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6 16:15:20
序論:在您撰寫禮儀實訓報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我們先是看了有關商務禮儀的視頻,它讓我對商務禮儀有了有深層次的了解。商務禮儀是在商務活動中體現相互尊重的行為準則。商務禮儀的核心是一種行為的準則,用來約束我們日常商務活動的方方面面。商務禮儀的核心作用是為了體現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這樣我們學習商務禮儀就顯得更為重要。我們可以用一種簡單的方式來概括商務禮儀,它是商務活動中對人的儀容儀表和言談舉止的普遍要求。在這段視頻中系統地介紹現代商務禮儀的特點、要點、規范,使我們在商務場合中事事合乎禮儀,處處表現自如、得體,從而使商務交往活動順利進行,事半功倍。商務禮儀知識共享禮儀是人際交往的藝術,教養體現細節,細節展現素質。要塑造良好的交際形象,必須講究禮貌禮節,為此,就必須注意你的行為舉止。舉止禮儀是自我心誠的表現,一個人的外在舉止行動可直接表明他的態度。做到彬彬有禮,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進退禮節,盡量避免各種 不禮貌、不文明習慣。 其中有很多是細節問題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到顧客辦公室或家中訪問,進門之前先按門鈴或輕輕敲門,然后站在門口等候。按門鈴或敲門的時間不要過長,無人或未經主人允許,不要擅自進入室內。
在顧客面前的行為舉止,當看見顧客時,應該點頭微笑致禮,如無事先預約應先向顧客表示歉意,然后再說明來意。同時要主動向在場人都表示問候或點頭示意。站立時,上身要穩定,雙手安放兩側,不要背在背后,也不要雙手抱在胸前,身子不要側歪在一邊。當主人起身或離席時,應同時起立示意,當與顧客初次見面或告辭時,要不卑不亢,不慌不忙,舉止得體,有禮有節。
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克服各種不雅舉止。不要當著顧客的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齒、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噴嚏,實在忍不住,要用手拍捂住口鼻,面朝一旁,盡量不要發出在場,不要亂丟果皮紙屑等。這雖然是一些細節,但它們組合起來構成顧客對你的總印象。在人前整理頭發,衣服,照鏡子等行為應該盡量節制 。在視頻中我了解到了社交的十不要:
不要到忙于事業的人家去串門,即便有事必須去,也應在辦妥后及早告退;也不要失約或做不速之客。 不要為辦事才給人送禮。禮品與關心親疏應成正比,但無論如何,禮品應講究實惠,切不可送人“等外”、“處理”之類的東西。 不要故意引人注目,喧賓奪主,也不要畏畏縮縮,自卑自賤。
不要對別人的事過分好奇,再三打聽,刨根問底;更不要去觸犯別人的忌諱。
不要撥弄是非,傳播流言蜚語。
不能要求旁人都合自己的脾氣,須知你的脾氣也并不合于每一個人,應學人寬容。
不要服飾不整,骯臟,身上有難聞的氣味。反之,服飾過于華麗、輕佻也會惹得旁人不快。
不要毫不掩飾地咳嗽、打嗝、吐痰等,也不要當眾修飾自己的容貌。
不要長幼無序,禮節應有度。 不要不辭而別,離開時,應向主人告辭,表示謝意。
昨天,我們去西餐廳學習了餐桌禮儀,在餐廳里我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老師在之前反復強調:學習第一,享受美食第二,但我們偏偏是忘了這一條,完全忘記了要學習敬酒,只顧著要享受美食。為此我們挨了批評,這件事給了我一個教訓,對待事情嚴肅的人是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的?!【妥鶗r,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于使用餐具為佳。餐臺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氐綄W校后,老師讓我們謝了送我們來回的司機,我想我們平常也應該學著這樣,對許多的事或物應懷有感激的心,這也是起碼的禮儀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吃西餐時大餐巾可對摺成三角形放在膝蓋上,抹嘴時,宜用餐巾角落的位置;離開座位時,可把餐巾摺好放在椅上或桌上;用餐后,應把餐巾摺好,放在餐盤的右邊;喝湯時忌發出聲音。喝湯后,湯匙不應放在碗中,應把湯匙拿起放在湯碟上。有關餐巾的使用問題,必須等大家都坐定之后,才可開始使用。餐巾攤開后,應該攤平放在大腿上,千萬不要放進領口。另外,餐巾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弄臟衣服,以及擦掉嘴唇與手的油漬,請不要在忘記帶面紙的情況下,拿來擦鼻子,因為這樣既不典雅也不衛生。
(江蘇商貿職業學院,江蘇 南通 226300)
【摘 要】意象對話是指心理治療師在分析、體會和感受來訪者的意象,了解來訪者的潛意識心理沖突基礎上,指導來訪者對消極意象進行修改和調整或者誘導來訪者想象出新的意象,是一種直接用想象中帶有象征意義的圖畫進行交流的治療方法。本案例咨詢師主要運用意象對話對其進行咨詢,求助者抑郁情緒得到緩解,咨詢效果良好。
關鍵詞 意向對話;抑郁;失戀
1 案主資料
1.1 人口學資料
王某,女,23歲,未婚,大專畢業,在超市理貨員,身高160cm左右,體態發育正常,父母經營一家旅游產品公司。
1.2 個人成長史
來訪者在家是獨子,無兄弟姐妹。從小在父母的照顧下長大,工作也是由父母安排,比較順利安逸,在家中爸爸比較強勢容不得反對意見,母親性格懦弱。父親安排女兒相親、找對象,女兒感到反感,經常會吵架。從小有一位哥哥樣的男孩一直陪著,一年前她跟那個“哥哥”告白,遭到拒絕。
1.3 精神狀態
面容憔悴,情緒低落,言語清楚,邏輯思維正常,人格完整、穩定。
1.4 身體狀態
來訪者自幼身體健康,未患重病,母親有輕微抑郁。
1.5 社會功能
一年前開始睡覺經常睡眠,情緒波動比較大,易激惹,容易哭泣,怕黑,避免與他人接觸。最近只要有心煩的事就會用頭撞墻。
1.6 心理測驗結果
SCL90癥狀自評量表測試結果:軀體化2.15,強迫癥狀2.5,人際敏感1.3,抑郁2.8,焦慮癥狀2.75,敵對1.75,恐怖3.61,偏執2.1,精神病性1.78,其他2。
2 主訴和個人陳述
2.1 主訴
求助者父親:在家里容易與他人爭吵不聽他人意見,摔東西,偏激,容易哭泣,懷疑她有病。
求助者主訴:父親不能理解自己,與我的意見不合,所以容易爭吵。一年前開始怕黑,不敢值夜班,擔心難過,出現自殘現象。
2.2 個人陳述
自述:從小,我性格開朗,喜歡與一個男孩子一起玩,我稱為哥們,但是時間長了,我發現自己對他的感情發生了變化,從之前的兄弟之情變成了愛慕。每天想跟著他,那個男孩好像也發現了,漸漸的疏遠了。我決定在畢業之前跟他告白,那天我穿了自己最喜歡的一條白裙子,也化了淡妝。跑去跟他相見,結果男孩告訴我,希望我永遠做他的好哥們。我回去大哭了一場。每次回想到他,心就開始絞痛。
大專畢業后,父母給我安排了一份工作,超市理貨員,很清閑。但是我覺得生活沒有樂趣,感覺是被父母操控著。工作中犯了錯被公司主管批評,我總會責怪自己。漸漸的以后出現不順心的事我就會用頭去撞墻。另外家里給我介紹了一名男生,工作一般,家庭條件一般,但是是本科畢業,他的姐姐是我父親公司的會計。本來我去相親也是父母要求的,我并不想這么快嫁人,可是在家里我明顯感覺到壓力。父母一直強調這個男孩的學歷。我在學歷這方面就更自卑了。之后他們私下短信交流,這個男孩對我還可以,可是我覺得這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態度比較冷淡,父母知道了,多次說教,我索性把房門關上,與他們隔絕開來。男孩也不再是開始的那種態度,對我進行嘲諷等。我感到無助,更加討厭自己、懲罰自己。時間長了,父母老是懷疑我有病,所以幫我帶到精神衛生中心。
3 咨詢員的觀察
來訪者衣著整齊,話比較多,比較外向,好辯。但是在談論一些事件的時候,比較沉默,性格好強。
4 評估與診斷
4.1 初步診斷
抑郁癥
4.2 診斷依據
(1)該求助者主觀認識與客觀現實一致,心理活動內在協調一致,個性穩定。有自知力,主動尋求幫助、無邏輯思維的混亂,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1]
(2)對照癥狀學標準,該求助者表現出注意力低下、情緒低落、回避等癥狀;從嚴重程度標準上看,該求助者心理問題是現實事件引起,緊張反應強烈程度與處境不相稱,但沒有影響邏輯思維;有回避和泛化,對社會功能和學習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從病程標準來看,病程一年多,時間很長;且排除器質性疾病所致。
4.3 鑒別診斷
(1)與精神病鑒別:按照病與非病三原則,求助者的問題不屬于精神疾病。該求助者的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相一致,精神活動保持內在協調,個性相對穩定,自知力完整,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可以排除精神病癥。
(2)與焦慮癥相鑒別:根據CCMD-3焦慮癥是“以廣泛性焦慮或發作性恐怖狀態為主要臨床相關的神經癥”。而來訪者害怕對象主要是公共場合,表現出的焦慮是伴隨癥狀,而非主要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焦慮癥。
(3)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嚴重心理問題是由相對強烈的現實因素引發,初始情緒反應強烈,持續時間在兩個月以上、半年以下,反應對象被充分泛化,社會功能各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而該求助者的心理問題超過一年,社會功能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
5 原因分析
5.1 生物原因
無特別生物因素引起,但是母親有輕微的抑郁情緒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5.2 社會原因
家庭教育方式:求助者父親嚴厲強勢,一直對她消極評價,使其自信心受挫。經常干預她的生活和工作,導致其對父母行為產生反感。
感情經歷:一直喜歡的男生拒絕了她,所以影響她之后的擇偶觀。
現實壓力:工作不順,常犯錯,領導批評,自信心受到打擊。
5.3 心理原因
存在認知偏差:父母不能體諒自己,其他人也不注意自己,感到自卑,感到自己一事無成。個性方面:輕易否定自己,又追求完美,。不善于與人溝通。
6 咨詢目標與方案
6.1 咨詢目標
根據以上評估與診斷,與求助者協商,共同確定如下咨詢目標:
(1)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
①幫助求助者調整心態,逐步改善其焦慮和抑郁情緒;
②指導求助者身心放松,改善其睡眠質量;
③改變其錯誤的認知觀念,糾正完美主義傾向及增強自信。
(2)最終目標與長期目標:
幫助求助者挖掘潛能,達到心理健康發展、人格完善的最終目標。促使求助者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構建合理的認知方式,促進人格成熟,建立良好的應對方式。
6.2 咨詢方案
(1)咨詢活動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初期)—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第二階段(中期)—咨詢階段,幫助求助者分析和解決問題,改變其不合理的認知、情緒或行為;第三階段(后期)—結束與鞏固階段。
(2)咨詢主要方法及原理
根據求助者的具體情況和已有認知水平,主要采取意象對話,并輔以放松訓練。
意象對話心理療法(Imagery Communication Psychotherapy)主要是由我國心理學家朱建軍博士在20世紀90年代初創立的一種新的心理咨詢與治療方法[2]。意象指在我們頭腦中出現的有象征意義的形象,比如夢中出現的各種想象。用這種象征性的方式出現可以反映人意識中或潛意識中的心理活動,這就是一種意象。秦源(2009)認為意象對話,是指心理治療師在分析、體會和感受來訪者的意象,了解來訪者的潛意識心理沖突基礎上,指導來訪者對消極意象進行修改和調整或者誘導來訪者想象出新的意象,這樣一種直接用想象中帶有象征意義的圖畫進行交流的治療方法[2]。從這個角度來說,相比于催眠是一種下對下的操作技術。
7 咨詢過程
7.1 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
首先咨詢師與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形成安全、信任的咨詢氛圍;然后通過攝入性談話搜集求助者臨床資料,并形成初步診斷;在找出求助者主要問題的基礎上,和求助者共同協商制定咨詢目標;最后,咨詢師向求助者介紹意象對話,使求助者能夠接受該理論及對自己問題的幫助。
7.2 心理幫助階段
分階段對其進行幫助,采用意象對話對其進行干預。部分對話如下:
咨詢師:現在我們進行意象對話,意象對話是一種咨詢技術,跟著我的指導語進行想象。
求助者:好的
咨詢師:現在想象你站在一個向下的樓梯口處,四周的環境忽暗忽明,想象到了嗎?
求助者:是的
咨詢師:好的,現在你往下走,你越往下,燈光越昏暗,還有五個臺階就到了樓梯的拐角處,5、4、3、2、1你現在已經來到了拐角處,現在轉過去,你會看見一面鏡子??吹搅藛??
求助者:嗯。。??吹搅?/p>
咨詢師:好,這面鏡子不想我們平時的鏡子,鏡子里的形象可能不是現在的自己,什么意象都是可以的。告訴我你從這面鏡子里看到了什么?,
求助者:看到了自己
咨詢師:精神狀態怎么樣,穿的什么衣服?能詳細告訴我么?
求助者:鏡子里的自己很頹廢,蜷縮在一個角落里。穿的是休閑的衣服和運動鞋。
咨詢師:現在我希望你能對鏡子里的自己說:“你是最棒的,站起來?!比缓髮λ龝牡奈⑿?。你會發現鏡子里的自己也會發生變化是嗎?
求助者:是的,她站起來了,而且也開心的笑了。
7.3 結束鞏固階段
每結束一次咨詢,會布置家庭作業,讓求助者學會意象對話,學會放松,逐漸恢復自信。
8 咨詢效果評估
8.1 自我評估
對一些事和人坦然了很多,不會鉆牛角。多跟父母好好溝通,不那么追求完美,撞墻行為也減少了,感到心里很舒暢。
8.2 咨詢師評估
求助者不再愁眉苦臉,精神狀態好了很多,對一些事和人有了比較合理的對待方法。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初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8.3 心理測驗復測
SCL-90癥狀自評量表測試結果:軀體化1.35,強迫癥狀1.45,人際敏感1.85,抑郁1.44,焦慮1.43敵對1.55,恐怖1.91,偏執1.3,精神病性1.56,其他1.4。
參考文獻
[1]張志濤.一例大學生社交恐懼癥的案例分析報告[J].天津:社會心理科學,2011.
關鍵詞: 失眠 焦慮 心理咨詢
一、求助者一般資料
李某,女,17歲,某重點高中三年級學生。家庭經濟狀況良好,獨生女。父親經商,母親在家中經營浴池,父母關系曾一度不和諧,后轉向一般。一次偶然的機會,和咨詢師(為其學校心理老師)聊天,于是,預約咨詢。
二、主訴和個人陳述
從小學開始就一直感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上課每次讀課文都會引起別人的笑聲。后來知道是因為自己有些口吃,因此上語文課時就有些害怕,尤其是老師要找人讀課文的時候,精神都高度緊張,生怕叫到自己。如果真的被點名,站起來之后就是戰戰兢兢的,發揮得并不好??傆X得自己比別人差了很多,回到家也不開心,認為自己的表姐妹們都比自己好。上小學三年級時,比自己大10歲的大表姐因患癌癥去世,讓李某感到內心十分恐懼,開始擔心自己也會像大表姐一樣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患病死掉。上初中后,由于自己十分努力,成績還算不錯,但中考的時候并沒有考好,因此以擇校生的名額進入高中,入學后非常刻苦,經過努力,最后進入到實驗班(即尖子班)學習,但競爭壓力很大,因為如果考試成績不突出,就隨時會被調出實驗班。上課時特別是語文課和英語課時,還是很害怕起立發言,口吃的問題并沒有好轉。和周圍同學關系一般,和同桌關系較好。在高一、高二的時候,出現過失眠,但持續時間較短。進入高三年級后,高考的壓力越來越大,考試也越來越多,開始出現失眠現象,近期比較嚴重,連著兩個多星期直到夜里一兩點還都沒有睡著,食欲下降,更加擔心自己的健康會不會出什么問題。試了很多種方法,比如運動、數數等,但是很多時候并沒有起到作用。為此,家長給買了很多的營養品,李某說吃的時候管用,但停下來就不行,害怕產生強烈的依賴。在向心理老師陳述時,一直在哭,口里不時地說一句:“我可怎么辦???”還是擔心自己會像大表姐一樣,患絕癥死去。
失眠問題是李某最想解決的問題,咨詢過程中李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可怎么辦啊,老師?”她迫切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
三、觀察和他人的反映
一次偶然的機會遇見李某的母親,發現母親和李某在感情上沒有太多的交流,對于李某在學校的生活和內心出現的問題,母親并不知情,但她對李某在物質生活上照顧得很好,李某失眠后,給她買了安神補腦液服用。李某父親業務繁忙,很少在家。李某同學反映,李某有時候會炫耀一下自己的家境,后又從側面了解到,她的父母在其小時候曾一度感情不和,險些離異。
四、評估與診斷
攝入性談話中,李某情緒較為激動,淚流滿面,內心十分痛苦,但思維邏輯清晰,把自己從小到大所經歷的事情和自己的想法表達得很有條理,有較完整的自知力和積極的求醫行為,結合郭念鋒研究員區分正常與異常心理活動的三原則(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原則,精神活動的內在協調一致性原則,個性的相對穩定性原則),排除重癥精神異常的可能性。
求助者為17歲青年,核心問題是涉及高考的壓力問題,由壓力引起失眠,因此對自己健康擔憂。問題的性質屬于一般的發展性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求助者自小學開始因自身生理問題導致自卑心理,由親人(大表姐)的死亡引發其對死亡的恐懼,到高三時因高考壓力加大導致焦慮引發失眠等問題,均屬于有現實意義的心理沖突;
2.對自己前途及身體狀況的擔憂,使其長期處于焦慮狀態;
3.不良情緒泛化到其他方面;
4.出現睡眠障礙,學習受到影響;
5.做過多次檢查,沒有器質性病變。
綜合以上分析,求助者問題為嚴重心理問題(刺激強烈,持續時間較長,功能受到一定影響,出現泛化)。
求助者問題歸納:
(1)生理問題(口吃),引發心理問題(自卑);(2)表姐的死亡導致對疾病的恐懼,害怕自己也會得不治之癥,長期處于焦慮狀態;(3)高考的壓力及中考曾經失敗的經歷,導致焦慮情緒出現,引起失眠,而失眠問題使求助者越發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
五、咨詢目標
因為本例問題屬于發展性問題,主要癥狀表現為失眠,其原因有二:(一)小時候的錯誤認知沒有得到及時更正;(二)過去的經歷導致對高考壓力產生嚴重的焦慮情緒,因而咨詢的總目標為幫助求助者正確的分析與認知問題,引導其主動解決和克服失眠現象,促進其健康成長。咨詢中具體目標制定如下。
1.認知目標
咨詢師認為,求助者與其認知方面的偏差有關,因而與求助者協商后將轉變求助者認知方面的偏差,建立正確的觀念,理性地認識分析自己的有關想法作為認知目標。
2.行為目標
將求助者自述亟待解決的問題――克服失眠作為行為目標。因該目標尚不夠具體,根據求助者目前失眠問題嚴重的狀況,咨詢師與患者協商后將這一目標具體化為一個遞減的過程。大目標是將失眠行為基本戒除(不排除偶爾失眠),階段性目標是將失眠時間逐漸縮短,控制在求助者基本可接受的范圍(求助者認為每天12∶00之前睡著就很好)。
六、咨詢方案
1.方法與原理
(1)認知療法。主要解決求助者與口吃、疾病、失眠相關的認知問題。結合來訪者的特殊情況,通過介紹口吃的成因及矯正方法,介紹疾病的正確知識,以及考試壓力與失眠的關系,等等,幫其確立正確的合理的認知,澄清一些不健康、不科學的觀念與認識。后期結合行為干預,幫助來訪者懂得高考并不是成材的唯一道路,條條大路通羅馬。
(2)行為療法。運用行為主義心理治療中的系統脫敏原理,通過想象和放松治療,逐漸緩解焦慮帶來的失眠問題。
2.雙方權利和義務
咨詢過程中,求助者的權利和義務:(1)可以根據個人意愿選擇、終止咨詢;(2)對咨詢方案、咨詢時間的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3)遵守學校咨詢機構的有關規定;(4)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咨詢方案、咨詢時間等方面的規則;(5)尊重咨詢師,按照預約時間不失約、不遲到,如有特殊情況提前通知咨詢師。
咨詢過程中,咨詢師的權利和義務:(1)熱愛本職工作,堅定為社會做奉獻的信念,與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詢關系。(2)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別、年齡、職業、民族、國籍、、價值觀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視求助者;(3)在咨詢關系建立之前,必須讓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詢工作的性質、特點、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及求助者自身的權利和義務;(4)在對求助者進行工作時,應與求助者對工作的重點進行討論并達成一致意見,必要時(如采用某些療法)應與求助者達成書面協議;(5)與求助者之間不得產生和建立咨詢以外的任何關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對咨詢師的信任謀取私利;(6)當認為自己不適合對某個求助者進行咨詢時,應向求助者做出明確的說明,并且應本著對求助者負責的態度將其介紹給另一位合適的心理咨詢師或醫師;(7)始終嚴格遵守保密原則。
3.咨詢時間
咨詢時間為每周1次,每次60分鐘。
七、咨詢過程
共進行了7次咨詢,大致分三個階段:第一,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第1―2次咨詢);第二,心理幫助階段(第2―6咨詢);第三,結束與鞏固階段(第7次咨詢)。以下為簡介。
第一次:攝入性談話,了解求助者主要問題,成長經歷。
第二次:明確求助者問題,協商制定咨詢方案。探討了來訪者口吃的問題,咨詢師給求助者詳細介紹了口吃的成因及矯正方法,以及名人患口吃并治愈的例子。在求助者和咨詢師的交談中,發現求助者的口吃屬于比較輕微的類型,問題并不嚴重。經過咨詢師的解釋,求助者表示愿意順其自然,在課堂上嘗試著放松去朗讀課文,會積極的舉手。此外,咨詢師和求助者還探討了關于死亡的問題,糾正了求助者的不合理的觀念,談話結束,來訪者表示心態輕松了許多。
第三次:求助者反饋在課堂上表現很好,雖然還是有口吃的現象,但并不突出。對死亡的擔心消失后,覺得心情好了很多,失眠現象有所好轉但依然存在。咨詢師向其介紹了行為主義的系統脫敏原理,即利用全身的放松取代焦慮。接著,咨詢師幫助求助者學習并掌握放松的技巧。讓求助者靠在沙發上,全身各部位處于舒適狀態,雙臂自然下垂或擱置在沙發扶手上。讓求助者想象自己處于令人放松的情景中,例如,靜坐在湖邊或者漫步在一片美麗的田野上,使其達到一種安靜平和的狀態。然后,咨詢師用輕、柔、愉快的聲調引導求助者依次練習放松前臂、頭面部、頸、肩、背、胸、腹及下肢,重點強調面部肌肉放松。要求求助者在家中反復練習,直至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自如。
第四次:求助者反映心情不錯,放松技巧基本掌握。針對現階段失眠現象主要由考試焦慮引起,所以,讓求助者給引起焦慮的事件一個焦慮分數,最小焦慮是0,最大焦慮是100,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建構焦慮等級,然后開始進行脫敏訓練。
第五次:求助者反映每天晚上不再擔心睡眠的問題,即使睡不著也不太著急,順其自然,不再心煩意亂,飲食也恢復正常。咨詢師對其行為表示鼓勵,繼續做脫敏練習。
第六次:求助者反映睡眠基本恢復正常,心情保持愉快的狀態。繼續做脫敏練習鞏固成果,咨詢關系即將結束。
第七次:求助者滿面笑容而來,不再因為考試和高考的壓力而失眠。咨詢師鼓勵其繼續努力,盡己所能,無怨無悔,咨詢關系結束。
【關鍵詞】大學新生;適應不良;一般心理問題;合理情緒療法
李某,男,19歲,身高1.68米,體重50公斤。大學一年級學生,獨生子女,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無重大軀體疾病史,家族無精神疾病史。家在某農村,獨生子女,父母均務農,小學文化。從小隨父母生活,父親教育很嚴格,母親溫柔、善良。自小很聽父母話,性格較為內向,懂事。學習自覺性高。高中以來,父親為了攢學費到縣里從事基層建筑工作,很辛苦,農活和家務的重擔落在母親身上。父親雖然比較內向、嚴肅、不太說話,但曾經表達過對自己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好好學習,考一個好大學,能榮耀家庭。
一個多月前的學生社團招新活動,李某本來信心滿滿去參加,結果均被拒之門外,還聽見一個干部同學背后議論自己“別錄取他,看起來土里土氣的”,覺得自己很差勁,不會交往,沒有能力,對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感到擔憂。在寢室里和同學的相處也不是很好,發現這里的同學懂很多,尤其是城里的同學,學習很有興趣,玩得也很開心,而自己就像一個局外人,每天都形單影只,沒有也不敢像同學們那樣有很多的興趣和愛好,處處不如別人,家里經濟狀況也不好,室友好幾次叫自己一起吃飯都覺得很尷尬而拒絕了。一個多月來時常感到頭疼、胃疼,時常失眠到夜里3點才入睡,白天沒有精神,上課經常走神,很苦惱、焦慮,內心很矛盾,不知道現在這種情形以后畢業能不能找到工作,自己沒有前途,會辜負父母的期望,想退學。
李某主動前來咨詢,身材消瘦,神情憔悴,衣著簡樸,思路清晰,語速較慢,表情稍顯緊張。有明確的求助動機,對咨詢抱有希望。輔導員反映該生入學成績在全班第2名,但看起來很憂愁,不愛說話,和同學不能打成一片。
咨詢師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測驗結果為標準分55;使用抑郁自評量表(SDS),測驗結果為標準分52。
結合各種因素,李某被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在建立了良好咨詢關系之后,咨詢師向李某建議使用合理情緒療法對其進行治療。李某的心理問題表面上是由于參加學生社團招新被拒,又聽到別人背后議論自己,因而交往退縮,認為與同學相處不好,又聯想到高考失利,所學專業又沒前途,想退學而產生了焦慮、抑郁情緒,實際上真正原因來自來訪者對事件的不合理認知和評價。具體表現為:A誘發事件是社團招新被拒,又被人議論“土氣”。B來訪者對人際交往的一些不合理信念:絕對化——家庭條件不好,不敢也不擅長人際交往;自己沒前途,會辜負父母的期望。過度概括化——自己處處不如別人,同學們懂很多,學習很有興趣,玩得也很開心,而自己就像一個局外人,每天都形單影只。C由以上不合理信念導致的不良情緒和行為后果:時常感到頭疼、胃疼,時常失眠到夜里3點,使求助者陷入惡性循環怪圈,白天沒有精神,上課經常走神,內心矛盾、苦惱,社會交往退縮,想退學。
根據合理情緒療法,采用再現情境的方法,讓李某再現參加社團招新面試被拒的情境,找出當時內心想法及情緒的變化情況,越細越好。采用RET表格的形式讓來訪者明白自己的思維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以及為什么會變成這樣。講清楚緊張焦慮不是由負性事件引起,而是由不合理信念所致。讓他寫出自己的情緒、行為困擾結果(C)和誘發事件(A)。并對其作初步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通過咨詢師的提問和分析,讓李某回憶和審查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及性格的形成,使其認識到自己平時在意他人對自己貧窮家庭背景的評價,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下產生了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如“家庭經濟條件不好,處處不如別人”、“自己不擅長也不敢與人交往”、“自己沒有前途,辜負父母的期望”等。李某意識到,只有消除這些不合理的信念,才能消除或者減輕目前的情況。通過和咨詢師的討論,他重新建立起了一些合理的信念。
咨詢完成一周后,李某反饋自己近期幾乎不頭疼、胃疼,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難的癥狀基本消除;也能很好地與同學交流,特別是與班長建立了朋友關系。輔導員評價他“精神了很多,學習也比較認真,主動參與到班級活動中”。
參考文獻
[1]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二級)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關鍵詞:宿舍人際關系 新生適應障礙 認知療法 核心錯誤觀念
中圖分類號:B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b)-0250-02
1 一般資料
(1)人口學資料:凌某某,女性,19周歲,身高1.50 cm,為廣東某民辦高校會計專業本科大一學生。
(2)個人成長史:出生于廣東省某市,姐妹4人,排行第三,足月順產。父親是醫生,母親為家庭主婦。家庭經濟條件偏差,因家中姐妹較多,與父母關系較為疏遠。讀高中時學習成績較好,曾是班干部,人緣較好。
(3)精神狀態:感知覺正常,自知力完整,能充分表明自己的想法且內容具體,愿意聽取客觀意見,情緒低落,無精打采。主動前來咨詢。
(4)身體狀態:無重大疾病史,胃部偶或不適,肩痛,脖子痛,自覺氣色差,近期到醫院體檢報告無明顯異常,參加學校體能測試各項均達標。近一月余出現失眠、心煩、頭暈腦脹、容易疲倦。
(5)社會功能:上課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衰退,白天易疲勞,學習效率降低;社會交往減少,不愿意與同學交流。
(6)心理測驗結果:征得求助者同意后,進行心理測試,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結果是:SDS粗分為55分,轉化成標準分后為68分,根據中國常?!?3~72分為中度抑郁”,推斷其具有中度抑郁;SAS粗分45分,轉化為標準分后為56分,根據中國常模“50~59分為輕度焦慮”,推斷其具有輕度焦慮。
2 主訴與個人陳述
(1)主訴:失眠、易疲勞一個多月,易煩、情緒低落3個多月。
(2)個人陳述:我上大學以來晚上失眠,白天感覺精神透支,情緒很低落。我所住的宿舍是6人間,我發現宿舍的同學對我愛理不理,有時候班里的通知也不告訴我,宿舍只有5個網線插口,全被她們霸占了,就我的電腦不能上網。我比較早睡,提醒她們把音樂調小聲點,也沒人顧及我的感受,她們還特意晚點睡。我現在很不想回宿舍,甚至不想跟班上的同學交往,因為我宿舍有兩位同學就是班干,我怕班上同學也會受她們影響,對我有消極的評價而孤立我。宿舍很壓抑,且舍友的吵雜聲嚴重影響了我的睡眠。我越想越委屈,每當她們影響我睡覺的時候,我就會很煩躁,越是煩躁越難以入睡。而且這段時間以來,即使沒人吵我,我也很難入睡。第二天精神很差,上課無精打采,現在記憶力衰退,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方面自己想學好,但又學不好,看書看不進,睡前很痛苦。我覺得活著很累,平日感覺自己笑都很困難,見到熟人的時候很艱難地做出相應表情,感到自己的臉整天是僵硬的,與認識的人打招呼是件困難的事。有時候還很容易焦慮,做噩夢,比如今天上午我過來預約,中午睡覺的時候夢見自己準備2點在門口等,走過來的時候就暈倒了。常出現夢里說不出話,動彈不了的情況。覺得自己不出色,學校學費比較貴,我二姐打工省下的錢為我支付了學費后所剩無幾,覺得自己對不起二姐的這筆錢,我常常想照這樣下去是不是不讀書更好。我性格太好強,但往往又達不到自己的要求,競選班長又失敗,交際沒有信心。我上學期的成績為4個A、5個B、3個C,同宿舍有同學得了6個A的。我覺得自己失敗極了!對生活感到絕望,常想自己為什么活著?這段時間我常想,不如退學算了,省得浪費錢,反正我的生活過得一團糟糕,什么都做不好,我根本不適合這里的環境。
3 咨詢師觀察
該求助者身材嬌小,相貌一般,衣著干凈。感知覺正常、思維清晰、能充分表白、情緒相對穩定,語速較慢,臉色較差,疲憊貌。笑容僵硬,基本配合尚可。自己主動來咨詢。
4 評估與診斷
(1)評估。
①評估:根據求助者的自我陳述、咨詢師的初步觀察以及心理測試結果,求助者的心理障礙有明顯的現實原因,為近期發生,其反應強度是可以理解的,有很好的自知力,也有求助愿望??梢源_定該求助者心理正常但不健康,屬于心理咨詢范圍。
(2)心理診斷。
依據心理診斷中涉及的原因、持續時間、影響程度、是否泛化四個標準,可診斷為嚴重心理問題,新生適應障礙。
5 咨詢原理
求助者的心理問題主要是與舍友人際相處出現問題而引發,由人際關系不和諧引發來訪者對自己現狀及表現的諸多不滿,選擇認知療法。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組通過改變思維和行為的方法來改變不良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短程心理治療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阿爾波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緒行為療法(REBT)、阿倫?貝克和雷米的認知療法(CT)、以及唐納德?貝肯鮑姆的認知行為療法(CBT)。認知行為療法有如下的特點:(1)求助者和咨詢師是合作關系;(2)假設心理痛苦是在很大程度上是認知過程發生機能障礙的結果;(3)強調改變認知從而產生情感和行為方面的改變;(4)通常是一種針對具體的結構性的目標問題的短期教育性的治療。所有的認知行為治療都建立在一種結構性的心理教育模型之上,強調家庭作業的作用,賦予求助者更多的責任,讓他們在治療中和治療之外都承擔一種主動的角色,同時都注意吸收各種認知行為和行為策略來達到改變的目的。
6 咨詢過程
(1)第一次咨詢。
任務:①了解基本情況,收集一般臨床資料;②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關鍵詞:適應不良;自卑;合理情緒療法
一 、一般資料
浩然,男,13歲,漢族,初中一年級學生。從小身體健康,學習成績一直保持優良,無既往重病史,無家族遺傳精神病史。父母均有工作,和姥姥姥爺生活到小學畢業。
二 主訴與個人陳述
主訴:近期情緒低落,經常緊張不安,感覺很痛苦,學習效率下降,不愿參加集體活動,持續三周有入睡困難現象。
個人陳述:我擇校后這一個月來,學習效率變得很低,做事總是提不起精神,孤單失落,不愿與人交往,不敢參加集體活動。感覺自己一無是處,什么都不如其他同學,常常會覺得頭疼,胸悶。晚上經常胡思亂想,影響休息,白天上課注意力也總是不集中。吃飯也沒有胃口。
從上學起,自己一直都是懂事聽話的好孩子,學習成績也不錯,是公認的好學生,街坊鄰居也經常夸我有出息,父母要求我只管學習,成績好就一切都好。很少和其他同學交流,也很少在公眾場合發言,沒什么特長。
因為父母為了讓我得到更好的教育,花錢托關系幫我找到臨近縣城的最好的初中學校來讀書。到這里以后,發現自己再也沒有那么優勢,首先我平時都是媽媽和姥姥幫我做好,寄宿后,我什么都不會做。別的同學懂得很多東西,生活豐富多彩,而我什么都不懂,會的很少,相比之下差距很大。常常覺得很難過,覺得來錯了地方。想轉回去又不敢和他們說,怕他們擔心和失望。覺得自己每天都很孤獨、很痛苦、很壓抑、很自卑。
三 觀察和心理測查結果
1咨詢師觀察
浩然走進咨詢室的時候衣著打扮干凈樸素。有些膽怯,舉止拘謹,神情略顯緊張不安,情緒比較低落、眉頭不展。通過與浩然交流,發現他的問題主要是由于環境轉換所表現出來的適應不良,表現出來一系列緊張、焦慮、頭疼、胸悶、失眠等癥狀及行為表現。
2心理測查結果
收集臨床資料之后,根據來訪者自身的特點,對其進行進行測試。
①《癥狀自評量表(SCL-90)》(0-4計分):總分98分,陽性項目數為46項,各因子分分別為:軀體化1.4,人際敏感1.4,抑郁2.0,焦慮2.3,其他各項均小于1。
②焦慮自評量表(SAS):標準分57分,提示有輕度焦慮。
③抑郁自測量表(SDS):標準分54分,提示有輕度抑郁。
四 咨詢問題的評估與診斷
1診斷:一般心理問題
評估依據:來訪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在新的環境中因適應不良引起焦慮、人際交往不良和抑郁,加之缺乏相應的社會支持和幫助,長期壓抑得不到疏導,進而導致出現緊張、焦慮、頭疼、胸悶、失眠等癥狀。來訪者的知、情、意等心理過程之間是協調一致的,個性是相對穩定的,有自知力,主動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煩惱、焦慮,沒有表現出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來訪者的心理問題是由對個體有重要意義的現實刺激引起的,尚未泛化;引起一定的情緒問題,痛苦程度不嚴重;生活和學習積極性降低,但尚未明顯影響其社會功能,能維持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病程時間較短,只有一個多月的r間。其心理和行為表現符合一般心理問題的診斷。
2 鑒別診斷
(1)與精神病相鑒別:根據病與非病的三原則,精神病的特點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統一,人格不穩定,沒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動就醫,常常表現出幻覺、妄想、邏輯思維混亂及行為異常等。而該來訪者的知情意協調、一致,人格相對穩定,主動求治,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與神經癥相鑒別:來訪者雖然存在抑郁、焦慮、敏感等癥狀,但持續時間短,內容未泛化,未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且來訪者的心理沖突帶有明顯的現實性,與神經癥性的心理沖突的變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經癥。
(3)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嚴重心理問題的反應強度強烈,反應已泛化,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病程大于2個月。而該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反應并不嚴重,并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持續的時間也較短,因此可以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五 問題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
來訪者,男,13歲,處于青春期,有自我意識發展第二高峰期,煩惱增多,孤獨感及壓抑感增強等特點。無明顯軀體方面的原因。
2社會原因
(1)社會環境:步入一個全新的環境,學習、生活、交往都與原來有很大不同。
(2)家庭教養方式:其父母認為成績好一切都好,沒有關注來訪者的內心世界,及其余各種能力的培養。
(3)社會支持系統:跟老師同學都不熟悉,沒有朋友,也沒有跟父母進行有效溝通,缺乏相應的社會支持系統,心中的苦悶無人傾訴,形成了強烈的孤獨感。
3心理原因
(1)浩然性格有些內向,到了新的環境中,適應較慢,且不能及時尋求幫助。
(2)存在明顯的認知錯誤和不合理信念: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沒有什么優點和特長,并因此不想參加班級和學校的活動,不與人交往。
(3)缺乏有效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遇到問題選擇逃避,,自己獨來獨往,不知道如何與老師和同學進行溝通。
六 咨詢目標與方案的制定
1 咨詢目標
根據以上的評估與診斷,結合主要問題,根據咨詢目標有效性的七個要素(具體、可行、積極、雙方可以接受、屬于心理學性質、可以評估、多層次統一),同來訪者協商,確定如下咨詢目標:
(1)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
降低來訪者焦慮和自卑的程度,學會情緒調節方法;改變來訪者錯誤的認知方式,幫助來訪者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適當積極的自我對話;改善來訪者飲食、睡眠狀況,學會健康有效的人際交往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際溝通模式,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2)最終目標與長期目標
完善來訪者的個性,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提高有效處理各種生活問題的能力;增強其自信和適應能力?;謴头e極的學習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心理成長。
2 咨詢方法
咨詢方法與原理:合理情緒療法
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外在表現為適應不良,同時伴隨著認知偏差,再加上教養方式和學校教育環境等因素的催化,如果不及時采用合理情緒療法加以矯正,來訪者將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可能會導致焦慮癥、抑郁癥等神經癥的形成。
合理情緒治療(Rational-Emotive therapy,簡稱RET)是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艾爾伯特?艾里斯(Albert Ellis)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人格理論及心理治療方法。這種理論及治療方法強調認知、情緒、行為三者有明顯的交互作用及因果關系,特別強調認知在其中的作用。RET的理論要點是:情緒不是由某一誘發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經歷了這一事件的個體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所引起的。這一理論又被稱作ABC理論。ABC來自三個英文字的字首,在ABC理論的模型中,A是指誘發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后相應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的結果(Consequences)。通常,人們會認為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A引起的,即是A引起C。RET的ABC理論指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B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更直接的起因
本案例中來訪者出現情緒困擾的實質正是源于他不正確的認知,并由此產生了抑郁和焦慮情緒,導致自卑心理。咨詢的重點在于改變其錯誤的思維方式,從而使其正確的看待自我,悅納自我。本案例使用到的合理情緒療法技能有與不合理信念辯論和認知家庭作業等。
3具體咨詢階段
咨詢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診斷階段:收集資料,了解基本情況,確定主要問題,建立良好咨訪關系。
第二階段:咨詢階段。改變認知方式,正確認識自我;學習和掌握人際溝通技巧,促進正常人際交往;學會情緒調節,擺脫不良情緒,適應學校生活。
第三階段:鞏固階段。總結回顧以及對咨詢效果的評估,結束咨詢關系。
4雙方各自的特定責任、權利與義務
(1)求助者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責任:
A、向咨詢師提供與心理問題有關的真實資料;
B、積極主動地與咨詢師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C、按時完成雙方商定的作業。
權利:
A、有權利了解咨詢師的受訓背景和執業資格;
B、有權利了解咨詢的具體方法、過程和原理;
C、有權利選擇或更換合適的咨詢師;
D、有權利提出轉介或中止咨詢;
E、對咨詢方案的內容有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
義務:
A、遵守咨詢機構的相關規定;
B、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咨方案各方面的內容;
C、尊重咨詢師,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咨詢師。
(2)咨詢師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責任:
A、遵守職業道德,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
B、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
C、嚴格遵守保密原則,并說明保密例外。
權利:
A、有權利了解與求助者心理問題有關的個人資料;
B、有權利選擇合適的求助者;
C、本著對求助者負責的態度,有權利提出轉介或中止咨詢。
義務:
A、向求助者介紹自己的受訓背景,出示營業執照和執業資格等相關證件;
B、遵守咨詢機構的有關規定;
C、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咨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
D、尊重求助者,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之求助者。
5咨詢時間和費用
(1)咨詢時間:每周1次,每次50分鐘
(2)咨詢收費:每次人民幣50元
(3)心理測量收費: SDS40元 SAS40元
七 具體咨詢過程:
1第一次咨詢(第一階段,2015年04月05日)
(1)目的:
收集資料,與來訪者初步建立起良好的咨詢關系,為后面的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完成測驗,對來訪者狀況進行評估和診斷。
(2)方法:攝入性會談、心理測驗。
(3)過程:
①咨詢師通過關注、共情、理解等,令來訪者感到被尊重、被接納、被理解。
②采用攝入性會談方式收集來訪者的有關資料,了解來訪者的基本情況、精神狀態、行為特點,并根據來訪者自身特點,指導其做相關的心理測驗,作出評估和診斷。
③介紹心理咨詢的性質和限制,以及咨詢過程中有關事項與規則。
④布置作業:寫出自己的5個優點,每天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覺前各大聲朗讀3遍。
2第二次咨詢(第一階段,2015年04月15日)
(1)目的:
與來訪者商定咨詢目標,制定實施方案,介紹咨詢方法、原理及過程。解釋合理情緒療法和ABC理論,促使來訪者反思自身問題。
(2)方法:
會談、合理情緒療法。
(3)過程:
①反饋家庭作業:浩然說剛開始讓他找出自己的5個優點覺得很困難,因為之前自己一直覺得自己一個優點都沒有。后來經過認真思索,以及問以前要好的朋友,突然發現自己原來也是有優點的。大聲朗讀剛開始很緊張,朗讀5遍過后感覺很好。
②舉例說明合理情緒療法和ABC理論,使浩然認識到A、B、C三者之間的關系。
③布置家庭作業:讓浩然列舉自己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結合ABC理論,試著來思考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錯誤認知模式。
咨詢摘要:
咨詢師: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使你感覺這樣糟嗎?
浩然:我剛才說的那些,不都是原因嗎?
咨詢師:不。那些只是發生在你生活中的一些事,我們稱之為誘發事件,但他們可能并不是直接原因。
浩然:那直接原因是什么?
咨詢師:是你對這些事的一些看法。ABC理論認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B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更直接的起因。如果你能用合理的想法看待事件、指導行動,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使自己快樂的生活。
浩然:怎么可能,就是那些不順利才讓我心情很糟糕。怎么會是認知呢?
咨詢師:這樣吧,我給你舉個例子來說。比如,你正站在路邊,一個人突然用棍子碰了你一下,你會怎么樣?
浩然:嗯……我會生氣。憑什么用棍子打我呀?
咨詢師:如果我告訴你他是個盲人,只是在用棍子探路呢?
浩然:呃……那就不生氣了,我會給他讓路,還有點可憐他了!
咨詢師:你看,同一件事,你前后的情緒反應卻截然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這個B---你前后對這件事的看法不同了。明白了嗎?
浩然:有點明白了。
咨詢師:通過咱們的談話,我發現,你可能存在一些不合理認知。后面的生活和學習中,就需要我們一起努力,更多是你自己做出一些努力,去反思所存在的不合理認知,去試著分析和改變它們,讓心情更快樂。
3第三次咨詢(第二階段,2015年04月22日)
(1)目的:
鞏固和加深來訪者對合理情緒療法的理解和認識,進一步分析其存在的深層次不合理認知和錯誤觀念,使來訪者自我審查和反省,識別自動化思維,使來訪者認識到其不良情緒和行為的認知基礎,并對這些體驗重新加以體驗和評價,使來訪者發現自己的認識過程的錯誤根源。幫助其學會用正確的思維方式代替非邏輯的認知,促進其心理成長。
(2)方法:
會談,合理情緒療法
(3)過程:
①反饋家庭作業:根據浩然列舉的一些自己目前所苦惱的主要問題,試著和他一起分析存在的不合理認知,以加深其合理情緒療法的理解。
②根據合理情緒療法,對浩然自身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和診斷。通過提問,引導浩然進行自我審查,使浩然自己領悟到從小形成了一種思維模式,就是周圍的人都應該認同和贊賞自己,而且自己也很在意這種評價;同時,覺得在新的學校里,自己一無是處,沒有價值。通過面質提問等技術進一步使浩然認識領悟到這種思維模式是錯誤的,在這種思維模式下所產生的一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必須做出努力,進行合理思維。
與不合理信念辯論:
咨詢師:以前你是個很優秀的小朋友,為啥轉學后就突然變得自卑了呢?
浩然:我不如他們優秀唄!我沒有其他特長,感覺自己一無是處。
咨師:那你認為怎樣才算是優秀?
浩然:學習成績要好,還要有特長,學習和課外活動兩不誤。
咨詢師:那人際交往呢?
浩然:對,還要有很多朋友,班里的同學都很喜歡你。這樣才是個優秀的學生。
咨詢師:按你說的,學習成績好、有額外特長、人際關系又好。這樣完美的人很多嗎?
浩然:不多,但是存在啊。不過我觀察到一般前兩者都很優秀的,人際關系反而一般,大家都覺得有距離感和他們。
咨詢師:那你愿意做個讓別的的同學有距離感的人嗎?
浩然:不愿意,但我還是羨慕那些學習好而且有特長的同學。
咨詢師:為什么羨慕?是因為他們比你懂得更多知識還是能夠得到老師更多的贊揚?
浩然:能夠得到更多贊揚和認同。
咨詢師:也就是說你上學時為了得到更多的鼓勵支持認同?學習知識重要嗎?
浩然:這……,應該是獲得知識更重要。其實每次掌握新知識我都有滿足感。
咨詢師:對啊,你是個聰明的小朋友,很愛學習,也很擅于學習,這是你之前學習好的原因之一。但也不得不承認,在之前你這個良性循環過程中,你得到了周圍人更多的認同贊賞,這促使你更加熱愛學習。然而,我們要認識到學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難道只是為了做給別人看?
浩然:不是,為了自己吧。但是擇校到外地上學我沒有任何特長,感覺不如他們,好自卑。
咨詢師:人無完人啊,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但一定也有每個人獨一無二的長處。但是我們再最終選擇職業的時候還是只能選擇一條最適合我們的道路,在某一方面做到精益求精就已經非常棒了。再說,之前你并沒有關注除了學習以外的特長。在認真踏實學習的基礎上,留心觀察生活、虛心向別人請教,也許你也會發現你的第二愛好。無論是學習還是其它方面,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只要你在做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快樂就可以了。
浩然:……看來我不應該只簡單的認為自己不如別人了,他們的多才多藝也是花長時間培養的,而且我們班很多同學其實并不喜歡自己課外學習的特長。
咨詢師:嗯,其實也沒什么應該不應該。我們可以希望自己完美些、優異些,但當不希望的事情發生時不能夠簡單逃避和自責。畢竟人都是有主動性的。發現原因后,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并堅持下去,這樣周圍的同學也會為你的專注和陽光所感染。
……
③布置家庭作業:讓浩然學會合理評價自己,接納自己;提高對情感的認識和合理控制;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多用積極的暗示如“我能行”,“我可以改變自己的處境” 等來鼓勵自己。
4第四次咨詢(第二階段,2015年04月29日)
(1)目的:
使來訪者加深對自己心理問題的領悟,更好的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用正確的態度和方式對待客觀環境。
(2)方法:
會談、合理情緒療法。
(3)過程:
①反饋家庭作業:檢查評估浩然的家庭作業。經過分析,浩然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所領悟,認識到自己的緊張焦慮主要源于自己一些不合理的觀念,事實上現狀并非他想象的那樣糟糕。認識到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喜歡自己,認同自己;并且“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就否定了自己的全部。咨詢師對其進步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
②討論來訪者的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和體驗。咨詢師在詢問班里其他擇校生的情況時,來訪者表示,在現實生活中其它3個同樣剛擇校來這里的同學,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并沒有自卑、離群、焦慮,并且周圍的老師同學也沒有看不起他們。鼓勵來訪者舉出更多別人處理這種情況的例子。讓來訪者意識到落差是客觀存在的,關鍵是用正確的態度對待,而不是自卑焦慮,不與周圍同學老師交往。
③布置作業:觀察并試著模仿別人的處理方法,并和自己的感受及行為對照,反思。
主動同路上遇到的同學打招呼,如果開始艱難的話,先微笑著點頭問好,逐步開始進行語言的問候,到更熱情的打招呼。
5第五次咨詢(第三階段,2015年5月06日)
(1)目的:
分析來訪者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同來訪者共同探討人際溝通和人際交往水平的方式方法,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
(2)方法:會談法
(3)過程:
①作業反饋:浩然反饋第一次向別人問好的時候感覺很艱難,鼓起好大的勇氣才大聲說出來,當別人回問自己好的時候覺得非常高興,于是就更加勇敢的見人打招呼?,F在已經能夠很自然的路過的學問好,有時還會和同學簡單聊幾句。咨詢師及時鼓勵,作為強化。
②同浩然共同探討促進人際溝通,提高人際交往水平的方式方法,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
③布置作業:參加至少一次集體活動,在活動中與同學一起聊天。
6第六次咨詢(第三階段,2015年5月13日)
(1)目的:鞏固咨詢效果,完成心理測驗的后測,結束咨詢。
(2)方法:會談法,心理測驗
(3)過程:
①浩然反饋作業:與同學一起參加了一次郊游,一起聊天,覺得很快樂,發現大家沒有取笑他。并和同學一起幫寢室另一位同學過生日,與寢室同學關系親密了許多。
②在咨詢師的指導下,認識到自己繼續努力的方向,調整自我期望值,正確看待自己,多與同學交往,正確對待學習。
③對浩然再次進行心理測驗,對照咨詢開始時的情況,評估咨詢效果。結束咨詢。
八 咨詢效果評估
1來訪者的自我評估
自述心情很好,恢復自信,現在可以比較投入地聽課,也積極參加一些學生活動。很樂意和同學一起相處,和室友相處也比較融洽。認識到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長處與短處,能夠接受自己的缺點,并嘗試著改善與進步。同時認識到,我們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贊揚與認同。
2咨詢師評估
咨詢的具體目標和近期目標基本實現,浩然基本緩解或消除了人際關系緊張、焦慮和抑郁情緒,改變了原有的不良認知模式,增強了自信心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咨詢過程較完整、有條理。
3心理測驗結果
SCL-90的總分從最初的97分下降到了52分,下降率為46%,說明有效,但尚未達到顯效;SAS標準分從最初的58分下降到46分,焦慮情緒得到一定程度改善;SDS標準分從最初的55分下降到38分,抑郁情緒得到明顯改善。
九 總結
1需要肯定和改進的地方
在本案例的咨詢中,咨詢師和來訪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訪關系。通過咨詢,來訪者情緒得到調節,思維方式變得較為合理,人際交往技能等方面也有了一些領悟,提高了自我認識,而且也促使他重新J真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未來。咨詢過程相對完整,條理比較清楚,實現了近期目標,涉及了長期目標,收到了一定效果。
當然,有些問題不是一時就能解決的,還需要長時間的鞏固,對于其長期效果,也未能進行追蹤回訪。咨詢結束后,曾鼓勵求助者參加一些自信、人際等方面的團體輔導活動,進一步鞏固咨詢效果,并提供了相應途徑,但其因種種原因,并未參加。
2經驗總結
現在,隨著家長對教育重視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孩子被送往較好的學校讀書,但環境轉變后的心理適應問題卻值得考慮。由于環境的變換,加上住校離開家庭,缺乏一個熟悉的環境和社會支持系統,他們常常產生無助感和孤獨感,自我效能感降低。所以家長們在幫孩子擇校的同時,應針對他們適應不良的方面,及時找出解決辦法,幫助他們順利渡過這個非常時期。作為學校,要不斷加強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全面普及心理衛生知識。
參考文獻
[1]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1.
關鍵詞:焦慮;一般心理問題;合理情緒療法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812-2485(2012)04-051-5
1 個案基本資料
王某,男,16歲,高中一級學生。 上初中(一般學校)時,學習成績優秀,擔任學生干部。上課聽講認真,思考積極,經常受到教師的表揚。
進入重點高中后,平時的學習成績不錯,但一到摸底考試等重要的大考,他平常那股沉著、敏捷勁兒便無影無蹤了。本來不成問題的題目,這時卻怎么也解不出來,或者答得漏洞百出,過去上初中時從未出來過的毛病,如計算馬虎、看錯題等,此刻也冒出來了。這種情況主要表現在數、理、化三門學科上。
心理測驗結果:SAS:標準分65分,為中度焦慮。
2 主訴和個人陳述:
主訴:考試前緊張,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考試時頭腦中經常一片空白;最近情緒低落,經常失眠。
個人陳述:王某雖然讀了一所很有名氣的學校,但每次考試總是不理想。總覺得考試不理想就無法向父母交代。以前的初中同學,總是把王某看得高他們一頭,元旦的賀年卡片也常寫上:“你是咱們班里最有希望的一個”。 吳某很苦惱。一到考試前就怕自己考不好,老是擔心自己考不出理想成績。盡管在考前我再三告誡自己,不要慌,但一到考場卻總是如臨大敵,心神不定。原來復習的內容,根本無法想起。到最后總覺得題目還沒有做完,但是腦中卻已經一片空白了。最近成績下降厲害,內心比較焦急,常出現失眠現象, 現在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所以前來求助。
3 咨詢者觀察和他人反映
來訪時的情況:王某衣著整潔得體,臉色憔悴,有點心神不定。
教師反映:每次大考,在考場上求助者都顯得異常煩躁。一會兒看表,一會兒擦汗,整個臉都是緊繃的??荚嚱Y束后,他總是神情木然,呆坐在那里。面對這種情況,他自己非常著急,每次都要在學習方法上找原因,但找來找去,問題仍得不到解決。老師面對這種情況也替他著急。他自己更是心急如焚,除了拼命想在學習方法上找出原因外,在身體狀況上也查過原因,但都無濟于事。為此,他陷于了極度的苦惱之中,逐漸遠離起集體,而同學關系、師生關系也越來越僵硬。學習成績更是每況愈下。
父母陳述:自從孩子升入高中后,我們對他要求更加嚴格,一般娛樂活動都沒有讓他參加了。他比以前更加勤奮和努力。第一學期中段考后,成績明顯下降??偡謴娜昙壍牡?名下降到第30名。回家大哭了一場,從此情緒萎靡。以后每逢重大測驗和考試的前兩天起,他總是吃不下飯,而且經常失眠。而每次考試后,又常常情緒低落,郁郁寡歡,有時幾天不說一句話。并總說自己多汗、尿頻、心跳很快。
4 評估與診斷
4.1 診斷及診斷依據
據求助者自述和他述及臨床觀察,求助者所述內容基本可信。對照癥狀標準,該求助者表現出煩躁、入睡困難等焦慮癥狀。從嚴重程度標準看,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反應強度不甚強烈,問題內容基本局限在情緒方面,認識、意志、行正常。沒有影響邏輯思維等。無回避泛化。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只是工作有點不精神。從病理標準看,病程持續的時間較短,其社會功能受到一定影響,學習出現困難。SAS標準分65。
因此,根據以上診斷依據和臨床收集的資料,心理測驗得分,求助者的問題屬于一般心理問題,即是在考前一段時間內,感到緊張、害怕和憂慮,復習效率降低,睡眠、飲食受到影響。
4.2 根據病與非病三原則判斷
4.2.1 求助者的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是統一的。他的心理活動在形式和內容上與客觀環境保持一致,主動求助、自知力完整,沒有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
4.2.2 心理活動的內在協調性,求助者的知、情、意、行等心理過程是協調的。
4.2.3 人格的相對穩定性,據求助者所述與咨詢時的觀察,他的人格特征是相對穩定的。
因此,可以確定他是心理正常的人,而非精神病患者。屬于心理咨詢師工作的范圍。
4.3 根據除外標準判斷
4.3.1 與嚴重心理問題的區別,嚴重心理問題的診斷必須滿足如下條件:①引起的原因是較為強烈的對個體威脅較大的現實刺激;②從產生痛苦情緒開始,痛苦情緒間斷或不間斷持續時間在兩個月以上半年以下;③遭受的刺激強度越大反應越強烈。多數情況下會短暫地失去理性控制;④痛苦情緒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與最初刺激相類似、關聯的刺激也可引起此類痛苦,即反應對象泛化。該求助者的問題與之不符。因此,可以排除嚴重心理問題和神經癥性心理問題。
4.3.2 與焦慮性神經癥的區別。求助者雖然以焦慮為主要癥狀,但求助者的心理問題是:①由明顯社會生活事件為誘因引起的,即求助者擔心考試考不好而引導起的焦慮;②求助者的社會生活事件,人格及其對社會生活事件的認知方式,對他心理問題的發生均起了重要作用;③以焦慮情緒為主要表現,并未引發其他的身心反應;④焦慮情緒持續存在的時間不到6個月;⑤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具有明確的對象和固定內容,無顯著的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而且這些未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沒有泛化。而焦慮性神經癥在癥狀表現上主要是焦慮,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決,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出現泛化和回避,反應與初始事件本身不相關,持續時間長,大于3個月或半年。故可排除焦慮性神經癥。
4.3.3 與神經衰弱的區別。求助者雖有入睡困難、聯想增多的癥狀,但時間短并無明顯的精神疲乏等。因此可排除神經衰弱。
4.4 對該求助者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4.4.1 生物因素:不明顯
4.4.2 社會因素:家庭教育嚴格,要求高;教師期望高;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未得到父母、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和關注。
4.4.3 心理因素:求助者自小深得到師長家人的寵愛。個性追求完美;由于考試成績不理想,對自己產生負面的評價;性格內向,應對人際關系能力較差,缺乏有效解決方式。
5 咨詢目標的確定
根據以上的評估與診斷,求助者的問題屬于一般心理問題,咨詢師可以接受這個個案。咨詢師和求助者共同協商確定如下咨詢目標:
5.1具體目標:緩解考試焦慮情緒。
5.2 近期目標:基本恢復正常的生活規律,能正常睡眠,能夠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以坦然的心態面對考試壓力。
5.3 最終目標:有助求助者發展自我認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6 咨詢方案的制定
6.1 主要咨詢方法與適用原理:合理情緒療法
這種療法旨在通過純理性的分析和邏輯思辨的途徑,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以幫助他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該理論認為,使人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解釋和評價,個體可以通過改變這些因素來改變情緒。
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問題表面上似乎是由考試壓力引起導致了高強度的痛苦、緊張、焦慮的情緒,實際上,真正原因是來自求助者本身對事情的不合理認識和評價所引起的,比如,求助者可能存在:“考試一定要考好”,“ 咱們班里最有希望的一個”等一些“絕對化要求”,對生活事件“過分概括”和對生活挫折“反應過分強烈”,導致了他的自我挫敗感。因此,運用合理情緒療法,幫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幫助求助者減少或消除情緒困擾及行為障礙。
6.2 雙方各自的特定責任、權利與義務
求助者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責任:
A、向咨詢師提供與心理問題有關的真實資料;
B、積極主動地與咨詢師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C、完成雙方商定的作業。
權利:
A、有權利了解咨詢師的受訓背景和執業資格;
B、有權利了解咨詢的具體方法、過程和原理;
C、有權利選擇或更換合適的咨詢師;
D、有權利提出轉介或中止咨詢;
E、對咨詢方案的內容有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
義務:
A、遵守咨詢機構的相關規定;
B、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咨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
C、尊重咨詢師,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咨詢師。
咨詢師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責任:
A、遵守職業道德,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
B、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
C、嚴格遵守保密原則,并說明保密例外。
權利:
A、有權利了解與求助者心理問題有關的個人資料;
B、有權利選擇合適的求助者;
C、本著對求助者負責的態度,有權利提出轉介或中止咨詢。
義務:
A、向求助者介紹自己的受訓背景,出示營業執照和執業資格等相關證件;
B、遵守咨詢機構的有關規定;
C、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咨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
D、尊重求助者,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之求助者。
6.3 咨詢時間與收費
咨詢時間:每周1次,每次60分鐘,咨詢次數4次
咨詢收費:每次150元
心理測驗: SAS 50元
7 咨詢過程
7.1 咨詢階段大致分為:
A、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
B、心理幫助階段;
C、結束與鞏固階段。
7.2 具體咨詢過程:
第一次咨詢:
目的:
A、了解基本情況;
B、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C、確定主要問題;
D、探詢改變意愿;
E、進行咨詢分析。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心理測驗
過程:
A、填寫咨詢記錄表,詢問基本情況,介紹咨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則;
B、做心理測驗;
C、攝入性談話收集臨床資料,探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變意愿;
D、將心理測驗結果反饋給求助者,并作出初步問題分析;
E、確定咨詢目標;
F、簡單介紹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模型(ABC模型);
G、布置咨詢作業強化求助者對ABC之間關系的理解
——要求求助者,按照下列表格的模式,嘗試把自己所有的問題都表示出來:
誘發事件A:昨天考試不及格
不良情緒C:心煩、沮喪
不合理信念B:我應該是一個出色的好學生,這次不及格真是太糟糕了;
——告訴求助者,家庭作業是咨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自己的問題思考、檢查越認真、全面,咨詢的進步就會越快。
第二次咨詢:
目的:
A、加深咨詢關系
B、尋找和確認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C、幫助求助者領悟自己的問題與不合理信念的關系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
A、誘發事件(主要是考試壓力)
B、通過交談、啟發與引導,最后,幫助求助者列出與此次問題有關的容易受挫和憤怒的。
不合理信念:
①成績必須超過別人,否則就是糟糕透頂;
②考試成績代表了我的價值,門門都得好成績,我的人生才有價值;
③一次考不好,就證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樣會失?。?/p>
④自己每次考前都復習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場上必定會碰到不會做的題目;
⑤應該門門都考好;
⑥不管對知識熟記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場上仍然會忘記。
以上不合理信念,有的對自己提出了過分完美的要求,有的歪曲了考試分數對人的意義,有的是缺乏根據的自我懷疑、自我挫敗。這表明,我的思維是缺乏理性的,有絕對化、以偏概全和主觀臆測的傾向。
由以上不合理信念導致的不良情緒和行為后果:考前害怕、擔憂、焦躁不安,考場上緊張萬分,導致身心疲憊,考試成績下降。
C、(與不合理信念展開辯論):一一將其駁倒。
① 成績必須超過別人,否則糟糕透頂。──每個人的能力和特長都不一樣,在有的方面可能優于別人,在另一些方面可能比不上別人,這是正常的。只要盡了最大的努力,即使考得不如人家又能怎樣呢?天又不會塌下來!
② 考試成績代表了我的價值。──考試只是檢查學習成效的一種手段,考試成績只能表明學習中的成績與不足,說明不了更多。一個人的價值由許多部分組成,表現在品德、知識、能力、個性、理想、事業、家庭、友誼等方面,僅僅學習上的缺點與不足,并不能否定一個人的全部價值。
③ 一次沒考好,就證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樣會失敗。──偶然的失敗不能證明能力差,重要的是客觀、全面地總結教訓,找到原因,針對可改變的因素千方百計以求改進。對那些自己無法控制的原因,不必怨天尤人,糾纏不休。一旦真正改正了自己的缺點,下一次考試就一定有希望成功。倘若因暫時的失敗把自己徹底否定,那么這種毫無自信的心態會埋下再一次失敗的禍根。
④應該門門都得好成績。──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大多數人只能在其擅長的方面做得優秀,而其他方面平平,這并不妨礙他們事業有成。誰也不例外,并非全才,盡了自己最大努力就應該滿足了。個別科目若能發揮自己的專長達到名列前茅當然最好,但是沒有必要斤斤計較,苛求自己十全十美,否則只會給自己造成難以承受的精神負擔。
⑤ 每次考試前都復習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場上必定會碰到不會做的題目。 ──考試既然是對學習成效的檢驗,那么它必然符合我們所學知識的范圍。自己每次考前復習得相當詳細、深入,應當相信考題不會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正是因為不必要的擔心才使我在考前憂慮不安,分散了注意力,又迫使我超量復習,搞得疲憊不堪,考試中又神經緊張、思維遲鈍,結果導致失敗。這種無根據的擔心使我自我挫敗,必須清除。
⑥不管知識熟記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場上仍然會忘記。如果不是我的大腦出了毛病,那么我應當同正常人一樣服從記憶的一般規律,即只要對某一材料達到一定的熟記程度,就會在一定時間內保持完好的記憶。我在考場上忘記了有關的知識,并非我的大腦記憶功能低于常人,而是我的心理狀態出了問題。緊張的情緒妨礙了我對頭腦中貯存的信息進行成功的提取,出現了所謂“意識窄化”的現象,嚴重降低解決問題的效率。因此,不必懷疑、貶低自己的記憶力,要緊的是恢復自信心,以放松、鎮定的情緒去迎接考試,表現出自己的真實能力。
D、在放棄了關于考試的種種不合理信念之后,要鼓勵求助者用更為理性的態度去看待考試。以后的考試,不要再擔心自己考不過別人,也不再把得高分看得那么嚴重,在復習時把注意力集中于學習本身,不再分心,不再焦躁不安,心情平靜而穩定。上考場時情緒平和,頭腦清晰,充滿自信,遇到難題時能充分調動所學的知識,做出合理的假設與推理,增強求助者的信心。
布置咨詢作業
——要求求助者對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進行認真思考,目的是為了幫助求助者把注意從過分關注自己的情緒和誘發事件轉移到關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來,并領悟自己的問題與不合理信念的關系。
——要求求助者與班主任進行溝通,幫助求助者了解學習的真諦。
第三次咨詢
目的:
A、幫助求助者修正或放棄原有不合理信念
B、幫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減輕或消除情緒困擾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
A、反饋咨詢作業:
B、針對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詢師運用“黃金規則”與求助者進行商討與辯論,讓求助者分清合理與不合理信念,并幫助他學會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C、經與求助者進行商討與辯論,得出如下建設性信念:
a、學習成績不需要超過所有人,超過了所有人又能怎樣呢?只要自己盡力就行了,考得不如人家也沒什么災難性的后果。
b、一個人的價值由許多部分組成,表現在品德、知識、能力、個性、理想、事業、家庭、友誼等方面,僅僅學習上的缺點與不足,并不能否定一個人的全部價值。
c、一次的失敗不能代表以后都是失敗的。
d、人并非全才,不要過分苛求自己,每個人都有他的特長,身為學生有自己的學生所長,不必過分在意個別學科的成績。
D、布置咨詢作業
——要求求助者將原來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與此次提出的建設性信念列表一一對比,并進行認真思考;
——咨詢者與求助者家長交流,讓家長降低對求助者的學習要求,家長多鼓勵求助者參加娛樂活動。
第四次咨詢: 時間選在一次摸底考試前
目的:
A、鞏固咨詢效果
B、結束咨詢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心理測驗法
過程:
反饋咨詢作業:求助者經過認真思考后,求助者的情緒有些起伏,但顯然和初始時的負性情緒有本質區別,屬正常反應。
B、在對求助者進行正面積極鼓勵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求助者將此次的認識轉變擴展到生活的其他領域中;
C、做SAS測驗,標準分為36分,基本結束咨詢。
八 咨詢效果評估
8.1 求助者的評估
“我的情緒已經基本平靜下來了,我知道我該怎么做了”
“我的睡眠狀況已經好轉,上課也不再走神了”
“我考試不緊張了”
8.2 咨詢師的評估:
經過回訪和跟蹤,發現咨詢已經基本達到預期目標,咨詢的近期目標基本已經達到,咨詢過程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