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1 22:13:09
序論:在您撰寫信息技術德育工作計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加強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研究。
1.繼續在全區信息技術教師中開展學習教育理論活動,加強信息技術教師業務知識的培訓,提高我區信息技術教師整體素質與信息化水平。
本學期我區將利用教研活動時間重點做好教師的培訓工作,繼續以《走進新課改》為內容,學習課改精神和優秀的教育理念,教師之間互相交流教改信息、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切磋教學藝術,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探索開創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新模式。通過學習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克服浮燥情緒,探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具體活動]:7月份對全區教師進行程序設計的培訓。
2.進一步加強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制度,提高集備、教研的實效性。
不斷完善教研組的管理、評價、激勵機制,提高教研的實效性,以科學的態度,潛心研究、探索符合教育規律、有利于學生發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教法與學法。每月的第一周為各片集備時間,由各片長組織實施,另三個周組織全區集體教研,教研組摒棄以往那種你說我聽、你說我記的教研模式,力求每一次交流都有新思路、新思想、新問題,依照“回顧——學習——設想——交流”的過程開展教研。
3.積極探索網上教研活動新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教師隊伍的優勢,提高教研活動的層次和效率。并且通過活動,及時總結推廣,帶動全區其它學科教師開展網上教研,推動我區的信息技術應用。嘗試在信息技術課中進行“雙語”教學。確立實驗學校教師,制定實驗教學方案及實施措施。
4.抓好信息技術教學質量檢測
根據課改新理念,倡導信息技術課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對學生學習進行多元化評價,激勵學生發展特長,在使學生學會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獲取知識的能力。
在抓好開課的同時,狠抓教學質量,定期對學生的學習知識和掌握情況進行檢測,教師組織學生各單元小測試,學期期末集中檢測學生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教學方法。
5.做好學生上機考核工作,重點抓好各種競賽活動
今年的上機考核由網絡考試代替單機考試,上機考核時間全市統一于5月上旬考試,各校教師要明確網絡考試的意義,學校要積極配合這項工作,提前做好各項準備。確保我區網絡考核的成功。
要下大力氣抓好學生的電腦作品制作、機器人制作和程序設計競賽工作,在全區學校積極參與的基礎上,定期對骨干學生作品進行指導。各校要成立信息技術課外興趣小組,并做到“三定”:定學生、定活動時間、定活動內容,各校信息技術教師要積極借用外部力量,發揮其他學科教師的優勢,努力提高我區學生的競爭能力與水平,爭取在市比賽中獲得好成績。
[具體活動]:
①4月份學生電腦作品制作競賽
②5月份教師、學生程序設計競賽
三、加強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研究,推進信息技術于學科的整合。
配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繼續開展課題研究,除推出一批優秀的教學課例外,重點研究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將學生引入到學生學的過程,如何改變學生學的方式和師生互動的方式,形成一些能體現課改新理念的教與學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
引言
檔案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資源,為不同單位所普遍關注和重視。隨著信息技術發展與進步,檔案信息數字化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它在提高檔案工作水平的同時,也對檔案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但目前檔案信息化和檔案工作仍然存在不足,今后需采取改進和完善對策,從而更好順應檔案信息數字化趨勢,促進檔案工作水平提高,為人們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一、檔案信息數字化的概念與特征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在檔案工作的應用,檔案信息數字化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它具有自身顯著特征,對檔案工作有效開展產生積極作用。
1.概念。檔案信息數字化是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和在檔案工作的應用而出現的,它指的是利用數據庫技術、數據壓縮技術、高速掃描技術等,將紙質文件、聲像資料,系統組成有序結構的檔案信息庫。并建立檢索目錄,方便對信息的管理和查詢。其建設路徑是將紙質檔案掃描并存儲于檔案信息數據庫,實現檔案信息資料傳輸的網絡化,方便信息資料共享,更好滿足用戶需要。
2.特征。檔案信息數字化是檔案管理的一種重要趨勢,它具有自身顯著特點和優勢。不僅節約檔案信息的存儲空間,方便資料查詢,還大大方便對信息資料的檢索和存儲,有利于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高檔案信息傳輸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同時還能強化檔案信息的實時性與動態性,方便對信息資源的整理與加工,讓讀者更為便捷的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因而在檔案工作中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其應用也變得更為廣泛。
二、檔案信息數字化視野下審視檔案工作的不足
檔案信息數字化對各項工作開展具有積極作用,有利于提高檔案工作水平和服務質量。但由于受到制度、人員等因素制約,目前檔案工作仍然存在不足,影響檔案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數字檔案信息資源不足。由于受到技術、人員等因素制約,數字檔案信息資源存在不足,網上檔案信息內容缺乏,網站提供的信息資源較少,難以滿足用戶需要。一些網站即使為用戶提供檔案信息資源,但只給出目錄,讀者無法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影響檔案信息資源充分利用,制約其價值充分發揮,這是今后需改進和完善的內容。
2.檔案信息真實性難以保證。一些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在對檔案信息資源數字化處理過程中,由于電子信息資源具有可讀寫行的特征,人為對信息資源做了修改,并且修改后沒有做出任何記錄。導致信息化處理后的檔案信息與原始資料不符合,失去真實性,難以有效發揮指導和參考作用。
3.檔案信息安全性問題突出。信息化之后的檔案資料安全問題尤為突出,互聯網會面臨來自各方的攻擊,黑客、網絡病毒等都會侵入電腦程序,攔截重要的數據資料,或者遭到病毒攻擊,導致檔案信息資料丟失,影響檔案信息資料的真實性與有效性。為確保檔案信息安全,采用殺毒軟件或其他防病毒攻擊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4.對工作人員素質要求較高。檔案信息數字化對工作人員素質提出更高要求,他們不僅要具備檔案管理基礎知識,掌握編號、存檔、查詢等工作流程。同時還要掌握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使用方法,能對檔案進行數字化處理,做好資料編號及存儲工作,能建立數據庫和索引目錄,方便對檔案信息的查詢。同時還要明確檔案工作流程,嚴格遵循規范要求開展檔案管理的各項工作,提高檔案工作服務質量。
三、基于檔案信息數字化的檔案工作策略
為應對檔案信息數字化趨勢,提高工作水平,根據存在的不足,筆者認為今后應采取以下改進和完善對策。
1.重視檔案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工作。相關單位和工作人員要提高思想認識,順應檔案信息數字化趨勢,在技術、資金、人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相應的網站,錄入檔案信息資料,方便人們獲取相關信息。在建立網站的同時,還要重視網站維護與管理,構建檢索目錄,方便讀者查詢和獲取信息資源,促進信息資源開發,推動信息資源數字化、信息管理標準化、信息服務網絡化進程,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滿足用戶對檔案信息資源的獲取和需要。
2.完善基礎設施,確保檔案信息真實?;A設施建設不僅影響檔案信息數字化進程,還對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產生重要影響,因而要高度重視該項工作,不斷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檔案管理部門要借鑒已有的網絡建設成果,建立電子檔案接收應用系統,為檔案信息的歸檔、接收、保管和利用創造條件。完善檔案檢索目錄、檔案信息數據庫建設,推動檔案信息數字化建設順利進行。工作人員要提高自己的責任心,嚴格按規定辦事,不得隨意修改檔案信息資源,嚴格按照規范流程做好檔案管理的每項工作,確保檔案信息真實有效,提高服務質量。
3.采用技術對策,保障檔案信息安全。采取有效的技術對策,提高檔案管理水平,加強安全防范工作,確保檔案信息安全。為保障數據庫和網站安全,要重視安全管理技術應用,包括防火墻技術、訪問加密技術、身份認證技術等。通過這些技術的應用,能有效防止黑客攻擊和非法訪問,避免檔案信息資源丟失,保障檔案信息安全。做好檔案信息備份工作,避免信息資料丟失而影響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檔案管理水平。
4.注重管理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素質。要注重引進基礎知識扎實,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工作人員,既懂管理又懂技術,能熟練進行計算機操作,滿足檔案信息數字化管理需要,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重視工作人員的培訓,采用現場授課、講座、撰寫心得體會等方式,做好工作人員培訓工作,促進他們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質提高,能更好順應檔案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技能。工作人員也要加強自身學習,遵循規章制度和檔案工作流程,能熟練操作計算機技術,做好檔案的日常維護工作,確保檔案信息安全,更好滿足用戶獲取信息資源的需要。
5.完善規章制度,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結合檔案信息數字化趨勢和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規章制度,有效規范各項工作。制定檔案信息數字化管理標準,堅持規范和統一原則,按照統一的規范標準對檔案信息進行歸檔,使數字檔案的保管、傳遞、利用都實現規范化和流程化,更好滿足檔案信息數字化需要。另外還要結合新形勢和新情況,不斷修訂和完善檔案管理規章制度,更好適應具體工作需要,推動各項工作制度化和規范化。
1 強化文書檔案管理認識,創新文書檔案管理理念
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事業單位的文書檔案管理過程中,需要以先進的思想來指導文書檔案管理工作,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特點,以便能夠更好的實現事業單位文書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因此,這便需要事業單位的檔案管理者充分認識到文書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積極創新文化檔案管理的理念,將文書檔案管理納入到事業單位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這樣文書檔案管理工作在以先進思想的指引下,能夠更加順利有序的進行。
2 建立完善的文書檔案信息化管理體系,保證文書檔案信息的完整性
在事業單位文書檔案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建設規范化的信息檔案建設標準和要求,明確數字化檔案資料建設、檔案信息安全、檔案資料管控等各方面的要求,逐步構建起系統完善的文書檔案信息化管理體系,從而確保文書檔案資料管理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可讀性。同時,還應該創新文書檔案管理的載體形式,制定標準的文書檔案要求,豐富文書檔案管理工作的內涵,真正達到事業單位文書檔案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為充分開發和利用文書檔案資料奠定堅實的基礎。
3 強化檔案管理人員培訓,打造高素質的檔案管理隊伍
在事業單位文書檔案的信息化管理過程中,為了最大限度提升文書檔案的管理實效性,便需要強化檔案管理人員積極參與培訓,全面了解信息技術的操作方法與規程、信息檔案的管理方式與原則、信息的匯總和分析,不斷提升事業單位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同時,還應該強化事業單位檔案管理人員的創新意識培養和信息管理思維鍛煉,讓檔案管理人員全面學習檔案管理的方法、流程和實務操作,逐步提升檔案管理人員的綜合素養,為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實現信息化、規范化、標準化和流程化提供重要的人才基礎。
4 制定系統的檔案管理制度,優化文書檔案管理
為了最大限度提升事業單位文書檔案的管理水平,便需要制定系統完善的檔案管理制度,增強文書檔案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度,盡量影響文書檔案管理的水平。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文書檔案管理制度,是開發和利用文書檔案資料的重要途徑,所以需要在以往文書檔案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和調整,保證所制定的制度與單位發展的實際情況保持統一和協調。同時,需要科學的分配責任,制定完整的領導體制,構建系統的質量監督體系,以規范化和標準化的文書檔案管理制度來強化文書檔案管理的實效性。
5 加強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強化文書檔案管理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
高校教育技術工作,融合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2)10-0049-03
一、教育信息化:高校開展教育技術工作的現實語境
當前,高校為了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發展要求,整合教育資源,促進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全面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以期實現高校跨越式發展。
1.教育信息化是國家發展教育的重要導向之一
早在2004年2月,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實施“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從那時至今八年的時間里,全國各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以非常驚人的速度在大步邁進。2010年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用了一章的篇幅來談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的問題,非常詳盡。文中談到“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2012年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實施“中國數字教育2020”行動計劃,建設教育云資源平臺,建設20000門優質網絡課程及其資源。在優質資源共享、學校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可持續發展能力與信息化基礎能力等五個方面,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取得實質性重要進展。
2.教育信息化是高校實現跨越發展的必經之路
教育信息化將會改變我國整個高等教育的面貌。從教學的角度看,信息化技術使我們有可能學習并享用最先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真正實現國際化的“名校名師”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學資源的共享,在較短的時間里,既可縮短我國與先進國家的差距,又可縮短我國地區間、重點院校與一般院校的差距。從高校的科學研究、博士生與碩士生等高層次人才培養的角度看,這些數字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可以較快地縮短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技術工作的認識誤區
近年來高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然而,很多高校的教育技術部門依然處于學校的邊緣位置,忙于管理學校多媒體教室、精品課程的制作和拍攝,疲于應付各種達標、評估和檢查上,對高等教育的教學方式、大學生學習方式、高校管理者的管理方式產生的影響很有限;當前,進一步推進高校教育信息化還面臨諸多的困難和挑戰,尤其是對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的認識還有待深化和提高。
1.教育技術工作的定位模糊
“教育技術是姓技,還是姓教?”長期以來都是高校教育技術界爭論的重點,高校教育技術工作到底是做教學的技術支持還是教學活動本身的一部分?高校教育技術部門從最初的電化教育中心到如今紛紛更名為現代教育技術中心都明確地體現了其和技術結合的緊密度。但是,如果僅僅定位為高校教學的技術支持者,盡管服務的最終對象是教學,卻始終游離于高等教育核心工作。高校教育技術工作者一定要轉變觀念,明確定位,扭轉單純“技術服務者”的角色,真正參與到高等教育教學活動中。
高等教育信息化過程中不能為了技術而使用技術。高等教育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不是教學內容載體的簡單轉換,不是將傳統紙質講義變成電子版本,也不是把傳統課堂的升級為網絡課堂。在高校教學中采用新的技術手段,使用不得當反而會成為教學的干擾源,不但不能提高教學效果,甚至還會因為教學內容的生硬傳輸和師生交流的減少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正確的做法是將新的技術手段真正成為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一部分,根據教學對象的不同特點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2.重實踐輕理論容易出現教育技術與教學的結合度欠缺
許多從事高校教育技術工作者對于新技術的出現和新產品的推出很有興趣,但這種興趣往往停留在對新技術新產品的本身上,與教學實踐、教育理論的結合考慮不夠,無法以宏觀的視角、符合高等教育教學規律的方式和手段綜合應用在高校信息化過程中。
部分學校在信息化環境建設和教學資源建設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重復建設、使用產品不兼容、教室資源單一性現象等;一邊是學校不斷投入經費,一邊是反復建設,給學校的合理解釋還很充分,現如今電子產品的生命周期很短。在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建設方面的持續投入沒有起到對稱的效果,教師和學生缺乏認可度。
3.部分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缺乏長期規劃
當前相當部分的高校對學校的教育信息化的長期規劃是不夠的,只有短期的規劃,甚至是只做當年的計劃,新項目立項和經費使用有一定的盲目性。
2012年3月,教育部頒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描繪了未來十年的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藍圖,制定了今后十年我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發展目標和推進策略。高校的教育信息化也必須像國家教育信息化建設一樣制定長期規劃,具有前瞻視野,只有未來的發展目標明確,才能避免盲目建設,少走彎路,少浪費資源。
三、推動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策略
實現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創新前沿。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包羅萬象,但其主線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育信息化環境建設,二是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三是教育信息化的組織建設。現階段容易被忽視的往往是教育信息化的組織建設。如果說環境建設是基礎和前提,資源建設是核心和靈魂,那么組織建設一定是保障。從組織建設的內容來看主要包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組織機構建設、教師隊伍和技術隊伍建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管理隊伍建設和教育信息化的制度建設。實現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應該圍繞上述三個方面展開:當前重點工作是建設智能化的教學環境、開發優質教學資源、提升教師、教學管理者的信息化素養。而這正是高校教育技術中心或教育技術主管部門最重要的工作。提升高校教育技術中心地位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很有必要。
1.建設智能化教學環境
高校建設智能化的教學環境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傳輸網絡和應用平臺,這部分要依托國家以及各個地區的信息化資源基礎建設,實現教育網與各種教學資源、社會公眾的高速互聯;二是高校的智能化校園建設,實現有線、無線、VPN全覆蓋的網絡環境和基礎信息數據庫、教學資源與校園服務數據庫建立,積極探索基于云計算、3G互聯技術等支持的新型教學環境。
智能化的教學平臺為師生提供一個全面的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同時將計算機網絡的信息服務融入教學的各個領域,實現互聯和協作而且通過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高校與外部世界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2.開發優質教學資源
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十分豐富龐大,既包括多媒體教室、智能錄播教室、計算機機房、實驗室等硬件設施,也包括精品課程、視頻公開課程以及課程資源平臺等教學軟件資源。高校需要適時建設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多學科資源融合;立足于課程,向上形成學校專業的集成化信息平臺,向下探索教學團隊建設,形成各級教學組織的信息化平臺,使教學工作全程信息化。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學資源建設應圍繞教、學、管三個方面開展,形成數字化學習系統、數字化教學系統、數字化管理系統為一體的新系統;應該是基于網絡環境下,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音視頻壓縮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現代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應用與管理,而不是設備的簡單疊加與組合。
為了讓這些優質教學資源更好地發揮作用,各個高校必須形成對教學資源的評估和檢測的機制;以評促建,提高利用效率;各部門、學院之間要建立協調機制、資源共享。建立合適的激勵機制。特別應已學校重大信息化項目建設為契機,尋求教、學、管三方面新突破。
以武漢大學為例,武漢大學是國內學分制改革較早的學校,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所學課程獲取學分,因而對教學資源的要求非常高,從選課到教學安排、學分統計、教學評價都要在網上進行。學校課程中心網絡資源平臺在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在建設這個平臺之初并沒有開展學分制改革工作。這得益于當初項目建設的準確定位,即建立完整的網絡課程資源體系同時還要成為教學管理監督的平臺、教師創造性教學工作平臺、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平臺、專業展示建設與交流平臺、教學組織建設和資源共享平臺。武漢大學課程中心資源平臺建設始于2007年,由教育技術與教室管理中心負責建設與實施。經過調研、學院試用評估、正式立項建設到成熟投入使用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學校在原有良好課程建設基礎上,顛覆定式,大膽創新,推行在課程中心平臺上運用“統一建設標準、鼓勵個性應用”的方式新建所有課程,大大加快了課程整體建設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程建設水平,最終實現全體師生從中受益,把教育質量工程落到實處。從武漢大學在開發優質教學資源工作中的作法,我們可以得到有益的啟示:各級領導重視并做好頂層設計;項目實施有強有力的政策導向做保證;整體規劃、分布實施;充分發揮教育技術中心的作用。
3.提升教師、教學管理者的信息化素養
高校要采取多種方法和手段幫助教師和教學管理者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更新教學觀念,改進創新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用信息化的手段推進高??茖W研究的發展。
提高教師、教學管理者的信息化素養比較有效的途徑是進行常規化的培訓并結合教學資源建設內容所開展的專項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信息技術的培訓和專業知識的培訓;常規教學媒體的使用、教學理論、教學方法、課件制作、教學平臺使用以及與各專業相結合的特定軟件或者教學手段的使用和研發等;注重對將信息技術整合到所教課程中所必須具備的信息技術整合設計能力,以及怎樣將設計好的課件應用于教學中的實施能力的培訓卻涉及很少,應引起重視。
培訓工作要常規化,建立一定的考核和激勵機制來鼓勵教師學習、研究信息化教學手段。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時間,舉辦短期研修班,聘請校內外教育信息化的專家,分批次為教師講解與教學相關的理論和實踐信息化知識,使教師學會利用教學軟件和通過網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和教學研究。與此同時,開展教學管理人員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和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培訓,提升教學管理人員對高校信息化建設的規劃能力、管理能力和執行能力,逐步建立高校信息化工作的規范和評價標準。高校要制定與當前教育信息化大趨勢相對應的戰略發展規劃和適合各自學校的具體的實施步驟,制定針對教育技術部門和廣大教師的相應的鼓勵和獎勵政策,以保障教育信息化的順利實施。
信息化背景目前已成為高等教育的現實語境。教育技術工作者應該不斷追蹤國內外高等教育信息化理論與實踐的最新進展,同時立足于高等教育變革發展的現實,共同推動高校教育技術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工作流;活動;UML;數據庫
引言
辦公自動化(office automation,簡稱OA)建設不僅要重視信息的充分共享,而且更強調各方面相互之間的協作,這種協作關系是通過工作流技術實現的。國際工作流管理聯盟WMFC(WorkflowManagement Coalition)給出如下的工作流定義;文檔、信息或者任務按照定義好的規則在參與者之間傳遞,從而完成整個業務目標的自動化處理過程。在部隊信息化建設中,工作流代表了部隊信息化試點中辦公環境的工作過程,包括一組活動及它們的相互順序關系,還包括過程及活動的啟動和終止條件,以及對每個活動的描述。在應用上,工作流的定義、執行、監控需要一套工具,稱之為工作流管理系統??紤]到部隊信息化試點工作流管理系統需求的復雜多變,因此,工作流管理系統應該具有良好的擴展性和可重用性。
1工作流管理系統的設計相關術語
?業務流程(Business Process);在具有組織機構功能的組織結構中,能夠實現業務目標和策略的相互連接的過程和活動集合。
?過程定義(Process Definition);業務流程的形式化描述,用來支持系統建模和運行過程的自動化。過程可分解為一系列子過程和活動,其定義包括描述過程的起始、終止的活動關系網絡以及一些關于個體行為的信息,具體而言,即構成過程的各個活動及其各活動的關系、組成成員的角色、應用中的數據結構等。
?活動(Active);實現過程邏輯步驟的工作任務的描述,一般分為手動操作和自動處理兩類。活動是過程執行中可被工作及調度的最小工作單元,要求有人或者機器的參與。
?過程/活動實例(Process/Active Instances);實際運行中的一個過程活著活動、它們是以業務流程的過程定義或活動為模板創建的。每個實例代表一個能獨立控制執行,具有內部狀態的線路,可被外界通過標識進行讀取。實例是真正執行的工作流。
工作流管理系統(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是定義、管理并根據預定義邏輯執行工作流的系統,其核心是工作流引擎(workflow engine),提供流程的創建、管理和執行功能。引擎的執行又是以工作流定義數據、控制數據和應用相關數據為根據的,因此,要設計一個工作流管理系統首先必須給出數據模型。一般包括三節階段;模型建立階段、模型實例化階段和模型執行階段。
模型建立階段,利用工作流建模工具,將信息化試點的工作過程轉換成計算機可以處理的工作流模型。
模型實例化階段,完成每個過程定義所需要的參數,分配每個活動執行所需要的資源。
模型執行階段,完成實際工作流實例的執行。
2工作流引擎的數據模型建立
2.1工作流分析
正確描述工作流動態流轉的過程,應考慮動態流轉中的參與者、流轉戒指、任務的執行和任務轉移路線等。UML提供的活動圖可以用于工作流程的建模,活動圖包括活動狀態和動作狀態,活動狀態表示過程中命令的執行和工作流中活動的進行,動作狀態與活動狀態類似,但是它是原子活動,一個活動狀態可能被分解為多個動作狀態。可以按照一定的控制結構轉移活動狀態,活動圖提供了順序流控制結構,用分叉和結合表示控制結構,分支和合并表示根據條件轉移的活動。
任何工作流系統必須能夠處理WFMC定義了五種工作流原語,原語系統歸納了業務過程中通常出現的共性流程模型,對應活動圖順序流和并發流的控制結構。
2.2設計思路
工作流引擎的設計應分別考慮數據模型和功能模型。根據WFMC標準,數據模型包含組織機構模型和信息模型,而功能模型則包含工作流引擎和五類標準接口。
組織機構模型;組織機構模型通常為樹狀的層次結構,定義了工作過程中各項活動的參與者和所屬部門,在一個工作流過程中,具體的一個人是沒有意義的,必須給定確定的角色。
信息模型存儲對工作流程的描述和具體工作實例的運行信息,因此,將模型分為工作模板和工作實例兩部分。工作模板用于定義工作流程,工作實例是工作模板的實例化。
組成工作流的每個執行單元稱為活動(Activity),每個工作都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活動組成的,這些相互關聯構成了活動路由信息。一個工作實例可以看作是以系列具體工作和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每個工作流實例都有一個創建者,他是啟動此工作的人。
每個活動都有一個擁有者,他是活動的執行者。
活動有六種類型;開始活動、結束活動、人工活動、虛活動、同步活動、決策點。開始活動表示工作的開始,結束活動表示工作的結束。虛活動表示不需要人員參與的活動,在進行了一定處理之后系統自動轉入后續活動。同步活動把多個邏輯分支同步到一個節點,用于后續實現工作流原語中的“分叉與結合”。
兩個活動之間的轉換有三種類型;無條件、有條件和數據。無條件轉換表示前面節點結束后必須啟動后面的節點;有條件轉換是指前面節點結束后有條件轉入后面節點;數據轉換表示前面節點的輸出數據作為后面節點的輸入數據。
工作流實例的狀態有初始、運行、掛起、激活、終止、完成?;顒訉嵗臓顟B有運行、掛起、激活、終止、完成。由工作流服務組件負責狀態之間的轉換。
2.3數據模型
根據上述分析給出了實體關系模型,限于篇幅,很多細節省略了。
工作流定義;靜態定義工作流的主要信息。包括自動生成的工作ID、工作流名稱、工作流類型(自動型和人工型,自動型不需要人工參與,由工作流引擎自動執行)、工作流生命周期(每個工作流在該期限內還沒完成直接死亡)。還包括兩個重要的方面;一是工作流附件,包含了工作流運行過程中的一些信息,例如請假申請工作流中的請假申請表,公文流轉中的word形式的公文;二是工作流流程描述,包含了若干活動(Activity),這些活動通過一定的順序組織。
工作流附件;靜態定義了附件ID、工作流ID、附件名稱、附件類型。
工作流流程;靜態定義了工作流的流程由若干活動組成,包括了所屬工作流ID、活動名稱、崗位ID(定義了操作該活動的崗位)、上一個活動、下一個活動。
工作流實例;動態定義了工作流實例信息,實例化之前需要準備的一些信息,然后交給工作流引擎。該表描述了所屬工作流ID、創建者ID、完成時間和完成標志。
工作流實例過程;以活動為單位描述工作流實例的處理過程。該表是工作流流程表和工作流實例表的連接表,包括了工作流實例ID、工作流實例對應活動ID。
工作項表;動態描述參與該工作流實例處理的參與者的工作情況,包括自動生成的工作項ID、工作項名稱、當前工作項的狀態、執行的動作和時間。
3實現及應用
工作流引擎根據數據模型的相關信息和應用的具體狀態控制工作流的流程的自動流轉。WFMC給出了工作流引擎的基本功能結構,如圖6所示。
一條工作流建立之后,當用戶生成一個工作流實例,則將該工作流實例存入工作流實例表,再由工作流引擎分配第一個活動到工作項表中,并將其狀態設置成就緒狀態,同時在工作流實例過程表中產生一條記錄。工作流執行者或者IT工具選擇就緒狀態的工作項執行,當一個活動完成之后,由工作流引擎選擇后繼活動,并在工作流實例過程表中增加一條新的記錄,如果后繼活動為空,則該工作流已經結束,這時需要根據結束節點的類型對工作流實例的狀態進行修改。如此反復執行就可以實現對工作流的控制。
筆者根據本文所述的數據模型的基礎上,利用python語言實現了基于Djrdngo平臺的工作流引擎,并成功用于部隊信息化管理試點系統中。
然而在現實中,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負擔依然沉重,一線教師要求工作量標準化的呼聲也日益高漲。那么,究竟是對相關規定執行不力,還是現實工作中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量難于計算?作為一位從業十余年的信息技術教師,本人對諸多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師進行了調研,并結合自己工作的切身體會,試從目前信息技術教師的困境、此種困境的危害、信息技術教師工作標準量化的可行性論證三個角度展開論述,以期給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工作標準量化提供可行參考。
當前信息技術教師面臨的困境
1.工作過于龐雜
由于應試教育的導向作用,信息技術學科逐漸淪為義務教育中的邊緣學科,信息技術學科及其教師不受重視的程度與日俱增。一方面,多數學校信息技術教師配給不足,導致很多教師不得不承擔超負荷的教學任務。同時,在很多學校,信息技術教師往往要承擔多項工作,既負責信息技術教學,又兼管理機房、維修電腦,還要維護校園網絡,協助其他教師制作課件,甚至還身兼學校的打字員、電工等多重身份?,F實中的龐雜工作使得信息技術教師大都忙于應付這些“雜事”,而沒有時間和精力做好教學工作,更談不上專業技術發展,這成為困擾多數信息技術教師的一個問題。
2.工作環境堪憂
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環境較為特殊,多數時間是在機房里,而機房中的電腦主機、顯示器、鼠標、鍵盤及周圍的相關設備都會產生大量輻射。電腦產生的低頻電磁輻射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是隱性的、積累的,并且房間里電腦數量越多,擺放越密集,空氣中的低頻電磁輻射量越大,對人體的傷害越大。
困境帶來的危害
1.專業發展受到限制
龐雜的工作,耗費了信息技術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嚴重制約其專業化成長和發展。信息技術教師主要的任務是教書育人,對于其他的雜務是義務承擔,而不是責無旁貸。然而現實卻并非如此。信息技術教師的課余時間甚至是教學時間,經常被其他事務所擠占,直接導致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教研方面缺乏有效的時間進行研究,教學成果甚少,在“唯成果論”的教學評價體系面前常常抬不起頭。這也成為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中不受重視的原因之一。
2.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信息技術教師大都每天在機房面對五十甚至上百臺電腦的輻射源,且連續上課,大量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是長期和隱性的。除身體受到輻射傷害外,信息技術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凸顯。長期不受重視,加之專業技術方面難以有所突破和建樹,都會造成信息技術教師長期背負巨大的心理負擔,這些都直接影響其心理的健康發展。
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標準量化的可行性論證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教師的發展,面臨重重困境。而要突破現行的困境,推進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甚至促進整個學科的整體發展,對信息技術教師工作標準量化考核是切實可行的方式,而且是極其必要的。那在現實中,這一工作可以如何具體展開呢?
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思考,并結合全國各地學校已經形成的一些成功經驗,提出以下方案并配合如下表供大家商榷。
因為電腦、打印機等硬件設備不是天天壞,所以按學期平均值來調整系數。攝像是費時最多的工作,錄一節課,導出也要一節課,這里只取平均值。其他工作都是按全國各地的工作量反饋取的平均值。
事例一:
小張為一個單軌小學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三至六年級開設信息技術課,也就是每周任課四節,同時學校有30臺教師機,那么他的周工作量為30×0.1=3。打印機、復印機各1臺折算工作量為2×0.1=0.2。機房一間因為只有四節課所以工作量為4×0.3=1.2(機房使用年限在三年以下)或4×0.5=2(機房使用時間三年以上)。因為學校小,所以網絡交換機管理及校園網頁管理取下限3。電教平臺10×0.1=1。那么他的周總折算課時為4+3+0.2+1.6+3+3+1=15.8(其中1.6為機房上下限的平均值)。
攝影攝像按每次的實際工作情況來加課時,如本周錄像兩節課,并進行非線性編輯處理,那就增加工作量2×3=6課時,送校外處理及只錄不編那就增加工作量2×2=4課時。培訓學生及教師,學??筛鶕藬祵嶋H情況以系數2或3來處理。
這種情況,實際是學校越小,教師做的工作越雜。多種角色集一身,辛苦程度相對較高。學校也可增加一名電教員來外包服務,分擔攝影攝像,電教平臺及維修工作。讓信息技術教師有精力來做教學研究。
事例二:
小李為一個12軌初中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每周任初一年級12節課。管理自己使用的機房,機房工作量按上表可折算為12×0.3=3.6(機房使用年限在三年以下)或12×0.5=6(機房使用時間三年以上)。校園網頁管理3課時。實際總課時12+3.6+3=18.6。屬于超課時工作。
這類學校電腦的維護一般外包給了公司,公司人員常駐學?;蛘叨ㄆ趤硇?。攝影攝像、電教平臺、網絡管理及其他功能室的維護由專業電教人員負責。信息技術教師負責上課及相關涉及網絡安全的工作。如果這種狀態能真正執行,教師的教研時間是可以得到保證的。
【關鍵詞】信息化環境;文書檔案;管理;標準體系建設
一、基于信息化環境下文書檔案管理工作的意義
(一)有利于文書檔案管理效能的提高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文書業務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開始向多樣化的趨勢發展,這也使文書檔案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出來。在當前信息化環境下,傳統文書檔案管理模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文書檔案管理效率有了大幅度的進步。這就更需要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技術的優勢,加快推進文書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步伐,使文書檔案管理工作更具便捷性,確保文書檔案管理效能的提高。
(二)有利于文書檔案現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文書檔案管理作為行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加強文書檔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利于文書檔案管理水平及建設質量的全面提升。在當前信息化環境下,文書檔案工作應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技術的優勢,加快現代化管理目標的實現。作為文書檔案管理部門,更需要在管理工作中不斷進行創新,進一步對信息化管理流程進行規范和優化,確保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三)加快了文書檔案開發效益的實現
文書檔案信息化管理的實現,不僅有利于檔案資料原開發利用,而且加快促進了文書檔案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為文書檔案資源共享的實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且在文書檔案管理信息化推進過程中,有效的改變了檔案的利用方式,文書檔案公開度及利用效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這為文書檔案職能轉變及更好的提供服務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信息化環境下文書檔案管理的現狀
(一)文書檔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有待于進一步規范
近年來,辦公自動化已開始全面普及,這也有效的提升了文書檔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但由于信息化辦公平臺處于不斷更新和升級過程中,極有可能會對電子文件查詢及信息數據安全帶來一定的難度。同時要工作中也需要對各類文件梳理,以電子檔案的要求做好文書檔案的移交保管工作。但在實際工作,文書檔案具有分散性,不僅統一管理難度大,而且數據容易丟失。特別是在當前無紙化辦公的新形勢下,更對電子文件的使用、保管及存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文書檔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搞好文書檔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有一支高素質的熟悉信息化知識技能的專業文書檔案管理隊伍。文書檔案管理工作崗位人員既要熟悉文書業務知識,又要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熟悉網絡數據維護知識、掌握信息利用與安全保密知識等。當前,加強辦公人員信息技術培訓,加快推進信息化工作進程,是提高文書檔案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要抓好抓實,并抓出成效,以適應時展需求。
(三)文書檔案管理人員素質及資金有有待進一步加強
長期以來文書檔案在管理工作中受傳統思想影響較深,這也導致文書檔案在收集、整理、歸檔及查閱等各處環節缺乏健全的規章制度作為約束,在檔案管理一些環節工作中還采用手工操作的模式,嚴重影響了檔案工作的效率。目前文書檔案管理人員多是由辦公室人員兼任,管理人員多沒有經過系統的檔案管理專業知識學習,業務能力不高,再加之檔案管理人員年齡普遍偏大,對新技術和新知識接受能力較差,無法有效地滿足現代文書檔案信息化建設的要求,由于受制于人員素質的影響,文書檔案管理工作無法與時展要求相適應。另外,在文書檔案信息化管理推動過程中,由于其涉及的范圍較廣,在日常工作中還需要做好設備、軟件及網站的日常維護工作和開發工作,這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在實際工作中,不僅對文書檔案信息化建設缺乏重視,而且經費嚴重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文書檔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步伐。
三、加強信息化條件下文書檔案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信息化條件下文書檔案管理的認識
由于文書擬制工作涉及部門多,人員分散,加上一些部門和個人對文書檔案管理重視度不夠,文書檔案管理工作一直較為薄弱。在紙質檔案和實物檔案普遍未能做到及時、全面歸檔。在電子檔案方面,有的沒有保存,有的保存的往往是最后一稿的電子文件,電子文件無法進行集中管理,很容易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上未引起高度重視。因此必須要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條件下文書檔案管理的認識,制定科學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確保文書信息化管理落到實處。
(二)加強文書檔案信息化標準體系建設
由于受檔案實體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影響,檔案信息化管理的標準規范也變得比較復雜且較難統一,造成現在文書檔案信息管理上標準不一,導致檔案信息的傳輸、傳遞難度較大。因此,要積極構建科學的文書檔案收集、整理、歸檔、利用的實施標準,進一步規范文書檔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并積極依托專網系統建立文書檔案管理信息化平臺,加大文書檔案信息化建設投入,推進文書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進程,進一步打牢文書檔案管理基礎。
(三)加大文書檔案信息化建設力度
在當前文書檔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以現代化辦公自動化系統作為依托,并對其功能進行擴展,利用文書處理、文件管理及檔案管理三個模塊來將文書檔案管理工作流程涵蓋其中,并能夠對收文發文進行預歸檔,對著錄的文件和案卷進行整理,對歸檔的檔案進行重新編目,做好文書檔案的輔助管理工作,這不僅有利于文書檔案信息化管理質量的提升,而且對推進文書檔案信息化建設工作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四、結束語
隨著信息化技術在各行各業中的廣泛應用,文書檔案也加快了信息化建設的步伐,通過加強文書檔案信息化管理,不僅有利于更好的滿足人們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文書檔案現代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文書檔案能夠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服務。