提下去讀書,這顯然是紙上談兵,好比空中樓閣。其二是接受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運用討論、交流、比較、分析、探究等學習方法,掌握識記、朗讀、思考、聯想等方面的技巧,為“學”奠定物質基礎,為知識的遷移、延伸與拓展做好方法上的準備。
3.2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實際效能口先動起來。中職學生大多不愿主動發言,不是不會,只是沒有成為一種習慣。教學中可以通過誦讀來鍛煉學生?!白x”是為思做準備。在教學中采用各種誦讀方式,給每一位學生鍛煉的機會,讓其漸漸自信大膽起來。還可加強學生的朗讀、對話、表演等語言訓練,形成較強的口語能力。語言表達靈活自如了,思維自然就跟得上了。手也動起來。每一個具體的專業都要求實際的操作,因而在動手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的專業能力即在提高。語文課堂也要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不僅利于提高其學習興趣,掌握方法,還利于其自身思維的發展。腦要動起來。在課堂上要讓學生成為主人,鼓勵學生積極沉思,大膽反思,通過獨立思考來實施學習。要引導學生從“知其然”進入到“知其所以然”,從線型思維進入到立體思維,初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師“教”是前提、是基礎,學生“學”是最終的目的,教與學是相互的。
診所式法律教育不僅在美國法學院普遍開展,并且迅速傳播到歐洲、澳大利亞、新西蘭、拉丁美洲、非洲、日本、印度等許多國家和地區。經過40年左右的發展,診所式法律教育在國外已形成較為成熟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從2000年9月開始,在美國福特基金會的資助下,我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7所高校法學院嘗試開設診所式法律教育選修課程,此后很多院校陸續開設診所式法律教育課程,至今已有上100所高校成為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診所式法律教育專業委員會的會員單位。開辦的診所式法律教育形式較為豐富,主要為訴訟類法律診所,如農民工維權診所、消費者維權診所、公益訴訟法律診所、老人維權診所、婦女維權診所、刑事法律診所、民事法律診所等,也有少數為立法診所、綜合性法律診所等類型。診所式法律教育在我國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二、診所式法律教育的實踐探索
(一)法律診所的建立和相關的研究基礎
重慶三峽學院診所式法律教育是依托重慶市律師協會三峽庫區農民工維權中心開展工作的。同時重慶三峽學院領導對診所式教育也高度重視,在師資配備、經費資助和圖書資料上均給予了較大支持。在校內還特別為診所課程指定有專門的80平方米法律診所專用房(作為接待室和教室),并配備有專門的辦公與教學設備。在重慶三峽學院政治法律系掛牌的“重慶三峽學院青少年維權咨詢服務中心”這一特殊機構也是引導學生參加校內診所法律實習的一個重要機構。重慶三峽學院于2009年5月25日加入中國法學會診所式法律教育專業委員會,成為加入該會第100位單位委員。由重慶三峽學院申請的課題———《診所式法律教育課程可持續發展研究》(診通字[2009]第4號)獲得了2009年度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診所式法律教育專業委員會診所式法律教育課題研究資助。2009年法律診所課題組以《診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實踐探索》為題,獲得重慶三峽學院校級教改項目立項。診所式法律教育課題組還得到香港大學法學院內地項目的支持進行法律咨詢援助服務以及社會調研活動。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重慶三峽學院診所式法律教育得到了社會的初步認可。
(二)法律診所課程的開設
重慶三峽學院法律診所于2008年5月正式啟動。而《法律診所》課程于2008年9月開始開課,每學期開設一次。開設對象是本科法學專業學生,其性質為選修課。于2010年3月開始調為必修課。學生完成既定教學計劃,可以獲得3個學分。同時,學校亦認可指導教師在診所教學中的工作量。參照兄弟院校相關制度,重慶三峽學院法律診所先后制定了《重慶三峽學院法律診所管理制度匯編》和《重慶三峽學院法律診所教學文件匯編》。
(三)關于診所教學主體教師和學生的選擇
為了方便指導學生,重慶三峽學院診所課程要求教師不僅要負責課堂教學的模擬訓練,還安排教師到法律援助中心定期值班,了解學生接待當事人或者提供法律咨詢的情況。對于診所學生的案件,診所教師跟蹤指導,并主持結案評析討論??紤]到診所教育的特點,我們把診所法律教育課程安排在大二下學期,因為主要的法律課程都已經或正在學習,有利于法律診所實踐工作的開展。
(四)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診所課程由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構成。課堂教學的做法:全學期16周,安排課堂教學6周。在教學內容上,以學習律師實務和執業技巧、方法為主要內容。在教學方法上,采取互動式教學方法,以角色扮演、實案練習、討論交流、及課后作業、匯報晚會等訓練方式。在實踐教學設計上的做法:將教學班分成8個小組,每組7人左右,指定1名協調能力較強的同學任組長。每周二安排一個小組輪流到農民工維權中心進行法律援助服務,其他小組在課堂學習,另外每周六安排1個小組輪流到法援站進行法律援助服務。由任課教師作為法律援助服務現場指導教師。保證每組每生可以輪流至少有2次參加實踐活動。成績考核方面參考出勤率、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完成情況、咨詢接待記錄的完整性,整理歸檔及時性、診所法律教育宣傳推廣、學期總結報告,按時提交,內容充實、學生自評等方面內容加以評定。
三、關于診所式法律教育的思考
由于診所式法律教育在我國引進較晚,開展的學校比例較低,對于這一從國外移植來的新的法學教學模式,在本土化過程中難免水土不服,困難和問題在所難免。
(一)更新法律教育觀念,積極開設診所式法律教育課程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法學教育模式亦受到大陸法系的影響,大陸法系教育習慣采用講座式的教學模式,強調法律的概念性、抽象性、邏輯性、理論性、科學性,而法典也為這種教育模式提供了現成的材料。診所式法律教育作為一門法律實踐教育課程,既是一種新的法學教學方法,又是一種新的法學教育觀念。我國高校應更新觀念,統一認識,將診所式法律教育納入法學教育課程體系,明確診所式法律教育作為法律實踐教育課程是與其他部門法學教育同等重要。應根據其教學資源、學生和社會的需求開設一門獨立的診所式法律教育課程,明確課程性質、開設對象、課時安排、課程學分,制定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建立教學評價體系,配備有實務經驗的教師、專用的教室和設備等。
(二)多渠道解決經費問題診所式法律教育需要比傳統理論教育高得多的經費投入。法律診所的建立和日常運轉都需一定的資金支撐。應通過各種渠道積極進行籌措:一是學校的支持。各高校對診所式法律教育不但在課時和學分安排上應高度重視,同時應該拿出專項資金來作支撐。二是與法律援助中心進行合作。法律診所的學生通過法律援助中心向社會弱勢群體提供無償服務,既可以解決法律援助中心人力不夠的問題,又滿足了社會對政府法律援助的需求,同時使法律診所有了穩定的案源,診所式法律教育也得以開展。這一點在重慶三峽學院的實踐中得到充分的體現。三是尋求政府和相關司法部門的支持,得到政策上的優惠和工作上的便利,允許診所法律教育的學生在辦理非援助案件時,可以收取一定費用。四是爭取社會支持。積極宣傳法律診所的教育目的和公益性質,讓社會認可法律診所,爭取接受社會捐贈。比如,重慶三峽學院診所式法律教育得到香港大學的資助,對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較好的基礎。
(三)多途徑解決案源不足診所式教育要求學生參與真實的案件辦理來提高其實踐技能,而案源少也是實踐中一個困擾我國診所式法律教育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因為作為當事人很難放心地將自己的財產和前途命運托付給沒有實踐經驗的學生,即使其提供的是無償服務??梢猿浞掷蒙鐣Y源,采取與法律援助中心、律師事務所等法律服務單位合作的方式進行診所式法律教育,讓學生多參與辦案。另外,可以多進行模擬訓練,包括如何立案,接待和咨詢、調查取證、談判、法庭辯論等內容。還可以利用音像設備重復模擬訓練,以擴大參與面和達到最好訓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